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就业方向范例6篇

移动互联网就业方向

移动互联网就业方向范文1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模式;倾向性

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大量创业者纷纷涌入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创业浪潮中,尤其是大学生创业者,他们虽然资金短缺,但是不乏新思路,更喜欢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终端设备。这就为移动互联网创业提供了前提条件。本文主要聚焦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调查问卷,研究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在选择创业模式时的倾向性,并给出建议。

一、样本选择和情况说明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模式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客观准确把握大学生对创业模式选择的倾向性等问题,进而为高校创业教育工作和大学生创业者们提供参考和帮助。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的形式,调查时间是2016年3月至6月。在对象选择上,聚焦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代表:淮南师范学院。样本采用的是淮南师范学院某理工科学院大三大四学生,共计240人。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37份,有效问卷23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

二、大学生创业模式倾向性的调查分析

创业模式指的是创业者为保障自身的创业权益,而对各种创业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整合的创业行为,包括创业组织形式和创业方式的确定、创业行业选择等。大学生创业,可选择的模式很多,究竟当下流行或者倾向于何种创业模式,将是我们问卷调查的重点。在对240名学生进行的调查问卷中,我们首先调查了大学生对传统创业模式的兴趣度。显示如下:

那么移踊チ网与大学生关系是否密切呢?在“大学生眼中的互联网”这项调查中,认为移动互联网就是智能手机的占25%,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占35%,而40%的人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一切可携带可穿戴的移动电子设备。在“大学生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认识”调查中,87%的大学生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那么大学生在移动互联时代决定创业,有没有倾向性呢,调查显示,坚持实体店创业的有23%,选择网店创业的占35%,更多的人愿意去选择新兴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占到总人数的42%。接下来,我们又对愿意进行移动互联网创业的受访者进行再次问卷,就“大学生对移动互联网的前景看法”这项调查,高达91%的人认为前景光明。而最后一项调查前,即“大学生眼中移动互联网创业的成功案例”,显示结果前三名分别为:支付宝、饿了么和朋友圈创业。且有91%的同学对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充满信心。

诚然,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整个世界都在以一种颠覆人们传统观念和思维的方式发生着巨变。这种变化对于创业者来说,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但是首先要思考清楚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适合大学生的创业模式。在《颠覆与重构――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成功的七种商业模式》(王玉华著)一书中,作者总结了当下最为流行的几种创业模式和成功案例,笔者归纳总结如下:

从上表数据显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型的创业模式百花齐放,可以选择的空间很大。但是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他们究竟倾向于何种创业模式呢?是不是以上的模式都适用于大学生呢?这就首先要搞清楚目前大学生移动互联网创业的现状。

那么大学生究竟对哪些创业模式比较感兴趣呢?我们再次进行了问卷。同样的240人的问卷调查显示:可列举的移动互联网创业模式中,最受大学生青睐的几种创业模式分别为:微商创业、微店创业和手机APP创业。更有趣的是三种模式在比例上基本平分秋色。而细观这三种创业模式,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手持智能手机创业。这也与大学生创业群体特殊的创业条件相吻合。

三、结论与建议

首先,大学生创业,选择移动互联网是必然的趋势。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发展迅猛和前景诱人的行业,其增长速度连预测家都未曾料想到。其一,移动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已经密不可分。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造就了日益庞大的移动端用户基数。当智能手机变得无处不在时,人们不仅仅可以用它接打电话,还可以做许许多多其他的事情。比如:接发短信、QQ聊天、微信视频、铃声下载、影音播放、3D游戏、移动支付、手机购物、位置服务等各式各样的移动互联业务。其二,移动互联网创业有传统创业不具备的优势。作为主流网络消费群体的大学生更易掌握消费心理进而把握商机。同时,大学生可以利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自学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为移动电商经营提供保障。

其次,大学生移动互联网创业,更倾向于微商创业、微店创业、手机APP创业等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利用移动互联网创业最青睐的几种模式分别为微商创业、微店创业和手机APP创业。微商创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热门创业模式。主要是利用微信平台的兴起,在朋友圈里销售货品。对于首次创业者来说,是最佳的选择,特别适合大学生群体。在笔者的调查问卷中,就有2位同学从事微商创业,分别销售韩国(家中有亲戚在韩国)护肤品和自己老家的茶叶。既能保证货源,又无需任何创业资金,只需发发朋友圈。微店创业也是大学生比较青睐的一种移动互联网创业模式,其是一种类似于淘宝网店的创业模式,其便利性就在于,微店把淘宝网络平台搬到了智能手机上,只需要一个手机就能开店。手机开店,手续简单,交易快捷,成本较低,容易上手等诸多优点也是微店越来越受到大学生欢迎的原因。

最后,大学生创业,如何拥抱移动互联网,仅靠大学生自身远远不够,还需形成多方合力。其一,地方政府要加强政策扶持。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相关文件指出,各级政府部门要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力度,重点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通过互联网创业带动就业。随着当前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地方政府要在大学生利用移动互联网创业,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政策支持。其二,高校要加强创业教育。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飞速发展,没有应变措施便跟不上时代。高校创业教育发展也亟需转变观念,要在加强创业教育上下功夫。如建设理论知识和创业经验兼备的师资队伍,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聘请高校创业指导师等专业人才。如要深入开发创业课程,要普及以创新创业为教学目的的创业课程,提高大学生移动互联网的技能和水平。如在大学生中开展各类学科竞赛和创业实践活动,增强创业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玉华著,《颠覆与重构――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成功的七种商业模式》,中国工信出版集团,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年版。

[2]沈超著,《APP创客――从创意到生意》,中国工信出版集团,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年版。

