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心得范例6篇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心得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心得范文1

[关键词] ERP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 实践教学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3. 058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3- 0096- 02

ERP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成为企业信息化的首选。会计信息系统是ERP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目前高校会计专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采用的软件基本都是ERP系统,如何构建基于ERP系统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基于ERP系统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

1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实践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一般来说,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服从于该课程理论教学的整体要求,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全面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以及应用方法,使学生学会如何实施和管理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为将来使用和维护会计软件、用计算机处理财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但是如何围绕这一目标,来制定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即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上掌握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却是非常模糊的。

1.2 实践教学的实践内容、实验项目缺乏系统的设计和安排

该课程实践教学的实践内容和实验项目也缺乏系统的设计和安排,学生在练习时缺乏实验资料、实验任务安排以及实验报告的要求,使得实践教学很难有真正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情况及进程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评价,也无法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存在的不足。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过于偏重应用,理论教学滞后于实践,教材更新速度慢。实验教材内容、设计安排过于单一,大多数是财务软件的操作指南,教材资料比较陈旧,而且严重滞后于实践。教材的内容极大地限制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简单机械地模拟操作而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难以达到预期的实践教学效果。

1.3 实践教学平台落后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及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为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应用平台,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条件和上机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要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技术平台相对落后,基础设施投入并不到位。同时,由于缺乏校企联合,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采取在实验室单纯模拟操作的方式,学生没有深入实际工作中,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与其他系统之间的联系,最终产生“信息孤岛”现象。学生只是简单地模仿,无法彻底弄明白其中的原理,业务稍有变化就无所适从。这对开发学生思维,增强其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都有一定的约束。

1.4 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满足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实践教学要求

现有教学手段落后,基本上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目前的教学方法还是老师讲,学生按老师设计好的题目去做。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大多采用的是验证式实践教学法。学生按实践内容和步骤进行实践操作,最终验证性地考察会计信息处理结果。这种形式的实践对学生的要求不高,虽然可以使学生对整个实践的过程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或体验,但不能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和会计电算化职业技能的培养。这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会计信息系统教学的需要,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会计信息系统这门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有必要进行实践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改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的新路子。

2 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的特性

在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体系有别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具有其特殊性,可以总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实验内容呈现系统性、集成性

典型的ERP系统的框架可划分为7个组成部分:物料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管理系统。将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置于ERP系统框架下,可以实现与其他子系统的集成应用,有利于理解系统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整个系统的功能与结构。

2.2 实验形式具有创新性、实践性

ERP实验体系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ERP 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以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ERP系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考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复杂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ERP实验中心可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验教学提供软件、教材、实验资料、企业案例等解决方案。

2.3 模拟实验教学方案多样化,呈现互动性

基于ERP 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实验具备精良的设备、完善的教学课件和精心构思的仿真实验设计等特点,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为探索现代教育教学方式提供借鉴。采用“ERP沙盘模拟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思想,其核心是充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这样的ERP沙盘模拟实验既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管理专业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是非常有益的。

2.4 实验环境网络化、智能化、实时化

在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实验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可以做到图文并茂,实现会计信息系统资源集成与共享及远程处理、远程查询、远程传输等功能,信息可以实时传递,适应信息时代对会计的要求。

3 基于ERP系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为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搭建一个更新、更高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构建基于ERP系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体系。

3.1 明确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目标

为达到实验教学目标,构建基于ERP系统的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体系是必要的。通过制定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项目、实验教学计划以及实验考核评价标准构成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大纲要满足实验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实验大纲设计实验的具体项目,学生根据提供的实验案例数据,通过财务软件的应用完成实验的要求,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验账套数据考核评价学生实验的完成情况。而且要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和改进实验教学体系,保证实验教学跟上实践的发展。

3.2 采用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案例教学

采用大型企业实施会计信息系统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正确理解和评价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刻理解与掌握企业财务及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各个子系统的功能,理解与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以及在计算机环境中会计核算与管理职能是如何实现和完成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企业,收集资料,重新筛选整理,形成教学案例。

3.3 搭建ERP环境的教学实践平台

走校企联合之路,建立校外实践基地,选择有代表性的ERP软件。一方面,要与大型的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建立ERP实验中心,例如:会计学院与用友公司合作建立“用友ERP实验中心”,配备用友教学版财务软件(UFERP 861院校专版),并且聘请软件公司中资深的技术人员或ERP实施顾问来给学生作报告,讲一些他们在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使学生深入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选择业务规范,会计信息化较好,开发应用比较成熟稳定的会计软件或ERP软件公司作为学生实践基地,与之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学生可以分批分期到软件公司进行会计信息化实习,了解会计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流程,通过实习撰写关于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的过程的实习调查报告。同时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将考试内容模块化,完成一个模块就测试一个模块,最后是综合能力的测试,这样可以全面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3.4 编写基于ERP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材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材应该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使学生了解会计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原理及系统的功能模块,明确会计信息系统在ERP系统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同其他系统的集成关系;另一方面,系统学习ERP管理软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全部工作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熟练掌握ERP管理软件中财务会计业务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具体包括:总账系统、会计报表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应收应付系统以及购销存系统。最好使学生也了解管理分析、预测决策等系统,避免实验内容单一。实验教材应该配有最新的大型企业实际全面的业务案例,以便学生模拟操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实验教学的目标,而不至于把实验课变成软件培训课。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重新编写了《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指导书》,规范实践教学内容。

