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范例6篇

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

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范文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各种压力增加,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越来越喜欢到乡村去旅游放松,通过走近乡村、回归自然来舒缓压力,这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湖南省旅游资源丰富,三湘四水人杰地灵,风景秀丽,湖湘文化源远流长,人文历史独特,自然风光优美,乡村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整体发展质量不佳,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湖南乡村旅游市场的特点

(一)湖南乡村旅游的主要类型

通过多年的发展积累,湖南乡村旅游已经颇具规模,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以娱乐休闲为主的休闲型,如城市周边的“度假村”、“农家乐”;以乡村山野水体等自然环境疗养健身为主的养生运动型,如宁乡灰汤温泉、长沙县开慧国际露营基地等;以摘垂钓或特色餐饮为主的采摘品尝型,如石门橘海采摘游、“小水果之乡”――长沙县白沙镇的采摘节等;以当地特色风光或村落名胜的旅游观光为主的观光型,如新宁~山、洪江古城等;以教育机构或家长安排的素质拓展、写生、考察、实习为主的学习认识型,如夏令营及一些拓展训练基地;还有以上几种类型兼而有之的综合型。

(二)湖南乡村旅游的分布及特点

湖南乡村旅游资源根据地域分布和资源特点主要分为四大片区:湘南区、湘北区、湘西区、湘东区。湘南区是指郴州、永州、邵阳以及娄底地区,这里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但是交通优势不够明显导致在旅游客源市场发育上和产品规划开发上都较为落后;湘北区是指岳阳、常德和益阳地区,这些地区的农业资源和渔业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是景区间距较远,线路拉得较长。湘西区是指张家界、湘西自治州和怀化地区,这里的特点是集中了湖南最多的少数民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湘东区则是农家乐发展比较兴盛。

(三)湖南乡村旅游的市场状况

通过分析近年的旅游调查数据得知:中青年、高学历人群是乡村旅游的主力军,游客的故地重游率超出50%,休闲娱乐型的乡村旅游最受游客欢迎。很多人出于减压和呼吸新鲜空气的出游团聚成为新时尚,并且以自驾游为主。有统计数据表明,有超过三之一的游客认为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超过二成左右的游客认为旅游项目没有特色、管理不到位占、服务质量差。

二、湖南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湖南乡村旅游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效益,但整体质量欠佳,严重地阻碍了湖南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生态环境压力大

乡村旅游地点由于大多分布在离城市较远的偏远地区,现代观念的输入相对滞后,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一些地区在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前瞻性保护不力,加之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游客在旅游地随意吐痰、随手乱扔的形象普遍存在,“某某到此一游”的涂鸦行为时有发生。游客增多,乡村垃圾、汽车尾气及生活污水的伴生增加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尤其是个别景区甚至出现被过度开发和损毁的现象,急剧增加生态环境压力。

(二)经营管理不完善

经营管理问题没有理顺,也是降低乡村旅游质量的重要成因。

基础设施和人文环境不够配套。

乡村旅游地大多地处远郊,各级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有限,旅游基础设施满足不了游客的有效需求,加之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很多就是本地村民,旅游服务人员缺少专业培训,缺乏职业素质,服务结果难以做到让游客满意。

2、乡村旅游产品缺乏特色。

乡村居民对市场信息不了解,品牌意识淡薄,经营效果不突出,没有战略眼光,缺乏创新,导致全省旅游项目大同小异,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

3、体制。

乡村旅游产业涉及到的农、林、渔、国土、环保等部门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协调机制,乡村旅游需要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才能促进行业和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区域发展不平衡

湖南乡村旅游资源的自身资源优势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之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建设投入的影响,各地发展思路和发展现状很不平衡。目前湖南乡村旅游产业在地域表现还是过于习惯于以中心城市辐射周边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这种惯性思维的决策和实施直接导致湘西、湘南的偏僻地区,乡村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受重视和支持程度以及游客心理认可度都较低,多种劣势因素聚集以致短时期内难以得到较好发展。这种地域性结构出现的不平衡发展,使得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出现了“城市味”越来越浓,“乡村味”反倒越来越淡的奇怪现象。

三、提高湖南乡村旅游发展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建设,保护生态

1、完善基础设施。

加强交通路网、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景区的公共服务的的质量,注重卫生设施的建设完善。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打造与当地情境相协调的住宿、娱乐、购物场所,为旅游者提供多种需求选择,让游客住好、玩好,有再次游玩的欲望。

2、保护生态环境。

开发乡村旅游,要坚持低碳、环保、绿色,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同时要加强原居民对本土文化的保护意识,挖掘与创新相结合,树立起风土人情、农家景观保护的新模式,让游客看得见景色,忆得起传统,记得住乡愁。

