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调研范例6篇

体育产业调研

体育产业调研范文1

【关键词】高校体育产业 发展状况

学校体育作为体育三大支柱之一,在形成产业化的道路上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学校体育为保持其应有的地位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走产业化道路,多方面筹集资金,为学校体育事业注入生机和活力是保持其生存和发展的新观念。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实际情况和专业性质,产业项目必须体现和发挥各自的优势,针对资源的特点,通过恰当的管理方式,积极地开发相关市场,形成各具特色的学校体育产业。

一、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高校体育产业拥有较为完善的体育设施。高校体育场馆、器械设备较为完善,而社会上的体育健身器材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高校在非教学时间有组织地、合理地对外开放高校的体育场馆,吸引社会人员到高校来进行体育消费,不仅能满足人们对体育消费的需求,而且会对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高校体育产业拥有较高的人才优势。高校拥有各类体育专门人才,又有众多的大学生群体,其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人才优势。我国高校在教学、训练、科研、健身、裁判等方面拥有体育界高学历人才,他们处于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是体育事业的实践者和开拓者,掌握先进的理论方法、专项运动新技术、新战术,能研发出先进的运动训练竞赛设施、装备,他们在体育产业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3. 高校体育产业拥有固定的消费群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体育人口增长越来越快,体育消费人口呈上升趋势,高校体育消费市场显示出巨大的潜力。高校有一批喜欢体育运动、收入相对稳定、有余暇时间的教师,而大多数教师都有每天锻炼身体的习惯,是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群体。而学生作为高校体育消费的主体,他们有较强的体育意识,在“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超前体育消费意识。

二、影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

1.体育化市场结构不完善,处于无序发展状态。由于相应的管理法规制度尚不健全,缺乏必要的产业政策支持,高校体育市场的经营主体投资行为较为盲目,高校体育市场难以得到有效的规范。从笔者调研情况分析,我国高校体育产业政策的配套建设非常滞后,未能依据经济规律和高校体育特点全面、系统地制定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方针和各门类、各层次相应的产业的关系,以及其他各主管部门的协同关系,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系统结构,缺乏对体育产业进行有力、有效、有序的调控和监管,这已成为制约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障碍因素。

2.缺乏产业化运作环境。我国体育产业虽然近年来有了飞速发展,但由于受过去长期计划经济和全国体制的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体育产业化进程仍处于起步阶段,未能真正以产业化的形式立足于市场。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有赖于运作资金的投入,有赖于市场的培育和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没有得到政府长期、稳定的政策扶持,整个社会也没有形成规模性的体育消费群体,很多居民缺乏积极的体育消费的观念,这种大的环境阻碍了高校体育产业走向产业化的进程。

3.居民体育消费能力和消费意识薄弱,致使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狭小。

体育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巨大的体育需求,依赖于居民积极的体育消费行为,没有稳定体育消费群体就谈不上体育产业的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在校师生及周围居民体育消费的观念和体育消费能力息息相关。

三、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建议

1.充分利用高校的体育资源。高校在发展体育产业时,要立足于高校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高校发展体育产业,一要把发展高校体育产业与实现体育事业的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结合起来。二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好发展高校体育产业与繁荣文化、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之间的关系。三要把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这是经济体育日趋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四要做到高校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结合:一方面要求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要借鉴其他成熟产业的成功发展经验,少走弯路。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其他产业给予高校体育产业必要的关注和支持。

2.寻求适应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经营模式。高校体育产业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它既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又有其自身特有的情况。因此,在发展高校体育产业时,即要灵活,多元化发展,同时也要考虑高校本身的自身利益,不要为达到短时期经济的增长而影响高校的正常秩序,所以在制定经营模式时,每个学校都应根据本地区的特点进行尝试,以达到学校和社会的完美结合。

3.开拓高校体育消费市场。高校体育消费人口的认知水平较高,随着全民健身的不断普及与深入,“花钱买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广大高校师生们更能理解体育产业这一“生命产业”的内涵。以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和推行全民健身运动为契机,开拓高校体育消费市场,高校体育产业将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与潜力。