本文仅对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进行了探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ERP软件的发展而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 任秀梅,刘永娜,生艳梅. ERP环境下会计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J]. 北方经贸,2006(6).

[2] 丘晓平,李艳琴. ERP环境下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探索[J]. 福建电脑,2011(4).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心得范文2

LIMS是英文单词Laboratory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的缩写,意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它是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构成,将以数据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与现代实验室管理需求相结合,针对实验室整体环境设计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实验室管理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现代实验室管理思想组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实验室为中心,将实验室的业务流程、人员、环境、设备、管理等因素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实现了实验室科学、高效的管理,是未来实验室的发展方向。

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1.提高了样品测试的效率。

实验样品的测试需要很多相关资料和信息的辅助,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和可靠。以往人工查询所需信息的方式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一些偏差和失误。现在采用了基于相关实验信息库而建立的信息管理系统,使检测人员可以随时、很方便地来查询自己所需的信息,大大提高了获取信息的速度和准确度,并且避免了一些可能出现的人工失误,使实验可以较快地得到分析结果。将分析结果输入LIMS后,系统可以自动对分析结果进行汇总,生成分析报告。

2.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对实验样品的测试和分析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其结果的偏差必须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LIMS的自检报错功能有效地降低了出错的概率,实现了智能化分析。此外,LIMS还可以自动上传各种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计算和自检,避免了很多人为因素可能造成的错误,使分析结果更具可靠性。

3.提高了实验室各类资源的利用率。

以往的实验室管理中,由于缺少对实验室各类资源和待检样品类型、数量以及各岗位工作情况等信息详细、有效的了解,致使管理缺乏协调性,造成了实验室中很多人员、设备的闲置和一些资源的浪费。现在通过LIMS平台,可以使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实验室内所有设备和人员的工作状态以及待检样品信息等有一个全面、清晰的把握,使管理人员可以科学、有效地分配和利用各种资源,合理安排检测顺序,从而缩短了样品检测周期、提高了检测效率、减少了资源浪费,实现了实验室协调、高效的管理。

4.实现了实验室的量化管理。

LIMS可以对实验室中各种抽象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将其量化,比如设备的使用率、维修率、各岗位工作量、各环节工人操作的出错率、检测项目信息分布情况、实验室试剂和经费的消耗情况等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将这些信息以数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实现了实验室信息的量化,对比相应的考核标准,可以对实验室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相关的量化考核和评价,有利于管理人员了解和评估实验室各环节的工作状态,从而对实验室各方面进行有效地、针对性地管理。

5.提高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的试验工作以及很多新的检测项目中都会遇到一些新的、复杂的问题,如果仅凭操作人员的经验去处理遇到的复杂问题会觉得比较吃力,并且容易出现错误。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有效提高了实验中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它可以将实验室内各类信息和资源进行存储,并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系统存储的实验数据可以对相关问题进行检索,利用系统对实验室曾做过的试验项目的样品和结果进行查询,可以得到很多对解决问题有重要价值的信息,帮助分析。

6.提高了实验信息的保密性。

保密工作一直是实验室工作的重要内容,很多重要的实验信息和结果都需要进行相当程度的保密,过于单一的保密方式除了保密性差以外,还给工作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实验信息的分级别保密,通过系统可以设置不同的保密权限和不同的密码,不同级别和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只可以查看自己权限范围内的实验信息,在提高了实验信息保密性的同时,实现了保密的合理性。

三、如何发挥好LIMS在实验室管理中的作用

再先进的系统都是由人来操作的,人都是需要制度去约束的,因此,要在实验室的管理中利用好信息管理系统,必须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和落实,才能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例如广东某兽药企业为了解决产品检测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检测效率和服务质量,早在2003年就建立了与企业相适应的兽药与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管理系统,但由于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员工又懒于把检验数据输入系统,系统一直没有得到全面应用,企业存在的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2008年,企业领导下决心,狠抓LIMS的建设与实施,在系统中重新对检验流程和检验任务进行了分解、梳理,并融入考核评估标准,重新启动了LIMS的使用。为了配合系统的使用,企业加强了制度管理并采用了薪酬激励,LIMS终于在该企业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四、结语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心得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 信息;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5-8199-02

