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营销论文范例

创意营销论文

创意营销论文范文1

(1)资源基础:陶瓷原料丰富

自明朝永乐年间始,唐陶已发展成一定规模,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唐山资源丰富,无论是作为燃料的煤炭、石油等自然资源,还是制作陶瓷器的原料,如:耐火矾土、硬软质(可塑)粘土以及石英、长石等无机非矿产资源都十分充裕,是名副其实的原料盛产区域,为陶瓷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2)产业基础:传统制瓷产业一条龙配套

由于历史悠久,唐山陶瓷的产业配套比较完备,陶瓷制造的上下游环节已经形成了流畅的制作流程和分配机制。尽管作坊式的陶瓷厂矿居多,但内部生产过程衔接顺畅,从坯料制造、坯体成型、瓷器烧结到最终成瓷,陶瓷厂矿都能够科学合理地组织,使整个陶瓷生产过程的各工艺阶段、各生产环节和各工序之间都能互相衔接,密切配合。因此,传统制瓷产业的基础也为唐山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一些优势。

(3)环境基础:政策扶持

为了留住唐山陶瓷的根脉,重振“北方瓷都”的威名,2011年,唐山市路北区委、区政府出资5000万元,规划筹建了唐山陶瓷文化创意中心。市政府不仅为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更是大力为陶瓷企业解决后方隐患。在2014年唐山市政府开展的有关解决“三最”(即群众最反感的事、群众最盼望的服务和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困难)问题的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帮助陶瓷集团、惠达集团等39家困难企业解决5428名“4050”下岗职工欠缴的社会保险费难题,对涉及的社保欠费6178万元将按照政策规定予以补贴,稳定就业岗位,以确保陶瓷产业有条不紊地发展。

2唐山市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在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唐山陶瓷历史悠久,发展基础雄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更替,唐山陶瓷在生产、销售、流通等领域也遇到了种种困难,尤其是在品牌营销与品牌创意方面,唐山陶瓷正在落后于国内其他陶瓷产地(诸如佛山、景德镇、淄博等)。以下将分析现阶段唐山在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品牌营销、品牌创意和品牌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1)自主品牌意识薄弱

唐山作为“北方瓷都”,有着大大小小的220多家陶瓷企业,但真正能够列入知名品牌的陶瓷企业却微乎其微。自唐陶问世至今,本土品牌中除了红玫瑰、隆达、惠达在国内外小有名气外,唐山其他陶瓷品牌的知名度普遍较低。虽然唐山每年的陶瓷生产总量保持着20%以上的增速,但却是保量不保质的,市场上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寥寥无几。除了红玫瑰、隆达、惠达等知名厂商生产的工艺瓷与卫浴瓷外,其他多数企业还是以生产中低档陶瓷产品为主。笔者调查发现,许多的陶瓷厂家还是最原始的小作坊式生产。一方面,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产品没有明确的商家标识。不仅如此,在唐山市缸窑路和唐马路沿线,笔者统计的123家陶瓷厂房和销售点,不仅生产场地分散,而且各陶瓷店铺呈现出多、杂、小、破的特点。除了红玫瑰、美玉两大品牌商店占有较大面积并建有精品店外,其余陶瓷商店只是简单的一间小屋,门楣上挂着的广告牌经过日晒雨淋已模糊不清。“有品无牌,杂而不强”一直是唐山陶瓷产业品牌创新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自主品牌意识的缺乏更是发展陶瓷品牌面临的重大问题,迫切需要引起唐山陶瓷企业的重视。

(2)自主创新意识缺乏

在商品经济时代,创新是企业产品走进市场、赢得消费者认可的不二法宝。品牌形象建设是品牌创新环节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对于产品营销与广告推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以“中国制造”而闻名遐迩。近些年来,中国更是在扮演着“山寨大国”的角色。无论是在电子产品、服装鞋帽还是其他领域,中国的多数中小企业在产品生产上更喜欢复制以前的产品样式或者单纯地模仿其他产品。这一情况在陶瓷生产加工领域也有所体现。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陶瓷产品大多样式单一,价格差异不明显。随着企业间拥有的产品技术性能越来越接近,陶瓷产品的地域特色愈加不明显,能够体现唐山特色的陶瓷产品寥寥无几。陶瓷厂商只有不断提升产品个性化文化的含量,才能避免生产过多同质化的陶瓷产品,陶瓷品牌的附加值才会得到相应提高,唐山陶瓷才能在陶瓷市场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逐渐发展壮大。

(3)产品营销与宣传模式单一

在产品营销方面,虽然唐山有个别陶瓷企业开始使用了电子商务、博客营销、网络等现代营销方式,但大多数企业仍然保持着最为传统的销售模式,即实体店销售。当下正处于互联网与大数据迅速发展时代,碎片化的数据和信息让消费者面对多样化的商品信息无从下手。为此,陶瓷厂商应顺应时代要求,开展全方位整合营销,以多元化的营销手段为陶瓷产品的销售赢得先机。在宣传策略方面,唐山各大陶瓷企业的宣传力度明显不够。虽然一些知名陶瓷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或论坛等,但是网站更新速度慢、产品宣传赶不上更新换代等问题比比皆是。一些实力较强的本土陶瓷企业更多地选择报纸、电视和户外LED广告屏等传统媒体形式来进行广告宣传。大多数规模较小的陶瓷厂商基本不做宣传,单靠店铺日常销售获利。在唐山,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以下简称陶博会)。每年陶博会都会吸引全国各地的陶瓷企业汇聚于此。作为参展商,应借此来推广自己的品牌,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和认可自己的产品。但是,大多数参展商却是将单纯的销售量和销售额作为参展的主要目的,错误地认为“只要商品卖得好就行”,没有将眼光放在长远的品牌形象塑造上。此外,相较于国内其他陶瓷城市,唐山市的陶瓷文化宣传氛围较为淡化,这也应该引起政府的重视。

(4)销售人员专业性不足

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转换过程中,销售人员是其最为关键的环节。销售人员不仅是商品价值转换的重要实施者,而且也是市场变化的先知者。在产品销售中,销售人员不仅要向外界销售产品,更要懂得检测市场的动态,及时向公司反馈,为公司的销售策略提供正确信息。在唐山市的大多数陶瓷企业中,销售部门人员配备单薄。公司既没有专门的市场信息部门,也没有指定专人对市场进行调研,更没有做到全员上岗销售。同时,销售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或专门培训。销售人员的素质不仅是企业产品的“活字招牌”,其素质的高低更是评价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最具说服力的标准。如果缺少市场营销、商品销售等方面的专业培训,销售人员就很难为顾客提供专业的有价值的信息,更不能及时将顾客信息反馈给公司,造成消费者的流失。

3唐山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营销战略

21世纪是品牌竞争的时代,尤其是针对日趋同质化的陶瓷产业,打造一个成功的陶瓷品牌,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差异化品牌策略就成了关键。唐山市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要以文化创新为核心,创立具有“唐山特色”的地域性品牌,加强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主要提高陶瓷产品与品牌的观念价值,属于内容上的创新;科技创新主要提高陶瓷产品的使用价值,属于形式上的创新。陶瓷企业要生产出具有个性化的产品,降低同质化产品的出现频率,就要做到内容与形式相结合,融合发展。

(1)陶瓷品牌形象设计策略

1)产品形象:外观和定位上的创新

陶瓷产品不同于一般的生活产品。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随着人们生活品位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欣赏和收藏价值逐渐被人们发掘和接受。唐山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要将文化创意融入陶瓷产品,用文化创意的内涵增加陶瓷产品的高附加值,将陶瓷产品直接转化为文化形态,提高产品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唐山有享誉全国的“冀东三枝花”,文化底蕴深厚。在陶瓷产业中融入唐山本土的文化元素,既继承和弘扬了我国传统陶瓷工艺,又增强了现代陶瓷文化品牌的市场竞争力。陶瓷企业也可以通过产品细分来塑造品牌形象,将陶瓷按照某个主题进行生产,从而进一步细分产品市场。例如,可以借助本土传统文化中的某一事件或人物作为创作主题,生产一系列的陶瓷创意产品。这些产品既有时代特性又有本土文化的气蕴,无形中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不仅让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赏心悦目,而且还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陶瓷包装是陶瓷形象最具表现力的方式之一。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就要做到品牌包装的创新。唐山陶瓷在包装整体设计方面要做到符合品牌形象,同时体现陶瓷品牌的地域性特征。特色包装不仅可以有效地区分其他陶瓷品牌,还可以宣扬企业的品牌文化与形象,为企业作形象宣传。

2)企业形象:官方网站的设计创新

企业官网是展示企业产品和文化、加强与客户沟通、扩展营销手段的媒介方式,是企业品牌形象宣传的首要阵地。纵观唐山四大知名品牌的陶瓷企业,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惠达卫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隆达骨质瓷有限公司、海格雷骨质瓷有限公司的官方网站,首页均以最醒目的形式标出了公司特色和特有产品。例如,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的官方网站首页就以最醒目的红色为基色,主打“红玫瑰”系列产品。隆达骨瓷的官方网站整体以灰白黑三色为主色,具有简约时尚的特点,充分展示了该品牌的定位。官方网站的作用之一就是交流功能,不仅要向顾客介绍产品信息,更要展示企业文化和形象。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虽然在网站上设有“企业文化”专区,但是单击链接后,则没有内容显示。在产品信息方面,这些企业的官网购物专区,均没有显示产品的具体价格。虽然有个别专区提供在线服务,但大多为传统的电话、传真、邮件等方式,无在线交流服务。鉴于此,唐山陶瓷企业在官方网站的设计创新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便更好地建立交互性的网络平台。首先,官网应介绍企业文化,信息要实事求是;其次,官网应增加陶瓷文化创意信息,包括陶瓷产品创意设计的灵感来源、陶瓷创意产品展示、陶瓷文化等;再次,官网应设立电子商务系统,包括陶瓷创意产品的价格、信息公告、商品购买与订单查询、用户留言及产品的评价信息等;最后,官网应增设客户服务系统,包括在线服务和公司的联系方式,实现产品售前、售中、售后全方位服务,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从而达到宣传企业形象的目的。

