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论文范例

战略管理论文

战略管理论文范文1

(一)酒店的人力资源供给与酒店业的发展需求不能保持一致酒店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酒店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酒店企业之间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但是,大多数酒店企业运营的时间都不长,人力资源管理的环节非常薄弱。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结构的分布、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对工作人员的招聘、培训、激励和薪酬等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

(二)酒店人力资源结构分布上的不平衡

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酒店人力资源结构方面分布的不平衡。从纵向来看,酒店既需要具有高效操作能力的服务型人才,又需要具有大量知识、具有智慧和决策能力的管理人员。酒店业的发展需要引进素质比较好、外语能力强、专业基础比较扎实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到目前为止,这方面的人才还比较缺乏。

二、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没有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上的规划

大部分酒店在制定发展方面战略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规划,在平时企业没有引进和储备人才的意识,等到需要人才的时候,才慌忙对外进行招聘。因为没有结合企业发展的需要,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规划,企业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在需求与供给方面各种各样的矛盾,严重的妨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科学地制定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我国酒店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酒店餐饮部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餐厅和厨房小部分员工是初中或者初中以下的学历,大部分是高中学历,大专和本科学历非常的少,因为受到国内文化观念方面的影响,大学生大多不喜欢做服务员,甚至以做服务员为耻。在酒店企业的员工中,大部分具备大学学历的员工都基本上晋升到了管理层面。

(三)招聘制度不够规范

酒店的企业人员流动比较频繁,人才的流失量也比较严重。很多酒店在门口长时间的粘贴着招聘的广告,工作时间在一个月以上就算资格比较老的员工,并且由这些员工为新员工做相关的培训,培训的质量不高。此外,酒店管理中存在的跳槽现象比较多,造成人才大量的流失,严重影响了酒店服务的质量,客人的投诉非常多,在职员工经常抱怨,工作效率比较低等一些问题成为酒店管理者的困扰。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没有做好对人才的造就和储备方面的工作,对招聘工作不够重视。此外,很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缺乏严格的选拔程序,没有选拔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四)缺少完善的薪酬与激励机制

酒店行业是人力资源比较密集的行业,很多酒店员工对自己职业的定位主要集中在薪酬上的待遇,获得更高的薪酬待遇是员工工作的目标和主要动力。酒店管理者往往不重视基础管理方面的工作,薪酬的发放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严重的损害了员工的积极性,甚至招来员工的不满,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三、改善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

(一)科学地规划人力资源管理

酒店企业要科学的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对企业所需的质量、数量进行预测;另一方面,对人力资源的供给进行预测,基于与人员需求的对比,制定出具体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同时,酒店也要结合自身的发展和经营状况进行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有效地减少企业招聘上的支出,促进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

(二)建立完善的招聘制度

招聘制度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的好坏。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设立专门的招聘部门,使招聘过程更加科学与规范。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任用优秀的招聘人员,打破家族观念,给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建设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

要注重建设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注意做到奖罚分明,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把行为与结果的绩效考核相结合。此外,酒店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之中,要组织员工去学习更多的企业文化、实行岗位的轮换制度,让员工可以参与企业地决策,增加员工的成就感,满足员工在自我实现上的需要。

(四)建立以人为本的薪酬管理

薪酬是酒店留人的关键,酒店企业只有以人为本,制定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保证薪酬政策具有公平性,才能使员工相信他们的劳动与支出是成正比的,从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员工工作的效率。

四、结语

战略管理论文范文2

企业战略特征最大限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因此只有在保证企业战略稳定性的前提下,才能够推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五是规律性。任何一种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均在着自身的规律,只有准确把握住战略的内在规律,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以此充分发挥企业战略的高效性职能;六是竞争性。企业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制定和执行战略,因此企业的战略及其管理必须能够与其他企业的战略及其管理形成竞争关系;七是风险性。基于企业战略的制定是建立在未来行动计划的基础之上,因此其制定和执行存在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极易给企业带来一系列风险,因此企业战略管理必须以降低风险为目标予以实施。

二、企业战略管理的类型

(一)竞争战略管理

竞争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部分主要是指为充分发挥优势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而制定的相关战略。由于竞争战略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竞争战略管理问题不容忽视,总结而言,竞争战略管理包括三种类型:

(二)低成本战略管理

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在保证生产产品与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上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低成本战略在价格竞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积极影响,有助于企业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要求企业必须重视起低成本战略管理问题,切实将低成本战略管理落实到位。

(三)差异化战略管理

差异化战略又称为差别化战略,是指将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差异化战略背景下具有四种有效形式:产品差异化战略、服务差异化战略、形象差异化战略、人事差异化战略。同时为确保差异化战略的高效性职能充分发挥,需要企业以效益原则、适当原则及有效原则为指导,扩大经营范围,积极开展营销活动和技术开发活动。通过执行差异化战略不仅有助于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够培养消费者对自身的忠诚度。

(四)集中化战略管理

集中化战略又称为专一化战略,是指企业结合特定消费群体的特殊需要,将经营范围集中于行业内的某一细分市场,并集中满足的战略。现行企业集中化战略具有两种形式:企业在目标细分市场中寻求成本优势的成本集中;企业在目标细分市场中寻求差异化的差异集中。当企业满足下述条件时才能够更好的使用集中化战略,一是市场中具有特殊需求的消费者;二是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不高;三是产品在不同细分市场中的销售数量、获利能力及竞争强度具有显著差异。通过执行集中化战略既能够充分发挥企业竞争优势,又能够确立企业市场地位。

(五)职能战略管理

职能战略又称为职能支持战略,是依据总体战略或业务战略对企业内各方面职能活动开展的相关性策划。通常情况下,可将职能战略分为:

1.科技发展战略管理。企业依据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结合企业自身的现状,从长远的、全局的观点确定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方法和战略目标。总结而言,科技发展战略具有四大显著特征:全局性、长期性、最优性及可行性。

2.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职能战略的核心部分,该部分由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人才结构优化战略、人才使用战略及人力资源战略的选择四部分组成。同时,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具有四大显著特征:价值性、可引导性、不可模仿性及系统性。加强人力资源战略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使企业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战略管理论文范文3

(一)搜集相关信息

信息是包括税收筹划在内一系列生产经营决策的基础,只有在充分掌握相关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筹划方案,并科学设计企业的税收筹划策略。从税收筹划的客观要求来看,这一阶段需要搜集的信息既包括与税收相关的政策信息和经济信息,如涉及企业各税种的具体规定特别是税收优惠规定、各税种之间的相关性、税收征纳程序和税务行政制度、涉税风险、税收环境的变化趋势等内容,又包括企业自身的相关信息,如企业战略目标、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以及对风险的态度等。

(二)明确筹划目标

尽管一般认为企业开展税收筹划的直接目标是为了减轻税负,但除此之外,其往往同时还拥有财务、生产经营以及社会效益等多重目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税收筹划的目标也可以有所不同。企业选择什么样的税收筹划目标,不仅决定了其生产经营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也决定了其要达到的税负状态、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状况。因此,税收筹划的目标选择非常重要,不同的税收筹划目标需要不同的筹划决策,必然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财务状况带来不同的影响。

(三)制定备选方案并比较分析

在税收筹划目标确定之后,企业接下来要依据筹划目标和搜集到的信息,设计出若干套税收筹划的具体方案。针对这些提出的备选方案,企业要对其进行合法性分析、合理性分析、可行性分析,在各个方案的收益、风险等方面进行比较和权衡,最终确定最优筹划方案。

