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的含义范例6篇

流动人口的含义

流动人口的含义范文1

关键词:会话含义理论;大学英语教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一、引言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语用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科,得到迅速发展。而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提出的“会话含义理论”更是丰富了语用学的研究,对语用学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教育部所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同时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但是,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仍是以语言教学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忽略了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将会话含义理论巧妙地应用到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有效地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语用方面的问题,达到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

二、会话含义理论概述

1967年,格莱斯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该理论主要包括合作原则、相关准则以及准则的违反。格莱斯对“合作原则”做了如下定义:“我们可以提出一个交际双方都应遵守的一般原则,即:在交际进行的每一个阶段,交际双方都应依据交际目的或方向的要求,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了对合作原则进行进一步的解释,格莱斯提出了四条具体准则:1、量的准则: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所说的话不应该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2、质的准则: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3、关系准则:要说相关的话。4、方式准则:避免晦涩;避免歧义;说话要简洁;说话要有条不紊。[1]但格莱斯理论的重点不是放在对准则的遵守上,而是放在对准则的违反方面。这是因为在实际的交际活动中,交谈双方并非严格遵守合作原则及其相关准则和次准则。相反,为了表达自己的言外之意,说话人会有意或无意地违反这些准则,这时就产生了会话含义。听话人则需根据语境推导出话语的真正含义,理解字面意义下所隐含的言外之意。

三、会话含义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会话含义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听力是一门既重要又很难掌握的技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强调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重要性。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目的已不仅仅局限于使学生能够听懂英语谈话中所涉及的语言基本知识,掌握其主旨大意,而且要使学生在此基础上,能够理解其隐含意义,并判断说话人的观点、态度等,从而逐步增强学生获取、分析口头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目前的英语听力教学主要是以听录音材料的方式进行,在此过程中教师过于关注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导致学生们误以为只要把握听力材料中每个单词、句子的字面意思,就能准确理解所听内容的主旨大意以及说话人的态度。在这种想法的误导下,一旦学生在听力过程中碰到生词,他们继续完成听力任务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从而影响对听力材料的理解。但事实上,学生无需准确了解每个单词的字面意思,个别生词的存在不会影响他们对于所听内容主旨大意的把握。相反,他们可以通过结合具体语境来猜测生词的大致意思,从而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因此,听力理解的完成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足够的语音、词汇等语言知识是听力理解的基础;第二,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听力内容发生的具体语境等语用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语言知识已不是阻碍他们完成听力理解任务的因素。相比之下,学生对于语用知识的掌握却不尽如人意。这一现状导致学生们有时即使明白了听力材料的字面意思,也很难理解其隐含意思。他们需要意识到听力材料中所使用的是动态的语言,人们有时为了促成交际活动的顺利完成,会违反合作原则。因此如果教师能指导学生将会话含义理论引用到听力理解的过程中,这一问题将会得到有效解决。下面就以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中的试题为例来说明会话含义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重要推动作用。例一:W:WhenisJohncoming?M:Well,hesaidhe′dbehereat8:30,butifIknowhim,itwillbeatleastnineo′clock.Q:WhatdoesthemanimplyaboutJohn?对话中男士的回答显然违反了量的准则中的第二个次则———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对于女士的提问,他只需回答前半句,而but后的内容则超出了对方所需要的信息量。因此学生需根据会话含义理论推导出男士的隐含意思,即John经常迟到。例二:W:Ifyouareinterestedingymnastics,theuniver-sityhasanoutstandingteam.M:Ican′tevenclimbthestairswithouthavingtostoptocatchmybreath.Q:Whatdoesthemanmean?该对话中女士想向男士推荐一个体操团队,但是男士却说自己爬楼梯都十分困难。这一回答显然与上句不相关且夸大了事实,违反了关系准则和质的准则中的第一个次则———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这一违反正是要表明男士认为自己不适合体操这一项目,从而委婉地拒绝了女士的提议。如果学生了解会话含义理论,他们将会准确地理解男士的言外之意。鉴于会话含义理论在推动听力理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新的词汇知识,在学习材料的选择上应侧重于段落、篇章,或通过阅读英文小说、观看英文电影的方式去学习词汇。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灵活地掌握词汇的外延意义,而且可以很好地掌握其内涵意义,从而为准确理解听力材料中说话人所要表达的观点、态度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除了词汇知识外,教师还应向学生教授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包括地理、历史、习俗、礼仪等各个方面。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可以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听内容的主旨大意。第三,在学生掌握了足够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会话含义理论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引用一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意识到该理论对于促进听力理解的重要作用,加深学生对这一理论的认识,从而使他们能熟练地利用这一理论对所听内容加以分析,准确地推导出话语中所隐含的言外之意。[2]

