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的方式范例6篇

国际贸易的方式

国际贸易的方式范文1

一、贸易方式创新的正面影响

(一)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储存成本

网络贸易的买卖双方通过网络直接接触,无需贸易中介的参与,减少了交易的中间环节;参与交易的各方只需支付较低的网络通信和管理费用就可获得存储、交换和处理信息,节省了资金,降低了成本。

跨国零售企业采购会,是采购商直接对满意企业的商品进行采购,然后进入其网络销售,因而,它能够使国内生产企业与跨国商业企业直接对接,从而减少中间环节。国际采购会就使买卖双方由多环节“远距离”的联系变为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和沟通。

(二)能够提升企业知名度

网络贸易中的各个网站,为企业较好地在世界市场进行宣传,提供了很多宣传的平台,企业可以通过网页介绍产品、劳务和宣传企业形象。网络交易快捷化和全球化的特点,更增加了宣传企业的机会和范围。现在企业只需要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就可以被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和其他企业看到。

对于外贸企业来说,通过合作出口可以扩大出口规模,从而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对外影响,提高企业的信誉;对于合作企业来说,通过外贸企业合作出口,可以借助外贸企业的规模优势,优化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形象,从而提高自身的知名度。

(三)能够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网上销售可以利用网上多媒体的性能,全方位展示商品功能的内部结构,企业通过网络展示商品的质量、性能、价格及付款条件等,从而有助于消费者完全地认识了商品及服务后,客户各取所需,发出订单,再去购买它。网络贸易使企业竞争的基础发生改变,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企业规模经济的显著性,而改善了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中小企业可以借助网络载体,不受自身规模绝对限制,低成本建立全球贸易网,平等地获取和传播信息,广泛沟通客户并与他们建立联系,增加市场竞争机会,扩大竞争范围。互联网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刊登广告、开发市场,并设计产品和新的分销渠道。应用先进的网络技术的小型办公室和家庭办公室的建立,为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竞争提供有力的工具。

二、国际贸易方式创新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对乡村企业的发展不利

由于农村生产力发展比较落后,农村的收入普遍比较低,这些乡村企业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到生产中,计算机、网络普及率比较低。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比较低,网络人才比较少,因而短时间内也无法在农村实现网络化。但是对于城市的企业来说,他们有更多的资金用到网络市场的开发和建设上,因而收益也逐渐增加,这样乡村企业的劣势就越来越大。

(二)企业信息和系统承担着远程攻击的风险

安全问题是网络贸易中最令人担心的问题。作为一个安全的网络贸易系统,首先必须具有一个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以保证交易信息安全迅速的传递,其次必须保证数据库服务器绝对安全,防止黑客闯入网络盗取信息。我国目前尚不能批量生产自己的网络防火墙,而网络贸易的运作涉及多方面安全问题。网络贸易交易的管理标准还没有系统制定,法律对网络贸易违法交易行为的认定处于摸索阶段,加之受技术、人为等因素影响,不安全因素更显突出。

(三)企业易于被动卷入,形成网络危机

在互联网时代,每个网民都更容易地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涌动其中的声音汇聚起来就是不小的力量,网络贸易因为与网络联系密切,更易于不辨真假的消息在其中扩散。网络危机最严重的后果是危机从舆论争论层面渗透进最底层的终端,即普通消费者受到舆论影响,开始抛弃品牌或产品,这对一个企业来说是最致命的打击。

三、我国企业发展的措施

(一)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农村信息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普及网络,甚至是网络贸易,从而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减少农村人口收入与城市人口收入的差距。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电信通信网络的建设、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应用以及接入网络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要注重统筹规划、合作共建、互联互通,避免重复建设。推动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的“三网融合”,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宽带城域网,为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功能完善、使用安全便捷、技术先进可靠的高速互联传输网络。

(二)增加网络贸易的安全性

企业应对网络威胁的传统方式,是采用防火墙来增强网络的安全性。然而经证实,这种覆盖面相对较窄的方式不足以应对需求。网络交易安全性与可靠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安全性与可靠性。安全性是指网络交易整个过程的安全,包括交易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信息的保护等。可靠性则比安全性层次要求更高,它不仅要求交易是安全的,而且要求交易是可行、高效和可靠的。网络交易安全性与可靠性涉及的问题广泛,从目前网络安全协议的应用现状出发,分析和探讨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相应的方案,加强技术、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上的研究,保障网络交易安全性与可靠性。

(三)加强企业网站建设,提升信誉度

一个杰出公司的网站,需要整体的形象包装和设计。准确而富有创意的VI设计,对网站的宣传推广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今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站建设和网页形象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注重,网页已成为对外宣传和传播信息的新媒体,有鉴于此,网页形象识别设计必须根据企业制定的VI识别系统进行扩展延伸,设计出新的符合网页属性和企业精神取向的形象识别系统。从宏观上讲,网页形象设计应该是统一的、整体的、便于识别的。策划设计人员应该依据企业CI进行整体定位策划。创构出一套更具品牌形象的设计,设计时必须自觉追求整体性,以使浏览者更快捷、更准确、更全面地认识它、掌握它,并给人一种内部有机联系、外部和谐完整的美感。

(四)规范网上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产品质量

国际贸易的方式范文2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9-0125-02

在中国中小企业中,从事国际贸易的较多,2012年中小企业出口总额已经占到全国的70%,已经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中坚力量。然而国家贸易融资方式单一,融资难的问题却阻碍着外贸类中小企业发展。2012年,中国商业银行全部贷款中,中小企业所占比例不足30%。2013年,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例不到5%。鉴于中小企业对中国外贸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进行研究。

