小微企业信息化范例6篇

小微企业信息化

小微企业信息化范文1

[关键词] 小微企业;会计信息化;主要问题;解决途径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7. 019

[中图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7- 0028- 02

1 企业会计信息化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开始全面渗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信息化的应用对小微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指在会计工作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和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成本和经济运行提供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会计信息化始终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是小微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小微企业会计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小微企业的生存现状仍然十分艰难。我国小微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较低的层次,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2.1 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于小微企业是一种新事物,在其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各种误区。小微企业受到自身规模和企业性质的影响,管理者教育水平和思想认识有限,对于信息化意识淡薄,管理观念落后,不愿采用现代化的信息系统辅助企业管理,目前仍有很多小微企业的会计管理停留在手工记账阶段。而已推行会计信息化的企业中,很多企业将会计信息化等同于会计电算化,只是简单地利用会计信息化软件进行凭证填制、账簿编制、生成报表等基本会计业务的处理,不能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

2.2 会计信息化的基础薄弱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但是,小微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依然比较薄弱。首先,大多数小微企业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管理水平和管理制度仍停留在低级阶段,小微企业中管理粗放、管理水平低下、组织架构不合理、决策机制待完善等问题仍然存在。其次,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融资困难、资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规模相对较小,生存率低,得不到有力的金融扶持,使其能投入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相当有限。资金不足是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障碍。

2.3 技术力量薄弱、复合型人才稀缺

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系统和全面的工作,要作好这一工作,企业需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和会计信息技术等信息技术,同时,对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微企业没有先进的管理手段,对财务软件的了解不够全面,许多小微企业甚至缺少规范的内部计算机网络。

小微企业多是民营企业,我国传统的就业观念导致技术型人才不愿到小微企业就业,而且基于成本的考虑,小微企业不愿聘请复合型人才,导致企业缺乏会计信息化建设所必需的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直接影响了小微企业的会计信息化进程。

2.4 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以整个社会服务体系为基础才能全面落实。而我国整体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起点低,基础设施、信息交流等方面总体还很薄弱。针对小微企业的社会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小微企业很难获得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另外,针对小微企业信息化的咨询机构和从事企业信息化工程监理的机构很少,导致小微企业会计信息化项目的质量无法保证。政府部门对小微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对小微企业会计信息化作出统一规划,缺少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3 推进小微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议

在国家全面推行信息化的背景下,小微企业应该顺应现代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潮流,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做好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

3.1 完善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工作

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是小微企业推行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也是会计信息化的起点。会计基础工作包括材料物资的采购与耗用、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原始记录和相关工作,客观真实地记录了企业物流、资金流以及人力资源配置和管理要求等全过程。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就是将原来用手工完成的大量繁杂但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由计算机完成。

3.2 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和内部控制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职能以参与管理和辅助决策为突出特点,因此在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前,小微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对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业务流程、岗位设置、权限管理等管理控制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一是要营造适合会计信息化的环境,使信息的沟通和监督与内部控制的信息化要求相适应。二是要结合企业自身的业务流程、信息化程度和人员素质,利用信息技术对职责结构、业务结构、组织结构的内部控制进行相应调整和改造。三是要结合业务的信息化处理程度来定义会计作业岗位以及对应的岗位责任制度。

3.3 吸收复合型人才到小微企业就业

一方面,各级政府应该通过完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指导等措施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吸引会计信息化人才到小微企业就业。另一方面,小微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提高技术人才的就业待遇,积极吸引信息化人才,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实施员工的再教育,通过进行信息化教育与培训,培养既能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又能掌握现代会计知识和管理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4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政府应当发挥一定的调控职能,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为小微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政策导向,完善会计信息化相关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明确小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技术标准,指导小微企业顺利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政府部门还应该做好宣传推广,营造良好的会计信息化环境,将政府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战略意图转化为单位和个人的主观意愿。

全面实现会计信息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小微企业会计信息化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实现小微企业全面会计信息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是,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是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既定目标,毫无疑问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要稳步推进小微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小微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提升小微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小微企业信息化范文2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小微创业企业;营销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02

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与之结合的越来越紧密。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加快了小微创业企业的技术整合,也使得小微创业企业具有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借助大数据带来的便利性,更好地与用户互动,了解用户特征,科学的分析消费者需求[1]。小微创业企业要想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借助移动互联网这一平台,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关注并应用好这种新的媒体形式,实现精准的目标受众营销。

一、小微创业企业概述

1.小微创业企业概念

小微创业企业即创业型的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小微企业在税收上的概念和其他企业略有不同,主要有三个标准。第一是指资产总额,工业类型企业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类型企业不超过1000万元;第二体现在从业人数,工业类型企业不超过100人,其他类型企业不超过80人;第三,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这是三个方面税收指标。符合以上三个要求的就是小微企业。

当前,政府大力扶持小微创业企业,发展迅速。涉及的行业范围包括:农林牧副渔、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等。

创业,就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的约束,寻求机会、进行价值创造的行为过程。为了实现创业目标,付出劳动、花费时间和金钱,并且承担一定财务方面和精神方面压力的风险,获得利益回报和个人成就感。小微创业企业就是在创业的基础上,结合小微企业特点、结构差异、管理方法捕捉市场机遇,发挥创新作用,发挥创新的作用,创造出使人类生活更加便利、更加高效、更加节能的新型小微企业[2]。