(二)会话含义理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初级英语口语的基础上,能顺畅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增强叙述、交谈和讨论等方面的口语表达能力。但我国目前大学阶段的口语教学仍沿用中学时代的传统教学法,再加上不能为学生提供适当的交际环境,导致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学生仍然不能用英语进行有效、得体地交流,常常由于不懂得说话技巧而出现尴尬、冷场的局面,或者由于不具备推断说话人言外之意的能力,而导致无法做出适当的回应。[3]在这种情况下,如能将会话含义理论引用到口语教学中去,一定会推动其顺利发展。接下来就以一个实例来简要说明会话含义理论在口语交际中的重要作用。(Atagenteelparty)A:Mrs.Xisanoldbag.B:Theweatherhasbeenquitedelightfulthissum-mer,hasn′tit?在该对话中,A在向B说Mrs.X的坏话,而B的回答很显然与A所说的话没有关联,B正是通过违反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来间接地表明他认为A所说的话是与当时的场合不符的,自己不愿与A就此话题进行谈论,委婉地提示A停止这种不恰当的言论。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会话含义理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推导出说话人的真正意图,做出得体、恰当的回应,还能使得学生准确掌握与灵活应用一些说话技巧,以一种礼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促成交际活动的顺利完成。因此,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教师应系统地向学生教授会话含义理论的相关知识,并搭建英语情境的交流平台,指导学生使用这一理论在不同的语境下进行模拟对话,通过反复操练掌握实用的语言表达方法,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接触多种形式的英文视听材料,并在此过程中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交谈模式。之后指导学生总结口语交际中的类似表达,并对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产生的语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积累不同语境下较为恰当的表达方式,从而使自己在口语交际中表达得更加准确、得体。

(三)会话含义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是一种认知活动,是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最佳途径。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得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阅读材料。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十分重视阅读教学,但教学重点往往在词汇和语法知识上,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学生语用能力的不足也会影响其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把语用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是会话含义理论的相关知识应用到阅读教学中去,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会话含义理论中的合作原则虽产生于口头交流,但是在书面文本交际中它也同样适用。因为书面文本也是用于交流的,是一种作者和读者进行交流的方式。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中Unit1的TextA--HowIGotSmart的第四段写道:Myprincesssatnearthepencilsharp-ener,andthatyearIgroundupenoughpencilstofuelacampfire.根据上文得知主人公原本是不喜欢读书的,因为喜欢上了一个女同学而乐于上学了。那个女同学坐在卷笔器旁边,主人公为了接近他的“公主”,频频去削铅笔。此句中的“Igroundupenoughpencilstofuelacampfire”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对主人公频繁削铅笔的行为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写。这一说法显然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质的准则,如果学生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就能推断出主人公想借这一说法来表达自己接近女孩的迫切心情。[4]这个例子就充分说明了会话含义理论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在阅读文本中,语境对于具体词汇和句子的意思也有一定的限制。学生使用会话含义理论对文本进行分析的这一心理过程,应该建立在对语境的整体把握之上。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通过结合语境来推测单词意思、句子隐含意义的阅读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掌握了一定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会话含义理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规约意义推导出其中所蕴含的会话含义,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提高阅读能力,而且可以使得学生对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有更深刻的理解,掌握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提高其写作水平。[5]

(四)会话含义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写作是一种书面的表达方式,有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等多种文体,而当前的写作教学更加强调实用性,更加注重应用文的写作,如求职信、道歉信、感谢信等,这就更加突出了会话含义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巧妙地使用会话含义理论,来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目的。首先,在审题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读懂题意,而且还要利用会话含义理论对题目要求进行分析,读懂其语用要求。其次,在写作过程中,教师也要指导学生使用该理论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避免生硬、不礼貌的表达方式。

四、结语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心正在由语言知识的教授向语用能力的培养方面转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语用学的知识,特别是会话含义理论的相关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该理论的应用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姜望琪.语用学理论及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8-40.

