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产品策划范例6篇

媒体产品策划

媒体产品策划范文1

广告策划书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表格式的。这种形式的

广告策划书上列有广告主现在的销售量或者销售金额、广告目标、广告诉求重点、广告时限、广告诉求对象、广告地区、广告内容、广告表现战略、广告媒体战略、其他促销策略等栏目。其中广告目标一栏又分为知名度、理解度、喜爱度、购买愿意度等小栏目。一般不把具体销售量或销售额作为广告目标。因为销售量或销售额只是广告结果测定的一个参考数值,它们还会受商品(劳务)的包装、价格、质量、服务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广告策划书比较简单,使用的面不是很广 。

另一种是以书面语言叙述的广告策划书,运用广泛。这种把广告策划意见撰写成书而形式的广告计划,又称广告策划书。人们通常所说的广告策划书和广告策划书实际是一回事,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一份完整的广告策划书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

1、前言 ;

2、市场分析;

3、广告战略或广告重点;

4、广告对象或广告诉求;

5、广告地区或诉求地区;

6、广告策略;

7、广告预算及分配;

8、广告效果预测。

当然,广告策划书可能因撰写者个性或个案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内容大体如此。下面简述撰写时主意的问题。

1、前言部分,应简明概要地说明广告活动的时限、任务和目标,必要时还应说明广告主的营销战略。这是全部计划的搞要,它的目的是把广告计划的要点提出来,让企业最高层次的决策者或执行人员快速阅读和了解,使最高层次的决策者或执行人员对策划的某一部分有疑问时,能通过翻阅该部分迅速了解细节,这部分内容不宜太长,以数百字为佳,所以有的广告策划书称这部分为执行摘要。

2、市场分析部分,一般包括四方面的内容:(1)企业经营情况分析;(2)产品分析; (3)、市场分析;(4)消费者研究;撰写时应根据产品分析的结果,说明广告产品自身所具备的特点和优点。再根据市场分析的情况,把广告产品与市场中各种同类商品进行比较,并指出消费者的爱好和偏向。如果有可能,也可提出广告产品的改进或开发建议。有的广告策划书称这部分为情况分析,简短地叙述广告主及广告产品的历史,对产品、消费者和竞争者进行评估。

3、广告战略或广告重点部分,一般应根据产品定位和市场研究结果,阐明广告策略的重点,说明用什么方法使广告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深刻的印象 。用什么方法刺激消费者产生购买兴趣,用什么方法改变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使消费者选购和使用广告产品。用什么方法扩大广告产品的销售对象范围 。用什么方法使消费者形成新的购买习惯。有的广告策划书在这部分内容中增设促销活动计划,写明促销活动的目的、策略和设想。也有把促销活动计划作为单独文件分别处理的。

4、广告对象或广告诉求部分,主要根据产品定位和市场研究来测算出广告对象有多少人、多少户。根据人口研究结果,列出有关人口的分析数据,概述潜在消费者的需求特征和心理特征、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等。

5、广告地区或诉求地区部分,应确定目标市场,并说明选择此特定分布地区的理由。

6、广告策略部分,要详细说明广告实施的具体细节。撰文者应把所涉及的媒体计划清晰、完整而又简短地设计出来,详细程度可根据媒体计划的复杂性而定。也可另行制定媒体策划书。一般至少应清楚地叙述所使用的媒体、使用该媒体的目的、媒体策略、媒体计划。如果选用多种媒体,则需对各类媒体的刊播及如何交叉配合加以说明。

7、广告预算及分配部分,要根据广告策略的内容,详细列出媒体选用情况及所需费用、每次刊播的价格,最好能制成表格,列出调研、设计、制作等费用。也有人将这部分内容列入广告预算书中专门介绍。

8、广告效果预测部分,主要说明经广告主认可,按照广告计划实施广告活动预计可达到的目标。这一目标应该和前言部分规定的目标任务相呼应。

媒体产品策划范文2

一、4P和4C的关系

4P是营销的策略和手段,而4C则属于营销理念和标准。4C所提出的满足顾客需求,降低顾客的购买成本、购买的便利性等是一种营销理念和理想的营销标准,而4P中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则是一种策略和手段。4C提出的营销理念和标准还要通过4P为策略和手段来实现的[2]。比如要提升顾客的便利性就要通过渠道策略来实现;要降低顾客的购买成本就通过价格策略来完成。可见4C和4P不是矛盾和对立的,4C只是特别强调了顾客需求和相互沟通的重要性。有学者认为:整合营销传播(IMC)的提出意味着4P的衰落,新的营销观将取代4P。现在业内普遍认为:“4C和4P属于不同的概念和范畴,4C提出的营销理念和标准还要通过4P为策略和手段来实现的。4C取代4P,意味着理念和标准可以取代策略和手段,这是一种缺乏基本逻辑推断的表现”[2]。

二、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对广告策划的影响

策划一词,在唐代元稹《奉和权相公行次临阙驿》出现过“将军遥策画,师氏密訏谟”之句。这里的“画”与“划”相通,因此“策画”也即“策划”。意思是计策、谋划、献策、计划、设定等意思。策划又称“策略方案”和“战术计划”,是指人们为了达成某种特定的目标,借助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艺术,为决策、计划而构思、设计、制作策划方案的过程。当今,在营销领域一般地认为:营销传播策划是以企业经营和盈利为目的,策划人在科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掌握的策划技能、新颖超前的创意和跨越式思维,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并进行全面、细致的构思谋划,从而制定详细、可操作性的,并在执行中可以进行完善的方案过程。营销策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可分为市场策划、产品策划、价格策划、渠道策划、广告策划等,它们都是营销传播策划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广告策划就是对广告的整体与策略的运筹规划。这过程包括广告决策、实施广告决策、检验广告决策等的考虑与设想。广告策划要解决的任务是:广告的对象、广告的目标、广告的计划、广告的策略等,也就是说要解决广告“对谁说”、“说些什么”、“如何说”、“说的效果如何”等一系列的问题。但广告策划应当在市场、产品、渠道等策划之后产生,因为以上策划是广告的基础、内容、目标、范围等的依据和基础。广告策划服务于营销传播策划,主要体现在广告策划要生动、形象、精确、适时地体现营销传播策划的总体构思,战略意图和具体安排[4]。大卫•奥格威的“创意和科学广告”理论认为:创意包含了“说什么”和“怎样说”两个层面,……广告是科学而不是艺术,广告的内容比表现内容的方法更重要,真正决定消费者购买或不购买的是你的广告内容而不是它的形式[5]。因此,广告设计作品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得从市场营销学入手,切实弄懂市场营销原理,彻底弄清广告要传达的内容,弄清广告在市场营销中的位置及其逻辑关系。严格的逻辑和周密的计划是现代广告的重要特征。广告活动要想达到广告主的目标要求,必须有一套完整的以策划为主导,以创意为中心的广告计划管理体制。经验告诉我们:广告作品的成功关键是科学的广告策划。因此在广告设计中设计必须根据广告传播规律来策划,同时接受市场营销指导,运用好策略。