一、中小企业概况

截至2012年末,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超过3 200万家,较2010年1 100万家翻了3倍。2010年,工业领域全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44.9万家,比2005年增长50.1%;工业领域全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7.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9.1%;实现税金1.5万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税金总额的54.3%;完成利润2.6万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的66.8%,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长18.9%。

自2010年,部分中小企业已经完成从一般加工制造、批发零售等传统行业,加快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扩展的转变。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和服务比重持续增加,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升级中,中小企业充当产业转移的重要角色,是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推动力量。

尽管过去五年中小企业发展平稳快速,但在十二五期间,依然面临许多挑战:(1)产业结构依然不合理。中小企业扎堆现象严重,部分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以传统产业发展为主,创新服务型产业较少,高耗能行业占比高。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落后。总体上中小企业依然比较缺乏资金、技术、人才,产业结构待优化。(2)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中小企业代工生产较多,处于产业链低端,从事耗能、污染行业。随着资源、环境、人力成本的上升压力,传统的模式逐渐被市场所淘汰。未来中小企业发展更加要注重可持续发展,注重技术为先导。(3)竞争更加激烈。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市场越来越国际化,进出口优惠政策减少,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逐渐收窄。如果在技术上没有创新优势,靠过去的成本利差很难生存。(4)融资难依然普遍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普遍存在,没有资金扶持,很难进行新产品的投放研发。繁琐的融资手续,苛刻的抵押担保条件,中小企业顺利融资的大门依然很难打开。

二、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的特点

《巴塞尔协议》(2004-6)认为国际贸易融资是指:在商品交易过程中,运用短期性结构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款等资产的融资。简而言之,围绕着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所发生的资金和信用的融通统称为国际贸易融资。

国际贸易融资涉及进口和出口企业,通过银行为进出口企业提供短期和长期的融资,常见的融资产品有:即期(远期)信用证、进口押汇、离岸代付、出口双保理、假远期信用证、外保内贷等。当前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为:

1.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中占比小

20世纪90年代,中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始发展,得益于成本优势,对外贸易额增长迅速,2007年2.2万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2012年达到了3.87万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2010年中小企业出口总额已达到1.57万亿,占据进出口总额50%的份额。但是金融机构对于进、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的支持却进展缓慢。一是门槛较高,二是产品落后。刘春兰(2006)指出国际贸易融资在中国外贸企业各种融资方式的 20%,在这1/5的比例中,大企业居多,中小企业所占比例较小。

2.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需求强

国际贸易融资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是一种成本较低的融资产品,随着中小企业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比重逐年提高,中小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的需求持续增强。中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依赖商业银行,但从商业银行获得的国际贸易融资与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

3.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单一

信用证结算是当前用的最多的一种融资方式,与国外层出不穷的融资工具比较,金融机构的创新度不高,不能适应金融发展趋势的变革,进口押汇、打包贷款、票据贴现等传统模式已经广泛应用,银行间的产品同质化严重,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从没有降低过。即便是同样一笔业务,各个银行的标准不一,导致时效性降低,贻误企业的贸易商机。

4.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多以间接融资为主

2012年全年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市场累计筹资5 841亿元,首次公开发行A股154只,筹资1 034亿元。全年公开发行创业板股票74只,筹资351亿元。2011年上市公司累计筹资 6 780 亿元,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 47 亿元。2012年募集的资金中,创业板占整个上市公司的6%,可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微乎其微,融资还是主要靠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

三、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的国外经验借鉴

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比例达到97%,吸纳就业人数占比60%。即便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中小企业创造的GDP占GDP总量的50%。中小企业作为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不同经济条件下,其融资模式存在差异,以美国的市场主导直接融资模式和日本的银行主导间接融资模式最为典型。

1.美国经验

由于美国金融市场发达,国际贸易融资金融机构多,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方式有许多可选的空间,目前主要依靠的融资方式路径有:(1)进出口银行:分为直接向外国买主贷款,间接向外国买主贷款,对外国买主提供支付担保,对流动资本提供担保。当进出口贸易融资遇到障碍时,通过它提供资金支持,整个融资业务受国家政策的约束。(2)私人基金公司:主要为从事国际贸易的进口商或出口商补充资金来源,其融资金额大、期限长,而且多是商业银行不愿承担的项目,市场适用性广泛,条件是所有贷款须必须由进出口银行担保。(3)中小企业管理机构:负责向国际贸易往来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担保,作为贸易信贷的担保人,让进出口贸易公司融资更快捷。(4)信贷保险协会:1961年成立,主要是防范风险,因政治或经济原因发生坏账蒙受损失进行担保。对美国从事国际贸易的中小企业进行担保或融资。(5)贸易开发署:帮助美国出口商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解决中小企业对风险把控不强,对项目投资不明问题,开发署出具可行性研究计划,在计划阶段提供各种咨询服务。

2.日本经验

作为政府主导型的金融体系,日本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方式主要是银行融资和创业板市场。(1)日本进出口银行。2006年,日本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对银行的依赖度达到93%,其中进出口银行对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支持最强,为企业提供的资金占全部融资金额的80%。日本进出口银行主营进出口贸易融资业务,采取专业化管理制度。中小企业可以向进出口银行申请贸易融资、再贴现、贷款担保等基础业务,还可以化解还款风险,降低违约风险。进出口银行密切跟进国家产业政策,优先执行符合国家政策的中小企业贸易融资。(2)创业板市场。日本推出的股票新兴市场,又名创业板市场,为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提供了直接融资的通道。通过政府建立的中小企业金融库,有效筛选新兴技术中小企业,鼓励投资资金培育,优先推荐创业板市场融资。有点类似美国的纳斯达克,对有技术、有发展潜力但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帮助较大。

参考文献:

[1] 陈卫华.破解中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融资瓶颈的思考[J].价格月刊,2013,(7):62-65.

