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本市场范例6篇

金融资本市场

金融资本市场范文1

产业资本一般投资于工农、物流业、建筑业,重点在于物质资料的生产,产业资本本质特征是可以产生剩余价值。产业资本只有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不断的运动中才能实现增殖自身,所以产业资本运动呈现为一种循环运动。金融资本产生于产业资本之后,是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产生的,金融资本依附于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独立于产业资本,是在工业革命发生之后。产业资本的表现形式是实体经济,产业资本往往在资本市场中控制公司股权,参与公司的管理。金融资本的表现形式是虚拟经济,金融资本以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为代表。股权分置的改革,加速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转化,所以研究资本市场产业与金融资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托宾Q理论下的投资决策

产业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通过金融资本进行套利,理论基础是托宾Q理论。根据托宾Q理论,企业的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之比,是进行新投资的判断标准,企业的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之比为“Q”。企业的重置成本指按照当时的市场价,重新建造这个企业所需的成本,企业的市场价值是企业股票的每股的价格乘总股数之积,即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总额.它等于。用公式表示为:

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

如果Q小于1,那么企业的市场价值小于重置成本时,收购些企业比建造一个新的企业便宜。这时的投资决策,会倾向于收购企业,不会出现新增投资。如果Q大于1,因为企业的市场价值大于重置成本,进行投资决策时,新建造企业比收购该企业便宜,所以建造新企业是合适的,此时新增投资就会出现。

当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涨,出现Q大于1的情况时,企业的市场价值大于在实体经济中产业资本定价,这样产业资本就会出售股票,从股票市场退出,卖出上市公司的股权,然后重新投资企业进行生产运营,从而形成获利。原来的上市公司,因为投资者的退出,失去一部分主要管理团队成员,管理水平下降,开始走下坡路。而投资者刚刚投资成立的新公司,因为资金、管理人员资源丰富,不断发展壮大,通过运作上市,进一步为产业资本的套利提供了机会。所以由于企业重置成本和市场价值和存在价格差异,股东减持的一个动力就是产业资本的这种直接套现。投资者在合适时,卖出股票获得资金,投入下一个公司并争取上市,上市后可以再次套现。

当Q小于1时,如果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下跌,企业的市场价值小于企业重置价值,此时重新建造企业成本高,投资者会选择购买市值较低的公司的股票,进行收购、并购。如果股票价格偏低,产业资本此时从股票市场退出的可能性变小。

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转化模型

1、模型的假设条件

存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在股票市场上进行投资运作,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都有两个可选择的策略,即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都可以做空与做多。如果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都选择做多,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得到的最终效用都是9;如果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都选择做空,则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得到的最终效用都是2;如果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中,一种资本选择做空,另一种资本选择做多,那么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之中,做空的最终效用为10,做多的最终效用为0。下面的支付矩阵,描述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博弈。

2、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博弈过程

金融资本先进行决策,产业资本在金融资本策略选择的前提下,进行策略选择。如果金融资本在投资时选择做空,因为做空的效用2优于做多的效用0,产业资本根据金融资本的选择也会倾向于做空。如果金融资本首先选择做多,因为产业资本做空的效用10优于做多的效用9,产业资本仍然选择做空。所以在金融资本首先决策的情况下,无论金融资本做空还是做多.产业资本都会在决策时选择做空,所以做空是产业资本进行投资决策时的占优策略。

分析金融资本的投资决策时,原理是一样的。所以在产业资本首先决策的情况下,无论产业资本做空还是做多,金融资本都会在决策时选择做空,所以做空是金融资本进行投资决策时的占优策略。

3、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博弈的分析

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博弈双方都有一个占优策略,即在投资决策时进行做空。这样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博弈有一个占优策略均衡,即(做空,做空)。此时即使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都选择做多,股票价格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都做多的情况下可能会上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整体上会达到最好的效果,实现共赢。但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是进行分散决策的,而不是进行整体决策的,所以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每一方都存在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即单方面偷偷采取做空手段,实现个体利益最大化。因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都会担心因为对方不配合,选择做空而给选择作多的自己的带来损失,这样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双方都会进行做空。这样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在博弈中,(做空,做空)的最差结局就会出现,整体利益最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各自利益也很低。

另外,产业资本套利还存在一种可能,即产业资本套现后,继续进入到下一个待上市公司,等时机成熟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开始新一轮套现。产业资本可能会大量抛售现有企业的股票,金融资本相信产业资本做空的策略。此时,如果通盘涌现的速度高于股票市场上流动性的增长,股票价格就会出现下跌,金融资本会选择会做空,资本市场走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都选择做空,二者收益同时最小化,形成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博弈中的“囚徒困境”。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资的恶性循环,使股价进一步下跌。当股价下跌到一定程度时并购行为出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会倾向于做多,股价重新上升,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地新一轮的博弈,又出现重复的“囚徒困境”。

金融资本市场范文2

中国金融改革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的金融体系,有了重大调整,竞争力明显提升,但中国金融改革的战略是什么,始终还不是十分清楚的。只有战略目标明确,未来才能有效地推进我们的改革,才能更好地设计我们的各项改革政策和措施。