(二)政府主导,群众参与

1、转变职能。

有旅游资源的当地政府要把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切实转管理为协调、服务,形成一套有效的服务和和监督机制。各部门要通力合作,不能遇到问题踢皮球,看见有好处抢龙珠。

2、科学规划。

政府职能部门要立足当地实际做好整体规划,把乡村旅游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中统筹安排,要做到布局合理、规划科学,突出主题,避免恶性竞争。

3、严格管理。

政府要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或条例,制定和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审查力度,规范性行业管理。通过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强化行业自律,引导接待设施的适度集中与规模化经营。

4、加强扶持。

政府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培育乡村旅游开发主体。政府可以通过小额贷款、减免税费、开展培训等,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乡村旅游业的开发全过程来,确保乡村旅游发展的利益最大程度惠及当居民。

(三)适度开发,打造特色

1、适度合理开发。

切忌杀鸡取卵,要对旅游地的区位环境、历史人文、资源特色、社会经济等进行认真科学的调查和评估,前瞻性地进行合理规划和开发,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原则上展现当地的特色,控制人工化、城市化,构建一种符合自然的农业景观,保证乡村旅游的特点纯正。

2、开发系列产品。

打造地道的农家品牌,将乡村的自然资源、农耕体验与运动、文娱节目有机结合,提高趣味性,加强吸引力,延长游客游玩时间以产生持续经济效益。

3、打造特色精品。

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范文2

>> 发挥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助力精准扶贫攻坚 贵州省体育旅游资源优势及开发对策研究 爨乡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转化的思路与措施 整合地方旅游资源优势发挥文物在旅游事业中的独特作用 发挥旅游资源优势 提升特色旅游工艺品设计品质 挖掘乡村旅游资源优势 打造柏杨河乡旅游品牌 基于地域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晋北旅游资源优势分析及开发思路 浅谈自贡地质旅游资源优势及开发对策 荆州旅游资源优势及发展途径探讨 开发苏州太湖体育旅游资源优势与对策 探析海南会奖旅游资源优势及开发策略 辽宁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与潜优势研究 豆沙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优势研究 家乡的旅游资源的优势 基于旅游资源开发的投融资路径选择 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 基于旅游电子商务的肇庆旅游资源网站的研究 基于旅游资源“公地悲剧”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旅游扶贫路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关于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的通知[Z].旅发〔2016〕121号.

[3] 百度百科[DB/OL].http:///item/.

[4] 邓小海,曾亮,等.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精准识别研究[J].生态经济,2015,(4):94-98.

[5] 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2015,(5):147-150.

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范文3

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基于此,从分析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入手,探讨两大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提出推动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融合

新常态下,旅游业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国发〔2014〕31号文件《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2017年1月12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积极实施“三步走”战略奋力迈向我国旅游发展新目标——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上明确说明,“515战略”实施以来,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积极推广‘旅游+’等模式,推进旅游业与农业、林业等深度融合”。乡村旅游仅依靠产业规模的扩建、配套设施的完善等方式进行发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势在必行。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明显呈现出原创力不足,其衍生产品的价值不高、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机理、路径、模式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理论与对策。以“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为词频在CNKI中文知网文献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共找到20条相关结果,关于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有6篇,关于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有4篇,关于乡村旅游资源和旅游开发的有7篇,关于乡村旅游产业和产业链发展的有3篇。其中,李霞对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进行了策略研究;张曼婕研究分析了贵州省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之间的互动与融合发展状况;张硕等提出了北京乡村旅游与创意产业互动发展的途径;李霞提出了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在产业链各节点上的融合建议;赵华等从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当前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不难看出,目前我国对于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第一,没有统一界定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后所产生的新业态的名称和概念,难以准确把握这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水平、规模和效果。第二,集中于初步描述和探索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现象,倾向于对这两大产业融合的宏观策略进行探讨,侧重于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应用型研究较少。第三,没有深入研究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路径与模式,还需进一步做理论和实证的重点探索。因此,研究经济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转型升级、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