4.发挥政府职能,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因为当前高校体育市场尚未发达完善,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不能全部依靠市场,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扶持。政府部门具有良好的社会公信力和行政协调能力,应当在高校体育产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政府通过发挥宏观管理职能、制定科学规划,引导产业发展;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强化政府财政支持和体育公益金的投入;打造高效、低廉的公共服务平台等措施,主动地去培养高校体育市场,扩大高校体育市场的规模和容量。同时,加强高校体育产业的各项有关法规的制定;形成国家、社会、高校体育产业的长效机制;抓好我国高校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高校体育市场管理法制体系,建立更为严格、规范的市场监督机制,保证高校体育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玲.现行高校体育产业的社会责任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体育产业调研范文2

1我国体育产业概述

体育产业发展纲要(1995—2010年)指出: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包括三大类别:第一为体育主体产业类,指发挥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和价值的体育经营活动内容,如对体育竞赛表演、训练、健身、娱乐、咨询、培训等方面的经营;第二指为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体育相关产业类,如体育器械及体育用品的生产经营等;第三类指体育部门开展的旨在补助体育事业发展的其它各类产业活动。在体育产业最发达的美国,2002年体育产业创造了2130亿美元的总收入,在第三产业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商业银行和证券市场。在体育发达的北美、西欧和日本,体育产业创造的年产值都排在国内十大产业之内。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体育产业化的进程,目前已经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体育专业市场,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0.25%。但与美国体育产业占GDP1.3%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体育产业在我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北方五环上市期间的生产经营情况

北方五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系经长春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长体改[1993]165号文批准,由长春第一光学仪器厂、长春长顺体育综合开发公司、天津利源总公司三家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主营范围包括体育产业开发和经营、中西保健药品、光学仪器产品的开发经营。

2.1北方五环的生产经营内容

公司投资9862万元开发的五环运动休闲中心是国家199年冬运会的大型配套服务项目,属于综合性、现代化的大型体育娱乐设施。作为吉林省最大的运动休闲娱乐场所,它还是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该中心以提供体育运动休闲项目为主,其中包括室内溜冰、旱冰场、游泳场、嬉水乐园、保龄球馆、桌球室、健身房、?健美训练中心、室、电子、网球场等,?适合高、中、低档次的消费需要。公司1996年举办了“五环杯”中国青年队对吉尔吉斯坦国家队足球赛,参与全国第九届冬季运动会体育发行,并不断探索体育商业化的途径,推出北方五环广场的CI形象策划,投资冠名了国际一流的长春短道速滑队。

2.2北方五环上市期间的主营收入及净利润情况

公司承担全国第九届冬运会主体工程及部分项目的建设,并于1997~1999年度,获得按应缴所得税额减半退还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同时,北方五环所属的通化白雪山药业有限公司、长春第一光学仪器厂采取多种促销措施增加了年度销售收入。所以公司在1997年和1998年的主营收入上升,但在1998年以后公司主营收入逐年下降,到2002年仅有46.4万元。2000年—2002年公司的净利润均为亏损(见表1和图1),按照 2001年2月24日证监会的《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的规定,公司从2003年9月19日起被终止上市。

表1 北方五环1996—2002年的主营收入及净利润情况一览表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主营收入(万元)

5,819.7

14,809.1

13,810.6

7,900.8

5,732.5

782.9

46.4

净利润(万元)

5,432.5?

5,800.3

5,960.9

3,500.7

-16,937.5

-25,386.4

-17,582.7

资料来源:公司1996—2002年度报告

图1 北方五环1996—2002年的主营收入情况示意图

2.3北方五环上市后配股及募集的资金情况

1996年7月,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1680万股股票,共募集资金1.44亿元,主要用于五环运动休闲中心的开发与建设,扩大北方五环通化白雪山药业有限公司中成药生产规模、增加销售网点、广告和新药研制与开发,举办商业性足球比赛及长春第一光学仪器厂新产品开发和补充流动资金。1997年4月28日,公司第二届董事会审议通过了1997年度配股预案,并于10月20日召开公司董事会特别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1997年度增资配股中配股价格浮动幅度的决议》,配股每股价格浮动幅度为5-8元之间。公司1998年度中期报告称,此次配股方案已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但此次配股没有实施,公司在随后的年度报告中也没有做进一步的说明。

