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物流运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物流运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物流运输

传统物流运输范文1

关键词:运输企业;现代物流;转型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方式的改变,传统运输企业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对运输服务的要求。传统运输企业具备组织运输的经营经验及服务网络密集等方面的有利条件,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有可能也有必要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而传统运输企业应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采取积极应对策略,转变经营观念,扩大经营范围,提高服务水平,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效能,成为探索运输企业转型的关键。

一、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基本模式

在目前国内几家比较成功的现代物流企业中,北京双臣一城快运有限公司主营快速物流服务,广州宝供物流集团主营供应链物流服务,中国远洋物流公司主营国际物流服务。从国外的运输企业来看,日本的大和运输株式会社原来以道路货运为主营业务,日本1973年陷入第一次石油危机后,运输企业接受委托承运的大宗货物大量减少。这对完全依赖于承运大宗货物的大和运输来说,无疑是一大打击,对此,为增加业务量,大和运输采取了“小宗化”的经营策略,1976年根据需要开通了“宅急便”,即户到户特快递送服务业务。经过20多年的发展,1995年大和运输株式会社已经占据了日本快递业最大的市场份额。

从以上国内外运输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可以总结出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过程中常见的几种模式:

1、进化型。广州宝供物流企业集团原来从事传统的铁路货物运输,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下,逐渐转型为供应链物流企业。在进行业务转型的过程当中,企业并没有事先制定物流服务发展的方向,而是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改进物流服务项目,逐步形成现代物流中的核心竞争力,确定企业的战略服务定位,该模式称之为进化型转型模式。这种转型模式可适用于任何类型的企业,其要点在于能够及时发现市场的需求,并适时顺应市场变化,不断提高服务,形成竞争优势从而达到顾客满意的目标。

2、转基因型。北京双臣一城快运公司定位于快速物流服务,企业首先就确立了战略目标和明确的战略定位,制定了明确的战略方案,并在战略执行中按照预定的目标逐步推进,称之为转基因型模式。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刚成立的企业。对运输企业来说,如果因为种种原因无法选择嫁接型或再生型模式的时候,就可以选择转基因型模式。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模式的要点在于,战略目标的制定应具有前瞻性,而且在体制上、机制上要保证战略目标之间的一致性。

3、嫁接型。中国远洋物流公司原来主营传统海洋运输,慢慢向国际物流服务转型。这家公司在转型过程中,在传统海运业务的基础上开拓了物流增值服务,使它成为能够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这种模式称为嫁接型转型模式。它适合于目前具有一定规模并具有一定竞争优势且与公司长期战略相一致的运输企业。

4、再生型。日本大和运输由传统的道路运输转向快递物流服务,在此转型过程中原来的道路运输业务服务流程、服务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按照新的要求重组了物流服务项目,并成为新的物流服务提供商,该模式称之为再生型模式。这种模式适合于目前具有一定规模,但运输服务的项目没有竞争优势或者前景很暗淡的企业。这类企业拥有现代物流所必须的一些资源,经过重组和重新定位后,能够企业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如果再导入新的现代物流理念,就可转型为现代物流企业。

二、传统运输企业转型的基本对策

物流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型,企业必须转变经营观念,广开门路,选准服务目标市场、寻求战略性合作伙伴,加强物流研究、努力培养和引进物流专门人才,为企业稳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创造有利的条件。

1、转变经营观念,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发展现代物流的过程当中,先进的理念往往比丰富的物质资源更重要。如果没有先进的理念就没有积极的实践,如果没有积极的思考和率先的行动就必然会失去先机和优势。因此,运输企业首先应该转变经营的观念,能够去打破多种运输方式各自为政的经营格局,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形成强大的综合运力,更好地组织货源和货物运输过程,并衔接好物流活动过程中的其他重要的环节,如:仓储、搬运装卸、流通加工、包装、信息处理等,以缩短货物的运输时间,减少货损货差等,尽量为客户提供到位的物流服务。

物流服务的核心目标应该是:以较低的物流综合成本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并且服务企业自身能够获取满意的利润额。在发展物流业务中,应尽量避免“大而全,小而全”地配备各类物流设施和设备。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合理开发和利用可控物流资源与可利用资源,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创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特色鲜明的物流服务和经营理念。并找到适合本企业的核心业务,创建企业的核心产品,进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广开门路,提升企业形象。品牌是一种良好的无形资产。较好的企业外部形象,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企业一方面要拓展业务市场,另一方面应广开门路提升企业形象。树立企业形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转型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全面规划和充分论证、决策的基础上,兼顾短期经营与长远发展,把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相结合,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则,防止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

(2)加大宣传力度。物流既要体现社会效益,又要体现经济效益,要建立和开创一个良好的物流氛围,就离不开厂家、商家和物流企业的相互支持和密切配合。因此,在转型过程中企业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研讨会、培训班或者新闻媒体等形式,提高人们对物流的认识,尤其要提高货主对现代物流的认识。在经营管理中,要采取多种方式扩大物流的影响,来获取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与支持。

