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网络教育范例6篇

现代网络教育

现代网络教育范文1

网络教育的发展历史

所谓网络教育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受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教和学的网络环境,传递数字化内容,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

1992年,克林顿在竞选美国总统时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的设想。第二年政府正式拟定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l)俗称“信息高速公路”的方案,计划在2000年以前建成一个全国范围的信息高速公路,通过它向全美国人迅速准确地提供各种信息。在政府的鼓励下,美国各地的学校纷纷开始采取行动。1996年,克林顿总统又提出了“教育技术行动”(Educatloe Technology Initiarive)纲领。该纲领指出:到2000年,全国的每间教室和每个图书馆都联上信息高速公路,每个孩子都能在21世纪受到技术文化方面的教育。美国政府为此制定了投资预算政策,美国的企业家对此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1/3的投投资都投在了信息技术方面。

英国工党政府上台以来,同样开始将网络建设和计算机教育作为施政纲领之一,旨在改进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水平。1995年,英国政府推出题为“教育高速公路――前进之路”的行动计划,将400家教育机构首批联网,并为25个试验课题拨款1200万欧元。1995年10月,首相布莱尔宣布了一个代号为“英国网络年”的五年计划。在其后的十余年时间里,英国政府的网络化政策为网络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有利促进了网络教育的发展。

同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网络教育起步较晚。直到90年代中期,中国才开始开展网络教育,其标志便是1994年底开始建设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NET)”示范工程。1995年CERNET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1996年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率先提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1997年,湖南大学第一个建起网上大学。1998年,清华大学推出了网上研究生进修课程。同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学等四所高校为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1999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首次阐述了发展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指导方针、目标和任务。2000年、中华会计网校建立,率先举起网络职业教育的旗帜。

虽然中国的网络职业教育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却令人侧目。与面授教育受地域限制不同,网络教育有时做到行业第二都难以生存,在竞争激烈的网络职业教育领域尤其如此。据统计,自1999年以来,有超过3000个的网络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但绝大多都因服务和产品品质不能满足客户要求而遭到淘汰,真正存活下来做大的只是寥寥可数的几家。正保远程教育(中华会计网校)一直是国内网络职业教育领域的领头羊,在美国上市后更是呈现出爆炸式发展的势头。在英语面授领域实力雄厚的新东方也开办了新东方网络课堂,新东方在美国上市的包装中,网络教育是其主打概念之一。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比较

网络教育的优势

自主与创新式学习:由于受到资源稀缺性的限制,在目前阶段,中国教育很难实现老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教学,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位老师需要教授数十甚至上百名学生,这就必然决定了一般情况下老师将按照自己的理解,结合班级学生平均水平的情况决定自己的教学进度、讲解详略,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和发挥受到限制。而网络教育则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现实有效的实现途径,学生可以在自主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学习起点、兴趣、知识经验等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和进度学习。

资源共享: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东中司;地区,而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则严重不足,通过网络教育可以把各地的优质教育资源连接起来,实现共享,网络所具备的开放性将使教育与社会成员的关系更加密切,有效降低了学习门槛,使教育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更新速度快、教学手段丰富:网络教育通过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和其它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立体化接受、理解和巩固。同时,网络教育的内容可以随时进行在线更新,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教育的独特作用

现代网络教育范文2

理解视角下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理解”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明白、了解、懂得”。从教育哲学的观点来看,理解是一种倾向和能力。[1]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或技能,还要使学生理解知识、生命及生活的意义,所以理解本身就具有教学价值,知识、技能、理解这三者共同构筑起我们的教学目的。让学生理解知识,应是教学的最高追求。注重理解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设计的宗旨应是为学习者提供机会,真正地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使学习者能够深入地理解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0世纪90年代由斯宾塞基金资助的零点项目和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研究开发了“为理解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包括启发性论题、理解目标、理解活动和持续性评价四个组成部分,该模式解决了理解教学中“为什么要理解”“理解什么”“如何理解”“是否理解”这四个理解教学的基本问题。[2]注重理解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设计,应从该模式出发,结合网络课程特点,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选择具有理解价值的主题,设计、完善学生积极参与能有助于形成理解的学习活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

