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的内容范例6篇

战略管理的内容

战略管理的内容范文1

目前西方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四个领域:战略成本分析、目标成本法、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和平衡财务与非财务绩效表。我国学者关于战略管理会计的论述也很多,但涉及其内容体系的却很少,因此,笔者想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应包括六个方面:战略规划、战略决策、战略成本管理、全面预算、人力资源管理、综合的业绩评价等等。

一、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是指通过对企业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分析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战略规划。

环境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机遇,另一方面又制约着企业的经营活动,甚至会带来风险。企业必须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做出迅速的反应,以适应环境变化对企业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在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对环境的变化的敏感程度、反应能力以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战略管理会计需要根据企业特点及其所在行业的特点关注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人口因素、政治法律因素、技术因素等环境变化对企业发展和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的影响,提供相关信息,并对可供采取的管理措施提出建议,使企业战略建立在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的基础之上。

二、战略决策

战略管理会计从战略高度提供有关企业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时,战略管理会计运用不确定条件下本量利分析和非线性的本量利分析,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各种相关成本,使得决策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在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时,充分考虑项目给企业带来的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强调数量因素与质量因素并重,数量计算与综合判断相结合,使决策方案为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如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除考虑方案给企业带来的收入增加、成本减少等直接效益外,还应考虑因产品质量提高带来的重作减少、保修费减少,对良好竞争地位的维护以及因闲置时间减少而节约的成本等间接的无形效益,考虑投资项目结果对生产灵活性、质量适应性,对顾客需求反映的及时性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整体协调性的影响等。

三、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是在考虑企业竞争地位的同时进行成本管理。它强调在进行成本管理的同时关注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并借助成本管理,使企业更有效地适应其持续变化的外部环境,不仅考虑产品生产阶段发生的成本,而且将成本的管理扩展到产品研制、生产、售后服务等所有环节。

战略成本管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事前的成本决策、事中的成本控制、产品的使用成本及其管理。

1.事前的成本决策。研究表明,80%的成本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已经决定了,因此加强对开发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生存发展非常重要。目标成本法是产品开发设计阶段成本管理常用的、重要的方法,目标成本法就本质而言,是一种对企业的未来利润进行战略规划的技术。其做法是首先根据对市场和顾客的调查确定能维护企业竞争地位的待开发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然后由企业在这个成本水平上开发生产拥有特定功能和质量的并且若以预计的价格出售就能足够盈利的产品。这样使传统的成本管理向产品的设计开发阶段扩展,使企业在事前能做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2.事中的成本控制。随着生产自动化的日益发展,成本中的制造费用比例急剧增加,由70年前占直接人工成本的50% ~ 60%,发展到今天的400% ~ 500%;而直接人工成本却由原来占产品成本的40% ~ 50%,下降到今天的不足10%,这就使得传统的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受到挑战,新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作业成本法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以作业为中心,而作业的划分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到原料供应,从生产工艺流程(各车间)的各个环节、质量检验、组装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同时,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3.产品的使用成本。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特别是对于生产耐用消费品的企业来说,必须从用户的角度来研究、分析使用成本的影响。因为用户的使用成本,实质上是生产成本的一种必要的补充,是为实现一定量的使用价值而发生的耗费,它直接影响用户对该产品的需求。实践证明,使用成本的高低往往能反映出产品的功能或质量的好坏。凡功能高、质量好的产品,其使用成本就低;反之,功能低、质量差的产品,其使用成本必然高或其寿命周期就会缩短。因此,如何在保证产品必要功能的前提下,使其使用成本最低,就成为战略管理会计所研究的内容。其方法之一就是研究成本与质量的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合理的产品使用周期,产品的使用周期是指,产品购买后投入使用到无法使用报废的时间;二是产品的品质,应保持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三是合理的产品功能,产品功能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限,并非越多越好。要处理好这几个方面的关系,就要求企业在产品的研究开发阶段,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购买能力来进行产品设计,在生产阶段采用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尽量降低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

四、以作业为基础的全面预算

预算的编制必须以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为基础,根据战略目标所确定的发展规划,制定长期的销售计划,并根据对市场及顾客需求变化的预测,制定当年的销售计划。内容应包括项目预算、业务预算、分级归口的责任预算和行动预算。

对于业务预算与经营预算,应在将企业的职能部门划分为若干个企业中心的基础上,确定责任中心,采用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编制不同的预算。如采用弹性预算法编制制造费用和利润预算,采用零基预算法编制期间费用预算,采用滚动预算法编制销售预算,也可以把几种预算结合起来,借助计算机的帮助,使预算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以加强内部经营管理。

对于项目预算,应纳入企业的战略管理体系。任何项目的投产,都应从企业全局出发作出安排,与主营业务相互支持,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通过零基预算的编制控制项目支出,通过权限的划分和费用的严格审批加强控制,不同的作业由不同的部门负责,把投资项目归属到每一环节和每一岗位,确保其落实。