“互联网+”“旅游+”时代下,我国乡村旅游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逐渐由原本依靠要素或投资驱动向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转变,乡村旅游需要全域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为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衍生出新的旅游业态创造了天然的基础。为适应当前大众旅游消费升级的特征,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应依托乡村生态,融入文化灵魂,突出农耕生产,体验乡村生活,打造乡村旅游的升级版。要立足地区实际,挖掘特有资源,注重人文关怀,实现乡村旅游的特色化、差异化、个性化、人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便是一条有力的发展路径,文化创意产业可将原有的乡村文化进行再挖掘,开发出独具特色的主题产品,最大程度地发掘出农业的多元化功能。另外,文化创意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将乡村文化资源、场景创意等进行商品化、市场化开发,利用乡村旅游产业手段实现文化资源的商业增值,开辟一种乡村文化资源产业型发展的新模式,使文化创意产业在与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中实现效益最大化,改变文化创意产业传统的生产与消费模式,扩展其附加价值,完善和延长其产业链。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最终将带来乡村旅游的巨大发展,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最佳手段

2014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中指出“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2014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旅游局等七部门共同启动乡村旅游富民工程。2016年8月,国家旅游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下发《关于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的通知》(旅发〔2016〕121号)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力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5个省(区、市)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通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使全国1万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年旅游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贫困人口年人均旅游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新常态下,乡村旅游目前普遍的一家一户的零散经营模式,在食品卫生、服务水平、安全甚至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弊端日益凸显。以发展乡村旅游来实现精准扶贫,就是要把各种旅游资源整合起来,重塑乡村经济产业结构,延长乡村经济产业链。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可以解决乡村旅游景区建设城市化、产品单一雷同、环境污染、缺乏科学规划等问题,将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小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紧密结合,打造出能够实现旅游精准扶贫目标的特色乡村文化创意旅游精品,加快文化创意型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可以优化乡村旅游产品的结构,加快休闲农场、房车营地、乡村民宿、艺术村落、乡村庄园、乡村博物馆和市民农园等乡村旅游新业态类型的发展,扩展乡村旅游产业链和产业面。再通过吃、住、行、游、购和娱等旅游基本要素的本地供给,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参与开发建设、旅游服务、经营管理、发展决策和利益分配等各个环节的机会,实现当地村民收益的最大化,扩大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造血”功能。

三、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瓶颈

乡村旅游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创意素材,提供更具特色的创意环境,提供更为广阔的创意空间,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实现乡村文化多渠道、多层面的表达,倍增产业效益,实现产业集聚和区域优势。但是,当前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还面临着不少的瓶颈。

(一)缺乏整体规划,联动发展不足

文化创意是一种再造与创新的文化现象。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将乡村沉淀已久的民俗文化加以创新,以不同的文化创意物质表现体现乡村文化内涵,使乡村旅游开发,联系创意生活,让原有的村落以现代形式彰显。只有依托乡村文化底蕴而发展,才是文化创意的重要展现,才能带动相关区域和产业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我国大多数村落的发展模式都较为单一,造成村庄的生活模式只适合于当地村民,真正融入乡村的艺术家和扎根乡村的文化创意产品较少,真正受益的村民不多,区域联动发展不足。要想让艺术家与原住民共生共融,文化创意产品独具特色,还需要村落的整体规划,甚至区域的整体规划,在尊重原生态、原风貌的基础上,促进艺术家与原住民的共生共融,让村民更多受益,让艺术家更接地气。

(二)产业链不完整,发展后劲不足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需要进行农业生产创意、乡村生活创意、乡村景观创意、乡村功能创意、农产品科技创意和乡村旅游品牌创意,助推乡村旅游方式从“旅游”到“生活”的转变。然而,当前我国引入文化创意开发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大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复合其他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力度不够,产业链过短,没有形成多种新的旅游业态和旅游产品。只有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空间,全面打造集文化艺术展览中心、农事生产销售、主题酒店、特色餐饮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园,重点发展一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农业公园,构建统一的乡村创意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互融与共荣,用文化创意发掘乡村文化、表现乡村文化、营销乡村文化。

四、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建议

(一)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路径

用文化创意推进乡村旅游产品研发和产业融合,可形成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如何将原有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及传统民族习俗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融观赏、考察、度假、学习、参与、娱乐和购物于一体,提升乡村文化创意旅游的市场化运作能力,是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应走一条基于资源特色的差异化融合发展路径,不同资源类型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其产业融合发展具体路径与发展重点均应有所不同。不同地区都应找准自己最独特的资源优势,培育乡村文化创意旅游新业态,形成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格局。如农业资源优势突出的地区,应重点发展创意农业旅游,一方面提高创意农业的科技含量,集约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作物产品,完善创意农业生产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开发体验型创意农业旅游产品,让游客回归自然,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并充分发挥出创意农业旅游的科普和环保教育功能;历史建筑资源优势突出的地区,应重点关注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彰显自身特色,在规划中坚持对自然肌理和历史文脉保护的基础之上,进行历史文化教育旅游、生态旅游的开发;节庆资源优势突出的地区,应重点发展特色文博和主题文化旅游节,大力开发农业的绿色、环保、休闲、体验和示范功能,开展各类乡村体验特色活动。