高校实验室(实验中心)在承担重要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和提高办学水准的极其重要的基地。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技术性和综合性很强,其管理工作包括实验室的常规管理和实验室建设规划;大批仪器设备的管理、调配和使用;教学和科研资料及实验数据的收集、管理和应用;大量实验药品的进出库管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监控;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管理和调度等。面对如此复杂而技术性强的工作,要做到全面协调有序而且高效运行,而必须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全面地对实验室进行科学的管理。经过各学校实验室多年运用,获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1 运用信息技术管理实验室的重要性和现实性

实验室管理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管理,其特点是研究怎样以科学合理的策略及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的人力和设备资源的能量,使实验室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上发挥最大的效益。实验室管理要完成的工作很多,包括实验室的组织管理、场地设施及仪器设备管理、实验教学管理、科研项目的申报及研究实施、实验室建设和发展规划、实验室考核与评估、信息技术交流等。因此,高校实验室是一个教学与科研力量强大的实体,拥有人力资源、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等诸多优势。大量资源的投入配置、使用与管理、信息的收集、筛选及保存,工作量很大,操作难度也大。如果用传统模式管理,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准确性也差,无法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高校实验室技术与基础设施发展很快,现代化的化学实验室面貌已经不再是玲琅满目的玻璃器皿,许多高度电子化、集成化的大型精密仪器已经成为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基本配置,这些电子仪器大都配置了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或者都配置了计算机信息终端。这些先进仪器的使用必须运用计算机技术来运行、管理和维护。

运用计算机技术及时跟踪管理那些流动性大的通用设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实验室网络,使大量的实验室信息资源得到共享;运用信息技术还能够极大地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制作实验教学软件,开展实验网络教学,制作模拟化学实验室,实现化学实验的多媒体教学。建立实验室管理系统,使主管领导和实验室负责人能够便捷地了解和监控实验室及设备的运行状态。

2 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

建立化学实验室管理管理系统,运用Visual Basic 、FoxBase 、FoxPro 、Access等软件设计和开发数据库系统。具体可制作实验室基本信息管理数据库,大型精密仪器管理、运行和维护数据库 ;实验试剂与耗材出入库记录数据库,实验教学研究与科研课题开发数据库。已有行业专家开发研制了各种类型的化学实验室管理软件,有些是免费的,有较强的实用性。化学实验室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的检索、运算、存储和输出等强大的高度自动化功能,对实验室所配置的大型精密仪器和种类繁多的实验试剂及各种材料等信息进行动态、实时的自动化管理,实现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2.1 实验室基本信息档案的建立

2.1.1实验室序列与层次结构管理

本学院的实验室基本结构为化学实验中心和生物实验中心,化学实验中心则按学科再分成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基础化学、应用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向下的结构序列还可细分,如分析化学含有仪器分析,其中又分为色谱、光谱、质谱等实验室;以实验中心为主体的组织结构,接受校、院两级的领导和管理,本身具有相当的权限,有较强的独立性,为国内多数高校所采用。因为有纵向和横向的交叉关系,在管理上较为复杂,因而管理信息和技术数据的精确处理和高效交流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数据库除了管理实验室的组织结构、资源配置和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规划,还包括实验室人员基本信息,包括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和技术人员,数据库中可以查阅他们的职务、职称、学历、学术背景与研究方向、工作岗位与职责,以及科研与教学方面,个人及团队所取得的成果。

2.1.2 构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制度

实验室(中心)必须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包括实验室各层次、各序列的管理权限以及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实验室日常管理与运行规则,安全管理规则、危险物品管理规则、财产管理制度、经费使用与采购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登记及管理和使用记录等。以上各项管理制度可以把大量的文档、图形、影像等信息技术以电子信息方式建立和保存,构成索引链接的数据库,使制作、查阅、修改及更新都十分方便,并且便于实行网络化管理,适应纵向和横向的管理和监控。

2.2 实验室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化学实验室的主要任务之一,建立实验室设备信息管理数据库,科学合理地配置实验室的各种资源,使资源管理公开化和网络化,实行仪器设备使用预约方式,根据教学和科研及各教研室的要求,合理安排使用时间,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开发SQLserver以及Assece等数据库平台,对实验室(中心)的仪器设备实行科学管理,主要的服务是把仪器信息录入、更新、查询、使用预约和跟踪维护。

首先,建立便捷而准确的仪器设备查询系统,以所有的仪器设备的主要参数(仪器名称、编号、型号规格、产地或购入日期以及报关地点等)为索引,查询时,输入仪器的某个参数(数据),就可以查询该仪器的完整参数、功能作用、技术性能以及使用和管理。通过设置链接,还可以查询到仪器的技术资料如使用说明书、线路图、结构示意图等。如此实现实验室设备的科学管理,也给仪器设备的准备使用者提供很大便利。本单位人员通过连接实验室网络的电脑终端,就可以随时入网查询。本学院近两年购置了一批进口的大型仪器,技术先进,功能强大,但操作复杂,技术难度大。我们建立了实验中心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学院的教师可以通过该系统了解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操作规程、使用条件及要求,可以进行预约使用,在管理员的安排下,实现仪器的有序管理、合理使用,发挥应有的效益。

