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范例6篇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范文1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发展现状 未来趋势

近些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便利条件,这极大地推动了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3G 技术的不断完善和 移动4G 技术的快人一步,使得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这不仅有利于推进互联网和通信网络更深层次地融合,还有利于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移动无线信号的范围得到适当地普及,有利于推动整个信息网络时代的蓬勃发展。

一、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及内涵

1.1移动互联网概念

现阶段,社会各界人士对“移动互联网”缺乏清晰统一的科学定义。比如,有的人将移动网络终端使用的数据服务视为是移动互联网;有的人将无线应用协议,英文简称是WAP,作为对移动互联网的定义;还有的人将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等同,并把“移动”视为一种网络信息的接入方式。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的《移动互联网白皮书》将移动互联网定义为一种以移动网络为接入点的,包括移动网络、移动终端和应用服务的互联网和网络服务的统称。[1]具体而言,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对移动通信网络和传统互联网进行有效融合的一种技术,其终端用户主要通过2G网络信号、3G网络信号、4G 网络信号和WLAN 热点等移动通信网络接入到传统的互联网体系中的。移动互联网是一种集众多创新应用业务和新型应用服务于一体的网络服务,其能够充分结合移动终端的便携性和可定位的优势,进而实现能够为移动用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灵活化的网络信息服务的目标。

1.2移动互联网的组成结构

从宏观的角度看移动互联网的组成结构可知,移动互联网主要由移动接入网络、移动子网、核心网络和移动终端这三个部分组成。移动互联网的主体是移动子网和移动终端,移动互联网的接入网络主要是为移动子网和异质异构的移动终端提供专门的移动接入服务,并将影响移动核心网络的复杂介质进行有效屏蔽,实现移动子网和移动终端的顺利运行。[2]移动核心网络主要进行路由信息的有效维护,实现互联网主干网络拓扑结构的合理组合,实现交换路由接入网络的数据统一和严格的标准划分。移动互联网组成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一种多样化、个性化的能够适时适地地感知周围环境的网络应用服务,进而完善移动互联网参考模型的构建。

1.3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特点

移动互联网具有便捷性、移动性、多样性、开放性、隐私性、移动性、融合性、局限性、智能性等典型特点。具体而言,便捷性体现在移动互联网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在在同一时间进行多种移动网络使用。

为了实现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性,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者应当综合考虑多样化、个性化的移动用户,实现移动互联网业务渠道的高度融合和开放。移动性主要体现在终端用户能够在移动状态下随时享受到互联网服务,方便携带和使用移动终端产品。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开放性主要借鉴Web和SOA业务模式,实现移动互联网内容和业务开发者对移动电信网络业务的合理开放。移动互联网的隐私性主要体现在对移动互联网业务使用的私密性,实现对移动终端用户内容和服务个人隐私方面的保护。

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2.1国内外发展现状简述

现阶段,美国的移动互联网主要由接入网、主干网、近距网络和编队网构成,并且开启了研发空间互联网路由器的网络历程。

国内外互联网主要存在传输时延大、传输距离远和传输误码率高等问题,使得移动互联网中的数据链路资源容易流失,造成移动网络通信的时延较大,使得移动互联网的空间环境受到严重干扰,降低了传输协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降低了移动互联网的功能指标,限制了移动的空间网络和移动宽带,使得移动网络空间资源的互联操作受到制约,不利于异构网络的传输安全,削弱了移动接入资源的互联互通性和互联网的可扩展性。

2.2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中存在的技术瓶颈

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中遇到的技术瓶颈主要是 WLAN利用的速率有待提高,能够增加移动互联网能源的消耗和蓝牙的能耗,降低了网络信息资源的传输速率,不利于移动设备的有效识别和连接,不利于蓝牙技术的运用率,降低了WLAN 技术在数据传输中的速率,降低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发挥和创新,不利于整体网络系统能耗的减少和终端定位节能技术的运用效率。

因而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定位过程中,降低移动接入资源的耗能是我国遇到的技术瓶颈。此外,我国在移动操作系统、网络定位技术、移动应用程序、移动网络接入和管理等服务技术还应当不断完善。

三、未来趋势及展望

3.1向着多样化和便携式发展

融合移动通信和无线通信的移动互联网作为传统互联网和电信网络的融合产物,其向着便携式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移动互联网主要向着宽带化、多样化的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接入技术,实现手机操作系统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实现移动网络用户内容体验和制作的丰富化,进而促进多元化移动网络业务模式的形成,促进各种业务应用的快速发展,实现移动接入网络无线接入手段的多样化。

