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教学范例

地理学科教学

地理学科教学范文1

 

传统的学科教学过于注重学科本位,从一个较为狭窄的空间来理解课程的含义。教师单纯从常识学科的要求这一维度来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更容易忽视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课程的综合和整合,是新课程在结构上的改革重点,它要求建立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打破学科壁垒,进行综合教学。地理学科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必须兼顾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渗透和综合,以整合的观念重建地理学科教学体系,使各类知识能够相互支撑,为地理课程提供更大的包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另外,高中文理分科形式上划分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但是高考试题越来越突出了问题立意的意向,问题是不分科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运用学科内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因此,加强地理教学中的学科渗透是高中地理教学的有益尝试。   首先,夯实学生地理基础。   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行知识转换、重组、迁移和建立学科知识网络体系的前提。地理事实、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相互联系,是建立学科体系,进行知识迁移的重要依据。例如,对大气运动的理解,需要对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种力、大气的局部运动与全球运动、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等进行理解,这里涉及的概念和原理都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概念模糊、原理不清,就根本谈不上知识的迁移,也就无法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优化教师知识结构。   新课程要求地理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一是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二是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社会的多元化决定了问题的多元化,只学好本专业知识,已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发展的需要。地理新课程教学必须建立大教材观,只有既专且广的知识储备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在备课过程中发挥高中新课程的整体优化效应,宏观把握、微观渗透。例如,在大洋环流系统讲解中,如果只讲授相关的地理知识,会让学生觉得单调、枯燥,若联系历史上我国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以及欧洲历史上血腥的三角奴隶贸易,不仅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其尽快了解洋流的运动点及季风对航海的影响。   第三,调控课堂有机渗透。   课堂教学中的学科渗透,必须有学科本位意识,要注意讲授的必要性、知识的准确性和内容的针对性。例如,调动学生政治知识储备中关于人口、聚落、宗教、旅游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人文地理部分内容;联系语文中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说明气候与地势高低的关系;运用数学中的数轴讲解时区问题,简单易懂;联系化学中的臭氧层、酸雨、温室效应等讲授地理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联系物理学中气温、气压等讲解风带和气压带的形成;联系历史上秦朝蜀郡郡守李冰修筑都江堰的过程,讲述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及社会用水综合效益问题;高中地理知识中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问题等。不论是相关学科知识的迁移,还是其他科目理论方法的移植,只要有相关学科知识的介入,就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并学会运用发散思维解决问题。   第四,利用课外有效延伸。   常见的课外延伸包括作业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因此,精心设计作业,有意导向学科综合,是教学中学科渗透的必要环节。例如,布置某地人口密度的计算,学生在运用地理知识的同时,必须借助于数学计算方法,自然渗透。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的有益尝试,是知识的深化与迁移,是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生活的感悟与体验。例如,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城市用水情况的走访调查,在以地理知识为主的情况下,必须调动语文、数学、化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才能有效地搜集整理资料,得出正确的结论,写出优秀的论文。这不但让学生了解了地理中水资源的相关知识,培养了他们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而且锻炼了学生利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加强高中地理学科间综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种基本理念,是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也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学科渗透,必将为高中地理教学打开一个理想的局面。

地理学科教学范文2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课堂;情景化教学

素质教育下,我国教育教学较以往取得长足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也在不断上升。这一成效的取得不可忽视的就是初中教学的发展推动力,是我国现阶段教育教学发展所不能忽视的问题。在初中教学中,人们将关注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变为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这一表现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更为明显,使得情景化教学在地理课堂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当前情景化教学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仍然存在不足,阻碍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发展。笔者就地理学科情景化教学的意义以及情景化教学乐学课堂发表自己的观点。