(二)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要通过文化元素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从文化创意、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体系建设、渠道建设和个性化等多方面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优美产业,推动生态建设、创意农业、观光体验同步发展。

1.分圈层差异化发展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应按照城市、近郊、远郊3个圈层来差异化发展。城市圈层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氛围为主,在适宜区域发展景观创意农业。近郊圈层以休闲农场、乡村庄园、市民农园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重点,发展社会生活功能型创意农业;远郊圈层以设施农业、精细农业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农产品,兼顾创意生活功能。近郊和远郊在发展乡村文化创意旅游时,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有所不同,如近郊首先要解决交通和停车问题,而远郊则更关注资源的核心竞争力差异。但不管哪个圈层,都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突出体验性、娱乐性,做到精致化、生态化。

2.分区域功能化发展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时必须进行区域功能划分,哪些是当地原住民的保留区域,如核心生活区域,游客不得前往,也没有前往的兴趣;哪些是游客的专有区域,主要进行乡村文化体验、娱乐;哪些是原住民和游客的共有区域(分享区域),既能为游客提供各项旅游服务体验,又能为原住民所用,甚至参与文化创意旅游的开发。只有增强原住民的认同感,原住民的参与也才会有持久的动力,乡村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才可能有持续的力量。

3.规划先行,过程管理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必须要先进行整体规划,将一切可能出现的原住民与游客之间的文化和利益冲突问题事先解决,尤其是大量游客到来之后不能给原住民带来生产和生活上的不便,在乡村文化创意旅游实施过程中还要做到管理上的平衡,使游客和原住民的幸福感都得到保障。然后,将原有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及传统民族习俗等资源进行再挖掘,开发出独具特色的主题产品,将创意设计、广告营销、零售流通、管理培训等前瞻性地融入乡村旅游价值链产生的每一个环节。

4.注重新媒体营销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必须注重渠道建设,包括官方渠道、民间交流渠道和网络渠道等。乡村文化创意旅游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乡村生活创意产业。乡村的生产创意、生活创意、景观创意、功能创意、科技创意、产业创意和品牌创意都要通过官方渠道、民间交流渠道和网络渠道向外传播。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微信、微博、论坛等社交媒体获取旅游信息,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将成为乡村文化创意旅游营销宣传的新阵地,通过社交媒体将乡村优美的意境和养心养美的场景传递给游客,是一种情感营销。总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就是走一条生态、悠闲、慢拍的生活方式发展之路,发动民众的创新力量,形成叠加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李霞.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2]张曼婕.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4(14):3430-3433.

[3]张硕,吴上上,陈跃雪.北京乡村旅游与创意产业互动发展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4(3):83-86.

[4]李霞.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述评[J].科技咨询,2014(2):220,240.

[5]赵华,于静.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2015(4):50-55.

[6]王璇璇.苏州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模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4):28-29.

[7]于莉.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运作模式研究[J].中国商贸,2010(26):156-157.

[8]金虹.文化创意产业参与乡村旅游的建设模式及运作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2016(8):32-34.

[9]康杰,杨欣.文化创意视角下乡村旅游开发的策略[J].农学学报,2015(5):136-140.

[10]罗光华.“互联网+”背景下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及升级对策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11):231-236.

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范文4

【关键词】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络系统构建;信息数据库;网络系统

安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深刻变革,也逐渐改变旅游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有利于推动旅游业的繁荣与进步。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娱乐方式,满足人们旅游休闲的需要,越来越受到人们推崇。将电子商务网络系统应用到乡村旅游当中,方便旅客获取旅游信息资源,科学合理制定旅游计划,并且有利于节约旅游成本,在具体应用中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与此同时,为促进该目标顺利实现,结合乡村旅游实际情况,构建电子商务发展网络系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对该内容进行探讨分析,希望能为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与网络系统构建的具体工作提供启示。

1乡村旅游的概念与实现路径

1.1乡村旅游的概念

乡村旅游是伴随着现代人们休闲旅游方式不断改变而产生的。它是指在乡村范围内,利用乡村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业经营、乡村设施、乡村生活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旅游活动[1]。乡村旅游集旅游、观光、娱乐、休闲于一体,它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2乡村旅游的实现路径