(一)广告策划关键在广告创意

要全面地准确地认识广告创意,我们必须从市场传播实际入手,明确广告创意的含义。因为广告创意是能否有效传播的关键,为了确立和表现广告主题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换言之,广告创意是使广告传播富有创造性的主意、意念或新奇的点子。在商业广告中是指能使广告达到促销目的的独特主意。广告创意贯穿在广告策划的全过程中,它是通过构思形成的新颖而富有吸引力的广告创作意念。广告创意不同于纯艺术创作,它是一种目的性很明确的信息创作,通常是广告人集体智慧的结晶。纯艺术创作中的“内容决定形式”论认为:内容是生活,形式是与之相配的如线条、造型、色彩、构图等绘画语言。在商业广告里,假如我们仍然套用这一“内容决定形式”论,那么内容和形式已有不同的内涵。这里的“产品情况”、“市场情况”、“目标消费者情况”和“竞争对手情况”是广告创意的“内容”,是客体;而“理由”的“说明”是表现形式。广告创意的基本原则告诉我们,任何创意都是主观对客体的反映。广告创意是表现客体的思维活动,它来自对商品、市场、竞争、消费者,以及内外环境等方面的认知和把握。客体为主导,表现形式是采用与企业产品的个性对位的独特的表现方式与手段。形式必须服从广告目标和广告策略,在此前提之下展开思考与联想,确定广告的表现方式,任何把策略性与表现形态对立起来的广告创作,都可能导致广告偏离广告目标,达不到广告目的。

(二)广告策划应符合新营销传播理论的要求

当今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整合营销传播在我国的逐渐推行,因此广告策划应当符合营销传播理论对广告设计的要求。

第一,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消费者为中心转移。从4P到4C的转变,即从“传者”中心向“受者”中心,从产品中心向消费者中心转变。以往的营销理论主张“由内而外”的营销观点认为,广告策划从商品本身出发,向他们认为的消费者展开诉求,这是多年来所谓的“消费者中心”论。整合营销转播理论不同意这种“消费者中心”说,主张“由外而内”的观点,所谓“外部是目标,源头在内部”。持此观点认为:“以消费者的欲望和需求出发,以消费者想要什么为中心作为广告策划的理念。广告的策划从决定产品生产以前开始,在分析消费者资料库的基础上,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产品,如以往这类产品哪些方面未能满足他们的需要。”[6]此外,在分析消费者想获知哪些方面是的信息时“还要注意竞争对手已经说了什么,如竞争性利益点、令人相信的理由、产品的个性特征等,这些方面在策划消费者想获取哪些方面信息时有着重要的作用,只要了解,才能保证广告策划意义充分表现出来。”[7]

第二,沟通的因素促进广告模式的改变从Advertising到IMC,即从广而告之的广告筹划到全方位的沟通,沟通环节从促销环节拓展到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等全方位环节。同时沟通从以往的大众媒体为主的接触点拓展到以大众媒体为主、以增加人际沟通触点并行的触点管理。在广告创意方面从传统单向媒体创意发展到以媒体引导创意的新概念创意模式。这一创意新概念强调通过媒体运作以增加、创新接触点来完成广告策划。比如,传统广告的运作程序是:A首先研究营销环境,确定营销目标。B选择目标受众,了解目标受众情况。C做出广告创意分析,确立广告主题,D媒体定位,确定媒体安排。而媒体引导创意的广告模式运作程序是:A研究营销环境,确定营销目标。B选择目标受众,了解目标受众情况。C媒体安排,选择传播模式,D最后是创意策划。从这里我们看到:创意环节从传统广告的运作程序第3位退后到新媒体创意广告模式的最后一位;而媒体安排从传统广告的最后一位提前到新媒体创意广告模式的第3位,可见媒体运作的重要性。媒体创意的依据首先是媒体的多元化,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直接邮递、户外广告等传统媒体。此外,新媒体层出不穷,如上网查询、微博、微信植入式广告的出现、手机功能的日新月异等,同时人们生活方式、生活形态、生活轨迹的多变,以致人们对媒体接触习惯和环境也在发生新的变化。这样的变化突破了原有的触点和媒体形态,使得有很多新的情况出现。于是广告运营商们想方设法帮助广告主提高他们的广告投资回报率而选择媒体引导创意的广告模式就成为必然[5]。

媒体产品策划范文3

一、活动策划的误区

市场让媒体逐渐学会了长袖善舞,但不可否认,在纷纷扬扬的活动策划背后,仍然潜存着一些理念和思路上的误区。

(一)缺乏明确目的,盲目从众凑热闹

每一次活动策划都有着时间、精力和金钱上的成本,并且 要承担活动过程中的可能风险,必须三思而后行。成功的活动策划都是有着明确的目标导向的,或者是为了经济利益,或者是出于更为长远的目标考虑。即使是对于媒体品牌的纯粹“事件营销”,也必须事先考虑清楚通过事件的策划要在公众心目中树立怎样的形象、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何、每一步骤在公众心目中会指向什么样的联想意义、事件的操作过程如何控制、操作水准如何规范、对于意外情况如何处理等,否则,由于大众传媒本身的“倍增器”效应,任何一个疏漏都可能被放大扩散,造成活动本身和媒体形象在公众心目中的负面影响。

