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发展范例

小微企业发展

小微企业发展范文1

〔关键词〕小微企业;地方经济;盘锦市

一、盘锦市小微企业总体情况

截至2019年12月末,盘锦市共有小微企业约89000余户,按行业分类,公司制企业10600余户,工业企业5300余户,个体工商户74000余户,建筑业企业1600余户,服务业企业82000余户,其他类型企业3700余户。按区县划分,盘山县11500余户,双台子区20800余户,大洼区16600余户,兴隆台区33700余户,辽东湾新区4200余户。盘锦市经信委联合市直相关部门认定的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12家,创业基地使用面积共69.4万平方米,已累计入驻企业约940户,从业人员约10100人。其中,盘山县创业大厦、盘锦市互联网创业大厦、盘锦科技孵化器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盘锦市小微企业文化创业园、盘锦新宇保利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盘锦公路港小微企业物流创业园、盘锦小微企业创业园七家创业基地已晋升为省级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今后,随着国家“个转企、小升规、规升巨”工程的进一步推进,小微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必将迸发出崭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盘锦市小微企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1.小微企业具有投资小、建设周期短、机制灵活、收效快等优势,但也存在成本高、抵御风险能力差等限制其发展的不利因素。我国95%以上的小微企业是非公有制经济,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经营风险大、抗风险能力差、财务制度不规范的境况,使其不具备发行债券、股票的资格,无法直接在融资市场上获得资金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是商业银行贷款,但长期以来的信息不对称使商业银行运用传统的金融服务手段难以提高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成功率,进而形成小微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效率低、满意度差。截至2019年12月末,盘锦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约270亿元。其中,市财政列支1000万元作为政府风险补偿资金与市建行合作开展的“助保贷”业务,现已投放贷款企业约21户/次,投放贷款额约6300万元。2.小微企业可用于办理抵押贷款的抵押资产不足的困境限制了其发展。大多小微企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资产规模较小,治理结构不完善。一方面,由于小微企业经营规模较小,拥有的土地、厂房等固定资产较少,不具有能够提供抵押的固定资产;另一方面,虽然部分企业拥有少量的土地、厂房等固定资产,但因小微企业特有的经营不规范等原因,造成固定资产的产权或价值存在争议,不能成为有效、足值的抵押物,且部分小微企业的财产大部分已设定抵押,再向金融机构申请增加贷款时,抵押物价值已不足。

三、未来小微企业发展探索

小微企业发展范文2

(一)近代小微企业理论

近论认为小微企业可以和大中型企业共存。工业革命使得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市场规模增加、大企业大量出现。但是,小微企业并未消亡,而是与大企业共生共存。马歇尔(Marshall)注意到了这一变化并在《经济学原理》中指出,企业具有生命周期,会经历“产生—发展—衰退”的过程。因此,小微企业会成长为大企业,而大企业在衰退消亡后会被新的小微企业所取代。罗宾逊夫人(Robison)在《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中提出,企业所处的市场既非完全竞争又非完全垄断,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同的企业由于生产技术、要素种类、工人素质等因素的不同,即使生产同一种产品和服务,也会在产品的外观、质量、地域性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不完全竞争的一个表现形式。小微企业可以籍此获得某种程度上的“垄断优势”,与大企业共存和竞争。

(二)现代小微企业发展理论

二战后,小微企业发展迅速,数量不断增加,并且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扩散,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经济学界由此提出了现代小微企业发展理论,认为小微企业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产业组织论、企业集群论、中心论等。产业组织论认为,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个性化和差异化。小微企业可以发挥经营机制灵活、转型成本低的优势,通过小规模和多样化的生产模式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提高自身市场地位,获得比大企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的生产模式相同或者更大的竞争优势;企业集群论认为,在一定区域内的若干个小微企业可以组成一个相互独立但又联系紧密的企业集群,专司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生产。集群中的每个小微企业都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分工协作和资源共享来获得“外部经济性”,从而取得类似于大型企业规模经济的优势;中心论认为,现代经济已经形成了“中心—”形式的企业分布格局。中心是指以大型的跨国公司或者企业集团为代表的核心企业,掌握关键技术并在市场中居于垄断和支配地位。而是指围绕并服务于核心企业的小微企业。这些小微企业数量众多,没有垄断地位,彼此之间处于竞争关系,通过产业链分工与核心企业相联系。

二、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小微企业蓬勃发展,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符合小微企业标准的法人企业为1169.87万户,占全部法人企业总数的76.57%;如果将4436.29万户个体工商户也纳入统计,则我国共有5606.16万市场主体符合小微企业的标准,占我国全部市场主体的比例达到94%。现阶段,我国小微企业在所有制结构、行业分布、区域布局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独特的特点。

(一)所有制结构多样。

我国的小微企业涵盖多种所有制形式,但分布比例各不相同。小微企业在国有(集体)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三种所有制类型的企业中占比分别为53.94%、61.38%和80.72%。由此可见,国有(集体)企业以及外资企业中的小微企业分布较少,而私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数量较多。小微企业的这种所有制结构的形成原因是,国有(集体)企业主要分布在把握国民经济命脉的领域,同时外资企业多为实力较强的跨国公司,因而二者的资产规模大,小微企业数量较少;而私营企业尽管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规模仍然偏小、营业收入低,因而其构成主体以小微企业为主。