1当前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情景化教学的意义探析

1.1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学习兴趣: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学而言,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的难点在于需要学生对该学科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主动去学习该学科。但是目前初中地理学科情景化教学的现状却与之相反,很多学生对该学科学习并没有兴趣,甚至对该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这种现状主要表现在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认为自己就是教学的主体地位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至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而地理学科情景化教学的出现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动力。主要表现在情境教学可以有效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原理或者是概念进行具体化演示,使得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不再只是处于表层阶段,能够发挥其知识的实用性,也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1.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创造性:在传统的教学观念的不良影响下,很多教师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将教学的重点放在题库训练上,而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学生长期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对知识的创造性能力也不断减弱,最后使得学生学科知识创造性遭受重创,阻碍学生全面发展。初中地理学科情景化教学的出现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这一观点的支持证据主要在于地理学科学习中,学科知识大多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又高于生活,需要学生有敏锐的观察力,而情景化教学的重点就在于以生活为教学重要知识来源,让学生学会观察,在教课的同时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学生的学科知识创造性思维可以得到有效激发。

2促进初中地理学科教学情景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2.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学科教学,激发协议时想象力:社会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教育教学发展提供了动力,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发展,而科学技术水平在教学中的充分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初中地理学科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技术下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而且这一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最大的特点在于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生动的视频或者是语言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将乐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好比教师在气候一节教学活动中,可以避免传统的单一的讲解上课模式,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制作相关的视频或者是收索相关的图片的模式,让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具体化,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这一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通过这一模式激发创造性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创造力。2.2重视课程导入环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该学科知识感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学习,对该学科知识产生学习兴趣。但是目前很多初中学校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方面并没有过多关注,主要表现在教师课程中课程导入环节并没有得到重视,这一现状的存在想要得到改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课程导入环节,使得学生乐学课堂要求实现成为可能。例如,教师创设地理学科情景化教学可以从唱歌或者是猜谜语、寓言故事等方式引入课程,以便于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课程导入迅速集中自己的课堂注意力,也是学生积极性调动的重要保证,让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可以得到有效提高。另一方面就是教师课程导入的同时还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中国的省级行政区》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前给学生一些模型,让学生根据模型猜出模型属于哪个省份,引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还可以在班级放置中国地图的形式,让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能够接触到相关知识,使得教师的课堂更加具有吸引力,课堂导入教师质量能够得到提高。

3结语

总之,初中地理情景化教学与乐学相结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课程的导入环节,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促进初中教学全面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樊晓芸.初中地理情景化教学[J].学园,2014,05:3.

[2]周杭艺.浅析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02.

地理学科教学范文3

【关键词】高中地理;特点;问题;效果;提升;策略

地理学科是高中学科体系的重要内容,地理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丰富学生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空间把握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地理学科教育效果还不是很理想,分析地理教学问题,积极探究地理教学效果提升策略,是地理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高中地理课程特点

高中地理课程设置讲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地理理论知识设计的同时,一般会设置相关实物和现象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展示。这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特点。高中地理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设置的有地理整体构建内容,设置的有很多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能够对地区发展因素,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促进因素等内容有有效的了解,这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培养,对于提升学生思考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一种促进。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知识在难度上有所降低,但在高中地理教材体系中,增加了很多自主探究内容。借助于这些问题,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学生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提升。

二、高中地理课程教学问题

高中地理课程教育目标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多数地理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地理教学中,只重视地理知识的传播,只重视让学生识记重点地理知识,却不重视与学生互动,不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和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就导致学生在地理课堂学习中非常被动。第二,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不足,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重视对新的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资源开发不到位,在教学中,教师多事对教材内容进行呈现,但不重视内容的拓展,不重视趣味性强的,拓展性强的地理教育内容的开发与引入,地理内容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必然会影响到高中地理教学的效果提升。第三,只重视知识传播,不重视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只重视知识的传播,重视引导学生识记知识掌握知识,但不重视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不能有效的思考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学生的思维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地理知识也很难得到有效的把握和应用,创造性学习难以实现。

三、高中地理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1.保障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有效性。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先做好教学设计工作,要能够保障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有效性,这是提升地理教学效果的基础。要保障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有效性,教师就需要做好学生调查工作,能够对学生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所关心,所感兴趣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动机等情况进行调查,能够基于学生所需,选择设计地理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能够对学生的详细情况进行摸底,基于此进行教学设计。另外,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还需要研究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能够基于此设计相关内容,以保障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有效性。

