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培训总结范例

微课培训总结

微课培训总结范文1

一、科学选拔,奠定基础

专家团队是为培训服务的。美国学者卡曾巴赫和斯密斯在团队绩效曲线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高绩效团队的五个特征:共同目标、优秀成员、开放沟通、共同责任和有效激励。结合国培送教下乡培训,长寿区提出了建成一支“两愿、三能、三会”的本土专家队伍,为培训提供技术支持。“两愿”,即自愿参与、自愿服务;“三能”,即能策划、能组织、能改进;“三会”,即会计划、会指导、会总结。“两愿”需要具备积极、热心的态度,“三能”“三会”要求具有独立组织、指导培训小组的能力。本土专家团队比区外专家更熟悉本区的培训,可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要建立这样的培训专家团队,需要注重团队组建的程序,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一是报名门槛。要想报名成为本土专家团队的一员,必须是区级骨干教师以上的中小学一线教师和教研员。二是自愿报名。报名前,需向报名者讲明专家团队的任务、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要求,由报名者自愿申报,以避免上岗后出现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三是学校支持。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区里的要求统筹安排教师申报,确定推荐人选并上报。这既解决了人员分布的问题,又获得了学校的支持,可避免因自愿报名而导致人员分布失衡。四是分科建队。遴选组建了学前教育、小学语文和数学、初中语文和数学等6个学科40余人的国培送教专家团队,分学科与学段到现场进行指导,送培到课堂。五是动态管理。根据培训项目、专家使用情况、专家能力结构进行动态管理,对履职不佳、能力欠缺的人员进行调整,保证各培训小组的培训水平。六是政策支持。区教委发文,积极落实团队成员的责任义务、权利待遇和所在学校的支持方式。以上选拔程序和要求,统筹兼顾了项目办(即长寿区国陪项目办公室)、教师、学校三方面的需要,保证了团队人员“有意愿、有水平、有影响力”,为教师培训奠定了基础。

二、定制培训,提高能力

团队成员虽然有一定的能力基础,在区内本学科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从研训的角度看,还存在不少问题。所以,需要采取措施对他们进行理论与实践、组织与指导等多角度与多层次的培训,以提高其组织能力、教研能力和培训能力。一是高端培训。一方面,依托国培,推荐专家团队成员参加重庆市2至6月的国培脱产培训。通过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接受与研制课程、制作课件、举办讲座等相关的综合性培训,使团队成员初步具备了培训者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根据研训能力制订培训内容。针对实践中需要的能力,组织团队成员赴西南大学参加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到吉林教育学院接受提高培训设计、管理、评价等培训能力的培训,到南京晓庄学院参加校本教研的策划、组织、实施、评价等教研能力的培训,到深圳龙岗进修学校参加课程开发、课堂观察、课堂改进等研训能力的培训。还组织区级专项培训,并邀请区外专家就课堂诊断、教学改进、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和培训方案的研制等对团队成员进行专题指导。二是返岗实践。要求团队成员回到所在学校进行实践操作,做到“上好一节示范课,做一次有较高水平的公开课评课,做一个专题讲座,策划组织一次校本培训”,以提高培训能力。同时,根据《长寿区教育系统区级以上优秀人才管理办法(试行)》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择试用成员的依据之一。这样,从示范、讲解、策划、组织等方面提升团队成员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参与区级和更高级别的培训指导打下了基础。三是上岗锻炼。2015—2018年,长寿区选拔了36名团队成员送教下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上岗实战中,项目办通过“三好、四会、五导”指导团队成员开展工作。“三好”,即做好项目方案、项目工作计划和项目工作流程,以此指导团队成员开展工作。“四会”,即在每个阶段启动前都要召开的工作培训会,由首席专家给团队成员讲明目的、要求、内容、方法、程序、时间等并答疑;问题研讨会,在每阶段开始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研讨、纠错、补救和预防;经验交流会,在每阶段结束后,召集团队成员总结经验,归纳方法,共同提高;工作总结会,在培训结束后,指导团队成员进行书面总结和会议总结并进行交流,促进其在反思中成长。“五导”,即通过《长寿区国培送教下乡工作指导意见》《长寿区国培送教诊断示范阶段工作指导意见》《长寿区国培送教研课磨课工作指导意见》《长寿区国培送教成果展示工作指导意见》《长寿区国培总结提升工作指导意见》对团队成员进行指导,在整个工作和“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个阶段开展前提出指导意见,从而保证团队成员的指导工作规范有效。

三、参与项目,发挥作用

坚持“在培训中使用,在使用中培训”的原则,项目办采取统一要求与独立工作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各小组的培训工作顺利推进。一是明确要求。项目办要求团队成员做实做好两项工作。其一,组织工作。组织诊断课,即组织团队成员开展诊断课、课后讨论、问卷和访谈活动,并写出小组诊断报告;组织示范课后的研讨,形成小组意见;组织研课磨课,形成研磨成果。其二,指导工作。项目办要求指导形成“三课三微”:指导小组研课,对目标、内容、资源、课型、结构、教法进行研究,形成“初讲课”;指导小组观课磨课,形成统一意见与“标准课”,并讲明原因;指导成果展示,对说课、上课、评课进行指导、修改,形成“精品课”,并代表小组展示。通过入校指导(指导专家进校指导学员上课、研讨)、示范指导(学员到指导专家所在学校观摩学习)和远程指导(通过网络指导学员)等方式,形成微课、微讲座和微故事,并在全班展示。二是落实到人。将送教培训的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6~8人,每个指导专家负责一个小组,组织和指导该组的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四个阶段的培训。三是管理督导。采取“三化”管理,规范指导专家的培训工作。其一,栅格化。对每人的工作目标、内容、任务等提出明确的要求。其二,流程化。对指导专家的工作程序进行严格、具体的规定,要求其操作有据。其三,标准化。每个阶段都要进行方案的报批与实施,并进行小结,明确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要求。项目组深入各小组,对每个小组的指导专家进行全过程督导,并根据学员的反馈、班主任的意见和督导情况,向指导人员提供及时反馈。四是展示激励。做好两个展示,发挥激励作用。其一,学员展示。在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阶段,每组都要推荐不同的学员进行说课、上课、评课和微课、微讲座、微故事展示,他们既代表小组,又体现小组的整体水平与专家的指导成果。其二,专家展示。在成果展示阶段,让各小组的指导专家分别展示自己的指导过程、指导方法和指导经验。国培送教下乡项目在制度层面设计的“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个阶段,无法用集中专家讲座式的通识培训来完成,因此必须以课堂为载体,针对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解决问题式的培训。在此过程中,更新教师的理念,提升教师的能力,并使教师通过体验总结形成迁移能力,以此带动校本教研。这个过程的落实,需要既懂教师培训又懂学科教学、既能讲清道理又能做出示范的人来指导,而且要进行小组化的指导。所以,有无本土专家团队及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培训效果的高低。长寿区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不断提高了本土专家团队的水平,也使国培送教下乡的实施得以提升。