网络课程内容设计:以理解的维度安排课程内容

网络课程的内容设计是课程设计的核心,它包括功能设计和知识内容设计两个部分。注重理解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内容也应从这两个方面去设计。1.网络课程功能设计网络课程功能设计以“为理解的教学模式”为导向,围绕“为什么要理解”“理解什么”“如何理解”“是否理解”这四个理解教学的基本问题来进行。设计时将功能分为理解学习引导、理解学习、理解学习支持、理解学习评价、理解学习深化这几个模块,其中,理解学习模块是核心,其他模块对该模块起帮助和促进作用,通过这几个模块的组合全维度地促进理解目标的达成。各个模块的关系如图1所示。以该结构为导向,设计“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的功能模块为:①理解学习模块是网络课程实现理解学习的关键,通过理解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引导学习者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理解学习。它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学习活动、参考资料等几个组成部分,用学习活动引导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开展。②理解学习引导模块是在学习前对学习者进行启发引导,让学习者带着理解的目的有备而学。③理解学习支持模块是学习者在理解学习过程中,针对理解主题,自由讨论、交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学),并可通过该模块以合适的方式向教师和同伴求助(助学)。④理解学习评价模块是对学习者网上学习活动进行实时适当的评价,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为其后续学习指明方向。⑤理解学习深化模块是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本课程的拓展学习内容对某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理解性学习。2.网络课程学习内容设计格兰特•威金斯将理解分为解释、释义、应用、洞察、移情和自我实现六个维度。[3]每个维度代表了理解的不同层次,理解水平决定了学习内容的安排,理解是一个动态的实现过程。首先,要选择那些有理解价值即在课程内容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持久性的价值,能够激发学习者学习潜能的理解主题。其次,一门课程理解的主题肯定不止一个,选择出那些具有理解价值的主题后,将主题根据理解的层次和水平进行区分,按理解水平成递增趋势排列、组织课程学习内容。“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的具体学习内容设计采用的是“模块—主题—问题”的结构:一是根据课程理解目标和知识的特点,将学习内容分成六个模块,每个模块相对独立,又呈递进关系;二是根据每个模块的理解目标,确定具有理解价值的主题。

理解性学习目标的设计:以理解为教学的最高目标

以理解为目标的网络课程设计,在引导学生达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将理解目标作为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更高层次目标,将学生学习的重心放在对知识与技能的深层次理解上,在理解中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理解性目标不是教材目标的形式化,而是要具体地界定教学中使学生理解哪些观念、关系或问题,以及要达到什么程度。知识的理解是一个过程,因此,理解性目标要注意分层级地进行,且目标之间要相互关联和不断深入,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地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如可设计理解性目标为从基于问题理解目标到主题理解目标,再到模块理解目标的递进结构。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设计知识目标和理解目标的双目标引导方式;对于实验教学部分,设计技能目标和理解性目标的双目标引导方式。理解目标要在学习活动之前公开呈现给学习者,让学习者带着目标进入学习活动。下页图2是理论教学部分模块四——主题1教学设计概述的双目标引导式学习目标设计。