2.营造人人参与的教学环境。地理教师要能够认真研究新课改目标要求,要认识到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性,能够营造出人人参与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保障地理教学的效果。教师要能够充当起好的引导者角色,能够积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教师要能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与学生一起参与对问题的讨论,以保障问题的有效解决,保障学生能够在问题讨论中,感受到探究的快乐,合作的快乐。教师要能够与学生一起探究学习的重点、难点,探究学习方法和策略,以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现有效发展。

3.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这是地理教育的重要要求,也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地理知识,发展地理素养的重要保障。首先,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立体空间思维,能够多为学生展示一些立体地理图像,多是使学生观看实物模型,能够通过多媒体方式为学生动态地展示各方面的地理图形,能够使学生多参与,多体验,在脑海中形成立体化的地理图形。这样,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就会感到非常容易,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也会更为准确。比如,在教学相关洋流、河流、地形地貌等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展示相关图片,通过图片使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图片画出来,然后把相关知识标识在图片上。以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有效掌握,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培养。

4.创新教学方式手段。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创新地理教学方式手段,要能够改变传统理论为主的方式,能够积极融入合作学习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活动法、新媒体教学法等,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手段融入,对传统地理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有效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多种方式的影响下,创造性地学习地理。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方式开展地理教学,通过多媒体手段,可以对地理教育内容进行创新,能够借助于多媒体方式构建富有趣味性的地理课程知识体系,以多媒体方式把课本具体内容与学生所需要的实际生活内容联系起来,以实现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进行有效学习,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思维和认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章玲.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有效教学策略探索——以《不必要的等待——绿色校园行》为例[J].地理教学,2014(05).

地理学科教学范文4

微课教学严重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被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有利于促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通过具体论述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并列举典型案例进行强调,有利于提升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

微课;初中;地理

1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1.1借助微课解释重点难点,启发学生思维: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讲解抽象的重难点知识时,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增加学生理解生涩知识点的难度,导致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因此,如果老师合理的将微课应用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微课的色、形、光和声等功能,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象化,能够让学生在极具感染力的地理课堂中学习,让学生深入感受抽象知识的连续性,从而最大限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例如:在学习《四大地理区域》这节内容时,由于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时具有一定的难度性,所以便可以利用微课录制Flash,以视频的形式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征。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详细的告知学生[2]。这样通过微课视频的动态演示,又有老师的详细讲解,有利于让学生更加生动、更形象的学习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生动有趣的地理课堂中学习,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深入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1.2选择合适的微课程素材,提高课堂效率:

在应用微课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微课程教学素材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微课程的教学效果,也是灵活应用微课程教学理念的关键所在。其中,作为初中地理老师,在地理课程教学中选择微课程教学素材时应注意下列两个原则:

1.2.1坚持科学性的原则。

在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所应用的教科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原则,而地理学科自身的知识点也需要讲究科学性,这则要求初中老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科学性的原则,广泛搜集科学合理的微课程教学素材,并将其通过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植入到微课程视频教学过程中,这样有利于保障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避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产生误导现象[3]。例如:在《工业、城市与交通》一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便可以利用视频播放“神州”发射的视频资料,以此导入新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回顾西部地区的矿产分布情况,了解西部的工业主要是在丰富的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掌握西部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4]。

1.2.2坚持典型性原则。

微课程在应用中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地理知识,就应该选择典型性的教学素材。例如:以《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内容为微课案例,其微课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比较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全面了解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并能够通过读图准确确定范围和概括所谓位置的特点,老师在微课的教学过程中则可以借鉴《是真的吗》电视节目,提出“看三分流水,纤流细细,珠穆郎玛,唯我独尊”和“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个地理案例,充分利用地区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来进行分析,了解青藏地区气温低,多雪山、冰川,而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出现了沙漠,并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通过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掌握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位置特点和气候条件。