[2]柯婷.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理解部分中的会话含义及其启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1:163.

[3]姜海英,魏琛.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11,12(4):153-154.

[4]常帅.修辞语言在课文“HowIGotSmart”中的使用[J].科教文汇,2008,7:47.

流动人口的含义范文2

文化包括一切人类社会共享的产物,广义上来说,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制度。简单地说,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整体的生活方式。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文化个性,是一种历史现象,文化形态在不同文化之间是不同的。文化包括一个社会所具有的信仰、制约、目标、习惯和技术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城市、组织、学校等物质体,而且包括习惯、思想、语言等非物质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表现模式。不同文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同文化间的联系使得文化交流成为可能,而它们之间的区别就会产生交流障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表达其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一种语言反映了该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观、思维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性。各民族的经验、宗教、态度等不同,人们所形成的信仰、语言、风俗习惯等也必然不同,这就造成了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口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在这一交际过程中,口译者成为文化交际的桥梁,要能准确并快速地传递不同文化背景下双方的意图。如果口译者不熟悉文化必然会使口译工作失去文化蕴意,无法达到文化等值。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时,相互之间也会存在理解障碍的问题,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理解障碍就更大了。仅仅具备良好的语言技能,口译员要想准确传达交流者的真正意图,还需要了解对方的文化差异。口译不仅是个语言问题,它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二、文化差异下的口译对策

首先,要注意政治术语的含义差异。一些政治术语是特定环境下的“特产”,比如经常讲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如果将这里的“精神文明”译为“spiritualcivilization”,外国人听到后首先想到的是问题,这就与本义相左了。另外,像“五讲四美三热爱”,如果逐一顺序英译,则会十分难懂。但仅仅注意到词语含义的不同要避免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是远远不够的。时代不同,词义也随之产生变化,原本中性的词可能产生了感彩或发生褒贬转换。因此,掌握词汇,一方面要了解其本义,一方面还要知道其喻义、引申义或转义。只有熟悉词义在不同语境中的真正意义,才能在口译中做到语用得体。如果现象1中的口译员能够全面地掌握词义,随时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内涵,在口译工作中就可避免交际障碍甚至交际灾难。其次,要注意不同语言文化下的词义差别,了解不同文化中对应词的意义是否完全对等。在两种语言里,某些词语表面上好像指的是同一事物或概念,但其实却是两码事;或者由于一些概念、事物在某种语言里只有一两种表达形式,在另一种语言里,却有更细微的区别。谈到对农民的说法,对于现象2中在旧中国,口译员把农民译为peasant是可以的,但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农民,因为其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翻译为farmer才比较妥当,这样的翻译结果才能与外宾的文化相对接,他们就不会困惑:如果中国强调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平等,怎么还把农民称为没有教养、社会地位低下的乡巴佬呢?由此可见,口译中不但要掌握词语的字面意思,还要掌握其内在含义,特别是词语中隐含或附加的延伸意义经常会造成口译中的误解。除了要注意词语的含义、词义变化外,在口译中还应注意民族文化特异性所导致的“词汇空位”问题。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就会产生不同的语言。如果生活客观环境中根本不存在某一现象或事物,那么语言中自然也不会存在对应的词语。在进行口译时,如果被译语言的形式只能以译入语中意义相同的形式不同的语言的词汇来表达,就意味着译入语相对于被译语来说,存在着一个“空位”。词汇空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而这却给翻译特别是口译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口译中的很多不可译现象基本上是由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直译的方法就行不通了,而运用意译的方法就能够破解难题。譬如,汉语“物极必反”在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词语,在口译时可以根据汉语词汇的内在意义,将之翻译为:Achangeintheoppositedirectionisinevitableonceacertainlimitisreached.但是“词汇空位”只是文化海洋中的一滴水,词义联想更能折射出文化的差异。在不同民族的语言演变过程中,由于对某些情景和事物所发生的联想都有其特殊的感情环境氛围,因此,即使在不同文化中意义相同的词汇其感彩也会略微不同或大相径庭。中国人常用“肥缺”来表示一件好的差事,但是英语国家的人则把“apieceoffatmeat”看作是一件废弃的事。

