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产业的特征范例6篇

创意产业的特征

创意产业的特征范文1

关键词:技术 生产 消费 变化

纵观技术发展的各个阶段,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伴随着文化生产方式的升级、文化业态创新以及相应文化消费特征的转变。学界不乏关于印刷技术、录音技术和信息技术以及更近的数字化技术等各阶段技术创新,对于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产业业态发展的研究和总结。技术与文化生产和消费的研究从来都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也许是太关注于从历史的发展脉络中厘清和探寻技术与文化生产和消费的发展规律,而忽略了现代技术创新背景下,文化生产与消费正在发生的悄然转变。

一、技术与文化生产和消费关系的历史演变

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文明也是不断更替和演进着的,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以及正在发生的后工业文明的人类文明更替表明,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推动着社会文化形态的变革。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正在发生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来看,技术的进步促进的是生产方式、社会结构以及消费方式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工厂代替了家庭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壮大,第二次工业革命虽然没有使生产方式发展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大规模生产”成为制造业的主导生产组织方式。以福特主义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大规模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20世纪大众消费社会的形成。米歇尔·阿吉列塔与阿兰·列别策关于福特主义的研究认为,生产与消费的联接对于资本主义再生产至关重要。福特主义正是在降低个人手工技能要求、迫使工人失去对自己劳动和工作节奏的控制、割裂生产劳动和家庭生活的基础上,将大众消费整合进生产的条件。但至20世纪70年代,福特主义生产组织方式固有的僵化弊端,很难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为了对市场需求做出及时的反应,福特主义逐渐向具有灵活性、分散化、创造性等特征的后福特主义转变,以消费为中心的后福特主义,创造了和引导了消费的多样化形式,将生产和消费重新对接,促使当代消费文化和文化消费的兴起。

技术促进下的大规模生产和过度丰盛,导致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促使传统以生产为中心的社会转向以消费为中心的社会,引导和控制消费成为进一步发展的手段。20世纪以来,技术的发展和革新,促使产品生产组织模式不断变化,也伴随着人们消费方式的转变,这一时期关于消费的“有闲”、“时尚”、“仪式”、“区分”等属性的经典论述不断涌现,从整体发展脉络来看,消费越来越是文化的消费,以至于当下消费的文化属性占据了中心位置。伴随着技术促进的生产方式的转变,消费的文化意义从隐性要素的存在转变为作为区隔和建立等级差异的方式,进而发展为现今消费文化的“夷平化”特征,最终将文化推至消费的中心。鲍德里亚认为,物的文化价值和符号价值成为划分社会等级差异的手段和社会区分的逻辑,并成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核心,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生产的不仅是产品和使用价值,更是一套由使用价值抽象出来的符号体系,而个体的需求则是在这套符号体系的控制和刺激下产生的。“19世纪发生在生产领域的那个生产力合理化进程在20世纪的消费领域中得以完成。”消费社会中文化的中心地位和消费控制的探讨也延伸到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中,大众文化消费的兴起使得在文化产业领域也出现了技术单向的控制和塑造作用,法兰克福学派关于文化工业的批判最为激烈,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技术世界里,大众化的文化已经丧失了文化真正的本质规定性,生产方式的标准化导致虚假个性的流行,单向度的人是大众文化时代的典型的人的特征。

二、新技术条件下文化生产和消费的特征

两百年的工业化进程,是建立在以煤炭和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的基础之上的,伴随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危机证实,传统的依赖于攫取不可再生资源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以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为支点,新的符合自然规律的可持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在建立。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建立在互联网和新能源相结合的基础之上的。不同于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的系统化的、集中式的生产活动和具有同质化、控制性特征的消费活动,新技术条件下的社会发展方式具有新的特征。

从生产方式来看,建立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技术条件下的生产方式,对于石化能源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能源机制塑造了文明的本质,决定了文明的组织结构、商业和贸易成果的分配、政治力量的作用形式,指导社会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自上而下的层级性、规模化、集中化、垄断性等是主要的生产方式和商业运营方式。而建立在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可再生能源基础上的新经济,由于可再生能源本身的分散性,需要合作性的组织结构而不是层级结构,并为由此衍生出的所有经济活动提供了一个开放性、合作性、共享性和扁平化的组织模式。建立在新能源网络基础上,伴随着信息互联网技术、全球物联网、3D打印技术等共性技术的不断完善,开放性、合作性、共享性和扁平化的组织模式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导方式。开放性的共同体和新的社会生态正在挑战着传统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维基百科数百万计的编辑者参与其中,拥有成千上万参与者的社交网络如雨后春笋搬涌现,音乐、视频、旅游以及其他多种专业化共享社区网站不断普及等等现象表明,建立在分散式的新能源网基础上,与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通讯技术相结合的新经济是以合作、共享为主导特征的。

从社会结构来看,互联网技术、物联网系统以及以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为代表的制造技术等新经济的技术支撑系统,正在改变传统工厂生产的方式和集团化的商业模式。新制造技术和物联网不断降低商品生产成本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每个创意都可以变成产品,每个产品都能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到消费者,“长尾”成为网络时代的蓝海,数以百万计的小型企业和个体制造时代的“创客”成为新经济的主导者。克里斯·安德森所说的“创客”,即是利用新技术和全球网络,将自己的创意转变成实际产品的人。生产方式的便利性和低成本特征,将生产者的创意推至新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理查德·佛罗里达认为正如封建贵族的权力和身份来自对土地和民众的世袭控制,资产阶级的成员是商人和厂主,创意阶层的特征则是在于扮演着创意提供者的角色,由于创意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因此创意阶层已经成为社会的主导阶层。在新经济愈演愈烈的当下,创意阶层成为生产的核心,创意经济下的创意阶层是促使新工业革命进程中社会结构变化的主导力量。

从消费方式来看,创意产业每天为世界创造220亿美元的价值,以高于传统产业24倍的速度增长,创意产业已成为众多发达国家的支柱性产业,工业社会正在转入一种创新型的经济模式,创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无论从创意产业发展的速度来看,还是从创意阶层的崛起来看,人们的消费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特别是主导创意经济发展的创意阶层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将会成为塑造未来社会的主要力量。创意阶层从事对创意具有较高要求的工作特征决定了创意阶层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我们的创意思想反过来也决定了我们的休闲爱好。因为我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对经济发挥作用,也由此将自己定位为‘创意人’,所以我们乐于参与的休闲及文化活动也都是那些能够表现并培养创意的活动。”从创意阶层的工作特征来看,创意工作者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充分发挥创造性进行各种新的尝试尤为重要,充满激情和活力,是保持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其次,创意工作也是一个团队协作性的,创意氛围、创意团队对创意的激发和创新的产生具有很大促进作用。同时,创意思维很难随时开始和结束,创意的出现往往具有不经意性,因此,创意工作的性质决定了灵活安排工作时间的重要性。相应地从创意工作者的消费特征来看,创意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创意阶层消费方式的特征。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条件下,向大众提供文化、精神、艺术和娱乐的新兴产业,多样性的文化环境有利于提供包容、信任、合作、共享以及激发创意的工作条件,因此多样化的文化消费对于创意阶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次,体验式、参与式的文化消费特征。派恩和吉尔摩认为“体验经济”的到来,主要是因为科技推动下的许多新体验的产生,人们的日益富足以及经济价值的本质及其自然递进的趋势。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创意阶层的更加偏爱体验式和参与式的消费形式。体验性、参与性的消费方式的社会影响正在逐渐扩大和流行,因为它们激发了创意的本能,提高了创意的能力。最后,个性化和专业性的消费方式。“以选择多样性为基调的现代休闲消费方式并不是强调消费主体属于某一个群体……在这里,自我认同的身份是一种独立而完整的自我存在,是以塑造自我为出发点,同时在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为目的的。”个性化的消费方式是创意人才的身份决定的。同时,创意阶层的消费方式还表现为围绕共同兴趣和爱好,依靠网络联接而组建的专业化的共建、共享的创意生产和创意消费的专业性网络社区。开源、共享、体验、参与和个性化、扁平化等成为新技术条件下和新经济进程中,生产和消费的关键词。