2.3 化学药品与材料管理

2.3.1化学药品的管理

化学试剂由于库存及使用情况不断发生变化,是一种的动态的管理。通过数据库,根据每一次的入库和领用的数据,设计一个具有自动更新功能的数据记录表,可以自动更新药品的库存状况。化学药品的库存量,是制定药品采购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另外,某种药品即将用完时(当库存量为1或2时),可以设置自动提示。还可以设置试剂过期预警,当某种试剂到达预设的质保期限时,该项数据将自动发出警示,提醒注意尽快使用,避免浪费或影响使用效果。

在化学药品管理系统中,运用相关化学软件,根据药品的某个关键词如名称或化学式,就可以查询该试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等;还可以为配制溶液提供便利,当输入溶质、溶剂名称时,所需配制溶液的浓度与体积,就能够立刻计算所需的用量。此外,本单位相关教师可通过实验室网站递交购买实验仪器和药品的申报,以及审批和回复。

2.4 实验教学与测评

2.4.1 常规教学管理

设立相关课程实验教学模块,载入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 、教材、 参考资料、实验内容、原理和方法以及所需运用是仪器试剂等,作为实验预习参考依据。同时,建立学生实验管理模块,内容有教学计划中的实验内容、教学要求、注意事项以及实验数据记录、查询与处理等。还有建立学生实验档案,主要有学生学习成绩管理系统,分别记录学生实验技能成绩、实验报告成绩以及实验考查, 以及教师对学生实验结果和能力的评价,这些数据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及时录入,期末时进行综合考查评价。同时建立了学生实验信息数据库,学生在完成实验以后输入所指定的实验数据,作为实验教学的原始材料存档。另外,设立教学交流论坛,提供师生教学交流平台,了解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意见和要求。

2.4.2 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

实验中心设立有学生开放式实验室,让学生有自主学习、自主实验的空间。同时,在实验室网站设立有如下模块:1)实验教学内容选择模块,学生除了完成在教学计划中规定必须要做的实验外,可以选择其他所列的实验项目;2)实验原理和方法介绍:对开出的实验项目所涉及仪器设备、原理与方法作出较为详细的说明,便于学生做实验预习;3)模拟和仿真实验:提供各种模拟实验软件或实验动画、视频,以及一些逼真的互动性较强的电子模拟实验,让学生联系所选学的实验课程进行虚拟实验操作,理解实验方法和原理,设计和分析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结果;4)学生实验成绩评价:正对学生上传的实验报告、结果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指导意见。

在实验教学管理系统中,提供让学生下载的学习参考资料如实验室实用手册、化工辞典、化学试剂配制手册、实验常用仪器设备操作方法资料等。学生通过实验室网络来查阅参考资料,十分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学习。

3 如何做好化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

3.1 实验室的信息化要与院校的信息网络关联

实验室信息化作为校园信息网络的构成,要和学校及院系信息网络高度关联,接受校院两级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和监控。在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构建、开发和运行中保持与校院信息网络的同步以及兼容性、共享性和通用性,使实验室管理系统真正成为校院教学和科研的重要资源。

3.2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

实验室(中心)要努力争取得到院校主管领导的重视,使他们充分理解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不仅能够给实验室的发展发挥重大作用,而且对院校的教学与科研,对学校的办学及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效益会产生极大的促进,因此给予决策与财力上的支持。使实验室(中心)的信息化基础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获得所需的的资金投入,以及在人力和技术资源上的保障。

3.3重视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

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而且应掌握信息运用技能。因此,在培养和引进实验室人员,要注重配备既有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又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双专业人才,把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成为由高端专业人员为带头人、拥有一批专业知识扎实、综合能力强的专业管理人员以及知识面宽、技术熟练的技术人员构成的学术和技术团队。

参考文献:

[1] 陈军. 化学实验室管理体制建设的探索[J]. 琼州大学学报,2005(5).

[2] 吴性良,马林,李妙葵等. 基础化学教学实验中心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5).