3北方五环退市的原因分析

3.1北方五环在体育赛事运作方面处境尴尬

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育管理体制,计划经济时代政府主导型的体育管理体制仍在运行。“大市场,小政府”的体育管理模式还没有完全形成,许多体育营销策划公司都是挂在体育总局、各种协会旗下的政府性机构,真正按市场化模式进行运作的公司非常少。体育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不够,成熟的产业链条和盈利模式还没有形成,导致国内大型赛事的商业化运作程度比较低。

我国加入WTO以后,体育产业要面对全球范围的激烈竞争,在体育竞赛方面,美国的国际管理集团、瑞士的国际体育娱乐公司几乎包揽了国内重大赛事的经纪业务,我国的甲A足球联赛和甲A篮球联赛就是由国际管理集团经营的。从北方五环公布的年报看,作为一家体育产业开发和经营的上市公司, 在体育赛事方面仅仅运作了1996年“五环杯”中国青年队对吉尔吉斯坦国家队足球赛, 参与了全国九冬会体育发行。北方五环1998年年度报告称“公司不断探索体育商业化的途径”。面对国内不成熟的体育市场和国外体育经纪公司专业化的市场操作和高水平的经营管理,我们可以想象北方五环“探索”体育商业化途径胜算的结果会有多大。

3.2体育产业的课税状况不利于五环广场的经营和发展

体育产业具有混合产业的性质,具有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以及服务业的特征,分别属于这些行业的次级层次。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产业作为纳税主体分属于不同的行业并执行着不同的税率。如五环广场中经营的保龄球、台球属于娱乐业,税率高达5—20%,远高于运输、建筑等行业3%的税率,这种课税状况没有体现国家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引导,反而阻碍了其发展。国家应给予体育产业一定的税收优惠和扶持政策,这样才能保证目前的体育产业企业有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并引导社会资金注入到体育产业中来。

4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北方五环退市和青岛双星主营产品转型引发的对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思考

4.1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我国幼稚的体育产业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时间较短,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体育公司必须和国际上同类公司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竞争,遵循他们已经运行成熟的竞争和贸易规则。因此,中国体育产业面临着严峻考验。耐克公司最新的财报显示,2004年的销售额达到了123亿美元,利润更是创记录的近10亿美元。耐克公司用并购手法来扩展市场的思路和值得我们借鉴。1988年,耐克就开始了收购的历程,当年买下生产休闲、绅士皮鞋的Cole Haan公司、1995年兼并冰鞋制造商Bauer公司、2002年收购滑板及服饰制造商Hurley International公司,以及2004年收购运动鞋制造商Converse公司后,耐克已经成为跨国体育用品公司中产品面最广、产品线最长的公司,并购不仅在竞争中打压了对手,扩展了市场,而且给耐克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4.2面临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中国体育用品与国际体育用品市场竞争

2008年北京奥运会具有独特的、巨大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它的成功举办给企业所带来的巨大商机和发展空间,吸引着国内外企业的目光。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2008年奥运会将是它们走向世界,一展身手的良机。如果能为奥运会TOP赞助商,它们将在关键技术、产品和服务领域充分展现自己,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对世界一流公司而言,奥运会将敞开中国市场的大门,这也是前所未有的良机。北京奥运会赞助企业的桂冠,带给企业的不仅是荣耀和商机,还有极为重要的巩固企业的行业地位,提升品牌形象和加快企业发展速度,提高客户忠诚度,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其必然为企业的发展带来长远的效益。中国体育用品企业和国际体育用品企业谁能搭上这趟奥运快车呢?

奥组委在选择赞助企业时标准十分严格,主要参照包括资质因素、保障因素、报价因素、品牌因素、推广因素等标准,成为北京奥组委合作伙伴的基准价在4000万美元以上,这还仅是入门价格,对汽车、银行、航空、石化、服装等行业而言,还要远远高于这个价格。奥运会的赞助门槛如此之高,对于缺乏大品牌的中国鞋业企业来讲,似乎是天价,心有余而力不足。目前,阿迪达斯已经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搭上了奥运会这趟开到中国的国际超级快车。阿迪达斯将为北京2008奥运会、北京2008残疾人奥运会的所有工作人员和技术官员提供运动装备。阿迪达斯同时成为中国奥委会体育服装合作伙伴,参加都灵2006年冬奥会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都将身着阿迪达斯体育服装。“奥运合作伙伴”的头衔以及运动员身着阿迪达斯体育服装,给观众所留下的深刻印象,都将增加中国对阿迪达斯品牌的文化认同度,一些消费者会因为“阿迪达斯赞助了我们的奥运会”而接纳阿迪达斯的品牌,趁机扩大其在中国的市场分额。相反,中国的同类企业也会因此而失去一部分国内市场分额,在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