如果在口译中缺乏对文化差异的充分认识,往往会造成理解上的巨大差异,甚至会导致南辕北辙的结果。此外,在口译中还应注意不同文化中存在的思维、风俗以及价值观念等的差异。一位政府领导人在向来访的美国代表团团长引见自己的夫人时说:“这是我爱人”,如果望文生义,直译为“Thisismylover”,则会令美国客人大跌眼镜。在英语中lover一词既有西方人的情夫或情妇之意,又有丈夫或妻子之意,因此,为准确表达妻子的意思,应将lover变为wife,就会避免在公开场合的尴尬,在口译中只要平时注意这种不同文化间的细微差异,就能够有效避免难堪场面。

对年龄持有的不同态度又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另一个重大表现。中国文化中存在敬老文化,因此往往不会忌讳“老”的问题,而在西方国家,非常禁忌“老”。因此在遇到一位老年外国朋友时,中国人处于客套,往往会说“我们都老了”,这在中国文化中无可厚非,而且非常得体,但是,外国朋友有可能认为你把“老”强加于人,很不谦虚,也不礼貌。而在礼仪方面中西方也存在较大差异英美人在日常生活中“Thankyou”常在嘴边挂,表现出良好的社交礼仪,但是中国人往往比较内敛含蓄,不善于直接表达,这在外国人眼中就难以理解。中国主人在接待外宾时可能会说“没什么好菜”,如果直译为“Thereisnogooddish”,就会让外宾丈二摸不着头脑。西方人的落落大方和中国人的含蓄,体现了两种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特点,在口译中要特别注意。

三、结束语

流动人口的含义范文3

流动人口子女不能与流入地儿童享受义务教育同等待遇的主要障碍在于当前实行的相关体制。在分级办学体制下,地方政府提供义务教育服务的财权和事权都交割得十分清楚。承担适龄阶段儿童义务教育任务的是其户籍所在地政府而非实际所在地政府。由此,接纳儿童的公办学校是其户籍所在地的学校。对于流动人口子女来说,实际所在地的公办学校没有接纳他们的义务,教育资金投入对象没有包含当地户籍人口子女之外的这些外来儿童。如果这些外来儿童要在这里的公办学校就学,则需要以赞助费等形式交纳数额不菲的资金。这就使大多数流动人口望而却步。

这种按户籍所在地而非实际所在地划分教育事权的体制是明显不合理的,是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流动规律及要求相背离的,也是严重违背国家的《义务教育法》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大量存在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正常格局。为什么长期以来,虽经国家有关部门和有关政策强调,这一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分析其背后较深层次的原因:首先,从理论上来说,基础教育事权的划分比较复杂,由于基础教育规模庞大,学校数量众多,只能由基层政府主管,而其较强的外部性又导致地方政府投入不足,因此在现行体制下地方政府承担义务教育责任的对象首选的必然是拥有本地户籍的儿童。其次,由于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各地教育水平和教学条件差别较大。经济发达地区由于自身的实力和对优秀人才的吸引,教育资源一般均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人口流动的潮向与之正趋同,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流入地政府如果不设任何门槛,而是将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也全部承担起来,就会产生磁力效应,加大对流动人口的吸引,激发更多的人为了子女的前途也加入流动大军,使得流入地的管理和资源等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这是任何地方政府都不得不考虑的严峻问题。即使当地财力可以解决目前的问题,也要为今后做长远打算。第三,历史的传承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在计划经济时期也有人口迁移,当时的迁移是以户籍落脚为前提的,而且人口流动的规模较小,其子女教育随户籍变动由流入地政府解决。当转型为市场经济之后,地方政府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事权方面仍然沿袭了传统的模式,并且这种模式非常适合于地方的某些本位利益。

我国大规模流动人口出现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具有本国的独自特点。尽管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流动人口是频繁存在的。但其他国家人口的流动与我国在规模和规律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不同,没有像我国流动人口这样庞大又集中的情况。迁移的人口的义务教育在很多国家没有形成问题,也有部分国家是通过征收专项的税种来解决这部分人的教育资金投入问题。在我国,流动人口是以多种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向流入地纳税,为当地财政收入做了贡献。因此,其子女的义务教育应由流入地政府承担。有人提出,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应由流出和流入两地政府共同承担,理由是出于对一贯的事权划分和流动人口消费实际的平衡考虑。这实际上仍然是一种计划经济的思维。也有人主张,以扶持流动人口自办的学校来解决这一问题,但这类学校的实质是商业性操作,与义务教育的宗旨是完全不相符的。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应该是顺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流动人口的发展规律,建立可持续的长效运行机制,这就需要对现行的模式和相关体制进行调整和改革。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宜采取以下途径:

