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发展现状范例6篇

道路交通发展现状

道路交通发展现状范文1

【关键词】城市交通;道路规划;设计要点

新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城市化发展进程也不断加快,在这种社会基础上,如何解决现有的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城市发展中最受人们关注和重视的话题,也是城市交通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在现代化城市发展中,为了保证城市交通的畅通、合理和有序发展,各地政府都投入大量的经历去进行交通管理体系和规划设计研究,并实现了管理机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利用与协调一致发展,从而为交通道路管理提示提出了一套综合、系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指导依据。

一、城市道路概述

在近年来的社会发展中,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了私家车辆的不断出现,也使得城市机动车辆数量不断上升,这就给原本已经拥堵不堪的城市交通道路带来了新的压力,大大的超乎了交通道路设计规划标准。另外,在中小城市的社会发展中,由于受到资金限制使得对于道路网的布置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与不足,加之受到私家车辆的提升而出现了新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出现使得道路工程变得更加拥堵,甚至是形成了出行难、交通事故多的城市发展特点。因此,在目前的城市发展中,做好城市道路设计工作十分关键和重要,这也是实现交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1、城市道路概念

所谓的城市道路主要指的是在一定的条件和地域范围内按照一定的长度、宽度以及施工标准经过人工修筑、施工而形成的可以为行人、车辆通行提供方便的带状构筑物。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镇人口的不断密集促使了交通运输能力和作用的提升,也是的我国逐步迈入了小汽车家庭时代。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城市交通运输能力不足和交通拥堵现象的出现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基础,更是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之一。

2、城市道路规划现状

在目前的城市道路规划工作中,其中大多数的道路规划都是以城市用地布置为主要的基础,以城市道路和交通流量的适用范围为前提来进行分。在通常情况下,在应用的过程中到道路的走向和道路的规划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模式,对于人口发展规律、城市交通流量要求以及车辆流动轨迹都提出了综合性的工作模式和概述流程,更是一种科学化、合理化的制定标准和工作模式。就目前的城市规划工作进行分析,其中我国的交通道路规划还相当于西方国家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规划水平,与这些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城市道路规划工作中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缺陷。尽管如此,但是由于我国车辆较多而引起的城市发展问题较为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

随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而且一系列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被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基本内容与方法

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是解决要不要管、什么时间管、怎么管、管什么地方等问题。通过规划,人们能预先知道管理策略实施后的效果,避免由于盲目管理而带来政策上的失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应调查、搜集的资料包括:交通小区划分及小区经济、土地利用资料、交通网络结构及道路几何要素资料、历史道路交通量及流向资料、居民出行特征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货物出行特征资料、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

(2)现状分析与问题的诊断

从道路基础设施状况、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交通管理设施及现代化程度、交通秩序、交通质量及交通安全以及交通管理体制、政策、规划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对城市道路交通及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诊断。

(3)城市交通需求分析

通过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具体模型及方法将在下一节讨论),获得交通管理规划方案实施(评价)年份的各车种(客车、公交车、出租车、货车、摩托车、自行车)的OD矩阵,为后期交通规划提供规划依据和参数。

3、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操作过程

管理规划过程的核心是管理方案设计及方案评价。方案的设计是在掌握现状交通信息,分析出其存在问题,并预知未来交通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方案评价过程是对未来交通运行情况的模拟过程,它是建立在掌握现状及未来交通信息基础上的。

三、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及发展预测

交通需求预测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工作的基础,要做好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首先要对出行进行定量预测,并对某一交通设施或系统进行分析、论证,各个路段、路口以及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都必须满足现状、近期或远期出行的交通需求,因此只有搞好流量预测才能了解该路网能否满足该城市的出行需求,并由此加以改善。

1、出行生成预测

居民出行产生预测的目的是建立小区居民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与小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特征等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推算规划年各交通小区的居民出行发生量、吸引量。出行产生包括出行发生与出行吸引。居民出行产生预测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回归分析法、生成率法、吸引率法及平均出行次数法等。居民出行分布预测是将预测的各分区出行发生量、吸引量转化为未来交通分区之间的出行交换量的过程。

2、交通分配预测

在掌握各分区出行产生、出行吸引,以及出行分布情况后,即知道了各分区之间有多少出行交换量后,就可着手进行交通分配。交通分配就是把各分区之间的空间O-D量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上。通过交通分配所获得的路段、交叉通量资料是检验道路规划网络是否合理的主要依据之一。目前,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中应用较广泛的交通分配是随机用户平衡模型。该模型建立了路段行驶时间与路段交通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考虑了通行能力的限制,通过反复迭代计算,直至达到要求的精度为止,最后分配出各路段上的交通量。

