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的概念范例6篇

微课教学的概念

微课教学的概念范文1

摘 要 结合教学实践,旨在探讨通过“讲授型微课,视频演示,深化概念”“实验型微课,重现实验,构建概念”“知识点检测型微课,诊断盲点,复习概念”的对策,助力高中生物概念教学。

关键词 微课 高中生物 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伴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和手段,悄然兴起。

1 何为微课

目前,普遍热议的微课概念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首次提出;国内,胡铁生先生在2011年最早对微课的概念做出界定:“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为解决一个问题而设计,包括教学设计、知识点讲解、内容延伸、练习测试以及反馈和教学反思等教学环节,时间大多为5~8 min。微课具有短小精悍、重难点突出、传播便捷、可以随时随地按需学习的特点。对微课的分类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李路娥根据高中生物学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结合个人教学经验,把生物微课分成讲授型、概念型、知识点检测型、实验型和其他类型共5个类型。

2 巧用微课,助力概念教学

生物概念是中学生物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生命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单位,因此,对概念的掌握和运用是生物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旨在探讨通过讲授型、实验型、知识点检测型“微课”的巧妙运用,助力高中生物概念教学。

2.1 讲授型微课,视频演示,深化概念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高中生物选修3为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都是当前发展非常迅速的领域,既先进又专业,有的内容很抽象,距离学生生活较远,有些甚至是学生闻所未闻,让学生感觉非常深奥、遥不可及,因而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教学效果不佳。例如,在学习“胚胎移植”这个概念时,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应组织学生去奶牛养殖场参观。虽然学生不是专业的技术人员,不可能亲自动手体验,但是,可以通过参观,让学生尽可能的去感受现场的气氛。由于该技术周期较长,只能看到宏观的某个操作片段,不可能看到整个长达280 d妊娠、直至分娩过程,更看不到微观的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对概念理解仍然不够深入。因此,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胚胎移植相关的视频,剪辑、精简,加上解释概念原理的Flas等,重新整合,配上讲解,制作成8 min的微课。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根据个人情况,可以控制播放快慢,遇到不懂的还可以回放,也可以随时随地移动学习。微课突破时空的限制,化抽象为形象,变微观为直观,学生看得兴致盎然,印象深刻,提高了学习兴趣,帮助深化理解“胚胎移植”的概念,实现了难点的突破。

2.2 实验型微课,重现实验,构建概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传统的概念教学,通常是教师直接给出概念内容,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学习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学生很难真正地理解概念的实质,且容易遗忘,束缚了的思维发展。

例如,在学习高中生物必修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这一概念时,笔者打破传统做法,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开展了探究实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对绿豆和小白菜生长的影响”。由于实验时间长达10 d,每日都要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并记录,花费大量的课外时间,不可能组织班里所有的学生一起参与。于是,笔者把该探究实验过程中的分析数据、绘制和分析曲线图的过程拍成照片与录像,对实验视频剪辑、浓缩和整合,加上一系列要学生思考的问题,制作成10 min的微课。班里其他学生虽然没有亲自参与,但是通过观看微课,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与做实验的教师、同学一起,走了一遍探究之路。学生在qq群里展开“头脑风暴”,畅所欲言。通过图1可以看出不同浓度NAA对小白菜的根长的影响不同,表现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小白菜根的最适浓度比茎的最适浓度低,说明根的敏感性比茎高,得出结论,不同的器官敏感性不同。由图2、图3可以看出,小白菜的萌发率呈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现象;NAA对绿豆的萌发率影响不明显,说明小白菜比绿豆对NAA更敏感,得出结论――不同植物的敏感性不同。由以上例子不难看出,教师设置问题紧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观看图片、分析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数据、实验结果折线图的过程中,逐步由现象到本质,层层递进,揭示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这个概念的内涵,完成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这一概念的构建,并且深化理解了概念。这种学习效果是单纯地听教师讲解课本内容所望尘莫及的。小组成员思考、交流问题的答案,提高了交流、协作能力,培养了团队精神。