3.2向着高校定位发展

未来移动互联网定位技术将向着高效精确、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这有利于提升高校定位技术研究的精准度。尤其是在多类定位技术的重叠区域,应当提升移动互联网感知定位和网络定位的综合利用率,以便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精确高效的定位服务,进而提升移动互联网定位技术的效率和质量。因而,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交流方式,提升了信息定位的效率。

3.3与物联网高度结合

物联网作为绝大多数国家大力推广和创新发展的一种信息网络技术,其用途十分广泛,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为了丰富物联网的功能,提高物联网的信息传输效率,未来的移动互联网络应当努力实现与物联网的高度融合,优化移动终端的识别和网络信息采集等重要节点,实现移动互联网接入方式的创新和接入点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物联网处理能力和运行效率的提升。因而,未来应当完善物联网的传输、定位和节能等环节。

3.4与高效智能化接轨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的传送地址无法满足移动终端用户的信息需求。为了实现移动互联网与高效智能化完美接轨,信息传送设置应当保护移动互联网的特性,进而满足网络结构的规模化需求,实现移动互联网传送数据的完整性和技术的安全性,实现移动互联网接入点的自动化配置和计算,有利于保持网络路由聚类的有效性,提升网络服务的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个性化、多样化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终端用户的不断增多,移动互联网技术仍然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移动互联网网络和终端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移动网络的传输能力、传输环境、信息容量方面。

为了实现移动互联网终端定位的智能化,实现对周边环境温度信息的采集,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和移动终端应当坚持个性化发展道路,这有利于实现个人消费与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合理绑定,进而促进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

参 考 文 献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范文2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LBS 发展策略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全面到来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统计报告(2011年7月),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为65.5%①。促使移动互联网不断加速发展的主要是两方面:多样化的智能终端和3G通信网络的发展推动。

从智能终端方面来看,以新一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平台设备已经相当普及。硬件方面,根据信息行业的摩尔定律,用于生产智能手机的芯片性能每隔18个月就会有质变级别的提升,周期性的降价也使得智能终端走向普通用户。至于应用软件,主流智能操作系统如iOS、Android等的开发已经进入标准化阶段。据易观国际数据,2011年第一季度3G手机销量达1907万。因此,移动互联网时代位置服务发展的软、硬件基础都已具备。

从全球范围来看,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内,全球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会超过传统互联网。著名风险投资公司KPCB于2011年的《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就提到:脸谱的5亿用户中有2亿为移动用户,且活跃度远高于PC用户;推特用户中有一半为移动用户,40%的微博消息来自移动设备②。

二、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服务的概念与模式

1、LBS的定义与内容

上世纪70年代美国颁布“911”服务规范,要求移动和固定通讯运营商实现紧急情况下以跟踪并显示呼叫911号码的电话所在地。1994年,美国学者Schilit将“位置”与“服务”结合,提出了基于位置服务的三大目标:你在哪里、和谁在一起、附近有何资源。2004年,学者Reichenbacher将用户使用LBS的服务功能归纳为这样几个类别:定位、导航、查询、识别、事件检查③。可见,早期的LBS服务更多地追求定位追踪功能。

LBS是由移动通信网络和卫星定位系统结合的一种增值业务,通过一组定位技术获得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并提供给移动用户本人、他人及通信系统,实现相关信息服务的业务。值得注意的是,单独的位置信息不再是最终的服务,它需要结合有效内容的服务才能称得上是完整的LBS。因为传统意义上的导航服务作用是有限的,以导航为最终目的的服务往往只在用户处于相对陌生的环境时,才能满足用户需求。

2、LBS基本模式④

首先,用户将信息上传到平台,进行信息管理与,根据需要决定开放的程度和内容,当用户需要开始基于位置的互动时,首先向平台开放定位搜索功能,并允许别人对自己进行定位。最后,平台利用其定位功能对用户进行定位,并对用户指定区域进行定位搜索,同时向用户提供所在地区的相关服务信息。用户根据反馈结果决定是否建立联系。

3、国内LBS业务市场现状

目前国内的应用市场上,热门LBS应用主要是三大类:签到类,代表应用有街旁,切客,浪微领地;信息类,代表应用有大众点评,布丁爱生活。后来出现的特色LBS服务还包括,结合了豆瓣同城活动的“对角网”,专门针对在旅行途中的“同行客”,以及寻找附近ATM机的“ATM位置通”等解决人们日常生活难题的有趣应用,以及结合了地理位置技术的即时通信手机软件,如“米聊”,“微信”。

