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竞赛范例6篇

高中化学竞赛

高中化学竞赛范文1

关键词: 高中化学竞赛辅导 激发兴趣 自学能力 思维能力

一、激发兴趣,选拔苗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一进入高中学习,环境、老师、学习的习惯和方法都是全新的,不论其基础如何,我们都努力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兴趣的做法是: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老师用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学习;用课堂上的语言艺术及课堂的表演艺术去维系学生的兴趣;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低起点的教学思路,使学生有成就感,发展学生的兴趣;通过开展必要课外活动和课外兴趣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这些途径,在学生进校的较短时间内就使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选择好苗子打下基础。

二、夯实基础,培养自学能力

1.传授知识,重视方法,夯实基础。

知识基础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学生有足够的知识面,二是要有足够深的知识层次;因竞赛试题内容广,层次深,有时还涉及许多新科学、新科技领域,以及数学、物理、生物的相互渗透的一些问题,这些知识需要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从而形成全面的知识网络。

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指导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在学习和积累书本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内涵、外延和实践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和应用能力,形成最有效的合力,进而提高学生自悟、自省、自学及创新能力。

2.倡导自学,形成能力。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一个人在学校学习获得知识只是基础的一部分,有大量的知识要通过阅读、广播、电视及人的交往中获得。学习的层次越高,自学能力的要求就越高,所以作为选拔优秀人才的化学竞赛必须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从竞赛试题看,竞赛题的许多知识来源于课本,又远超出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有许多知识来源于大学一、二年级,甚至大学三、四年级的知识。这就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较多知识量和信息量的消化、吸收、储存及运用。这些知识无法通过课堂上讲授进行解决,必须通过学生自学来完成。自学能力是化学竞赛选手独立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因为有了这种能力,学生才能广泛猎取知识,见多识广。

兄弟学校采用如下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①课堂自学阅读法。每堂课都安排5~10分钟时间把本节课本要上的内容让学生“走马观花”看一遍。可在书上圈圈点点,做记号,带着问题上课。即使看不懂也没关系,鼓励大胆提问,老师集中精讲。这样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效率较高。一段时间下来,同学们都会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了。

②制订具体的自学计划。计划根据各人的学力程度,因人而异,督促落实养成自学习惯。兄弟学校高一时就有人自学完成了整个高中化学内容,个别尖子已在学大学一年级的《无机化学》,高二时就有学生自学完大学二年级的《有机化学》。

③超前布置作业,激励超前学习,在学生间形成浓厚的研究性学习风气。实践证明,愈超前,学习知识面愈广,兴趣愈浓,能耐愈强。

三、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化学竞赛是智力的竞赛,不是知识的竞赛”,这是目前全国化学竞赛命题的指导思想。因此,化学竞赛中有很多内容是以高中化学为背景而解答则是一般中学生力所不能及的。鉴于这一特点,在全国初赛辅导中要把知识定位于甲种本水平,着力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一般认为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逆向思维能力、演绎推理能力、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统摄问题能力等,并在平时辅导中体现一些思维能力培养的专题训练,这些试题主要来源于历年高考、初赛试题、新科学、新科技综合试题,通过测试、讲评、讨论、个别辅导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学中可通过以下方法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一题多变、多解——发展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思维的敏捷性,一方面要求思维的感受力强,即敏感,另一方面要求思维速度快,力争以最短的时间完成对信息的处理。化学教学中,可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设障等训练方法来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2.多题一解——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若命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给出同一个条件,演变出许多题,而“解”却只有一个或是运用一个反应规律,解决不同形式的多道习题。

教学中,针对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只停留在习题表面的实际情况,而进行异中求同的多题一解训练将会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产生飞跃,这正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深刻性的有效方法。

具有相同或相似解题方法的许多题目,只要对其中一个题目深入研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问题核心,找到共同的规律,达到真正理解和运用,类似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收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效果。

3.数形结合——发展思维的广阔性。

数形结合其思想就是将复杂或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形象的图形在方法上互相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和补充。以此开阔解题思路,增强解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探索出一条合理而简洁的解题途径。可分为用数求解形的题目和利用形求解数的题目。

4.发挥想象——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化学想象力是一种重要的形象思维能力,在联想和某些意象的基础上,创造出化学事物新意象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应突出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意识。

在化学晶体结构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经常以NaCl晶体为基本模式,进行多维的发散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不断创新的能力,从而使问题在情境中得到解决,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取得最大收获。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许多知识、现象、结论都可以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我们首先组织学生从最基本的实验操作入手,在老师的指导下,培养其熟练的规范化的实验操作技能。如加热、过滤、分液及成套仪器的组装拆卸,常见仪器的使用;其次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想做的实验;最后,我们设计一些实验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分析操作过程的得失及误差,培养其创造性能力。通过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同时,应加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急能力的培养,做到处惊不乱。

辅导训练的有效性,关键在训练思维能力,培养思维方法。

四、提高素质,发挥潜能

高中化学竞赛范文2

关键词 化学竞赛 活动纪要 试题分析

1 活动纪要

2012年11月30日上午,由中国化学会主办、天津市化学会与南开大学承办的第26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暨冬令营在南开大学隆重开营。来自全国共31个省市、自治区的295名参赛选手及各省代表队的领队、观察员、学会代表、列席代表参加了开营式。参加开营式的领导和专家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化学会理事长周其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张希,中国化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刘正平,北京化学会秘书长贾海顺,北京化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裴坚,天津市化学会副理事长、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院长刘育,南开大学副校长、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关乃佳,天津市化学会副理事长、天津理工大学校长马建标,天津市化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院长赵小军,中国化学会办公室主任郑素萍。

