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经济理论范例

创意经济理论

创意经济理论范文1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创新

引言

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是属于经济学的范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国高等学校必须要开设的课程,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的立场以及方法,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有帮助。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最为主要的构成部分,其中的教学效果也能够直接反映出课程的目标。要想解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问题,就要从解放思想路线方面来考虑,正确的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进行总结,这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政治经济学教学面临的困境分析

在2010年的时候就有相关学者对高校中开设的原理课程进行了研究,经过调查发现超过50%的学生对这种课程的兴趣一般,有33%的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是为了能够修够学分,有40%的学生出现了逃课的现象,针对教材方面我们可以发现,有一些理科生认为课程的内容比较复杂,没有体现出少而精的特点,因此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来说缺乏一定的指导性,还有一些文科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太过于抽象,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通过调查数据能够显示出现在的高校教学中面临着困境,教师应该积极的做出响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时代的产物,它能够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经济的支持,也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马克思能够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矛盾进行分析,并且创立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在20世纪初期,先后有很多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并且制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也是在实践方面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性,虽然这样的社会历史已经远去了,但是存在记忆中的近因效应,这给马克思主义存在疑惑的人们带来了很多方法,此外,它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以及过程都阐述清楚,这也是很困难的。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强大的逻辑性以及高度的浓缩性才提高了背景的复杂程度,从而导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存在困难。

二、原著与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体系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结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过程以及评价共同组成的整体。教学体系是教材体系与学生认识体系的纽带,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比较难的地方在于,要将教材的内容转变成是学生的认知与素养,如何让学生懂得不运用教材也不用局限于教材的施教过程,让学生真正的发挥出主体的作用,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资本论》就能够展现出最完整的经济学学说,因此教师能够认真的研读名著,将经济学的理论体系都熟练地掌握,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够根据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的程度来进行知识补充,这样也能够提高教师言语的逻辑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不能够完全展现出现实发展中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利用案例的方式来进行理论教学,能够将理论通过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的方式显示出来,这样也能够降低理论的理解难度。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我国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两大类结构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在20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将政治经济学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三个类型,优点就是可以对经济理论进行阐述,缺点是结构不对称。2.三篇结构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可能是受到当时其他国家经济体系的影响,让我们的经济学体系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无论是从运用抽象还是具体的方法方面,都是有逻辑性的。3.四篇结构的政治经济学体系。这种体系能够将商品、社会生产都独立成一些内容,他们都是按照一定的科学逻辑规律,但是不同的经济制度,在运行的时候内容也是交叉的,因此如果都为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容,这样的分割方式是不完美的。

三、提高原著与案例在教学中应用的路径

1、研读经典原著

作为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之一的《资本论》,能够完全展现出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教师在教学中也能够不断的完善教学理论体系,根据学生实际的接受程度,来提高课程的难点与重点。此外,对于教材体系的知识扩展方面,利用经典原著就可以为教师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关于价值体系的发展是有原因的,将教材中所论述的内容进行简略的回答,可以说“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商品价值的形式经历了四个阶段,同时货币包括五种职能,即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以及世界货币”,对于商品的价值形式来说,是什么样的职能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怎样的应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合理的运用教材,向学生阐述清楚出现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研究《资本论》的第一篇内容,就会发现马克思从基本的案例中,引出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概念,也能够将价值形式发展的历史表明清楚,对于货币的职能来说,要对概念解释与案例说明都一应俱全,还要与现实世界结合起来,商品流通中需要考虑到货币的影响以及计算,还要考虑到货币危机以及经济危机。

2、注重案例积累

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应用案例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对于教师来说,也能够降低授课的难度,让教师的讲解能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样对学生也有好处,学生能够对知识理解的更深,教师要重视案例的使用与积累,这样更能够提高学生课堂的接受度,在原理课程的教材中,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公共事业规制要从某些产业出发,包括电信、自来水、电力等公用事业。在对这些内容知识点进行讲解的时候,要突出教师讲的重点,进行自然垄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允许企业进行生产,两个相似的厂商平均成本会高于一个企业,这种解释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会存在理解方面的障碍,但是如果是非经济专业的学生就会有这方面的困扰,对于学生的质疑,生活中的案例就是最好的答案,一个城市的自来水供应占据着供水管线的大部分,一个城市存在两家自来水公司,那么就需要有两套供水管线,这时市场的份额就能够减少一半,如果政府不提供给这样的条件,那么可以让同学考虑自己家庭所在城市的供水情况,这样更加方便于学生的理解。

3、关注现实问题

理论是需要实际相补充的,如果社会科学理论不能够解释现实世界存在的问题,那么理论就不能被人们所信服,政治经济学要求时代的发展要有针对性与现实性,课堂的讲授也要结合现实的生活,这样既能够把握住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让学生学会去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金融危机让资本主义世界受到了重创,但是也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研究其原因,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矛盾之间的问题,在涉及到全球金融危机发生根源的时候,主要是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逻辑,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存在矛盾,最本质的表现就是生产的过剩,以及负债消费的刺激经济增长,这种阶段性的情况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能力,也将劳动人民支付能力不足的情况解决了,如果这种矛盾超过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控能力,那么危机的爆发也就成为了必然情况,一切危机出现的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限制。

4、创新要足够开放

马克思经济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能够吸收一切人们能接受的文明成果,在研究方法上,马克思认为只有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才能够进行原创性的贡献,《经济表》对马克思建立起自己的社会总资本理论也有所启发,并且进行了很好的阅读与科学的评价,西方经济学在开放与竞争中得到发展,与《资本论》这样的经典马克思经济学著作相比较,能够更好的将各种理论分配到社会劳动等各个部门,还能够从社会主义的角度代替资本主义来进行研究,例如对于马克思的实体经济进行分析,这样的研究对我们分析现实问题有着启发性的意义,也让自己的概念与逻辑变得更加的现实化。结语综上所述,主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多样化创新问题进行分析,如果将资源以及财产都归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那么就能够奠定制度基础,政治经济学也可以分为几大块,分别是经济增长规律、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资源产品分配的经济规律。西方经济学的分析工具以及分析方法,在这样的理论体系中,能够进行合适的理论假设,但是并没有完全统一的理论在其中。

参考文献:

[1]刘儒,呼慧,李超阳.不断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5):21-24.

[2]张晖明,陆军芳,张成强.求实、求真、求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全面创新[J].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1):10-15.

[3]王朝科,冒佩华.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权:历史、反思和启示[J].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17(2):18-26.

[4]崔宝敏,董长瑞.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和逻辑思路——基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视角[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7,38(1):14-19.

