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竞赛的意义范例6篇

学校体育竞赛的意义

学校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1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9―0066―01

本文构想了一种学校体育竞赛与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课考核、健身运动、卫生保健相结合的创新竞赛模式,并提出了其改革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基本问题。

一、体育课应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竞赛参与不同于一般的体育活动参与,竞赛参与是全身心投入的一种参与,所以培养学生体育情感的效果要比一般参与活动好得多。因此,我们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可开展多样性、经常性、小型性、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考核性的体育比赛活动,使体育竞赛与体育活动、体育课等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同时体育竞赛又能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促进、检查、评比,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二、学校体育竞赛应与体育课考核相结合

在体育竞赛中可渗透各种测试考核,如可组织锻炼小组、班级、年级以及校际间的以完成各种测试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运动竞赛活动,就能在各班、组之间产生竞争,互相监督,使考核在公正、公开、真实、准确的条件下进行。并且与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有关,不仅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通过比赛掌握并运用各种测试项目的相应技能,在紧张而愉快的竞争中完成既定的锻炼任务。

三、学校群体竞赛应与健身运动相结合

竞争是体育的最显著特点之一,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运动竞赛中。而学校体育竞赛中又要具有健身性与趣味性,否则将难以贯彻终身体育与生活体育的宗旨,推动群体活动深入广泛持久地开展。这就要求教师要能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知识层次,富有创意地开拓那些科学、有效、简便、有趣、有恒的大众化竞赛项目,并以集体项目为主,使学生在团结、竞争和快乐的气氛中既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又能受到集体主义的教育,培养其竞争精神,促进其锻炼的自觉性,达到体育健身育人的目的。实践证明,科学、简便、有趣的健身性竞赛项目,由于能够满足学生丰富的课余生活,满足学生锻炼身体及自我表现的需要,因而能极大地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持久的兴趣。

四、学校体育竞赛应与卫生保健相结合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校园体育文化具有丰富体育知识,修身养性,传播体育和运动文化,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和提高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及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等多种功能。因此,向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的教育,是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之一。然而学校现行的体育竞赛完全没有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就是很好的宣传机会也没有加以利用。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

五、学校体育竞赛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1. 提高认识,正确把握改革的目的

组织学校体育竞赛的目的应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推动群众体育活动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不断强化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技能。只有正确把握了这一目的,才能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具体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竞赛内容与形式的目标,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师资、场地、器材等方面的优势和群众竞赛的功能,使学校体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终身。

2. 要充分调动学生、社会及体育组织的积极性

应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组织形式多样、项目各异的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活动中心,兴趣小组以及家长互助组,让他们在学校统筹下自己组织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将之纳入学校群体竞赛计划,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各方面的支持。还可采用征集竞赛内容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集思广益,不断扩大影响,以不断充实和完善竞赛的内容。另外,组织并实现这种模式的运动会,有许多工作,如编排、宣传、主持、讲话等等,若放手让学生办,发挥它培养人、教育人、锻炼人的作用,对于增加学生的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展现各种才华都有很好的作用。

学校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2

一、和谐体育的内涵

“和谐”一词“和”与“谐”两个字组成。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和也,有协调、顺和、无冲突之意。可见,和谐的本质乃是协调与共享。“和谐社会”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的空想主义社会主义者莫尔提出来的,并由法国的空想社会者傅立叶对其进行了完善。

1.1全面发展是和谐体育的特征之一

构建和谐体育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这要求我们必须系统地来看待体育的发展问题。众所周知,体育在我国一般被认为有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三大部分组成。

1.2协调发展是和谐体育的特征之二

和谐体育的构建离不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这就要求体育的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协调一致,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

1.3可持续发展是和谐体育的特征之三

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并行不悖的。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指体育的发展能满足当前人们体育文化需求,而且指体育的发展能满足今后人们的体育文化需求。和谐体育追求的是体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与人类发展的和谐以及体育自身的和谐,最终是为了实现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中体育竞赛文化是校园和谐体育文化