1.3通过微课复习知识,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结束之后,采取微课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自觉进行校正和练习,从而达到巩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例如:在学习“首都———北京”一章内容的《祖国的心脏》内容时,由于课堂只有40分钟的时间,而要想学生能够深入掌握北京的简称、全称、轮廓和位置等知识点,具有一定的难度性。因此,当这节地理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老师便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辅助采用Flash进行教学,以拼图的形式组合北京的具体地理知识点,让学生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不断进行复习,从而达到巩固课堂教学知识点的目的。再例如:在学习《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的内容复习过程中,老师便可以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制作《黄土高原的治理试题讲解》《黄土高原的开发重难点》等微课。然而,由于学生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这节内容的基础知识,所以老师便可以组织观看关于黄土高原当前的实际情况,并在学生观看微视频结束之后,帮助学生整理学案,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纠正策略,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难点基础知识的目的。

2典型案例分析

本文以《生态保护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微课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首先老师展示以往美丽新疆的微视频,这时引起了学生的质疑,为什么图片中的新疆这么美呢?而当前大部分关于新疆地区的图片都是戈壁、沙漠和荒凉的景象,从而导出“生态保护”这节内容;其次,以多媒体设备将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等现象融入微课中,让学生思考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部分学生提出应实施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多个自然保护区;再次,老师可播放《可可西里》中的片段,让学生思考他们是因为什么杀害藏羚羊呢[5]?原本他们仅仅只是普通牧民,但因为草原退化,土地变成了沙子,迫于生计,他们成了偷猎者的帮凶。通过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知道重要的保护区中的保护资源,有效提升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效率。

3结论

总而言之,微课程是初中地理老师突破传统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思维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方法。将微课合理应用到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创新地理课程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满足中学地理课程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因此,为了最大限度提升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效率,便需要学校老师深入探究微课的应用策略,借鉴成功的实践经验,让微课程教学技术越来越成熟。

作者:王艳梅 单位:枣庄市第十五中学

参考文献

地理学科教学范文5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创新方法

目前,新课标逐渐推广到初中教学领域,以地理学科等其他学科为主的课堂教学面临着较大挑战。为了能够构建高效地理课堂,学校以及地理教师应加强地理课堂教学创新性的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提升初中生的地理学科核心能力。

一、巧设问题,激发初中生地理学习自我效能感

地理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与复杂性[1]。教师在进行实际授课过程中,应当充分研读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并设计出开放性的地理问题,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探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者课外实践的形式。同时,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自身定位,以引导者的身份适当地参与到地理探究中。比方说,在讲解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从世界地图中得到的启示》,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世界地图的区域分布,并鼓励学生配合纸质版世界地图就世界板块加以分析。之后,鼓励学生就所得启示进行深入思考并在小组讨论中交流自身在世界地图中得到的相关见解。在此,需要强调一点,地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意问题形式的开放性,保证初中生在思考时思维不受限制,这也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最有效途径。

二、联系生活,强化初中生地理学科实践能力的培养

地理学科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学科内容包含人文、环境等生活元素[2]。因此,地理教师在实际授课时,要加强学科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衔接。构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课堂,不仅可以调节地理课堂教学气氛,增加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学生在地理课堂中能够切实了解地理学科素质建设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在地理学习中表现得更加主动,由此提高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质量。举例说明,教师在讲解初中人教版教材《天气与气候》时,可以有效构建生活情景,从而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创新。在课堂上,通过信息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中央台的“天气预报”视频。通过视频的观看,引导学生了解播报员是如何介绍天气变化的,以及各个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现象。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向学生提供特定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标准化的天气语言加以阐述。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地理思维不但得以有效训练,在地理学科实践技能的掌握上也更加深入。

三、地图辅助式教学,训练初中生地理思维

地理学科中包含很多逻辑思维较强的内容,这给初中生带来了较强的理解难度。而地图是将抽象地理知识具象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在此应加强将其引入地理课堂。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与分析地图中所呈现的地理知识,最终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吸收。通常,地图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图表,另一种则是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3]。学生运用常见的示意图、原理图等,加强地理教材知识的深度剖析与理解。最重要的是,将地图作为教学和学习的辅助性工具,给师生均带来了便利。尤其是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在地理思维上能够得到很好的训练与发展空间。比方说,教师在讲解地域分布时,便可以利用地图向学生展开形象化地理教学。将各个地区的气候、资源及环境等文字信息转换成图表或者图形。学生经过地理知识的对比分析,将所有地理知识点进行串联并统一,最终构建更加完善的地理知识结构,实现地理学科素养的整体建设。