(四)方案的实施

在对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并选出最优筹划方案的基础上,组织实施这一选出的方案,将其应用于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

二、税收筹划战略管理理念

在市场形势千变万化、税收政策错综复杂的背景下,随着企业现代经营理念的逐步建立,将战略管理理念引入税收筹划便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不时之需。本质上,将战略管理思想引入到企业税收筹划活动,实际上是将全局观念、长远发展观念和动态管理的观念融入税收筹划过程,同时将企业的筹划行为置于一个可控制的框架内,以使其执行力度得到更为充分的保证,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筹划效率。具体而言,与一般的税收筹划程序相比,战略管理理念可以为企业的税收筹划指明长期、而非短期的发展方向,使整个筹划系统的目的更加明确;可以将企业税收筹划的总体目标转换为企业各部门要达到的具体业绩标准,从而建立起税收筹划总目标与各阶段目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有效作用机制,激励各要素为实现目标而努力;通过制定筹划战略,将税收筹划活动置于管理学范畴内进行有效控制,并高效地实施和执行选择的筹划战略;通过评价企业的筹划结果,采取完整性措施,可使企业根据实际的经营情况、变化的环境、新的思维和新的机会,调整企业的筹划战略发展方向、目标体系以及企业战略的执行。从可行性来看,将战略管理理念引入税收筹划也更具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这是因为,税收筹划本身就是战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作为企业战略的一项内容,税收筹划涵盖的范围较企业战略狭窄,关心的主题也较企业战略单纯,但税收筹划在许多方面仍具有企业战略的一般特征。从根本上说,企业战略才是税收筹划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的税收筹划必须考虑到其总体战略的要求。因此,虽然战略管理程序中各步骤的内容在税收筹划中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战略管理的理念和基本思路对于税收筹划来说却仍然是适用的。

三、税收筹划战略管理体系构建

(一)战略分析阶段

在战略分析阶段,企业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税收筹划的内外环境,为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

(1)税收筹划的外部环境。

通常可以分为一般环境和直接环境两部分。税收筹划一般环境主要从宏观方面间接地对企业的资金流动产生影响,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环境因素、经济环境因素、社会文化环境因素、技术环境因素以及自然物质环境因素等内容;税收筹划直接环境体现了一般环境因素在某一领域里的综合作用,对于企业当前和今后的应纳税额产生直接的影响,主要包括产业环境因素、竞争环境因素、金融环境因素等内容。

(2)税收筹划的内部环境。

主要是指决定或影响企业税收筹划的内部条件,是税收筹划决策制订的内在依据和实施的基础。相对于外部环境来说,企业内部环境具有稳定性和可控制性的特点。同时,不同企业的性质不同,内部环境也是不同的,具有各自的特点。对于税收筹划来说,一般可分为组织、人事、生产、营销和其他因素等五个方面。从税收筹划内外环境的作用来看,内部环境是决定税收筹划的内因,如果缺乏一定的企业内部环境,要制定一个良好的税收筹划方案并加以实施几乎是不可能的。通过研究分析税收筹划内外环境,可以明晰这些因素对企业税收筹划的影响,同时发现企业自身的长处与短处、优势与劣势,最终为制定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战略选择阶段

以战略分析为基础,企业要制定可供选择的筹划战略并进行筛选。这一过程包括提出备选战略方案、战略评估和最终选择将要被实施的战略。税收筹划的战略选择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托专业的税收筹划知识进行判断。从管理学角度看,税收筹划战略选择的标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适用性标准、可行性标准和可接受性标准。

(1)适用性标准。

这一标准主要用来评估备选筹划方案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筹划环境的适应程度。备选筹划方案通常是在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反过来也完全适用于现实环境。进一步而言,即使备选方案与当前环境相适应,其也未必与即将发生的环境变化相适应。因此。用适用性标准来检验备选方案十分必要。

(2)可行性标准。

即使备选筹划方案在设计上完美无缺,也必须考虑到其现实的可行性,考虑到企业及相关利益者的接受能力:一旦备选筹划方案距离企业实际太远或者超出了企业的承受能力,该方案也是不可行的。比如,在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即使组建新企业的筹划方案可以带来较大的收益,也因无法实施的而不能成为最佳方案。

(3)可接受性标准。

这一标准与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密切相关。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有着不同的期望,他们各自偏爱并愿意接受的战略方案通常都会是不相同的。企业所选定的筹划方案能否被良好地实施与该方案能满足谁的期望有相当关系。比如,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某项筹划方案可能会降低其税负,但同时也可能降低其税后利润,从而影响投资者的利益———这对于投资者来说也许并不是一个可接受的信号,而公司出于稳定股价的考虑,很可能不会采纳这一筹划方案。

(三)战略实施(控制)阶段

税收筹划的战略实施是将已选筹划方案付诸实施的行动阶段。筹划方案在实施之前只是存在于纸面上或者人们头脑中的理论性的计划,其在实践中常常会遇到许多在制订和选择方案时未估计到或者不可能完全估计到的问题,比如税收环境的变化等。这些问题有可能给税收筹划带来风险。从这个角度看,这个阶段实际上也是对税收筹划的风险进行重点控制的过程。在这一阶段,企业需要遵循适度合理、灵活性和统一领导三个基本的原则。

(1)适度合理原则。

一方面,由于在筹划方案制定和选择的过程中信息、决策时限以及认识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加之方案实施过程中企业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的变化情况比较复杂,既定的筹划方案在现实中往往不可能完全实现;另一方面,筹划方案的实施过程也并不是一个简单机械的执行过程,在必要的时候它还需要执行人员进行必要的完善和创造。因此,在筹划方案实施过程中,其中的某些内容或特征有可能发生改变,但总的来看,其只要不妨碍总体目标及战略的实现,就是合理的。

(2)灵活性原则。

企业的内外环境是筹划方案形成的基础,因此,在既定筹划方案实施的过程中,一旦内外环境发生重大的变化,筹划方案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这就是灵活性原则。这一原则的关键在于如何掌握环境变化的程度,如果当环境发生并不重要的变化时就修改了原定的筹划方案,往往会带来消极后果,最终只会一事无成;但如果环境确实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仍然坚持实施既定的方案,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而招致损失。为此,企业对外要及时关注宏观政策尤其是税收政策法规的发展动态,对内要谨慎处理企业的重大事项,通过设置替代性的筹划方案、及时改变原有方案的内容等方式应对内外环境的变化。

(3)统一领导原则。

战略管理论文范文4

1战略管理会计概述

战略管理会计最早由英国学者Simmonds所提出,认为战略管理会计就是“对关于企业及竞争者管理会计指标准备和分析,以此用来建立和监督企业战略”。后来,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开始逐步受到重视,我国学者认为战略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分支,从战略的高度为顾客和竞争对手提供具有外向型的信息,同时对本企业内部信息进行战略审视,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竞争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也有学者认为战略管理的目标应该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收集与战略相关的各种信息来帮助进行战略规划,战略评价等。加强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具有以下重要的意义。

1)企业实施战略管理会计可以增强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价值增值的根本所在,而确定战略目标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在大数据时代,战略管理会计可以利用整体的数据进行战略分析,因此更具有计划性,前瞻性和科学性,能够对企业现有的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配置,协调和整合。从这个意义上说,战略管理和管理会计的结合可以为企业提供长远,全面的动态管理方案,不但避免了资源浪费,而且能够保持企业的活力,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提供的非财务信息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战略管理会计涉及领域包括有:提供战略决策的信息支持,战略成本管理(如作业成本法,预警分析,质量成本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全面预算,风险,战略性评价等。每个部分的内容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会计是通过以人为本,通过有效的技能方法让员工发挥重要积极的作用,人事战略规划,日常人事管理及员工绩效评价,这些从在长远考虑都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风险管理更是如此了。系统的非财务信息可以使得管理者能总结和重视外部市场信息,充分了解并且深度分析竞争对手的状况,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我国企业在运用战略管理会计中存在的障碍分析