(3)建立物流企业信息平台。信息已经成为物流科技化的先导,因此,物流企业要及时进行市场调查,掌握物流需求的分布结构和流向规律,适时地建立物流信息系统。力争通过物流信息系统网络进行网上交易,同时通过物流信息系统调配物流资源,提供信息公告、单证传递等服务项目,使物流过程尽在客户掌握之中。

3、选准服务目标市场,寻求战略合作伙伴。物流企业的服务宗旨应该是“始于顾客需求,终于顾客满足”。在转型中企业不能“闭门造车”,不能“以为”市场和用户会需要物流服务。物流企业必须把客户作为服务的目标,清楚地解决“用户是否需要”、“用户需要什么”、“用户要求什么”等问题,根据用户的需要和要求来构建用户需要的业务流程。在确定和明确用户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提供运输服务,对主要用户,还可提供“量体裁衣”的定制式物流服务。

可见,发展物流服务,企业最为关键的因素是要明确自己的客户在哪里,必须去寻找自己的服务对象。物流企业发展的前提是要有客户,要对客户的服务要求和标准有透彻的了解,要根据用户的经营规模、经济性质和所处行业等情况,初步确定出目标用户对物流服务需求的程度,为不同用户提供局部的或整体的物流服务解决方案,采用优质服务为用户市场营销战略提供支持,并能够消化掉一部分用户自营物流成本,同时自身还能获得足以维持发展的利润,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企业要发展物流服务,不但要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转型企业还应积极与名牌企业结盟,为该企业提供包括运输在内的多个环节的物流服务,甚至可以延伸到合作企业生产环节的物料采购与供应环节,与其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激烈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商家们开始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自己的主营业务,而将自己不擅长的运输业务交给专业的物流企业来完成。如果物流企业与名牌用户结盟,则可以达到“双赢”。名牌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良好的市场前景,有利于为物流企业提供稳定的货源;名牌企业具有良好的信誉和效益,能及时清算费用;名牌企业具有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手段,有利于促进物流企业提高素质,以取得更大的发展。

4、加强物流研究,培养、引进物流专门人才。物流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是随着运输集装箱化和现代信息系统化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涉及仓储、运输、信息技术、公关谈判、政策法规等广泛内容。它不仅吸纳和使用着许多代表当今科技发展水平的现代化技术,其运作模式也在创新。因此,企业一方面要积极开展物流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努力尝试与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多方合作,另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和管理水平。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开展现有物流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在开展好此项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摸索出第三方物流服务业所需知识体系结构。

(2)定期选送技术人员到高等院校物流专业学习。培养具有全新的现代物流理念、熟悉物流政策法规、掌握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专门人才。同时,应有计划地引进从大专到研究生多学历层次、复合型的物流人才。

(3)由于现代物流具有鲜明的应用性、开放性、国际化的特点。因此,物流企业应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吸取国外大型物流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总之,传统运输企业要实现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型,必须根据企业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拓展业务范围,从而全方位地为制造企业或服务企业提供更贴切的物流服务。

作者单位:熊青,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贺美兰,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索沪生.关于物流的译法―谈“PD”与“Logistics”的不同[J].汽车运输研究,1997(1):47-49.

[2]唐纳德.鲍尔索克斯著.林国龙、宋柏、沙梅译.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02-105

传统物流运输范文2

关键词:物流运输,GPS,气体传感器

0.前 言

现代物流环节中,物流信息是一个重要的构成因素。当前物流产业规模日益扩大,物流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但我国物流发展中仍存在物流系统效率低,物流成本高,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等问题,特别物流信息技术装备水平低的问题尤为突出,这就决定了物流企业在运输中对安全、高效、高性价比具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针对危险货物如危险气体的运输配送,高安全性、高性能、高效率的装载车辆配套装置技术亟待发展。论文设计的智能车载终端主要针对危险气体运输,解决了车辆运输配送中的车辆定位信息获取,以及危险气体在运输过程中的气体泄漏预警等安全问题,实现了运输车辆的实时定位和物流指挥中心的智能监控,为实现安全、高效的危险物品运输提供了现实依据。

1.现代物流运输的需求分析

现代物流运输追求的是更加低成本、高效率和安全的实现货物运输,传统的物流运输装备技术及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针对一些传统运输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后方物流指挥中心如何科学地进行运输车辆的调度和管理,提高运营效率;驾驶员如何随时随地了解道路堵塞、车辆方位等情况而更加省力地到达目的地;对易泄危险物品运输如何做到及时准确检测出危险的存在从而做出妥善处理;移动车辆如果遇到麻烦或者其安全受到侵害,如何向主控中心发送报警信息,求得就近援助等,均对现代物流专用车辆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现代物流运输监控中,通信网络的智能化是一个瓶颈问题。由于物流运输系统是一类极其分散的系统,显然不可能采用有线通信方式进行各类数据传输,且车辆一般处于高速运动状态,这就更加需要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