(二)脱离自有核心资源,或事半功倍,或受制于人

活动策划需要相应的资源支撑才能顺利进行。对于媒体来说,品牌和公信力这些无形资本是它最重要的资源,应该把活动建立在这些优势资源之上,以此去连接外部相关资源,而不是自包自揽, 把所有环节与支出全部压在自己头上。

同时,在与外部资源进行连接时,活动所涉及的领域,最好是自己熟悉且能够很好驾驭的。盲目介入自己不熟悉的专业领域跟人合作,由于信息不对称可能潜藏着合作中受人牵引的风险。同时由于媒体活动的一头总是连接着受众群,如果因脱离核心资源而导致合作中失去主导权,将造成对自身公信力的损害。

(三)脱离核心受众的品位偏好,难以与之形成共鸣,达不到预期的活动效果

媒体在平面外的活动就其本质来说依然是平面上的延伸, 依托内容建立起来的认同、信任和影响力是平面外活动策划的根本立足点。脱离了这些,活动策划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媒体在活动事项的选择设计、活动内容的阐释角度上必须与核心受众的品位偏好以及接受习惯相吻合。

(四)有悖自身品牌内涵,稀释自己的品牌凝聚力

任何品牌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都会建立起特定的品牌核心内容,作为文化产品的媒体尤其是这样。基于媒体理念的媒体品牌是维系受众认同与行为忠诚的重要因素。报刊的活动策划作为媒体品牌的延伸,应该对媒体品牌起到强化的效果,但这种效果的取得前提是活动策划的理念内涵与媒体品牌的理念内涵相一致,如果片面追求活动本身的轰动效应,拿着自身的媒体品牌作为号召,但活动本身的理念内涵是另外一套,就可能稀释自身的品牌定位,造成品牌凝聚力的发散。

(五)追逐短期利益,滥用自身的舆论引导力或公信力,造成不好的社会效应

社会影响力大的报刊一般都会顾惜自己的社会声誉与公信力,但也有少数报刊抵不住利益诱惑,在不明底细的情况下与一些信誉较差的商家合作搞一些促销活动,结果控制不住局面发展,最终将读者的信任和自身的公信力廉价售卖。当然,这些都是少数情况。

应该说,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媒体行为的外部效应是非常强的,从对社会负责的角度,媒体对自己的活动策划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二、应以怎样的心态和策略来进行报刊活动策划

(一)以平和心态看待报刊活动策划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业界曾经一度有过“整合型媒体”的提法,认为媒体运营的最高境界是通过与社会发展方向和社会运动频率相吻合的媒体内容与活动策划整合社会资源,并推动社会进步。应该说,这是有积极社 会意义的。但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的现代社会,每一种社会职能机构都有属于它自己的专属职能分工,“越界”而为,短时间内或许会取得一些社会轰动效应和短期社会效益,但从长远来看,则有可能干扰正常的社会职能分工与运转秩序,带来一些潜在的隐患。

(二)以积极的心态看待活动策划在报刊经营中的作用

由于报刊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对于报刊活动策划的社会作用,我们必须审思慎行,但对于其在报刊经营中的作用,我们则应该以一种更为开放、积极的心态来对待。

媒体产品策划范文4

一、新闻传播策划的三个操作层面

在当代传播实践中,作为人们对传播活动过程的创造性主动介入,新闻传播策划在运作方式上日趋多元、精致、曲折而复杂,并广泛地渗透到日常传播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总体而言,新闻传播策划可分为三个不同维度的操作层面,即传播内容策划、传播方式策划和媒介品牌策划。所谓传播内容策划,是指以传播内容选择为中心对象的组织策划,它通常由一线新闻采编记者来具体承担,主要解决哪些社会事件应当进入新闻报道的视野,哪些信息内容应当重点报道,以及应当从哪个角度去报道等诸多问题。从现有研究成果看,传播内容策划不但是传播策划研究最早关注的学术领域之一,而且是整个传播策划活动开始运作实施的起点和基础。在日常传播实践中,传播主体总是根据某种价值标准来展开传播内容策划的运作,进而实现对特定新闻信息资源的选择、发掘、重组和配置等,并为下一个传播活动流程实施做好必要的材料内容准备。在更多的时候,人们通常又把它称之为“新闻选题策划”。具体地讲,虽然其操作方法往往是因人、因事而有所不同,但一般都包含着媒介议题设定、报道选题开掘和传播规模控制等三个操作环节。首先,记者编辑面对着各种不同的新闻题材类型,总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来进行选择性采访和报道,此所谓媒介议题的设定。其次,记者编辑通常是按照一个特定的观察思考视角,对新闻题材中蕴涵的意义、内容作合理解读与阐发,此所谓报道选题的开掘。再者,记者编辑还须根据特定的传播效果要求,对新闻信息的时效和规模实行相应控制与管理,此所谓传播规模的控制。由此可见,传播内容策划并不是一个总体化的信息选择过程,而是由三个关注重点不同的操作环节构成的连续运作过程。与此同时,随着传播主体关注重点和选择标准的不同,各个操作环节也由此呈现出差异多样的行为方式特征。

