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环境管理体系范例6篇

绿色环境管理体系

绿色环境管理体系范文1

[关键词] 绿色饭店 绿色认证体系

一、绿色饭店与绿色认证体系

中央将节约资源列为国策,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战略目标,充分说明节约与环保的重要性。节能与环保也是全球饭店业关注的课题,保护环境,创建绿色饭店,是实现饭店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饭店是一种新的理念,它要求将环境管理融入到饭店经营管理当中,2006年国家旅游局颁布的《绿色旅游饭店》标准将绿色饭店定义为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坚持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的饭店,其核心内涵就是饭店应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加强对环境的永续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对环境实施补偿是一项综合性强、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所以,饭店要建设成绿色饭店,实施环境管理就需要运用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来进行。如何才能成为绿色饭店?企业应从哪些方面入手?绿色认证体系,是一项内部管理工具,旨在帮助组织实现自身设定的环境表现水平,并不断地改进环境行为,不断达到更新更佳的高度,它为饭店创建绿色饭店,实施环境管理提供指南。饭店导入绿色认证体系,不仅可以指导饭店开展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提供绿色服务、倡导绿色消费为内容的绿色饭店创建活动,更是在管理系统上保证绿色饭店活动的维持和提高。饭店是否通过绿色认证是评价饭店是否是绿色饭店的重要依据。

二、完善的饭店绿色认证体系

由于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保护环境、保障人类健康已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各国、各地区、各行业都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出台了各种政策、措施制定了相应的行业准则以约束并促进组织的环境行为。针对饭店的创绿活动,饭店可参考和执行的有以下几种绿色认证体系。

1.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

ISO14000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了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全球生态环境而推出的一套综合性的管理型标准。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标准包括6个项目: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环保标志、环境绩效评估、生命周期分析和产品标准中的环境指标,主要应用于企业及其产品的环境质量管理。ISO14000标准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且涵盖了企业所有的管理层次。其中,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是 IS0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一系列相关标准的基础。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是创建绿色饭店的有效工具,它适用于任何组织的标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目前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饭店业也不落后,在国外,有许多饭店都通过了ISO14001认证,早在2000年初我国就已经有4家饭店通过了ISO14001的认证,而更多的饭店正在积极导入该标准,按照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实施环境管理。

2.绿色环球21

世界旅行旅游理事会―全球最大的旅行旅游行业首脑组织,在九十年代初即开始倡导在旅行旅游行业推行“绿色环球”认证。这一认证体系目前己经得到联合国环境署、世界旅游组织(WTO)、国际航空联合会(IATA)、亚太旅游联合会(PATA)、国际旅馆饭店联合会(IHRA)等国际权威机构和行业部门的正式承认。 “绿色环球”标志己经成为国际公认的旅行旅游行业惟一的环境质量可持续管理的认证标牌。“绿色环球21”环境可持续管理认证体系包括五方面的内容:(1)制订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政策;(2)相关法规;(3)重点环境与社会管理问题;(4)环境管理制度;(5)宣传“绿色环球21”的宗旨。

“绿色环球21”标准是专门为旅行旅游行业设计的,因此,“绿色环球21”标准不仅涉及到环境质量管理方面,而且还要考虑与旅游环境相关的社会文化层面,“绿色环球21”认证有很强的针对性。2004年7月,深圳圣廷苑酒店就通过了“绿色环球21”国际认证组的评审,成为中国首家通过“绿色环球21”新标准的五星级酒店。

3.《绿色旅游饭店》标准

《绿色旅游饭店》标准是国家旅游局于2006年3月23日正式,本标准规定了创建绿色旅游饭店、实施和改进环境管理的要求。绿色旅游饭店标准将绿色旅游饭店分为金叶级和银叶级两个等级,绿色旅游饭店标准的对饭店绿色设计、能源管理、环境保护、物资消耗、绿色产品和服务以及社会环境经济效益都有明确的规定。正式开业一年以上的饭店都可申报绿色旅游饭店,由中国饭店协会组织成立的中国绿色饭店指导委员会评审,取得“绿色旅游饭店”标志的有效期为5年,到期必须重新申请和评定。

三、争取饭店绿色认证,推动绿色饭店的发展

1.政府搭建饭店绿色认证平台

政府、行业协会应通过网络、平面媒体、纸媒体等相关媒介宣传绿色认证体系的标准、程序、内容和绿色认证的意义,提高饭店经营管理人员的绿色认证意识;政府、行业协会还应定期组织饭店经营管理人员参加绿色认证知识的培训;与此同时搞好绿色认证咨询和指导工作,让各饭店认真理解各绿色认证体系的内涵和特点,根据自身饭店的实际情况选择导入一种绿色认证体系,有规模、有步骤的进行饭店绿色认证,积极推进绿色饭店的创建工作。