(二)行业分布广泛

小微企业在我国的15个行业大类中均有分布,但是数量相差悬殊,呈现出“低端与高端并存”的行业分布特征。大部分小微企业分布在资源消耗大、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中,例如简单加工和商品流通等行业;少部分小微企业分布在科技类以及文化创意类等知识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的新兴行业中。据统计,我国共有786.15万户小微企业分布在工业(制造业)、零售业、批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传统行业中,占全部小微企业数量的67.20%;同时,在信息传输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兴行业中,小微企业发展迅速,但数量只占小微企业总数的3.1%。

(三)区域布局不均衡

我国不同区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产业政策、要素禀赋等各不相同,导致小微企业的区域布局呈现出不均衡的特征。我国东部的11个省市集中了全国60.40%的小微企业;中部地区的小微企业数量占全国的20.35%;而西部12个省市的小微企业数量只有全国小微企业总数的17.23%。由此可见,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小微企业区域布局的最重要因素。小微企业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市场机制健全的东部地区,并且更多地以企业集群的方式聚集分布,发展程度较高,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而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小微企业的数量少且分布较为分散,对当地经济的贡献作用尚有待加强。

三、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国的小微企业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包括管理不规范、融资渠道狭窄、经营风险高、人力资本匮乏等,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一)管理不规范

我国的小微企业大多是由个人或家族创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因此,在小微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中,企业主的主观意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治”往往会取代正式的管理制度。此种管理方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但也会导致管理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不利于小微企业的长期发展。一方面,小微企业主的素质普遍偏低,欠缺现代的管理理念、管理经验和管理技能,“一言堂”式的管理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另一方面,小微企业缺乏完备的管理体系,财务、人事、行政等规章制度混乱,无法有效地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制约了小微企业的有效发展。

(二)融资渠道狭窄

小微企业经营不规范、欠缺诚信意识、缺乏固定资产作为抵押担保物,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具有较高的信用风险;同时,小微企业融资的数量少、期限短,难以给金融机构带来合理的利息收入。因此,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长期以来不重视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无法对其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大多数小微企业只能借助民间借贷以及向亲朋好友借款等“非正式”的渠道进行融资。然而,民间金融的利率高而且缺少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导致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高、融资风险大。因此,融资渠道狭窄导致的融资难和融资贵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三)经营风险高

我国小微企业的规模小、竞争力弱,具有较高的经营风险,表现为平均寿命短以及利润低。一方面,小微企业大多分布在初级加工、简单制造、商贸流通、中低端服务业等高竞争性的领域,行业进入门槛低、同业竞争激烈,导致企业的淘汰率高、生存时间短。据统计,我国小微企业的平均生存年限仅约4.7年;另一方面,小微企业长期以来忽视研发投入以及品牌建设,而是依赖廉价的原材料和人力成本进行价格战。因此,小微企业的产品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当外部经济环境发生不利变化以及行业出现波动时,容易出现普遍的营收下降以及利润下滑。例如,受宏观经济形势不景气的影响,2012年我国有63.2%的小微企业利润与去年相比持平或下降,仅有36.8%利润略有上升。

(四)人力资本匮乏

小微企业缺乏高素质的员工以及合格的高级管理人员,制约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限制了企业的发展。首先,小微企业的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一般,从业人员大多为下岗再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以及初次就业人员等,难以吸引到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普通员工;其次,很多小微企业没有能力和意愿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和职业教育,制约了劳动者素质的提升;最后,我国的小微企业大多分布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位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导致企业的发展平台小、发展空间有限,无法吸引到职业经理人等具有现代视野和企业家精神的高级管理人才。

四、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为了促进和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企业自身以及政府均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一方面,小微企业应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提升软实力;同时,积极进行企业转型和升级,增强硬实力;另一方面,政府应完善市场机制以及增加财税和金融的支持力度,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

小微企业的优势并不在于资金、技术、人才、规模等方面,而是在于经营机制灵活、转型成本低、市场嗅觉灵敏。因此,小微企业需要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从而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快速的适应市场的变化来占得市场先机。一方面,小微企业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企业主及管理者要加强自身素质,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而及时的洞察市场的变化并作出有针对性的部署,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另一方面,小微企业应提升管理水平。小微企业要确立以制度来管人、管事、管企业的原则,建立完备的企业规章制度体系,从而有效的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降低运行成本、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二)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从长期来看,小微企业应采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入新兴行业以及转变经营方式等措施,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达到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抗风险能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首先,随着国内资源要素价格的上涨,传统的价格战已经难以为继。小微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技术改造、推进产品升级、加强品牌建设,从而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其次,传统行业的竞争激烈,市场空间小,发展前景有限。因此,具备一定资金和技术实力的小微企业应适时从传统行业退出,进入到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成长速度快、利润高的新兴行业中,实现新的发展;最后,小微企业应改变以往单打独斗的经营方式,通过加入产业集群的形式实现抱团发展,或者通过与大型企业进行分工协作的方式融入到现代产业链中,达到经营方式升级的目的,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市场机制