道路交通发展现状范文2

关键词:城市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1、项目概况

杭州市余杭区东湖北路位于余杭区北部,根据《浙江省余杭经济开发区、浙江省余杭高新产业园区总体规划(2007-2020)》,东湖北路将会成为区域内的主要干道及重要的交通动脉。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余杭区的机动车增长速度很快,由于交通机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提升城市品位、构筑“市域网络化大都市”,进行东湖北路(320国道至运河路)的扩建、改建及综合改造工程。

本项目道路工程设计范围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东湖北路(320国道至运河路),该道路为城市主干道。需改造道路南起320国道,北至运河路,总长度5940m,标准横断面红线宽度36m。

2、现状分析

1)现状交通量及技术评价

东湖北路成南北走向,在区域路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承担着通过通功能,同时还有较强的服务。从总体上看,东湖北路在320国道至兴旺大道段路交通量较大,根据现场观测的数据显示,其高峰小时交通量约为400pcu/h(单方向单车道);而在兴旺大道以北段交通量则相对较小,东湖北路交通现状呈现以下特点:(1)车型复杂;(2)时间性强,早晚车流量较大;(3)存在交通设施不完善、交通组织不合理。

根据现状道路情况,现状交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道路路段通行能力低,与道路功能及交通需求不匹配、不协调;

(2)交叉口未进行展宽设计,交叉口通行能力低,路口与路段通行能力不匹配;

(3)部分道路交叉口未设置信号灯控制,在现有交通量情况下交通秩序差,交通压力大,道路交通设施水平低下;

(4)畸形、错位交叉口及沿线单位出入口影响正常交通通行,现状交通问题主要由交通秩序差引起;

(5)个别公交车停靠位置未设置港湾停靠站;

(6)停车矛盾大,道路沿线乱停车现象严重,影响道路正常交通功能的发挥。

2)道路现状评价

现状道路沿线建筑林立,并存在若干企业、超市、机关、工厂、学校、农田、鱼塘及乡村道路,分布位置极不规则,周边环境比较复杂。如果道路平面确定不当,很容易为本项目建设带来较大拆迁难度或社会阻力。

现状道路为三幅路断面,但全线宽度路幅不统一。现状道路大部分的横断面形式为4.5m(非机动车道)+1.5m(机非分隔带)+14m(车行道)+1.5m(机非分隔带)+4.5m(非机动车道)=26m,其中车行道为水泥混凝土路面,非机动车道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现状路面结构形式并不统一,道路的老化开裂现象比较严重。

3、工程综合设计

1)平面线形

东湖北路平面设计基本上以现状道路为基准,道路中心线与现有道路中心线重合,但对局部线形拐点处加以圆顺。东湖北路周边环境比较复杂,在道路平面的设计中,需充分考虑现状建筑、需保留的绿化景观带、河道、相交道路的影响。

2)道路纵断面

整个区域属于平原地段,地面较平坦但略有起伏。本次道路纵断面设计基本以现状道路高程为基准,并综合考虑与现状道路衔接、与桥梁涵洞衔接、周边建筑室外地坪等因素。

3)道路横断面

东湖北路改造后红线宽度为36m,需保证双向6车道的交通形式,通过多方案的比选,采用四幅路断面,道路标准段横断面为:2.0m(人行道)+ 3.0m(非机动车道) +1.5m(机非分隔带)+ 10.5m(机动车道)+ 2.0m(中央绿化带)+ 10.5m(机动车道)+ 1.5m(机非分隔带) + 3.0m(非机动车道)+2.0m(人行道)=36m

人行道宽度原则上不小于2m,根据两侧地块情况,局部路段人行道做至路侧建筑物边,宽度适当增减。

本方案的优点在于不但能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有效分开以避免机非混行,还能将对向行驶的机动车分开,对于行驶安全和道路通行性能十分有利。机动车道设计为双向6车道,可以满足在交通预测年限内交通发展的要求。

4)重要节点处理

东湖北路与兴旺大道交叉口采取了路口局部拓宽与渠化设计,其特点与优点如下:

(1)每个方向的道路都设置专门右转车道,在距离交叉口较远处即行引流,使之不与主线交通冲突;

