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专题研究范例6篇

学校专题研究

学校专题研究范文1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专业;就业;研究

0 引言

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有了快速的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就业竞争空前激烈,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如何根据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如何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制定合适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这些是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我们应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及时调整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1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随着计算机专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近几年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并不理想。为了掌握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状况,我们对最近三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和一些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内容包括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就业行为、就业结果以及对学校工作的评价等方面。概括起来,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呈现以下特点:

(1)就业率稳中有降,就业质量明显下降

随着计算机专业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以及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用人单位普遍提高门槛。如一些用人单位过分强调英语等级证书或要求应聘者本科以上学历,以及若干年以上行业工作经验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另外,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底薪大幅下降,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一次就业率明显高于地方大学计算机专业就业率。

(2)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岗位竞争也日趋激烈

全国高校开设的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越来越多,相关专业挤占就业岗位的现象非常突出。在这种竞争中,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并不占优势,据有关调查,通信类、电子类的毕业生就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更受欢迎。因为这两个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具备计算机方面知识而且还具备通信、电子方面知识,显然就业口径会更宽阔。

(3)专业人才满足社会的针对性不强

一方面是企业急需大量的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其主要原因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强,教学模式整齐划一,专业特色不明显,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市场调研,对就业市场进行细分,明确自己的毕业生主流就业岗位与市场需求,结合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实际特点与资源特色,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合理地设置专业教学内容。

2 影响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因素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牵涉到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等多种因素。下面我们主要就学

校因素和毕业生个人因素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一些分析。

2.1 学校及社会因素

(1)计算机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我国有500多所高校开设了计算机专业,居全国专业点数之首。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教育质量难以保障。首先,相应的教学资源短缺,高素质师资配备难以及时跟上,难以确保教学质量。另外,部分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实验教学设施,尤其是实训、实习场地不足,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难以有效展开,学生在校期间得不到足够的、比较综合的及系统的实践训练,实践能力差,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2)专业培养规格与社会需书存在结构性矛盾

目前高校尚未建立与市场相挂钩的人才培养反馈机制,仍然沿用传统的学科建设的思维,很少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的社会需求情况、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等因素有计划地走访相关企、事业单位,在听取用人单位意见的基础上,修改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设计的盲目性,毕业生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是造成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3)就业指导工作还停留在表层,缺乏个性化服务

尽管我国的高校基本上都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但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存在缺陷。一是缺乏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目前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基本上都是由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兼任的,他们每天忙于处

理琐碎的日常事务,在对大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中,无法客观准确地帮助他们定位,更谈不上个性化的指导。二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形式和内容浮在表面。比如: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动员会,笼统地讲解就业政策和分析就业形势,从理论上传授择业技巧,提供一些就业信息等,而恰恰忽视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和未来人生的指导,忽视了对大学生就业理念和就业素质的长期培育和指导,缺乏对大学生进行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2.2 毕业生个人因素

(1)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但就业准备却不充分

毕业生希望找到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尤其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更倾向于外资和国有大企业,而拥有更多就业机会的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却不被大学生所看好。很多大学生未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对个人择业目标,甚至对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缺乏正确认识。有些学生缺乏常规的求职技能,致使错过一些好的就业机会。

(2)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相矛盾,自学能力及实践能力差

由于高校人才培养滞后,无法跟上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老化,自学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差,学生毕业到用人单位后至少要经过一年的培训才能满足岗位要求,增加了单位的用人成本,致使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越来越不满意,人才培养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3)自身综合素质存在某些缺陷

关于大学生所欠缺的综合素质,用人单位反映较集中的是诚信、责任感、吃苦耐劳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相当多的大学生要求工作条件舒适,稍艰苦的工作根本不愿做,只要有条件更好的单位立刻跳槽,缺少起码的工作责任感,有的甚至招呼也不打就辞职不干,使用人单位受到损失。部分毕业生自我意识太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难以与同事形成默契的合作关系,无法顺利开展工作。

3 提高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

要提高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率,需要社会、高校及毕业生个人的多方努力,但是学校应承担更多的教育、协调及改革责任。