2.对实施认证的饭店给予财政和税务上的支持

对于一个饭店来讲,进行绿色认证,无论是添购新设备或引入新观念都需要投入资本。目前市场上进行绿色认证的成本包括:饭店内部可能增加的行政成本;可能引入的节能降耗设备所需花费;建立体系初期可能需要聘请咨询公司的咨询费用;绿色认证需支付的认证费用;监督审核的费用等。饭店要进行绿色认证必然会加重成本负担,国家和地方应从长期利益出发,鼓励和支持饭店参与绿色认证,如政府可以给进行绿色认证的饭店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减免税收,尽快形成绿色认证的市场氛围,从而促进饭店认证推广应用,

3.饭店要提高自身可持续经营的能力,积极应对认证的要求

创建绿色饭店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管理要求高,要求饭店有长期的持续发展能力,并注重长期的综合效益,而非单纯的经济效益。受我国经济发展大背景的影响,目前大部分的饭店还只关注经济效益,缺乏长远的环境效益观和综合效益观,并在设备和设施上也缺乏环保的理念,这将是制约我国饭店进行绿色认证的关键因素。饭店应从长远的发展着眼,从管理、经营、技术、经济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饭店自身的持续经营能力,提高饭店的科技含量和环保设施,逐步增加企业效益的“绿色”含量,积极主动应对绿色认证的要求,尽早通过绿色认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

4.增强客人环保意识,推动绿色饭店的发展

目前,很多饭店申请绿色认证的主要动机是从长远利益考虑认证能够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减少企业的经营费用,饭店动机的单一性影响了全国饭店创绿工作的进度。饭店是服务性场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宾客是饭店的衣食父母,宾客消费的选择影响饭店的生存。当绿色需求成为宾客去饭店的消费潮流,消费者愿意购买饭店绿色产品,享受绿色服务时,这样就会激励饭店为了赢得顾客的青睐,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而积极通过绿色认证,创建绿色饭店。因此,社会各宣传媒体、教育机构需要对宾客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客人的环保意识,转变客人的消费观念;同时饭店必须积极引导顾客的绿色消费,如饭店可以在饭店的各个区域立放关于绿色饭店的宣传,使每位来到饭店的客人都意识到创建绿色饭店的重要性及重要意义,而且在餐厅及客房内都摆放了关于绿色食品、绿色消费、节约节能的提示牌随时提醒客人,向客人推荐绿色食品和酒水,给客人以绿色健康服务。只有宾客的环保意识加强了,绿色的消费观念普及了,宾客才会乐意选择绿色饭店。

参考文献:

[1] (LB/T007-2006)《绿色旅游饭店―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行业标准》[S].2006.3

绿色环境管理体系范文2

[关键词]绿色企业文化;障碍因素;基本途径

[作者简介]龙玉祥,孝感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湖北孝感432000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10-0078-04

一、绿色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绿色文化就是环境意识和环境理念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态文明观和科学发展观。它是一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进,能使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它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为基本特征。

绿色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以绿色文化为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以发展绿色生产为基础,以满足员工和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为目标,以开展绿色经营为实现方式,从而实现员工、企业和社会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培育绿色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理念的重大变革,是企业价值观的升华。

绿色企业文化有自己的内在结构体系,主要由绿色观念文化、绿色体制文化、绿色经营管理文化、绿色物质文化等几个方面构成。其中绿色观念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企业绿色价值观、企业精神、绿色经营理念等内容,绿色观念文化是绿色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绿色企业文化的思想基础。绿色体制文化是指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相应的制度体系,是联结企业观念文化与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的纽带,是绿色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绿色经营管理文化是指企业在自己的生产经营管理行为中反映出来的文化,主要包括企业的绿色生产、绿色管理、绿色营销等方面的内容,是绿色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绿色物质文化是指企业的物质环境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包括企业的生产资料、设施、产品、企业标识、商标等要素,是绿色企业文化的物质载体。

二、培育绿色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在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的21世纪,企业能不能积极、主动地实施绿色企业文化,以顺应生态文明的时代潮流,这对企业的前途和命运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一)绿色消费浪潮的普遍兴起要求企业培育绿色企业文化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的生活质量全面提高,企业必须关注消费需求的新变化,即人们在消费行为中更加注重对健康、安全、舒适和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更加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不仅要善于发现需求、满足需求,更要积极引领市场潮流,主动地引导消费和创造消费,帮助消费者建立科学的消费观,达成企业与顾客深层次的心灵沟通,共同构建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心理契约,培养顾客忠诚。因此,为了避免不合理需求引发的不合理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导致自然资源的浪费、损耗和衰竭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企业需要调整经营方向,树立新的伦理观和生态价值观,培育绿色企业文化,实施绿色管理战略,把握市场主动权,抢占绿色市场先机,谋求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

(二)“绿色壁垒”的影响促使企业建立绿色企业文化

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环境标准,只允许满足这些标准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这一现象被称之为绿色贸易壁垒。目前,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阻碍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首要的非关税壁垒,而且覆盖的的范围也越来越大。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我国企业必须大幅度提高环保意识,建立绿色企业文化,改变企业生产、管理方式,切实改进产品环保质量,才能冲破绿色壁垒,免遭贸易制裁,继续保持产品出口的优势。