[3] 张宏. 谈高校实验室实验材料、低值品及易耗品的管理[J].天中学刊,2004(2).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心得范文4

关键词:用户体验 信息交互 信息质量 信息质量综合评价

分类号:G205

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信息质量(information quality,IQ)是信息对信息消费者的适用性及满足程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质量成为决定信息社会价值、影响社会发展的一项关键性因素。

国内外信息质量评价研究经历了由以数据、信息产品和流程为主要对象,基于用户角度的信息质量评价,到兼顾数据与用户角度的信息质量评价的发展历程。Wang R Y和Strong D M(1996)、Bovee M等(2003)、Shirlee-ann Knight和Janice Burn(2005)、王侃昌与高建民(2006)等分别从数据与信息的广度、深度、成熟度等多角度,构建形成了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随着对用户关注度的提升,信息质量评价侧重点逐渐向用户转移。其中,Naumann F.和Rolkerc.(2000)从主观、客观和过程角度分别选取用户感知、信息本身和信息访问过程作为IQ评价维度。Pickard AJ和Dixon P(2004)构建了由技术或组织、认知、感情和社会4个变量构成的电子信息资源质量评价框架。而查先进与陈明红(2010)则构建了由信息资源的内容、表达形式、系统和效用等层面构成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泛在信息社会,网络全面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构成了以网状信息组织结构为基础的开放、多维、复杂的社会空间环境。信息用户个性化意识不断增强,参与度逐渐提高,用户的信息消费观念与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用户不再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服务,而是主动地感知信息场景的变化并与之进行积极交互,信息用户的主导地位凸显。

信息交互过程中,用户通过主动信息行为获得的体验与感知直接影响对信息质量的评价。现有信息质量评价体系虽然涵盖了数据与信息的本质属性,涵盖了用户需求、期望及满意度等评价维度,却没有考虑信息交互中用户的体验与感受对信息质量评价的影响。网络环境中,能否从信息交互过程与用户信息体验角度对信息质量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评价,将影响信息质量评价结果的信度与效度,影响信息用户与服务机构问的互信关系。

2、网络环境中信息交互与用户信息体验

“互动是互联网的真谛。关注信息交互过程中用户的体验与感受、关注用广信息行为与情感交流的互动体验模式成为网络环境中用户行为研究的焦点。

信息交互过程是用户与系统、用户与服务者间的一种行为互动、信息交换和感知反馈过程。网络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改变了用户思维方式和分析深度,在信息交互过程中,信息用户情感需求、对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及对过程互动性的需求越来越高,也即用户信息需求由单一化需求向多元化、集约化双重需求(追求自由、实现自我)转变。用户可以充分表达自身需求,进行个性化信息消费。与此同时,用户不再仅仅是网络内容的阅读者,也是内容创作者和信息贡献者,可以主动参与到信息构建中,从中获取更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个性展现与自我发展成为信息交互中用户信息行为的突出特点。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UE)是用户在获取与利用信息产品(服务)过程中建立起来一种纯主观的心理感受,强调在信息获取与利用过程中用户的所做、所想、所感,是用户的本能、行为与心理的综合反映,是信息交互中用户内在状态(倾向、期望、需求、动机、情绪等)、系统特征(复杂度、目标、可用性、功能等)与特定情境(或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首先,信息体验涵盖用户枉信息交互行为中的感受、对产品的理解、目标完成程度以及对产品与系统环境的适应性等诸多方面,其核心是用户信息交互行为所承载的各种复杂而主观的心理感受。其次,虽然是一种纯主观的心理感受,信息体验却真实地反映了信息交互行为中用户的客观心理,直接影响对整个交互过程及最终结果的评价。再次,信息体验是用户在信息交互行为中的实际所得与其真正信息需求、信息期望的比较与衡量。从某种角度来讲,虽然用户体验并不完全与产品价值、服务价值本身有关,却是理解用户行为的基础,也是分析与把握用户进一步行为的依据。最后,从生理学角度讲,信息体验是用户对信息交互过程中某些刺激产生的内在反映,个体差异决定了用户问信息体验的差异。但对一个界定明确的用户群体来讲,其用户体验的共性是可以被认识、理解和掌握的。

网络环境中,信息交互既是用户情感体验过程,又是用户信息消费过程,同时,这个过程又是一个创新性的、内隐性的和自我建构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用户通过与系统、产品、服务接触、互动的信息行为的“真实的瞬间”而产生的心理感受和通过知识搜索、知识挖掘、知识发现等所实现的期望目标而产生的心理感受都将影响用户的信息满意度和对信息质量的评价。因此,用户的认知、情感、意向等心理因素决定其信息行为与信息消费,用户因信息体验而获得的心理感受是用户信息感知与信息期望的比较结果,并划用户对系统和服务的态度、用户对信息质量的评价以及用户的满意度等诸方面产生关键性的影响。由此,用户信息体验与信息质量评价彼此相互影响、动态作用。只有提升用户信息期望与体验感知问的匹配度,才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信息质量评价结果。而且,可以在产品与用户问建立一种有机联系,通过改进与优化产品、系统与服务中的用户体验,对用户体验渠道进行扩充,促成新的用户体验与感知,激发用户的创造性。这将有助于用户信息质量形成一种螺旋上升的良性态势。