2.小微创业企业的特点

(1)小微创业企业的优势分析

业务流程相对简单、管理成本低、经营方式灵活是小微创业企业的内在优势。俗话说船小好掉头,市场的应变能力强、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使得企业能够更好的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同时,企业的领导者工作在一线,经常做市场调研,可以及时获得客户的相关信息,与其直接沟通交流,可以为企业做出合理的决策。

(2)小微创业企业的劣势分析

和大企业相比,小型创业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有着一定距离,小型创业企业面临一些问题,如:各种资源缺乏,专业人才匮乏,管理落后,营销手段单一,市场竞争能力差等情况。因此,小微创业企业在利用信息化手段,选择营销方式时,还需考虑小型创业企业的现状,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

二、企业营销模式的类型

当前,企业营销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企业为中心构筑的市场营销模式,一种是以客户为中心构筑的整合营销模式[3]。基于这两种营销模式又衍生出一些营销方法,包括体验式微营销、联合营销、关系营销、品牌营销等等。

1.体验式微营销

体验式微营销结合了信息化手段,重视客户体验,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结合传统媒体形式,通过可管理、有策略、持续性O2O线上线下互动沟通,建立和转化、加强客户关系,最终实现顾客价值的一系列过程。体验式微营销主要以微信、微博、微电影、微电子商务、微生活等为代表的新形式,为企业或个人提供了低成本的传播方式,达到传统广告形式的效果。

2.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是指企业除进行短期交易外,还必须与有价值的顾客、供应商、分销商等营销关键成员建立长期、有效的关系,使企业保持长期的业绩和业务,从而不断取得发展。通过建立这种长久的关系,企业奖最终拥有自己的营销关系网络――这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4]。

3.联合营销

联合营销,是指两个以上的企业或品牌拥有不同的关键资源,而彼此的市场有一定的区别,为了共同的利益,进行资源共享,合作开展营销活动,来创造竞争优势。联合营销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使合作的成员用较少的成本达到较大的营销效果,甚至实现个体营销无法实现的目标。联合营销主要包括四种类型:同一企业不同品牌的联合营销、同一行业中企业之间的联合营销、制造商与经销商之间的联合营销和不同行业企业的联合营销。

4.品牌营销

品牌营销是指企业通过市场营销使得客户形成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认知过程,简单而言,就是把产品的形象通过一定手段深刻的树立在客户心中,让客户在购买某种产品时,第一个联想到相关的企业。利用不同的营销方式使消费者形成对企业品牌和产品、服务的认知-认识-认可的一个过程。品牌营销首要的前提是保证产品质量,这样消费者才能认同。

三、小微创业企业营销模式选择分析

1.创新性的采用体验式微营销

小微创业企业在经营初期由于资金不足,融资难,营销渠道较单一。体验式微营销利用移动互联网这个平台,重视用户体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终端的普及和应用,微信营销、微博营销、微视营销等渠道和营销方式应运而生。首先,成本较低。通过这些渠道,客户可以很方便的了解到企业的产品信息,并且企业在注册账号和认证通过后,即可进行产品推广宣传,功能实际、操作简便,减少了很多营销成本。其次,实时性。移动终端的普及应用,例如智能手机,已经成为24小时不离身的媒体。基于这种实时性,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获得产品的营销信息,人人之间的随时传播,扩大了传播范围。第三,互动性。人们利用手机分享并着各种信息,和线上媒体进行互动,便于企业与客户及时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取消费者体验后的反馈,有利于实现营销目标。

2.强化关系营销

小微创业企业在筹创阶段乃至企业成长阶段,都需要关系营销的模式。关系营销主要对象是有价值顾客,利益相关者如内部团队、投资者、供应商和分销商等。首先,小微创业企业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获取客户信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微信、微博、SNS、微视都可以用来与客户进行业务沟通和为客户提供所需信息,随时随地的服务模式。另外,通过移动终端可以方便与客户进行交流,减少双方信息不对称,有利于在沟通交流中达成一致,有助于提高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度和满意度。第三,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可以有效降低新客户开发成本。方便开发新客户,降低企业宣传成本。

3.联合营销

小型创业企业各种资源有限,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易遭受很大困难。在当今合作与竞争共存的大环境下,企业单独作战会很艰难且风险很高。在小型创业企业利用管理软件和能够资源共享的协同平台之后,信息共享、知识互补、资源共用、效率提高,使得小微创业企业之间合作加深。为了共同的利益,企业可以合作开展营销活动,不断创造出新的市场竞争力

4.重视品牌营销

当今市场形势竞争激烈,很多小微创业企业缺少品牌意识,产品同质化情况严重,模仿复制屡见不鲜,使得可获得利润也少之又少。小微创业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利润,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可以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应当尝试创建自己的品牌。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努力提高品牌知名度,获得消费者认可,促进产品的销售。作为小微创业企业,在经营初期就应当进行自我品牌定位,并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品牌营销。

四、结语

总之,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小微创业企业要想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并取得成功,需要解决管理粗放混乱,营销方式单一,品牌意识淡薄等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基本的管理规范。利用更小的移动终端来实现其信息化的成本管理、销售管理等诸多功能,建立小微企业专属的信息化解Q方案,以此来帮企业更好的经营。同时,小微创业企业应重视产品和服务质量,树立品牌意识,努力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争取消费者的信任。

参考文献:

[1]白万纲.小企业大未来[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12:20-21.

