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基本知识范例

移动通信基本知识

移动通信基本知识范文1

办学模式创新

通过企业合作办学,构建通讯技术课程体系,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完善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使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

1完善通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在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理论教学中,把企业面向市场运作的前沿技术和通信工程基础理论教学结合,构建与当前通信技术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及配套教材,完成大学阶段的专业教育与企业岗位需求知识背景的无缝对接.把电路理论与应用、计算机技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通信系统和通信网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等通讯工程基础理论作为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通信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光波与无线及多媒体等通信技术,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了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的同时,有选择地把中国移动的TD-SCDMA技术,中国电信的CD-MA2000技术,中国联通的WCDMA技术、中兴或华为等通讯设备制造商用于3G设备的结构、使用、维护等知识编入专业教材,使毕业生进入单位就能熟悉3G通信相关理论知识,熟悉通信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同时选择性开设“数据通信”、“GSM移动通信”、“3G网络规划与优化”等课程.

2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把企业中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能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队伍融合,将企业人员和高校教师融合,教学活动和企业培训活动融合,组建一支“双师型”的师资团队.“双师型”师资团队由系内专业教师及部分来自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和行业培训师组成.这些来自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及专业讲师,具有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工程维护经验,能够结合通信行业人才在技术领域培养的规律,以及行业从业人员需掌握的技术方向,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手把手的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在达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理论素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本培养模式的师资队伍既能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又能在通信企业中参与工程项目的实际运作.

3建设高水平实验室

以与移动运营商的网络通信设备一致的行业主流设备作为实验平台,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面向通信行业的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即由学校提供场地房屋、3G运营商与设备制造商提供设备,建立DSP实验室、程控交换实验室、移动终端实验平台、现代通信技术实验室、光纤通信综合实验室、3G通讯实验室、工程实训室等实验室,学校、3G运营商及3G设备制造商三方协作编辑实验教材,进行计算机网络、光纤通信、数字信号处理、程控交换、通信原理、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单片机原理、网络通信软件设计原理、通信仿真、移动通信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建立学生自学实验教材、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教师示范实验后学生再进行实验的实验教学模式,训练学生自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入实践教学打好基础.

4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在合作企业成立“通信工程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针对学生的实践项目和实际动手能力进行企业化训练,实现从原理验证性实验过渡到以掌握实际工程技术为目标的技能训练,使学生毕业后具有较强的操作和应用能力,成为能够从事通信设备制造、通信工程和系统运营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比如企业开放移动网及接入网宽带通信机房,提供移动网和各种接入模式的宽带设备供学生观摩操作.在企业氛围中,学生可以学习企业员工之间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等优秀文化价值理念,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组织领导、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办学质量保证体系创新

为了准确的评判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结合3G移动通信工程课程的特殊性,打破传统的考核模式,力求对学生的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等有一个更加全面和准确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合理的效果考核测评指标,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理论成绩、实验成绩、实践成绩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做出恰当的评价.采用理论和实验、实践考试分离的考核办法对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同时教师应做好分阶段成绩评定,包括理论课程成绩、实验课程成绩、实践课程成绩.在理论教学阶段,建立统一授课、分组分级辅导、门门过关的教学质量保证模式,对理论教学,采取统一授课,学生根据自己的每门课程的学习情况申请进入不同组和级别的辅导,教师根据学生的申请、分组分级别的对学生进行辅导,保证学生理论教学阶段理论课程门门优良.在实验教学阶段,采用多次实验、多次考试,成绩优良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对实验教学,实施学生自学实验教材、提出方案、教师示范、学生实验、教师验收等系列过程,最后进行实验考试,保证学生实验教学成效.在实践教学阶段,建立对学生进行实践题目的审查、工作量评定、质量跟踪、答辩等几个主要环节评定与考核的教学质量保证模式,要求学生的实践题目必须满足工作量与质量、答辩顺利通过的教学要求.

移动通信基本知识范文2

摘要:

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由此带动知识经济的进步。知识经济就是在知识与信息生产过程中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必须要重视管理观念的更新,将知识经济作为企业生产的重点内容,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关键词:

知识经济;企业经营管理观念;创新

企业在知识经济管理观念更新的情况下,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全面改革知识管理方式,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1树立信息化与知识化管理观念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开始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快了企业信息化与知识化的发展速度。一般情况,企业在信息化管理的时候,主要应用信息化设备开展相关工作,需要加大投资力度,科学分配与储存企业的信息设备,保证可以提升企业信息化发展效率。企业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较大程度的变革,可以提升企业经营生产的科学性。同时,企业经营管理者可以利用信息化方式拓宽与外延信息管理方式,一般情况下,可以将知识分为以下几点:第一,什么知识。第二,知识类型。第三,怎样的知识。第四,谁的知识。其中,前两类可以被称为编码知识,也就是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经营,提升企业知识经济发展效率。同时,知识信息还能帮助人们拥有更好的认知能力,可以隐藏在个人能力与活动效率中,不会对其进行编码处理,因此,在实际知识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要重视员工的创造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将隐藏的知识结构结合在一起,保证其潜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有目标并有效率的经营企业[1]。企业在树立正确观念的情况下,必须要重视知识管理工作,保证可以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树立知识化观念。就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加大培训工作力度,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利用有效工具开展相关工作。主要因为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员工的工作能力体现在编码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与相关经验技能,不再单纯利用手工操作方式开展各类工作,而是变成一个学习组织,提升现代化教育管理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整体进步与发展。第二,知识共享方式。企业经营管理者需要利用知识共享方式创造集体智慧与工作能力,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可以向着信息化与知识化的方向进步,打破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重新设计企业管理结构,并提升企业组织结构价值。同时,企业经营管理者需要积极合作,在保证教育资源与文化资源共享的情况下,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2]。第三,建立交流网络平台。企业经营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重视信息交流网络平台的建设,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发展效率,积极建设基础网络平台,在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情况下,提升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能力,准确反应出信息化发展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2树立知识生产要素观念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将知识作为企业经营生产要素,保证可以发挥劳动力、资本与材料的作用,提升知识的应用价值。近年来,我国信息与知识经济不断进步,很多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的时候,利用知识与信息经济提升了企业的发展效率,并将其融入到经济体系中,成为了企业的生产要素,也是支持企业长远进步的关键体系。对于知识经济而言,企业可以利用培训活动发挥知识的经济效益作用,使企业在内部经营管理中,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经济增长速度。同时,企业需要建立长期的知识经济模型,将知识作为投资回报的载体,保证人才可以创造并改进企业的产品,提升企业服务质量,减少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另外,相关管理人员需要重视知识经济的丰富性与复制性,有效扩散知识经济获取渠道,减少其中存在的问题[3]。企业在将知识作为生产要素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开发机构,结合现代化经营方式,逐渐开发知识体系,并完善企业知识生产要素战略方案,促进知识的转变,增强科学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能力,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增强企业生产发展有效性。同时,企业还要根据业绩分配知识生产要素,全面考虑知识技术的投入情况,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

3树立人性化经营管理观念

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必须要树立人性化经营管理观念,充分发挥知识经济作用,拓宽企业经营生产渠道,同时,还要制定完善的知识经济发展体制,建立专门的数据库与信息档案管理机构,保证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可以建立个性化的联系载体,利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变革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同时,还要将知识作为企业的发展核心,促进知识的生成与灵活组合,保证企业快速发展[4]。

4结语

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逐渐创新经营管理方式,将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融入到企业生产结构中,同时,还要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提高人才的服务能力与产品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的长远进步。

作者:刘建慧 单位: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唐山矿业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孙静.知识经济与企业经营管理观念的创新[J].现代营销,2016(11):30.

[2]黄敬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措施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2):25-26.

[3]王秀芬,王进朝,张功富,等.会计学专业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2年年会暨第五届会计学院院长(系主任)论坛综述[J].会计研究,2012(11):87-90.

[4]刘文鹏.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探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3):160-161.