传统的管理会计领域呈现的更多是策略而非战略。我国经济长期以来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粗放型的发展,在管理方式、管理思路等方面距离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传统的管理会计在我国很多企业中尚未很好的运用和发挥作用。同时,我国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很多企业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市场更多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下,因此,企业在实施战略管理会计中或多或少会出现各种障碍。

1)企业环境障碍。

环境在企业发展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在环境中获取资源和能源,依赖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环境。环境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也有可能制约企业的良性快速发展。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社会、人口、文化、政治、法律、技术、竞争因素等各个方面。我国企业在运用战略管理会计时,如果盲目照抄国外企业的先进方法和经验就有可能会遇到各种障碍。从经济因素来分析,经济体制不同,我国企业一直以来处于价值链低端,粗放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日益变化的外部环境。而东西方文化差异,政治、法律制度等诸多方面都是完全不同的。这些都会给我国企业实施战略管理会计带来新的挑战。技术环境的不同也会改变企业在产业中的竞争地位。这些都给企业实施战略管理会计带来了一定的障碍。我国环境相对不成熟,体制等的不完善会使得战略管理会计无法充分的发挥它们的作用。此外,在内部环境来看,企业管理者、经营者对管理会计的认知程度还不是很高,更加不容易很好的领悟到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战略管理会计实施的一些关键障碍。

2)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人才不足。

战略管理会计不光是管理会计的简单重合,而且需要众多学科的交集。战略管理会计不只是财务指标的整理计算,还囊括价值链分析法、战略成本动因分析法、平衡计分卡法、竞争对手分析法、生命周期分析法等多种技术办法的灵活运用,不同于传统管理会计。因此,战略管理会计要求会计人员在了解自身行业的同时,还要了解经济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等学科,具有战略的思维、运筹帷幄的谋略以及精准的决断力,管理会计人员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审时度势,需要的是一种高智能高创造性的人才,企业战略应用的实施正需要这种综合素质的人才作为人力基础。然而现有的教育体系和制度尚不能培养出这种复合型人才。高校专业设置上过细。财务专业课程体系上还是围绕传统的会计科目进行开设。很多其他诸如心理学、营销学的课程并不开设。因此,学生基础不牢固,视野并没有完全打开。另外一个方面,企业在粗犷型发展中,存在很多短视的行为,并不在意企业长久的发展,这就使得企业对战略性人才的需求和重视程度都不够。企业在引进人才时,也不是很注重复合型人才的优势。这些都使得我国企业战略管理人才相对不足。知识面不宽,更多企业尤其是中西部企业也没有开放性的国际视野,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很大限制。

3)企业会计跟随战略的程度比较低。

目前很多企业家和学者都认为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宏观层面的分析,因此更多依赖于外部环境如经济,法律,文化等的约束。在这种观念下,企业会认为战略管理会计更加务虚,认为现有的会计内容和体系与战略管理会计完全脱钩。因此不会对现有的财务进行更多的思考。然而,战略管理会计是在较长时间内,分析关于公司的产品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成本结构方面财务信息。虽然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需要内部条件(计算机辅助设计,柔性制造系统,全面质量管理,物料需求计划等)和外部条件(竞争对手的行为变化和顾客需求变化),然而,会计跟随战略应该是其基础。比如战略成本管理分析的基础之一就是成本结构中的人工费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需要财务基础规范化,会计基础数据的准确和规范是战略管理会计实施的根本条件。可以说,如果财务没有跟随战略,财务人员仅仅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税务问题,偏离了企业战略所在,那么这些财务数据在企业决策中就会没有任何价值。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仅仅追求企业短期利润,并忽略了长期价值。这使得企业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不注重过程,属于非理性行为的决策。尤其是在今年大经济环境不景气的条件下,很多企业所做的投资都没有经过严格的数据分析和检验。由于缺乏基础财务数据,或者说对投资项目的财务数据分析不够到位,导致很多投资项目缺乏相应的基础。投资失败虽然是各个方面综合影响的结果,然而在我国现实中,更多是因为传统财务会计没有提供出最准确、基础的数据来支撑公司战略决策。

3对策分析

3.1加强战略管理会计系统研究,营造良好的运营环境

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这就使得我们所吸收的西方管理会计很难普遍应用。因此我们必须依托现有的国情,在此基础上加强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的系统研究。尤其是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不能生搬硬套,更要强调行为的研究与应用。同时,也应该优化企业市场环境,实现企业产权多元化,健全企业的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从制度上引领企业经营者的价值取向和企业根本利益相一致,只有当企业管理者承担起对企业的受托经营责任时,才能真实需要战略管理会计,政府也要制定出一系列的指导意见,为企业应用战略管理会计提供法律制度环境。其次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文化分外部文化和内部文化,其中外部文化是企业所不能掌控和驾驭的。而内部文化是企业内部为了达到目标而一贯倡导的,逐步形成,不断充实的为大多数员工所能接受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工作态度和行为取向等,企业文化实质是一种激励,能综合发挥目标激励,领导行为激励,竞争激励等租用。从而激发和调动所有员工的积极性。企业如果营造了良好的企业价值观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战略管理会计创造实施的条件。

3.2加强战略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加强战略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第一是强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在现有的继续教育体系中,大多数会计都是为了应付工作需要,没有动力再继续学习更多管理会计知识,在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中,内容也偏重财务知识居多,对财务一般人员、财务主管的培训内容基本一致,没有进行市场细分,知识面不够宽,也缺乏一定的针对性。需要更多进行战略管理会计知识的补充,另外培训方式也比较单一,理论与实际结合不好导致培训效果失去了作用和意义第二是加强现有高校体系会计知识更新。在高校课程设置中应该更多偏重应用型的知识。加强会计专业学生在管理学,行为学等方面的课程开设。树立学生战略的思维和意识,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在我国现有的财务人才体系中打好基础,培养出高瞻远瞩,具有开拓视野的高级管理会计人才。

3.3强化企业财务基础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财务数据是企业决策中的最主要要素之一。首先要确保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规范性,这是一切的基础所在。许多国内的中小企业缺乏准确的财务信息,更无法进行适当和精准的财务分析,仅仅看重现金流,甚至很多企业家自己充当出纳的角色。在企业做大过程中,企业无法对未来投资等众多项目进行恰当的分析和理解。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在现有的大数据时代,只有规范的准确的数据才有分析的价值,才能从更多混乱不确定的信息中发现环境中潜在的问题及各种关系,才能使得战略管理会计更有价值和意义,否则战略管理会计就成为无本之木。

4总结

综上所述,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对企业至关重要,然而在我国企业实施中存在各种障碍,只有切实的优化环境,提高人才素质并且做好财务基础规范工作才能够扫除这些障碍,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战略管理会计方法和理念,使得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得到充分健康的发展。

作者:李若嘉 单位:重庆荣昌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第二篇:多元化企业集团的财务战略管理研究

1建立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的必要性

1.1促进企业集团财务文化的建设

企业财务文化是企业财务管理战略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企业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优秀的财务文化.企业集团形成多元化经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子公司的行业不同,所处地区不同,加入集团的时间不同,企业规模不同,员工素质不同,会使公司集团面对的控制环境产生很大的差异和不确定性,导致公司集团的财务控制活动有时达不到预期效果.企业为了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使集团整体利益下的多层目标一致,实现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必须推行有效的财务管理战略,超越差异,从而为企业建设统一的集团财务文化体系.