四、迁移使用,优化师培

微课培训总结范文2

一、微课程概念与特征

1.微课程概念

微课程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尚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最早提出微课程概念的是美国的戴维•彭罗斯,他将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他也因此被称为“一分钟教授”。他将微课程定义为“并不是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我们认为,微课程是以网络资源共享为目的并适合移动学习,以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动画、文字或音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和展开,整合学习任务清单,练习测验及教师教学反思等为一体的半结构化教学和学习资源。作为一种学习资源,它支持反馈和改进,提供和呈现系列化、连续性、层次化的在线微型视频内容,同时能根据学习者学习需要和学习路径推送相关主题的学习资源。微课程可以用在很多领域,如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教师培训、企业培训等。本文研究的微课程主要涉及的是教师培训领域,可以说是教师培训资源建设与应用上的一个新形式。教师培训微课程应该在设计开发之前就要考虑应用的问题,微课程能够灵活运用于多种教师培训情境,如网络在线学习、面对面集中培训或混合学习等。如果用在集中培训中,微课程常常作为培训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负责完成知识的直接高效传输,节省培训时间,并结合教学案例发挥作用。但无论采取哪种培训形式,为提升微课程资源利用率,都需要依据培训对象的需求进行精心地课程设计,并辅之以长期持续的跟踪指导服务,如与培训主题相关的培训方案、课程设计、课件、学习资料、评估反馈、培训师点评,以及培训对象间交流合作的平台等。

2.微课程的特征

(1)微课程内容短小精悍微课程持续的时间短,一般在5~15分钟;教学内容主题突出,且有相对完整的微主题;能够让学习者快速掌握知识点,提升学习效率;内容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呈现形式生动活泼。(2)微课程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微课程强调学习情境的创设,它可灵活运用于多种学习情境,如为教师做面对面培训的正式学习情境、教师线下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的非正式学习情境,都可运用微课程,微课程可以满足教师不同层次的需要。教师培训微课程可以是独立的资源,也可以和其他微课程构成系列化课程资源,因此,微课程之间不是独立存在的,有其内在的结构。微课程的情境性特征,使其不能适用于所有培训课程和培训情境,有的微课程适用于传授独立知识单元的情境,对于传授复杂多元知识单元的情境则不适用。(3)微课程需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加以推广使用微课程以微视频为呈现形式,需借助相应的网络平台或移动终端供学习者学习体验。微课程作为在线视频学习资源,远比文字、图片、声音等形式的学习资源受欢迎。微课程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相结合将是大势所趋,为我们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学习体验。

二、体验式培训的内涵与特征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大卫•库伯提出了完整的体验学习理论,构建出“体验式学习圈”。他指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通过反思、总结,形成理论,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体验式培训强调“先行后知”,是一种通过个人在活动中的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体验,然后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认识的培训方式。体验式培训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一是强调参训学员的主体性。体验式培训以培训对象为中心,将培训对象看作是具有独特阅历和丰富经验的个体,基于需求,以提升能力为目的,关注培训对象的感受和体验。培训中,学习者越具有主动性,培训效果越明显。二是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取向。体验式培训强调实效性与针对性,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着重于现实世界。培训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结合培训对象工作实践,对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三是关注培训情境的应用。体验式培训对环境的选择和课程的精心设计有较高的要求。例如在“教师培训项目方案的系统设计”专题培训中,在讲到“目标”与“目的”的区别时,培训师精心设计了“一步之遥”的小游戏让学员亲身体验,现场互动交流,给参训对象留下深刻而又充满趣味的学习体验。综上所述,基于微课程的体验式教师培训是指将培训内容通过微课程形式来体现,将微课程视为开展教师培训的工具和方式。基于微课程的体验式教师培训,将给学员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能够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培训气氛,灵活分配学习时间,如学员感觉现场培训不解渴,还可在培训后分享至网络平台或移动终端进行持续性交流学习。

三、基于微课程的体验式教师培训模式简介

基于微课程的体验式教师培训模式主要是基于ADDIE教学设计模型搭建的。对应ADDIE模型中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五个阶段,我们将该模型分为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培训评价五个流程。

1.培训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教师培训的前提和基础,其核心要素包括对象、目标、内容、环境等的分析。培训开始前,可以通过电话、问卷、访谈等了解培训对象的需求。首先要了解培训对象的起点和水平、学习动机等。进而,与培训需求方仔细沟通,确定培训目标,再依据目标确定科学的培训内容,选择合适的环境场地。体验式或任务驱动式教师培训注重与学员的交流分享,因此需将教室布置成圆桌式摆设,基于微课程的教师培训还需要良好的多媒体条件,需配备投影仪、音响等设备。

2.培训方案设计

在培训需求基础上,要进行培训方案设计。包括培训目标的确定、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方式方法的选择、培训评价等内容。基于微课程的体验式教师培训,可以将培训目标分解为几个子目标,通过微课形式体现出来,运用微课程创设培训情境氛围,引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积极开展交流研讨。

3.培训课程开发

培训课程是实现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的重要载体,直接影响培训效果的好坏。基于培训方案,设计开发培训所需的课程资源,除了开发课程内容,培训环境创设和培训形式的选择也是必不可少的。关注由培训者组织、学员所体验的学习经验,重现学习者的工作和生活情景;教师与学员共同建构,关注学员间共建共享,呈现多样化形式。最终呈现出的培训课程应该是一条有逻辑的学习路径,能够使理论性课程“落地”,使专题培训课程“有营养且味道好”。

4.培训课程实施

基于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圈模型,我们对应将体验式教师培训实施分为以下五个环节:体验导入、反思生成、实践应用、总结概括、练习反馈。用微课程进行导入,创设情境,让参训学员获得亲身体验;引导学员进行反思,生成自身观点和体会;学员分组讨论分享;对交流活动所得进行提炼总结,讨论如何将所学应用到教师培训实践中去;对课程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巩固新知;任务驱动式练习反馈,提升学员实践操作能力。如此循环,一次培训或许需要若干个这样的循环往复活动。以“教师培训微课程开发与设计”一课为例,具体说明基于微课程的体验式教师培训课程的实施过程。(1)体验导入在课程开始时,培训者需调动学员积极性,引起兴趣,进入状态。以本课为例,让学员自主观看两个微课:一是文学作品欣赏《在路边鼓掌的人》(讲述了父母对女儿教育与发展的反思的故事);另一个是教育策略类《24点》(讲述的是通过玩24点,克服计算中的畏难情绪,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反思生成此环节主要帮助学员澄清一些基本的概念内涵。根据之前观看过的微课,让学员思考对微课、微课程及教师培训微课程的认识。可以借鉴“世界咖啡”(“世界咖啡”类似头脑风暴法,将学员分成若干个组,每组4~6人,设组长一名、秘书一名,组长负责主持研讨,组员发散思维,对讨论主题发表各自见解;组间依次交流分享;最后回归本组,将学员在各组的所见所闻向组长汇报,组长整理讨论结果,形成结论)的方法,将学员分组,讨论什么是微课?微课的特点是什么?微课与微课程的关系如何?教师培训微课程与教学微课程有何不同?分组展示交流学员讨论结果。依据讨论情况,教师进一步阐述、生成微课、微课程及教师培训微课程的内涵。(3)实践应用以本课为例,实践应用环节主要说明如何基于微课程,实施“教师培训微课程开发与设计”专题培训。包括以下三个子环节。“主题的选择与设计”环节。主题选择和设计是微课设计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在微课创作中,由于老师们受传统课程的影响或者对微课特殊话语体系的不熟悉,致使微课主题确定不当,要么选题过大,要么不聚焦。该环节可以呈现一门以“最近发展区”为题的微课作为反面例子,加深学员的印象。“最近发展区”这个概念,想在10分钟之内说明其概念、意义、应用策略、注意事项等庞杂内容,是十分困难的,难免会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此处微课的运用,能够让学员加深对微课主题选择的认识,明确主题确定时应注意的问题。“微课程内容的开发”环节。微课程的制作切忌过于关注技术层面,而忽视了微课的内涵与实践运用。微课程除了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外,还可应用于推荐性学习、嵌入式教研和研训一体体制下的工作研究。尤其是后两者更应该是教师培训微课程建设的重要作用和主要目的。因此,从教师培训微课的目标看,微课的内涵更为关键,微课内涵除了主题的选择和确定外,课程要呈现的内容、顺序、逻辑和结构更为重要,这是达成教学目标,发挥微课功能与作用的重要载体。脚本的设计建构是微课程内容开发的重中之重。因此,在讲授脚本的概念、结构、设计要求时可以有针对性地穿插不同类型的微课程,会收到很好的培训效果。比如可以通过呈现《最后的晚餐》微课,强调脚本设计要巧设悬念、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通过呈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N招》一课,强调微课程呈现内容一定要有可操作性,明确内在的逻辑顺序。对新教师来说,上网看十分钟甚至一两钟,就能找到一节课的切入点;通过呈现《从心术的医患关系看新型师生关系》一课,强调脚本内容要引发思考和共鸣,让学员通过《心术》中医患关系折射出当下的师生关系,暗含着热点的教育话题和深刻的教育道理,让学员自觉接受课程所传达的小事件、大道理。“微课程开发中易出现的问题”环节。微课程开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选题不当、将微课等同于课堂实录、知识划分过细、知识密度过高、过分追求可视化和趣味性、片头片尾过长、制作技术欠佳等问题。培训者在讲授这一环节时,可配合典型微课,加深学员对微课程开发常见问题的认识。如《访谈法》一课,就存在选题不当的问题,访谈法包括结构性访谈和非结构性访谈,其中包含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很多,放在一个课程容易讲不清,如果就说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可能这个问题就讲透彻了;再如《如何进行访谈》一课,就存在高密度知识呈现问题,忽视在微课的前、中、后三个阶段通过提出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使学习者只停留在浏览、知晓的肤浅层面,缺乏引发学习者思考的设计。(4)总结概括在前三个步骤完成基础之上,培训者需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梳理。以本课为例,培训者需帮助参训教师明确微课程设计制作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一是明确微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要培养学生哪些技能,获得哪些知识,提高哪些素质,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在方法选择中要考虑学习者边缘化、非连续性、非正式性学习的特点。二是分析教学内容。可从性质、时间、数量、重点、难点、顺序几方面进行。三是体现教师独特的语言风格。四是要有明确的线索。在微课程的短时间讲授过程中,必须只有一条线索,在这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在讲授重点内容时,所罗列的论据在保证精而简的情况下要充分、准确,要巧妙启发,积极引导。(5)练习反馈以本课为例,练习与反馈环节,主要采取任务驱动式培训方式进行。让参训学员结合自身正在研究或关注的问题,设计一门微课程。具体内容包括:尝试填写微课程设计表;在内容部分按照脚本要求填写;试着制作此微课。