4.3国内体育类上市公司如何利用融资优势,用募集到的社会资金把体育产业做大做强

上市公司的融资优势对公司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要占领市场制高点,必须占领技术制高点,而技术的创新和升级需要资金的投入。北方五环退市不仅完全丧失了融资能力(将来能否上三板市场还在未知之列),而且中国的体育产业失去了一个上市公司资源。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也损失惨重。所以体育类上市公司应树立全球意识,加强管理,提高市场运作水平,利用融资优势,用募集到的社会资金把体育产业做大做强,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5建议

体育产业调研范文3

关键词:高职教育 地方经济发展 唐山市 协调发展

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 编号为:201203218

1、引言

随着国家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重视,高职教育的办学力度和办学规模正在逐年递增,这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产生深远的意义,与整体社会对于高职教育重视相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对于高职教育普及化意义更加具体。如何有效的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专门技术人才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并且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立足点。而对于地方经济发展而言,需要高职教育提供专门的技术人才,从而为地区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动力。因此,如果将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作为两个独立的元素进行分析,那么二者只有在同一协调的步调上发展,才能达到双赢。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为实际的高职教育办学定位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2、高职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意义

从宏观层面,高职教育的发展以及办学定位都是基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这种办学定位从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意义更加凸显。

2.1 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高职教育能够为地方经济提供充足的人才,这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随着国家对地方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的要求,地方经济的发展更加依赖于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项目,例如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发展,对于技术的要求远远大于人力资源的需求。所以,通过高职教育进行专门人才的培养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为地方劳务人员提供培训和继续教育场所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更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城市中,企业对于人员业务素质及技能等具有一定的要求,通过高职教育可以为他们提供培训场所,从而增加其就业的机会,同时保证了地方经济发展所需的技术要求。另外,随着地方下岗工人的增加,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较为沉重的压力,通过职业院校的继续教育,能够为下岗工人提供更多技能提高的机会,不仅解决了其工作问题,同时为地方经济发展减轻了很大压力。

2.3 为地方产业技术革新提供了平台

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技术的革新,这种革新不仅需要在实际的产业发展中得到验证,更加需要专门的技术场所进行技术研发。而通过与职业院校的产业合作,不仅能够将有效的理论运用到产业发展实际中,同时还能够将产业发展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开发和解决,从而提高产业发展效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3、地方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需求及高职教育现状分析

由于高职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实际的意义,因此,地方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具有非常迫切的需求。以唐山市为例,全市从业人员达到400多万,但是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人才占所有从业人员仅为3%,并且技师趋于老龄化,技术型人才严重不足。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更多高精尖项目上马对于技术人才需求更大,所以,唐山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高职教育提供人才支撑,并且为广大从业人员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当前全国很多城市面临着与唐山市相同的情况,缺乏专门的技术人才已经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随着地方经济发展对于高职院校需求增加,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规模和水平也在进一步提高,其教育现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职教育基本以就业为导向。为了避免高职教育毕业生就业尴尬,很多高职教育院校都以地方产业发展为依托开设专门的高职教育专业,不仅能够提高院校的就业率,同时有效的缓解的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压力;第二,高职教育规模增大。近年来,为了有效缓解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压力,高职教育的规模正在逐年增加,以唐山市为例,从07年到现在,全市已经形成有效的高职教育体系,各类高、中、低职业院校超过百所,并且通过成人学校每年培训劳动力过百万,这些都对提高整个唐山市整体产业优化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高职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育结构调整与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不同步,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可度较低等。而这些问题正是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不协调而导致的。

4、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对策分析

保证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高职教育人才的社会认可度,同时能够保证高职教育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和产业革新支撑。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4.1 高职教育专业与地方产业发展相适应

尽管当前高职教育基本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但是,高职教育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对接并不完善,特别是缺乏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专业设置。以唐山市为例,其产业结构主要以能源为主,而在唐山无所高等职业院校中,能源专业分布较少,而例如计算机等基础专业却较为普遍,这样是的地方主体产业发展缺乏有效的人才支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因此,高职教育必须面面向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并且能够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唐山市当前逐渐向资源深加工产业调整,那么高职教育院校应该开设相应的专业,从而达到高职教育与地方产业的协调发展。