创意经济理论范文2

中国现代经济理论是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以来关于富民强国的经济观点、理论、学说的概括和总和,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兴起的新学科,也是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新领域。它是在中国国情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学习并借鉴西方经济发展经验、追求并实现现代化的具有中国风格的经济理论体系。武教授几十年的潜心研究铸就了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方面的一系列学术成果,新作《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第二版)一书(以下简称《研究》)2011年3月由海南出版社出版。笔者作为该书前后两版的责任编辑,对于武教授的研究及其成果很熟悉、很赞同。《研究》一书层次清晰、观点鲜明、论述充分、立意新颖,注重“论从史出、人从论出、史论结合、精于评论、把握脉络、重在发展”的基本方法,系统研究了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学科建设与理论专题,从学科架构、专题研究与学术评论三个方面客观、准确、公允地阐释了中国现代经济理论产生、发展、完善以及创新的过程、条件、内容、特征及其内在逻辑性。本书明晰的结构、丰富的内容与深入的研究充分体现着武教授从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开始,到中国现代经济理论整体研究这一过程的艰辛与执着,是作者长期从事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的真实写照与理论结晶,从而把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

一、关于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学科建设的创新

武教授首倡并长期研究中国现代经济理论这一新学科,他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开始,对于这一新研究领域的对象、任务、方法、分期、阶段、线索、脉络以及基本特点、核心范畴、理论主线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立体性、多层次的框架性研究,并逐步将研究拓展为“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一书的出版意味着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学科架构与基本内容大致成型,学科建设和主要问题已基本清晰。

1.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的对象、任务、特征与分期。武教授认为,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是“研究并解释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内容与产生、发展、完善的条件、过程、特点及其规律性的科学”[1];其任务是“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产生和发展基本过程的历史考察,实事求是地介绍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早期共产主义者、主要领袖人物、著名经济学家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客观地再现富有革命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过程。”[2]这个过程,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具体结合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研究这种中国化的过程与创新在实践中产生了怎样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2.关于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的特征。武教授又细分为“内容特征”和“研究特征”。内容特征:革命性、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研究特征:过程性、综合性、概括性、评论性和预测性。这样的总结概括既有客观性,又有创新性。理顺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分期过程中的结点问题至关重要,武教授对“六大结点”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发端;是中国现代经济理论主体的先声;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载体;新中国成立是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发展;是对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洗礼;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现代经济理论新时期的起点。把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发端确定为辛亥革命并相应进行必要的阶段划分,尚属首次,具有开创意义。

3.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的环境、线索与方法。武教授认为,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在中国革命与建设过程中之所以产生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不仅在于社会主义在与各国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必然要具体化、特色化,而且在于社会主义得以在中国实践的环境系统,亦即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得以实践的客观条件与环境特征。[3]中国现代经济理论正是在中国现实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环境特征之上产生的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的特定的关于经济现代化的理论。中国现代经济理论既不是简单的逻辑回归,也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论及的本来意义社会主义的现实,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也就使中国现代经济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国情的函数。王教授认为,概括并把握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基本线索是该学科研究的基本要求,他指出,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在其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与中国旧、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基本相一致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其主干部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基本线索是清晰的、鲜明的。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基本过程,大致表现为:产生———形成阶段;实践———发展阶段;改革———创新阶段。依据这一基本过程,又可以把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基本线索概括为:来源、产生、发展、创新的不同时期。[4]在史学研究中,研究方法至关重要,判断其研究是否具有新意、是否具有开拓性,在很大程度上看其研究方法是否有创新与突破。武教授认为,中国现代经济理论既是一门经济科学,又是一门历史科学,其研究的根本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因受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对象和任务所决定,它在运用上述研究方法时,又具有其具体形式,即过程法、分析法、比较法与评论法。其中“过程法”和“评论法”是创新点。需要说明的是,王教授在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研究中又区别了研究方法与阐述方法,两种方法相互结合、互为促进,研究方法为阐述提供内容,阐述方法体现研究成果,并且将阐述方法概括为:论从史出,人从论出,史论结合,重在发展。研究方法与阐述方法不尽相同,两者之间是互补关系:研究方法是基础,阐述方法是说明;研究方法是本质,阐述方法是形式。

4.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的理论主线。武教授在《研究》[5]中提出“理论主线”的内涵,即贯穿于一般理论的研究并对其具有制约作用的理论研究。他认为,任何一门学科或研究领域都存在着自己的理论主线。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主线是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计划与市场及其相互关系问题的认识与争论。王教授从我国经济理论所研究的主要方面与问题、中国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过程、我国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以及著名经济学家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三个方面精确、充分论证了中国现代经济理论主线的存在与意义,批判了以往把计划与市场对立起来、认定计划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必然、认为社会主义只能是计划经济的错误理解,指出:计划与市场都不过是一种调控手段,都表现为一种经济机制与经济过程。计划的本质在于实现宏观控制与经济发展的总体比例性;市场的本质是使整个系统的各经济主体实现利益与平衡运行。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即内在于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之中,统一于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把市场与计划归结为价值规律的微观规定性与宏观规定性的实现形式,在学术界还是第一次。探讨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主线亦属学术创新。#p#分页标题#e#

5.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的核心范畴。武教授在思考与概括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核心范畴”时,将其定义为:既能够客观反映某一理论体系概念链条的本质联系,又能够科学体现决定这一理论体系的现实过程、特征及其趋势的基本理论概括。既然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研究任务是概括、总结并说明以实现现代化为核心任务的经济观念、理论以及学说的产生、发展、完善的条件、过程、特点及其规律性,是关于为何、如何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学问,是中华民族近现代追求和实现现代化伟大与艰辛奋斗实践与历程的真实概括与总结。因而将其核心范畴规范为“现代化”也就易于理解了。王教授认为,中国现代经济理论既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中国国情与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与结晶,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概念链条以及核心范畴对我们的启示,逻辑地将“现代化”确立为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核心范畴具有客观性、逻辑性与科学性,这与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发展密切相关。由于“现代化”这一核心范畴的选择,既能够揭示我国社会生产发展的方式与实质,又能够揭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和方向,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与特征。因此,将“现代化”规定为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核心范畴是科学和必要的。

二、关于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内容的创新

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是从重要代表人物的理论研究起步和推进的,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每一步发展都少不了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和重要历史人物的推动。主要代表人物在把握中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之上提出的独有经济思想与理论方略,促进与创新了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发展。武教授概括与总结了这些代表人物的理论,将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串接起来加以汇总和集成,从而实现对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的创新。

1.关于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论概括。武教授在《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百年考———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6]中指出,认识中国国情,最重要的是认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有重大影响的一切有利和不利的现实因素,特别是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和它的变化。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任何一种思想与理论的出现都有其历史背景与时代条件,其在一个国家的实现与发展程度取决于它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以及它给这个国家创造的发展空间。中国现代经济理论是在中国国情基础之上产生的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的特定的关于经济现代化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是社会主义运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反映,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理论方面的具体实现形式。中国现代经济的形成、发展与创新过程,充分地说明这一点。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联系,中国的社会主义与科学意义的社会主义相比较,武教授将其概括为“国情十条”[7],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方面对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加以概括与总结,明确了我国国情的特殊性,从而在此基础了上论证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任务,也是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核心范畴所在,即实现现代化。“国情十条”的概括与说明,在学术界尚属首次,

2.关于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理论阐释。由中国国情所决定的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特殊性,武教授概括为“市场经济八条”[8]。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标志着我们不仅在认识上实现了从传统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飞跃,而且对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到了新高度。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理论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吸收了10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创造的优秀成果,概括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课题,而且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核心问题。

3.关于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性的理论说明。武教授对价值规律的内涵及其规定性做出了创新性的研究。他指出,价值规律有两重含义:从微观看,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从宏观看,社会总劳动在社会经济各部门间的分配是由社会各种实际需要及比例决定的。也就是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价值规律的微观规定性;按比例分配社会总劳动是价值规律的宏观规定性。这里,王教授首倡价值规律“双重规定性”[9]———宏观规定性、微观规定性。价值规律“双重规定性”的阐释与马克思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的说明是一致的。在王教授看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全可能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自觉组织经济活动,充分发挥其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作用,从而在理论上畅通了我国经济模式设计与体制改革实践的道路,把握并实现从传统计划经济向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转轨。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两个事物的外部联系,而是同一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双重要求及实现形式,相互间存在着内在的本质联系,计划不仅而且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起作用,市场也完全可以由计划来指导并且成为实现计划的重要手段和形式。计划和市场不仅不是对立物,而且同是社会主义经济内在联系的两个重要特征,都是经济手段,二者之间既不是“板块”间的结合,也不是相互间的“渗透”,而是有机的整体,共同构成中国特色市场经济。