5.培训课程评价

微课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微课;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运用策略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微课教学形式受到很大的关注和重视。而将其运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信息素养和道德意识。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的价值

微课是一种短小精悍、可视听特征极强的新型教育形式,将其运用于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首先,微课的运用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微课的形式依托于信息技术,它能够带给学生视听感官的享受,改变学生以往的被动地位。在强化学生自主发展的微课课堂中,初中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幅度提升,课堂参与度不断提升。其次,微课的运用丰富了初中生的学习体验。微课能够带给学生区别于教材的创新性教学内容,能够让他们接触到广泛的生活素材和网络资源,所以学生的学习体验也会愈渐丰富[1]。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的策略

(一)建设校本微课分享平台,丰富教学的资源素材。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以一定的资源和素材作为载体,只有具备丰富的素材和资源,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得到明显增强。所以,在开展微课课堂教学的同时,学校应致力于建设校本资源分享平台,在平台中大量的微课视频资源,以供教师和学生自主查阅和下载,从而促使他们获取丰富的素材。然而,在对思想品德课程进行分析时,发现其教学中微课资源大多以网络平台的现有资源为主,没有根据学校和班级的具体教学情况引用特色微课视频,也没有建设起校本资源平台,所以微课的作用也就没有得到充分的显现。对此,为了建构起资源丰富、学生自主发展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初中学校可以从学校办学特色和实际的教学情况出发,建设起公益性质的微课分享平台,以历届教师的优秀微课教学案例、全国范围内的获奖微课视频等作为主要内容,以不同类型的模块上传到分享平台中,让教师和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教学和学习灵感,促使学生能够通过移动端展开自主学习,以此凸显微课的价值和意义。如此,全校师生就能在丰富的资源素材中实现有效教学和学习的目标。

(二)组织集体微课教研培训,提高教师的微课素养。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微课素养对微课教学的结果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够具备扎实的微课制作技巧和合理运用微课的能力,那么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中就能以微课视频为载体建构高效教学模式。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微课素养,学校可以组织微课教研培训,让全校思想品德教师通过集体学习和讨论,探索出促进教学与微课形式有机结合的方法。不过在目前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学校对微课的关注度不够,没有将微课作为一种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自然也就没有针对此问题展开专门的培训活动,而教师在缺乏指导的背景下,制作微课视频、引入微课视频的能力也就一直得不到提升[2]。对此,为了帮助教师突破教学局限,具备较强的微课素养,学校可以以教研活动和学术讲座等方式组织集体培训,为教师提供接触前沿理论和教育思想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专家的指导下掌握制作微课的技巧,并在与其他教师合作探讨的过程中明确微课的具体使用时机。在这种反复的实践和锻炼中,思想品德教师的微课使用能力必然会逐渐增强。

(三)运用微课强化预习指导,树立学生的自主地位。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为了树立起学生的自主地位,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强化预习指导,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素材和资源,使他们能够利用自身所具备的探索能力和能动意识初步完成学习任务,以此调动他们进一步参与课堂的热情。可是在现今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安排预习任务时,往往会让学生浏览课程教学内容,既没有制订详细的预习方案,也没有借助微课形式录制指导视频,这就使得学生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开启了没有目的、没有方向的预习,而学生的课堂地位依旧没有实现转变。因此,为了真正建构起以学生自主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发挥预习环节的教学价值,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展开分析和解读,将其作为预习指导的主要内容,并体现在微课视频中,让学生能够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师发送的微课视频完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任务,由此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借助微课展开趣味导入,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能够让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情绪,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以微课为载体展开趣味性的导入,则是活跃教学氛围的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在现有的初中教育体制中,部分教师对于课前导入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精心设计导入环节的意识,大多都是直接进入讲解环节或是以简单带过的方式开展导入教学,这就使得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充分的启发,学习的能动性没有被激发出来,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的氛围就很难活跃起来。对此,为了发挥出环境的育人作用,让学生在积极思维的引领下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形式在导入环节中增添趣味元素,以有趣的生活案例、社会新闻、模拟动画等设置教学悬念,让学生在微课的循循引导下对教学内容产生探索兴趣,以此提升思想品德课堂的参与度,如此,教学氛围就会愈加活跃,课堂教学也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3]。

(五)巧用微课破解课堂难点,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思想品德课程中存在一些教学难点和重点,这些重难点问题对课堂教学的效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有效地破解教学难点,那么课堂的效率则会不断提升。因此,为了提升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巧用微课破解课堂难点。在课中阶段引入微课视频,让学生对文字概念产生立体化和全方位的理解,从而强化他们的理解效果。可是,如今部分教师仍以口头讲解或者习题训练的方式呈现重难点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单向输出式的教学中无法深入理解内容,也没有产生探索兴趣。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重难点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破解,课堂教学效率也就受到消极的影响。对此,在建设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准备期可以提炼课程内容中的重难点,将其转化为动态的微课视频形式,在课中讲解重难点内容时以微课视频作为辅助工具,让学生将静态的文字与动态的视频联系起来,促使他们形成灵活的转化思维。如此,重难点教学问题就能很好地得以解决。