五、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会计是把人力资源战略的成本、价值、收益作为组织的资源,对之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报告、分析、评价、考核,以提供企业有关人力资源战略的相关信息,帮助企业实现人力资源价值的满意值,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

人力资源的成本应包括取得成本、开发成本、离职成本。人力资源的价值包括个人价值、群体价值、整体人员价值。企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剩余价值的分配,对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而直接影响企业价值的实现。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必须将其纳入核算范畴,以使企业能够在充分利用其所拥有的人力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六、战略性业绩评价体系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看,业绩评价是连接战略目标和日常经营活动的桥梁。良好的业绩评价体系可以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具体化,并且有效的引导管理者的行为。

战略管理会计将战略思想贯穿于企业的业绩评价之中,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运用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利用战略性业绩评价,来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平衡财务与非财务绩效表”就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业绩评价体系。其核心思想是,企业需要在不同程度上满足在运营过程中涉及到的顾客、供应商、投资者、员工等的不同利益,强调非财务指标在业绩评价中的重要性,具有战略性绩效评价的特征。它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变为系统的绩效平衡方式,考核的内容包括财务绩效衡量与非财务绩效衡量。

战略管理的内容范文2

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要将成本因素同企业的竞争地位联系起来,寻求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与成本持续降低的最佳路径。下面通过图示来说明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

成本升高

竞争力减弱——十——竞争力增强

成本下降

图中第一象限的区域表明,伴随特定战略方案的实施,企业的竞争力增强,同时成本升高。也就是说,战略方案的实施能够使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但要付出成本升高的代价。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讲,这时就需要进行一定的成本决策分析,看企业战略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如果成本在短期内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从长期来看,它能够使企业竞争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增强企业的长期赢利能力,这对企业来说,该战略无疑是可取的。如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加大资金投入,虽然在短期内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但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这有助于企业形成自身的人才竞争优势,因此是应该能够接受的。

图中第二象限的区域表明,伴随战略方案的实施,企业成本升高,竞争力反而下降。对于此类战略方案,不管从哪个角度来分析,都是不可行的。企业如果实施这类战略方案,必然会导致生产经营能力的下降,并丧失已有的市场份额。比如,在国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过程中,个别企业盲目从国外进口早已被淘汰的生产设备,既消耗了大量的资金,所产出的产品又没有科技含量,不具有市场竞争力,最后出现了不生产要亏损,生产越多亏损越多的局面,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遭受重创,甚至不得不破产倒闭。

图中第三象限的区域表明,伴随战略方案的实施,企业成本下降,而且竞争力减弱。这也就是说,尽管企业战略方案的实施要求的成本很低,但缺乏竞争力,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比如有的企业为了追求成本的降低,放弃产品的质量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按规定的投料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生产,最终引起顾客的不满,影响了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使得企业竞争力下降。企业此类成本的降低是靠牺牲竞争力为代价的,这样的战略一般是不能接受的。

图中第四象限的区域表明,伴随战略方案的实施,企业成本下降,竞争力提高。企业能够在提高竞争力的同时实现成本的降低,无疑是最为理想的状态。比如有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采用新设备新工艺,不但降低了产品成本,也使产品质量得到了提高,实现了价格与成本的双赢,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回报,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因此,这种战略正是企业应该积极采用的。

因此,战略成本管理应主要集中在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区域之内进行。由于战略成本管理是服务于企业战略管理的,它要以企业战略管理为基础而加以展开,而战略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制定和实施战略,因此,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容也应分为两个方面:

首先是利用战略性成本信息进行战略选择。企业战略通常是由相互作用的总体战略、一般竞争战略和具体竞争战略的三维结合。利用企业产品生命周期与市场定位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西方学者一般将企业总体战略分为三种,即发展战略、维持战略和收获战略。在明确了总体战略的前提下,企业一般通过三种方式来开发竞争优势,即成本领先、产品差异化和目标集聚。在一般竞争战略的指导下,企业还会按照业务活动的范围确定一些具体的战略,如产品开发战略、生产流程战略、营销战略、规模扩张战略等。利用战略性成本信息对企业的战略选择过程提供决策支持,保证企业战略决策的正确性,是战略成本管理针对战略管理而进行的功能展开与运用创新,是战略成本管理对传统成本管理的超越。

其次是在不同的竞争战略下正确组织成本管理。从管理科学的系统性出发,为了保证战略实施的有效性,不同的战略要与不同的管理控制系统相互映射,这也正是作为管理控制系统之一的战略成本管理系统必须与具体的竞争战略相结合的逻辑所在。不同的战略选择需要不同的成本分析观和成本管理方法,这也就形成了特定竞争战略下的成本管理战略。如针对产品开发战略的价值工程成本管理战略,针对产品流程战略的作业成本管理战略,以及针对企业扩张战略的成本管理战略等等。

由于战略成本管理是以战略管理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传统成本管理系统的功能拓展而新兴的管理领域,因此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分析方法来源于战略管理的方法体系。从战略的高度将战略管理的分析方法同成本信息的产生和利用做一个合理的嫁接,就构成了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分析框架。战略管理中同成本因素紧密相关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三个,即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