所谓传播方式策划,是指在传播内容策划完成之后,传播策划者还需要考虑采取什么样的传播手段和传播策略,才能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并达到传播活动的预设目标。它通常是由媒介编辑部来进行设计、组织和实施,并需要经历一个新闻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笔者认为,作为对新闻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传播方式策划一般从三个环节依次展开:一是传播策划依据传播时机与传播语境的特征而展开;二是传播策划围绕着新闻报道的话语方式和文体样式特征而展开;三是传播策划从如何充分发挥不同媒介形式的传播特性入手而展开。与传播内容策划专注于新闻信息资源的内在特质不同,传播方式策划往往更专注于对新闻传播形式(态)特征的设计与策划。在日常传播实践中,这三个操作环节呈现出从重内容到重形式的演变过程特征:最初,传播方式策划通常是以新闻信息资源的内在特质为起点和支点,围绕着传、受主体间的互动关系特征而展开;随后,其操作过程开始逐渐脱离对新闻信息资源特征的基础依赖,进而使传播方式策划表征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美学效果机制。对此,麦克卢汉用信息的“内爆”、“媒介即信息”等概念作了比较充分的说明,即在当代传媒技术进步的支持下,各类媒介形式已逐步衍生出许多崭新的传播可能性,并进而改变了新闻传播活动的运作模式和生态格局。所谓媒介品牌策划,是指通过提高传媒机构在公众心目中的正面社会评价,进而实现以传播致效为核心的传播策划活动目的。作为新闻传播策划的最高操作层面,它通常是由传媒机构管理层来统一组织和实施的。从其运作方式来看,媒介形象策划是在前两个操作层面基础上展开的媒介品牌营销过程,其关注重点也从单纯依赖于媒介产品内容的有形(使用)价值,进而上升到如何充分发掘媒介形象品牌的无形(增量)价值。一方面,其媒介品牌培育过程与前两个操作层面紧密相关联,是在日常传播实践的长期反复积累中得以实现的;另一方面,其媒介品牌推广过程则往往采取相对独立的运作方式,并在多样化的营销推广中培养出大量忠实可靠的受众。在日常传播实践中,媒介品牌策划主要包括媒介品牌培育和品牌形象推广等两个主要环节。其中,媒介品牌培育通常属于一个自我内在强化的运作过程,主要围绕着如何构建传媒品牌的内在品质特征而展开。它以某种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为内在依托,通过多次连续展开的从吸引受众注意到产生社会影响的传播循环,使广大受众对该媒介品牌由陌生到熟知并产生积极效果。媒介品牌形象推广则集中表征为一个外向延展扩张的运作过程,主要围绕如何进行传媒品牌价值的对外营销推广而展开。它通常以如何增进传、受主体间的多元互动为中心环节,以一种卷入(参与)式的过程化传播为其内在运作机制特征,以提高广大公众对传媒品牌形象的美誉度和忠诚度作为传播价值目标。

二、新闻传播策划:从简单零散到协同运作

从其历史发展来看,新闻传播策划在诞生之后的较长时期内,始终处在以简单化和零散化为特征的运作阶段,其三个操作层面也往往处于各自为政的孤立运作状态中。但随着当前大众传媒竞争业态的不断加剧,新闻传播策划已经从过去那种简单零散的运作方式,转化成为三个操作层面协同运作的行为模式,并对新闻传播实践产生重要而复杂的深远影响。第一,三个操作层面的日趋成熟并在实践中得以广泛运用,体现了人们对传播策划运作机制的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它表征为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由浅层次至深层次的变化发展过程。我们知道,新闻传播策划的兴起主要源于人们对传播活动效果的不懈追求,并以传播能否致效作为评估其运作成功与否的导向标。在最初发展阶段,人们虽然发现借助于传播策划的运作过程能够有效提高新闻传播活动的接受效果,但并不真正清楚它何以能改善新闻传播活动的效果,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改善新闻传播活动的效果。而且,早期传播策划运作主要是针对媒介信息内容处理而展开,一般局限在新闻传播策划的第一个操作层面,它通常是围绕如何进行新闻信息资源的重组和配置来组织实施,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新闻选题策划过程。

然而,由于受到传播真实性要求的本质限定,以信息处理为核心的新闻传播策划存在着某种显而易见的局限性,其操作合理性的临界度也经常成为一个非常不易把握的实践难题。与此同时,作为社会信息内容的公共传播平台,新闻传播活动乃是传、受双向价值诉求差异的平衡过程。实际上,传、受双方之间的价值诉求通常多有不同,因此,围绕着信息内容处理而展开的新闻传播策划,并不必然能产生人们所预期的传、受互动效果。在这一问题上,英国著名媒介文化理论家霍尔曾作过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并总结出三种行为方式特征与传、受互动效果不同的受众阅读模式。也正基于此,从多个层面上纵深拓展就成为新闻传播策划发展的应有之义,而这种纵深拓展的真正实现则正是以其三个操作层面的日趋成熟与完善为重要标志的。第二,从其内在发展成因来看,三个操作层面的成熟与完善主要得益于当代媒介技术进步的支撑与产业经济运行(营销)模式的植入。众所周知,麦克卢汉说过一句“媒介是人的延伸”的名言,它曾经让人耳熟能详却又似乎颇有些难以理解。实际上,这句名言精辟而深刻地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即在当代传媒技术进步的支持下,各类媒介形式正不断衍生出许多崭新的传播可能性,并由此改变了新闻传播活动的运作模式和生态格局。更具体地讲,这些崭新的传播可能性主要通过在媒介传播方式上的改进与革新,从而对传播效果机制产生一系列显著而深刻的影响。比如,直播技术的出现对电视媒介传播效果的明显改善,互动技术的出现对传统媒介传播方式的显著革新,等等。与传播方式策划的发展不同,媒介品牌策划的兴起与成熟并非源于传播实践发展的内在支撑,而是与经济生产活动中市场营销策略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现代营销实践发展已经证明,任一产品的市场价值首先在于它针对特定人群需要的实用性满足功能,其次则在于该人群对于这个产品的认知、理解、评价等主体情感态度。其进一步的重要发现就是,后者不但主要围绕着特定产品的品牌形象特征而运行,而且所生成的市场价值往往更高于前者生成的产品市场价值。在日常营销实践中,基于追求产品市场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要求,产品品牌营销就顺理成章地占据了市场营销策略中极为重要的结构地位。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以追求传播效果最大化为核心的媒介品牌形象策划,实质上乃是市场营销策略在新闻传播实践活动中的具体运用和普及推广。第三,三个层面的协同运作不但大大改变了日常传播实务的操作模式,而且有效增强了新闻传播策划活动的系统性与整体性,并由此明显提高了新闻传播活动效果及其媒介影响力。在很长一段时间,以记者一线采访为核心曾经是最普遍也最为重要的业务运作模式,后期新闻编辑则似乎属于一种辅的传播实务。但其最大弊端就是整个新闻报道因缺乏组织过程的统一性而往往难以产生最大的整体合力和规模效果。所以,传播策划实践发展对日常新闻采编模式的最大改变就是,新闻传播实践开始从以记者一线采访为中心转变为以编辑部后台策划为中心,并借助编辑部后台策划的精心筹划与统一组织,进而使整个新闻采编活动呈现更加明确一致的目标和方向。进而言之,三个操作层面协同运作方式的日趋成熟与最终形成,主要表现在三者的运作总是围绕着一致性的价值目标而展开,同时其运作过程呈现相互配合与彼此支撑的结构方式特征。与早期新闻传播策划不同的是,一方面,三个操作层面已覆盖至新闻传播活动的全过程中,并由此对新闻传播活动产生出全方位与整体性的影响;另一方面,三个操作层面虽然在不同维度上相对独立运作,但其运作效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更加鲜明的系统整体性。显然,对传播实践发展而言,其协同运作方式就具有一种实践性极强的媒介攻略意义,它不但极大改变了新闻传播实务的传统运作模式,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有效革新并重塑了新闻传播活动的效果影响机制。