乡村旅游的实现途径多种多样,主要有几种类型:1)田园风格。利用田园风光、特色农作物、农业生产活动等吸引游客观光,以满足游客回归大自然,放松身心的要求。2)农家乐。利用田园风光、农家小院、特色农产品等吸引顾客游览、娱乐等。3)休闲度假。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宜人的气候、无污染的生态环境等吸引顾客观光、游览。4)高科技生态农业观光园。利用农业技术发展种植业、畜牧业、观光农业,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形成绿色休闲、绿色观光、科技农业、生态农业于一体的休闲旅游模式[2]。此外,乡村旅游的实现途径还有生态农庄、生态观光村、民俗风情、村落乡镇、科普教育、精品型生态农业观光园等。这些不同的途径风格各异,具有不同特点和功能,在吸引游客、满足不同游客需求、发展农村经济等发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受重视,其应用也变得更为广泛。对扩大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合理安排旅客行程具有重要意义。

2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网络系统构建的作用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并在乡村旅游领域得到应用。事实上,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构建电子商务发展网络系统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拓宽乡村旅游的信息服务渠道。部分乡村旅游企业的规模小,缺少固定的客户群体,企业对市场信息了解不足,难以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构建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络系统,便利信息收集和反馈。并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做出调整,与客户建立密切的联系,拓宽信息服务渠道,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广大旅游和观光需要。2)降低乡村旅游宣传费用和交易成本。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能降低信息交流成本,节约乡村旅游宣传和推广费用,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且还可以节约人力、财力和物力,实现资金投入少、宣传费用低、传播速度快、乡村旅游信息覆盖面广的目的,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便利。3)满足乡村旅游旅客的个性化需求。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个性化旅游成为一种时尚。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为旅客提供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经营管理者在电子商务平台的辅助下,以“客户满意”为原则,把握旅客的心理动态,合理规划路线,选取旅游景点,制定旅游计划,[3]满足旅客的个性化需求,有利于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3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与网络系统构建的对策

虽然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与网络系统构建具有重要作用,整体服务功能也在进一步完善,但仍然存在不足。例如,忽视构建标准化的电子商务平台、规范权威的乡村旅游信息数据库缺乏、网络系统模块不健全、安全管理不到位等。为弥补这些问题与不足,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实需要,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采取完善对策。1)构建标准化的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结合乡村旅游发展需要,以方便旅客获取信息、科学制定旅游计划为目的,构建标准化电子商务平台,从而有效规范和引导旅客的各项工作。标准化平台包括乡村旅游资源浏览、数据信息、旅游产品介绍和预订、资金支付等环节,为旅客了解乡村旅游的具体信息,制定合理的旅游计划提供便利。同时还要完善电子商务体系、网络、基础技术、商务运作等标准,确保电子商务平台更为有效地运营和发挥作用,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创造便利。要完善安全标准和服务标准,确保电子商务平台安全稳定运营,避免受到不法侵害和攻击[4]。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涉及旅游、计算机、管理、服务业等众多领域,服务内容和服务环节多样,为促进其更好运营和发挥作用,应该采取措施让各环节密切配合,能够协调、稳定、有序、健康发展。对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每个服务环节都制定规范标准,并严格执行和落实,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便捷的服务。2)建立规范权威的乡村旅游信息数据库系统。以方便旅游者获取信息为出发点,建立高效、权威、统一的信息数据库系统,满足旅客收集和获取乡村旅游信息资料的需要。要确保数据库系统的高效和稳定,便于乡村旅游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健全并完善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平台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有效提升其应用效率,满足旅游者获取信息资源的需要[5]。重视乡村旅游信息资源共享,搭建共享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和作用,结合乡村旅游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实时更新旅游信息资源,保证内容系统和全面,反映乡村旅游的最新动态。进而方便旅客查询信息资源,为他们提供快捷、优惠、迅速的乡村旅游产品预订和购买服务,方便旅游计划制定,让人们更好开展乡村旅游的各项活动。3)合理设置乡村旅游网络系统的功能模块。完整的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络系统包含不同的功能模块,由多种不同的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又包含不同的内容,相互协调与配合,满足乡村旅游信息资源收集和更新的需要,以保障电子商务平台有效运行。例如,可以将系统分为信息数据库、商务交流、网络营销、网站管理四个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又包含不同的内容。信息数据库包括乡村旅游交通、景点、饮食、娱乐项目等;商务交流包括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顾客的交流,旅客通过该模块查询和预订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信息;网络营销包括乡村旅游优化促销活动,并为旅客和企业搭建交流平台[6];网站管理主要为旅客提供个性化服务,乡村旅游信息和新闻报道等。4)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并保障网络系统安全。在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构建过程中,政府部门可以加大技术、资金、人才方面的支持力度,完善政策措施,保障网络平台和乡村旅游各项工作规范化进行。完善配套的政策法规,对违法行为加大惩处力度,保障电子商务平台更为有效地运营。5)稳步推进并不断改进和完善网络系统。由于乡村旅游资源会不断丰富,人们的旅游需求也呈现多样化趋势,再加上信息技术、经济发展的影响,系统构建应该坚持循序渐进原则,不断改进和完善。系统平台除了为旅客展示乡村旅游产品和信息外,为旅客提供个性化服务方面还要不断完善与改进。总结经验,完善系统设置,进一步丰富内容,推动电子商务平台朝集约化、高效化方向发展,更好满足旅客获取信息资源的需要。