四、优化评价机制,加强地理学科教学反馈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普遍推行,传统的地理学科评价形式显现出诸多问题。单纯靠测试成绩判断并推断学生在地理学科中的素质建设水平,很明显是不合理的。因此,作为地理教师,理应加强地理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与创新。不仅将测试成绩作为学生地理学习考核标准,更要将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的探究表现,以及就地图的识图、辨图能力等加以重点考核。这样既保证了地理教学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又推动了初中生地理学科素质的建设进程。综上,地理在初中教学阶段呈现出极为重要的教学意义。不仅关系着初中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更为今后在地理领域的深入学习和发展奠定了素质基础。因此,作为地理教师,应加强初中地理课堂的调整与创新,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优化地理课堂结构,从而实现高品质的地理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郑海霞.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16(32):168-169.

[2]郝轶.基于新时代背景谈如何做好初中地理课堂教学[J].亚太教育,2015(14):96.

地理学科教学范文6

关键词:地理教师;地理教学;学科素养;提升路径

学科素养是指从事该学科教学、研究的人员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能力,通常包括基础知识、思维方式、基本技能、实践经验等。就地理学科而言,既具有与其他学科通用的素养要求,如知识、思维等,还具有地理学科所特殊要求的专用素养,如地理图学、地理数据分析等。提升地理教师的学科素养,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知识能力水平和专业化程度,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师学科素养现状

目前,各初中都开设了地理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要求基本都能按照各级教育部门的要求执行。就教师的学科素养而言,优势在于多数教师对地理课程教学内容熟悉,能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能够解答学生关于地理知识的相关疑问。不足之处在于地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整体偏低,教师的地理学思维不够清晰,所掌握的地理知识主要是课本内容,结合教学工作主动开展地理知识研究和教学技能提升的意识与能力有所欠缺。而且,地理教师的学科素养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地区经济发达、教学质量高的学校教师的学科素养,明显高于地区经济落后、教学质量低的学校。

二、初中地理教师学科素养偏低的原因

影响地理教师学科素养的因素,既有教师自身的内部因素,也有诸多外部环境因素,如政策、经济、学校重视程度等。内部因素———部分地理教师并非毕业于正规的地理专业,而是从其他专业调整过来,没有经过专业的地理教学过程培养,不掌握专业的地理教学技能、地理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方式。外部因素———按照目前的考试政策,地理不在中考范围,地理学习不会影响学生的中考成绩和学校升学率,各级重视程度不足。此外,各中学往往很少投入资金和人力用于加强地理学科教学,造成学科队伍偏弱、梯队结构不完整,教师缺乏提升自身素养的学科环境。