我认为,再经过十年或者是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金融体系应该是一个以发达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为基础的现代金融体系。这是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所应追求的战略目标。这样一个战略目标,实际上在文件或者教科书里并不是经常提到的。这个战略目标实现的基础是发达的金融市场,而发达的金融市场最重要的核心是资本市场。这样的现代金融体系有两大核心功能:第一大功能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金融资源。金融本质上还是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中国经济规模越来越大,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金融体系才能使规模不断增大的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呢?中国金融体系如何成为一个对中国未来百年成长源源不断的动力系统,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战略问题,这就如同美国的金融体系推动美国经济百年成长一样。

具有这种强大资源配置功能的金融体系必须是开放的,是高度市场化的,它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以此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性增长,与此同时,还要有很好的风险分散的能力,风险一旦来临,这样的金融体系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分散风险,以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当前金融改革的三大任务

我所主张的这样一种金融体系,大体上可以实现这两大功能。如果我们把这样的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系确立为我们金融改革的战略目标,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内我们就必须推进三项改革。

1. 要进一步推进中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的改革。中国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中国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改革。中国金融机构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金融机构的多样性、多元化,重点是民间金融的阳光化和制度化。要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到包括商业银行和其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的发起、设立、并购重组和运行中。这样有利于提升金融机构的市场化程度和市场化竞争力,才会清除地下钱庄的高利贷化。高利贷市场是对实体经济的严重摧残和侵蚀,必须通过一种制度的设计使其阳光化,这是中国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面临的一大问题。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使命和目的,实际上就是要探索民间金融阳光化、制度化和金融机构的多元化。但这种改革是不是具有全国推广的价值,正在观察,但这条路是必须走的。虽然金融是一个特许行业,不提倡过度竞争,但还是要有适度的竞争。适度竞争才会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才会推进改革。推进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基点,就是要推进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其核心是民间资本要参与其中的改革和发展。

二是,必须推进中国金融结构向市场化方向调整和变革,其中,大力发展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是其关键。没有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没有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这样的金融体系就没有分散风险的能力。刚才我说了,我们未来的金融体系一定要有分散风险的能力,没有分散风险的能力,你可能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有了分散风险的功能,虽然每天都在波动,但实际上金融体系还是安全的。所以,金融体系分散风险的功能至关重要。沙漠、戈壁貌似没有风险,其实风险很大,大海虽然每天都有波涛,但其实是安全的。金融过去最重要的功能被定义为配置资源,而现在实际上配置风险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要发展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原因所在。

2. 要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我们知道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有两条:一个就是让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化的主体,有完全的定价权,产权明晰,责任利益边界清楚。第二条经验就是,价格由供求关系来决定,由市场来定价。对比中国金融改革,我们前一条做到了,后一点没有做到。中国金融机构成为市场化的主体正在实现,但是对价格的决定权目前还没有。利率主要还是由国家来确定的,从而才会出现银行体系高额的垄断利润。在实体经济连续下滑的情况下,从今年半年报披露的情况看,银行业的利润平均增长了20%,在实体经济严重困难的时候,银行业还有如此高额的利润,这实际上是垄断价格带来的,来自于利率的垄断。

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发展金融市场,有利于调整中国传统的金融结构。利率市场化不是提倡恶性竞争。在中国的商业文化中,有一个毛病,一听到市场化就开始恶性竞争,通过价格战把对方置于死地。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应有一个适度的利润,没有适度的利润这个行业是不可能发展的。在金融领域特别要注意这一点。

3. 要加快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这是三大任务中最具有战略意义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闭着眼睛想一想还有什么大事没完成的,那就是人民币的国际化没有完成,那就是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没有实现。人民币不国际化,金融市场就是一个封闭的市场,建立一种可以在全球配置资源和分散风险的金融体系就不能实现。这其中,人民币的国际化至关重要。在我们的金融文化里,有时对风险的理解过度了。我们对风险理解的特别深,以至于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我们的改革,以至于我们不敢往前走。

2008年的金融危机,多少有点让我们后怕,不知道未来还有什么问题。实际上,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人民币要顺势而为,尤其当欧元出现危机的时候。人民币国际化要过两个门槛:第一个门槛是,成为完全可交易的货币。只有跨越这个门槛,中国金融体系的国际化,建设现代金融体系的目标才可能实现,才有可能把上海建设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不是一个口号,它是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动机,如同纽约成为全球金融中心、成为美国经济强大的发动机一样,意义和作用非常重要。它不是一个形象工程,是实实在在的制度改革,但是前提是人民币必须国际化。也许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风险,那也要迈过去。现代金融本身就是风险,没有风险就没有现代金融。物物交换的时代是没有风险的。纸币的出现意味着有了金融风险。所以对风险要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否则我们就会缩手不前,改革和发展就会停滞。

前面说的战略目标和金融改革的三大任务,到2015年或者到2020年都应基本实现,否则我们将错过最黄金的时期。我们具备了推动金融改革三大任务所有条件,剩下来的就是对当前形势的判断,缜密的政策设计和推进改革的勇气。