3.1 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开展就业指导

针对因学校计算机教育的原因而造成的就业困境,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改革意见:

(1)面向社会需求,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确立多层次人才培养策略

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认真分析社会需求,聘请相关专家、用人单位负责人进行充分的论证,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设定多样化的培养目标,形成层次化、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结构。培养方案中应特别突出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特别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由于计算机学科发展极为迅速且已渗

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要求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这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扎实的基础训练来实现:一是基础理论知识。在基础教育阶段,应特别注重数、理、人文基础知识及教育类知识的教育,加强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基本理论的学习;二是基本技能。教师除了要重视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还要强化其外语技能、计算机建模能力、工程设计等基本能力的训练;三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是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在培养方案中应设立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综合性创新实验题目,强化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拓展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

(2)创新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创新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多样化的关键。学校应结合学科整体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要求,本着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原则,构建和优化整个学科核心课程体系,为学生真正构建起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知识结构以及完整的课程体系,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保证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实用性,学校应定期修订培养方案,删减陈旧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同时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紧跟专业技术发展的前沿,及时将科研成果、教改成果、校企合作的成果引进教材,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本专业领域的主流技术和前沿成果。

(3)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实施适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新模式

教学方法改革对提高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应积极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发挥教学一线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主动性,灵活使用案例式、启发式、探究式、创新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如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精心设计规模和难度适当、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在讲授案例的过程中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论总结;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要少而精,留给学生必要的查阅资料和思考的空间。教学过程中应发挥信息技术学科优势,把教育资源信息化,同时可建立网络辅助教学新模式,建立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开放学习、师生多向互动的网络教学平台,开发网络资源库,提供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材教案、习题试题库、参考文献、教学成果、网络资源等信息,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4)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建立适应创新教育的实践平台

学校应根据市场需求,按照实践能力培养的客观规律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建立适应创新教育的实践平台。第一,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新的培养计划中应并行设计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增设独立的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和专业综合实验,将学生课外进行的扩展性实践内容如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也纳入教学计划,提高实践课的比例,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设立“开放式、研究型”实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索能力、辨析能力和探索求知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毕业设计选题内容要能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科研项目资源,把部分科研项目作为学生选题内容,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第二,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应加强校内实验室的建设,已建成的校内实验室应全部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各类实验资源完成课程实验、创新项目及技能竞赛等。在此基础上,学院还应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扩展校外实践基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高校可以与企业签约,合作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也可以与职业教育机构进行课程合作,或共同开发培训项目,以增加毕业生的技能。第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学校应广泛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如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全国“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全国计算机调试员职业技能大赛等。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开展全程化、多样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高校要提高就业工作水平,首先必须健全就业指导组织机构,并且要培养和造就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定期对就业指导人员进行培训,以适应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要求。其次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研究,加强对就业工作规律的研究,探索促进就业工作的各种有效途径。第三要开展全程化、多样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在大学期间,甚至从学生刚入学就要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对大学生活道路进行系统规划和不断的优化设计,促使学生合理安排大学生活。此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还要从个性化和专业化着手。在具体的指导方式上,一方面是在课堂上,任课教师可以将就业指导寓于专业课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和引导;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比如开展就业经验交流座谈会,经常邀请一些本院系毕业的校友到本院系座谈,帮助毕业生树立全新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就业观念,增强他们对本专业就业情况的了解。第四,加强对毕业生的创业教育。高校可以考虑开设创业课程,教授学生创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还可以邀请成功的创业人士,向学生传授创业经验,引导学生科学创业。第五,加强就业率统计的后续工作和毕业生对专业方向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反馈意见调查。通过对毕业生离校后3―5年的就业状况的跟踪调查与信息反馈,一方面有助于修正初次就业率统计的偏差,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考察学生的职业稳定情况,为学校专业、课程结构的设置和调整提供参考数据。

3.2 学生:树立正确就业理念。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1)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树立与时展相适应的就业理念