小微企业在市场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都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这说明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内在的合理性,是顺应了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表现。因此,为了保证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应着力创造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为此,各级政府应进一步消除行业壁垒和行政壁垒,简化审批程序,扩大小微企业的行业准入范围;加强立法和司法,惩罚违约失信行为,创建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出台政策措施来鼓励非公经济的发展,赋予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一样的国民待遇,保证市场机制更好的发挥作用。

(四)加强财税和金融支持

小微企业发展范文3

1.对于畜禽养殖企业。

按照此标准和当前市场行情测算,目前年饲养规模在牛500头、猪1500头、羊3000只、蛋鸡3.5万只、肉鸡5万只以内的养殖企业都属于畜牧养殖小微企业的范畴,这些畜牧养殖小微企业主要包括一些小型养殖场和大多数规模养殖户,这些畜牧小微企业在数量上能占到全县养殖场户数的70%以上。他们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养殖规模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对社会的贡献率日益提升,已成为推动畜牧业发展的主力军。

2.对于饲料经营、兽药经营企业。

这类企业多以小规模经营为主,普遍是只有2~3人的“夫妻店”或“家庭兼营店”。近年来,随着养殖形势和畜禽市场行情波动的影响以及市场饲料、兽药销售模式的改变,厂家直销、电商行业不断兴起,作为中间环节的饲料经营、兽药经营小微企业,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呈现出优势逐渐减小,业务量下降,市场占有份额逐渐减低趋势。

3.对于动物诊疗小微企业。

由于其服务对象多数是一些散养户,近年来,随着规模养殖比重加大,散养模式的逐渐淡出,散养户数量及其养殖量逐渐减少,因此专业从事畜禽诊疗活动的小微企业,目前生存压力倍增,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境地。但近年来,随着宠物热的兴起,一些专业从事宠物医院、宠物诊疗的小微企业发展比较稳定,但当前此类小微企业尚处于发展期,多数在管理上还不是很完善。总体看来,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养殖行情并不稳定的环境之下,很大一部分畜牧小微企业的生存压力变得更大。

二、困境分析

1.企业定位较低,发展缺乏后劲。

畜牧小微企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畜牧小微企业对自身定位较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尤其突出表现在畜禽养殖方面,发展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如存在私自建场、不讲究科学随意选择场址,想咋建就咋建,想咋养就咋养的情况;不分析市场行情,想养啥就养啥,只要挣钱就行,缺乏长远考虑。这种发展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既不适合当前畜牧业发展形势,还可能导致一些与国家法律法规相违背的情况出现,如防疫条件不合格、环境污染不达标等,既违背法律法规又不符合养殖条件要求。因此企业还没发展就存在着诸多隐患。

2.利润低、风险大,发展极不稳定。

近年来,平遥县畜牧小微企业的发展虽总体上表现出了稳步增长的态势,但畜牧养殖业本身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季节性,而且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发展很不稳定,畜牧养殖存在很大风险,管理稍有不慎或者行情稍有波动,就可能血本无归;饲料、兽药经营等小微企业同样如此,数量增多、竞争加剧、利润空间很小、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运作很不正规,不少兽药、饲料经营户面临着倒闭的危险。

3.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生产水平不高。

多数饲料经营、兽药经营小微企业,缺乏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及经营理念,再者受资金、经营规模、养殖形势等因素的制约,在经营手段、营销策略等方面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畜禽养殖小微企业普遍存在重视养殖而轻视管理的现象,对企业管理文化认识比较淡化,认为养好了就能挣钱。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少注重对人员的管理,缺少对生产成本的精确核算以及对市场的准确分析等现象,导致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水平较低,生产成本加大,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对策建议

1.加强对畜牧小微企业的培训工作。

建议以多种形式,从多个方面全方位加强对畜牧小微企业的培训。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从企业管理、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等方面对畜牧小微企业的进行培训,以便拓宽企业的经营理念,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如通过定期举办不同层次、针对性强的培训工作或充分利用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对畜牧小微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型、专业技术型、服务型等方面的人才培训,将有利于畜牧小微企业在企业管理、经营理念、业务技能等方面进一步的提高。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小微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着力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一是完善贷款、担保机制,尽量简化手续,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使畜牧小微企业更能享受到国家的贴息贷款或小额贷款政策。二是继续加大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向养殖企业投入。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既要支持大户兴办建场、小户入股联合办场走合作社模式,实行养殖模式的转变,同时也要鼓励其他行业转产、民间合法借贷等形式,实行养殖投资渠道的多元化。三是落实好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如在畜牧养殖保险、对小微企业的减免检疫收费等方面,要加强政策的宣传,强化服务指导工作,使畜牧小微企业能充分享受到国家的惠农政策。