关于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些看法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确遇到了严重困难,很低迷,背离了中国经济。中国金融体系现代化没有资本市场的大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一点一定要有深刻的理解。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之所以如此曲折,源于我们对资本市场的误读和偏见。比如说误读,不少人都认为,资本市场是一种财富分配机制,没有“创造”财富的功能,这可能是一种误读。实际上,资本市场有发现价值的功能,有让金子闪闪发光的功能,发现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创造”价值的过程。金子埋在沙子里谁都不知道它的价值,因为它被掩盖了。当我们把掩盖的沙去掉后,金子就会闪闪发光了。资本市场就是这样发现价值的,不要以为它本来就有价值,不要以为埋在沙子里也会闪闪发光。为什么工商银行在上市之前,很多学者都认为,它基本上已经破产了,上市之后为什么就会有过万亿的市值呢?这就是资本市场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对资本市场怀着偏见,说是泡沫的发源地,是,是投机者乐园。以为在资本市场上赚取的财富就是投机性财富,不值得一提。这些偏见误导了政策,政策让资本市场不断边缘化。

在实践中,还有一些偏见和误读。比如说,以为资本市场只是融资的场所。我到各地去调研,各地的领导都说,我们当地有多少家上市公司,去年融资了多少。这种认识就是典型的误读。他们把融资看成资本市场上唯一的功能。实际上资本市场最核心的功能不是融资,而是孵化财富,是投资。资本市场最核心的功能是财富管理,股票是证券化后的企业资产,是财富管理最重要的配置对象。由于误读和偏见,资本市场在中国的发展道路将会很漫长,也会很曲折。但是我们必须把这些偏见和误读讲清楚,要正本清源。

误读和偏见带来了我们政策的严重偏差。中国资本市场长时间处在一个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的状态中。我们的政策在处理资本市场供求关系方面是严重失衡的。我们只关心融资,而忽略投资功能,只关心融资者的利益,不关心投资者的利益。当前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恢复市场信心。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出现了信心危机,要高度重视。恢复市场信心必须要做三件事。

第一,要让市场融资的速度减缓下来,水库都没有水了,怎么还在放水呢?

第二,要让新增资金进入市场,采取有效的政策去引导这些资金进入,包括地方政府的社保金和养老金。我看了审计署的报告,地方政府对养老金和社保基金的管理是不称职的。他们要么把钱放在银行做存款,要么挪用。前者是不尽责,后者是违规违法。把这些社保基金、养老金变成银行存款真是失职,我们经常说我们的社保基金、养老金有巨大缺口,这种管理办法当然会有缺口。不投资就一定会有缺口。养老金社保基金一定要有投资功能。我们靠投资才有可能保证未来的退休金支付。

所以我们要形成一个市场化投资的文化,这些资金都需要进入市场,它们都需要有增量收益,我们的政策要允许这些资金的部分比例进入市场。都说这是养命钱,不能投资,这是吓唬人,“养命钱”吓住了很多人。美国人的养老金就不是“养命钱”?关键是制度建设、机制完善。不是把钱放在保险柜里,那是“大财主”文化。我们需要投资文化,不需要“保险柜文化”。把这些“养命钱”搁在家里,锁在保险柜里就负责任?那才是真正的不负责任,没有投资财富永远不会增加,谁把钱锁保险柜里会升值?一分钱都不会增加的。钱存在银行里也不是投资。很多貌似负责任的口号实际上才是最不负责的、最没能力的表现。

金融资本市场范文3

【关键词】金融工程 资本市场 衍生工具

一、金融工程概念及原理

金融工程是19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门新学科。它综合利用各种工程技术方法创造性的解决各种金融问题,将解决工程问题的思维程式引入金融领域。主要包括对具体金融工程问题给予创新的解答,创新金融的设计、开发和实施,进而设计非标准金融合约。针对特定的财务目标实施金融工程,能够达到既转移和控制风险的功效,又降低筹资成本、提高预期收益。金融制度的创新,金融工具的创新,以及创造性的设计和解决方案,是实施金融工程的关键。

(一)满足日益增长的风险管理需要

自从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初放弃固定汇率制采用浮动汇率制,就使个人、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汇率的变动引起利率和金融资产价格联动。为规避风险,各种管理技术应运而生,如远期、套利等。

(二)信息不对称、金融比较利益差异、风险转移、再分配等

人们应对市场中多变的风险有不同的方式方法,极少数人是风险偏好者,冒着极大的风险去博取高收益。基于这一点,金融工程将客户承担的风险转移给另一部分客户。市场参与者对于信息的掌握程度和掌握能力导致信息不对称,在例如在公司治理中经理层就比普通股东掌握更多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信息优势抢夺信息劣势者利益的情况。解决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是金融工程的一个重要思路。奠定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的比较利益学说,这是由大卫李嘉图提出来的。同时金融工程还存在一个运作思路,就是市场上的各方通过利益比较(运作成本差异化)进行交易,使得市场参与者互惠互利的降低交易成本。