三、技术与未来文化生产和消费的演变趋势

前两次工业革命进程中,特别是后福特主义以来,对于资本主义体系来说,是将消费符号体系、文化体系和控制体系的生产纳入到产品生产的过程之中,消费体系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是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前提。对于消费者来说,个体的需求是在资本主义体系构建的符号体系下产生的,是受控制和引导的,个体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也是完全割裂的,异化现象仍然存在于人们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之中。而新技术革命和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将会使21世纪的社会产生新的生产和消费趋势。

首先,技术的普惠性和生态化。正如正在成为现实的云计算的世界,当下,云计算的创建及运营还只是服务于企业利益而非个人和用户的利益,当不断整合进能源网、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以3D打印和计算机为代表的面向个人的便利性制造技术等多样化的共性技术时,一个不仅服务于企业,更面向于个人的云生态将会出现,云生态成为生产、制造和销售的后台服务者,建立在云生态基础上的社会,将会充分发挥和激发个人创造性的作用,满足创意阶层共享、合作与个性化创造的需求。因此,未来应该是面向所有社会主体的普惠性的共性技术的不断建立和融合。其次,生产和消费的同质化和整合化。凯文·凯利以书为例来探究未来生产和消费的整合关系,建立在网络共享、共建和合作的基础上,未来的书只是一个过程而非物品,“我们的文化正在从‘书本的文化’转向‘出书的文化’”。书只是出书这个过程的副产品,真正的重要的是在网络共享、共建和合作基础上,整合了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各个创意主体共同创作的过程。因此,在技术的整合性和生态化的基础上,生产和消费的本质界限也逐渐模糊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也逐渐融合和同质化了。最后,生产和消费的全面文化化。创意阶层参与性、体验性特征的日益扩散,新的大众群体对消费参与性的要求日益提升,将会使得生产也成为创意群体的一种自我满足的消费方式,当一切的生产和消费只是为了满足个体的个性化、创造性和创意性需求的时候,生产和消费也将会是全面文化化的生产和消费。

四、结语

技术发展的历程表明,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伴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社会结构的转变以及相应消费方式的转变。建立在19至20世纪技术基础上的,是集中式、层级式和垄断化、工厂化的生产方式,相应的是劳工阶层的异化,高产量和僵化的生产组织模式,一方面很难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日趋饱和的市场需求问题,生产和消费固有的矛盾,迫使一套控制、引导和激励消费的符号体系的生产,成为产品生产销售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向以消费为中心的社会转变过程中,大众在消费方式上又进一步被控制和异化了。新技术条件下,扁平化、合作式、共享性的新的社会生产方式,建构的是新的社会生态系统,伴随着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低成本制造和销售成为可能,创意推至经济发展的中心,创意阶层的不断壮大也将弱化社会阶级区隔,推动生产和消费的同质化和整合化,以及生产和消费的全面文化化,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将不会变成异己的力量来控制人们本身,相反人的个性化和能动性发展趋势将越来越明显,相应的,文化生产与消费的方式也将迎来一个全新的转变。新技术条件下,生产和消费不断变化的特征和正在出现的新的趋势,也会是一个全新的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参考文献:

[1]罗钢,王中忱主编.《消费文化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4.

[2]陈庆德.文化视野中的消费分析[J].社会科学,2006(02):53-61.

[3][法]让·鲍德里亚著,刘成富等译.《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74.

[4][美]杰里米·里夫金著,张体伟等译.《第三次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109.

[5][美]克里斯·安德森著,萧潇译.《创客:新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6][美]理查德·佛罗里达著,司徒爱勤译.《创意阶层的崛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201.

[7][美]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 H.吉尔摩著,毕崇毅译.《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6-7.

创意产业的特征范文2

关键词:创意产品;市场价值;价值构成;价值实现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13)02—0083—07

一、引言

创意产业之父Howkins提出创意经济就是创意产品之间的交易,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创意产业的本质主要体现在承载了文化创意价值的产品的市场化过程中。创意产品的价值问题也日渐成为理论与实践关注的焦点。

按照市场学的理论,任何产品的性能都取决于以下三种因素:首先,任何产品都是由一定物质质料或服务形式构成的;其次,任何产品都要有相关的服务;最后,任何产品都有其价值:具有某种象征性的,能够影响消费者的,或其他令消费者依附于该产品价值的东西。创意产品也不例外,与传统的物质产品相比,创意产品在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和运行规律。由于创意产业本身是综合性概念,其产品也有各自的特征,现有研究多将其看作一个统一概念进行价值分析,但却忽略了不同创意产品的差异。本文归纳了创意产品内涵的演化,基于多维度视角分析其价值构成,并从市场价值实现方式对创意产品进行分类分析,为日后对不同类型创意产品的价值评估奠定基础。

二、创意产品的内涵界定

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这两个概念在学术文献和政策文件中都经常用到,不仅UNESCO、EU、WTO等国际组织经常采用这两个概念,学者们也经常同时使用这两个概念,本质来讲二者几无差别。2005年开始,由于政治因素的驱动,“创意产业”提法渐渐开始处于上风,比“文化产业”提法更加广泛。但是在宽泛的创意经济研究中,两者仍常被视为同一概念。目前对创意产品内涵的讨论也主要围绕着文化产品、创意产品的概念进行。与产业内涵界定相关,文化产品侧重于文化艺术价值,创意产品则更强调人的创造力与科技创新,但其根本属性与特征并无太大差异。国内外专家与政府、组织均认为创意产品这一统称包含了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服务,目前有三种代表性观点从不同角度界定了创意产品的内涵。

第一种观点是从价值内涵角度对创意产品进行了定义。Thorsby认为创意产品是在生产中涉及了某种形式的创意,传达了某种象征意义,体现了某种形式的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具备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Frey与Throsby看法基本一致,认为文化资产的价值包含了以货币表现出来的经济价值,而文化价值则是文化、美学、艺术等的结合。Scott、Banks等强调消费转型的重要性,认为创意产出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娱乐与欣赏的需要,创意商品或服务的价值来自于美学上的贡献。Caves认为一切创意产品都是重叠着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或单纯的娱乐价值的产品和服务。Howkins则认为来源于创意且有经济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即为创意产品,每次交易都包含了无形的知识产权价值和有形载体的价值。厉无畏提出创意产品的市场价值由功能价值和观念价值两个部分构成。李碧珍将创意商品界定为是一种源自个人创意、技能和才干,根据社会实践要求,以脑力劳动为主,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自觉创造出的具有象征价值、社会意义和特定文化内涵的产品或服务。这些学者们对创意产品的本质属性与价值特征的判定基本一致,认为创意产品包含了不同价值维度,同时具有明确的知识产权特征。

第二种观点是从创意产品的构成形式进行界定。按照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的定义,创意产品包括了创意商品与创意服务。创意商品一般是指那些传递思想、符号和生活方式的生活消费品;创意服务是那些旨在满足文化兴趣或需要的活动,这样的活动不包括物质产品本身。郑文文认为创意产品主要包括两个领域:一是创意劳动不与物质形式相联系的创意成果;另一个是创意劳动所创造的内容被嵌入到物质载体中的成果。魏鹏举同样认为文化创意产品包含两个相互依存的部分:文化创意内容与硬件载体。创意产品不能简单归属于有形或无形产品之列,往往兼具有形无形,且两者均能给创意产品带来价值。这类观点认为创意产品区别于大多数一般产品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文化创意内容,将产品和服务的总和界定为创意产品。

第三种观点从生产角度出发进行界定。Jim McGuigan(2001)提出文化产品是感觉与情感之被表述的结构,不仅源于个体的欲望与快乐,同样也源于集体的、共享的经验。李东华(2006)认为文化产品是指由文化人和文化行业生产出来的,含有文化性、艺术性或文化含量高的文化载体和服务。汤晖、钟洁(2011)则认为文化产品是根据内容生产出来的,用于流通和消费的意义的符号化载体。臧秀清、游涛(2011)综合前人的观点提出文化产品是由文化产业相关人士或者部门创作的,以文化或艺术为主要内容,能够满足人类精神需求,反映社会意识形态,满足大众娱乐的文化载体。这一类观点承认创意产品的生产来源于精神内容与社会文化,但是仅仅认为创意产品是文化工作者的主体创造,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具有创意的普通人的作用。