3.优化环境,为微小企业提供方便的行政服务。

小微企业发展范文4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在家办公的从业人员每年逐渐增长,个人创办小公司,或经营一个小店面或者互联网络上开办虚拟商铺,或加盟某个实体连锁店。店主、员工与客户无需见面,而是通过互联网保持着高效的信息交流,快捷的交易,管理费用低,潜在客户众多,销售区域广泛,商机无限。特别是在实体大型企业无法兼顾到的经营领域,小微企业更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微企业主要从事技术服务性行业、装配制造行业、手工作坊和小型种植、养殖业,特别在家庭手工业、修理修配、旅店服务、餐饮服务、小学生中午小饭桌、小商品零售、家政服务、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婴幼儿看护、残疾儿童特殊教育训练、养老服务、病人看护、幼儿和学生接送服务、洗染缝补、复印打字和理发等方面为居民解决了许多生活难题。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第一,小微企业偷逃税款是普遍现象。小微企业主会想尽办法与税务人员搞关系,能少缴税就不会多缴税。而大型零售企业,税务人员明知其偷逃税款也无能为力。

第二,小微企业一般为个体经营和合伙经营,面临融资难困境。小微企业由于是自主创业,其资金来源大多都是自筹资金。由于小微企业信用度低,依靠商业贷款举步维艰。银行对于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要求严格,一般银行规定,企业必须要有3年以上的经营业绩或者资产抵押。小微企业成立3年以内、没有资产抵押的,银行都不能发放贷款。有些小微企业为了获得流动资金只能依靠民间借贷融资。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民间借贷的年利率水涨船高,不少借贷年利率已经涨到了20%~30%,高额利息成为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沉重负担。

第三,小微企业获得项目时常常遭到不公正的待遇。许多大企业接项目都是靠关系。各种名目的项目招标活动往往邀请小微企业参加,充当围观者,其实中标结果早已内定。小微企业所做的每个项目,都是靠品质和低价格,没有讨价还价的话语权,勉强维持生存。

第四,企业的人工成本逐年增高。去年招一个本科生,起薪2500元,而今年则起码要3000元,另外企业要为员工交纳“三险一金”,企业要按照员工工资的45.6%缴纳,这样,一个人工成本每月要在4368元。小微企业虽然在各大招聘网站常年招聘,可高技能的人才都被大中型企业招聘走了。如果小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工作能力要求高,所以很难有合适的人员长期留下来,小微企业的员工不得不身兼数职,既要懂技术,又要懂营销,工作压力非常很大。小微企业入门的门槛很低,但是要做大做强不容易,很多小微企业只能生存一两年。

三、国家相关政策及实施效果分析

东北地区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对增强东北区域的经济活力、调整经济结构、解决就业和再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融资难的问题仍然是当前制约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信用担保方面,由国家财政予以支持,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市政府共同出资设立,为东北区域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增信和分险功能服务的区域政策性再担保机构。这也是经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并由其监管的全国第一家区域性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试点。

再担保机构通过与担保机构开展授信再担保、增信再担保、联保再担保和异地互保再担保等再担保业务,重点支持《东北振兴规划》相关产业及配套项目,支持装备制造业、新农村建设、农牧业产业化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对俄贸易与合作等领域的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与就业和再就业有关的小额融资,同时为外资和民间资本兴办中小企业或投资项目提供信用担保。在税收方面,小微企业办税成本居高不下。由于国税与地税分离,不同税种减免的认证事项、认证机构和手续各不相同,多数认证不能通用,有些税种前置认证条件由中介机构认证,小微企业办税成本较高,一些认证成本与税收减免金额相差无几。

国务院决定自2012年1月1日起以上海为试点,增加11%和6%两种增值税税率,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营业税转变为增值税征收,在试行结束后逐步向全国推行。这次税制转型应有利于制度规范的大中型企业和微利企业降低税负,但对有些小微企业不一定取得预期的效果。增值税是价外税,税款最终由消费者承担,但是如果经营者无法取得可抵扣的进项发票,就会增加经营者的经营成本。目前有大部分服务型微小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税发票,在新规实行后可能会造成名义税负降低,但实际税负上升。

四、促进天津市小微企业发展之对策

第一,地方政府相关机构给小微企业提供宽松的创业环境。天津市有些区县为小微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将工商、税务、消防等办事窗口集中在一个大厅办公,方便创业者办理创建小微企业的相关手续,为创办小微企业提供了便利,值得提倡和全面推广。

第二,天津小微企业对于支付办公用房租逐年上涨也备感无奈,只有地方政府严格执行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才能平抑房地产市场价格。建议成立天津市房地产交易所,将本地区全部房地产集中在房地产交易所内进行交易,交易品种包括土地使用权、期房、新房、经济适用房、二手房、公产房屋使用权和房屋租赁等等。房地产交易所统一房地产报价、竞价、成交等相关信息。房地产交易所采用会员制,将房地产开发企业、房产中介企业纳入会员。房产中介企业旗下的各个连锁店作为房产经纪营业部,直接为客户提供房屋买卖和租赁服务,收取佣金。集中在房地产交易所内进行交易就能够防止捂盘惜售、虚假买卖。二手房屋买卖和房屋租赁也必须在房地产交易所进行交易,这也能够防止房地产中介企业哄抬房价和房租、欺骗客户,同时也能防止偷逃税款。

第三,鼓励和引导创立网店。以社区为单位,组织有创业意向的人员进行创立网店培训,帮助创业者寻找创业切入点。

第四,政府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应该对网店进行有效管理,对假冒伪劣产品一查到底,防止偷税漏税,对网络诈骗保持高压打击态势。