4.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基础与创新。30多年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新时期,党和人民获得的最大思想财富就是邓小平理论。王教授认为,邓小平的伟大历史功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我们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改革开放,发展中的中国开始走向世界;二是为我们贡献了一整套科学的理论———实事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从经济学角度将其概括为“创新十条”[10]。“十条”新认识基本都是邓小平首先提出并加以阐发的,构成邓小平理论的基本框架,并集中表现为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要点与贡献。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之奋斗的总体目标,其关键在于从中国实际出发走出一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以及其他各方面都适合、有效、促进的富民强国之路,实现经济发展的科学化,这就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逐步丰富与完善起来的科学发展观。王教授认为,科学发展观不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而且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建设与实现现代化的崭新理论成就。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贡献,王教授概括为:以人为本,不折腾;全面、协调、可持续,包括实践第一,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农村建设,科教兴国,统筹兼顾,市场经济“九大理论支点”[11]。这一概括极富创新力,尚属首次。#p#分页标题#e#

三、关于中国现代经济理论重要节点的创新

理论研究的重要节点如同织网时经纬线的结点,既决定着网格的大小,又影响着网的牢固程度。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节点实际是理论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理念、关键范畴或认识创新。

1.孙中山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不是“主观社会主义”。孙中山最早用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说明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中国有了自己的最初形态。孙中山认为人民真正达到民生主义就达到了社会主义,也就跨入了孔子所希望的“大同世界”。王教授认为,深刻认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不能不联系后来的“三大政策”,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本质是:联俄,走社会主义道路;联共,干社会主义事业;扶助农工,唤起社会主义的力量。列宁曾把孙中山旧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称为“主观社会主义”。应当说明,列宁的这一判断是在1924年孙中山提出“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之前,并没有接触到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及其已经实现的“三大转变”。王教授通过多年研究,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认识,指出“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已经实现了革命性的“三大转变”[12],具有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质性内容。如果说,由于马克思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使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那么,由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所引致的新三民主义的“三大转变”就使得他的民生主义从主观变成了现实。

创意经济理论范文3

关键词:旅游产业;文化产业;新型城镇化;融合理论

一、引言

乡村振兴、城乡融合是现阶段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为其开辟了具有地方特色与差异化的途径。同时,新型城镇化的对象,即乡村、城镇等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载体。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由于乡村、城镇处于不同的地区,导致民族文化、特色文化等元素的不同,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加入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创新元素。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进行探讨与研究,尤为重要。

二、研究综述

对文献检索与搜集发现,以新型城镇化为背景,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的文献几乎没有。已有文献关于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研究,以近年兴起的乡村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较多。Mullins(1991)是第一个提出乡村旅游城镇化观点的学者,并被城市旅游研究引用至今。Saxena等(2008)以英国威尔士边境地区乡村为例,用定性研究的方法,认为根植于内生性的参与和创新,是综合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内学者对乡村文化旅游的研究是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提出而展开的,因此起步较晚。雷清(2011)、邱玉华等(2012),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旅游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指出其协调发展的道路,并对其提出建议。刘津含(2013)、张媛(2013)认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旅游的强有力的带动作用。李霞(2014)从空间理论及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对二者的互动发展进行了论证。卢杰、闫利娜(2017)以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为实证研究的对象,通过构建耦合度评价模型,根据乡村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二者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得出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其内部结构排序,从而得出政府应积极推动旅游业发展,走差异化道路,实现旅游扶贫和就地城镇化,构建有效的利益机制,进一步加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文化旅游的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综合文献可见,对乡村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逐渐增多。早期学者主要从理论层面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文化旅游两者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进行探讨,而且提出相关建议。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开始使用定量方法或实证研究对乡村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发展路径等进行研究探讨。但是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理论研究却是空白,这又是发展的趋势所在,因此,亟需学界对其理论基础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填补理论基础研究空缺,提升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三、理论分析

(一)融合经济理论

1.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最早是从技术领域开始的,可追溯至Rosenberg(1963)对美国机械工具业的研究,他将同一技术向不同产业扩散的现象定义为技术融合。日本学者植草益(2001)从产业融合的原因以及产业融合的结果出发,认为产业融合通过技术的革新及放宽权限来降低产业间的壁垒,从而加强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国内对产业融合的研究,周振华(2002)是较早的学者之一,提出产业融合是以数字融合为基础,为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产业边界收缩或消失。由此可见,产业融合是在技术进步及放松管制等内外原因共同作用下,导致产业边界收缩、模糊甚至消失,从而改变产品特征,出现新的市场需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或新兴产业,进而引起企业间竞合关系的变化。产业融合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产业呈现出新特征,产业融合就是其表现之一。产业融合作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发生在各行各业,如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等。产业融合的效应多涉及宏观、中观、微观层面,而通过对不同层面的共同作用,使得产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并且促使新经济领域的产生,从而产生经济效应,导致产业绩效的提高。而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以城镇为空间依托,两者进行融合发展,不仅有利于两产业本身的发展,还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扩大产业规模经济与城镇规模,辐射周边城镇、乡村发展,在相互融合、相互交织的发展过程中,真正实现“1+1>2”,必将引发不可估量的乘数效应。

2.产镇融合

产业是一种社会分工现象,其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且其是一种集合,即某些具有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总和,如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则称之为农业。同时,产业是一种中观经济,其既不研究国民经济的总量,也不研究具体企业的经济行为,而是研究某些具有共同属性与特征的企业经济活动所组成的集合体,如产业间的联系方式、产业布局等等。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及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必然结果,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发展二者关系密不可分。空间经济学认为,城市的发展是集聚效应的集中体现,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城市化的过程正是技术、劳动力及资本等因素在一个地方集聚的过程和体现,城市群的形成与规模发展、空间集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二者有着紧密联系。一方面,集聚需要空间与平台,城镇由于具有地理区位、交通便捷、市场规模庞大、政策支持等优势,使其成为集聚地,集聚的发展产生的规模经济为城市群、城市带形成作出不容忽视的贡献;另一方面,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本要素、人才等不断进入,这又为集聚创造了厚实的基础,高新技术开发区、制造业园区、创新创意园区等无疑会聚集于此。可见,在城镇化过程中,城镇为集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提供了区位选择,为其落地与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与平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亦是如此,城镇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提供空间载体,为其提供特色元素,使得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到达一定的规模,从而形成产业集聚;产业集聚反之又促进城镇规模的扩大,推进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3.业态融合

随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出现了文化旅游这一业态。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在合著的《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书中指出:“文化旅游概括了旅游的各个方面游客从中可以学到他人的历史和文化,以及他们的当代生活和思想。”文化旅游作为一个专业名词出现,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相应地对文化旅游的研究也逐渐多起来。我国关于文化旅游业的研究起步较晚,出于统计研究的便利性,我国《文化产业年鉴(2010)》将文化旅游定义为“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借此希望将文化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相区别。可见,文化旅游有两个重要的构成要素:一是强调产品属性,认为文化旅游是以旅游文化资源为支撑,旅游者以获取文化体验、增智为目的的旅游产品;二是强调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为实现特殊的文化感受,对旅游资源内涵进行深入体验,从而得到全方位的精神和文化享受的一种旅游类型。实际上,文化旅游业态即是文化产业业态与旅游产业业态二者融合产生的,而这已经在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中悄无声息地进行着,现在已有学者逐渐开始研究文化旅游新业态。而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高新科技的发展,无论是对文化产业还是对旅游产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改变了产业的形态、发展方式,带来了新业态,同时也改变了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等。因此,在复杂的环境中,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文化产业业态与旅游产业业态的融合是必不可少的研究,业态融合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

