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的含义范例6篇

国际商务的含义

国际商务的含义范文1

一、跨文化交际对商务英语翻译产生影响的各个因素

1.交际语言方面的因素。商务英语翻译主要是对不同的语言之间进行解释和转换,因此交际语言方面的差异是商务英语翻译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同语言之间的语法差异性比较大,有些语言对于语句的顺序比较看重,但是有些语言主要是侧重于感情的表达等等;第二,句式结构方面的差异,一些语言的句式结构比较复杂,各种词性的词语出现的位置多种多样,翻译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一些语言的句式结构较为简单,各种词性的词出现的位置也比较固定。

2.思维方式方面的因素。对于英语和汉语来讲,在进行相互翻译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侧重语法和句式等的分析,而且还需要注重思维方式和感情方面的差异性。其在思维方式方面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众所周知,英语文化国家的思维方式较为具体,从而影响着他们在语言方面的含义也较为直接;但是,汉语文化的思维方式较为抽象,汉语的语法和句子含义也较为深入,因此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在不同语言的思维方式之间进行转换;第二,在逻辑表达方面,英语主要是从小到大的表达方式,往往重要的因素放在句子的最后面;而汉语的逻辑表达是从大到小的方式,最重要的因素往往放在最前面。

3.社会文化方面的因素。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社会文化对商务英语翻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活区域文化方面的差异性,比如:英国与我国在区域上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区域的差异造成了气候、环境等存在多种差异,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方面,需要注意生活区域的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造成的影响;第二,在宗教习俗方面的差异,例如:英语国家的人们普遍信奉基督教,而我国主要是以佛教文化为主,因此在其文化中会产生很多与宗教有关的文化信息,需要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进行格外的注意。

二、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策略

1.需要对不同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涉及到多种文化,即使都是使用英语的国家,其文化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提高,需要对不同的文化进行深入地了解,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进行深入地学习,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涉及到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所以需要对多种文化进行深入学习,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商务英语翻译工作;第二,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相关的文化,为了更好地促进世界交流和发展,很多国家通过多种媒体方式积极展示自己的文化,所以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对其文化进行学习。

2.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有直译和意译两种常见的翻译方式:直译主要是指,对英语中的一些词汇或者句式直接进行翻译,这是因为受到跨文化的影响,一些英文中的词汇或者数字,很难找到对应的汉语翻译;相反,采用直译的方式,翻译过来之后大家都能够了解相应的意思。例如:英文中沙发和高尔夫的翻译等等;意译的方式,英文中的很多词汇虽然本身具有的含义有限,但是组成句子之后,整个句子的含义就变得深刻。如果按照词汇进行逐字翻译,无法体现其含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意译的方式进行。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直译和意译是非常重要的翻译方式,一定要注重将两者进行结合,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商务英语翻译工作。

3.注意特殊商务英语词汇的翻译。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很多商务词汇虽然在其他场景下有着其他的含义,但是作为商务英语的词汇,其含义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词汇的特殊性,因此需要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对商务英语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包括其文化背景和相关词汇的运用,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商务英语翻译工作,进而克服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难题。小结:商务英语翻译需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由于跨文化交际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使得商务英语翻译的结果产生偏差。因此,本文简要介绍了跨文化交际下对商务英语翻译产生影响的各个因素,进而提出了如何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顺利开展商务英语翻译的重要策略。

作者:王文蒲 单位:成都工业学院

参考文献:

国际商务的含义范文2

论文摘要:根据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商务会话中常会出现违反“合作原则”的四条准则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会话含义理论是提高商务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随着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目前我国已有几百所高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或课程,对商务英语的教学研究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一、会话含义理论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即ESP的一个分支,其快速发展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的,此时的西方语言学界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1967年美国著名的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在哈佛大学作的三次学术报告中指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即会话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他认为,言语交际双方都有相互合作、求得成功的愿望。为此,人们都遵守着某些合作原则,以求实现这个愿望,从而使谈话得以顺利进行,使谈话目标得以实现。合作原则是由四条准则构成的:量准则(quantity maxim)—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所说的话不应超出所需要的信息。质准则(quality maxim)—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关系准则(relevantmaxim)——要有关联,即话语要切题。方式准则(man-ner maxim)——避免晦涩;避免歧义;简练;井井有条。合作原则的四条准则是人们在交谈中大多遵守的规则。然而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并不都严格遵守这些原则。如果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一方的话语在表面上违反了合作原则,那么,他可能是故意这样做的,听话人一方就要根据当时的语境,推断出说话人表面违反合作原则的目的,也就是要明白他表面违反合作原则的隐含意义。格赖斯把这种在言语交际中推导出来的隐含意义称作“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请看下面的例子:

A:What do you intend to do today?

