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产业的特点范例6篇

创意产业的特点

创意产业的特点范文1

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初步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不仅要依靠传统工业质的提高,更要抓住机会,采用有效的对策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能够提升国家竞争力的行业。新兴产业有很多种,创意产业就是其中的一种,因此对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进行研究十分重要。

创意产业的内涵

创意产业,是一种在全球化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产业,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经济实践,包括广告、建筑、艺术与古玩市场、工艺品、设计、设计时尚、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与电视广播等创意产业在本质上,是以创意和知识为核心的产业。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华文明上下五千的历史积淀是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文化资源,是我国创业产业发展的优势所在。这些年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求日益提高,这直接促进了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从总体上看,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概况

1、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处于成长期

产业发展成长期的特点是产出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整个产业系统的平均发展速度,中国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展现了产业成长的特征。创意产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率等指标的变化体现了国内创意产业的规模不断壮大,正处于色速的增长期。从2004~2006年创业企业的销售额来看,收入年年提高,从2410.69万元增长到2006年的5242.49万元。从利润率的变化来看,创意产业利润率的增长从2004年开始,其增长速度超过了cdp的增长速度,创意产业正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

2、创意产业的结构逐步完善

中国的创意产业呈现出区域特色,不同的区域依托地域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共同组成了较为完备的中国创意产业群。比如苏锡常动漫产业带、上海设计研发创意集聚区、珠江工业设计创意城市群、成渝创意走廊等。

(二)中国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创意产业内涵的正确理解。对创意企业的发展规律还未掌握,有许多对创意产业的错误认识,特别是有的企业为抓住公众的注意力,并没有进行有意义的创新,而将资源浪费掉。

2、创意产业园区特色不鲜明。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扶植创意产业的发展,制定了各自的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建立产业园区,但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园区的建立,在很多的情况下,并没有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3、创意产业的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西方国家由于创意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早,具有技术和人才优势,再加上人世之后,越来越多的创意产业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的创意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4、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需要提高。随着创意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关注这个行业,聚集到这个行业,但和传统产业相比,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急需提高。

促进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

为了促进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结合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特点,针对我国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我国创意企业的发展。

提高对创意产业的认识。首先,要从创意产业的特点上来认识创意产业,把握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掌握创意产业产品的特点、产业的重点、行业的界定、运营的特色。

创意产业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能级提升;政策创新

中图分类号:TU9843;F26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2)07003109

作者简介:王慧敏,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创意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上海 200020)

集聚区是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历经了自然集聚、开发集聚、规划集聚的规模扩张之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呈现出了动态升级的发展态势,逐渐步入融合联动的品牌化发展新阶段。在新世纪的第2个十年伊始,上海制定了新的5年发展规划——《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明确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左右,成为国际创意城市网络的重要节点”。这一目标既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上海重点服务业的产业目标,也突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在上海城市转型中的功能和战略地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将面临从形态到业态,从集聚到辐射,从功能到品牌、从生产到消费、从产业政策到环境营造等多维度的综合升级和转型。笔者认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既要遵循文化创意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也要与城市本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色有机融合,以政府主导为主要推进模式的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其转型升级的新发展不仅要承担和融入上海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社会就业扩大、本土文化传承、区域品牌塑造等功能,还依赖于有效的体制机制突破和政策体系创新。

一、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30理论模型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十分丰富的产业业态,综观世界各地的实践和发展,不难发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遵循着从创意产业到创意经济,再向创意社会发展的演进轨迹,所谓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一种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即一些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创意企业通常倾向于集中在一定的区域内,以便低成本地获得外部性。集聚既是创意产业起步阶段的普遍发展模式,也是一个多维度动态演进的过程,基于对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创新发展模式的理论认识,根据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实践和趋势特征,可概括总结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30演进模型。空间维度的演进轨迹是创意园区——创意街区——创意城区;产业维度的演进轨迹是重点产业——融合型产业——衍生型产业;政策维度的演进轨迹是产业扶持政策——经济系统政策——社会环境政策。根据发展阶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理论上可以分为三类:起步阶段以要素集聚为主要特征的10产业型文化创意集聚区,起飞阶段以融合渗透为主要特征的20经济型文化创意集聚区,成熟阶段以辐射联动为主要特征的30社会型文化创意集聚区。在上海发展的集聚区中,从10到30各个不同阶段的集聚区并存,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特征。