[2]徐晗高一.创业型小微企业员工培训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

[3]常秀.移动互联网虚拟社群图书营销模式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4.

[4]杨勇,陈建萍.市场营销:理论、案例与实训[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宋 阳(1989-),女,辽宁盘锦人,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创业就业研究。

小微企业信息化范文3

一、建设影视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势在必行

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小微企业占90%以上,80%以上的小微企业依靠民间借贷发展。据银监会测算,银行对企业的贷款覆盖率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差异巨大,大型企业为100%,中型企业为90%,小微企业为20%。小微企业贷款难,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不到位,主要归于小微企业可抵押资产少、经营风险大、银企信息不对称、传统信用评价模式不全面这几个因素。

近几年我国掀起文化产业发展热潮,传媒业最受投资者青睐,但是融资成功的大多是大型传媒企业,小微企业鲜有案例。影视小微企业主要依靠内源融资,影视业融资需求较大,外源融资不足,融资规模受到限制。影视小微企业很多都是以工作室的形式存在,缺少房屋、土地等可抵押资产,而且经营风险大,很多工作室的生存时间并不长,金融机构在影视小微面前更是“惜贷”。传统的信用评价模式以财务报告为核心,以财务比率来判断一个企业的信用状况,难以对影视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进行有效评价。影视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价应考虑其特点,影视小微企业缺少固定资产,传统的信用评价模式并不能准确地评价影视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造成影视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不到位。

小微企业对影视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传统信用评价模式不适合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价,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分散在各个部门,没有进行有效整合、共享,造成银企之间信用信息不对称,金融支持影视小微企业发展举步维艰,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在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中显得更加重要。

二、浙江横店影视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金华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成立金华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在信义金华网站中设企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网站中设信用建设、信用动态、信用公示、信用服务等专栏,在网站中可以查询企业信用,还可在信用公示专栏中查询市场监督局、国税局、环保局、安监局、法院报送的黑名单企业,并可链接到国内信用网站、省内信用网站及本市信用网站。然而在横店并没有专门设立相关网站、企业信息信用公示平台,相关信息需要在省公示平台和金华市公示平台查询,相关信用信息并不全面,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尚未建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企业自身不够重视信用建设,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区内入驻企业超500家,只有少数企业将诚信建设和承担社会责任纳入企业文化建设,2015年度金华辖区15家企业荣获“中国质量诚信企业”,却没有一家企业是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区内影视企业。

各部门信息资源不能共享,金华市企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工商、质监、环保、国税、安监、法院五个部门的数据报送,初步实现了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共用,然而对于横店而言,这些信息并不具有针对性,区内很多企业的信用信息在市信用公共服务平台中无法查询。各部门掌握的信息有的在政府网等网站上公布,有的不予公示,这样就形成了信息孤岛,信息难以归集。

奖惩机制不够健全,对于守信企业的奖励幅度不大、优惠政策也不多,而对于失信企业而言失信成本过低,金华市目前正在加速推进“黑名单”制度建设,使得失信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但收集的企业信息覆盖面不够全面,影视实验区内的企业并未能真正受到这些奖惩机制的制约。

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在发达国家已较完善,美国的市场主导式模式、欧盟的政府主导式模式、日本的政府特许经营模式,无论哪种模式都特别注重征信机构的建设,由专门的征信机构归集信息,并设置系统的信用评价体系,对于信用体系建设至关重要。目前,横店银行贷款还主要依靠传统信用评价模式,以传统的财务指标作为贷款的标准,显然使得小微企业贷款难。

三、省内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创建于2002年11315全国企业征信系统是国内首家第三方大数据征信平台,公众可以通过平台查询企业信息,平台帮助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帮助企业修复信用。2014年3月中央文明办等多部门联合印发《“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对信用惩戒的对象、内容、范围、实施方式等内容进行具体规定。2014年6月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并连续推出各项举措要求各省各市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5年4月,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关于201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征信工作进行一系列部署,建设社会统一代码,重点推进实验区建设,开展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同年8月,国家发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文,同意将浙江省内的三个城市作为全国首批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包括杭州、温州和义乌,这三个城市近年来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创建于2014年9月,并于10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整合了杭州市27个部门83个门类的6亿多条信用信息,各部门、企业和个人可以实时查询全市法人和自然人的信用信息。杭州市发改委运用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启用公共信用信息记录查询,对存在失信行为的企业“一票否决”。继获批为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后,杭州《创建全国信用示范城市工作方案》,根据《方案》,运用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运用信用信息,着重做好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构建失信惩戒和守信机制联动机制等多项任务,推动“信用杭州”建设。