B:I have a terrible headache.

B没有直接回答A的问题,而是说了一句表面上同A的问话毫无关系的话作为回应。这是B故意违反了关系准则,只说她头痛,从而让A明白,她今天不打算做任何事情。只要略加留意,我们便会发现会话含义是人们日常会话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通常人们在口语交往过程中所表达的意义有两种:一是说话人所说句子的字面意义;一是超越字面意义的隐含意义,即会话含义。如果谈话的参与者都有把话继续下去的愿望,那么听话人就得借助谈话人的常识、共有知识及推理能力来作语用分析,以理解对方的弦外之音。商务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与他人成功地进行交易,为达此目的谈判者在会话过程中必然遵循合作的原则。在商务口语交际中,由于受当时的交际环境、交际心态、交际对象以及交际语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说话人常常会用违反合作原则的话语进行交流。如果商务人员能够运用一定的会话含义方面的理论,就可以透过对方话语的字里行间推导出其“会话含义”,以领会对方言外之意,使商务交际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以下拟就商务英语会话中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予以探讨,以期对商务英语教学及商务谈判的顺利进行有所帮助。

(一)违反数量准则

请看以下对话:

A:That’s our proposal.Please give your idea in de-tail·

B:I’m afraid that the proposal you put forward just now isn’t up too much·

在上述的对话中,B的答话显然违反“量”方面的“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所需的信息”这一准则,因为B只是用少量而含糊的信息——“你刚才提到的方案不怎么样”来回答A的提问。从而,可以推导出回答的含义:A的方案并不是最佳方案。在商务会话中,出于利益与礼貌等方面的考虑,谈话者经常用较少或含糊不清的信息来传递足够的信息,并能对复杂的事物做出高效处理。

同样的,在商务会话中,也有违反“量”方面的另一准则“所说的话不应超出所需的信息”。其特点是故意向对方提供“多余”的信息,使对方从多方位、多角度了解我方情况,以增强与我方进行交易的信心。例如:

A:If your prices are favorable and if l can get thecommission I want,I will place the order right away·

B:I’m sure you’ll find our prices most favorable.Elsewhere prices for hardware have gone up tremendous-ly in recent years.Our prices haven’t changed much·

这里B的第一句话已提供了足够的信息:从下面多余的话里中,我们可以推导出其含义: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小五金价格比较,你肯定会发现我方的价格是很优惠的,从而说服对方马上定货。

(二)违反质量准则

违反质的准则就是言过其实。除了说谎,说话人多半会使用隐喻、反语、夸张等语用修辞手段来让听话人从中推导出他的隐含意义。在下列对话中,A公司代表团访问B公司,A公司总经理与B公司总经理进行了友好会谈。会谈后,A公司总经理说:I am of theopinion that our meeting is fruitful,but there is only onepoint that I feel disappointed,what I feel disappointed isthat there is no single issue at all that needs debating be-tween our two companies·

A公司总经理的表述不仅说到一半,戛然而止,而且正话反说,把两公司之间“没有任何分歧,看法完全一致”说成“而我只对一点感到失望”,这无疑是对“说真实的话”,“不说自知虚假的话”的“质量”准则是一种违反。然而,正是这种违反才产生了“会话含意”——会谈成果丰硕,因此也更加烘托了两公司会谈友好融洽的气氛。我们再来看一个商务口语教材中关于价格磋商方面的例子。

A:It’s not our price which as you said is low,butit’s your price which is too high·We’re climbing thehill,you know: and we’re doing that in a very difficultway;and we have made it.But you are just standingthere high up on the top not willing to descend.