(2)通过施划左转车辆导流线,设置左弯待转区等方法,加强对左转车辆的引导和控制,以减少左转车辆与其它方向行驶的车流冲突,提高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3)渠化设计尽可能减少了不同交通流之间的干扰,通过交通标志标线引导交通参与者按照车道分离、机非分离、人车分离的通行方式,促使各行其道。

(4)由于本交叉口较宽扩,不采用渠化设计会导致行人及非机动车过街距离较长,为交通安全带来隐患。而本方案采用渠化设计,渠化交通岛的采用保证了行人及非机动车辆与机动车交通的空间和时间分离,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

(5)采用本方案并辅以合理的景观设计,能将本节点的景观潜力充分发掘,大大提高东湖北路的景观视觉冲击力。如能使本节点的绿化建设与运河镇政府附近现有的绿化景观设施统一起来并加以统筹考虑和协调设计,可以将本节点建设成运河镇乃至余杭区北部风景宜人、美妙如画的景观亮点。

兴旺大道交叉口渠化方案

5) 路基

道路改造工程对路基的要求高,是因为道路改造都必须进行加宽、加高及老路原排水系统的改造。在设计时结合道路横断面及市政管网的断面布置,车行道尽量使用合格的老路基,但是仍然需要双侧路基的加宽。由于新老路基的强度和密实程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沉降,因而会引起路面沿接缝出现纵向裂缝,针对这一缺点,我们对新老路基的衔接采取如下措施:为增加新老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在填筑新路基前将老路路基边坡开挖成台阶状,即沿路线方向将老路基挖成宽度不少于1m的纵向台阶;拓宽路堤地基情况良好时,清除表土碾压密实后,进行路堤的填筑;当地基为不良的地基时,挖除采用换填处理,分层碾压密实,分层厚度为0.2~0.3m。为加强新老路基结合部位的压实,设计中要求采用重型振动式压路机分层碾压,并对压实标准在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提高2%~3%。

6)路面结构

本工程为老路改造工程,路面结构使用年代已久,且考虑到管线埋设开挖对路面结构的破坏。故根据各方意见确定,本工程老路路面结构全部挖除,按新建道路实施。

4、结束语

市政道路的改造设计和新建道路相比,要复杂得多。首先要做好和现状的衔接,这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只有对现状情况深入调查和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在设计中考虑并解决好,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变更和调整;其次要和规划相结合,道路改造的目的是为了满通的需要,设计中尽量采用较高标准以满足发展的需要,避免改造后近期再次改造的情况,导致建设资金的浪费。

参考文献

道路交通发展现状范文3

【摘要】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以主城区现状路网、现状交通量为基础,结合对目前所执行的总体规划的阅读、理解,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交叉口的控制及其渠化改造等途经,来适当缓解海盐主城区几个瓶颈区域的通行状况。

【关键词】主城区 交叉口 渠化 交通拥堵 研究

1绪论

主城区是海盐整个城市最具活力、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它的稳定繁荣是提高城市总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也关系到海盐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交通系统作为城市健康发展的基础,它的运营状况是否良好对于主城区来讲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交通系统是城市的骨架和血脉,国内外众多城市的发展历程均验证了交通系统对于城市发展特别是主城区发展的重要性。若通行拥堵、交通无序等问题得不到有效治理,必将对日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那么,是不是新建一些道路网络、拆迁城市内部障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经呢?显然,这种做法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即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又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因此,城市建设者们应当寻求更经济、合理的解决方式。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以主城区现状路网、现状交通量为基础,结合对目前所执行的总体规划的阅读、理解,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交叉口的控制及其渠化改造等途经,来适当缓解海盐主城区几个瓶颈区域的通行状况。

2现状交叉口通行状况分析

主城区内部道路交叉口以“平面交叉“为主,护城河内部道路交叉口四周基本为建成区,后退余地较少。

我们对现状13条道路进行了现场实地调查(基本情况见下表),共32对交叉口设置了信号灯,其中设分向信号灯的共14对,设非分向信号灯的共18对,占总数的一半以上,支路与主次干路、支路与支路之间基本未设置信号灯;35对交叉口中共

19对交叉口实行了不同程度的渠化,约占总数的一半以上。

海盐主城区道路交叉口信号灯控制情况现状图

海盐主城区道路交叉口渠化情况现状图

3对策与策略

1、路段交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见下表:

路段交通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 交叉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见下表:

交叉通常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与交叉口有关的这些问题,不是单独存在的,相互间有着复杂的联系。所以,解决某个问题时,有可能同时解决了其它问题,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引起新的问题。