移动互联网就业方向范文2

短消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运营商在开展3g业务时,短消息业务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本文将论述短消息系统的互通网络结构,并对互通时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短消息业务实现了移动用户之间、移动用户和应用之间的信息传递,用户也可以通过短消息中心查询或预定信息。短消息业务提供终端发起、终端接收的信息服务,必须由msc或sgsn及hlr配合完成。

不同平台及运营商间短消息的互通原则上都是由短消息网关完成的。短消息网关负责消息转发、协议转换、路由管理、话单输出等,具体包括互联网关和汇接网关的功能,前者用于smsc和sp之间的交互,后者用于路由信息的管理即与其它平台及运营商的短信系统互通。

与固定网短消息的互通

所谓固定网短消息,就是利用现有的固定电话网,向固定电话用户提供多种信息的服务。

为实现固定网用户和移动网用户之间相互成功发送和接收短消息,可以直接在短消息中心之间互通,也可以经过短消息网关互通,一般情况下为了使网路结构简化,网间结算以及组网方便,大都是经过短消息的互联网关互通。运营商通过网间互联网关的连接以及互联网关与短消息中心之间的连接达到互通的目的,也就是一方的短消息中心在向对方用户发送短消息时,该短消息经双方的互联网关提交给对方短消息中心,由对方短消息中心向自己全网内用户发送。

网络结构

和固定网短消息互通的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此方案中,运营商可新建3g移动短信网关,并与其他运营商的固网短信网关相连实现3g移动网短消息和其他运营商固网短消息的互通。

此方案互联点位于3g短信网关和固网短信网关之间(即虚线处),互联点清晰且便于3g短信及固网短信系统各自的计费结算及维护管理。

编号问题

目前,移动用户给移动用户发送点对点短消息的时候,被叫用户的号码(接受短消息用户的号码)就是移动用户的号码。但是,移动网的短消息业务除点对点的短消息以外,还包括了与各个icp发送的短消息,为此必须给每个icp分配相应的号码,而这些号码的分配是由移动运营商自行分配的。号码的分配当时并没有考虑移动网的短消息业务还会与固定网的短消息业务互通,因此给icp所分配的号码是与固定网电话用户的号码类似的号码。据初步统计,已经被占用的长途区号达几百个,包括已经使用的和空余的,同样也占用了一部分本地电话号码。当移动用户向固定用户发送短消息的时候,被叫用户的号码与现有的icp的号码是重复的,而且这种重复没有规律。因此,在固定网和移动网的短信互通时就需要解决号码的冲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信息产业部决定在固定号码前面加上一个标识码,即起用一个未使用过的号码“106”。当移动用户给固定用户发送短消息时在被叫用户号码前面加上标识码“106”,号码长度最长可达15位。

第三方短信互联网关

在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的时候,由于从固定网用户编号上无法区分其归属于哪一个运营商,故需经过第三方短信互联网关来完成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时的路由选择工作。

当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时,经过移动网的短消息中心到移动网的互联网关,移动网的互联网关不需要判别该用户是属于哪一个固定网的运营商,把短消息发送给第三方的互联网关,由第三方的互联网关去判别该用户是属于哪一个固定网运营商的用户,随后就可以把短信发送给此固定网运营商的短信互联网关,再经其短消息中心将短消息发送给用户。

在第三方短信互联网关上需要有相应的各本地网的不同运营商的号码分配纪录,且要保持实时更新。

与移动网短消息的互通

可采用3g互联短信网关与其他运营商的移动网短信网关互联的方案,互联短信网关可按照目的地进行接续和计费。互联短信网关之间可采用专线或者internet相连。

由于移动网短信互联互通已经相当成熟,故本文不再赘述。

多媒体消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多媒体消息业务 (multi-media message service) 提供了一种非实时基于存储转发机制的多媒体通信方式。它可使多媒体消息在手机、pc/pda 以及email客户端等多种通信终端之间实现互发互收。收发的信息类型包括:文本、图片、音频、email及视频。多媒体消息业务实现了移动用户之间、移动用户和应用之间内容丰富的信息传递,用户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消息中心查询或预定信息。多媒体消息作为一种位于ip网络层的增值应用业务,它可连接各种载体 (例如: gprs、csd及hscsd等),因此,也是面向3g网络的。多媒体消息业务的实现必须由mmsc、wap gw和hlr等网元配合完成。此外,多媒体消息业务要使用短消息中心(smsc)来发送多媒体消息的通知给用户终端。

多媒体消息业务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

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是整个多媒体消息系统的核心,它主要负责存储并处理进出mmsc的消息,完成在网络上发送由文本、声音、图片及其他媒体格式组成的多媒体消息。多媒体消息中心内部主要分为mms relay 和 mms server,互通的功能主要由mms relay 完成。mms relay负责在不同的消息系统之间进行消息传送,它在服务器和用户之间提供一个综合的功能,根据不同的网络综合不同的服务器类型。根据需要,mms relay 和 mms server可以合设也可以单独设置。

在多媒体消息业务系统中,mm4接口是多个多媒体消息业务中心之间互联互通的保证。3gpp 多媒体消息规范本身对于互联互通就已经定义了mm4接口(在各个多媒体消息业务中心中实现),因此,只要各运营商在3g 多媒体消息业务网中遵循3gpp规范设置多媒体消息业务中心,则不必设置多媒体消息网关就能实现多媒体消息的互通。但由于现有移动运营商的多媒体消息系统均未采用3gpp的规范设置,中国移动的“彩信”是采用基于3gpp规范并进行修改的非标准形式,而中国联通的“彩e”则是基于电子邮件的形式,故在与这些运营商的多媒体消息系统互通时,视其采用的多媒体消息系统结构的不同,可通过多媒体消息网关实现运营商之间的多媒体消息的互通。具体的多媒体消息互通网络结构图如下:

在此方案中,当运营商a与其他运营商的标准mms系统互通时,可以将运营商a的mmsc和运营商b的标准mms系统直接连接,此时互联点位于运营商a的mmsc和其他运营商标准mms系统之间。当与运营商b的非标准mms系统互通时,则需要通过设置mms网关来进行协议转换,此时互联点位于运营商a的mms网关和运营商b的非标准mms系统之间。

即时通信(imps)消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3g系统支持的新业务非常多,本文将以即时通信消息(imps)的互通为例,简要论述一下3g新业务的互联互通。

移动互联网就业方向范文3

然而,面对强调开放和交互的移动互联,以及移动设备屏幕大小不一、计算能力远不如PC等挑战,习惯了封闭产业链的软件企业,是否能够转型成功呢?