三、当代新闻传播策划存在的负面问题

尽管新闻传播策划的不断深化拓展极大提高了日常传播实务的水平和质量,进而有效推进了当代新闻传播实践的快速发展。但因受各种内外环境因素的复杂影响,其存在的问题及其负面影响也同样不可低估。首先,由于传播策划实践的日趋普遍运用,传播主体有可能过度介入到传播过程之中,从而给新闻传播活动带来诸多不利的负面影响。我们知道,新闻传播活动以传播真实性要求为主要的理论预设,并由此将新闻传播活动与其他社会实践区分开来。然而,在日常传播实践中,传播的真实性通常需要间接依赖于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也正基于此,随着传播主体对传播活动过程的过度介入,其痕迹往往表征为新闻传播活动的主观性特征,从而使传播真实性的保障失去了传播活动客观性的支撑和确证。实际上,在最初关于新闻策划争论中,这也是新闻策划反对者所秉持的最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与此同时,随着传播策划实践的日趋普遍运用,传播主体对传播过程发展走向的控制力也变得更强,从而在传、受互动过程中占据着优势性的结构地位。归根到底,新闻传播活动之所以显得极其复杂就是因为它在本质上是一个主体间利益价值的博弈过程,故各种社会利益集团总是千方百计地加强对新闻传播活动的争夺与控制。在以往社会时代中,这种争夺与控制通常采取政治、经济等外在手段来展开实施,但这些外在性的控制手段大多呈现相对简单、直白的特点,也因此往往难以产生较好的传播控制效果。与此不同的是,以策划之名而展开的传播控制不但显得更加曲折和复杂,而且更能产生一系列显著而深刻的传播控制效果。其次,三个操作层面的协同运作在改变传播新闻传播实务操作模式的同时,也使新闻传播活动发生了从以内容为主到以形式为主的转变,从而对新闻传播实践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起初,“内容为王”、“新闻立台(报)”是新闻传媒机构所奉行的基本实务法则,它旨在强调能否满足受众信息需求对于新闻传播活动的重要性。但当传播策划活动进入到第二、第三个层面上运作时,传播策划活动往往不再以新闻信息内容为最坚实的行动基础,而是转向诉诸于传播方式的过程策略机制和媒介品牌的情感认同机制,并由此制造出一种强烈而虚幻的传、受互动效果和媒介参与。这样,新闻传播活动虽然具有较强的媒介吸引力,但实质上却变成了一个内容极为空洞的过程形式而已。

媒体产品策划范文5

国内的广告大师陈培爱先生认为:完整的《广告策划书》,一般包括如下内容:(一)前言;(二)市场分析;(三)产品分析;(四)销售分析;(五)企业经营目标;(六)企业市场战略;( 七)阻碍分析;(八)公关战略;(九)广告战略;(十)媒介战略;(十一)广告预算及分配;(十二)广告统一设计;(十三)广告效果预测。

(一)前言

简要说明制定本策划书的缘由、企业的概况、企业的处境或面临的问题点,希望通过策划能解决问题,或者简单提示策划的总体构想,使客户未深入审阅策划书之前能有个概括的了解。

(二)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背景资料:与被策划企业的产品有关的市场情况;2.目前同类产品情况:目前国内市场中进口、国产的同类产品的几种主要牌号以及这几种主要牌号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如何;3.同类产品的竞争状况:可分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析。

(三)产品分析

被策划产品的优越性及其不利因素可分为:1.产品特点:具体分析产 品的工艺、成分、用途、性能、生命周期状况;2.产品优劣比较:同国内及进口的同类产品进行比较。

(四)销售分析

销售是市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透彻地了解同类产品的销售状况,将为广告促销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销售状况分析有下列内容:1.地域分析:同类产品销售的地域分布与地点;2.竞争对手销售状况:分析主要竞争对手的销售的手法与策略;3.优劣比较:通过分析比较,找好本策划产品最有利的销售网络与重点地区。

(五)企业目标

企业目标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短期目标以一年为度,可具体定出增加销售或提高知名度的百分比。长期目标是三年至五年,广告策划中提到企业目标,可以说明广告策划是怎样支持市场营销计划,并帮助达到销售和盈利目标的。