(一)10产业型文化创意集聚区:创意要素的扎堆集聚

10创意集聚区的典型特征是文化创意企业在一定地理空间内扎堆式集聚,区内以个体和中小型企业为主,彼此间的经济联系松散,具有产业综合体的初级形态。10产业型创意集聚区的主要功能是集聚创意要素,培育创意生产力,服务创意者的生产需求,孵化新型创意企业,目的是通过集聚效应促进创意产出,形成规模化的创意产能。从上海的实践来看,2006年前上海文化创意集聚区大多属于10产业型集聚区,相对封闭性的物理空间,主题特色不清晰的产业内容,单一的产业扶持政策,政府的规划引导不足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在空间维度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物理空间,形态上被赋予了更多的美学意义。当时,一批著名的创意大师和创意人才,如陈逸飞、尔东强、登琨艳等人在田子坊、苏州河、黄浦江等老厂房和老仓库入驻,他们用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开发和改造了这些沉闷和破旧的工业建筑,使其焕发了文化活力,上海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中有80%以上是由废弃的旧厂房、旧仓库改建而成,市中心工业区变身创意产业园区,拉开了上海后工业时代的对城市空间艺术化塑造的帷幕,园区内建筑物和道路在色彩、造型上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为工业化的城市景观增添了艺术化的柔性空间,成为上海城市的靓丽风景。比如, M50、八号桥、田子坊等知名度较高、开发较早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成为上海的热门旅游景点。

创意产业的特点范文3

一、海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

一是产业发展态势迅猛,2007—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达22%。二是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省图书馆、省博物馆、省文化艺术中心、省歌舞剧院、海南文化公园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成,文昌航天文化主题公园、陵水海洋文化主题公园、三亚海棠湾梦幻娱乐不夜城、海南国际创意港、三亚创意新城、长影海南世纪城等项目进展顺利。三是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培育建设以中国南海博物馆为依托的海洋文化产业园区、以文昌航天主题公园为依托的海南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海南影视基地、三亚动漫产业基地、“印象·海南岛”演艺中心等。四是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先后出台《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决定》、《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海南“十二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等。

海南文化创意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产业发展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文化事业底子薄、文化设施欠账多、文化产业规模小和层次低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缺乏骨干型企业和影响力品牌。二是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和科技创新人才匮乏,难以满足文化创意产业领域高科技创新和现代化管理的发展需求。三是知识产权保护和开发等要素市场建设滞后,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投融资支撑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

二、海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

海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充分发挥国际旅游岛建设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引进品牌相结合、培育龙头企业与发挥集聚效应相结合原则,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化、集聚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做大做强以创意内容为核心的文化服务业,着力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重点打造一批特色创意产业集聚区,逐步完善文化创意相关人才、信息、技术和资本等要素市场,加快建成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显著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文化软实力,为海南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加快构建创意产业支撑平台

一是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技术平台。高度重视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和应用,为原创产品研发、创新技术应用提供便捷、有效、低成本的公共技术服务,提高文化创意企业的整体研发能力。二是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加强市场推广、资源共享和产业化服务,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文化会展等高端文化活动,为文化企业提供连接国内外市场的产品展示及交易机会。三是健全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鼓励金融产品创新,畅通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渠道。

(二)重点扶持特色优势行业领域

充分发挥“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科技”发展特色,加快形成海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特色优势领域。一是创意设计。重点发展广告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城市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包装设计、工艺品设计等行业,建立健全创意设计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认定制度,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意设计品牌企业。二是动漫游戏。以海南省动漫产业基地研发中心为主要载体,重点发展原创动漫游戏产品的创作和研发、动漫游戏公共服务平台、以动漫游戏内容开发的衍生产品和服务等,建设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和教学研究基地。三是文化软件。突破数字内容的生成、处理、检索与保护等关键核心技术,大力发展面向“三网融合”、数字视听、数字出版、动漫研发等领域的应用软件和公共技术平台。四是数字传媒。重点发展以“三网融合”为运作平台的数字化传媒产业和文化内容服务,加快开发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五是出版发行。促进出版产业向多媒体、网络化发展,重点发展教育类电子出版物、数字图书、互联网音像出版物、纸质有声读物、手机出版物等新业态。六是影视制作。加快推进海南影视基地建设,打造集影视动漫制作、研发、教学于一体的产业园区;在琼北建设集影视拍摄、影视博览、游览观光、探秘体验为一体的影视文化主题公园。七是文化旅游。将航天主题公园、海洋主题公园、长影海南世纪影城主题公园、海棠湾国家海岸旅游度假区等16个重点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成为以文化旅游为特色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八是文艺演出。精心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文化节庆品牌,积极培育海口“娱乐之都”文化内涵的演艺市场、三亚“浪漫天涯”文化内涵的演艺市场、琼海“红色经典”文化内涵的演艺市场以及兴隆“东南亚风情”文化内涵的演艺市场,初步形成海口—琼海—万宁—三亚等重点旅游演艺黄金市场。九是文化会展。以博鳌亚洲论坛为龙头,以海口、三亚为重要基地,健全会展业规范发展的体制机制,培育国际会展品牌。