“我常常拉着朋友,跟他们讲电子地图,像个唐僧。”高德软件总经理唐希勇见到记者,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但是很快,他就恢复了往常的兴奋状态,大声地讲着自己正在做的手机地图和导航,谈论应用商店。他说,自己虽然是个软件人,但“移动互联网+电子地图”却是他早就给自己定下来的发展方向。2004年,高德收购图盟,合并后的平台让原本醉心互联网的图盟创始人唐希勇有了更宽的视野,他发现,手机访问地图的需求会比通过互联网的市场更大。“所以我决定要在移动互联领域大干一场。”

和唐希勇一样看重移动互联的软件人还有不少。

从高德软件办公所在地北京苏州桥一路向北,位于上地的用友软件园里,用友伟库副总裁付毅最常思考的就是,未来工作和家庭生活中,管理软件会扮演什么角色?而几乎每一次,他脑海中勾画出的未来场景都离不开“非PC的计算设备”。“一开始图画并不清晰,就觉得手机、家用电器、汽车等等,只要想得到的,都应该具有计算能力。慢慢地,智能手机、平板的出现才让我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

而在中关村的银谷大厦里,中标软国际合作部总监李斌最近正忙着到处推广公司最新的操作系统“中标凌巧”――这是中标软针对移动设备专门开发的操作系统,很快他们还将与硬件厂商合作,推出基于该系统的车载产品。

除此之外,慧点科技、争上游科技等国内软件企业,也纷纷开始向移动互联的渗透。无论是企业管理软件、开源操作系统提供商还是电子地图和服务提供商,软件企业正从各处出发,奔向移动互联。

软件必须移动

“我们虽然是做软件的企业,但其实很早就知道,软件也要‘移动’起来。”慧点科技总裁吕翊告诉《计算机世界》报记者。慧点科技的主要业务是为大企业提供管理软件,而大企业的管理者都非常忙,出差时一旦无法使用电脑或者脱离了企业内网,就可能因为不能访问管理信息系统而影响工作。

“既然注意到了用户的这个需求,我们就要想办法来满足。”从2004年起,慧点科技内部就开始考虑,要如何让用户能在办公室之外使用管理软件。

当时,互联网正在快速兴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4年7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当时中国的8700万上网用户中,超过5500万使用的是拨号上网。而这就让吕翊看到了希望――至少通过互联网,用户能够远程接入系统了。很快,慧点科技就在系统中增加了互联网的入口,用户可以通过网页访问企业管理系统了。

和吕翊几乎同时,原本一直在互联网上提供电子地图服务的唐希勇发现,用户最迫切需要使用电子地图往往是在搞不清方向的时候,而这时候,他们通常不会在电脑前,身边惟一的设备就是手机。于是,2005年,高德软件收购了一家专做手机应用的企业,开始密切关注移动互联带给电子地图的机会。

不过,2004~2005年,手机刚刚开始在中国普及,大多数人用的都是黑白屏手机,对手机的应用也还停留在打电话和发短信,最高端的智能手机采用的是Windows mobile平台;而运营商当时提供的也还是2G网络,想上网必须经过WAP,这样的计算和通信能力,根本不可能让手机像电脑那样支持各种应用。

此外,在当时,软件企业与运营商都各自处于相对封闭的生态圈里,几乎没有什么交集和合作机制,所以要想通过手机来实现应用,也就变得更加困难了。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移动互联对各软件企业来说都只是一个萌芽市场,直到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大量出现,移动设备的处理能力增强,3G网络也给移动互联应用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移动应用才终于迎来大规模的爆发。

IDC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约为3600万台,未来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还将以34%的复合增长率快速膨胀。面对这样迅猛的增长,IDC预测,能够运行应用程序的非PC移动设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将在未来18个月内超过PC出货量,而且这种超越是不可逆的。

“未来,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整个终端领域将是三分天下。” 中国软件网总编辑曹开彬认为,移动互联是软件厂商“必须占有的市场”,因为未来很多应用都不一定放在PC上,特别是在员工移动性比较高的流通、保险、医院等行业,应用可以直接置于移动设备上。

“在移动互联领域先行的软件企业,大部分都是从客户需求出发,注意到这个趋势的。”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对软件企业而言,用户需求就是他们最重要的“军规”,当移动设备越来越广泛地被市场接受之后,原本集中在PC端的业务,就需要向移动终端迁移,来满足客户需求。

吕翊告诉记者,慧点科技刚开始通过移动终端提供的应用都很简单,比如通过手机上的浏览器看办公系统里的一些公告等。但他们逐渐发现,移动互联带来的冲击是各方面的,“这就逼迫着我们必须顺着移动互联的思路去发展了。将来手持设备一定会普及,所有的应用厂商如果不行动,迟早会产生危机;如果行动早的话,就会带来相应的业绩和领先市场的先机。”