(三)税收因素和监管因素是重大因素

高风险是金融业的特有本质,由于金融机构的特殊性,金融机构的破产倒闭将会造成社会危机,所以政府要加强监管,力度远远超过其他行业。金融工程师们想出了种种办法来增加收益,来绕开这种束缚。

(四)资产转换成现金的方便程度

资金的使用效率越高意味着资产的流动性越强。为了达到增加资产流动性之目的。因此通过资产证券化,使用金融工程方法,将流动性差的非标准化的资产成为标准化的有价证券。各种资产转化为可流动资产的效率和方便程度取决于金融工程发展水平。

二、金融工程对资本市场发展中的影响

(一)满足投资主体规避风险的需要

我国国内投资中,近几年来政府资金占比在逐渐减少,但所占比重仍然很大,理应成为风险投资最重要的来源的民间资本占比较低。在风险投资的起步阶段,政府直接投资可以提高风险投资的信誉,增加投资者的安全感。金融工程适时推出一些金融衍生工具如期权和股指期货等,可激发这些投资者兴趣,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

(二)扩大金融机构业务范围

投资过程中一个重要原则是分散化,但是我国金融投资工具种类局限。一些机构投资者如国有企业、保险资金、投资基金等进入证券市场的风险比较大,是因为缺乏必要的避险工具。金融工程研究人员将运用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手段,评价、分解、选择、组合投资者面临的收益与风险,从而设计新的产品,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在金融工程技术支持下,股指期货、二板市场、期权交易市场的开通,甚至是战略版的孕育,将为投资者带来更宽泛的投资渠道。

(三)金融工程对资源配置起到了提振作用

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近两年,资本市场快速发展。中国经济需要资本市场提振。工业化像资本化的时代正在转变,金融业将成为世界财富重新分配的重要机制。现代金融业将会成为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创新进步的强大杠杆和支撑。在中国贫富差距较大的状况下,中国的县域和农村也开始发展金融工程。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同样依赖者资本市场的推动,金融工程推动单一信贷资产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金融工程是一项高端的技术,利用转换债券等新的衍生证券可推动企业股权重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国有股的减持问题,使得老化的国有企业等焕发生机。金融工程能够通过期货和期权防止企业原材料等价格波动带来成本变化,从而使得企业供应的有序性,就相当于为企业利润的增长购买了保险。金融工程将股票期权等引入公司治理会大大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三、我国发展金融工程的措施

我国金融工程尚处于发展的初中期,由于资本市场功能缺失,货币市场基础薄弱,监管体系极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我国要有意识的培育理性市场参与主体,充分重视制度环境优化,加速培养高层金融管理人才。具体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建立健全的金融市场

市场是孕育一项技术的基础,要发展金融工程务必要建立健全的金融市场。在依法治国的今天,金融法律法规成为金融市场建设的重中之重。我国的金融法律是借鉴国外法律结合自身实际发展而来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金融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标志着金融法治环境的进步。除了法制环境,技术工具支撑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工具,电子信息技术将伴随着我国金融工程市场的改革进步。金融工程是利用价格的市场化特征来实现动态管理风险管理和市场分配,因此我国要加快完善金融监管制度。金融创新、资本市场定价能力、人民币纳入SDR、利率市场化都是金融工程发展必不可少的市场环境。

(二)培养和造就大量高级金融管理人才

在我国的高校中,能够开设并将金融工程专业研究较好的高校并不多。从高校到企业,理论扎实、业务精干、善于管理、勇于开拓的金融人才十分短缺。我国目前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已经在新一轮的金融改革方向上做出。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氛围,制定可行的人才培养规划,完善各级金融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成为当下的必要措施。以东北财经大学与大连总部经济华信信托共同成立“金融人才培养中心”为例,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值得借鉴。

(三)要深化金融改革,培育市场主体

市场配置资源是市场经济的龙头,资金价格能够灵活反应资产配置的效率,资金价格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健全的财务结构、资本回报率、风险承受能力是考验市场主体适应力的标准。高于银行利率的利润是机构投资的要求,是现代市场主体投资可行渠道。市场主体通过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租赁、兼并、收购、借壳等形式让企业变成了自我竞相发展的主体法人,金融领域的改革将使得市场主体的培育显得至关重要。

(四)加强信息基础建设

随着国家对信息化、数字化等的重视,信息网络建设为金融工程发展提供了硬件条件。金融基础设施包括法律环境、支付体系、会计准则、公司治理、信用环境、金融监管、金融工具、投资者保护制度组成的金融安全网等金融运行的硬件设施和制度安排。我国由于宏观调控力度得当,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合理,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力挽狂澜充分说明金融基础设施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金融稳定、国家安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金融工程发展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1]叶永刚等.《县域金融工程手册》.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

[2]杜莉,姚鑫.我国金融工具创新的路径选择之一.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1期.

[3]申景奇.基于“一带一路”的金融创新及发展建议.全球化,2015年11期.

[4]王国刚.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财贸经济2004年04期.

