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的特征范例6篇

移动互联网的特征

移动互联网的特征范文1

关键词 中国移动 互联网金融 现状

一、引言

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使得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加快了步伐,在移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发展就是如此。中国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主要就是对资金的通融,将资金从储蓄者转到融资者手中。互联网金融的定义要能限制在货币信用化流通的层面。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中国移动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解决,就要注重和实际紧密的结合,只有在风险上得到了有效控制,才能真正有利于互联网金融的科学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和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分析

从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征来看,体现在多个层面,其中的开放化资源的特征表现的比较突出。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下,对社会资源的共享特征就能良好呈现,能够为用户提供无限的网络资源,从而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当中。[1]再有就是互联网金融的成本集约化的特征也比较突出。在传统金融的交易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就对交易的效率提高有着很大影响。而在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下,就能够在交易的成本上得以有效降低,对交易完成的成功率也能有效提高。

互联网金融的特征还体现在渠道的自主化层面。互联网金融能够在销售平台方面多样化的呈现,在销售渠道方面得到了有效拓展。还有就是在市场化的选择特征上表现的比较突出,在收益上的吸引力就显得比较大,对金融市场的发展转型也有着很大的促进。再有就是用户行为的价值化特征比较突出,对客户的营销能够精准地实施,这样也能大大地节约营销成本。

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的特征还体现在风险的扩大化以及营销网络化层面。在这些特征的呈现下,就表明了互联网金融应用的广泛性的原因所在。

(二)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的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了比较艰辛的历程。在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载体,移动互联网金融是比较新型的金融模式,其主要是通过移动智能终端作为支持的依据来进一步发展的。[2]移动智能终端技术在当前已经逐渐地成熟化,在应用方面也逐渐地广泛化,这对移动互联网金融的体验性的增强就比较有利。从我国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能够看到,我国智能手机的市场投入量的数量在不断地上升,用户在对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时间上也在持续的延长。从整体上来看正呈现出成熟发展的形势,这为移动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升级和优化的基础上,对移动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也打下了坚实基础。根据移动通信的业务规模在当前的发展数据显示,4G终端用户净增3164万户,净增市场份额达到18%,总量达到9010万户,市场份额达到15.2%;移动用户净增904万户,净增市场份额达到32%,总量约2.1亿户,市场份额达到15.9%;4G用户占比达到44%,比上年底提升14个百分点;4G用户每月户均流量达到889MB,手机上网总流量同比增长135%;手机上网收入同比增长42%,占移动服务收入比为47%;移动服务收入同比增长8.3%,增幅行业领先。[3]从这些方面就能够看到,通信技术的升级进步带来了更多的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这些也是潜在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并且在移动用户的增加过程中,消费者的年轻化比较突出。

三、中国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和风险评估机制

(一)中国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分析

中国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是多方面的,其中在安全性风险层面,主要就是网络的安全风险,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以技术作为重要的载体发展的,这一载体是智能移动终端,这就存在着一定的网络安全风险。随着互联网金融用户额客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互联网的安全性风险问题上也愈来愈突出,在这一安全风险层面主要体现在信息泄露的风险。在出现了安全风险的问题时,在个人使用设备的信息上以及网络行为的信息方面的泄漏,都会对自身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还有就是移动网络攻击的风险问题,以及交易过程中的欺诈风险问题。

移动互联网金融风险方面的信用风险也是比较重要的风险内容。也就是在双方签订合同后一方没有履行合同带来的损失风险。[4]还有就是业务上的风险,在这一风险内容上就有着流动性风险以及市场风险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中的流动性风险就是资金不充足造成的经济损失风险,市场风险则是市场利率以及国际汇率的因素造成的相应风险问题。

另外,中国移动互联网金融风险中的操作风险,是比较重要的安全风险。在这一风险类型上主要是受到自身操作失误所致,以及在技术更新中对原有操作造成的冲突出现的损失问题等。移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主要是以客户为导向提供的便捷服务,这就会对原有操作程序适用性方面提出质疑,加上网络攻击技术的进步,使得原有系统比较的脆弱等。

(二)中国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评估机制

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当中的风险评估机制的完善建立比较重要,这是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科学管理的重要方法,在对评估指标的选取过程中,要能注重相应的原则遵循。将科学性的原则得以充分重视,在进行风险评估机制的完善过程中,要能和实践以及理论进行紧密结合,在指标的描述过程中要能简明,并要和实际的情况相符合。在完备性的原则方面要得以重视,由于移动互联网金融风险类型比较广泛化,行业参与主体又比较多,所以具体的情况就相对比较复杂化,这就要能充分注重风险评估指标的完整性选择,不能遗漏,这样才能对风险的控制管理起到积极作用。

四、中国移动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控制策略探究

对中国移动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控制,要能从多方面加强中,先要对市场准入以及退出的法律层面加以完善化。能结合实际构建严格化的市场准入机制,对风险的大小不同的结合设置相应的准入门槛以及监管的标准等。以及在完善的市场退出法律机制方面要加强,对移动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问题的解决要能充分重视,在风险预警系统的完善建立方面要能加强重视,以及在日常监测的工作上要能加强重视,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律规定行事。

在对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操作过程中要科学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水平提高,在操作系统方面也会不断升级,这就要能够在操作的便捷性以及安全性两者上得以综合重视,在相关联行业的敏感度上也要能有效保持,避免由于自身的失误带来的安全问题。[5]同时在信用方面的措施也要能科学的实施,对金融交易的身份认证技术的应用也要加强,可通过采取签名技术以及电子认证的技术应用,减少坏账损失的问题发生。

注重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的解决。在金融活动当中对信息的传输加密的工作要能加强,对信息进行提取前要能获得授权人提供的信息密钥,防止信息的泄漏等问题。在系统的研发以及维护层面要不断加强,对系统的漏洞风险要加大防治的力度,从实际的方法实施来看,要在移动端进行安装保护装置,来对网络的攻击加以阻止。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风险控制,要注重对业务层的加强,以及在内控方面得以充分重视。在业务层面的加强就要能注重对移动互联网金融产品设计上,在市场以及流动性风险的量化评价加以重视,创新要科学化实施,通过风险对冲思想的应用,对不同移动金融产品实施组合发展,这样就能在风险上得以有效降低。[6]在内控方面的加强,就要能够将内控制度的建立科学化实施,注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的考核等。并要能够从管理层面进行加强,在风险管理的工作上和市场的发展相接轨,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移动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

五、结语

在我国的移动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互联网的发展也有着促进作用。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对金融风险的问题加强解决就比较关键,这是对移动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充分重视,才能真正促进其在市场中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为厦门大学)

[作者简介:王雁(1987―),女,浙江杭州人,本科。]

参考文献

[1] 胡F.论私募新规下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性[J].时代金融,2016(21).