温州民间资本数量庞大,信用体系建设取得较大成果,自2005年起连续获得金融生态等级最高城市的称号,全市有46家浙江省信用管理示范企业、6个浙江省信用管理示范行业。此外,温州出台了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企业信用联合奖惩办法、信用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等多部信用管理制度,联合法院等部门定期建“红黑榜”制度, 开发民间金融监管系统。温州金改后,建立全面的信用查询评价机制,形成政府部门、人民银行、民间三方参与的全社会信用体系。作为全国首个地级市征信分中心的人民银行温州征信分中心,除了可以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外,还致力于建立涵盖企业信用信息、企业信用评级信息及民间金融信息的征信系统。在温州,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也是建设最早、覆盖面最广的城市之一,走在了全国前列,二期平台将工商、税务等35家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进行归集整合,为每个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并具有信用统计分析和预警功能,并对企业自动信用等级分类,企业的失信信息通过温州信用网进行公示,起到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作用,并致力于打通企业信息平台和个人信息平台,通过企业信息平台可查询企业法人信用信息,通过个人信息平台查询个人名下的企业信用信息。此外,2015年9月份温州市府办下发《2015年温州市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其中明确指出在12月底前完成小微企业名录库建设,建设小微企业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形成企业经营、银行贷款、部门审批三位一体互动机制,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方案》另外要求使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建立全市统一失信黑名单,实现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共用。

四、影视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对策

金华市信用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而横店更是经验不足,应抓住机遇,借鉴信用体系建设走在前列的温州、杭州等经验,加速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影视产业作为横店三大产业之一,小微企业占绝对多数,应探索建立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破解融资难题。借鉴温州等经验,以信用信息归集、评价、监督为主线,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应至少做出三方面的努力。

一是搭建小微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各部门采集的企业信用信息。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方面公众可以通过该平台查询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各部门报送的失信黑名单企业,另一方面,各部门将掌握的企业信用信息报送到该平台,实现各部门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共建、共享,建立小微企业名录库,探索建立涵盖企业信用信息、信用评级信息、金融信息在内的综合信用信息数据库,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研发统计分析技术,自动形成企业信用档案,解决各部门为政、信息孤岛、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是建立信用评级机构,使用信用报告制度。以政府为主导,适应市场化发展需求,利用财政专项资金建立信用评级机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该领域,借鉴芝麻信用、腾讯信用等商业评级机构,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对信用信息数据库归集的信用信息对企业信用进行评级,并形成信用报告,以信用为资本,改变以往的以财务报告为主的信用评价体系,以信用报告作为评价小微企业信用状况的重要依据,银行根据信用报告决定是否提供贷款,使得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得到全面评价,解决因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固定资产缺乏等因素造成的融资难题。

小微企业信息化范文4

关键词:小微企业;社区经济;协同发展

一、社区经济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

(一)小微企业供应与市场需求不对等

在市场需求方面,小微企业受资金驱动型模式影响,逐渐形成了经营产品与市场消耗不对称,供过于求的状况。同时,小微企业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经营管理等方面都要弱于大中型企业,致使在市场环境中面临严峻的挑战。此外,由于小微企业的产品在整体市场经济中的话语权较弱,且受企业运作资金等因素制约,其很难在行业领域开创更宽的经营之路,更加无法在国际范围内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二)信息化管理较弱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各行业领域已认识到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并逐渐在企业管理及经营活动中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与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开展相应工作,为企业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及促进经济效益做出很大贡献。目前,小微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较弱,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社区经济的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意识较为薄弱,其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进行企业经营或管理的能力不高。[2]另一方面,企业无论是生产线条还是经营线条,连贯性及系统性的信息平台未得已有效搭建,导致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块零散,无法有序衔接,当企业经营活动中出现某一问题时,无法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此外,小微企业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极其匮乏,在很大程度上也给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造成不利影响。

(三)企业融资较为困难

资金支持是保障企业有序运营与发展得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一直难以得到有效解决。我国已经有部分地区小微企业政府注重帮助其拓宽融资渠道的举措,但实际效果甚微。[3]具体原因在于,小微企业的企业管理能力、财务风险控制以及资金实力等方面都亟待提升,致使其在办理银行信贷业务以增加企业投资资金时受到各种阻碍。最终造成小微企业的资金链无法有效保持,以确保企业正常运转。

(四)技术创新意识薄弱

在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现代化技术设备更新不及时、生产线技术停滞不前的状况。究其原因在于小微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意识较为薄弱,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队伍以确保企业经营及生产活动中的技术与不断变化及发展得时代需求相匹配。虽然目前,小微企业已在经济体制中取得一定发展,但就长期经济效益而言,小微企业加强对技术创新的重视度,根据市场需求及企业本身的实际特色进行技术创新,以进一步增强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二、小微企业和社区经济的协同发展策略

(一)加强市场关注度

小微企业要想摆脱困境寻求进一步发展,必须时刻关注社区经济的整体环境,充分关注整体市场发展情况。一方面,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研发与其相匹配的产品,并确保产品质量,使其市场份额逐渐得到扩大。另一方面,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并对企业本身生产的产品进行进一步优化,以提升小微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整体影响力。