现有的研究基本明确了创意产品概念的内涵,然而由此包容了大量的复杂的创意产品的外延以及相应的复杂特性,不能一概而论。创意产业作为一个融合发展的产业,其产品的价值特征与价值构成也相对复杂,不同类型的创意产品有不同的产权形式与价值特征,对创意产品进行分类研究更有价值。因此,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创意产品是经过创意活动产生的,具备一定象征意义与文化创意价值,能够满足人们一定精神需求的,体现了某种形式产权特征的产品和服务。

三、创意产品的价值特征与价值实现

从生产的角度看,文化、创意资本代替物质资本、技术资本、人力资本,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主导要素;从表现形式来看,大多数创意产品的物质载体价值远低于其文化内容含量,以无形产品为主;从消费的角度看,创意产品以顾客价值导向为原则,满足消费者精神方面更高层次的需求,其核心价值契合了消费结构的升级;从价值实现角度看,创意产品的价值包含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的双重实现,且可以通过多种路径实现。

结合创意产品的内涵特征,可以看出创意产品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其市场价值实现过程是一个创意内容不断增值的过程,也是知识产权不断增值的过程(如图1所示)。

创意产品与传统物质产品在生产过程、表现形式及消费过程中显著的差异,决定了其独特的价值特征。根据以上对创意产品内涵与市场价值实现过程的分析与总结,可以归纳出创意产品主要包含的共性特征。

(一)多维度价值体系

创意产品是物质与精神、功能与审美、技术与艺术、文化与经济的综合产物,其物质载体决定了它的有形物质价值,文化创意的精神性则决定了它的无形精神价值。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创意产品具有多层次的价值体系,也是创意产品区别于普通产品的最为显著的特征。传统产品的价值体系包含使用价值与市场(交换)价值两个维度。创意产品不仅包含使用价值、市场(交换)价值,同时具备以文化价值为主的非市场价值。同时,其使用价值、市场(交换)价值又包含了多重价值层次。其中,创意产品的使用价值不仅仅包含了物质载体价值、功能价值等处于价值体系底层,主要由资源与科技创造而来的价值,而且包含了文化、审美、艺术、娱乐等由其创意性带来的精神层面的体验价值,并在这种使用价值的多样性中衍生出特定的市场交换价值。创意产品作为一种象征意义的表达,其市场(交换)价值的实现主要凭借创意价值的实现,主要体现为知识产权交易以及消费者对其无形价值的接受与认可。因此,创意产品的市场(交换)价值不仅仅包含了物及相关权利的交换,也包含了体现无形价值的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相关权利的交换,以及消费者对其象征价值、体验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支付意愿,以及市场对于创意产品总体价值的直接反应。除此之外,创意产品还有一种以文化价值为主的非市场价值,这是创意产品内在的、固有的对社会文化资本的一种补充和贡献。其不会随着物质载体的消逝而湮灭,反而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日益彰显、影响深远,包含了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艺术价值、遗赠价值、选择价值等多个方面。社会建构了创意产品的使用价值,并且通过创意产业生产运营的具体形式在特定的社会安排中产生出创意产品的交换价值(市场价值),这使得创意产品处于商品、社会和文化的三重结构中。创意产品的这些价值模块不能单独割裂开来,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构成了创意产品的多维度价值体系。

(二)双重产权特征

商业化的前提是产权的明晰。创意本身并非稀缺资源,只有通过知识产权在法律权属上进行强制性保护才能成为真正具有价值、可以用来交易的产品。创意产业以知识产权为核心资产,创意通过现代产权制度形成知识产权,并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实现创意成果的价值,以知识产权的交易为显著特征。与物权特别是其中的所有权这种历来被视为有形的财产权相比,知识产权是无形的财产权。物权与客体物只能始终保持同在,而知识产权客体具有共享性,常与权利本身发生分离,这使得创意产品的共享性成为了可能。例如,一张DVD可以许多人购买观看,但是并不影响出版商的版权所有。根据保罗·罗默的理论,创意的内在特征具备非竞争性和部分排他性。其非竞争性决定了一旦一个创意提出,任何人都可以加以利用,这意味着共享消费的可能性”…。同时,创意也是部分排他的,创意人需要承担高昂的成本,因此可以索要远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从而以利润的形式收回部分贡献于社会的收益,才有足够的激励进行继续创作。这也内在决定了创意产品的规模报酬递增属性。创意的激励在于创意人不仅能获得社会效益也能预期获取经济利益,这样才能继续对社会有贡献的价值创造。产权体制的健全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从而导致了创意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

创意产品包含许多类型,创意以各种形式附着在物质载体上,有的创意产品物质载体价值丰富,如古董玉器等艺术品,有的物质载体仅有很少的价值,主要价值都体现在内容上。而内容的价值体现在创意的所有权即知识产权控制上,如电影、音乐、图书等。物质载体的价值体现在一般的产权(物权)上,而高附加值的文化、创意、知识、技术含量往往以知识产权的形式体现出来,这使得创意产品具备了明确的产权特征,为其经济价值实现与评估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文化商品或者附载在某一载体上(如油画),表现为一般意义上的产权,或者表现为独立的知识产权的形式,这两种权利形式都可以进行市场交易,其市场价值可以通过交易价格来体现。这也是创意产品与传统产品的一个重要区别。

(三)价值动态化与不确定性

创意产品的价值包含多个维度,同时消费者需求依据个人品位与喜好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其创意产品的价值呈现出动态变化与不确定的特征。在不同时期,创意产品的价值可能都是动态变化的,这与社会的文化导向与审美取向有关,不少经典名作在创作之初都一文不名,直到后世发现其内在的价值。但是,总体来看,真正有价值的创意产品一定具备跨越时间与空间的价值增长潜力。另外,基于创意产品会给消费者带来长期持续的内在影响,创意的品牌价值对于产品来说非常重要,一旦形成品牌影响力,其创意产品的价值也会大大提升。例如宁浩导演的电影作品,最初是默默无闻的,随着《疯狂的石头》一片突如其来的大卖,其影响力显著提升,每部电影作品推出都备受期待,但是一部《无人区》却因未通过审查而被禁播,2012年最新上映的《黄金大劫案》又重新获得了票房的成功。这一对比也凸显了创意产品价值的变化与不确定性。但是,如《泰坦尼克号》一般的经典之作,即使过去了15年后重新上映,仍然稳坐票房冠军的宝座,这不仅仅是得益于影片和卡梅隆导演的声誉,也是消费者对作品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的肯定。一般来说,创意产品的文化创意价值越高,长远来看,其经济价值一定越高,但是,经济价值也可以提升创意产品的认同感。例如,一些受到追捧的品牌产品,以及拍出天价的艺术品可以越快跃入人们的视野,其中不乏一些精品,可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但其中质量低劣的则终会被淘汰。创意产品价值的动态与不确定性都增加了对其价值评估的难度。

(四)市场价值实现多样性

创意产品跟普通商品的不同点还体现在其市场价值的实现方式的多样化。创意文化产品具有高附加值特征,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它的价值可以通过知识产权授权多次实现,它之中的创意设计要素的价值随着它的售出也可以不断增值。普通产品一般是银货两讫,价值在交易中一次性实现。而创意产品的经济价值有的是在单次交易中一次性实现,比如工艺品、艺术品等,有的创意产品的经济价值可以在不同途径多次实现,如一本小说将其版权通过许可、授权、复制、转让等不同方式拍成电影、话剧、电视剧、广播剧以及制作衍生产品分别实现价值。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是反复交易,比如博物馆、文化遗产等。观众可以一次消费过后还是抱有兴趣,可能会重复体验,且每一次体验的经历可能都又有所不同。这些对于分类研究创意产品的市场价值都是一些重要的参考。

四、创意产品的价值构成分析及市场价值模型构建

国内现有研究对于创意产品的价值构成多从劳动价值论出发,但是这一研究视角中,对于人的活劳动的测算非常困难,理论研究可行,实践中却无法操作。国外研究分析创意产品的价值构成倾向于从市场价值、非市场价值或者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两个角度,且在非市场价值、文化价值方面著述颇丰,市场价值分析不多。比较来看,效用价值论在分析创意产品中有一定优势。因为创意产品大多通过体验实现其价值,消费者的主观感受对于市场价值有重要影响,但是创意产品的市场价值核心在于提供的象征价值以及知识产权价值等客观价值,因此需要与客观价值理论结合考虑。由于创意产品的需求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供给又具有强垄断性,因此,仅从供求均衡来分析创意产品的价值也有失偏颇。Baumol与Peacock认为无论人们是否支付金钱,艺术总能为他们带来好处。O’Hagan也提出了同样观点:艺术可以在市场上被买卖,但公共利益不能被出售。以Throsby为代表的文化经济学家认为价值是连接文化与经济的基石,是一种社会建构现象。内在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或文化价值等绝对价值具有永恒的特点,必须加以考虑。综合来看,创意产品的价值是多维度、动态化的,必须将其市场价值与非市场价值相结合,主客观价值理论综合运用来分析其价值构成。