创意产业的特点范文4

[中图分类号] 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8-0051-0004

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兴产业,如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设计合适可行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是福州市政府和企业共同面临的突出问题。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对于推动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取得较大程度的发展,紧密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把现代传媒业、动漫游戏业、设计创意业、工艺美术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广告创意业等七大行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加以扶持,有效地促进了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行业较为齐全、产业链条比较完整、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一)经营单位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壮大

从近几年文化创意产业单位发展来看,这是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快、经营单位增加最多的时期。2011年,福州市从事文化产业活动的各类经营单位达到13204家;2012年1~7月,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新增单位1687家。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2011年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21.47亿元,比上年增长20.34%,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将达250亿元;2012年1~9月份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主营收入409.55亿元,实现增加值136.84亿元,产业规模总量位居福建省九个设区市之首,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总量的不断壮大,标志着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福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近年来,福州积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文化创意产品的质量明显提高,培育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以高票当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在新思路、新政策的驱动下,福州市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2012年,福州市大力推动脱胎漆器、寿山石雕、三坊七巷等历史文化旅游的发展,形成“一县一品”的产业格局;福州市将积极建设工艺美术、动漫游戏、温泉文化旅游和榕台合作等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提升闽都文化知名度和品牌效应,带动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产业集聚效应加大

着眼于主业突出、错位发展、功能互补,坚持项目引领、龙头带动,着力培育产业集群,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科学布局、集聚发展。一是抓项目引领。按照“策划一批、在建一批、建成一批、储备一批”的总体思路,围绕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七大重点行业,狠抓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福州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有61个文化创意产业重大项目正在建设和前期推进中,总投资达830.24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9个,投资1亿~10亿元项目28个,这些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重大项目,增强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后劲。如位居福州长乐的网龙公司投资30多亿元的“海西动漫创意之都”于2012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数千名研发人员将进驻,推动海西动漫游戏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二是抓龙头带动。2012年以来,福州市进一步推动资源向龙头倾斜,着力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大园区,力争更多的项目进入全省“310行动计划”行列。完善《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示范企业、示范基地(园区)评选命名管理办法》及相关扶持办法,加快制定《关于加强福州市重点文化创意企业(集团)、重点品牌培育改造的意见》,坚持把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积极扶持文化创意企业做大做强,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培育和壮大奠定了基础。

(四)园区(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示范作用日渐增强

近年来,在福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文化创意产业园(基地)有较大的发展,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建成的园区(基地)有11个,分别是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福州市动漫游戏产业基地、船政文化旅游区、海峡国际会展中心、海西(网龙)动漫创意之都、福百祥1958文化创意园、榕都318文化艺术创意街区、芍园壹号文化创意园、福州海峡工业设计创意园、北区水厂原脉温泉休闲园和上街根雕展示交易中心等;正在建设之中的园区(基地)还有中国·东方漆意空间创意园(一期)、福州市动漫游戏产业基地二期工程、新华文化创意园二期工程(一期已完成)等67个。这些已建成的园区(基地)示范作用日渐增强。福州已拥有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国家影视动漫实验园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8个和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企业(基地19个)。

(五)产业链各环节全面发展,就业能力明显增强

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服务、生产、销售各环节均呈快速发展态势;同时,福州文化创意产业门类众多,其中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服务、广播电视、动漫产业等行业的就业人数增长最快,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优势就业领域。据统计,文化创意产业为福州市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占福州市从业人员比重的7.9%以上,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直接提供的就业岗位年均增长均在25%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就业容量大、形式灵活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吸纳就业效果显著的产业之一。2012年1~9月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达17.1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74万人,增长11.3%,占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数比重的21.63%。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数呈稳定增长的趋势。

二、福州市选择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依据

近年来,福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结合自身特色与资源优势过程中,坚持以园区建设为抓手,探索了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三种比较典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政府引导型发展模式、企业主导型发展模式和艺术家引领型发展模式。

(一)政府引导型

政府引导型是指由政府积极推动并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类型,政府通过政策调控、关系协调等措施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扶持的发展模式。政府最主要的职责是引导,提供一个宽松环境,营造有利于集群化的生态环境、经营氛围和 产业链条,而不是来主导这个产业。政府引导型发展模式的特点是政府起宏观调控作用,从政策、招商引资、税收、租金、会展、园区规划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以福百祥1958文化创意园为例。福州市政府以每平方米每月8.5元的租金租给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园区再以每平方米每月40~50元的租金租给入驻企业。同时,政府还通过制定政策,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方向、总量、质量和结构的宏观调控,并在招商引资方面,加大宣传力度,给予大力支持,介绍经营良好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入驻园区。比如,五彩动漫设计制作公司、福州胜利家园网络设计制作有限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阳光丽人等企业。因此,政府在园区早期建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企业主导型