(六)利用微课组织课堂活动,创新课堂的教学形式。新颖的课堂形式会激发学生的活力和热情,让他们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转变以往的教学形式,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有所增强。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微课的指导下明确活动内容、开展方式和活动目的等,进而以创新的教学形式激活课堂,以此实现高效教学的新的教学目标。不过,在对当前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进行探索时发现,大部分教师为了完成中考考点教学任务,会在课堂中引入大量的习题,而被习题训练挤占的课堂自然就失去了组织课堂活动的时间,所以思想品德教学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化的模式。对此,为了为课堂注入活力,教师可以将微课视频作为依托,设计出形式丰富、内容多样、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借助微课活动任务、组建活动小组、呈现活动目标等,让学生能够根据微课的具体要求,结合思想品德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参与到活动中,以此强化其学习效果,进而以创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引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发展。

(七)应用微课总结课堂知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学总结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巩固学生学习成果、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教学主题,巩固他们在课堂中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应用微课总结课堂知识,为学生提供清晰明了的课堂知识脉络,让他们在微课视频中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记忆,理顺自己的知识结构[4]。可是,在当下的思想品德课堂中,部分教师会对课堂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但是大多都是以口头讲解的方式匆匆带过。在这样的总结教学中,学生很难清晰地梳理自己的思维结构,也不能全面把握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针对此种现象,为了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师可以制作脉络清晰、内容全面、结构递进的课堂总结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时对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并自发地梳理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此达到巩固课堂学习成果的目的。

微课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翻转课堂;标准化病人;临床技能

2018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要求转变基础性本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加快“互联网+医学教育”步伐,广泛开展翻转课堂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在线教育,全面提升医学生职业素养、临床实践能力,努力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变轨超车。翻转课堂颠覆传统“老师教,学生听”的教育模式,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知识到主动探索内化知识的转变[1]。标准化病人(SP)又称模拟病人,指没有医学知识的正常人,通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逼真表现出临床病人的预设症状[2]。近年来,SP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学和考核。临床技能是医学生必备的职业技能,传统的临床技能教学存在着内容繁多、临床实践机会少、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等诸多问题。翻转课堂和标准化病人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利用虚拟的临床环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1翻转课堂联合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强化技能中的优势

1.1增强学生学习临床技能的自主性

传统的临床技能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角。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课前,教师将视频资源上传网络平台,学生可以根据学习计划,在自己的最佳状态下学习。其次,学生可以自主把控学习进度。学生对每项技能的接受程度不同,较熟悉的内容可以“快进”处理,做到“学而时习之”;难度较大的操作可以反复观看、“细嚼慢咽”,达到“温故而知新”。

1.2促进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培养的高效性

根据《临床医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3],初步临床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的最基本目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课堂与课下的教学流程进行逆转,缩短了课堂教学时间,将大部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在旁边给予针对性点评、指导,从而使临床操作技能在“练习—反馈—练习”中不断提升。

1.3缓解临床教学资源短缺

医学教育是一门对实践操作要求较高的学科,通过反复性、规范化、标准化的实践训练,才能培养出好的临床医生。近年来,随着高等医学院校日益扩大招生规模,同时国家对毕业后教育、继续医学教育逐渐重视,医学院校的实习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等去医院进行临床实践的人数不断增加,使临床教学不堪重负;加之患方日益增强的自我保护及维权意识,真实病人提供给医学生开展临床实训的机会微乎其微[4]。标准化病人的运用恰如雪中送炭,可以解决临床教学的燃眉之急。学生先将标准化病人作为练习对象,进行技能训练、医患沟通练习,熟练后再在临床病人身上实施操作。同一名标准化病人可给多名学生提供一致的练习机会,而不必担心重复操作会激惹病人或对病人造成伤害。

2翻转课堂联合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开展的基础

2.1设计基于翻转课堂联合标准化病人的临床技能强化培训方案

培训方案是教学活动开展的纲领性文件和指挥棒,因此制订一份好的培训方案对实施翻转课堂联合标准化病人的教学模式至关重要。首先,明确授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大学四年级学生已接受了临床技能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各项技能操作的流程,但时隔一年部分操作已生疏,面临国家执业医师分阶段(第一阶段)考试和临床实习,学生的学习目标较为清晰,最适合开展翻转课堂联合标准化病人教学。其次,制订培训内容。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国家执业医师分阶段(第一阶段)考核方案,访谈部分骨干教师及学生,构建以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操作技能为主的三大模块六站式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培训体系。

2.2组建开展翻转课堂联合标准化病人教学的师资团队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优质的师资团队是开展翻转课堂联合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的首要保障。临床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还需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有机结合,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新的要求。首先,教师在课前要熟悉教学内容,归纳学生的共性问题,开展课堂教学设计。其次,教师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开发兼具灵活性、生动性、引导性的教学资源。再其次,教师要善于观察、总结、反馈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临床教学情景设置,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注重临床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及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临床教师要不断提升医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勇于开拓创新,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医学院校应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持续提升。一是加强校内培训,通过教学工作坊、教学观摩、教学研讨、临床带教督导等,加强对临床骨干教师的培训。二是举办微课、慕课等培训及相关比赛,提高教师信息化技术水平,培养一批能实施翻转课堂的师资力量。三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措施,积极鼓励教师前往国内外知名院校进修培训,同时邀请教学名师不定期来校讲学、指导,不断引导教师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夯实教育教学基本功、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2.3制作支撑翻转课堂联合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的教学资源

完善的教学资源为翻转课堂联合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1)制作微课操作视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学生课下学习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微课视频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操作制作,具有短小精悍等特点,符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视频资源的要求。依托学校精品课程临床技能学的建设,制作了大量满足教学需求的微课视频。(2)组建标准化病人团队。将标准化病人引入临床实践教学、考核,可以有效提高医学生沟通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缓解临床教学资源紧缺压力、减少医患矛盾,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3]。通过标准化病人招募—面试—培训—考核等环节,组建一支相对稳定、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标准化病人团队。另外,医学院校还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培训低年级学生作为标准化病人,减少教学经费的投入。(3)打造临床技能训练“超市”。临床技能训练除了短暂的课堂时间,离不开课下大量的自主练习。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为翻转课堂结合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提供配套的学习环境,单独开辟3间开放式技能实验室,分别打造问诊、体格检查及基本技能训练“超市”,配置标准化病人及操作用物,供学生预约练习。(4)构建操作考评标准库。规范化、科学化、客观化、系统化的技能考核体系是提高技能培训质量的前提[5]。统一规范的操作评分标准为学生的技能学习提供依据,也是教师开展同质化教学的重要保障。临床技能操作评分标准以最新版《诊断学》《外科学》等教材为标准,在内容与范围方面与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接轨,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人文关怀、医患沟通及临床思维的培养,通过与内科、外科及相关专科专家的不断讨论、修改及论证,对操作项目、实施内容、分值逐一细化,构建具体化、可量化、可操作的考评标准库。

3翻转课堂结合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在临床强化技能中的应用

3.1课前教学资源的推送

翻转课堂强调学生课前主动、积极学习[6]。教师课前通过网络课程平台,根据教学进度,将问诊、体格检查及技能操作教学视频、病例摘要等资料发给学生,并任务,学生根据任务复习相关理论知识、熟悉操作流程,教师在后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同时构建答疑讨论版块,提供师生交流平台,便于教师及时总结出共性问题、疑难问题,为课堂知识内化做好铺垫。