(三)金融机构的绿色核算模式迫使企业培育绿色企业文化

绿色核算模式即环境会计,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环境收益和环境损失进行核算和报告,对企业的环境行为作出客观评价,以协调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越来越严格的今天,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越来越注重企业环境问题对其信贷和投资决策的影响。因此,企业应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风险,使企业的投融资渠道能顺畅,获得长足发展。

(四)企业自身利益驱使着企业须培育绿色企业文化

建设绿色企业文化,实施绿色管理,不仅能降低能耗,避免环境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约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且还能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把企业职工的思想行为统一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来,培养员工的认同感和忠诚感。同时,它还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让企业能够取得社会和公众的好感,从而使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实现有机的结合。

三、培育绿色企业文化的主要障碍性因素分析

(一)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缺乏绿色价值观和绿色经营观

长期以来,企业都以追求利润为目的,许多企业特别是企业经营者对绿色主张的要求认同程度不深,重视程度不高。首先,从产品的开发来看,许多企业依然追求豪华、精美,很少考虑采用环保性材料。其次,生产过程中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和做法在企业中仍然存在,企业对实施清洁生产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再次,在经营观念方面,企业对实施绿色经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传统经营观念仍居主导地位,仍然把追求近期利益和微观利益放在第一位,缺乏绿色信息的传播和宣传的责任意识,缺乏引导绿色消费、开辟绿色市场的经营策略。

(二)企业绿色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和相关制度不够健全

绿色企业文化能否取得理想的效果,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系统来支持。首先,企业没有提升环境管理部门在企业组织体系中的地位,没有赋予其必要的权限参与企业有关绿色文化建设的重大决策。其次,没有建立企业环境管理制度或已建立的环境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企业绿色文化的经营运行机制和绿色经营评估体系,无法对企业绿色文化的实施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再次,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在我国企业的普及程度不高,对实施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三)我国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健全

近年来,我国环境立法的步伐逐步加快,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环境体系,但是我国环境立法存在相当数量内容的空白。首先,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以环境污染为例,在有毒有害化学品管理、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生物技术安全等领域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其次,环境法律的可操作性差。我国现有的环境法律过于原则,缺乏配套的法规、规章和实施细则,法律规范不具体,法律责任界定模糊,使得法律的可操作性差。再次,行政干预影响环境法律执行。我国许多地方的行政部门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只从狭隘的地方利益出发,

认为GDP是硬指标,环境是软指标,对引进的企业降低环境保护要求,对环保部门的执法行为进行过多的行政干预,大大减弱了环保部门的执法力度。

(四)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的意识和机制没有形成

健全的公众参与环境监督制度能有效地保障社会公众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知情权和异议权,对企业建立绿色企业文化、实施绿色管理起到很好的监督和促进作用。我国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的制度不健全,没有制定保障环境信息公开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使社会公众未能充分发挥其监督的重要作用,推动我国企业绿色经营的发展。

四、我国企业绿色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一)强化绿色经营意识。塑造企业绿色观念性文化

通过对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岗位专业技术培训,使企业经营者和员工提高环保意识,树立绿色价值观。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把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统一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来,以发动广大员工积极参与节约能源、改善环境为基础,增强企业对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改善的认同和决心,使广大员工树立绿色理念,以良好的环境和优质的产品回报社会。同时,也体现企业对员工生活环境的改善、对员工身心健康的关心,从而能实现企业与环境、企业人际关系和企业员工自身心态三种和谐的统一。

(二)建立健全绿企业色管理机构和环境管理制度,构建绿色体制性文化

1,建立绿色管理机构,组织和实施环境管理工作。建立绿色管理机构,提升该机构在企业组织中的地位,并赋予该部门必要的权限,使他们参与有关企业绿色经营的重大决策,按照绿色经营的要求对企业内部管理体系进行调整,建立企业各级次的环境管理部门,配备专职的环境管理人员,使企业的绿色经营总战略得以层层落实。

2,以绿色文化为导向,建立企业环境管理制度。企业环境管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对损害环境利益的行为进行控制。其中包括:把建立绿色经营的目标责任制作为考核各部门实施绿色战略的重要手段,把各级部门实施绿色战略的绩效作为考核的重要条件;建立一套有效的企业绿色管理运行机制,使企业管理由对经济系统的单一管理转变为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系统的双重管理;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绿色管理评估体系,检查企业绿色文化在经营管理中的实施效果,并对其进行评估,促进企业绿色经营不断向纵向发展。