[5]欧阳岚.关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金融基础设施的思考.江汉大学学报.

金融资本市场范文4

关键词:资本账户;开放;金融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1.4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1-102-02

2009年,上海提出了到2020年将上海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区试点正式启动,在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道路上又向前迈了一大步。但是,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资本账户的开放。而资本账户开放对我国经济有巨大影响,尤其是对我国金融市场影响巨大。因此,如何应对资本账户开放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极其重要。下面就对资本账户开放的内涵、原因、现状和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进行讨论,进而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资本账户开放的内涵和原因

(一)资本账户开放的内涵

与经常项目开放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不同,资本账户开放在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多数学者更多地是从自身研究的需要去对资本账户开放进行定义。不过这些定义差别不大,其中的主流观点是资本账户开放指在经济活动中,除了少数例外情况,解除那些在资本账户交易中的关于货币兑换、对外支付以及其他货币流动等方面的直接和间接限制,从而基本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

在理解资本账户开放的定义时需要强调两点内容。第一,资本账户开放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资本账户管制都取消,对于那些敏感项目,容易造成经济波动的少数例外项目还是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管理。实际上,世界上不存在一个完全不对资本账户干预的国家。第二,资本账户开放是一个过程。因为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无法通过自身的机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在一定情况下还会出现失灵,因此必须按照一定的次序,在满足相关条件的基础上逐步推进资本账户的开放。

(二)资本账户开放的原因

第一,从总体上看,资本账户的开放利大于弊。一方面,资本账户开放可以优化资本的配置效率。随着资本账户的开放,外国资本的流入更加方便,更多的外国资本就能流向那些它们占据比较优势的产业,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我国资本也更容易走出去,去投向那些我国资本占据比较优势的行业,提高我国资本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资本账户开放可以避免因资本管制而产生的经济问题。例如当前我国对资本进行管制,不得不采用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导致“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产生。同时,资本管制还容易导致金融效率低下,竞争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前提就是资本账户开放。

第二,资本账户开放是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内在要求。首先,资本账户管制已经逐步对经济的发展产生约束。例如当前我国正处于对外投资战略机遇期,但是在资本管制的约束下,资本流出较为困难,约束了我们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从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其次,当前我国资本账户开放也处于战略机遇期。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充沛,人民币结算规模逐步扩大,金融市场逐步成熟,如果此时逐步放开资本账户管制,可以有效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及经济的发展。再次,资本账户管制的效果不断下降。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流动的规模和形式越来越多,传统的资本管制模式已经无法起到很好的效果,亟须资本账户逐步开放。

第三,资本账户开放的风险基本可控,可以逐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有几个前提条件:金融监管完善、宏观经济稳定、外汇储备充足、金融机构稳定。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通货膨胀率较低,宏观经济稳定,同时外汇储备全球第一,因此其中两个条件已经完全满足。而金融监管和金融机构的问题,经过近些年的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只要资本账户采取逐步开放的策略,监管和金融机构就能够逐步调整,这些风险可以得到控制。所以,资本账户开放的风险基本可控,相关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可以逐步推进账户的开放。

二、资本账户开放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资本账户开放对金融市场的整体影响

资本账户开放之后,国际资本将大量进入我国,可以产生正反两面的影响。从正影响的角度看,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将充实和壮大我国的金融市场。同时,随着大量金融机构的进入,将给国内金融市场带来新的技术和活力,盘活现在的金融市场,并使它逐步走向成熟。另外,国内金融机构也可以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提高竞争力,反过来对金融市场的成熟也有好处。从负影响的角度看,资本账户的开放容易导致金融市场的波动,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因为资本账户开放之后,会有大量短期的国际热钱涌入,这些热钱的大量进出,对我国货币供应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处理不好,会导致资金紧缺,进而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

(二)资本账户开放对银行业的影响

银行业在中国金融市场中占了最大的比重,是我国金融市场的主体和枢纽,因此在资本账户开放中,所受到的影响也最大。首先,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银行业发展相对落后,竞争力较弱。在资本账户开放之后,大量优秀的国际金融机构必将随之而来。在过去中国银行业还能依靠政府的保护,但开放之后,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是否能够更好的发展面临着挑战。其次,在许多业务领域,外资金融机构占据优势,例如外汇业务的开展等。中国银行业原先在这些业务方面经验缺乏,缺少相应的竞争力。最后,资本账户开放之后,人民币汇率的风险加大,货币错配等问题会相继产生,而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能力不足,应对这些风险时难免会存在一些困难。

(三)资本账户开放对证券行业的影响

中国证券业产生时间虽然很短,但是近些年发展非常迅速,在金融市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在资本账户开放之后,中国证券业也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首先,对证券投资者来说,证券市场的波动将会增加,风险将进一步加大。在资本账户开放之后,大量的热钱涌入,一旦有风吹草动,资本就会大规模流动,导致股票等证券价格大规模波动,给投资者造成损失。其次,对于证券从业机构来说,竞争压力急剧加大。中国证券业发展较晚,投行、券商等证券从业机构与国外相比,规模小,实力弱,创新能力不足,很容易在竞争中败下阵来。因此不得不对此进行充分重视。再次,对于监管机构来说,监管难度也加大。例如,随着资本账户的开放,许多外国公司将会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市融资,如何对这些外国公司进行监管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四)资本账户开放对保险行业的影响