(2)陶瓷品牌营销传播策略

1)事件营销

事件营销是指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社会影响以及名人效应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的手段和方式。事件营销是目前国内外十分流行的一种公关传播与市场推广的手段,它集新闻效应、广告效应、公共关系、形象传播、客户关系于一体,并为新产品推介、品牌展示创造机会,建立品牌识别和品牌定位,形成一种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的营销手段。对于唐山陶瓷来说,目前最成功的事件营销案例当属“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的定期召开。自1998年10月8日至12日第一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举办至今,唐山市已经成功举办了17届陶博会。参展厂商由最初的118家发展到现如今的318家,签订国内陶瓷贸易合同金额由4.8亿元人民币发展到48.7亿元人民币,参会总人数也由最初的5万人发展到20余万人。陶博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唐山靓丽的城市品牌和外界认识唐山的窗口。因此,唐山市应不遗余力地将陶博会做大做强,使其成为陶瓷创意营销的阵地。同时,陶瓷企业应抓住契机展示自我形象,开拓销售渠道,加强创意营销。除了每年举办的陶博会之外,各大陶瓷企业可以利用公关活动策划产品推介会,对企业形象和产品品牌进行宣传。同时,陶瓷企业还可利用整合营销传播的优势,结合重大事件的热点轰动效应,抓住时局特点,借势造势,进一步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例如,陶瓷企业可以在每年陶博会期间举办一些陶瓷产品的精品评选活动和创意展示活动,从而增强产品的品牌效应。

2)口碑营销

情感是销售的主旋律。知名销售专家李光斗曾经说过,所谓的营销,就是和消费者谈恋爱。消费不仅是一种买卖过程,更是一种买家和卖家打心理战的过程。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产品的使用功能,还包括对产品的期望价值。在自媒体时代,一条消息的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现如今,社交媒体发展迅速。针对产品营销而言,产品的口碑,尤其是顾客在互联网上的产品评价,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陶瓷产品销售人员应更加重视社交平台的运用,时刻倾听客户的心声,贴心给出意见或建议。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也要讲究营销策略,逐步培养客户良好的口碑。对陶瓷企业来说,可以在企业官网上开辟“用户口碑”、“用户评价”等与客户交流的窗口,或者在官网上进行公开式的调查问卷,将问卷结果公之于众。

3)微营销

在碎片化的信息时代,特别是智能机、3G技术的成熟与各种移动终端的普及使用,“微营销”概念应运而出。微营销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方便快捷,的信息也最为有效。微营销提供的网络互动平台,如微博、微信等可以让商家及时与客户进行互动交流,让客户迅速了解产品信息,也方便商家了解客户的需求,及时一些客户需要的产品,以达到最快捷的广告宣传效果。因此,陶瓷厂商可以在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上设立自己的官方微博账号或微信推广平台,图文并茂地产品的最新信息。微营销具有病毒式扩散的特点,是一种强调参与、互动、移动的营销模式。就微信营销而言,商家既可以单纯地在朋友圈自身信息及动态,也可以邀请朋友圈中其他人,如客户、社会公众人物等制造与产品相关的话题,如此便在朋友圈内引起关注、互动与转发,同时也为企业赢得了口碑,达到宣传产品和品牌理念的效果,为企业积攒人气,最终使品牌深入人心,并获得收益。唐山陶瓷企业完全可以按照这个套路进行微营销操作。

(3)陶瓷品牌电子商务策略

创意营销论文范文2

摘要: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广告营销业态、广告传播环境、广告传播方式和广告经营运作模式都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高校广告学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因应时展和行业需求进行适时地调整和改变。毕业设计在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以华侨大学广告学专业为例,针对毕业设计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尝试对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进行探讨,以期探索出一套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实战性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方案。

关键词: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人才培养

中国经济和广告业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广告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高校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广告营销业态、广告传播环境、广告传播方式和广告经营运作模式都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高校广告学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满足数字化时代广告行业对广告专业人才的需求,高校广告学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进行适时地调整和改变。

一、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广告学专业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既是对广告学专业学生四年专业理论学习一次全面总结,同时也是对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全方位检验,在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当前我国高校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尚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是毕业考核重“论文”轻“作品”,一些高校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考核仍然是以论文为主,学生作品创作能力的考核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二是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应用价值较低,与广告行业实践严重脱节;三是指导教师队伍主要是以偏重理论教学的学院派教师为主,缺乏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业界专家的参与;四是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尚不健全,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一些高校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甚至是共用一套模板,采用同样的评价指标,而没有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符合毕业设计作品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华侨大学广告学专业创办于2008年,在2018年之前,一直是采用毕业论文的考核形式。但是,随着广告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单一采用毕业论文考核形式的弊端日益凸显。由于广告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采取单一的、学理性的毕业论文考核形式,使得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以及由于缺乏有效的实践实训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弱从而无法适应数字化时代广告行业市场对广告人才的需求。基于此,迫切需要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改革创新。通过对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进行改革,有助于更好地对接行业市场,推动校企合作,增强学生的广告实操经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总体思路

(一)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目标任务

作为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突破口,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目标任务是适应数字化时代中国广告事业发展的需要,克服单一采用毕业论文的考核方式的弊端,结合广告学专业的特点和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实际,制定出更加灵活、具有可操作性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方案,调整和优化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推动广告学专业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项目制的实操训练和团队合作,对大学期间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进行全面有效的总结和提升。

(二)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总体思路

华侨大学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按照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广告专业人才的目标要求,结合广告学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教融合,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采取分阶段、渐进式的改革思路。第一阶段:以毕业论文为主、毕业设计为辅。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形式完成毕业考核,鼓励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部分学生创作广告作品完成毕业设计。第二阶段:以毕业设计为主、毕业论文为辅。要求学生按照真实企业或品牌提供的命题策略单,以个人或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作品的创作,鼓励学生真题真做。除了考研和考公务员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做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之外,其他广告学专业学生一律要求做毕业设计。以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级广告学专业学生为例,有资格参加毕业考核的学生共有69名,其中,有85.5%的学生(59名)选择做毕业设计,有14.5%的学生(10名)选择做毕业论文。第三阶段:全面实施实战型项目制毕业设计方案。要求所有广告学专业学生选择毕业设计这一毕业考核方式。学生自行组建团队,自行联系广告客户并获得相关项目,按照客户的要求完成毕业设计项目。同时邀请广告客户代表参加学生毕业设计答辩会的评审工作,学生面向广告客户进行现场提案。

三、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主要举措

(一)创建广告创意实训工作坊

2019年4月,创建广告创意实训工作坊。广告创意实训工作坊的工作目标是旨在为学生搭建一个拓展专业素养和提高实践技能的平台,积极对接广告业界,促进产学研结合,在创新创业、学科竞赛、毕业设计、实习就业以及课题项目研究等方面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广告创意实训工作坊的指导教师团队主要由广告系的专任教师组成,学生团队则是以广告学专业学生为主,同时吸收广播电视学、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三个专业学生的加入,学生成员约60余人。自工作坊成立以来,工作坊教师指导2016级、2017级广告学专业学生创作完成了《连花伴青春——连花清瘟公益营销策划案》《爱可疯狂,安全至上——杜蕾斯校园营销策划案》《可比克品牌营销策划案》《卡尔顿新品推广策划案》《在逃公主——名创优品新品营销策划案》《大冒险家——达利乐虎校园营销策划案》《小膜仙探险记——膜法世家校园营销策划案》《愈见“快克”,守护天使——快克校园营销策划案》《京东便利店营销策划案》等20余件毕业设计作品。另外,依托广告创意实训工作坊这一平台,工作坊师生团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创青春”中国青年公益创意大赛、时报金犊奖、海峡两岸公益广告大赛等省级及以上级别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共获得123个奖项。

(二)制定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方案

2019年,为了规范华侨大学广告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工作,提高广告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方案(试行)》。该方案明确广告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采取“创作作品+创作报告”的方式,由个人或组建团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毕业设计作品形式为广告营销策划案。通过规范有效的管理机制对广告学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全过程进行指导与考核。同时,基于广告行业的需求和广告学学科专业的特点,从选题来源、作品标准、作品类型、创作者人数、创作报告等方面对毕业设计提出具体的要求。1.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来源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遵循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符合专业性、新颖性、实战性和可行性的特点。选题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原则上应尽量选择来自于行业的真命题。选题来源包括学生自己联系的项目命题、教师推荐的项目命题以及选题当年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全国平面公益广告大赛暨全国大学生公益广告征集活动等全国性学科竞赛所提供的项目命题。在提交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和毕业设计作品等材料时需要附上详细的毕业设计项目命题策略单。2.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考核内容(1)毕业作品考核: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提交毕业作品,由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分别进行评审并给出成绩。(2)创作报告考核: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提交创作报告,由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分别进行评审并给出成绩。创作报告主要是从创作的背景和意义、作品阐释、创作的过程、创作心得等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3)毕业答辩考核:毕业答辩以现场提案的程序和方式进行,由毕业设计答辩评审组教师根据学生答辩的综合表现给出成绩。3.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评分标准制定合理的评分标准是保障毕业设计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方案中,针对毕业设计所涉及的毕业作品、创作报告和毕业答辩等三项考核内容,分别制定了相应的评分细则和评分标准。策划案作品的评审主要是从作品的结构、内容、装帧设计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作为一份完整的策划案作品,大体上包括内容提要、市场环境分析、营销策略提案、创意设计执行提案、媒介投放提案、广告费用预算等六个部分,各部分所占的分值如下表所示。毕业设计答辩评审组参照以下三部分成绩综合评定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指导教师成绩(占40%)、评阅成绩(占20%)、答辩成绩(占40%),以上三个评分均以百分制记分,然后按规定折算成五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记分的总成绩。

(三)优化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广告学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除了《市场调研与统计分析》《电脑图文设计》《广告创意与策划》《广告文案写作》《影视广告创作》等实践课程之外,增设《广告全案项目实训》课程,旨在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而为后续的毕业设计作品的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针对智能化、数字化时代广告营销业态和广告传播方式出现的新变化,增设《数字营销》《计算广告学》《人工智能与媒介文化》等课程。

四、结语

目前国内不少高校广告学专业毕业考核采取论文和作品并行的方式,但以创作作品完成毕业设计考核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高校广告学专业学生的选择。而且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创作毕业设计作品将会成为高校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主流方式。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符合数字化时代广告业发展需要的广告人才和提高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毕业设计的开展宜让学生直接面对市场,与客户直接沟通、联系,了解客户的真实想法,实现客户的市场目标,进行实战练习。按照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遵循产教融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突出实战性,积极对接市场,选择来自于行业的真命题,“真题真做”。同时,把这种实战性较强的实践实训贯穿于平时的实践教学活动中,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创作作品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从而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对于广告学专业学生而言,通过平时的实践实训,积累作品创作的经验,不断提升作品创作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为将来完成毕业设计考核任务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陈辉兴 单位: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2