2.智能车载终端的系统组成

智能车载终端主要由信号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3部分组成,系统总体框图如图1所示,信号采集模块主要由前端的传感器和GPS模块、采集电路、信号调理和串口发送单元组成,其中GPS模块用于实时接收车辆的位置信息,传感器采用专门的气体传感器用于采集车厢内部气体浓度参数,采集电路实现气体浓度信号的模拟放大、简单滤波后送到单片机进行A/D转换处理,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通过串口发送到数据处理系统进行计算,得到可读的浓度参数、位置信息,实现实时显示的同时无线发送到后方指挥中心进行分析。

图1 智能车载终端总体设计框图

系统中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必要的现场处理、存储和转发,以及对数据的编码,然后通过标准接口RS232/RS485将数据信号传送到GPRS 模块。GPRS 模块对信号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再通过GPRS空中接口接入到GPRS网络进行数据的透明传输,最后经由APN专线传输到后方物流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进行远程控制时,可以将控制信号发送到GPRS网络中,然后经过GPRS模块传输到智能车载终端中,进而对运行车辆进行控制和处理。气敏传感器是能够感知环境中某种气体及其浓度的一种敏感器件,它将气体成分、浓度等有关的信息转换成电信号,从而可以进行检测、监控、报警,还可以通过接口电路与计算机组成自动检测、控制和报警系统。

3 智能车载终端的单元模块设计

(1)电源模块

电源系统是否稳定对于整个系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电源模块的设计考虑:一方面电源模块应尽可能满足对各模块的不同用电电压需求,另一方面要努力降低整个系统的功耗。本系统中要用到的电压比较多,主要用到LM7805集成稳压器、线性稳压器CX1117等实现多电压供电。

(2)采集电路模块

系统数据采集模块完成对信号的采集和简单处理,即对采集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A/D转换,主控芯片可以采用TI公司的16位系列单片机MSP430F149。利用此单片机内置的A/D转换单元完成信号的转换,并通过片内的串口与其它模块通信。以液化天然气运输为例,选用对甲烷具有相当敏感的气体传感器GS-B2设计的电路如图2所示。该类型气体传感器用于便携式仪表测试甲烷,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体积小,功耗低,GS-B2型的工作温度是-45°C到10°C,湿度≤90%RH,检测范围是10到5000PPM。

图2 GS-B气体传感器采集电路设计

(3)GPS模块

GPS模块采用3.3V电源供电,GPS数据是通过串口进入单片机,单片机接收到数据后经过简单处理后暂存其中。E531硬件连接简单方便,只要给该模块提供3.3V的电源并连接相应的GPS天线,E531就会从串行口输出相应数据,输出电平为RS232电平,因其内部自带电平转换电路故可以与单片机直接连接。

(4)数据处理单元

数据处理模块主要完成对采集信号的处理,即对采集来的气体浓度信号和GPS位置信息进行对应数据格式的转换、数据显示和发送以及人机交互功能。处理器采用S3C4510B芯片,其中两路1.3V电压由高效率1.4MHz同步降压型稳压器LTC3404提供,实现系统超低功耗设计。

(5)无线通信单元

无线通信单元考虑两种情况:有公网的状态下,通过GSM/GPRS模块来进行数据传输,包括采集信号向后方的传输和GPS差分信息的传输。GPRS利用GSM网络资源、覆盖面大、通讯质量高、永远在线等特点可以为物流运输车辆提供一种快速可靠的无线数据传输通道。无公网的情况,此情况无GPS差分信息的传输,传输采集数据信号可以采取FSK传输方式。

4 结论

结合GPS定位技术和GPRS无线传输技术的现代物流运输车载终端,集检测、监管、调度、警报于一体,符合现代物流企业对运输车辆动态控制的需要,且针对性地降低了危险易泄货物的安全隐患问题,对降低物流企业成本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唐四元. 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 范海健. 基于GPS_GSM_GPRS车载定位监控终端的研究与设计[D]. 上海交通大学. 2007.

传统物流运输范文3

关键词:物流;移动定位;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F506 文献标识码:A

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高速发展,物流企业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油价节节攀升,如何降低物流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成为各物流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关键。研究表明,我国物流企业中运输成本在企业整体运营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在50%以上,并且物流水平越高,运输成本在企业整体运营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高。物流企业必须对车辆进行动态控制,合理调度,优化运输方案,从而降低物流企业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安全也是物流运输的一大问题。近年来,我国交通安全事故频发,很大一部分就是货物运输的安全事故,特别是贵重货物和危险品的运输。

移动定位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支撑技术,至今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将移动定位技术和城市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可以为客户和物流企业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将对物流的优化组织、科学管理,提高物流企业的工作效率,保证安全,增加企业利润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现代物流运输

物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与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一般认为,物流具有运输、保管、装卸、包装四个基本功能, 从物流管理者的角度看,物流的四项基本功能是物流业发展的中心内容。其中物流运输是使商品产生价值增量的过程,是物流的核心。物流运输包含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运输,也包含消费地向消费者配送时的运输回归。

降低货物运输成本,缩短货物送达时间,随时掌握货物在途中的状态,是整个物流运输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近年兴起的移动定位技术恰恰能满足货物运输这些方面的需求.