在三大金融行业中,中国保险行业发展相对落后,因此,面对资本账户的开放,中国保险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首先,中国保险业整体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而国外保险业非常发达,尤其在发达国家,保险业是金融市场中最大的一块,实力雄厚,竞争力强。在资本账户开放之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将受到严重挑战。其次,政府对保险业的支持将减少。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得益于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资本账户开放以后,保险市场将更加公平,中国保险业能获得的政府支持将越来越少。再次,中国保险业投资渠道狭窄,投资收益率低。在资本账户开放以后,如果无法拓展投资渠道,必然难以与国际保险公司竞争,最终将会被市场淘汰。因此,中国保险业面对资本开放,必须做好充足准备,提高竞争力,在完全开放之后能够得到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波克.资本账户开放研究――一种基于内外均衡的分析框架[J].国际金融研究,2004,(04).

[2] 胡援成.中国资本账户开放30年回顾与思考[J].当代财经,2009,(02).

[3]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 我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条件基本成熟[J].中国金融,2012,(05).

金融资本市场范文5

党的“十六大”报告内容丰富,求实创新,影响深远,催人奋进,对今后我国资本市场 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上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整体方略 。也就是说,应继续加大资本市场的改革力度,扩大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水平,促进资本市 场的平稳、健康发展。这表明了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鼓励、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基本态度, 为今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调。报告提出,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 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当前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的重点是要建立健全生产要素市场,发展 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市场,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这里并没有 把资本市场并列其中,而是特别单独强调了要“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这 是因为我国作为一个人均收入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资本仍然是一种最为稀缺的生产要素 。因此,建立健全生产要素市场,就要十分重视发展资本市场,积极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开 放和稳定发展。把资本市场的发展作为本世纪头20年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写 进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立意高远,令人振奋,这进一步提升了资本市场在现代市场体系 中的地位,为推动资本市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二,“十六大”报告关于“发展”的论述对于我国建设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义。报告提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同时提出“发展必须坚持和深 化改革。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 ,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我国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还处于发展 的初级阶段,具有“新兴加转轨”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证券市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 样的问题,也会有一些历史包袱,但这些是前进道路上面对的问题,是难免的。如果停止发 展来先解决这些问题,既不现实,也会贻误发展的良机,这是牺牲发展所换来的代价。现实可行的选择应当是强调发展,因为发展是“第一要务”。用发展、历史、辨证的眼光正确地 看待前进道路上出现的问题,在发展中解决问题,通过发展来消化历史包袱。我们认为,发 展是宗旨和出发点,改革开放是动力,规范是手段和立足点。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发展是 平稳、健康的发展,不是大起大落式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不是式或昙花一现式 的发展。

第三,“十六大”报告提出了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为进一步 发展资本市场扫除了思想认识方面的障碍,澄清了观念误区,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从一 级市场的证券发行来看,实际上资本市场是直接配置资金资源,为各种生产、服务企业提供 融资服务,属于实体经济的范畴;从二级市场的证券交易来看,特别是某些用于价格发现和 控制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可能属于虚拟经济的范畴。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就应纠正传统的认识偏差。这两者的关系应当是,一方面,实体经济的发展是虚拟经济发 展的前提和基础,虚拟经济离不开实体经济;另一方面,要注意发挥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 促进作用,即实体经济也不能脱离虚拟经济。因此,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不是矛盾、 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两者也不是孤立、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 不可或缺的有机统一体。这为继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 支持。为此,我们必须研究虚拟经济的运行机制和运行特点,同时也应正确认识虚拟经济可 能对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

第四,“十六大”报告提出了“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 保护”的理论创新观点。同时提出“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确立劳动、资本、 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既为投资者从资本市场获得的合法收入 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也为资本市场上发生的分配关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 创新观点消除了过去一些人对证券投资收入的观念误区。证券市场上的买卖价差收入即资本 利得属于非劳动收入,只要它是合法获得的,就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此外,由于资本作为 一种生产要素,证券投资收入属于要素收入,应符合生产要素按其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因 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报告将有效保护资本市场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落到了实处,给合法投资 者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从根本上消除了私人资本进行投资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增强投资 者的投资信心。