一般交叉通改善的基本对策如下表所示,实际应用是,可将这些对策加以组合,并根据现场状况,确定不会引起新问题的基本方针。

交叉通问题对策说明

4具体改造方案

本次我们根据现场实际调查情况,针对现状几个矛盾最为突出的交叉口提出改造方法设想:

1、枣园路与城西路、三角子路交叉口

2、城北路与勤俭路交叉口

3、河滨路与广场路、秦山路交叉口

4、勤俭南路(海滨路~朝阳路)

道路交通发展现状范文4

【关键词】新时期;道路交通;经济发展

1交通经济的概念

交通经济是指交通、经济等相互融合借助于经济手段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在这个基础之上针对交通规划的实施成本还需要进行合理的分析,同时详细地解读交通规划可以获取的基本利润,在明确具体的情况后评价预测交通规划方案的理论。现阶段,国家并未对相关的概念做出明确的界定。关于交通经济的研究,很多国家还处于初级阶段,因交通规划的出现时间较早,被视为重要的分支,交通经济也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1]。

2我国道路交通经济发展的现状

2.1道路交通管理体制落后

当前,国家经济处于稳步发展的进程中,市场经济也处于重要的转型阶段,所以交通经济在实际发展的时候,为了实现更进一步的目标,主张对当前的道路交通管制加以改革。现阶段,国家的道路交通管制体制并未追赶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难以迎合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实际需求。之所以出现诸多的问题,源于国家经济在稳步发展的时候,表现出动力不足的情况,加之运输水平较为薄弱,难以满足当前道路通行的基本要求,以至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威胁到国家交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保证国家道路交通经济稳步的发展,需要积极地做好科学的管制,以此确保相关工作的开展更加的顺利。

2.2道路交通滞后于经济发展

现阶段,道路交通行业的发展除了在管理制度上表现出不足之处外,还在发展速度上反映出问题,其发展的速度明显滞后于国家经济总体的发展速度,比如,运输网络规模有限、运网的利用率不高等,多个方面均需要提升和改善,管理水平也呈现出不足,需要积极地将其进行改进。近些年,国家的道路交通行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但是相较于整体的发展轨迹来说,还有极大的进步空间。

2.3道路交通未完全融入市场经济

结合本国国情加以分析,现阶段道路交通行业无法迎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相关的体制呈现出较为滞后的状态,并且反映出行业内素质不高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威胁道路交通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难以实现和市场经济的有效对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国家交通事业的进步。为了将这层障碍逐步突破,应该积极地优化道路交通行业的改革模式,妥善地处理体制滞后的相关问题,保证道路交通行业和市场经济实现有效融合,达到较为理想的协调发展状态,实现相互促进的目标。

3新时期发展道路交通经济的方式

3.1确保道路交通规划

综合国家城市交通规划的具体情况来看,应该积极地关注交通拥堵及设置不合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交通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提升交通规划的合理性。目前,很多的城市在追逐经济利益的时候,注重城市规模的扩大,同时关注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却忽视了城市本身的承受力,导致城市的发展困难重重。各个部门应该积极地落实监督检查工作,将城市道路的基本情况做出合理的判断,从长远的角度加以分析,以大局为主,逐步优化道路的结构,构建起更为完善的交通网络,促使交通体系更加完善,提升交通便捷性,给车辆的稳步通行创造优良的条件。此外,各个部门还应该强化资金的投入力度,逐步引入新型的技术和手段,在实践中真正地优化相应的技术举措,创新相关的理念和模式,保证交通道路的环境建设更加顺利,营造出更为优质的城市交通空间。

3.2平衡区域重点

在城市交通道路建设实践中,需要积极地重视合理的规划,明确各个区域存在的交通问题,了解城市道路资源的实际利用率,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经济的效益。依照当前交通规划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发现农村地区的交通建设滞后,需要及时地采取方案加以干预。区域建设部门应该积极地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同时妥善地处理其与农村道路交通网之间存在的联系,进一步强化“村村通”“户户通”的建设力度,增加农村的交通线路,促使交通质量稳步地提升,打造出更为便捷的交通空间,给交通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道路建设实践中,还是应该重视宏观的把控与管理,针对区域的情况做出合理的分析,针对交通规划加以判断,保证农村的交通和城市交通实现密切的配合,达到较为理想的平衡状态。

3.3完善交通配套设施建设

城市和地区的交通属于相对于完整的系统,需要关注城市交通的规划细节和要领,通过全面分析,建设更加完善的格局,注重绿化面积的增加,关注道路的宽广度,实现基础设施的合理搭配,稳步提升道路的通行率并适当地减少交通拥堵的问题,妥善地处理交通经济问题。