3.2课堂模块式知识内化

根据知识结构体系及多站式考核要求,将强化技能分为三大模块8个内容,将学生分成8组,每组10~12人进行循环式技能内化。(1)病史采集模块。包括发热、皮肤黏膜出血、水肿、心悸、呕血与便血等常见症状的问诊。学生根据给定的“病人”基本情况:姓名、年龄、主诉、生命体征,对标准化病人实行一对一问诊,时间10分钟,教师和标准化病人对学生的问诊情况评分。问诊结束后,教师根据Mini-cex量表,从医学面谈技巧、人道关怀/专业素养、临床判断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效率、总体临床能力6个方面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标准化病人从交流能力、人文素质方面就学生的问诊表现给予反馈。小组学生依次问诊,其他学生观摩。最后,教师从问诊方法和技巧等方面进行总结。(2)体格检查模块。包括一般、头颈部检查,胸部检查,腹部检查,神经、脊柱及四肢检查。学生随机抽题,对标准化病人进行肺部、心脏、腹部的系统体格检查或者重点部位的查体,时间10分钟。教师根据评分标准打分,并运用Mini-cex量表反馈。小组学生依次操作,教师逐一点评,最后从职业素养、体检手法、操作顺序等方面进行总结。(3)技能操作模块。包括急诊(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器)、护理(静脉穿刺采血)及外科基本操作技能。学生依次随机抽题,根据给定的临床情景进行操作,时间10分钟。教师根据评分标准打分,并运用DOPS量表反馈。所有学生操作结束后,教师就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完整性及无菌操作原则等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

3.3课后自主强化练习

扎实的医学知识和精湛的临床技能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必备的专业修养,是适应现代医学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的职业能力。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多临床、反复临床,方显成效。开放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采用微信小程序实行预约,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技能训练“超市”自主练习、互评,并对照操作视频、评分标准找出技能短板,形成实践—反馈—实践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培养。

4翻转课堂联合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的考核评价机制

课程考核是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翻转课堂结合标准化病人教学考核采用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的方式,不仅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且注重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在考核内容上,过程性考核包括课前自主学习情况、课堂实践技能操作情况、课堂出勤情况等。在考核形式上,课程考核采用多站式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运用标准化病人,通过模拟临床场景,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及医学职业素养。

5结语

微课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四生;实习;微课

有学者提出“助学型”微课的概念,它是以微视频为核心,一种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且短小精悍的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既可以由教师开发,也可以由学生制作或者是师生共同合作开发,简单、方便、高效、轻松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1-5]。标准化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系列标准化的措施,保证所有教师及所有课程的教学质量均达到要求,避免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而影响教学质量[6]。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利用微课平台非常适合进行翻转课堂式教学,实行教学改革,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7-9]。《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进修生、专业型研究生、规范化培训医师(简称“四生”)实习,包括5个亚专业《临床检验及血液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实习中需要掌握的仪器多、项目多、操作多,“四生”普遍反应听得懂、学得会,但忘得快、记不牢,还反应部分带教教师讲授内容不准确、不详细,即未做到标准化带教。故笔者针对上述“四生”实习带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紧密结合《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工作实际需求,建立“四生”常用临床技能标准化“助学型”微课平台,在“四生”实习带教中,利用微课平台进行翻转课堂式教学改革,明显提高带教效果,现总结如下。

1《医学检验专业》常用临床技能标准化“助学型”微课平台的建设

笔者建立《医学检验专业》各亚专业《临床检验及血液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标准化“助学型”微课平台,紧密结合临床工作实际需求,微课内容包括目前临床实际使用的主要仪器和开展的主要项目[10-14],具体微课题目见表1。微课内容的素材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本科生教材、国家认可委员会最新认可标准、最新行业标准、最新专家共识或指南、临床使用仪器或试剂盒的说明书等权威资料,保证微课的标准化即内容准确、全面,微课以PPT形式讲解并录制视频[10-14]。微课内容包括临床使用的主要仪器及主要项目的基本原理、标准操作程序、结果分析、质量控制,基本原理部分主要以文字和图谱为主,标准操作程序部分由工作人员进行标准操作,拍摄视频并配音,结果分析部分主要对检验报告单进行详细解读,质量控制部分主要参照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最新认可标准进行解读。微课录制方式[10-14]:将上述每个微课题目的内容制作成PPT,要求内容翔实、准确、图文并茂,既有基本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录像,由带教教师在播放PPT的同时进行讲解,利用PPT视频录制功能录制PPT画面及录音,录制的视频以MP4格式保存。由于每个题目包含的内容多少不同,故每个PPT分成3~6段录制视频,每段视频时间约15min。本项目为保证微课内容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微课制作团队由3种人员组成:主要负责人由具备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中级职称以上教师担任,约占1/3,负责微课内容的撰写、PPT制作、PPT播放讲解及录制视频;约1/3为近3年毕业的年轻教师,要求对视频录制编辑及PPT制作等使用熟练,负责主要仪器和主要项目标准操作程序的拍摄及剪辑,协助PPT制作及美化;约1/3为正在实习的“四生”,负责试用微课并提出改进建议。

2《医学检验专业》常用临床技能标准化“助学型”微课平台的应用

笔者首先对带教教师进行培训,由微课制作主要负责人对该亚专业所有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保证所有工作人员熟练并准确掌握各岗位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标准操作程序,以保证在“四生”带教中讲解和操作全面、准确,即做到带教标准化[6]。各亚专业针对“四生”分别制订培训计划及明确带教教师。每个亚专业分为3~6个岗位,“四生”进入某一亚专业后,先将该亚专业实习带教计划发放给“四生”,每天完成一个岗位培训,在一周内完成该亚专业所有岗位相关临床技能的集中带教培训工作[10-14]。将《医学检验专业》常用临床技能标准化“助学型”微课放于检验医学科的内网,“四生”通过内网账户可以登录免费学习。在实习带教中利用微课进行翻转课堂式教学改革[7-9],“四生”提前将相应岗位实习内容的微课进行自学,要求熟悉该岗位相关临床技能涉及的基本理论知识,在进行岗位培训时,带教教师首先对基本理论知识进行提问,再对相关标准操作程序进行详细演示及讲解,“四生”利用业余时间对相关微课进行巩固复习。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改革,“四生”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带教教师也可以提高带教效果和效率,做到标准化带教。每个亚专业分别针对常用临床技能建立题库,包括1000个单选题、1000个多选题、100个案例分析题(每个案例分析题包括5个以上多选题),用于“四生”自学,题目主要从每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的全国检验技师和主管技师资格统考的试卷、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资格考试习题集选取,将题库也放到内网网站,“四生”登录内网网站后自学。在“四生”某一亚专业实习结束后,登录内网进行该亚专业相关理论知识考核,考卷包括40个单选题、40个多选题、4个案例分析题,每次由题库随机生成1张试卷,可以自行考核,要求90分以上为合格,否则重新考核[10-14]。

3小结

微课培训总结范文6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物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课改的需求。而“电子书包”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技术为手段的教学理念,恰好与生物学科新课改要求相符合,对初中生物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生物;电子书包;知识拓展;主体地位;教学探索

一、“电子书包”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挑战教师备课能力

“电子书包”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师的备课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电子书包”的功能较多,如何结合初中生物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开展有效教学,并充分利用“电子书包”的各种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深入地理解生物知识?该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情境、教学活动和生物实验才能让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深刻?这些都是教师备课时需要反复斟酌的问题。