首先是价值链分析:价值链分析是一种战略性的分析工具。从战略成本管理的层面上看,由于企业成本的发生与其价值活动有着共生的关系,所有的成本都能够分摊到每一项价值活动之中,价值链分析可以衍生出企业的发展战略,并且该战略将会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产生重大影响。价值链分析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和行业价值链分析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可以确认企业的价值活动有哪些,处于什么样的分布状态,以及在整个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并将本企业价值活动的所耗成本与其对产品价值的贡献进行比较,确定其发生的合理性,进而决定对其是消除还是改进。通过对竞争对手价值链的分析,能够发现竞争力取决于企业相对于其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的合理程度,谁拥有多大的竞争优势或劣势,是哪些价值活动或成本因素导致了这种状况的出现。而利用行业价值链分析,企业可以决定是否需要实施纵向整和战略,通过对供应商和购买商的购并或建立战略联盟来降低成本实现竞争优势。总之,价值链分析所得出的信息对制定战略以消除成本劣势和创造成本优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战略定位分析。企业战略应该很好地同其竞争环境协调起来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原则。一个行业的竞争环境是决定企业战略的重要因素,企业的战略必须同行业中各竞争要素的特点及其组合相匹配,如价格、产品质量、性能、特色和服务等。如果竞争环境发生了变化,企业应该作出积极的反应,采取恰当的战略行动,捍卫其竞争地位。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看,战略定位分析就是要求通过战略环境分析,确定应采取的战略,从而明确成本管理的方向,建立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成本管理战略。价值链分析为战略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总体的分析框架,但并没有解决如何将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相结合的问题。在确定了企业的战略定位以后,实际上也就确定了企业资源的配置方式及相应的管理运行机制。因此只有通过战略定位分析,将成本管理同具体的战略相结合,才能体现出战略成本管理应有的管理效果。

最后是成本动因分析。在价值链分析和战略定位分析的基础上,企业能够确定其应采取的成本管理战略,但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的重点,还需要找出成本的驱动因素,以便对症下药,保证成本管理战略的有效性。而成本动因分析恰恰可以满足战略成本管理的这一要求,能够将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很好地揭示出来,同时指出企业应采取什么方法来控制这些因素,以更好地为战略成本管理服务,实现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从广义上说,成本动因分析既包括战术层面的作业成本动因分析,又包括战略层面的成本动因分析,但是能够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是战略成本动因分析。战略成本动因分析超出了传统成本管理的狭隘范围,而代之以更宽广的视野、与战略相结合的方式来分析成本是否应该发生。由于战略成本动因可以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因此成本动因分析也是从这两个方面展开的。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要求从战略成本管理的

战略管理的内容范文3

一、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我国会计实践工作

在会计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很多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都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一些理论性的内容不能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从而导致实践的内容无所适从。所以,通过战略性会计工作的建立,可以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空间,而且也可以实现理论与实际内容的充分结合,为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提供充分保证。在现阶段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战略性的管理理论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却很难满足企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应尽快建立信息化战略经营管理制度,为企业的发展树立科学的发展方向。

(二)有利于规避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风险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怎样防范企业运行中所出现的各项风险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战略管理会计的建立可以使企业的经济管理形成独特的发展局面,有利于企业的战略决策、资源的整合以及人员的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出现的概率,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在企业逐渐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战略管理会计工作的建立,能够逐渐完善会计制度的管理内容,从而使会计工作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战略管理会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战略内容不完善

在现阶段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战略管理会计内容的实施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形成一套战略性的理论体系,而且,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性的战略管理理念,对于战略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没有在员工中全面普及,所以,在战略内容建立的过程中并没有达到战略管理的最终目标。与此同时,对于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而言,在管理的过程中缺乏正确性的价值取向,仍将会计工作的财务管理作为重点内容,出现重财务、轻管理的现象,所以给整个战略性内容的建立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企业缺乏专业性的战略管理会计人员

在现阶段,很多企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战略性目标的建立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建立专业化的人员管理制度,从而导致很多财务管理人员在项目操作过程中缺乏专业性,给整个企业的战略化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

在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的管理技术较为落后,信息技术的处理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从而给整个企业战略目标的建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另外,很多企业的业绩评价指标过于单一,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不能全面反应企业的经济管理状况。评价系统是企业战略管理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仍然采用单一性的评价指标,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很大的局限。

三、战略管理会计方法的分析

(一)市场定位的分析

企业的市场定位主要是指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对企业市场定位的分析,其中最著名的是波士顿矩阵,也就是BCG矩阵。这一项目是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布鲁斯•亨德森分析及规划所形成的,它是实现战略发展理念的核心目标之一。对于增长率的分析理念而言,其内容的建立与市场的增长率以及市场份额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目标市场的分析