第二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

[摘要]

当前是国企改革的关键时期。在新形势下,虽然成效显著,但是就经营管理方面来说还存在不少问题,阻碍着国企的健康有序发展。文章简单就国企改革做出探讨,并分析了当前国企经营管理中尚存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了一些举措,仅供参考。

[关键词]

国企;经营管理;OA系统

国企在我国是一大特色,也是改革的重点,在市场化改革进程当中,国企经营管理暴露出很多的问题,成为阻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的桎梏,本文就此进行了简要探析。

1背景分析

国有企业在我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我国国有企业在改革当中显示出更加强大的活力,2016年102家央企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2326.7亿元,累计上缴税费2.1万亿元,盈利企业达到96家,总体运营超出预期。2016年是国企改革的关键一年,在《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下,先后有7套专项文件指导国企改革。此外还有36个国资委协同相关部门出台文件,形成1+N文件指导国企改革,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了重要带头作用。企业经营管理可以说是企业内功,其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而其又涉及企业内部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技术、人才、理念等。因此,作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企改革不仅需要外部政策的导向,同时企业内部也需要苦练内功,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所以本文的研究课题具有重要意义。

2国企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

1978年以前,国有企业在中国可以说是“一统天下”的局面,控制着我国经济的各个方面。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经济无论是规模、结构和发展水平均呈现新的形势。相比改革之前,国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呈现新的特点。不可否认,国企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但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要求。国企可以说是属于“国家队”,依然在我国经济当中扮演着垄断寡头的角色,控制着中国经济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国企的特殊性———政府控制企业,导致了新问题,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依然是国企发展的桎梏,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府控制企业。这一问题在多年的改革中一直是重点改革方向,然而政府控制企业是一个历史性问题。张五常(著名经济学家)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推动因素就在于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竞争。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的导向作用。而在国企经营管理当中,则体现为产权不清,制度安排上与企业的发展规律存在相悖的情况。早在1993年至2002年这一阶段,国家便开始致力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然而至今由于时代烙印的影响,国企经营管理依然受政府影响。企业决策程序不完善,形成“个人决策、集体负责”的畸形决策程序,责任意识淡薄,投资方面过于盲目,热衷于上项目,乱投现象严重,导致国企负债率居高不下。而且相关的责任约束机制不完善,投资人利益无法保证。其次,人才选拔排资论辈。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人身依附”。这一特征下,部分国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形同“鸡肋”,多数企业往往重视员工招聘、合同管理、薪金制度以及绩效评估方面,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缺乏战略上的重视。员工发展比较固定,没有有效的办法激发员工潜力和创造性,使企业发展陷入死循环,故步自封。尤其是改革之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管理层人员逐步与企业形成依附关系,而的员工却由于薪金问题和发展空间问题流动大。最后,企业与客户无法形成稳固的合作关系,由于国企带有“国家队”企业性质,企业本身抱有“国字号”的优越性,对于发展客户关系的重视程度不够,也缺乏相应的市场风控制度,难以形成稳固的双赢合作关系。并且面对终端市场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很多企业在改革下盲目扩大经营。中国畸形的产能过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有企业的盲目扩张,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显然会忽视服务体系的建立,很难适应新的市场形势。

3国企经营管理水平提升的举措

首先,优化组织结构,提高运行效率。一方面,从现有框架入手,突出整合运营和资产重组,建立并完善平台,推动关联运作,以资产经营权为核心整合“僵尸”企业,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使优秀资源向优秀企业组织集中,改善结构,实现高效率的运转。另一方面,调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再造企业管理流程,调整部门职能,着力解决盲目扩张带来的组织臃肿问题和职权不明问题。基于管理技术的革新,构建管理平台,形成统一的管理平台。并结合企业特点以及开展的业务制定配套的管控制度,简化管理流程,提高效率,实现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其次,创新经营管理手段,落实信息化建设,革新管理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企应用于突破桎梏,摒弃保守陈旧的理念,积极采用新技术,在经营管理中运用新技术,致力于发展网络化、信息化,甚至智能化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一方面,从经营管理理念出发,深入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树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公平竞争,卓越管理的理念,并将质量和服务融入企业文化之中,形成创新管理的氛围。把企业文化的作用发挥出来,将以往分散的管理模式,转变成以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集中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新模式的建立必定需要新技术的支撑,IT技术是当前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企业必须先实现信息化,至少要实现OA,进而以OA系统为基础构建数据中心,把大数据技术运用起来,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的同时,为管理以及经营决策提供数据依据。重视数据的价值,利用大数据找准金牌客户,精准营销,并优化库存。与此同时,基于大数据,还能将移动OA运用到日常经营管理当中。比如微信企业号,连接客户、员工和企业,逐步使企业经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最后,将人力资源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在国有企业当中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涉及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理念、方式方法等多个方面。国企员工和企业的人身依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因此不仅要从战术上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更要从战略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突破人才方面的短板,构建长效培训机制,重点提升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加强绩效考核,从制度上规范干部行为。进一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发挥企业党委、团委的作用,优化人才队伍。同时进一步推动市场化的人才选聘,探索与市场接轨的薪酬制度,调动干部职工的创造性、积极性,并从市场中择优录取人才,通过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储备人才,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4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国企改革十分关键,在政策导向作用下,国企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始终偏低,所以针对当前暴露出来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十分必要而且紧迫。因此,作为市场经济改革当中的重点环节,国企改革同样需要着力于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把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落到实处。从理念、人才、管控手段、经营模式等方面出发,落实新技术的运用,提升水平,提高效率。

作者:高翔 单位: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成燕云,杨高鹏.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自我提升的策略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10):75.

[2]尹树春,孟繁奇.ERP系统建设助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8):56-58.

[3]刘瑾.试论对标管理新模式提升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J].经营管理者,2013(23):40

第三篇: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建设

【摘要】

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建设,对提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建设的意义,其次从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考核评价四个方面对该实训课程建设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

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训课程;建设

一、高职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在高职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中,可将全班同学分成8个、10个或12个团队,每个团队各代表一家企业,他们同时参与同一市场环境下的竞争。他们会遇到诸如购买或租赁办公室(运输工具)、人员招聘、选择投标城市、参加订单竞选、仓储、运输、战略等一系列问题。团队里每个成员都有自己负责的部门或任务,在经营过程中,团队内的学生们可能会对同一步骤产生不同的想法。由于是团队作战,因此他们必须充分地进行交流讨论、分析,从而使不同观点充分碰撞,只有当团队意见达成一致后,才可以进入下一步乃至完成所有任务,并使其代表的企业获得较好的业绩。因此,受所代表企业能获得最好业绩的因素的吸引,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对提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有利于增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当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中遇到团队成员有不同观点时,就需要进行相互协作和沟通来达成共识,此举能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能使学生之间能达成默契配合、相互重视的局面,从而最终使其代表的企业在团队合作的情况下顺利度过难关,并发展壮大,并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1]。

3、有利于培养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将物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体现在模拟沙盘的运营中,再现了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团队中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虚拟物流企业的运作中来。在与其他团队的激烈竞争中,要保持企业获取最佳的效益是每个团队成员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这使得学生会积极以管理者和决策方等“当事人”的身份来身临其境,在沙盘模拟的参与中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其能极大地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由于沙盘模拟经营的结果在第三年结束后就会公布总分,这使得学生努力经营的结果能直接得到反馈。为了拿到更高的名次,他们会更加努力经营,并在努力经营中不断增强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4、有利于加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本身就是一个沙盘软件,需要利用电脑才能得以实现。在沙盘模拟经营过程中,学生需要熟练利用电脑进行经营,如查看地图、贷款、贴现、续约、投标、购买和租赁运输工具、提货、入库、分拣、运输调度、货物到达、运费结算等诸多工作,这无形中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了较多的训练,提高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5、有利于提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经营过程中,团队欲获得最高的总分,就必须首先掌握沙盘的流程,其次得了解各种沙盘操作的细节和技巧,再次要了解各种沙盘操作的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从而大大提升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6、有利于锻炼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刻苦耐挫能力。

在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经营过程中,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对流程、细节和技巧、各种操作方案熟悉和进行创新设计过程中,必将面临诸多的困难与失败,而唯有不断经历失败且在不断失败重来的过程中,他们才会逐渐尝到胜利的喜悦并最终登上团队第一的高峰。在此过程中,他们的耐挫能力和不屈不挠的刻苦钻研精神必将得到不断的锤炼。尽管此过程非常痛苦,但一旦成功过,刻苦耐挫能力就将会长期存在于学生一生中,对他们的职业的提升极有帮助。