B:We’ve tried to get closer to you several times,and we’re halfway down the hill waiting for you already·

很显然,双方在这段会话中都采用了隐喻的修辞格,都是说话人有意违反会话的质量准则所产生的结果。由于对隐喻的使用和理解都牵涉到语境与背景知识等因素,即双方曾就价格问题进行过磋商,但都认为对方的价格不合理:同时隐喻的使用是基于两类事物间的类同之处——在价格上让步就好比是上下山,因此,我们可以从话语的字面意义推导出会话含义,即为了成交合作,A曾很艰难地提高价格并希望B降价,而B也据理力争,表示已几度让价并希望A接受目前的价格。由此可见,使用修辞格可以通过较含蓄的语言以达到更加强烈的语气、更加生动的表达。

(三)违反关系准则

在商务会话中,违反关系准则是较为常见的现象。谈话的一方常常通过说一些不相关的话题表达其语用含义,听话的一方就要透过字面意思加以推测。如:

A:How do you find our offer?

B:I’m afraid you’re facing a stiff competition fromother suppliers·

对话中,A就其报价向B提出询问,但B故意违背这一准则,转移话题说“恐怕你们正面临与其他供应商的激烈竞争”。这一违反的会话含义功能在于:避免直接问答A的问题,用一句几乎无关联的语言来表达他的言外之意:你们的报价太高了令人难以接受。再看下面的例子:

A:How about the quality of your goods?

B:Well , We have exported our goods to over 4 0countries·

对话中,B并不直接回答A的问题,而是有意违反关联准则,其目的是为了让A通过他所提供的事实去推导出“质量好”的结论来。这样的回答比直截了当地说好更具有说服力,能更好地刺激客户的购买欲。

(四)违反方式准则

方式准则要求说话要清楚明白,避免模糊和歧义。而在实际交谈中,由于某些原因,人们常常会违反该准则,使输出的信息模糊化,做出富有弹性的回答。如:

A:When would you 1ike to visit our company?

B:I’ll certainly visit your company at an appropriatetime·

上例中,B的回答十分含糊,实际上是起了一种间接否定的作用。但同时又留有一定的余地,这显然比直接拒绝显得更为礼貌、得体。再如当谈到产品质量时,我方谈判人员认为对方的产品质量不怎么样,但又不好意思直说,便说道:Well,we know where you are a-bout the quality of your product.这里运用了“where youare”模糊性的语言,表面上是违反了方式准则,实际上是避免把话说得太死,为谈判留下必要的回旋余地。

二、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运用会话含义理论提高商务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是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H.Hymes)于20世纪70年代针对乔姆斯基(Noam Chomsky)的“语言能力”(1inguistic compe-tence)这一概念的缺陷首次提出的。乔氏的语言能力指一个理想的操本族语者所内在化了的语法规则。海姆斯认为这一概念抽出了语言的社会文化特点,舍弃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因此,他采用了交际能力这一术语,把如何在社会环境中有效地、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包括了进去。用海姆斯自己的话说,交际能力是“何时说,何时不说,以及关于何时、何地、以何方式与何人谈何内容”。具体地讲,交际能力应由四个部分组成:形式上的可能性、实施手段上的可行性、语境适应性和现实中的实施情况。其中第一部分相当于乔氏的“语言能力”,体现为语言形式上的准确性,后三部分体现为具体情境中语言运用的得体性,常被通称为语用能力。海姆斯的交际能力概念显然是既包括乔氏的语言能力又包括语用能力,它对语言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外语教学的过程应是个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过程,尤其是培养语用能力的过程。这一点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作为一种特殊用途英语,商务英语的教学目的不是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而是更侧重语言实践和交际技能培训。这就是说,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关于语言系统方面知识的同时,更要学会在特定目标语境中恰当地实施各种言语行为以获得有效交际的能力。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商务口语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无论在商务会议、产品交易会或社交活动及商务谈判中都能准确传递有关参与各方的意思。口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说得流畅,还要求掌握外贸业务知识,并在各种场合中恰如其分地应用。经贸口语的运用能力与谈判的成功与否有着紧密的关系。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商务口语教学中培养语用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作为交际能力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不少学者都认为语用能力是指运用语言进行恰当、得体、准确的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和语境驾驭能力,而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得体性两方面,在外语教学中广后者比前者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语言的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这种复杂性体现在言语交际受制于交际语境和社会、文化、人文因素,也体现在话语组织和选择依赖于交际对象在特定交际环境中的语境假设能力和推理能力。同时,在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都不能缺乏驾驭语境的能力以及依赖语境进行语用推理的能力。交际者必须准确把握话语的承上启下话轮关系和逻辑关系,分析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社会文化背景和相互关系,了解双方的不同认知条件和前提等,才能对话语乃至整个交际作出准确的理解,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交际双方采取相应的话语策略。