高中体育文化是指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高中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高中体育竞赛是高中体育活动的窗口和两点,高中体育竞赛开展得好坏直接影响高中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同时直接影响高中体育活动的和谐性。

三、构建校园和谐体育与高中体育赛事的和谐关办系分析

3.1构建校园和谐体育有利于促进和谐的校园赛事

高中的体育赛事既要考虑要具有竞技性,同时又要特别注意群众性,也要体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校园、学生与比赛之间的和谐,因此校园的比赛也应该是和谐的比赛。构建和谐体育是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其必然追求体育与校园的和谐,这无疑会为和谐的校园体育营造和谐的大环境,因此,构建和谐的校园体育将有利于促进和谐的比赛。

3.2搞好校园内的比赛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体育

首先,就校园的体育赛事本身而言,组织好体育赛事是搞好学校体育的必然要求,亦是和谐体育的基本要求,其次,组织好校园的体育赛事有利于落实学校体育的和终身体育的计划和目标,可以推动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体育系统的和谐发展,最后,从校园体育赛事可能发挥的众多功能来看,其必然促进学校体育的全面和快速发展,从而为构建整个和谐的社会体育提供注脚,进而为构建和谐体育创造有利条件。因此,校园的体育赛事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体育。

四、校园体育竞赛可能导致的不和谐的校园体育因素

4.1重视校园比赛的竞技性,忽视比赛的群众性

校园的体育赛事往往以竞技比赛的模式为基础,包括球类比赛、田径运动会往往都是按照国际比赛的规则进行竞赛,各院系、各班级之间都追求比赛中的成绩,力求要让各个单位的体育尖子包揽全部比赛项目,由于大部分的校园比赛以竞技比赛的模式进行,从竞赛的方式和特点上就决定了只有少数的学生可以参加比赛。使校园的比赛缺乏明显的群众性,大部分的学生只是充当观众的角色,根本没有机会在大学中参加比赛,感受比赛中的气氛,体会体育竞赛的趣味,这就是本来可以主动参加体育竞赛的学生没有机会参加校园组织的比赛,渐渐的大部分学生就远离了比赛、远离的体育。这必然会影响校园的和谐体育的构建。

4.2追求校园竞赛的表面影响,忽视校园比赛的人文精神

校园的体育竞赛往往有的时候是学校向外宣传的窗口,是一个学校的品牌效应。学校的领导要求将校园的体育竞赛组织成一种表演秀,大部分学校只注重比赛的场面和过程,很少注重体育竞赛的真正的内容,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只注重表面的想象,忽视了体育竞赛本身的文化内涵。其实校园的体育竞赛最终的目的是宣传体育的人文精神,形成校园的体育人文氛围,使学生们在竞赛中感受体育,感受精神。

五、校园体育比赛促进校园和谐体育构建的对策建议

5.1以校园体育赛事为契机,做好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的和谐

良好的体育赛事是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环境的一部分,使学校环境建设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程,需要全校师生员工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臻于完善。

5.2以校园体育赛事为生机,建设有特色的和谐体育文化环境

在学校体育文化环境的建设上,应从本校的传统、培养目标出发,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文化环境。

5.3以校园体育赛事为注脚,加强校园体育活动的和谐

校园体育赛事是学校体育的一个窗口、一个品牌、一个宣传栏,搞好校园体育赛事将带动学校其他相关体育活动的全面发展。在学校体育中也存在体育明星、体育明赛,要把校园的体育赛事办成传统的体育赛事,办成名牌的体育赛事,逐步增加各项赛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体育赛事的群众性和基础性。以校园体育赛制为基点,加强学校体育活动的和谐发展,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

学校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8-0006-02

面向职业院校开展的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越来越受到各个学校、社会团体、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产生的积极意义也十分明显,对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与职业技能竞赛的内涵

