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例6篇

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文1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探索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394-01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对这些地理情境进行观察、分析、思考、讨论及归纳的教学手法。案例分析教学已成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得到了教师的关注与重视,因为它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阐述了对于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对于高中地理案例分析教学法的探索

1、利用案例提出地理问题

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很多学生往往会产生焦躁厌烦心理,对于文化课的学习不感兴趣,尤其是地理这门课程,知识点杂,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致使学生没有学习动力,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够活跃,不能主动参与。因此,在课堂上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应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为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一点上,笔者的做法是精心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并针对这一案例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本能地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并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探寻问题的答案。

例如笔者在教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2节“以种植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时,在课前对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1.你们都知道哪些地区是以农业种植为主的?2.我们所在的城市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哪些?3.不同的地域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这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这样就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进行都进行思考,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性。然后再带领学生在课本中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便于更好的掌握地理教材。

2、利用案例分析及解决地理问题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应来源于实际生活,案例应具有详细的资料与数据,并且贴近生活,形象直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并对地理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在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要求学生通过已有的地理知识对案例进行剖析,即找到案例的关键点,根据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对于案例中存在的地理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例如,在教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时,笔者先给出一组土地荒漠化的图片,让学生分析图片中反映了怎样的环境现象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让学生假想自己是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解决这一现象时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怎样具体实施这些措施等。这样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利用案例证明地理原理

地理原理,即地理规律,是指所有地理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必然会产生的规律现象。地理原理有难有易,因此教师可在实际教学中设定不同的地理案例情景,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层层分析,逐步归纳,总结出正确且普遍存在的地理规律。另外,教师也可改变传统教学策略,通过对于地理案例的分析与教学,为已有地理原理进行验证,以帮助学生对于抽象的地理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如2012年12月7日于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里氏7.3级的地震,震源深度为10公里。此次地震造成大面积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惨重,道路交通严重受阻,日本地震厅还发出了海啸预警。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分析,揭示出板块运动规律及地震的成因,加深学生对于地震这一地理现象的了解。

二、高中地理案例分析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反思

第一,受教材版本、教学条件、教学对象的影响,有些教学案例的选择受到了限制。这种局限性为课堂案例的分析与讨论造成了一定困难。对于这种状况,教师要适时调节教学策略,选择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教学方法,避免教学案例内容枯燥、方式单一的现象。

第二,案例教学是通过几种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对于某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使学生对于该知识点有更为深刻的了解,但是对整个知识系统很难全面了解。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案例,争取做到以点带面,由一个知识点引出所有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便于记忆。

第三,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要想让学生对于案例进行更好的讨论与研究,就会占用大量学习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对于教学的每个环节精心设计,计算好进行每个环节的时间,在保证学生学习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开展案例教学,让案例教学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第四,有些教师授课时过于注重案例的数量而忽略了案例分析所带来的实际效应。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注重其时代感与现实性,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更好的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避免了教师对于这些地理现象的枯燥陈述,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不断探索的学习状态。

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文2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分析

案例教学在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历史由来已久,面对新课程改革为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提出的诸多要求,当前在高中地理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进行卓有成效的案例教学已经成为当前的大趋势了。实践中,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应该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案例教学的理念

纵观我国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事业,相当一部学校和地区的软硬件设施和配套设施还没有被建立健全,尽管以远程教学和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为先导的现代化教育教学革命已然到来,学校似乎在教学理念层面还没有做好相关的准备。针对这样现实情况,在践行案例教学模式下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都应该摒弃以往应试教育中培养的僵化的、唯分数论的传统理念,依托案例教学的相关手段,更加强调素质教育、能力教育和通识教育,为学生的成长进步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应有的锻炼和成长,助力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