根据竞赛暨冬令营组委会安排,参赛选手于12月1日和2日先后参加化学理论考试、实验考试。经过笔试成绩和实验成绩的综合计算,本届冬令营活动获奖情况最终揭晓,其中有101名同学荣获一等奖,107名同学荣获二等奖,67名同学荣获三等奖。另外,荣获一等奖成绩较为优秀的同学将进入国家集训队再次培训,并从中选拔出4位选手组成国家队,代表我国参加第45届国际中学生化学竞赛。

2012年12月5日上午举行了本届活动的闭营式,在闭营式上,首先由中国化学会竞赛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段连运教授对本届冬令营活动作了总结讲话,对此次冬令营的组织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参赛选手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南开大学学生会举行了颁奖典礼并宣布了竞赛获奖学生以及获奖单位名单。参会的各位嘉宾为获奖选手和颁发了奖牌和证书。中国化学会向本届冬令营承办单位天津市化学会、南开大学颁发了奖牌,另外,承办第27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暨冬令营活动的北京化学会接受了冬令营营旗。至此,为期6天的第26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暨冬令营鸣金收兵。

2 试题分析

2.1试题特点及考查知识分析

2.2试题整体分析

高中化学竞赛范文3

[关键词]财会信息化竞赛;品牌管理;品牌识别系统;品牌生命周期;浙江省

1、引言

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是由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浙江财经大学承办的学科竞赛,自2004年起经过10余年的发展,该竞赛在浙江省内已成为经管类项目中历时最长、参赛学生规模最大的赛事,在浙江省内已具有较高知名度,也得到政府主管部门和财会实务界的认可。但是目前该竞赛在品牌管理方面依旧存在诸多不足,缺乏品牌管理体系的全面构建和品牌发展的长远规划。因此,有必要依据品牌管理理论,对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进行全面梳理和策划,进一步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和信任度,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

2、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品牌功能

通过对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进行品牌建设与管理,使它具有以下功能和效益:

(一)感知功能

通过品牌建设与传播,使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更多的高校和学生知晓“浙江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这一赛事,真正了解竞赛的理念、目标和运作,并形成偏爱。

(二)竞争功能

目前高校组织的全国性、区域性和地方性各类学科竞赛繁多,使人目不暇接。我们可以通过品牌塑造,使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更加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在众多竞赛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参赛者的参赛欲望,形成强大的竞争力。

(三)社会效益

学科竞赛不仅使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促进参赛学校的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通过竞赛品牌运作,可以扩大竞赛品牌的社会影响力。以品牌的力量吸引相关企业参与,促进校企合作,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拓宽人才就业渠道,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浙江省财会信息化竞赛品牌建构

如何创建、塑造和维护“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品牌?我们的主要思路是:基于生态论原理的品牌周期成长路径,以及品牌战略推进的程序或步骤,将竞赛品牌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导入期、知晓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本文主要针对前三个周期进行具体策划,以时间序列为主轴,以品牌战略制定和品牌策略实施为主要内容,构建完整的竞赛品牌管理体系。

3.1导入期竞赛品牌的培育

导入期(2004年――2007年)是指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从准备举办到已经举办第四届为止。这一时期举办方的工作重点是依托浙江省教育厅和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的支持和浙江财经大学的财会教学优势,建立并逐步完善浙江省高校财会类专业学科竞赛体系,着力培养财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积极推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提高经管类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四届竞赛活动,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不仅获得了上级主管部门浙江省教育厅及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支持,还得到了各参赛院校的大力支持,竞赛参与院校数、参赛人数及覆盖面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经管类参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质量也有了较大提升,同时经过四年的发展,该竞赛也具有了较高知名度和广泛参与度。但是,竞赛品牌建设尚处于初期阶段,没有形成鲜明的品牌个性和完整的品牌识别系统,除了一些参赛学校师生以外,人们对“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知之甚少,对该竞赛与自己或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模糊不清,导致该竞赛品牌在社会上的活力不足。因此,导入期该竞赛品牌从无到有,品牌管理的重点是进行品牌定位战略的制定和品牌识别系统的设计。

3.1.1竞赛品牌定位战略

当人们看到或知晓“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时会联想到:这是什么竞赛?它与其他竞赛有什么区别?对我来说有什么好处?我是否参加呢?等等一连串的问号。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以财会信息化竞赛委员会及秘书处单位对品牌进行准确定位,并通过各种媒介进行有效传播,才能使人们对该竞赛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形成某种利益关联,甚至产生情感共鸣。让更多的高校师生及企业积极加入到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中来。

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品牌定位主要分为三步:竞赛细分、竞赛参与者和竞赛品牌定位。

3.1.1.1竞赛分类

浙江省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大学生学科竞赛,按学科分类主要将竞赛细分为理工类、经管类和综合类竞赛项目。其中理工类竞赛主要包括工程训练、结构设计、化工设计、机械设计、智能汽车、工业设计、生命科学、医学等等;而经管类竞赛主要包括财会信息化、电子商务等项目;综合类竞赛主要包括服务外包、统调、数模、英语演讲、职业规划、摄影、经济管理案例等竞赛项目。而以时间、空间两个要素,可以把学科竞赛分为四类(见下图),即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半封闭式竞赛。

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面向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根据不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不同层次的财会类专业人才的能力体系,按参赛对象分为本科组与高职组,同时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是唯一一项面向浙江省经济、管理类专业在校大学生的学科竞赛,目前已从封闭式竞赛走向半封闭式竞赛,而随着命题改革和组织模式创新,正在向半开放式竞赛发展。

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与其他竞赛相比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