二、高职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建设

1、高职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培养目标

高职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培养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基本知识;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流程;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行的原理和运行方式。能力目标: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运用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知识的能力,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查找和研究信息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刻苦耐挫能力。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高职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内容

3、高职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实施

高职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实施主要包括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手段两个方面。(1)教学组织形式高职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授课地点安排在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训室。采取按照固定班级进行组织教学的形式,按课表和教学计划进行授课,每个班40-50人,每次实训可按8组模式、10组模式或12组模式分别分成8组、10组或12组进行授课。每组人数根据班级和组别进行确定。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模拟实训时每个组代表一家虚拟第三方物流企业,每个同学担当一个角色,每组共同完成三年的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任务;每次沙盘模拟操作任务完成后小组内同学互换角色,直至总裁CEO、营销总监CSO、运营总监COO、财务总监CFO这四个角色都实践过。此种教学组织形式既可保证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也可实现沙盘模拟角色之间的互补。此外,每个班级的授课老师可仔细观察哪些学生对本沙盘有浓厚的兴趣和激情并将本沙盘学得较好,对这些学生可让其参加沙盘兴趣小组,将其培养为学习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的学习骨干,并安排他们在课堂上起到辅助老师来指导同学的作用。这样既可大大缓解老师在同一时间内需要指导数组学生的矛盾,同时也可使这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班级学生的表率而带动全班对沙盘的学习积极性。(2)教学方法与手段高职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可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转而采取“模块式”教学方法与手段[2]。可借助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电子软件、物理沙盘、PPT课件等展示物流企业的工作情境,进而来开展沙盘的教学工作。

4、高职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考核评价

高职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课程考核评价采用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相结合的做法。(1)过程考核。可分为学生基本学习素养和能力训练成绩两方面的考核。分值一般可占40%左右。学生基本学习素养:依据课堂表现如回答问题、讨论发言、听课状况、考勤、团队合作、创新等情况评定,考核过程中注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踊跃发言。以使学生能注重每一次沙盘训练,从而能积极参与并投入每一次沙盘训练。能力训练成绩:由“教师评价+小组学生评价+学生自评”三方面来结合评定成绩。其中,教师评价是指在该沙盘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仔细观察学生的工作方法和操作步骤,结合课程的学习目标要求,检查学生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进程的规范性,提出专业建议,并给出评价结果;小组学生评价是指即团队小组内的学生间相互点评,即指学生分组进行竞争时,组内学生要同时观察组内其他同学的工作方法和操作步骤,结合课程的学习目标要求,检查学生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进程的规范性,并给出评价结果;学生自评即是指学生审视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操作步骤,结合课程的学习目标要求,检查自己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进程的规范性,并给出评价结果。(2)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核分值一般可占60%左右。终结性考核,是指课程进行中或过程结束时,由教师根据课程的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以沙盘模拟竞赛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完成课程学习任务所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具体来说,即指从总分、权益和例利润三个维度来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全面的考察。

作者:旷健玲 单位: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薛彩霞,姚顺波.高校经管类专业开展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2).

[2]孙忠敏.高职船机修造专业ERP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第四篇:移动通信企业预算编制经营管理

摘要:

移动通信企业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成了不可或缺,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必要工具,其意义之重大是每个人都能切身体会的。我国现有主要几家移动通信企业都属于国有企业,因为移动通信在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国家赋予了这类企业特殊的地位和使命,企业在追求盈利性的同时亦要兼具公益性。作为规模庞大且涉及整个国家需求的企业,每年的预算编制考验着企业的诸多方面的能力要求,繁杂的经营管理对于移动通信企业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关键词:

移动通信国有企业预算编制经营管理

一、引言

移动通信企业作为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殊的地位,仅通过十余年的发展,移动通信企业就实实在在的为整个社会和民众带来了通信方面质的变化和工作生活福利。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移动通信企业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与管理短板,再加之本身企业规模庞大,管理难度更加提升:如何编制一个全面完善的预算,通过预算调控企业成本、发展方向,如何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保持优势和发展,对企业内部进行改革和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值得移动通信企业深思和解决的。

二、移动通信企业预算编制和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预算编制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能够有效对自身进行管理和把控的环节,预算能够反映企业下一阶段的工作调整和重心所向,是实施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但是移动通信企业也存在许多国有企业都存在的诟病:由于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生存环境压力较小,竞争意识淡薄,所以对预算编制没有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形成明确统一的预算编制体系;预算编制与实际客观情况相脱离,预算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真正需要的部门或区域,譬如移动通信企业的科技革新问题,边远区域无法接收网络信号,由于科技水平的达不到和预算投入的忽视,很多区域类似问题并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和资金投入;同时,对于各部门区域提交的预算文件缺乏适合的审核和监督,使得预算分配最终不科学,或者造成部门和区域间的预算恶性竞争,预算不足和预算浪费现象同时存在。

2.缺乏预算编制分析,预算太笼统。预算编制能够反映一个企业发展的风向标,盲目地投入预算并不能取得预算编制的实质意义,一个有针对性的预算编制分析必不可少。移动通信企业涉及业务范围大,业务种类多,区域部门也分得细且多,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往往会出现编制笼统,没有进行合理分析的现象,没有结合过去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未来主次发展方向、具体区域部门情况的分析考虑,这样编制出来的预算必然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没有了预算编制的意义。

3.竞争意识较弱,升级产业意愿不强烈。移动通信企业因为其自身特殊的职能和市场地位,放在国内市场,客观来说的确缺少竞争压力,企业有很大部分员工甚至是管理层也报以同样的心态,缺乏危机感,没有意识到企业不进则退的可能性,这直接导致移动通信企业缺乏市场敏感度,不能及时地通过市场反馈来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很多服务产品不能满足于客户需求,市场满意度较低。同时放眼国际,国内移动通信市场在某些领域落后于国外,一些核心尖端技术我国移动通信企业并不具备而依靠外商,缺乏升级自身产业的强烈意愿。由此种种,最终导致了移动通信企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市场满意度低,国际市场竞争力弱等情况。

4.服务意识及公益意识有待提高。移动通信企业首先作为服务性为主导的企业,必须在服务方面做好相应工作,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其次作为国有企业,在追求盈利的过程中也应兼具公益服务。但移动通信企业在服务意识方面还有所欠缺:在经营中,过于追求对新客户的开发,缺乏对旧客户的维护;很多具体业务的措施也没有从客户层面进行考虑,譬如手机通讯套餐过于单一,不能多方面满足客户需求,号码销户必须到当地注销等。这些都是没有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所存在的问题,也是服务意识有待提高的表现。此外,作为国有企业,移动通信企业也有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积极解决边远地区、困难群众的通信问题,以免因为电子通信不畅通而使区域或人民不能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三、关于移动通信企业预算编制和经营管理的建议

1.积极解决预算编制存在的现时问题。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板块没有足够重视,预算编制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向民营企业学习,认识到预算编制的重要性、导向性。移动通信企业规模庞大,业务繁多,更应该制定完善全面预算编制标准规章,事无巨细地充分考虑到细节;预算编制应该考虑到客观存在,对偏远地区加大预算投入,技术尚未成熟或实现的,应该对科研团队给予有力的预算支持,充分发挥预算对企业管理的作用,真正做到预算编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各部门各区域管理层应对管辖部门和区域的分支预算负责,认真审核下属的预算方案,驳回不合理的预算要求,后期继续跟踪监督预算的使用是否合理,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避免预算分配的矛盾,发挥预算编制的积极作用。

2.横向、纵向全方面做好预算编制分析。如果把企业比喻成航行在海洋的轮船,那么预算编制就是航线图。而移动通信企业绝对算得上巨型轮船,预算编制显得更为重要,就像要考虑航线中会遇到的风暴、事故多发地带、补给站、目的地等,预算编制也要充分考虑企业发展方向、哪里存在问题、发展目标等。和财务报表不一样,预算编制并不是一页数字,而是要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横向对比同行业预算编制的优劣点,取长补短,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区域也可以对预算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纵向对比过去预算编制的执行情况及取得效果,在此对比的基础上,编制更为合理科学的预算,这样的预算也才能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