二、着眼案例,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

有效的教学模式的建立,是一个新技术应用推广的基础和前提,互联网教学模式下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教育改革创新的相关工作也不例外。在面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相关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的时候,应该以问题为导向,制定并寻找当前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当给一线教师和学生一些自,除了规定一个固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外,不再为学生和老师的实际教学情况予以规定,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才能够让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自主选择所学内容,这种方法,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最大限度的在互联网学习中获得快乐和兴趣,另一方面,也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的学习带来的便利性,发挥网络在促进学生学习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着眼于案例教学,善用互联网

网络的深入发展,让远程教学成为了可能,当前,随着学校里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网络教育教学机制的深度创新,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学习也逐渐成为了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促进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应该加大远程教育方面的投入,力求用专业化的知识、技术和设备,推进案例教学环境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在课程设置和人员配备上,应当绝对杜绝“外行领导内行”情况的发生。只有这样,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才有可能可持续的发展,新技术才有能不断地被应用于实践。

四、依托案例,重视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中开展教学改革的初衷,随着当前高等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的不断进步,很多采取的教学改革的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对于因材施教理念的践行。但是应该注意到的是,学校毕竟是集体学习的地方,所谓的教学改革也不过是在集体学习的前提下进行的分层次教学。我们在进行因材施教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强调集体学习的重要性。在进行相关的教学实践的时候,还要强调大课、中课和小课的互补学习,其中集体课是教授学生的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旨在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中课是针对主体学生的开展的一般难度的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而小课的开设则是走向了两个极端――针对学习程度最好和最差的两组学员进行的单独教学。

五、改革考试制度

考为了推动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的长远发展,对于学生考察中,应该将考试和考察的方式多样化,将更加丰富的考察形式带入到高中院校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教育教学的考察模式中。学校应该考虑改革现有的考察模式,以配合当前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的改革和相关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弹性学分制是可以参考的一种改革方向。就是说,把以往用于考察学生学习程度的固定的学分标尺,改变成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来定义的相对概念。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有机会从繁重的课业和练习中解脱出来,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还能够帮助学生尽早找到人生前进的方向,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拥有主见,建立自信。

六、结语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时代对于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了推动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在已有的软硬件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助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领治,陆建德,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J].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教育,2014(23):78-79.

[2]刘剑英,宋鹏.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讨.[J].辽宁高中学报,2012(3):12-13.

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曲式分析;作用

现如今,由于曲式分析课程的理论知识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得较为枯燥,它的纯理论性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容易产生泛味性,从而消极学习。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在形象思维的过程中进行教学的施教方式。在其他教学方式的尝试中,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时候,我们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以其形象的案例教学形式进行教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保证了曲式分析教学的教学质量。

1案例教学法和曲式分析介绍

1.1案例教学法和曲式分析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而制定出教学目的,并依据教学目的,来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调查、思考、讨论、分析等各项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说,有许多的优势:首先,它采用形象而生动的案例直接和学生接触,使学生对其乐于了解、乐于分析;由于在教学中表现得十分直观和具体,因此,化抽象化为形象化,克服了理论教学过程中的抽象化、难理解等不利因素,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更快的得到理解和掌握。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方法表现出更加能够侧重对学生进行启发的优势,案例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它不再是强硬的填鸭子式的灌输教学,而是学生自身积极的和主动的学习。再次,案例教学表现在沟通方面有着十分强大的优势,它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互动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趣味性。最后,案例教学的优势还表现在能够较快地达到教学目标,因为它并不是希望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而是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能力。

曲式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对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形态、类型以及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曲式分析教学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对曲式结构规律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能力。

1.2案例教学法与曲式分析的相通之处

案例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中采用具体的案例进行教学,进而使学生掌握普遍性的理论规律,它是从案例的特殊性上升到理论的普遍的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不断往返循环上升的过程。这一过程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对直观形象案例的了解,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和普遍性的理解和认识。

曲式分析在某种程度上与案例教学是相通的。曲式分析本身也叫作曲式与作品分析,它需要对大量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曲式结构形态、类型以及普遍的曲式规律,从而形成曲式结构原理,再通过理论去指导实践。而曲式分析教学的目标也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分析作品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对曲式分析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2案例教学法对曲式分析教学的作用