(1) 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色,竞赛不仅面向财会类专业在校大学生,实现了财会和金融的交叉融合,改变了以往竞赛项目单科性较强的特点,既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又具有较高的学科多样性和开放性。

(2)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竞赛命题方式的改革,通过增加竞赛的开放程度,促进竞赛模式创新,通过寻求与企业多元化协同合作,加大竞赛的应用性及成果转化,全面提高了竞赛水准;

(3)财会信息化竞赛采用开放性的公司案例模式,通过探索企业和高校竞赛的交叉点,建立了校企联合长效机制,依托财会实验基地、校友、合作企业和赞助商等资源,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提高了企业参与度,将竞赛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需求相结合,培养了学生实践和创新综合能力。

3.1.1.2竞赛参与者

作为竞赛参与者,教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参与竞赛命题和评审的竞赛委员会和专家组主要是由学校一线的优秀教师构成,他们的命题方式和教学水平直接关系着竞赛的成效;另外指导老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者参赛学生的竞赛表现,而参赛高校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会信息化竞赛要求,培养出具有较强理论基础和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

作为竞赛参与的主体,参赛学生的学科背景、参与程度和参赛质量等均会影响财会信息化竞赛的成效,而一个具有交叉学科、具有较高参与程度和参赛质量的竞赛往往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质量,在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而企业在竞赛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竞赛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而竞赛只有通过和企业的互动合作,吸引企业参与到竞赛大纲、竞赛命题、评审以及答辩环节中来,建立校企长效合作机制,有意识地提高企业、产业的参与度,才能便于企业通过竞赛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3.1.1.3竞赛品牌定位

对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品牌进行定位,主要运用品牌定位理论,从属性、利益、信念和价值三个层次,由低到高进行战略选择和制定。

首先,竞赛的属性

竞赛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活动,其核心内容是学术竞赛;而竞赛品牌是一种竞赛符号,其核心内容是社会认同的竞赛品牌文化。竞赛品牌具有特殊性,它充分体现了竞赛的文化内涵、核心价值与竞赛理念。竞赛品牌可以描述为以竞赛活动为核心产品,通过学生在竞赛中的表现过程而为企业和大众所广泛接纳的拥有独特文化内涵的符号。

其次,竞赛提供的利益

尽管竞赛的类型多种多样,但是其本质不尽相同。竞赛不仅能够使校企双方实现双赢,而且能够显著提升参赛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

(1)竞赛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及综合素质培养,竞赛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巩固学科基础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提升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2)竞赛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竞赛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另一方面由于赛题具有现实意义和前瞻性,也为指导教师提供了了解本学科发展需求和趋势的另一视角,为课程体系等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3)竞赛促进了校企合作双赢。竞赛的不断发展不仅推动了学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知名度,而且让企业深入参与竞赛的各项活动,通过实践技能的培训使学生提前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可以迎合企业发展的要求,为企业节省了培训成本和时间成本,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竞赛的信念和价值

学术竞赛一直秉承着“团结、创新、求真、奋进”的核心价值理念,竞赛的信念和价值便在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及语言表达能力,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参加竞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在学术竞赛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自己的现有知识去分析问题、构建思路、进而完成从掌握理论知识到切实解决问题的跨越,促进自身创新精神的培养。

3.1.2竞赛品牌识别系统设计

过去,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只是一个单纯的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竞赛活动,缺乏长期的整体的品牌规划,缺乏贯穿整个财会竞赛发展的主题,造成每一年的竞赛都要花费大量宣传成本重新培养竞赛主题价值,整个竞赛品牌建设缺乏上位概念,缺少识别标志和内涵,没有持续的徽记和文化理念,使得整个竞赛的主题影响割裂,不利于财会竞赛的发展壮大。

通过竞赛品牌识别系统设计将对提高竞赛品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竞赛品牌识别系统设计可以提升财会信息化竞赛品牌知名度,通过对竞赛品牌的竞赛名称、口号、形象等的系统设计,可以深化财会竞赛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内涵,使竞赛成为学校的文化品牌和宣传特色,在提升知名度成为浙江省独具特色的竞赛活动的同时,能够吸引战略合作企业,建立校企长效合作机制,在商业实战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3.1.2.1品牌识别系统设计内涵

竞赛品牌识别系统是品牌中最外在、最具有传播力和感染力的部分,即用最通俗的视觉语言传达竞赛品牌的综合属性,以及战略构想,其基本要素主要由品牌名称、品牌标识、宣传口号等构成。竞赛品牌识别系统的品牌视觉形象能够传达竞赛的品牌内涵和文化特征,推广竞赛活动的知名度和形象,它能够吸引各层次学生的积极参与,也能够吸引战略合作企业和学校的广泛参与。

财会信息化竞赛的品牌识别研究主要针对反映品牌形象的视觉识别系统进行构想与设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主要包含三大内容:一是基础视觉;二是竞赛视觉;三是展示视觉。

3.1.2.2品牌识别系统设计原则

(1)理念独特。独特的理念竞赛活动实现品牌建设的第一路径,如果没有理理念,就不知道竞赛的诉求是什么,品牌理念必须独一无二,通过抓住社会和学生的诉求,才能彰显财会信息化竞赛的个性和品牌内涵,使学生和社会感受到品牌文化的感召力、影响力和亲和力。

(2)行为创新。所谓竞赛行为包括竞赛组织管理、竞赛操作流程、竞赛参与行为、竞赛命题模式与竞赛服务导向等。学会创新命题模式,构建独特的品牌行为,可以形成财会信息化竞赛区别于其他竞赛的效果,带来品牌行为的人性化、个性化与量身化服务,满足学科专业学生对品牌行为的要求,体现品牌的创新、求实、团结与奋进的理念,实现品牌行为的创新效应。