二、移动定位技术

1.移动定位技术概述

移动定位技术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获取移动终端位置信息,并且在电子地图系统支持下提供用户所需要的方向、位置等信息。国际上对移动定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自动车辆导航系统(AVL),最早的定位服务源于1996年美国政府FCC(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对突发事件服务制定的强制性法规(E-911法规)。我国移动运营商提供定位服务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发展很快,也已经比较成熟。目前的移动定位方案,根据进行定位估计的位置、定位主体及采用的设备的不同可将对移动台的移动定位方分为三类:基于移动台的定位方案、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GPS铺助定位方案,以及组合定位方案。

2.基于GSM网络的定位原理

GSM定位技术是基于现有的GSM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移动台(手机或GSM移块)位置的确定。基本原理是通过测出电磁波从发射机(移动台)传播到多个接收机的传播时间或时间差来确定目标移动台的位置。电磁波从发射机传播到接收机的距离与电磁波传播时间成正比,若电磁波从目标发射机到第个固定位置接收机的传播时间为T,电磁波传播速度为C,发射机的位置坐标为,接收机位置些标为,则发射机必定处在以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上。在多个接收机上进行上述计算,则目标发射机的二维位置坐标可由三个以上圆的相交点确定。

通过三个基站可以确定出发射机的当前位置坐标,测出电磁波从发射机传播至多个基站的传播时间或时间差来确定目标移动台的位置。定位原理如图 1所示。

从该方程组可解出所要的发射机的当前坐标。

三、系统结构功能及实现技术

1.系统构架及功能

基于移动定位技术的物流运输管理系统主要由车载移动定位模块、GSM网络服务系统和调度信息中心组成,调度中心配有先进的GIS。

当物流运输车辆装车出发后,车辆只需间隔一段时间向调度中心发出一个信号,GSM服务网络通过三个基站可以确定出车辆的当前位置,然后通过GSM通信网络传给监控调度中心,调度信息中心将接收到的位置坐标以及其他数据进行处理后,与GIS系统的电子地图进行匹配,在电子地图上对车辆的准确位置进行直观显示。通过这样,调度中心的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掌握运输车辆的动态信息,如位置、速度、行驶状态等。并且可以通过与交通管理系统、气象信息系统的接口根据运输车辆所在区域交通流量状况和沿途天气情况对运输车辆行驶路径进行优化。

2.系统主要实现技术

(1)调度信息中心

信息管理中心主要有运输车辆管理,GIS信息(最优路径选择)管理,物流资源和需求管理,以及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功能。

调度信息中心的核心功能是实现对运输车辆的动态管理。该系统利用GSM/GIS技术,提供一个动态的电子地图,可以动态掌握整个运输网络车辆状态和物流需求状况。可以为物流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车辆定位查询,最优路径选择以及其他一些管理功能。被授权的客户也可以用公司所提供的用户密码登录该管理系统行信息查询。

调度信息中心和车载终端进行通信的时间间隔是可以改变的,根据车辆的实际运行状况和应用需求,系统动态的控制信息发送间隔,在满足实时监控需要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系统的运行费用。

(2)定位技术以及通信网络

移动定位技术是21世纪一项很重要的增值业务,较之传统的GPS定位技术具有费用低,不受树木、高层建筑遮蔽影响,初次定位时间短等优点。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市场应用广泛,目前已遍及我国大部分地区,技术上很成熟可靠性高,误码率低。GSM定位技术的定位精度在50-100米之间,满足该系统的精度要求。所以,该系统利用GSM移动通信网络进行定位和通信。

四、结束语

作者提出了建立结合移动定位技术和GIS技术的物流运输管理系统,本文的设计思想符合现代物流企业对运输车辆动态控制的需要,对降低物流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利润起到积极作用。

该系统在具体实现中还存在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很多设计思想还很难从应用层面上得到解决,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建立基于移动定位技术的物流运输管理系统必将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趋势。

作者单位:烟台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缪六莹.物流运输技术管理实务 [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120-125.

[2]佚名.论物流的概念、功能及发展趋势[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 1999,2:45-47.