第五,“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 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写入党的报告中, 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建立科学合理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但有利于督促公司管理 层诚信勤勉,恪尽职守,严格履行其应尽的职责,形成完善的制衡、约束机制,有效地防止 “内部人控制”现象,而且有利于上市公司加大信息披露力度,促使其更加充分地披露信息 ,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提高上市公司运作的透明度,从而真 正夯实上市公司这一证券市场的基石,切实维护投资者尤其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十六大”报告为促进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证券市场的 对外开放包括证券业的对外开放和通过证券市场实行资本流动的对外开放两个方面,前者是 指券商、基金管理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等服务业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属于对世贸组 织承诺中有关服务业贸易的内容,例如今年6月1日颁布的《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 》和《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后者是指B股市场开放、国内企业海外上市、外资企 业在华上市、实行QFII和QDII制度等,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 和资本项目下的完全开放。除了前面提到的“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基本方略外,“十六大”报告还提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利用中长期国外投资”。对于“多种方式 ”,报告没有详细的论述,但此前党和国家的有关报告已有论及。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的 报告中就提出了“适应跨国投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采用收购、兼并、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 等多种方式利用中长期国外投资”,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积极 探索采用收购、兼并、风险投资、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等形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这些 都属于通过对外开放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方式。

10余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成绩骄人,对外开放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经过了 从行政管制下的对外开放,到适度控制下的半开放状态,最后必然过渡到国际惯例下的完全 开放。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推进和全方位开放局面的形成,是我国金融业适应经济全球 化和金融一体化趋势的一种必然选择,是我国对加入世贸组织所作出的承诺的认真履行,也 是我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加快推进金融体系改革的现实要求,它必将把我国资本市场的规 范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日前管理层先后出台了《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和《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 等政策法规,第一和第三个文件开始了我国资本市场采用收购、兼并方式吸引外资的探索, 而第二个文件则迈出了我国采用投资基金、证券投资等方式吸引外资的第一步。这些政策法 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领域形成了从加入世贸组织协议框架下的证券业和基 金业的开放,到外资直接参与国有产权和非流通股权的并购转让市场,再到允许合格的境外 机构投资者直接投资A股市场等渐次展弄错的开放格局,中国资本市场的每一个环节和组成部分基本上都为外资进入打开了政策通道,正步入一个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同时,“十六大”报告还提出应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具 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这有利于发挥资本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健全现 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促使资本市场由过去的“关系金融”变为“契约金融”,将为 资本市场的正常有序运作提供有力的保证。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将为证券市场的发展注入新 的生机和活力,支持证券市场中长线走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证券市场有效发挥资产定价 的功能,对于投资者合理判断金融资产的价值是至关重要的。

金融资本市场范文6

(一)会计与资本市场是供需关系,中间联系纽带是会计信息。

资本市场的发展历来是推动会计准则提升的最大动力,也是会计准则最主要的用户。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是投资者评价公司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决定资金投向的主要依据。因此,会计信息是证券市场进行资源(资本)有效配置的基础。衡量证券市场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之一是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有无假造盈余的问题,不仅关系到证券市场能否发挥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而且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政府监管政策的合理性。资本市场越规范,越要求会计准则国际化。

(二)会计信息正确反映上市金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对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尤为重要。金融企业的会计财务信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改革的成本。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企业上市是中国改革的大局,不仅是一两家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事,而且是推动中国经济和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中国银行业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改革中的成本之“筐”,改革过程中的很多成本和代价最后都沉淀到银行业这个“筐”里了。所以消化银行的不良资产,实际上是消化改革过程中的一系列代价。以前,由于银行改革进展不快,基本不让银行到资本市场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2000年5月份,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各个行业都取消限制,都可以上市。但是,强调上市必须把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首先就要提高会计准则和披露准则,使广大投资者能够正确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如果做不到这点,资本市场就很难发展。这必然要求会计信息要建立在一个合理的、能够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准则基础之上。否则怎么要求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呢?因此,会计准则是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理性投资的基础的基础。

二、我国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不足

这些年,我国在企业会计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进度非常快,但是集中在典型的工商类企业,覆盖面还不全,特别是涉及到金融类企业,当前的会计准则尚不能真实反映他们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规范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财政部颁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于2002年1月1日在所有上市金融企业实施。该制度对当前金融企业涉及的主要业务及所规定的会计政策,均与相关的国际会计惯例一致。但与金融企业上市信息披露对会计改革的要求,仍显落后,存在以下不足:

(一)应收未收利息如何计入财务报表。2001年以前财政部的规定是360天以内的应收未收利息要进账。2001年规定180天以内的应收未收利息要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还要照章纳税。2002年1月1日,财政部规定从180天降到90天。这些会计准则确认应收利息的标准相差巨大,应收利息虚拟成分很大,不利于反映真实的利润水平,也容易造成虚假纳税的现象。

(二)目前的会计准则偏低,不能正确反映比一般工商企业复杂的金融企业的常规贷款以外的风险及风险准备。比如信用证方面的风险、表外担保业务的风险、抵押品价格方面的风险、银行金融机构相互拆借的风险,以及承兑汇票之类支付工具的风险。这些风险按中国目前的会计制度难以充分反映,对这一方面的风险所计提的准备也很不充分。

(三)会计制度对贷款的分类问题,更广泛地说,就是对银行资产的分类问题。国际普遍采用的五类法按照风险概率进行分类,即不管贷款是否到期,都要进行评估,都要按其概率分为不同的类别,同时要按照这个损失概率提取准备金。我们现在的制度则不是这样,一方面,我国计提坏账准备方法已与国际接轨,按五级贷款的百分比,即正常类贷款不提、关注类贷款,比例为2%;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另一方面,《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贷款划分仍使用期限法,两者不一致。这既涉及到央行对贷款分类的要求,又涉及会计制度对各类贷款计提准备金的要求。