企业主导型一般是由资本雄厚的民营企业或私营企业投资并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发展模式。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基础、特定的产业使命和独到的发展优势。企业主导型发展模式的特点是企业具备雄厚资本的实力,融资能力强,积极参与管理,服务能力强,不仅操作方便、适用面广,而且可节省人力物力、效率高,具有较好的市场调节作用,企业所拥有的资金实力与市场能力,一旦选择文化创意产品作为投资方向,与创意经济相结合,就会迅速带动产业的发展与繁荣,更易产生经济效益,从中获取巨大的商业与品牌收益。以榕都318文化创意艺术街区为例。该街区于2010年9月开街试营业后,街区入驻率在不断提高,截至2012年6月,已有40多家设计类企业入驻,入驻率达97%,主要是设计类、广告及活动策划类、展览展示类、影视传媒类为主的一批成长型企业,入驻企业间互补性强,产业聚集初具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

(三)艺术家引领型

艺术家引领型发展模式是由文化教育机构或者艺术家受到某区域环境的吸引,自发聚集于某地从而形成聚集效应的过程。先由某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家选中,进而带来更多艺术家和文化教育机构的自发集聚,最终形成文化艺术村落。艺术家引领型发展模式的特点是突出艺术家在文化创意产业中起领头模范作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家带领艺术群体来这里找灵感与创作,艺术家往往选择城市中废弃的工厂或仓库区作为基地,他们首先看中的是低廉的租金、空阔的废弃厂房与相对方便的都市生活,他们大多以个人创意工作室为主来从事艺术创作、作品展示、技艺交流以及出售自己的作品等,他们的工作产品与独立的生活方式,形成了生机勃勃的艺术家街区。以新华创意园为例,入驻园区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家,比如,油画大师——福建师大李晓伟教授,雕塑大师——福建师大陈刚教授,水粉画大师——杨新斌教授,他们的到来为园区艺术人才的聚集起了引领作用。

综观以上三种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可以看出每种发展模式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色与做法,都有自己不同的情况与特点,适用不同的行业范畴。因此,新形势下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应当从福州实际出发,立足福州的特色优势,科学借鉴国际、国内其他先进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先进经验,选择最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形成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福州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模式实施的途径和建议

(一)政府积极推动和大力扶持

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期起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是营造一个适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企业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

1. 政策支撑

近年来,福州市政府不断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先后颁布实施了《福州市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福州市推动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2010年重新修订)、《福州市保护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的实施意见》、《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等产业政策;研究制定了《福州市加快创意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园区)评选认定和考核管理办法》、《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关于利用工业厂房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管理办法》(正在制定之中)等一系产业配套政策,有效发挥了政策的引导、鼓励和保障作用。

2. 知识产权保护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产业,保护知识产权是文化创意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知识产权是人们智力成果的结晶,依法所取得的一种财产权利,并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霍金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都是以“知识产权保护”的产品为核心,这就说明知识产权制度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因此,福州市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文化创意产业营造一个适合生存发展的有利空间。一是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搭建文化创意成果与产业转化的法律平台。二是进一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网站,建立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中介机构和民间组织,完善产权服务。三是通过媒体等宣传手段,强化民众的知识产权观念。

3. 资金支持

目前,福州市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是用于资助、奖励政府重点扶持的文化创意企业。大多数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没有享受到专项资金的扶持,发展中面临很大的困难。由于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处于创业初期,市场抗风险能力低,社会信誉度不高,在发展中往往会面临资金短缺、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更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因此,政府应该在专项资金方面给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更多的资金支持,在拓宽融资渠道方面,支持和引导担保机构为福州市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大力支持初创期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发展,特别是有创新能力的个人或企业,为其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

(二)以园区建设为抓手,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

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进行规划布局是实现产业集聚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中存在一定的盲目跟风现象,未能真正地把握住福州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定位不明显,园区同质化明显。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建园初期注重园区功能定位,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园区功能定位逐渐淡化甚至变味,导致园区的特色、主要功能、发展中心等目标模糊不清,定位雷同,缺乏个性,差异化不突出,势必造成文化创意企业集群的资源分散,从而 陷入同质化竞争,未能产生明显的集群效益,制约了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长期发展。因此,为了避免园区的同质化,就是要打造园区自己的特色品牌,每个园区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地摸索出适合自己经验,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道路,保持园区的唯一性,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一批特色明显、行业集中、功能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从而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三)注重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关键在“人”,强调发挥个人的创造和创新能力有一大批真正具有创造和创新能力的创意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繁荣的根本保证。“创意之父”约翰·霍金斯曾经说过“创意源自于个人,不需要依靠土地、金融资本或者工厂和机器,只要你有想象力就能产生创意。”无论多么伟大的产品,无论多么成功的商业模式,其起源都只是人们头脑中的一个创意。人才是创新、创意活动的主体,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持续繁荣的关键。离开了创意人才,任何创意产业都将迅速失去生命力。于是,如何培养和引进文化创意人才就成为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命题。近年来,福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从高校培养入手,储备人才;从政策保障入手,引进人才;从环境营造入手,留住人才。积极创造吸引和使用国内外创意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面向国内外重点引进文化创意和文化产业的领军人物,积极探索建立各种类型的创意人才工作室,由福州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给予资助,鼓励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创办文化创意学院,鼓励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设相关文化专业,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确定人才培养计划。因此,福州市政府应加快营造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的力度,扶持福州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宣烨,沈琳.江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及策略选择[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6).