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之上,企业可以根据产业的特点,对企业的实力、竞争手段及顾客需求进行有效分析,充分了解市场的变化。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应该将营销策略的整体内容作为问题研究的核心,通过对传统盈亏平衡问题的分析,关注经济指标,知道企业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及劣势,从而发现企业发展中不确定因素对企业运营造成的影响。

(三)产业价值链的分析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其战略管理目标的建立应该与企业的价值链发展紧密结合。企业内外价值活动可以分为基础活动和支持活动,通过这两种活动内容的建立,可以充分体现企业发展的价值链,为整个经营活动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会计战略管理项目的建立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运用

(一)将传统的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充分融合

通过信息内容的融合,可以使战略管理弥补传统管理会计中存在的缺陷,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并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空间。对于传统的会计管理而言,其核心的内容是对资金项目的管理,而战略管理则主要是重视外部环境的建立,同时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上。

(二)提高战略管理会计人才的专业性

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让员工充分认识到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意义,从而在工作中建立核心价值目标。对于一些没有专职会计管理人员的企业,应该逐渐强化建立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选择专业化的制度管理系统。与此同时,在高等院校培养会计人员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建立专业化的管理会计课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战略性的管理理念,逐渐提高学生对战略会计管理内容的认识,提高会计人员培养的专业化水平。

(三)根据企业的发展设立战略管理会计制度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处于转型期发展阶段,因此,在现阶段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灵活地运用战略管理会计形式,将会计管理的核心内容从完善内部活动的管理逐渐延伸到外部战略管理,逐渐重视企业与外部市场的紧密联系,强化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从而不断为企业的运行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

五、结束语

战略管理的内容范文4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财务战略管理就成为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财务学科也成为会计学科、财政学科的专业方向。财务管理学科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复合型的财务管理人才,这就决定了财务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建设必须能切实体现财务管理目标,其培养内容必须要涵盖财务筹资、投资和分配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在此,笔者就财务管理学科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财务战略管理学科的定位

构建财务管理学科体系,必须要先对财务管理学科进行定位。财务管理学科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财务战略管理在企业战略管理体系中的地位、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体系的研究视角。其中,财务战略管理在企业管理体系中是这样定位的: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财务战略在对各类财务信息综合利用的基础上,通过资金这一主线将各个层次的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为企业横向、纵向发展助力。在企业战略管理实践中,很多时候,财务型战略和非财务性战略并没有严格的分界线,但是,财务性战略与其他功能性子战略还是有着明显的不同,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不可估量的。在企业三大层次战略(总体战略、竞争战略、职能战略)中,财务战略属于职能战略,它与生产、研发、营销和人力资源战略一起构筑了企业战略基石。

从学科研究的角度来看,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体系是管理者为了实现其发展战略而制定的战略管理系统,如在财务管理研究先行者戴维.艾伦所著的《财务战略管理》一书中,战略财务管理就是如此定义的。在这部财务管理专著中,作者还从会计的角度对现金流量、利润、竞争力等财务战略管理细节问题进行了分析,将战略管理会计、成本管理等都纳入了财务战略管理研究体系中去。受此影响,我国学者也从企业、环境、控制等角度对财务战略管理进行了研究。虽然中外学者财务战略管理研究内容与框架有所不同,但是财务战略管理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从财务管理的视角来看,构建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体系,也成为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

二、客观看待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与战略管理会计学的关系

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与战略管理会计学在内容、方法、研究目标上都有明显差别。两者虽然在投资决策、预算管理方面存在内容的重合,都是以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为主要发展动因,但是前者以企业资金筹集、运用和分配为内容,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后者以企业财务预测、规划、控制和会计责任考核为主要内容,以企业成本控制和预算目标。此外,从学科研究内容来看,财务战略管理学科和会计学都随着社会发展,不断促进传统职能的进化,两者现在研究的内容都超越了传统研究范畴。因此,高校在学科体系研究和课程设置上,要正确处理财务学科与会计学科的关系,严格区分财务与会计,确保财务专业和会计专业在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上形成自己的特色。

2.财务战略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学的关系

从学科性质来看,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都属于传统学科,两者在19世纪就已经存在,且存在一定的“血源联系”,但是,随着社会发展,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都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学科体系。战略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无法回避的问题,财务战略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成本作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参数,决定了财务战略决策中必须有成本的参与、存在。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战略层面的成本管理有助于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顺利实施,有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在单纯的战略措施已经难以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今天,战略措施背后的理念,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的关系,比财务管理措施更受关注。关注财务战略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成本管理之间联系,促进相关学科的整合,建立涵盖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管理在内的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体系,已经成为战略管理学科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体系构建设想

1.明确财务战略管理学科的研究目标和对象

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包括财务管理本质、管理对象、管理目标、管理职能、管理原则等方面的内容,财务管理理论不直接指导实践,但是它却是财务管理运行和规范的参考理论。财务战略管理目标位企业财务管理指明了方向,它不仅是要求企业在财务管理中进行简单的战略框架搭建,还要求企业在学科体系重构上要形成一整套系统完备、逻辑严密的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体系,奠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理论基础。