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LBS业务市场起步比较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据以往经验,中国市场逐步成熟至少需要两到三年。不过国内的LBS发展也有许多有利条件,比如:用户对LBS增值业务的需求增长;移动运营商有推动该业务的内在动力,同时3G网络的不断普及,也打下了良好的网络基础。移动终端设备的数量和种类逐渐增多,价格逐渐走低都将有利于LBS服务在我国的发展。

三、LBS发展遇到的挑战

国内LBS的发展依然停留在简单模仿国外的阶段,用户对LBS的兴趣正在逐渐消减。以“签到”功能为主的传统LBS,在用户数上遭遇增长瓶颈。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1、3G通信仍需大力普及

国内的3G网络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尚未真正做到普及。在发达国家,3G用户数在所有移动用户数比例在30%左右。根据运营商的战略分析,至少需要3至5年,3G普及率才会有质变级别的上升。未来几年内,借助国内强大的用户基础,3G通信将与全球发展趋势一样向高速率化、宽带化方向发展。另外,在3G通信市场环境成熟之前,2G和3G网络将长期共存。我国三大运营商的3G制式并未统一,移动、电信、联通分别采用不同的制式,普通用户对3G的概念还非常模糊,所以还要等到技术上,政策上,用户认知度达到一个比较合适水平的时候,会出现用户发展的高峰期。

2、用户需要一定时间和条件的培养

除了之前提到的对3G的认知尚不清晰以外,目前用户总体上对位置签到服务认同不高,用户规模基数过小,用户黏性不够高。手机用户可以通过“签到”获得积分、勋章,更多是娱乐或者是尝鲜,这种情况下用户的兴趣很难得到保持。从用户使用LBS的数据来看,有超过一半的用户只是偶尔使用LBS应用程序,LBS的应用频率还是很弱,很多人在“签到”之后没有可选的后续服务,因此显得整个服务拓展性较低。所以,必须要能给用户带去真实的优惠和好处,他们才能保持长久的积极性。

3、还没有找到完美结合社交与位置的融合点

目前,除了专门的签到应用软件外,人人网、开心网等社交网站也具有类似功能,不过各大门户都涉足该领域,应用软件的设计和功能同质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却没有在本质上将社交网络与位置信息结合。

4、商家资源尚未充分开发

单一的LBS服务的还有个问题就是没有充足的商家资源。虽然曾经风靡一时的各类团购网站试水O2O(online to offline)商业模式的效果不赖,但对LBS而言从线上到线下,用户无法从服务本身获取足够数量的有效信息。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服务才是产品实现价值的本质。

5、支付问题

在得到充足商家资源之后,理想的盈利模式应该是用户拿着自己签过到的手机去和商家结算。但因为在技术上、政策上、安全上都还有很多需要考虑完善的地方,比如之前推出的移动支付方案普遍存在一些局限,大多仅仅是实现了手机远程支付功能,并没有真正地把移动支付技术和银行业务结合在一起。另外,由于涉及到个人财产,安全问题也需要谨慎对待,这些都对手机支付的推进形成了一定阻力。

6、资本支持不足

LBS行业发展趋缓的原因,还在于缺少资本的支持。LBS网站多为自发投入,发展环境没有想象中那么宽裕。现在的互联网巨头纷纷凭借已有资产收入涉足该领域,新兴企业如果长期不能大量融资,很快就会被淘汰出局。

四、LBS发展策略初探

1、扎实通信网络基础

加快普及3G通信,一是能打破不同运营商之间的壁垒,统一3G制式;二是借助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把3G手机的价格控制在普通老百姓能接受的范围内;三是促进相关部门尽快制定有利于3G通信的政策法规。

2、结合社交网络加速培养用户

定位技术解决的是地理位置,实质上是“Position”的确定,基于位置的社交网络则是将地理位置向社会位置,即LBS中的“Location”延伸:一方面通过位置感知用户所在的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挖掘地理位置背后的社会属性及关联性,形成对用户的个性化服务,提高用户黏性。类似的此类以真实好友关系为基础的SoLoMo应用,其优势是其他LBS服务难以超越的。因为用户更加愿意与真实生活中的朋友分享相关的信息,这些内容往往更能被信任,如通过与新浪微博、人人网等SNS网站合作,让用户在LBS网站的相关信息可以同步到其他社区,帮助用户扩大信息共享圈,提升用户体验,扩大影响力。