第五,以社区为单位组建社区创业基金。社区创业基金来源社区居民个人闲散资金(损失也不影响其日常生活的资金)和捐赠,杜绝非法集资。社区创业基金对创业者投放基金必须公开、透明。基金所有人直接对创业者使用基金进行全程管理,防止基金被滥用,保证基金安全。使用基金产生的盈亏由基金所有人和使用基金的创业者本着互惠互利原则共同平等协商解决。

小微企业发展范文5

(一)投资少,建设快,经营灵活,企业生命力顽强

小微企业的规模小,经营领域高度专业化,因此,从投资到建设可以很快地在某一个经营领域中成长成熟起来。而且,正是因为小微企业规模小,经营领域单一才决定了他们可以随时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灵活的调整,正可谓“船小好调头”。

(二)企业数量多,行业分布较广

小微企业的经营范围也十分广泛,几乎涉猎所有的竞争行业和领域。除航天、保险、金融等技术和资金密集度极高以及国家严格控制的特殊行业外,广泛分布于一般加工制造业、农业、采掘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和其他社会服务业等。从全球数据来看,世界上主要国家小微企业在企业中的数量都占据绝对大的比例,具体见表2。

二、小微企业的发展困境

(一)小微企业处于弱势地位

我国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宽泛,这种概念和标准上的不规范,使得国家原本主要针对经营困难小微小企业的优惠政策被大、中型企业“截流”,难以到达真正的惠及小微企业的目标,削弱了政策效果。小微企业划分标准尚未达成社会共识,地方政府对发展小微企业重要性的认识存在偏差。小微企业自身发展缺陷使其在资本累积,员工素质,管理水平,科学技术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劣势,从而导致了其劳动生产率低,竞争能力较弱。

(二)小微企业承担的税费成本过高

在我国,能够享受到税收、土地优惠的多是能够给地方政府带来GDP和财政收入的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不仅难以享受类似的优惠,反而承担了繁重的各类费用。这些费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微企业的技术革新能力和规模扩张需求,不仅如此,这其中一部分费用还被转嫁到员工身上,使得他们的薪资水平受到遏制。

(三)小微企业服务体系不健全、融资难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都开设了专有的小微企业服务机构,但这类机构所能提供的支持比较有限,而且该服务体系所包含的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同时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机制也存在诸多问题。小微企业整体的资金需求大,但外界的资金供给极其有限,供不应求,而且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和融资渠道单一门槛较高。

(四)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高、招工难

能源及其原材料等生产要素越加紧缺,购买价格不断攀升,再加上劳动力成本、商铺租赁、土地征用价格上涨。对于小微企业来讲,本身其生产规模小,投资有限,因此,生产成本增加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空间。加之小微企业发展不稳定,避免不了地会出现一线员工流动性大,从而更加剧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微企业的战略定位

(一)实行产品升级战略

小微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生命周期比较短,而且大部分产品易于被模仿,创新性不高,与大中型企业相比的竞争劣势逐渐明显,甚至威胁到某些小微企业的生存,需求变化和竞争压力迫使小微企业加快产品升级的步伐从而提升产品档次。因此,实现产品的升级对于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那些不依附于大企业而独立发展的小微企业来说,它们可以自己独立开发新产品,拥有属于自己的市场,可以根据市场的新需求改造升级旧产品或是直接开发新产品。而对于那些依附于大企业的承包加工型小微企业来说,其产品主要是旨在为大企业服务,通常是根据大企业所提出的要求进行新产品开发和升级。由于这类小微企业的技术力量欠缺,可以借助大企业的技术力量进行新产品开发,从而维持和改善与其存在分工协作关系的大企业在生产方面的和谐关系。最后,对于那些生产地方传统产品的小微企业来说,可以利用新工艺升级传统产品,从而赋予传统产品新的内涵和内容。

(二)实行技术现代化战略

技术水平的提高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实现小微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加速企业走向现代化,不仅对小微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也关系密切。首先,社会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进而引起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发生转变,由过去仅追求产品的普及性和消费数量的需求渐渐转变为追求多元化、多层次、高品质的需求。其次,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促使产业结构也发生着变化,生产由过去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这些转变都从客观上要求小微企业要有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再次,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小微企业也由原先利用计划外的灵活性寻求商机转变为围绕市场,从价格、质量、品种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竞争,竞争内容变为能否开发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这些变化都从客观上要求小微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实现技术的现代化。

(三)实现管理理念提升战略

小微企业发展范文6

1.1威客模式理论基础

威客模式的核心是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需求,并根据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设定相应报酬,具有满足条件的人通过平台的信息渠道向者联系,确定与企业经营者协定服务内容方式。威客模式的提出与发展是基于三个基本原理,一是BBS(电子公告牌)的组成与功能的离散;二是互联网、新媒体、移动终端等新技术发展催化知识产业化、价值链化,使分散的知识个体通过新型互联网技术等整合起来,并赋予相应的使用价值,形成社会人参与网络智慧互动问答的动因;三是互联网已经由先前的“技术联网”发展为“智慧联网”,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凸显人类大脑的互联,将人类大脑智慧与互联网有机结合起来的联网时代。威客模式中网络平台效应比较突出,威客模式的具体工作方式是基于“威客平台”的基础上完成的,如目前我国比较成熟的威客平台有猪八戒、淘智、任务中国等,小微企业主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在相应的“威客平台”上发表自身所需要的需求,在平台上的众多威客则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参与解答相关需求,这种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互联网智力互动的“点对多”模式。