2.知识扩展由课下到课上

“电子书包”的最大优势就是,学生可以利用搜索功能查阅更多的学习资料与课外知识。教师在课前将微课视频通过“电子书包”推送到学生端,学生直接打开“电子书包”系统后就可以对知识点进行预习与观看。比如,在“贫血”一课教学中,教材中仅向学生介绍了简单的基础知识,而学生利用“电子书包”的搜索功能就能查出贫血的原因、种类、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方法等拓展性的知识。在以往教学中,这些知识都需要学生在课后自行查阅,而利用“电子书包”在当堂课上就能完成知识的延展。

3.当堂测评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完一个知识点或在课堂结束时,可以利用“电子书包”的测评系统对学生进行测验,学生完成测验题目后,测评系统会立即对学生的解答情况做出评分与解析,全班学生的整体通过率、每道题的正确率都会被系统统计出来。这样,教师就可以从宏观上及时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知识的讲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电子书包”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探索与思考

针对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新课改的要求,“电子书包”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书包”在抽象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生物教材中包含了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与现象,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真正体会并深入理解,久而久之就会给后续的学习与探索带来影响。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用生动的动画来展示这些生物知识,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和学习。比如,在“鸟类的生殖与发育”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微课让学生思考“鸟儿为什么会飞翔”,接着利用“电子书包”向学生推送多种鸟类的标本,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鸟类的肌肉、骨骼、羽毛等特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比如,在“被子植物的受精”教学中,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是一个非常抽象的生物现象,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推送Flash动画和课件到学生端,让学生观看植物的受精过程。并在播放的同时为学生讲解知识点,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植物的受精过程,亲身感受这一奇妙的生物现象。

2.“电子书包”在学生小组探究学习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目前初中生物课堂中比较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备课时要明确教学重难点与教学目标,合理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主题,然后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导。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电子书包”时,可以同时创设多个讨论小组,将生物教学中的知识点变成多个讨论主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最后将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或作品在班级的论坛上进行展示。利用“电子书包”进行讨论,给了学生更多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突显,同时还鼓励了平常不敢开口发言的学生,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互动高效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中,使学生的注意力和动手能力都体现出来,促进生物教学良好效果的实现。比如,在“开花与结果”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花与果的关系以及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教师首先围绕知识点设计了以下几个讨论主题:(1)你知道花的各部分名称吗?(2)从花到果需要经历哪些重要过程?(3)果实和种子分别是由花的什么部分发育而成?(4)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然后利用“电子书包”向学生发送讨论主题,让学生以4人为一组,选择一个比较喜欢的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在讨论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与分析,帮助学生得出结论,正确认识花的基本结构。

3.“电子书包”在生物实验中的应用

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课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由于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如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实验教学与动手实践,课时就不够了。因此,很多教师就减少了实验时间,并由自己操作代替学生实验,减少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电子书包”能够发挥其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对于比较费时、复杂的生物实验,教师可以结合“电子书包”中的有关实验资源,组织学生对生物现象进行模拟,既直观形象,节约了课堂时间,又保证了生物实验教学的效果。比如,在“输血与血型”一课教学中,教学实验比较复杂且耗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人体的血量及输血与血型、血量之间的关系,教师采用“电子书包”中的虚拟实验功能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情境:救护车送来三位病人,他们因失血过多而急需输血。医生提示:操作者的工作是检测病人血型并为他们输血。如果操作顺序错误,系统将会给出提示。操作者点击画面中的注射器为病人抽血后,分别与三种血型抗体试剂进行混合,并观察其变化情况,以此判断病人的血型,然后为病人输血。如发生错误,则会提示重新修正,如果正确,则会提醒尝试其他血型是否可行。学生通过对虚拟实验的操作,加深了对实验的记忆。当学生在实验操作时遇到不会的部分,可以反复地进行操作与再次学习,排除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最终熟练掌握实验环节与步骤。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书包”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将成为现代信息化教育的趋势。但在现阶段的实践探索中,电子书包的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如何充分发挥“电子书包”的特性,巧妙地避开弊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防止学生迷失在泛滥的教学资源中,消除家长对电子产品给孩子身心带来不利影响的顾虑等。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状况的“电子书包”教学途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让这种新的教育方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拓出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1]邱秀月.电子书包对初中生物教学方式转变的思考[J].中学生物学,2017,33(1).

[2]刘春玲.电子书包走进生物课堂———《开花和结果》教学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3).

[3]邱秀月.电子书包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学,2016,32(2).

作者:丁梅 单位:江苏省泗阳致远中学

第二篇:初中生物教学应遵从的三个原则

生物是初中比较新颖的课程,也是实验性极强的一门课。学生在以前没有系统地学过生物知识,也没有接触过真正的生物理论。所以教师在展开教学时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不及时地解决这些问题,会对教学造成阻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只要遵从以下三个原则,就能以顺利解决这些问题。

一、时刻遵从科学和生活结合的原则

不管是哪一门学科,都要遵循科学性原则,生物是科学性尤为突出的一门课程。地球上的生物本身就具有严谨性,而科学家研究生物所得出来的结论也是科学的,编写教材的人员在选择生物知识的时候,也是秉着认真严谨科学的态度的。因此,我们用的生物教材都有很强的严谨性,教师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课时,也要时刻遵从科学性。很多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喜欢用很随性的语言,这样确实能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但是学生接收到的生物知识就变得没有那么严谨,生物知识一旦失去了严谨性,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生物知识都是从实际的生物中研究出来的,具有很强的生活性,教师可以从生活入手,用科学的思想进行分析,再用朴实的语言讲出来。教师也可以结合生活中生物的应用,帮助学生分析日常中的生物知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生物的科学性原则。例如,在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教师从大熊猫入手,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分析其中的生物知识,用科学的手法进行教学,尊重生活和科学结合的原则。教师让学生看了几则简短的视频,分别是介绍熊猫长相、习性、性格的视频,播放完以后,教师先分析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地带。就目前来看,熊猫主要生活在四川和陕西,其他地方也有熊猫,但是大部分都是从这两个地方迁移过去的。讲完熊猫的生存地带以后,教师分析了这些地区的基本情况,发现这些地区都有着丰富的水源和竹类植物,这也刚好符合熊猫的食性。由此可见,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它生活的位置,也包括这个地区的其他生物等,所有的因素共同组成了熊猫的生活环境。从熊猫的生活入手,再利用科学的手段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生物教材中的概念,这样就能利用这一原则解决很多问题。

二、加强实践性原则的渗透

生物有很强的可研究性,很多生物理论都是在实验中得出来的,教师只有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实践性原则,才能保证生物教学的实践性和实验性原则。每一个生物概念都不是凭空出来的,都是科学家经过很多次的验证得出的,在这个验证的过程中,肯定经历了很多失败和挫折,最后才得到我们现在可以用的结论。我们教材中选用的生物知识都是可以直接用的,但是教师要让学生体验这个理论得来不易的过程。可以直接按照教材中的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因为教材中的实验都是很成熟的实验,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也能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在进行“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实验过程,以此加深学生对口腔上皮细胞外观的印象。根据教材中的步骤,学生先检查相关仪器是否齐全,是否完整,如果有问题立刻向教师报告。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学生会用牙签在自己的口腔内壁刮几下,刮之前一定要注意卫生,先把牙签消毒,再保证口腔内壁的干净,然后再操作,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安全以及实验的成功。