2.3 知识点检测型微课,诊断盲点,复习概念

“面向全体学生”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众所周知,不同的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思维特点各不相同。有的概念包含的知识点繁多,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概念时,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用力,也不能只讲“重、难点”,而应该清楚地了解学情,诊断学生的知识盲点,有针对性地讲解,才能实现“查漏补缺”,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例如,在高三一轮复习中,复习“细胞器”这个概念时,学生要掌握的内容不但包括8种细胞器的分布、结构、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而且,细胞器按不同维度有多种分类,内容繁多。教师为了清楚地了解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提前把课前诊断习题做成微课,放到网上。学生课前从网上下载微课,自己做习题。学生遇到哪些题目不会,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及时在qq群反馈给教师汇总后,学生的知识盲点和弱点便暴露出来,如“细胞器的功能分类归纳――能产生水的细胞器、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分别有哪些?”教师将相关题目收集起来,在课堂上,先由会做的学生讲述解题思路,其他学习小组的学生提出质疑或补充。由于学生课前做了题目,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及时洞察学生知识和思维的缺陷,加以纠正,有针对性地点评,使讲解更精炼、有效。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开动脑筋,参与讨论,调动了内驱力,提高了思辨能力。师生之间的互动加强了,课堂更加活跃。复习更加高效。

3 对微课在概念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3.1 优点

制作微课,入门技术门槛低,简单的微课甚至用一台智能手机、一张白纸和一支笔即可制作。制作微课的过程需要打破常规思维的桎梏,深入思考,优化教学设计,这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课后利用微课学习,课上有更多的时间深入思考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翻转课堂”,能够有效地解决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和无限的知识之间的矛盾。学生在思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有利于提升自学能力,培养参与意识,提高学习兴趣,实现自主、快乐、高效学习。

3.2 缺点

复杂的微课,例如有关实验的微课,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精力去制作,而且,对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要求较高,教师要熟练使用ppt录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恰到好处地配音,提高拍摄技能,学习视频的剪辑和合成技术,不是所有教师都能适应。部分教师忙于繁杂的日常教学工作,对其热情不高。学生上网利用微课学习时,由于缺少监督,自制力弱的学生容易上网玩,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3.3 努力方向

微课设计符合认知心理学的客观规律,契合新课标的要求,前景广阔。微课虽然对传统教学带来很大的冲击,但是并不能完全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况且,并不是所有的概念都适合制作微课。教师不要为了跟风,赶时髦而制作、使用微课。微课在概念教学中的运用,既可用于课前预习,也可用作课堂补充,还可以用作课后复习。教师联系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按实际需要,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合理、巧妙地运用微课,让微课这种新型教学资源作为辅助手段,和传统教学优势互补,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较好地推动新课程改革,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张中兴.微课与微课程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6):586-589.

[2]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 李路娥.高中生物微课资源的开发[J].教育,2014(7):49-51.

[4]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3-84.

微课教学的概念范文2

一.微课概述

(一)微课的特征

首先,微课可以完全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网络上各种丰富的微课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方法,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自由;其次,微课中运用了先进的网路技术,要求教师熟练掌握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根据知识特点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灵活制作各类小视频,将其作为教学中的辅助工具;第三,微课视频的长度一般不会超过十分钟,具备短小精悍的特征,与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符合,视频中要向学生传达的知识内容非常明确,一般都是针对教学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这些知识点,实现教学目标;最后,使用微课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其中不仅包含了教师的微反思,也包含了学生的微评价,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传递给教师,或者直接在视频下面留言,表达出自己的困惑,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做出修改,不断完善微课视频,这一过程体现出了师生之间的交互性,二者之间共同探讨、共同进步[1]。

(二)微课应用于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首先,使用微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数学这门学科而言,涉及到很多枯燥的知识点,初中生又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课堂教学中存在较大难度,微课的使用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视频可以将一些枯燥的知识点情景化,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的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集中精力,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其次,微课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初中数学中的很多概念不容易讲述明白,学生的知识储备又非常有限,难以想象某个概念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微课以丰富的表现形式克服了这些困难,用生动的图片、音乐、文字等直观的表现一些知识点,弥补了单纯使用语言的不足,丰富了教学内容,使教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最后,微课能够无限的拓展教学空间,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再将资源局限于参考书,可以有效利用内容丰富的网络资源,节省备课时间,教学内容不会受到影响,反而会更加出彩,学生也可以有效利用网路中的微课资源,将学习过程延伸到课外,强化学习效果[2]。