1研究综述

如果能够通过毕业设计,在学校教育和实际的就业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必然能够造福于广告学专业的学生,也能真正实现毕业设计的目的和大学教育的初衷。目前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设计方案缺乏创造性,不符合实际需要,这恰是我们研究该课题的初衷。本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电话访谈方法,以河南省内四所高校的广告学专业师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与电话访谈,研究得出如下的研究结论。

2研究结果分析

2.1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论文选题

据调查,毕业设计在选题上,大多是老师出题,学生选题。而这些题目往往是指导教师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或是根据广告学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而出的题目,这些选题通常理论性较强,缺少实践。因此,学生在接受毕业设计任务时,他们不仅难以把握论文选题研究的框架和思路,也很难通过毕业设计学到知识。

通过对我校广告专业毕业选题分析,笔者发现:首先,不少选题为概括性题目,如“中国广告产业的发展”;其次,题目理论性强,如“有限传播理论在当前网络广告环境中的应用”;再者,选题多年重复,不仅缺乏创新,也缺乏应用价值,如“植入式广告”论题;最后,许多老师在提供选题时,范围过大,这使学生往往摸不着方向。针对学生的调查显示,86.7%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题目理论性过强,并缺乏真实性和实践性,不利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更不利于毕业设计教学目标的实现。

2.2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形式

当前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大多是一篇论文,外加一篇专业外文翻译。仔细考量,作为实践性最强以及与社会发展最密切的广告学专业,仅仅通过一篇论文来衡量学生四年所学,是远远不够的,根本体现不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广告学专业的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文案、广告媒体策划等实践课程,决定了毕业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必须包括对这些实践知识的运用。因此,当前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形式过于简单,不能有效地体现出学生四年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客观、科学的评估。这也助长了后期学生毕业设计流于形式的不正之风。

2.3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时间安排

据调查,70%以上的高校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开展的时间在第7学期,但是绝大部分学生论文写作时间都集中于第8学期,也就是最后一个学期。而第7、8学期除了考研学生外,大部分学生都在实习或找工作,学生找工作和毕业设计的时间重叠,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完成毕业设计,以致答辩前夕匆忙编造一篇,其质量可想而知。

以我校为例,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沿用工科院校多年的传统方式,毕业设计工作从第7学期开始,第8学期集中进行。在分配方式上,将学生分配给指导老师。由于毕业设计时间安排过于紧凑,导致实践性较强的毕业设计教学效果不太好。我们希望,未来的毕业设计改革能在时间上进行规划,避开学生找工作的时间;或寻找合适的方式,让学生将平时的实习实践选题纳入毕业设计创作中,从而使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完成毕业设计。

2.4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方式

根据对我校部分已毕业的2012、2013级广告学专业学生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常以找工作为由请假离开学校,根本没有时间来应付毕业设计。而从论文指导老师方面来看,老师们最头疼的就是找不到学生。尽管老师采取网络、电话等多种形式和学生联系,但有80%的学生不积极主动回复教师,也不按时汇报其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因此,毕业论文开展的效果不能保证,结果也就不尽如人意。并且还有许多学生阳奉阴违,表面上答应老师修改论文,但实际上却不执行,这样的情况很常见,也是令老师们头疼的问题。

2.5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的答辩形式

据调查,传统上,学生在进行广告学毕业设计答辩时往往是学生讲、老师听,然后提问题、评分。整个答辩环节都是围绕前期“虚拟的”理论性题目开展的。换句话说,整个毕业设计从选题到创作再到答辩,都没有体现出学生进行广告研究、广告实践方面的能力,也没有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机会。对于老师来讲,他们感觉答辩只是走过场而已,因为很多学生的毕业论文从一开始选题就没有太大的创新,换句话说,他们根本就没有深入研究,但是事到临头,却又没有时间修改。因此,毕业设计答辩的成效都是源于前期所有的工作组织和安排。

2.6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方法

据调查,现在大多高校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平时表现;二是论文题目、内容、研究框架、答辩环节的成绩给定。但是,却缺乏评价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材料,无法全面评价学生四年学习的表现,也无法通过毕业设计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就需要采取措施,不管是改变毕业设计的形式,还是改变毕业设计的内容,都必须保证学生在实践方面能力提高的同时,实现理论知识的提升。

2.7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监督机制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所有院校都制定了毕业设计相关的规章制度,也制定了多种毕业设计管理形式,如毕业设计抽查、答辩后抽查等。但是,每种方式都没有详细、明确的标准,更是缺乏在实践价值评定方面的标准。这就造成毕业设计管理仅限于检查毕业设计的各种材料是否齐全等。这也最终造成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时,积极性不高,也存在放任自流和疏于指导的现象。这就造成当前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设计流于形式,无法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也不能实现通过毕业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的目标。

3总结

毕业设计不仅可以检阅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成果,也是学生在即将踏上工作岗位时的练兵,当然也是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过程。作为一个走在时代前沿的创新性学科,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设计如果单纯囿于理论框架去做,必将导致“理论脱离实践”。我们希望,如能对实践性较强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方案进行重新规划,必能帮助学生培养和提升实践能力,实现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

作者:卢金婷

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3

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2014年又出台《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广告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交叉性学科,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避免教学与业界脱轨,是该专业在教学改革中一直探索的问题。文本将加拿大ISW中广泛采用的BOPPPS教学模式引入至“工作室制”模式中,力求建构对广告学专业有实践意义的创新教学模式。

一、“BOPPPS”和“工作室制”结合的必要性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欧洲,魏玛国立包豪斯学院成立,开设了多个不同专业的工作坊,更侧重“做中学”,主张在短时间内让参与者获得实操经验,并学会协作,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挑战性目标而获取知识,这一模式是欧洲率先进行现代设计教育改革的成果。“BOPPPS”教学模式由加拿大教师培训(ISW)广泛采用,整个模式包含引言、教学目标、摸底、参与式互动教学、检验评估和总结六大要素,注重学生的中心地位,倡导建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联系,该模式鼓励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能充分提高其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使得学生能更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很多研究者对这两个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提出诸多看法,虽然提出的研究角度不同,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们一致认为这两个模型有利于人才培养。广告学是一门交叉性、应用型的学科,将“BOPPPS模式”和“工作室制”进行结合符合其培养需求,具有必要性。

(一)强化实践性。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认为知识掌握程度不高的原因中,“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度不高”的比重位居第一,教师希望增加的课程中“实践操作类”的比重位居第一。基于BOPPPS模式的工作坊项目教学模式将带入更多的实践性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满足教学的实践性需求。

(二)建立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又称作结构主义,注重基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在该理论的影响下形成的工作坊项目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并在BOPPPS教学模式基础下完成多个阶段的学习,全程基本是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把课堂交到学生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项目实践中提早切身体验业界规则和要求。

(三)以“赛”做项目,增长实战经验。该模式将竞赛作为项目教学内容,“以赛促教”十分适合工作室制,加之引入BOPPPS模型,使学生更直观地参与到实践操作中。例如,根据课程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参赛题目,之后师生共同完成比赛内容,细化比赛流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既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也能积累一些荣誉,提高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四)在“互评”中不断修订,提升教学体验。在该模型中制定了教师和学生的双向考核评估体系,每个项目结束后,都会让学生与教师互评,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反馈,另一方面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加强师资建设,新模式也在不断修订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升。

(五)打破教学壁垒,教学接轨就业。通过将BOPPPS与工作室制结合,教学过程中打破学科界限,针对不同实践部分邀请不同院校不同学科的教师来授课,比如市场营销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教师,同时打破了业界与校园的界限,尤其针对具有市场导向的项目教学,可以邀请业界精英甚至广告主来进行指导,该模式为教师设计了时间可控的教学环节,将教学与就业接轨。

二、基于BOPPPS模式下的工作坊项

目教学模式的建构及验证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分析了大量中外文献,问卷调研,组织学界头脑风暴,开展了较为深入的业界访谈,在深入了解教学需求后,将“BOPPPS模式”中教学过程的六个阶段与“工作室制”进行有机结合,建构了基于BOPPPS模式下的广告专业工作坊项目教学模式,其中包括引入(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六个阶段。同时,笔者将此模式运用到实践教学中验证其可行性,发现并解决问题,为下次此模式的运用提供修订依据。

(一)模型的初步建构。经过以上调研工作,笔者对该模型进行了初步建构,如下图所示:该教学模式共包含六个环节:1.教学主题导入及学习目标确立(课前及课中进行):这两个环节交叉同时进行,教师选择线上学习平台教学主题,确立学习目标,吸引学生兴趣,使得学生关注点落在教学主题上。2.前测(课中进行):这一环节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检验,设置一些选择、填空、简答题等进行摸底,这之后有所侧重地讲解理论知识,提高教学效率。3.参与式学习(课中进行):这一环节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教师带领学生梳理学习重点难点,并对实践类课程内容(例如参与竞赛、使用设备、操作软件等)进行讲解与指导,全程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4.后测(课中及课下结合进行):这一环节即双向评估,根据评估标准,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效果评估,学生对教师教学授课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标准如下:学生评估标准(100分):①创意能力(20分)②专业知识掌握能力(10分)③专业技术能力(10分)④策划和组织能力(10分)⑤执行能力(10分)⑥沟通和协调能力(10分)⑦责任感(10分)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分)教师评估标准(100分):①授课态度。(10分)②备课情况。(10分)③授课内容合理性。(10分)④授课内容前沿性。(10分)⑤授课进度安排。(10分)⑥课堂互动性。(10分)⑦课堂趣味性。(10分)⑧讲授方法。(10分)⑨课下交流。(10分)⑩为人师表。(10分)5.总结(课中进行):教师对项目进行总结梳理,同时可以至线上平台,以便课下巩固及之后的考核。