3、借助商务给用户带去实在的实惠

除了借鉴国外有创意的运营模式,国内的LBS服务商也需要考虑更加实惠的方式,以吸引用户的注意。须大力开拓城市生活消费信息服务领域,并搭建一个能够把消费者和商家连接在一起,结合B2C模式,并具有足够用户黏性的平台。比如已加强与大品牌的合作。活动形式可以包括通过签到,累积积分或者勋章升级从而换取优惠或奖品。

4、尽早确立有效的商业模式,吸引投资

5、完善支付流程,提升LBS使用体验

只有尽快统一运营商和银联的技术标准和政策规定,并且大力推广、搭建手机支付点才能慢慢从根本上解决LBS的盈利流程。

综上所述,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于位置信息的服务前景无限,只要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拓新型商业模式、完善相关政策,相信未来几年内的LBS服务市场将会得到良性发展,间接改变人类的信息传播方式。

参考文献

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28)

②Matt Murphy/Mary Meeker:TOP MOBILE INTERNET TRENDS,2011年2月

③程士安、陈思,《基于地理位置服务(LBS)技术平台的传播规律――以“街旁”为例解读技术赋予信息分享的新权力》,《新闻大学》,第106期

④邵晓,《基于LBS的移动社交传播模式及应用研究》,《东南传播》,2011(1)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范文3

3G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全球范围来看,距离第一张3G牌照的发放已经有十个年头,包括中国在内的数十个国家都已经颁发3G牌照。3G作为一种基础性的移动网络平台,将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此推动下,移动通信增值服务将呈现出向移动互联网演进、媒体化、视频化三大发展趋势。

 移动增值业务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收入增长的重要动力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讯用户规模增长的日趋稳定,用户对移动电话以及移动通讯服务的使用程度逐步提高,话音业务收入增长趋缓,移动增值业务已经成为拉动移动运营商收入的重要动力。同时,增值业务的发展增强了移动运营商的盈利能力,运营商正在与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加强合作,以进一步扩大增值业务收入,提高盈利水平。

 移动互联网服务类型日益丰富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提供WAP服务的网站已经达到10万个。从移动互联网的服务内容和服务类型上来看,初步服务格局已经形成。一方面,与传统PC互联网类似的,移动门户、移动搜索、手机游戏、移动IM和手机视频成为目前主要的服务类型,同时,在细分领域当中也呈现出了差异化的服务模式。另一方面,从手机作为服务终端的角度上,一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客户端软件也迅速发展起来,例如UCWEB、V8书客、尚邮、瑞图等软件。

 手机操作系统、移动开放系统及移动widget技术竞争是重要的技术和竞争趋势随着全球移动互联网向3G时代的迈进,智能手机成为应用3G服务越来越重要的终端。而抢占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则成为发展的重点。与互联网对比后可以发现,操作系统的竞争往往是产业竞争中最关键的环节,一旦某个操作系统成为市场的主流,围绕此操作系统所做的应用开发也就会成几何级数的增长,因此,在手机操作系统上出现的Symbian、Windows Mobile、Linux以及Android的竞争是移动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前的基础和缩影。

中国移动即将推出的开放移动系统(Open Mobile System,即“OMS”)将成为未来几年产业发展的基础平台,对产业格局造成深远的影响。OMS平台最大的特点是开源和开放,可以让各种主流的互联网应用在跨平台的领域上实现。Widget最初是由雅虎推出的免费并开放源码的桌面应用程序平台。由于不同的Widget类型都是基于的相同的技术基础,因此不论是在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通过搭建widget平台而形成开发的生态系统成为众多企业的追求。中国移动OMS的推出将较大的推动widget的发展,为用户带来更加全新的体验。

 手机游戏占据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规模的最大比重得益于手机上网速度的提高以及上网资费的下降,手机游戏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其收入比重达到29%,其次为移动音乐,占据27%的市场份额;接下来依次为移动IM、手机视频、移动广告、移动搜索以及移动支付。