3,依据环境管理标准,系统、规范地建立绿色管理体系。企业若想成功地建设绿色企业文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尽早取得“三证书”,即ISOl4000环境管理标准、IS09001质量管理标准、OHSASl8001职业卫生与安全管理标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它如何根据自己产品与服务的环境、质量性能、职业卫生与安全等重要指标来进行决策与资源分配;同时通过降低成本、绿色设计、绿色网络和绿色销售等活动而体现出来。企业只有具备了以上三条硬件,并将它们容纳到质量管理体系中,才能从根本上说明该企业实施了绿色发展战略,才能为建设绿色企业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倡导清洁生产。打造绿色产品文化

企业经营者首先树立环保意识,要认识到清洁生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认真搞好清洁生产宣传教育和技术的培训,使广大员工树立绿色理念,以良好的环境和优质的产品回报社会。以产品设计和开发为起点,确定产品在材料选择、产品结构、制造工艺以及产品的使用到产品废弃后的处理等方面都不污染环境,增加产品的绿色含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改变过去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做法,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强化绿色质量管理。企业实施清洁生产,资金和技术是影响清洁生产的基础性条件。企业应不断努力,寻求多种途径克服资金和技术问题。实施清洁生产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进行技术创新,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二是对企业现有传统工艺进行改善,找出物耗、能耗高,污染严重的薄弱环节,进行适当的技术改造。从清洁生产的实践的情况来看,后一种模式比较符合当前大多数企业的实际,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方面大多数企业都具备承受能力,对目前实施清洁生产是比较现实和有效的。

(四)提高绿色营销水平。培育绿色服务文化

绿色环境管理体系范文3

关键词:绿色管理 发展现状 趋势

1 现代企业绿色管理的发展现状

现代企业的绿色管理理念就是指将环境保护与企业的发展融合在一起,尤其是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突出环境保护的观念,体现绿色发展、绿色经营。相比较绿色管理而言,传统的企业管理则更多的是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把能够给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的因素视为企业发展的工作重点,很少考虑甚至忽略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而从现实的角度来分析,正是由于受到这种片面追求利润的管理思想的影响,使得企业在以往的发展中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以至于在能源危机以及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由此可见,绿色管理是现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前提。

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将绿色转型作为建设创新型社会的战略举措,制定和实施绿色管理的体系与标准,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企业进行绿色管理的步法。但是由于我国绿色管理的起步较晚,整体水平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为明显的差距,这就造成了国内一些企业的绿色管理基础较弱、意识不强以及技术较差等问题,以下就对我国企业绿色管理的发展现状进行具体分析:

1.1 企业对绿色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企业对绿色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制约绿色管理发展的首要问题。由于国内大多数企业仍然无法彻底摆脱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即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运营成本。这种更多地考虑企业短期利益的生产经营模式,使得多数管理者不重视绿色管理,并且对于绿色管理存在较为明显的错误认识。由于绿色管理无法真正的融入到企业经验管理体系当中,使得需要长期坚持并且积极开展的绿色管理遭到冷落和忽视,更多的采取的是消极应付、甚至是抵抗的态度。而绿色管理一旦得不到企业的有效重视,发展必然受到抑制。

1.2 政府现行的绿色管理体制对企业的影响力较弱 由于我国有关绿色管理的起步较晚,有关绿色标准以及相对应的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的完善。虽然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关加快企业绿色管理转型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初步建立了政府绿色管理体系,但是体系内部的职能分工存在严重分歧,这种分歧源自于传统部门分割管理体制的影响,所以尚未真正想成推动企业是绿色管理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部分耗能较高、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在政府绿色管理的倡导和干预下,不得不将环境保护纳入到企业发展规划当中,但是由于政府现行的绿色管理体质对企业的影响力较弱,使得这种被动式的绿色管理仅仅只是围绕着某一项或者几项经营活动,并没有从整体上推展开来。

1.3 企业缺乏系统完善的绿色管理标准 企业要将绿色管理的理念和目标完全融入到未来发展当中,需要不断地补充和完善现有的绿色管理标准,因此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企业在发展规划中仍然沿用着传统方法,即企业的管理目标、成本核算方法以及绩效考核标准等都是以利润最大化原则而展开的,没有把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环境保护联系在一起,在开展管理活动时严重忽视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福利的作用和影响。

2 现代企业绿色管理的发展趋势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现代企业的实现绿色管理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因此要想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绿色管理,就必须要有坚定地信念,充分认识到绿色管理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影响。以下就对现代企业绿色管理的发展趋势应用进行分析:

绿色环境管理体系范文4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 可持续发展 制造企业

21世纪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短缺、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失衡等的威胁。这迫使人们更加地重视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绿色供应链实际上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内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它以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厂商、销售商和客户,保证产品从物料的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

一 X公司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

X公司以“预防为综合治理”为原则,致力于强化管理和科技创新,用负责任的健康安全环境行为造福员工,回报股东,加强社会环保,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公司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以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但是,X公司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其在采购、设计、生产、营销、回收的过程中均没有实现绿色化,所采用的环境保护策略只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九牛一毛。