传统物流运输范文4

关键字:电子物流;现代运输业;优势

经济的腾飞离不开现代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在现代运输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电子物流,电子物流借助于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促使现代物流流通速度成倍增长,电子物流的发展不仅冲击了传统物流产业,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必须对电子物流有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的促进经济与现代运输业的发展。

一、 电子物流概述

电子物流是利用互联网与电子计算机来完成现代物流业中的控制、调解与管理,以实现对最终客户的服务,它是商务活动的自动化、电子化。具体来说,电子物流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网络,它通过对商品产供销等各环节的控制,对各种物流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对企业的涉及物流系统的流通环节进行组织,以实现物流管理的高效率与高质量。

电子物流的兴起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密切相关,企业通过网络加强了企业与供应商、企业内部各部门与消费者、企业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协调与合作。消费者也可以在网上获取需求产品的信息,实现网上订货。这种高效便捷的购物方式,能够使企业全面、迅速地了解市场信息,实现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生产模式与服务。

电子物流具有智能化、开放性、多变性的特征。电子物流能够对消费者的订单进行跟踪处理,以提供顾客投诉、货物跟踪查询、企业库存决策与优化服务调度等方面的服务,电子物流的智能化能够快速实现对消费者需求的分析与处理。电子物流是以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为前提,对整个企业的物流链条进行整理,以实现企业产品生产、销售和物流的增值,在对订单的数字化处理过程中,企业内部将各部门的职能管理、组织机构进行了有效集成。电子物流的开放性体现在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上,企业通过互联网与电子物流的结合,分析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与交易成本,获得经济效益,企业利用互联昂通过电子物流,实现与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与技术支持。电子物流的多变性体现在电子物流的结构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企业组织的变动与新业务的开展。

二、电子物流对传统物流业的挑战

传统物流是指企业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等一系列环节,由信息流、物资流与商流三个有机部分构成,产品的生产与出售地域的变化构成了物资流,产品所有权的变化形成了商流,而产品的信息传递构成了信息流,在传统物流业中,这三部分是相互分离,又相互联系的,商流在物资流之前,而信息流又在商流之前,信息流将物资流与商流联系起来,构成了传统物流体系的主要支撑。电子物流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物流的模式,它是企业的物流需求紧密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系统化、科学化的物流模式,企业的商流、信息流、物资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这极大改变了传统物流业的信息分散、产品调度不协调的局面。电子物流通过统一调度、一体化管理,逐渐为企业形成一个区别于传统物流业,以高效、顺畅为标志的现代物流模式。

三、发展电力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短缺

现代电子物流业的发展需要高技术人才,他们不仅要有管理学的知识,更要有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国外电子物流业的发展表明,电子物流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与操作经验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与经济效益的提高,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外已经形成了科学的电子物流人才体系,从人才培养到物流体系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而我国电子物流产业人才相对匮乏,这方面的就教育还很不够,高素质的物流人才极端缺乏,这对快速发展的物流业来说是一个严重的瓶颈,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子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二)法律制度不健全

电子物流实现了企业跨国家、跨地区的交流,但由于各国对物流产业的法律规定各有不同,没有统一的规定,阻碍了企业对物流资源的分配,在关税、特权变更等方面还存在着严重不足,因此,全球化电子物流的建设需要各国的协调统一,更需要各国在WTO框架内制定电子物流发展的法律规定。

(三)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和观念落后

目前,由于我国的现代运输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现代运输业的网络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造成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企业缺乏电子物流配送的基础设施与配送运输工具,配送中心的规划和管理不完善、仓储设施的配置较低、这制约了电子物流的快速发展。同时,我国企业的电子物流观念落后,国内大多数电子物流企业的综合实力不强,这导致一些企业缺乏电子物流观念,不懂得利用电子物流技术实现企业的科学发展。

四、电子物流在发展现代运输业中的优势

虽然我国电子物流产业还存在很多问题,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电子物流业发展现代运输业中有巨大的优势,电子物流利用计算机技术是信息的传递呈现了信息化、快速化、科学化的趋势,使分散的现代运输业通过网络连接到一起,形成了一个集中控制、合理调配的巨大运输网,不仅加快了现代运输业物资的快速流通,也提高了整个运输业的运行效率与经济效益。

电子物流满足了现代运输业中多批量、零库存的流通需求,其服务的范围与服务功能大大扩展了,在现代运输业的大环境下,电子物流也不但满足了传统物流业仓储、运输、装运等功能,同时还扩展了个性化服务,增加了快速便捷服务,物流的操作与流程也大为简化。利用电子商务对现代物流业进行管理时,能够进行市场需求预测,同时处理消费者订单,还可以扩展到商品配送,物流信息的咨询等等。在电子物流的发展过程中,现代运输业体系逐渐的到完善与发展。

五、总结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电子物流与现代运输业的紧密结合,只有明确我国电子物流业的发展状况,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才能促进电子物流产业与现代运输业的长远发展,实现运输业的电子化、信息化与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何伟.略论电子物流与现代运输业的发展[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

[2]周大勇.电子物流与电子商务——探讨外贸航运业电子物流时代的发展之路[J].国际商务研究,2011(09).