首先,毕业生应树立全方位择业的理念。就业主要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大学生应主动转变观念,将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到最能发挥自身作用的地方就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无论是沿海城市还是西部地区,无论是国有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只要能为自己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就可以作为就业的选择。

其次,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大学生在就业时要改变“一次定终身”的传统就业观念和思维方式,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和发展自己,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之路。

第三,要树立自主创业的理念。大学生要有凭专业技能自主创业的胆识,主动去发现和寻找机遇,勇于挑战自我,自己创业,尝试新人生,通过自主创业的实践活动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对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来讲自主创业有着更好的基础,而且也有许多创业成功的典范,所以,只要有技能有胆识就一定能开创一片新天地。

(2)认清形势,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进行科学定位

认识自己既包括认识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也包括认识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职业适应性等,目的是真正发现自己最适合干什么工作。在实际择业过程中,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因以往该专业学生就业比较乐观,不能正视形势的变化,仍为自己设置较高的就业期望值,有的毕业生因此而碰壁。大学生首先要对自身的学识、能力、品德有一个综合性的客观评价,确定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考虑自己的专业目前在社会上的需求量如何,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具体要求有哪些等等,这样在求职择业时才能基本做到心中有数,把自己摆在合适的位置上去求职,从而既不会失去自信,也不会因盲目白大而失去机会。

(3)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学校专题研究范文2

【关键词】学校体育;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1 研究目的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而提出的极具远见的战略性决策。学校体育教学在实现素质教育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自身参加实践等进行分析研究,对中心课题进行论证并得出结论。

3 结果与分析

3.1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学校体育是通过影响学生身体,培养合格人才的教育过程。而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教育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求知,教会学生办事,教会学生健体。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互相联系、相互补充、共同促进,都有着“育人”的共性。从外延来看,素质教育比学校体育广,包含统领着学校教育,而内涵比学校体育要深。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基础,素质教育是学校体育的提高和升华,反过来加深并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反映着学校教育的本质和功能。

3.2学校体育要适应学生素质发展

当今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学校体育要适应社会,适应学生,也必须转轨,改变过去的学校体育目标的单一化现象,使学校体育教育素质化。

3.2.1 学校体育须面向全体及全面发展

在应试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用在应试学科的学习上,体育在学科中没有应有的位置,甚至有的地方连体育课也被占用,更谈不上育人了,以致形成学生身心畸形现象,当今,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体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既是学校体育的根本方向,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使具有不同体育基础的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育教育,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自已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进而把自已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未来事业的成功者。这正是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的期盼,《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希望在教师”。如何使体育教育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这对广大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素质教育的特征之一为内化,内化在于主体能动性,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应顾及学生自身发展需要,以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发展个性,提高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3.2.2 学校体育应向素质教育转轨

学校体育是基础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尖子。基础教育不同于专业教育,不能把专业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要求搬到普通学校体育学科中来。但在部分地区、少数学校,把体育课变成训练课也是存在的。如果对大多数学生的体育教育用少数尖子才能达到的技术标准来要求和评价,学生必然失去对体育的兴趣与信心,弄得大多数学生见了体育就望而生畏。这种偏离素质教育轨道的作法必须得到纠正。

体育教学内容单一、乏味是当前体育应试教育现象又一特征。在一些学校里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被《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项目和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内容所左右。年年都要用大部分的时间进行重复练习,反复测验;练了测,测了练,繁锁的操作,枯燥的练习充塞着体育课堂,更有甚者,从初一开始就围绕体育考试项目进行三年强化训练。在这种环境里学生关注的是考分,身心受到的是摧残,本来是生动、活泼、学生所喜爱的学科,变成了学生厌烦和生畏的课堂。《达标》、初中升学体育考试本意是为促进学生体育锻炼,增强体制裁,提高体育地位,为育人服务的,结果执行起来即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在应试教育驱使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对体育不会有好感情的,更不能产生兴趣,终生体育,全面育人将成一句空话。