第一,在现阶段户籍制度暂时难以取消的环境下,有条件地解决一部分常驻流入地的外来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取消户籍制度是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关键。户籍制度的弊端无需赘述,而在全国范围取消户籍制度尚假以时日。对此,应实行地方政府将一部分人列入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范围的办法,条件包含居住一定时间以上、有固定住所、合法就业、有稳定收入来源、依法纳税等内容,具体标准应根据流入地的实际承受能力而定。这样既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实现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待遇,也可以节制磁力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每个地区的就业容量是相对有限的,当市场饱和以后也会对“多余”的流动人口产生排斥效应,因此,目前阶段有条件的解决常驻流入地的外来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可行的。

第二,根据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发展的要求,适当调整和完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教育投入不足是影响我国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国家应在“十一五”期间着力解决。对于基础性教育而言,由于其重要意义和其发展特点,客观上要求中央和地方较高级政府承担支出责任。实际上,当今世界上无论是集权国家还是分权国家,基础性教育一般是由基层地方政府承担督导管理责任,支出责任则由各级政府共同承担。我国幅员辽阔,人口流动跨度极大,中央财政应有专项资金及平衡手段,一来促进区域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二来对于人口流入较多地区的义务教育资金缺口进行必要弥补。

流动人口的含义范文4

【关键词】语用语境 英语小词 商务办公场景 语用含义

【中途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09-01

1.引言

所谓英语中的小词,指的是一些短小精悍的常用词,其中大部分是单音节词或由单音节动词加小品词构成。这些词具有一词多性和一词多义的特点,使用范围宽广,表达方式灵活多变,搭配关系比较复杂。由于人类语言历来都遵循着“经济原则”或“最省力原则”, 力求以最少的语符表达最多的意义, 因此, 小词被越来越多的人运用到很多场合中。小词在商务办公场景的应用研究,显得尤其重要。

2.语用语境与英语小词在商务办公场景的应用

这里所说的语用语境,主要是从语用学角度出发的语境研究。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研究语言合适、得体的学问,是研究在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话语,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尤其是研究在不同的言语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何自然,1988:3) 语用语境可以分为上下文语境和认知语境。上下文语境既包括书面语的前言后语,又包括口头语的前言后语;而认知语境则是人们所明白的一系列所能感知并推断的事实或假设构成的统一体(Sperber&Wilson , 2001:8)。换言之,就是一个处于交际中的人的知识系统,包括上下文知识、情景知识和背景知识。(王跃平,2009:51-56) 根据语言的形态,将商务办公场景英语分成两大类,即书面英语和口语英语。

2.1书面英语小词的语用语境分析一般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书面英语小词的上下文语境:书面英语主要是邮件英语。当一个词被用于某一特定情境中时,词义会与平常使用的词义有所差异,这时就要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例如:We learn that you have delivered the goods in advance. 在这个句子中,我们注意到learn 的词义有所改变,在普通英语使用中learn 是“学习”的意思,在上述的句子中,learn 所表达的是“获悉、得知、了解到”的意思。因此,在我们理解话语时,必须结合上下文分析其在特定场合中的特定含义,以免产生歧义。

(2)书面英语小词的认知语境:语用推理并不一定要依赖具体的语境,因为语言使用者通过经验或思维已经把有关的语境内在化了,这种语用因素内在化、认知化的结果就是大脑中的认知语境。(熊学亮,1996:1-4)他认为认知语境涉及三个范畴:情景知识,语言上下文知识和背景知识,并指出了认知语境还包括社会心理认知状态。例如:I hope we can be the lucky dogs. 由于受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西方人特别喜欢狗,认为狗是忠实的动物;但在中国,狗往往被比喻成趋炎附势做坏事的人,与狗相关的词也大都是贬义词。但是“lucky dog”在西方人眼中是“幸运儿”的意思,如果不懂这层文化含义,可能会误以为是在骂人,产生误会。所以我们不仅要懂得词汇的表层含义,还要了解其掌故。

2.2口语英语小词的语用语境一般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口语英语小词的上下文语境

即使是同样的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会呈现不同的语用含义,所以,要根据上下文了解其恰当含义。例如:“hand”一词,仅一个词,是手的意思。但是如果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上下文看:

A: Excuse me, can you give me a hand.