[2] 徐洪水.中小企业金融促进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金融与经济,2002,(6):3-6.

[3] 秦焕梅.中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2,(2):24-29.

The Study on SME Financing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YANG Fan

(Economy and Trade College,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000,China)

国际贸易的方式范文3

关键词:支付方式; 选择; 综合 

 

在现有的结算方式中,基本的有三种:汇款、托收、信用证。另外,还有一些延伸的结算方式,如银行保函、备用信用证等。在实务中,现在还出现了一些比较新的结算方法,如电汇中加入第三方(船方)来控制风险。不同的支付方式对于贸易双方而言,在贸易结算中的风险及经营中的资金负担各不相同。 

 

一、常用支付方式简介及风险分析 

 

汇款是指汇款人(债务人)主动将款项交给银行,委托其使用某种结算工具,通过其在国外的分支行或行,将款项付给国外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它是产生最早、使用最简单的结算方式,也是其他各种结算方式的基础。 

汇款按照使用的结算工具不同,可以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按货物、货款的运送及支付顺序不同,汇款方式在国际贸易实务中有两种运用方式:预付货款和货到付款。其中,预付货款对于出口商而言较为有利:既可以降低货物出售的风险,同时减轻了资金负担;货到付款则对于进口商较为有利:既可降低资金风险,也能先收货后筹款,相当与得到资金融通。如付款的期限较长,甚至可以将货物售出后,用所售收入支付款项。因此,用汇款方式进行结算,风险承担和资金负担在买卖双方之间不均衡。结算的风险(如货物运出后能否顺利收回货款以及货款付出后能否顺利地收到货物)和资金压力完全由一方承担,另一方则相对有利。 

托收是指由债权人开立汇票,委托银行通过其海外分支行或行,向国外债务人收取货款或劳务价值的一种结算方式。虽然托收与贸易汇款都属于商业信用基础,但是跟单托收通过用单据代表货物控制货物所有权,从而将结算风险及资金负担在进出口双方之间进行了平衡。对于出口商来说,出口商通过控制货权单据来控制货物,不付款或承兑就不会交单。一般不会受到"银货两空"的损失,比赊销安全。对于进口商来说,只要付款或承兑,马上就能取得单据,从而得到货物的所有权,比预付货款方式安全。 

在贸易实务中,托收按照是否附有货运单据可以分为光票托收和跟单托收。对不附有全套货运单据的款项的托收称为光票托收;对附有全套货运单据的款项的托收称为跟单托收。其中,根据交单条件的不同,跟单托收可分为D/P(付款交单)和D/A(承兑交单)。D/P(付款交单)按照付款的时间不同又可以分为D/P即期和 D/P远期。不同的托收方式中存在的结算风险也有所不同。在D/P条件下,代收行在买方支付了全部票据金额以后才能将有关票据交给买方,这样卖方的货款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而在D/A下,代收行在买方承兑有关汇票后就可以将有关单据交付买方,这时卖方已经交出了货物的物权凭证,一旦买方的信用出现危机,到期不付款,卖方手中仅有一张已承兑汇票能约束买方的义务,仍可能遭受钱、货两空的损失,对于出口商来说选用D/A一定要慎重。 

信用证支付方式是近年来国际贸易中最常见、最主要的支付方式。信用证(L/C)是开证行根据买方(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开给卖方的一种保证承担支付货款的书面凭证。这种方式把应由买方承担的付款义务转化为银行的付款义务,从而加入了银行信用,由于银行承担了第一性的付款责任,有审单的义务,使得结算的程序更为严格、规范,对于买卖双方而言,结算的风险进一步得到控制;资金融通也更为便利。因此,该种方式被贸易各方广泛接受。 

二、选择支付方式时应考虑的因素 

 

由于各种支付方式的特点不同,因此在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时,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1. 客户信用等级的高低。如果客户的信用等级很一般或是贸易双方是首次进行交易,应该选用L/C的方式;如果客户的信用等级较高,可以选用D/P,既可以达到即节省开证费的目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物权凭证的安全性;如果客户的信用等级非常高,就可以选用D/A甚至是直接T/T的方式。 

2. 货物供求状况不同。如果是畅销的货品,卖方可选择对自身有利的支付方式,如要求用L/C进行结算,甚至要求买方预付货款。如果是滞销的货品, 则所选择的支付方式可能会有利于进口商,如D/A,甚至可以货到付款。 

3. 选用的贸易术语和合同金额的高低。不同的贸易术语对于买卖双方的责任规定以及风险分担有所不同,因此也应根据贸易术语不同来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对于象征性交货组中的CIF和CFR,就可以选用托收和L/C的方式;而对于FXW和实际交货的D组术语,一般就不会采取托收的形式进行结算;对于FOB和FCA等术语,由于运输的事宜是由买方安排的,出口人很难控制货物,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也不会选择托收的方式。另外,合同金额如果不大,则可以考虑选择速度较快、费用低廉的T/T方式或光票托收方式。 

选择支付方式的最终目的是尽量降低结算的成本,分散结算的风险,促使进出口贸易的顺利进行。以上所列举的各个因素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具体客观情况而对货款的支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正确选用支付方式的建议 

