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范例6篇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范文1

汪世尧

--关于“小学数学--目标、教学、评价与管理一体化”研究实验

访华中师大教科所何雄智副教授

记者:何老师,请您向我们的读者简要介绍一下什么是“小学数学--目标、教学、评价与管理一体化研 究实验”?

何:简言之,这项实验是小学数学教育目标、教学、评价与管理优化组合的学科性教育整体改革的研究实 验,也可简称为:“小学数学一体化实验”,旨在通过规范学科目标,优化教学过程,科学评价与目标管理结 合,构建小学数学教育最优结构,实现其最佳运行机制,求得教育最高效率和最大效益,为促进小学数学教育 现代化,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数学教育理论和操作体系作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已进行十多年了,各种教材、教法改革实验不断为其注入新的活力,这项实验的 提出也必将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何:自70年代末开始的小学数学教改不断深入,教材教法改革百花争艳。但由于传统教育的惯性,教育 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突出表现在为升重点初中和各类竞 赛所因扰,小学数学教学不得不采取一些违心和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教学超纲超标,上课满堂灌,课后加班 练,统考排名次。其结果适得其反:其他学科荒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师生超负荷运转,身心受到损害。据 武汉市某小学统计,一二年级数学作业就有口算练习、课堂练习、课外作业、达标测验试题、能力训练等五种 ,中高年级作业则更有七八种之多。此外,优生有培优强化训练,差生有补差达标训练。儿童不堪重负,从内 心呼唤:“让我睡一睡!”“让我玩一会!”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如何创造条件,让学生身心得 到全面健康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每个有责任心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临这一严峻课题。

另一方面,十多年来,小学数学开展的各类教改实验,在促进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及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都 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大多由于其单科、专项实验性质,使其作用的发挥受到了一定限制。基于以上考虑,我们 提出开展小学数学学科整体改革实验,以促进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形成,将社会需要和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 的教育价值观,统一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各类人才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点上,促进小学数学 教学由“应试”向素质教育转轨,就是我们对这个问题探索与实践的基本出发点。

记者:着眼整体,注重优化是当前教改实验的发展趋势之一,与其它的有关整体性或学科性教改实验相比 ,小学数学一体化实验有何本质特点?实验系列的基本构成框架是怎样的?

何:先说说实验构成的基本框加,它是以小学数学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和整体性为基础的,小学数学教育本 质的规定性是指根据社会需要,按照教育目标并遵循儿童年龄特征和教育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儿童传授数 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进行思想品德培养,为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 人才奠定基础。小学数学教育整体性,是指小学数学教育在教师、学生、教育措施等诸要素的基础上,构建目 标,教学、评价、管理最优结构,实现最佳运行机制,发挥教育整体功能,求得教育最高效率和最大效益。

实验运用“三论”方法,融合现代教育理论和近十多年来教改实践的成功经验构建而成,主要内容可以概 括为:一是小学数学教育整体功能效应理论,通过规范(教育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通过科学评价和目 标管理构建小学数学教育最优结构,实现最佳运行,发挥教育整体功能,获得教育最大效益;二是小学数学内 容优化理论,小学数学内容必须科学化,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学会数学思维 方法以及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三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即教师有目的地组织教学过程最佳方 案,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教学获得可能范围的最大效益。

实验还借鉴了现代学习论的基本观点--“人人都能学习”。根据每个儿童的能力和能倾以及学习成就状 况,有重点地给予适当的学习课题,并且改变学习的时间量,教学法、学习方法等,从而所有儿童最终都能达 到确定了的全部教育目标群(最低限度标准)。

目标、教学、评价、管理四个系列构成了小学数学一体化实验的基本框架,使之形成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目标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评价、管理的依据,并 以它为轴心形成教学过程的整体运转;教学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也是评价、 管理的对象;评价既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作出判断,检查目标的达成度,也是管理的手段;管理是目标、教学 、评价实施的中枢。目标制约管理,管理依据目标组织教学和评价,并对目标,教学与评价进行调控,使三者 协调运转,形成最佳运行机制,使小学数学教育正常进行。