二.微课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应用于概念教学中

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只有真正理解概念的含义,才能明确一些解题方法,真正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初中生受到知识储备的限制,理解能力比较有限,因此掌握概念比较困难,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涉及到很多概念性的知识,很多概念比较抽象,即使是经验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很难将其直观的表述出来,花费了大量时间却很难取得良好效果,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这些概念,并把这些概念牢记于心,就需要将这些抽象的概念翻译的通俗易懂,将微课应用于概念教学中就能够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提前录制好相应的视频,使用通俗的语言描述这些概念,学生不仅在课堂上真正理解了这些概念,还可以复制或者下载这些微视频进行课后温习,深入理解这些概念[3]。

例如,在讲授“二次根式”这一章节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将微视频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书本中关于二次根式的概念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形如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其中a≥0),学生很难在这一句话中理解什么是二次根式,教师可以在网络资源中找到关于二次根式概念的微视频,或者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一个微视频,将二次根式的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视频中的语言要幽默,形象直观的描述二次根式的特征,这样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只需要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就能够将这个概念完全表述清楚,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这段时间内集中精力,从实际效果上来看,要比教师直接用语言讲述这一概念的效果要好的多。

(二)应用于典型习题中

典型习题的练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典型习题的精髓,才能举一反三,学会所有相关习题的解法。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找到或者自己去创设一些典型的例题,例题的特点是一定要有代表性,在解答该例题的过程中训练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讲一道题就相当于讲了一类型的题,在讲授典型例题的过程中就可以使用微课视频,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自己总结习题的特点[4]。

例如,在练习证明等腰三角形这一类型的习题时,教师就可以从最基础的证明做起,在微课视频中展现这样三个条件:其一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二是一组平行线,其三是一条角平分线,只要满足其中的两个条件,就能够将另外一个条件作为结论,这个例题的典型特征就是条件简单、图形直观,学生很容易就做出证明。但是将这几个条件放在复杂的图形中,或者说图形中的线段较多,学生就很难在短时间内理清思路,无从下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再观看一遍微课视频,使大家回忆起该种习题的证明方法,使学生明白无论图形中有多少线段,只有具备其中两个基本条件,就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万变不离其宗。这样,学生在遇到该种习题以后就会首先想到这三个条件,不会再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

(三)应用于复习指导中

微课教学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 微课 高中数学教学 微课设计

“微时代”悄悄来临,微博、微信、微电影……这些名词已经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过在教育领域不断酝酿发酵,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翻转课堂等学习方式成为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引发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与实践,微课是“微时代”语境下一种新探索,是校本研究新形式的产物。微课是教师在课堂内外的精彩授课过程或重难点教学环节详细讲解和演示录成视频,用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本文结合实际教学优选高中数学几种常见课例展示类型谈谈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反思。

微课非常重要的用途是可以自主学习,先来看看微课的分类,只有清楚微课的分类才好对应发挥每种类型微课在不同场景的作用。

1.按课堂教学方法分类:按照李秉德教授的意见初步将微课划分为11类,分别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

2.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进程)分类:微课类型可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

3.其他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微课类型有:说课类、班会课类、实践课类、活动类等。

与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分类有点类似的,我还喜欢以微课使用时机以叙述不同微课类型发挥的作用。微课的使用时机基本分成三个:

1.课前预习:预习对高中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尤其学习新知识,但往往自己预习多是做一些很简单的步骤,如看看书,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老师讲时可以集中精力听讲。如果可以在学生预习的时候老师指导,并录制下来,学生就可以下载观看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更好更有针对性地预习。

2.课堂学习: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微课正是运用这种模式,也就是模拟现实生活,让学生进入问题环境。运用微课构建框架突破重点难点,老师可以把重点难点制成微课,也可以制作PPT,做成课件给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课件具有动态化的特点,可以提高听课效率。

3.课堂后:在校有限的课堂时间细化每一个知识点是教师们难做到的,有许多解题细节、难点需要留给学生课后自己探究完成,在课后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时常遇到一些不能理解或无法解答的问题。微课则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家里可将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某一知识点教授给学生。没有听懂的学生可以课下看视频复习,也就是复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知识,视频里有重点和难点,不同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视频。

典例(一):三视图的概念及做法,视频长度约8分

年级:高一年级教材版本:人教A版必修1

微课类型:课前、课上、课后均可使用,讲授型。

设计思路:初中生对三视图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缺乏比较系统的认识,鉴于三视图教学的重要性,我设计了这个微课。其思路是这样的:首先,借助长方体的三视图系统讲授三视图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归纳三视图的规律、判断一些三视图的正误,增进理解。最后学生形成对三视图的初步理解。引用正四面体的三视图比较系统地讲解、归纳三视图的作图要领。