 

从国际贸易实践情况来看,单纯某一种结算方式总是不能满足交易各方的要求。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有必要采用综合支付方式进行结算。 

1. 汇款和托收相结合。如:先采取T/T的形式预付定金10 %,在装船后T/T合同款的40%,,剩余的50%采用D/P即期付款的形式。这种选择既能保证供货方及时履行发货的义务,又能约束进口人及时付款,同时节省了更多银行费用的支出,也节约了宝贵的贸易时间。 

2. 汇款和信用证相结合。如:定金的部分以T/T办理;主要的货款采用L/C的方式进行支付;至于一些余款,以T/T的方式进行。 

国际贸易的方式范文4

1、汇款人是指(债务人)将款项主动交给银行,并委托其使用某种结算工具,通过其在国外的分支行或行,将款项付给国外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它是产生最早、使用最简单的结算方式,同时也作为其他各种结算方式的基础。

按照使用结算工具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汇款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在国际贸易实务中,按货物、货款的运送及支付顺序的不同,汇款方式主要有预付货款和货到付款两种运用方式。预付货款有利于出口商的利益,既能够降低货物出售的风险,也能减轻资金负担;而货到付款有利于进口商,在降低资金风险的同时也能先收货后筹款,相当于得到资金融通。此外,如果付款的期限长,就要用所售收入支付款项。由此可见,结算时采取汇款方式,就会出现风险承担和资金负担在买卖双方之间不均衡的情况。

收付款人要注意的问题:

(1)确保客户名称、账号与银行信息的正确、完整。因此,对收款人提供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集中管理应收付款项。对付款人来说,办理汇款一般要承担手续费和电报费两部分费用。对收款人来说,收取汇款一般要承担银行的清算费用,也是按笔数收取。

2、托收是指由债权人开立汇票,并委托银行通过其海外分支行或行,向国外债务人收取货款或劳务价值的一种结算方式。尽管托收与贸易汇款都属于商业信用基础,但是跟单托收通过用单据代表货物控制货物所有权,从而将结算风险及资金负担在进出口双方之间进行了平衡。对于出口商来说,出口商通过控制货权单据来控制货物,不付款或承兑就不会交单。一般不会受到"银货两空"的损失,比赊销安全。对于进口商来说,只要付款或承兑,马上就能取得单据,从而得到货物的所有权,比预付货款方式安全。

采用托收方式结算时,出口企业要注意的问题:

(1)提供完整正确的代收行、进口企业名址。托收银行是完全按照出口企业的指示来处理托收业务,主要涉及到代收行和客户信息,缮制出口托收函件并进行邮寄等。通常情况下,托收银行几乎无法,也不可能负责审核代收行的名称、地址等信息。在实务中,经常有出口企业提供代收行、进口企业的名称或地址不完整、不正确。如果代收行邮寄地址错误,将会延误收汇,甚至是单据遗失而无法收汇。如果进口企业信息不完整(尤其是没有地址、电话),还会令代收行无法及时联系到进口企业而延长收汇时间。

(2)必须使用明确规范的业务术语。

托收使用的术语主要有D/A和D/P两种形式,对于这两种方式,在托收统一规则等国际惯例中都有详细的规定,一般进出口企业和相关银行很少发生争议。而在实务中,很多进出口企业可能被要求使用其他术语。比较常见的有D/P远期,CAD等。

3、近年来,信用证支付方式成为了国际贸易中最常见、最主要的支付方式。信用证(L/C)是开证行根据买方(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开给卖方的一种保证承担支付货款的书面凭证。一般采取该方式将应由买方承担的付款义务转化为银行的付款义务,从而加入了银行信用。因此第一性的付款责任就由银行承担,承担了审单的义务后,也使得结算的程序更为严格、规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结算的风险,资金融通更加便利,由此该方式被贸易各方广泛的接受。

信用证的出现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进出口企业之间互不信任的矛盾,也促使双方在支付货款过程中获得银行资金融通的便利。但银行做出的确认承诺是以交单相符为前提的,如果出现交单不符的情况,那么开证行可以按照规则拒付单据。出口企业在缮制信用证下单据时,要格外小心,并符合信用证的条款和条件。所以,信用证支付方式对出口企业缮制单据的能力和水平要求较高。但是,我国当前的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出口企业的单证人员业务水平偏低,素质不高,这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选择正确的支付方式应注意的事项

目前,从国际经济贸易的实践情况来分析,如果只坚持某一种结算方式,那么要满易各方的要求是极为不现实的。面临长期不断的市场变化,我们所要采取的是综合支付方式来进行结算。

1、将汇款与托收结合起来。例如:先采取T/T的形式预付定金10 %,在装船后付T/T合同款的40%,采用D/P即期付款的形式付剩余的50%。这种选择可以保证供货方及时履行发货的义务,也能约束进口人及时付款,节省了更多银行费用的支出和贸易时间。

2、汇款和信用证相结合。如:定金的部分以T/T办理;主要的货款采用L/C的方式进行支付;至于一些余款,以T/T的方式进行。

国际贸易的方式范文5

    电子商务(Electronic Business或Electronic Commerce)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一种新型商务模式。目前,电子商务有两层含义:从狭义上看,电子商务一般指基于数据的处理和传输,通过开放的网络进行的商业交易,包括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活动。从广义上看,电子商务是指Internet(国际互联网)、Intranet(企业内部网)、Extranet(企业外部网)的整个商务活动及其相关领域的综合电子化运作方式。