1.2能够提升企业的财务能力

企业的财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该种能力即企业控制财务资料的能力,企业财务能力可以将企业内部的各项财务资源有机整合起来,充分反映出了企业的活力和动力.如果企业可以拥有过硬的财务能力,那么就能够在长时间内维持自己的竞争优势,扩充自己的经营规模,实现多元化经营.关于企业的财务能力,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显示,企业财务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成效.

1.3可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一席之地,必须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成效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如果企业内部有科学的财务管理战略,就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企业中常用的投资战略为例,投资战略是否科学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影响着企业规模经济、营运领域的扩展.

2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集团型企业普遍缺乏系统、有效的财务战略管理,主要表现在:

2.1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企业集团的财务战略往往不是根据行业的市场定位、企业发展的特定时期和集团总体战略目标而选择的,而是企业管理者按照自己的个人意愿来对企业进行管理,很多战略方法都融入了过多的个人主观色彩,失去了客观科学性.另一方面,在我国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很多企业集团不仅没有结合实际制定财务战略,更是盲目跟风效仿,容易犯东施效颦的错误,造成财务战略目标失控.

2.2企业财务战略与其他职能战略综合性差

对于企业而言,财务战略仅仅是职能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以资金作为关键性因素实现了战略的有机衔接,企业财务战略的表现形式主要为货币,在社会的发展下,企业采取战略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些集团企业没有协调好各职能战略之间的关系,无法发挥战略间的协同效应,导致财务管理战略的整合性优势和管理效果受到影响.

2.3缺乏有效的财务战略控制与评价系统

目前,我国很多大型企业都是以某项产品、某项业务为出发点形成了多元化的核心企业,再采用重组法、采购法、分立法等等,在该种背景下,大部分集团还没有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控制与评价系统,很容易使集团的财务组织与市场经济和战略管理相脱节,致使财务战略执行力缺乏保证,引发财务风险.

3如何完善多元化企业集团的战略管理

3.1财务战略需要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保持一致

财务战略属于企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必须要与企业的整体战略保持一致,为此,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人需要参与到企业战略体系的制定过程中,保证企业各项战略都与企业发展需求相符合.在制定企业财务战略时,需要明确好总部职能与财务管理关键流程之间的关系,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职能进行清晰、准确的定位,明确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整体战略实现的意义,财务部门通过哪些职能才能够更好的实现财务管控工作,怎样才能够发挥出财务管理工作的最大效用.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部门必须要协助管理人员制定出企业的发展战略,统一负责企业的融资和投资工作,为下属企业提供集中性的服务,明细财务管理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和障碍点,确定好各个岗位需要承担的职责,并制定出完善的权责体系,保障财务管理工作可以顺利的实现.

3.2多层级、多角度的实现财务战略

从横向角度进行分析,在企业集团中,每一个单位成员的发展都不是均衡的,各个业务单元有着各自的生命周期,考虑到这一因素,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够应用简单的模式,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对于企业而言,不仅要制定出适宜企业发展的综合财务管理战略,还要制定出适合各个部门实际情况的分项财务战略,对不同生命周期的业务单元进行评估,采取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从纵向管理角度进行分析,企业必须要构建出多元化的财务战略规划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将财务管理战略规划体系划分为不同的计划模式,为了避免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空洞的问题,可以在各类财务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贯穿其他的计划,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将长期财务战略计划作为其中的最重要内容,该种计划对于其他类型的战略体系可以起到指导性作用,因此,计划的制定也必须要考虑到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原则.

3.3财务战略的制定需要满足动态性需求

动态性也是财务战略计划必须要满足的一个特性,企业的经营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同时,客户的需求也会随着社会的变化发生变化,企业竞争对手的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些不断变化的环境都在时时刻刻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适应这一背景的发展,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体系也必须要满足动态管理需求.在具体战略的制定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管理过程的连续性要求,综合而言,一个系统、科学的财务管理过程需要包括四个过程:即财务战略的制定过程、财务战略的应用过程、财务战略的修订过程、管理的循环过程.当然,对于财务工作的动态性管理需要融入到企业经营的各项活动中,充分考虑到管理循环型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对各项工作进行动态、实时的管理.此外,财务战略的实施也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此作为切入点来制定财务管理战略,将各项侧重点落实到实处,科学配置资源.

3.4要根据财务战略确定人才梯队战略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非常复杂的,企业财务工作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三种财务人才的支持,即专业技术性财务人才、战略财务型管理人才、共享服务人才,战略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人才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他们不仅要承担原有的管理会计职务,还要关注业务信息、知识资产、财务环境的变化情况.不仅要分析企业内部的各项信息,还要关注企业外部资源的变化,为公司管理人才提供投资管理、成本运作、绩效管理、预算管理、融资管理等一系列的信息支持.为此,企业必须要加强内部财务人才的培养,根据财务战略来确定人才梯队战略,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

作者:林珊微 单位:韩山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三篇:企业战略管理人为因素的研究与讨论

一、企业战略管理人为因素分析

企业之所以发展,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管理者的主导作用,员工的辅助,构成企业整体战略格局的形成。对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人为因素分析,具体划分为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两个层面。

1.管理者层面

(1)优秀品质的影响

优秀的品质,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之一,良好的品质,能够为消费者提供高质低价的企业产品,维护与提升广大消费者的自身利益。只有企业产品符合消费者需求,树立良好的品牌美誉度,才能够为推动企业战略管理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反之,则将影响企业发展,逐渐被市场与消费者遗忘。

(2)文化素养的影响

文化素养主要表现在管理者对企业规划、做事效率以及解决问题等层面,高水平的管理通常能够将企业所涉及到的各项基本事物有效快速的解决,为企业战略制定提供良好环境,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提升企业活力。管理者高才能作为企业发展的智能钥匙,是人为因素的重要环节。

(3)管理经验的影响

管理能力与管理经验是经过长时间的累计与总结才能够形成的一种能力,管理者积累的经验越多,则表明其自身管理能力越强。基于此,管理经验的强弱与企业战略管理发展高度呈现出正比例关系。即管理者的管理经验越丰富,则企业战略制定则更加全面,减弱战略管理风险因素的产生。

2.员工层面

(1)自身能力的影响

当前现代教育体系的完善,社会人才的培养体系逐渐形成。但基于当前的就业状态以及人才的综合素质分析。走出校门的人才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储备,但综合实践能力低下,缺少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员工自身能力决定着对企业战略管理的推动作用,对该方面影响进行有效控制十分必要。(2)员工心态的影响企业是一个大家庭,员工作为家庭中的一员,良好的心态决定着员工对工作的处理效率及能力。优秀的企业员工在具备良好的工作能力之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应对每一天的工作,减少消极情绪。只有具备企业归属感与责任感,才能够推动企业发展。反之,则影响企业长远发展与战略制定。