1.X公司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认识不足

由于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国内外均处于起步阶段,故X公司对绿色管理的意识淡薄。公司的环保意识仅仅停留在废料充分利用、废物回收、废水零排放的层面上,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在钢管的材料采购、流程设计、生产、营销等环节中同样需要进行环境保护,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2.没有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信息共享不够

众所周知,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联合计划和共享信息以实现协同运作的效益,但是格洛斯公司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X公司还没有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化,电子商务程度也比较低;其次,X公司还处于单枪匹马作战阶段,没有将自己的各项职能与贸易伙伴结合起来,故未能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信息共享不容乐观。

3.传统供应链模式造成的不足

绿色供应链强调绿色采购、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回收等各个环节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有效集成,这大大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难度。

二 X公司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具体措施

1.分析企业的运营环境

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时必须先分析公司的运营环境,即根据企业的产品特征、生产工艺特征、上下游企业关系特征选择企业的发展模式。

产品特征方面,X公司产品复杂性相对较小、生产批量较大、对库存要求较高,并且存在大量不同类别的原料、半成品和燃料同时进入生产过程的情况,这些物质的化学特性、物理特性不断发生变化,并且伴有大量的能耗。因此,实施的重点应放在仓储、物流管理及资源的再回收与再利用上。

生产工艺特征方面,X公司的生产流程复杂,各个生产单元相互联系,而且其固定资产数量多且昂贵,进行供应链的改革相对缓慢。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放在发展循环型的绿色工业体系上,力争从生产工艺的源头和过程中阻止污染物的产生。X公司的设备多、占地大,涉及核电、火电、石油、石化、煤化工等能源装备领域,产生大量的废物、废液、废气和热量,因此应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念融入到生产工艺的过程中,提高并推广绿色钢管及其副产品的生产,在能源回收和废物利用方面加强与相关企业和地方社区的合作。

2.合理选择供应商

绿色供应链管理强调供应链上各个企业间的协作,企业必须慎重选择其合作伙伴。通常国外领先企业会根据自身要求和环境法规要求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供应商在这些指标方面的数据并加以定量和定性分析,最终为选择供应商提供科学依据。选好供应商后,企业还应思考如何与供应商构建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绝不是监督和评估供应商,应是指导和支持供应商,为他们提供建议和帮助。

3.构建绿色评价体系。

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评价体系,是指在原有供应链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引入环境和资源指标,对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方式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绿色供应链管理主要是从经济效益、顾客服务、业务流程、绿色环保、信息共享五个方面进行评价的,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绿色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4.建立有效的逆向物流体系

许多时候企业总是因为退货、换货蒙受巨大损失。如何有效减少废物,使产品再次利用,以及如何有效管理退货,以减少企业损失,增强企业竞争力,已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要建立有效的逆向物流体系。

5.企业自身的管理

第一,企业高层应提高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视程度并积极参与。应设立相应的专门机构,负责企业内部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作,各级部门有专门负责人,以便形成从上而下的管理网络。

第二,打造节能环保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员工的节能环保意识。

第三,大力开展节能降耗活动,合理系统地治理污染,并且实施目标管理,构建并贯彻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

第四,切实贯彻ISO 14001体系标准。从物资的采购,到生产、入库、运输全过程控制污染,努力减轻个环节的环境负荷。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绿色供应链管理能为X公司创造良好的环境,成为企业发展的驱动而非障碍,对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来企业可以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充分满足当前和今后越来越高的绿色消费需求;二来企业通过减少物料成本和操作成本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形成高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胜并取得长足发展。

三 结束语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模式,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环境管理的难度和企业所承担的环境风险,同时也是我国企业应对未来挑战,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同时,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更易达到环保标准,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声誉和品牌形象,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促进整个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能民、孙林岩、汪应洛.绿色供应链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朱庆华.绿色供应链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孙大涌.先进制造技术(第一版)[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4]张炎亮、何桢、李亚东.现代制造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功能模型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绿色环境管理体系范文5

关键词:绿色;财务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一、绿色财务管理内涵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在确保实现盈利目标的基础上,还需考量对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这便是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核心,是提升工作水平的出发点与归宿点。伴随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各类环境问题、资源状况的日益复杂,大众环境思维的普遍树立,令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开展绿色财务管理,不仅可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绿色消费需求,同时,还可契合企业持续发展的长期利益目标,因而可获取政府机构、相关单位的广泛支持。一般来讲,传统财务工作体系包含一定局限性,倘若无法清晰明确企业发展经营取得的成本,不能明确企业发展阶段中面临的财务风险,便无法实施管控经营人员的综合业绩考察,制定准确、适宜的财务管理决策,对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明确、战略的制定极为不利。而开展绿色财务管理工作则呈现出明显的优势特征,主体涵盖筹集资金、管理投资以及有效分配等内容。实施绿色化的财务管理会令企业形成一定的绿色成本,进而令其筹资负担有所增加,因此可应用绿色负债以及绿色股方法,扩充筹资渠道,提升筹资水平。实践工作中,优选投资方案尤为重要,应全面考量投资方提品有否存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破坏行为,在投产阶段中则应有效的应用废弃物。分析研究投资风险阶段中,则应明确投资方案有否包含破坏环境的绿色风险,明确资源应用以及机会成本的具体关联。另外,在分配阶段中,应注重有效的绿色积累,可进行绿色公益金的良好提取以及股利支付。