B: Sure. John, you have to record it by hand.

A: Why? It’s time?鄄taking .

通过上例,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我们知道,A说的是“帮个忙”,B说的是“手写(记录)”。这样就明白了“hand”所要表达的具体含义。

(2)口语英语小词的认知语境

当说话人与听话人具备不一样的认知水平时,说话人要传达的意思与听话人所理解的意思会产生信息差,导致误会或者歧义。例如“aggressive”这个词,字面翻译成“进攻性的”。在商务办公场景里意思含糊,褒义的可译作“具有开拓精神的”、“有事业心的”,贬义的可译为“咄咄逼人的”、“喜欢没头脑乱闯的”、“容易得罪别人的”,意思可褒可贬,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说自己“aggressive”,意思是我可不是那种混日子的人,我是能干事的。一旦被别人说“very aggressive”,就需要好好理解了,也许人家是指这人整天凶巴巴的,不好相处,做事没头没脑,老闯祸。但如果老板说你不够“aggressive”,那意思则是你不够积极,工作需要更主动些。所以,听话人与说话人不同的认知水平会赋予相同的词不同的意思,我们在交流过程中要结合语境与现实,才不会令交流尴尬。尤其是碰到习语或俚语等具有文化内涵的词。例如:在办公室场合,有人说,“It’s raining.” 旁边的同事附声说,“Yeah, 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 .” 如果听话人不了解其中的文化背景,不懂“cats and dogs”是“倾盆大雨”的意思,可能会误以为对方在说笑话,这时就会产生交流上的误差。类似的还有其他很多口语中常用的具有文化底蕴的小词,像“walk on the water”、“cold duck”等。 在理解与运用上,我们要了解其文化背景,才能准确掌握说话人要表达的意思,避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语用失误和交流失败。

3.结语

对英语小词的学习与掌握能够丰富和提高口语,促进人际交流。小词是促进英语口语流利性的有效策略之一。对商务办公场景下的职场人士来说,了解小词的使用功能和作用,恰当使用小品词,增强话语的语境效果,对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Sperber&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熊学亮 单向语境推导初探(上)[J].现代外语,1996,⑵。

流动人口的含义范文5

关键字:释义理论;汉英口译;名词性冗余;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c)-0000-00

1释义理论

释义理论于1968年由法国著名口译专家达尼卡 塞莱丝科维奇率先提出,并于1984年与勒代雷教授合著了《口译理论实践与教学》, 标志着释义理论的正式诞生。 此理论一经提出,在口译界产生极大的影响,并且受到众多学者的认可和追捧。 根据释义理论, 口译才是翻译的最基本形式, 这一观点的提出也是有据可依, 从人类发展历程来看, 口语交流在先,文字交流在后,时至今日, 口语交际的比重依旧要远远超过书面交际。这使得更多的学者将目光聚焦在口译研究之上。

释义学派将翻译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词义层次,话语层次和篇章层次。前两个层次都是关注于机械的脱离语境的语言翻译,而只有篇章翻译是将两种不同语言之间建立了意义上的对等,实现了翻译的最终目的――交际。释义学派进而提出了释义理论的核心理念:释义理论的三角模型。

根据此模型,要实现从语言一到语言二的转换必需通过此模型的最高点: 意义,即脱离原语外壳。 也就是说,译者首先要理解语言一的含义,然后再根据原语含义释义成另外某种语言形式即语言二。其中理解原语含义是进行释译的关键, 没有此环节,直接从原语(语言1)向目的语(语言2)转换只是机械的代码转换,并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翻译。

2名词性冗余

冗余一词最早出现于通信领域,后被广泛应用到翻译领域,多指语言的重复和赘余。值得一提的是冗余本就是语言自身的属性之一,并且在译员口译过程中起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重要作用。 我们这里所提到的名词性冗余是指超过语言自身的冗余度之外的在口译员进行口译过程中产生的不必要的、多余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并做如下分类:

1) 范畴词,范畴词是汉语表达中所独有的, 自身并没有实质的意义,但却被人们经常使用来表示某种范畴,这样的词语有很多,例如:事业、状况、问题、局面、现象、情况、方式、方面、水平、关系、体制、制度、力度。