教学过程:1.开头:以几张素描画、建筑图纸、一些商品图等展示三视图的常见生活用途。

2.正文讲解:首先由长方体的三视图介绍归纳三视图的相关概念。接着讲解三视图的三个视图的规律,举例讲解哪些视图是不正确的视图?举四类例子:(1)长不对正;(2)高不平齐;(3)宽不相等;(4)视图位置摆放不对。最后典例讲解:正四面体的三视图,重点讲解正视图和侧视图的做法,并通过此例题归纳:做三视图时,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用实线表示,看不见的轮廓线和棱用虚线表示。三个试图“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反思:从生活例子引入,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课堂知识练习难度层层推进,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微课各个环节衔接紧凑。但是教学语言的语音语调缺乏抑扬顿挫、生动性。

这堂教授型微课可以课前、课上、课后使用,课前可以帮助概念学习,构架三视图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课上使用可以帮助重难点分别突出与突破,概念理解更加深刻。课后可以针对自己的理解程度重复学习或者加强学习。

典例(二):等差数列的定义,视频时间9分钟左右。

年级:高三教材版本:人教版A必修5。

微课类型:课上使用、讲授型、问答型、练习型。

设计思路:在已经学过数列有关概念和数列两种解法―通项公式法与递推公式法的基础上,归纳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概括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过程:1.开头:前面学习了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今天我们学习一种特殊的数列―等差数列。本节微课重点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并且初步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2.正文讲解:通过判断分析总结出等差数列的定义,给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其数学表达式,接着判断哪些数列是等差数列?并且求出首项与公差。根据这个练结出几个常用的结论。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一系列实例让学生观察,从而得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做数学的过程,使学生对等差数列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这堂讲授型、问答型、练习型微课,在课上使用最佳,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循序渐进地提问,层层递进的练习对等差数列概念学习起到辅助作用。

微课的作用显然很明显,非常适合学生自学,时间地点也可以选,有较大的自主空间,适用不同程度的学生,可自行调整快慢节奏,反复观看解决课堂上的疑惑点、难点等。老师通过微研究自我提升,提高制作微课的水平,希望给学生与课堂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曹殿波.“微课”实践中亟待厘清的四个基本问题.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

[2]赵小萌.巧用“微课”打造高效信息技术课堂.教育教学论坛,2016.

[3]张鹏.基于微课视频案例的教学研究.速读.上旬,2014.

[4]王全瑞.接微课之手为高中数学学习助力.2016.1.

微课教学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微课程;网络教学;自主学习

21世纪是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以及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蓬勃发展,“微”教学模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目前很多高校教师都在对微课程进行研究,很多院校也就微课本身、微课的特点开展各种讨论,从而更好地通过微课平台来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教学设计的创新。

一、微课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微课程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OML)。现今热议的微课程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的。他提出建设微课程的五个步骤:罗列教学核心概念;写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录制长为1-3分钟的视频;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或探索课程知识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

在国内人们对微课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三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完善的发展阶段。

1、微课的“微资源构成”认识与实践阶段

微课产生的主要背景是源于对我国多年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基于单元或课时(40-45分钟)为主的“大而全”资源建设模式的一种“修正和反思”。佛山市是国内最早系统化开展区域性微课建设实践并推广应用的地区。这一阶段出现的代表性微课概念中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是佛山教育局最早提出的微课概念:“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

2、微课的“微教学活动”认识与实践阶段。

此阶段的微课概念把微课视为基于知识点的教学活动和应用过程。相对于第一阶段的微课认识增加了教学任务、教学活动和多种形式的互动、评论反馈等活动环节,微课的资源不再是静态的,而是生长发展的、不断充实完善的。微课此阶段也被作为重要的教学活动环节引入“翻转课堂”中,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资源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课下观看教学视频,学习的氛围更为轻松,在遇到问题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和同伴进行交流,寻求帮助。微课概念在此阶段的发展突出了从关注微课的资源构成到关注微课的教学活动全过程,强调各资源是随着应用实践和教学活动更新和充实完善的。