3、网络环境中用户信息体验层次分析

用户体验专家Nathan Shedroff指出,信息交互设计是信息设计、交互设计、知觉设计的有机结合。基于心理学家莫瑞(Murmy)人的社会心理需求理论,有学者将用户体验划分为感官体验、交互体验、情感体验、浏览体验和信任体验等5类基础体验。而依据信息系统或产品帮助用户完成任务的有效程度,用户体验又可划分为功能体验、技术体验和美学体验三个层次。

网络环境中,以信息用户的价值目标为基础,根据信息交互行为中用户心理感知的层次性以及信息体验中用户行为、认知及心理感知对信息效用价值的影响,用户信息体验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技术功能体验、美学情感体验和效用价值体验。

・技术功能体验是用户对系统、对交互过程“能否帮助用户高效地完成任务”属性的体验和心理反映。系统是用户与信息链接的平台,交互过程是用户信息交流的渠道。技术功能体验是用户通过信息交互行为对系统、网站、支持技术的基本功能与流程性能的感受,对信息交互过程中高效、便捷、顺畅信息交流的体

验与感知。

・美学情感体验是用户对信息交互过程中产品、系统与流程“能够使自身身心愉悦地完成任务”属性的感受与认知。美学情感体验不仅包括信息交互过程中用户对产品、系统交互界面与交互设计的表层的、直接的视觉、听觉体验与感受,还包括在此基础上升华的情感体验与情感共鸣,是集用户本能、行为与反思等心理反应于一体的信息体验。

・效用价值体验主要描述用户对信息产品“能否帮助用户有效完成任务”属性的感受,是用户在自身信息和经验积淀基础上对信息交互过程中信息产品功能、作用、价值等属性的体验与感知。效用价值体验既是用户对信息产品“有用性”、“价值性”的基础体验,又是用户对信息效用与价值的深层理解与反思。信息交互过程与用户交互行为特点决定这种体验不仅是一种结果体验,更是一种过程体验。

4、基于用户体验的信息质量综合评价框架与指标体系

4.1 基于用户体验的信息质量综合评价框架

由上述分析可见,网络环境中,效用价值体验依然是用户信息行为的最终目标,但用户对信息质量评价不仅停留在此层面,信息交互过程中的视觉、听觉及情感体验同样是用户信息质量评价的重要要素。因此,网络环境中基于用户体验的信息质量评价是一个全面、综合的体系,既应包括用户通过体验与感知而对信息内容特征、功能和价值的评价,还应包括在持续的信息交互过程中用户对授受服务、系统交互的感知、体验、情感效果与其期望值的衡量比较。

根据用户信息体验层次结构,可以构建形成基于用户体验的信息质量综合评价框架,如图l所示:

基于用户体验的信息质量综合评价框架由目标层、维度层和指标层构成。其中,目标层是评价体系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信息质量全面、综合评价,维度层是根据用户体验层次选取的信息质量评价视角,指标层则是依据信息交互中用户的诸项信息体验而对各评价维度细化所获得的可操作性的具体评价指标。在此三个层次中,维度层是核心层次,是决定评价效果的关键部分。

4.2 基于用户体验的信息质量评价维度

基于用户体验的信息质量综合评价框架的维度层由技术功能体验评价维度、美学情感体验评价维度和效用价值体验评价维度所构成。其中,技术功能体验维度是用户通过信息交互行为与体验,从系统技术功能、交互性能和各项服务功能等方面对信息质量的主观感知与评价,是从用户对系统、对交互过程“能否帮助用户高效完成任务”属性的体验角度选取的评价维度。美学情感体验维度是从用户对信息与系统“能否使用户身心愉悦地完成任务”属性的感受与体验角度选取的评价维度,是用户在信息交互获得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及情感体验基础上对信息质量的主观评价。而效用价值体验维度是从用户对信息“能否帮助用户有效完成任务”属性的体验角度选取的评价维度,是用户通过信息交互行为获得的对信息内容特征、功能、功效价值等信息质量客观评价指标的主观感知与评价。

基于用户体验的信息质量综合评价框架三个评价维度来自于用户信息体验层次。这三个维度从信息交互行为中用户心理反应特点及发展递进规律角度,从用户信息向知识转化基本规律角度全面反映用户体验视角的信息质量评价层次,虽然各有侧重,其间却具有较强的内在联系。

效用价值是信息质量评价的基础。网络环境中,效用价值体验维度评价指标来自于信息交互过程中用户的真实体验,由交互体验中的一系列结果所构成,这些结果受到来自于交互体验中用户对产品、系统和过程的技术性能、情感体验等主观评价结果的影响,虽然具有主观性,却是从用户体验角度对信息功能与效用价值的相对客观评价。相比较而言,技术过程体验维度与美学情感体验维度是交互过程中用户对系统、网络的体验及情感共鸣,虽然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与过程特征,但是用户好的过程体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结果体验的不足。同时,用户通过交互过程中的信息行为而获得的体验与感受对信息质量的效用价值维度具有重要影响。