2.1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曲式分析教学中,由于曲式结构形态等理论知识的枯燥,使得学生失去学习曲式分析课程的兴趣,进而影响该课的教学成效,最后影响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

在曲式分析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增加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是一种形象化教学,它的教学形式表现得十分丰富。教师在曲式分析教学中,恰当和科学地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特别是与学生专业方向相接近的音乐作品案例,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理论学习兴趣,实现曲式分析教学的目标。例如,在教授钢琴方向学生曲式分析课程时,可以选择学生经常弹奏的作品,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学生对作品的感性认识,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使曲式分析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2.2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曲式分析原理

案例教学方法并不是将曲式分析理论知识灌输式地教给学生,而是通过案例讲解、分析、探究,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原理知识,它重视的不是单一的结果答案,而是整个案例分析的思维过程。在案例分析讨论中,学生们通过积极开动脑筋,真正地对原理知识心领神会,而不再是通过死记硬背来对付。

譬如,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一段曲式里复乐段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复乐段为何属于一段曲式,复乐段与乐段反复有何不同等问题,使学生在案例讨论分析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复乐段。通过这种案例分析方法,学生将更好地理解曲式原理。

2.3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占主导的传授者,学生只是消极的接受者,教师讲授原理知识,学生只能狼吞虎咽的接受,无疑这种方法不能培养出较高综合能力的学生。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曲式分析教学中,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展示典型的作品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分析。学生将所学的曲式结构、类型等理论基础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主动思考、分析与研究。同时,相较于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消极接受,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增加学生的主动性,无形之中迫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通过一系列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不断开拓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学生曲式分析的综合运用能力。

3结语

案例教学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曲式分析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曲式分析理论知识的认识、并提高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综合能力。案例教学法是改善曲式分析教学成效,实现其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高为杰,陈丹布.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唐小波.刍议三种教学法在高师曲式与作品分析课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07(02).

[3] 谢秋菊.案例教学法对曲式分析教学的几点启示[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3(01).

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房地产投资课程 教学方法 高等职业 教学改革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要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人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教学方法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本文将探讨案例教学法在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中运用的可行性。

1.案例教学法概述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编成案例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20世纪初,由美国哈佛大学创造的,并经过后人不断总结和完善,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在当今世界的教育和培训中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案例教学,并已在医学、法律和工商管理等专业得到普及。

案例教学法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前提,即学生能够通过对案例过程的研究与发现来进行学习,在必要的时候回忆出并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因此,案例教学法非常适合于开发分析、综合及评估能力等高技能,提高学生承担具有不确定结果风险的能力。

案例教学的特点,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通过课前对案例内容的充分准备、课堂讨论的积极投入以及课后练习的认真完成,养成了自我学习的习惯,锻炼了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

2)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学习为注重能力培养。案例教学,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法。使学生懂得,现实生活中,那些复杂、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法,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可行方案的优劣。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更加重视双向交流。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要求教师给予引导,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越来越得到高校的重视,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是高职院校房地产类和工程管理类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其他专业很好的拓展课程。

所谓房地产投资分析,就是房地产项目在投资活动之前,由房地产投资者或委托的专业人员,以房地产投资项目的经济运行方面为重点,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评价论证的过程。目的是研究房地产投资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及选择最佳投资方案,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的依据。

房地产投资分析过程一般包括:1)房地产市场调研与预测;2)房地产投资项目建设方案的选择;3)基础数据的估算;4)资金筹措和融资方案的选择;5)财务分析;6)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分析;7)决策分析。这就要求分析人员对分析项目要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统计分析与预测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来进行。