(六)企业市场战略

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在市场总战略上必须采取全方位的策略,这些包括:1.战略诉求点:如何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产品宣传中是以事实诉求为主还是以情感诉求为主;2.产品定位:可以选择高档、中档、低档定位中的一种。如福达彩胶定位为:高质量;低价格,国际流行的产品,柯达技术,厦门制造的国产高档彩色胶卷;3.销售对象:分析产品的主要购买对象,越具体越好,包括人口因素各方面,如年龄、性别、收入、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结构等,说明他们的需求特征和心理特征,以及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等;4.包装策略:包装的基调、标准色;包装材料的质量;包装物的传播,设计重点(文字、标志、色彩)等;6.零售点战略;零售网点的设立与分布是促销的重要手段,广告应配合零销网点策略扩大宣传影响。

(七)阻碍分析

根据上面对市场、产品、销售、企业目标、市场战略等的研究分析,已可以顺理成章地找出本企业产品在市场销售中的“难”点。排除这些阻碍,就是下一步广告战略与策略的主要目的。

(八)广告战略

1.竞争广告宣传分析:分析主要竞争对手的广告诉求点、广告表现形式、广告号、广告攻势的强弱等。

2.广告目标:依据前面企业经营目标,确定广告在提高知名度、美 誉度、市场占有率方面应达到的目标。

3.广告对象:依据销售分析和定位研究,可大略计算出广告对象的人数或户数,并根据数量、人口因素、心理因素等说明这一部分人为什么是广告的最好对象。

4.广告创意:确定广告总体的表现构思。如广告口号,使用的模特儿或象征物,广告的诉求点或突出表现某种观念、倾向等。

5.广告创作策略:即向目标市场传播什么内容。按照电视、报刊、广播、POP等不同媒介的情况,分别提出有特色的、能准确传递信息的创作意图。

(九)公关战略

公关活动旨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声誉,沟通企业与公众的关系,增进消费者对企业的好感。公关战略要与广告战略密切配合,通过举办一系列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活动达到上述目的。

(十)媒介战略

根据广告的目标与对象,选择效果最佳的媒介来到达广告对象,包括:1.媒介的选择与组合:以哪种媒介为主,哪些媒介为辅;2.媒介使用的地区:配合产品的营销需要进行,分重点与非重点地区;3.媒介的频率:在一年中可分为重点期和保持期,每种媒介每周或每月使用的次数安排;4.媒介的位置、版面:电台、电视台选择哪一种传播时机最好 ;报刊选择什么日期、版面等;5.媒介预算分配:组合媒介所需的费用进行预算。

(十一)广告预算及分配

必须把年度内的所有广告费用列入,包括:1.调研、策划费;2.广告制作费;3.媒介使用费;4.促销费、管理费;5.机动费等。

(十二)广告统一设计

根据上述各项综合要求,分别设计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POP 广告的设计稿或脚本,以供年度内广告制作的统一设计作参考或依据。

(十三)广告效果预测

预计广告策划可以达到的目标或效果反馈、检测的方法:参见陈培爱:《广告策划与策划书撰写》,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版,第11页—14页。

媒体产品策划范文6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策划;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7)02007804

新闻策划(亦称新闻报道策划)课程,是不少高校新闻传播学科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近些年来,随着新闻策划业务环节在新闻报道活动中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和地位的不断提升,众多新闻媒体对其采编人员的新闻策划能力与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新闻业界的这种动向自然传导至以培养职业新闻传播工作者为基本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校新闻专业的教学中。不少高校的新闻专业,相继将新闻策划课程纳入专业主干课程,并在课程建设和教学安排上给予充分重视。不过,在媒介融合发展环境下,以往以分析和探讨单一介质媒体新闻采编活动为内容侧重点的新闻策划课程,亟须在教学上加以改革、调整和创新,以培养学生胜任全媒体业务工作需要的新闻策划能力与素质。

1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内容生产格局呼唤全媒体型新闻策划人才毋庸讳言,媒介融合是当今传媒业发展的一个总体趋势,它不仅给全球新闻业的l展带来了巨大冲击,而且对世界各国的新闻传播教育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如果将新闻内容生产按照‘采集编制’3个核心阶段进行划分,可以清晰地看到,信源结构、新闻生产流程和媒介终端呈现方式这3个领域都在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影响到对新闻工作者的专业要求,因而也影响到新闻教育改革。”[1]在媒介融合时代,新闻媒体在新闻内容生产方面的深刻变革,呼唤更多的全媒体型新闻策划人才为新闻业界服务。

媒介融合发展推动了新闻采集方式、表达手段和传播平台的多元化和复合化,从而打破了传统媒体固有的新闻业务理念和工作方式,并推动了传统媒体内部组织结构、工作流程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对新闻媒体的人才使用提出了全新要求。“媒介融合后需要两类新型人才:一类是能够在多媒体集团中进行整合传播策划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另一类是能够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编辑。”[2]一方面,媒介融合发展使得新闻媒体需要更多全媒体型采编人才担负起新闻内容生产者的角色。在新闻传播业务以单一媒介为平台的时代,媒体的记者、编辑、摄影、摄像各有分工,任务界限十分分明。然而,随着媒介融合发展的推进,不同类别媒体间的介质壁垒逐渐打破,“全媒体”报道活动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传媒界迫切呼唤具备综合运用各种采编工具熟练生产和加工文字、图片、音视频信息产品,并能将它们通过不同介质媒体平台传送给公众的“全媒体”素质的采编人才。另一方面,随着媒介的融合发展,新闻同业间的竞争重心日益向采编人员的全媒体新闻策划能力转移。对于诸多新闻媒体而言,在日常的新闻传播活动中很难再将追求首发、独家新闻放在主导地位,积极寻找信息的“第二落点”,即着力于对其他媒体首发的新闻进行二次开掘,成了新闻报道工作的常态。这意味着在新闻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注重对原始新闻信息的深度加工和增值开发,为受众提供对新闻信息恰到好处的解读,帮助他们理解眼前不断发生变化的世界,是新闻媒体在媒介融合环境下革新报道理念、争取主动、赢得市场的重要生存策略。“媒体融合不只是新的信息传播技术的简单应用,它必将催生新的传播体系,实现传播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重构。”[3]所以,记者、编辑们是否能够敏锐地意识到媒介融合发展所带来的这种变化,拥有全媒体新闻报道策划意识,善于依托已掌握的各类信息资源“沙里淘金”,发掘出同质信息素质中所包含的“独特面”,从而创造性地生产和制作出与众不同的、出色的、以不同介质形态为载体的信息产品满足不同受众的喜好和需求,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所服务的新闻媒体能否在未来激烈的新闻大战中胜出。“可以说,搞好新闻策划,可以更广更深地挖掘出新闻所包含的各种显性、隐性信息及价值,加重报道的分量和影响力。”[4]出色的全媒体新闻策划不仅有利于媒体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原有信息的增值、利用,丰富报道内容、扩展报道形态,而且有助于媒体扩大社会影响力,建构媒体品牌。