(3)视觉唯一。视觉往往是参与者与品牌之间最直接的品牌感受和认知渠道,财会化竞赛如果没有唯一的视觉识别系统,就无法让参与者清晰地认识竞赛品牌,因此财会信息化竞赛在设计、导入品牌视觉时,必须以唯一性为视觉设计原则,否则抄来的视觉不是竞赛的视觉形象,也不可能成为竞赛的形象。

3.1.2.3品牌识别系统设计内容

(1)基础视觉设计

基础视觉主要包括品牌名称、品牌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

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是一个品牌竞赛视觉识别的核心,一定程度上展示着竞赛的主题与内涵,是一个品牌的形象标识。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作为品牌名称,充分体现了其识别功能和传播功能,不但易读易记,而且凸显了竞赛的特色内涵,强化了竞赛的品牌定位。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的品牌标志彰显了竞赛的核心价值理念,成为竞赛文化、个性与价值的综合与浓缩。竞赛标志以简单明了的四条白线彰显了财会信息化竞赛“创新、团结、求真、奋进”的核心价值理念,四条白线构成方正的形状,蕴含着财会信息化竞赛希望引领学生求真务实,在以后的职业道路上能坚守内心的天平,诚信做人,认真做事。竞赛标识语设计为“创新财会,求真信息”,凸显当今社会对财会专业人才创新进取,在信息化时代求真务实的要求,同时也凸显了财会信息化竞赛的特色与内涵,具有时代气息,简单易记,符合竞赛宣传的需要。

(2)竞赛视觉的设计

竞赛视觉主要包括竞赛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宣传资料及用品,如竞赛网站、竞赛用纸、竞赛宣传手册等。为了规范财会信息化竞赛组织程序,打造区域品牌竞赛,展示景观学科特色,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以及浙江财经大学倾资打造了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网站,在网站上详尽展示竞赛章程、竞赛宣传材料、竞赛核心价值理念以及竞赛经验交流等内容。并且为了能使竞赛更加规范化,制作印发竞赛宣传手册以提升竞赛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使学生和社会更加细致的了解财会信息化竞赛的创新命题模式、区域品牌建设、核心价值理念与竞赛参与规则。

(3)展示视觉的设计

展示视觉的设计作为高效的传播手段,可以有效传递竞赛活动的信息,树立竞赛活动的品牌形象。展示视觉主要包括竞赛主办地的统一用语、形象代表以及环境布置等。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的竞赛展示视觉早已摆脱了过去展示设计水平较低、视觉形象混乱、整体竞赛形象不突出等问题,而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的主办地均实行统一的宣传用语,例如2015年的统一用语为“天平杯”第十二届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在形象与环境布置方面主要通过印制统一的财会信息化竞赛宣传材料,并通过为期一个月在参赛学校悬挂大量横幅、宣传海报等宣传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财会信息化竞赛。

通过对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品牌定位与识别系统的创建,首先,容易与其他大学生竞赛项目区分开来,引发大学生和社会的关注,并形成良好品牌印象和品牌联想;其次,有利于保护该竞赛不被复制;最后,便于该项竞赛在更大范围的推广与宣传。科学完整地规划竞赛品牌识别体系后,竞赛品牌核心价值就能有效传递,并与日常的品牌价值和品牌传播活动有效对接。

3.2知晓期竞赛品牌的传播与推广

知晓期(2008年――2014年)是指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已经完成品牌培育,在形成鲜明的品牌定位和完整的品牌识别系统基础上,竞赛品牌管理的重点开始转向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信任度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向更大空间范围的推广。

品牌传播与推广是提升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品牌“三度”的主要途径,也是形成品牌偏爱和忠诚的不二法则。品牌推广初期,开展广度传播,建立品牌知名度;在此基础上,开展深度传播,宣传品牌内涵与品牌文化,形成心与心的沟通。该竞赛品牌传播与推广方式主要从人际传播与推广和公关传播与推广两方面进行策划。

3.2.1竞赛品牌的人际传播与推广

人际传播与推广是根据大学生交往密切,联系广泛等特点,充分利用各大学校园内学生组织和信息平台,以及网络资源,开展品牌知名度的广度传播和推广。为了有效提升财会信息化竞赛的品牌知名度,通过建立并完善财会信息化网站介绍完整的财会信息化竞赛通知、竞赛流程、竞赛命题模式等详细情况,并且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站、各大校园百度贴吧、校园官方微信公共号等各种网络资源开展财会信息化竞赛宣传,让大学生广泛熟知竞赛品牌,并认识到参与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未来就业择业的巨大提升作用,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竞赛中来。

3.2.2竞赛品牌的公关传播与推广

公关传播与推广是通过对政府、企业和大学生开展各种公关活动,使人们深入了解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品牌内涵和定位,特别是通过开展深度互动,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体验、认可、接受该品牌及其品牌文化,从而提高该竞赛品牌美誉度,赢得社会认可和企业赞助。通过一系列公关活动开展竞赛品牌美誉度和信任度的深度传播与推广。例如在财会信息化竞赛官网开辟专门版块介绍竞赛获奖者的成功事迹以证明参与竞赛对就业和自身能力的巨大助推作用;邀请事业已经成功的获奖者进行现场交流和宣讲,让参赛学校认识到竞赛参与对提高学生素质能力以及就业质量的巨大成效,通过参赛学校主动地从上到下进行广泛宣传,并通过学分奖励和获奖学生毕业论文替代等措施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竞赛;让大学生自身认识到只有参与财会信息化竞赛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邀请企业全程参与到财会信息化竞赛中来,竞赛的命题模式以符合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努力培养能够迎合市场需求并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