传统物流运输范文5

关键词:我国传统现代物流运输转型

一、传统运输和现代物流的区别

我国传统运输一般只单一是以满足物品移动为目的的简单经济活动,它只是为了达到适应货主对物品移动的需要的目的,运输承担企业和货主之间亦只是简单的承托关系。而现代物流是传统交通运输物流业转型的目标。与传统交通运输物流企业“功能单一、服务低质量、服务被动化”的特点相比,现代物流具有很多显着的优势。现代物流企业不只是运输、保管等功能活动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功能之间的彼此内在联系,为达到整体活动最优的目标基于功能有机整合而形成的一个综合系统。它实行了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制度,通过运用先进的物流设施、并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管理手段,为托运用户企业提供最便捷最快速、标准统一化、内容多元化的物流服务。

二、向现代物流发展和转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国际形势要求我国传统物流业向现代商业化、信息化的物流水平方向发展自从我国改革开放建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和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商业和科技越来越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到2008年为止,经我国相关部门累计批准设立向外商进行投资的企业达到了33.7万家,而世界500强企业中也已经有300多家进入了我国商业市场。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我国带来了现代高新物流管理的观念和先进的物流操作系统,另一方面也迫切地希望我国大部分企业能实现有更方便、更及时、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物流方式作为跨国生产和营销高质量的服务保障。

(二)加快我国国有企业物流管理改革和发展需要向现代物流发展和转型。

现代物流业的大规模启动已被世界上的企业广泛的认为是能降低社会物质资源消耗、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优化社会资源经济整合创造的第三产业利润源泉的重要举措,也是各个企业实现降低自身生产经营成本,并提高自身产品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长期以来的生产管理运作方式是“重生产运营、轻物流管理”,对生产领域内的各个环节和企业内部人事、经济管理比较重视,也有一定的经济和人事实力基础,但对生产领域以外的产品采购、运输、仓储、商业、产品加工、产品配送等一系列物流环节顾及甚少,可控能力十分有限。加上我国这一方面的历史形成的条块分割体制,例如“大而全”、“小而全”、“自成体系”的“万事不求人”等传统观念,在“采购黑洞”、“物流陷阱”中造成的损失和浪费不计其数难以估计。通过传统企业管理上的改革创新,推进现代物流企业的高新技术和创新观念,能压缩企业资金的占用率和加快资金周转、降低利息支出和财务费用大有潜力可挖。

三、转变策略

(一)转变传统企业的陈旧经营观念,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传统物流企业在向现代物流企业形式进行改革过渡的过程当中,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往往比拥有丰富的物质资源更为重要和有效。如果没有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企业就没有积极的实践和有效的成果。因此,国有传统物流运输企业要扭转现状首先应该转变经营上的陈旧观念,加强信心去打破以多种运输方式各自为政的陈旧经营格局,大力发展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的联合运输形式,以形成强大丰富的综合运输实力,更好地有效组织集中货源和科学有序的安排管理货物的运输过程,并衔接好物流活动过程中的其他相关的重要的环节。

(二)采取多项措施提升企业形象。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我国传统物流企业要兼顾短期经营与长远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通过科学有效的办法把把先进的硬件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管理系统灵巧的相结合,并加大在其中的资金投入力度,同时还要遵循物流市场的经济规则,避免和止出现重复建设和浪费资源的现象。

同时加大企业宣传力度:进行物流操作既要体现社会整体效益,又要体现经济效益和价值,因此,在转型过程中企业应加大广泛的宣传力度,通过开展职工研讨会、技术培训班、并利用互联网或者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提高人们对物流的认识和认可,尤其要提高不同货源的货主对现代物流技术的认识和重视。

建立物流企业信息搜集整理平台:物流企业安排专门队伍要及时积极地进行市场调查,以掌握各种物流需求的最新分布结构和市场流向规律,适时地建立物流信息搜集整理系统。并能通过网络实施快捷方便的交易,同时通过物流信息系统进行物流资源的调配和管理,使更好更全的掌握各项物流信息。

(三)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物流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它涉及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信息技术的使用、公关谈判技巧、国家政府政策法规的熟知使用等广泛商业和政治内容。它不仅吸纳和综合利用着许多代表当今世界。因此,物流企业一方面要积极开展物流基础理论学习和相关技术的研究,努力尝试与专业机构和科研机构开展多方强手式的长期合作,另一方面要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力度,提高从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专业水平和管理技术水平。

传统物流运输范文6

Abstract: This paper deals with a two-stage supply chain including one supplier and one purchaser, establishes a model considering both inventory cost and transportation cost. The two coordination mechanisms: traditional supply chain and vendor-managed inventory, are analyzed on their logistics cost optimization capabilities under the centralized and decentralized decision-making conditions. The conclusions are that the logistics cost are same under the centralized decision-making no matter supplier or purchaser offord transportation cost; vendor-managed inventory coordination mechanism is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mechanism under the decentralized decision-making.