房地产投资分析的特点就是分析、判断、综合决策的过程,房地产投资分析的成果,就是投资分析报告。实际的房地产投资分析报告编制,都是借助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完成。因此,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虽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但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其课程教学只有与具体实践案例相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通过讲授的方式,将认为重要的房地产投资分析知识传授给学生。要知道,房地产开发、置业投资具有的复杂性,决定了房地产投资分析需要多学科的专门知识非常多。讲授大量的知识,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消化吸收。相互独立的学科知识,也使学生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使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可能成为空洞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在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高学生学习的领悟力。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判断和撰写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而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具体运用。

当前,房地产行业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国家对房地产投资的调控,也使得房地产投资分析变得更加复杂。通过将社会热点中真实案例引入的教学中去,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判断房地产发展趋势的基本能力,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可将案例所涉及到的相关政策知识、规划设计知识、工程技术知识、经济管理知识、金融与投资知识、市场营销知识、财政税收知识、法律知识等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的章节内容,大部分是按能力应用的过程编排,可以形成相应的案例。因此,在课程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是可行的。

3.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一般而言,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策略是灵活的,只要遵循教学目标就行。实际教学过程,要搞好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的案例教学,则应注意几个环节

1)案例准备

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一定要精心准备,合理设计教案。房地产投资分析的案例非常多,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是贴近生活,新颖的案例。而房地产投资由于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书本上的案例和外地的案例没有多上分析的价值。因此,选择所在地刚刚发生的典型案例,能够首先吸引住学生的兴趣。只要学生感兴趣,就会主动寻找案例所要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如房地产交易章节税费的内容,如按传统教学方法讲解,房地产交易过程涉及的税费有10多个,各种税费的适用条件和计费标准各不相同,且学生没有感性认识,讲解起来非常枯燥,学生不愿意听,达不到教学目的。设计为案例教学法后,可以让学生上网搜索近期网上交易的案例,并模拟进行成交。学生就会兴趣大增,主动搜索成交后实际应缴纳的各种税费。

2)案例问题的设计

案例给出的问题,应紧扣教学主要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问题太难,学生现有能力解决不了,就会产生厌恶情绪。但又不能太简单,学生不需要讨论和教师引导,就可以完成,同样会降低学生兴趣,从而失去对知识的渴望和最求。所以,提出的问题,应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并利用书本的知识,经过努力探索,相互交流,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到解决。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辐射思维能力。同样以交易税费案例为例,如果不加区别的选择案例,在交易过程中商铺的案例就有可能会发生土地增值税缴纳项目。由于土地增值税的计算非常复杂,让对税收还不太了解的同学通过一个案例来掌握,有些困难。所以,应选择免缴增值税的案例。案例也不能规定的太死。如纳税基数的确定,由学生根据市场状况,判断成交价格。这样学生对当地房地产市场价格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增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判断能力。至于成交价格能否作为纳税基数,则由教师在讨论中引导。

3)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是一种有效的的学习方式。案例教学法所给的案例大都没有标准答案,而只有可行或优劣之分。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但由于受教学课时限制和班级人数较多的影响,讨论应分组开展。各组应选出负责人,负责组织本组的讨论。由于不同组员对于同一个问题有着不同的意见和看法,通过小组协商、讨论,就可以使原来多种相互矛盾的意见逐渐变得一致。小组成员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所学理论知识更深一层的理解。小组讨论的成果,应形成案例报告。如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一章的案例中,可选择近期拍卖出让的土地作为案例。政府会给出待出让用地规划的规划指标和建设条件。实际工作中,潜在购地着都是要经过房地产投资分析来确定可以接受的最高土地出让价。学生对这类案例可以充分想象,只有通过讨论才能探讨出未来的建设方案,并对容积率指标、建筑密度指标等有更深刻的认识。而配套配建公共租赁住房的要求,是教材中所没有的,又是影响房地产投资分析的总要因素。

4)总结

案例教学中,总结是非常总要的。案例讨论结束后, 每个小组派代表将自己的案例成果报告向全班汇报,这样有利于各组之间的学习交流。汇报后,教师应对讨论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和重点问题进行总结,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有异议的问题,鼓励学生课后深入思考,求得新知。对发表错误意见的同学,也应给予鼓励,并加以引导。