在商务会话中,听话人应在掌握合作原则及其准则的前提下,根据说话时特定的商务语境以及双方所共有某些知识,才能正确推断出会话含义,以达到准确理解所说话语的规约性内容的目的。比如上文我们所举的谈话双方运用隐喻等修辞手法违反质量准则的例子,为使对方理解这些话语所表达的语用意义,交际双方应具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并能灵活驾驭和准确把握语境。由此可见,语言理解能力是建立在对语境的语用驾驭能力之上的,而语言理解能力又会反过来促进语言表达能力,使话语表达既合乎语法的一般规则,又合乎语用原则和语境需求。实际上,运用语用推理以正确理解会话对方话语中的交际意图并能准确、得体地传达我方的商务信息,正是商务口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所在。

综上所述,在商务会话中,谈判者若能运用会话含义理论去指导、判断对方的“潜语言”,去领会、推导言外之意,就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从而促使谈判与交易的成功。由此可见,掌握一定的语用知识并能灵活地用于指导商务会话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成功地进行商务活动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胡庚申·国际科技商务谈判:语言特点与言语技巧[J]·现代外语,1990(4):5-7·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杜,1997·

[3]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杜,2000·

国际商务的含义范文3

简单地讲,电子商务是指应用电子网络进行的商务流动。但电子商务的定义至今仍不是1个很清晰的概念。各国政府、学者、企业界人士都依据自己所处的地位以及对于电子商务的介入程度,给出了许多表述不同的定义。比较这些定义,有助于咱们更全面的了解电子商务。一 世界电子商务会议关于电子商务的概念 一九九七年一一月六日至七日在法国首都巴黎,国际商会举办了世界电子商务会议(THE WORLD BUSINESS AGENDA FOR ELECTRONIC关于电子商务最权威的概念论述: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指对于整个贸易流动实现电子化。从涵盖规模方面可以定义为:交易各方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流或者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任何情势的商业交易;从技术方面可以定义为:电子商务是1种多技术的聚拢体,包含交流数据(如电子数据交流、电子邮件)、取得数据(同享数据库、电子公告牌)和自动捕获数据(条形码)等。 二 政府部门的定义 欧洲议会关于“电子商务”给出的定义是:“电子商务是通过电子方式进行的商务流动。它通过电子方式处理以及传递数据,包含文本、声音以及图象。它触及许多方面的流动,包含货物电子贸易以及服务、在线数据传递、电子资金划拨、电子证券交易、电子货运单证、商业拍卖、合作设计以及工程、在线资料、公共产品取得。它包含了产品(如消费品、专门装备)以及服务(如信息服务、金融以及法律服务)、传统流动(如健身、体育)以及新型流动(如虚拟购物、虚拟训练)”。 三 权威学者的定义 美国学者瑞维·卡拉科塔以及安德鲁·B·惠斯顿在他们的专着《电子商务的前沿》中提出:“广义地讲,电子商务是1种现代商业法子。这类法子通过改善产品以及服务质量、提高服务传递速度,知足政府组织、厂商以及消费者的建低本钱的需求。这1概念也用于通过计算机网络寻觅信息以支撑决策。1般地讲,今天的电子商务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买方以及卖方的信息、产品以及服务器联络起来,而未来的电子商务者通过形成信息高速公路的无数计算机网络中患上1条将买方以及卖方联络起来。” 四 咱们的定义 上海市电子商务安全证书管理中心给电子商务下的定义是“电子商务是指采取数字化电子方式进行商务数据交流以及展开商务业务流动。电子商务(EC)主要包含应用电子数据交流(EDI)、电子邮件(E-MAIL)、电子资金转帐(EFT)及INTERNET的主要技术在个人间、企业间以及国家间进行无纸化的业务信息的交流。” 五 IT(信息技术)行业对于电子商务的定义 IT(信息技术)行业是电子商务的直接设计者以及装备的直接制造者。良多公司都依据自己的技术特色给出了电子商务的定义。尽管差别很大。但总的来讲,不管是国际商会的观点、仍是HP公司的E-WORLD、IBM公司的E-BUSINESS,都认同电子商务是应用现有的计算机硬件装备、软件装备以及网络基础设施,通过必定的协定连接起来的电子网络环境进行各种各样商务流动的方式。