三、初中地理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路径

(1)加强知识学习,掌握专业技能。地理学科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和框架结构,地理教师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立足课程内容,学习相关的背景知识、拓展知识,关注相关前沿热点问题,深化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重塑、强化地理思维方式。例如,讲授“天气和气候”时,要将知识拓展到当今存在的气候变暖、雾霾等方面,结合热点气候新闻和重大气候事件,使学生明白天气是动态循环的,并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要针对地理学科特点,掌握分析地图、绘制地图、数据判断与分析等实际技能,既满足日常教学需要,也能够为拓展研究提供手段支撑。(2)强化探索意识,注重教学反馈。虽然初中地理课程内容较浅显,但基本覆盖了地理学的主要内容。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本内容,思考其中的内在逻辑和知识特点,对研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以求彻底理解。例如,讲授“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时,要通过查阅资料弄清当前的世界森林面积,以及每年净化空气、含蓄水源等量化数据,通过数据对比来深化理解。同时,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的提问可能会引发相关的其他知识,教师要成为有心人,将学生提出的有价值、有创新性的想法记录下来,反馈到日常的教学准备和科研过程中。(3)引进优秀人才,加强梯队建设。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要重视地理学科建设和教师学科素养问题,着力建设地理教师人才梯队,围绕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人文地理学等常用专业知识,积极从院校应届生或具有教学经验的其他中学教师中引进优秀的、专业化的人才,以充实地理教师队伍,形成年龄结构、学历层次、经验水平等有机搭配且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4)改善学科条件,提供良好平台。教学科研条件是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和学科素养的重要基础。学校要筹措专门资金完善教学、科研器材与平台设施,建设先进的地理实验室、地理专用教室,尤其是增加环幕示教系统、数字星球、语音立体地形图、语音地球仪等数字化教学设备,辅助“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等高线”等部分教学,为地理教师提升学科素养提供平台。(5)采用课题牵引,重视成果积累。提升学科素养,离不开课题研究的锤炼和学术成果的积累。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在教师中积极推行“微课题”研究模式,要求教师将日常学习、教学、科研过程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并拨付一定的资金,鼓励教师研究。例如,研究“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习惯培养”“初中地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研究”等诸多“微课题”,既能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水平,还能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地理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提升学科素养,既需要地理教师自身的勤奋和努力,也离不开外部环境所提供各项有利条件的支撑。提升地理教师学科素养的路径主要有:加强知识学习,掌握专业技能;强化探索意识,注重教学反馈;引进优秀人才,加强梯队建设;改善学科条件,提供良好平台;采用课题牵引,重视成果积累。

参考文献:

[1]陈鹏飞.例谈地理教学中教师学科素养的缺失[J].地理教学,2015(05).

地理学科教学范文7

关键词:初中地理;微课;教学难点;有效策略

在过去,初中地理学科教师采取的主要教学模式以“口耳相传”为主,在很多时候只会“照本宣科”,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反复背诵。这一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在很多时候不仅起不到学科高质量教学的目的,而且学生在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中难以产生足够强的学习兴趣,学科知识难点比比皆是。这些难点知识不仅影响学生学科水平,而且对学生学科素质培养也是极度不利的。所以,要加强学科教学变革,尤其要借助现代教学媒介——微课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微课的概述

微课指的是以讲述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微视频为载体,以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由此可见,微课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短小精悍,微课的时间一般以 5-10 分钟为主,同时内容一般以某个知识点的讲解为主。二是现代化,微课的媒介是现代信息技术,需要利用到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软件来制作具有高质量教育效果的课件。三是自主性,学生利用微课的形式一般以自主为主,也就是教师将微课上传到学习群中,学生可以下载下来或者在线学习,这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具有非常高的要求,也因此微课具有较高的教学效率。不同于多媒体授课的即时性,微课更强调学习的随时随地性,也就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选择地学习微课知识。也正是因为微课具有如此鲜明的特点,使得其在克服教学重难点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此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地理学科借助微课开展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传统初中地理教学以“照本宣科”加“背诵”为主,无论是难点知识还是重点知识,教师都是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来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在这种枯燥乏味的教与学过程中很容易丧失学习的热情。但是在微课教学模式下,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大美河山、风土人情等地理知识通过课件直观展示出来,让学生领略到地理世界的丰富多彩,体会到看似平白直叙的教材其实蕴含着无尽的精彩;另一方面,教师会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进行分门别类,制作成一个个短小精悍的课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有选择性地挑选学习视频,并能快速理解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点,这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在反复背诵、反复做题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知识点缺乏深入的理解,很多时候就是依靠题海战术来使自己做题获得高分。但是在很多时候,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尤其对于一些难点知识会陷入“背了忘、忘了背”的恶性循环中,造成学习效率很低。但是在微课的助力下,学生可以一边背诵一边理解,对于无法理解的知识点可以查阅、观看、学习微课,通过针对性的学习,减少无用功,实现难点知识的深入理解。通过理解记忆远比背诵记忆要高效、长远的多,也就能帮助学生从繁重乏味的背诵中解放出来,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三)有助于直观展示教材内容