“移动终端能够让客户有更多的、可弹性使用的时间。随时随地的特性能够更好地服务用户。软件企业也需要借助移动互联这个新趋势来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在采访中,用友华表总经理苗峰反复强调。

此外,智能终端,特别是手机企业的在线应用商店模式也给了软件企业闯入移动互联的机会。“从目前整体智能终端的商业模式来看,‘OS+终端+应用商店’成为产业链三大环节,而应用商店这种开放的模式,也降低了软件企业打入产业链的门槛。”分析人士称。

中标软针对移动互联终端的全新操作系统“中标凌巧”

闯江湖 各凭本事

看到了用户需求,看到了增长趋势,看到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锁定移动互联为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在坚定的决心下,它们的表现也异常生猛。

2006年,用友成立用友移动商务公司,全面进入企业级移动商务应用市场。用友移动成立之初,时任用友移动商务公司总经理的杨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将对移动领域的尝试定位为“居安思危的生存战略选择”。2007年1月,用友软件与日本NTT DoCoMo成立合资公司,希望借鉴NTT DoCoMo在移动商务领域的技术和服务经验,开拓中国移动商务市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移动商街”、“UMail”和“MERP”3大移动商务业务产品线。

今年8月8日,用友针对移动互联再次做出大动作――用友NC高调了基于移动终端的应用客户端,能够分别安装在iPad、乐Pad、iPhone和主流Android手机中,“客户端将为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提供移动场景下的任务、消息、报表等内容的处理功能,应用产品可以无缝连接用友ERP,包括高端、中低端的所有产品。”用友软件执行总裁李友在会上表示,伴随着这些应用的,用友的运营模式也将由产品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变。而U8产品线的移动客户端也在积极筹备中,不久就会面世。

在此之前,用友还在今年年初成立了“移动商务解决方案事业部”(MERP)。这个部门将在用友云战略下,统一规划执行用友产品的移动互联网策略,还代表用友集团与合作方落实基于云计算方面的各种合作。李友表示,这样的调整是用友集团适应云计算、互联网移动化趋势做出的改变,用友的产品将加速向移动互联网迁移。

“移动终端的应用在带宽、访问速度、效率、用户体验和PC上并不相同,并且在应用的架构上,移动终端的应用还需要考虑额外的用户体验、交互访问的设计。移动BI承担的更多功能是查看、监控与预警。”苗峰告诉记者,专门从事BI(商业智能)业务的用友华表,针对移动终端的投入已经占到全部研发费用的10%,未来还会更高。

与用友同为管理软件企业的慧点科技,也在今年加大了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业务的投入。“从响应客户的角度来讲,移动设备的管理效果非常好。”吕翊说,慧点科技已经成功地把应用从PC拓展到了移动终端,只要企业的关键业务数据操作量不是很大,慧点科技已经可以把企业一般的管理应用完全实现移动化。

“用友和慧点科技都是典型的过渡式发展轨迹,他们都选择了从应用入手,逐渐从PC向移动终端过渡,这种模式是非常适合应用软件企业的。”分析人士指出,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在移动互联领域生长的“野蛮”程度也有所不同。

中标软就是闯入移动互联的“野蛮分子”――今年8月,中标软推出了针对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中标凌巧”品牌,这是在原有的“中标麒麟”和“中标普华”两大品牌之外,开辟的一块全新业务,专攻移动终端操作系统。

而很早就已经投入移动互联的高德软件则非常重视在产业中的合纵连横,它的野心不止是提供应用和服务,它还要做地图平台。

2006年,高德软件与中国移动达成战略合作,为中国移动的位置服务平台提供地图数据。此后,合作的企业数量逐渐增加,目前,高德软件为谷歌、新浪、阿里巴巴、微软必应等6500多家网站提供基础地图服务,并为三星、摩托罗拉、联想、HTC、LG、戴尔、中兴、华为、酷派、Acer、华硕、汉王、e人e本、天宇、纽曼等终端厂商提供手机预装导航数据和软件。

目前,高德的移动互联用户量已经超过2000万,到今年年底将超过2500万;而过去完全依赖汽车导航的高德软件,其政府和企业应用、无线及互联网定位服务两大业务的营收已经增长至总营收的30%,其中无线业务增长最为突出――高德迷你地图每个月下载和激活超过150万,累计用户超过1000万;每年,苹果APP Store里的付费下载给高德软件带来的营收已达到千万级别。

今年5月,高德软件宣布推出面向移动终端的客户端“高德地图”,据唐希勇介绍,这是一个开放的地图服务平台,面向第三方应用开放API接口,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可以和高德软件合作,将诸如团购、房产信息、打折信息等接入其中。现在,赶集网、糯米网、搜房网等网站都在使用高德软件的地图服务,未来将会有更深入的合作。“高德软件要从B2B变成B2C,做出能够直接抓住用户的产品与服务。”唐希勇表示,高德软件要大步流星地转型,而且充满信心。

2011年8月,用友华表推出移动B1产品,抢占商业智能的移动互联商机

跨界的挑战

软件与互联网,这两个产业千差万别。互联网强调开放和交互,绝大部分成功的互联网服务都是主打免费;而软件却需要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以保护知识产权来收费。任何跨界发展都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系列挑战和困难,而软件企业要从原有的产业链转向一个几乎与过去生存原则相悖的领域,难度可想而知。

对此,高德软件副总裁郄建军表示,软件企业进军移动互联,首当其冲的就是人才问题。以高德为例,从业务角度来说,移动互联网位置服务需要能够理解移动终端、互联网和地图行业的人才,而这种三合一的人才少之又少,企业只能分别从三个方面出发,配备充足人才,再把他们培养成三合一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节奏相对于软件产业而言要快得多,这需要企业“在开发速度上更快、更有响应性,才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在部署上,在维护上,一定要基于互联网的思维模式才可以”。苗峰表示,移动互联对软件企业的创新能力、对客户需求的把握能力等都提出了极大的要求。