(二)基于BOPPPS模式下的工作坊项目教学模式的验证。为了验证该模型的可操作性,笔者选择了《影视广告制作》这门课程进行实践验证。该课程共51课时,以大广赛题目作为项目主题,课时安排及教学过程如表1所示:第一阶段:首先,教师在课前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学习通与该课程相关的视频片段以及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供学生预习;然后,教师对课前所内容进行简单讲解,导入教学主题,介绍大广赛相关内容和注意事项;最后,教师让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并按要求在课下完成小组的划分,本项目组成了十个小组,每组五人。第二阶段:在前测环节,教师将影视广告制作的概念、历史发展、制作流程及方法的相关基础知识制作成试卷在学习通上,在课上及时检验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情况,通过统计学生成绩发现大部分同学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但在实践流程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将在参与式学习中进行补充教学;在参与式学习环节,根据同学们的选择,发现大广赛中的三个题目较受欢迎,于是决定以这三个题目为主题,教师先对往届优秀作品进行赏析,让学生对该竞赛标准有一个大概的感知,然后邀请统计学、市场营销学相关教师讲解和指导市场调研,邀请业内影视广告制作专家做创意讲座,之后笔者对脚本、拍摄、剪辑等方面进行了指导,最终定稿后对作品进行了点评。第三阶段:后测,根据建立的双向评估体系中的评估标准进行教师和学生的双向评估,总体情况良好;最后,教师对该课程的整个教学理论体系进行了总结梳理,同时到线上平台,以便课下的巩固,同时也为下次的教学提供经验。通过该课程的实践验证,教师和学生对该模式反响良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模型实践后的反思

通过实践教学验证,基于BOPPPS的工作坊项目教学模式在广告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此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首先,课时安排的随机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固定课时内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例如这次实践验证中的“视频修改”环节,只利用课上3课时是无法完成的,还需要同学在课下进行未完成的工作。因此,课时安排上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安排教学课时。其次,小组能力划分的均衡性。教学中划分学习小组时,采取的是自愿组队,但后来发现这样并不能让组内每位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例如有些小组中有多位同学擅于摄像,而有些小组内普遍摄像技巧不足,这就出现了能力不均衡的情况,不利于项目教学的顺利开展。之后的划分可以采取老师指定和自愿组队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小组能力最优化。再次,指导教师人数不足。在此次的教学实践中,除了邀请部分其他学科教师讲授少量课时外,只有一位教师负责全程指导,由于学生所选主题不一,很难保证及时一对一沟通,应增加全程指导的教师人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最后,多平台教师授课有待进一步融合。在此次实践过程中,虽邀请其他专业和业内专家进行授课,但由于讲授一次后就不再指导,学生的接受度有限,课程内容和所做项目的结合度也有待提高,在以后的实践中需要与教师或业内人士加强沟通,力求备课充分。

四、结语

基于BOPPPS模式下的广告学专业工作坊项目教学模式实现了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了本专业教学的实践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符合时下的教学需求,但是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不断修订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梁晓琳.“BOPPPS”教学模式在管理会计课堂中的实践应用——利用“雨课堂”教学工具[J].科技经济导刊,2021,29(12):142-144.

[2]朱世敏.基于移动学习的BOPPPS对分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01):67-71.

[3]冯咏薇.智能互联技术+BOPPPS模式下的广告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以“广告文案”实训课为例[J].传媒,2019(08):79-82.

[4]许爱军,蒋新革.“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与概念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1):21-25.

创意营销论文范文3

商业平面广告的重要作用为企业和商家所认可。作为高效的市场推广方式,商业平面广告设计必须充分考虑相关的各方面资源因素,如市场、品牌、消费受众、创意等,文章对此进行阐释。

关键词:

商业平面广告;市场;品牌;视觉接受;创意思维

商业平面广告是集商业广告与平面设计的特性于一身的信息传播媒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商业平面广告来说,关键在于牢牢把握商品信息的准确转达。在市场经济下,商业平面广告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作为一种高效的市场推广方式,商业平面广告设计通过商业化的设计思维提高设计作品的整体市场效果。在市场经济潮流中,以市场营销策略赢取利润,建立品牌形象,是一个企业必须考虑的营销战略。在市场经济下,有商品销售就存在商业竞争。商业平面广告设计的作用就是帮助企业、商家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先机。商业平面广告设计若想发挥市场效应与经济效益,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一、市场因素

在进行商业平面广告设计时,首先要充分重视和考虑市场因素。同类产品的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商业平面广告设计重要的功能在于市场推广,增加商品的竞争力。一个优秀的商业平面广告必须以竞争力为前提,最大限度地实现产品的价值。对于企业来说,优秀的品牌也要适应市场,既要符合大众的需要,又要把握好商机。商业平面广告对其市场定位、推广点以及自身的品牌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商家要想把握好市场效应,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站稳脚跟,必须重视市场营销。商业平面广告对于市场营销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设计定位与品牌价值

商业平面广告必须明确设计定位,营造相应的品牌价值。广告设计的优劣与市场营销的成败、品牌效应的好坏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企业利用市场营销策略是企业实现经营战略的基本保证。企业和商家的发展都有一个既定的目标或方向,在对产品的市场环境分析完成后就着手决定目标市场。商业平面广告必须整合各方资源,针对商品市场中不同的目标群体进行广告定位。有了设计定位,找到了设计的重点,才能以差异性广告设计和产品设计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占领了市场,销售额就会随之增加,品牌价值也会随之提升,进而树立起品牌形象,为获得更多的利润创造空间。因此,定位好商业平面广告设计有助于提升经济效益和品牌价值。

三、实效性与受众的视觉接受

商业平面广告目前是企业和商家考虑选择的推销方式之一。但是,在多媒体流行的今天,要想在各种新媒体广告竞争中保持自身的优势地位,就必须具有实效性。实效性是商业广告的生命,它要求广告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也强调商业广告对于产品的阐释力和对消费群体的说服力。商业广告只有具备实效性,才能在同类商品的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要保证商业平面广告的实效性,必须对消费群体进行研究,并通过优秀的设计创意吸引受众。创意广告设计师斯坦芬•普斯曾说过:“平面广告虽是一种无声的言语,但是却能够触动人的心灵。速度虽慢,但更富理性。它有自身特有的属性,使得广告本身和广告受众为之雀跃欢腾。”良好的视觉表现是优秀商业平面广告的标准之一,也是验证商业平面广告实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充分考虑商业平面广告媒介形式的基础上,必须结合受众接受视觉信息时的心理状态,增加设计的创意表现,提高创意的实效性。

四、创意思维

对于商业广告而言,平面广告的优势并不明显。产品的信息描绘和发挥的空间仅是一张各种视觉元素组成的画面。若想在有限的空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具备一定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一定要有奇思妙想才行。以大众汽车的商业广告设计为例,大众汽车的宣传中为了突出表现CC电子刹车辅助系统进行了以下设计:画面选择了几个比较典型的突发情况进行表现,贪玩的少年、粗心的女孩、慢悠悠的绵羊……广告以特有的凸透镜视觉效果进行处理,把对象面对急速驶来的汽车的恐惧表情刻画出来,而大众汽车CC电子刹车辅助系统的优秀性能此时将一切惊吓化为浮云,这是一则巧妙而贴心的广告设计。

综上所述,商业平面广告在企业、商品和消费者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也是促进消费群体认知企业品牌的方式之一。考虑到广告设计涉及的各方面因素才能更好地表现创意,优秀的商业平面广告能帮助企业创造品牌价值,发挥更大的市场效应与经济效益。

作者:刘艳辉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任丽敏.商业平面广告的色彩表达与视觉效应.开发研究,2015(4).

[2]杜娟.浅析在平面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创意及表现手法.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2).

[3]陈峰.浅谈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艺术性与商业性.美术大观,2013(7).

[4]徐明君.广告创意设计与消费心理研究.安徽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创意营销论文范文4

关键词:学术期刊;封面设计;品牌营销;影响力提升

0引言

封面是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期刊展示其特色、价值判断、审美情趣以及学术内涵的重要载体。封面的视觉心理作用于受众的阅读感受,通过这种视觉冲击、由于文字的视觉信息感受和视觉说服力进而对期刊的品牌营销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许多国内外学术期刊除了注重内容质量,保障学术水平之外,对于期刊封面设计也极为重视,借助封面的艺术表现力彰显期刊的内容特色与学术内涵。

1国内术期刊的封面调研

为了突出期刊品牌特性,许多学术期刊在封面的个性化方面做足了工作。许多国内外期刊已逐步摆脱了过去固有的、单调而刻板的封面设计,而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风格特征。这些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封面为期刊品牌营销提供了便利的渠道。为探究目前学术期刊的封面营销模式,笔者就国内的影响力较大的学术期刊做了简单的调研分析,针对10种国内主流的科技类学术期刊做了比较分析,见表1。以上调研结果显示,对于以传统固定色彩或背景为封面的营销方式,固有封面的延续性比较好,给受众以严肃和严谨的印象植入,但受众从视觉感受的角度来看,信息量、震撼力和传播力都要显得更为薄弱一些。而诸如《自动化学报》这种以目录的形式作为封面主要内容传递当期信息的期刊,在学术期刊界也不乏少数,这种封面的优势就是一目了然当期的所有主要文章信息,对于读者来说,信息量足够大。但缺点在于缺乏视觉冲击力,封面导读信息通常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封面美学表达。因此,内容营销的目的是达到了,但视觉冲击和直观感受并不良好,受众的注意力和吸引力并不容易获取,因此营销效果未必能达到预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机械工程学报》的期刊封面为例,为了凸显期刊的学科定位和当期的主题特点,封面设计多以封面文章的内容以及专题的内容为背景进行创意设计,封面元素借用作者课题组提供的图片元素进行延展设计,这种营销模式对于对于进一步提升文章的传播力以及期刊的科学宣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设计师充分考虑到封面主题的学术性与美学的双重需求,这种营销方式可以有效吸引读者的关注,并进行深入阅读和传播。