[2] 张磊.关于完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4(02).

[3] 施春芳.构建有效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考[J].现代企业,2014(11).

[4] 何堤.关于完善我国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5(21).

移动互联网的特征范文2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信息化教学模式;数字化时代;教育教学信息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已经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移动成果的展示,如智能手机、移动式平板电脑都已经深入到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除此之外,据2013年的不完全数据统计显示,在我国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中,网民的人数规模就已经达到了6.18亿。其中,55.1%的网民人数主要集中在20-39岁之间,而且在该年龄段中,学生的比例占25.5%,并且学生所占比例中有67.2%是中学生。所以,由以上数据所得,学龄人群在互联网使用群体中还是占有较大比重,已经成为他们的天下了,现在已经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大量的“低头族”了,而且使用移动互联网终端能够随时随地的将自己的信息与他人共享,可以随时随地的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与学习,方便信息的传递。由此可见,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下,学生的教学模式也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逐渐进步,逐渐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如何能够更好的将移动互联工具用于学习中,将其变为学习工具,方便教师与学生更好地进行教学内容方面的交流与沟通,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的在载体与平台。所以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下,移动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势必会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新方向[1]。

一移动互联网所具的时代特征

移动互联网是一种包括终端、软件以及应用三个层面的、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利用无线电的通信方式来获取各种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具有三项时代特征:

(一)移动化特征

在移动化互联网的时代下,通信移动化、商务办公移动化、娱乐移动化甚至于教育教学的移动化等,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透露着互联网具有移动化的时代特征。

(二)差异化的时代特征

在移动终端隐秘性与私密性的前提下,这就要求移动数据必须具有差异化,移动互联网的数据必须细化,才能保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错传等现象,因此,具有差异化的时代特征将会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服务的主流。

(三)个性化的时代特征

随着各种移动网络技术的兴起,例如大数据、数据挖掘、物联网等技术。企业要想实现差别化的服务,就只有具有向用户提供差别化、个性化服务的能力才有可能占领一席之地。此外,个性化的时代特征也能更好的保护移动终端的私密性[2]。

二移动教学的相关概述

(一)移动教学的概念

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下,教育教学也必须紧跟时展的潮流。因此,移动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和相关知识与移动互联网紧密联系在一起,利用移动智能设备进行教学工作,开展教学活动。其具体指教师利用学校提供的移动教学平台,通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再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内的内容与老师指定的教案系统的、全面的、有目的展开教学。教师和学生能够利用移动多媒体等智能设备通过移动教学平台根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进国民行交流。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与约束[3]。

(二)移动教学的实施条件

移动互联网教学存在泛在性的特点,即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随时随地都可以实现移动教学,但是必须在有移动网络覆盖的前提下。移动网络教学需要有智能移动终端的辅助以及在互联网的帮助作用下才能够实现。根据我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不完全数据调查显示,截止到2015年,我国的国民用移动手机连接互联网的所占比例达到了88.9%,其比例远远超过了固定互联网设备所占的比例,另外,我国网民的平均每人每周的上网时间长达26.1个小时,并且还持续处在上升阶段。

三移动式信息化创新型教学模式

(一)电子教材的信息化

传统的教学所用的教材及资料都是用纸质版的文字和图片呈现给学生的。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学设备相应的会比较丰富,不论是在文字还是图片等方面的处理等,都相比纸质版的更加生动丰富多彩,此外,移动互联网设备的使用,还增加了音频、视频、动画等更加形象生动的内容,形式也更加丰富,这对于教师在教学方面是个重大帮助,这样一来,不仅会减少更多写板书的时间,还能更清楚的向学生解释所要教授的内容,一改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使用移动网络设备,能够最大限度的摆脱简单的、纸质版的文字所要表达的局限性,可呈现一个全新的教学方式,还能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电子化的教材将会是移动网络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4]。

(二)移动式教学下的互动化

学生对某项陌生事物的学习与认知总是有一个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过程,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从错误认识到正确认识的过程。在这期间,只有进行反复的探索,反复的实验求证,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然而,在传统的认知过程中,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经验的教师进行长期的教授,但是,使用移动互联的移动教学模式,使电子教材程序化,就可以大幅度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互动,也可以其他与同学进行互动,进行商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复的论证,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电子教材将互动化学习这一特征充分的展现了出来。

四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移动教学的困境

以上讲述的电子教材的信息化、程序化以及互动化虽然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带来更加便利的方法,并且具有随时随的学习的优点,但或多或少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移动教学给传统教学带来的冲击仍是不可避免的。其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矛盾:1.学校对学生的出勤率进行的规定与使用移动教学中对学生要求的自主学习的特点相矛盾。2.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通常是教师主讲,学生进行学习,但是在移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帮助学生负责解答疑惑,这样一来,两种教学方式就产生了矛盾。3.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主要是系统全面的进行讲解,这样一来就与移动互联网模式下的教学方式相背离,移动教学进行的是片面式的碎片性的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有很大出入的。五关于解决教学困境的主要措施开展移动教学首先就要对其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全面的统计,积极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1.提高其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要想使移动教学能够在学校进行推广,就首先要提高学校及教师的重视程度和认可度,逐渐改变以往的学生上课出勤考核方式,既不能放弃原先的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方式,保证学生的上课出勤情况,又要培养、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2.改革创新型教学模式。学校的教学模式要充分与移动教学相结合,为学生建立自我发挥的平台,改变以往的传统的教师主讲,学生记录的模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好移动设备的优势,转变教学的主角,学生主讲,教师负责提问,培养学生自己探索问题、寻求答案的能力。3.系统教学变为重点讲解。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授课主要是根据课本以及教材的顺序进行授课,这样虽然具有条理性,但是却失去了其中的乐趣,学生听起来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所以,可以充分利用移动教学设备的资源,在授课中进行穿插讲解,可以将其教授课程分章分节,在其中插入视频、音频等,实行片段式讲解,将重点着重剪出来,这样不仅会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还会使学生对于重点知识更加印象深刻[5]。总结以上内容,移动教学将会是一个更加方便、生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但其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阻碍与困难,不过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下,移动化教学模式归根结底具有不可避免的而发展趋势,将会成为一种教学的潮流。