国际商务的含义范文4

关键词 中日 非言语行为 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在中日商务交往中,除了语言的交流沟通外,还会不时碰到由于非言语行为的错误理解而导致的交流上的障碍或失败。翻译本身是一项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中介工作,担负着帮助日本人和中国人之间沟通和协调文化冲突的任务。一名优秀的翻译不但需要具有良好的语言能力,而且更需要掌握一定程度的对方语言的文化背景,特别是对非言语交际行为的正确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将谈话内容准确无误地传达出来,从而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对于日语学习者特别是今后从事商务翻译工作的学习者而言,只有准确理解和运用非言语行为,才会推进跨文化交际及商务工作的顺利进行。那么,如何有效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实现中日间的有效沟通,顺利推进跨文化交际的开展是中日商务翻译工作者不可忽视的课题。

1 商务日语翻译中非言语行为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1.1 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行为的作用

人类交际行为是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的和谐统一,在交际过程中,除了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这两种言语交际形式外,我们还运用大量的如各种面部表情、手势及动作等非言语交际方式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交流思想。可以说,在人类交际行为中,非语言交际行为占着重要的地位和不可忽视的作用。学者Samova认为:“在面对面的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 其他都是通过非言语行为传递的。”由此可见,非言语行为所传达的信息及表达的含义要比言语行为多得多,而且深刻得多。因为在许多场合下,言语行为往往在某种程度上会把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隐藏起来,而非语言行为则会有意无意地表达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思想意愿。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文化中的非言语行为的形式及含义并不完全相同,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非言语交际方式。因此,顺利推进跨文化交际活动进行的前提是需要我们理解和掌握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非语言交际行为。中日两国同属东方文明,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两国文化既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也有着极大的差异性。如果仅仅只是掌握了对方的语言而没有理解对方的非言语行为所代表的含义,将会很容易导致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或误解。而且,由于日本语言所特有的含蓄与暧昧,日本人往往避免使用语言直截了当地表示否定与反对,因此当从句面上很难分辨其真实意图时,我们就必须通过话语者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其非言语交际行为来判断其言语行为的真正含义。并且,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同时也应当处处注意自己的仪态、举止等非言语行为,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或文化冲突。 因此,在中日跨文化交际中,基于非言语行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及影响,如果忽视非言语行为的习得与掌握,将会导致在中日跨文化交际中遇到意想不到的障碍或挫折。

1.2 中日商务交际中的非言语行为的作用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中日两国之间的商务往来日益频繁。商务活动既是一种经济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跨国界跨文化的商务沟通活动,必须要通过语言和非言语两种交际形式的相互配合而完成。研究表明,在商务交际中,要想表明态度和传递信息,言语只占其行为的一少部分,而声调和面部表情等非言语行为所占的比重却高得多。因此,同语言的交际功能相比,非言语交际能更准确地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在社交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例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优秀的国际商务谈判人员,必须熟悉对方国的非言语行为的真正含义,并通过及时准确地分析这些非言语信息来判断对方的真实意图,以促进谈判进程。

在日企工作的翻译人员如果只是掌握了日语语言知识,而对日企中的企业文化、企业规则及日本员工的非言语行为不了解,就会不可避免地遭遇“文化冲击”,遭受到交流阻碍或挫折,从而影响商务沟通的效果。因此,在中日商务交际中,要想使交流顺畅进行,除了熟练使用日语语言之外,正确运用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语非言语交际手段也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在日本这种注重礼仪、仪态的社会集团中,是否正确使用了视线、表情、动作等非言语交际手段,给听话人的感觉或意思就完全不同。如果使用了不适当的非言语行为必然会导致两种商务文化的冲撞,招致意外的误解和混乱,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影响。

2 提高非言语交际能力的对策

非言语交际与言语交际是结合进行的,两者相辅相成,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交际更是言语交流的补充与完善,起着重复、调节、替代、突出或强调说明等作用。那么,如何提高非言语交际能力,正确处理跨文化交际中的人际关系,使商务日语实践得以顺利开展是从事外语翻译工作不可忽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学习日本文化、商务礼仪、风俗习惯及社会规则,了解日本非言语行为的具体含义,并有意识进行中日文化差异性对比,避免两种文化的冲撞和误解。