关键词: 供应链;协调机制;库存成本;运输成本;供应商管理库存

Key words: supply chain;coordination mechanism;inventory cost;transportation cost;vendor-managed inventory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0-0006-03

0 引言

传统供应链和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是两种常见的供应链协调机制,每种机制均有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两种情况。在分散决策的情况下,供应链各成员以自己物流成本最优为原则进行决策。这种情况较容易实现,也是供应链常用的决策形式。但供应链某一成员物流成本最优往往会导致供应链物流成本的增加。供应链成员以供应链物流成本最优的原则进行集中决策可以有效地降低供应链物流成本,但这会导致供应链成员间的利益冲突,通常难以实现。传统供应链一般是采购商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向供应商下订单订货。这种方式可以最小化采购商的物流成本但增加了供应商物流成本,不利于供应链物流成本的优化。有学者提出通过供需双方的合作即集中决策建立联合经济批量模型来降低供应链物流成本。Banerjee[1]建立了有限生产率下的联合经济批量模型,买方与供应商通过合作,达到双方独自决策下更大的经济利益;Goyal[2]建立了假设单供应商和单需求方通过契约方式进行协调的联合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以供应商管理采购商的库存并承担物流成本,这种协调机制可以有效地降低供应链物流成本。张爱文等人证明了当订货成本比与库存成本比相差比较大时,供应商管理库存可以有效降低均衡价格[3];Tayar和Ganeshan[4],Tersine和Banman[5]等人建立了多个订单一次派送的VMI库存模型;Cetinkaya和Lee[6]建立了存货补足和派送的VMI模型;Waller和Johnson[7],Banerjee[8],Goyal和Nebebe[9]等人研究了集成库存管理问题,提出了单制造商-单零售商环境下的VMI库存策略;Woo等[10]和Zhang等[11]研究了单制造商-多零售商VMI库存策略;钱芝网借助Arena软件求解了VMI模式下运输成本、库存成本和缺货成本最小的最优订货点[12];郑长征等人将TPL引入VMI,研究表明引入TPL能有效降低供应链平均总成本,避免制造商高库存成本和高运营风险[13]。

以上研究主要集中于某一供应链协调机制不同决策方式的比较分析,不同供应链协调机制的对比研究鲜有涉及:罗兵[14]等人在其固定周期检查派送和存货补足库存模型中定性的比较了VMI相对经济定货批量的优点;赵金实[15]等人比较分析了对传统供应链、寄售、供应商管理库存三种协调机制在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情况下的库存成本优化能力。

本文以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采购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为例,建立同时考虑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的物流成本模型,比较分析传统供应链和供应商管理库存两种协调机制的物流成本优化能力。

1 模型构建

1.1 模型假设

假设单供应商向单采购商供应单一产品,构成一个二级供应链。采购商根据自己的经济订货批量向供应商下订单,供应商则根据订单准备生产。运输成本有供应商和采购商分别负责的两种情况,运输能力无约束。装卸搬运成本忽略不计,不考虑订货提前期。

1.2 模型参数

模型中所涉及到的参数如下:

Q:采购商的订货批量,也即决策变量;

D:采购商的年需求量;

M:采购商一次订货的订货成本;

HM:采购商单位产品的库存成本;

S:供应商的订单转换成本;

HS:供应商单位产品的库存成本;

P:供应商的产品生产速度;

K:一次订货的运输成本;

CM:采购商的物流成本(供应商负责运输成本);

CS:生产商的物流成本(供应商负责运输成本);

CTrad,Dec:分散决策的传统供应链总成本(供应商负责运输成本);

CTrad,Cen:集中决策的传统供应链总成本(供应商负责运输成本);

C■■:采购商的物流成本(采购商负责运输成本);

C■■:生产商的物流成本(采购商负责运输成本);

C■■:分散决策的传统供应链总成本(采购商负责运输成本);

C■■:集中决策的传统供应链总成本(采购商负责运输成本);

CVMI: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物流成本;

CVMI,Dec:分散决策的VMI供应链总成本;

CVMI,Cen:集中决策的VMI供应链总成本;

1.3 传统供应链的物流成本模型

1.3.1 供应商负担运输成本的传统供应链物流成本模型

采购商的物流成本模型为

C■=■M+■H■ (1)

供应商的物流成本模型为

C■=■S+■H■+■K (2)

当采取分散决策时,采购商根据自己物流成本最低的原则决策订货批量Q,即■=-■+■=0 (3)

得Q■=■ (4)

因此,在分散决策情况下,供应链的物流成本为

C■=(M+S+K)H■+■M■ (5)

当采用集中决策时,采购商和供应商根据供应链物流成本最低的原则决策订货批量Q,即

■=-■+■-■+■-■=0 (6)

得Q■=■ (7)