    近几年来,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是市场、金融、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必然产物。这种依托Internet,Intranet(企业内部网)、Extranet(企业外部网)的工作方式,利用Internet技术将企业、用户、供应商以及商业和贸易所需环节联接到现有的信息技术系统上,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业务作业方式和手段,是全球信息流动在国际贸易领域得以实现的形式。电子商务拓展了国际贸易的空间和场所,缩短了国际贸易的距离和时间,简化了国际贸易的程序和过程,使国际贸易活动全球化、智能化、无纸化和简易化,并实现了划时代的深刻变革。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如果在全球国际贸易中使用电子商务,每年可带来大约1000亿美元的收益,因此贸发会议将之誉为“提高世界贸易效率的革新方法”。还有专家认为,按照现在的发展势头,未来10年全世界国际贸易将会有1/3是通过网络贸易的形式来完成的。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世界进出口贸易通过电子商务完成的比重还将会逐步增加。

    电子商务正在掀起国际贸易领域里的一场新的革命。电子商务是经济全球化的技术基础,它冲破了国家和地区间设置的各种障碍,使国际贸易走向无国界贸易,引起了世界经济贸易的巨大变革。

    首先,国际贸易市场交易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虚拟市场”。电子商务通过网上“虚拟”的信息交换,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开放、多维、立体的市场空间,突破了传统市场必须以一定的地域存在为前提的条件,全球以信息网络为纽带连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市场化的形成。信息流动带来的资本、商品、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全球加速流动,促进了全球“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这种网络贸易的环境下各国间的经贸联系与合作得以大大加强。

    其次,国际贸易经营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虚拟公司”。现代信息通讯技术通过单个公司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拥有的核心技术,把众多公司相互联接为公司群体网络,完成一个公司不能承担的市场功能,可以更加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这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在资本关系上不具有强制各个公司发生联系的权力,而是由于承担了一定的信息搜集处理和传递功能似乎具有某种实体性。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便是这种“虚拟公司”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开放系统的动态网络组合寻找资源和联盟,实现“虚拟经营”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竞争环境和消费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给跨国公司带来分工合作、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的好处。

    再次,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电子商务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货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贸易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了“四流一体”,即以物流为依托,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经营管理模式,这种经营方式通过信息网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生产者与用户及消费者通过网络,使及时供货制度和“零库存”生产得以实现,商品流动更加顺畅,信息网络成为最大的中间商,国际贸易中由进出口商作为国家间商品买卖媒介的传统方式受到挑战,由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委托——关系与方式发生动摇,贸易中间商、商和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地位相对减弱,引发了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革命。

    二、网络贸易的迅猛发展及其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网络贸易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指在网络平台基础上直接进行在线交易(Trade on Line),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企业、海关、运输、金融、商检和税务等有关部门有机连接起来,实现从浏览、洽谈、签约、交货到付款等全部或部分业务自动化处理。广义的网络贸易主要包括因特网贸易和EDI无纸贸易两种类型;狭义的网络贸易则仅指因特网贸易。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开发应用时间较早,但它是一个封闭性系统,费用昂贵,且技术标准复杂,缺少通用性,至今EDI无纸贸易的发展仍较缓慢。而因特网是一种开放性的网络系统,有统一的协议标准,通信费用低廉,更能适应市场日益扩大的需要,相比较而言,因特网贸易将是未来网络贸易发展的主流方向。

    目前,网络贸易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开始形成。可以预见,网络贸易在未来的21世纪内,将会成为主导性的贸易方式。网络贸易产生的客观基础,从根本上讲是科技革命的大发展,要求经济关系的全球化和一体化。众所周知,科技进步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革命以及国际互联网络的形成,正在把世界经济融合成以全球为一体的“网络经济”,经济活动的国内国际界限逐渐模糊,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已开始突破时间概念和空间界限,计算机网络的覆盖范围成为信息社会中阻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全球经济网络一体化趋势,给传统贸易的改造与创新提供了动力和机会。网络贸易突破了传统贸易活动中物质、时间、空间对交易双方的限制,它的产生与发展必将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增长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网络贸易与传统贸易方式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1)网络贸易将会大大降低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买卖双方通过网络直接接触,无需贸易中介的参与,减少了交易的中间环节;参与交易的各方只需支付较低的网络通信和管理费用就可获得存储、交换和处理信息,节省了资金,降低了成本;由于Internet是全球性开放网络,有利于交易双方获得“完整信息”,降低了市场上的搜寻成本,减少了交易的不确定性;在网上直接传递电子单证,既节约了纸单证的制作费用,又可缩短交单结汇时间,加快资金周转,节省利息开支。(2)网络贸易提高了工作效率。现有网络技术实现了商业用户间标准格式文件(如合同、提单、发票等)即时传送和交换,买卖双方足不出户就可在网上直接办理订购、谈判、签约、报关、报检、租船订舱、缴税、支付结算等各项外贸业务手续,大大缩短了交易时间,使整个交易非常快捷方便,从而带动了金融、海关、运输、保险等有关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3)网络贸易有利于企业增强竞争地位。公司和厂商可以申请注册域名,在Internet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通过网页介绍产品、劳务和宣传企业形象,有利于扩大企业知名度,开拓海外市场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此外,网络贸易无时间、地域的限制,受自然条件影响小,可以进行“全天候交易”,把产品推向全球,增加贸易机会,同时又有助于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动态,密切同客户的业务联系,提高其市场竞争地位。