二、对企业战略管理人为因素的讨论

1.企业管理者层面讨论

企业管理者作为企业发展方向的引路人,承担着战略管理人为因素的重要职能。基于此,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实现良好的战略管理,具体方法及策略如下:首先,企业内部制定与健全竞争上岗的机制,这样能够在最大限度上的发现企业内部具备的优质人才。同时,实施员工绩效考核标准,对管理者进行绩效考核,进一步建立评价与反馈机制,将优秀品质一项作为考核标准,为强化战略管理提供基础保障。其次,文化素养作为管理者的基本能力。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市场反省。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需要不断强化与完善自身管理才能,提升综合文化素养。保证企业开展战略管理,适应新时期企业发展状况。最后,管理经验是经过长期管理所形成的基本能力。对于这一项内容的策略,主要表现在企业自身应该为管理者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加强对管理者的培训力度,拓展管理视野,最大限度上的增强管理者管理经验。

2.员工层面讨论

员工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基石,在战略管理中的作用及意义十分突出。对于员工在战略管理方面的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完善招聘与晋升机制。招聘过程的优化,是对员工自身能力的基本筛选。在招聘过程中应该优化招聘流程,避免传统招聘方式对人员的选拔弊端,通过多方式结合招聘方式,考量员工综合能力。进入公司之后,则应该开展相应培训工作,完善晋升机制,为员工提供全方位的发展平台,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进而为企业更好的付出。晋升机制作为员工自身发展利益的一项,企业在开展战略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重视,为企业效益提升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员工心态则取决于员工自身对企业的理解以及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被员工认可并且自愿遵循的文化因素,具备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够最大限度上的感染员工,优化员工心态,增强在企业工作的归属感,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优质运行提供保障。

三、结论

战略管理论文范文5

一、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现状

(一)战略不能适应国内外经济技术环境

在经济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只有紧紧跟随全球经济技术发展脚步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全球知名的大企业都是不断收集全球经济发展动态,依据经济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来不断调整自身战略发展的方向,而我国中小企业经常是闭门生产,无暇顾及外部环境的变化,一味的追求生产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往往生产出来的产品已经过时或无法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这样往往会错失很多发展机会,最终也许会面临企业的倒闭和破产的危机。

(二)企业发展规划不切实际,难以达到战略目标

我国很多中小企业要么不了解战略规划也不制定企业的战略规划,要么制定企业自身发展战略时,没有掌握市场发展情况、消费者需求和企业自身的能力,盲目的制定不适合本企业的战略规划,或是制定一个极为模糊的战略规划,这样的结果往往导致企业会偏离了原本的目的,会使得企业面临更多问题和危机。中小企业由于自己规模较小、资金实力较弱,如果不能很好了解市场信息和自身经营实力,就很难把握住市场有力机会,一旦丧失机会,那么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就存在更大的问题。

二、实施战略管理的对策

(一)战略分析

战略分析是企业进行战略规划和管理的第一步,它主要包括企业外部宏观环境的分析、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环境分析和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分析。第一,正确分析企业外部宏观环境分析,利用宏观环境分析模型PEST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经济环境分析、社会文化分析、科技环境分析和政治法律环境分析。第二,分析企业所处行业竞争形势,可利用波特五力模型来分析企业所处行业竞争态势,根据不同竞争程度来选择不同的战略方案。第三,认真分析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可以采用SWOT分析企业所具有的优劣势和面临机会和威胁,进而采用不同战略。通过以上三种层次的分析,可以充分了解企业面临环境和自身存在优劣势,对企业的战略定位、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都极为重要。

(二)确定战略目标

中小企业确定战略目标时,必须依据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的资源能力的基础,了解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具有核心竞争力,从企业全局发展的角度来确定适合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中小企业往往规模较小,资金不够雄厚,在制定战略目标时要坚持专、特、精、新的原则。企业应对所处的市场环境进行细分,找出最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目标市场领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自己核心竞争力。例如:九阳集团就选择豆浆机、热水壶等小家电为自己的战略目标市场。同样,中小企业可以选择特定顾客群体作为企业的目标客户群,重点生产和服务于该顾客群体,例如:LV、CUCCI公司专门针对高收入、高消费、喜欢奢侈品的消费者。

(三)制定战略方案

由于每个企业规模、资金数量、经营特点不同,因此企业发展战略也不尽相同。通常企业战略分为三个层次:企业总体战略、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从这三个层次全方面全方位实施整体战略。企业战略的制定通常是采用自上而下方式,必须由企业主要领导制定和实施,同时需要各个业务和职能部门相互合作,如有需要也可以邀请外部专业或咨询公司进行咨询。

1.总体战略是发展根本

企业的总体战略一般是由企业最高领导者为了企业长期发展而制定的,是企业未来经营发展的根本,企业的所有生产和经营活动都必须围绕着总体战略进行。中小企业应依据外部市场环境和自身的资源能力,来制定符合自己总体战略,一定要依据自身的优劣势,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2.经营战略依据总体战略而定

是为总体战略实施而服务。中小企业整体规模不大,经营部门实施经营战略难度不大,根据部门不同制定适合自身的经营战略。近年来,随着物流业不断发展,企业的运输部门也应逐步改变过去的传统战略方案,可以通过实施JIT物流和零库存战略,不断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为企业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企业的职能战略是关系到企业最基层战略,是为企业的经营战略服务的,职能战略能否顺利实施也反过来影响经营战略实施的成败。

3.科技创新战略

中小企业往往资金实力较弱,产品科技含量较低,缺乏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研发能力。中小企业应该加大对产品研发创新的投入,由于产品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中小企业可以重点放在对现有产品的功能和设计改进方面,以产品的独特性和新颖性为特点吸引消费者。中小企业为了实现企业长远发展,必须建立企业科技创新战略,围绕着科技和创新不断改进自有产品,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增加产品市场的市场占有率,才能将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4.国际化战略

随着国际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小企业最终也要走向国际市场,这是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外的企业大量涌进国内市场,使得中小企业面临更多竞争,同样竞争中也蕴含着机会。中小企业要想快速发展就必须抓住市场中稍纵即逝的机会,制定企业国际化战略,同时引进大量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帮助企业进行国际化战略管理,通过参与国际竞争逐步增强自身综合竞争力,从国际竞争中发现企业自身不足,不断完善和改进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从中小企业逐步发展为大型企业或跨国企业。

三、总结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资金和管理有限,在制定战略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企业的经营战略、职能战略、科技创新战略、国际化战略对中小企业实施战略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以上所有战略都要服从服务于企业的总体战略,各个战略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一定要协调好各个战略之间的关系。中小企业要想逐步发展为大型企业,就必须制定适合自身的战略规划,从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出发建立一个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时刻跟随市场的发展变化,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需要为根本,通过实施正确战略管理,最终才能保持企业持久生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

作者:刘文雅 倪红思 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第二篇

一、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因素

1.企业战略管理的前提因素

企业在执行战略决策过程中,往往对潜在障碍和危机难以察觉和无力消除。企业的内部潜在障碍主要有:交流不充分、战略执行时间超期、员工能力不强、员工不能全面理解战略目标、战略执行的协调性差。外部潜在障碍包括:存在分散战略执行注意力的问题、没有预期到的外部问题、影响执行的其他外部因素。所以,企业只有通过合理制定战略计划、积极加强计划执行,才能较为完善地解决潜在障碍,才能促使战略计划的完满执行,这些恰恰构成了企业战略管理的前提因素。

2.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因素

(1)领导群和企业主的管理理念和发展意图决定了其战略决策和战略行为,因此不同的领导群和企业主,才决定着企业各不相同的战略管理。(2)企业主创业理念、进取精神影响了企业战略管理,但由于企业主的时间精力投入不同,使得他们关注、管理、审核企业战略的时间也不同。(3)是企业主为人品性与处事风格也将影响战略,这关系到企业凝聚力和战略执行力的强弱。