3.培养竞争、危机意识,不断升级企业结构。拥有危机意识才能不断地提高,避免“温水煮青蛙”带来的后果。现有的市场环境对于移动通信企业来说应该看做是不断提高上升的垫脚石,而并非冷暖无忧的空调房。整个企业应该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培养其竞争意识,提高市场敏感度,根据市场相关反馈及时调整和升级企业产业结构。企业发展竞争应该放眼全球,才能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薄弱点,并刺激企业不断创新改革跟上世界的步伐:譬如即将到来的5G通信时代,移动通信企业应该进行研发创新,提高使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最终在全球5G市场占领一席之地。总之只有实时提升企业实力,才不至于被社会所淘汰,这也是负责任企业应该培养的精神。

4.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积极承担企业责任。作为服务性为主导的企业,良好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必不可少。移动通信企业涉及的客户基本涵括全国所有人民,良好的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它代表了企业形象和市场口碑,因为客户对象的多样性,企业应该制定不同的服务方式有针对性地服务不同客群,譬如对老年用户详细讲解服务内容,在开拓新客户的同时,不能忽视老客户的服务体验等。只有站在客户体验的切身角度,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作为国有企业,再加上自己的特殊地位,移动通信企业必须担负起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为国家的移动通信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落到实处的为所有群众提供正常方便的通信服务。而以上的良好服务意识和承担的社会责任更应该在企业文化中得到体现,并灌输到整个企业。

四、结语

移动通信企业作为国有企业有着其特殊性,它在维持社会正常运转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移动通信企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其确实存在不少国有企业通病和管理现实问题,在预算编制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预算的很多细节问题没有顾及到;经营管理方面缺乏足够的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公益意识也有待加强。只是有效地解决出现的问题,才能成为一个有能力、负责任、口碑好的企业。

作者:杜经纬 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财务部

参考文献:

移动通信基本知识范文3

 

一、现代社会离不开通信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很快,信息产业己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一个以数字化、网络化、高速化、智能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产业改革已经在全世界兴起,这将对未来社会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对信息技术专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歌求。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的制造业基地,其中信息技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区域经济的发展,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特别是通信技术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发展空间。这也给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背景。   以通信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有生命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它技术含量高、投入产出比大、附加值高、渗透性强、覆盖面广,我国PSTN固定电话用户近2亿,移动电话用户己超过1.5亿,数据通信正在蓬勃发展。   通信行业的发展既为该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契机,也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本地区的电信局、中国联通公司、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以及各设备生产厂家的调研表明:通信行业中,技术型专业人员严重不足,且大部分存在技术跟不上,管理水平不够高的现象,不能适应现代通信的发展要求,通信服务与制造业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为了适应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通信技术专业。   二、通信技术专业的特点   l、知识结构   通信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应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掌握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从事交换、移动、光纤、数据等通信设备的维护、管理及一般工程设计、施工、开通、测试、运行的初步工作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的基本知识,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2、职业能力   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责任感、事业心和较强的开拓精神;掌握通信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相应通信设备、相关终端产品的安装维护、测试、运行、维修、管理和销售服务的能力:具有处理通信产品、设备生产过程中的工艺问题,保证产品质量的业务素质,具有技术革新能力;具有通信系统与机房设备、通信网络的安装、调试及系统配置、维护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质与语言表达能力;能翻译与查阅外文专业资料,具有计算机操作及借助网络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3、就业方向   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通信电子产品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通信设备和通信网络的安装、管理、使用、维护及简单电子产品开发和简单系统工程安装等工作。该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岗位主要有:通信终端设备及程控交换设备的生产、检测与维修;通信网络工程规划、设计、安装、调试与维护;现代电子电器的生产、工艺、技术及管理;通信电子测试仪器、仪表的使用、维护;较复杂电子通信设备及系统的操作、管理与维护;通信系统终端产品和设备的销售、维修与服务。   三、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根据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改革要求,高职院校学制要缩短,这势必要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根据信息产业的特点,提出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特色,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明确了“针对市场设专业,针对企业定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的人才培养思路,近年来我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对通信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大胆改革,逐步调整课程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技术》、《计算机仿真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删除了理论性比较强、实用性不多的《信号与系统》课程,将((低频电路》和《高频电路》合并为《模拟电路》课程,加强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增加了《计算机仿真基础》课程,加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特别是应用软件能力的培养。   2、专业核心课程:《EDA技术》、《PROTEL》、《现代通信技术》、《现代通信系统》、《手机原理与维修》、《电话机原理与维修》、《专业英语》。调整了《光纤通信》和《现代交换原理》课程,将有关内容合并到《现代通信系统》课程内实施,加强了移动终端设备方面的课程,以现代通信终端产品一手机为载体,将原《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改为《手机原理与维修》,使通信技术专业有一个实际产品为依托,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将《电话机原理与维修》课程和通信终端设备考工相结合,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确保学生取得通信终端设备中级维修工证书。   3、专业拓展课程:((t卜算机通信》、《计算机网络基础》、《多媒体技术》、《电子产品检验技术》。这部分课程根据学生上岗实习和就业情况进行安排教学。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行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为此,必须要及时跟踪IT应用技术的发展和市场、行业的需求,不断地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计划、修订专业课程的设置,以便保证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同步。   四、通信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教育的主要特色,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是培育通信产品调试、设计、维护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当前的毕业生,找工作的主要渠道是人才市场。现在的用人单位与计划经济时代有较大变化,以前的用人单位,在学生进来以后,一般都有一个培训试用的过程,而现在的用人单位特别强调经济效益,他们都有不养闲人的观念,所以这就要求学生一到新的单位就能上岗工作,这个难度是很大的。现在电子类、通信类企业很多,学生到单位后首先要在某一工作岗位上进行实际工作(一般是一线操作工),实现第一次“上岗”。因此,高职毕业生为适应这一就业形势,就必须具备所要求的实际操作技能。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计划来看,应使学生具有这种第一次上岗的能力。我们应该根据他们的工作需要,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技能,使他们第一次“上岗”时,能够有能力胜任工作,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课程的实验和实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掌握电子产品装焊、维修等基本技能。#p#分页标题#e#   要想达到这些要求,就必须在教学计划中加强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以往的本科和专科院校过多的注重理论的系统掌握,忽视知识的实际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探索新的实践教育方式与途径。为此,在培养方案中应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现在我们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之比为1:1。为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第一是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这两年我院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投入比较大,基本具备了实践教学的条件,基本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1:1,当然,由于教育经费等问题这种投入也是有限度的,同时由于通信技术发展很快,在投入方面可能跟不上形势的变化,如果跟不上形势变化,就会造成投入的浪费,所以在设备投入上必需慎重。   第二是加强学校与企业联合,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建立实践教学实训基地。这在一定程度上既解决了教学实训基地建设问题,又解决了毕业生就业或转岗问题。   第三是产学研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在专业实习时带领学生深入生产一线,参观、考察或参与生产过程;另一方面,还可以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带领学生开展科研实践的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第四是实践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取得相结合,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实践教学同理论教学一样,应加强规范和考核。特别是考核这一块,由于现在班级比较多,一般一个班级都有40多人,如何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考核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除了每一次实验、实习进行记分以外,还应该安排实践考试。总之,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必须瞄准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办出特色,向社会输逆更多更好的人才。   五、通信技术专业理论教学改革   这几年,通信技术专业在理论教学上,我们做了许多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课程安排和学时分配上,注重“需要”和“实用”   从已毕业学生的反馈信息看,不同的专业所要求的知识层次是不同的,所以在课程和课时安排上需要重新考虑,也是通信专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从“需要”和“实用”出发,调整了通信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去掉了理论性太强、实用性不强的《信号与系统》等课程,因为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主要是一线的实用性技能人才,过多或较深公式推导等理论分析,学生既听不懂,又没有实际用途,除非是专升本、专转本和准备考研的学生。   2、更新教学内容,开设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在更新教学内容上,我们这几年也做了许多工作,例如,《手机原理与维修》课程的教学,原来的课程名称为《移动通信技术》,理论性比较强,学生感到既难懂,又觉得对实际工作用处不大,改为《手机原理与维修》课程后,对其中部分内容实行一体化教学,学生一边对照手机主板,一边讲解工作原理,同时安排BGA等元器件的装焊练习,效果不错。一体化课程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现在我们的许多课程都进行了一体化教学。高职教育要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一体化教学是比较好的方法。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理论教学中,传统的做法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方法对扩招后,解决师资不足问题很有效,但对提高教学质量并不好,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学、记,这样很容易形成一种只记不想、只学不创,吞而不化,积而不用的思维定势,久而久之,很容易窒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能否“以学生为中心”呢?以学生为中心,一方面要求积极实行启发式、尝试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由知识灌输的对象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运用“授之以渔”、“点石成金”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会用、会教会别人学习,主动去适应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提高对未来社会的应变能力。   高职教育是新生事物,高职教学改革同样是新生事物,国家对高职教育非常重视,把它提高到与本科院校同等重要的地步,最近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指出,明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要扩大100万,教育部的有关领导还指出,高职院校5年内不能升格,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对高职教育进行改革,所以,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非常必要,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根据这一思路,提高教师积极性,让教学改革工作落到实处。