学习活动设计:以学习活动开展理解过程

网络课程的学习活动应是网络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活动的设计,引导学习者利用已设计好的网络资源与网络教学环境,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在以理解为目标的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主体,学习过程是作为主体的学习者主动内化知识、构建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学习活动的开展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首先,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以知识、技能、理解三个目标为引导,围绕理解的维度,对学习活动进行排序和结构化,形成学习活动序列,以促进更有效的学习。可根据理解维度将学习活动分为初级理解学习活动、中级理解学习活动和终极理解学习活动三类。初级理解活动主要适合解释或诠释维度的理解目标实现,其活动方式主要是交流讨论;中级理解目标适合应用维度的理解目标的实现,其活动方式是一系列探究活动;终极理解目标能够涵盖前面理解活动所要达到的理解层次,其活动方式主要是协作应用。其次,要根据知识类型的特点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任务,促进学生理解知识。例如,自然知识的学习活动设计要围绕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假设,引导学生搜集、分析、整理资料,诱发学生得出结论,以及引领学生展开验证等基本环节进行;人文知识的学习活动设计要引导学生理解与建构符合时代精神、社会需要以及个人生活的知识,从而真正学会做人;社会知识的学习活动设计要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建立正确的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达到社会知识学习的理解性目标。[4]从任务情境的设计、学习过程的建议和任务成果的设计这三个方面说明“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学习活动设计方法:①理论教学的学习活动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将问题情境化呈现,在交流、反思中达成知识理解的目标。由于学生经历了体验、移情、理解、对话、反思等五个环节设计活动过程,所以活动的过程成为一个引领学生反思各种思想、反思现实和反思个人的过程。活动成果设计是让学生体验、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反思成果,而不是对一些观念和立场的机械强化和汇总。活动的形式包括阅读、交流讨论、反思等。②实验教学的学习活动以任务为驱动,在虚拟情境中进行实验和体验,在完成成果中达成应用技能的目标。活动成果设计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为目标,如可以设计让学生写研究报告、创作作品等。活动形式包括体验虚拟情境、网络探究、作品创作等。

结语

现代网络教育范文3

传统的教学是一名老师面对许多的学生,由于教师自身的精力有限因此很难做到与众多的学生进行深入探讨,甚至不能给每一个学生讲解他们感到困惑的地方,然而在现代网络教育就把网络作为一个平台它把许多的专家联系起来,学生只要坐在电脑前面就能和世界各地的专家交流,现代网络教学真正面对的是一群教师学者和各方面的专家。

网络通信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能够突出学生的个性。现代的教学提倡因材施教,但是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一名教师面对七、八十名学生时很难充分认识每一名学生掌握学生的性情特长和特点,这样就很难做到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理解情况以及学生的思想状况。网络教育则填补了这一缺陷,他可以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开发每一名学生的潜能,还能在线请教心理专家将自己不愿告诉他人的心结通过网络解决这样既保护了访问者的隐私又能够及时的解决学生在学习上以及在生活上遇到的心理上的困惑。学生在利用网络技术学习的时候完全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积极的参与其中,他们可以利用网络探索同一问题的各种解法吸收各家的精华。这种教学方式成功的将教学主题转换的学生的身上,他们可以自己按照自己的需求制定计划,可以选择性的学习对于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放过,也可以集中学习自己的薄弱环节。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科目和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因此网络教学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它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且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多数来源于教师,学生查阅资料十分困难。现代网络技术将世界各地的资源联系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将来的先进技术不再属于某个人,而是属于全人类。只要研究者将自己的成果放到网上那么世界各地的人们就都能看的,让每个人在知识面前实现平等于是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够了解到世界各个角落的信息,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去图书馆参阅文献。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入数据库、图书馆等,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还能开阔自己的视野,这是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另外学生还能利用网络和同学讨论交流学习心得,抒发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2网络通信技术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2.1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现代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网络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师掌握的知识不一定比学生多,有时学生比老师懂得都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的权威不再以学生的无知和被动为基础而是帮助学生积极探索。网络是一个大杂缸学生没有能力去过滤其中的不良信息,于是教师就担当起了监控学生学习,指导学生怎样辨别有效信息、评价学生浏览信息的价值,帮助学生合理选择、调动学习资源引导学生组合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并将注意力集中在急需解决的问题上。当然教师也要摆稳心态不要以为自己必须比学生强也不要以为有了网络教师就没有自己的地位了。现代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知识更新很快,教师也要不断的学习才能顺应历史的滚滚车轮。教师在网络教学中应努力做一名学习的导航者利用网络上不断更新的理念积极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2网络教育对教育方式、方法和内容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多采用黑板、幻灯片等工具,这种方式由教师将制定好的教案在课堂上演示一遍。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不能讲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有效的将课堂教学同电视广播联系起来,建立了一种新型的交互式教学方式。网络通信技术改变了过去教师面对学生讲解的方法,开发出来多种教育方法,例如开放的CAI教室,电子图书室,电子备课室等等。在教学内容方面改变了过去完全依赖教科书的情况,网络教育使教学内容出现了多样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查找各种有关的资料,从多个角度理解自己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互联网的帮忙现代的教学内容也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枯燥单一的特点,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可以结合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借助互联网上比较流行的语言或事件可以让课堂充满活力,还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网络教学促进了教材的整合,以及教师教法的研究和学生学法的探索,网络可以帮助教师教学,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在讲立体几何时可以利用网络或利用专业软件将几何图形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让抽象的难以想象的几何图形变得有趣味、易于学生接受。