3.3成熟期竞赛品牌的维护

成熟期(2015年――2017年)是指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在目标范围内已经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竞赛活动的开展与组织已经比较规范,进入正常运作轨道。成熟期竞赛品牌管理的重点是在品牌价值指导下,围绕品牌远景和品牌目标,在理念贯彻、组织管理、市场推广、公共关系等各环节所展开的、符合该品牌内涵的一切实践活动。竞赛品牌维护主要从内部维护和外部维护两方面展开。

3.3.1竞赛品牌内部维护

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品牌内部维护主要包括制定竞赛主办、承办和赞助等单位进行有效沟通与协调机制,保证它们的行为与竞赛品牌价值观相统一。

随着财会信息化竞赛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品牌知名度和学生参与度稳步提升,为了保证竞赛的质量和充分的竞争,将每年的参赛学生数限制在800名左右,并通过完善财会信息化竞赛委员会、校企长效联合机制、参与单位战略协调机制等对竞赛相关机制和命题模式等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对突发竞赛事件做到及时应对,并要求财会信息化竞赛的命题模式及时迎合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推动竞赛模式与时俱进,并通过制度建设、品牌管理和教学改革等创新竞赛管理,打造区域品牌竞赛,展示经管学科特色。

3.3.2竞赛品牌外部维护

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品牌外部维护主要包括参赛者沟通与管理、品牌公关管理、品牌危机管理等方面制定有效管理机制,保证竞赛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信任度,进而形成大学生和企业对该竞赛品牌的信赖与忠诚。

建立品牌管理与监测体系,成立品牌管理委员会,在现有的竞赛委员会中吸纳品牌管理专家,参与竞赛品牌管理相关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1)建立品牌管理组织,进行品牌推广活动

通过校报、学校新闻主页、以及校外媒体,多方位多渠道报道我校的财会信息化竞赛,这样能一方面吸引更多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参与学科竞赛,另一方面增强获奖学生的荣誉感,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感,扩大学科竞赛的知名度。

(2)成立财会信息化竞赛的互动网站

网络有其独特的优势:传播范围广、交互性强、灵活、成本低、贴近学生,成立财会信息化竞赛的互动网站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独特优势宣传竞赛理念与信息。

网站建设应体现开放和诚实、亲近的特点;网页下载速度快,节省顾客的时间和金钱;信息要丰富多样,经常更新,使用便捷;与其他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相连接,从而提高网站的点击率

(3)绘制财会信息化竞赛标识

绘制原则:良好的创意、简洁的图案、合理与合法。

(4)出版书籍

试题集(案例集);竞赛成果类:组织竞赛做得比较好的几所学校进行总结,说明竞赛促进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学生就业等有实质性的东西,便于经验交流。同时请媒体做好宣传,扩大社会影响。

(5)品牌交流与创新

品牌交流:加强对外交流,向其他竞赛取经,比如浙江大学推出的结构竞赛已经成功推向全国,是否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类似的财会领域竞赛,如IBM管理会计案例大赛、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也要积极地学习和借鉴。

品牌创新:世界上的许多品牌无一例外,严格遵循“创新-发展-巩固-再创新-再发展-再巩固”的发展规律,稳步前进。要使品牌经久不衰,就得内部创新。

通过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品牌运作与管理,使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更加具备独特性、吸引性和广泛性,实现竞赛在更长时期内的稳定发展,以及向高层次的超越。

目前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在国内同类竞赛中已处于领先水平。从发展阶段看,该竞赛已进入更高层次的提升阶段,以品牌化理念开展竞赛管理创新研究,才可能持续发展并向更多广阔区域推广,将财会信息化竞赛打造成为区域特色竞赛品牌和全国知名竞赛品牌。

参考文献

[1]刘清早,张林,朱洪军.全运会品牌识别系统建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3(2):3-8,15.

[2]苗宇.公司品牌经营[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3]陈云开.赛事经营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徐燕,洪燕云.旅游目的地品牌识别系统设计研究:以常州旅游目的地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12(5):38-40.

[6]合作网络途径治理理念下的高校品牌识别系统初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224-226.

高中化学竞赛范文4

关键词:体育竞赛;校园文化

体育事业与社会事业联系最为密切,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身体保障。奥林匹克精神带动了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提高青少年的体育意识,以此加速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1体育竞赛的相关研究

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有着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1体育竞赛的概念

学校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中学体育竞赛是在学校内、外进行的,参加对象以在校学生为主,教师参与组织、裁判,根据统一的规则组织实施的个人或集体间的各种体育竞赛。

1.2中学体育竞赛的现状

学校体育竞赛应重视集体参与,响应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对参赛者的身份提出要求,提升赛事规模,固定比赛时间,这样的学校体育竞赛,既达到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也为我国学生体育竞赛的发展方向起到引导的作用。童锦[1]总结了高校体育竞赛的现状:(1)高校体育部门及教师对体育竞赛的教育价值认识不够。(2)高校体育竞赛与“阳光体育工程”的设想还存在差距。(3)高校体育竞赛以竞技性运动项目为主。(4)过分追求竞赛成绩。现有的体育竞赛模式基本沿袭传统为主,难以促进学生形成持之以恒的锻炼习惯,在体育赛事的教育效益上缺乏长久性。不少学者对学校传统体育竞赛的发展提出了改革建议。如章玮、孔红新[2]的《改革高校运动的思考》,初永和[3]《高校运动会由单一性向全面性发展的思考》,刘晓辉[4]《江西省普通高校运动会现状的分析研究》,以及郭静[5]等《新课标背景下高校运动会改革实践研究———以赣南师范学院运动会为例》等相关文章,指出传统学校运动会存在的弊端,已无法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学校的改革刻不容缓。针对以上问题,刘宁[6]等《略论素质教育下的中学体育竞赛改革》、王士明[7]等《南昌市普通中学开展校内体育竞赛的调查研究》均提出:体育竞赛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体育竞赛与体育考核、考试相结合;学校体育竞赛与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体育竞赛内容体现健身性、娱乐性、竞赛性特点。