移动通信基本知识范文4

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以社会人才需求情况确立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定位和实践教学目标,建立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与通信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按能力模块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等举措,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实践训练,促进理论知识学习,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

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0前言

随着通信技术快速发展,需要高校培养更多贴近社会需求的人才。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优化知识结构、实践能力,需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因此,需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研究。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和工程性较强,社会也对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专业人才,要求专业必须紧密结合地方特色,结合师资和生源条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应用型通信人才的培养不能仅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的能力。然而,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任课老师理论强于实践,实验设备也比较简单,这使得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训练不够,动手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当前通信行业发展需求。

1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在工程类和技能型,与以往的的专科教育培养不同,也区别去普通的本科类教育人才培养。在以社会需求为指导的前提下,需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具备通信系统、通信网络和电子信息技术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的人才。本科类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是:突出专业定位,以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通信行业的岗位就业能力、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引入现网通信设备,结合传统的通信实验箱,组建先进完善的校内实验教学中心;加强校企合作,通过顶岗实习,工程教学和工程实践相结合,与企业合作重组实践课程,加强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设备操作技能,大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质。

2应用型通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2.1加强校内通信实践综合实训平台建设。

通过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将所学技能灵活应用到通信各个岗位上。一般可以建立设计型实验室、测试型实验室,还可以建立工程研究中心和开放式实验室,但是,后者的建设需要学校有相当的资金支持。校内基地建设不完善,不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学校建立通信设备和仿真教学系统,可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加深对信号系统、通信原理、移动通信、程控交换、光纤通信、物联网等专业课程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建立校外通信基地,与大型通信企业合作,建立光传输和程控交换、移动通信等综合实训系统,使学生可以在商业运行平台上进行试验,接触实际通信设备,掌握通信实际设施,提高学生在硬件与软件开发能力、通信设备实际维护能力等,将学生只重操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转变为理论与过程并重,培养了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也提高了实验教学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

2.2重视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的师资培养。

建设一支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师资队伍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必要条件。但是,在教室队伍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通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满足以下两点:首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满足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教学要求,目前的师资大部分时间放在理论教学和科研方面,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双师型教师既要传授通信专业基本知识,也要熟悉通信岗位操作,能够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培养应用型通信专业人才。鼓励通信工程专业教师在进修培训过程积极参加通信企业各种岗位技能培训,以此提高对通讯技术的实际应用和通讯技术发展的方向了解。此外,通过实际操作设备、调测设备等完成企业考核,使教师自身具备通信技能实操能力,达到能够操作和讲授现有的主流通信营运商通信产品的教学水平。

2.3培养学生对实践课程的兴趣。

首先是加强培养学生通信基础技能。学校建立相对的基础实验室,如通信电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一些基本理论课程的,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另外在此基础上,做一些验证性实验,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为学生以后进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准备,要逐步先学会使用常规仪器,如万用表、示波器、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等。其次,适当性地增加实践课程教学课时。通过教学实践调整和改革,将认识实习、综合实训和综合设计等实践加入到原有课程实验中。此外,加大实践训练。如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各行业竞赛和电子设计竞赛等,通过竞赛培训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培养学生读实践课程的兴趣。

2.4广泛开展通信职业和行业资格认证。

以就业为目标是应用型本科通信专业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为此,在高校中广泛开展通信职业和行业资格认证,在专业教学体系中将职业岗位技能融入其中,以提高学生的行业岗位技能,增强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进而提升应用通信人才的培养质量。每个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教师队伍结构,确定通信工程定向培养的方向。学生参与大型通信企业实习,在其过程中通过培训,理论和操作考核等,通过者可以获得大型通信企业公司的NC助理交换工程师认证、NC助理移动工程师认证(GSM)和NC助理传输工程师认证(SDH)等。同时,学校准备组织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针对在校生和应届毕业生的通信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使学生在本科毕业时就能够拿到通信行业就业的准入证书,为学生今后在通信行业的求职、任职、创业等做好充分的准备,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3结束语

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必须要改革,根据社会对通信工程人才需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在长期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探讨和改革,既要面向应用也要面向创新。通过加强校内通信实践综合实训平台建设、重视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的师资培养、培养学生对实践课程的兴趣、广泛开展通信职业和行业资格认证等来改革应用型通信专业实践教学。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缩短了学生适应通信岗位的时间,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符合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

作者:彭辉 单位:武昌理工学院通信工程

参考文献

[1]彭良福,张传武.以就业为导向建设应用型的通信工程专业[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12):58-59.

移动通信基本知识范文5

【关键词】教学改革;翻转课堂;微信公众号;移动学习;大学物理

一、大学物理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

大学物理是高等学校非物理类理工科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需要良好的物理基础知识及初步的高等数学知识。目前,这门课程的教学存在着主要采取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光讲述、不提问更不讨论,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最终导致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自我发展和完善能力低。(1)大学物理的课程特点及面临的问题。大学物理主要包括质点运动学、牛顿力学的基本定律、力学定理与守恒定律、刚体的定轴转动、气体动理论、热力学基础、静电场、稳恒磁场、电磁感应、麦克斯韦方程组、波动光学等基本知识。课程主体偏重理论分析,辅以实验论证,传统模式下,教师讲解为主的上课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需要提出新的授课方式来更好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2)理论与实践脱钩。目前,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大多只重视理论教学,没有辅之以实践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均为枯燥的理论知识及相关公式定理,追根溯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并未得到培养。因为学生通过课本上的表述很难真正理解通过实验现象推导出来的公式及定理。因此,为了进一步培养既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掌握逻辑分析问题思维的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刻不容缓。

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实现翻转课堂的可行性

(1)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当下的时代已是无线网、4G网的时代,此外,5G网络未来可期,为在线翻转课堂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网络环境。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提供了硬件支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教育进行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2)微信公众平台为实现翻转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软件环境。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具有特色的手机通信软件,它打通了传统电信通信和移动互联网的界线,实现了跨通信运营商、跨系统平台的信息传播,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极大地丰富了用户的沟通方式。当前,微信提供的主要功能包括通信功能、社交功能和平台化功能。微信公众平台,简称公众号,是基于微信应用的、可进行自媒体活动的平台,主要面向组织机构、政府、媒体、企业、个人等机构推出的合作推广业务,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向公众提供各种服务,如消息推送、活动召集、品牌传播、资源分享等。目前大部分用户把微信公众平台作为聊天工具、娱乐方式或一种便利的服务方式,但对于微信作为一种信息传递工具,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开发甚少。基于微信公众号丰富、强大的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编辑功能,可以良好地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方式,也可以为线上教学提供便利。(3)互联网在教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是微信用户群体的中坚力量,对于基于微信公众号进行教学与学习已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技术支持。基于微信支持多种形式内容的实时发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链接等资料,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有效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自主安排学习的时间与地点,实现移动学习。同时,学生遇到的学习问题,可随时随地通过在微信平台上留言,向老师反映,老师也可及时进行解答。教师准备的相关大学物理实验视频等,可以在课前在公众号上面,让学生提前观看,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可能性。

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物理课程翻转课堂的设计与实施

基于翻转课堂的内涵及《大学物理》的课程特点,构建了适用于《大学物理》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课程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即课前知识引导—课中内化—课后升华。在课前自学阶段,学生观看微信公众平台上教师的相关微视频,如YouTube上的实验视频及国际知名学校公开课视频等,自学相关新知识点并完成相应小测验。教师可实时查看学生学习情况并给出相应建议。例如在《旋转矢量》章节中,由于旋转矢量概念抽象,难以理解,却又在整个机械振动中属于重要知识点,光听教师讲解,学生无法良好地掌握知识。通过在微信公众号上视频,解析旋转矢量图的制作过程及其与上一节课简谐振动弹簧振子的物理关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一概念。在课中内化阶段,教师作为引导,学生作为主体,师生之间充分讨论,以解决学生课前学习阶段遗留的问题。此外,同学之间也可互相讨论解决问题,激发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及逻辑思维方法;在课后升华阶段,学生复习所学知识,并为下一次课学习新的内容做知识储备,完成相应的课后作业。