第三,进入移动互联领域后的商业模式,也是需要软件企业去摸索和探讨的。“软件企业进入移动互联必然会改变原先的商业模式,或许将在License(授权许可)、SaaS模式之上,增加成广告、内容收费、服务收费的模式。但是,目前这些新的商业模式还处于摸索期。”曹开彬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新的合作模式也会增加软件企业的压力。软件企业在硬件上铺设客户端,就需要和运营商,以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生产厂商合作,而这将涉及开发、运营、销售、服务等一系列环节,甚至涉及终端与运营商之间的合作等。“这一整套体系非常复杂,需要下很大力气才能打通整个产业链。”曹开彬说道。

除此之外,“从技术开发的角度而言,手机屏幕大小不一、平台不同,计算能力不能与PC同日而语,这给软件开发人员带来了许多新挑战。”付毅表示,在移动互联时代,用户的体验、交互将比PC时代更为频繁。未来,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移动应用非流程化的碎片应用,会带来大量的交互式应用与数据。当触控、交互等新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各种终端上,那么原本是“解决流程化功能问题”的软件企业就必须拓展自己的交互思维。

“目前,针对webOS、iOS、Andriod的开发接口和工具包已经变得成熟,开发的难度已经降低了许多,但一些关键技术和标准却还不够成熟。”用友华表软件副总经理董国杰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开发人员,他非常关注HTML 5的成熟,因为各种移动设备都能够支持HTML 5,一旦成熟,跨平台开发将成为现实。

“归根结底,这都是软件企业要适应互联网模式产生的挑战。”曹开彬说,“如何获取互联网思维才是软件企业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难点。”在采访中,众多采访对象一致同意,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是圈用户,然后在获得足够多用户的基础上通过广告、增值服务获取营收。因此,软件企业必须抓住用户需求,增加用户粘性,才能“圈”住客户。“从我们对用户使用情况的追踪来看,移动终端的使用效率还比较低,只是以阅览、批注为主,客户需求仍然比较简单。”吕翊说,他正在思考,如何用更加细分的需求来带动移动终端的应用,

采访手记

软件的化学变化

软件企业闯入了移动互联,移动互联也必然会给软件带来变化。

在采访中,采访对象们多次提到:“基于移动终端来开发相关应用,意味着企业应用系统能够在功能上做一些扩展,这也能够带动传统管理软件向更深层次发展。”

过去的软件都是流程应用,像流水线一样,应用之间没有、也绝不会体现出“人与人”的交互关系。而在手机应用中,分享成了关键。不过,这些分享型应用都还集中在消费类应用,但这样的思想完全可以应用在企业管理软件,因为员工之间也需要沟通。所以,未来的企业管理软件也可以建立话题、标签、评论与转发的机制。除了话题交互之外,类似于百度文库的应用走的是协同OA管理、企业问答交互属于知识管理的范畴,CRM管理亦会变成社区型CRM。

移动互联网就业方向范文4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零售业;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是武汉商学院2015年科研研究项目“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零售业发展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015KY002)

移动互联网作为互联网的延伸和演变方向,已成为人们连接互联网的主要方式,它将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二者结成一体。目前,PC端的传统互联网已日趋饱和,移动互联网却呈现井喷式发展。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规模达到12.8亿。其中,移动宽带用户(即3G和4G用户)累计净增5316.4万户,总数达到7.59亿户,占比达59.3%。据统计,2016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净增1942.1万户,同比增长11.8%,总数达9.8亿户,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累计达5.4亿G,同比增长120.9%。手机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地位。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民时代。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引发了零售业的重大变革。移动应用服务的丰富与多元将给零售业带来新的活力,同时给传统零售业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从PC端的传统互联网过渡到移动互联网,消费者需求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不仅扩展了消费的空间和时间,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和购物理念。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零售企业该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谋求发展,赢得市场,更广泛和更深度的整合资源是值得零售企业研究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一、移动互联网的特征

(一)移动终端便捷性

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终端载体是移动终端设备。作为一张立体无缝覆盖的网络,移动终端需要具备随时随地方便联通互联网的特性。根据移动终端设备应用的特点,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甚至消费者的服装、饰品等各类随身物品都将成为移动终端,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都可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这样的特性使得连接网络便捷性远超PC端的传统互联网,获取资讯,沟通外界比PC设备方便得多。

(二)信息传播即时性

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时间,接受和掌握即时的信息。移动互联网使信息能够迅速传播到目标消费者的移动终端,不论身在何地,只要打开移动互联网,消费者就可以立即接收到。如广告策略、产品展销会、折价销售等时效性比较强的信息时,移动互联网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播出,这种即时性的优势是其他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三)用户信息私密性

PC端的传统互联网下,PC端的用户信息是可以被搜集的,私密性较差。而每个移动终端都归属到一个人,基本上都是消费者个人在使用,相对于PC端用户而言,移动互联网用户更具有个人化、私密性的特征,隐私性远高于PC端用户,同时也保证了用户信息的安全性。较高的私密性也决定了移动互联网终端的使用会得到消费者更多的使用偏好。

(四)个精准性

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地理位置特征,移动终端设备可以更加容易地获取消费者的地理位置,通过定位可以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精准化为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细分用户消费需求,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带来消费者不同的网上购物体验。尤其是智能手机这样的移动终端设备,每一个手机就指向了一个明确的消费个体。移动互联网使得个更加精准性,针对不同的消费个体,提供精准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