由于文化价值高的产品往往可以索取到高的经济价值,表演艺术、艺术品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呈现正相关的状态,即文化要素也具备经济价值这一点在一些文献中已经被证实了,因此仅仅以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区分的提法并不准确。本文认为创意产品的价值在使用价值的基础上包含市场价值和非市场

。价值两个维度。其中,使用价值又可以看成功能价值、创意价值、体验价值与文化价值的集合。市场价值是可以通过交换用货币收入反映出来的产品价值,包含着物及物权、知识产权、消费者感知与文化符号价值四个要素,另一部分非市场价值则反映了创意产品固有的特征,是其科技、文化、艺术价值的社会化体现,是长期的、带有公共属性的,可以作为文化资本积淀的内在价值,不因消费者的主观意愿而变化。创意产品的价值构成如图2所示。

依据大多数国外文化经济学家的观点,创意产品的价值是市场价值与非市场价值之和,但创意产品的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应该分别进行评估。认识到创意产品是具备一个多维度价值体系的产品对于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说明创意产品是一个多种特征价值的集合体,且每一部分价值对总价值贡献的分权重不同。这一特性恰恰适合于用针对异质性产品价值判断的Hedonic模型进行计量分析。Hedonic方法应用前提假设即是商品可以看成是各种商品特征的集合,而其内在价格(价值)与其性能有直接联系。所谓的特征或属性是指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而得到的效用或者满足。而商品价值则是由商品的各方面属性所提供给消费者的效用或满足所决定的。由于非市场价值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难以衡量,本文仅依据Hedonic线性模型结合创意产品的价值特征设计出计量创意产品市场价值总量的线性基本模型:

其中:mv是市场价值,v2是物权价值,v2:是知识产权价值,v3是消费者感知价值,v4是符号价值,x1-x4是各类属性价值对应的权重;з1是残差,其均值为0,独立于其它的特征变量;β0。是常数项,t代表不同的创意产品类别。这一模型表达的含义就是创意产品的市场价值由其不同的价值属性共同决定,每部分价值贡献的权重不同。然而,不同的文化产品有着价值构成的异同之处,不能一概而论。要深入研究文化产品的价值构成,就应对文化产品的分类进行界定,并逐一讨论。

五、创意产品市场价值构成分类讨论

国内外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创意产品进行了多种分类。从产品形态的角度,可分为既有物质形态又有文化符号的创意商品,和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创意服务。从产权角度,可分为私有产品、公共产品。从生产数量角度,可分为孤品绝品,数量有限的精神产品,和无限复制的精神产品。Miege从市场价值实现模式对创意商品进行了系统分类。他认为创意商品一般来说通过三种不同模式实现交换价值:第一种是将文化理念的物质载体作为商品进行出售,包括书籍、记录、视频等;第二种是通过电视、无线电广播(除了部分有限的订阅听众)免费提供给消费者,并从做广告中赚钱资助的项目;第三种是那这些与公众有关的形式——音乐、戏剧,特别是电影院一依靠限制观看人数并索取会费的方式进行。本文在其研究基础上,结合前文对创意产品的价值特征与价值构成分析,从市场价值实现的视角由创意产品的核心价值内容、市场价值构成、交易形式对创意产品进行系统分类,并列出每类创意产品市场价值计量的基本公式(如表1所示)

六、结论、建议与展望

本文综合运用价值理论、文化创意经济学理论,在相关文献的研究基础上从市场价值实现的角度对创意产品的价值内涵、价值特征、价值构成与价值实现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市场价值实现角度对创意产品的价值研究进行了理论层面的拓展。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准确界定了创意产品的内涵,分析出创意产品具备的多维度价值体系、双重产权特征、价值动态与不确定性、价值实现方式多样性四个显著的特征;概括了创意产品的市场价值实现过程,并从市场价值与非市场价值两个角度分析创意产品的价值构成,为创意产品价值评估的相关理论研究打下基础。

第二,结合创意产品特征与价值构成,提出了基于Hedonic模型的创意产品市场价值计量一般性模型,对创意产品市场价值评估提供了一种创新尝试。

第三,依据创意产品核心价值构成的不同对创意产品进行分类,并依据一般模型提出适用于不同类别的创意产品市场价值计量模型,为不同创意产品的横向比较分析提供了借鉴。

关于创意产业的研究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而创意产品市场价值实现与价值评估的研究更属于其中一个难点,总体来说,本文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来此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有:

首先,本文从创意产品市场价值实现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创意产品市场价值一般计量模型,然而这仅仅是理论分析基础上的一次尝试和创新,仍需后续实证检验的修正和完善,希望为后续研究抛砖引玉。随着创意产业市场的发展,创意产品交易、创意产品知识产权质押投融资项目日益增多,准确地对创意产品市场价值进行评估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不仅仅对理论研究是重大的突破,而且对于创意企业市场决策、融资活动的积极作用更不容忽视,应该继续深入进行研究。

创意产业的特征范文3

关键词:河南文化;创意旅游产品;设计开发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7-0113-02

一、创意旅游产品概念

(一)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广义上是指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而提供的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有形旅游劳动物品和无形的服务的总和。狭义上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所购买的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商品。大致可分为工艺美术品、文物及仿制品、风味土特产、旅游日用品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旅游消费结构中购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旅游产品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旅游产品是指在旅游市场上由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的满足其一次旅游活动所需各种物品和服务的总和。通常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纪念品及旅游服务等,与一般产品不同的是对于旅游者购买的是主要以服务形式表现的无形资产。

(二)创意旅游产品

本论文所研究的创意旅游产品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服务商品和旅游纪念品,它是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的产物,是旅游独特文化的载体,具有文化含量高,创新性强,有纪念意义等特点。创意旅游产品不仅仅局限在看得见的商品,而是包含诸如有关旅游的创意概念、创意影视动画、创意文学作品、创意商品纪念品、创意体验等等。

二、河南创意旅游产品开发的可行性

河南省地处中原,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其中可供开发的旅游产品资源较多,门类广,四大怀药、洛阳牡丹、开封、信阳毛尖、杜康酒、道口烧鸡、洛阳唐三彩、禹州钧瓷、南阳玉器、汴绣等都可作为设计创意旅游产品的设计符号来使用。

河南创意旅游产品的种类包含文化典故、主题公园、舆论传说、影视作品、动漫游戏、文学作品、旅游服务产品、旅游纪念品设计、旅游食品等。

河南创意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必须战略性的考虑事业发展的长久性与时效性。按照经济规律正确地引导市场和良性的培育市场,理解旅游者的消费心理,针对性地开发创意旅游产品,将创意旅游产品纳入为景区的一部分,真正成为河南旅游的形象代言物。发展创意旅游产品,一个有效地途径就是使旅游产品产业与地方经济产业链结合起来,尽量利用地方资源,包括文化资源、人力资源、材料资源、生产资源。将代表河南地域文化的设计符号,融入新开发的产品设计之中。

三、河南创意旅游产品的设计方法

(一)以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基础

做好河南创意旅游产品开发首先要拓展创意产业视野。创意产业的发展同高度信息化、知识化、全球化和生态化的时代条件密切关联。因此,不能把创意产业仅仅理解为广告、设计、动漫等一类的文化产业,也不能把它看成依附于制造业的边缘服务业。它是一种提供独创性智慧产品和服务并以此牵动各行各业的新型产业,是一种引领社会各个行业的功能性行业。其次要明确河南创意产业的发展重点。高新技术成果与创意产业结合,提高创意产品生产和创意服务手段的科技含量,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创意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大力发展与高新技术密切结合的新兴创意产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创意产品,使河南的创意产业在开发、制作、传播等各个环节上具有发展优势。

加快支撑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以数字广播影视、数字报刊、数字文化、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游戏娱乐以及数字音像资料等数字内容整合为核心,建设支撑现代创意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