[2]杨永忠.创意经济案例精选[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3]祁永梅.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对大连的启示[J].大连研究,2012,(6).

[4]华正伟.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成条件与发展模式[J].现代服务业,2008,(12).

创意产业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 创意产业 产业集群 形成机制

一、引言

创意产业在微观上强调创意者的个人创造力,宏观上表现为各国政策性的设计、规划和推动。创意产业服务于许多产业的生产过程,能够实现增加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创意产业在对国民经济做出直接贡献的同时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工作岗位,创造出潜在的社会经济价值。这种特殊的生产方式,也为那些具有文化和科技内涵的传统产业,提供了无限发展的潜力。因此,研究创意产业形成以及相应的促进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创意产业的定义

创意产业是指以创新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等知识和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创造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的价值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就业机会的产业,主要包括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艺术、咨询策划和时尚消费等几大类,并涉及诸多行业。

三、创意产业的特点

创意产业把抽象的、无形的创意作为产业链的源头,改变了以往只有资本以及劳动力等实体才能生产的观念。它的兴起,刷新了传统的产业发展的演变趋势,在其各个环节都表现出区别于传统产业的特点。

1.创意产业以文化为源。创意产业是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这是一种使知识与智能创造产值的过程。这里文化才是创意产生的本源,只有将文化知识转化为创意,然后再附加到产品上去,这样才能体现文化的价值。也只有文化才能赋予产品创意,赋予产品更高的价值。创意产业以文化为魂,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构成了创意产业的本质特征和无穷魅力。

2.创意产业有巨大的延伸性。创意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是信息、知识特别是文化和技术等无形资产,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价值产业。创意产品是新思想、新技术、新内容的物化形式,特别是数字技术和文化、艺术交融和升华,技术产业化和文化产业化交互发展的结果,可以延伸到许多产业部门。

3.创意产业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创意产业中有形资产较少,其核心生产要素是信息、知识、文化和技术等无形资产,这就将其与知识产权紧密的联系起来。因此,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成为创意产业的核心资产和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方式。如果没有知识产权,创意产业将面临任意仿制和随意复制的混乱局面,整个产业都将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危机。

4.创意产品呈现智能化、特色化、艺术化的特点。创意产品是创意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电影、电视广播、录音带、音乐产业、出版业、视觉艺术产业等文化产品,是与新科技和传媒相结合的产品,达到大量生产并掀起全球性商品流动与竞争,而传统工艺或创意设计产品,可能为手工的、少量生产的产品,它们的价值并非局限于产品本身的价值,还在于它们所衍生的附加价值。

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机理

1.文化资源集聚促进创意产业集群化。(1)集聚性特征。文化资源空间集聚性是指文化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趋向与过程。由于集聚能够产生集聚效应,因此,各种文化活动为追求集聚效应也需要在空间上趋于集中。这种集聚过程一旦开始,就极易形成循环因果式的促进集聚的力量,从而加速集聚过程,在某一空间上形成文化资源的高度集中。(2)专业化特征。处于某一空间区域内的文化资源一般都具有属于同一特定主题或具有直接上下游关联或具有其他密切联系的相关性。正是这种专业化特征,才使集群内的各种资源之间产生紧密的共生、协作关系。(3)根植性特征。根植性来源于经济社会学, 其含义是行为主体的经济行为受当地社会关系的约束,嵌入于社会关系中。集群性文化资源不仅仅是地理上集聚,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联系,这种地域性包括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

2.创意产业集群利于创意萌生。对文化创意产业而言,保障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促进创意的萌生。而产业集群是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主要传播源和生产主渠道,知识溢出效应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集群的发展又加速了知识溢出效应的发挥。同时,创意是地方风俗、文化惯例、道德观念等隐性知识交流、与异质碰撞互动的产物,这种交流与碰撞更容易产生在拥有共同知识背景的人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集群恰恰为从事创意工作的人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碰撞的空间上的可能性。

五、对策措施

基于以上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分析,我们认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不同,两者的发展需要不同的环境和政策,因此政府在主导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应该针对产业自身特性,制定符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律的政策。

创意产业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创意产业,创新,优势

InternationalComparisonofcreativeindustriesdevelopmentanditsEnlightenmenttoChina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thecontentandthemaincharacteristicsofthecreativeindustries,andin-depthstudythedevelopedexperienceoncreativeindustriesofseveralothercountries.Atpresent,onourpart,thedevelopmentofcreativeindustrieshasjuststarted,thereisagreatgapcomparedwithdevelopedcountries,therefore,theyaretobelearnedfromtheexperience.