二、我国零售企业面临的挑战

(一)消费方式发生变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商家的竞争从线下走到了线上,更走入了消费者的手机里,移动终端设备也成为新一轮商家竞争的焦点,移动互联网技术促使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无线网络的覆盖和运营商对网络资费的下调,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移动购物的高效便捷。同时,网络社交工具也为移动购物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移动互联网零售企业运用社交工具,针对性地向目标消费者进行商品信息的推广和分享,迅速积累了数量庞大的客户群,消费者只要轻点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购物。

(二)消费者行为变化,购物忠诚度下降

在传统零售店购物过程中,消费者比较容易受到产品的包装、卖场环境布置、货架陈列方式、销售人员的服务态度、他人购买等因素的影响,冲动性购买行为比较普遍。而对比传统零售业, 移动互联网零售突破了空间的限制, 消费者随时进入网上店铺选购商品,商品的选择范围也从几家店铺扩大到成百上千,这样使得消费者选择余地更大,选择和思考的时间更多,消费者可以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消费行为,多方面收集产品信息进行综合权衡购买,消费行为趋向理性。由于消费者可以有更多网上店铺的选择,消费者对于传统零售店的偏好趋向下降,重复购买减少,购物忠诚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移动互联网零售在选购商品的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在经营上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三)价格低廉冲击传统零售

互联网零售企业由于中间环节减少,渠道、经营成本低,因此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而移动互联网让消费者随时随地地了解到商品价格信息,并且同时看到所有销售同类产品的商家,让价格信息不再神秘,这也正是消费者选择在网上购物的重要原因之一。互联网对零售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让消费者的购物价格更透明,加上购物便利,消费者很少走进门店,对于传统零售企业冲击明显,实体零售店沦为网络商店的产品的“展示台”。

(四)零售业运营成本增长利润下降。

与实体店日益高涨的房租、店面建设费、装修维护费用、居高不下的管理收费、员工工资、各种开支等费用相比,网络店铺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其次网络零售企业采用虚拟店铺的销售模式, 网络零售店可以轻松控制库存,实现少库存甚至零库存,大大降低了库存积压的风险,控制了经营成本。而实体零售店为保证正常营业,必须事先采购大量商品和库存齐备商品,无疑使得运营成本高额。再次,实体零售店店面的选址也成为门店经营者的最大负担,选址关系更是关系到店铺的运营效果,目前物业价格增长过快,而经营成本又居高不下,利润下降明显。而移动互联网中, 移动互联网零售商选址不再重要。可以不受地理位置、消费人口、客流量的限制,可以在任何地方开店。

三、零售企业发展对策

(一)明确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战略定位

企业战略是关乎企业经营发展的基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否能保持竞争力重要因素。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巨大挑战和发展机遇,明确零售企业的未来发展重点和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战略十分重要。在保证现在渠道、客户利益下,企业需要结合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重新部署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战略,重新规划商业模式,制定行之有效的运营体系,部署战略定位,需要考虑企业定位、业务定位和客户定位、服务定位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二)体验至上,终端参与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零售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必须要比竞争对手更了解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利用市场大数据的分析、和针对目标消费群体消费数据挖掘,了解消费者精准的用户体验感受,从消费者接触企业开始,从销售活动最开始设计购物体验,把互联网线上购物与传统门店线下购物的各自优势完美融合,尽可能地拓宽消费者的购物渠道和体验机会。

移动互联网的消费竞争中,移动终端成为商家必争之地。利用APP这个方便、快捷的消费方式,对于企业提升经营业绩,引导消费者知晓企业信息,参与企业活动有着不小的作用。同时APP可以收集和分析消费数据,帮助企业调整营销手段和战略布局。此外,还可以通过APP的定位,让消费者更容易地寻找到离他最近的门店引导实体店的消费。APP开发中不仅有购买功能,还可以通过各种优惠和积分互动方式吸引消费者,同时推出的各种生活类信息,让消费者参与其中,分享生活购物体验,倡导健康生活,宣传企业品牌个性、传播企业文化。

(三) 整合线上和线下资源

传统渠道都是依赖于线下渠道进行销售产品,转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如何协调融合,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零售企业通过建设网上商城,利用产业联合、企业并购,交叉持股等方式整合资源,实现线上线下互补,实现放大效应,提高整体的经营效益。探索O2O经营模式,引导消费者网店在线支付购买商品,线下实体店取货,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取长补短,达到相互融合。移动互联网平台的丰富与多元将催生更多新型商业模式,传统零售企业封闭过分依赖自身布局业务的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移动互联网将带来是无限的可能,更多的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开拓互联网平台资源。

(四)调整营销推广的策略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看电视、报纸,获取外部信息的主要渠道就是移动互联网,企业应该结合自身产品特点和优势,相应的调整营销推广的策略。移动互联网的自媒体的快速变革给了商家更多的机会和挑战,网络媒体平台消费者可以开放使用,随时随地发文章图片信息,自己成为信息的发出者,获得公众的关注。零售企业可以利用自媒体推广,利用微博、微信传播上企业信息,更接近消费者,取得用户的信任,让用户分享传播企业话题。同时可以利用内容运营,通过发送消费者喜欢的内容、题材,和目标消费者互动,与用户更多的接触,向消费者更多的推广企业。可以时常搞促销活动。特别注意的是互联网自媒体传播必须要持续,让用户持续听到企业的声音。企业不断摸索和求证移动互联网的新方法的同时,培养和引进电商人才才能策略全面落实执行。

(五)做优做强增值服务,找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传统零售企业最大的优势是渠道终端,依赖线下渠道进行销售产品,企业可以做优做强增值服务。如收费、还款、快递收付等便民服务,加强生鲜食品经营,增强门店聚客和核心竞争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除了对市场大数据的分析、商品品类的选取、门店选址的分析等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外,还需要针对目标消费群体及消费数据,企业服务特色、消费体验进行分析,并整合其他企业的优势资源,补充不足,加强和完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零售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新形势,零售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根据移动互联网的特征,优势互补,探索移动互联网与零售业的融合的发展,通过整合资源,调整经营战略,创新消费模式,守住自己在零售市场行业中的市场份额,继续发挥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凤珍.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实体零售业经营创新策略研究[J].商业时代,2016(05)

[2]李剑桥.我国零售业全面互联网化的战略对策研究[J].商业时代,2015(13)

[3]汪旭晖,李燕艳.多渠道零售商的定价策略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03)

[4]张云霞.互联网经济下新兴商业模式的发展现状与成长路径[J].商业时代,2014(32)

[5]工信部.《2016年1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2016.