3.4有效处理外部的问题

经济始终处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私家车成了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但是这也加剧了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因城市空间有限,加之交通规划无法跟随车辆实现规模化的发展,使得城市交通承载力难以抵抗道路施加的压力,但是受到利益因素的影响,将本该运用至交通方面的用地运用至其他的方面,即便是产生了短期的效益,但是却没有考虑长远的打算,以至于影响到城市的均衡发展,不利于经济的进步。应该积极地运用资源,借助于经济理论和方法对交通进行合理的规划,保证资源实现科学的配置,由此促使交通规划更加合理,实现长远发展的目标。

3.5增加道路交通投资资金

依照相关的研究显示,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为了让经济实现更进一步发展的目标,需要重视资金的合理投入。在道路交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因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资金的支持力度不足,所以需要积极地关注并采取相应行动措施。政府部门应该积极落实相关的工作,为道路交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经济支持,通过多元化手段提升道路资金的投入力度。重视道路交通行业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合理的方式获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道路交通经济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具备较为充足的资金做保障,才能获取主动权,真正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需适当地增加交通资金的投入,为国家交通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

3.6完善道路交通管理机制

道路交通经济想要实现稳步可持续的发展目标,需要积极地优化相应的管理制度,采取科学的方案优化具体的管理流程。目前,道路交通经济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应该积极地寻找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在理论层面,需要制定出更为合理的交通管理政策,同时还需优化法律法规,制约道路交通市场;在结构层面,需要适当地优化战略布局,逐步完善运网结构,促使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加到位。

4结语

道路交通发展现状范文5

关键词:城市道路;拥堵问题;改善方法分析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城市人口占百万以上的城市数量也尤为繁多。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极为惊人,同时国外相关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人口问题和交通拥堵问题等。所以我们应该正视此种交通拥堵现状,应以从点到线制约方式为主,从局布治理发展到整体中和治理,以保证城市生活质量和城市生活效率均保持稳定。

一.城市道路拥挤状况中人为因素要点分析

人为因素交通守则遵守是使得城市交通体系平稳运行的有力保障之一,反之则会造成较为严重的交通拥挤。所以只有科学合理提高人为交通意识才能够使交通运行效率逐渐趋于理想化。就交通道路建设过程中的排队日而言,假设没有城市交通道路协管人员进行交通道路秩序维护,那么此类价值日设定便毫无意义可言。若此时不能及时提高城市交通道路运行质量和城市交通道路运行效率,就应采取相应惩罚措施来进行合理监管,乱世重典策略无疑是治理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城市交通道路拥挤状况的绝佳手段。另外需要提到的一点就是,各省市区和直辖市地区内部的武警官兵以及相应公安干警等,负责此类职务的工作人员也没有人尽其责,对一些不法交通行为不能予以及时处理,交通拥堵状况和交通事故状况等时有发生。其职位形象落差感相对较大,法律对工作人员和驾驶人员来讲形同虚设。

二.城市道路主干道建设问题所造成的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现状分析

我国重点城市未来交通建设工作已城市直线道路的相关建设工作和治理工作为主,将重要交通干线转化为较为普遍的交通支线与城市交通道路主干道之间互相结合于配置。在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的基础上以距离谋求发展空间,将城市次干道海面效应与城市支线道路海面效应均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至形成较为完美的渗透效果,并对城市主干道中基础交通运行流量进行科学合理支配与分流处理。现在我国重点城市城市交通建设大多数做到了次干道设置大于主干道设置,城市道路支线路通常大于次干道,拥有较大车流量和人流量的城市道路交通主干道和城市道路交通个次干道之间相互监管与配合,只有这样才能相对保证交通网的具体作用得以正常发挥。要想完成上述设想以及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现象治理的话,就应该从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现状进行考虑,并利用先进科学管理技术和先进治理办法等进行权衡制约。

三.建立正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和先进科学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1.加强GPS系统在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治理中的应用

随着现下我国智能城市道路交通大会的正式召开,GPS技术系统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会议中主要讨论重点就是GPS导航系统应用与处理,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已对城市交通车辆GPS系统进行较为正规的普及与监测,并运用系类GPS系统对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况进行实时检测与考察。因为GPS系统应用面较为广泛,其不仅适用于城市交通道路实时检测,其还多用于城市道路交通指挥等,合理运用GPS系统可对城市交通拥挤路段状况进行协调并对相关车辆加以引导语指挥,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交通拥堵的状况发生。将GPS城市道路交通指挥总部系统与当前我国城市职能交通系统间进行具体细节配合,在实现城市道路交通一卡通行的基础上完善交通智能指挥体系,采取城市道路交通智能机动车导航手段和相关停车合理诱导手段等,建立正规城市道路交通智能指挥网络。