1.2威客模式在小微企业发展机制中的应用机制

由于在小微企业管理中应用威客模式需要在小微企业主和联网威客之间进行智力互动,双方的交流需要建立在有效交流之上,即小微企业主能够将自己企业经营中的问题或者需求“转换”成联网威客能够理解的内容,另外对于威客平台方面,由于小微企业主在平台上相关于企业经营的智慧资讯信息,可能涉及企业自身经营相关的机密性内容,需要做好相应的保密工作,如可以设计相应的“专属通道”,“小微企业咨询区”,让相关联网威客在咨询前签订“保密协议”,力求在知识共享互动的同时能够保障信息安全,不至于对小微企业的经营产生负效应。对于联网威客而言,需要具备相应的小微企业管理咨询经验,最好是由富有公益心的,热心于小微企业经营发展的人士构成。在网络咨询互动智力分享的过程中,还应考虑对每次咨询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可以给予“好评”、“中评”、“差评”的双向评价权利,有效促进威客模式在小微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保障小微企业主、威客平台、联网威客三方之间的权益。

2、威客模式在小微企业发展机制中具体应用

2.1小微企业产品研发威客机制

小微企业往往在产品的研发中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士和智力支持,且由于自身在资金、资源和管理方面处于有限劣势,难以拓展产品开发的空间。将小微企业的产品开发通过威客平台“牵线搭桥”,对应联系相关的专业开发团队,享受低成本、高质量的,且符合小微企业自身特点的优质开发服务,借助“产品开发虚拟企业模式”,整合产品开发威客团队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赋予不同工作功能的威客,协同开发小微企业新产品。

2.2小微企业人力资源威客机制

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直是小微企业管理中的弱项和掣肘,小微企业通过威客平台可以寻找到更好的适应自身发展的团队,有助于小微企业打破传统的“地域化”经营思想,将企业的运营互联网化,推动SOHO(SmallOfficeHomeOffice)在小微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压缩由于办公方面产生的运营成本。在威客模式的高度智力互动共享的基础下,可以优化小微企业的人员配置,建立良好的人才梯次,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威客平台聘请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对自身企业人才团队进行相应的心理测试、情景测试、胜任能力测试等素质测评,发挥威客模式的“海量人才”作用,高度灵活地对企业人才进行管理。通过威客平台制定长期培训计划,建立学习型组织,促使企业内部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培训的积极性,通过联网威客的引入,营造良性的企业内部竞争机制,促进员工自我提升的积极性和树立标杆,建立模范,及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期符合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2.3小微企业营销推广威客机制

小微企业在营销推广需要相应的营销团队进行,威客模式则为小微企业的营销推广提供广泛的支持,小微企业可以通过威客平台“悬赏”相应符合自身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推广方案,由相关的威客团队予以完成,可以招募威客营销团队,完成企业自身推广。威客团队可以根据互联网新媒体,在互动平台中,如微博上进行相应的企业推广业务,使用“便签纸”进行宣传,指充分利用日常办公的便签纸背面进行广告印刷的一种新型平面广告宣传方式。通过威客营销推广团队对企业市场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确定客户群体,发掘隐形、潜在的客户信息,有针对的进行推广宣传,摆脱以往的“海量”和“病毒营销”的思维模式。通过招募不同地区的威客团队,开拓本地区域外的市场,打破地域局限性,将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优势有效、高质量地传递给客户,形成基本的客户群体,并通过威客平台,发掘可能成为对企业发展有益的客户咨询团队,在客户中再发掘“客户威客”,通过和“客户威客”之间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掌握企业发展的方向,优化企业发展的策略。

2.4小微企业品牌价值提升威客机制

企业视觉识别VI(VisualIdentity),是企业的静态化的视觉传达,是企业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企业标志、企业名称、企业商标、标准字、标准色、象征图形等。而传统的小微企业的VI没有经过专业化设计,在企业品牌的树立与推广中形成短板,制约了小微企业品牌的提升,在传统的企业VI设计中,需要。小微企业可以通过威客平台,搜寻相关能够满足企业品牌形象设计的威客团队,以低成本、高质量设计企业VI。通过引入威客团队,改进企业内部文化,促进企业凝聚力,增强企业品牌。

3、威客模式在小微企业发展运用机制应注意的问题

3.1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对威客模式运用的影响

小微企业运用威客模式,需要充分考虑市场因素,随时关注市场价格、需求、供给的变化,结合市场上顾客需求的变化,选择适合的威客团队。做好前期的市场调研,充分认识市场情况,深思熟虑,不轻易、草率确定战略和选择战术。

3.2与威客团队充分沟通

与威客团队充分沟通小微企业所需解决的问题,是充分利用威客团队解决问题的前提。在与威客团队的沟通中,需要注意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说明,有针对性,能够反映出企业真实的经营管理情况。最好能够将小微企业的自身状况,用问题树、鱼骨图、关键路径法、价值树法和多因素评分法进行描述和分析。