地理知识不像数学、物理等学科,其特点是编者将山山水水、风土人情、地质地貌等立体的景象进行平面化处理,如果学生对某一情景有一定的认知,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想象出来,让平面的知识点立体起来。但是如果对某一情景没有认知,那么难以展开立体想象,也就意识不到地理知识的丰富多彩。对此,教师可以在微课中插入一些与知识点有关的视频、图片、语音介绍等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对其中的知识点有更多、更全面的认知,在视听资料的帮助下张开想象的翅膀,去领略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进而也能在视听资料的帮助下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知识,实现地理学科素质的有效培养。

三、巧借微课突破初中地理难点知识的有效策略

(一)借助微课构建物质支撑,实现精准攻克难点知识

初中地理学科中的难点知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抽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脱节,学生难以借助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来理解这些知识。所以,要想实现对难点知识的攻克,需要为这些知识点搭建好物质支撑,为学生构建一个理解这些知识点的通道。而微课可以将学生难以接触到的地理情景融入其中,为学生构建深入理解难点知识的通道,使学生在合适情景的助力下更好的理解知识点。例如,在讲解《海陆变迁》这一节内容的时候,由于本节知识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到的,甚至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动态地学习本节知识点,也因此造成本节知识点很多都属于学生难以掌握的,为此可创新利用微课这种教学载体。在课前,可将本节难点知识———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利用软件将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给学生理解两种学说构建了物质舞台。将科学家的论述通过微课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在学习其中知识点的时候就有了对照,可以在学生的大脑中建立一个漂移或者板块构造的动态视频。在将基本知识点讲解结束后,再引导学生在课后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对于自己在课堂上还掌握不了的知识点进行回看,从而进一步学习与掌握。初中地理教师在讲解难点知识的时候一定不能墨守成规,而是要多研究、多创新,尤其是对一些理论化程度比较高知识点,一定要借助微课,将抽象知识直观化,理论知识实践化,让社会阅历还不是很丰富的学生对自己不了解的地理知识也有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借助微课集中学生注意力,突破知识难点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一节课到教师讲解重点、突破难点时,学生注意力已难以集中,直接导致对教师的讲解难以真正理解、掌握,甚至在很多时候学生一看到自己难以掌握的知识就不会集中注意力听讲,想以简单的背诵来记住知识点。殊不知没有充分理解的知识点难以在考试的时候实现灵活运用。微课属于多媒体教学的一种,具有集声、光、电于一体的特征,这些特征是中学生喜爱的,与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所以学生对微课有着天然的兴趣。也因此,初中地理学科教师要充分结合微课和学生的特点,将微课有效运用到难点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借助微课开展难点知识讲授的时候,要坚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规律,让学生的注意力从一开始就被有效吸引,并且不会被“恐吓”住,而是可以饶有兴趣地去探究、去学习、去领悟。例如,在讲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其中“地球运动与气候”这个知识点非常抽象,如果开门见山地讲解这一知识点,学生很可能被“恐吓”住,不敢“面对”,同时也不愿意去研究。这时,可创新教学过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制作一个微课,将地球运动与气候之间的关系通过动画的形式直观地展示出来。如地球在夏至这天运动的时候,将其位置标注出来,同时将地球各个大洲的气候以平面图的形式标注出来。接着以冬至、立春、立秋等节气为时间轴,将气候变化动态的展示出来,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实现了由点及面的效果。将微课应用到这一环节中来,以视频教学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可以让此时沉闷的课堂氛围轻松、愉快起来,同时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一次得到有效激发,轻松实现教学目的。

(三)利用微课开展分层教学,实现班级学生整体进步

地理学科教学范文8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地理,“活动”栏目,有效教学

对初中地理教学而言,“活动”栏目是其主要组成部分,通过结合活动教学内容以及特色科学开展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教学水平,推动学生对学科知识具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此外,科学进行活动教学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科实践能力,确保学生可以得到综合性发展。对此,在新标准下,初中地理教师应不断完善当前活动之中存在的不足,持续对教学策略进行科学优化,切实保障初中地理活动教学呈现标准化优势。