2封面设计对期刊品牌营销的促进作用

封面设计是体现学术期刊新闻属性和学术内涵的重要环节。例如,国际知名的顶级期刊《Science》和《Nature》,它们的封面也历经变革,而成为如今具有相当视觉冲击力的大气美图。学术期刊的封面不仅可以蕴含科技创新与领域背景,最重要的对于期刊品牌的营销作用也居功至伟。因此,基于视觉体验的前提下,学术期刊封面的读图时代已然到来。根据调研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凡有图片的期刊封面,大多以与专业和营销文章、主题相关的图片为主,充分体现了学科定位以及主题特点,对于期刊品牌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若将期刊封面比作一张“脸”的话,那么期刊图片则好比它的“眼睛”。合理而具有美感的封面图片对于营销品牌,提升期刊传播力和影响力具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机械工程学报》2018年第4期封面(见图1),以专刊的主题“大国重器:复兴之路上的轨道交通技术专辑”为大背景进行了思维延展。封面的高铁图片来自于高校科研团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同时辅以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整个封面以蓝橙色调搭配为主,给人以自然、清新、现代、大气的视觉感受。该期刊每期封面会将重点栏目、精品专辑或高质量热点文章题名以及作者或客座专家姓名放置在封面醒目位置。读者对于主题内容以及专家姓名一目了然。这样充分提前了服务意识,又精准锁定了受众的注意力。与此同时,该编辑部的微信公众号在做重点文章推送时,每篇推送都会将当期封面植入进去,这样给受众与持续的视觉冲击,这样还可以引起微信粉丝的持续关注,提升黏性。同时,编辑部会从每期文章中遴选出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和科技贡献的论文作为封面文章发表,这种做法对于吸引优质稿源和提升优秀团队认可度也有很大帮助,同时对于推广课题组的科研成果以及深化期刊影响力和传播力都有促进作用。再例如,《中国中药杂志》的封面图片多以手汇图为主(如图2),图片内容以中草药为主要表现元素,彰显传统文化和期刊的特色,同时也实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这种封面营销的理念,不仅有利于期刊的宣传推广和品牌形象的植入,还有利于受众对于中药领域以及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期期封面均以这样的风格不断延续,受众会对刊物的文化内涵与特色产生极为浓厚的兴趣,因此期刊的影响力自然而然随之显著提升。众所周知,视觉传播倾向于一种注意力的争夺,呈现出一种以受众需求为主导的态势。对于学术期刊来说,封面设计以受众需求来进行设计和传播,对于期刊品牌营销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种由封面带来的视觉心理作用于受众的阅读感受,进而影响受众对于期刊品牌的认知和信任。各种领域的学术期刊都在图文并茂地营销品牌上下足功夫。

3结语

期刊是特殊的文化产品,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而封面设计是期刊向受众进行品牌营销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与其构建信息传达的视觉桥梁。笔者认为,采用封面重点文章的封面设计形式比较符合学术期刊的定位,封面营销更容易体现内在统一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既反映诠释论文课题的科学价值,又在视觉上突出新意,既不抛弃品牌的延续性,又要杜绝拘泥于一成不变。通过封面设计营销品牌,不仅可以创造与众不同的视觉亮点,吸引目标读者,还能够吸引优质稿源和扩大读者群有着重要作用,对科学发展史也有特殊的记录意义,因此封面论文应当作为我国学术期刊封面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充分展示各学术期刊特色、学术内涵、领域定位与审美感染力的同时,同时可以促进期刊品牌营销,提升期刊传播力和影响力,也为鲜活记载传承我国科学发展史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丁佐奇,郑晓南,吴晓明.国内外学术期刊封面图片的调查分析及启示[C].第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2010.

[2]邱湘敏.从视觉心理看时尚杂志封面营销[D].广州:暨南大学,2010.

[3]董策,俞良军,陈辉.科技期刊封面设计:基本规范•主要类型•图片获取———以《岩石学报》为例[J].编辑学报,2016,28(5):433-436.

创意营销论文范文5

关键词: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创意开发;借鉴

1依托博物院进行文创产品的开发

文创产品不仅是文化本身的一种标签与时代化产物,同时也是文创产品创意的一种展示,在文创产品开发的过程中,也能够带动文创产品创意开发主体的盈利能力,进一步为文创产品创意开发与发展注入活力。就现有发展情况来看,博物院作为文化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主体,其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创意资源,依托博物院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已经成为文创产品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1]。在我国强化文旅结合发展的背景下,各个博物院充分将自身资源和现代文化创意相结合,研发出大量的文化创意产品,不仅提升了博物院本身的知名度,同时也进一步带动了博物院的收益,延伸了博物院的产业链,对博物院的整体发展提供了助力。如,故宫博物院、陕西省博物院等主体,将自身的馆藏展品与现代文化创意进行结合,推出了文创类服饰、化妆品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依托博物院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同时也能依托馆藏品本身的名气和文化底蕴,在满足游客群体消费需求的同时,打造博物院的文化品牌,强化游客群体对博物院本身的认识。以故宫博物院为例,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将故宫本身的建筑特色、藏品等进行现代工艺化转型,如,与花西子化妆品品牌进行合作等,赢得了多数消费群体的认可,并促成了旅游、文化产品以及文化传播之间的循环。一方面,故宫博物院设立了专门的文化创意团队,对馆藏展品的元素特征进行收录,并根据元素的具体类别、消费群体需求以及现代文化创意理念,进行文创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在景区、网络上进行销售,通过小物件的营销为博物院文创产品创意开发提供经济支持;另一方面,故宫博物院也将展品中的相关人物角色应用到博物院宣传等的过程中,并与相关企业联合,开发了故宫主题的产品,这不仅能够突出故宫的特色,同时也可以拓宽博物院文创产品创意开发与传播的渠道,打造出故宫博物院的文化衍生创意产品系列。

2突出地域特征,打造多元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体系

地域特征是能够实现与游客群体地域接近性和心理接近性的关键方式,同时也是能够凸显博物院和景区特色的关键因素。充分把握地域特征,打造多元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体系,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文创产品同质化、模仿化的问题,进一步迸发出文化创意产品的活力,为游客群体打造出认知上的“关键词”,引导游客群体从消费中感受景区的特征[2]。从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开发创意来看,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其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均是以故宫博物院的展品内容为基础,结合市场本身的需求,进行多元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体系的打造。此外,在地域特征凸显的过程中,故宫博物院方面也强化了对多元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建设的制度与体系保障,来引导博物院产品创意开发的实现。一方面,故宫管理层不断加大对博物院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奖金支持、政策支持,调动群体对博物院本身的创新开发积极性;另一方面,故宫博物院管理层方面,也积极结合现有的文化创意基础,加强对文创产品的宣传与推广,如,通过博物院自媒体、邀请国内主流媒体,对文创产品进行集中的宣传报道,提升社会大众对文创产品的认知。

3丰富多元的内容与形式

从当前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的内容与形式来看,有着明显的内容多元性的特点,这不仅体现在博物院本身对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设计上,同时也体现在故宫博物院与其他地区联合的开发设计上。对此,各地博物院和旅游景区可以进行充分借鉴,加大对自身文化创意产品内容与形式的丰富力度,从而推动文创产品开发能力的提升。笔者认为,故宫博物院所体现出的多元性内容与形式,可以为其他博物院和旅游景区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起到三个方面的借鉴作用。首先,不断强化文创产品研发团队建设,促进文创产品外观形式的创新发展。就现有情况来看,多数博物院和旅游景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产品创新性弱、外观同质化等,尚未对本地文创特征进行充分的发掘与应用,也导致了研发的文创产品地域性弱等问题[3]。因此,各个博物院和景区,要能够依托自身的资源,强化对文创产品研发人才的培养,建设文创产品研发团队,为文创产品的创意研发提供人才与团队支持。此外,也要能够对现有的文创产品形式进行不断拓宽,结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偏好,将现代文创元素、本土文创特征进行创新融汇,确保文创产品能够充分兼顾到各个群体的需求。如,就青年群体而言,可以研发爱情类、友情类等的文创产品内容。其次,丰富文创产品形式的多样性。多数景区在文创产品形式上相对单一,对此,文创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可以积极拓宽文创产品的开发渠道,推动创意设计形式的多样性。如,可以将文创产品融入到节日、节庆和会展中,以此在多样创意环境下进行自身创意形式的创新与丰富。最后,要能够以区域旅游为依托,推动其与文化创意产品的全方位融合。推动区域旅游与文创产品相结合,是文旅一体化发展的体现之一,能够发挥出全面带动、系统发展的作用。在区域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游客群体的数量相对较多,如何将游客转化为消费者和文化创意传播者,是融合过程中要考虑的关键要素。由于游客群体本身的需求较为多元,因此要能够结合区域旅游的特征和游客需求,对文创产品进行研发,确保文创产品与旅游景区的匹配性和延伸性,以此来实现区域旅游文化创意展示的目的。

4利用互联网拓宽传播渠道

互联网已经成为时展的特征之一,同时也带动了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互联网传播的实施,不仅有效解决了传统大众传播时期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同时也由于多种媒体的融合,提升了传播本身的丰富性,做到了及时传播与创意传播的结合[4]。因此,各个博物院和景区在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的过程中,要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的适应性和高效性,确保发挥出网络传播的作用,提升文创产品传播的范围和效果,为博物院文创产品的发展提供支持。此外,互联网在传播的过程中,也衍生出了一体化的传播与营销体系,这也有利于博物院文创产品产业链的形成,如,实施“网络传播+网络营销”等的一体化发展模式,既可以提升文创产品和博物院、景区的宣传力度,同时也能够相应提升文创产品的变现能力。一方面,博物院在网络传播矩阵构造的过程中,要能够形成“自下而上”的形式,以各个民间博物院为主体、政府和媒体为辅助,进行传播矩阵的多元化搭建,从而提升传播的效率。另一方面,各个博物院要能够充分利用当前的网络传播渠道,结合博物院的内容,进行内容生产,形成一次生产、多元传播的体系。如,各个博物院可以搭建起自身的短视频传播、微信公众号传播、微博传播、搜索引擎传播等体系,从而形成自身的传播矩阵。同时,在传播矩阵构建完成以后,要能够积极拓展传播板块与功能,在宣传博物院的基础上,带动地方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如在短视频传播过程中,可以发挥“短视频+直播”的作用,促进地方农特产品、文创产品的营销,进一步推动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开发。

5打造博物院文创产品品牌特色

现代文化的文创产品开发,更需要有品牌特色的带动,从而让更多的群体认识到博物院,让其产生深入了解的需求。当前,故宫博物院在文创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身的口碑与品牌,并且随着景区的不断发展,口碑呈现出强化的趋势。而品牌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通过品牌打造出自身的核心观众群体和核心文创产品开发群体,从而来促进文创产品开发本身更好地发展[5]。一方面,博物院在品牌特色打造过程中,要能够发挥整个行业的作用,通过行业之间的交流、沟通与互动,在更广的层面上去突出故宫博物院。这就需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健全博物院学会组织,发挥博物院学会组织在品牌打造过程中的资源调动与整合作用,从而对整个博物院的品牌打造进行优化。另一方面,博物院的品牌化打造,需要其逐步突出文创产品的界线,通过将博物院与地方行业进行融合,构建博物院品牌打造的阵营,推动故宫博物院在更加广阔的舞台上进行展示。如,可以将博物院作为一种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设中,打造出城市的特色,从而来带动博物院的品牌化打造。结论从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开发角度来看,故宫博物院积极转化自身的优势,将故宫的深厚积蕴融入到了文创产品内容中,以新颖的形式向社会大众讲述了故宫的故事。对于各地博物院以及旅游景区而言,要在文创产品创意设计与开发的过程中,积极发掘本地的优势,打造出地域性的文创产品特色体系。

参考文献:

[1]王萌.博物馆文创产品创新发展策略探究[J].当代旅游,2021,19(10):23-24.