媒介融合发展下新闻媒体对所需专业人才在知识结构与素质要求方面的上述变化,使得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的相关业务课程在教学上都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和改变。“相对于单一媒介的新闻采编人员而言,融合媒体的编辑、记者需要掌握交叉使用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传播手段开展新闻报道的能力。所以,高校今后的新闻传播实务类课程要适应媒介融合的要求进行调整,培养学生具备多种媒介业务操作技能。”[5]在此情势下,高校新闻专业中专门为学生开设的以讲授新闻策划理论知识并以培养此方面业务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新闻策划课程,亟须教学改革与创新,以增强其在专业人才培养上的针对性和适恰性。

2以培养学生全媒体的新闻策划能力为目标,开展相应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媒介融合时代需要具有“全媒体”新闻策划及报道技能的新闻采编人才为新闻传播业界服务。面对这种情势,高校新闻传播类相关专业的新闻策划课程必须改变固有的以分析和探讨某一单质媒体新闻采编活动为内容侧重的格局,而转向以培养学生的全媒体新闻策划能力为教学重心,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

2.1以全媒体报道视角开展案例教学,帮助学生建构全媒体新闻策划意识案例教学作为新闻传播学科中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业务课程,本应就是新闻策划课程教学的主导内容。不过,为适应媒体融合发展对新闻专业人才的新要求,在讲授新闻策划课程时,需要以全媒体视角开展案例教学,重视训练学生的全媒体报道思维,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建构全媒体新闻策划意识。

首先,在案例的选取上,既要选择具有较强示范性、创新性和推广价值的新闻报道策划的经典作品作为讲解的案例,又要挑选能体现融合报道思维和全媒体策划意识的富有典型性的新闻实务案例作为探讨对象。众所周知,在媒介融合的时代,不少传承已久的新闻报道理念、采编技巧、写作原则和表达艺术,如真实性原则、客观报道手法以及准确、公正和平衡的处置新闻事实的艺术等等,仍未过时,也不会过时。选择在这些方面能够体现出较强示范性、创新性和推广价值的新闻报道精品及经典性的策划案例开展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同时,也应该看到,随着媒介走向融合发展,有些传统媒体时代固有的新闻报道思路、方法和做法,已然无法适应全媒体新闻报道的要求。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挑选能体现融合报道思维和全媒体策划意识的典型新闻实务作为探讨的对象,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在案例的分析上,既要关注有些案例中所体现出的新颖、出色、独到的新闻报道策划思路与采编手法,引导学生借鉴,也要重视解析有些案例中所呈现出的值得称道的全媒体新闻报道策划意识及具体运作方式,推动学生仿习。比如,在讲解第22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作品《就业局长“潜伏”打工探扬州用工》时,在详细分析这则新闻作品在新闻视角、新闻主题、采法方面的不寻常和独特之处外,还深入探讨其背后所体现出的“紧跟社会热点(节后用工荒),发掘有价值的新闻故事”的新闻报道理念和采写思路以及深入基层、勤抓问题、善改文风的工作作风。这些都是成功的新闻报道策划活动中不可缺失的“无形资产”,需要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和传承。在讲解凤凰传媒报道“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案例时,则重视发掘其全媒体新闻报道策划意识及实施细节,注重分析多媒体联动、内容形式求全求新、互动渠道有机融合、信息呈送K端立体多元等报道特色。2012年,凤凰传媒为做好有关莫言获奖的报道,从当年8月底起,就已经先行借微博进行话题预热,推出关于莫言能否获奖的相关预测和讨论。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晚,当瑞典诺贝尔委员会正式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莫言后,凤凰传媒旗下的不同媒体结合各自的传播特性分别从多个视角、采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对事件进行整合报道:微博平台充分发挥其快捷互动优势――当晚即对此新闻进行集中,官网以其大容量和多维视野取胜――于当日刊出了网络专题,而电视节目则力求突出其影像感染力和深度思考――播送系列访谈和评论节目,3种媒介平台就同一事件的报道形成了较理想的共振效应。凤凰传媒的莫言获诺奖报道,其敏锐、大气而娴熟的全媒体新闻策划手法及无缝衔接的全媒体报道格局,颇值得引导学生深入研摩和学习。

再次,在案例的推广运用上,既要关心媒体如何通过新闻策划将报道做深做透,通过策划让报道具有震撼力、为媒体增加影响力,又要思考融合媒体如何善于利用资源共享上的便利进行媒介产品的梯度开发,以形成有效的新闻生产供应链。媒介融合本质上就是让不同类别介质的媒体在传播平台和传播内容上实现有效共享、融合。“媒介之间的融合,可以促使各媒介之间相互借鉴彼此的优点和经验,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大传播的效果,形成舆论的合力。”[6]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各自具有不同的传播优势和联系人群,可以利用它们之间这种自然差序,进行新闻产品的梯度生产,以形成一个有效的新闻生产供应链,依次满足读者、听众、观众、网民乃至手机用户的信息需求,从而将信息有效地渗透、覆盖到各类人群中去,提高媒体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全媒体转型过程中,新闻报道策划的特殊性首先体现在新闻呈现形态的多媒体化和终端的多元化上。”[7]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上述这些应该成为媒介融合时代开展新闻报道策划必须具备的战略性思维。