KeyWords:thecreativeindustries,Innovation,Advantage

创意思想的先驱者是德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及经济思想家熊彼特。早在1912年,他就明确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就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1]。著名经济学家罗默也曾撰文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美国人则将其新经济的本质定义为“以知识和创意为本的经济”,并发出“资本时代已经过去,创意时代已经来临”的预言,而比尔•盖茨则宣称“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益与商业奇迹”。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价值,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的收入已经占到GDP的8-9%,仅次于金融服务业,其增长速度在12-14%左右[2]。对此,被誉为创意产业之父的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指出,创意产业正在成为一个新的推动社会和经济成长的要素。也就是说,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已从“信息经济”传递到了“创意经济”。

一、创意产业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创意产业,又称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等,最早出现在1997年,一般认为,其概念来自英语CreativeIndustries或CreativeEconomy,是由英国首先提出的,创意产业的概念比较宽泛,概括来说,创意产业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产业

创意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是信息、知识特别是文化和技术等无形资产,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价值产业。创意在这里是技术、经济和文化等相互交融的产物,创意产品是新思想、新技术、新内容的物化形式,特别是数字技术和文化、艺术交融和升华,技术产业化和文化产业化交互发展的结果,可以渗透到许多产业部门。正因为如此,创意产业很难从传统产业类型中完全分离开来。

2.创意产业是集艺术、娱乐和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

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是一种软实力的体现,它可以提升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激发民族的创新能力。事实上,那些重视发展创意产业的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国家的“软实力”也得到了增强。

3.创意企业人员主要是知识型劳动者,拥有能激发出创意灵感的设计高手和特殊专才

创意从业人员的工作有其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他们不断创造新观念、新技术和新的创造性内容,职业能力既来自于个人经验积累,也来自于个人灵感的迸发。生产方式是以脑力与体力、手工与信息化等现代化手段相结合,实现智能生产与实时敏捷生产。在发达国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后工业化社会的进步,教育和研发、文化、金融等众多领域的创意人群在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正在增加。

4.创意产品是文化与技术相互交融、集成创新的产物,呈现出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的特点

创意产品有其相同的特性,即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运用知识和技术,产生出新的价值,是创意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电影、电视广播、录音带、音乐产业、出版业、视觉艺术产业等文化产品,是与新科技和传媒相结合的产品,达到大量生产并掀起全球性商品流动与竞争,而传统工艺或创意设计产品,可能为手工的、少量生产的产品,它们都呈现出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的特点,它们的价值并非局限于产品本身的价值,还在于它们所衍生的附加价值。如那些具有版权的产品,包括书、电影和音乐的出口能够比服装和汽车等制造业产品出口获得更多的利润。

二、创意产业的国际发展状况及其经验

当今世界,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众多创意产品、营销、服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席卷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创意产业以各自独擅的取向、领域和方式迅速发展,展现了一幅创意产业全球蜂起的热烈景象。从国际上创意产业的发展来看,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都是创意产业的典范国家,他们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英国

英国是最早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国家,10年来英国整体经济增长70%,而创意产业增长93%,显示了英国经济从制造型向创意服务型的转变。2003年,英国首相战略小组指出,用就业和产出衡量,伦敦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金融业。一年中伦敦的境内外游客在艺术文化方面的花费超过了60亿英镑。目前英国的创意产业为英国GDP的贡献率已达8%,全国创意产业相关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在伦敦就集中了50万创业相关产业链的从业人员[3]。在过去8年,英国创意产业平均年增长率达到6%[4],比英国整体经济增长速度高出一倍多,许多外国品牌的享誉国际产品如苹果的IPOD、宝马的MINI汽车的创意灵感都来自英国设计师,英国已逐渐成为世界创意之都。