3.3.3 学校体育改革与素质教育

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应从素质教育出发,首先要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同时也要顾及到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他们的个性。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有时代气息,又要有代表性,要符合学校的客观条件。有许多健康效果好,娱乐价值高,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锻炼形式应纳入教材。教材内容重复,难度大,复杂,效果性差的应予以精减。民族性教材为学生所欢迎,世界上其它民族创造的手段,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更新的体育教学内容,应有选择的加以引进与吸收;使学生学到更多更好的体育文化。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系统各要素联结的纽带,是传递各种教学信息的载体。传统的教学方法重教轻学,随着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已经开始重视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学习能力是人的必备素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适应教育改革的客观需要和人才自我培养的主观要求。随着认知心理学习的发展,体育教学中开始注重学生中枢神经的作用,强调看、听、想、练的有机结合,教学中注意感知、思维与实践的结合,发现法是有代表性的具体方法之一。随着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在同一时间里同时接受几种不同性质信息,提高了信息的质量和接收效率,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创造了有利条件。未来体育教学追求的是综合效益,不论是综合运用各种体育教学方法,还是单独运用某一种体育教学方法,都要紧紧围绕这一基本要求,这是当今体育教学方法发展的趋势。

3.4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3.4.1以身立教,提倡教师的楷模作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可见学校教育的直接体现者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直接感知的对象是教师,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时期,求知欲和模仿性极强。所以教师的仪表、体态、语言、示范、风度、气质对学生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美的教态将在学生心目中留下难忘的印象,会成为学生效法的楷模。例如:体育教师上课衣着整洁,仪容,举止端庄稳重,性格活泼开朗,待人热情大方,态度和蔼可亲,会使学生受到力量、健美、意志、修养的熏陶。炎热的夏季,教师冲着太阳方向站立,风雨天气老师迎着风向,严寒的隆冬老师保持着坚定、沉着的精神面貌,这种严于律已,让方便给学生的教态,会给学生心灵留下美好的印象。

在教学中老师讲解声调和谐,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恰当;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生动形象,饶有风趣;示范准确、优美、熟练,必然会引起学生由衷的钦佩和赞美,激起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和心理指向,达到较快地掌握动作要领的目的。运动技术动作多具有快速、连贯、多变的特点,学生在进行练习时,稍有疏忽、犹豫或因身体素质和技术不够好都可能导致失败或受伤。所以教师的保护与帮助,可以使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增强安全感,使他们大胆和充满信心地进行练习,当学生初步掌握动作后应适时地脱保,减少依赖心理,提高其独立完成动作的能力。

4 结论与建议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广泛涉及教育方向、教育功能、教育制度以及教育内容方法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改革,是涉及价值观念、人才观念、教育质量观念的大变革,是我国教育为实现经济工作的两个转变,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而必须进行的具有根本性意义的重大转变。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等几方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切不可将德、智、体相互割裂、相互对立起来。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强社会功能,同时对素质教育进行科学评价和综合考核,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思想品质、高尚情操、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健壮体魄的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

参考文献:

学校专题研究范文3

关键词:学校 内部审计 问题 对策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

国家审计署2003年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对内部审计做如下定义: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以及工作者,历经多年制定了一套内部审计准则,准则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二、目前学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领导的思想认识落后,导致内审机构缺乏独立性与权威性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有些学校的个别领导对内审工作的认识还十分欠缺,大都认为学校内部设置内审部门的目的在于应付上级检查工作,而不是加强学校的经济管理,同时为提高学校的整体经济效益而设置。所以,他们对学校内部审计工作并不重视,并不在学校内部设置具有独立性的内审部门,有的尽管设置了这样的部门,但是却没有及时安置必要的审计人员。此外,有的甚至将内审部门设置在财务部门或者纪检监察部门,这就给内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漏洞。