2.2依托校内的媒介平台开展实训,培养学生全媒体新闻策划能力首先,利用校内媒体开展同步练习,培养学生全媒体新闻策划实操技能。全媒体新闻策划技能的培养,需要依托多种介质平台,开展配套的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以4~5名学生为一组,将班上学生分成若干个新闻策划实训小组。各实训小组依托相关媒介平台(校报、校园网、校广播台、校电视台),分别选取突发事件报道策划、新闻专题报道策划、节庆报道策划、会议新闻报道策划、典型报道策划及社会活动报道策划等若干报道策划品种,结合身边的新闻事件开展全媒体报道实操练习。实训中教师给予及时指导,实训结束后进行点评和成绩评定。

其次,重视培养学生在全媒体新闻报道策划中的创新能力。毫无疑问,新闻策划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新闻报道策划的力量重在创造,没有创造性的策划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策划的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它体现为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洞察力、创造性的想像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强大的灵感。”[8]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全媒体新闻策划训练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这种‘创造性’,既不是无中生有,也不是小题大做,而是通过对报道手法、报道角度和报道时机的选择,以最恰当、最新颖的形式,‘人无我有’地把某件事实呈现出来,从而引起受众的高度关注,最大限度地实现报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彰显事实所包含的新闻价值。”[9]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以校园周边的新闻事件为依托,借助校内的广播台、闭路电视、校报、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介质平台,安排学生(仍以小组为单位)“真刀实枪”地开展预期式新闻策划、跟进式新闻策划、抢先抓早式新闻策划,强化学生的新闻敏感和应变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

3探索“开放课堂”模式,与业界充分融通,助推教改提升实效毋庸置疑,新闻传播类学科专业的相关教学活动不能与新闻传播业界的实践相脱节,否则将变成无源之水,失去活力和生机,很难有好的效果。特别是当前,传媒业的深刻变化已经使得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情况发生了很大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新闻教育必须适应迅速发展的媒体数字化变革和转型趋势,实行持续不断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以培养真正能够适应时代需求的新闻工作者。”[10]这就需要高校新闻传播类相关专业实行“开门办学”,探索“开放课堂”模式,与业界充分融通。这样,才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提高办学影响力。这种理念和思路对于新闻策划课程的教学来说,显得尤为适用。

行校内“工作坊”+ 校外(媒体)“临场观摩”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新闻策划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其必须充分贯彻“在做中学”的育才理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让他们及时地学以致用、“在做中学”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探索在校内建立“新闻工作坊”,积极邀请新闻业界的全媒体采编团队利用工作间隙进驻“工作坊”,就如何开展全媒体新闻报道策划做现场展示及实战指导,与学生深入交流、互动,使学生在学习全媒体新闻策划业务技能中能够得到及时、合理的引导。另一方面,可以分阶段、有步骤地安排学生赴新闻媒体临场观摩,让学生零距离感受新闻媒体、新闻人开展融合新闻采编策划活动的具体过程,既激发学习热情,又增进专业素养。

借鉴国外一些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双师制”的做法,聘请资深媒体人士担任学生新闻实务课程的兼职指导教师,探索建立校媒联动的实训合作机制,夯实学生新闻策划等新闻传播实务能力的培养。具体到新闻策划这门课程的实训教学,其做法是:一方面,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配合性练习活动。由课程教师指导学生对新闻媒体所做过的一些大型新闻策划及所刊发刊播的新闻报道(以突发事件报道、专题报道、典型报道、节庆报道等为主)进行阶段性评议,梳理其中的成就、问题与不足,并据此写出相应的评议书或建议书,送交合作媒体中的指导教师审阅后再将意见反馈给学生(评议或建议是否合理、有无采纳的可行性、创新性如何、存在问题等等)。这样,既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充分激发学生在新闻报道策划上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潜力。另一方面,在课程结束后进行集中式实训。由院系牵头将学生送往合作媒体,在正规新闻机构里面参加数字化、全媒体新闻策划业务实践。这样,学生能够在完成理论课程的学习后及时进入新闻媒体亲身参与一些全媒体新闻采编实践活动,既可以有效增强他们的全媒体新闻策划意识,又能够切实锻炼他们在融合新闻报道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

当然,出色的新闻策划能力的养成,不能仅靠有限的新闻传播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来实现。离开诸多人文社科知识的滋养和大量新闻采写实践经验的积累做支撑,要想将新闻策划做得出新、出彩,显然是有困难的。因此,在媒介融合时代,新闻策划课程教学要取得理想成效,除自身须进行相应的改革探索和创新外,还需要高校新闻传播学科专业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力求做到既重视传媒技艺教育,又不忽视人文社科素质培养,同时还要兼顾创新实践能力训练。这样,全媒体型新闻策划人才培养之路才能走得比较坚实。

参考文献

[1] 蔡雯.试论新闻传播的变化与新闻教育改革[J].文化与传播,2013(1):17.

[2]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教育课题小组.媒介融合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基于18所国内新闻传播院系的调研报告[J].国际新闻界,2014(4):123134.

[3] 宋建武.媒体人的转型方向和角色转换[J].新闻与写作,2015(6):58.

[4] 薛凌霞.新闻策划:报纸竞争力的重要源泉[J].青年记者,2007(6月下):8788.

[5] 张霆.媒介融合发展与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走向[J].今传媒,2012(4):138139.

[6] 周志平.媒介融合:媒体未来发展新趋势[J].中国报业.2010(3):5557.

[7] 王士宇.整合新闻策划之路径探寻[J].新闻战线,2013(8):9193.

[8] 赵振宇.新闻报道策划[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45.

[9] 杨秀国.新闻报道策划[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50.

[10] 蔡雯,翁之颢.新闻传播人才需求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变化及其启示[J].现代传播,2014(6):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