4.2 加强职业院校与地方企业产学研的交流

随着院校科研与企业发展的进一步联系,产学研已经成为当前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模式。利用院校的科研能力可以有效促进地方企业产业革新,而通过地方企业产业发展可以有效的为院校提供实践平台。当前高职教育之所以与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不协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和科研交流。通过加强职业院校与地方企业产学研的交流,不仅能够为企业解决实际的困难,同时能够为高职教育开展起到很好的指导意义。除此之外,在办学水平评估体系中建立健全高职院校科技研发与推广指标;鼓励高职院校参与地方课题研究,建立适合于高职院校的科技推广研究基金和课题;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科技研究机构,组建与教学密切结合的科技产业园或教学公司。从具体层面开展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促进高职教育和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太刚,李金桥.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中国冶金教育,2009,1

体育产业调研范文4

【关键词】理论体系经济学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体育产业研究无论是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国体育产业方面的研究最早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然而时至今日,我国在体育产业研究方面仍存在理论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体育产业方面的有关理论体系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与探索,将体育产业经济学看作是一门具有充分独立性的学科,希望可以为以后的体育产业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一、构架体育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从经济发展规律的角度出发,对人类社会的活动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是我国科研部门与政府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本文对体育产业进行探索与研究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社会各部门的生产关系、再生产规律、竞争理论、垄断理论以及生产目的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阐述。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制定产业政策以及产业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对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学理论进行深入分析的重要理论框架。

(二)邓小平产业经济思想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国情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的产物,以社会主义实践经验与我国历史发展经验为基础并对优秀理论不断深入与丰富的重要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中的重要体现。邓小平产业经济思想是年20年代指导我国经济实践与产业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也是未来指导我国经济建设以及产业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尤其是在我国体育产业建设中,更加离不开邓小平产业经济思想对宏观建设方面的理论支持。

(三)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主要针对类型相同的各经济组织集团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当前我国产业经济学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尚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科研机构的不断努力下,该学科在实践以及理论上的进步十分迅速。虽然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学生体系,但由于研究起步较晚,实践经验较少。总体上来看,产业经济学重点探索某一领域内自身的发展规律以及不同企业之间部分与合作的一般规律,同时也研究某一领域与其他生产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由于我国经济系统庞大而复杂,其中包含许多不同领域的子系统与细分产业,而这些产业依照自身所特有的属性和经济活动方式,在物料供应层次上各自体现出了较大的差异,子系统所承担的责任各不相同。产业经济学则从产业的角度出发对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所体现出来的经济活动特点以及区域子系统内所协作关系进行研究与分析。

(四)西方经济学

在我国产业经济学领域研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研究成果都是以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为基础,并在相关的理论支持下得出的。根据已往的实践经验来看,产业经济学无论是研究方法上还是在原理应用上都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经济学的影响。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结构理论是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重要框架;通过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指导对市场行为中的均衡价格理论与厂商理论进行应用与分析;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绩效理论能够将生产与消费行为的分配理论与优先行为理论进行模拟。从宏观角度来看,市场关系结构与产业组织理论为研究对象,根本上是以微观经济学中的垄斷价格理论为基础,结合已往的研究结果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而进行的探索。通过现代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可以对微观经济学与产业组织理论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与组合,将产业经济学中的各种微观与宏观现象有机结合起来。

二、体育产业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当前我国的体育产业经济学主要从交换、流通以及生产三个方面出发,对相关的组织集团、经济活动与发展规律进行阐述。主要的研究对象包含体育产业政策、体育产业布局、体育产业结构以及体育产业组织等。其中体育产业组织即市场上从事体育类产品生产的社会组织集合,重点研究其在宏观的市场竞争与合作中各部门在利益关系上的发展规律与变化形态。体育产业结构即产业领域内所形成的的行业技术经济联系以及数量关系形式,不断变化的产业结构主要受到关联机制、就业结构以及需求结构的影响。体育产业关联即所生产的产品或在中间产品的投入过程中,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在结构联系、产品技术之间的形态,不同维度下,产业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以产业结构的方式体现出来。在关联过程方面,体育产业结构是宏观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是否均衡的研究对象之一。体育产业布局即在某一时刻的生产力条件下,某一区域的空间组合情况与空间布局情况。其中体育产业空间结构是反映体育产业布局的重要体现,产业空间结构是否具有充足的合理性决定该区域能够充分发挥经济优势、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育产业发展即该产业从开始建立到进行淘汰阶段之间不断发展以及改良的过程,同时也是体育产业在发展状态下中对企业领域产业影响的过程,其中主要包含体育产业发展周期以及发展规律等方面的有关因素。体育产业政策主要指的是某一区域内政府部门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的出发,利用经济学的有关理论,针对体育产业所提出的有利于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有关措施。