由于地域、民族、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差别,不同文化环境中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非言语行为所表达的意义也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中日两国虽同属东方文明,两国文化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却也有着极大的差异性,如果仅仅只是掌握了对方的语言,而没有理解对方的非言语行为所代表的含义,将会很容易在交流中导致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或误解,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影响。例如,在中日商务跨文化交际中,视线的交汇及目光接触的距离极具差异,如果不了解就很容易导致误解。在听对方发言时,中方人员习惯于直接注视着对方的眼睛,以示自己在认真倾听对方所谈内容,表达对对方的重视;而日本人却认为直视的目光是有失礼貌的,一直看着对方的眼睛是粗鲁、含有敌意和缺少尊敬的表现,会给人不愉快的感觉,他们往往会避免直视对方,会低头或转移视线于周围环境,甚至有时闭目倾听,表示自己对对方的礼貌以及尊敬。因此,在中日商务活动中,交际双方应当了解对方的目光接触的时间及距离等习惯,注意自己的视线投向,避免发生误解导致交流的失败。

(2)通过书籍、网络、电视、电影、报刊、杂志等媒介,多渠道了解日本文化、日本概况、日本风情及商务信息等,增强对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感性认识。

在资讯发达的信息时代,多媒体网络及影视传媒具有信息量大、资源共享、图文并茂等众多优势,实为了解日本社会文化的有力工具。我们可以通过因特网、学习软件、电影电视录像等传媒来进行直观的学习,在真实、轻松、有趣的环境中学习和领会非言语行为,而这正是观察表情、动作、神态、体势等非言语交际行为以及了解日本社会文化的最有效手段。网络资讯、日文电子报刊、日本影视资源等现代化电子设备不仅可以拓展和延伸我们的视野及知识理论层次,更让我们通过感官与心灵直接接触日本的文化信息,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体验日本文化并感悟其文化内涵,把握其非言语行为所代表的含义,特变是涉及商务场合的场景,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中日商务待人接物文化差异的实质和内涵,以便今后在商务活动中恰当、得体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3)积极认真参与中日交流活动,把握去日本企业的实训和实习机会,在实践中增强非言语交际能力。

众所周知,语言是在交流实践中得到进一步锤炼与提高。同理,非言语也要通过不断的交流实践而得到领悟与掌握。无论是在校生还是工作者,都应该积极认真地参与中日交流活动,通过与日本老师、日本友人、日本客户、日本同事的跨文化交流,认真观察其非言语行为,正确了解并把握非言语行为的真正含义,从而促进交流沟通的顺畅,增加自己的非言语机会。从事中日商务工作的翻译人员自不必说,在校学习的学生更是应该把握每一个跨文化交流的实践机会,特别是把握去日本企业的实训和实习机会,积极交流、仔细观察、虚心请教、认真实践、增强自己的实战性与交流能力,为日后的顺利就业及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结语

交际尤其是跨文化交际,无论是个人的日常生活,还是正式的商务活动,重要的不仅在于言语行为,而且还在于非言语行为。在中日跨文化交际活动中,除了语言交流外,那些伴随着言语行为的所有非言语的要素也在向对方传达着某种信息。错误的理解常常会招致混乱和误解,从而导致交流的失败。只有深刻理解中日两国文化,正确对待文化差异,才能深刻理解对方的非言语行为的真正含义及功能,从而推进跨文化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樊军.日本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与日语跨文化教学[J].宜宾学院学报,2005(3).

[2] 王秀文.日本语言、文化与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 吴宏.日本人的非语言交际行为与日本文化.李庆祥.中日非语言交际研究[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国际商务的含义范文5

关键词:商务交际 语言 因素 跨文化

作为商务交际的一个子领域,跨文化商务交际具有其特殊性。所谓的跨文化商务交际是彿文化背景不同的商业团体或个人之间通过交流与沟通,实现商务信息的传递、共享和共融。由于跨文化商务交际需要对不同的商务团体或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加以考虑,需要处理文化背景不同的经营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而使得跨文化商务交际呈现出独特的复杂性。

一、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语言因素

作为思想最为直接的体现方式,语言特别是词汇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变化关系密切。当人们围绕着某一特定的对象进行语文交流时,选择恰当的词汇是其首先要解决有问题。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我们在选择词汇的过程中会不经意地考虑语言或词汇在我们生活的文化环境当中的一般含义和引申意义。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词汇所表达的意义分为两类:一是字面意义,即词典上对于词汇含义的解释;二是内涵,即通过扩展和联想而产生的更加丰富的意义,也有人称之为词汇的文化内涵。不同国家的文化、地理、宗教、政治都会在其语言当中体现出来。但是人们在学习外语时对于词汇的表面意义过于重视,而对于词汇的文化内涵和引申意义不够重视,所以对于特定语境下词汇的深层含义无法理解,这就使得人们在进行跨文化商务交际过程中产生失误。