2.3网络通信技术促进教育整体改革

网络通信技术发展了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的有力工具,它从根本上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提高了现代教育水平,有利于促进教育改革。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实现全民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因此教育部开展了远程教育工程,使我国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教育改革应该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教育改革深入到科研、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管理等方面。为了适应信息快速发展的特点,教育改革也应该确立新的教学目标,建立新的教学环境构建随时学习的教育体系。

3网络通信在现代生活中的弊端

现代网络教育范文4

网络多媒体教学及特点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科学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诸多深层面赋予教学以新的含义,要实现新课标指导下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就应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并与传统教学媒体相结合,传递教学信息,从而实现教学的优化。其特点是:(1)信息媒体的多元性,使人与机的交互实现多维化;(2)多媒体计算机将数据、文字、图像、图形、动画、声音等不同信息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并综合地展示出来。(3)可以实现人与机的信息多维实时交互,从而实现人机互动。多媒体网络技术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紧密结合,它不仅具有各种多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网上多媒体信息的传输和多媒体资源的共享,形成了一种理想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它代表了多媒体教学的最新发展趋势,多媒体网络教学以其先进的技术、强大的功能,代表了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其综合性、融合性强、发展更新迅速,在教学中得到迅速开发和利用。

2网络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2.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渠道是多层次、多方面、多类别的。用多媒体手段教学,集声、像、字动态显示,图文并貌、形象生动,达到了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概念宏观化的良好效果,理解接受,让学生尤如亲历其中,得到体验,单纯的死记硬背上升为了理解应用,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创新力。

2.2促进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以多媒体网络教学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利用网络的大容量性、可储存性、可选可控性、交互性、全面性和远程性,学生能够适时地根据爱好与能力选择不同难度和不同科目的学习、训练内容。教师也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和开展教学。它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了多层次,全方位的个体学习环境,体现学习的自主地位的作用。

2.3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网络教学以其鲜明的画面、直观生动的影像和灵活多变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能使教学更加全面、生动活泼。教师采用投影、CD、VCD、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能使呈现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利用MCAI,将各学科的内容按章节逻辑完整而详细地安排好,能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内心情感等,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习过程变得非常轻松、愉快。

2.4利用人机交互功能,获得迅速直接的教学反馈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强大人机交互功能,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随时都能获得教学反馈,得知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通过媒体网络可以在屏幕上监看学生的情况,发现优秀的或典型错误的情况,可立即通过超媒体网络广播给全体学生,并对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讨论。