[2]李红超,王昕宇,李维钰.基于文化元素的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OL].包装工程:1-16[2021-08-19].

[3]郭小燕.谈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方法——以设计方法论的视角[J].美术教育研究,2020(22):80-81.

[4]杜佩霖,张瀚文.消费视域下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设计研究[A].工业设计产业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产业研究中心2020年论文汇编[C].:工业设计产业研究中心,2020:4.

创意营销论文范文6

 

理论研究一直是中国动漫文化产业中相当薄弱的一环,尤其在漫画理论和动画理论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缺乏把实践的表象提炼为理论的义涵。随着广播、电影、电视等媒体的发展,学者们逐步建构了广播影视文化、电视文艺学等子学科体系;而在面对动漫这种较新形式的存在物时,理论却相当滞后,关于动漫艺术的研究还处于基础知识的普及或者现实状况的描绘,具备较强思辨能力和理论阐释能力的学术文章少之又少。动漫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尚处于建构的初始阶段,亟需我们认真的发现和睿智的探索。   近十年来,关于中国动漫产业的专著只有寥寥几部,如由谭玲、殷俊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动漫产业》,由王传东、郑琳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动漫产业分析与衍生产品研发》,由刘轶、张琰所著,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新时期动漫产业与动漫营销》等。《动漫产业》一书对动漫文化和动漫产业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和区分,介绍了动漫产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国际动漫产业的情况,如欧美、日本和韩国的动漫产业;探讨了动漫产业的发展模式,如政府发展模式、业界运营模式等;就动漫产业与民族文化的结合进行阐释,并探索国内动漫产业的发展路径[1]。《动漫产业分析与衍生产品研发》从动漫产业发展和动漫衍生产品的特点入手,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动漫市场的现状以及我国动漫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其内容包括动漫产业的研究意义、世界主要动画市场的分析、动漫产品的开发基础、经典动画分析、卡通形象的衍生、动漫形象产品的分类和作用,以及动漫衍生产品的特点等[2]。《中国新时期动漫产业与动漫营销》一书将动漫置于营销管理和产业经济学的框架下进行研究,同时涉及动漫本身的文化因素。其内容包括中国新时期动漫产业的厘定;影响动漫产业和动漫市场的外在因素;新时期的动漫市场与消费群体;动漫市场的调研与预测;原创力与营销策略;动漫作品的品牌营销;动漫产品上市策略;动漫分销渠道策略;动漫促销策略;动漫产业链的构建;打造动漫产业链的典型企业案例、动漫政策等[3]。   而以中国动漫产业为研究对象的硕士学位论文有十多篇,目前暂无公开发表的关于动漫的博士学位论文。在中国期刊网上以“中国动漫产业”为题进行搜索,出现论文150篇,其中最早的发表于2004年。统观这一百多篇论文,涉及到了动漫产业的方方面面,比如从经济学角度对其进行市场分析与竞争分析;从文化与社会学的角度阐述中国动漫的发展潜力以及存在的困境;探讨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动漫发展模式和经营方式,从中寻找对中国动漫产业的启示;从历史沿革的角度来陈述中国动漫产业的过去与现在;分析中国动漫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文化策略、核心价值;探究中国动漫产业如何在技术创意和文化传统中实现突围等等。   总体来看,这些论文大多数就中国动漫产业的历史、现状、发展道路进行事实罗列和陈述,同时也探讨中国的国家政策、市场环境对动漫产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众多作者已经看到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尚显滞后,存在诸多问题,他们对中国动漫产业的困境、发展瓶颈展开论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不少对策。比如,在政策方面,国家一方面开始大力扶植国产动漫的发展,另一方面其规范性政策对动漫创作的题材有着明确的限制和审核,这起到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同时也负载了沉重的教育目的而使产业化、市场化的道路显得瞻前顾后。   在现状与困境方面,诸多研究者也作出了分析:比如王冀中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分析》[4]一文中指出,动漫产业面临着现实困境,影视播放系统占有垄断地位,原创不足,产业运作机构形同虚设,盲目开发衍生产品市场,产业链没有形成等等。于燕华在《中国电视动漫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5]一文中阐述了中国动漫产业的弊端并提出对策:缺乏创新理念和创作人才;动漫产业受众面定位窄小;动画表现形式和技巧落后;产业链条不完整,社会因素制约太深;需要丰富电视动漫衍生产业;需要完善产业链条,净化市场环境。   在对策方面,有研究者指出:打造产业链,发挥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在价值链构建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拓展和创新动漫内容;挖掘传统文化资源,融入民族因素;选取多样化的题材;保护动漫产业知识产权等等。这些研究纵然对中国动漫产业进行了具体细致的分析,为动漫文化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然多数研究仍处于最基本的呈现事实的层面上,停留于现象罗列、观点展示、局部探讨的阶段,而缺乏对中国动漫产业系统、完整的清理,更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这些论文大多着重于摆事实、讲对策,而没有足够的学理分析。   动漫,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与审美特性表现在哪里;动漫这种文化产业在中国呈现了怎样的发展态势,这些态势与社会现实环境如何构成了互文关系,并带给人们怎样的启示与反思,都是需要进一步挖掘的。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还处于初创阶段。无论在发展速度、产业规模、产品种类、品牌塑造、产业链接方面,还是在对外交流传播、国内外影响等方面,成都文化产业均处在萌动初期。”[6]126四川在动漫产业链条中的网络游戏的开发,市场配套的影音书籍等产品延伸动漫产业链、动漫游戏和动漫人才、动漫衍生品、动漫风格定位等方面尚显不足。究竟是打造地域性动漫形象还是彰显民族文化传统,都成为动漫原创者们要思考的问题。诸如“大熊猫资源,这本来可以成为世界性品牌的文化资源优势,却因为没有合理开发而丧失了这种优势。”[6]139相反受到国内观众喜欢的动漫电影《功夫熊猫》却是出自美国同行之手,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动漫界的损失。   在中西动漫文化发展的比较中如果研究者能用一种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中国动漫的不足与需要创新的地方,运用国内外精彩案例进行比较,形成相互论证,从而达到对动漫产业进行客观和系统的研究。如果说以好莱坞为支撑的动漫电影,以米老鼠为形象的迪斯尼乐园是美国动漫文化产业的代表,以悲剧英雄阿童木,失意宠物机器猫,正义化身聪明的一休,少女梦幻代表花仙子,重拾回忆的樱桃小丸子,唤起激情的灌篮高手为日本的卡通动漫经典模式,那么我国是否有自己的模式呢?确切地说,我国缺少自己的模式,缺乏创新,所以我们必须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混合发展模式,比如“政府+基地+企业+市场+行业”等要素齐抓共管的模式,开发应用高端动漫技术为支撑,以健全完善动漫产品生产流通市场体系为保障,着力培育动漫产业链条。#p#分页标题#e#   有人早就预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动漫产业没有较大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自己的原创,没有与自己深厚的文化根基相关联的动漫形象。其实外国人对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充满了好奇,我们就满足他们,将我们古老的文化用动漫的形式表现出来,也许这将是我国也是四川动漫文化产业的突破口。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厉无畏认为,优秀的动漫作品不仅只是轻松幽默的娱乐或引人入胜的故事,还应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这就涉及到动漫文化的内涵问题:深厚的文化根基,古老的文化色彩,神秘的文化现象都是我们可以表现的主题。四川作为天府之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诸如三国文化,这是目前可以作为动漫产业的一个创新点,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有着熊猫故乡之称的四川有着得天独厚的大熊猫的的各种原型,这似乎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四川动漫研究应该与巴蜀文化研究中心进行经常性的交流。   对于研究者们来说,如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理清中国动漫文化产业的发展脉络,对客观现实进行把握,进入事实层面和学理层面的双重探讨,对四川动漫文化产业研究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方面,可以从经济角度看待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对其产业态势、产业链的构建、产值的创造等等方面进行解读。发展产业链的目的一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二是为了追求利润,发展经济。在动漫产业链上,日本是通过“漫画———动画———衍生品———消费者”的产业途径来获得巨额利润的,而我国则是分离的,没有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产业链,“漫画———读者”获取利润是其中的一个系统,“动画———企业投资”是第二个系统,“厂商———购买少数动画形象———消费者”是第三个分离的系统。我国动漫产业发展链条可以设计为:原创漫画作品在杂志上连载———选择读者反馈好的作品发行单行本———制作人制作动画片———商销售———影视播放———企业授权并开发衍生产品———商家销售产品。最为明显的就是在四川,极具开发价值的熊猫动画形象却只有在熊猫基地附近才有出售,没有普及到整个四川,更不说普及到整个中国了,也是动漫产业的一个脱节现象。   另一方面,可以从文学与文化的角度多层面地审视动漫文化产业。动漫区别于其它产业的重要特征在于它所附着的文化性,而如何对这种文化性进行解读,如何深入地透析动漫文化产业,需要有理论的制高点。近年来,中国动漫产业鼓足了发展的劲头,也在探索和借鉴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中国动漫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远远没有跟上。中国动漫文化产业要取得进步,不能仅靠技术人员的埋头苦干,亦不能只靠编导、营销人员等富有创意灵感的谋划和传播工作,而是同时非常需要关于动漫的理论研究。脱离现实的理论演绎固然过于抽象,玄机重重而难以破译;而缺乏理论思维的社会实践却容易显得盲目而无所适从。将多种文学理论和文化理论结合对中国动漫文化产业进行深层次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与现实价值。通过动漫文化产业的资料进行积累和分析,进而融入学理性的理论思考:比如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对动漫的角色、人物进行分析,有些人物深入人心,有些人物腹水东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分流。动漫文化产业中的人物角色如何与人类的共通情感进行衔接,进而走入产业链的循环之中。比如从消费文化的角度对动漫文化产业进行诠释,消费社会中的人们被消费的热情所包围,仿真实、内爆、消费不平等、欲望等诸多景象如何在动漫文化产业中滋生,或者说动漫文化产业又如何逆向确证了消费社会的特征。又比如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对动漫文化产业进行批判,动漫文化如何脱离了纯粹的文化性,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它如何与精英文化进行对峙并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根据大众文化的诸多特征,如何营造属于中国动漫文化产业的特质,并推进中国动漫的现实进步。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的问题以外,我们还将思考动漫文化发展不平衡问题;人才培养机制是否合理的问题;动漫游戏是否对青少年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动漫产业中政府扶持与市场导向之间的冲突问题等。只有立足于中国动漫文化产业的基本事实,从事实出发进行理论探讨,不拘泥于政策回顾、经济解读、发展困惑、对策评判等诸多现象层面的话语表述,而试图结合中国动漫产业的基本现状,在逻辑思维、理论思考上有所推进。为中国动漫文化产业的理论建设做出努力,帮助人们更加理性、深刻地认识动漫文化产业,进而使人们能更好地面对中国动漫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在困境中求突破,在竞争中求生存,最终希望能有助于推进中国动漫文化产业的发展。多视角地探讨动漫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给动漫研究带来创新和突破,如果理论工作者们能从文艺美学、社会学、钻石理论、产业链理论和文化产业集群建设理论等出发,全面探讨动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弘扬和振兴本土民族文化、对促进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乃至推动国家GDP增长中起到重要作用。完整剖析四川省动漫产业链,从动漫产业链的各个主要环节展开分析探讨,在对前期相关研究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四川省动漫行业的产学研状况、所面对的国内外动漫市场需求、省内动漫衍生品生产和销售行业,动漫的区域合作和竞争、省内动漫创意链和动漫内容的优劣势,完成对当前四川省动漫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动漫产业发展主要模式选择和对策的全面分析,为四川省区域动漫产业乃至中国动漫产业振兴发展提供较为完整的实证研究素材资料;采用全面完整的实证对比研究,对比研究日、美、韩国三大动漫产业国的动漫产业进程与发展趋势,实证研究国内主要动漫发达区域的动漫产业发展状况,科学梳理出可供参考的动漫产业发展路径,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四川省动漫产业发展提供可参考借鉴的模板式资料;运用美学、文艺学、社会学、消费文化学、心理学和经济学多种学科手段和理论,试图完成此类项目中目前最具理论广度和深度的前沿研究,也将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全面的研究理论模式、实证资料和素材。#p#分页标题#e#   动漫不仅是娱乐和消遣,还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动漫文化的本质是精神文化,但同时也是消费性文化,中国消费群体广,市场需求大,这十多年来中国动漫市场一直被他国占据主导地位,面对外来冲击,中国振兴民族动画产业的意识已觉醒。动漫文化的发展涉及到我国经济、文化、消费等各个领域,可以融合各种文化、各个产业,是一个可以带动整个社会文化产业发展的行业,故此,动漫文化的研究将为我国的文化发展与经济建设做出不小的贡献。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一方面当然在于“高端”的经典和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推广,在于核心价值的展开;但同时以动漫文化为代表的大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其实也是一个关键的方面。我国动漫文化的研究以省为单位形成了网络状的研究形式,四川动漫研究主要以动漫产业、动漫技术、动漫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动漫研究处于初级阶段,在研究中很多问题还值得探讨。