 3G牌照的颁发及移动上网资费下调有利于移动互联网发展2009年1月7日,工信部正式宣布,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同时发放3G牌照。3G牌照发放后,电信运营商开始对上网资费进行了调整。中国移动北京公司旗下全球通、动感地带及神州行畅听卡用户GPRS包月资费已经全面下调,除原有套餐内含流量加倍外,超出部分的流量费用由0.03元/KB降为0.01元/KB,下降幅度超过66%。而中国电信更是以免费上网为有引诱来推进新到手的后付费套餐业务。中国联通也推出了类似的措施。类似数据业务资费下调刚起帷幕。可以看出,在中国等待多年的3G牌照发放问题终于尘埃落定后,重组后的三大电信运营商将不遗余力的在3G时代开展业务并展开竞争。而伴随3G网络与业务而来的,诸如上网资费下调等因素有利于运营商吸引更多用户积极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与服务,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有利于移动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

目录

主要结论与观点2

研究摘要8

研究定义8

研究方法8

一、全球移动互联网2008年发展概述10

1.1发展现状10

1.1.1产业市场规模10

1.1.2产业结构12

1.2产业特点13

1.2.1 2G-3G让移动互联网面临加速发展的新机遇13

1.2.2 LTE成为全球3G未来演进的共同方向13

1.2.3 HSPA网络快速发展,3G业务运营环境大为改善14

1.2.4在亚太地区之后欧洲成为3G用户和业务增长的新中心14

1.2.5创新3G业务定位不同用户需求15

1.3主要国家与地区15

1.3.1欧洲15

1.3.2韩国16

1.3.3日本16

1.3.4美国17

二、中国移动互联网2008年发展概述18

2.1发展现状182.1.1产业环境18

2.1.2市场规模与增长21

2.1.3市场结构22

2.1.4市场盈利水平23

2.2基本特点24

2.2.1移动增值业务逐渐成为电信运营业主要驱动力24

2.2.2网络升级为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更多发展空间25

2.2.3移动互联网服务产业链条逐渐成长成熟25

三、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结构分析27

3.1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结构27

3.1.1产业链概况27

3.1.2特征28

3.2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市场发展趋势29

3.2.1产业生命周期分析29

3.2.2产业链价值流动31

四、移动互联网用户结构分析33

4.1性别结构33

4.2年龄结构33

4.3学历结构34

4.4收入结构35

五、200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主要细分市场发展状况及其竞争状况分析36

5.1移动门户36

5.1.1发展现状36

5.1.2盈利状况37

5.1.3竞争格局37

5.1.4主力企业评价38

5.2移动视频39

5.2.1发展现状39

5.2.2盈利状况40

5.2.3竞争格局41

5.2.4主力企业评价42

5.3移动即时通讯43

5.3.1发展现状43

5.3.2盈利状况43

5.3.3竞争格局44

5.3.4主力企业评价45

5.4手机游戏46

5.4.1发展现状46

5.4.2盈利状况48

5.4.3竞争格局48

5.4.4主力企业评价51

5.5移动搜索52

5.5.1发展现状52

5.5.2盈利模式分析53

5.5.3竞争格局54

5.5.4主力企业评价54

5.6移动音乐55

5.6.1发展现状55

5.6.2盈利模式分析56

5.6.3竞争格局57

5.6.4主力企业评价57

六、未来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趋势分析59

6.1产品技术趋势59

6.1.1操作系统竞争转向手机战场59

6.1.2移动开放系统将主宰移动互联网市场59

6.1.3移动widget技术成为移动互联网业务推进因素之一60

6.2应用(业务)创新606.2.1手机游戏领域将借3G加快发展60

6.2.2位置服务空间尚待挖掘60

6.2.3垂直移动搜索仍然是近期主要模式61

6.2.4移动社区全球成功经验为中国互联网指路61

6.3市场演进61

6.4厂商竞争趋势61

七、未来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影响因素及市场发展预测63

7.1影响因素63

7.1.1有利因素63

7.1.2不利因素64

7.2 2009-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规模预测65

7.3 2009-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结构预测66

7.3.1用户结构66

7.3.2服务内容结构66

7.3.3收入结构67

八、发展建议69

8.1对运营商的建议69

8.1.1加强移动互联网业务开发69

8.1.2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推动产业链协调发展69

8.2对投资机构的建议69

8.2.1移动门户69

8.2.2移动搜索70

8.2.3手机游戏70

8.2.4移动IM 70

8.2.5手机视频70

表目录

表1 2007-2008年中国手机宽带互联网用户规模20

表2 移动网络升级带来的增值业务提升25

表3 中国移动互联网主要服务类型及代表企业26

表4 新一轮电信重组后三大运营商实力比较28

表5 产业生命周期主要特征列表29

表6 2008年空中网主要竞争策略39

表7 移动视频主要盈利模式分析40

表8 2008年上海文广主要竞争策略42

表9 2008年中国移动主要竞争策略45

表10 手机游戏的分类47

表11 手机游戏的主要盈利模式48

表12 2008年盛大数位红主要竞争策略52

表13 移动搜索分类52

表14 2008年易查主要竞争策略55

表15 2008年12530主要竞争策略58

表16 北京移动GPRS套餐方案64

图目录

图1 2002-2008年全球手机用户数和互联网用户数规模10