二、我国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1.我国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包含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具有了进行绿色财务管理的工作条件,各企业领导以及财务工作人员给予了一定重视,并持续更新观念,强化自身素质建设。加之绿色会计学科、实践技术的更新、优化,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绿色标志的逐步执行,进一步加快了绿色财务管理的实践发展步伐,行业的管理控制,监督体制的逐步健全,为绿色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夯实了基础。当然,我国当前开展的绿色财务管理,仍旧存在一现实问题。首要问题在于较难进行环境效益的评估,且无法全面符合市场经济运行价值规律。同时,进行绿色财务管理势必提升企业投入成本,这对于技术水平较为落后,产业化水平不高的企业形成了不利影响。同时社会支持力度有限,相关政府单位借助搜集的环境信息设立政策体制,以期优化环境条件,而单一的借助法制力量并不能推进企业更快速及时的环境数据信息,再加上各界社会组织以及民众没能形成对环境条件建设的有效监督管理,进而呈现出推动力不足的状况。

2.绿色财务管理科学应对策略

为提升绿色财务管理水平,政府机构应优化制定各类保护生态环境的法规制度、明确法律条文,强化执法管理,并制定有效的奖惩措施。对于执行绿色财务管理卓有成效,良好保护生态环境的企业应在税收以及信贷层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与优惠,引入绿色产业发展的竞争机制。同时,应积极创建绿色金融系统,规范制定绿色化的会计预算体制,强化审计管控与监督核查。从企业层面来讲,则应在明确发展目标的同时顾及到资源环境的保护应用以及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促进员工核心素质的全面提升,令其树立良好的资源环境思维意识,强化对绿色会计的核算管理。再者,现代化企业应更新管理发展理念,提升社会责任以及风险防范意识,可创建绿色筹资管理计划,在投入资金阶段中应全面考量环境成本以及相应的风险问题。应由整体层面促进企业创建统一化、集成性财务工作体系,成本管控以及评价系统。社会层面则应加强环境保护以及风险管理的宣传,注重对专项财务会计以及管理阶层人员的教育培养,令其科学认识并承担社会责任,做好环境保护,实现有限资源的持续性、再开发应用,进而明确系统化、全方位的绿色发展理念。应充分借鉴并学习国外发达行业的先进思想以及丰富经验,令绿色管理意识与科学发展理念真正引入到社会生产实践、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创建全社会共同认可的绿色价值观念。

三、我国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欠缺以及展望

纵观绿色财务管理实践状况不难看出,国外在理论研究与实务工作中总结了丰富经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国学者对该项工作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步,当然,其研究深度仍然需要继续延伸。目前较多文献仍旧停留于对管理角度的探讨层面,没能全面深入至管控制度上,进行系统的分析。有关怎样协调财务系统以及他类管控体系的功能作用,怎样创建优质的企业发展环境,有效应对绿色财务同当前财务工作的关系等内容涉及较少。同时,对于绿色财务管理工作的研究仍旧多停留于理论层面,较多学者反复的探讨工作内容、具体指标,却较少由实务角度展开体系创建的研究,欠缺可操作规范应对实际工作。进而对绿色财务会计体制的制定以及实行形成了一定制约。政府与行业组织的有关工作职能则应进一步的发挥效用。另外,当前的有关研究欠缺对绿色财务系统应用范畴以及影响成因的讨论。该系统应用于企业发展实践则会受到其内部以及外部环境、各类体制的影响制约。同时,行业不同、发展时期各异、种类不同的企业其实践意愿以及具体能力水平包含一定差异,因此进行理论研究的可操作性、引导性以及目标性仍需进一步强化。

为此,我们应针对研究实践中的欠缺问题,强化立法建设、树立风险意识,做好绿色财务管理以及企业形象的全面研究,方能真正预防财务风险,明确实践方向,借助绿色财务管理真正营造优质的企业形象,令其赢得社会声誉,树立良好的忠诚度,提升核心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总之,我国绿色财务管理工作仍旧需要进一步探索,优化发展,深入研究、不断拓展,方能真正应对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策略,提升技术水平、优化发展环境,在有利的监督管理下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与绿色化发展。

参考文献:

绿色环境管理体系范文6

关键词绿色营销绿色管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生的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制约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随着环境观念深入人心,以环境保护为特征的绿色消费正影响着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世界上不少企业意识到开发和营销绿色产品的重要性,绿色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开发绿色产品对企业扩大市场份额,获取高额利润,参与国际竞争,树立企业形象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之产生的绿色营销也正逐渐成为国际营销的新潮流。