3.企业战略的保证因素

企业运作管理系统、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二者共同组成了企业的管理系统。企业运作管理系统包括企业运作、管理、控制等环节中的流程、规定与制度。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企业内部数据收集、储存、管理和分析等环节,还包括内部信息管理的应用工具、管理流程、制度规定等。

4.企业战略管理的制约因素

(1)企业产权关系模糊、产权结构封固。(2)企业治理结构的缺陷和漏洞,比如股份过度集中、股权结构欠妥、“内部人控制”现象、家族式管理等,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企业经营效率,从而削弱了企业持久发展力力和战略执行力。(3)内部组织结构不科学,比如组织分化不清晰、成员分工不明确、部门职能太笼统、领导群管理过界等,这些都会使得企业组织结构和信息系统日益臃肿,从而造成企业中沟通效果差、办事效率低、工作无协调等现象,也就制约了战略管理的执行与实施了。

二、针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对策

企业战略管理的顺利实行和获得成效高低与否,最终要依据于企业的自身决策、调控、执行与完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家对环境复杂性和动态性的认识日益提高。因此,实行和加强企业战略管理,成了一种企业发展的内在基础,采用科学合理的对策,以促进企业战略管理的更好进行。对此,有以下三点具体建议。

1.树立战略意识,突破传统观念

企业家应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与发展趋势,来树立与公司相适应的战略意识,从而制定合理优秀的企业战略,确立企业可持续长久发展的战略观念。而在这其中,更是应该摒弃一些传统的战略观念,其中包括“小富即安”、“得过且过”的观念。在这些传统观念的统筹指导下,企业会逐步丧失进取意识,然而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下,势必会日益没落。所以说,企业战略意识的树立,不仅是保障企业发展的基础,更是保障企业生存的前提。

2.加快产权制度建设,加强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存在着产权结构单一的问题,由于民企是个人创办的原因,此种现象更是明显。因此,一些重大决策是由企业家来独断的,这就存在着一个人为的偏向性,也就加大了企业战略决策的风险性。因此,需要丰富企业产权结构,让产权一元变多元。再者,治理结构的不健全也是一大问题,所以应加快企业结构的合理化,建立合理的治理结构,解决经营能力不足缺陷,让企业管理从传统走向现代化。

3.加大人才引用与培训,提高战略的实施能力

企业不能顺利战略管理,主要原因还是缺乏战略执行实施能力,然而战略的执行效果好坏与否,与企业战略管理人才有着直接关系。所以对于人才的运用,对于员工的挖掘与培训,企业可以建立战略管理评估系统,以挖掘更多的可造人才,企业也可以加大战略管理研讨班、培训班的开展,以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三、总结

现今是科技化、信息化、市场化的社会,企业如果想要获得自身的成功,不仅要做到赢在当下,更是要赢在未来。所以企业战略的树立是尤为重要的,而企业战略最终的实施与否,还是要依据于战略管理的开展。

作者:冯文建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第三篇

一、战略管理与文化建设相互协调

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战略管理相互协调发展。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长久积淀,一般而言是比较稳定不易变革的。而企业战略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伴随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战略层的规划也是要变化的。所以在战略制定变化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并适应已有的企业文化,不能将战略管理凌驾于企业文化之上。企业文化既能服务于战略的实施,又可能由于操作不当制约企业战略的发展。所以就要求企业战略的管理实施与企业文化的制定相互匹配,才能使二者权衡发展。

例如在企业实施合并战略时,文化建设尤为重要。一项调查显示,实施企业合并的公司有65%以失败告终,且其中25%是由于文化的冲突没有合理解决。而文化的范围性很强,不同企业由于各自经营方式等的差别造成了不同的企业文化,所以在融合的时候如果不能妥善处理,极其容易造成冲突。合并的双方在长期奉行的决策和偏好往往不同,所以在合并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着力注重不同的文化差异,尽最大的可能降低一体化经营过程中的内部摩擦成本,做好文化建设工作。

二、文化建设保障战略实施

文化建设也是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在制定了相关的战略之后,就需要全体员工为之共同奋斗,而企业文化正是激励员工热情的重要手段。所以要善于利用企业文化去辅佐战略管理的实施。企业文化以高度概括和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将企业发展的目标铭刻在员工的内心,慢慢的成为员工精神世界的一部分。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卓有成效的弥补员工在理性方面的不足,并将广大员工紧紧号召在企业发展的目标上来。一方面,企业文化可以规范并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不可避免地有机会主义行为的倾向,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之下,总是倾向于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这很有可能危害到组织的利益。文化约束是一种软性的约束,这种约束主要是从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上对员工进行软的约束,将个人的一些价值观和道德观内化。另一方面,文化建设可以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从经济学角度看,经纪人假设认为个体都是利己主义,希望自己的财富最大化。而制度经济学的演化证明了人不光追求物质利益,还看重非物质领域的利益,及精神层面的利益,通俗而言就是社会尊重感与荣誉感。所以,文化建设比较好的企业可以借助于文化来激励员工,注重精神文化氛围的营造,通过共同目标的确立以及团队的合作建设,起到一种全方位的激励作用。

三、结束语

战略管理论文范文6

(一)战略管理与创业管理的发展

人们对于企业的创业管理也开始从对创业类型与创业范式的研究转向了对创业机会与创业范式的研究。换句话说,也就是人们越来越认同将创业看作是信息社会中不均衡分布的结果。因此,组织和学者也逐渐将对企业创业管理的焦点转向对企业创业活动、企业的组织绩效与企业的第三方变量这一范式中去。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创业型经济已经成为了二十一世纪发展的重要特征,企业创业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在之前对理论进行研究的范围内,而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与研究空间。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企业创业管理的重点现如今主要集中在对企业竞争优势源泉的思考上,具有雄厚发展实力的大公司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需要不断的对企业的高灵活性、高适应性的创业精神进行培养。

(二)战略管理与创业管理两者的比较

创业管理的理论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创业管理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认同并接受了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观点。而这一现象之所以存在最为合理的解释就是由于企业创业管理理论本身就存在着理论上的漏洞,而这正好为战略管理领域对其合理性、可接受性与贡献提供了把柄。而战略管理理论的许多相关研究也在隐秘的向人们传达着企业创业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分支这样的思想,并且企业的创业管理发展历史也似乎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这种说法。因此,许多学者已经开始逐渐认同了创业管理是战略管理的一个分支这样的说法。例如美国的管理学会就认为:企业的创业分支实质上就是经营政策和战略分支的一个副产品。从研究的对象上看,两个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都是既有组织;从研究方法上看,两个领域内的研究者都将公司绩效作为主要的因变量。表1战略管理与创业管理两者的比较企业战略管理企业创业管理研究对象从大型企业扩展到中小企业从中小企业扩展到大型企业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案例研究少主要内容内外环境分析,战略制定与选择内为环境因素如何激发和保持创业激情核心竞争优势创新成长目标进行合理的决策,选择合适的行动,获得竞争优势寻找和利用机会,创新创造维度外部环境,内部过程创新冒险先动性