(二)特色经济理论

特色经济理论包括区域理论与民族文化两个方面。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区域这一属性,它是区别不同城镇的重要因素。而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往往具有显著的区域特色,这是二者产生、融合的重要基础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研究文化产业以及旅游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必须融入区域理论。区域科学之父艾萨德(1956)曾在其代表作《区位与空间经济》中写到:“有谁能够无视经济发展的空间面貌,即超越时间的流逝,所有的经济过程依然存在于空间?对任何经济理论而言,时间和空间二者都是至关重要的。”当前,空间被区域经济学视为一种经济资源,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是形成地方生产系统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元素。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融合,各产业利用区域属性进行创意创新,实现产业的发展以及规模的扩大,并同时改变新型城镇化原有的发展方式、产业结构等,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和就地城镇化,有效促进城乡统筹以及城乡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地方性的民族文化对地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对于一个较小地区来说,民族文化是其重要资源,对其合理利用与开发,不仅可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促进民族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各种各样的节庆日、民风民俗等,都是其重要的文化资源。目的地旅游是现在很多国家及城市发展的重要焦点。何谓目的地旅游,简单来说就是发展本地旅游业,使得该地成为游客最终旅游的目的地,而不是旅游中转地,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城市将打造旅游目的地作为重要目标。如何打造旅游目的地,民族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城镇要对当地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并合理利用,将其与消费者现代化、个性化的消费趋势相结合,如体验性项目,这使得游客在目的地旅游中可以参与到当地民风民俗的体验中,融入当地文化生活,加深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印象,而体验性旅游会促进游客更加积极的消费,目的地也可最大程度地从游客身上获取更多的资源。此外,体验性活动与游客积极互动,可以从游客体验、交谈中了解更多其关于旅游目的地的感受,旅游相关者、相关部门以及建设者可以据此获得一手资料,对其及时作出改进有重要影响。因此,通过对民族文化的合理利用,必将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呈现差异化发展,反之又促进了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形成。

(三)文化消费理论

城镇化的实质是人的城镇化,而其核心意义则是实现人的生活方式的城镇化,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文化消费的提升。斯科特(2010)在其专著中有这样一个案例:PeterHall通过详尽的历史及地理资料表明,城市作为文化活动和经济活动的中心,总是扮演着有特权的角色。这从已有城市就可以看出,它们创造了艺术、思想、时尚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同时对高水平的经济增长和创新作出了贡献。文化消费日益扩散与渗透,且人们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对精神层面产品的需求日益扩大,这促使很多产品的文化形式和意义正成为企业生产策略的关键性因素,且其产品与服务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广泛渗透着审美属性与符号属性,这样的产品与服务实际上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文化产品,其起源有传统制造部门,如服装、家居等,有新兴产业,如旅游服务、广告、影视制作等,它是符号价值与实用目的密切相关的人工制品。伴随着文化产品消费急剧扩张,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增长与休闲时间增多,城镇化发展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必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三者从哪些方面融合、如何融合,这也是必须面临的问题。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要积极引导人们认识文化消费的重要性,采取各种措施来引导居民进行文化消费,从而提高城镇文化消费总体水平,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及优化升级。同时,这必将反哺城镇发展,在商品被赋予越来越多的象征意义且文化生产愈渐趋向商品化的现今时代,城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可对存在于文化产品与实用产品间重叠部分的产业进行合理利用,如厨房器具、轿车等多种多样的产业部门,从而发展出有自身城镇化特色且具有鲜明代表性的产业,这无疑促进城镇发展具有差异化、多元化特征,增强城镇发展的竞争优势。

(四)创新理论

何谓创新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熊彼特在其1912年出版的专著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这是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中最基础的一点。产业融合最早是由技术创新引起的。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吸收对其产业发展有利的因素,产业边界逐渐模糊,改变了原有产业的一些特点与属性,如产品、服务特点等,从而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在此基础上,技术创新不断出现与演进,同时伴随着业态创新,使得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以及二者融合产生的新型业态所形成的新兴产业———文化旅游产业都朝着更加优化的方向演进,其附加值也随之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变成更具创新、更加高级化的产业。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创新是本质与基础,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城镇不仅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提供空间与平台依托,同时还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创意元素,如民族文化、地方语言、特色美食等等。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将这些特色元素融入其中,进行创意创新,用新的产品、新的业务来适应社会需求,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创新不仅出现在一开始的时候,而是贯穿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每一个阶段及每一个细节。创新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以及必要因素,它直接促进了技术的有效融合,而在产品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中,更加离不开创新,其促进了二者融合发展,形成文化旅游这一新型业态和新兴产业,并逐渐实现市场规模扩张,出现市场规模一体化,这无疑将提高文化旅游产业的规模效益与产业竞争力,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永续发展。

四、结论

创意经济理论范文4

 

一、我省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的意义2009年9月26日颁布的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使加快动漫创意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河北省政府在《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将文化产业作为十大支柱产业之一,重点发展动漫产业等八大门类。但规模小、布局分散、资金缺乏、产业链不成熟、区域特色不明显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省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   如何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从产业链各环节入手寻找竞争力提升的潜在机会、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结合产业特点和我省区域经济文化特点,统筹规划各自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解决制约我省动漫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产业集群理论对解决这个问题,推动我省动漫产业的特色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所以,从产业集群这一经济理论出发,以动漫产业园区为平台,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势特色契合发展,促进本地动漫企业实现集群化发展,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动漫产业集群,对实现我省文化创意产业的飞跃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被正式提出,国内外的学者对这一新型产业组织发展形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新的产业集群理论对于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得到了国际上学界、商界和政界的空前重视。产业集群已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中重要的经济组织形式,成为当今国际竞争优势产业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提高产业竞争力、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如美国学者马库森通过对美国、日本、巴西和韩国的研究,将产业集群划分为马歇尔式产业区、轮轴式产业区、卫星平台式产业区和国家力量依赖型产业区四种类型。   屠凤娜和杨智华从产业集群内产品价值链上不同企业之间的关系这一角度分析,进一步将产业集群分成中小企业群生型产业园区,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型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网络”型产业集群。   依据产业集群理论,我国学者分析动漫产业的发展,有的研究动漫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有的研究动漫产业专业分工细化与动漫企业集群化协作等等。   这些研究,为我们进一步分析河北省动漫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借鉴,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运用产业集群理论探讨探寻我省动漫产业集群特色发展的对策。   二、我省动漫产业集群特色发展的对策   河北省动漫产业集群特色发展必须以动漫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聚合动漫产业领域中众多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企业、个体创意者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包括创意主体、制作主体、传播主体、服务主体和延伸主体等,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关系建立起地理集聚体,形成产业链,以动漫产业集群为单位,整体推进,突出发展动漫衍生品带动产业链的思路,实现特色发展。   1.加强动漫产业基地建设,主要以动漫产业园区为载体。   我省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是动漫园区建设有一定规模,具有集群发展意识,动漫产业有相关资金扶持,这是集群发展的基础。但同时动漫基地建设不完善,产业链不畅通、联动共振能力弱,地域特色不明显,资源整合能力不强等又制约了动漫产业集群发展。所以应当注重资源整合,加强入驻企业的产业联系,形成和保持动漫产业集群竞争优势,通过相关企业通力合作,减少人力、财力等资源浪费,良性互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2.加快我省动漫产业集群发展的特色模式。   利用省会小商品集散地的商业优势,着重发展动漫及其衍生产品开发设计、衍生品交易,力争以“市场拉动原创”的方式推动动漫产业创新发展,借助区位优势、人文优势、商埠的市场带动优势、人才优势等,健全组织机构,整合动漫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成为文化产业新亮点,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打造特色。   3.构建动漫产业发展的社会支撑体系,促使资源流向动漫产业,将动漫产业打造成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加大对动漫产业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扶植基金。出台优惠政策扶植动漫产业发展,同时吸引周边省市动漫企业来冀发展,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我省动漫产业。   4.制定大力发展动漫产业人才培养战略。   动漫人才是动漫产业发展的动力,结合地域特色,集河北高校优势,形成以石家庄、保定、邯郸为中心的动漫产业带、人才基地,打造原创型的、创业型的动漫人才,推动我省动漫产业持续发展。   5.提升我省动漫产业集群浓郁的地域文化,走品牌发展之路。   燕赵大地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我们要从动漫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努力形成品牌优势,全力打造河北动漫文化。