    网络贸易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领域,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网络贸易已达到了相当的规模。据国际数据公司资料显示,1996年全球电子贸易营业额为20-30亿美元,1997年增至150亿美元。1998年4月美国商务部发表题为《崛起的数字经济》报告中称,因特网上的贸易额正以每3个月1倍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2年将达到3000亿美元的规模。另据世界贸易组织估计,到2002年,通过网络进行的国际贸易可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0%-15%。为了促进网络贸易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纷纷主张对网络贸易实行全面自由化。一些国际性经济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等,也开始就网络贸易问题进行政策对话和信息交流。因此,网络贸易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这将极大地推动网络贸易的发展。

    但是,网络贸易在改变国际贸易的方式和内容的同时,也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跨国公司理论和国际贸易法规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挑战。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比较优势的形成基础是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而在网络贸易的条件下,信息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这就改变了传统国际分工理论的基础,即国与国之间对信息的生产、传播、反馈与使用能力上的差异—信息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贸易中信息技术因素成为贸易国或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国家或企业的信息处理效率成为其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和条件,信息基础设施的发达程度和信息产业的规模比重,都极大地影响了一国在国际贸易甚至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实力和竞争地位。世界各国和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不同,导致了全球网络化发展很不平衡。据国际电信联盟1997年9月的报告表明,截止1996年底,全世界Internet用户有2/3分布在美国和加拿大,21.9%分布在欧洲大陆,6.3%分布在亚洲,3.7%分布在大洋洲,拉美及非洲仅占1%和0.6%。这使发展中国家在网络贸易的发展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加剧了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和贫富差距的扩大。发达国家还试图控制和垄断世界信息资源,以达到继续主导国际贸易主流的目的。美日两国在世界信息技术产品的出口总额中大约占1/3,以它们为代表的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信息贸易占国际信息贸易的90%,其他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只占10%左右。这种国际贸易中新的分工格局,将不发达国家排除在国际贸易主流之外,从而导致了国际贸易中新的“边缘化”倾向。这种情况也使发展中国家原来具有的自然资源及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的重要性降低,全球信息网络使数万亿美元的贸易、投资和国际金融业务变成只是一种信用信息符号之间的流动,在瞬间即可完成,也为国际投资者在国际经贸活动中,尤其在国际金融市场兴风作浪提供了机会,从而也大大增加了发展中国家政府实行保护性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难度。

    前文提及的企业战略联盟与虚拟经营这一跨国公司创新型合作竞争经营方式,揭开了信息社会公司组织及运作方式变革的序幕。同时通过非资本参与型的自发协议而联结成的信息网络,打破了传统公司组织机构的层次和界限,使跨国公司成为一个开放系统。这种外部资源“虚拟”内部化的形式,使公司的经营向柔性化、弹性化的方向发展。跨国公司的所有生产环节都被纳入现代信息网络,利用网上“虚拟现实”的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直观的生产协调。这不仅淡化了公司活动的地域边界,而且有效地利用了公司的经营资源和经营能力,促进了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增长,也带来了国际贸易总体规模的扩大。跨国公司由原来二维、平行的实物流动变成开放化、立体化、多维化、网络化的物质与非物质共同组成的流动,从而引发了对跨国公司内部化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厂商理论等更深层次的思考,同时也使国际贸易竞争格局从传统的“单赢”向着“双赢”的合作型竞争模式演进。

    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的发展,对传统的国际贸易法规提出了挑战。传统上的贸易合同必须由书面订立,通过手写签名或印章来辨别身份。但在网络交易中,由于大量运用电子货币和电子签名,有形合同的法律规定很难适用网上无形的合同,而无形的网上合同如何确定权利和义务,尚待进一步明确规定。此外,网络信息的隐私权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电子数据及网上信息的证据效力问题;电子签名和认证问题;无形产品的网络交易对征收海关进出口关税和国内其他财政贸易政策与市场准入等问题,都要求在贸易立法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更,使之有利于保护贸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国际贸易遵循统一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运行。因此,要为“数字市场”建立基本的游戏规则。1996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第29届年会通过的《电子商业示范法》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部关于电子商务的法律,目前只起“示范”作用,不具有强制性,但向各国立法者提供了一套国际公认的规则,创造了一种比较可靠的法律环境。网络贸易法律法规的制订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要促进其产生和发展,就需要国际社会广泛的全球性合作。

    三、网络贸易在我国的发展及其对策

    我国网络贸易的发展仍处在萌芽阶段,至今国内尚无一家实际网上银行,海关、商检、保险、税收、运输等部门实现网络化的目标尚需时日。我国现阶段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贸易,而只能做到“在线浏览,离线交易”。但是在另一方面,我国网络贸易的发展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国政府自90年代初开始,就相继实施了“金桥”、“金卡”、“金关”等一系列金字工程,这些工程已初有成效。1998年3月,中国银行和世纪互联网共同完成了国内第一笔电子交易,这意味着我国电子银行建设开始启动。1998年7月8日,在外经贸部互联网官方站点组建的“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正式运行,这是我国第一个由政府组建的网上交易市场。它标志着我国在网络贸易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的经营状况来看,网络贸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而且是挑战大于机遇。为了推动网络贸易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采取以下一些积极对策:

    1.转变观念,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时代已快步向我们走来。网络将会对人类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造成巨大的冲击,只有及早融入全球数字化竞争,才能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的运行,分享国际分工的利益。目前,我国居民和企业对网络贸易的观念淡薄,传统的购物习惯和销售方式仍根深蒂固,认识上的滞后将会阻碍网络贸易在我国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大力宣传网络和信息在未来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居民和企业转变观念,重视网络贸易的发展,构筑推进网络贸易发展的舆论环境。