三、体育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

(一)体育产业组织理论

体育产业组织理论是产业内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明确不同生产部门的经济活动规律为主要目的。企业关系主要指的是某一特定行业内容不同企业之间在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行为关系、利益关系以及交易关系等,以上几方面的关系在不断变化与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对企业以及行业本身的发展与生态产生重要影响。

(二)体育产业结构理论

体育产业结构理论以体育产业结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具体的经济活动中影响经济发展的有关因素与演变规律为基础,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方案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关需求为目标,对行业间的结构层次深化以及资源占有关系进行深入挖掘,并以研究结构为理论基础来对政府部门的政策优化工作以及产业结构规划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体育产业结构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研究对产业结构造成影响的决定性因素和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第二,揭示在体育产业不断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般规律;第三,寻找优化产业结构的具体操作方案;第四,从体育产业长期的发展需求出发,结构调整政策以及体育行业的选择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等。体育产业结构理论在对体育产业长期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般规律进行研究与探索的同时还重点研究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规划的基本方案,并对基本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专门的分析。

(三)体育产业关联理论

体育产业关联理论通常也被称为体育产业联系理论,相比于传统的体育产业结构理论,该理论能够对行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进行更加精确的量化描述,该理论的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介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产业关联理论主要对产业内容经济活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投入产出关系进行量化的阐述,该理论在解决经济问题方面主要采用的计算方法为投入产出法。投入产出法通过投入产出模型与具体的经济活动所生成的投入产出表对投入产出关系进行描述。将某一特定区域内,以一段时期内的经济活动过程具体到行业内部的各个企业方面,在对企业之间经济技术关系进行反映的同时以量化的方式对单个企业的投入产出关系进行研究,选取投入产出特性、投入产出比以及波及效果等方面的结论。其中涉及效果主要包含资本需求、就业需求以及体育产业影响力等。

(四)体育产业布局理论

体育产业布局理论主要是对某一特定区域内体育产业布局与该区域中经济活动内存变化与外在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与研究。特定区域内,政府部门需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需求对体育产业内部各企业的生产关系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就必然会形成体育产业结构布局。而政府部门接下来政策调整方案的调整也一定要结当前该区域内合体育产业布局的有关特点来制定调整方案。因此,对体育产业布局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也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良政策制定的重要研究项目之一。

(五)体育产业发展理论

当前我国下处于体育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研究人员一定要结合考虑体育产业发展政策、产业转移、发展周期以及发展规律等方面的问题。有关问题也需要对当前区域内体育产业的发展阶段与发展规律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认识,根据产业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有针对性地制定产业政策,使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能够顺利实现。发展体育产业需要综合考虑到发展政策、资源配置、发展周期以及发展规律等方面的问题。其中挖掘体育产生的发展规律是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关键,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行业形态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行业政策,才能起到增强产业发展的竞争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鸿声,史兵.体育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构架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02(08):17-19. 

[2]张小林,周道平,刘少英.体育旅游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构建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02(15):133-135. 

[3]周波.论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D].湖南师范大学,2013. 

[4]罗华敏.关于我国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完善问题的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04(01):28-29. 

[5]史兵,張鲲,张西平.体育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构架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3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02:01(13):17-18. 