创意经济理论范文5

“旅游文化”是社会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元素,逐渐被大众群众所认可,坚持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是必然趋势。结合湖湘旅游文化发展趋势,总结英国旅游产品设计特色,对本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

旅游文化;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启示

“文化元素”是许多创意设计常用的手法,借助朦胧感作为艺术表达范畴,产品设计时可以拓宽个人的主观思维,将个人已经融入文化创意展现中,也可以灵活地体现出个人思想的内在蕴涵。湖湘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要综合国外文化概念元素,吸取西方国家创意设计理念,助推本国产品设计革新与发展。

1湖湘旅游文化

旅游产品设计领域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不仅是产品研发,创意传媒、市场规划、企业经营等均会遇到不同形式的产品设计内容;这些都是系统性地产品设计过程,文化创意里也要灌输系统性思维,展现出个人主观意识的综合融入,让产品形式变得更加优越。对湖湘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及其包装设计的色彩、图案、材料等方面必须融入湖湘地域文化特色。只有挖掘湖湘文化历史。提取文化特色才能突出湖湘旅游文化产品的特色。提高湖湘旅游文化产品的作用、设计品位及市场竞争力。

2英国旅游产品设计特色

人是感性的,很多设计师都是在触景伤情时激发了设计灵感,借景抒情以表达出个人情感意识的变迁,并且在作品中逐一展现出来。创意产品设计是传统的产品设计重点放在设计、制造和保养上。英国作为西方的浪漫之都,其在旅游产品设计方面尤为重视“创意”的灵活应用,彰显出西方国度的文化特色。结合英国旅游产品设计现状,其主要特色包括:

2.1传承性

英国旅游产品设计中,除了从早期产品设计中体会文化创意外,现代产品设计开始注重个性化改造,倡导自主创新模式的普及应用,体现了作者个人的思维意识,表达了对客观事物描述的各种看法。现代产品设计是需要创新改革的,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原则,才能显现出各种文化意识的内在含义,让作者有足够的思维空间进行创造。

2.2系统性

英国旅游产品设计注重社会性意识变迁,主张把最新社会动态作为主观意识进行表达,进而体现出个人意识与社会意识的相互融合,表现出了社会思维与主观思维的相互统一性。任何一种产品设计都是在交替变化的,新产品设计与研发要有其系统性标准,才能适应产品设计的要求,让产品作品主题表现得更加清晰,最终提升了产品设计的艺术价值。

2.3人文性

创新是推动时展的先进动力,任何事物只有坚持创新改革,才能体现出其时代价值,才能彰显出社会变革的主流趋势。基于文化创意表达情境下,英国设计师要注重创新思维的灵活应用,在遵循客观事物规律基础上表达个人思维,让个人主观意识在产品描述中得到体现,设计出更加优越的作品。

3对湖湘旅游产品设计的骑士

现在的创意产品设计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有很多根本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其中,产品类型分布不平衡,多数创意产品集中在饰品,小型家居用品,以及艺术品方面。未来,湖湘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要结合英国产品设计的传承性、社会性、人文性等特点,开辟出更加优越性的创意设计平台。

3.1明确文化意识

产品设计是各种文化创意描述,需要主观意识元素作为支撑,才能对客观事物产生明确的认识,写出符合客观事实的产品内容,这是现代产品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产品设计中文化创意也是设计灵感的主要来源,什么样的意识,决定着最终的设计思路,作者要肯定主观意识的应用价值。任何一种文化创意都是以主观思想表现出来的,产品设计过程也有其思维性、逻辑性,才能筑造出多个不同的作品形式,表达了个人对产品设计内容的综合认识。

3.2跟随时代变迁

现代产品设计领域逐渐倡导先进思维模式,以个人主观能动性为中心进行产品设计活动,可以很好地刺激设计者完成产品设计活动,将个人思维理念融入作品里。随着社会旅游事业快速发展,人们对产品设计的定义更加宽泛,不同时期所体现出来的设计思维也不一样。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文体产品设计范畴,其都离不开文化创意的主观表达,这是设计者主导地位的根本表现。

3.3挖掘本土特色

“本土元素”是许多大师的常用手法,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件事、某一物,都是情感的触发点,很容易被眼前事物所感触,进而对个人情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恰恰是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表达,将其用文化创意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体现出来。当代产品设计具有明显的技巧性特点,采用某一种产品设计方式作为文化创意表达途径,这决定了产品设计过程要坚持文化创意的多样性组合,采用不同语句方式组合成产品设计语言环境。

4结论

产品设计源自于社会文化创意,吸取了民族在社会变革历程中的精神产物,表达了个人在产品设计者的主观变化。结合英国创意产品设计特色,湖湘旅游文化设计中要注重产品设计意境、产品蕴涵的灵活应用,这也是产品设计文化创意表达的一种方式。

作者:叶菡 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创意经济理论范文6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信息服务、应用管理和商业流程等非核心业务,发包给企业外第三方服务提供者,以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外包是当前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新趋势,也是江西省发展服务业的一个新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外包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在这种变化迅速的环境中,企业已经无法仅通过个体的努力来获得竞争优势和长期发展,它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中与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于是出现了用生态视角看待企业的发展与其所栖息的生态系统间互动关系的理论,这就是生态经济理论。该理论认为:不断增长的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无止境性,与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对资源供给的局限性之间,必然构成一个贯穿始终的矛盾,而解决这个矛盾的有效办法就是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生态经济的核心是强调经济与生态系统的协调,注重两大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经济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运用生态经济理论和方法来分析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问题仅停留在概念分析层面,缺少能够真正引导外包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解释。为此,本文从生态经济角度,为江西服务外包企业制订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一、江西省服务外包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条件分析

江西服务外包尚处于起步阶段,总体规模还很小,但发展潜力巨大,优势明显。

1.丰富的人力资源

(1)江西省南昌市是江西省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具备丰富的人力资源储备。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培训机构以及企业合作培训形成了不同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和江西科技师范学院都设有电子信息、软件等相关专业,45所高等院校中有7所含有软件学院。就职业技术培训而言,江西先锋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35所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之一。IBM-先锋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和微软-江西IT人才实训基地的两大软件人才培训基地,为南昌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合格人才。

(2)全国知名的南昌民办教育基地。南昌是全国三大民办高校基地之一,全国十大民办高校有多所座落在南昌,例如江西蓝天学院、江西大宇学院、南昌理工学院等,另外各类大中专院校每年可提供10万余名高素质毕业生。

(3)IBM-先锋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和微软-江西IT人才培训体系。IBM-先锋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是以江西IT企业人才需求和软件服务外包基地建设为导向,实现教育与企业岗位需求之间的衔接,已向全球输送6000多名服务外包人才。微软-江西IT软件人才培训体系,有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微软IT培训课程+外语课程+企业个性化需求课程,且配备集成化的教材:集“理论讲课”“项目实战”和“测试认证”于一体。