1.3体育文化的研究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来展开,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来体现它的多样性。

2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研究

2.1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体育场馆、体育器材、体育雕塑、体育标识、体育图书音像资料等,是高校体育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外在物化形式的统称。

2.1.1校园体育场地的建设

安徽省级示范高中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是学校评估的指标课题成果KETICHENGGUO之一,省教育部门对该类型的学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学校体育场馆的整修、建造,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1.2校园体育器材设施的建设

安徽省示范性高中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器材设施能满足学生要求的占调查总体的10.8%,认为学校体育器材设施不能满足群体活动的占调查总体的18.4%,严重不足的占调查总体的12.4%,主要存在于体育器材设施无法满足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要求。

2.1.3校园体育标识

安徽省省级示范中学的体育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方式单一,宣传设施欠缺。同时学生对体育信息的关注力较低,在心理上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就很低。

2.2精神文化建设

2.2.1学校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反映体育的整体面貌、水平、公正、公开、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和号召力,标志着体育的理想、信念、节操及体育知识、体育道德、体育审美水平,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

2.2.2学校的体育目标

安徽省省级示范中学的体育目标围绕水平五的目标来展开的,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

2.2.3学生的体育观念

体育观念就是人们对体育在娱乐、健身、审美以及在道德、智力、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的认识态度。

2.3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

2.3.1学校的办学理念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教育。办学理念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是办学经验的积累、提炼与传承,学校历史是学校文化的根基,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校训中除岳西中学出现“强身”二字,其他学校均未有与体育相关的字眼。学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对自己的办学理念提出独特的要求,并形成独特风格和办学特色。

2.3.2体育课程设置

目前,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的体育课仍处于传统的排课模式,课程固定以球类、田径为主。学校开展体育竞赛本身就少,与体育课相协调的情况很难实现。

3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体育竞赛的现状

3.1社团与课外活动

学生为了实现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群众性学生组织为学生社团。学生社团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交流思想、切磋技艺、相互影响,扩展友谊。

3.2体育竞赛的形式

学校举行体育竞赛的形式主要围绕四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比赛、课外活动、单项竞赛项目、学校运动会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是学校进行体育竞赛的大好时机,作为普及度最高的体育竞赛方式,学校每年都会花费大量精力来举行,时间集中、固定,有很强的组织纪律性,学生的参与度也非常高。

3.3体育设施基本情况

3.3.1师生对体育设施的满意度

调查显示,87.3%的学生都认为自己学校的场馆普普通通,仅有2.1%的学生认为学校场馆极具创意。优化硬件设施的综合功能,提高学校硬件设施的使用效率。

3.3.2校园体育标识

设计独特的体育雕塑,放在校园显眼的位置,并印发在校园卡、卡片之上;独特的体育标语来增强学校的标识文化,特色的体育文化讲坛、体育知识竞赛、体育征文等,建立校园体育文化宣传阵地。

3.4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学校开展体育竞赛情况

3.4.1学校举办课外活动情况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建设和管理,在改善体育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协调好各部门组织开展好学校的各项体育常规工作,如运动会、体育节等。

3.4.2学校开展体育竞赛的类型

霍山一中、阜阳一中、铜陵一中、淮南中学都会举办广播操比赛;合肥一中、阜阳一中每年会有自己的篮球赛,同样会参加省级或市级的比赛。其中安庆一中,每年举办的体育竞赛项目较为新颖,田径运动会、啦啦操比赛、橄榄球竞标赛、乒乓球比赛,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增加了活动的平台。

3.4.3体育竞赛衍生活动

发展体育竞赛衍生活动,扩大体育竞赛对学生的影响力,告诉学生不仅仅只有通过成为运动员才能进行比赛,还可以通多种途径融入其中,如:啦啦队选拨、举办体育知识讲座、利用图片资料展览等方式,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竞赛之中。

3.4.4关于体育竞赛计划

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关于体育竞赛的计划主要围绕每年一度的运动会开展,再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存在社团的学校会组织一两次体育社团活动,如铜陵一中每年举办社团篮球赛,历时两个月(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合肥一中每年4月份的校园文化节,会定期开展足球赛、羽毛球赛等比赛。其他学校还会不定期组织一些计划中待定的项目,如阜阳一中、淮南一中、霍山一中的广播体操比赛;安庆一中、六安一中的啦啦操比赛;铜陵中学的三人制篮球赛等。

3.5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学生对参与体育竞赛的态度

3.5.1学生对体育竞赛的关注途径

学生对体育竞赛的关注途径较多,主要从网络、电视、广播中了解相关的图像和音像资料;学校中的宣传栏和标语也会向学生传递相关竞赛信息;其他学生还通过杂志和一些比赛现场进行关注,保持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3.5.2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热情度安徽省高校的仍有学生缺乏积极性,需进一步加强引导。

3.6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师生在体育竞赛中的角色

3.6.1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者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践行者,扮演着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体育竞赛活动组织者包含党政领导、宣传部门、团委、学生会及社团、教师。

3.6.2学生在体育竞赛中的角色

学生在体育竞赛活动中,主要担任的角色以参赛者为主,占调查份额的54.5%。学生角色也逐渐发生了一些改变,出现了组织者(2.5%)、啦啦队(21.8%)、裁判员(22.1%)、记者(20.3%)、后勤员(39.4),学生在这些角色中的发展则更加有利于拉近学生与体育竞赛的距离。