参考文献

[1]刘丽君,熊才平,林利.利用手机短信互动平台实现移动教学实验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3):68-72.

[2]温川雪,周洪建.面向智能手机与Web平台的微课移动教学系统的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4(12):60-66.

[3]余飞,刘思宏.移动互联时代的教学信息化初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85-87.

[4]刘芳.基于云平台的移动信息化教学实践[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8(4):70-76.

移动互联网的特征范文3

然而,PC互联网冲击波刚过,移动互联网冲击波的影响又一次来袭,一方面继续延续着PC互联网对于传统媒体去中心化、脱媒化影响的深入,一方面又孕育着更多的发展的机会,传统媒体如能将在应对PC互联网冲击过程中所收获的经验教训,在移动互联网冲击波来临之时,借势而为,因势利导,将移动互联网冲击波的影响过程中的冲击转化为机会,或许可以抓住这一轮发展的新机会。

以下只针对三种媒体形式进行分析举例。

传统纸媒:与互联网充分连接的最佳时机

影响指数4:

机会指数4:

传统纸媒在面临互联网冲击波的时候,首先选择的是开辟数字报网站,将自身的内容进行数字化改造,争取进入数字化传播的主流阵列,但是却未曾达到内容数字化传播和自控渠道掌握的追求目标。

其中内容数字化传播因为传统传播生态体系下,“唱片模式”被打破和随之而来的“单曲模式”的兴盛,使得曾经近乎于垃圾的或者具有鲜明区域局限性的内容无法适应传统PC互联网对内容的需求,进而使得所谓为王的内容无法被最大限度传播;

与此同时,自控渠道的建设由于提供信息的单一,以及第三方公共平台拥有对于更多单曲内容聚合整合的优势,使得渠道入口逐渐形成了垄断,以至于信息传播的渠道入口被几家互联网媒体巨头所垄断,传统媒体的自有传播渠道形同虚设。

然而移动互联网浪潮带来的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和场景模式的应用,使得传统纸媒的渠道价值,以及介质等优势,拥有了一个可能性,即可以直接借助公共的开放平台,借助传播受众个体的力量就可以实现连接和交互,大量的二维码在纸媒上的使用,“媒体电商化”、“内容电商化”、“内容扩展化”等不同的业务模式得以展开,都是移动互联网技术普及的自然结果和产物。

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定位技术的应用,个性化需求满足的实现,“SOLOMO”模式的兴盛,也使得传统纸媒过往更多的具有本地化特征的低价值信息,可以借助这一应用,在满足特定用户在特定区域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需求方面发挥作用,进而使得缺少广域传播价值的内容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同时,纸质媒体有深度有观点的优质调查新闻和评论新闻内容,会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环境的成熟,进而拥有了更为广阔深度传播的渠道和平台,优质的单曲内容成为社会化媒体的重要传播主体,单曲传播以及交互互动的实现门槛大大降低。

目前媒体主要从事的“媒体电商”业务,以及“内容电商化”业务,都是借助传统报纸版面,以及影响力和公信力资源,在传统报纸版面上进行内容呈现,并借助二维码、移动APP软件、微信微店、淘宝店铺等工具和开放平台,实现内容信息的直接延伸阅读,以及所涉及商品信息的直接消费和购买,进而提升了传统纸媒信息消费体验的层次和水平,使得曾经分离的信息传播、市场营销、以及产品销售等多个环节的体验具备了一体化实现的可能性,传统媒体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也更加多元,并且体验良好,一体化特征明显,对于客户业务的直接促进作用又显而易见。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让传统纸媒过往无法实现的内容延展需求、信息服务提供一体化需求、优质内容的交互需求、内容价值多次挖掘实现需求得以低门槛实现,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建立新闻门户,进行规模化的数字化进程的传统新媒体策略的需求指数不断下降,移动互联网工具平台对于传统纸媒影响的同时带来的是更多的更大的发展机会,总体来说,带来的机会要大过威胁。

电视媒体:彻底颠覆来临前的最后冲击波

影响指数5:

机会指数2:

电视媒体曾经因为其独立的渠道网络,以及对于家庭客厅场景的绝对统治地位在传统媒体序列中一直保持着优越的地位,然而互联网带来的是渠道中心化地位的被打破,传统电视传播网络之外的互联网传播渠道的普及,以及成为社会信息传播主流渠道之时,就是传统电视媒体从鼎盛时期走向衰落的开始。

而娱乐化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使得更多的互联网企业投身其中,传统电视媒体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不断在恶化,发展的空间不断被压缩,PC互联网时代的OTA业务已经让传统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和地位受到严重的威胁。

场景消费时代的到来,带来的是客厅娱乐时代的终结,看看这一群体有几个看的不是离线下载的视频?