(二)完善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有效途径之一,小微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不仅要落实增强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的意识还需要从其他方面着重实施。第一,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对需要相应的信息化设备予以更新,并完善信息化技术,将其运用到经营活动当中。第二,加大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及引进,确保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能落到实处。第三,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对企业经营及生产活动的各环节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实现企业信息共享,有利于各部门人员及时有效的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以进一步促进企业的有序发展。

(三)优化融资环境

基于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从融资渠道及信用体系建设两方面入手。首先,政府需要引导企业对自身发展状况及需求进行梳理,根据企业各方面的实力及经营情况予以评估,为其联系匹配度较高的金融机构,避免小微企业融资方向缺失。其次,加强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政府还可以为小微企业设定信贷风险资金,有效地帮助其在银行获取信贷资格。

(四)大力推行技术创新

对于小微企业而言,每个企业的优势都大不相同。小微企业可以通过取长补短的形式进行优势互补,加大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具体而言,行业之间组织技术研讨会及交流会,各企业相关人员充分参与其中并就小微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及技术需求予以深入探索与研究,致使小微企业的整体技术得以进步。同时,小微企业注意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对推行技术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

小微企业信息化范文5

关键词:小微企业 金融服务 面临问题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145-03

一、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义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不仅关系着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而且将成为下一个更为重要的蓝海市场。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对农行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资本充足率,缓解再融资压力

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权重降低,有效地缓解了资本金压力。据调研,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于普通公司类贷款的一般风险权重计量为100%,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一般风险权重计量为50%,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小微企业贷款视同零售贷款(此处指个人按揭贷款)处理将降低小微企业贷款50%的风险权重。假设上市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大体一致,我们测算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权重下调将提高2011年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约0.9个百分点。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效的缓解了再融资压力。

(二)国家政策倾斜有助于提高银行息差

目前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上浮比例较高,国家政策的倾斜有助于提高银行息差。由于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议价能力较强,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上浮比例较高,资金偏紧环境下利率上浮更为明显。政策扶持下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力度增加,今年上市银行息差有望进一步超预期。

(三)降低小微企业不良贷款风险

货币政策宽松或紧张,小微企业首当其冲受到紧缩政策的影响。由于小微企业本身抗风险能力较低,对经济环境变化敏感,经济下行时期其贷款风险最容易爆发。如果不对中小微企业信贷实行差别化监管,资本金压力下银行首先会压缩对小微企业的贷款,融资困难进一步加剧小微企业的倒闭风险,形成“经济恶化―小微企业不良率上升―压缩小微企业贷款―融资困难加剧小微企业倒闭―经济进一步恶化”的恶性循环。

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面临的问题

(一)信息资源滞后

信息资源现为当前银行机构反响最突出的难题。银行在发放小企业贷款时,最需要了解反映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相关信息;但通过企业财务报表等常规途径来了解小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显然比较困难,特别是搜集小企业非财务信息、以及参与民间融资等情况就更难。目前,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立法滞后、信息共享困难、行业标准不一、监管主体分散,信息不对称,银行获取客户“软信息”难度较大。银行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企业的各种信息资源散落于不同的政府管理部门,银行难以通过正常、稳定、统一的渠道,直接从政府相关部门获取借款企业的信息,从而制约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拓展。目前客观存在的企业信息难共享格局,根源在于部门利益。一些部门出于自身商业利益,或以维护商业秘密或涉及部门机密为由,不愿将拥有的、本属于公共资源的企业信息与其他部门、与银行共享,人为造成了企业信息的分割,造成了银行深入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信息滞后。

(二)缺乏信心

实体经济的下行和民间融资“防火墙”的缺失,成为当前银行拓展小企业信贷的最大隐忧。从有关调研表明,当前银行机构在开展小企业信贷时最突出的困惑,除了对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难以把握外,企业参与民间融资行为的不可测及隐性风险也是银行的最大隐忧。近年来浙江辖内发生的一系列企业债务风险案例,其背后大多有民间高息融资存在,而且民间融资往往成为企业债务风险发生的导火索。由于借款者在信用行为上表现为“宁欠银行的款,不可欠高利贷的钱”,使银行在维护债权时面临诸多困难和不可测因素,进而在拓展小企业金融服务时“如履薄冰”,顾忌甚多。特别是2011年下半年以来,因企业参与民间融资诱发的温州企业主跑路等风险事件,极大地损伤了地方信用基础,削弱了银企之间、企业之间的互信基础。

(三)担保问题

融资担保体系的不健全,抑制了小企业通过担保增信、获取银行信贷支持的空间。目前浙江省信用担保机构成分复杂,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担保机构的规模总体偏小,抗风险能力较弱,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均较欠缺,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担保放大倍数偏小,担保资金运用效率偏低,信用担保机构的增信功能发挥不充分。受成本、担保放大倍数、费率等方面的约束,担保公司现行的商业模式难以持续,客观上诱致偏离主业、违规经营的现象。部分担保机构挂担保之名而不做担保业务,甚至从事非法集资、高息放款等不正当业务,产生债务纠纷导致担保机构运营困难,对担保行业健康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四)管理漏洞