创意产业的关键是人才。根据国外发达国家发展创意产业的经验,创意产业人才既包括产业链上游的各类设计师、工艺美术家、画家以及为制造业服务的工程技术和研究开发人员,也包括产业链下游的擅长把创意产业化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为创意产业服务的法律、专利、金融人才。把这些人才吸引聚集并使用起来,才能保证河南创意产业的发展。

以园(区)为依托营造创意产业发展小气候。发展创意产业需要较好的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基础,需要有较高文化科技素质的人群结构。加强创意产业的园(区)建设,以此为依托推进创意产业发展是一种必然选择。创意产业策源地英国的菲尔德音乐小区、曼彻斯特的创意小区都是成功的范例。北京、上海的创意产业发展也是采用创意园区的形式并取得良好效果。河南发展创意产业也应借鉴这样的发展形式,关键是选择好试点园(区),然后以点带面取得更多收效。

(二)挖掘地方文化典故、传统

对于大多数到河南旅游的游客来说,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河南地方的文化典故、传说、传统文化,是河南旅游的最大吸引力。所以是否能把这些文化典故、传说很好的挖掘出来,是否能把这种独特的中原文化融入到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当中,对河南的创意旅游产品开发就尤为关键。

河南拥有悠久的历史,郑州、开封、洛阳、安阳等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诚然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就挖掘传统文化来说,在创意旅游产品开发方面却有些相同的办法。比如我们演绎其中的现代与传统对城市人们生活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现代的方式表现古代的人在城市之中的传统生活,也可以用现代的方式表现生活在现代城市中的传统生活等等,在现代城市之中我们保留传统,不断演变传统,形成具有传统的现代化,并形成我们独特文化的表现。例如体现一些中原文化的精神,让游客感受到中原文化的真正意义。比如参与一些祭祖活动、民俗生活等等,配套相关的旅游产品,也一定能够唤起游客心中对中原文化喜爱的共鸣。河南创意旅游产品的研发,要充分利用好丰富的传统文化的优势,要充分从传统文化中获取力量。河南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提炼出属于自己当地特色的文化特征,发展属于自己独有的传统文化,才能使创意旅游产品变得厚重有内涵,才能使创意旅游产品地域性丰富。

努力突出河南地区旅游产品的特色和地位。特色是旅游纪念品的灵魂。一是因为它具有纪念价值,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它具有旅游地特色。外国旅游者来中国不会购买其他国家风格的旅游产品,而是专门购买浓郁的中国特色的商品。所以,特色是旅游地的魅力所在。具有旅游地特色的旅游产品,有较强的象征意义,可以引发旅游者强烈的购买欲望。因此,旅游产品开发者要充分利用自己地域文化的特性和垄断性,注意突出自己产品的文化特征,使旅游产品具有自己地域的文化内涵和烙印。在了解市场竞争状况的前提下,注意产品品种和档次的更新,让自己的产品在自己市场上占据优势,让市场上自己的产品为自己地区做广告。这样,既突出了自己地区的文化特征和旅游产品的特点,又节省了旅游者的游览时间。

创意旅游产品体现的是旅游地的文化特色,感觉或形象的组合是设计者在信息接受者的大脑中进行的有关旅游景区信息的再构筑活动。创意旅游产品的设计要针对旅游景区文化特征的设计,也就是将地域性的表象,以物质的、审美的夸张的方式向世人展现它的地域风采。河南是非物质文化资源大省,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强对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整体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必须与旅游结合起来。因此,开发河南创意旅游产品,必须打好“文化特色牌”,未来河南创意旅游产品的最大潜力,是悠久丰富的文化资源。

(三)根据主题确定不同的设计手法,因事而异

创意旅游产品根据它的主题确定设计手法,创意旅游产品重在体现不同层次的旅游地的旅游形象,进而实现纪念和宣传的功能。突出创意旅游产品的创新性、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及轻便性等特点。

旅游产品要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注重设计创作是最好的选择。创意旅游产品的设计师是多元化的,包括造型设计、材料、制作工艺、加工手段及营销方式。创意旅游产品同时也是创意产品,同样追求新颖强烈的视觉效果。

对现有产品进行优化设计,把熟悉的东西当成未知的领域再度开发也同样具有创造性。改良的基础是发现原有产品的设计方面存在的缺陷,做以一定改造,节省设计成本。河南旅游市场有一些产品稍加改造就是很好的创意旅游产品改良还可以对材料和工艺流程做修正以降低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创意旅游产品可以改变生产方式,将旅游者作为生产加工的直接参与者,在互动体验中完成。好的改良设计可以改变原有产品的命运。

(四)改造传统的工艺水平

河南工艺性的旅游产品存在诸多问题。缺乏包装化观念、包装粗劣、或无包装、规格不统一、缺乏介绍性文字等。比如河南淮阳的泥泥狗,造型古朴雅致,风格浑厚自然,不施雕凿,工艺精美。它们用胶泥捏制而成,多以奇禽怪兽为题材,种类繁多,极富神话色彩。但其材料特性决定了其易损伤的弱点,包装设计应该基于可靠性、安全性的原则,对具体产品进行合理化、个性化和艺术化的实现。例如,泥泥狗的包装应该提炼其造型特征或色彩特征作为包装图案参考;在包装盒上附有泥泥狗的来历以及对泥泥狗工艺品的保护措施;对泥泥狗进行整体包装化,而不是仅仅对高档旅游纪念品进行包装设计,但高、中、低档产品的包装在风格和材料上应有区分。内包装材料可以采用锦缎、蓝印花布、牛皮纸、稻草等。同样,河南浚县的泥咕咕也是彩绘的泥玩具,它以黑色为底色,然后在底色上用自制的毛笔点画出各种花样,造型古朴稚拙,色彩对比强烈。如果对泥咕咕增加新的功能,借鉴日本的招财猫的开发途径,用传统造型将其制成小摆件、手机挂绳、小挂件等等。

在材料、工艺和形态上加以创新,设计出仍然具有传统功能的旅游产品。根据现代玩具,玩偶的特征,可以将新的材料工艺应用于泥泥狗、泥咕咕的制作上。用软陶或者橡胶,树脂,硅胶等化学合成材料替代胶泥。新材料较传统泥料具有轻便、不易损伤、便于清洗等特点,更适合陈列或把玩。它们的形象也可以借鉴现代玩具的形态,重新进行提炼、夸张和变形,使其符合现代玩偶的审美特征。在传统题材的基础之上进行全新设计。借用能表现传统的形态、颜色或图案,进行形式和功能的创新,随之加工工艺和包装也会更新。例如,借用“方城石猴”形象,采用木料、塑料或布料,应用现代化的加工工艺,将其制成家居饰品、抱枕、香皂等日常用品。

创意产业的特征范文4

[关键词]创新型企业 成长模式 研究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创新,资本主义不断突破自身的各种局限性和经常发生的经济危机,其最主要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自发创新的机制。因此,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也有人将创新比喻成带有氧气的新鲜血液。纵观当代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一个企业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面对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中国企业无可避免地要与狼共舞的时代。面对严峻的挑战,企业只有用于创新,才能生存下去。正如福特汽车公司的前总裁亨利•福特的话:“不创新,就灭亡。”因此,分析我国创新型企业的成长模式对我国企业的创新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创新型企业的界定及其特点

1. 创新型企业的界定

对于什么是创新型企业,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界定, 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创新型企业就是把创新精神制度化而创造出一种创造的习惯。这些创新型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来创新,即把一大群人组织起来使“ 变革” 成为“ 规范” 。美国学者彼得斯和沃特曼对创新成功的企业的调查发现它们具有如下特点:(1)企业家具有创新倾向;(2)与顾客有密切联系;(3)具有自和企业家精神;(4)重视人在开发企业生产率潜力中的作用;(5)创新的传递依靠价值驱动;(6)紧密结合自己所了解的业务;(7)组织形式简单, 职工有创新倾向;(8)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组织特征。

国内学者管建成、王军霞提出判断一个组织是否为创新型企业, 可以从两条思路出发:①考察组织的核心能力是否创新能力②考察组织对创新制度的执行情况、创新的投入和创新的产出等指标是否处于较高水平。他们还进一步从组织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等角度建立了测度组织创新程度的定量指标。