所谓绿色营销,又称环保营销,是指企业运用营销工具,以不损害人类自身及后代的未来需求为条件,满足社会和消费者现在需要的经营与销售活动。从社会消费角度看,不仅要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还要满足子孙后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它包含三个宗旨,⑴节约材料消耗,保护地球资源;⑵确保产品安全使用,卫生和方便,以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提升;⑶引导绿色消费,培养人们的绿色意识,优化人们的生存条件。它是现代营销学的最新发展,是随着社会对环境的关注日益加强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20世纪80年代,只有少数企业认识到绿色营销的意义,而大多数对环保问题并没有充分的认识。进入20世纪90年代至今,由于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绿色运动的蓬勃兴起,

引起企业对环保问题的重视,营销绿色化以成为企业营销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一种相当重要的战略。据有关资料显示,1997年,国际绿色产品市场交易额为4260亿美元,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同期经济的增长,许多国家绿色产品市场消费量年增长率为20%-30%,甚至有一些国家达到50%,实施绿色管理战略将是企业抢占绿色市场的最佳选择,否则,就有可能与急剧扩大的绿色市场失之交臂。因此,有远见的企业家要抓住机遇,引进绿色观念,推出绿色产品,开发绿色市场,推行绿色管理。

绿色管理是指将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这一思想可概括为“5R"原则,即⑴、研究(Research):把环保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中,重视研究企业的环境对策:⑵、消减(Reduce):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⑶、再开发(Reuse):变传统产品为绿色产品,积极采取“绿色标志”,⑷、循环(Recycle):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⑸、保护(Rescue):积极参与社区内的环境整洁活动,对员工和公众进行环保宣传,树立企业形象。

1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意义

1.1绿色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环境问题自古有之。但在工业革命以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的需求和作用相对狭小。因此,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不甚明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的需求和作用的程度和强度日益扩大,使发展与环境的互馈关系趋于恶化。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促使人们开始检讨和反思传统的发展观,寻求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这便是可持续发展。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发表了《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随后,我国政府向世界推出《中国21世纪议程》,把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协调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体现者和执行者,因此,在这种广泛而深刻的调整和转变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应该首当其冲。企业必须采取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管理理念或模式──绿色管理,把生产经营活动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发展联系起来,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1.2绿色管理是适应绿色消费浪潮的必然选择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的健康意识大大增强,从而导致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重要的转变,“绿色消费”逐步形成,人们开始关心消费中的环境代价,呼唤既无污染又有益健康的绿色商品。据有关民意测验统计,77%的美国人表示企业和产品的绿色形象会影响他们的购买欲;94%的德国消费者在超市购物时会考虑环保问题;85%的瑞典消费者愿意为环境清洁而付出较高的价格。在我国,绿色需求在小康家庭也日益表现出来。如在对北京和上海两城市的调查中发现,79%-84%的消费者希望购买绿色产品。面对绿色消费浪潮的冲击,企业必须关注自身的环境行为,实施绿色管理,开发绿色产品,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1.3绿色管理是环境问题法律化的必然结果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新的全球性、区域性的环境保护法律文件不断出台,涉及领域不断扩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荒漠化公约等的履行增强了国际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强制性,对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就国内而言,为了保护资源与环境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环境保护法》等6部专门的环境法律和8部与资源环境相关的法律,制定了20多项环保行政法规和600多项地方环保法规。此外,我国还制定了诸如环境影响评价、城市环境质量整治定量考核、领导环境目标责任制、淘汰落后技术等管理制度。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政府的环境管制下,企业必须顺应环境问题法律化的趋势,对已有的技术和生产方式进行改变,实施绿色管理,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法律、政策允许范围内进行。

1.4企业发展必须实施绿色管理战略

20世纪90年代,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场“绿色革命”,环境与发展问题已成为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中心,即“绿色回合”。预计WTO在近一两年内出台一大批环保公约。由于WTO允许各成员国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因此,绿色壁垒将必然存在,而且会成为最重要的“变相贸易壁垒”。为了遵循这些绿色贸易规则,冲破绿色壁垒,免遭贸易制裁,企业必须实施绿色管理战略,才能求得快速健康的发展。

1.5实施绿色管理,提高自身利益

企业自身利益也驱使着企业强化环保意识,实施绿色管理,降低了单位产品资源消耗,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既节约了材料利用成本,又可降低污染和污染治理费用,从而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保障了消费者利益,以较少的绿色投入,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此相反的是,那些污染严重、资源消耗大的企业不仅要负担沉重的治污费用,甚至是来自政府环保部门的罚款,更严重者还遭受关门停业的风险。而且企业自身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品缺乏竞争力,最终会被市场淘汰出局。