现行的银行信贷管理理念和模式滞后于小企业金融服务。主要表现在小企业信贷管理方式与一般企业贷款比较,无论是贷款方式还是还款方式,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在贷款方式方面,银行机构仍难以走出“抵押为本”的传统藩篱,难以适应转型升级小企业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的现实需要。虽然不少银行已在积极探索信用贷款方式,但由于内部绩效考核的偏向以及尽职免责制度设计的滞后,即使上级行有授权,基层客户经理也不愿承担信用贷款可能带来的问责风险。过于依赖抵押担保、忽视第一还款来源的信贷理念,一方面将许多小企业挡在银行大门外,制约小企业金融服务覆盖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客户经理的惰性,不利于银行信贷人员技术和水平的提高,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在还款方式方面,期限错配下的“整贷整还”“先还后贷”模式,既与小企业生产经营脱节,增加了企业流动性压力,又助长了民间高利贷。目前,银行对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期限通常不超过1年,还款方式多为到期一次性还本,给小企业资金调度带来较大困难,部分小企业需提前较长时间筹集还款资金,从而错失最佳生产经营投资机会。而“先还后贷”的要求,增加了小企业融资的不确定性和到期流动性压力,甚至迫使企业通过民间借贷等渠道高息借入转贷资金,既导致企业的财务成本上升,也间接加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五)制度约束力不足

缺乏对银行开展小企业金融服务硬约束和激励机制。一是差异化监管政策落地尚存在一定困难。在实施小企业金融服务与机构市场准入挂钩方面,还没有形成细化的、可操作的措施。在推动机构科学设定风险容忍度方面,既面临各家银行总行的考核激励机制设计问题,还面临监管部门监管评级等制度创新问题。在存贷比考核上,目前仅允许将专项金融债不纳入考核,对真正致力于小微企业的小法人机构激励不大,有待在制度上进一步探索、突破。二是缺乏一套科学的小企业金融服务评价体系。由于小企业贷款的统计口径调整频繁,加之各家行(主要是大中型银行)实行内外两套标准,监管部门与银行机构对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评价的基础存在差异性,不同银行之间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可比性较弱。此外,由于缺乏统一的小企业金融服务考核评价,客观上弱化了对银行开展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督促力。

三、基层行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对策和措施

(一)转变观念,提高小微金融重要性的认识

要消除对个体民营经济的所有制歧视,从“小微企业就是高风险”的认识误区中走出来,充分认识小微金融是现代化金融机构的重点市场,更是成为近年来金融创新的亮点,金融支持小微企业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在小微企业符合申请条件,担保能够足值落实的前提下,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二)积极转型,构建优化专业组织架构

一是根据农行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设立小微企业金融专营机构,充分调动内部资源,形成经营合力,打造一套前台抓营销,做产品制度保障,后台进行授信审批和风险管控的业务模式。二是实行有效配置资源,依托区域的产业构成、主导行业和特色经济,通过细分客户,塑造核心基本产品和行业特色产品,实现小微业务的统筹、协调与差异化发展。三是加强网点信息反馈功能。利用客户咨询、业务办理、客户维护等各种机会,主动收集和反馈网点小微客户的有效信息、大额资金变动情况。四是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体系,在小微企业授用信业务的办理过程中应采用有区别于大中型企业的体系和数据标准,取消报表数据的采集或降低授用信过程中对财务报表数据的依赖程度,而重点采集“三表”、银行流水、销售采购合同及有效资产如专利等无形资产及相关重点指标作为判断企业经营和授信准入的主要依据,看重企业的实际经营资料及软信息,调查分析企业的风险类别及程度,综合各方面情况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进行评级,匹配相应的贷款额度,有效控制信贷风险。

(三)优化配置,建立小微金融资源保障体系

一是在信贷新增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全力保障小微信贷的投入占比,计划单列,专项使用。优化各条线资源配置,优先保证小微信贷的增长。二是通过各种渠道选聘小微金融人才,根据小微信贷员的工作规范和说明,在招聘制度、人才晋升通道、授信方式、管理方式、工作方式、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建立完善独立专门的选人、用人、留人的标准和机制,不断充实和加强小微金融的关键岗位,优先满足小微条线的人员配置需求。三是建立小微信贷人员的培训制度,提升员工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四是在持续降低全行利润费用率的情况下,优先保障小微金融发展所需要的财务等资源。

(四)营造优美环境,完善小微企业业务分区功能

基层行将营业部、市场、园区网点,以及其他小微客户资源较多、小微企业业务量较大的综合型网点作为小微企业业务重点发展网点,统一开展网点内部的功能分区。一是设立小微企业业务服务标识和指示牌,按业务发展要求设置小微企业服务专区;咨询引导区应设置小微企业业务填单台,并摆放本机构主要小微企业业务的填单示范样本,客户等候区及网点宣传处布置相应的小微企业业务宣传海报、产品手册或折页等资料;在挂墙式海报架、电视壁宣传小微企业业务;二是按照业务需求开设小微企业业务柜台(或对公综合柜),优先办理小微企业业务;优质小微企业客户和个人贵宾客户共享VIP柜台及理财室、贵宾室;三是自助服务区应配置小微企业业务自助机具、回单箱等小微企业业务专用设备。