4.3 基于用户体验的信息质量评价指标

依据基于用户体验的信息质量综合评价框架评价维度构成,本着反映用户真实体验、理解用户真正动机、关注用户价值目标的宗旨,以明确性、相互独立、可理解性、可操作性为基本原则,可以获得基于用户体验的信息质量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基于用户体验的信息质量评价指标既涵盖了从量与质角度选取的基于信息与数据视角的评价指标,也涵盖了从交互过程不同阶段与层次角度选取的用户感知和体验的质量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将用户体验中抽象的、感性的评价维度转化为具有切合实际、可执行、可衡量、直观性等特征的要素。一些指标要素的个体内涵与信息质量评价有一定距离,无法单独运用,而将其设置在信息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中,这些指标彼此联系、有机融合,能够从信息交互过程中用户信息体验与感知角度对信息质量做出全面、系统、综合的衡量评价。

5、结语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心得范文5

【关键词】实验项目卡 实验教学 信息化 课程建设

传统的实验项目卡(片)是为课堂实验教学服务的,内容包括课程名称、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班级人数、时间、实验指导教师、实验循环方式等[1-3],信息简洁便于档案管理,实验项目卡作为实验教学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于实验教学的规范化起到重要作用[4-5]。随着实验教学管理实行计算机化及网络化,如何有效地发挥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效能,即如何将实验教学信息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教师与实验室管理,对教学管理理念及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等基于质量管理的层次管理理念,探讨以实验项目为基层管理核心,在传统实验项目卡管理的基础上,使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成为实验项目相关信息的提供者和责任人,通过自行编辑上传与随时更新,不断丰富与实验项目有关的内容,使实验课程教学的宏观管理与实验项目的精细化管理相结合,对实验课程的建设管理及教学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完善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实验教学信息综合管理的必要性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物理实验中心为山东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设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物理实验中心目前承担着6门实验课程,包括面向全校本科专业及留学生开设的《大学物理实验》(必修)、《大学物理综合实验》(公选);面向应用物理学本科专业开设的《普通物理实验》(必修);面向理科实验班开设的《基础物理实验》(必修);面向硕士研究生开设的《现代物理技术实验》(必修)、《传感与检测技术实验》(必修)。涉及到的实验项目总数为62项,已全部纳入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其中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有关的实验项目运行程度最为繁重。自2000年基于校园网络实行开放式的物理实验教学以来,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2006年迎接教育部的本科教学评估,物理实验中心在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和规范化建设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6]。近年来,随着物理实验中心建设的发展,以及实验教学改革和管理的进一步深化及课程质量工程建设的实施,大量的与实验课程相关的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需要进行更新、收集、归纳及高效的统一管理。由于原自主开发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主要以服务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而开发,系统结构单一,主要用于学生预约、在线学习及成绩管理等;尽管后续加进了一些其它实验课程的信息及相关的规范化管理资料,但建立的资料和文件、数据及系统资源仍处于分散管理状态,不能发挥其应有效力,已难以适应实验教学质量管理的要求。

二、基于实验项目卡的实验教学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从2010年开始,在学校立项的教改项目《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信息化与规范化管理研究》支持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物理实验中心开发了基于实验项目卡的实验教学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引入质量管理思想,形成以实验项目管理为核心的规范化实验教学管理模式;采用新的系统框架,通过新建、整合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资料与文件,优化系统资源,实现信息的远程管理等,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取丰富的知识,有助于优秀的实验教学经验、实验室管理经验的保存,也有助于这些经验的传承。

基于实验项目卡的实验教学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实验项目管理系统;(2)远程实验数据处理系统;(3)档案文件管理系统;(4)公告系统;(5)留言系统;(6)主页系统;(7)后台管理系统。其中,实验项目管理系统是其核心,既涉及到每个实验项目所用仪器设备、备选仪器、设备调节要点、设备易发故障汇总、故障维修方案与方法、实验样品的配制方法、配件与耗材等实验室管理信息;同时涉及到每个实验项目的电子教案、实验要求、实验项目教学要点与难点、预习指南、学生常见问题及解答、规范的实验报告模式、相似实验项目信息、实验方法或技术的拓展应用、实验现象的深度分析、评分标准、科技论文等与教学有关的信息。每位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均可以通过普通管理员的身份登录系统进行实验项目相关内容的管理,将相关实验项目的资料以图片、多媒体、word文档等格式上传到档案文件管理系统,并可以对已上传资料进行删改;系统管理员则通过后台管理系统远程管理实验课程的总实验项目信息,数据库维护等,系统的组成结构见图1。