3、微课的“网络微课程”认识阶段

这一阶段明确地把微课程定位于一种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并呈现载体的微型在线视频课程。网络微课程意在结合我国教育国情,充分调动一线教师的教学热情,自主研发体现教学目标并应用于课堂的微视频。第三阶段的“微课程”概念是微课发展的高级阶段和表现形式。网络微课程概念的发展丰富了微课概念的内涵,加强了其功能性和作用,使微课不仅可以服务和提升教师的“教”,更能促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从而成为当前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背景下社会每个公民进行个性化、自主性学习的有效资源。

二、军队院校网络教学资源整合及共享现状分析

军队院校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网络环境中,在开发网络课程、建设网络教学资源素材库、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整合、共享教学资源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1、军队内部网络封闭性的特点局限了优质教学资源的惠及。我国军校是军队内部进行高等教育的主体,有很多优秀的老师、课程等优质的教学资源。由于军队内部的网络有其封闭性的特点,使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长期以来只能为校园内部的学员所享用。如何让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尤其是优质的公共基础课程,通过军内的网络惠及其他院校学员以及全军的官兵,一直是突出的问题。

2、建立完善的网络教学资源评价机制,有效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为了优质的教学资源能让更多的官兵使用,近些年全军开始建设以网络课程为主体的统编教材,部分军校也在内部网站建立了网络课程平台。而且这些以网站形式出现的网络课程,大部内容都是老师上课视频和课件,老师不参与网络教学,学生对教学资源的使用率不高,使用效果很难评价。在军队内部如何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三、军队院校网络微课程需求分析

认知负荷理论认为,影响认知负荷的基本因素是学习材料的组织呈现方式、学习材料的复杂性和个体的专长水平。由此导致外在、内在和相关认知负荷。基于认知负荷的视角分析军队院校教学的现状,可以发现两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一是教学内容简单、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多为课堂教学,认知负荷过低,造成教学时间浪费;二是教学单元内容艰涩、知识点繁多的课堂,认知负荷过高,阻碍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活动。尤其是军队院校学员体能训练强度大,分散了学员投入在文化课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更需要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员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有效获取知识。微课的“短小精悍”很好地解决了学习者的问题,把教材内容进行碎片化、情景化、重组整合,把复杂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可融合于课堂、可移动地服务于开放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视频单元,符合学员的认知规律,能有效的提高学习效果。(作者单位:空军航空大学外语教研室)

参考文献:

[1]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微课教学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微积分教学 教学手段 学习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c)-0174-01

微积分是理工科学校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内容丰富、应用广泛。但同时这门课又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这就决定了这门课比较枯燥、乏味。

另一方面,学生以前在中学学的都是有限的概念。而进入大学后一开始学习微积分就遇到无限的概念,这是一个质的转变,学习上不太习惯。

此外,中学数学的证明都比较直观,证明过程也不太繁杂,而微积分里的定理和习题的证明方法比较抽象,技巧性较高,过程也相对复杂。

因此,学生刚开始学习这门课程时,感到难以理解和接受;另外,整个微积分的教学要持续一学年,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课,由于一次课学生都会接受大量的知识点,学生很难做到当堂课的知识当堂课理解消化,而当学生的接收出现问题时,就会出现厌学的状态,表现就是逃课现象。

而且,就目前的学生本身来说,中学时的学习状态一直是在家长及学校老师的严格监督下进行的,到了大学之后,很多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所以要想让学生在微积分的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并且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教师的讲课艺术在其中占有绝对的重要性,该文,我想谈谈以下几点我在微积分教学过程中有关这方面的一些体会。

1 认真备课,掌握课程的精髓

教师要熟悉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吃透课程的精髓,才能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预先估计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善于随机应变地驾驭课堂教学,在课堂的舞台上才能信手拈来,左右逢源。

2 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悬念与对比,将概念拟人化,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

例如,当我讲到一元函数的原函数存在问题时,我告诉学生,这个一元函数只要连续即可。我又反问学生为什么,并且停顿了一下,用眼睛巡视着学生们,学生们以为我要让他们回答,一个个都赶紧低头翻教材找答案,此时,我用很慢的语速跟他们说,先让这个问题潜伏下来,我们将在后面的牛顿莱布尼兹公式那一节中揭晓原因。

学生们都愣了一下,然后发出会意的笑声。后来在我讲到牛顿莱布尼兹公式那一节时,又把以前留下的悬念强调了一下,从学生们的反应来看,这种讲课方式是有效的,学生们对相关概念的掌握是扎实的。

另外,为了让学生将一元函数的微积分部分的知识点与多元函数的微积分的知识点有机的连接起来,我在进行多元函数微积分的授课时,将相关知识点进行对比教学,增加学生们的印象,加强知识的内部联系。

例如,我在讲解多元函数的全微分时,领着学生们回忆了一元函数的微分的概念,然后告诉他们,多元函数的全微分实际上就是一元函数的微分概念的延伸,本质上说的是一回事,那为什么概念中多一个“全”字呢?