图2 2003-2008年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11

图3 2004-2008年全球移动互联网收入规模11

图4 2008年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结构12

图5 2002-2008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规模19

图6 2004-200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20

图7 2003-200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21

图8 200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细分市场结构22

图9 200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经常使用的服务23

图10 2004-2008年中移动、中联通增值业务收入占比24

图11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结构27

图12 中国电信业重组情况28

图13 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生命周期31

图14 200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性别结构33

图15 200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年龄结构34

图16 200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学历结构34

图17 200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收入结构35

图18 2008年中国移动即时通讯市场竞争格局38

图19 2008年中国移动视频市场竞争格局41

图20 2008年中国移动即时通讯市场竞争格局44

图21 中国手机游戏产业链47

图22 2008年中国手机游戏市场竞争格局49

图23 2008年短信手机游戏SP排名及市场份额50

图24 2008年WAP手机游戏SP排名及市场份额50

图25 2008年JAVA手机游戏SP排名及市场份额51

图26 2008年中国移动即时通讯市场竞争格局54

图27 中国移动音乐盈利模式56

图28 2008年中国移动音乐品牌结构57

图29 2009-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收入规模预测65

图30 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年龄结构预测66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范文4

移动互联网具有便捷性、移动性、多样性、开放性、隐私性、移动性、融合性、局限性、智能性等典型特点。具体而言,便捷性体现在移动互联网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在在同一时间进行多种移动网络使用。为了实现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性,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者应当综合考虑多样化、个性化的移动用户,实现移动互联网业务渠道的高度融合和开放。移动性主要体现在终端用户能够在移动状态下随时享受到互联网服务,方便携带和使用移动终端产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开放性主要借鉴Web和SOA业务模式,实现移动互联网内容和业务开发者对移动电信网络业务的合理开放。移动互联网的隐私性主要体现在对移动互联网业务使用的私密性,实现对移动终端用户内容和服务个人隐私方面的保护。

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2.1国内外发展现状简述

现阶段,美国的移动互联网主要由接入网、主干网、近距网络和编队网构成,并且开启了研发空间互联网路由器的网络历程。国内外互联网主要存在传输时延大、传输距离远和传输误码率高等问题,使得移动互联网中的数据链路资源容易流失,造成移动网络通信的时延较大,使得移动互联网的空间环境受到严重干扰,降低了传输协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降低了移动互联网的功能指标,限制了移动的空间网络和移动宽带,使得移动网络空间资源的互联操作受到制约,不利于异构网络的传输安全,削弱了移动接入资源的互联互通性和互联网的可扩展性。

2.2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中存在的技术瓶颈

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中遇到的技术瓶颈主要是WLAN利用的速率有待提高,能够增加移动互联网能源的消耗和蓝牙的能耗,降低了网络信息资源的传输速率,不利于移动设备的有效识别和连接,不利于蓝牙技术的运用率,降低了WLAN技术在数据传输中的速率,降低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发挥和创新,不利于整体网络系统能耗的减少和终端定位节能技术的运用效率。因而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定位过程中,降低移动接入资源的耗能是我国遇到的技术瓶颈。此外,我国在移动操作系统、网络定位技术、移动应用程序、移动网络接入和管理等服务技术还应当不断完善。

三、未来趋势及展望

3.1向着多样化和便携式发展

融合移动通信和无线通信的移动互联网作为传统互联网和电信网络的融合产物,其向着便携式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移动互联网主要向着宽带化、多样化的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接入技术,实现手机操作系统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实现移动网络用户内容体验和制作的丰富化,进而促进多元化移动网络业务模式的形成,促进各种业务应用的快速发展,实现移动接入网络无线接入手段的多样化。