3网络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3.1网络多媒体的“滥用”,改变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有些教师在上公开课、报告课或示范课时,围着键盘和鼠标转,成了“操作员”“、机械师”,教学活动成了学生“看电影”,学生的思维处于休眠状态。虽然网络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有效、先进的教学模式,但它不应该也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如果过分的依赖这种教学模式,那么结果将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3.2网络多媒体的“乱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师生互动关系课堂教学并不仅仅是为信息的传递,更重要的是为了各种技能的训练。而多媒体教学在这方面提供了更多的现成答案,而缺乏对细致过程的展示。一道能口算的数学题,也要设计成课件,通过电脑呈现答案,用小黑板、小卡片、挂图、投影、录音机就能达到教学效果的内容,非得用上多媒体,而最终的目的仅仅是了展示简单的文字信息。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容易缺乏由教师引导的由浅入深、由具体到复杂、由简单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3.3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生动,然而,许多同学注意的只是音乐和动画,甚至有的同学还要讨论屏幕那些地方怎么好玩,并提醒周围同学注意,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可注意力却分散了。

4网络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网络多媒体教学中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一定要明确多媒体课件是针对课堂教学而设计的,把教学内容归纳成为提纲挈领的学习要点,以简明扼要的提纲式文字出现在多媒体课件中,并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使学生能快速、准确地把握教学的中心内容,要多给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真正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同时,不应忽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使用。要把多媒体网络教学与其他各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各种现代化的媒体技术仅仅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而只有教师才是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源泉。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教师要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学习和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新技术、新方法。在多媒体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现代网络教育范文5

[关键词]网络文化;远程教育;影响;策略

[作者简介]朱庆好,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硕士,浙江杭州310030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9-0169-03

网络文化一般是指“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所从事的一切人类创造和交流活动及其所衍生的所有产品,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与精神文化等等形式”。现在,网络文化曰渐演绎成为占据人们生活主流的文化形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我们看到,因为与网络的长久接触,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人生态度、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多媒体的广泛普及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远程开放教育构建了相当完备的大众传播系统。这一系统也成为网络文化生存和传送的重要空间和通道。从这个角度来看,主要依赖大众传播媒体开展教学的现代远程教育受网络文化的影响有着相当的广度和深度。下面我们从网络文化的特征人手来分析网络文化对参加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

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技术性、平面性、虚拟性等特点。

(一)开放性。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时空的开放性。网络打破了时空限制,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文化活动。二是主体的开放性。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参与文化活动,可以自由地访问各种文化资源,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开放的网络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等级限制,人人都有发表言论的机会和权利。而且,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即时信息,相互交流思想情感和意见想法。

(二)技术性。网络文化也是一种技术性文化。事实上,正是现代科学技术为网络文化的批量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对于技术手段的过分依赖,使网络文化的生产忽略了对精神内涵的追求。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特性,我们看到无数同质化的网络文化产品充斥着文化市场。掩藏在虚无繁荣背后的是廉价而浅陋的模仿,商业意义解构了文化的创新和个性特征。

(三)平面性。献媚于大众是网络文化获得市场的主要手段。网络文化总是寻找适合大众消费需求的内容,然后再按照适合大众消费的形式加以包装、制作。目前许多网络文化的包装和存在形式非常考究,最大限度地突出视觉刺激性。于是,我们看到在光怪陆离、眼花缭乱的外衣下,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和历史积累失去了它的历史厚重感和永恒性。文化作为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理性追求失去了它的内在价值和意义,而普遍地以单薄的、肤浅的平面性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四)虚拟性。网络文化的虚拟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空间的虚拟性。网络世界是人们利用现代技术构建的信息世界,完全不同于人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的现实世界。二是网络主体的虚拟性。在网络世界,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采用虚拟身份、虚拟形象等进行网络活动。三是网络行为的虚拟性。网络世界的文化消费和文化活动并不是真实的存在。

二、网络文化对远程教育学生的负面影响

现如今,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学习工具。“网络文化是技术和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影响力,同时也会对教育产生巨大的作用和影响。”我们看到,网络的诞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改变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你教我学的单一化的教学模式,突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极大地促进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网络也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是对青年学生的影响。