然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冲击是更大的,这种冲击主要便现在传播渠道分流基础上的场景垄断局面的打破,过往电视媒体可以通过巨大数量的频道内容提供,使得用户在客厅进行电视媒体消费过程中拥有了更大的自主选择权,然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随时随地在线,随时随地个性化消费便利,使得传统客厅场景下的聚焦主体已经从电视转移到了手机之上,并且这种转移还伴随着更为广阔层面的聚焦的转移。

当下,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终端技术的进步,用户留在客厅的时间被手机所取代占有;另外一方面,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终端,又将传统电视节目的消费由客厅带出到了上班路上,旅行途中,各种视频客户端优质内容的供应,电视剧以及自制娱乐节目借助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终端,在更多的场景被消费,传统电视媒体的消费主体地位被彻底改变,进而接近消亡。

传统电视媒体借助移动互联网工具和平台的力量,进行内容信息传播的努力也随着更多互联网视频媒体自制节目的增多而变得不那么重要,而自建渠道平台的选择,又因为技术、资金、人才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寸步难行,移动移动互联网对于传统电视媒体行业的颠覆深度不断在加深。

渠道媒体:场景时代的连接中心正在形成

影响指数2:

机会指数4:

互联网新媒体对于传统纸媒、电视产生影响的同时,却未对传统的渠道媒体,诸如户外大牌和LED媒体,以及分众传媒这种遍及特定渠道的电视媒介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相较于纸媒,渠道媒体对受众传播的影响力具有强制性,并且具有定时、定点、定场景等一些可量化的特征,也使得纸媒缺乏的对于目标受众可量化描述的弱点得以弥补,这种渠道媒体随着人流的自然流动直接产生传播效果,进而得以保持传统媒体的典型特征,受到互联网冲击较小。

虽然电视媒体的场景特征也十分明显,并且环境相对优良固定,但是一方面,现代人生活的碎片化特征,不具备享用传统电视媒体长时间段消费的特征,另外一方面,正是由于客厅场景的舒适环境,包括WiFi、设备、家人等环境因素的充足供应,使得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而取代了电视作为客厅聚焦中心的地位。

渠道媒体,以广泛布局于商业写字楼等场所的分众电视终端,因为其提供信息(广告)的碎片化,与受众电梯场景环境中碎片化的时间相一一匹配和对应,与此同时,封闭的环境以及Wifi等互联网信号条件的缺失,使得此场景中,用户与互联网的连接交互处于一个短暂的空白期,也使得被动选择的分众电视终端的信息传播成为这个场景下最好的信息消费内容,进而使得其广告传播效果受到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十分有限,渠道媒体更加接近一个世外桃源的场景环境,使得其暂时与互联网失去了短暂连接而产生了创造价值的机会,渠道媒体的价值在此时达到了最大化。

然而,这种强制性的信息推送方式,基础联网条件的匮乏以及相对固定的场景带给渠道媒体的红利很快会消耗殆尽,渠道媒体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改变对于这一红利的过度以来。

在此过程中,以分众为代表的渠道媒体具备了先天的优势,完全可以借助已经普及的终端设备,搭建起WiFi热点(据说分众已经开始这么做了,具体情况不祥),免费提供给相关场景下的目标受众,使得目标受众可以通过这个终端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而连接的工具就是用户手中的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在此过程中,渠道媒体曾经的强制性信息推送传播的设备成为一个局部场景下的互联网接入设备,成为这个场景下的互联网入口中心,一个基于固定场景下的,相对可描述目标用户群体的小的社群就得以形成,曾经作为信息传播手段的电视终端设备成为了这个场景之下的入口和数据交互中心。

一个封闭的场景环境,在享受完了封闭带来的红利之后,将传统的终端设备变身成为互联网的入口,借移动互联网普及的大势,变曾经封闭的场景环境为一个与互联网充分连接的开放环境,而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传统的渠道媒体掌握住了入口的控制权,并拥有了用户数据收集的便利。

这样的变身,可以将曾经完整意义上的传统媒体直接转变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基于这种入口的开辟、连接的建立、数据的汇总、服务模式的创新以及交互互动的实现,在此基础之上的商业价值挖掘或许就是这种渠道媒体未来商业价值实现的最好基础。

借助互联网入口的流量导入,借助数字化实现对于目标受众群体的汇总和聚合,使得分众这种具备传统媒体特征的渠道媒体具有了和互联网媒体企业几乎一样的条件,那就是改变曾经无法直接清晰表述目标受众具体情况的粗放式的广告传播模式,进而实现对于精准目标受众的行为掌控,基于这种互动数据基础上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已经不简单变现为一种广告服务,或许未来基于渠道媒体之上的社区生活服务、O2O业务、社区电商业务等都是曾经作为一份传统媒体所不能实现预知的,只有移动互联网大潮来袭,从业者能够谙习这种变革的机会,主动变革才能创造出的未来。

移动互联网的特征范文4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零售业;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是武汉商学院2015年科研研究项目“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零售业发展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015KY002)

移动互联网作为互联网的延伸和演变方向,已成为人们连接互联网的主要方式,它将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二者结成一体。目前,PC端的传统互联网已日趋饱和,移动互联网却呈现井喷式发展。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规模达到12.8亿。其中,移动宽带用户(即3G和4G用户)累计净增5316.4万户,总数达到7.59亿户,占比达59.3%。据统计,2016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净增1942.1万户,同比增长11.8%,总数达9.8亿户,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累计达5.4亿G,同比增长120.9%。手机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地位。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民时代。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引发了零售业的重大变革。移动应用服务的丰富与多元将给零售业带来新的活力,同时给传统零售业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从PC端的传统互联网过渡到移动互联网,消费者需求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不仅扩展了消费的空间和时间,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和购物理念。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零售企业该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谋求发展,赢得市场,更广泛和更深度的整合资源是值得零售企业研究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一、移动互联网的特征

(一)移动终端便捷性

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终端载体是移动终端设备。作为一张立体无缝覆盖的网络,移动终端需要具备随时随地方便联通互联网的特性。根据移动终端设备应用的特点,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甚至消费者的服装、饰品等各类随身物品都将成为移动终端,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都可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这样的特性使得连接网络便捷性远超PC端的传统互联网,获取资讯,沟通外界比PC设备方便得多。

(二)信息传播即时性

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时间,接受和掌握即时的信息。移动互联网使信息能够迅速传播到目标消费者的移动终端,不论身在何地,只要打开移动互联网,消费者就可以立即接收到。如广告策略、产品展销会、折价销售等时效性比较强的信息时,移动互联网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播出,这种即时性的优势是其他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三)用户信息私密性