4、结语

小微企业发展范文7

小微企业增加了社会居民就业岗位率和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是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吸纳器。然而,小微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小微企业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2014年,我国银行信贷总额中,小微企业只获得了12.01%的信贷。国家统计局了关于小微企业经营情况调查表,表中显示,大部分地区的小微企业能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仅有15.5%。2014年,小微企业贷款总额总体保持上升的趋势,但是其贷款份额在整体所占的比例却不到20%,小微企业的融资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二、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根据融360的2014年小微企业普惠指数报告,65%的小微企业从小贷公司和p2p平台获得贷款的年利率高达30%,而银行的贷款年利率却是6%,小贷公司和p2p平台借款利率已经超过了银行贷款利率的5倍。小微企业融资现状不容乐观。

1、银行“惠而不普”,小贷公司和p2p“普而不惠”

银行的贷款利率较小贷公司和p2p平台优惠得多,但是贷款限制要求高。与此相反,小贷公司和p2p平台限制要求低,所以在银行融不到资金的小微企业可以从他们那获得贷款。但小微企业信用较差、偿还能力有限等特点使得小贷公司和p2p平台发放贷款时会按照“收益覆盖风险”的原则确定贷款利率。虽然小贷公司和p2p平台有更好的覆盖面,但是贷款成本高的离谱。

2、60%以上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超高利贷

由以上数据显示,65%的小微企业贷款年利率达到30%,已经超过高利贷。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贷款客户自身资质不好,二是小贷公司和p2p平台的资金获取成本高。

(二)小微企业融资影响因素分析

1、小微企业自身因素的制约

1)小微企业的信用度不高

小微企业的信用意识不强,不能及时偿还贷款,甚至还出现故意拖欠贷款的情况。某些生产状况较好的小微企业考虑到若及时还款,以后或许会陷入再次贷款难的困境,因此故意拖欠贷款,导致信用度日渐下降;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会导致小微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几率降低。

2)小微企业自身积累能力和资金筹集能力差

目前,较多的小微企业采用的是内源融资方式,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远不及大中型企业,融资能力不强。小微企业自身的资金积累难以满足其发展需要,加上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局限,市场风险的不确定性,加剧了小微企业自有资金积累和资金筹集能力的降低。

3)小微企业缺乏足额的抵押品

对于缺乏资金设备的小微企业来说,我国现在的不动产抵押担保制度不利于小微企业融资。小微企业一般是通过厂房租赁来进行生产经营,缺乏实际的所有权,很难满足贷款抵押担保的要求。

2、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制约

1)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小微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尤其突出。原因如下:第一,小微企业财务报表的的信息不全面,披露的内容不具体,银行获得信息的真实性不强。第二,银行对参差不齐的小微企业不能执行正确的评估,且会增加评估成本,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意识不强烈。

2)小微企业融资交易费用较高

银行为小微企业贷款时会产生交易成本,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三部分:贷款前信息收集的费用、贷款中的费用、贷款后监督的费用。贷款过程中所形成的过高交易成本会使银行的年收益降低,所以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时,银行会考虑贷款的交易成本。

三、小微企业发展关系型贷款的可行性分析

(一)从银行角度

1、通过客户经理制,银行可以拥有企业的专有信息

虽然小微企业在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抵押担保品等“硬信息”没有优势,但是银行可从小微企业的文化、信用、与供应商的关系等“软信息”入手。通过采用客户经理制,来收集小微企业专业信息。通过客户经理的直接接触,银行能够获得小微企业不能对外公开的私有信息,从而成为银行发展关系型贷款的条件。

2、银行通过多样化的金融服务获得企业的专有信息

小微企业的详细信息不可能全部获得,但是银行通过长期多种渠道的接触就会获得,但是获得时的成本较高。若银行愿与小微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调查成本就会随着合作的次数而降低,从而实现银行的赢利目标。银行只有向小微企业提供多种金融服务,才能更全面的获得小微企业的专有信息。有利于银行和小微企业发展关系型贷款中保持稳健的银企关系。

(二)从小微企业角度

1、小微企业发展关系型贷款可提高贷款获得性

小微企业为了提高贷款的可得性,可以从企业文化、企业信用、社会形象等“软信息”方面着手,关系型贷款在对小微企业是否授信进行决策时,这些“软信息”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所以银行可利用关系型贷款收集小微企业的“软信息”,对小微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做出决策,提高小微企业的贷款获得性。

2、小微企业发展关系型贷款有助于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

小微企业发展范文8

关键词:高职院校;中小微企业;服务

石化产业是湖南省支柱产业及优势产业,也是第二大生产总值和销售收入双过千亿产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800余家、小微企业数千家。目前,湖南中小微石化企业普遍存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管理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小微石化企业的发展。因此,推动中小微石化企业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我院以提升引领中小微石化企业发展能力建设为突破点,建立了湖南省石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株洲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湖南化工职业教育集团中小微石化企业合作发展委员会,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破解中小微石化企业生产、技术、管理、高技能人才短缺等难题,促进中小微石化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最终实现校企双赢的目标。