(一)视听文化容易助长青年学生华而不实的价值追求

根植于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有着丰富的视听化表现形式。打开网络,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大量色彩斑斓的广告,应接不暇的流行时尚,眼花缭乱的图像画册,无所不有的视频广播,悦耳动听的美妙音乐等等,视听化正在成为网络文化主要的传播方式。视听化传播方式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人们的视听神经,使人趋之若鹜。

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网络学习资源的制作形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在拍摄制作这些学习资源过程中,为了适应当前的文化环境,提高视听效果,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得不增加大量的图片、音响、动画等等,这固然可以增加生动性和视觉冲击力,但是视听文化却很容易对人的理性思维造成伤害,“在文字引导时期,国人的社会性格是内向的、素朴的、严肃的、理性的、善于思考的,其价值观念可概括为务虚不务实。……而在图像引导时期,国人的社会性格却开始变得外向、奢华、浮躁、感性甚至非理性、重享受重娱乐讲究玩的就是心跳,其价值观念可概括为务实不务虚。”处于身心成长阶段的青少年学生如果长期受这种文化的熏陶,其理性思维将会逐渐退化而感性思维不断扩展。青年学生会因为缺乏足够的深度阅读和理性思维训练而在整个社会化成长过程中变得虚幻而漂浮。对于名利的追逐往往胜过对于价值意义的追求。我们看到芙蓉姐姐、风姐的哗众取宠,实际都是被网络虚幻的价值追求所蒙蔽而萌生的华而不实的人生追求。

(二)网络文化容易腐蚀青年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

主要依靠网络开展教学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文化对其的影响有着相当的广度和深度。不管你愿不愿意,只要一打开电脑,信息就会自动跳出,无法拒绝。网络文化如影随形。可以说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是在网络文化的“怀抱”中长大的。“时下的媒介文化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加盟,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应用,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网络文化是娱乐文化,能抚慰大众心理需求,使他们忘记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压力。但网络文化往往采用夸张、煽情的手段,营造出虚假的情感世界,把青少年淹没在感官享乐之中,使他们处于虚幻的满足状态,从而丧失实际的行动能力和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

参加远程开放教育的青年学生,正处在人生奋斗的最重要的基础阶段,知识改变命运是他们当下的人生追求和学习目的。他们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需要面对复杂的社会竞争环境。沉溺于网络文化往往会使他们安于现状,逃避现实,忘记现实环境的种种困难,忘记自己不太完美的生存状态。缺乏深层含义的网络文化披着华美的外衣,消解了青年学子们锐意进取的远大斗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腐蚀了青年学子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

(三)沉溺于网络文化会使学生失去更多提升

精神品质的机会

网络文化在现代科技和商业利润的共同导演下。以网络为载体,延伸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角落。咫尺天涯,无论身在何处,网络文化总是唾手可得。然而网络文化并不是免费的晚餐,需要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等物质和精神作为交换成本。对于工作与学习兼顾的开放教育学生来讲,一方面要承受来自社会和工作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要承受来自家庭和学习的生活压力。然而网络文化却无处不在,时时诱惑着他们。于是时间和金钱就在浅薄搞笑、轻歌曼舞、闲情野趣的简单阅读和五彩缤纷的视觉刺激中悄然而去。轻松而舒适的心灵鸡汤让青年学生无限向往和沉醉。

无孔不入的网络文化无时无刻不在挤占学员对高雅文化的阅读和关注。高雅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的价值在于对真、善、美的追求,为人类社会增加文化积淀,提供精神导向,这才是真正有营养价值的文化,青年学员真正需要的也应该是这样的文化大餐。因为网络文化的挤压而导致青年学员错过了主流价值、经典文化的接触时间和可能,从而失去了部分提升精神品质的机会,浪费了宝贵的青春岁月。