财务战略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企业资源和能力,其管理目标是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运用。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必须要从财务角度对企业经营所涉及的财务事项做出科学规划,制定长远目标和可操作性的方案,为企业技术和经济发展赢取财务资源保障。

2.细化财务管理研究内容

以企业战略管理实践环节为参考,财务战略管理学科研究内容被划分为财务战略决策与选择、财务战略执行与控制、财务战略业绩计量与评价。其中,前者决定着企业财务资源配置取向和模式,可给企业理财行为和效率带来直接影响。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竞争力、经营能力、经营产品、资金需求制定财务战略,才能提高企业竞争优势。财务战略执行与控制,严格来说,就是企业财务战略方案转化为企业战略绩效的过程。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都有可能给企业财务战略方案和战略管理带来影响。只有制定有效的动态的财务管理方案,才能发挥财务战略管理的积极作用。财务战略业绩计量与评价是财务战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将财务战略执行情况和战略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并促进财务战略目标的调整和优化。

3.科学的财务战略管理学科分析法

财务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科学的财务管理和分析方法。就目前来说,相对成熟的财务战略管理学科分析法有财务战略决策定位分析法、战略管理日常分析法、战略业绩综合评价法三种。其中,财务战略决策定位分析法指财务战略决策要在综合考虑企业核心竞争力、财务管理实力的基础上进行定位。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财务战略管理定位时要积极分析内外环境、优略势,对企业竞争能力、财务战略进行合理定位。为财务战略决定提供合理依据。财务战略管理日常分析法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常用手段,它能通过成本动因分析、价值链分析、作业链分析对成本驱动因素、影响因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发现企业价值链中的薄弱环节,为企业价值链裁剪和重构、企业效率管理找到新的出路。财务战略业绩综合评价法是最为常用的企业战略评价法,它具有以下特点:以战略为核心,以企业业绩为主要评价内容;能将企业远景与企业发展使命与企业业绩评价统一起来,做到企业短期业绩和长期财务管理相结合,对企业资本投资、扩大经营进行动态评价和监督。因此,为了弥补企业财务管理效时的局限性,许多企业企业都会用财务战略业绩综合评价法对企业财务战略进行计量评价。

4.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体系框架

以财务战略实践为基点,构建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体系框架,可以为财务管理学科理论研究和实践搭建桥梁。财务战略管理的主体为财务战略决策与选择、财务战略实施与控制、财务业绩计量与评价,这些知识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体系的理论研究重点,其学科体系的基点却是以企业竞争力为支撑创建企业核心能力,对企业竞争力进行科学定位。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成本和绩效是重视财务战略管理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是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体系建设关注的重点。只有明确挖掘成本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管理,以财务战略目标为起点,就企业竞争优势、成本关系进行探讨分析,然后以此为依据进行财务战略决策与管理,才能构建完整的财务战略管理学科框架。

战略管理的内容范文5

关键词: 《企业管理》课程 企业战略管理 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内容设计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2010年6月,为了更好地适应“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基本要求,国家制定了从2010年至2020年的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重点强调了对各类人才特别是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大力培养。纲要中提到的几项重大人才工程,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等,与以往的人才培养重点相比,更强调了人才的实用价值,即培养大批不仅理论知识扎实,而且动手实践能力强的新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工科毕业生必须拓宽专业方向,成为既有专业技术又有经济头脑,既精通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知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可见,拥有技术专长的工科学生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知识和实践能力,不仅是当前企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管理》在我校作为一门全面综合性、操作实践性都较强,主要面向工科学生开设的基础性课程,在实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我校早在1977年改建初期就开设了《企业管理》课程,在30多年的教学历史上经过数次改革,2001年后,我们先后推行了集体备课、学、选课制教学等教学改革,这些举措有效地保障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目前,随着社会对高校毕业生能力要求的变化,以及“90后”学生的自我个性特质对未来职业发展影响的日益明显,该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难以保证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应用能力,如课程内容体系庞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缺位,等等。基于课时,本课程的教学只能停留在管理基本理论和企业管理常识的介绍上,难以突出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90后”的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意识、明显的个性特征、不成熟的价值判断、迷茫的职业规划,现行整齐划一的教学内容无法进行深入细致的讲授,不能更好地体现“人本教学”理念,难以满足“教书育人”和“职业规划”的深层次需求。基于此考虑,课题组成员拟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升我校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内容安排及特色

本着“完善知识结构、拓展职业素养”的教学理念,本课程定位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知识扩展型综合课程”。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课程内容,以及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在具体教学内容安排中,在保持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强化“管理的基本理论”、“企业系统认识”、“企业战略管理”等基础性、综合性理论学习,在企业具体运作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专业职能管理理论、方法则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方式,从而构成具有不同研究方向的《企业管理》课程。课程的教学体系分成两大部分:通用基础部分,主要包括企业管理基础理论模块、企业战略管理综合模块,这部分教学主要讲述管理基本理论、企业系统认识、企业战略管理等内容,是丰富工科学生管理理论、理解管理系统运行的基本训练;企业管理专业实践部分,主要包括企业营销管理模块、企业财务管理模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及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模块,对于这部分的教学,不同专业的工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的职业定位进行有选择的学习,旨在通过一个具体模块的深入学习,有针对性地训练某一具体的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技能,奠定良好的职业能力发展基础。