1主要举措

1.1成立石化小微企业合作理事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成立以政府为主导,学院、区域内代表小微企业为主体的小微石化企业合作理事会,搭建校企“互利双赢、协同发展”稳固的合作平台,形成多家小微企业以“抱团”的形式与学院建立对话与合作的机制,促进化工职业教育深度融入石化产业链;制定理事会章程,明确理事单位在专业建设、课程设计、科研创新、技术改造、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事项,保障小微企业深入、持续、全面地融入学院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享受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1.2送教入企,保障小微企业人才需求

归类各企业岗位的人才需求订单,同类需求企业订单组合成班,开展跨企业的“组合式(小微企业组合、小微企业与龙头企业组合)订单培养”,破解小微企业的“纳才”困境。通过改革课程体系,引入小微企业共性的教学项目,实施小微企业组合式订单培养,使得培养过程更加贴近小微企业岗位群的需求,为小微企业输送适用人才。通过引入行业龙头企业与小微企业建立组合式订单培养班,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火车头”作用,形成行业龙头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小微企业培养一批了解行业龙头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发展动态,具有新工艺、新设备的生产操作控制与管理能力以及先进管理视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带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骨干力量,推动小微企业发展。

1.3送培入企,提高小微企业员工素质

加强小微企业培训需求调研,归纳小微企业共性的需求,开设针对性的培训项目,形成全方位的员工培训课程体系,每年定期举办小微石化企业骨干员工培训、领导与执行力培训、战略企划与营销培训、企业国际化经营培训、ISO9000与HSE体系培训、GMP认证与实施培训等小微企业共性需求类培训班;针对不同小微企业和员工的个性化培训需求,充分利用学院在世界大学城搭建的培训资源平台,为企业或员工量身订制不脱产、低成本、个性化的远程培训项目,并进行校企点对点的辅导以及企业现场答疑,以提高培训效果,全面提高小微企业员工素质,解决小微企业的员工培训瓶颈。

1.4送技入企,提升小微企业技术技能水平

充分发挥应用化工技术研发中心、蓝绿能源管理研究中心、湘化化工医药产品检测中心、工业技术装备与自动化控制研究所、湖南化工企业营运管理研究中心等院属前沿科研、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机构功能,利用学院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教授(名师)工作室”的人才和技能优势,组织化工生产、企业经营管理等领域的技能大师、教授(名师)带领研究团队与小微企业“结对子”,深入企业的生产一线,为企业提供面对面、点对点技术咨询与服务。利用自身师资及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联合企业进行化工产品生产中试研究,开展化工新产品的孵化服务。

2主要经验

2.1协同创新,突破了校企深度合作的瓶颈

目前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在不同程度上与企业进行了合作,校企合作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从理念上不容置疑,但在实践上却进展比较缓慢,“校热企冷”现象普遍存在。学院拓宽社会服务范围,主动服务中小微石化企业,搭建了全省唯一由高职院校牵头组建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成立了“株洲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小微石化企业合作发展委员会”,促进对话合作、技术创新,解决了中小微石化企业的“招工、培训、创新”等难题,促进中小微石化企业发展,有效地调动了中小微石化企业参与学院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情,突破了校企深度合作的瓶颈,形成了“平台联动、协同创新”的校企合作机制。

2.2主动服务,提升了中小微石化企业创新发展能力

学院通过搭建平台、送教入企、送技入企,主动服务区域内中小微石化企业,为企业提供生产运营、技术改造与升级、市场开拓、人才引进、员工培训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全方位、低成本的跟踪实施服务,全面提升了区域内中小微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2.3校企双栖,提升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学院通过在企业建立教师流动工作站,派教师到企业进行脱产实践锻炼,鼓励双师教师与相关行业和中小微石化企业联合开展应用性技术研究,促进学院教师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让教师带着任务去,带着成果回,专业教师把学到的最新技术管理规范及行业企业技术领域中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科研;主动送教入企,专业教师在承担企业培训任务的实践中实现了向企业培训师的转变,成为能驾驭学校、企业“两个讲台”的双师型教师。

3体会与思考

3.1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提升、引领中小微石化企业发展

学院依托三个新平台服务中小微石化企业发展过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促进了校企双方互利共赢。在下一步的建设过程中,为了推动学院深入、持续、全面地融入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保障中小微石化企业享受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学院将整合三个平台资源,构建完善的“送教、送培、送技”入企的服务体系,有效推动区域中小微石化企业转型升级,打造学院企业职工培训品牌,促进化工职业教育深度融入石化产业链。

3.2建设多方联动机制,有效促进了学院开放办学

学院通过建设服务中小微石化企业的三个新平台,形成了政府、行业、企业、学院四方联动的开放办学新格局。学院主动“送技入企”,积极参与企业的科研、技术改造,使生产一线的岗位技能、技术信息成为学院专业建设的第一手“教学资源”。学院在主动“送教入企”过程中,为提高自身在培训、发展方面的能力,在企业培训过程中,及时调整和修订学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应用到企业培训中检验,及时将行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新需求融入教学过程,为行业企业提供优质精准的毕业生,进而推动整个行业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许艳丽,刘晓莉.经济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的校企合作问题[J].教育与职业,2017(5):35-40.

[2]刘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与政策研究: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4(2):9-18.

[3]赵晔.地方高职院校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对策研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1):29-32.

[4]蔡小红.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7(1):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