2.建立相应城市道路交通智能交通网络

此条中重点就是加强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网络并也要对此种类型交通网络结构和体系等加以完善和治理,因为有效加强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网络科与城市道路交通支线次干道建设流程同步实施。还应该加强交通建设硬件配备和交通建设软件配备等,以确保我国重点城市交通状况的整体优化与改善。智能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建设是必须要实施和切实履行等,但是对交通防堵意识进行宣传和传播也是不可或缺的。市民应该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行车过程中礼貌避让,使得文明行车之风得以建立。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严格式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可有效提高城市居民交通行车的整体素质,同时也使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状况有所缓解。

3.城市交通道路相应指示等设置要点分析

城市交通道路指示等设置也是至关重要的,城市道路交通红绿灯设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协助交通管理,但此时若指示灯设置处和设置指示灯长度存在缺陷,其不但不能有效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甚至还会使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状况更为严重。众所周知,城市道路交通公交系统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乘客也是其中重要组成因素,假设上述二者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对城市系统构建造成一定影响。

4.合理解决城市道路交通公交系统和乘客人员之间的矛盾

就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状况而言,城市道路公交系统和乘客之间的矛盾关系极为明显。大多数城市公交公司对此反应较为强烈,因为客运整体数量无法得到正常保证,此时的具体运营车次便受到制约,公交公司不能只为了单纯的发车和发车。而乘客则因为等车难的问题而纠结,在等待公交车辆过程中对其所到时间并不确定,甚至会出现有时不来但来时数量众多的状况,待乘客上车之时也不知何时才能到达指定目的地。所以我们应该针对此种情况对城市交通公交站点进行合理设置,将车隔时间不合理现状进行改善,合理控制车隔时间,保证公交车辆运营周期逐渐趋于合理化,使得城市道路交通公交车辆运营车次正常并避免乘车困难状况的发生。准确掌握发车时间并提高发车效率与安全行驶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状况。

结束语

广义而言,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是当前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主要阻碍因素之一,其直接影响着城市基础经济发展。本文针对当前城市交通拥堵现状,对城市交通道路拥堵原因和城市交通道路拥堵的改善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为我国交通城市道路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新民,李之鹏,丁黎黎,闫春.城市道路交通抗拥堵能力模糊评价模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3(04)

[2]张江洁.城市发展 交通先行――以山西省阳泉市为例[J].中国市场.2013(30)

[3]冀朝伟,范敏,朱兴东.一种基于粗糙集的区域交通绿时控制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23)

道路交通发展现状范文6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张,城市的门户地区随之不断外移,城市原先的门户逐渐成为城市的中心区域。相应的,原本主要承担对外交通职能的道路必须承担起日益增加的市内交通功能,肩负着城市对外交通和内部交通的双重使命。其结果是既无法较好的服务于对外交通,又无法保证市内交通的通畅,并且对城市景观环境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通过道路改造及城市设计的手法,实现对外交通道路向城市主要道路的转变?本文将以连接西安、咸阳两市的世纪大道为例,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2、对外交通性道路向城市道路转变涉及的主要内容

在城市对外交通性道路向城市生活及景观道路转变的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职能定位的转变

城市对外交通性道路主要指以城市为基点,与城市外部空间(其它城市、乡村)进行联系的交通运输形式,多以公路出现,其职能也主要是对外交通为主。

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主干道又分为生活性主干道、交通性主干道等,同时又可兼有景观性道路的功能。重要的城市道路也可能同时具有交通、生活、景观多种功能,或者成为城市重要的发展轴线。明确城市道路的等级、职能是道路改造的首要问题。

(2)绿化景观改造

城市对外交通性道路由于多处于城乡结合部,大部分缺少有规划的绿化景观,以乡村景观或郊区景观为主,或仅在入口及门户空间规划具有标志性的门户空间绿化景观。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应从美学的观点出发,在满通功能的同时,充分考虑道路空间的美观以及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为了让使用者(驾驶员、乘客以及行人)感觉安全、舒适、和谐所进行的设计。它涉及到城市规划、环境设计、建筑设计、道路美学、园林学、环境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殷立文,李铁军,米江。浅谈道路景观设计,黑龙江交通科技,1999(4):16 17]。结合对外通道路现状绿化,同时与周围景观协调,并突出改造道路的特点,是道路改造需要考虑的第二问题。