四、总结

移动通信基本知识范文6

(1)立足素质教育需要,注重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针对非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现代通信技术与社会”课程以展现现代通信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为目标,综合介绍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按照先通信基本概念后通信系统的方法,从全程、全网的角度介绍通信的基本理论、典型的通信系统以及应用。在课程内容定位上突出学浅用深,从通信技术的发展史、现代通信的关键技术、科技改变生活等方面详细阐述通信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基础性与前沿性、技术性和探索性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与兴趣。例如,通过“击鼓传声”“飞鸽传书”和“烽火狼烟”等例子,介绍了我国从殷商时期就开始的古老的信息传输方法;从“苏武牧羊”“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等故事中了解了古代的通信方式;通过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了解S.O.S.莫尔斯电码的应用;分析了泰坦尼克号海难发生初期,其他船只和救助组织没有及时组织施救的原因:船上发报员开始发出的是过时的求救信号,直到整个船只都快没入大海时才发出了S.O.S.求救信号。这些都使学生认识到:自19世纪莫尔斯发明电报之日起,通信技术便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代通信技术使得神话故事中描述的“千里眼”“顺风耳”成为现实,并加快了社会前进的步伐。

(2)以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以展现现代通信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为目标

综合介绍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包括通信发展历程、通信基本知识、电话交换网、数据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互联网通信等。课程采用以介绍通信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思路,注重系统性的介绍和分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应用,并紧贴生活应用,详细分析各种通信业务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在讲授模拟信号的调制技术时,将模拟信号的基带传输比喻成一个人步行从市中心去位于城郊的火车站,而调制传输就如同乘出租车去火车站,可见后者的可靠性与效率显然高于前者。在定义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时,形象地介绍单工就像单行道,半双工就好比独木桥,全双工就是来回可对行的双车道。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数字复用技术,通过多个车队轮流使用道路的例子加以说明。

(3)以通信技术的发展史为主线,以重大事件、关键人物、核心技术、生活应用、发展趋势为切入点

介绍现代通信技术对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教学过程中,介绍了电报发明人莫尔斯的生平、电报的发明过程以及科学成就;介绍了电话发明人贝尔的生平、电话的发明过程以及科学成就;介绍了经典电磁学的创始人麦克斯韦的生平以及科学成就:没有电磁学就没有现代电工学,也就不可能有现代文明。以中国探月工程、美国火星登陆计划为背景,阐述了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功能;通过对马航MH370航班失联事件的分析,介绍了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及其卫星通信的工作过程,分析了失联航班可能坠落区域的判断依据;举例说明了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作用。现代通信技术方便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同时,也带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思念的特殊体验,现在的人们再也感受不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心境,也难以写出“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样优美感人的诗句。现代通信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人类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促进了通信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正是在这种互相影响和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进步的。

2引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性教学方法

(1)将教师的科学研究思想、方法和取得的成果引入教学,从而使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了解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加强大学生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实际认识,加深对通信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解。采用交互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围绕“基本知识→系统应用→社会生活”的思路,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组织研讨、开展调研、参观实习等环节,全方位锻炼学生的理论学习、研究思考和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体系结构、发展规律、应用趋势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教师讲解、指导为辅,通过与实际通信网络及设备相联系的实验课程,并借助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建立相对完善的软件教学平台,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利用MATLAB及SIMULINK等多种通信仿真软件,将仿真实验搬上讲台,将抽象的理论可视化,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2)建立校内教师、企业工程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教学模式。

依托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专业实验室,针对理工类本科生,完成一次验证性实验—“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理解并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和各种应用场景。针对非理工类本科生,安排一次演示性实验—“数字基带系统仿真”,让学生了解数字信号传输的过程,使学生对数字通信的整个过程有较清晰的认识,并介绍数字通信系统的应用场景。依托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参观安徽电信公司等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深入了解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加强大学生对通信系统的实际认识,加深其对通信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解。

3制定课程论文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1)课程的考核方式:

课程论文+平时成绩+实践环节。其中课程论文要求:对现代通信技术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行探讨,具体内容和篇幅不做特别要求,如可以对课程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或就某些具体通信技术加以阐述,或对于通信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等,鼓励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讨论。评判标准:将报告内容表述的准确性、新颖性、全面性作为基本评判标准,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在报告中体现出对通信技术促进社会进步发展有较深理解。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开展“我是老师”主题课堂环节,组织学生走上讲台与大家分享自己对通信技术与社会的见解,加强学生的主动式学习与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平时成绩由两个表现决定,一是学生课堂考勤和提问环节的表现;二是学生在课堂研讨和“我是老师”环节的表现。

(3)实践环节评判标准:

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主动性和操作能力作为基本评判标准,主要考查学生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4结语

移动通信基本知识范文7

通过开展通信工程专业的CDIO工程教育改革探索,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我校通信专业建设和发展机遇,发展完善具有军兵种专业特色的育人培养模式。解决因专业总学时压缩与满足部队需求而增加专业实践环节间的矛盾,培养出专业功底扎实、个人技能过硬,且具有较强团队合作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的通信工程人才,为其他工科类专业教育改革提供指导。

关键词:

通信工程;CDIO;教育模式;专业教学;应用研究

由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通信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内容、轻方法,重课程体系的连贯性、轻课程实验设置的灵活性,课程实验多数为了验证理论教学内容,缺少考察和提升学员综合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加之实验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缺乏,也使得很多实践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偏离了实践教学设置的目的。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制约和影响了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紧跟时展步伐,适应信息化时代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将最新理论成果、技术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如何以现代信息科学的视角理解和整合经典的通信理论课程内容,如何提炼具有军兵种专业特色的核心知识体系,并融入和贯彻到课程教学之中,如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都是我们在专业教学中必须要面对的突出问题。

一、CDIO教育理念及特点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构思、设计、实施、运作(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四个单词的缩写,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机构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得到的创新研究成果[1]。“C”是指依据用户要求,综合技术服务、企业战略规划等因素,不断更新概念、技术和商业计划;“D”是指对设计方案进行论证、优化和创新;“I”是指任务实现,要把方案设计转化为科技成果;“O”是指成果展示、验证和评估。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做中学”(learningbydoing)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理论的抽象概括,是以项目研发至运作的整个生命周期为实施背景,以工程操作实践为平台,使学员以主动的、积极的、可操作的、课程之间相互衔接的方式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员为中心、以实践锻炼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CDIO工程教学模式的培养大纲是以构思、设计、实现、运行为主线,综合了专业知识、个人技能、团队合作及人际沟通等方面,是在整个企业与社会环境下进行实践运行的过程。这种理念及特点对高校改革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解决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提高学员就业率具有很好的启示与借鉴价值。