PC端的传统互联网下,PC端的用户信息是可以被搜集的,私密性较差。而每个移动终端都归属到一个人,基本上都是消费者个人在使用,相对于PC端用户而言,移动互联网用户更具有个人化、私密性的特征,隐私性远高于PC端用户,同时也保证了用户信息的安全性。较高的私密性也决定了移动互联网终端的使用会得到消费者更多的使用偏好。

(四)个精准性

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地理位置特征,移动终端设备可以更加容易地获取消费者的地理位置,通过定位可以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精准化为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细分用户消费需求,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带来消费者不同的网上购物体验。尤其是智能手机这样的移动终端设备,每一个手机就指向了一个明确的消费个体。移动互联网使得个更加精准性,针对不同的消费个体,提供精准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

二、我国零售企业面临的挑战

(一)消费方式发生变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商家的竞争从线下走到了线上,更走入了消费者的手机里,移动终端设备也成为新一轮商家竞争的焦点,移动互联网技术促使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无线网络的覆盖和运营商对网络资费的下调,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移动购物的高效便捷。同时,网络社交工具也为移动购物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移动互联网零售企业运用社交工具,针对性地向目标消费者进行商品信息的推广和分享,迅速积累了数量庞大的客户群,消费者只要轻点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购物。

(二)消费者行为变化,购物忠诚度下降

在传统零售店购物过程中,消费者比较容易受到产品的包装、卖场环境布置、货架陈列方式、销售人员的服务态度、他人购买等因素的影响,冲动性购买行为比较普遍。而对比传统零售业, 移动互联网零售突破了空间的限制, 消费者随时进入网上店铺选购商品,商品的选择范围也从几家店铺扩大到成百上千,这样使得消费者选择余地更大,选择和思考的时间更多,消费者可以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消费行为,多方面收集产品信息进行综合权衡购买,消费行为趋向理性。由于消费者可以有更多网上店铺的选择,消费者对于传统零售店的偏好趋向下降,重复购买减少,购物忠诚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移动互联网零售在选购商品的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在经营上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三)价格低廉冲击传统零售

互联网零售企业由于中间环节减少,渠道、经营成本低,因此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而移动互联网让消费者随时随地地了解到商品价格信息,并且同时看到所有销售同类产品的商家,让价格信息不再神秘,这也正是消费者选择在网上购物的重要原因之一。互联网对零售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让消费者的购物价格更透明,加上购物便利,消费者很少走进门店,对于传统零售企业冲击明显,实体零售店沦为网络商店的产品的“展示台”。

(四)零售业运营成本增长利润下降。

与实体店日益高涨的房租、店面建设费、装修维护费用、居高不下的管理收费、员工工资、各种开支等费用相比,网络店铺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其次网络零售企业采用虚拟店铺的销售模式, 网络零售店可以轻松控制库存,实现少库存甚至零库存,大大降低了库存积压的风险,控制了经营成本。而实体零售店为保证正常营业,必须事先采购大量商品和库存齐备商品,无疑使得运营成本高额。再次,实体零售店店面的选址也成为门店经营者的最大负担,选址关系更是关系到店铺的运营效果,目前物业价格增长过快,而经营成本又居高不下,利润下降明显。而移动互联网中, 移动互联网零售商选址不再重要。可以不受地理位置、消费人口、客流量的限制,可以在任何地方开店。

三、零售企业发展对策

(一)明确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战略定位

企业战略是关乎企业经营发展的基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否能保持竞争力重要因素。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巨大挑战和发展机遇,明确零售企业的未来发展重点和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战略十分重要。在保证现在渠道、客户利益下,企业需要结合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重新部署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战略,重新规划商业模式,制定行之有效的运营体系,部署战略定位,需要考虑企业定位、业务定位和客户定位、服务定位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二)体验至上,终端参与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零售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必须要比竞争对手更了解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利用市场大数据的分析、和针对目标消费群体消费数据挖掘,了解消费者精准的用户体验感受,从消费者接触企业开始,从销售活动最开始设计购物体验,把互联网线上购物与传统门店线下购物的各自优势完美融合,尽可能地拓宽消费者的购物渠道和体验机会。

移动互联网的消费竞争中,移动终端成为商家必争之地。利用APP这个方便、快捷的消费方式,对于企业提升经营业绩,引导消费者知晓企业信息,参与企业活动有着不小的作用。同时APP可以收集和分析消费数据,帮助企业调整营销手段和战略布局。此外,还可以通过APP的定位,让消费者更容易地寻找到离他最近的门店引导实体店的消费。APP开发中不仅有购买功能,还可以通过各种优惠和积分互动方式吸引消费者,同时推出的各种生活类信息,让消费者参与其中,分享生活购物体验,倡导健康生活,宣传企业品牌个性、传播企业文化。

(三) 整合线上和线下资源

传统渠道都是依赖于线下渠道进行销售产品,转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如何协调融合,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零售企业通过建设网上商城,利用产业联合、企业并购,交叉持股等方式整合资源,实现线上线下互补,实现放大效应,提高整体的经营效益。探索O2O经营模式,引导消费者网店在线支付购买商品,线下实体店取货,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取长补短,达到相互融合。移动互联网平台的丰富与多元将催生更多新型商业模式,传统零售企业封闭过分依赖自身布局业务的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移动互联网将带来是无限的可能,更多的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开拓互联网平台资源。

(四)调整营销推广的策略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看电视、报纸,获取外部信息的主要渠道就是移动互联网,企业应该结合自身产品特点和优势,相应的调整营销推广的策略。移动互联网的自媒体的快速变革给了商家更多的机会和挑战,网络媒体平台消费者可以开放使用,随时随地发文章图片信息,自己成为信息的发出者,获得公众的关注。零售企业可以利用自媒体推广,利用微博、微信传播上企业信息,更接近消费者,取得用户的信任,让用户分享传播企业话题。同时可以利用内容运营,通过发送消费者喜欢的内容、题材,和目标消费者互动,与用户更多的接触,向消费者更多的推广企业。可以时常搞促销活动。特别注意的是互联网自媒体传播必须要持续,让用户持续听到企业的声音。企业不断摸索和求证移动互联网的新方法的同时,培养和引进电商人才才能策略全面落实执行。