创意营销论文范文7

一、产业之变与教育之困

数字时代的广告产业变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广告占中国广告市场的整体规模超过一半,基于互联网新媒体的数字营销传播成为主流;二是在互联网广告市场中,移动互联网广告占互联网广告市场的比重超过70%,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营销传播成为数字营销传播的重点;三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5G、AR/VR等新技术在广告产业的广泛应用,带来广告生存形态、传播形态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数据、技术、流量和创意等成为广告产业的核心资源要素。在广告产业面临重大变革的背景下,作为面向广告产业培养和输送广告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广告学专业,必须要顺应广告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及时改革人才培养体系,对接业界需求,培养兼具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广告专业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广告学专业声誉评价的核心和关键,高校广告专业毕业生是否具备快速适应行业新变化的能力,直接决定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数字时代的广告产业变革对广告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一是在培养方案上,广告专业培养方案如何适应数字时代广告人才需求的新变化,调整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成为广告教育改革的重点。二是在课程体系上,是采取增量改革还是存量改革?是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加数字营销传播类课程,还是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增加数字营销传播的教学内容?是各个高校广告专业面临的共同挑战。三是在师资队伍上,广告学专业教师亟需提升数字营销传播的知识和技能,在现有师资队伍中补充数字营销传播相关教学的师资。四是在教材建设上,现有教材面临老化的问题,现有教材修订中如何整合新媒体广告的相关知识内容,数字营销传播教材的体系如何建构?都是现实课题。五是在实践教学上,如何将课堂实践、项目实践、竞赛实践、实习实践等结合,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也是广告学专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学科定位与培养目标

数字时代,广告的内涵和外延也在发生变化,广告与市场营销的边界模糊化,广告专业的学生需要学市场营销,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也要学广告,广告学科和市场营销学科的边界何在?这是广告学科和专业必须厘清的问题。事实上,广告学和市场营销学科边界的模糊化,是数字时代的一种必然趋势,广告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懂市场营销学知识,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也需要懂广告学知识。但广告学与市场营销学专业在学科归属和人才培养目标上存在差异。广告学属于传播学、营销学和艺术学等的交叉学科,按照教育部的学科划分,广告学属于传播学下的三级学科,国内绝大多数广告学专业设立在新闻传播院系,从广告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广告学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新闻传播学的专业知识,同时由于广告具有营销属性,笔者认为,在数字时代,广告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打造“全媒体商业信息营销传播专业人才”,这是广告学科和专业特点决定的,也是广告学专业学生在人才市场中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一是“全媒体”。广告学专业学生必须对包括传统媒体、新媒体门户网站、搜索引擎、虚拟社区、网络游戏、微博、微信、短视频、网络视频、网络电视、网络杂志等有全面的知识掌握,而且能够熟练地利用新媒体开展创意传播活动。这就需要广告专业在培养方案中增加相应的课程,以及在教师的课程教学中增加相应的新媒体用户洞察、策划创意、设计制作、整合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二是“商业信息”。广告本质上是一个商业信息传播活动,目前在互联网媒体上出现的短视频广告、直播营销等,都应该属于广告学专业教学的范畴,必须在专业教学中体现,针对广告业的快速变化,广告学专业可以设计一些前沿专题课程,采取课程组授课的形式,甚至还可以根据课程教学方案的总体设计,邀请业界在某一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授,以此丰富学生在新媒体广告方面的知识。三是“营销传播”。广告学专业培养的是“营销传播专业人才”,这是广告学专业的特点和特色。

三、教育理念和创新方向

数字时代,广告学专业教育需要厚基础、增技术、强专业、重实践。一是厚基础。广告学专业学生必须要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重视人文素养与艺术素养教育,因而在教学中需要加大平台课的比重,一方面是人文社科素质类课程,另一方面是新闻传播学大类课程。通过平台课程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二是增技术。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对于广告行业的影响尤为重大,适应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要求,广告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需要增加相应的技术类课程,如计算广告、智能营销传播、大数据挖掘与用户洞察等课程。可以通过引入业界项目,联合开发建设课程,也可以整合校内外资源,建设相关技术类课程。三是强专业。广告学专业课程包括广告本体类课程、艺术设计类课程、媒介类课程、品牌营销类课程等。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整合传统类广告课程,强化现有课程内容的知识更新。如艺术设计类课程,增加数字图文、视频制作与编辑、数字音频制作与编辑等;媒介类课程,增加新媒体概论、新媒体运营等;广告本体类课程,在现有调查、策划、创意、媒介等的基础上,实现课程内容的知识更新,重点加强对新媒体广告相关知识的讲授;品牌营销类课程,需要结合数字营销传播新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内容,如短视频营销、直播营销等,增加活动营销、数字整合营销等实效营销类课程。四是重实践。广告学专业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国内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六种,即课堂实践教学、竞赛实践教学、专业实习实践教学、工作坊实践教学、夏令营实践教学、战略合作实践教学等。需要强化课堂实践,鼓励竞赛实践,拓展实习基地,引入业界实践等方式,不断深化实践教学的效果。