(4)人脉资源优势。江西在海外的IT业留学生比较多,据美国硅谷江西同乡会统计,在硅谷每10个程序员中就有1个是江西人。这一人脉关系可以成为江西承接服务外包的桥梁和纽带,他们是江西开展服务外包的项目经理和研发工程师的最佳人选。

2.较低的综合成本

对于服务外包企业来讲,最主要的成本是人力资源成本。南昌目前的城市职工年平均工资约为16377元,与国内现有的14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以及4个服务外包示范区所在城市相比,南昌市具有显著的人力成本优势,约为上海的39.8%,大连的67.7%,武汉的82.9%。此外,从服务外包企业所考虑的通讯成本、水电成本等商业成本而言,南昌市也大大低于上述城市和地区。

3.一流的基础设施

江西省南昌市水电气供应充足,已实现“七通一平”,电信、网通、铁通、移动、联通等各通讯管网建设已到各用地中心;电话、宽带网覆盖全市区域,城市主干网带宽480G,宽带城域网出口带宽为4个2.5G,完全可以满足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要求。目前,南昌已建成为服务外包企业服务的高新外包服务示范区、以创意产业为核心的红谷滩创意产业园等。南昌的通信条件在全国处于中上水平,全市各地与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可以实现无障碍联络,完全符合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硬件需要。江西省全面构筑了省、市、县三级党政机关“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了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4套班子,200多家省直单位、11个设区市、109个县(市、区、管委会)及其政务部门的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现正在规划全省政务网乡乡通工程,将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这一信息高速公路向乡镇街办延伸。南昌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2.5%,绿地覆盖率达36.9%,人均绿地面积7.2平方米,各项生活配套设施齐全。南昌现有的行政服务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经营信息交流中心和企业家俱乐部等机构将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全面和高水平的专业服务。

4.政府的大力支持

江西省南昌市政府对于服务外包产业高度重视。为响应国家号召,推动本地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目前南昌市已经制定了针对服务外包企业的优惠政策。其中明确了南昌市不仅根据国家给予的服务外包产业扶持资金,按照1:1的比例安排地方的配套扶持资金。而且从2008年起,拨出专项资金作为本市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服务外包的人才引进、市场开拓、企业用房补贴、认证补贴以及出口创汇奖励等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此外,南昌市还颁布了服务外包人才实训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在按照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给予企业和实训机构额外的人才培训补贴。

5.独特的地理位置

江西作为中国唯一一个连接长三角、珠三角以及闽东南三角的内陆省份来说,发展服务外包是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意义重大,机遇难得。

6.“南昌模式”名声在外

2007年以来,南昌市以IBM-先锋、微软-思创、中兴培训等服务外包培训机构为平台,大力开展服务外包专门人才的培养和实训工作。大部分学员通过5~10个月的培训,成功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进入IBM、微软、INFOSYS、TATA、富士通、英华达、清华同方、神州数码、用友软件等国内外知名服务外包企业工作。南昌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的质量、能力及成效,获得了社会的良好反响及好评,得到了商务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也被业界和有关媒体称之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南昌模式”。2009年,我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得到了商务部、财政部重点产业资金支持,全市20家企业、6家人才培训机构共成功申报国家服务外包产业政策支持资金624.10万元。此外,江西省南昌市还具备旅游休闲、交通网络、酒店宾馆、商务写字楼、金融服务、运动休闲、卫生医疗、购物娱乐等生活休闲配套优势。#p#分页标题#e#

二、江西省服务外包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对策

1.形成集聚效应和比较优势江西省的服务外包企业由于具有规模小而又相对分散的特点,长期以来,不能发挥其集群的优势。虽然这些企业集群优势在初步显现,但是总体力度还不够,企业的地理分布也缺乏整体规划。所以,应根据自身的优势来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确定发展的重点领域,以发挥比较优势,同时也避免资源的重复浪费。要发挥企业的集聚效应,充分实现资源互补,优势整合,以壮大整体力量,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集群,以逐步形成规模优势,引导带动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更大的产业集群。

2.培育服务外包龙头企业,促进江西经济良性发展根据产业集群理论,产业内某一龙头型企业往往能带动整条产业链的发展。在服务外包领域,也需要这样的龙头企业来迅速带动产业的国际化,因为企业规模已成为客户选择海外外包服务商越来越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过程中,江西省应以培育产业链竞争优势为目的,促进本土化软件大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方面选择和锁定一批规模效益好、自主创新能力强、管理技术水平高、产品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大的本土软件企业,集中市场资源、技术资源和资金资源等,实施重点扶持。对实施重大项目、重点关键技术的龙头企业,在项目管理、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另一方面在积极扶持引导中小型软件企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有力的市场资源配置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扶持等杠杆作用,引导和鼓励一批中小软件企业实施调整、联合、并购、重组等聚集性措施,力求形成大型软件企业集团,培育出领头企业。

3.精心打造品牌示范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江西应加快构筑载体优势,打造一批集国际化、信息化、社区化为一体的高品质服务外包集聚载体,要确保建成特色优势明显、生态环境优美、国内一流并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服务外包品牌示范区。发展服务外包有利于我国大量人力资源优势的发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同时,通过发展服务外包,特别是大批专业人才的培养,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显著提高我国服务业的专业化水平,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提升。

4.实施差异化策略企业既可以靠降低成本来吸引服务外包订单,也可以通过创造差异化来占领服务外包市场。降低成本是有限的,但是创造差异化的潜力却是无限的。由于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不同的客户具有不同的偏好、不同的个性、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不同的消费理念等,从而决定了他们对品牌有不同的需求侧重。差异化战略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针对目标市场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特性服务以及优势技术,通过品牌定位与传播,树立鲜明的形象,建立品牌的差异化和个性化核心竞争优势。

创意经济理论范文7

【关键词】瓦窑公社;旅游文化创意;互联网数据化

0引言

广西桂林是个少数民族杂居的城市,山清水秀与淳朴的习俗风情合二为一。桂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是桂林的凝练。桂林唯独一个瓦窑公社就展现出来一个创新型的经典模式,它集旅游业功能、艺术功能、文化功能和社区功能于一体,以体验桂林书艺文化、“迅进精神”文化、工业工艺品和展会为主题的大型旅游文化创意设计。旅游产业需要合理开发,大胆改革创新原有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体系,延伸旅游产业链。

1桂林瓦窑公社旅游文化创意经济产业发展现状

瓦窑区原是桂林老工业集留区,有许多工业记忆。如何在发挥工业优势的同时,挖掘艺术和文化的潜力,构建一个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多元化产业体系,是旅游文化创意的着眼点。虽然桂林以旅游业为主,但桂林瓦窑区的旅游在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方面还存在开发深度不够、民俗文化还有待丰富完善等问题,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一是专业创意人才不够,创意不足。目前从事旅游文化创意经济型产业的创新型专业人才欠缺,缺乏创新意识,没有新型的旅游文化创意理念来提高旅游业的发展。现有的专业技术创新人才数量跟不上现代游客需求增加量的发展需要,现有的文化创意和品牌过少,不能全力发挥桂林旅游业的主体作用。二是创意品牌宣传力度不到位。现有的《印象刘三姐》等品牌优势渐行渐小,旅游文化创意品牌折射力不够,没能把创意品牌更好发挥。三是开发力度不足。已有的瓦窑公社建设还未完工,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没有过多的引流产业链。

2开发桂林瓦窑公社的原因

桂林是座历史文化古城,瓦窑区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遗址之一,里边有许多工业的古物古迹,若建成一个新的旅游开发区,将对桂林旅游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和游客的消费需求提高,开发瓦窑公社更为迫切。