二、通信工程专业采用CDIO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分析

在分析我校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发展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通过采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校企合作及赴部队参加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保证人才培养计划的落实,实现学校与部队“零距离”,解决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提高学员第一岗位任职能力,形成具有军兵种专业特色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1.通信工程专业采用CDIO教育模式与现行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人才培养方案是学员培养的指挥棒,我们在认真分析和深入理解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教学实施大纲与军队院校对学员能力培养目标要求,结合军兵种通信专业自身特点和大学已具备的实际培养条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和修订,制定出具备深厚的专业技术知识、精湛的实践能力和全面的人文素质的培养目标。通过对CDIO标准体系的分析,发现其教育目标是[2]:让工程师可以带领课题团队,成功地进行工程系统的概念、设计、执行和运作,旨在创造一个新的整合性教育;在技术基础上为学员提供尽可能多的业务知识,培养和教育工程师发展成为新产品、新系统的创造和执行过程中的开发者和领导者,为研究者们灌输对自己工作重要性和策略价值的认知。我校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着眼培养部队骨干军官,紧贴部队对人才的需求、学员对成才的需求,坚持指技融合人才培养特色。优化专业能力培养体系,以军事通信工程为主线,以扎实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知识为支撑,围绕信号与调制、传输与交换、组网与系统构建通信工程专业技术基础。关注学员综合能力素质培养,强调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共性要求与个性特长相结合,构建全方位综合育人体系,由以知识传授为主向培养综合能力为本转变,注重学员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着力造就理想信念坚定、军政能力优良、科学文化厚实、专业技术精深、身心素质过硬、能够适应现代信息化战争需要的部队通信兵高素质人才。从两者目标分析中可以发现,在以人为本、面向企业(部队)服务、创新精神等培养目标上,我校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系完全可以向CDIO的标准靠拢,也就是说在通信工程专业中采用CDIO教育模式与我校现行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2.采用CDIO教育模式具有实践可操作性。在CDIO的教育理念中,各层次人员素质的培养是融入于总的人才培养框架之内,是以项目开发为牵引,以团队合作为抓手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综合地培养和发展,这种方式有别于传统的按单门课程的要求进行简单的整合[3]。CDIO的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学员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技能、全面的系统项目工程开发能力、适应团队合作攻关以及系统开发环境的能力,这与培养我校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相一致的。该新模式中部分教学大纲的编制直接与部队实际工作要求、保障任务等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相对应。因此,在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采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实践将会极大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取得显著的提升,可操作性极强。近年来,我校通过“三走”模式(走上去、走出去、走下去)实现了对最新通信装备技术前沿发展现状的掌握、同类院校专业建设情况的了解、部队用人单位对目标培养的期望;通过邀请同行领域的专家教授及用人单位共同对本专业建设进行了评价考核。在认真听取专业教师以及校外合作单位意见的基础上,优化和调整了原有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部分内容,理顺了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技术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内在关系。

3.基于CDIO的育人培养目标突出了三种能力。基于CDIO育人培养目标重点突出了三种能力的培养[4]:(1)全面系统地掌握电子信息及通信技术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员初步具备方案设计、应用调试、通信系统组网的能力;(3)锻炼学员适应团队协作与顺畅地进行人际沟通的能力。

三、改革实践教学体系,融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

通过引入CDIO理念,改革和完善已有实践教学体系。新的培养体系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事物认知规律及工程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从知识结构的建立、实践能力的培养、工程教育理念的树立等方面出发,突破传统的实验教学常常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狭隘观念,对实验课程的内容设置进行了全面整合与重建,重点突出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开设。在保持部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根据学员在不同学习阶段知识面的掌握程度和通信类专业知识模块,有针对性地对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进行了分模块、分层次、分类别的改革调整,构建了融合实验技能训练与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即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创新型实验。每个实验类型均从点和面两个方面进行内容设置,改革和调整部分实验内容,增加了设计型实验和综合创新型实验的比重,突出学员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

1.强调教学过程实施,激发学员创新精神。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员不再是进行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是将学员置于主体地位,启发引导学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使他们真正地做到“做中学”;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对知识探究的求知欲,使学员带着强烈的兴趣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来。新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过程实施,注重激发学员的创新精神,可以极大地改变学员的厌学情绪;指导学员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梳理、对所发现的问题会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教育和引导学员带着问题学,激发学员强烈的求知欲,鼓励学员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答疑解惑,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

2.注重课程设计规范,突出综合能力培养。在教学内容中突出实践环节的设置,注重课程设计的规范性,强化学员动手能力,突出学员综合能力培养。通过开放实验室,使学员能够有充足的时间集中精力去完成基于工程项目的课程设计。通过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考核实践过程,采取师生共同评价的方法的综合评价体系实现对学员能力的综合测评。以CDIO教育理念为导向,基于部队、科研院所工程项目的课程设计流程[5]如图1所示。

3.建立课程体系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专业评价,根据CDIO教育理念,修订和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对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重组,建立并完善了课程体系结构,在注重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关注教学过程实施,力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增强对学员知识的理论性、实践性、工程性和科学性教学,着力培养军地共需的通信工程人才。以CDIO教育理念为导向,积极探索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以《移动通信原理》为例。在深入进行理论授课的同时,有效利用现有实验资源,构建了基于三平台的移动通信基本实验体系,即原理级验证实验平台、仿真级创新实验平台、工程级设计实验平台,内容涉及原理验证、关键技术仿真和通信工程系统实训等环节,分步骤、分层次地强化了学员的工程意识、工程素养和工程技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树立职业导向服务。我校积极利用国内同行企业一流技术和服务,与华为和中兴两家国内顶级ICT公司建立合作机制,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先后建成了4G移动通信实验室、综合通信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等,改善了军队院校专业实训及实训教学环境,定期开展新技术、新服务交流,使教员和学员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国内外通信技术发展的最新技术,提升了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技能素质。校企合作极大地提高了学员岗位任职能力,为运营商及部队储备和提供合格的零距离上岗通信人才奠定了基础,为我校更深远的实践改革奠定了基础。

四、借鉴CDIO教育理念,创新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依据CDIO教育理念,以学员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适应部队需求为导向,以“应用系统、功能模块、基本单元”为主线,创新我校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新模式。研究在课程主线架构上如何总体把握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安排的考虑、组织形式的设计、讲授方法的融合、学员参与模式的改革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结合校企合作精心设置体现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实训项目,让学员更加主动地、带着问题来学习,为学员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在所建模型中,教学实践活动本身是一个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需要用人单位(即部队)的直接参与,需要根据部队的通信保障需求不断地更新人才培养的专业知识,调整课程体系结构,修订人才培养的目标。它是一个面向企业、部队和学校的系统工程,需要由企业(通信设备的供应单位)、部队(用人单位)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基地)共同商讨,参与并辅助制定教学计划、规划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校企共建专业实验室及产学研基地,并由部队根据专业人才标准量化体系对人才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分析,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则根据部队提供的评价结果及现代通信产业发展的新需求、新变化及时补充完善课程体系,修订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之更能适应部队发展需求,培养出具有现代军事通信素养的复合型专业人才[6]。

五、结束语

在分析我校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发展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通过采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校企合作及赴部队参加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保证人才培养计划的落实,实现学校与部队“零距离”,解决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学员第一岗位任职能力,形成具有军兵种专业特色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徐东辉 周辉 杨百龙 康凯 单位:火箭军工程大学403教研室 火箭军工程大学信息工程系

参考文献:

[1]王晨光,赵冬娥,桂志国,李海真.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通信工程专业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

[2]韦江华,周坚和.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高校通信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2,(20).

[3]毛力,王慧琴,赵光华,王雅慧,等.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4,(1).

[4]张玉波,王秀芳,毕洪波.基于CDIO的通信专业教育改革和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

移动通信基本知识范文8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信工程;课程体系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目前针对本科工程学历资格互认的国际协议中,权威度最高、体系相对最完整的是《华盛顿协议》,我国于2016年6月正式成为第18个成员[1]。对通信工程专业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利于在国际标准的规范下提升通信工程教育质量,有效地扩大我国通信专业工程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通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国防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961年成立军事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时就设置了相关专业。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通信应用的不断更新,通信工程专业的内涵迅速发展,专业内容涉及信号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交换和处理等,涵盖了计算机通信、数字通信等多方面相关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2]。目前,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已经以5A评分成功完成了湖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试点专业建设,并被评为教育部“双一流”,军队院校“双重”建设专业。通信工程专业鲜明的通用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使其非常适合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和标准进行规范性建设。课程体系是专业内不同课程的有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及进程的总和,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建立的专业知识结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中都将课程体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了规范描述和明确要求。从2019年开始,笔者全程参加了国防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申报工作,同时对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下面分别从产出导向的军校通信工程课程体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体系持续改进三个方面出发,阐述我校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探索。