小学数学一体化实验的四个系列,体现了实验设计整体性和一致性的特色,揭示了教育的内在规律,它对 四个系列总的要求是:规范目标、优化教学、科学评价、目标管理。每个系列又都有其各自的含义,内容及要 求,以目标系列为例,其基本含义为小学数学教育在一定时间内所期望达到的某一标准。包含管理目标、教学 工作目标、学习目标、评价目标等方面内容;制订目标的要求是:完整、明确、具体、适当。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一体化实验的基本特点是否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

整体改革与专项改革有机结合,着眼整体,分系列实施,专项深入,相互协调,形成统一运行机制,充分 发挥教育整体功能;

改革实验与常规教学有机结合,方法改革与内容改革有机结合,注重操作性,使实验成果更具普遍性易于 推广。

记者:小学数学一体化实验已开展三年多了,您能谈谈实验取得的阶段性主要成果以及对今后实验工作的 展望吗?

何:小学数学一体化实验已在武汉市五区(处)12校开展三年多了,在领导重视与支持下,经多方协作 ,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一是参加实验学校课堂教学普遍有了较大改观,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低负担、高 质量的教学局面开始形成;二是实验班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普遍得到提高。二师附小的实验 教师由普通教师迅速成长为骨干教师;三是推动了实验学校整体改革,并将其观点与方法迁移到其他学科。如 武汉市石乔口区将实验移植到语文学科。武汉一师、二师将实验的成果运用到中师数学教学与指导学生实习上 ,都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范文2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综合实践 课程评价

随着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比重有所增加。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此高度重视,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真正认识到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并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及科学合理的方法确保课程评价的正常开展,使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重要性

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并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教学活动中。

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开展课程评价时,一定要立足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坚持从实际出发,对每个学生的实际表现给予公正、客观、科学的评价,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以保证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以及成功的情绪体验,从而使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实现学生学习成绩的不断进步。

(二)改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课程评价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手段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学生已经逐渐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也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完善教学―学习―评价这一整体性的教育过程,使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变得更加富有吸引力,帮助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实现明显改善。在具体实践评价活动中,要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师生关系、活动时间、教学效果等因素进行设计、评价,并及时进行总结和反馈,保证教学评价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增强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有利于“以学生为本”教育思想的贯彻。

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评价,可以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用有效的改善措施,从而做到“以学生为本”,更好地维护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在具体评价环节,教师要充分分析每个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知识应用能力和智力水平,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辅导策略,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从而使学生能够灵活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保证自身在课堂内外的主体地位;同时,学生还可以不断激发自身的潜能,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这无疑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相吻合的。

二、强化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措施

在课程评价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到数学实践活动的开放性、探究性、创造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充分感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以及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一)保证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开放性。

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不是要对学生进行分类、划分等级或者相互比较,而是为了更好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因此,在教学评价活动中,要保证评价活动的开放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对学生的进步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帮助学生不断进行改进和提高,而不应当对落后学生进行一味的批评。而多元化是个性的一种体现,多元化的评价不仅仅包括“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家长评学生”等。因为我们发现老师精心策划的“多元化评价”的效果并不一定十分理想。所以,在评价时我们需要精心设计,如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评价方式,并对“多元化评价”的范围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多元化评价”的涵义不只是形式,“多元化有效评价”最终还是得根据学生的需求形成,它与教学评价的开放性是相辅相成的。

(二)评价的方式多样化。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把评价的方式总结为:“语言激励型”、“肢体赏识型”、“精神鼓舞型”、“物质奖励型”等。这些方面的评价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鼓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值得研究。但学生的反应往往只是一个微笑。高效的评价应该是触动学生心灵深处的,能影响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的。那就需要从其他层面进行评价。