2) 重复,汉语中经常看到两个同义词同时出现并用连接词链接表达同一意义,这样使用的目的在于起到强调或加强语气的作用, 然而在英语表达中这一用法明显是赘余的,我们称之为重复,例如:进步与发展,适应和调整,稳固和提高,了解和掌握,沟通和交流。

3) 词义信息涵盖,词义信息涵盖是指词本身的含义在句子中有所涵盖和体现,在口译过程中,词的再次出现将会造成句子的语义重复和赘述,在“我们将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中,“步伐”一词的含义就被包含在整个句子当中。

3释义理论下名词性冗余的处理策略

根据释义理论,语际之间的转换要实现脱离语言外壳,达到意义上的转换,而绝不是词对~的机械的代码转换。冗余作为语言本质属性,在原语中并不构成冗余的信息,一旦被逐字译义,必然会造成目的语的冗余。因此在译员进行汉英口译过程中,在处理由原语向目的语的转换时,应按照释义理论的指导,优先考虑意义的传递,删减原语中的冗余信息,以适应目的语的表达方式。

1)省略范畴词,范畴词本身在汉语中只起到形式作用而无真正的含义,如果在汉英口译中对此类词汇进行逐字翻译,只会造成目的语的冗余,在意义表达上起不到任何帮助。根据释义理论,在汉英口译中省略范畴词的翻译,既保证原语意义的准确传递,也使得目的语加顺畅。

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态势…

In theface of mounting downward economic pressure…

“态势”在句子当中作为一个范畴词出现,本身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可以直接省略不译。若逐字逐句机械的翻译, 在译文中保留 “situation” 一定会出现冗余, 同时, 破坏了译文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2)省略重复,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克困攻坚,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All our people have worked together as one, surmounted difficulties, and accomplished the year’s main targets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很明显可以看出,在这一句之中出现两处重复现象:克困攻坚、目标任务。 前者是两个重复的动词短语表达同一意义,后者是我们所关注的名词性冗余问题,目标指想要达到的目标或目的,任务指担负的任务交派的工作。主语经济社会发展即使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或目的又是我们现阶段要去担负的任务交派的工作,而在目的语中“task”一词本身指 “a piece of work thathas to do, or an activity which is designed to help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goal”。这里重复使用task和objective来表达同一意义是明显的赘余,所以在此根据释义理论,我们在口译过程中省略了全部释义,直接采用task 来表明原语中目标任务这一涵义。

3) 省略涵盖信息词 ,例: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Accelera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一句如果逐字翻译会被处理成:“accelerate the pa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原语听众或许不会感到不适合,但从目的语听众的角度来看很可能造成困扰。原因在于accelerate本身就就涵盖了pace所有的意义, 所以在译语中就无需出现the pace of。 这种涵盖信息词在汉语中大量存在,例如:加大力度,减少份额, 提高水平等等。在处理此类单个名词信息在句子意义中早已体现时, 我们要根据释义理论,省略信息被涵盖的名词,最终目的是实现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意义上的转换。

4结语

冗余一直在口译领域备受关注, 本文运用释义理论来分析口译实践中名词性冗余的处理策略,建议省略原语中的范畴词,重复名词以及信息被涵盖名词。 根据释义理论, 省略以上名词性冗余成分不仅使得目的语表意明确,也为口译员节省了宝贵的时间,使其能够更充分的时间和更充沛的精力去处理口译实践,提高整个口译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睿庆.《当代翻译理论》.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流动人口的含义范文6

工作流管理技术是一种以过程建模和过程管理为核心的技术,它能够将人工和机器的行为相结合,与应用程序和建模工具进行交互,最终能完成业务过程的自动化处理[4]。这种技术可以与其他系统有效地结合,提供业务流程建模、管理和控制的功能,实现符合组织需求的各种业务管理目标,如资源规划系统、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实现政务公开、行政办公流程优化重组。工作流管理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广泛应用于不同的行业。而工作流管理技术能够得到广泛重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基于自动化程度(人工操作、半自动化、自动化过程)的不同实现规范化、高效率业务管理功能。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体系机构和参考模型以1993年成立的工作流管理联盟(MFMC)给出的定义为主。通过过程建模工具生成过程模型,引用组织机构模型数据解释过程模型,工作流引擎可以发送请求消息获得工作流控制数据,通过对其控制辨别每个过程的状态。系统根据工作流相关数据确定过程和环节的转换条件,对工作流控制数据加以维护,通过工作流应用程序对相关数据进行修改、增删。用户可以通过界面调用工作流应用数据,与任务表进行交互,进而完成具体的业务功能的更新。接口1是包含工作流引擎的工作流执行服务和过程定义工具之间的接口,主要对工作流模型进行解释、读写和访问;接口2是包含工作流引擎的工作流执行服务和客户应用之间的接口,用于对客户应用和工作流执行服务之间的访问方式进行约定;接口3是包含工作流引擎的执行服务和直接调用程序之间的接口;接口4是包含工作流引擎的各个工作流执行服务之间的相互操作接口;而接口5则是工作流执行服务和管理工具之间的接口。