3.2向着高校定位发展

未来移动互联网定位技术将向着高效精确、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这有利于提升高校定位技术研究的精准度。尤其是在多类定位技术的重叠区域,应当提升移动互联网感知定位和网络定位的综合利用率,以便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精确高效的定位服务,进而提升移动互联网定位技术的效率和质量。因而,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交流方式,提升了信息定位的效率。

3.3与物联网高度结合

物联网作为绝大多数国家大力推广和创新发展的一种信息网络技术,其用途十分广泛,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为了丰富物联网的功能,提高物联网的信息传输效率,未来的移动互联网络应当努力实现与物联网的高度融合,优化移动终端的识别和网络信息采集等重要节点,实现移动互联网接入方式的创新和接入点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物联网处理能力和运行效率的提升。因而,未来应当完善物联网的传输、定位和节能等环节。

3.4与高效智能化接轨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的传送地址无法满足移动终端用户的信息需求。为了实现移动互联网与高效智能化完美接轨,信息传送设置应当保护移动互联网的特性,进而满足网络结构的规模化需求,实现移动互联网传送数据的完整性和技术的安全性,实现移动互联网接入点的自动化配置和计算,有利于保持网络路由聚类的有效性,提升网络服务的质量。

四、结语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范文5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是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移动商务指的是利用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网络等基础设施来完成在线消费的过程。在移动技术条件下分析相关经济实体是如何通过移动网络开展商务活动并创造、实现价值然后获得利润的。

精准营销是有态度的互联网营销理念中的核心之一,它建立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客户沟通服务体系,最终实现企业可度量的低成本扩张。简单地说,“精准营销”就是用准确的市场定位、广告投放、产品投入和价格策略,对目标市场进行精准攻击,有效地降低附加成本,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和消费者利益。

二、中小企?I应用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现状

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进入到了一种崭新的局面,很多中小企业跃跃欲试,尝试着新科技带给企业发展的便利,中小企业利用自身很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全新的互联网环境中通过精准营销有针对性的向消费者传递其营销信息,增加营销收益。

1.中小企业应用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的SWOT分析

2.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在中小企业的应用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31亿,普及率达到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增长率为6.2%。中国网民规模已经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加快融合发展的趋势下,微博、微信、QQ、陌陌等各种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以不同的方式给中小企业实施精准营销提供了广泛的平台。在调查到的所有媒体推广渠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推广渠道是微信,达到75.5%。从很多互联网企业公布的移动营业收入所占总收入比例来看,企业客户正在向移动营销市场转移。

三、中小企业应用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存在的问题

1.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理念不成熟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高科技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思维,时刻准备好去接受新信息、新理念的挑战,从我国中小企业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发展现状来看,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思想比较保守,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低,精准营销的理念、意识比较淡薄,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精准营销的认识比较片面,不科学的放大了移动互联网营销的风险,这样不成熟的认识在理念层面上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了误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具备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专业技术的人才比较缺乏

中小企业要借助移动互联网实施精准营销,目的就是要利用移动互联网商务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抓住消费者利用碎片化时间浏览网页或上网购物、消费的时机,能够通过特定的专业技术在海量数据中有针对性的挖掘出企业的目标顾客,进行有的放矢,进而减少成本,增加企业收益,然而,不管是数据挖掘技术或是LBS定位技术,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缺乏具备这些专业技术的人才。这样,就会让企业的营销存在盲目性,进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3.移动互联网营销效果评价体系不完善

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的特点之一就是营销效果的可评价性,中小企业资金状况、技术手段比较有限,就忽视了营销效果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或者构建的不完善,这样,企业就难以判断营销方式选择的正确性,进而影响到企业营销效果的预测,营销效果评估也就无从谈起,最终失去了实施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的意义。

4.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存在个人信息安全隐患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时,也让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一览无余的暴露给企业,人们在互联网上的所有行为都掌握在互联网商家手中,若企业自身系统的安全管理有漏洞,导致用户信息的泄露,隐私被侵犯,甚至人身和财产安全都受到威胁。不仅如此,有些企业为了谋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违背诚信原则,将信息资源作为商品出卖给其他需要数据信息的企业或个人,这就使消费者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四、解决中小企业应用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存在问题的对策

1.创新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理念

科技的发展,必然为经济的发展带来质的飞跃,中小企业要开展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管理者就必须打破传统营销思想的束缚,紧跟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脚步,勇敢的接受新事物的到来,不断创新营销理念,接受有利于企业开展精准营销的信息,以现代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先进技术,有针对性的挖掘目标客户,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2.引进或培养具备专业技术的人才