这是因为多元函数的自变量不止一个,所以多元函数的全微分就是对所有自变量的微分的线性组合。通过这样的对比学习,学生们对新概念的出现就不会太陌生了,从而接受的也相对快了。

还有,在整个微积分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一些概念或性质之间的关系拟人化,从而是学生们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效果也是很好的。

比如,连续与可导这两个函数性质,一元函数时,我告诉学生它们是有关系的,到了多元函数,它俩就分道扬镳了,没有任何关系,这样就加强了学生的记忆。

3 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性,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讲课艺术不仅体现在教上,还体现在学生如何能主动参与进来。我认为,学生如果100min,即两节课,只是被动地听课,那么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是极差的。一般情况下,我在教学过程中讲授一至两个知识点之后,就要举几个例题来具体说明一下所讲知识点的应用。

一般我具体讲一个例题,其他的由学生自己来做,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说我的学生们由五个班组成,我就让每班出个代表来做题,让他们竞争,看谁做得好,就让全体同学为他所代表的班级鼓掌,每个学生都有集体荣誉感,所以他们在我讲的时候不敢留神,来防止后面做题的时候出丑,这样,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效果出奇的好。

微课教学的概念范文6

本节课是《高等数学》中比较难理解的一节概念课。本节主要介绍微分的概念。这节课前承一元函数导数,后接微分的应用,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又可以用微分来计算函数的增量,这部分内容不仅有着非常广泛的实际应用,同时它还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所以说函数的微分是《高等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这节课的积极性呢?怎样更好地把本节课讲透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呢?本文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上给出了新的尝试。

1教学目标

1.1知识目标

(1)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微分的概念;(2)能够用微分的定义式去求微分;(3)会解决简单的微分应用题。

1.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独立思考、猜想归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学习和工作作风。

2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微分的概念、微分的求法。

2.2教学难点

微分的实际应用。

3教学方法

运用引导式、启发式、对比式等多种教学法。

4教学设计

4.1课题引入

函数的微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为了使其更加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可先从一个简单的物理问题入手。例如可以让一个小球从某一点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其路程函数为,点对应的是小球在时刻的位置,当时间经过后,小球到达点,求这段时间内的路程的改变量。通过对问题的求解分析,得到函数微分的初步模型。

但是这只是从这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得出的分析结果,它是否具有一般性呢?接下来就可以进行一般性分析了,从而得出微分的定义。

从这个实际物理问题入手,而不是先从微分定义讲起,更容易激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从问题的提出、解决到最后微分概念的提炼,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实践,并且实际问题的牵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概念分析

微分的定义给出后,教师先让学生回忆什么是线性主部,然后帮助学生自己总结出微分的实质。教师不但从代数角度给出微分定义,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微分这个抽象定义,可以再从几何角度来研究一下微分的几何意义。此处教师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法,对比导数的几何意义来讲。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运用设问提出问题,例如“前面我们学习导数时知道,导数的几何意义是曲线在某点处切线的斜率,那么微分的几何意义又是什么呢?”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动手得出结论,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这样设计教学环节,不但可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还可以让学生在研究中发现,在思考中创新,达到综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用于创新、归纳总结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3微分应用

在对微分概念有了全面认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怎样让学生运用微分去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为所用的目的呢?下面,教师应该设计几个实际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比如例举一道微分在电类方面应用的实际问题: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电脑主机内的线路板,上面布满密密麻麻的电阻。大家知道,日常所用的电的电压是一定的,这样电流随着电阻的变化而变化,而电流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电脑使用的稳定性。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当电阻发生有微小变化时,电流的变化是多少。对于这个实际的问题的解决,就要用到微分的知识了,教师不要马上给出答案,而是采用启发引导法,让学生自己去寻求问题解法的方法。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学生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这种用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法,去检验学生所学效果的做法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因为它使学生不但明白所学的知识从哪里来,还要清楚所学的知识到哪里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当然,微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除了在电类方面的应用外还有很多方面,比如在军事方面的应用,在计量学方面的应用等等,教师可以多设计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