二、工作流管理技术

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在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工作流管理技术可以用来组合已有的各个离散系统,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业务流程优化、提升行政办公效率。具体将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各个子系统(资源规划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和财务系统)整合到一个大的综合行政管理系统中,层次结构模型分为客户应用层、工作流、业务管理逻辑层和数据服务层三个层面,客户应用层可使用可视化建模工具设计客户端界面,在Web浏览器下根据用户的权限分为管理员界面和普通用户界面,在限制信息显示范围的同时设计动态页面表现。工作流、业务管理逻辑层是供客户应用层随时调用的中间层,通过服务器端脚本创建web页面,使用组件对象模型(TheComponentObjectModel,简称COM)组件与工作流引擎交互。主要由包含COM对象的工作流引擎和业务组件组成,通过调用权限工作流根据权限执行服务COM接口,解释工作流建模工具定义的业务流程,集成工作流组件,对业务信息进行处理。数据服务层包含工作流数据和应用数据,为工作流、业务管理逻辑层提供相关数据来源。这三层结构模型将业务组件和工作流引擎集中到中间层,把工作流执行服务从用户界面和数据服务中分离出来,减少了系统维护和管理的费用。高校行政管理系统分为应用层、基础平台和网络层三层。应用层由业务系统、对外服务系统和统计分析决策支持系统构成,面向政务工作的应用框架;在基础平台中,可以实现跨平台的消息通信、事件管理和流程控制,协同工作、智能短信、智能邮件等以及对数据资源的访问、提取、转换、过滤和综合;网络层则主要是软硬件基础设施,包括核心安全网、信息服务网和内部安全网。这三个平台还必须有完善的安全体系作保障。由此可知,工作流管理技术可以实现业务过程建模、分析、优化、管理和控制,实现行政办公业务流程的优化,初步实现高校行政管理自动化。但是,目前我国有关工作流技术的研究尚未形成规模,研究方向还停留在解决工作流技术基本理论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工作流模型及其语义表现形式,未从利用工作流技术探讨提高行政管理系统效率的方法和可行性。所以,今后的工作重点应转向工作流技术在行政管理业务流程优化和信息系统集成中的应用。在高校行政管理“硬件”系统实现集成优化的前提下,要切实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进而提高高校办学效益,就必须同时对当前高校行政管理的“软件”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三、高校行政管理创新对策

(一)更新高校行政管理理念,创建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

1938年,德国行政法学家厄斯特•福斯多夫率先提出了“服务行政”的理念,此后建立服务行政成为相关学者、行政管理人研究的重点。具体体现在: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增强行政适应性,使之与组织对行政服务功能的不断变化的要求相协调;组织不断实现为群体利益服务的行政权力;将行政由权力的载体过渡为为群体组织提供服务的实体,实现“管理型行政”向“服务型行政”的转变。加强高校行政部门的服务职能,应该通过下放高校行政管理自、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制度、改革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等方向来实现。

(二)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行政管理模式

20世纪80年代,彼得•德鲁克首先提出了知识管理理论。该理论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并对与知识相关的各种有形资产和无形资源进行管理,涉及资产、产权、人员、知识组织与服务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包括知识开发、分类、加工与共享。知识管理理论是一种创新管理理念,以人本思想为核心,将知识的经济形态进行创新,重视知识的开发和共享,重视人才储备和知识运用,建设具有凝聚力的组织文化,将思路集中在领导方式的转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应着眼于促进知识交流与共享的相关技术手段的充分应用,并在高校行政管理体系中应用学习型组织理论。

(三)加强质量管理意识,提升办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