(四)网络环境使青年学子的自控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网络上流传的信息用海量来形容决不为过,用真实与虚假混杂,健康与污秽并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等来形容也决不是耸人听闻。只要你打开网络,各种低级趣味的“有害”“有毒”信息就会扑面而来,网络文化失范带来的负面影响无所不在。尚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朋友缺乏足够的判别能力和自制能力,因为网络文化的毒害而走向犯罪的例子比比皆是。文化知识的传播受到文化垃圾的污染,受教育者的心理和思想受到伤害是毋庸置疑的。

此外,网络为人们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实际需要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从传统教育的被动者转变成学习的主导者。网络环境打破了高校教育者传播文化知识的权威地位和约束。如果没有足够的自觉和自律心理,没有足够的自控和自制能力,如何应对这些文化垃圾的诱惑和腐蚀?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注意的。

三、对策思考

(一)对网络文化的双重性要有深刻的认识

对网络文化的认识应该从实际出发,辩证地分析。我们应该看到网络文化的出现“实现了文化的大众化与共享化,促进了文化市场的繁荣与文化产业的形成,扩大了文化的受众群落与传播空间,增强了文化对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的归依与追索,密切了文化与生产、与生活的关系,以及文化对普通人的心理与情感的切近和介入”。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网络文化因为追求商业利益而表现出的迎合大众,诱惑大众,从而导致庸俗化和严重的娱乐化倾向。深刻而崇高的内容被抛弃,文化生产和消费中对浅薄和低级趣味的追逐滋生出大量的文化垃圾,污染文化环境。认清了网络文化的两面性,作为教育者就应该坚守精英文化阵地,同时采取兼容并蓄的策略,积极应对网络文化的冲击。一方面对网络文化不排斥、不盲从,既要看到它积极的一面,也要能看到其消极的一面;另一方面,走进网络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引导青年学生认清网络文化。

(二)了解青年学生的心理及性格特点,因势利导

网络文化能够得到青年人的青睐,除了包装形式比较符合他们的审美需求之外,内容上也无疑比较切合青少年的兴趣需要。比如,开放而自由的文化空间为青少年提供了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超越时空限制的文化共享能够满足他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另外,当前的青少年自我意识突出,追求个性的独立。他们不崇拜权威,不一味顺从长辈,不循规蹈矩,他们崇尚自主自立,相信自己的选择。我们一方面可以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变堵为疏,利用网络为青少年构建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资源,建设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引导他们走向积极的生活追求;另一方面,对于教学内容我们可以突破传统教材的限制,根据学科特点将网络文化中相关的知识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中去,增加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丰富性,满足青年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净化网络环境,提升网络文化的社会责任意识

当前大众媒介环境的治理工作迫在眉睫。净化媒介环境主要“借助政府、行业和受众的力量加强对媒介环境的社会监督”。政府对大众媒介环境的监管责无旁贷,应当充分利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对不规范的行为加强监管,给予限制,防止有害信息的随意刊播与。媒介的从业人员则应当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更多地提供反映高雅旨趣和主流价值观的文化,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奉为人生追求;重视媒体固有的社会责任、主体功能、品位格调等,为青年人的顺利成长创造良好的媒介环境。

(四)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学生自身应对网络的能力

青年学生对大众媒介的功能与作用认识往往不足,存在着片面性和表层性;对媒介的使用也存在着一定的被动性和盲目性。媒介素养教育亟待进一步加强。 什么是媒介素养?所谓的媒介素养“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并不是要抵制大众媒介,而是培养学生如何更好地利用大众媒介为自己服务。网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传播媒介有其自身的特点,只有全面了解这些特点才能够认清其优缺点。

[参考文献]

[1]于海波,网络文化的哲学视阈[J],长白学刊。2009,

(3)

[2]张洪洋,论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山 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赵勇,从审美文化到消文化[J],探索与争鸣,2008,

现代网络教育范文6

【摘要】:现代教育教学中,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与掌握是当代高等院校生的一种基础技能,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术的掌握,会是当代高等院校生以后踏入社会的一块极为重要的敲门砖,对高等院校生未来工作与学习极具现实意义。本研究主要分析与探讨我国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变革与创新。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变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