4.结语

案例教学法是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教学的一种可行方法,但并不是说,它就没有缺点,其他教学法就不合适。研究编制一个好的案例有时需要较长时间,并且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技能和经验,使得案例教学法受到一定限制。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够解决问题的实际实践性能力的人才。教学方法应该与教师的特长相结合。围绕教学大纲,只要能够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效果好的方法,都应该鼓励。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勇于改革,不断创新和完善各种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更过优秀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蓝兴洲.房地产投资分析[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2】朱文.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3(10)

【3】陈琳. 工程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 2004(04)

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文5

一、商法案例教学的现实困境

(一)商法案例教学思维偏差

法律思维,即通过对法律概念与特征、评判、推理的采用去阐述法律制度与现象的一种错综繁杂的心理过程。而商法思维更主要的是必须严格地遵循商事活动的习惯与惯例,并不是简单地采用法律判断替代商业判断,它是一种在裁判商事活动案例、化解商事活动中遇到的法律风险时运用的特殊思维方式。商法思维方式需要依靠长期专业的锻炼和实践才能形成,不仅是商法教学工作者应该拥有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也是法律职业能力组成中的关键性因素。商法案例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案例客观事实的阐述还是案例事实中蕴藏的法律问题的分析,都应该具备极强的抉择能力与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商法案例教学除了应该为学生讲解案例蕴含的商法理论外,更主要的是要加强对学生甄别能力、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加强对商事活动和法律的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培养,需要强化学生的效率、协作与责任意识。

但是,在目前的商法案例教学中,教师在讲述、剖析案例之时通常会指引学生根据法律关系的发生时间的顺序去进行分析,以便能够确定适用的商法规则;在商法无具体的条款进行明确规定的情形下,解析出案例中所涉及的商法原则或理念。而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或者是讨论之时,一般知晓案情,接着是考虑现行商法中是否有具体的条文涉及到该问题,如果有具体的规定,则直接依据该规定予以解决。这样的商法案例教学,学生理所当然地会认为法律规定和教师所讲理论是先验正确的,一般不会主动思考案例引用的法律规则或者理论是否存在不足与缺陷,教师在讲述和分析案例时过于积极以及讲授的方法的单调性,这就是商法案例分析结果变得固定化,既磨灭学生参与商法案例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也制约了其思维创造性,商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培养便举步维艰。

(二)商法案例教学方法不明

商法教学活动运用案例到底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呢?

方法一为案例例证法,即将案例作为一种证明例子予以引入,教师在对商法理论知识进行体系化的讲解后进行例证说明,用已讲授过的商法理论知识对案例予以分析,或者是通过案例来检验与解释理论。例证法采用的实际是演绎法,从法律条文的具体规定推演下出案例结果。这种方法主要是学生听取教师的知识讲授,然后能从所举的教学案例中甄别并发现问题,掌握并巩固所学知识。案例例证法教学并没能从传统式的教学方式上摆脱出来,教学形式依旧维持着教师主动讲解与学生被动接受的特点,案例仅仅是对某一商法理论知识的呈现,其目的是体现该理论知识的实际状态而被采用。

方法二为案例导入法,即教师在讲授商法理论知识之前将案例作为引导,从而导出将要讲述的某一商法概念与制度。教师在进行商法案例教学的过程之中必须借助具体商法案例而展开,运用教学行为所希冀达到的教学水平与质量是凭借采用具体商法案例来呈现某种商法原则、商法规则或商法思维。从本质上讲,案例导入法实为归纳法,在开始时使学生接触到具体的商法案例,并让其从中总结出一些抽象的原理与规则,进而使学生探究证实出商法具有普遍规律性的东西。在判例法的国家中,案例导入法常常被用来展开教学活动,案例被融入到制度与原理的讲解中,但是缺少严密细致的逻辑分析过程,商法制度表现非常不全面与体系化,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商法知识体系。