二、创业管理与战略管理的关联性研究

(一)在资源上的关联性

作为企业创业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这两种理论的共同理论基础,资源学派对虽然对企业的资源组成、资源获取与建立等问题都进行了阐释,但是企业的创业管理与企业的战略管理却对这几个问题进行了不同的阐述,并最终给出了不同的结论。企业的战略管理理论认为,企业中被客户肯定的并且独一无二的资源是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所在,利用杠杆作用对企业的这些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使其发挥出巨大的核心效能是企业进行有效扩展并获得最终发展的有效方式。其中,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中企业将培育、构建核心能力及其相应的配套资产以建立和维持企业的持续竞争力看作是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问题。然而对于企业的创业管理机制而言,企业的中人力、物力、财力与技术等并不是企业资源的核心内容,更不足以决定企业创业的成功,企业的信息,社会资本、创业经验与创业能力等资源才是企业创业管理中应该关注的重点内容。并且,企业为了保障企业创业管理能够在短期内保证企业财务的稳定与对机会的长期把握,那么企业就必须建立起结构化的资源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创业管理所建立的结构化资源基础不同模式的研究就成为了创业管理课题中最为关键性的问题。

网络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资源,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在企业战略管理者的角度上来看待这一资源,人们往往将网络这一资源看作是帮助企业实现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成功的一个有力工具。而在企业创业管理者的眼里,网络是帮助企业获得更为丰富生产要素资源、为企业的生产提供和拓展销售渠道与为企业培养声誉、提高企业社会形象、构建企业社会资本的重要手段。并且企业的创业管理人员认为,企业对网络这一资源的有效运用与及时维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创业组织的生存与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条件。而无论是企业的创业管理部门还是企业的战略管理部门,在对企业的网络资源进行维护这一问题上,它们都存在着一定的技能缺陷。在这一问题上企业创业管理领域面临的挑战是,处于起步阶段企业中的企业家要想建立起完善的个人社会网络,就需要其要具备良好的社交技能、准确的感知能力、快速的适应能力等,而一个人身上同时拥有这些能力是十分不易的。而且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由于在实力上还有所欠缺,因此在与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共同分享财富创造成果时往往会吃亏。因此,许多企业的创业管理人员也正在积极努力地为提高网络共享时财富分配的公平性而进行不懈的研究。

(二)在成长上的关联性

创业管理与战略管理两者都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成长,然而企业创业管理与战略管理对于成长这一问题研究内容的侧重点确是有所差异的。而造成侧重点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创业管理与战略管理的成长模式不一,第二,企业创业管理与战略管理两种模式在提炼通用上的成长难度是存在显著差异的。而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往往会将收购与兼并作为企业进一步成长的首要战略选择。随着世界性收购与兼并浪潮的掀起,对兼并收购对象的评价选择、兼并收购过程的管理、两个企业之间的文化融合以及企业之间的组织融合都成为了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重点问题。而对于创业管理来说,企业进一步成长的机会主要是来自于下面两大方面:首先是社会经济、政治与技术的发展与变革,其次是现行市场中存在的技术壁垒与信息不对称等无效率现状。而要想更好的抓住这一企业创业的成长机会,就需要企业努力寻求新产品的研发、介绍、生产与组织和市场。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企业战略管理的形成过程往往是一个有意识的、深思熟虑的思维过程的前提条件。而企业战略管理最主要的研究目标就是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指明道路,并帮助和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例如著名的学习曲线、波士顿矩阵以及Porter的行业竞争力量模型等也都是围绕这一个目标理念的提出而并广泛实践和应用的。而Chandler成长道路模型的提出以及Porter通用战略模型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都为这一目标的进一步实现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在国际化上的关联

为了有效的发挥自身的作用、体现自身的价值,企业创业管理与战略管理都会将国际化作为其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而由于企业创业管理与战略管理在特性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它们在对待国际化这一问题时也是有所不同的。战略管理研究对国际化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对宏观战略与微观效应的研究上。从企业发展的战略角度来看,国际化的进出口、跨国经营与兼并、跨国战略联盟等模式都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与财富创造能力的显著增强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所谓的国际性创业主要指的是那些利用跨国组织方式来对价值创造与创新性活动进行追求的做法。国际性创业管理的主要内容有:第一,能够被国际性创业所采用的发展模式。第二,对于一个创新性捕捉市场机会的组织而言,战略经营能力往往超过管理控制能力。如何驾驭分散的市场/组织实体是企业的现实问题,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第三,实施国际化创业的企业需要具备在复杂、跨国组织内部传播、扩散知识的能力以及快速应对由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带来的竞争压力的能力。

(四)在高层管理团队与治理上的关联性

“高层管理团队”这一角色在创业管理领域担负着与战略管理领域不完全相同的责任。在企业的战略管理中,人们往往将企业的高层管理团队看作是配置企业非常规能源资源与能力、利用多种手段来降低外部环境对企业威胁的主体,高层管理团队肩负着企业战略的选择与实施以及竞争优势的最终建立的责任。高层管理团队作为企业创业管理中对网络进行维系的关键性人物,其对于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以及企业发展的成败具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企业创业管理与战略管理在高层管理团队这一命题上研究侧重点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企业的治理问题不同造成的。对于企业的战略管理体系来说,治理是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方向能否满足相关利益群体期望的问题;而对于企业的创业管理而言,治理的最大问题却是在企业原有利益相关者与新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上。例如,创业投资和其他投资者会更多倾向于与高层管理团队保持距离的独立的董事会,而那些已经获得成功的创建者和企业家却偏好弱化的董事会。

三、结束语

战略管理论文范文7

1.1集团性企业的实际管理主要有下面这几个方面的特点

管理的协同性、统一的规范性、利益互动依存性以及集团总部的主导性,也正是因为这些特点所以才决定了集团性企业在实施融资战略管理时的可行性。

1.2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间接融资取得了不错的发展

从整体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集团性企业在融资活动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去及时解决的问题,比如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对间接银行融资比较重视;信用比较缺失,这样就会导致融资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融资结构也不是很合理等。通过分析集团性企业的特点可以看出在实施融资战略管理的过程中,集团性企业是具备良好基础的,而传统融资存在的很多问题也为企业融资活动的改善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融资战略在运用和筹集资金的时候主要是从整体发展和长期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的,在集团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经营环境经常都在发生变化,采用融资战略才能够让企业资金的运用效果和供应能力得到有效保证,这样企业才能够得到更加稳定的发展。

2融资战略管理理论

融资战略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内外部的环境情况,为了能够让企业发展战略的资金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来对企业一些重大问题进行系统和长期的谋划。而融资战略目标就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战略时间内需要完成的资金筹集的总任务,它不仅包括了资金筹集的数量,同时也包括了资金筹集的质量。在实施融资战略的时候需要建立在集团集权式的管理上。企业的融资战略应该要和企业的经营战略相一致,同时还需要通过相应的融资活动来影响和支持企业的经营活动。企业在制定经营战略的时候,融资战略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和控制作用,同时还可能会对企业的发展情况产生直接影响。当企业的经济战略不断变化的时候也需要对融资战略进行相应的调整。

3集团企业融资战略管理:基于某集团的案例分析

本文所分析的这个集团性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取得今天不错的成绩和社会地位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时候该企业也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支付危机。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开放了外贸交易权,使得该企业之前因为政策性形成的垄断市场开始逐渐消失,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同时企业的内部管理也开始失控、职工的价值观念扭曲、在实际的扩张中比较盲目。这样就最终导致了这次支付危机的发生。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首先就需要对经营战略进行相应的改善。该集团性企业在面对外部经营环境不断变化的时候,采用的是主动去适应的方式,以提升企业的价值为导向,推进市场化发展的战略,加强面向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培养,让企业在新的外部环境下重新获得了生机和活力。同时还对企业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企业业务进行重组,这样就让企业的生存空间拓宽了。该集团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融资模式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选择,融资活动从逐个的点转变成整个集团的面,融资实务从单一的银行信贷转变成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而融资战略也开始逐渐变得清晰。