本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特色是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模式,通过在通识性理论知识学习储备的基础上增加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分模块教学内容供学生选修的教学模式改革,在有限的课时内,可以使学生深入其中某一个模块向纵深方向学习,也让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较从容地注重突出学生实际能力特别是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为将来的个人职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并且,此种分模块教学模式在学习上给学生以更多的参与自,更加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三、课程中企业战略管理模块教学内容设计

在本课程中,培养学生综合管理能力的企业战略管理模块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环节之一,它强调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在具备企业系统知识的基础上,站在企业全局高度进行企业长远战略谋划。工科学生毕业后,经过最初的基层专业技术岗位锻炼后,逐渐向上晋升,从基层员工到部门主管甚至企业高层领导,对于其战略性的综合管理能力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战略性思维及全局意识,学好此部分课程内容,应结合课程的实际课时安排,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改革。在此教学模块中,具体的教学内容主要可分为四部分。

1?郾企业战略及战略管理的基础原理

此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内容重点是解决三个问题:(1)什么是企业战略?应突出对企业战略内涵、基本特征、构成要素及层次体系的讲解;(2)什么是企业战略管理?应突出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动态过程、本质特征的讲解;(3)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演变和发展是怎样的?应总体阐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不同发展阶段研究的内容和特点,并简要提及当前各种不同战略管理的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

2?郾企业战略分析

企业战略分析主要是对企业的战略环境进行分析、评价,并预测这些环境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这些趋势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及影响方向。此部分是战略管理过程中首要的基础阶段,内容重点应是对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的识别与分析,以及企业战略目标的设定。教学讲解的内容主要包括:(1)明确企业使命、企业宗旨。(2)分析企业外部环境。主要讲解重要的外部环境变量,以及分析模型的应用路径,目的是为了发现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会,以及可能存在的威胁,以便在制定战略中利用外部所提供的机会且避开威胁因素。(3)分析企业内部环境。主要以企业内部资源分析为基础,进而对企业内部各方面能力分析的总体介绍,目的是发现企业自身的优势或弱点,以便在制定和实施战略时能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4)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必须在企业内外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机会和威胁、优势和劣势,设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

3?郾企业战略识别及评价选择

战略识别与评价选择过程实质就是战略决策过程,即对战略进行探索、评价及选择。此部分是战略管理过程的核心阶段,内容重点应是识别及拟定备选战略方案,评价备选战略方案,以及选择制定满意的战略方案。教学讲解的内容主要包括:(1)公司层战略分析。主要有稳定战略、发展战略和防御战略,其中发展战略中的几种主要子战略模式,如集中单一业务战略、一体化战略和多样化战略应重点介绍。(2)竞争战略分析。主要介绍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三种基本竞争战略。(3)战略的评价与选择。主要介绍战略选择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和最通用的波士顿矩阵评价分析法。

4?郾企业战略实施与控制

企业战略实施与控制就是将企业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检查企业各项战略活动的进展情况,并进行及时调整控制的过程,这是企业战略管理的行动阶段。考虑到对学生现阶段学习的要求及课时的局限,此部分应总体简要介绍,从资源匹配、组织保障、领导作用几个方面介绍如何匹配于企业战略的实施。

总之,在此模块的理论教学中应重点突出,同时还应注意部分内容同后续模块的衔接,如企业内部环境分析,企业职能层战略识别应用,以及企业战略实施与控制,等等,以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或想深入了解的部分,在后续模块的学习中有目的地选择。同时,为了突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

四、课程中企业战略管理模块教学方法改革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在企业战略管理模块教学方法改革中,应突出重视实践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往我校企业管理课程传统教学中由于整体内容庞大,课时很紧张,对企业战略管理部分的教学主要是基本原理、思维的灌输,较少应用实际的案例来启发和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次教学的改革,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为企业战略模块的教学应用实践案例法提供了可能性。

实践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实际案例,让学生们能从中培养分析、推断、归纳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教学中采用的案例要介绍真实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及结果等详细的信息,而且尽量应该是学生们较为熟悉的,以便于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案例事件进行充分的分析。实践案例分析的目的不是发现事实或解释现象,而是要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制定决策,以个人的分析来作为引证,从案例中的数量、质量证据来支持分析的论点,锻炼学生敏锐的思路与严谨的推断能力。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寻找案例问题的症结根源,制定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措施。具体的案例分析要领主要有以下几条。