(五)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提升银行竞争力

一是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设立相应的小微企业贷款营销指标,对营销人员发展小微企业贷款给予比大额贷款更为优厚的激励,充分调动小微信贷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完善小微企业业务考核机制,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动态调整季度业务综合营销竞赛方案,对小微企业结算账户开立、企业网银、现金管理、对公理财、贷款投放等标准化产品实行产品计价。同时,对标杆网点,小微企业业务考核指标权重原则上不低于全部指标权重的60%;对重点推进网点,小微企业业务考核指标权重原则上不低于全部指标权重的40%,通过考核机制激发网点营销小微企业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积极建立符合小微信贷业务的银行文化体系,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升银行竞争力。

(六)创新特色服务,推动产品营销和服务

一是立足于区域资源,依托其特色的产业集群,在还款方式、担保方式、服务机制等多方面大胆创新,设计相应的金融产品和风险防控手段,开展批量集群式营销,为上下游小微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实现小微企业的批量化营销。同时不断优化资产抵押、质押、第三方企业保证、企业联保、组合担保、商业用房按揭融资业务在内的多样化担保方式,辅以软性约束条件,弥补完全抵押授信方式的发展限制,提高专业化能力,充分满足不同成长阶段、不同资源禀赋行业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二是在小微产品及业务流程方面加大扶持及创新力度,其中在利率及期限均给予一定的灵活性,做到三至五年循环使用;在额度方面,专项成立小微企业额度,给予小微业务开展很大的支持;在产品方面,积极推广循环贷系列创新产品,真正解决小微企业续贷难的诸多问题。三是强化网点小微产品销售功能。大力营销存款类、账户类、投资理财类、现金管理类等对公产品,重点向小微客户宣传推介小企业简式快速信贷、出口退税托管账户质押融资、理财产品质押贷款和低信用风险信贷业务等产品,进一步加强公私联动营销,本外币联动营销,负债、资产和中间业务联动营销。四是根据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短、少、频、急”的特点,对小额贷款户和小微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深入优化简化授信流程和审批环节,适当调整利率、还款方式和期限,使之与客户经营周期更匹配,使融资成本更低,由单纯提供融资服务转向提供集融资、结算、理财、咨询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打包服务,从而实现银企“双赢”。

(七)优化流程,严防风险

一是加强与政府部门、担保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基层农行对小微企业的担保贷款要以担保额少、临时性、生产性资金周转需要的短期贷款为主,重点支持在技术上具有行业先进性,具有知识型、特色型、创业型,以及能(下转第152页)(上接第146页)将高新技术转为商品化、产业化,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品生产的小微企业。二是实行小微企业贷款保险制度。小微企业向银行贷款,贷款数额比较大的,由保险公司只承办限额保险,承担还贷责任,在其贷款保险基金内划付部分贷款本息,并由接办该笔贷款再保险的再保险公司理陪;将小微企业对银行的负债转给保险公司,作为保险公司对银行的负债;保险公司依据三方契约,依法追讨或变卖小微企业的保险标的,取得现款还贷;还可以积极寻求优质企业将该企业并购,同时将贷款划转给新的企业;当保险公司贷款保险基金不足以还贷时,可向其它银行求助,取得贷款。贷款保险为银行保障贷款安全增加了一道防线,同时也为小微企业还贷提供了缓冲地带。三是积极开展“信用满园”工程,加强贷款流程监督,贷前信息搜集审核,严格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原则;贷款发放从严,坚持四问,即客户资金需求,借款用款,还款来源和经营状况四方面;贷后监管从严,增设专职贷后检查监督岗,从而有效降低风险。四是进一步完善柜面业务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以有效防范在业务和产品上形成的操作风险。

参考文献:

[1]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2)

[2] 孙超.我国商业银行操作分险管理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10)

小微企业信息化范文6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内部原因;外部原因

小微企业包括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中国民生银行的《小微金融发展报告2014》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小微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量的95%,提供了城镇80%的就业岗位,贡献了60%的GDP和50%的税收,小微企业还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体力量。然而,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融资困难制约着小微企业进一步发展,超过65%的小微企业面临着发展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问题。