(二)内审人才缺乏,素质不高

当前在很多学校的内审部门里,专职人员非常缺乏,而兼职人员很多,有的兼职人员的身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一些学校内审部门之中,受过专门审计教育的人才非常缺乏,而且学校也不会专门培养审计人才,这就导致学校的内审工作不猛做到专业化、科学化。此外,有的学校将财务部门人员与内审部门人员合用,即将一个部门的人员用在两个部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工作人员既是财务部门的人员,又是内审部门的人员,存在自己审自己的弊端,所以,这就导致内审工作的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内审工作的实际需要。实际上,学校的内审工作不仅需要专门化人才,而且还需要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与思想素质,对内审人员的要求非常高,而现在的内审现状无法满足学校内审工作的需要。

(三)内审工作职能不健全

当前很多学校内审部门的组成人员几乎都是从学校各个部门临时抽调组成的,他们不仅要做好审计工作,而且还需要同时做好其他工作。此外,有的学校的内审部门的职能存在异化,既存在内审部门不专任内审工作,而关注其他工作职能,这就使得学校内审工作的职能遭到弱化。目前,很多学校的内审工作主要完成财务审计,纠正学校内部存在的违纪违规现象,审计的方式还只是采用手工操作,离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微机内审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加强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

(一)树立内审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学校的领导应该对加强学校内审工作具有一定的重视,为更好地开展内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一是要树立内审部门的权威性,保证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具有独立的审计职能,同时为独立的审计部门配备具有独立性的工作人员,在业务上、经费上给予独立的支持,同时保证内审部门与其他工作部门的分离;二是在行政隶属关系上,应该将内审部门置于学校主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保证内审部门独立行使职权,开展独立工作,为学校内审部门树立权威性与独立性。

(二)提高内审人员整体素质

学校首先应该选拔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保证审计人才的可靠性与专业性,同时制定具有约束力的学校内审工作人员的职位准入制度,坚持做到无审计资格证不能上岗执业,完善选拔内审人员的工作制度;二是积极组织学校内审部门工作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三是在有条件的学校,可积极组织学校内审工作人员参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促使学校内审人员具备国际认可的审计师资格,加强学校内审人员向现代化审计人才转型,从而从长远角度提高学校审计工作的专业性与规范性。

(三)更新观念,拓展职能

对于学校内部控制系统而言,必须具备完善的信息支撑系统,为加强学校内部控制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随着学校会计电算化步伐的推进,内审工作也应该做出必要的转变,加强内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与财务系统的管理软件实现相互融合、相互支持、信息共享的模式,同时,加强内部网络化建设,促进学校整体工作实现网络化管理,通过这样一个整体网络,加强学校内审工作对学校整体工作的监督实效,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内审工作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四)加强制度建设

对于学校内审工作而言,一套具有完备性与实效性的制度体系是做好内审工作的必要前提与保障,因此,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国家《审计法》的指导下,尽快制定具有约束力的《学校内部审计工作规章制度》、《学校内部人员工作职责》等,进一步完善内审机制,促进学校内审工作实现规范化发展。同时,必要在管理机制、管理方式、管理思想上实现转变,注重对各个部门工作的实时性监督控制,发挥学校整体效益,做好预防工作,保障学校整体工作实现顺利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世林.基于决策、执行、监督分离治理模式下的企业内部审计地位探讨[J].北京:会计研究.2010(2)

学校专题研究范文4

【关键词】德育工作 专业精神 促进 思考

教师是联系教育理想与理想人才的最直接、最形象的媒介,教师工作越来越成为具有独特职业特点的不可替代的专业化活动。而要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使教师更好地适应社会、学生的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教师的观念,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我们认为: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精神的提升和教育观念的创新。下面就此谈谈我们的一些调研和思考:

1.现阶段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思考

尽管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多年来对学校德育工作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取得了一些成绩,创造了不少经验,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与目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不相适应,存在着薄弱环节,这些不适应和薄弱环节可概括为观念上的“一个忽视”与具体做法上的“三重三轻”、“三个不适应"和“四个不能”:

1.1 “一个忽视”:长期以来受大一统经济模式影响,学校德育忽视个性发展 。

1.2 “三重三轻”:即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

1.3“三个不适应”:即德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1.4 “四个不能”:即不能很好地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开展德育工作,存在成人化倾向;不能很好地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不能很好地将校内教育、社会实践和家庭教育密切地结合起来;不能很好地将知识教学与行为养成密切地结合起来。