(一)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各个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立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社会调研与论证,分析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显而易见,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面向职业岗位群的指向性明晰。而且,职业院校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所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过硬技能的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院校十分注重对学生(或学员)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职业技能竞赛的内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关于职业技能竞赛的解释是:职业技能竞赛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实际开展的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的有组织的群众性竞赛活动。职业技能竞赛应坚持社会效益为主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并与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业绩考核、技术革新和生产工作紧密结合;职业技能竞赛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职业技术教育词典》对技能竞赛的定义是:为了解职业教育或职业训练的成效,并提升技能水平,由有关单位举办的技能性竞赛,并对优良技能者公开表扬。职业技能竞赛首先是面向企业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对职业教育产生影响和作用并开始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是2004 年全国技工学校技能竞赛的开展;2008 年,由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等11家单位共同主办的“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天津举行,而后每年一届,并产生了积极影响。

从职业技能竞赛内涵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职业技能竞赛的开展对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有着十分明显的正向功能。

职业技能竞赛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

(一)职业技能竞赛内容的选定引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职业技能竞赛赛题(内容)的确定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第一,职业特性鲜明。任何类别的职业技能竞赛,其职业针对性必须十分明确,绝不能模棱两可,因为其本身就是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实际开展的技能竞赛。第二,具有反映职业岗位核心技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某种职业其技能是多方面知识与技艺的综合,职业技能竞赛是一种比武活动,有时间、场地、设备等诸多因素的要求,竞赛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必须是本职业的核心技能内容,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否则就失去竞赛比武的意义。第三,紧跟职业岗位技术的前沿性。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随着新技术、新设备更新,各种职业岗位对工作人员的技能要求必然发生变化。如果竞赛测试的是被淘汰的技术,或采用的还是大型企业已经不再广泛使用的设备,职业技能竞赛就失去了其现实意义。

以上原则确定的职业技能竞赛赛题内容,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改具有导向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制定的,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又具有动态可调整性。其相对稳定性指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是通过学校组织专业人士认真分析论证、经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的,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为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必须依照方案实施。其动态可调整性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后,对一届届学生的教学实施过程也是对方案本身的完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社会对该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也在变化,所以,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完善或重新制定。面向全省乃至全国、面向行业的各类各级竞赛赛题内容选择是非常慎重的,在某种意义上说,职业技能竞赛内容对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调整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完善具有风向标意义。

(二)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促进了专业建设与改革

无论各级各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行业或企业管理部门、各行业社会团体组织,还是企业、学校等,组织举办或参与职业技能竞赛的目的都是十分明确的。针对职业院校组织的或院校自行组织的各级各类竞赛能较好地推进专业建设与改革。

首先,职业技能竞赛内容和评分考核方式不但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完善能起到引导作用,而且对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有明显的推动作用。遵循前述基本原则确定的竞赛赛题,可能会涉及某门或某几门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甚至可能促使增设新的课程。另外,考核评分方式对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也会带来新启示。通过对大赛赛题的分析与反思及对当届参赛学生的培训,引发和推动专业教师对课程教学的改革,直接受益的是全体学生。

学校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校园文化 体育竞赛 竞赛活动 竞争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b)-0215-01

高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了高校大学生文化的文化生活,同时,不同的体育竞赛活动,也增强了大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高校的体育竞赛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高校体育竞赛活动的稳步发展,对于校园文化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内涵能够通过体育竞赛充分展示出来。

1 高校文化建设与体育竞赛的互动研究

1.1 高校竞赛活动的现状研究

运动竞技具有悠久的社会历史,同时各项技术规则也已经十分成熟,并且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文化活动,体育竞赛对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具有促进作用,通过校园内的体育场地、体育设施还有体育标志性建筑等实物的建设,可以彰显学校的文化内涵。然而在校园体育竞技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社会调查显示高校年度体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率小于0.5%,多数学校体育经费在1~3万元。部分高校真正用于体育竞赛的经费少之又少。很多高校没有专门的比赛经费预算,每逢大型体育竞赛,例如,4年一次的省大学生运动会,比赛费用只能单独计算。