4结束语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电子商务网络系统的构建,能为游客提供更为丰富的旅游资源,方便他们制定旅游计划,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因此,日常工作中应该结合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需要,构建完善的网络系统。并根据乡村旅游的现实需要改进和完善,整合旅游路线、车船公司、网上订房服务等。让游客更好制定旅游计划,方便旅客出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晓菲.运用电子商务发展我国乡村旅游探析[J].价格月刊,2016(4):59-62.

[2]张春霞.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实证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7-50.

[3]禹禄君.浅析移动互联网体系架构[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59-61.

[4]薛瑞芳,张红.西安农家乐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与网络系统构建[J].江西农业学报,2008(4):156-158.

[5]张金鸽,周灿芳.广东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4(23):184-187.

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范文5

关键词:美丽乡村;景村融合;景观规划

1 引言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勾画的“建设美丽中国、打造生态文明”的宏伟蓝图中,美丽乡村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自然景观和人文客体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在我国呈现出磅礴的发展态势,同时也涌现出村庄边缘化和空心化、生态环境恶化、传统农业衰弱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对乡村的具体情况进行理性判断,因地制宜地选择美丽乡村的发展模式。本文旨在探寻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契合点,以推动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融合发展。

2 景村融合模式探研

2.1“景村融合”的内涵

乡村旅游是借助游客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乡土亲情的需求为游客提供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但当前乡村旅游纷纷涌入因追求短期利益而导致乡村旅游核心资源破坏、文脉断裂、传统村庄沦陷的行列。以旅游景区的标准建设美丽乡村,以旅游景区建设带动乡村发展是避免以上情况的有效措施,即用“景村融合”的方式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景区建设融为一体实,实现乡村与景区的协调发展。

2.2“景村融合”的模式

“景村融合”是将景区与村庄视为一个系统,通过村庄内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村庄的生产活动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村庄与景区的空间互应、资源共享、要素互补、利益互显是“景村融合”的主要模式。

2.3“景村融合”的路径

“景村融合”的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平衡居民与游客的利益诉求,要求美丽乡村的建设与旅游景区的建设同步规划。“景村融合”的主要路径有:明确村庄功能定位,优化村庄空间布局,树立景区与村庄的主题形象,创新旅游产品,完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

3 实践:河南省登封市少林街道办事处雷家沟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

3.1 项目概况

登封市少林街道办事处雷家沟村位于登封市西北十三公里处,地处嵩山腹地,三面环山,与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隔路相望,自然风光优美,名胜古迹众多,是一个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文化旅游型美丽乡村。现状雷家沟村地势险要,用地复杂。村庄呈小片长带状、零星点状分布,基础设施薄弱,居住条件较差。

3.2 规划思路

本规划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修缮改造古民居群及历史文物,美化亮化村域环境,整治山地农耕设施,建设“禅修”养生基地,借鉴“景村融合”的开发模式,以实现宜居、宜业、宜游的目标。

3.3 总体定位

雷家沟村紧邻千年古刹少林寺,区域内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少林寺的发展无形中带动着周边旅游文化的建设,雷家沟村则占有天然的地理优势。雷家沟“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总体定位以少林文化为背景,将雷家沟村打造成一个集农、禅文化体验、生态旅游观光、佛学禅修文化教育和商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目的地。

3.4 组织结构规划

本案根据村庄的具体情况将整个整合结构划分为“六区、一街、一园、一中心”:

3.4.1农业体验观光区:村庄入口现有土地为一般耕地,在此处打造农业观光园。在该区域中开展牛犁地,石磨磨面,石碾碾米,男耕女织等游客互动项目,体验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

3.4.2民俗文化体验区:以废弃的雷家沟老居民区为依托,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通过修缮整治农家老宅,建造民俗文化体验区,将几近绝迹的农村民俗、耕作农具、农家技艺、本土手工艺制品等的现场制作、体验等展现在游客面前,使游客特别是中老年游客找到儿时的记忆、久违的乡愁……