科技部、国资委和全国总工会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启动之初,即开展了创新型企业的评价指标研究。研究指出我国的创新型企业主要是指在研发经费、专利发明、新产品收入、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创新与组织管理等方面成效突出的企业。

综上所述, 拥有一个明确的创新战略, 浓厚的创新氛围以及有自己关于创新的动态过程的目标、方向和衡量标准都是创新型组织的重要特征。上述观念对创新型组织的判断标准主要集中在组织行为、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方面。系统、全面创新的思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 但创新型企业理论在创新管理研究中尚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对于创新型企业的研究重要局限于管理学和创新管理理论本身的范畴, 大多仍是思想性、理念性的研究。

2. 创新型企业所具有的特点

对于创新型企业,最基本的特征是指在制度、管理、知识、技术、文化等方面具有强大创新活力、具有本行业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优势、能够对市场环境变化做出灵敏的反应。持续创新是其本质特征。目前, 我国对创新型企业没有制定统一明确的判定标准, 综合国内有关方面研究, 我们认为创新型企业必须具备以下五个基本特点:

(1)企业内部实现研究与开发的制度化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企业主导产品拥有较高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 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 整体技术水平在同行业居于领先地位, 积极主参与国际、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

(2)能通过不断的持续的创新,获得持续性的收益。在同类企业中, 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比例较高, 有健全的研发机构或与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领先的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重视科技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

(3)具有行业带动性和自主品牌。在行业发展中具有较强的带动性或带动潜力。注重自主品牌的管理和创新, 通过竞争发展, 形成了企业独特的品牌, 并在市场中享有相当知名度。创新或生产的产品应隶属于国家、省、市科技部门颁发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范围内, 也就是说其产品应具有较高的技术密集度。

(4)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企业近三年连续盈利, 整体财务状况良好, 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呈稳定上升势头。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

(5)具有创新发展战略和文化。重视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创新, 努力营造企业的创新文化, 把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创新作为经营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创新型企业的成长模式

根据学者对我国企业的研究,我国创新型企业的成长模式包括制度创新型、技术创新型、管理创新型、混合创新创新型等四种成长模式。如图2.1。

1. 制度创新型成长模式

所谓制度创新就是改变原有的企业制度,塑造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大生产要求的新的微观基础,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制度创新意味着对原有企业制度的否定,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制度创新主要包括产权制度创新和公司治理结构创新。本质上是权利和利益的调整和再分配。制度创新方式的基本路径是:资本原始积累―以产权改革为核心的制度创新―企业其他创新一现代企业制度一企业成长。其特点是启动产权改革,以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吸引社会资本,带动企业内部其他方面的变革,从而进入企业成长的新阶段。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企业的改革也不断的加大,这时涌现出了一些比较典型的制度创新型企业。我们以联想企业为例,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前身)正式注册,性质为全民所有制。从理论上讲,预算外收入也是国家的钱,但支配权并不在中央政府手中,而在不同层次的政府机构手中。从财产权、经营和福利保障的角度看,计算所和新技术发展公司之间的界限都是模糊不清的。1987年和北京市海淀区供销合作社订了联营协议,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计算机技术公司。这个联营在财产权问题上却有重大的含义。首先是法人财产权的机一部延伸,增加了新企业的独立性。其次是登记企业的性质变为全民和集体,在当时的财务管理规则下,增加了企业会计处理上的灵活性。1998年,该公司更名为联想集团(控股)公司,成为香港联想的最大股东。联想集团(控股)公司和北京联想(有限)公司之间,加上了一个香港联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不仅仅是在整体双层财产权结构上又增加了一个层次,而是利用香港上市公司的规划,来规避政府机构之间财产关系变动对联想政策的不确定性影响。这种制度创新通过国有企业的再投资,形成“法人”财产权,是国有企业的财产权出现双层结构,仍然保持企业财产和体制的统一性。“法人”投资者在政府机构和营运企业之间形成了一个隔离层。联想企业就是通过“整体双层结构”这种制度创新为其在后来的高速发展赢得了时间。

2. 技术创新型成长模式

技术创新是指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引入。所谓新的生产方式, 具体是指企业中的从投入品到产出品的整个物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革命性的变化或称突变。这种突变与在循环流转的轨道中年复一年地同质流动或小步骤的调整不同。它既包括原材料、能源, 设备、产品等硬件创新, 也包括工艺程序设计、操作方法改进等软件创新。技术创新成长方式,是指企业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为先导,建立自主技术能力、改变企业技术特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体系建设,并以此为基础带动制度和管理变革的企业成长方式。这种成长方式的基本路径是:资本原始积累―技术创新一制度和管理创新一现代企业制度一成长空间的拓展。其特点是首先集中投资于新技术开发,以新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或节省成本,再以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开拓市场,提高产品市场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然后以此为基础推动企业品牌建设,改进企业管理方式,促进企业制度变迁,带动企业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这种方式通常依靠企业的技术人员以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力量,通过自主研发、模仿创新、外部引进、合作等手段,进行基础研究、新产品开发、工艺流程再造等活动。其中,自主创新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生产技术,突破,攻克技术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市场化获得利润,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

格力电器就是推行技术创新型成长模式的成功典范。格力电器企业通过形成技术创新,抢占制高点的核心能力;确定专业化的技术创新战略;以新满足市场,创造新需求等策略使得该企业在6年时间里,由一个年产2万台窗式空调的小厂迅速崛起,1997年生产各式空调118万套,产销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一。

3. 管理创新型成长模式

管理创新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环境下,把新的管理要素或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的创新活动。它通过对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和各项职能在质和量做出新的变化或组合,以创造出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新的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管理创新一般可以从环境、资源、市场、流程等几个方面着手。

管理创新成长方式强调打破企业的传统管理,引进职业经理人,改革内部管理体系,以此为契机推动企业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并在进行内部管理体系变革的同时,也为企业的产权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提供管理支持。这种成长方式的基本路径是:资本原始积累―管理创新―制度和技术创新―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成长。其特点是集中于管理投资,以引进职业经理人充实企业的管理队伍为前提,冲击企业原有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强化企业基础管理和规范化管理,推动产权结构调整、内部管理体系变革,为企业制度变革和技术创新提供保障和支持,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我们以上海通用公司为例:在上海通用汽车3年的发展历程中,柔性化管理也已经成为上海通用的一道亮丽风景。目前,中国几乎所有的汽车工厂都是采用一个车型、一个平台、一条流水线、一个厂房的制造方式。唯有上海通用是另类,上海通用最多可以一条线上共线生产四种不同平台的车型。这种生产方式就是“柔性化”生产方式,它在国内汽车企业里是绝无仅有的。上海通用,以柔性化生产线为基础,严格而规范的采购系统,科学而严密的物流配送系统,以市场为导向高度柔性化的精益生产系统以及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关系管理共同构成了其柔性化生产管理的支撑体系,使上海通用汽车成为GM(通用公司)全球范围内柔性最强的生产厂家,形成了企业柔性化管理的经典范例。

4. 混合创新型成长模式

混合创新型成长道路的选择并不是那么明显地以技术特征、或者产权特征、或者管理特征的变更为出发点,而是以这三方面特征中的两者或三者的某种程度的混合为起点,如首先变革技术特征和产权特征、或产权特征和管理特征、或技术特征和管理特征、或三方面特征同时改变。这在我国的家族式企业中比较常见。家族式企业要真正将家族制和现代企业制度有机融合在一起,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全面变革企业的经济特征和文化特征,而经济特征和文化特征,以及经济特征的技术、产权和管理三方面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它们在企业成长变革过程中是联动的关系,改革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企业的技术、制度和管理创新具有组合联动的效应。混合型成长方式的特点在于,企业同时投资于技术、制度和管理的某两个或三个的组合,从而有效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使企业迅速步入成长的快车道。我国的希望集团、万向集团、太太药业等的成长道路,可以说都是混合型成长方式的典型例证。

三、结论及研究意义

创新型企业正处于新经济时代, 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客观存在,我国的企业必须勇敢地面对现实, 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不仅要坚持学习、消化、吸收国外同行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尽量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而且要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核心技术的获得只能依靠本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因此建设创新型企业,特别是“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是我国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占领国际市场的法宝。企业的创新模式随着技术本身的快速变化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并且变得更有效率、更灵活和更迅速。同时,创新模式的复杂性也随着涉及因素的增多而不断增加。这意味着成功的创新模式要求管理和组织上的柔性。