移动互联网就业方向范文5

截至目前,我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1.2亿户,移动通信用户超过5亿户。从以上数字来看,互联网与移动通信行业均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行业发展前景极其广阔。

互联网是当前最朝阳的一个产业。互联网最早的应用以电子邮件和新闻为主,发展到今天,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社区,以及互联网搜索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互联网也正在渐渐渗透到移动行业中来,正如侯自强先生所说,“传统的电信运营商是苦海无边”,我们现在要看看能不能找到岸。

互联网提出新挑战

当前,传统电信运营商的VoIP业务已经占到传统业务的46%,而宽带电话业务已成为诸多跨国集团的标准业务。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测,VoIP可能会对现有移动业务产生60%的替代效应。这些数据表明,互联网已经成功地在向传统电信运营商提出挑战和进行渗透,电信用户的需求已从传统的基本通信业务向与用户生活形态多元化的体验转变,通信不仅仅是基于话音的,即时通信现在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用户已经超过了5亿户,今年的MOU(每个用户平均每月的通话时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0%,而中国移动的用户ARPU值却是一个下降的过程。有专家预测,未来通信市场的发展趋势是融合。其中,互联网的发展是极其迅猛的,2006年互联网只占全部通信收入的2%,而在未来两年到三年的时间内,互联网将占到电信运营收入的20%。

此外,与传统电信运营商相比,互联网公司更多地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以谷歌为例,谷歌2006年的收入是106亿美元,而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沃达丰2006年的收入也不过是510亿美元。

产业“四化”趋势明朗

展望传统的通信和互联网产业的前景,整个产业的发展趋势是趋于“四化”。“四化”概括而言就是互联网业务移动化、电信产业去中心化、固网移动融合化以及移动资费固网化。

第一是互联网业务移动化。现在著名的互联网公司包括谷歌、MSN等,他们取得的成就性业务诸如:搜索、即时通信、博客,已经打开了“围墙内的花园(The Walled Garden)”。就此而言,今天的电信运营商已经成为了互联网的业务管道。更进一步讲,传统电信与互联网融合的过程,其实是一种无奈。

日本最大的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的产品总裁曾表示,“现在人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手机,我们希望手机成为人们手里的一个摇控器。”这句话对中国移动而言,应该是反过来说,手机只是一个管道,它实现了人们对互联网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需求。日本新兴运营商软银近期异军突起,其最早的成功是在互联网领域,今天它已经收购了沃达丰的日本子公司,成功地进入了传统的移动通信领域。

第二是电信产业去中心化。过去不管是应用还是标准,都是围绕电信运营商展开的。但今天的情形大不一样,苹果公司成功推出了i-Phone,i-Phone不仅仅是电话,它更多地体现了市场的相关性。i-Phone推出以后,对于新入网的用户,苹果公司每个月要分得三美元的收入,而对转网的用户则要分得11美元的收入。就此而言,多年以前强大的传统电信运营商,已经屈服于互联网的挑战,运营商貌似昌盛,但实际上有一肚子的苦水。

第三是固网移动融合化。这方面在技术上没有任何壁垒,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从业务层面来看,它是和终端无缝的转换,是互联网与移动业务的无缝融合,也是固网行业应用和移动服务无处不在的融合。固网的融合化从沃达丰进入宽带运营就可以证明,这也是传统电信运营商寻找出路的一种途径。

第四是移动资费固网化。中国电信业发展到今天,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个事物的价值是基于该事物的稀缺性,当这个事物是无限量的时候,相应企业的稀缺性就消失了,这也就意味着市场的前景消失了。

建设和谐网络

对于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移动一直积极承担责任,努力构建健康、和谐的产业发展环境。互联网今天采用的商业模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电信模式,互联网的收入主要是来自于后向收费,但今天的互联网运营商已经不满足于后向收费了,开始向前向收费的商业模式转换,这对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将起到重要的影响。

传统电信运营商对客户提供的服务成本是巨大的,而新兴的互联网运营商几乎没有什么成本。传统电信运营商的收入和业务量是直接挂钩的,而互联网在这方面则没有多少相关性。此外,传统电信运营商也在向互联网运营商进行学习,我们现在也在思考移动社区、移动广告等诸多问题。

目前,中国移动也在定位自身在价值链上的位置。中国移动将在网络设施方面,为互联网业务的演进,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业界一起构建高品质的网络,以及和谐的互联网网络。我们也会充分尊重同行,尊重游戏规则,与同业者共同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促进良好竞争,推动整个行业的共同发展。

(本文根据刘爱力在“2007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的演讲整理而成,小标题为编者拟定)

刘爱力简历

刘爱力,42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同时任中国移动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副总裁;协助总裁负责对外拓展、实业管理等工作;拥有工商管理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具有超过24年的电信行业管理经验。

链接背景资料什么是“围墙内的花园”?