体育产业调研范文5

论文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怎样才能让论文的选题新颖和有独到见解呢?一个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体育论文题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1.职业俱乐部更名对其品牌塑造的影响

2.论体育赞助与山东高校足球运动的发展

3.上海健身服务产品网络团购的现状研究

4.美国NBA市场运作策略及其社会文化背景

5.乒乓球俱乐部市场化运营管理与教学实践提高

6.基于“青奥会”平台的企业赞助营销的路径分析

7.浅析大学生体育消费基本情况分析与消费动机研究

8.关于构建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绩效评估体系的研究

9.广西瑜伽俱乐部消费者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0.“美丽中国”与体育旅游构建

11.平顶山市羽毛球消费现状分析

12.从社会价值链的角度谈我国体育产业管理模式创新

13.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双赢发展的研究

14.丽水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的可行性分析

15.桥头堡视域下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16.长沙市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绩效影响因素因子分析

17.大学城体育场馆商业性运作的SWOT分析

18.网络微时代对体育营销手段的影响

19.老年体育产业

20.云南民族体育文化与民族地区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21.商业性健身俱乐部会员锻炼坚持性的影响因素

22.“李宁”运动服饰品牌的SWOT分析

23.中小学生开展闲暇体育的可行性分析

24.加快大连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

25.我国职业足球市场中球员和球迷经济行为的逻辑分析

26.我国职业体育联盟体育竞争与经济竞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7.“五个重庆”建设下重庆市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

28.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市场化运作的现状分析

29.南京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分析

30.西部大开发战略下的新疆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研究

31.4P理论视角下商业健身俱乐部的营销策略研究

32.体验经济背景下体育健身娱乐业发展策略之研究

33.广州市羽毛球产业品牌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34.论我国商业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困境与出路

35.新型纤维在体育器材中的应用

36.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模式研究

37.体育赞助营销对品牌资产的潜在影响因素研究

38.电视媒体广告与体育元素相关研究的综述

39.近30年体育用品公司和竞技体育的相互关系

40.普通高校女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41.珠江三角洲地区高职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现状

42.浅析排舞在全民健身指导下的推广与开发

43.山东省大众休闲滑雪产业的发展及对策研究

44.浅谈经济学家眼中的运动比赛

45.高职院校学生健身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46.高尔夫运动产品发展演变

47.高校体育消费市场的开发策略

48.岳阳市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及经营管理现状研究

49.中小型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

50.苏州市城市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举措研究

体育产业调研范文6

    论文摘要:针对高职高专产学研结合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当前推进产学研结合亟需建立运行主体间的深层次合作关系及长效运行机制。

    在当前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形势下,高职高专要发展,要生存,就要正确定位,明确自己的办学目标,培养大批的、符合市场需要的实用人才,走有特色的产学研结合之路。

    一、当前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每个学校都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所处的地域,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产学研合作方式与途径。我们通过对不同类型的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在开展产学研结合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一)高职高专产学研结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产学研合作仍缺乏正确的认识。学校把产学研结合只作为解决学生实习的一个途径;由于企业没有品尝到产学研合作教育带来的甜头,对产学研结合工作缺乏正确认识,把其视为额外负担。

    2.没有找到产学研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有些学校和企业虽然认识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产学研结合的外部环境、思路不够开阔或自身条件的影响等原因,还没有找到产学研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缺乏长效机制。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在产学研结合中缺乏有效的调控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等一系列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致使目前一些学校的产学研合作还停留在浅表层次。

    (二)原因剖析

    1.宏观方面:(1)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不利于产学研结合的发展。目前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完全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行业对高职高专教育缺乏有效指导。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仍处于民间活动状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责、权、利的规定比较模糊,双方无法建立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制约了产学研结合深入、持续、健康地发展。(2)缺乏国家在宏观层次上调动包括学校、社会各用人单位以及学生积极性的政策法规。国家对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明确的,但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3)经济发展对产学研结合的内在牵动力不足。产学研结合教育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我国目前正处在转型期,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区域间、行业间、企业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许多岗位仍然被传统性劳动力所占据,企业还没有体验到合作教育带来的好处,因此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我国的就业市场还不规范,人才高消费,高职高专毕业生被一些企业拒之门外,因此,发展高职高专教育还没有成为企业的迫切愿望。

    2.微观方面:(1)学校自身实力不足制约了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校企合作必须是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才能够健康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实验条件不具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不高,使得学校与企业合作的途径不畅,从而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开展,同时这也是企业与学校合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2)学校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思路不够开阔。主要表现在:一是把开展产学研结合仅仅作为解决原有模式下学生实习的一个途径,没有真正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作为首要任务来考虑。二是许多学校在寻找产学研结合的工作岗位时跳不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圈子,因而使产学研结合的路子越走越窄。三是许多学校为了便于管理,往往希望把学生安排在少数几个工作单位,由于多方面原因,实际部门不愿意接纳或只能接纳少数人,因而给产学研结合的开展造成很大的困难。