3.4.3农耕休闲采摘区:以雷家沟东洼及百草岭的丘陵、坡地为主,就地取材将田埂进行梯田改造,美化生态环境以提升观赏效果。以原生林果、苗木为基础,联合农、林科研单位,在保留村庄原有林果业种植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农副产品,逐步形成以休闲采摘、农耕体验为主的多功能旅游休闲体验区。

3.4.4禅修养生区:将废弃的养鸡场区域改造为禅修堂、文化艺术展馆、道德讲堂等,集中形成禅修文化养生区。聘请得道高僧、知名传统国学文化学者到此讲禅论道,并定期举办书法、古典音乐、国学讲堂等活动。

3.4.5传统武术研修区:“禅”、“武”是少林寺的精髓,雷家沟村位于“禅武圣地”的腹地,具有非常浓厚的禅武文化底蕴,亦是村庄的特色和灵魂所在。本案以太子沟下现有的武校“少林罗汉院”为依托形成武术原生态展示区、传统武术研修区,定期举行少林武术研修、表演,以此作为吸引游客光临的一大闪光点。

3.4.6现有文物保护区:雷家沟现有的永泰寺、永泰寺塔及其附属景点已基本成型,具备接待游客的能力,针对这些重要文物进行保护性开发,后期再加大宣传力度,并引导游客有序游览。

3.4.7素食文化街:为最大限度的开发资源,充分利用沟壑的现状地形,计划在雷家沟的沟壑底部内依沟而建素食文化街,招商引进各具农家乡土特色的风味美食,打造素食文化专区。建筑风格与改造的居民区保持一致,以青砖灰瓦的明清建筑风格为主;街区步行道内由上而下潺潺细流曲折而过流入荷花池,在景观荷花池旁设置以少林禅武文化为背景的雕塑小品。

3.4.8传统体验园:将刁家沟老村庄和现有土地做为传统产业基地,在此展现农业农庄特色,用比较原始的农耕方式,让人们可以回归田园生活。

3.4.9社区服务中心:作为景区的第一门户区,为游客提供停车、问询、租赁等旅游服务。建设与景区相配套的多功能商务服务区,以特色美食、禅武文化为基础,打造一个集住宿、度假、会议为一体的商务服务中心。

4 结语

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涵盖范围很广,涉及村庄美化、环境提升、景观塑造、生态保护、村庄文化品质和精神面貌的改善等方方面面。基于“景村融合”的美丽乡村规划在规划旅游景区层面通过对村庄的功能及形象定位、空间布局、旅游开发和基础设施配套等,丰富了现行村庄的规划内容。关于雷家沟美丽乡村的规划依托村庄的区位优势、自然风光和纯朴民风,把民俗文化、禅宗文化和传统的姓氏文化作为项目的核心资源,走“保护-开发-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期以乡村旅游发展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以美丽乡村建设保障乡村旅游发展,从而推动了乡村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樊亚明,刘 慧.“景村融合”理念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路径[J].规划师,2016.

[2]邵剑杰,黄淑娟,李先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 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以桂林市阳朔县新寨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住宅科技,2014.

[3]黄震方,陆林,苏勤,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 [J].地理研究,2015.

[4]林若琪,蔡运龙.转型期乡村多功能性及景观重塑[J].人文地理,2012.