以上的“三重三轻”、“三个不适应”和“四个不能”问题,都在不同方面程度不同地违反了构成学生良好品德的知、情、意、行等要素间的相互促进与制约的规律,是由于没有很好地适应德育过程的其他规律和特点造成的,要克服这些缺点,就要求教师必须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德育工作方面的知识,掌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品德形成规律,从而有效的提高教育者的专业教育水平。

2.如何从教师专业化角度去思考并制定对策

2.1 如何在观念上改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1.1 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成千上万的专家,而且也需要成千上万的各类技术人员和有一定专长的劳动者。要转变老实听话就是好学生的观念,教师要重新认识那些富有创造性的学生,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创造热情和个性发展,对那些“五分加绵羊”式的学生要加强引导并适时的进行性格教育。

2.1.2 突破僵化模式,倡导个性化教育。个性特征是有差异的.只有基于这一点,才能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应体现出层次和个性,要使传统教育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不可偏废一方。

2.1.3 注重性格塑造,培养良好心理品质。培根说过,性格决定人生。中小学阶段正是人生性格塑型阶段。教师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2.2 怎样做好德育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2.1 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全面提高教师素养和提升教师专业精神,是德育工作之源。我们学校的做法是:全教会上统一思想,让全体教师明确德育工作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依托班主任会议,通过班主任向任课教师辐射,让教师认识到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对教师成长的重要作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年终评优奖先时,把育人效果、师德素养作为衡量标准,让教师明确德育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不可或缺性及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2.2 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寓德育于各科教学活动中,让活动作为工作载体,让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工作抓手,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教育阵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

2.2.3 让德育贯穿于教学活动中。课堂是主阵地,各科教学是有效途径。教师一定要加强研究,立足课本,掌握学科特点,将学科特点与德育的独特性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将德育内涵寓于学科教学始终,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

2.2.4 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思想上说服是不行的,还得靠环境感化教育和约束教育,而环境感化教育的内容、方式等的设计则是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又一平台。

学校专题研究范文5

关键词 中专学校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中专学校体育教学开设的重要意义

中专学校属于职业教育,其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因此中专学校开设的课程大多数都是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型课程,体育课程则开设得比较少,并且中专生在课余时间很少进行体育运动,这使得很多中专学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比较低,这对学生自身和学校的教育事业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首先,学生缺少体育锻炼会导致他们体能差,精神面貌差,这也会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课的学习,阻碍中专学校培养技术水平高的专业人才。另外,虽然当今社会,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要非常强烈。但社会需要的职业人才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不是单单只有主业技术而没有过硬的身体素质的弱者。因此,中专学校一定要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把体育教育放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这需要学校分析校园的基本情况,并针对自己学校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实施到位,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中专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2.1学生理论培养不够重视

当前,我国中专学校都大多注重技术教学,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反而没那么重视,学校的体育课本来就开设得少,很多中专学校一个星期一节体育课,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教师既要让学生进行锻炼又要讲解体育理论,这样显得非常的仓促,体育教育遇到很大的阻碍。还有很多教师只是在完成体育教育的任务,并没有真正把体育教育落到实处,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全丧失,体育教育陷入困境。

2.2教学评价方式不够科学

目前,中专学校在体育教学检查与评价上缺乏科学性,大多数中专学校的体育课考核还是以考技术,测达标为主。这种不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根本没有把学生的体能是否达标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不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3中专学校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改进思路