2.1瓦窑公社需要用旅游文化创意的理念来发展

现代的旅游业竞争日益激烈,仅依靠现有的山清水秀、悠久历史文化淀积和多样化的民俗风情还不能牢牢维系桂林的旅游优势,必须有所创新。瓦窑公社旧日的遗迹必须修饰重造,还需要引入瓦窑公社的旅游产业创新产品和服务项目,只有这样,才能既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旅游需求,又带动更多社会就业需求。图1数据是来源于国内旅游统计,从图中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更多人喜欢旅游,其旅游目的分别是:休闲度假占17%,观光游览占58%,是旅游目的中占比例最大的2项。所以,旅游文化创意更能吸引游客,发展桂林的旅游经济。

2.2瓦窑公社开发是发展壮大旅游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与现有的旅游业相比,瓦窑公社的旅游文化创意是一种新型的新兴产业,能够形成一种新的旅游模式来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瓦窑公社作为桂林市的重点历史工业文化基地,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旅游业中胜出,必须把旅游创意文化极速发展起来,形成新的品牌模式效应。

2.3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

随着国家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出行消费、追求愉悦感和放松身心的需求不断提高,旅游体验性效果和文化韵味也是人们注重和关心的问题。桂林瓦窑公社有着自然和工业文化结合的旅游优势,对发展旅游文化创意有极大的推动力。

3桂林瓦窑公社所具有的优势

3.1桂林瓦窑公社的旅游文化资源丰富

桂林拥有深厚的工业文化资源,少数民族杂居的习俗风情,原有的地方工业遗迹,为桂林瓦窑公社的旅游文化创意增加创意念想,加上瓦窑公社优良的风气和历史遗迹,很适合去开发和建造典型的旅游新产业。

3.2拥有可开发的市场比较全面

桂林瓦窑区原先是个废弃的工厂,拥有较多的工业产品,周围是少数民族居民,自然的桂林水土风光,旅游业是桂林的主要经济来源,拥有着丰富的旅游管理经验,瓦窑公社是创新改造的创新模式,能满足游客需求,人文与工业结合能更好推动当地的旅游发展。2012-2017年桂林市旅游数据统计情况见图2。根据图2的数据可知,桂林旅游人数逐年增多,总消费能力也逐步提高,所以全面开展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大大增加桂林市旅游收入,延续旅游业的繁荣。

3.3运用瓦窑公社的文化资源景观实现区域联网

当地工业历史文化资源条件与周围现有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相协调搭配,形成了瓦窑公社的特色。桂林瓦窑地区旅游开发还应适当保留工业遗迹,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做好创意规划。此外,还要运用现代的数据化网络来达到文化景观与游客的共识,反映乡土与工业旅游的个性特点,引导游客,体验经济效应下的互联网文化创意。

3.4桂林政府政策支持

2009年12月,国务院明确提出把桂林作为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区,这给桂林旅游的创意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桂林市政府大力支持响应党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推进瓦窑公社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4经济与创意联系作用与意义

4.1以体验经济为前提的旅游文化创意

在桂林瓦窑公社这个聚集了工业文化的地区,历史遗迹能创新旅游文化创意产品,推动桂林经济的增长。根据现有的游客和当地的消费喜好来创新产品和品牌,能够获得双赢效益。

4.2经济与旅游文化创意结合的发展模式

以往单一传统的桂林经营模式已经跟不上如今的大数据时代,需要创建符合大众便捷的经济体验式旅游,根据游客消费体验性需求,运用互联网来服务和规范,满足人们的需求。

5瓦窑公社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桂林瓦窑公社体验经济的旅游文化创意要长久发展,需要不断努力,必须结合现有的文化资源和自然风景,条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顿和修建,加大力度打造自身品牌,成为符合游客需求的服务项目,满足游客对文化的需求。

5.1桂林政府继续给予政策支持

要发展体验经济背景下的桂林瓦窑公社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政府政策法律支持必不可少。桂林是座旅游城市,旅游需要推陈出新,更要借助国家《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并结合桂林瓦窑公社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优秀方案,以推动桂林旅游经济发展。

5.2密切注意游客的流动趋势

在体验经济背景下,创新与服务二者不可缺一。一方面服务水平要完善,能够全面体现当地的特色,吸引游客,让他们在这里的旅游中流连忘返,觉得错过了机会就会遗憾,使用独特的创意产品打动了他们的心。另一方面,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创新结合当地的民俗热情,还能带动游客的重游效益。

5.3注重运用数据化来品牌宣传经营

品牌是旅游文化创新最有效的实现形式,发展品牌宣传是桂林瓦窑公社旅游文化创意必经之路。运用现代强大的互联网来加大品牌创立和宣传力度,发挥结合的优势资源作用,形成招商引流的蝴蝶效应。

5.4加强对专业创意人才引进和培养

桂林瓦窑公社文化创意发展必须要有专门的技术设计人才去引领改造,不仅要学习国外先进创新技术,更要引进优秀人才。在国内高等院校培养旅游创新人员,不断去研讨交流,建立创新基地,用适合桂林旅游发展模式打造强大的桂林旅游团队。

6结语

体验经济下的桂林瓦窑公社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可弥补桂林旅游资源的不足,还能提升瓦窑公社在旅游业竞争中的战斗力。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工业历史资源建立现代化的文化创意模式,相信能带动整个桂林旅游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娇.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18):101-103.

[2]王朝辉.融合扩展旅游发展空间的路径与策略[J].旅游学刊,2011,26(6):6-7.

[3]杨颖.旅游业与创意产业的融合———基于产业比较视角的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5(1):67-70.

创意经济理论范文8

关键词:社会交换理论;广告设计;沟通研究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广告经营额6896.41亿元,同比增长6.3%,广告业从业人数438.18万人,同比增长12.3%。我国广告市场已稳居世界第二位。市场主体的活力不断激发,广告业得到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广告宣传的需求量日益增大。随着广告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客户对广告设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广告公司和设计师十分重视提高自身的美学修养和设计理念,但对于设计的有效实施却还缺乏充分和准确的认识,尤其在与客户沟通和提案表达中,或是过于强调个人的设计创意,或是不能向客户全面阐释设计构思,导致设计方案未能获得客户认可。应用社会交换理论分析广告设计沟通的语言现象,研究广告设计师与客户的有效沟通,以及沟通中“广告提案”的口语表达十分必要。

一、广告设计沟通中的社会交换表现

社会交换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在全球广泛传播的一种社会学理论,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功利主义、行为心理学等是这一理论的主要思想来源。该理论的代表人物乔治•卡斯伯•霍曼斯(GeorgeCasparHomans)认为,交换是个人追求利益的特性,是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在这个基础上,彼得•迈克尔•布劳(PeterM.Blau),又将研究对象个体的交换关系扩展到了社会的宏观层面。随后的研究者又陆续将研究延伸到各个层次的社会结构中。无论是基于个体的交换关系,还是宏观现象在内的所有交换行为,社会交换理论核心观点是,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交换。该理论探求人际双方或者多方进行价值交换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参加交换的各方对交换结果所表现出的认同感和满意感。广告设计沟通从广义角度包括设计师的自我沟通、设计师与电脑的沟通、设计师之间的沟通、广告公司管理者与设计师的沟通、内外部门之间的沟通、设计人员与客户的沟通等。狭义的广告设计沟通主要指设计人员与客户的沟通。这个沟通是两方主体相互商榷、合作,以交换各自需要的过程,因此可以用社会交换理论解释为,交换需求是广告设计沟通的动因,广告策划创意的被认可与客户支付报酬的公平交换是目标,而表达是交换过程的载体。如果广告设计方与客户的沟通出现障碍,阐述的信息未被客户同意,交换的目标则无法完成。所以说,沟通的过程绝不是客户的被动接受,客户的需求是沟通的基础,也是交换目标最终达成的重要支撑。无论设计师认为自己的创意思路多么的专业和独特,都必须将客户的需求和意见放在首位。社会交换理论已经解释了个体交换和宏观社会结构的多层次交换关系,以及交换关系中参与者的成本和收益。收益包括了金钱、商品等外在性报酬,乐趣、赞同、爱等内在性报酬以及混合性报酬。对于广告设计人员与客户的沟通,既是宏观领域双方言语社群间的需求交换,也存在代表不同言语社群的个体信息交换。交换的收益,在客户方涵盖了广告效果是否符合客户要求,投放预测是否客观准确,支付报酬是否在预算范畴等,以及代表客户的参与者个人的喜恶、尊重、认同感等内隐需求。