第一,划分问题的大小必须适可而止,不能大得与现实脱节或处理不了,同时也要考虑事件中当事人的权限问题,不能超过其有效控制范围。

第二,分析的重点应随不同的问题而有所区别,如企业战略管理分析中常见的问题:“进入何种业务领域?或产品的顾客群体如何定位?”分析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市场趋势”、“顾客行为”、“竞争状况”等方面。

第三,要运用理论知识,不要仅凭直觉,即要求学生必须吸收现有的理论知识,并收集、分类、筛选、储存、转化、运用、创造自己的知识,从分析中积累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企业战略管理的案例分析强调综合实践能力培养,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案例的选择应该以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为主线,在战略分析、战略识别评价、战略的选择、战略实施与控制几方面来组织针对性的案例分析,重点问题分析应放在对企业内外环境分析、企业战略目标设定、企业现有战略的评价分析、未来战略的制定、战略执行中关键的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等方面。另外,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应考虑选择风格不同的案例。在早期阶段,应侧重于对战略基本内涵、原理的理解与认识;在后期阶段,则应注重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实践问题。

通过以上的分析总结,可见,在企业管理课程的企业战略管理模块教学中应用案例方法教学别具特色,其主要注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企业管理课程的企业战略管理模块教学中必须考虑这些特点。同时,考虑到高校工科学生大多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而理论知识的传授也必须注重,案例分析讨论在教学课时的比重不宜过多,本次改革考虑以30%左右的比例为宜。当然,除了应用案例教学方法可有效加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之外,还有很多好的方法,比如情境模拟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改革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刘芳.企业管理[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2]杨锡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孙玉,刘芳,范义华.面向工科学生的企业管理课程模块化教学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7).

战略管理的内容范文6

关键词 战略管理会计 优势分析 应用

一、战略管理会计概述

(一)战略管理会计涵义

战略管理会计是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站在战略的高度,运用战略管理思想分析和思考问题,协助决策层人员制定科学的竞争和实施战略规划,不仅要向消费者和行业竞争者提供具有战略价值的外部关联信息,而且还要为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具有战略意义的内部关联信息,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的一门会计分支学科。

(二)战略管理会计目标

战略管理会计的一般目标是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战略管理会计信息,协助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策划、制定和执行适于企业发展的战略决策。高质量的管理会计信息通常具备以下三大特征:第一,高质量信息要与企业战略决策紧密相连。第二,高质量的信息要与企业战略发展有关的具体活动密切相关。第三,高质量的信息要密切与企业全局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相关联。

为了将一般目标贯彻执行,企业需制定具体的战略管理会计目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第一,预测和分析战略决策因素,协助企业制定战略目标。第二,参与企业战略规划的编制。第三,调节与控制战略规划的实施。第四,评价与考核战略管理业绩。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般目标是对具体目标的宏观概括和指引,而具体目标又是一般目标的具体细化和表现。

二、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的优势分析

(一)日益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

战略管理会计源于市场条件成熟且发达的欧美国家,并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日渐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已成为市场主体,面对市场经济环境,企业必须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发展、科学管理,积极应对激烈的行业竞争。目前,国内企业管理逐渐在决策上趋于战略化、综合效益日趋全局化、人员管理上日趋可持续化,这都为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企业战略管理的普及

自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以来,国内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并逐渐走出国门,产品日渐趋向国际化。在企业与世界接轨的同时,我国学者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进行不断深入探讨和研究,并与企业实际案例相结合,产品由单一化经营发展到多元化经营、由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发展到非公有企业的经营管理、由本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发展到跨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全局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战略管理就是要让企业主动灵活动态地掌握和控制企业外部环境,抓住市场机遇,周而复始地进行不间断管理,凭借科技和人才战略获得长远胜利。

(三)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飞速进步和发展,使得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运用信息管理系统更加方便和高效。信息传播速度快、质量高等优势,可以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延伸运营范围,降低成本。总之,网络信息技术日渐发达使企业诸多业务信息趋向多元化、全局化和外向化,这与战略管理会计要求信息多元化、整体化及外向化相呼应。因此,先进科学的信息处理技术是战略管理会计实现信息优质的重要保障,没有高效的网络技术为依托,战略管理会计信息就无法为企业创造战略价值。

(四)企业管理层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

企业管理层领导者在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市场,逐渐意识到科学经营管理的重要性,驱使他们掌握企业管理理论,并与企业日常管理相结合,不断进步和完善,此外,为应对国际发展需求,驱使企业学会用外语、法律来武装自己,提升海外市场竞争力,通过不断学习和理论实践,客观上企业为发展壮大自身实力培养了一支专业的核心团队,这也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需要管理会计人员掌握多种多样的技术处理手段对采集到的诸多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其加工程序繁杂,学科内容涉及会计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以及预测学等,管理会计人员需系统地将这些学科知识融合成企业所需的知识体系,才能为企业战略决策服务。因此,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的基础。