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的发展,需要有具备数据挖掘、LBS等技术的专业人才,企业要想真正获得收益,就应不惜引进或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代价,一方面引进移动互联网营销专业人员,尽快让专业技术人员熟悉公司的情况,促使专业技术人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营销能力。另一方面培训企业内部移动互联网营销人员,尽量使更多的员工熟悉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的相关技术,不断深化员工的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的意识。

3.构建移动互联网营销效果评价体系

中小企业在应用移动互联网精准营销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营销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精准营销的最大优势就是其营销效果的可量化与可控性。因此,中小企业需要切实利用这些特点,把握营销效果评价这一重要环节,使其能够随时对营销效果进行跟踪,通过效果评价来反馈营销方式选择的正确与否,也可以根据顾客的反馈及时对精准营销战略做出调整,以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的动力,以期赢得更好的营销效果。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范文6

目前中国手机上网用户数量就已经相当于美国全国人口,而且这一数字仍然在快速增长。在全球从桌面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发展大趋势中,中国的用户基础庞大,将会成为未来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市场。

全球的移动互联网产业中,以苹果公司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企业正在塑造新型的产业链形态,应用商店模式成为了当前世界各大TMT公司纷纷模仿的对象。“愤怒的小鸟”以一个小小的手机游戏形态每天就能占据了全球人口的2亿分钟的时间。越来越多的奇迹正在上演,但这些都仍然是当前移动互联网刚刚起步的序幕。

在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在3G的普及和推动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状态,由于3G技术的广泛普及,之前受制于流量和网速的各类服务开始得到了快速发展。2011年4月,尼尔森在线研究开展了一项有关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调研。数据表明,中国互联网用户在各类移动上网的设备选择中,手机上网以93%占据榜首,紧接着是笔记本计算机(81%)以及上网本与平板计算机(24%, 23%)。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出现了很多受人们喜爱的应用和服务,尤其是碎片化时代的来临更加促进了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尼尔森在线研究此次调研数据显示:在使用频率上,56%的用户一天多次移动上网,72%的用户每天至少一次移动上网;而在使用时间上,21%的用户每次移动上网时长超过1小时,42%的用户每次移动上网时长超过30分钟。移动互联网正在以极快的速度,透过零碎时间的积累,掠夺传统媒体占据潜在消费者眼球的时间 。

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上网频率和时长所形成的黏性,成为移动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发展移动互联网,必须研究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行为习惯,尼尔森在线研究通过此次调研发现,78%的用户透过移动设备上网来消磨时间,72%的用户在独自一人时会使用移动设备上网,70%的用户会在交通工具上移动上网。人们在独处,或者无聊的时候最容易使用移动互联网,碎片化的时间分配和移动上网随时随地地便捷,使得各类符合这些特点的移动设备应用和服务获取了越来越多的青睐。以游戏为例,较难上手和较为复杂的游戏将很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取胜,而简单类型的会更容易获得成功,如何更加巧妙地利用用户的碎片化时间进行产品的创新成为了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的内容制造商们需要研究的重点。

随着智能手机和3G的普及化,未来手机网上应用将会更加多元化,促进整个产业不断进化。根据尼尔森对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一项研究发现,Top5应用下载类别和Top5应用程序类型分别具有显著的特点。

Top5应用下载类别的顺序分别为:沟通、信息服务、图片/图书、音乐和游戏。应用下载类别代表着手机上网用户的行为现状,更多的人通过手机等各类移动设备上网,主要还是以沟通为主,各类数字化生活为辅。与人保持联系和沟通始终是互联网时代重要内容,即时通信、SNS、微博成为了人们移动上网的重要因素。而虚拟运营也一直是互联网公司不断尝试的焦点之一,无论是小米科技的米聊,还是腾讯微信的推出,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互联网企业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的战略部署和初步尝试。人们也希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能够得到比当前电信运营商更好的通信服务。沟通、信息服务和图片/图书都符合当前碎片化时代的本质,也自然成为了用户首选的服务内容。

Top5应用程序类型的顺序分别为:网络聊天工具、音乐下载、电子书/图书下载、电子邮件和手机小工具。应用程序类型表明了当前的应用和服务提供商的产业现状,除了沟通类型程序以外,下载成为了内容的主题,由于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网的流量费用问题,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先下载,再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浏览和使用,包括电子书、音乐等。另外,在交通工具上移动上网的信号问题也导致了人们更加愿意在信号充足的时候下载,在闲暇时刻使用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