三、注重创新性原则的应用

创新教学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帮助学生不断提升。生物知识是在不断创新的,教师在生物教学时,也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保证学生及时接收生物知识。当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解决现在的困难时,就应该考虑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保留以前教学手段的优点,加入新型的教学理念,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教师在进行创新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创新教学的作用。在研究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途径时,教师先让学生猜想,而不是直接进行讲解,采取更加新颖的方式进行教学。有的学生认为植物会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然后再利用植物的脉络把水分输送到各处;有的学生认为植物从空气中获取水分,再向下运输,把水分运送到根部。学生的这两种看法都认知到了“运输”的概念,但是说法不是正确的,教师对学生的看法进行了评价和总结,然后再引出正确的运输途径,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时刻遵循生活与科学紧密结合的原则,拉近学生和生物知识的距离,并将实践性原则渗透到生物教学中,让学生深刻体会生物知识的实用性。同时,教师要结合创新性原则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保证生物教学与时俱进,从而提升生物教学效率。

作者:王强 单位:江苏省东台市梁垛镇中学

第三篇: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应用

摘要:分层教学法是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探索和总结出来的,主要是基于学生的发展特征、思维能力以及他们平时的一些学习特点开展的。通过开展分层教学法,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本文具体探讨了如何在初中生物中运用分层教学法。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初中生物;因材施教

新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应该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就一定要做到分层教学,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营造一个良好的生物课堂学习环境。

一、学生的分层

简单地说,学生的分层就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遵守几个相关的原则:首先要遵循学生的个性特征结构。在分层之前,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然后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分层,这样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其次要遵守认知结构的原则。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分层教学中,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强弱,有的学生可能在心理认知结构方面要更加成熟一些,对知识的了解也相对多一些,而有的学生就可能要差一些了,在心理认知结构等方面还处在一个较弱的状态,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认知能力进行分层;最后要明确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强弱。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是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水平,所以教师在分层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层。

二、目标的分层

要实现分层教学,就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假设将初中生物课堂上的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如在给“A”层的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给学生提出相关的要求,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完成生物课本上的某些基础的知识。然后再由教师给学生进行扩展和补充,让学生在学习到课本上的知识之外,也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开阔自己的视野。此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地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生物知识,并学会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充分地融入生物的学习中去,对生物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教学“动植物生理结构”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学校或者其他地方的一些动植物,这样既能够将生物课堂的学习变得更加趣味化,学生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生物知识的学习。

三、教学的分层

教师始终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主体部分,所以教师一定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要积极地发挥出自己的引导作用,给学生起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和榜样作用。无论是从教师角度来说,还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课堂的学习和教学都是一个双向的活动,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所以说,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就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创造能力。在利用分层教学法开展生物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正确地把握教学的方向和目的,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完整的教学系统,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在具体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教学:首先是复习提问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和提问可以增强学生的印象,巩固和加强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另外,提问的方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胜心,对于课程的顺利开展有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而不是以偏概全,这种有层次的提问才能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是学生自学。在复习完新课以及提问完成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个讨论的过程就是一个自学的过程,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积极的指导和帮助,给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最后是归纳和总结。学生讨论完成之后就要对自己的讨论结果进行发言,每个小组将讨论的结果说出来之后,再由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对于学生的表现首先要提出积极的鼓励和表扬,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然后再对学生没有涉及的部分和不够完善的地方进行补充,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对于一些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教师要进行及时的补充,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也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四、结语

总之,初中生物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故步自封,要努力做到不断创新,要不断思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让生物真正成为有利于生活、学习的一门实用性学科。

参考文献

[1]成继红.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与思考[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9):15.

[2]陈冬.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调控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02)

作者:曹元萍 刘维瑚 单位:山东省桓台县起凤中学

第四篇:中学生物教学素养提升策略

教育新常态下,区域提升中学生物教学素养已经成为地方教育改革的重点,教学素养不仅是学科课程改革深化的关键因素,也是区域学校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提升初中生物教学素养的策略研究,对深化初中生物教学改革,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政府、学校和教师三个维度入手,重点分析区域提升中学生物教学素养的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主体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一、政府:结合区域实际,加强业务培训

地方政府要结合区域实际,积极组织开展中学生物教师教学业务培训。作为培训者,要站在中学生物教师的角度,不仅要看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际的差距,还要看到不同区域之间的差距,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区域中学生物教师的需求,然后开展针对性培训。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培训机会,还能够增强教师教学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需要指出的是,培训要分类,因为当前从事中学生物教学的教师,可能有着不同的专业出身,对培训需求自然存在差异。具体来讲,可以按照不同群体进行分类,如生物专业毕业的初职教师、理科出身的初职教师、文科出身的初职教师、有一定经验的专业教师等,要针对不同起点的教师设计相应的培训内容,让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都能有所收获,真正感受到在职培训的作用,进而确保中学生物教学素养的整体提升。

二、学校:打造多元平台,营造良好环境

教师教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科、学校的未来发展,校园环境与教师专业素养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为中学生物教师提供良好的专业发展平台和外部环境。首先,区域中学学校要致力于校本教研,为生物教师专业发展打造多元平台。一方面,要创设求真务实的学习氛围,提高校内生物教学资源共享程度,加强学科内部交流,打破传统课堂单调乏味的局面,真正触及教学深层问题,全面调动教师生物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从区域中学生物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如学生合作学习的形式、自主探究的方式、实验创新的指导等,要将其作为生物教研的突破口,切实指导现实问题的解决。此外,学校要成立专门的督导组,确保每次教研活动都能顺利、高效地开展,充分发挥校领导润滑剂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有效促进生物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其次,校本培训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培训缺乏实效性的问题,是提升区域中学生物教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区域中学领导者要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完善的校本培训体系,立足本校实际开展民主、灵活的校本培训,通过学科专家指导、校本课程研发和小组教研等活动加以落实。要全面执行校本培训管理与考核机制,不能流于形式,否则将无法发挥校本培训应有的作用。对于中学生物教师来讲,学校可灵活采取师徒结对、网络互动、课堂观摩、专题讲座、小组讨论、实践反思等形式,开展针对生物学科的校本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

三、教师:强化自我认同,加强自主学习

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是教师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教师在不断的自主学习中推动自身的专业发展。首先,中学生物教师要强化自我认同。中学生物教师要在明确自身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对未来职业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在不断的学习进步中树立中学生物教师的学科信仰,积极实现自我价值。生物学科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养成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认识生物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全身心投入到生物教学工作中,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创新创造等能力的培养,深入挖掘、利用生物学科社会价值、人文价值的同时,促进自身对中学生物教师的认同。其次,中学生物教师要加强自主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有学者曾指出,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四面镜子:望远镜、潜望镜、显微镜和平面镜。具体来讲,望远镜用来关注学科和社会前沿动态,潜望镜用来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显微镜用来抓住生活和教学细节,平面镜用来观察现实中与学科相关的人与事。因此,中学生物教师要利用上述的四面镜子,不断拓展自身视野,在多学、多做、多想中促进自我的升华,在不断充电中构建完善的生物学知识体系。经常读书对区域中学生物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帮助,尤其是读与学科相关的书能够开阔视野,夯实基础,丰厚底蕴。此外,教师要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不断发现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才能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与重点,才能始终保持生物教学的积极性。

作者:王桂玲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东方中学

第五篇: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微课教学就是各学科在进行教学时采用短小精悍的视频对学生进行补充教学,这种教学形式的优势在于课时短、接受效率高及可视化等,通过这些教学优势与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明显的区分度并相互补充。微课教育发展的基础得益于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所推动的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微课教学就是完美无缺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微课教学在教学形式上的短小精悍使得其自身的课堂容量小于常规教学,但其占据了学生学习的“可视窗口”,使得学生在学习微课时要分散学习精力,对正常的教育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关键词:初中生物;微课教学;应用研究