(三)课程评价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

由于受小学生心智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可能不是十分明显,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它的重要作用,在课程评价过程中,我们要更多关注学生参与的全过程。因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会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和缺陷,教师要及时进行收集,便于日后学习的研究和教学活动的改进,这是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对成果的检验主要是一种手段,评价的内容也更应当集中在学生在实践活动获取知识的多少、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对学生参与全过程的积极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以及数学学习中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数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时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是改善小学数学授课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让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应有的职能和作用,保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杨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策略研究”课题报告[J].教育科研论坛,2010,(02).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范文3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密切相关。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数学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多项研究表明,数学教学生活化对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发展有重要作用。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一)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生活化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教师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有效的情境中探索知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提出:“数学课程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教育中人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

(二)弗赖登塔尔的现实数学教育思想

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知识不是教出来和学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学校必须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活动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再创造方法,以便于学生数学化。

(三)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

小学数学有其自身特点,是生活化数学,是大众化数学,小学数学不像高中数学一样能使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体系,理解高深的数学概念和原理,而是使学生乐学,形成初步数学思维。

二、小学教师数学教学生活化现状

(一)教师教学生活化现状

一是教学生活化使用率低。教师生活化素材来源局限性大,获取生活化素材的渠道较少,数学课堂上使用程度偏低,出现频率不高,甚至很少。二是将生活情境引入课堂,大多数教师认为教学生活化会占用课堂训练时间,同时造成一定的课堂混乱,不利于课堂纪律保持,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生活化不利于课堂有序进行。同时发现低年级教师在课堂中对教学生活化的实施频率较高。在高年级数学中,教师认为教学生活化的实施会影响学生听课集中程度。

(二)学生接受数学教学生活化现状

一是学生普遍认同数学教学生活化。大多数学生喜欢数学课是因为解决数学难题能够带来成就感。大多数学生不喜欢数学课的原因是数学课堂太乏味,老师讲解的知识太难,无法理解。二是学生发现解决生活化问题能力逐年递减。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看,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多数学生课业任务增加,升考压力比较大,没有时间发现问题。但是,随着年级上升,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上升,可见高年级学生对生活问题的关注度明显下降。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改进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力

一是提高教师对教学生活化的认知水平。教师的教学生活化认知水平指导着教学生活化行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数学知识,那么教师必须对教学生活化本质有深刻的了解。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其教学生活化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学生教学生活化学习效果。

二是提升教师对教学生活化素材的整合能力。要求教师突破教材的框框,合理利用生活化素材重新组织教材知识。教材是教师主要的教学资料,如果只是单纯按照教材模式上课,那么学生自习就可以达到这个标准,教师的责任在于如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在含义,而不只是浮于教材的表面。如负数教学,负数比较抽象,教师可以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生活化,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知识运用开始导入负数知识,提出问题,如小王在商店买10块钱的玩具,没带钱,向小李借了10块钱,小王就欠小李10块钱,这个欠的不够的就用负数表示。通过生活情景引入对负数有更直观的概念,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三是加强教师教学生活化实践能力。主动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入数学知识。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巧妙运用知识,领悟生活中的数学。通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切身实地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认识到数学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巨大作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体验生活过程,树立生活目标。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让学生“体验”数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数学形成过程,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发现数学问题。

(二)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加深数学理解

促进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在数学教学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及教师教学方式。小学生处处充满童趣,除了获得数学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自主探索数学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力让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把数学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动画等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主动参与数学知识学习,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教师语言符合教学生活化特点。数学是比较抽象的,逻辑性较强,较难理解。因此教师教学时要注意语言生动性,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用具体语言描述,使其形象化、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易于理解。二是教师提问具备教学生活化特征。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激趣、诱思、导入的作用。设置的问题应该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经历数学化过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数学感悟。三是教师作业布置符合教学化形式。作业布置是教学生活生活化的重要环节。作业是对教学的进一步完善,教师的作业布置要跟教学生活化联系起来。