在开展规模和频率方面,我国高校体育竞赛也存在一些问题,体育竞赛活动的优点是项目较多、时间短,统一安排、便于管理;不足之处在于竞赛活动的跨度较大,通常是几年举办一次,竞赛次数少,周期较长。因此导致教练员、运动员参加竞赛活动的次数较少,使教练和学生没有足够时间锻炼,无法提高竞技运动水平。

近年来许多高校也陆续建了现代化的体育场,基本上每一所大学都能够有自己的体育馆或体育场,用来举办校内体育赛事,或者承接一些校外的体育活动。体育竞赛是以育人为宗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质,促进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现代化体育场馆的建立,为高校体育竞技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和便利的条件。从而促进高校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1.2 高校文化发展现状研究

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开展有高校特色的文化活动,是十分有必要的。文化能对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健康产生影响,通过无声的方式去感悟学生,使学生热爱文化热爱生活。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一些学校只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略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目前,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普遍存在着启迪较少、娱乐较多的的现象,这样使文化交流不够充分。一些校园与社会存在隔阂,还有一些学校把绝大部分时间放在学习上,认为除了学习之外的娱乐活动不重要,这样导致了许多的学生不愿意参加活动,甚至产生对娱乐活动的抵触情绪,这样对学生的性格和爱好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素质教育的发展,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提出了更加复杂的要求,校园文化应该符合各高校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状况,形成独具魅力的个性文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将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区别开来,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在无意之中将社会和校园的文化混在一起,它没有充分凸显出学校的哲学信念和目标要求,丢失自己固有的特色,也就失去了吸引力和独特魅力。

2 高校体育竞赛和文化建设之间的作用

2.1 体育竞赛对物质文化的作用

物质文化是一种外部的表现层面,其大多是以文化实物的形态表现出来,它与精神文化不同,具有直观、显性的特点,非常容易被公众借鉴和发掘。高校体育竞赛活动需要良好的环境、还有训练硬件设备,这些实物都属于体育物质文化,体现着高校对于体育发展的重视,同时,这些体育设施的建设,对于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体育竞赛能够促进高校物质文化的发展。这些物质会反应出人们的心灵,陶冶情操。各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体育竞赛物质文化的重视力度。

2.2 高校校园文化对于体育竞赛活动的影响

高校的校园文化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是通过语言、说教的方式,而是通过丰富多彩的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到影响、渗透和陶冶的作用。绝大多数高校都拥有体现自身特色的运动场、体育馆等体育竞赛活动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在建设体育基础设施的时候,校园文化对其有着重大的影响,体育馆的外部形状、内部构造,都体现着高校的文化内涵。校园体育竞赛和文化建设之间的相互影响,对大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3 校园文化与体育竞赛之间的互动

体育竞赛的发展水平与竞技状态,本身就体现着一个高校的校园文化内涵与文化气息。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又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和信心。所以,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高校定期举办体育竞赛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这对于形成积极奋进、乐观向上的校园文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 结语

大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为了培养出满足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各高校一定要加强对于体育竞赛活动的重视力度,通过竞赛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通过竞赛,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这也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相符合。体育竞赛活动与校园文化坚实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各高校的领导者和管理层,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清楚的认识到体育竞赛和校园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加强重视力度,从而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精神文化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宏成,刘丹.高校体育竞赛与校园文化互动现状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11).

[2] 刘丹.高校体育竞赛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研究[D].苏州大学,2007.