三、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一)制定科学的战略目标

企业战略目标由总体到局部依次划分为公司战略目标、事业战略目标以及职能战略目标。公司战略目标是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包括未来战略动向和业务经营范围;事业战略目标亦为经营单位战略目标,以公司战略目标为指导,各经营单位在自身领域范围制定既符合总战略指导,又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发展目标;职能战略目标是以公司战略目标和事业战略目标为双重指导,各职能部门制定各自领域的业务战略发展目标,同时各职能部门应相互合作,优化资源配置。

制定由高层到各部门的战略目标,决策者需详细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对外部环境分析就是对一般环境和行业环境进行分析:一般环境是指任何行业和企业运营发展的环境,其影响因素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法律因素、技术因素和全球因素等。对行业环境的分析就是对企业造成威胁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这些威胁包括:购买者威胁、供应者威胁、替代品威胁、进入者威胁和竞争者威胁等五大内容。对内部环境分析就是对有形资源如财务资源、实体资源,无形资源如技术、声誉,人力资源,企业能力如研发、制造、管理能力等进行分析。战略管理会计就是要对这些一般环境影响因素和行业威胁进行信息搜集、整理和加工,督促企业制定动态性的战略目标,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原有的决策方案,使企业战略决策更有富弹性。

(二)建立高效的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建立高效的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就是要在原有的会计信息系统上对其内容不足之处进行填补,对其局限部分进行扩充,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具体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在信息系统模块添加竞争信息系统,构建数据管理和信息分析两个子系统,将企业内外部环境有机结合,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影响因素态势进行搜集、处理和加工,并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将加工后的信息传递内外部人员进行查询和分析,最终将讨论结果呈现给决策层。

(2)为战略计划设计模型,主要包括模拟模型和分解模型:模拟模型的职责是通过对企业战略发展目标进行量化,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检验目标是否可行,此外,对提出的多种战略决策方案进行敏感性分析,尝试预测多种决策方案的效果,利于高层决策人员获得最优决策方案;而分解模型的主要职责是将公司发展战略分解层层分解,由总体发展战略分解为各战略事业单位发展战略,再将其分解为业务发展战略。战略分解不仅要使企业战略细化,更要使各子战略层实现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总体效应。

(3)对知识库、方法库进行更新和补充。在原有管理会计应用的知识库和方法库中增加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价值链分析法、仿真模拟法等内容,以适应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同时,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要提高原有的智能化水平,通过借鉴企业内外部有关专家和管理人员的经验及历史战略数据,软件管理者可重新整合分析,更新原有知识库,建立供企业战略发展需要的战略知识库。

(三)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第一,战略性招聘和选择人才。企业要按照自身的发展战略及其他因素招聘和选择人才。在招聘和选拔战略人才时,企业应遵循几点原则:所选之人要富有创新研发精神,富有主见,富有挑战精神,敢于向原有不合理制度和方法进行挑战。这些选择标准是企业在人员管理上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做好针对性的人才选拔,加上合适的招聘渠道和培训,可为企业竞争战略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第二,建立战略性复合型人事制度。为适应战略竞争要求,企业需要设立科学的人事制度以指导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建立战略性复合型人事制度,为员工提供多种发展路径,鼓励员工向横向和纵向两方向双重发展,企业急需一专多能性人才,这种综合性人才可灵活适应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为企业战略发展创造较高的价值。所以,企业建立此人事制度相当必要。

(四)进行战略性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方法主要介绍以下两种:

(1)战略定位分析。战略定位分析是指企业根据内外部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以获得竞争优势。通常包括三种战略思想:成本领先战略思想、产品差异化战略思想、目标集聚战略思想。1)成本领先战略,顾名思义就是企业为使成本达到最低,对研究、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每一环节的成本都加以严格控制,成本领先策略是通过以单位低成本,大规模生产销售来实现盈利。2)产品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提供与同行业不同且富有特色的差异化产品与服务,使其既能符合顾客的独特要求,又能使产品和服务在质量和性能方面与众不同,不仅可以拓展新的消费群,还可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3)目标集聚战略,是指针对某一固定的消费对象和区域提品和服务,使其在特定的消费市场获得竞争优势。目标集聚战略又分为两种:成本集聚和差异化集聚。

(2)价值链分析。第一,行业价值链,指的是在整个行业里,产品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到出库,最终到达消费者手里在产品作业各环节所创造的有价值的活动。第二,内部价值链,是指企业为创造消费者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产生的与创造产品相关的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五项内容。辅助活动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等四项内容。第三,竞争对手价值链是指对同行业竞争对手的价值链进行整合分析。

对内部价值链进行分析,可以消除不增值作业,在不影响竞争力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对行业价值链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行业现状及如何利用行业上下游价值链来降低外部成本。通过对竞争对手价值链进行分析,可以做到知己知彼,以便确定竞争策略,打败对手。

四、结束语

战略管理会计是以获得企业长远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对企业战略竞争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概述战略管理会计,并提出了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这为企业获得核心市场竞争力和长远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作者单位为天津帝士力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龚玲玲.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2009(10):48-50.

[2] 陈珂.企业成本管理战略[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