近年来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政府积极的推动政策是分不开的。英国政府的推进措施主要集中在支持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企业财政扶持、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出口扶持等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加强创意产业的基础研究。英国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包括创意产业的出口政策与做法、创意产业的地区发展、创意产业产出、出口、就业统计数据、产业的发展现状等等。这些研究为英国政府制定创意产业政策提供了完整的信息支持,从而保证了政府产业政策的有效性、连贯性、一致性。(2)培养公民创意生活与创意环境。措施包括:开放更多的博物馆及将所有数据档案数字化等,期望通过教育培训、支持公民的创意发展、提供公民的创意接触的机会,使人们可以享受创意生活,并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3)重视数字化对创意产业的影响。政府积极计划应对数字化潮流,研究数字化对音乐消费的影响及知识产权保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对数字化发展趋势的电影产业政策等。(4)积极探索国际合作与交流。英国致力于寻求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英国政府认为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加强英国与其它国家在创意产业领域的合作,促进不同国家创意产业从业者之间的交流,可以消除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壁垒,产生互补的效果,有利于本国创意产业的发展。(5)为创意企业筹措资金。为创意产业从业者寻求资金,是1997年创意产业专责小组成立后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目前采取的措施有:提供各地可供给创意业者资金的机构联络方式;英国科学、技术及艺术基金会(NESTA:NationalEndowmentsforScience,TechnologyandArts)对于具有创新点子的个人,提供发展资金等。

2.美国

美国的创意产业2001年产值达5351亿美元,约占GDP的5.24%,从1996年开始,创意产业已经超过航空、重化工及汽车等传统领域,成为最大的出口产业。近年来,版权产业在美国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产业部门之一。据《美国经济中的版权产业:2004年报告》提供的数据,2002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的增加值达到6262美元,占GDP的5.98%,总体版权产业增加值为12540美元,约占到美国GDP的11.97%。在就业方面,2002年核心版权产业就业有548.4万人,占美国就业总人数的4.02%[5]。同年,全部版权产业雇佣了1147.6万人,占美国就业总人数的8.41%。美国全部版权产业的就业规模直逼美国保健与社会救助业(从业人数1530万人)、制造业(美国制造业21个制造产业的就业人数为1450万人)。

随着美国版权产业的崛起,美国为了维护其经济利益,促进其版权产业发展和全球竞争力的提升,开始全面实施版权战略,加强版权保护,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重视版权保护。政府机构中设置版权办公室、美国贸易代表署、商务部国际贸易局和科技局、版权税审查庭、海关等相关的行政部门。除此之外,随着版权产业发展的需要,美国政府还成立了一些直属政府部门的工作小组,加强版权的监督与保护。如克林顿政府的“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顾问委员会”、“信息政策委员会”等。(2)加强版权立法。美国近年来不断修改版权法,推出了包括数据库保护在内的众多立法议案,不断完善版权保护制度,为版权产业的繁荣提供法律保障。(3)实施数字化版权保护战略。为了适应数字化时代对美国版权产业发展的要求,美国积极实施数字化版权保护战略。美国1998年10月通过了《跨世纪数字版权法》(DigitalMillenniumCopyrightArt),该法针对数字技术和网络环境的特点,对美国版权法做了重要的补充和修订,为大众和版权产业界提供数字化版权保护。(4)推动版权保护国际合作。在美国版权产业界的积极推动下,美国开始积极加入国际版权保护体系,不断推动国际版权保护加强合作,为美国版权产品和版权产业在海外提供了更好的保护。

3.日本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长期低速徘徊,促使日本政府把文化和经济结合起来,着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明确提出10年内把日本建成世界第一知识产权国。据2003年5月7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内容产业国际战略研究会提供的数据,2000年日本内容制造市场规模已占全球第二位,2001年则高达963亿美元(美国2001年为3,445亿美元)[6]。日本的电影与音乐创收分别列世界第二位,电子游戏软件的产值居世界第一。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漫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四倍,日本的动漫产业已经以年营业额230万亿日元成为日本第二大支柱产业。

日本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但政府主导的特点也很明显,大力支持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方便,制定相关鼓励政策,是日本创意文化产业得以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日本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1)政府积极推动并倾力支持.如日本政府通过设立战略会议、恳谈会、幕僚会议、审议会等形式,研究商讨具体对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2)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的法律法规.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日本不仅在政策上予以鼓励,而且还制定有健全的法律、法规。近来,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日本又制订了多部新的法律,如IT基本法、知识产权基本法、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等。(3)文化和市场深入结合。日本的文化产业不是由政府“包办”的,文化产业项目都进入市场操作。即使是个性化的文化活动,日本也依靠市场化运作。在日本,各大报社都设有专门从事文化活动的部门和中心,其文化中心经常邀请大学教授和专家学者举办讲座。讲座面向普通百姓,收费很低,内容涉及高雅表演艺术、美术、书法、摄影等,很受大众欢迎。