作者简介

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范文6

【关键词】文化营销;乡村旅游;乡村文化

一、乡村旅游概述

现代乡村旅游是当今乡村旅游的主要类型,它的发展不仅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还影响着城镇化的发展格局,对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我们现在所说的乡村旅游就是指现代乡村旅游,它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态旅游、文化旅游、自然旅游、农业旅游等。在我国不断推进城市化的背景下,乡村旅游获得越来越大的发展前景。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缺乏人才资源。在我国广大的乡村,对经济的发展进行规划的人主要是村干部或者农民。这是因为大多数人才不愿意呆在农村,他们更希望在大城市中发展。在这种价值导向的作用下,农村中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比较缺乏。而旅游经济的发展对文化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农村中从事此项事业的人严格来说并不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因此,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人才不足的难题。不仅如此,从事乡村旅游业的非专业人才还给乡村旅游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一是从业人员的非专业性使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不够科学,影响着旅游经济的长远发展。二是从业人员的非专业性使旅游行业的服务水平不高。比如,在为游客讲解当地的某一风景名胜时,由于导游或者其他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这个方面缺乏相应的知识,因而就会出现无法为游客讲解的尴尬局面。三是从业人员的非专业性使得乡村旅游缺乏发展后劲。事物的发展都具有继承性的特点,乡村旅游缺乏专业的人才,后续力量也得不到补充,因而其发展后劲不足。(二)乡村旅游的营销策略不够科学。营销策略是现代营销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它的制定与实施直接影响到经济项目的发展。基于这一点,营销策略在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值得被重视。然而,从当前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乡村旅游在营销策略上还有待改进。营销策略上的缺陷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第一,乡村旅游对自身发展的定位出现偏差,大多数乡村旅游项目只是以短期收益为建设目的。在这种短视经营理念的指导下,旅游项目的建设自然就出现了粗造滥制的情况,在质量上没有保证,同时也没有将乡村的特色发挥出来。第二,乡村旅游对市场的定位不够科学。我国当前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因此任何经济发展体都要以市场为导向。而许多乡村旅游项目在营销策略上并没有对此给予应有的重视,有的甚至是盲目建设,造成旅游项目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最终旅游项目无人问津,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第三,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存在着片面性,基本上是偏向自然资源。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相关人员在制定营销策略时思路没有打开,将自己的视野局限在自然资源上,而没有考虑到人文资源如民俗活动等也是增加旅游项目吸引力的因素。(三)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缺乏市场意识。市场是最终实现经济目的的载体,我国的市场经济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逐步走向了正轨。在这种背景下,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也归入市场机制中,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人才,现有的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水平不高,所以从事乡村旅游业的人普遍不具备市场意识。一是从业人员对市场的认识不足。市场属于经济学的概念,他们能够对市场加以浅层次的理解,但是却无法深入理解农业与旅游之间的关系。二是从业人员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市场的作用,因而在经营中没有以市场为导向。市场可以发挥指路灯的作用,因此在建设某一项目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明确市场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这样才能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项目。然而,很多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直接跳过了这一环节。三是乡村旅游经济的建设缺乏品牌观。品牌是影响市场占有率的重要因素,知名度越高的品牌,它的市场占有率就越大。而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对品牌几乎没有关注,长期的发展下,也只是形成了一些规模比较小的旅游项目,真正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没有出现。在以上几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乡村旅游的市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三、文化营销视角下乡村旅游市场的拓展路径

(一)文化营销概述。文化营销是一种基于文化消费的营销方式。消费者不仅有物质上的需求,他们还有精神上的需要,这种需求就促使文化营销方式的形成与发展。在文化营销方式的引导下,一方面消费者的各种不同的文化需求得到了满足,另一方面经营者通过对消费者进行价值引导等,达成了销售产品的目的。可以说,这种营销方式满足了经营者与消费者两方面的需求。在第三产业逐渐深入发展的当下,文化营销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它之所以能够在众多领域中得到认同与应用,主要还是因为它具有多种功能。因此,可以把文化营销作为观照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视角,为拓展乡村旅游市场找到更多的路径。

(二)文化营销视角下乡村旅游市场的拓展路径。1.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要以乡村文化为依托。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道路比较狭窄,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充分利用当地的乡村文化。旅游行业很容易出现同质性的产品或服务,要想从其中脱颖而出,就要为自己的产品及服务增添一些异质性的东西。对乡村旅游业来说,乡村文化是最佳的选择。在旅游项目的规划定位与相关产品的设计上,可以将乡村文化融入其中,这样一来,不仅增强了旅游项目及产品的异质性,使它能够与同行的其他旅游项目区分开来,而且还能使旅游项目具有当地的特色,从而增加了旅游项目的吸引力。为此,乡村旅游可以在旅游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增加一些富有农家特色的内容,比如将当地特有的民俗节日作为旅游项目的建设主题,也可以将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设施等作为人文景观进行推广。2.把乡村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作为扩大乡村旅游经营规模的手段。乡村旅游之所以只能以小规模的形态存在,就是因为旅游项目没有形成品牌,而品牌的形成需要大量的宣传。在现代经营理念中,宣传是提高产品知名度的主要手段,只有使产品在市场中具备相当的知名度,品牌才有可能形成。因此,乡村旅游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规模,就要加强乡村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一方面,要对乡村旅游项目进行文化包装。好的产品如果得到包装就会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乡村旅游项目同样如此。对此,乡村旅游可以选择与民俗研究机构合作的方式来提升旅游项目的档次与文化品位。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等介质对乡村旅游项目进行宣传与推荐,使更多的人知道乡村旅游项目。

四、结语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我国乡村旅游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乡村旅游业要抓住历史机遇,在改革中激流勇进,运用文化营销手段,使乡村旅游业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作者:尹元甲 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马桂顺,龙江智等.不同特质银发族旅游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差异[J].地理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