(五)做优做强增值服务,找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传统零售企业最大的优势是渠道终端,依赖线下渠道进行销售产品,企业可以做优做强增值服务。如收费、还款、快递收付等便民服务,加强生鲜食品经营,增强门店聚客和核心竞争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除了对市场大数据的分析、商品品类的选取、门店选址的分析等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外,还需要针对目标消费群体及消费数据,企业服务特色、消费体验进行分析,并整合其他企业的优势资源,补充不足,加强和完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零售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新形势,零售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根据移动互联网的特征,优势互补,探索移动互联网与零售业的融合的发展,通过整合资源,调整经营战略,创新消费模式,守住自己在零售市场行业中的市场份额,继续发挥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凤珍.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实体零售业经营创新策略研究[J].商业时代,2016(05)

[2]李剑桥.我国零售业全面互联网化的战略对策研究[J].商业时代,2015(13)

[3]汪旭晖,李燕艳.多渠道零售商的定价策略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03)

[4]张云霞.互联网经济下新兴商业模式的发展现状与成长路径[J].商业时代,2014(32)

[5]工信部.《2016年1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2016.

移动互联网的特征范文5

关键词:社区零售;消费者行为;移动互联网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流媒介。随着消费者购买行为从PC端向移动端的转移,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正在蓬勃发展。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移动端网购交易额达到了2.1万亿元,在网购总交易额中首次超越PC端交易额,占比达到55%。由此看来,手机移动端购物将成为企业竞争的主战场。对企业而言,深入了解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新的消费者行为模式与特征,利用移动互联网有效开展营销活动,是摆在每一个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社区零售行业发展现状

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社区概念,它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群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零售行业以社区为载体,以居住在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它在为社区居民提供采购日常生活用品的同时,还为他们提供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信息。

从2014年起,社区零售行业开始逐步移动互联网化,实体商业正在逐渐学习互联网企业的经营模式,并在总结互联网企业经验得失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做出有效的创新。

1.追求便捷、体验型消费的80、90后家庭构成主力消费群

随着80、90后组建家庭、开拓事业,他们已成为中国社会消费的中坚力量。一方面,他们的工作节奏快,平常没有太多时间在大型商超停留太久。大卖场购物环境嘈杂、人流拥挤,常常使得他们的等候失去耐心。另一方面,伴随互联网成长的80、90后是典型的网购一族。80、90后仅占全国总人口的31%,却贡献了中国互联网用户的55%、网购人群的73%。另外,随着以80、90后为主要人群的新兴中产阶级的崛起,推动整体消费结构从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转变,体验型消费和个性化消费特征更加明显。

2.政府支持形成政策利好环境

2016年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政府明确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为社区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另一方面,构建高效的信息网络、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是政府大力推行的战略,为社区零售行业适应移动互联网环境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单体店与连锁经营店并存的多样化格局

目前,社区零售市场的发展不甚规范,一部分老社区仍以杂货店、夫妻店改造而来的小超市为主,以非连锁的单体零售店形式经营。这些单体零售店的货品陈列杂乱、经营面积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而且,软硬件条件欠缺,难以适应移动互联网的环境实现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进驻社区市场的连锁经营零售店与单体零售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便利零售店7-11超市、主营肉菜的钱大妈超市、水果连锁百果园等等,正以其精细准确的定位、强大的软硬件支撑、高效的物流配送占领社区市场。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由于受到大型商超综合体和电商的冲击,社区便利店和超市也开始尝试体验式业态、线上购物业务。如百果园既与美团网合作推出线上业务,又开发了自营APP,大力推进线上业务。

二、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社区零售行业消费者行为分析

1.社区零售行业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恩格尔(Engel)、布来克韦尔(Blackwell)和科拉特(Kollot)在其三人合著的《消费者行为学》中,提出了消费者行为概念,他们认为消费者行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消费者的行动;二是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在拥有产品或服务的使用和处置权之前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倾向,而消费者的行动则可以认为是购买决策的实践过程。

消费者行为受到消费者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个人因素包括消费者心理因素、生活方式、消费者个性等的影响,而环境因素包括社会阶层因素、文化因素、科技因素等的影响。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社区零售行业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1)消费者个性化心理特征。奥尔波特曾经说过:“人们的个体行为方式具有很强的差异性,这些差异同时也具有跨时空的稳定性。”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社区零售行业的主力消费人群为80、90后,其消费特征更具个性化因素。80、90后消费人群面临多样化的购物选择,购物时常常犹豫不决;他们一方面会透支消费,但也热衷于使用优惠券;他们不再顶礼膜拜潮流,个性化定制成为新的追捧;他们会在社交媒体分享购物行为,也会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感兴趣的商品信息。总之,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80、90后消费者更多变、更具个性。因此,这些特点也使得他们的消费行为存在很大的差别。

(2)移动终端应用环境。移动终端应用环境,和传统的PC终端相比,手机终端的最大优势是便携式移动使用,社区零售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查询社区零售店的产品信息,实现网络购物,进行移动支付。而且,在大中城市的社区,无线信号相较以往实现了良好的覆盖,消费者的购物环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另一方面,手机终端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屏幕空间有限带来的商品和服务的展示效果较差、页面信息受限等等,再加上在碎片化时间里,移动互联网消费者与社区零售企业的沟通互动也会被中断分割,消费者做出决策的难度会比传统网络环境下更大。

(3)社区居民移动互联网文化氛围。社区是居民主要的生活场所,几乎覆盖了80%的生活消费领域。因此,无论是以京东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还是已经占领据点的社区零售企业,都在向社区移动电商发力。在商家全方位的发力助推之下,移动互联网使用惯开始渗透至社区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基于此,社区居民的移动互联网文化氛围越深厚,消费者就越容易接受移动互联网的消费,对移动互联网的商品交易过程越放心。