(四)披露准则高于会计准则的缺陷。中国证监会现在采取这种办法是在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下的一种无奈选择。所谓披露准则高于会计准则主要是中国金融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披露财务会计报告要按照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进行披露,同时,中国证监会认为,提倡有经验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对金融类企业进行审计。

这样做在银行不良资产累积不多时,两个会计准则得出的盈利等财务数据较接近,问题不大。但银行如果有比较高的,历史上累积的不良资产,同时又不能通过正常提取准备金来消化时,问题就出来了。没有提取准备金的部分,在历史上形成的超额盈利可能已经通过分红分掉了,所造成的历史问题会一次性地出现在现年的盈利和净资产数字上。当期两个会计准则得出的盈利等财务数据不一样,往往反映了以前积累下来的问题。民生银行在上市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办法是将以前积累的、按照当时的会计制度没有提取准备或者核销的不良资产,相对隔离起来,如果出现了问题,由老股东承担。这样,新股东就没有把他们投入的钱用于消化历史上已经形成的不良资产或者核销这些不良资产。这种办法能够把新老股东之间的利益划分得比较清楚,但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倘若四大国有银行其中之一上市,由于其历史累积不良资产规模远比民生银行大得多,用隔离方法,不仅不能正确反映其盈亏,而且很可能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对国家不利。所以处理这种多年积累的棘手问题还有待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努力。

三、当前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一)上述二中的(一)、(二)、(三)方面,总的来说都容易导致高估银行的利润,同时也容易多交税,减少了银行消化不良资产的能力。投资者如果不弄清楚这些事实的话,很容易在投资中造成失误。

与此同时,中国现行的制度中也有一些低估银行实际盈利的因素,这些因素最主要的表现是营业税。中国对商业银行征收营业税,营业税的税基是商业银行的一切利息毛收入和手续费收入。银行收到的利息,不管付出多少利息,须先交6%(按进入wto要求,明年改为5%)的税。不管怎么改,都非常高,而且作为税基来讲是不尽合理的。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这也会影响投资者对银行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效果的判断。

(二)当前金融类企业信息披露准则容易引起投资者认识上的混乱。

披露准则高于会计准则这种临时办法,要求按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做备查审计报告。该报告在披露时是作为附录出现的。虽然这样有利于投资者获得比较真实的信息,但附录中披露的财务评价和按照国内会计准则做出的会计评价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容易使投资者在判断标准上产生混乱,投资者难免会问,我是依据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判断还是依据国内会计准则判断上市金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特别是在我国投资者财务知识较低及涉及利益的情况下。

四、完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建议

(一)充分认识会计准则的提高是中国资本市场规范化的前提。根据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应强调基础建设与规范的关系。基础建设在一定意义上属于发展,是从无到有,他应该包括法治、规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对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的最基本要求。只有把这些基础性建设搞好,才能够规范。可以想象,中国在几年以前,《证券法》还没有出台,再往前数几年,连《公司法》也没有,这种情况下,能讲什么规范?当然是很困难的。会计准则作为证券市场如此重要的一个基础性准则,如果质量不够高,规范化很难取得进展。

(二)正确认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中国将来的会计准则应该既参照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中的会计准则,同时也考虑中国国情和特色。我国的会计准则中有些所谓特色,并不是按照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需要所设计的,而是过去传统计划经济的特色。这些特色恰恰是需要我们改进的。不能说我们强调会计准则要适应中国特色,就把一些需要改革的、实际上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东西继续保留。比如前面提到《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仍按贷款期限划分贷款种类,是我国粗放型经济时代的产物,已不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应大胆废除。因此,在这方面更多地要向国际标准靠拢,这至少是资本市场监管者搞好资本市场的迫切需要。

(三)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大胆吸收国际会计准则精粹。在典型工商类企业会计方面我们确实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会计准则在典型工商类企业以外,还有很多特殊领域需要覆盖,还有许多特殊问题需要做出规定。中国在市场化的过程中经历的年头还不长,经验也很少,所以进一步加大改革的的力度,加快会计和信息披露准则国际化的步伐,参考国际经验是必要的。

(四)抓紧资本市场其他配套基础建设,为会计制度改革奠定良好基础,包括完善公司治理,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技术和职业道德水平,及独立、客观、公正执业的水平,同时依法严厉查处各种违规行为。只有按国际标准,奠定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建立健全高质量的会计和信息披露准则,促使公司管理层忠实履行充分披露义务,促使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公正地执业,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公信力才有可能提高,“三公”原则才有可能得到贯彻落实,资本市场的健康迅速发展才有保障;投资者利益才能最终得到保护。

「参考文献

1.财政部:2001《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2.isab:国际会计准则第30号-银行和类似金融财务报表的披露。

3.孙铮:《资源配置与盈余操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