我国重视理论完备的讲授体制与具有个案特征的案例教学有着难以调和的并不相兼容性,因此,在商法教学中案例一直以理论辅助品的角色出场,商法案例教学“先天不足”似乎成为定局。

(三)商法教学案例库资源相对匮乏

案例库能够为案例教学提供一个充分展示的平台,因而案例教学的进行应该围绕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开展而来,所以,案例教学涉及到资源库建设问题。商法案例是对法律最具体生动的解释,是沟通课堂与商事活动的桥梁,对商法教学案例资源的收集是案例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只有高质量的案例才能保证商法教学效果。英美法系的国家的法学教育与生俱来就是案例教学,判例的公开化及其系统整理化能够使其案例教学匹配到最新而又全面的案例资源。在美国和英国的法学院的图书馆中,能过很轻松的搜索到曾经的一个偏僻的案例,而其判决书内容不加修辞即可成为案例教学的鲜活资源。

然而,我国并不是一个实施判例法的国家,不能实现判例的公开化及其系统整理化,不存在一个系统化整理并提供案例资源的实施者,法律教育工作者要想完整而又体系化地得到案例资源相当困难。因此,现在案例教学唯一能依靠的是法学教育工作者的个人案例资源。对于商法教学案例而言,教学案例库不应该仅仅只是我国法院的司法裁判案例,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反映商事活动的商事活动案例,也就是商事非诉案例,只有商事裁判案例与商事活动案例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商事法律制度,有利于学生商事法律思维的训练与培养。目前来看,国内有条件对商事活动案例进行收集的高校并不常见,有报道称,江西财经大学的法学院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收集来源于法律实务中的 400 多份商事审判案例的案卷,建立了一个能为商法教学活动服务的案卷库,从而防止了商事案例匮乏问题的出现。事实上,商事教学案例库资源匮乏已经成为我国商法案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商法案例教学的思维转换

案例教学通过对具有代表性案例的解析来呈现商法规则的发展历程以及其目前状况,并运用商法案例的剖析与讨论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此种教学方式因此也被认为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创造性的独特方法,而且已得到了广泛运用。商事思维对商法案例教学思维影响很大,这意味着,商法案例教学需要完成从传统案例教学思维向商事思维的转换。

(一)参与式思维

教师完成商法案例选择、信息提供、课堂组织,引导讨论、结论评判等一系列内容,学生参与讨论或辩论而进入案例情景。教师在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辩论,思考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加深对商法理论和基本制度的理解。参与式商法案例教学的宗旨是通过学生们的单独思索与团体合作,培养学生商法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采用理论处理商法问题能力。

(二)观摩式思维

教师搜集网络视频案例资料,运用多媒体设备将商法案例引入课堂并组织学生观摩讨论,或者组织学生旁听商事法庭审判和商事交易过程,指引学生体味法官是怎样演绎、援引与解释法律。经由对商事审判文书与商事合同文书的解读,使学生能够关注商法的阐述方式与逻辑表达。通过形象、生动、直观的商法案例素材,使学生能够独立思索并且能拓宽其商法思维能力。观摩结束后,组织学生充分地进行分析与讨论,教师及时点评并作出总结,通过观摩商法案例提升学生甄别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模拟式思维

教师组织学生模拟案例角色,模拟商法案件发生、审理的全过程,再现案例情境,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商法理论综合运用于模拟案例。通过案例再现,提高学生法律演绎与推理、解答咨询、商务洽谈技能、进行诉讼与商事仲裁中所必备的技巧,同时检验和巩固案例所反映的商法理论知识。模拟式思维能实现商法理论知识和商法实践的有机结合、理性思维与感性所知的统一、商法科学与实践艺术的有机统一,寻求模拟案件商法上的最佳解决办法。