2.社区零售行业消费者行为特征分析

(1)冲动消费趋势明显。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更加依赖手机移动终端。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人们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经常会被其他事务打断,这也给消费者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当他们的手机收到商家推送的促销信息时,出于一种不想错过的心理,他们常常会第一时间打开查看,并且受到这些广告活动等外因的诱导失去理性,进行冲动消费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2)超越时空限制的消费。与传统的互联网购物相比,移动互联网购物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消费者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上网浏览产品信息、对比同类产品,最终下单完成购物。

(3)碎片化时间消费。在传统的互联网时代,用户浏览信息的三个高峰时段分别是:上午9点到11点、下午3点到5点、晚上9点到11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手机能随身携带,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在碎片化时间进行消费,他们可以在上下班坐车途中、下午茶休息时间、排队等候时间等完成快速浏览、比价、购买、收藏等消费行为。

(4)互动型消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社区零售商家纷纷开通微信公众号或者品牌APP,通过策划营销活动吸引消费者关注公众号或者下载APP,并通过一系列营销策略的设计,不断加深消费者的品牌黏性,促成他们对社区零售商家的持续关注和购买。在这个过程中,从吸引关注、加深黏性到持续购买,移动终端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以“一对一”的方式展开,因此消费者行为更多地呈现出互动性特征。

(5)分享型消费。微博、微信、论坛等社交媒体的盛行,使得社区零售消费者能够方便及时的与他人分享购物经历,并发表对购买产品或服务的使用感受。对于社区零售消费者而言,他们在朋友圈、微博、论坛等社交媒体对购物行为的评论,将直接影响社区其他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这当中,社区舆论领袖发挥的作用更重要。

3.社区零售行业消费者行为模式分析

2005年,日本电视广告集团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消费者行为模式--AISAS模式,即传统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行为的一般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被来自电视、报纸、杂志、户外以及互联网等媒体的营销活动或创意广告所吸引(Attention),创意的互动参与使消费者产生兴趣(Interest),然后消费者会到网上去搜寻(Search)有关产品的信息,最后在网上下单或到实体店购买(Action),并在网上与网友分享(Share)这次的购物体验。至此,一个完整的网络环境下的消费行为就完成了。与传统的互联网环境相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行为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

(1)吸引与互动。只要消费者随身携带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实现购买。因此,为了加强消费者的主动参与、促成最终购买,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广泛应用了二维码技术。当消费者被营销活动或者创意广告所吸引,就会主动利用手机扫描企业网站、微信公众号或者营销活动的二维码,在互动中了解商品信息。

(2)主动搜寻与比较。由于信息获取的便捷性,消费者在对商品产生兴趣,进行购买决策之前,通常会通过手机主动搜寻类似产品,进行对比。对社区零售消费者而言,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搜寻主要是指基于位置的搜索(LBS)。基于此,由于手机作为智能移动终端具备可定位的特性,一些社区零售商家会利用已经开发LBS功能应用的社交媒体和APP,如微信、美团、百度地图等,向消费者推荐与其社区位置相关的消费信息,如社区周边的美食、生活用品、休闲娱乐、生活服务等。通过附近商家类似产品的比较,消费者最后决定是否实施购买行为。

(3)移动支付购买。移动支付,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产品或者服务,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支付方式。移动支付中最常用的是扫码支付,消费者通过手机客户端扫描社区零售商家的二维码,便可即时实现与商家账户的支付结算。这种支付方式便捷迅速,为消费者节省了购物时间。

(4)分享与展示。作为移动智能终端的手机,既具有空间上的便携性,又集成了拍照、美图等多种功能,方便消费者随时可以记录自己的消费行为。此外,伴随社交媒体的盛行,使得消费者乐于分享并展示自己的购物行为与体验。而这些分享与展示又会促成新一轮的商品信息传播,引起其他消费者的兴趣,成为新的消费行为的源头。

三、社区零售行业消费者行为研究对社区零售商的启示

今天,消费者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移动互联网。对社区零售商而言,必须跟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步伐,迎合新的消费者行为模式与特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1.营造良好的移动购物环境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随处可见低头玩手机、到处找WIFI的人群。社区零售商在实体店铺内,应尽早实现良好的WIFI信号覆盖,帮助消费者节省网络流量、方便消费者利用手机即时上网查询、比价、使用电子优惠券、进行移动支付等等,最终实现移动购物。具备实力的零售商可以进行更好的软硬件配置,包括配备平板电脑、开发专属的APP平台等等,为消费者营造良好的移动购物环境。

2.利用移动互联网营销工具加强互动

社区零售商的消费人群是稳定居住的社区居民,他们对生活圈中息息相关的社区零售商的营销活动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对于经常光临的社区零售店,他们通常会下载APP、关注微信公众号,或者在美团网等平台主动搜索产品信息。因此,社区零售店应更多的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商城、网络平台、APP等移动互联网营销工具,加强与消费人群的互动。

3.策划激发消费者兴趣的营销活动

当社区零售商的营销活动能激发消费者的兴趣时,他们会主动参与活动,并且乐于分享、传播商家的营销活动信息,从而吸引其他消费者的参与。很多社区零售商在设计促销活动时,将消费者的信息分享作为参与促销的条件,如消费者将促销信息分享到朋友圈并集赞一定数量时,才能享受促销优惠等等,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未来,如何策划激发消费者兴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营销活动,是社区零售商营销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廖卫红.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行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10.

[2]王斌,聂元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模式探析[J].电子商务,2015.8.