4集团型企业融资战略管理:由某集团案例所引发的思考

4.1制定融资战略。

在对融资战略进行制定的时候首先应该要对企业现在和以后可能遇到的融资环境进行分析和了解,而在对融资环境进行分析时则主要可以从外部融资环境和内部融资环境来进行。通过分析和判断融资环境,能够有效的形成融资战略的主导思想。其次是选择融资战略目标,融资战略目标一般包括了要满足资金的需求、降低融资的风险以及降低融资的成本。最后就是评估融资能力,融资能力也就是企业在财务风险下能够承受的最大融资金额。要制定出合理的融资战略,前提就需要确定出融资能力,它会对融资的战略走向产生最直接的影响。

4.2实施融资战略。

在制定出融资战略之后,企业的融资能力以及自身能够承受的财务风险就能够得到明确,同时再根据投资和经营的资金需求就能够确定出企业以后的融资目标。随后就需要实施融资战略,在企业的整个融资战略管理体系中,融资战略的实施也是最关键和最后的环节。它主要就包括了融资方式的选择,融资战略实施体系的建立、反馈融资战略以及调整和评估。

5结束语

战略管理论文范文8

1.红海战略。“红海”就是充满血腥竞争的已知市场空间,在红海中,产业边界是明晰和确定的,竞争规则是已知的。身处红海的企业试图表现得超过竞争对手,以攫取已知需求下的更大市场份额。因此,充满血腥的竞争是红海战略永恒的主题。红海战略基于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战略是在给定结构下的定位选择。迈克尔.波特在其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一书中,从产业结构视角提出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三种基本竞争方法,即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与集中战略。这三种战略遵循价值与成本互替的定律。企业要么把成本控制到比竞争对手更低的程度,要么提供与竞争对手不同的产品或服务,或专心致力于某一特定的细分市场或产品种类。

2.蓝海战略。蓝海战略由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专家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提出。“蓝海”就是尚未开发的新的市场空间。蓝海战略要求企业把视线从市场的供给一方移向需求一方,从向对手的竞争转向为买方提供价值的飞跃,通过跨越现有竞争边界看市场以及将不同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筛选与重新排序,从而突破红海的残酷竞争。蓝海要求企业通过价值创新的方式进入没有竞争对手没有游戏规则的新领域,重建市场和产业边界,开启巨大的潜在需求。蓝海战略的基石是价值创新,当企业行为对企业成本结构和客户价值同时带来正面影响时,价值创新就在这个交汇区域得以实现,即客户和企业的价值都实现飞跃。通过价值创新可同时实现差异化和低成本,从而打破价值与成本互替定律,把企业行为整合为一个体系。蓝海战略的分析工具和框架包括价值曲线、战略布局图、四步动作框架和“剔除—减少—增加—创造”坐标格。

二、为什么中小企业更适合蓝海战略

1.中小企业在主流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主流市场需求大,公众关注度高,成为大企业的竞争战场,在中小企业未进入以前市场就已经被各大企业占领,是竞争激烈的红海,中小企业要想在这种市场中攫取市场份额是很困难的。因此只有重建市场和产业边界,开启巨大的潜在需求,才能有生存的可能。

2.低效率的同质化竞争。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等的限制,研发能力弱,习惯于模仿知名产品,使中小企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然而由于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低下,无法进行有效的成本及质量控制,使得中小企业很难与具有强大营销能力的知名企业进行竞争。而这又促使中小企业被迫走上打价格战的不归路。

3.中小企业可以做到在客户需求层面去创新。中小企业实力弱,很难在核心产品上去创新。然而,如果中小企业在市场调查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充分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把关注点从竞争对手向客户转移,从技术创新向市场转移,充分发挥市场部在产品开发中的作用,那么就有可能开发出具有创新价值的产品,开辟出一片充满前景的蓝海。

三、中小企业如何发现蓝海中小企业既然更适合实施蓝海战略,那么如何通过重建市场边界去寻找蓝海呢?运用六方式分析框架是寻找蓝海的有效途径。

1.放眼替代性行业。这里的替代性行业指广义的替代,不仅包括提供相似产品或服务的行业,包括具有不同功能或形式但同样能达到消费者目的的产品或服务。例如享受一个轻松的夜晚,可以看电影、去餐馆、去KTV等。而企业一般仅仅对同行业内竞争对手的反应强烈,对替代性行业行为行动往往忽视。因此企业如果能够审视替代性行业,发掘影响消费者选择不同行业的关键因素,找出不同行业的空隙,打破现有市场边界,就有可能创造一个新的市场空间。例如一个销售大米的企业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吃皮萨、汉堡等西餐,而同时该企业也发现淘米水可以美容,那么该企业就发现了开创蓝海的切入点。

2.放眼行业内的不同战略竞争群体。战略竞争群体指在产业中执行相同或者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性的一组企业。在传统的红海竞争中,企业对不同竞争群体之间行为的差异关注度不够,而只专注于提升自己在所属战略群体中的竞争地位,因此若中小企业能够放宽自己的视野,分析不同战略群体的特点,各取所长,就有可能发现新的机遇。

3.放眼客户链。在传统红海竞争中,企业会瞄准一定的目标客户群体,即购买者,通过对目标客户群体的分析来制定生产和营销战略等。但是,企业应该注意到,很多情况下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与最终使用者并不一致,在某些情况下,还有一些非常关键的影响者。购买者、使用者和影响者共同构成了一条客户链,三方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消费行为。企业应该分析客户链的组成,对买方的重新定义也许会帮助企业找到价值创新的新途径。例如,传统胰岛素制企业将目标客户群体定义为医生,将注意力放到提高胰岛素的纯度方面,然而随着胰岛素提纯技术的发展,企业想将胰岛素的纯度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很难有所提高。但是,丹麦一家胰岛素制造商NovoNordisk通过将注意力从医生转移到患者打破了残酷的竞争格局,创造出一片蓝海。以往的胰岛素是瓶装的,处理注射器、针都非常复杂,令患者感到非常不方便。而NovoNordisk先后推出了NovoPen、NovoLet和Innovo,使注射器看起来像一支钢笔,携带方便,并通过剂量控制系统,记忆系统等充分满足患者需求,使NovoNordisk占据了巨大多数市场份额。

4.放眼互补性产品或服务。产品和服务很少会单独使用,在多数情况下,它们的价值也受到其他产品和服务的影响。但是在多数产业中,相互竞争的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局限于产业自身的产品和服务项目。企业应该考虑到自身的行业范围之外还存在哪些互补性产品或服务,这些互补性的产品和服务中通常蕴藏着未经发掘的需求。关键在于搞清买方在选择产品或服务时都在寻求些什么,考虑一下消费者在使用你们的产品前、使用过程中和使用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如一对想看电影的年轻夫妇,会考虑到为小孩找到临时保姆是否方便、便宜,然而这种服务超越了影院业的传统边界,但又确实影响到市场对他们生意的需求。如果影院经营者发现这个问题而相应开发出廉价高质的托儿服务,那么也就发现并创造了一片蓝海。

5.放眼客户的功能性或情感性诉求。行业的基本的诉求包括功能性和情感性两种。功能性诉求的行业关注的是给客户带来的效用,主要通过价格和功能来竞争;情感性诉求的行业以客户感觉为竞争手段。但是,大多数的产品或服务的诉求并不适用于“两分法”。当企业愿意挑战行业中已经存在的功能或情感诉求时,常常会发现新的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