    2.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是制约网络贸易发展的“瓶颈”。我国在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例如,我国自1994年正式接入Internet以来,国内用户数已超过80万,WWW站点数1500多个,在CN下注册的域名5100多个,ChinaNTE已覆盖了31个省市,CERNET已连接了260所大学。“九五”期间投资建设的计算机网络得到了快速发展,实现了互联互通。虽然我国网络架构已基本形成,但与国外相比,国内信息基础设的投资仍严重不足,其建设仍是初步的,金融电子化和商业电子化的目标还很遥远。以Internet普及率为例,目前我国上网用户数只占人口总数的0.07%,而美国多达30%以上,相差400多倍。因此,我国必须切实有效地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以便为网络贸易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快企业经营管理的网络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单靠传统管理方式从事经营活动,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宴。上网开拓市场,已被全球大公司认为是成本最低而效率最高的经营手段。目前,世界上企业之间的兼并浪潮发展迅猛,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是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中小企业参与竞争提供了有利的武器,使其在利用信息资源方面与大企业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仅花费很低的成本就能在因特网上实现跨国经营。因此,在计算机网络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络技术,对自身的管理和运作方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并充分利用网络贸易带来的商业机会,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对于众多的中国企业,特别是近50万家中小企业来说,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国际贸易的方式范文6

[关键词] 河南 国际贸易 战略思考

从河南“九五”规划时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来,河南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受整个经济增长方式、管理方式落后等方面的制约,国际贸易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好转,从而直接影响了全省外向型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如何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实现贸易增长方式转变,是当前河南亟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一、当前河南国际贸易增长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强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河南的工业、农业产品和服务业的国际市场营销,全省对外贸易快速发展,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到2005年,全省进出口商品总额达到77.36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2.4倍,年递增27.7%;其中,进口26.35亿美元,年递增27.5%;出口51.01亿美元,年递增27.8%。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力地拉动了全省经济的较快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十五”期间,全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0%。

尽管如此,也应看到,河南国际贸易的增长方式粗放问题还很突出,主要表现在:

1.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2005年,河南初级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1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9个百分点,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87.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9个百分点。在工业制成品中,技术含量较低的纺织品占16.2%,有色金属占23.7%。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18.3%,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的0.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7.7个百分点,出口规模排全国第十六位,比重排第二十二位。在中部六省中,规模超过河南的有安徽和湖北,比重超过河南的有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不到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8%,占全国的万分之四,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4.1个百分点。出口规模排全国第二十位,比重排第二十八位。出口规模在中部六省中排倒数第二位,比重在中部六省区中排倒数第1位。

2.加工贸易发展缓慢。2005年,河南一般贸易方式出口34.94亿美元,占全部出口商品的68.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7.0个百分点,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占28.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5.8个百分点,在江苏、福建、辽宁、上海、广东等沿海发达省区,加工贸易所占比重高达45-75%。

3.进口规模较小且结构不合理。2005年全省进口增长8.1%,比上年回落32.3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的比例是1∶1.9,高于同期全国1∶1.5的平均水平。贸易顺差达到2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27亿美元。进口的主要商品除生皮及生皮毛、油籽及含油果实、生橡胶、纸浆及废纸、纺织纤维等传统产品外,金属矿砂及金属废料大幅增加,2005年进口的金属矿砂及金属废料达9.53亿美元,占进口总值的36.2%。在进口的工业制成品中,高新技术产品只有1.2亿美元,占4.6%。

4.参与国际竞争企业的竞争力较弱。河南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规模小、实力弱,2004年全国针织出口百强企业中,河南没有一家;丝绸出口百强企业中,河南只有两家。由于企业缺乏实力,经营散、乱、差,形不成规模效应,在国际贸易的谈判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在出口产品中,自主品牌比较少,“印牌”、“贴牌”现象十分普遍。

二、对国际贸易增长方式粗放的原因分析

河南国际贸易增长方式难以实现根本性转变,原因固然很多,最根本的是改革不到位,体制陈旧、机制不活,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发挥到位。从总体上说,河南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是导致国际贸易增长方式粗放的根本原因。具体说来,主要有:

1.产业结构的层次低是国际贸易增长方式粗放的一个基础性因素。河南产业结构中一产比重比较大,特别是三产比重比较低。2005年,河南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2个百分点,与发达省份的差距更大。服务业的发展滞后客观上影响了第二产业的管理和技术装备,这影响到河南经济增长中综合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从而影响了河南贸易增长的质量。

2.工业经济中能源原材料工业比重大。目前,河南能源原材料工业占工业经济总量的60%左右。能源消耗量大、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是突出特点。2005年河南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为1.38吨标准煤/万元,不仅高于沿海发达省市,而且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16吨标准煤/万元。其中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4.02吨标准煤/万元,高于全国平均值2.59吨标准煤/万元。建设用地是广东省的近两倍,创造的生产总值仅为广东的二分之一,效益仅是广东的三分之一。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年整理。

3.科技投入低。多年来,河南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比较低,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在中部六省中是最低的。科技研发投入少,产品技术含量低,造成外贸产品的附加值小。