2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途径

2.1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定位绿色市场

在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中,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谋求可持续发展作为必需和重要的因素予以考虑,重视研究并采取环境资源保护措施,这是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战略的首要观念和基本思想。现代企业应根据这仪一指导思想,迅速调整企业长远的经营策略,建立健全“绿色”运行机制。企业的战略调整,应定位于绿色市场。市场是企业的生命,面对急剧扩大的绿色市场,企业应迅速转换经营方向,应用绿色科技,开发绿色产品,才能迅速占领市场。掌握竞争的主动权。企业应成立专门机构或咨询公司收集各种绿色信息,调整和预测绿色需求,分析绿色细分市场,推出定位绿色市场的经营和发展战略。2.2建立绿色组织,弘扬企业绿色文化

绿色管理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企业内部的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必须由企业的高层推动。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绿色组织来推进企业的绿色管理,使绿色管理系统化、标准化。企业绿色组织可根据企业的现实情况,以环保认证标准为参照,分析影响环境的因素,培养员工的环保意识。在产品的设计生产、原料采购、营销行为等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建立标准规范的绿色管理体系,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另外,绿色管理战略的具体实施,涉及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层面,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其核心内容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绿色文化。它包括绿色企业精神、绿色价值标准、绿色经营理念、绿色规章制度、绿色文化生活等。它所倡导的绿色价值观将影响着管理者的决策和员工的工作态度,并推动着企业绿色管理战略的实施和发展。因此,要在企业里深入持久实行绿色管理战略,就必须从企业文化入手,从基础做起,从思想抓起,对全体员工进行“换脑”,使之真正理解和接受绿色理念,树立全新的绿色价值观,在企业内营造一种“绿色”文化氛围。企业可通过报纸、橱窗、宣传栏、广播等多种途径。加强绿色管理理念及战略的宣传与教育,弘扬绿色企业文化。这种“绿色”教育培训应该具有层次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企业内部进行一次全方位的“绿色革命”。

2.3致力绿色产品设计,研发绿色技术

绿色产品设计,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防污措施纳入产品设计,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并将其作为设计和技术研发的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并行考虑并保证产品应有的基本功能、使用寿命、经济性和质量等。绿色设计是研发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的基础,也是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战略的重要环节。

(1)收集绿色设计和技术研发信息,要兼顾内部(如减废技术、绿色制造成本等)及外在因素(如绿色供应商、技术发展等)的评价和分析,从而拟订以环保为导向的企业设计策略与研发方向。

(2)建立绿色设计小组,研发绿色技术,成立绿色设计工作小组或类似机构,观察企业目前的绿色设计表现,决定企业未来的技术研发方向,评价现有设计与未来需求的目标差距,掌握最新的绿色设计和技术信息,研发绿色技术。

(3)绿色产品方案设计。根据收集的绿色设计信息提出各种具体可行的绿色方案。对方案的评估是在设计、制造、包装、运输、消费、废弃、处理等综合流程中,以废弃物的减量化、最小化、资源化作为设计和研发目标,并根据每一个方案的技术可行性与市场配合性做整体的评估,最后确定可行的设计方案。

(4)绿色设计决策。对最终可行的设计方案,进行产品生命周期分析。该产品所有与环境有关的均纳入评估过程,经过综合评估并做适当补充或修正后,做出最后的绿色设计决策。

2.4通过绿色认证,获得绿色签证

国际标准化组织顺应世界保护环境的潮流,对环境管理制定了一套国际标准,即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以规范企业等组织行为,达到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ISO14000系列标准包括6个子系统,即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与环境检测、环境标志、环境行为评价、产品寿命周期环境评估、产品标准中的环境指标,共给出100个标准号,即从ISO14001-ISO14100,几乎规范了包括政府和企业等组织的全部环境行为,ISO14000适用于一切企业的新环境管理体系,它是一张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绿卡。

取得ISO14000认证,即意味着企业的绿色管理质量的到外部的认可,就等于取得了一张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不受任何绿色贸易壁垒的拦劫。据不完全统计,至1999年底,全球共有13386家企业获得了ISO14000标准认证。我国于1996年开始进行ISO14000国际标准管理体系认证试点,截止2000年4月底,我国通过认证的组织数只有263家。为顺应市场环保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建立产品生产的环境管理体系,并加强对出口产品生产技术、工艺、设计、包装按照“绿色化”要求进行改进。只要通过ISO14000环境认证,取得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以此来树立消费者青睐绿色形象是我国企业面临的重大选择。海尔集团是我国第一家获得绿色认证的企业,由于实施ISO14000标准,企业进一步深挖节能降耗潜力,各分厂物耗总额下降34.8%,折合单台冰箱物耗下降82%。海尔无氟绿色冰箱,在欧洲市场销量连年翻番,成为亚洲向欧盟出口冰箱最多的企业。

3结语

企业在绿色营销趋势下实行绿色管理,才能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企业只有将其传统的只顾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无度掠夺自然资源的企业管理模式,转变基于自身生存而谋求于企业、社会、环境三方共赢的绿色管理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否则,就会在波涛汹涌的全球竞争浪潮中被淘汰出局。

参考文献

1姜太平.绿色管理──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J].决策借鉴,2000,(1)

2沈根宝.绿色营销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