移动互联网的特征范文6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趋势:移动、智能、自媒体

自2009年我国3G技术大规模推广商用以来,在传播领域出现了新的趋势和变化。这种新的变化的核心特征就是移动宽带网络应用的兴起和海量移动个人自媒体群体的形成。这种新传播环境的形成将对品牌传播的模式和趋势产生重要影响。笔者认为,对于这种趋势可以做如下判断:

一是移动宽带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环境的变化为品牌传播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3G网络、智能终端、丰富的软件应用等构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元素,而具有移动性和宽带化传播特征的互联网传播成为品牌传播的重要传播途径,也就是说移动宽带互联网为品牌传播提供了新的创新空间。

二是移动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移动宽带传播时代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依托于移动互联网传播环境的海量移动自媒体的出现。Facebook、Twitter、Youtube、新浪微博等移动互联网传播新平台的形成为海量自媒体的出现创造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而海量移动自媒体的出现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品牌传播的环境和方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品牌传播被放置于一个更为复杂、更为敏感、更为快速、更为个性化的传播环境之中。

三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传播架构、创新的传播需求、互联网产业的波动等要素更为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移动互联网传播领域的新的景观。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互联网显得越来越重要,并成为人类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类发展、精神交往和信息传播过程不可或缺的基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常态化,传统的传播架构发生重要改变,互联网的创新性应用创造了大量新的传播需求。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品牌传播,自然也会受到互联网自身发展变化的影响。由于互联网产业领域的创新空间和投资机会所产生的吸引力,在众多参与者蜂拥而至的互联网发展过程中,该领域的发展也会出现一定的波动,这种波动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明显。但是从互联网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这种波动的存在是互联网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一种体现,同时也会受到市场机制中相关各种元素的制约,因此,笔者认为互联网产业的波动虽然说明该领域存在一定的泡沫,但是这种波动对于整个社会经济以及传媒产业的发展而言一般很难形成毁灭性的打击。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环境:互动、弹性、人性化

在传播世界,对于传播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对于品牌的塑造有着不同的手段。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品牌传播所面临的是更具互动性、弹性和人性化的传播环境。品牌传播从一对多传播关系的大众传播时代逐渐进入一对多和一对一混合传播关系的融合传播时代。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环境变化:

其一,在传统媒体的传统领地,固守和转型同时并存。对于品牌传播而言,虽然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不可忽视,但是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仍应受到重视。虽然一再有观点认为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正在走向没落,但是实质上传统媒体内容生产和传播的庞大系统并没有受到根本性的损害。新媒体传播过程中,通过传统媒体的承接、确认和放大已成为新媒体传播的重要一环。如果没有传统媒体传播系统的存在及呼应,新媒体传播将很难独立于传统传播系统之外并产生如此之大的社会影响。

另外,所谓的传统媒体也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中寻求的新的转型和新的突破。笔者认为,所谓的传统媒体其实是“被”传统者,是由于传播技术的变化使之被动地成为传统者。在这种环境之下,传统媒体容易被迫着走进自我封闭和自我转型相互较力的发展瓶颈。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往昔传播影响力的衰落伴将随着对于未来新世界的茫然,对于自身发展无力的无奈将伴随着应对新变化的仓促,因此传统媒体的确需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为已经到来的变革和即将出现的变革作出准备和应对,而在实质上创新的传播空间并未对于传统媒体关闭大门。

其二,在新媒体的创新空间,增量与存量市场的争夺同时存在。以移动互联网新媒体为核心的互联网新媒体,正在不断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在一定意义上来讲,这种传播需求的空间是增量空间。但是在传播市场领域,这种拓展不可避免会对传统媒体的存量市场造成影响。因此,在传播领域,增量空间和存量空间的争夺,也不再有非常清晰的分界线。在传播市场的竞争过程中,传统媒体进入增量空间,新媒体进入存量空间,与此同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身份的交替变化,使得新旧媒体的运营主体的分野也日趋模糊。

其三,在融合环境下,品牌传播的需求特征正在发生变化。当前,移动互联已经成为传播领域发展的大趋势,而以移动传播为新的特征的传播新格局也正在逐渐形成。在这种重要的转型进程中,传播需求和传播环境都在发生新的变化。面对移动互联网的传播发展趋势,具有不同需求的用户都对这种发展趋势予以重视,并纷纷进行调整自身的传播战略。但是在传播战略调整的过程中,有些用户的传播战略却发生了偏差,从而偏离了自己既定的品牌传播战略。简单来说,如果一个用户的品牌传播战略适合在传统媒体环境中进行实施,就没有必要一定要完全转移到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之上。如果有的用户的品牌传播战略更适合在移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也没有必要一定要抱着传统媒体传播的思路不放。当然对于需要二者进行兼顾的品牌传播而言,则需要把握好传统传播方式和新媒体传播方式之间的平衡,以避免因其所选择媒体传播方式的不当而偏离自身理应遵循的品牌传播战略和传播路径。简而言之,在传播世界,追踪最新的传播时尚并不重要,最为重要是传播者能否进行精准、有效的品牌传播。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品牌传播:诚信、智慧、战略

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开始的时候,人们的确感受到在传播世界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在这个时代里,固定互联网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则正在大行其道。在移动互联网之后会出现什么新的传播阶段?目前,对此还没有非常明确和令人信服的描述。但不管怎样,人们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已经获得了更多的传播自由、更大的传播创新空间。与此同时,我们所面对的传播世界也变得更为复杂多元。不过,在日益复杂的传播世界中,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品牌传播依旧需要关注诚信、智慧和战略等关键要素。诚信是品牌传播的基石,智慧是品牌传播的灵魂,战略是品牌传播的导引。如果脱离了诚信的基础和传播的智慧,纯粹从技术层面进行品牌战略的执行则将是缘木求鱼。与此同时,笔者认为,如下的一些重要关系也值得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是传播角色的传统和创新之关系。在传播领域,传统和创新的关系值得人们深入思考。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任何传统都是固化的创新,任何创新是新生的传统。因此不管是在当下的传播领域扮演传统者的角色,还是创新者的角色,都是动态性的、过渡性的,而非一种永恒的状态。在这种背景之下,珍视传统、持续创新应该成为品牌传播的重要原则之一。

二是传播方式的固定和移动之关系。固定传播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传播的一种常态,而当前移动传播环境也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常态。但是移动传播环境并非脱离固定传播环境而孤立存在,就像固定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之间可以进行无缝连接一样,固定传播环境和移动传播环境都是构成人类完整传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越来越多的品牌传播也将在固定和移动的融合传播环境之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