一、研究综述

学术界对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很多建议。沙勇认为,近年来人力成本增加、原材料上涨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诸多市场因素使得小微企业有着很大的融资需求[1];锋等在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小微企业发展研究中认为,发展初期的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最大[2];胡海峰等认为小微企业面临融资困难之根本原因在于小微企业本身[3]。除此之外,还有学者从金融机构和社会环境角度分析了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4]。在对策上,王兴娟认为政府及监管部门应放宽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政策,大力发展企业债融资市场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5];李志强从信息化角度提出,政府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互联互通的水平[6];李华民等则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了“谁”在为小微企业融资,与以往不同,大银行机构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帮助日益增大[7]。国内学者对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问题的对策部分,对于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则另辟蹊径,着重分析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多重原因,并将之归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本研究丰富了小微企业融资理论,为政府制定政策以及小微企业做出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二、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1.内源性融资是首选方式。小微企业初期的发展资金主要是股权投资基金,这类基金一般来自企业创办人的家庭、亲戚或者是民间借贷,小微企业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融资。即使在小微企业发展中期,内源性融资仍是小微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只有15.5%的小微企业可以获得来自商业银行的贷款,而小微企业内源性融资可以避免融资市场的信息不对称。2.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外部融资的主渠道。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小微企业争取外部融资的主要渠道。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来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23.46万亿,占整个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23.9%。同时,由于信贷资金期限结构的不平衡,短期贷款多于长期贷款。3.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作用有限。自20世纪90年展至今,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形成了由中小板和创业板构成的场内资本市场和中小型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和证券公司主导的柜台市场构成的场外资本市场两部分。截至2015年年底,800多家公司在中小板市场上市,超过500家公司在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总额超过5万亿。然而由于资产规模、销售收入和其他一些因素,许多小微企业很难达到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标准,因此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于小微企业的融资帮助十分有限。4.民间借贷成为重要融资渠道。由于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小微企业资产抵押能力弱,小微企业很难从大型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资,民间借贷便成为小微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如在温州繁荣的民营经济中近80%的资金来自民间融资。但民间贷款利率较高,如果选择民间融资,小微企业就要承担较高的融资成本。

三、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内部原因

1.小微企业经营稳定性差。小微企业员工少、规模小意味着小微企业在经营上存在着更高的风险和更低的稳定性,同时小微企业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弱。据统计,欧盟、日本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2.5年,美国的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也达8.2年,而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7年,其中小微企业平均寿命不足3年[8]。2.小微企业管理模式落后。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小微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投资者同时也是经营者,这给小微企业管理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效应。大多数小微企业是家族企业,这也导致了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监督低效和激励不足等问题。3.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小微企业发展初期,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小微企业没有被权威审计部门认可的财务报表,企业财务状况不够透明,甚至部分小微企业将不利于融资的内部信息隐藏,以达到融资目的。有些小微企业提供价值不足的抵押品、虚构财务报表、隐瞒真实经营状况,误导银行发放贷款,亦或挪用贷款资金,这些不诚信行为使银行贷款给小微企业的意愿降低。4.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低。近年来,虽然我国逐步建立了更加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对于小微企业来说,由于规模小、融资成本和风险高,企业的信用等级较低,同时又没有担保机构或担保人愿意为小微企业贷款担保,再加上一些小微企业往往是在承包和租赁下经营的,缺乏合格的抵押品,因而小微企业融资较难。

四、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外部原因

融资市场信息的不对称、金融结构的不平衡以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完善是造成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外部原因。1.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理论由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提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一些成员拥有其他成员无法拥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市场信息不对称在融资活动中无处不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活动可能会由于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而受到阻碍。信息不对称使得小微企业相对于金融机构对自身经营状况拥有信息优势。如果小微企业存在投机行为,金融机构的风险就增加,为了弥补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金融机构要么不得不付出更大的成本去尽可能全面地掌握小微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要么就选择拒绝小微企业的贷款申请。2.金融结构的不平衡。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金融结构对融资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金融结构的不平衡对小微企业融资十分不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贷资源的不平衡。信贷资源的不平衡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更偏向于大中型成熟企业,大中型企业资金规模大,有可观的业务量,符合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信贷标准。第二,融资市场的不成熟。近年来,资本市场发展十分迅速,主板市场日渐成熟,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逐渐形成。但小微企业不符合主板市场的准入条件。同时创业板的目的是为了帮助高新技术型创新企业,尤其是需要从资本市场融资的高科技公司。但大多数小微企业并不是高新技术企业,很难达到上市公司要求的标准,因此,尽管这些小微企业迫切需要资金,却被资本市场排除在外。虽然小微金融发展迅速,但仍不能满足数以百万计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3.信用体系建设的不完善。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小微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正在加速,但不够完善。第一,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发达国家诸如欧美国家和日本的信用担保机构主要目的是支持中小型企业,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担保服务。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补偿机制,大多数信用担保机构的资金实力较弱。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称。大多数商业银行没有承担信用风险的义务,在信用担保过程中整体信用风险几乎全部由信用担保机构承担,这种情况会导致信用担保业务很难开展。第二,信用调查工作不到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用调查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缺乏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大多数小微企业的信用信息无从考究,只能将它们的信用认定为低等级,因而这些小微企业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信用贷款。小微企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体力量,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将会更为突出。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亟待破解,推广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小微企业内部治理,尤其要加强财务管理;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信息化建设,改善融资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状况;调整金融结构,大力发展小微金融,促进民间金融健康发展,为小微企业开拓新的融资市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市场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利用互联网推进信用调查工作,有效改善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沙勇.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及应对策略[J].江海学刊,2013,(3).

[2]锋,吴亚萍.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小微企业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4).

[3]胡海峰,赵亚明.专业化中小银行与小微企业融资研究[J].福建论坛,2012,(8).

[4]晏妮娜,孙宝文.面向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与决策优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7).

[5]王兴娟.小微企业融资背景、困境及对策[J].学术交流,2012,(7).

[6]李志强.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与信息化对策[J].当代财经,2012,(10).

[7]李华民,吴非.谁在为小微企业融资:一个经济解释[J].财贸经济,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