因此,在集中决策情况下,供应链的物流成本为

C■=■ (8)

1.3.2 采购商负担运输成本的传统供应链物流成本模型

采购商的物流成本模型为

C■■=■M+■H■+■K (9)

供应商的物流成本模型为

C■■=■S+■H■ (10)

当采取分散决策时,采购商根据自己物流成本最低的原则决策订货批量Q,即

■=-■+■-■=0 (11)

得Q■■=■ (12)

因此,在分散决策情况下,供应链的物流成本为:

C■■=

(M+K+S)H■+■(M+K)■(13)

当采用集中决策时,采购商和供应商根据供应链物流成本最低的原则决策订货批量Q,即

■=-■+■-■-■+■=0 (14)

得Q■■=■ (15)

因此,在集中决策情况下,供应链的物流成本为

C■■=■ (16)

1.4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物流成本模型

在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情况下,供应商负担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供应链的物流成本模型为

C■=■M+■H■+■S+■H■+■K (17)

可以看出,在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供应链物流成本模型下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的最优订货批量Q是相同的,即

■=-■+■-■+■-■=0 (18)

得Q■=Q■=■ (19)

因此,供应链的物流成本为

C■=C■=■ (20)

2 供应链总成本的比较

2.1 集中决策的供应链总成本比较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由(8)式、(16)式和(20)式可以得出:传统供应链在采购商和供应商分别负担运输成本的两种情况下集中决策的物流成本与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物流成本是相同的,即

C■=C■■=C■

=■ (21)

2.2 分散决策的供应链总成本比较

2.2.1 传统供应链由采购商和供应商分别负担运输成本两种情况的比较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由式(5)和式(13)可得出

■=

■■

由此可得C■

即传统供应链在分散决策的情况下由供应商负担运输成本能使供应链的物流成本更低。

2.2.2 传统供应链和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的物流成本比较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由式(5)和式(20)可得出:

■=■

所以C■

即在分散决策的情况下,无论是供应商承担运输成本还是采购商承担运输成本,传统供应链的物流成本总要大于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物流成本。

3 结论与不足

在集中决策的情况下,传统供应链无论是由供应商负担运输成本还是由采购商负担运输成本,其物流成本和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供应链物流成本总是是相同的。在分散决策的情况下,传统供应链无论是由供应商负担运输成本还是由采购商负担运输成本,其物流成本总是高于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供应链物流成本。传统供应链在集中决策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供应链物流成本的最优,在分散决策的情况下由供应商负担物流成本有利于物流成本的优化,与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供应链相比,不同的供应链协调机制只是改变了供应链上的成员对物流成本的分担比例。

本文的不足在于对运输成本的描述不够准确,在模型中把一次运输的成本看做固定支出这并不完全符合实际。当运输成本对订货批量的变化不敏感时此结论较为适用,当运输成本对订货批量的变化比较敏感时此运输成本的模型则不够准确,结论也不完全正确。此外模型中没有考虑订货提前期、缺货成本以及牛鞭效应等因素。

参考文献:

[1]Banerjee, A. A joint economic lot-size-model for purchaser and vendor [J]. Decision Sciences, 1986, 17(3): 292-311.

[2]Goyal, S. K. A joint economic-lot-size model for purchaser and vendor: A comment [J]. Decision Science, 1988, 19: 236-241.

[3]张爱文,陈俊芳.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价格效应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1:98-100.

[4]Tayur, S.& Ganeshan, R. Quantitative Models f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 Boston (MA): Kluwer Press, 1999.

[5]Tersine, R. J.& Barman, S. Economic inventory/transport lot sizing with quanlity and freight rate discounts [J]. Decision Sci, 1991,22(5):1171-1179.

[6]etinkaya, C.& Lee, C. Y. Stock replenishment and shipment scheduling for vendor-managed inventory system [J]. Management sci, 2000,46(2):217-232.

[7]Waller, M.& Johnson, M. E.& Davis, T.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in the retail supply chain [J].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1999,20(1):183-203.

[8]Banerjee, A. A joint economic lot size model for purchaser and vendor [J]. Decision Sciences, 1986,17(3):292-311.

[9]Goyal, S. K.& Nebebe, F. Determination of economic production-shipment policy for a single-vendor- single-buyer system [J]. European Jour 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0, 121(1):175-178.

[10]Woo, Y. Y.& Hsu, S. L.& Wu, S. An integrated inventory model for a single vendor and multiple buyers with ordering cost reduction [J]. Inte 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1,73(3):203-215.

[11]Zhang, T.& Liang, L.&Yu, Y. An integrated vendor-managed inventory model for a two- echelon system with order cost redu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7,109(1-2):24-253.

[12]钱芝网.VMI模式下基Arena的最优订货点仿真[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9,14(2):21-26.

[13]郑长征,刘志学,徐彬彬.确定需求下VMI-TPL分销供应链集成库存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1,19(4):7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