(三)建立相关教学生活化评价体系

一是数学考试方式体现教学生活化。传统数学考核方式以客观题为主,答案唯一,学生只要掌握解题技巧就可以取得高分,与生活化考核方式存在区别。建立适合教学生活化的评价体系,必须从数学考试方式着手。数学考试中除了注重数学客观题目,还要增加主观题目的数量,从主观题目解答过程中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观题目的解答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生活体验形成的过程,学生形成了生活体验过程才能受用于日后生活。

二是评价内容体现教学生活化。评价内容体现教学生活化主要指评价内容中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平时表现的评价,以学生自评和教师综合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包括学习习惯与日常习惯,以学生互评和教师综合性评价相结合。数学学习过程是数学行为习惯、数学思维习惯养成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形成。

参考文献:

[1]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175-01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能促进学生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评价关注课堂教学结果、教学过程,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体验等,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使得学生能全面发展。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不在于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建立能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引导与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质。课堂上教师不仅是被评价的主要对象,而且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发挥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

二、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

1、评价缺乏感情,语言单调。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能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发展作出积极努力。教师饱含真情、恰如其分的评价语言往往可以激励学生。但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听到机械的套语,如:“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真厉害!”这些口头评价缺乏感情,缺乏对内容实质性的评价。教师的随意性评价不仅不能给学生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反而可能导致学生形成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2、评价过分注重形式,且形式单一。相当数量的教师采用掌声或“你真棒!”等模式化语言或加分等外部奖励方法,这些办法在某种程度上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一节课中连续不停地以形式单一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极容易使学生关注更多的学习内容之外虚无的东西,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无效性。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优化策略

1、采用多元化的即时评价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1)评价方式应形式多样。形式多样的评价即时评价有时会成为激励学生努力的方向,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对象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就过程性评价而言,教师应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评价、课堂评价、试卷评价、操作评价、学期报告评价及建立成长记录袋等。

(2)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定量评价可采用百分制或级制方式,将评价结果即时反馈给学生。定性评价可采用评语形式,在评语中尽量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3)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加强评价的指向性。课堂即时评价起点低、目标小、评价及时、反馈快捷,最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方式为主,鼓励学生的思维,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有成就感。夸大赞赏会加重学生负担,过分贬低会挫伤自尊,使学生失去信心。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中肯并切合实际,同时评价的目的要明确具有指向性,使学生从中能找到努力的方向。

2、关注学生学习的动态过程,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的智力发展呈多元化特点,我们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再达到目标和要求。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对学生同时进行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就能达到良好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揣摩、体验,让学生有了自己情感后,再给予一定的评价。新课程强调要重视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过程。教师要树立评价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的观念,要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促进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和成功。

3、以学生全面素质为评价内容,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与能力素养。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内容要全面,评价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应对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数学是基础学科,其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也要以学生全面素质为评价内容,评价不仅要关注数学知识素养,而且要关注学生数学的能力素养。

4、以学生为评价主体,教师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教师评价、学生间相互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倾向,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通过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小组的合作评价,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在自觉反思中学会学习。

5、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价,建立数学课堂教学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决定因素,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效果评价是数学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多元价值判断过程。小学数学应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状况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从课堂上学生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程度的高低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我们应建立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增强数学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性,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教学的过程,关注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范文5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数学教学 评价策略 多元化、多样化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学习评价要以人为本,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求,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进个体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评价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教育、激励、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以往只关注选拔、结果、智育的倾向评价。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整体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多样化。

一、树立全新的数学学习评价理念

按照新课程评价改革的要求,教师在实施数学评价时应淡化其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注重发挥教育、改进与激励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最大的发展和成功,通过评价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最终使数学教育适合学生,让他们得到越来越好的发展。同时数学教师应逐步明确评价的内容应该与课程目标一致,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挖掘并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在实践中,数学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对象进行评价。同时,应灵活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并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在以往的评价中,主要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新的数学教学评价要求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数学教师应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倾向,将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营造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使学生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加强数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个人和小组进行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自觉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二、确定全新的数学教学评价目标