基于实验项目卡的实验教学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采用B/S架构,基于ASP+Access技术开发,具有三层结构体系,包括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库层。对用户而言,用户界面层为最上层,该层负责处理用户的输入和向用户的输出,但并不负责解释其含义,有时出于效率考虑,会对用户的输入进行合法性验证,这一层通常用前端工具开发(如ASP);业务逻辑层是连接用户界面层和数据库层的纽带,它建立实际的数据库连接,根据用户的请求生成SQL语句检索或更新数据库,并把结果返回给用户端,这一层通常以动态链接库(DLL)的形式存在并注册到服务器的注册表中,它与客户端通讯的接口符合某一特定的组件标准(如COM),可以用任何支持这种标准的工具开发;数据库层则负责实际的数据存储和检索,其架构形式见图2。

三、结束语

通过以实验项目管理为核心建立规范化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以丰富实验项目相关内容为出发点,让与实验教学有关的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通过基于实验项目卡的实验教学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方便、直接地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来,其效果是使学生即可以通过实验教材对相关实验项目有所了解,还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同时有助于优秀的实验室管理经验的保存与传承,从而达到实验室的管理更加规范及实验教学效果更加高效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秦昌明, 王红, 赵玉珂. 网络化实验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鸡西大学学报. 2010, 10(2): 68-69

[2]王业田. 以评估为契机, 推进实验室管理规范化[J]. 广西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4, 29(增刊): 104-106

[3]朱桂兰. 做好高校实验室基本信息统计工作的实践与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3, 20(1): 123-125

[4]晏同清, 周建刚. 运用实验项目卡推动实验室管理[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1, 20(1): 107-108+113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心得范文6

随着新的业务和管理系统不断投入运行,数据量成倍增长,系统间的关系也更加紧密,迫切需要建立数据中心系统以满足检验检疫业务发展对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的要求。为此,北京检验检疫局于5月开始开发数据中心系统,并于9月顺利通过验收。数据中心系统将分布于各业务系统中的数据和分散在业务处室、分支机构的电子表格数据提取到数据中心,并将这些数据重新加以汇总,形成便于查询和辅助决策的统计数据,为用户提供查询、分析、预警等功能。目前,该系统包括的数据主要有业务数据、财务数据、仪器设备数据、人事数据和办公数据。

1.业务数据包括出入境检验检疫统计数据和海关经济环境数据等,主要来自ciq系统、集中审单系统等。其中,检验检疫业务统计数据是对日常检验检疫业务所产生的数据的汇总与统计,从整体上反映一定时期检验检疫业务的运行状况,并支持从不同角度对检验检疫各项业务进行分析;海关经济环境数据是由海关提供的与检验检疫业务相关的常用经济数据,与检验检疫业务统计数据形成参照,从而使工作人员对检验检疫业务数据的分析更全面、完整。

2.财务数据包括财务状况数据、国有资产数据、下属企事业单位收支情况数据等。财务状况数据包括北京检验检疫局整体及各部门预决算相关数据、收支费用相关数据,用以反映北京检验检疫局的整体财务状况;国有资产数据包括购房补贴、政府采购和车辆编制相关数据,用以反映北京检验检疫局国有资产购置及支出情况;下属企事业单位收支情况数据主要用于对这些企事业单位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

3.仪器设备数据根据设备用途不同,具体分为车辆数据和办公设备及仪器数据。车辆数据主要是车辆及其使用情况和驾驶员情况的相关数据,数据提取自车辆管理信息系统。其中,明细数据用以反映每辆车的具体情况,统计指标根据明细数据进行汇总,用以反映全局车辆的整体状况;办公设备及仪器数据主要是与办公常用设备(如打印机)和检验检疫业务及其实验中使用仪器的相关数量、价值、使用情况数据,数据提取自仪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4.人事数据包括人事基本信息、人事简历信息和人事培训信息等方面的数据,用于支持对局内人事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明细数据以具体个人为单位,描述个人的相关特征;指标数据以人数为单位,按统计周期对明细数据进行汇总,用于反映全局整体人员构成状况。

5.办公信息主要用于体现全局办公的整体情况,数据提取自办公自动化系统。

由于以上5类数据主要来自各个业务信息系统,因此北京检验检疫局构建了数据标准化指标体系,为各业务系统数据的整合、组织和应用提供了标准和规范,解决了各业务处理系统间存在的数据同名异意和同意异名等问题,为实现各业务处理系统数据整合提供了基础和依据。在数据标准的规范下,北京检验检疫局建设了数据中心项目的数据仓库,数据仓库在相关工具软件的支持下,实现了对ciq系统数据、预算管理系统数据、仪器设备管理系统数据、车辆管理系统数据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数据的抽取、转化、整合和加载,不仅能将这5类数据分别统计和展现,还能将这些数据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和统计,实现全局数据的增值和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