(四)实践式思维

教师安排学生担任个案的法律角色参与案例实践,比如接待当事人、对相关商法问题进行解答、实际经办案件、作为辩护人出庭等等。这能够使学生以法律服务者的角度去思考案例本身,将商法理论、实践、技巧、信念以及价值有机统一起来,充实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应用法律的能力,帮助学生训练与培养实践式案例学习能力以及通过运用经验能够积极反思的逻辑能力。实践式思维不但包括对商法理论的认识与理解,而且包括对法律工作者工作的环境的知晓。最为主要的是,这种实践式思维还能引发法律工作者对其个人价值的更深层次的了解。

三、商法案例教学的方法运用

商法案例教学本身就是教学方法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商法案例教学进行过程中仍然出现了效果不佳的问题。难有成效的运用案例教学的原因在于,教学中并未深入地探讨商法案例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使得案例教学法仍为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讲授教学,听商法案例上课和听商事理论上课并没有实质的区别,难以激发学生认真听课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兴趣。因此,学生真正需要的是商法案例教学活动中的进行思维的过程,是如何理解商法案例映射商法理论的方法,并不是商法案例本身的解析。

(一)分析综合循环法

分析即为把欲要分析的对象在整体上拆分为几个部分、环节或者要素,并对此进行分别的探究,是只能从本质上了解事物的方法或者过程。综合是指基于分析的基础上,将对象的各个部分、环节或者要素的认识有机联结,厘定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全面知悉对象的本质与规律,从而形成全面认识的方法或过程。商法案例分析就是把商法案例分解拆分为各个部分,对各部分的商法原理、商事法律条款分别加以了解,商法案例综合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商法案件素材,得出能普遍适用的结论,思索商法作出该规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商法案例分析和综合互相联系渗透,通过分析综合的循环往复过程锻炼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抽象性思维。

(二)类似案例比较法

在商法案例教学中对类似商法案例进行多角度、多维度比较,包括适用商法理论的比较、相似法律事实的比较、不同时期商法案例的比较、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商法案例的比较。通过类似商法案例比较法可以使学生准确界定商事法律关系,深入商法理论分析,拓展商事思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运用类似商法案例比较法对培养学生的商事法律制度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商法规则网络法

在商法案例教学中,往往一个商事案例涉及若干个商事法律关系,不同的商事法律关系所映射的商事法律制度不同,若干个商事法律制度之间存在立法逻辑上的内在联系,商法理念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通过引导学生商法案例分析和综合之后,将会为学生呈现出该商法案例所涉及的商法规则网络,通过对规则网络的再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到现行商法制度的不足与缺陷,学生可以通过以往学习的知识,构建出自认为合理的商法规则体系,再通过商法案例的反复验证,能够基本演绎出商法案例教学所要教给学生的知识结构,真正达到商法理论知识的融汇贯通,有助于培养其知识迁移能力。

四、商法教学案例库资源建设

案例库的建设是商法案例教学基础,人民法院运用商字类案号为商事案件的识别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现在我们进行商法案例的系统化汇编与整理显得符合实际。教师应当对案例信息进行科学合理地整合,并使案例库资源不断的更新,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教学案例库资源。

(一)案例类型建设

目前在商法案例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案例多数是法院予以裁判的案例,不能反映商事法律生活的全貌。从事商事活动的理性者不可能仅依赖提起诉讼来维护商事合法权益,控制活动的风险,而会在进行商事活动之前与过程之中,会对法律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风险防范的对策,利用专业团队的服务在交易活动尚未结束时防范法律风险。因此在商法案件素材的抉择上由判例到转变到商事活动案例,使商法案例教学回归重新回到商事活动的最初形态,为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模拟环境,使之在课堂教学中就能领略到客观存在的问题,知悉商法的运行现状,对学生培养控制法律风险的思维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案例来源建设