(3)道路交通规划与对外交通的疏解

对外通道路多以公路形式出现,与城市道路断面形式的设计也有所不同,如何在现状道路断面的基础上,结合城市与区域道路交通体系规划,将城市公交系统、慢行系统等规划引入其中也是道路改造需要考虑的又一问题。并且考虑对过境交通的屏蔽和疏导,使区域内生成的集散车流能便捷的与的干道系统尤其是快速路系统衔接,避免过境交通对城市生活的影响。

(4)沿街建筑整治与改造

对现状保留建筑及近期改造建筑提出具体整治措施,分段实施,统一沿街立面。整治措施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围墙遮挡、绿化遮挡和广告牌遮挡,第二类为清洗粉刷立面、统一门头牌匾等。并结合周边土地利用规划,提出新建建筑在建筑风貌,高度、色彩等方面的实施建议。

(5)城市标识与城市家具

城市标识作为一种视觉识别艺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所有的人,城市标识系统设计是城市公共环境设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实用与美观的高度统一,又是探寻民族文脉的点睛之笔。人们在感知城市标识系统所表达的形象的导引信息时,还可以充分感受其周边的环境品味,了解地方文化特色和文化习惯。 城市家具也是对应城市公共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并与城市发展的历史密切相关。城市是一个大的容器也是一个大的舞台,人类借助各种舒适和富有艺术性质的“道具”——“城市家具”,导演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因此,城市标识和城市家具也是在对外交通性道路向城市道路转变过程中,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内容。

(6)城市夜景照明

对外通道路大部分缺少统一的照明规划,甚至没有照明。而城市夜景照明已经成为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城市的照明水平体现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经济实力。城市夜景照明也面临着如何将城市景观和城市功能照明相结合,如何将绿色节能的理念融入其中,如何体现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等问题。在对外交通性道路向城市道路转变的过程中,城市夜景照明也是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而不可缺少的环节。

3、案例分析

3.1项目背景

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获批,西安(咸阳)大都市将成为部级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及关中地区的中心城市。以此为契机,省政府提出了建设“西咸新区”的目标。作为西咸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沣东新区的发展建设也正在快速推进。

沣东新区所在地,是原西安、咸阳两市城乡结合部,世纪大道是沣东新区内唯一一条已建成的东西向主干道,西接咸阳,东连西安西三环, 全长约13.5公里。世纪大道区域的开发建设也是沣东新区率先启动与形象展示的区域。

曾经的世纪大道作为连接西安与咸阳的重要交通干线,为两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如今,在西咸新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她正经历着从城市边缘地带向城市中心区的过渡和演变。如果说西咸新区唱响了城市建设的新乐章,那么世纪大道作为新区的门户,正是这乐章的绚烂前奏。

3.2、职能解析

世纪大道的职能根据沣东新区建设做出相应调整,逐步弱化其交通职能,提升其城市道路职能,由原来的交通性为主的对外交通道路向生活、景观性为主的城市道路方向转变,使其成为展示西咸一体化成就,展示沣东新区新风貌的平台。规划在分析沣东新区规划基础上,将未来城市道路的多重功能融入其中:

(1)城市交通空间——拥有机动车、行人、自行车、公交车等多种出行方式,各自独立、便捷换乘的空间

(2)城市艺术展示空间——展现城市活力、反映城市特色的艺术文化空间

(3)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拥有公众参与场所、休闲活动的空间

(4)城市绿色廊道空间 ——拥有树木、绿地,低炭、低能耗的生态空间

(5)城市生活功能空间 ——城市交通与周边土地使用相得益彰的空间

3.3注重可实施性与示范性的改造方案

3.3.1道路交通概念规划

(1)对外交通

现状西安至咸阳的交通连接主要由世纪大道来承担。随着昆明路延伸段及秦汉大道的实施通车,预计未来昆明路与秦汉大道将分担世纪大道70%以上的交通量,远期世纪大道入口空间应特别强调对过境交通的屏蔽和疏导,使区域内生成的集散车流能便捷的与的干道系统衔接,促进世纪大道由对外交通性向生活性转变,提升城市景观。