刘爱力在演讲中提到,现今的互联网企业通过种种创新业务,已经打开了“围墙内的花园(The Walled Garden)”。所谓“围墙内的花园”是指企业把用户限制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只允许用户访问指定的网站或相关服务,防止用户访问其他未被允许的内容和服务。

与传统电信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坚持的严格控制和管理不同,互联网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自律”基础之上的“开放”、“平等”和“创新”,让人人都可以参与建设和发展的精神理念。在这一精神理念的指导下,互联网工程界提出了“端到端透明性”的核心设计理念。所谓“端到端透明性”,就是在互联网的设计中,将与通信相关的部分(IP网络)与高层应用(端点)和下层传输技术分离,让网络最大限度地具有开放性。

移动互联网就业方向范文6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现状 热点技术 发展趋势

在创新产业的发展中,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一次史无空前的革命,现已经发展成为最活跃的朝阳产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迅速,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的第一代iPhone,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人们地移动互联网的需求更加明显。在通信行业中,移动互联网产业成为了最迅猛的发展领域,将有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

1 移动互联网的概念

相对于传统的互联网来说,移动互联网强调可在任何的时间与地点甚至是移动的过程中接入互联网,并能够进行相关业务操作。它注重利用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接至互联网,通常特指手机终端利用2G、E3G、4G、3G等移动通信网接入并且使用互联网业务。在移动的情况下,移动互联网的主流应用有浏览网页和视频、下载文件、共享位置和下载等。与此类似还有无线互联网,其概念主要强调以无线的方式而不是同轴、光纤、双绞线等有线的方式接入互联网并操作其业务。移动互联网并不等同于无线互联网,无线互联网强调互联网的接入方式应是无线形式,除其利用的蜂窝网外还包括其他无线接入技术,比如笔记本电脑和iPad等可以采用WIFI技术接入互联网并使用。

2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现状

移动互联网并不仅仅是移动和互联网的综合体,它可以让互联网变得更加便利并为人们高利用率的所使用,另外,加之无线的接入和琳琅满目的各种应用,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变得娱乐便利化,流程简易化,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愉悦,人们从移动互联网中受益良多,激发了更多的消费热情,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新的消费模式,迎来了真正的互联网时代。

认真分析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现状,在其急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增用户大大超出了专家初始的预计值,可以称之为膨胀发展,占据市场的速度让人吃惊。智能手机消费者用户持续增加的速度更为惊人,这将直接影响着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方向,信息共享多元化,多而广且集中,让人们选择更多,为此,移动互联网更需要继续前行。

3 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技术

3.1 Mashup

Mashup具备满足情景式应用的需求的功能,主要因为它能够快速的整合各种数据,也能够把某些相关主题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其整合速度非常之快。比起一般架构来说,Mashup的应用采用了新的架构方式,由用户、Web服务以及Mashup服务三方面构成。在逻辑上与物理上,Mashup构成的三元素之间是相互隔离的。Mashup的数据传输采用的Web协议,这种通信方式促进了技术发展,提高了沟通效率,简化了沟通成本,最典型的是XMP-RPC、REST与SOAP。Web协议具有轻量级、跨平台、面向内容、结构化等特点。

3.2 云计技术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目前还没有普遍一致的定义。在云计算环境下,用户的计算机有可能需要不太大的内存,且不需要硬盘和各种应用软件,

会变得十分简单,很容易就可以满足自身需求。当用户直接面对服务时,使用观念也会从“购买产品”到“购买服务”发生彻底的变化。用户只需付费给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将会立即得到需要的服务。

3.3 SAAS

SAAS称之为软件运营或软营,是利用互联网而提供软件各种服务的一种应用模式。SAAS提供商能够为企业提供所需要的网络基础设施及软、硬件运作平台,并负责一系列相关服务,企业根据实际需求,租赁即可。价格一般为“全包”费用,企业在租赁过程中,可以从SAAS中获得利益。

4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1)移动互联网业务具备特有的可鉴性、随身性等优势特点,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平台,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商业模式,成为了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推动力,使得互联网更加普及。

(2)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的发展,其社会地位还将得到不断提升,移动互联网技术是一项新兴的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其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通过法律保护知识产权,当前以及未来,不同公司间的产权竞争都会成为主要的内容。比如,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客户端开发、芯片设计以及通讯技术等,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作,而此系统工作需要以相关的知识产权来保护,进而维护自身的各种相关权益。

(3)移动互联网的通讯操作系统将会继续得到升级,用户若想获得更为连贯顺畅的移动网络操作体验,就须升级已有的联网或移动通讯操作系统,突破原有的操作系统,从而有效操扩大作技术的适用范围和领域,比如视频、游戏、照相等功能。从当前电子产品的市场看,移动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正逐步向统一的方向迈进,将成本更低,更加开放,发展能力更强。从实例中可以看到,移动互联网的通讯操作系统将得到进一步的升级,统一市场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4)国家将逐步出台相关的政策以解决安全问题。正是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不受地点和时间限制,其应用的范围很广泛,而且虚拟性很强,这就使移动互联网管理具有较大难度,加上网络环境的演变,以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强对于移动互联网的管理力度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所以,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用以加强对网络的管理,从而避免恶意侵袭或网络犯罪给用户带来的伤害或不便,国家需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保障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使其娱乐和隐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相关部门应加大重视力度,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制度,运用制度规范网络行为。

5 总结

移动互联网作为现代化信息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模式,是最重要的业务领域之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它能够给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的便利服务,推动了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也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随着其进一步发展,4G移动互联网技术也将会得到不断的推广和应用。在未来的时间里,移动互联网一定会带来更多的变革,迎来新的发展高峰。

参考文献

[1]郭刚.新时期下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的探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3(22)"60,62.

[2]郝建军.浅谈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热点业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15):3547-3548.

[3]王学泽.新时期下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营销,2014(04):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