四、广告教育的武大经验

创意营销论文范文8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当下,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方向更明,动力强劲,这也引发了我们对动漫产业发展亟需的高端人才培养的深层次思考。   一、动漫大国向动漫强国转型期高端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我国正处在由动漫大国向动漫强国转型的历史阶段,动漫产业具有拉动国民经济和长远的文化辐射作用,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产业。我国认识到动漫产业关乎国家发展战略和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在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将其列为文化产业的重中之重,连续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大力扶植。“十一五”期间,动漫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然而,整体水平较低,效益不高,只是从产量上实现了动漫大国的目标,距动漫强国仍有相当距离。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意观念滞后,艺术质量和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原创精品匮乏;企业规模小、散、弱,缺乏竞争力;动漫基地同质化、低水平、恶性竞争等,而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源于人才问题。   对于我国动漫产业而言,要实现“十二五”时期跻身动漫产业世界强国之列的目标,市场适用性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严重缺乏成为限制其发展的瓶颈。动漫产业人才结构呈金字塔格局。居于塔底的基础性人才是指从事背景绘制、投射、描线等基础工种的制作人员以及运营、支持的服务人员;居于塔身的是指从事服装设计、场景设计、道具设计等设计型人才;居于塔尖的是指编剧、导演、原画、分镜头设计,以及创意总监、项目经理人等创意、策划、管理、营销型人才。这三类人才在产业中的分布数量依次呈递减关系。高端人才即指居于金字塔格局顶端的高层次创意和产业开发人才。   据统计,我国动漫人才需求缺口大约15万人左右,预计3年-5年缺口将达到60万人,而现有从业人员基本为单一制作型,严重缺乏高端创意与产业开发人才。目前高端人才缺口约为总量的5%,其中高端创意人才和产业开发研究人才缺口约为总量的1%,即6000人左右。由于高端创意人才奇缺,导致我国动漫自主品牌研发能力弱,原创精品匮乏;由于产业开发人才奇缺,不能有效将动漫产品版权价值链贯穿起来,又导致产业结构失衡,国产原创动漫作品在市场运作模式和市场推广过程中失利。这两种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严重后果就是:动漫产业盈利差,至今难以摆脱依靠外包加工的盈利方式,利润空间的狭小,动漫市场80%以上的盈利流向了海外;危及国家文化安全。我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画作品中,日、韩占60%,欧美占29%,有影响力的民族动画品牌和形象严重缺失,致使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深受西方文化影响,民族文化渐趋边缘化。其动画片中的色情、暴力等不健康因素更对我国青少年儿童的身心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视察动漫企业和相关院校,站在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反复强调发展国产动漫的重要意义。总理视察江通动画时指出:要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要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软实力,让中国的孩子多看自己的历史和自己国家的动画片,我们的动画制作机构、动画播出机构有责任、有使命来做好国产的动画片。动漫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民族文化传承和青少年健康成长,迫切呼唤动画高端人才。   二、我国动漫人才培养现状   在国家利好政策的刺激下,众多高校和培训机构片面追求“热门专业”,11年间我国动画教育迅速膨胀。然而,由于我国对于动漫人才的培养未形成有针对性的规范和引导,伴随着动漫教育的超速发展,问题也逐渐显露:   本科层面,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课程体系不规范;教师学历层次集中在研究生以下,相当部分教师专业背景与动画专业相关度不高;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脱节;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尽管动画行业人才缺口巨大,但是学校教育每年能提供的市场适用型人才仅为1万人左右,且人才培养层次基本为单一技能型。硕士研究生层面,30所院校中有17个院系属于艺术学科,12个属于理工或其他学科,招生专业多归入电影学、动画学、软件工程学、艺术设计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有关动漫产业和编创的只有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3家(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为产业研究和衍生产品开发研究、清华大学为动漫编创),每年招生人数不超过30人。其他专业方向均为动画技术与动画理论。博士研究生层面,目前仅有3所院校招收动画专业方向的博士学位研究生。其人才培养着眼于系统的动画学理论研究,课程设置广泛涉及经济学、社会学、动画学、网络电视艺术学、文化学等领域,强调文化的涵盖性和偏重于学术理论研究,行业亟需的创意、策划、营销、管理、应用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尚未纳入课程体系。高端人才培养瓶颈尚难突破。   总体看来,我国动漫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有:   高校动画教育难与市场人才需求对接。尽管每年毕业生数量巨大,但动漫企业仍“一将难求”,动漫公司动辄上万元月薪的岗位空缺,大量动漫专业毕业生和社会培训生却往往在毕业的时候面临失业。有学者将此现象概括为四个“基本脱节”: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基本脱节,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基本脱节,师资质量与教学要求基本脱节,学术研究与专业教学基本脱节。   人才培养结构过于单一,技能型过剩、复合型和高端人才奇缺。由于我国动漫企业大量依靠代工国外作品生存,市场一段时间造就了国内技术型加工制作人才需求旺盛,众多高校和培训机构功利性地迎合当时动漫人才需求特点———过于注重动画制作技术的培养,致使人才知识能力结构单一,审美、创造能力薄弱,未来无法突破职业发展的瓶颈,只能局限于技术岗位的来料加工。“中国动漫不缺技术,缺的是创意,特别是缺乏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端人才,原创作品不足成为限制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瓶颈”,已成为业界共识。动画教育当中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匮乏,已与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三、动漫产业高端人才培养模式探析#p#分页标题#e#   动漫产业高端人才即指位于人才金字塔顶端的创意和产业开发人才。高端创意人才是指具备较深厚的动画理论基础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较强的持续创新能力,熟悉动漫制作方法和盈利模式,具有承担和参与动画项目创意与策划的原创能力的人才;产业开发研究人才是指具有战略眼光和国际视野,熟悉动漫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和动漫产业运营规律,具有市场开发能力,并能够承担动漫产业重大项目的策划型、营销型人才。通过上述高端人才培养,达到优化动漫产业人才结构,着力解决民族原创动画发展迟缓的问题。其作用将表现在:推动民族动画品牌和形象的生成并使之产生持久的影响力;推动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动漫产业盈利模式。由于人才需求的紧迫性,此类高端人才可在有条件的艺术院校进行硕士和博士层次培养;类型为研究—应用型而偏重应用型;就业岗位为动画编剧、导演、创意总监、高级经理人、动漫产业研究人员等。人才培养单位须依照高端人才的特殊需求制定“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吉林艺术学院为了培养动画高端人才,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实践。   1.面向动漫产业对高端人才的特殊需求制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优秀的品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严谨的学风、强烈的科学探索与创新精神,开阔的国际化视野,能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服务的动画创意与产业开发人才。这些人才须达到以下要求:具有坚实的动画学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动画学理论及动漫产业发展前沿,具有当代视野和较强的问题意识与批判能力,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掌握科学严谨和有效的研究方法;熟悉动漫艺术创作规律和产业运营规律,具有承担动漫产业研究与项目开发的能力,并能取得创造性的成果;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阅读相关外文资料和运用外语进行国际学术及产业交流的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动画创意、动漫产业运营管理、动漫产业研究、高等动画教育等工作的动画人才。与已有动画学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比,该培养目标特别强调动漫产业对高端人才的特殊需求,特别强调人才应有艺术原创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具有开阔的国际化视野和当代视野,能够调动和整合国际资源进行产业开发和运营,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承担动漫产业研究与开发相关项目的能力,并能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2.构建以系统理论与专业知识为基础、动画原创研究为支撑、产业及产品开发为指向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动画高端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机制   创新招生模式。从招生模式改革这一源头抓起,突破以往以招收应届毕业生为主的招生模式,强调考生的动画创作和产业实践经历。凡具有动画相关专业本科/硕士研究生学历和学位,动画从业经历2年以上;具有动画相关专业本科/硕士学位,动画从业经历2年以上,在业界取得突出成果;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动画从业经历4年以上,在业界取得突出成果的,均可报名。在复试环节,要求提供学士/硕士论文或其他有代表性的专业学术论文,由导师组对其学术能力进行考查;要求提供动漫作品,由导师组对其专业能力进行考查;面试,由导师组对其创新意识、能力及修习目标、规划进行考查。也可以采取解读自己做过的项目及成果、导师就其提问的形式进行。   创新课程设置。学院与动漫产业、行业主管部门专家依据动画创意与产业开发人才培养需要,共同研究确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设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必修环节3类:学位课程包括2门公共课和6门专业课;非学位课程在17门选修课中任选5门以上;必修环节包括动画实践、学术活动、动画创作研究与产业开发研究。课程设置注重发挥学校多艺术学科的综合优势和产业基地的平台优势,将选修课程整合形成动画原创研究课程模块、动漫产业与开发研究课程模块和专业素养课程模块3大课程群,使动画基础理论研究与动画原创研究、动漫产业开发研究交叉融合、互动发展。便于学生能够按照个人发展意向进行模块式选修。   创新培养模式。学院的本科、硕士研究生两个层次的动画教育已经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多年探索。该人才培养的平台是学院与合作单位的部级教研基地、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省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动漫企业的现场;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相应的工作室;最主要的实施方式是“项目带动教学”。   工作室按照行业技术要求和企业用人特点建立。其主要职能是进行技术攻坚和实际项目实施,即结合产业需求和受众心理进行方案研发和技术研发。每一个工作室既需要在各自领域内独立进行深入研究和制作,又需要共同协作,整合综合艺术学科的优质资源,以集群作业的形式完成大型项目。这种由实际项目带动的内容和技术研发,具有市场前瞻性,对专业教学和产业发展都起到推动或引领的作用。工作室成员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每个工作室有专门的指导教师,同时配备实验员,以配合导师完成项目制作中的基础环节。每年通过考核的方式选择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本科生进入工作室,研究生则全部进入工作室。“项目带动教学”,   即通过选择、执行、完成实际项目,来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对教学的带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已在动漫学院及其密切相关的新媒体学院、设计学院、戏剧影视学院等实行了若干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直接与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有机联系的工作室成为学生进入职场之前的实训场,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紧密对接。本科阶段,进行成熟的技术学习,培养基础专业技能、审美能力、综合协作能力、基本创意能力。参与项目时,多为基础技术性工作。硕士研究生阶段,围绕项目具体环节进行较深入研究,培养其执行项目的能力,如作品原创、局部策划等。博士层面的人才培养,在工作室制的基础上,更强调与高层次动画科研平台和骨干动漫企业的互动。首先,博士生以总项目助理或子项目带头人身份进入工作室,进行动画前沿理论研究、动漫产业规律分析、市场需求分析,能够对产业项目进行宏观设计规划,并有能力进行市场营销和项目推广,能够形成对企业的具前瞻意义的引领,在行业内引领一个独树一帜的方向。其次,博士生以创意总监助理或经理助理身份进入动漫企业,直接参与动画创作及产业项目运营管理,进行为期一年的产业经营管理实践。学院与多个动漫企业建立起稳定的、互促共进的良性发展关系,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校企联动人才培养机制。3个部级动画相关基地、吉林省动漫游戏原创产业园以及禹硕公司都是依托吉林省动画学科和专业力量发展建立起来,同时又反哺动画教育的科研和产业机构。一方面,学院动画教育为企业提供技术和创意的支持,并优先考虑人才的供给;另一方面,禹硕等企业为师生提供见习、实习、实训、实践的机会,成为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动漫产品研发及市场运营的巨大试验场和孵化器。在这样一种多元立体、持续紧密的实践途径中,在“项目带动教学”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中,实现学校教育与动漫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p#分页标题#e#   完善合作机制。组建以国家动漫产业高端人才需求为目标,指导教师、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专家组成的动画高端人才培养“产业联盟”和“咨询指导机构”,对人才培养项目建设予以指导和支持,特别是在动画高端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确定、动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内容安排、政产学研用结合的教学、科研与实践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结合”的高层次教师队伍建设、承担特殊需要的教学任务等方面予以支持和指导。确保学校人才培养与与国家发展大势和社会市场需求相吻合,推进我国动漫产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