3.1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在中专学校,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比较重要,需要抓住职业学校的学生特点,从学生就业入手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对此,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职业学校的学生给社会上的印象就是不爱学习,成绩差,违纪现象司空见惯。这些特殊的群体,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文化课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是个别教师“遗忘的角落”,针对大部分学生坐不住好动,利用青春期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学习兴趣,中学生朝气蓬勃,好胜心强,凡事都想争个第一,处处都想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因此,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来培养其学习兴趣。其次,由于职校的学生毕业之后就业主要是到企业,现在随着企业的做大、做强企业文化也越来越浓相继开展一些体育比赛。如奇瑞公司、美的公司等每年都会举办趣味运动会、篮球赛等来丰富企业员工的生活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这不仅仅是它们企业自己内部在搞这些比赛企业与企业也在举行。所以很多企业的老总在学校招工都提到需要有技术又有体育特长的学生他们是很受欢迎的。因此,选择在每年的新生第一次的体育引导课上从学生就业入手,以此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3.2改进教学评价方式

当前,中专学校的发展普遍都倾向于专业技能的学习,但学习是一项系统性任务,想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在一起,否则,根本无法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中专学校应该及时转变以前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评价模式,贯彻实施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的原则,确立适宜的体育课教学目标和成绩评价体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的原则,确立适宜的课堂教学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所需培养出各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要想实现和完成职业教育的目的、任务,就必须要求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任务的双重性。任务的双重性是指既要完成体育教学课程标准中的重点内容,又要完成各种专业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和专业必须的技术,技能的教学。这一点就区别与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也就是说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与各种专业的体育教学两者促进,互为补充。即专业素质的提高与技术的掌握有利于课程标准的理解。对课程标准教材的理解与掌握又促进专业技术的巩固和提高。因此,体育教学必须实行双轨走路,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中等专业学校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内容的针对性。首先,是针对专业特点将课程标准的内容适当的删减,增加符合专业特点的内容。其次,将课程标准教材引向专业化。如汽车运用与维修班的学生平时主要活动上肢,下肢活动较少,所以在传授课程标准内容如“快速跑”时要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先让他们徒手沿直线跑,然后再手中负重跑,最后作迎面接力跑,既增强活力,激发了兴趣,又调节了运动量。使学生不仅掌握跑的基本技术,又要掌握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特点进行教学的方法; 量的合理性。量的合理性是指合理的安排运动量与课的时间分配等。首先是在运动量的安排上,要考虑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活动量(运动量)远远地超过了普通高中学生。因此应特别注意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活动量与运动负荷的关系。如果与普通高中学生的运动量一样是不够的,因而应加大强度,逐级增加运动负荷,使身体适应学习、实习和工作的需要。其次是一课时时间的分配问题。即课程标准内容与专业技术及专业所需身体素质的学习、训练各占一定比例。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双重任务,才能体现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传授知识的科学性。传授知识的科学性是指向学生传授正确、有效、科学体育基础知识及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任务的双重性与量的合理性所决定,传授知识要少而精,准确扎实,使知识适用于社会与专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培养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自觉性和终身锻炼的习惯,教会学生先进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实践的实用性。实践的实用性是指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要符合专业特点,适用于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即经济又适用。由于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除了学习必要的课程标准知识外,更重要的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技能的训练。通过在校的二、三年学习以后,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及专项身体素质,马上上岗便可顶岗工作,速见成效。因此在整个教学中,必须抓住专业特点,全面提高身素质和专业技术技能,达到学用结合。

(2)建立健全合理的成绩目标评价体系。体育课应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成绩考核评价是一种有效的实施手段。如果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只重视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体育教育的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那么,以往的体育教育评价,还远远没能充分发挥出评价的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进程,激发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管理的功能。对此,可以采取了专业不同、身体素质不同的班级和班级内不同运动水平设置不同的成绩评价标准,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韩少勇.浅析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方向[J].当代体育科技,2015(15).

[2] 熊立芳.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2).

[3] 韦毅华.关于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

[4] 穆涛.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思路[J].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5(01).

学校专题研究范文6

关键词:专题学习网站;网页制作;JSP

中图分类号:TP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4-0000-01

Subject Learning Websites Study in the Web Production Courses of Vocational Schools

Zhu Shun

(Monita Vocational High School,Daqing163458,China)

Abstract:Subject learning websites can expand vocational schools specialized course teaching mode.In vocational schools in the course of making a Web page using special topic Learning Web site.