4.产业集中度低。以钢铁和水泥行业为例,河南钢铁企业有40多家,最大企业的生产能力只有800万吨,全省钢铁总产能还不及武钢或鞍钢一家企业;规模以上水泥企业有270多家,全部生产能力刚过6000万吨,而安徽海螺集团一家企业生产能力就超过4000万吨。这种“散、小、弱”的粗放增长状况,严重影响了在国际贸易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5.国有企业在外贸出口中比重大但增速缓慢。从2005年各省区出口数据中发现,中西部经济比较落后的省区,其国有企业出口在整个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都比较高,东南部沿海发达省区比重一般都较低。2005年,河南国有企业在对外贸易出口中占53.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8个百分点,但出口增速不快,近几年一直低于全省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外商投资企业规模小,出口所占比重低,2005年只有8.4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6.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1.8个百分点。

三、对河南在国际贸易中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战略思考

在国际贸易中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既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一个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转变增长方式涉及体制、结构和经济增长机制等问题,需要综合治理,形成强大合力。

1.提高对河南在国际贸易中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河南对外贸易实现快速发展,但以数量扩展为主的增长方式也给河南外贸造成了诸多软肋:尽管河南的商品出口规模增长比较快,但是核心竞争力比较差;尽管企业加工能力比较大,但是研发和营销的能力比较弱;尽管货物贸易发展比较快,但是服务贸易发展却很慢;尽管企业运行成本比较低,但污染等社会成本比较高;尽管输出的商品比较多,但左右国际市场价格的能力比较弱、贸易风险比较大。特别是随着我国出口的迅速增长,各类贸易摩擦也“接踵而来”。可见,国际贸易主要依靠劳动力、资金、土地、资源等要素粗放投入、靠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尽快调整进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一定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不断深化对转变国际贸易增长方式基本特点和规律的认识,研究制定转变增长方式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河南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现状,研究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促进政策,明确重点支持什么,放开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完善考评体系,改进过去那种重创汇轻效率、重速度轻质量、重规模轻效益的考核办法,建立和完善比较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把精力放到转变增长方式上来。

2.通过多项政策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要通过财政、税收和信贷等政策加大对国际贸易的支持和引导力度,逐步减少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由低效益、低附加值的数量型增长,向高效益、高附加值的出口战略转变。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探索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有效措施,形成具有示范性的创新型企业,引导更多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河南要转变国际贸易增长方式,提高综合竞争力,就必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必须看清建立自主品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步伐,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除此之外,企业创新应从三方面进行:一是设计创新。包括造型创新和功能创新,其本质是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如在工业设计中要十分重视IT技术的应用,IT技术对设计创新的作用很大,将IT技术融入产品之中,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二是文化创新。这是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对提高产品附加价值作用很大。如一家经营紫砂茶壶的企业,将古典四大名著和《孙子兵法》等制作成茶具,把中国古代文化融入茶壶之中,使其身价倍增,变卖产品为卖文化,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三是服务创新。良好的服务不仅能提高企业的信誉,更能实现新的现金流量。如某汽车厂商对VIP客户实施跟踪服务,公司的客户服务中心是一个国际网络管理中心,与VIP客户的汽车通过软件连在一起,汽车开到那里,公司服务到那里。帮助客户解决维修、GPS、救助、餐饮、住宿等服务,当然这种服务是有偿的,这样就形成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为企业创造了新的附加价值。

4.尽快培育更多的出口品牌。名牌,集中体现一个企业的整体素质,标示着企业的信用和形象,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市场经济风云变幻,谁拥有名牌,谁就掌握了竞争主动权。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莫不是以名牌为支撑。其中尤以美国为最,全球500家顶级名牌大公司中,美国占据了153家。创立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名牌已成为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称雄国内外市场的最重要战略手段。反观河南,“贴牌”经营在河南对外贸易中普遍存在,这既与外贸出口企业散乱小,国际影响力低,对国内产品宣传不到位有关,更与长期以来出口市场秩序混乱,国内企业相互搏杀,低价竞销有关。这种现象不利于河南的经济发展,不符合河南的贸易利益,这种局面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要改变这种现象,河南就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走以规模创品牌、以品牌带规模的发展之路。以食品、玻壳、档发、汽车及汽车配件、铝锭及制品制造等为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知名度的出口产品。重点扶持并抓好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飞电器、许继电器等机电产品出口和许昌档发、郑州宇通客车等产品的品牌培育工作,下大力气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档次,打造产品名牌,让更多的河南名牌走向世界,以名牌效应提高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

5.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要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重点,培育河南出口新的增长点。要认真落实机电产品出口推进计划,重点抓好家电、轴承、玻壳、摩托车、农机、电机、节能灯等产品的出口;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消费类电子产品为重点,加快培育发展一批具有河南特色和优势的高新技术出口主导产品。要运用多种手段支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金融部门要提供优惠利率的出口信贷。不断提高河南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形成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拉动机电产品出口增长,以机电产品出口拉动整体出口增长的新格局。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河南轻工、纺织、服装工业结构调整和出口商品的升级换代。开发、培育地方特色商品,增加技术投入,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6.不断扩大进口贸易规模。目前我国的外贸发展进入到了一个重要的调整时期。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外汇缺口、资本缺口已经转化为知识缺口和需求缺口。当前,要充分利用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有利时机,从注重出口转变为出口与进口相结合,把扩大进口贸易作为改善河南对外贸易结构、加快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的重要措施。要尽快研究制定河南鼓励扩大进口的政策和措施,把扩大进口与加快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结合起来,大力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和关键设备,全面提高河南工业企业的技术水平,加速河南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换代,促进经济增长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技术、装备等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旭宏:努力实现贸易平衡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宏观经济管理》,2005年第12期

[2]霍建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路径.中国经贸,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