(2)公交系统规划

实现沣东新区一条线串联几个点,带动一大片的城市TOD发展模式。倡导并实践绿色、生态、环保的城市新区发展新思路。

规划在区内形成半环加两纵的快速公交主干线。快速公交可为全区发展以及区内各片区发展的系统性、连续性、关联性、互补性提供交通保证。

规划常规公交线路覆盖区内各主要区域。规划体现直达性,同时通过枢纽站与BRT相连来实现长途出行。

通过设计慢行优先的道路系统鼓励核心区内的自行车交通。并通过与常规公交以及快速公交的换乘保证运输效率。

(3)慢行系统规划

自行车作为公认的绿色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符合沣东新区,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是新区风貌的一个代表物。规划中央自行车专用道是在国内道路设计方面的一个创新。建设成本低,见效快。世纪大道的建设将在新区起到示范作用,未来的新区建设应形成独立的自行车系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

3.3.2详细方案构思

世纪大道全长13.5公里,根据现状道路的断面形式与绿化植被的不同,将现状分为A、B、C三段。

根据现状三段道路断面形式以及绿化植被的不同,本次规划提出两种设计方案,分别为大改造方案与小改造方案。

本着改变西安市道路特色不鲜明、地标性不强的现状,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规划方案一的大改造方案在道路中央布置了包含自行车道的宽阔中央分隔带,两侧设置快速公交车道,宏伟大气,最大程度彰显了沣东新区低碳生活的理念,通过对路面的整合增加了人行道的宽度,沿街设计街边线性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休闲的场所。

6米宽的自行车专用道通过绿化带与机动车道相分隔,形成安全、独立的自行车专用空间。在满足双向通行的同时,将身着装备的骑山地车的人、滑板运动爱好者引入其中,体现年轻的活力的气息。兼顾交通、娱乐、健身多种功能。15米的三机动车道满足现状通行量。

绿化景观以树冠浓密,四季分明的栾树与榉树为主要行道树,结合红叶李,小叶女贞等灌木,形成层次分明,四季变化多端的绿化景观效果。

从汉砖纹理提取出人行道透水砖的纹样,体现传统元素与现代文化的交融。花岗岩结合卵石铺地作为漫步道主要材质。

在保证专向转向车道前提下十字路口实行四相位信号灯配时控制,中央自行车道可通过在等待区域之间的转移,依照信号指示,在一个信号周期内无冲突实现各方向的通过,并实现与常规自行车道在两侧的道路的衔接。

规划方案二的小改造方案最大优点是改动量小,以最小的投入引入快速公交,可实施性更强。同时坚持对自行车优先、自行车道优化的设计原则。自行车道与人行道共面设计,与机动车道通过绿化完全隔离。中央设置快速公交车道。

现状绿化茂盛却没有达到很好的景观效果,原因是缺乏层次感和色彩不够丰富。小改造方案绿化景观近期整治措施通过对适合西安种植的乔灌木种类分析,选择适合普通栽植,成本较低,色彩效果显著的如樱花、红瑞木。针对现状植被种植情况,采用见缝插花的种植模式。力求实现一盏灯将建筑点亮,一棵树将景观提升的效果。

快速公交停车进站方式的详细规划设计。通过对开门方式、能否超车、中间是否设自行车道进行多方案比较。结合沣东新区规划,人口容量估算,公交运行量估算等因素,为以后快速公交专项设计提供依据。

3.3.3标识及公共家具设计

标识及公共家具主色来源于沣东新区LOGO图形中“山”与“水”的基本色,山青水蓝正是沣东新区高品质环境的外在表现。

快速公交车站的设计源于沣东新区LOGO水波纹图形,以防腐木质与钢化玻璃为主要材质,结合藤类植物的点缀,给人以贴近自然的原生态感觉。

常规公交候车亭顶面采用太阳能板,使太阳能转化为DC电源,用以供应道路两侧路灯照明,实现全段照明分段供应。改变了独立太阳能路灯不美观,太阳能利用率低的现状。

规划设计透景围墙、半透景围墙和实体围墙三种标准围墙。满足沣东新区不同路段的不同遮挡需求。

3.3.4夜景照明设计

以“推进绿色照明,保护全球环境”为设计理念,街道照明整体风格以朴素、大方为主,突显百年大街的稳重,局部通过灯具的新颖设计,又不失现代、时尚的气息。

人行道照明采用行道灯结合镶嵌于地面铺装的LED光源共同照明的方式,通过LED灯低能耗的特点体现绿色照明的理念。

3.3.5沿街立面整治

对现状保留建筑及近期改造建筑提出具体整治措施,分段实施。整治措施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围墙遮挡、绿化遮挡和广告牌遮挡,第二类为清洗粉刷立面、统一门头牌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