Keywords:Subject learning websites;Web production;JSP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职业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专题学习网站则可以扩充职业学校专业课的授课模式。专题学习网站正是在互联网应用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快速进步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正在成为职业学校保障教学质量的现实需要和必备手段。在这一不可阻挡的、历史性的信息化进程中,专题学习网站正是要实现“资源数据共享化、教学运行网络化、教学管理一体化、教学过程互动智能化”,来满足就业市场对中职学生的要求。

通过网络向广大学习者提供大量的有针对性的专题学习资料(视频等),搭建并营造学习者互相交流、合作的平台,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时间、内容,从而解决在实际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专题学习网站支持师生广泛参与、分散开发、集中使用资源,从而可以让广大学习者不再受学习时间、空间所局限,自主灵活的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和交流,极大的满足了终身学习的需要。

一、专题学习网站的研究意义、价值

JSP技术主要用于开发Web项目,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各行各业。熟练使用JSP技术制作网页对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今后就业大有益处。利用日益成熟普及的网络平台,搭建专题学习网站,让广大学习者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题学习网站中自主学习,互相切磋,共同提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习惯。具有以下研究意义、价值:

(一)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兴趣。

(二)培养职业学校学生创新意识,为今后的就业、求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发挥校园网优势。

二、研究的方法、步骤

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硬件配置、学生认知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网页制作》课程的专题学习网站需要做到既紧扣职业学校专业课教材,又紧跟网页制作的新技术、新理念。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对《网页制作》课程进行项目教学法的大胆尝试,即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专题学习网站中的内容,通过学习、研究、探讨、实践,再将自己制作的网页作品上传至“网页作品专区”,供大家学习交流之需。可采用以下方法、步骤研究:

(一)行动研究:以解决《网页制作》课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

(二)文献研究:通过对期刊、网络、书籍等文献进行调研,了解专题学习网站的研究现状;

(三)网站调研:以“专题学习网站”为关键词,对搜索到的专题学习网站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发展现状和不足;

(四)访谈法:了解学生对通过学习网站进行学习的效果,搜集意见和建议;

(五)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后的感受等。

三、主要技术与工具

(一)JSP(Java Server Pages)是基于Java语言的一种Web应用开发技术。利用这一技术可以建立安全、跨平台、易维护的Web应用程序。在传统的HTML页面文件中加入Java程序片和JSP标记就构成了一个JSP页面文件,按文本文件保存,扩展名为.jsp。Java Servlet技术的核心就是在服务器端创建能响应用户请求的对象,被创建的对象习惯上称做一个servlet对象。在JSP技术出现之前,Web应用开发人员就是自己编写创建servlet对象的类,并负责编译生成字节码文件、复制这个字节码文件到服务器的特定目录中,以便服务器使用这个字节码创建一个servlet对象来响应用户的请求。

(二)JavaBean是一种Java类,通过封装属性和方法成为具有某种功能或者处理某个业务的对象,简称bean。按着Sun公司的定义,JavaBean是一个可重复使用的软件组件,由于JavaBean是基于Java语言的,因此JavaBean不依赖平台,具有可以实现代码的重复利用、易使用、易编写、易维护等特点。可以在任何安装了Java运行环境的平台上使用,而不需要重新编译。JSP页面应当将数据的处理过程指派给一个或几个bean来完成,用户只需在JSP页面中调用这个bean即可。不提倡大量的数据处理都用Java程序片来完成。在JSP页面中调用bean,可有效地分离静态工作部分和动态工作部分。

(三)数据库存储技术。专题学习网站可以使远程的计算机访问它所管理的数据库,调用其中的学习资源。常用的数据库有SQL Server 2000。

(四)先进的B/S三层架构设计模式。具有可扩展性、可维护性、易使用性、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开放性等特点。

四、结束语

近年来,各类职业学校的校园网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通过校园网与《网页制作》专题学习网站视频教程相结合,可以合法使用这些资源,有助于提高《网页制作》专业课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华梅志.专题学习网站在中职学校《蔬菜栽培》课程中的教学设计[J].现代农业科学,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