商法案例教学所使用的诉讼案例主要导源于各级法院,能够从法院对外公布或者是公开发行的网站和案例集刊中查找,也可通过内部资料的交换获取仅在法院内部发行的案例汇编。商法案例教学所使用的商事活动案例主要来自教师所服务的律师事务所、顾问单位等机构,在不侵犯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情况下,可以汇编整理交易案例以便用于商法教学。

(三)案例要素建设

案例要素一般要由案件事实、争议焦点、法院判决、相关知识、基本分析等要素构成,介绍案件所发生的背景、核心问题、解释法律适用的困惑、链接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展开分析。教师应在要素建设中注意教学效果分析,通过布置思考题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案例内容的理解,进而不断地调整案例要素的组成。

(四)案例选编建设

商法案例教学中对案例的选编至关重要,教师应当依照教学宗旨有目的性地查找典型案例,不断更新补充最新案例,保证案例的时效性;所选案例不仅真实存在,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基本能够满足学生分析和理解的需要;所选案例难度适中,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尽可能使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分析解决案例内容,避免跨度太大的案例出现,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文6

论文关键词 经济法 教学 案例分析法

经济法课程是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经济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特征。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目标来看,主要是培养动手能力强、实用型的学生。学习经济法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大量的理论基础学习,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繁琐的各个知识点,我们教学过程中,一般都会使用各种案例辅助教学,但是如何设计案例,如何选择案例,如何分配案例分析时间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索。

一、经济法课堂教学现状

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但目前教学形式上普遍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主要凸显老师主体的地位,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着重讲授经济法的基本原理、概念和原则等,对现实生活中大量的经济法相关的案例却关注较少,这样就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很容易把该课程看做是一门烦躁无味的学科,从而使课堂也显得空洞、呆板,也约束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缺乏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随着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经济法课堂上引用案例分析法,且使用大量案例辅助经济法基础理论教学,将很好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案例教学将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从而在经济法的课程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现在经济法的教学过程中,案例分析法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课堂上所使用,课堂效果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学生在情景教学中也更容易的掌握更多的知识,也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接受。但如何使用好案例分析法,让该教学方法得到更好的发挥,却是很多教师容易忽视的地方。案例分析法的教学方法,一般教师认为就是教材知识点结合案例,然后分析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答案。案例分析法实际并非如此简单,如,案例如何选择,选择的案例能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选择的案例是否和该专业紧密相关,使用案例分析法的频率、占用教学时间等,都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中合理分配案例分析时间

案例分析法是经济法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如何分配它占用教学时间,这个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果过度使用案例,而课堂时间有限,势必会缩减理论教学时间,不利于学生掌握经济法各章的理论基础知识,而经济法一门课是需要有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前提,才能更好地去运用它,学生没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在讲解案例时,也很难对案例消化、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合理使用这一方法,合理分配使用时间。我们以两个学时为例,从引入案例,再到分析案例,和学生互动,最后到解决案例,所用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学时。否则就可能造成教学时间紧张,影响教学计划完成和教学效果。也容易让学生偏离本应掌握的知识,课后只沉浸在一个个故事中,反而起不到案例配合教材的作用,有喧宾夺主的意味。

(四)合理使用案例分析法

选择合适、准确的案例是前提,合理运用案例分析法才是教学的关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好如何运用该教学方法。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目标是适用型、实践性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要着重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老师应把课堂所讲的知识点进行诠释和讲解,让学生有初步的了解和理解。其次,导入课前选择好的案例,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考虑,去分析和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让同学们主动回答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着重提醒学生回答时要结合实际生活。如在学到《公司法》章节时,为了区别公司类型和合伙企业一知识点,可以假设学生大学毕业后如果要进行创业,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如资金多少,行业的风险等方面如何正确选择公司类型。学生在解决这类案例时,就会把自己将来创业的情境融入到案例中,极大的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最后,老师总结、评价学生的回答,重新把案例和教材中知识点结合,通过教材中的知识点和现实生活中如何解决两方面对该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合理的课堂案例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理解教学知识点,另一方面着重培养高职高专应用型学生。

(五)选择案例到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