随着网络经济、知识经济等全新的经济特征不断在企业竞争环境中显现, 企业模式的发展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 而对创新型企业模式的探讨是企业模式发展的指向标, 具有前瞻性。在创新经济的环境下, 研究创新型企业模式的特征和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持续的助推作用, 相信在企业模式的不断发展的历程中, 创新型企业模式将是最为市场青睐的企业模式之一。

参考文献:

[1]芮明杰.管理创新[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49-50

[2] 侯光明,邹锐,李存金.民营企业创新型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

2003(5):44-47

[3]刘耀,金恩焘.企业模式的发展及创新型企业模式述评[J]. 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4]吴照云, 黎军民.我国现阶段民营中小企业成长可选择的模式[J].经济管理,2005(17):41-44

[5]孙福全,陈宝明,张华胜.创新型企业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

[6]侯先荣.企业创新管理:理论与实践[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28-30

创意产业的特征范文5

【关键词】创意产业;产业园区;规划引导

中图分类号:F110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英国首先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在发达国家的成功实践下我国的一线城市也开始以创意、创作等为主的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其他二三线城市紧随其后,以“文化创意”为主打,开展了园区规划设计建设。创意产业在目前的经济发展体系中属于新起之秀。其具有创新性高、附加利润大、污染程度低、产业关联度高、生产工艺较为繁琐复杂以及包含一定的人文价值观等特质。创意产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氛围下,以其独特的发展方向得到了发达国家的支持和依赖,成为其主打产业。目前,世界最发达国家GDP收入大多来自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创意产业依靠知识创新和思想创造充当了服务业中的主力军,也因此成为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点经济收入对象。

一、创意产业园区特征分析

1.1、园区产业类型特征

创意产业园建设的三大要素分别为技术、人才和艺术。以创造智力劳动为主,表现出研发和培训等多种全方位的功能。不同的城市和地区需要根据其地区特点和发展特点进行整合规划,建立本地区所特有的创新之处,利用地区资源进行产业类型定位。其中我国创意产业园区的产业分类共为类,分别是广播影视、新闻传播、设计服务、工艺时尚、广告展会、文艺娱乐、咨询策划以及科研教育等方面。

1.2、园区功能组成特征

综合各方面的分析,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需要具备六项基本功能,分别为文化创造、文化服务、教育培训、信息、会展交易、休闲娱乐等。在实际应用的设计中,因城市特点和地区发展差异,各个园区的发展不一定具备全部的功能特征。在综合性较强的园区设计中,可能具备多项功能设施,反之,则功能相对不同。

1.3、园区空间环境建设特征

对于园区的空间环境建设,可根据其按照物质空间形态划分。工作空间、休闲空间、交流空间、商业空间、培训空间、展示交易空间以及生活空间。在设计建筑空间时,结合创意空间的特质使其具备综合性和创意性等特征。根据创意要求,园区的空间建筑环境设计应该从外观上符合美学的设计要求,对其内部功能设计要做到技术保障。充分体现创意空间的理念。

1.4、创意产业园用地特征

经过分析一线城市的创意产业文化园区的发展建设情况,在常规性的创意园区选址问题上,多考虑资金问题。根据城市的城市规划常常选择在工业基地等地以此来符合城市的工业发展。作为创意阶层,根据不同的城市发展规模和工业以及创意产业用地的规模都有不同之处,在对创意产业园用地的征用过程中,要多考虑其周边环境,对其综合的发展因素做出数据分析。创意产业是项新型产业发展项目,在选址确定上,没有特殊的要求指定其必须设在哪些地理位置上,反而因为其特殊的发展需求,要考虑创意园区的市场、资金、交通、受众范围以及周围设施建设和政策法规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在综合各方面因素后,对其作出经济、社会、法制等多方面的特征分析,从而选定合适的创意产业园区地址。

二、现代文化创意园区产业发展现状

2.1、发展集群

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按地域划分为六大重点集群。首都创意产业集群,北京地区的创意园区涵盖十六个区县范围,对其进行创意园区改造,改造了莱锦创意产业园、非洲文化产业园以及朝阳区和海淀区等产业园区的改造也在进行中。众多知名文化产业园区在国内外产生影响力。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以上海作为中心,辐射周边沿海城市,其横店影视产业基地和南京创意东八区等成为其典型性发展成功实例。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主要是广州和深圳,以其特有的对外发展优势,凭借其优越的外贸经济和对外文化,在早期开始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滇海创意产业集群,主要是云南地区的创意产业基地发展,昆明的创库是综合性的艺术家工作基地,其他多位影视方面产业。川陕创意产业集群,主要是指重庆、成都和陕西西安,成都有着目前规模最强的数字软件园区。陕西西安凭借其古文化优势大力开发大唐文化,重庆也在重点发展数字娱乐产业文化。中部创意产业集群,以湖南长沙为主。凭借其演艺传播媒体进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除开六大集群园区,还有其他省份在进行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我国正在全面开展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

2.2、发展方向

我国现阶段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倡导“五位一体”的制度改革,其中文化体制改革也摆在了重要的发展问题上来。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其独特的多元化发展方式,深得政府的重视。在以后的国民经济发展结构中,必将占据一席地位。未来的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设计建设要结合当地人才和科技优势进行文化产业的发展,突出其文化和科研设计的优势,全面整合人才资源。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

三、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选址与规划原则

3.1、选址问题

在园区的设计建设过程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选址之其重点项目。合理科学的选址规划才能使园区的发展更为长久。选址要素包含周围环境因素、周边设施完善程度、交通通达度、文化氛围、市场流动、人才科技等重要因素。选址应该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多面的全方位的数据考察,寻找最适宜的园区基地。

3.2、规划原则

(1)强调创意文化原则。在园区的建设选址中如周边文化底蕴丰富深厚,对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多种多样的文化氛围下,发展自己的独特创意文化,形成个性独特的风格特点。形成创意文化的独特性、多元性和创新性。

(2)选择良好的自然环境。园区的周边自然环境的优越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创意文化的创造有着影响力。优美或者独特的自然环境会让创意人员从中得到灵感源泉和思想启发,对于其创作设计有积极影响。

(3)实现创意产业园区的周边经济增长。在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带动周边社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形成产业聚集才能汇集创意产业,产生规模性发展的效益。通过对创意园区进行政策调整规划,带动周边相关产业聚集发展。增加创意产业的附加值和整体效益,打造出影响力和知名度,带动社区经济的繁荣。

(4)创意产业园区的交通联系。创意产业园区的交通通达度对于产业园区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作用。其复杂程度虽然不高,但因其独特的空间分布和外界市场环境影响,对于产业园区内部的交通疏导尤为重要。对产业园区的各个分区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加强交通工具的协调配合,从而保证园区的交通环境安全通畅。形成全面的交通网状系统,达到交通便捷性、合理性、通畅性。

创意产业的特征范文6

关键词:民营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特征;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9-0175-02

一、中国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

中国民营企业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与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它的生存状态完全取决于自身适应市场的能力,不受非市场因素的作用。在中国研究企业生命周期中,民营企业是最合适的对象。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介绍了在成长过程中企业存在着不同的阶段,民营企业在这一点上和其他企业一样也存在着不同的阶段。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中,对于企业生命周期存在着不同阶段的观点,研究者们看法是一致的。但是对于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阶段,有多少个阶段,这些阶段的划分依据是什么等问题上分歧较大,这就造成了多种多样阶段论的存在。在众多的生命周期理论中,有两种阶段论在国外影响较大。一种是格雷纳的阶段论,格雷纳将企业作为一般组织来研究,认为各个阶段包含了一个相当平静的稳定进化期,而结束于不同形式的管理危机。另一种是爱迪思的阶段论,他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三大阶段十个时段,三大阶段分别为成长阶段、成熟与再生阶段以及老化阶段。其中成长阶段包括孕育期、婴儿期和学步期三个时段;成熟与再生阶段包括青春期、盛年期和稳定期三个时段;老化阶段则包括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和死亡期四个时段。