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四类,即:新课教学、习题教学、复习教学及重难点突破。不论教师在教学时要应用微课教学形式这四者中哪一个,教师都要明确教学目的为整合初中生物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学习效率。同时,微课作为新的教育形式是符合我国教育创新与信息化教学的大趋势的,教师因势利导利用这一教学形式在传统教学中发挥优势作用,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原则,不仅要合理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客观需要,教师也要借助实施微课教学这一有利条件,提高自身现代化教育能力。

一、遵循“学生中心”原则开展微课教学

不论教学形式如何变化,初中生物作为注重实验教学效果的学科注定是要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因此在微课教学情境下依然如此。对于微课教学而言,其内容有效性取决于学生对微课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学生作为学科学习主体与课堂学习主体,同样也是评价、使用微课的主力军。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进行微课教学必然要遵循“学生中心”原则,并在这一原则的约束下开展微课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微课进行课前设计、录制乃至课后交流时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耐受性、学习理解力以及最基本的学习状况,以此为基础选择微课教学内容。前文提及过,微课教学作为一种短小精悍的教学形式注定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这一针对性是在课堂教学中的某一点进行展开的教学的针对,换句话说是要在缩小教学范围的情况下再进一步缩小范围,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光合作用这一课的教学时,学生对光合作用细胞与其他细胞的区别不甚了解,我在此基础上就录制了叶绿体与其他植物细胞在显微镜条件下的微课,并将这些细胞绘制了简图。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微课教学,不仅解答了学生对植物细胞作用发生条件的疑惑,还促进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维持了良好的教学秩序。

二、开展微课教学时要突出学科特点

对于微课教学而言,其教学内容的短小精悍就要求微课教学在开展时必须要有一定的特色,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课余时间对学习注意力的维持。所谓微课特点既包含微课本身的技术特点与参与特点,还应当包括学科特点。如初中生物的学科特点就是可实验性,那么初中生物学科在录制微课教学时就应当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特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更为重要的是生物科学是渗透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教学学科,这就为学生学习生物提供了天然优势。当教师想要培养学生能将生物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能力时,就要在设计、录制微课时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在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保持对生物学科微课学习的兴趣与参与度。

三、微课教学要遵循“资源多样”与“简单实用”原则

对于微课教学而言,其制作设计是在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迅速发展的技术前提下实现的,这就使得初中生物微课教学有着广泛的资源与技术基础,在这样的条件与情况下教师就可以极为便利的方式将网络上的资源整合到微课视频设计与制作中,教师则在这一教学方式中重视对学生视野的培养培育,不能让学生的视野局限在课堂中。也正是由于微课教学资源的广泛性,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设计时要维持“微”这一微课的技术特点。即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时要遵循“资源多样”与“简单实用”这一双重特点。毕竟微课制作的初衷在于让学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这一时间往往不超过十分钟,在这样的条件限制下教师对微课的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时就要以“微”作为教学基本原则,使学生可以借助移动平台进行随时的补充与学习,这将极大地利于微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在信息时代的当下,初中生物教学不可避免地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迈入信息化。信息化“微课堂”教学,有助于明显地缓解教师缺乏时间与精力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并通过这种微课堂教学方式,来补上自己所欠缺的基础知识。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对微课的建设与应用有一个远见,将其认识与研究延展得更为深入与广泛,以促使微课阅读教学更加成熟、系统,通过微课教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促进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双重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虹.巧用微课,让学生爱上生物———谈谈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旬,2014,(05):33.

微课培训总结范文7

(1)化学现象可以直接观察

实验现象是实验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在实验教学中,一般教师为了让学生比较清楚地看到现象,往往通过在讲台上抬高实验装置的位置,或者带着实验下到学生中间展示实验结果。然而现在学校教室中学生人数一般都在50-60之间,实验仪器的大小有限,抬高实验装置的位置也是有限的,必然造成一部分学生还是观看不到实验现象。展示实验结果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有些实验现象是在实验瞬间产生的,可能走到后面时,很多学生根本看不到实验现象。这样不仅降低了实验的可信度,也影响了教学效果。但是通过微课可以在电脑平板甚至是手机中直接演示,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进而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

(2)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可以反复演示

微课是教学视频,可以反复观看,反复研究学习,对于化学实验现象、操作步骤、以至于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可以反复演示的。对于上课没有集中注意力的学生,以及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都可以在课后反复观看微视频,直至理解教师所教授的知识。

(3)代替某些有毒的演示实验

有些课堂演示实验中涉及有毒物质,有些演示实验受实验室中设备的限制,一般难以演示,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由于农村实验条件差的中学,仪器不足,制取有困难。另外,由于一氧化碳有毒,演示实验操作一般在通风橱中进行,一般都是由教师描述实验操作以及实验现象,学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微课中模拟实验的演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二、微课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几点反思

1.微课平台功能单一

加强技术支持,搭建化学实验教学微课平台为了化学实验微课的学习和传播,构建微课平台是很重要的。首先要制作化学实验微课网站,实现微课共建共享。如果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制定学习计划并添加用户作为自己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记录,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在未来的发展中,微课平台最好能支持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自主学习。如,平台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足迹自动“推送”学习资源,以更加智能化、高效地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平台应该具备异步在线讨论功能,在线学习的师生共同为学习者解惑,学习结束后,提供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练习题,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微课的质量依然存在较多问题

教师亟待加强技术培训力度加强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由教育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专家提供示范引领作用,双管齐下,才能进一步优化微课质量,提高教学内容的适用性的同时,提高微课的视听效果。

三、总结

微课培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数学教学;微课;创新;实践

将微课引入课堂,符合现代课堂教学的普遍诉求。因此,教师要有微课应用的意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资源整合、优化设计、拓展应用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直观认知的机会,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全新的体验,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学习,进而乐于学习数学。

一、资源整合,建立微课应用机制

微课大多以视频的形式呈现,所以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需要对相关的资源进行整合,为制作微课视频提供更多的材料支持。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展开深入的学情调查,提升微课视频制作的针对性。同时,微课主要是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解读和展示,为学生指出清晰的思考路线,属于课堂教学方法的“轻骑兵”。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时需要有观照意识,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视角。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时,课始,教师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先仔细观看,再介绍微课的主要内容。观看视频后,有的学生说,微课先针对具体课例进行分步展示,为我们理顺了解题思路,然后布设训练任务,使我们理解与掌握了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的学生说,微课展示的学习内容更为直观,看得更清晰,为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参考。这里,教师为学生设计微课导学环节,使学生通过微课的学习,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因此,将微课引入数学课堂,教师需要有教学调研意识,提升微课的制作水平,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优化设计,提升微课应用品质

制作微课视频时,教师要有优化意识,并对微课的切入时机进行全面考虑,以提升微课的促学效果。首先,教师要进行教学中心定位,以体现设计意图;其次,提升微课制作水平,给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以成功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再次,对微课的制作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展开教学调度,使微课的助学效果最大化。例如,教学《认识年、月、日》一课,教师在教学重、难点时播放微课视频,并给出观看要求:“记住大月和小月有多种方法,观看视频之后,看看自己掌握了哪些记忆方法。”然后学生开始观看视频,教师适时给予提示,学习互动气氛浓厚。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让学生介绍记住大月和小月的方法,学生纷纷给出自己的观点。如一学生说:“微课中介绍了多种记住大月和小月的方法,我对‘手指骨骼记忆法’最感兴趣,因为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记忆更为牢固。”教师肯定学生的学习收获,并对微课视频中大月和小月的记忆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顺利构建认知体系。这里,教师利用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如何记忆大月和小月,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启迪,其学习调动效果显著。

三、拓展应用,参与微课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