由于数学学习的评价与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是共存共生的,而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动态的,因此其评价的目标与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不仅受到作为教育方针、政策、学科的课程标准及学生个体年龄心理特征这三个因素的制约,还受到教学进度、学情和情境的制约。根据课程改革的精神,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依据国家对中学教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国家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期待,把学生个体的和谐进步放在首位,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第二,知识与技能目标。具有最基础的数学知识,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独立探索新的数学知识,能识别和收集、筛选相关的数学信息。第三,与教学活动密切关联的、具体的、动态的目标。这一层次的每一个目标的确立,都取决于具体的情况,是一个建构的过程,而非完全的形而上的预设。这一层次的评价目标是具体的、动态的,同时也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

三、运用积极的数学学习评价策略

(一)注重过程评价

在数学教育实施过程中,数学学习评价与数学学习共同生存,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教与学,促进学生发展,因此要注意加强过程评价,通过过程的改进和不断改进的行为过程养成良好的习惯,播种习惯,收获素质,最终发展个性。

(二)建立激励机制

实践证明,尊重学生的体验,有利于鼓励学生的独创性,是培养批判精神、创造精神,发展个性的好方法。根据新课程的观念,老师与学生都只是意义建构者之一,平等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的建构之中,共同走进数学课程。同时,由于评价的对象是具有较强可塑性的学生,师生赞许与期望,可以强化其优良行为,进而养成习惯,从而提升品质。因此,我们从发展性目标出发,在各种学习评价中十分注意加强其评价的激励性。同时,注意根据学生的个性、学情,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激励性评价。

(三)灵活运用多种方式

1.“数学学习档案”评价方式

“数学学习档案”就是学生以档案的形式记录自己学习数学的情况,可以记下以前不会做的题今天学会了,也可以是在参考书上看到的一种新题型,一种新的解题方法,或是同类题型的归纳。当然仅靠学生自己写数学学习档案,缺少老师指导,会变成流水账,质量不高,效果不好。因此“数学学习档案”评价方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记数学学习档案并不断地补充和完善的形式,去探索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从而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成为自己的一笔数学财富。数学学习档案包括预习、复习、开放性三部分。预习指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主要内容预习情况的记录,教师可以根据日记预习部分评价该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复习部分鲜明地显现出学生在本节课中对所复习内容的理解程度;开放性部分记录多样化解题的思维创造性和课内外学习数学的观察等。数学学习档案不仅是评价的载体,而且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2.课堂观察评价方式

课堂观察评价是评价者通过感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合作与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及时反馈给学生,体现了评价内容的多样化。该方法的优点是,评价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评价内容丰富多样,比教师笼统大致地评价一个学生要具体生动得多,从而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潜能,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例:学生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

此行为观察记录表是在一节数学课上对学生的观察评价,可以针对全班学生,也可以针对部分学生。

3.问题讨论评价方式

就当前我国教育而言,拒绝机械接受,采用主动活动的学习方式,培养高水平的实践技能与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主导原则,问题讨论评价方式也就应运而生。此评价方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交谈讨论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对本阶段知识的看法,以及学习中的困惑,等等。教师在讨论中要起导向作用,清楚讨论的目的,讨论的问题要清晰明了,易于理解,讨论的内容要适合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和经验。问题讨论评价方式的主要优点是集体参与,便于思想交流,并能及时反馈。

4.考试测量评价方式

考试评价测量方式是一种悠久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侧重于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其优点是便于量化和对比,考试可以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即与某某同学比较哪方面学得比较好,哪方面还有待提高;可以纵向比较,即学生与过去相比的进步情况。但是这种评价方式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只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只注重知识与技能而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有必要根据新课程理念对这种评价方式进行改革。