二、社会交换理论视域下广告设计沟通的策略

广告设计人员与客户沟通的开端始于客户将广告业务委托于广告公司,接着由广告公司掌握客户产品的性能特点、流通状况、竞争范围等,运用SWOT分析确定广告目标并形成创意,在广告提案会上阐述一揽子计划,最终征得客户认可。这个动态过程依赖于具有社会交换特征和人际沟通特点的口头表达互动行为。

(一)提案前会见沟通

为了建立起客户要求与市场需求之间准确的广告切入点,设计人员必须多次反复的与客户会面进行沟通,沟通的效果将影响交换关系的长远发展。根据社会交换理论,交换的参与者在交换行为中会有收益减去成本得出结果满意度的价值判断。提案前的会见沟通,广告公司的收益体现在获得客户准确无误的购买动机、目标期待等信息,客户的收益显然是充分表达和说明并与广告公司达成共识。如果沟通时间、表达的主导地位等也计算于成本之中,那么,此时设计人员需要站在客户角度,多去倾听客户需求,并在倾听中收集不可视信息,就能够扩大双方的收益。当然,沟通中客户往往会按照自己的主观理解和愿望去表达想法,以及评价和衡量设计,在产生意见分歧时,设计人员要留意对方与自身的情绪反应,用行业标准、客观数据、审美趋势、成功案例等事实性材料,帮助客户分析优势与弊端,将客户收益最大化的愿景做出展示,并采取协商请教式提问,验证客户意图假设的成立与否。当客户有建设性的思路和构想时,设计人员应在语言、态势上给予认可和赞许的回应。正向价值的言语和信息交换背后,建立了和谐的社会交换关系,将强化客户购买设计的交换意愿。

(二)广告提案沟通

社会交换是一种以期待和换取收益为目的的行动。在正式广告提案中,规定时间内的信息输出质量的高低,是客户方获得收益的衡量标准。那么,确立信息交流的层次和重点就十分关键。提案表达首先要注意脉络明晰,有完整的结构和线索,将整个的创意过程阐释的层次分明,带领客户掌握提案的架构。具体实施时,可以从产品、对手、市场状况、目标人群、客户要求等着手分析,明确广告目标,再重点阐释广告创意与策略,表达设计思路时应注意回应此前的分析结论和广告主旨,让客户进一步明确设计方向的客观准确,接着陈述执行与投放方案、广告预算、预期效果等。例如,在某海景楼盘媒介投放的广告提案表达中,设计人员先描述了根据调研数据和访谈,划定的目标消费人群的个体代表,从职业、家庭结构、爱好、媒介接触习惯等作出了详细分析,总结出曾经投放的广告与目标人群契合度不符、传导不畅、传播出现障碍等结论,再根据以上的结论,提出传播媒介的改进策略:符合目标人群职业特点的楼宇互动式传播,符合目标人群家庭理念的Directmail投放,符合目标人群媒介接触习惯的机场通道悬念体验式传播等。这样有的放矢、有理有据的表达,得到了客户的一致认可。另外,建立在顺畅的纵向框架上,还要注意横向的详略得当,表达重点着色于广告设计思路,充分说明和呈现设计作品的实景模拟效果,其中可对比同类产品所做广告的差异,凸显自身优势,增强说服力。在提案表达的结尾,需要再归总要点,回顾提案中的核心内容,重点强调在交换关系中,设计构思在哪些方面充分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并给客户预留足够的提问和交流时间,确保进一步掌握和跟进客户的反馈意见。为了能够使表达意图实现交换行为的目标,还应注意口语表达的要点。林语堂先生总结过说话的特点和书面语不同:“说话要求句子短小,结构简单,零句多,整句少,句式松散,停顿较多”。所以,口语不是书面语的有声版。读文字提案稿或念PPT的内容,会让客户难以领会设计师的思路,逐渐丧失了解的兴趣。例如,提案文字稿中的“宣传片从贵集团独创的经营模式和在行业内的实力为切入讲述集团成长历程”,从语法和措词上都无误,但冗长的表述在进行口语传播时,已经降低了表达效率,从而影响了客户的理解。因此,该句在口头表达时应调整为“宣传片将讲述贵集团的成长历程,广告创意会从集团独创的经营模式,以及集团在行业里的实力,这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口语表达还需注意形象生动,尤其在使用专业术语时,要将晦涩难懂的内容,恰用打比方、举例子的手段,易于客户领会。例如,前文提到的某海景楼盘媒介投放的广告提案中,设计人员在表述机场通道悬念体验式传播时,为了将“悬念”的设计解释的更为具体,举例指出,产品的目标客户在差旅搭乘飞机时,看到了航机杂志的该楼盘平面广告,并闻到了杂志里设计的“海洋气味”,不经意间留下的潜存记忆在下机通过机场通道时,又被杂志中同样的大幅面广告以及感箱装置中喷洒的海洋气味所唤起。牛津大学的研究显示,嗅觉记忆比视觉记忆更为牢固,人会把气味与特定物品联系在一起。那么,该楼盘悬念体验式传播的嗅觉设计,会让目标客户产生价值联想并推动购买行为。除了句式短小、表达生动外,还要注意口语是通过语音来判断词义的,有些在书面传达中毫无疑问的词语可能会在口语中引起歧义、造成误会,所以提案的口语表达还需避免同音异意。前文所述,交换理论既有物质的交换,还有非物质交换。交换的收益包括了外在性报酬、内在性报酬、混合性报酬。广告提案既要把握客户的诉求,也要关注代表客户方的个人的反应。在提案现场,广告公司应创造良好的会谈条件和气氛,提案中表述者的衣着、情感、礼节等,都必须反映出热情、诚恳、礼貌等态度。提案表达时,要对陈述的内容充满自信,语音语调具有感染力,节奏变化得当,保持与客户的眼神交流,表情大方友善。积极的状态利于拉近与客户的距离的,赢得客户的信任。在交换关系中,获得客户满意的认同、尊重、友好等情感属性的非物质内在收益。

三、结语

全球最大的独立广告公司电通集团对员工的四个基本要求的第一项就是沟通能力。广告设计是带着镣铐的舞蹈,需要将客户的商业命题与市场及艺术相互融合。良好的沟通表达是设计开展和实施的关键因素。广告设计人员与客户沟通过程中的利益交换、互动合作、关系推进等,表现出社会交换的基本属性。社会交换理论将会帮助广告人更为深刻地理解设计沟通中,所蕴含的设计实施的矛盾冲突、关系结构、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周明侠.论社会交换理论中的辩证法[J].学术界,2007(2):219.

[2]吉益民.布尔迪厄语言交换经济理论述评[J].理论月刊,2010(3):51.

[3]徐大明.语言交换理论初探[J].琼州学院学报,2015(2):1-2.

[4]设计师的“通天塔”———浅谈设计沟通[J].工业设计,201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