    二、建立高职高专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的现状及问题,推进产学研结合亟需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在目前这种产学研结合的初级阶段,政府应该通过引导、支持产学研的政策,鼓励高职高专院校与企业开展产学研结合。当前,政府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有利于推动产学研结合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规。

    1.政府通过设立“产学研结合基金”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学校进行产学研合作,调动学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制定和实施“双师型”教师职称评聘制度,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全面推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2.在制定有关法律(如《企业法》)时,要有明确的条文规定生产条件先进的企业有为教育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同时,通过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如对参与了产学研结合的企业,可根据接受学生的数量和消耗企业材料的费用,享受一定的减免税等,吸引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

    (二)理顺产学研结合运行主体间的合作关系

    产学研合作教育要健康发展,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保证,但高职高专院校与企业是产学研结合的主体,校企双方建立紧密结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是产学研结合运行机制的基础。因此,理顺主体间的合作关系,是产学研结合的关键,双方合作层面如何,将决定产学研合作的程度。目前校企双方合作层面主要有以下三种:

    1.浅表层面的合作:企业没有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课程体系设计、科研课题的研究以及教学质量评估等环节,虽在毕业实习方面有一些安排,但也仅仅属于参观性的,只停留在形式上,并没有真正起到职前]练的作用。

    2.中层面合作:企业开始关注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要求,同时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初步参与到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体系设计以及教学质量评估中,而且学生基本能顶岗进行综合训练,有机会在工作中结合实际将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真题真做。但这种层面的合作还仍属于比较松散的合作。

    3.深层面合作: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学校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的开发,教学条件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到毕业生的实习安排,科研课题的合作,再到教学质量评估各个环节,企业都积极参与,把其视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学校也为企业的发展“量身订做”人才。这种合作使校企双方真正建立起紧密的内外结合关系。

    浅表层次合作和中层面合作都没有理顺产学研结合主体间的合作关系,因而产学研结合工作就受到了很大影响;只有建立深层面合作关系,校企双方才能够在双赢的基础上做好产学研结合工作,才能够真正促进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

    (三)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

    1.建立调控机制。高职高专院校自身必须建立一种根据市场、企业变化随时适应、调整的机制,能够主动适应市场变化,调整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办学规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1)成立由行业主管部门、企业、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组成的“产学研结合指导委员会”。其基本职能是宏观调控产学研结合的发展,统一协调解决产学研结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提供指导、咨询与服务等。(2)成立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学校的专业教师、教育专家等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其基本职能是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现状与变化,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根据岗位职能变化,设定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思想,制定专业培养计划等。

    2.建立健全保障机制。高等院校与企业能否长期合作,取决于能否寻找与把握到双方利益平衡点;而能否使合作产生最大效益,则取决于长期合作中双方的各种保障机制是否健全。为此,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建立合作保障机制。(1)建立校企双方的管理协调机构。校企双方建立“三级双轨”模式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处理校企合作中的有关问题(见图1)。(2)出台相关基础文件。为保障校企合作教育的顺利实施,校企双方应研究出台下列文件:《校企联合共建实践基地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校企联合科研开发管理办法》、《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等。

    3.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产学研结合开展情况如何,需要对其进行综合检验与评估。由于评价产学研结合的指标极其复杂,包括人才培养的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程度等“软”指标,还包括培养人才的数量、效益,合作企业的成本、产值等“硬”指标。只有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才能够检验产学研结合形式是否正确、效率快慢、效果好坏、效益高低及成熟度等。建立这种评价机制,包括政府与高职高专院校两个方面:政府应建立对产学研结合工作的评价体系,促进产学研结合工作的规范开展;高职高专院校应制定各专业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情况的具体评价指标,将其纳入学校整个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以不断检验、改进产学研结合工作。

    三、产学研结合实践中应明确和探索的几个问题

    1.实施以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的教育教学模式,必须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实际业务环节建立切实可行的实践性教学体系,这是产学研结合的关键。

    2.必须具有相对固定和一定数量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并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建立深层次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使校企双方能够真正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