学校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 高校;竞技健美操;参赛现状;发展特点

一、高校竞技健美操的特点

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健美操从欧美国家传入我国,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由于受国际健美操发展趋势的影响,健美操这个运动项目很快风行全国,蓬勃发展起来,成为非奥运项目里最受群众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

虽然,竞技健美操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但现已逐渐在高校中迅速普及,并在大学生中蓬勃开展,充分显示了这一新兴项目的勃勃生机和吸引力。目前,我国各省市都还没有专门的健美操队伍,较高水平的运动员基本上集中在体育院校和部分普通高校里,竞技健美操植根于高等院校顺应了体教结合的发展趋势。由一批大学生组成的中国竞技健美操队在短短10年的时间里,从一支不入流的队伍逐渐走在了世界前列,这都无疑给中国健美操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和生命力。足以证实高等院校已是我国竞技健美操发展的主要基地。

竞技体育进入学校体育领域,也是当代世界体育的一大特点。高校运动队生活在高等院校的大环境之中,受到其大学的人文、风土等诸方面的熏陶,与其校园文化结合在一起,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文化生活,浓重的学术环境,改革开放之后带来的生机,这些无疑是提高大学生自身文化修养,精神面貌,文明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种具有开放型管理特征的高校运动队比起传统的封闭式的专业队管理体系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二、高校在国内外健美操比赛中的参赛现状

1、国内竞技健美操赛事及参赛队伍的现状分析

随着该项运动的开展,我国健美操的各种赛事不断增加。现有赛制中,由中国大学生体协健美操、艺术体操分会主办的竞技健美操比赛每年举行1次。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已经连续5次设立健美操项目,这对支持高校这块竞技健美操的主阵地起到了稳固作用。大学生健美操比赛由于受国际健美操发展趋势的影响,比赛的专业化、竞技化程度不断提高,从而使大学生健美操比赛逐渐走向竞技化。目前不但有健美操全国锦标赛、大学生健美操比赛、健美操冠军赛,还有全国体院健美操比赛、全国健美操精英赛、全国健美操明星赛等等,另外其他行业体协也不定期主办竞技健美操赛,他们也是竞技健美操的一支社会力量,但为数不多,大多数企事业和总工会、妇联等则主要以开展大众健身操(舞)为主,因此高校竞技健美操队则成了国内各项竞技健美操比赛的主力军。另外大多数省市也都定期举办省市级的高校竞技健美操比赛,为高校竞技健美操队员提供了更多的技术交流和提高的机会。使得高校竞技健美操队的水平不断提高,大大促进了竞技健美操在高校的发展。

在国内各类竞技健美操赛事中,高校参赛队所占比例最多、队伍数量也逐年增加,而且成绩突出。据统计,2005年至2008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所有参赛队伍中,高校参赛队数量占到了76.8%(图1)。随着竞技健美操在高校的发展,国内健美操赛事中的院校参赛队越来越多。在例年的全国健美操锦标赛中,高校参赛队成为了奖牌的主要得主,金、银、铜牌的获得者几乎全部是在校大学生或体院毕业后在高校就职的年轻教师。而目前我国各省市还没有专门的健美操队伍,各省市代表队大都也是由地方高校出队(人)代表参赛的。以上说明我国的竞技健美操一线人才主要在高校,并以其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快的发展引领着全国,使高校成为我国竞技健美操的主阵地。

图1 2005-2008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参赛队数量统计

2、我国参加国际竞技健美操比赛状况分析

1995年我国首次派队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首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1998年加入了国际健美操协会成为会员国,开始与世界进行交流,由于当时健美操在国内开展时间较短,技术水平有限,参加世界大赛的经验不足,前几次都没有取得好的成绩。但随着与世界健美操技术的不断交流与学习,技术和编排都有了较大提高,一只由大学生组成的国家健美操队,在短短的几年里就在世界健美操的赛场上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使得我国的竞技健美操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见表1)。而这些多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健美操比赛的国家队队员及教练,也都是以地方院校的运动队为班底的,队员均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在校大学生及教师,教练员也都是在高校执教的健美操教练。由此看出,高校力量代表我国参加国际健美操比赛越来越多,水平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

三、发展高校竞技健美操的重要性

高校竞技健美操是高校体育的组成部分,其意义不仅是提高竞技水平,同样为中国体育事业培养了新生力量。各高校纷纷成立健美操运动队,以参加校际竞技健美操比赛为主,既是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一种教育过程,也是为了发挥高校的各种优势,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科学文化知识,具备较高竞技水平的大学生运动员,代表大学生参加国内、外大学生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