一、产出导向的军校通信工程课程体系构建

OBE即Outcome-BasedEducation,是指基于产出的教育,该理念于1981年由Spady(斯派帝)率先提出[3],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核心理念之一。在产出导向下,专业课程体系的制定需紧扣培养目标,围绕毕业要求开展建设。与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地方高校不同,国防科技大学是一所直属中央军委领导的军队综合性大学,是军队唯一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行列的院校,也是军队唯一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支持院校。习主席训词指出:国防科技大学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和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必须在提升国防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上发挥更大作用,要紧跟世界科技前沿,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方面持续发力,加强重大核心技术研究攻关,做好创新性、突破性成果转化运用,为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将训词落实到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定位,就是要为我军努力培养通用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和联合作战通信保障人才,紧跟世界军事通信发展潮流,将通信工程专业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专业。专业定位明确了我校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任务,在此基础上拟定人才培养目标,再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设计课程体系整体思路。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共制定了14条毕业要求[4],除了包含工程认证标准中普遍要求的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和终身学习以外,增加了第13条具备过硬的军事素质和第14条具备初步岗位任职能力。这体现了我校培养高素质新型通信专业人才的历史使命,也是我们和地方综合性高校相同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根本性区别。课程体系通过建立完备的课程支撑矩阵,实现对毕业要求的紧密支撑。以我校专业课程军事通信系统为例,该课程学分3分,分别支撑毕业要求第1条工程知识中专业知识(分值0.4),问题分析中的识别(分值0.2),使用现代工具中的检索(分值0.1);以及第14条具备初步的岗位任职能力(分值0.3)。该课程以军事应用需求为牵引,立足军事通信系统讲原理和关键技术,要求学员掌握军事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设计方法和关键技术,掌握几种常用军事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类比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类似地位的移动通信课程[5],该课程同样支撑毕业要求中的工程知识、问题分析和使用现代工具。在课程的主要内容上讲授民用蜂窝移动通信的进化、架构、系统组成和关键技术。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现代移动通信系统及网络中的关键技术以及支撑这些技术的基本理论,强调工程方法论的学习,将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类比两所学校的这两门专业课即可发现,国防科技大学作为军校,其课程体系在支撑人才培养目标、传授知识体系架构上与地方高校有显著不同。国防科技大学的课程体系服务于“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生长军官培养,因此把思想过硬和军政素质过硬视为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这种要求鲜明地体现在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中。首先,整个课程体系中,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中设置了多门重要的思政教育课和军事理论与实践课,使得该类课程比重超过24%,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中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占比的基本要求只有15%。思政教育课中包含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人民军队历史与优良传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军事理论与实践课有军队基层政治工作等。此外,为保证学员具备过硬的身体素质,课程体系中包含了众多的军事素质训练和军事体育课,例如野战生存、轻武器操作、军事体育等。军事素质和思政教育课程贯穿了我校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整个阶段,体现了学校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办学定位。

二、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就是指课程体系设计的目标应该围绕学生培养,课程设计内容需要根据对学生的期望而设计,应该按照是否有利于学生达成预期目标这一标准进行课程体系的评判,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作为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由于工程论证是一种合格性评价方式,因此必须考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学生作为教育服务对象的特征,关注他们的知识基础、接收能力和预期目标,按照循序渐进、重基础、强应用的思路,构建贴合学生的课程体系。国防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所有课程按照培养阶段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背景课(包含工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首次任职课程。这些课程按照修读要求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自修课和讲座课4种类别,方便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修读。在入学的第1-2学年,主要夯实通识教育,打牢学生工程基础,因此安排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课程和工程基础课。通信工程专业较为重要的工程基础课:大学计算机基础、电路分析基础在第一学年完成,模拟电子技术在大二上学期完成,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以及电磁场与电波传播在大二下学期完成。第三学年开设了较多的专业基础课,完成通信原理、通信网络基础、信息论与编码基础等课程的学习;大四上学期主要面向应用开展专业课修读,完成军事通信系统、通信对抗原理与应用等不同方向的专业课程,大四下学期则充分考虑提升学生的专业任职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安排了面向实际装备应用的卫星通信系统与装备应用、移动通信系统与装备应用等首次任职课程和本科毕业设计,同时辅以多样化的工程实习和专业实习实践。上述的课程体系设计体现了对学生每一阶段知识接受度的关注和考虑,在第一学年的课程安排中既考虑与高中基础教育的紧密衔接又帮助学生实现了从高中到大学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跨越,第二至第三学年课程则搭建起至下而上的工程与专业基础知识架构,帮助学生夯实专业基础;第四学年重在提升学生面向就业的任职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体现了从通用基础到专业应用、再到实践创新的有序进阶。围绕着高素质新型军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我们在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改进过程中了一系列针对全体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收集学生对于课程体系的意见和问题,切实解决课程体系构建中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跟踪评价的问题。在针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设计的问题包括:(1)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大学所学学科专业是否匹配?哪些课程知识能帮助您快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2)哪些实践课程对于胜任部队岗位最有用,哪些感觉没有用或不太有用?(3)为胜任部队岗位,母校教学安排和训练中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需加强?哪些教学环节需改进?等。这些不记名问卷面向同一课程体系培养的所有毕业生发放,最后通过统计找到了课程体系优化建设的几个痛点问题:有同学反映理论课程虽然学的比较扎实,但是到单位以后缺乏面向通信装备实际操作能力训练;有毕业生反映在本科教学过程中部分课程存在内容重复问题。这些问题都在新版课程体系修正中得到了针对性解决。针对在校学习的学生,我们通过随机抽选大一至大四教学班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倾听学生的意见建议,做到了每一条意见有记录、有回答、有反馈,起到了很好的互动效果,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三、课程体系的持续改进

课程体系作为学校教学育人活动的组织和指导框架,在支撑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同时应该具有动态进化的特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通过建立常态化的评估评价体系、实施专门的教学管理制度、构建切实可行的反馈机制,促进课程体系不断更新,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6]。为了在制度上落实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常态化评估和持续改进,我校制定并颁布了《本科专业课程评价工作规范》,该规范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国防科技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管理规定”为依据,指导和约束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及基于评价结果开展持续改进的闭环过程。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持续改进机制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当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发生变化时、或当学生任职发展调查或定期开展的课程评估发现问题时都会促成课程体系的修订。课程体系的持续改进会牵引专业所有具体课程开展优化和调整。课程体系的持续改进需要广泛征求用人单位、毕业学员、行业专家等多方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要结合军队相关人才培养政策和要求的变化,形成新培养方案下的专业课程体系。为了完成通信工程2020新版课程体系修订,学校多次邀请部队指挥员、兄弟院校和各军兵种专家开展专题座谈,针对专业课程体系调整优化进行审定,确保院校教学与部队需求精准对接。其中有专家建议进一步促进本科毕业设计与专业任职岗位素质培训接轨,在毕业设计中加大行业专家指导力度。该意见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对于毕业设计要求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指导思想。因此,我们在新版的课程体系修订中,着力加强了企业行业相关单位和专家对本科毕业设计立题方向、开题及进度检查、毕业答辩等过程的参与程度。通过联系景嘉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基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知名校友企业建立了50多名校外专家组成毕业设计指导专家库;联合中国电科集团第7研究所、第54研究所、湖南省软件无线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导航中心等军工企业和研究所,联合开展毕业设计的实践指导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毕业学员普遍反映引入企业和用人单位专家参与毕业设计,使得自己可以更好地把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工程应用相结合,大大提升了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课程体系的“持续改进”需要落实到每一门课程的“评价-反馈-改进”环节中去。长期以来,我校坚持了常态化的督导评教和学生评教制度,以1学年作为反馈和改进周期,促进教师对课程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进行改进。近年来,针对督导和学生反映较多的传统黑板加PPT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员听课效果不佳的问题,开展了以引入信息化网络化教学手段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在通信工程专业56门必修课程中,有近1/3的课程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以及军网课程平台建设了在线MOOC课程,其中核心课程通信原理[7]、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被评为教育部一流在线本科课程。不少老师在开展传统课堂授课的同时结合反转课堂教学、小班SPOC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灵活采用慕课堂、雨课堂等信息化教学工具辅助教学活动开展,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了学生听课参与感和沉浸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考试成绩的稳步提升进行验证。针对课程的持续改进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考核方式的改革。我校2017版培养方案中大部分课程的终结性考试成绩都在考核中占了较大比重。然而,常规闭卷考试并不能完全公平地反映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情况。为此,在2020版培养方案中[8],我们要求所有通信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在考核内容方面,提倡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和应用的全方面评价,除了通过考题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还需要设置适当比重的无标准答案型考题、研讨型考核问题以及应用型项目考核问题等;在考核方式设计中必须将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综合考虑线上线下学习情况、课堂表现、研讨课题完成情况等,避免出现期末考试“一锤定音”和“高分低能”的情况。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