4.韩国

韩国1998年提出“设计韩国”战略。制定专门法律法规确立“文化立国”的国家方针,从国家意志高度明确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方向,尤其注重向电子游戏、音乐及电子网络等新兴产业支持。经过多年的实施之后,韩国通过文化立国即“韩流”的效应及感染力,使韩国影视剧、音乐、动画片、数字在线游戏等风靡东南亚国家。由“韩流”引发的韩国饮食、服装与装饰、美容、观光热迅速升温,形成了文化产业同其他产业共存、共融和衍生的互动共赢的产业链,为韩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成为韩国经济增长的又一亮点。据预测,2007年韩国文化产品的出口额将达到100亿美元,占世界文化市场5%的份额。届时,韩国文化产业将跃居世界前五强[7]。

韩国其政策工具及其成功的因素如下:

(1)提供设备支持技术。政府提供设备给业者,只收取低廉的使用费,业者只要负担非常低廉的费用即可使用此中心的设备。(2)投入硬件基础的架设。前总统金大中曾提出CyberKorea21的口号,宽频是韩国政府主力发展的战略型产业,早于1993年即开放固网宽频硬件系统的架设,使得软件内容的开发可以很快的占有市场,得到广大商机。(3)提供资金。政府设立“文化产业基金”,提供新创文化企业贷款,使得中小企业也能贷到资金。(4)立法保障文化产业的发展。如1999年通过文化产业促进法,明订协助文化、娱乐、内容产业,并设立奖励措施吸引民间业者的投入。(5)设立一系列的产业振兴院。

三、国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被誉为创意产业之父的约翰•霍金斯强调,中国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从以成本为主要竞争力的制成品出口经济,向以创新为主要竞争优势的创意经济转型,他还指出,科技创新是解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最关键的任务,将创意经济充分纳入中国整个经济体系势在必行。目前,中国创意产业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通过考察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我们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增强对发展创意产业的理性认识,加强对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

中国发展创意产业既是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要求,既要遵循国际上创意产业发展的一般发展逻辑,也要承继我国改革和发展的特殊发展规律。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学习和了解国外创意产业的理论,又不能完全照搬现成的理论模式,而要形成我们自己的创意产业理论。从事创意产业理论研究,我们建议要少搞一些大而无用的会议和论坛,多从事一点实实在在的研究和探讨。少做些一般性议论,多进行一些实证性的案例研究。在这方面,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仍然负有专门责任:应该在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上给予创意产业研究以应有的地位。

2.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创意产业中最有“创富”价值的是知识产权,所以创意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健全的知识产权利用和保护体系,包括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保障。没有知识产权的保障,创意产业的发展就失去了动力源。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给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出了许多新问题。目前的法律尚存在一些不明晰的地带,需要尽快制定相关法律制度,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应针对创意产业发展遇到的现实问题,制定专门的经济、法律政策,为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规范、健康、有序的外部环境。同时,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氛围,加大对侵权、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刺激创意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3.建立完善的融资市场体系,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发展创意产业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能否有效发挥出我国创意产业的比较优势,资金投入是重点,除了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以外,我们还要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社会资本对创意产业进行投资经营,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化,并建立各种科技研发基金、文化创新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营造一个成本最低、信息最灵、效率最高的融资环境,让更多的创意人才和机构来我国融资。

4.要积极培养适应各种层次需求的创意人才和实现人才的积累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人才是创意产业起飞的前提条件,也是保证创意产业持久发展最重要的条件。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的成功发展不无例外地都是依靠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人才发展起来的。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教育培养全面的创新意识。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和机构都因该积极推出或筹备创意人才培训项目,培养一批有创新思维、善于运用先进技术,能够设计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原创作品的创意人才,突破产业发展瓶颈,使创意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新增长点。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注意几点:首先,不仅要培养新型的创意人才,还要努力让现有创新人才充分发挥其专长。我们在培训新的创意人才的同时,应注意让现有的创意人才学习先进的创意技能和先进技术;其次,给创意人才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能够自由发挥;再次,学习国外培训内容与过程,如美国的工业造型设计项目、意大利的公共艺术设计项目等,借“外脑”培养国内本土创意型人才。最后,重视培养将创意转化为产品的人才与营销人员。

5.发展创意产业要注意选好创意产业的切入点

创意产业要有独特的产业定位,不能一哄而上。我们可以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选择创意产业的切入点。如有的地区适合发展以文化为中心的创意产品;有的地区适合发展以设计为主的创意产业。特别是在文化领域,应该充分发挥我国文化与历史底蕴深厚这一优势,将发展创意产业的思路放在将传统文化与创意文化有机结合:一方面,利用现代化的数字手段对传统文化和历史进行保护;另一方面,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元素进行提炼,使之升华到创意文化产品,并尽快形成产业化,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6.在全国范围内对创意产业实施合理布局,避免重复投资造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