(1)调整设问方式,注重心理感受。

在卷面上,问题的提出多采用与学生对话的方式,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入问题所创设的情境中,与试卷融为一体。如:学习了有理数以后,几位学生对“0”产生了兴趣,下面是他们关于“0”的对话:①0是自然数;②0除以任何数得0;③0不是负数;④0表示什么都没有;⑤0是整数;⑥0的绝对值、相反数、倒数都是它本身。请你想一想,他们的话哪些是正确的?这种对话式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答题的欲望,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使成绩得到提高。

(2)减少机械记忆,引导理解。

数学概念是重要的,但是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新课标对数学概念进行了淡化,许多概念都是借助于题型理解记忆。如对分数除法法则的理解,首先学生要有弄清楚分数除法怎样计算和为什么要这样算的强烈愿望,否则就只能通过机械记忆和简单模仿“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的运算规定去掌握其计算方法。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测试。

分层教学是当前比较热门的话题,而分层测试可以使教师的评价顾及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考得轻松,取得满意的成绩,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提高数学成绩。分层测试方式:一是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分别出三套同一内容不同难度的试题,让学生在统一时间内完成;二是用同一套试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三是对一部分学困生推迟考评时间。

(4)增加开放性试题,培养学生个性。

开放性试题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可以通过学生的思维过程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数学思想方法。虽然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结构不能得到比较全面的答案,但只要得到其中的一部分答案,我们也可以认为是正确的,同时引导学生获得全面的答案,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开放型试题让一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逐渐成为班级中数学学习的佼佼者。

总之,数学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学习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评价手段的多元化,而整合评价手段,科学地分配权重,对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实施多元化、多样化的评价策略有助于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有趣、有用且亲切的一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学会自我教育、自我进步,从而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参考文献:

[1]陈伟,蒋雅琴.谈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学习新变化[J].江苏教育,2003,(10).

[2]汪美群.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学习如何评价学生[J].黑龙江史志,2008,(10).

[3]林凤蓉,谭德君.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方式的研究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02).

[4]石金香.新课程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关注什么[J].小学教学设计,2007,(26).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范文6

[论文摘要]教学评价是指评价主体在对教师教学评价活动中应用于评价对象(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价值尺度和界限。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的教学评价应走向多元化。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1.促进学生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在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闹思考,动口交流等多种感官参与下,完成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评价就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结果,而且要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体验等。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每当小学生做完一道题、回答出一个问题,最希望是老师和周围的同学对其肯定的赞赏,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来保护童心、呵护童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将课堂评价改革目的明确定为:评价不在于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而是发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其还对教师明确提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着重探讨应该用什么样标准评价课堂教学问题,如何引导与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可见,课堂上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仅是以往被评价的主要对象,更应是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发挥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对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活动对小学生而言是他们生命历程中的一段重要经历,那么关爱学生生命发展,创设多元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灵魂所在。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1.评价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体现三维性,即“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虽然作为一个最重要教学目标,但后两个目标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特征。因此在教师拟定教学目标时同等重要。笔者回想自己在以往备课时,总是习惯于借阅参考书目,并没有自己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教学目标,于是遇到没有教参可翻阅时,便手足无措了。教学目标是教师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设,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只有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恰当、完整的制定了教学目标,教学质量才会有保障。

2.评价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进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的的中介。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的相互联系是“决定性的”。合理的教学内容会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而学生的特点又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合理确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关系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价值与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关系,教学内容的难度与学生的焦虑的关系和教学内容呈现的信息与学生“意义建构”的关系。

3.评价教学方法。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位;注重全面发展,承认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成长。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认定教师是知识的已知者,学生是知识的未知者。随着当代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努力构建多样化、最优化的体系,因此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桥梁,是课堂多元化评价的重要方面。

4.评价教学效果。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是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用得最普遍的一种评价方式。传统的教学效果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现代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是拥有一个广阔的领域,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认为,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多元价值判断过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以学生的学习评价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状况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从课堂上学生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程度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三种状态,即学生的参与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学习达成状态。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