1活动教学关键性价值分析

就当前初中地理学科教材而言,由于其存在一些具有鲜明特点的教学栏目,可以帮助学生在地理学科相关知识学习过程中得到理论支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其中,教材“活动”栏目这一模块可以在学生接受地理教育时发挥关键价值,不仅可以有效引导出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热情,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由此,活动教学在现阶段在地理学科之中的关键性以及重要性也愈发凸显,教师应在进行教学时给予其相应重视,保证教学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促使初中学生可以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具有良好主动性[2]。此外,通过对新标准教材进行分析,“活动”栏目占据较多篇幅,往往会占教材总页数的50%左右,并且活动教学也十分丰富,可见教育部门在新标准下对活动教学的重视程度。在设计活动教学时,教师通过将教材内容作为核心要素,使其大规模渗入到教材教学内容之中,可以全面激起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形成创新能力,并且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在面对问题、处理问题过程中的能力,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体现新标准现实价值[3]。

2“活动”栏目特点

活动教学主要特点表现在多样性层面,由于“活动”种类十分繁多,并且不同“活动”自身具有十分明显的特点,其往往会通过各种形式和教材之间进行联系,为学生带来新意,也为地理课堂提供一定活力。鉴于初中时期学生还并未形成完善成熟的思维意识,其在面对抽象性质事物过程中难以形成正确理解,对此,地理教师若是仅仅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言语进行知识传递,则很难保证教学工作达到理想效果[4]。例如,在初中二年级《多民族大家庭》这一章节教学中,其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地域分布特点以及不同民族习俗文化。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民族地域分布情况过程中可以通过教材内容进行授课,采用常规教学方式。而在介绍不同民族民俗文化过程中,若是采取板书形式教学,学生很难了解具体内容。由此,在讲解民俗过程中可以借助于活动教学,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活动”栏目内容,通过影像或音频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我国每个民族所具有的文化习俗,不但能够使学生始终保持课堂注意力,引导其课堂学习主动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营造出轻松、快乐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其加深对课堂知识的印象[5]。

3新标准下活动教学现存不足

3.1教学模式单一

开展活动教学基本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开阔眼界,进而形成良好实践能力。可是当前,诸多地理教师在开展活动教学时只是“为活动而活动”,并没有符合活动教学根本目的。部分教师在开展活动教学时,采取单调的“一问一答”形式,对学生提出课堂问题,之后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简单概括和总结,导致活动教学很难通过多样化形式呈现给学生。甚至还存在部分教师为应对考试,直接把活动教学答案写在黑板上,学生将答案记录到笔记上,此种行为和新标准背道而驰,导致活动教学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3.2教学观念保守

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达到新标准要求,且教学观念较为传统落后。在新标准下,初中地理开展活动教学已成为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并且在教材中精心设计“活动”内容。但在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下,教师往往会将此部分教学直接省略,旨在节省课堂时间对学生传授应试知识点,把活动教学以课后练习形式要求学生自行开展。

4新标准开展活动教学有效方式

4.1开展情境教学,丰富教学模式

结合新标准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初中阶段的地理学科教学中,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习到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所以,地理教师在活动教学过程中应确保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之间具有一定联系,不仅要设计和现实生活具有密切联系的地理教学,传达地理学科核心知识,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营造良好教学情境,进而帮助学生对地理学科始终保持积极性。例如,在进行“自然灾害”这一章节的教学之中,结合新标准要求以及本章节内容,教学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对常见自然灾害以及成因形成一定了解。在进行活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灾害创设出相应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灾害。如组织学生开展地震自救,引导学生将书包、课本等放在自己头顶,之后躲到桌子下面,教师可在讲台前适当敲击讲桌模仿地震声音,提升情境真实性。待开展活动教学结束之后,课堂氛围将处在较为轻松状态下,教师应趁学生课堂情趣浓烈时为学生介绍地震成因以及危害,同时也培养学生形成在面对地震灾害时自我救援的技能,符合新标准教学要求。

4.2转变教学观念,强化思维培养

新标准要求初中课堂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由此,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在课堂中进行活动教学,进而切实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例如,在“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大小”教学时,学生首次面对地理学科,会存在较大陌生感。在这种情况下,地理教师就需要进行活动教学,按照“活动”栏目中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在自行制作地球仪时,可以对课堂知识以及地理学科形成初步认知,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想象力以及空间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良好印象,进而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