3.7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制约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因素

制约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因素有很多,在学校方面主要包含:场地设施、器材设备、竞赛经费、体育教师数量和缺乏竞赛制度等原因。教师们对于竞赛制度的缺失呼声最高,它是对体育竞赛的开展形成了极大的阻碍。

4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体育竞赛对校园文化影响的分析

4.1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体育竞赛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体育元素的多样性烘托出不同色彩的校园文化,在众多体育活动中,体育竞赛以其特有的竞争形式,不断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同时需要教师的组织和学校的管理,体育文化填充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形成特有的校园体育文化。

4.1.1展示特色办学理念,改善校风

体育竞赛的发展可以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改善学风,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这些作用得到普遍认可。学校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从精神层面打造校园品牌文化,注重融合各项课外文化活动,集教育性、娱乐性、竞赛性于一体,给予师生更多发展和参与的空间,引导其形成科学合理的三观。

4.1.2提升学校知名度

学校认识到体育竞赛的重要性,鼓励师生组织、参与各类比赛,尽可能的走出校门,学生和教师都会在不断的学习中得到提升,参与度提高,并获得一定的体育殊荣,学校的知名度得到宣扬。

4.1.3规范竞赛管理规定

体育竞赛的发展依托于相应的管理规定,要求学校领导部门针对本校具体情况规范、完善以下相关制度: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体育教师工作条例、成文的体育教师、学生奖励制度、运动员守则及校园文明规范、学生体育竞赛管理规定、场地器材设备条例等,给予体育竞赛的发展空间。

4.2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校园文化对体育竞赛的影响

当校园文化发展到成熟阶段,则会反作用于体育竞赛,推动各类赛事和衍生活动的发展,并逐渐形成学校的特色、优势体育项目。

4.2.1渲染体育气氛

具有鲜明体育色彩的校园文化在各类体育的宣传阶段,就已经将体育气氛渲染到最到点,通过体育标语、体育海报、体育专栏、学校广播,甚至是新兴的公众平台,极大的拓宽了学生了解体育活动的途径,更加直观、快捷。

4.2.2增强凝聚力

学生在谈到体育竞赛对自己的影响时,认为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这就是加强凝聚力的表现。

4.2.3提高学生体育比赛的参与度

校园文化注重对学生的不同潜力,或者爱好进行挖掘和引导,将极大的吸引学生走进体育比赛,再结合自身的优劣势选择自己的参与方式,这就是校园文化对体育竞赛组基本的作用。

4.2.4促进赛场文明

体育赛事中文明比赛是真正的体育精神,学生的文明行为来源于学校的教育,这就要求校园体育文化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强调赛场文明,这是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的体育竞赛发展滞后,活动类型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学校没有相关的竞赛计划和制度保障;参差不齐的体育宣传设施和手段,严重滞后于校园文化建设。

高中化学竞赛范文5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重视。而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手段。如何以学科竞赛为契机推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当前急需研究的课题。

一、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2007年教育部的“质量工程文件”中充分肯定了学科竞赛对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了把学科竞赛纳入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容之中。学科竞赛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或专业知识综合应用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完成竞赛任务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增强学生学习及研究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开展学科竞赛活动,有利于优化师资队伍,也有利于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学科竞赛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二、学科竞赛现状及问题

(一)竞赛项目众多难以选择

目前,国家、省、市级及其他非官方机构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项目繁多,如何选择适合本校实际,符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竞赛,是各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通过建立完善的学科竞赛管理制度,可以帮助学生有效选择和参与学科竞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竞赛中得到提升。

(二)竞赛管理过于粗放

学科竞赛的过程管理,尤其是非官方的学科竞赛管理,基本是粗放式的。学生自己组队,自己找教师指导;教师则运用自己的个人能力来协调资源的配给。教师和学生都仅仅凭借自我管理来完成竞赛活动,而学校和学院的过程管理形同虚设。长此以往,过于粗放的竞赛管理必然会影响学科竞赛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三)竞赛成果闲置

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在教师指导下耗时耗力设计的方案或产品,比赛完成后几乎就扔在一边了。如果建立起完善的学科竞赛成果转化机制,就能使学生的竞赛成果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三、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建立高效的组织管理机构

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科竞赛,并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组织与协调各类学科竞赛工作。往往一项比赛不同系院、不同专业的学生均可参加,而且往往多学科的学生组成一个队后,设计出的方案创新点更多、比赛成绩更好。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竞赛的组织管理工作,应该建立和完善校、院、竞赛项目负责人三级组织管理机构,保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顺畅。只有学校参与的组织管理机构才能更好地对资源进行组织协调,使不同学科的学生之间产生学科交叉和知识碰撞的火花。

(二)建立完善的学科竞赛管理制度

高效的竞赛管理除了需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还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因为学科竞赛往往不属于教学计划中的内容,教师在学科竞赛中指导的工作量难以记入工作任务量中。同时现在国家、省、市级及其他非官方机构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项目繁多,学生难以全部参加。因此,建立完善的高校学科竞赛管理制度,对学科竞赛进行筛选和过程管理,是学科竞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建立师生双方的激励机制

参与学科竞赛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意味着牺牲大量业余时间来钻研学科知识、参加培训学习、设计方案等。如果对学科竞赛敷衍了事,非但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反而会影响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因此,必须建立师生双方的激励机制,以此调动师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

(四)建立学科竞赛成果转化机制

建立完善的学科竞赛成果转化机制是促进学科竞赛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长效机制。例如:学科竞赛中产生的优秀方案可以转化为实践教学案例进入到学校或学院案例库中;学科竞赛中产生的优秀产品,可以通过学校与企业、社会的多渠道的交流,将其转化为具有应用价值的项目。这样就会使学生的竞赛成果得到二次开发利用,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永生等.构建本科生科研训练与创新实践的长效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0,(6).