随着国内、国外竞技健美操的广泛开展,健美操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发展高校竞技健美操对高校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普通高校中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为省、国家输送人才,这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振奋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精神,推动体育教学和群体工作,以及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开展国际交流,扩大高等教育事业的影响都有重大意义。在我国高校健美操专家中,大多数人已经认识到发展高校竞技健美操能提高我国的健美操运动水平、能推动健美操的普及、能提高学校的声誉、能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健身行业高素质人才,而且能给学校带来经济效益。

四、结论

学校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 数学建模竞赛 地方院校 机制 教学改革

1.引言

数学建模是联系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是数学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媒介。加强数学建模教学,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是强化实践应用能力、启迪创新思维、锻炼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激发学习欲望,培养主动探索、努力进取学风和团结协作精神的有力措施,是科学技术转化的主要途径。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由教育部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联合举办四大学科竞赛之一,自1992年首次举办以来获得全国高校广泛响应。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参加竞赛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必要根据教育部及省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各个高校自身实际,进一步推进各学校的竞赛管理工作。

2.探索高校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协作及实践能力,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知名度和社会声誉,推动高校教学改革,从总体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其教育教学层面上主要有以下实践意义。

(1)体现了当前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实施扩招以来,招生数量连年增加,当前高等教育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必须采取措施。针对地方本科的特点,广泛开展学科竞赛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且在实践中已被证明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推动地方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升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地方本科院校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从学科竞赛中同国内一些同类地方院校相比较,寻找差距,促进各校间交流,提高高校各类学生学科竞赛的发展水平,探索教学的相关规章制度、组织措施等相关政策,推动学校间的教学改革经验交流有积极的意义。

(3)加深对数学建模竞赛和数学教学的研究,以数学建模竞赛为突破口,深化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构建有力的平台,进一步增强高等学校的办学实力。

(4)探索适合地方院校实际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训练方法与特点,为学校完善学科竞赛的相关制度、建立相应机制,提供实践依据。

3.地方院校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探索与实践

数学建模本身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数学建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培训等都是围绕着培养创新人才这个核心主题进行的。数学建模竞赛,以它特有的内容和形式深深吸引着广大学生。结合几年组织参赛的经验,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对竞赛本身、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1)对比参加竞赛学生与未参加竞赛学生在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方面的进步情况比较,探索研究学科竞赛在学生素质全面进步中的作用,竞赛教学对学校办学特色、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的促进作用。

(2)探索适合自身学校实际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训练方法与特点,促进适合各校实际的数学教学改革方式的转变方向。围绕竞赛开展,可采取的教学活动形式,积极探索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方法。

(3)参与竞赛对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的提升作用。

(4)探索参与竞赛与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关系,竞赛对提升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学术水平与创新能力作用。

(5)竞赛对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影响,对教学思想和教学体系的推动作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丰富,数学教学的改革等方面的影响。

4.结语

学科竞赛对推动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而学科竞赛的组织管理工作及与之相关的规章制度、措施的完善对学科竞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很多新升本科院校来说,相关的规章制度措施都还很不完善,而制定一个完善而又切实可行的制度,必须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并需要经过实际的检验。

将学科竞赛的一般理论与方法与学校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各校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训练方法与特点,促进适合各校实际的数学教学改革方式的转变。围绕竞赛开展,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积极探索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全国大学生生数学建模竞赛通讯[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

[2]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

[3]石玉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教学组织和培训[J].琼州大学学报,2005,(2):59-61.

[4]刘锋.《数学建模》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江苏技术学院学报,2004,(2):85-88.

[5]李大潜.数学建模与素质教育[J].中国大学教育,2002(10):41-43.

[6]叶其孝.大学生数学建模辅导(五)[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

[7]李晓莉.数学建模的教学与实践[J].铁道师院学报,2(X)2,(2):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