通过对国内外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将中国的民营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五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以及再生期。这种划分的优点在于:第一,它较好的将企业生命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特征有机的结合起来,前四个阶段如同人的生命周期一样体现了企业生命的自然特征,后一阶段体现了企业生命的社会性特征,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再造来实现这一社会性特征;第二,再生期的独特位置使阶段划分具有特色,爱迪思将再生期放在成长期与老化期之间,陈佳贵虽未直接使用再生期这一术语,但选用了和其接近的蜕变期,将其放于成熟期和衰退期之间,而本文将再生期放于衰退期之后,这是区别于其他的划分方法的显著特色。

二、中国民营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1.初创期特征。此时的民营企业已经注册,生产经营刚刚起步,为了能生存下去,打开产品市场是企业首要的任务。此时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短缺,企业处于高度的集权状态,管理随意性强,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较为普遍,企业产权形式明晰,创业者即所有者。企业在初创期所获得的结果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随着产品市场不断的开拓,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走上正轨,企业较好的解决了生存问题,企业在此基础上进行快速积累,增加投资,使企业较快地进入成长期;二是企业在初创期比较艰难,没有很好的抓住扩大再生产的时机,生产规模较长时间维持在原有水平上,管理水平也比较低,类似得了侏儒症一样,使企业不再发展;三是企业生存非常艰难,此时可能会由于资金、产品质量等问题使企业难以继续生存下去,从而走向死亡。

2.成长期特征。企业产品的市场完全打开,产品的种类增加,有的甚至涉足多元化。然而,由于企业发展快,管理跟不上发展的速度,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人才储备较原来有较大提升,但协调能力不够,职业经理人开始介入企业管理过程,但往往感到难以适应,中高层次的人才流动频繁。企业制度形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如单一个人所有扩展到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但创业者牢牢控制企业的所有权。企业经营战略有了大概轮廓,但具体实施的路线还不清楚。品牌的意识较为强烈,品牌建设有明显的绩效但还缺乏长远与整体的战略构思。企业的成长期一般较长。企业在成长期获得的结果也有三种情况:一是在快速发展中注意企业制度与管理水平的同步提升,特别是分权机制的建立,创业者由独裁决策向组织团队决策平稳过渡,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领导人的思想境界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精神与风险承担能力愈来愈强,于是企业向成熟期发展;二是企业已经完全解决了生存问题,但进一步发展的步伐较慢,类似于初创期的第二种情况——侏儒症,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成长期的侏儒症”,这可能有两种结果:要么是发现得早,积极治疗可痊愈,使企业向成熟期演化;要么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使它完全失去了向成熟期发展的可能,最后逐步萎缩倒退至初创期;三是在快速发展中企业只注意规模的扩大,多个产品种类甚至实施了多元化扩张,而不注意企业制度、组织结构与管理层次提升,特别是中高层次管理人才的流失,分权机制完全缺乏,部门责任不清,集权决策仍然保持随意性特点,经营中从偶尔的失误发展至经常性失误,最后快速走向死亡。

3.成熟期特征。民营企业处在成熟期,企业规模还在扩大,但完全在战略计划的掌控之下。企业核心竞争力强,潜在的利润增长点多,抗御风险与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企业所有权制度不断向更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制度方向演化,如高管持股、股票期权激励都有制度性的安排,企业管理形成了规范、系统的机制。企业不会因为任何一个领导者或高层的缺失而出现较大的震荡,它已经具有一套自我调节与修复的机制。最使企业具有竞争力的是它形成了较好的企业个性与文化,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与沉淀,企业及其品牌累积起大量资产,在目标市场及社会公众中享有较高知名度。成熟期企业最后有两种结局:一是企业总能处理好“变”与“不变”即稳定的关系。既能与时俱进又能保持自己具有鲜明特色的传统,创新与承担风险的能力总能较好地保持,企业已经将这种高稳定的状态转变成了一种常态。二是处在成熟期发展过程中的企业,有一种潜在的从僵化到老化的趋势。曾经优良的传统与文化往往形成为一种变革的阻力,它会使企业的创新能力与承担风险的能力不断弱化,如果企业不能与时俱进,一旦企业管理机制限入僵化,随着老化的形成,其向衰退期演化将是不可逆转的事实。

4.衰退期特征。民营企业处在衰退期,企业规模难以扩张,利润水平呈下降趋势,核心竞争力逐渐丧失,创新能力及激发创新能力的机制也逐渐丧失,没有谁愿意承担风险,而管理的官僚化现象已形成为一种常态。衰退期企业也有两种结局:一个是向死亡逼近。利润越来越低,规模不断缩小,亏损出现且不断加大,人心涣散,流失频繁,最后或被其他企业兼并或破产终结生命。一个是可能进入再生期。面临衰退,企业或从内部或在外力刺激下,全方位进行改革,尤其是经营战略、管理体制等方面甚至完全打破传统格局,使企业进入再生期。

5.再生期特征。民营企业处在再生期的特点是:企业因全面的改革带来巨大的震荡,需要一个调适阶段,不过这个调适阶段不会很长,应在两年左右。在新的发展战略引导下,企业可能进行与原来不一样的产业、行业或生产不同的产品,创新意识重新回来,创新能力与承担风险的能力愈来愈强,管理的官僚化现象得到了改变,企业又呈现出勃勃生机。企业上下非常重视这个再生的机会,所以再生期的企业很快会跨过发展阶段重新进入成熟期。

三、中国民营企业生命周期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1.预防与治疗侏儒症,使民营企业顺利地由初创期向成长期迈进。在企业的初创期里,部分民营企业容易患上侏儒症。所以,预防与治疗侏儒症是实现企业由生存期向发展期提升的重要方面。部分民营企业容易染上侏儒症的原因较多,其根本原因在于小农意识。中国社会数千年形成的小农意识,从多方面影响着他们的经营行为。它限制了企业主的发展眼界,使他们的冒险意识与创新意识不能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提升。同时特定的产业结构、经营模式、竞争环境等都会对企业患上侏儒症产生影响。所以,预防与治疗企业侏儒症首先要解决好企业主的人生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上的提升问题。通过市场竞争与社会引导两方面,不断将企业主的冒险精神与创新意识刺激起来,通过产业转移与结构调整,促使民营企业实现产业更新,用高科技武装传统产业。还要通过经营模式的转变,注重自有品牌及知识产权的建设,主动实现企业并购,加强整合,从而实现由生存期向发展期的提升。

2.解决好发展过程中的困惑,使民营企业实现从成长期向成熟期的提升。民营企业进入发展期后,将会碰到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企业产权制度的问题。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民营企业创业时所形成的单一的家族所有制该不该变?如何变?其次是管理与人才上的问题,企业快速发展,管理的宽度与深度与日俱增,如何分权?如何运用“外人”来参与管理?如何激励员工与职业经理人的积极性?这些都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再次是发展战略的问题,企业的市场、产品虽然不断扩大,但从战略上将如何突破?需不需要建立一套长远的整体的发展战略,如何建立?最后是文化上的困惑。处在成长期的企业,过多地沉溺在繁忙的生产、销售工作中,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积累。尤其是在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与所有者、员工、顾客、社会等全方位的关系等重要问题上没有认真去总结与思考。企业的创业者的风格对企业虽然有很大的影响,但它并没有形成为凝聚企业员工的力量,应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

3.预防过早老化,保持成熟期的活力。由于中国市场经济历史较短,从总量上看,已经进入到成熟期的企业并不多,且部分企业开始出现了过早老化的现象。如有的企业只是凭过去的业绩所获得的成功形成的知名度,利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大量运用在政治上的话语权、在市场资源配置上、在国内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垄断优势来获取利益,而将创业时那种敢想敢干的大无畏的冒险精神以及成长期的那种敢于改革的创新精神慢慢放弃。企业的管理体制日益官僚化,等级森严,想干事的、能干事的人没有相应的权力与位置,而在高层却仅仅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

4.进行组织再造,从衰退期中再生。当企业由成熟期的不断老化进入衰退期时,有两条路摆在企业前面。一是不断地萎缩,逐渐逼近死亡;二是进行组织再造,从衰退期中再生。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再造,可实现再生。这里的组织再造,不仅指原有的企业组织结构进行改变,更重要是对企业经营战略、产业与产品结构、营销模式等重新进行定位,对企业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使企业以崭新的面貌再现于竞争的市场当中。

参考文献:

[1] 伊查克·爱迪思.企业生命周期[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2] 陈佳贵.关于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蜕变的探讨[J].中国工业经济,199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