[2]董方旭,况晓慢.高校学科竞赛运行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第14期,2010.6.

高中化学竞赛范文6

关键词: 示范校 完善机制 操作能力

通过进一步完善机制,出台政策支持,努力创造条件,鼓励全校师生积极踊跃参与各种技能竞赛活动,实现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学生动手能力和实操水平明显提高,在省赛和国赛中成绩斐然。毕业生岗位适应期显著缩短,受到了行业、社会的一致好评。

一、建章立制完善竞赛机制

1.科学制定校内竞赛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使教学竞赛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学校制定了《晋中卫校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对参与校内、校外技能竞赛的范围、组织、管理、经费、奖励等进行了明文规定,并确定了每年4月份为我校技能竞赛活动月。

2.以强化教师操作能力为抓手。制订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师实践、青年教师培养等方案。通过校院合作、教师顶岗实践、教师技能竞赛、集体备课、与兄弟院校交流、聘请行业专家讲学等方式,加强专业教师的团队建设,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实操辅导能力。

3.定期专题研讨校内竞赛。每年5月中旬,由教务处主持召开专题研讨会,全面总结校内技能竞赛的经验教训,研究部署次年校内技能竞赛的策略措施,做到了及时总结、早期部署、科学安排。

4.加强宣传,全面动员,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各有关职能部门与各大学科积极开展校内竞赛造势宣传,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为广大师生积极参加校内技能竞赛,奠定思想认识基础。

5.强化竞赛管理和奖励机制。校内竞赛实行项目负责制,对组织有序、效果良好的项目负责人和所属学科进行表彰,在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扩大获奖面,提高各专业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科学的竞争奖惩机制,为师生主动参与学校技能竞赛提供了充足的动力,营造了“创新竞赛项目,人人参与竞赛”的良好氛围。

二、精心设计创新竞赛项目

丰富课余文化生活,让广大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提高人文素养,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同台竞技的机会,精心设计创新竞赛项目,有重点地培育竞赛项目,让学生在竞赛活动中感受到竞赛的科学性、规范性、乐趣性和观赏性。

1.竞赛项目全员性、多样性。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把全面发展落到实处,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和紧迫任务。“口腔技能、产品比赛”等项目的设置,体现了专业独有的特色;“口腔卫生知识类比赛”项目发挥学生团队精神和青春活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基本素质。

2.竞赛项目实用性、科学性。组织口腔专业一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撰写竞赛,就是中职生能真正策划自己的人生,正确对待自我,成功地发现自我,客观地分析自我,圆满地超越自我较好的竞赛项目;口腔工艺技术专业以工作岗位常用技术作为竞赛内容,以省赛和国赛项目为必赛项目,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就业岗位常用、实用、多用为原则而制定竞赛项目。

3.竞赛项目综合性、观赏性。医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校学习要高标准、严要求,扎实的基础知识才是行医救人最有力的保障。竞赛项目选择体现综合性,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实操技术、专业素养、职业理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口腔医学基础知识竞赛”、“口腔疾病预防知识竞赛”等项目将学科专业知识综合在一起,通过竞赛学生有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才能融会贯通、综合应用。

三、以赛促建,提高办学效益

技能竞赛体现专业主干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校以技能竞赛为引领,促进了专业成长和学校内涵建设。

1.以技能竞赛为引领,促进课程建设。近年来,我校以技能竞赛为引领,加大专业主干课程改革力度,加强实训课时教学,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实训课时均超过50%,校内实训基地周转率达到90%,利用率达到95%,为行业技能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

2.完善和调整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以“厚基础、宽专业、多方向”进行课程设置,整合课程结构,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在行业专家的参与下,将近10门专业技能课程共200多学时的实训课整合为一门“口腔工艺技术综合实训课”,使学生综合岗位能力得到提高。

四、以技能竞赛为平台,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大型技能竞赛项目技术含量高,不仅要求指导老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而且要求教师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校以技能竞赛为平台,引领专业教师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实践操作水平。

五、以技能竞赛为导向,促进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条件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技能竞赛的特点和要求,我校全面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做到按照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要求营造教学环境,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始终坚持依托行业、企业办学,注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六、竞赛成绩凸显,办学效益突增

我们学校进行校内技能大赛的重要成果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点结合、三大改变、四项提高、五种培养。一个中心:以提高学生技能为中心,提高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可度。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提升,招生人数近几年一直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两点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上实现了“典型工作任务”、“项目教学”、“理实一体”的教学目标。三大建设:技能竞赛促进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四项提高:通过技能竞赛学校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产学研效益、学生就业率明显提高。五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学生的职业技能、自学能力、综合能力、职业道德规范五方面做到了系统培养。

通过多年的校内技能竞赛活动,我校学生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达到70%,对口升学率达到40%,初次就业率达到97%,对口就业率达到58%;连续两年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生组、教师组双获团体第一,在全国大赛连续摘取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2个。

七、体会

组织学生参与校内技能竞赛,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生不仅在专业知识的提高方面有显著效果,而且对非专业素质的养成起到了积极作用。校内技能竞赛不仅能检验学生的专业知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校内技能竞赛是锻炼人智力的超出课本范围的一种特殊的考试,高水平的校内技能竞赛,既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又能强化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开展校内技能竞赛必须始终坚持把校内竞赛与专业培养结合起来;把校内竞赛与岗位需求结合起来;把校内竞赛与促进学风转变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