1.根据词汇的字面含义和内涵,我们可以对词汇进行如下分类:

(1)字面意义和内涵基本相同:由于不同文化的相通性和人们思维方式的相似性,有时人们对于同一种事物的理解可能会是相同的。比如,不管是在英语中还是在汉语中,鸽子都经常与和平联系在一起,而狐狸则往往与狡猾联系在一起,在英语当中还有“as cunning as a fox”(像狐狸一样狡猾)的说法。再如,英语当中有一句话叫“Wall have ears”,其起源是凯泽琳女皇曾经将一种特殊的材料安装在卢浮宫的墙壁内,以偷听机密情报。与之类似,我国古代也有“隔墙有耳,伏寇在侧”的说法。也就是说,不管是在英语当中还是在汉语当中,都将偷听秘密商量的事情比喻为“墙长了耳朵”。

(2)字面意义相同而内涵不同:由于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审美情趣的不同,人们对于同一事物或事件所蕴涵的深义,极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理解,有时可能相差较多,甚至有时还可能产生相反的理解。比如,在英语国家,owl(猫头鹰)被当成聪明的鸟类、智慧的象征,因此,如果形容某人很聪明,我们就可以说“The man looked owlishly at something”。但是,在中国,猫头鹰则被认为是给人以厄运的鸟类,见到它的人就要倒霉。再如,中国人在看到月亮时,就会引起深深的思乡情,可是美国人看到月亮所联想的却是宇宙飞船、太空人。

(3)字面意义和内涵都不相同:不同语言当中的有些字汇不仅字面意义不同,其内涵也不相同。如,在英语当中,龙是传说当中一种能够喷火的动物,“dragon”则因此产生强烈、凶猛的内涵。而在中国,龙则是皇室的象征,有吉祥的内涵。也就是说,英语当中的“龙”和汉语当中的“龙”不仅字面意义不同,内涵也不相同。

2.语言交际中的失误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失误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语用失误,也就是说将母语中的表达方式直接迁移到其它语种当中,而不考虑语言应用的规则。具体来说,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1)问候言语失误

问候语在人们的交际当中至关重要。人们的交际往往就是从问候开始的,能否恰当地使用问候语与其交际成败关系密切。

在文化背景下,问候语在使用规则和功能上有较大差异。在中国,问候语已经呈现出高度程式化的趋势,甚至问候语当中的内容并不是人们所要表达的实际含义。如中国人见面之后最常见的问候语就是“你吃了吗?”或者“你要去哪?”他们的言外之义是跟对方打招呼,而并不是真的要问对方有没有吃饭或者要去什么地方。如果我们将这些话直接翻译成英语并问候一个英国人,则对方无法理解其真实意图,而会将其当成询问,理解成你要请他吃饭或者要打听他的隐私,从而使交际陷入僵局。

(2)邀请言行

邀请言行也是人们在交际当中普遍存在的行为。但是发出邀请的方式、对邀请的解释、在交际当中的表现与反应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因此,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邀请言行方面的失误。

在西方国家,人们必须经过坦诚协商之后才能产生邀请力,这是由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平等取向决定的。在他们看来,邀请别人会因占用对方的时间而侵扰对方的自主,因此在邀请过程中邀请语的强迫性较少。即使是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的邀请也要经历协同过程。但是在中国,我们在发出邀请时,往往是由邀请的发出方确定好时间、地点之后才通知被邀请方。在中国人看来,发出邀请不会干涉到个人的自主,相反,邀请的话语强迫性越强,越能表达出邀请方的热情与真诚。

(3)赞美言行

赞美的言行是促进人们沟通与了解的重要途径,既会发生在朋友、同事、亲人、师生等熟人之间,也会发生在特定环境下的陌生人之间。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对人的外貌、行为、性格、家人、能力等进行赞美。

中西方国家在赞美的言行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容易产生误解。西方人特别喜欢赞美别人,以期以此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而中国人则不会随意地赞美别人,更不能随意赞美女性。在中国人看来,歉虚是一种美德,不能随意接受别人的赞美,而在西方人看来赞美则往往是交际的开始;西方人所赞美的事物,甚至是中国人认为不值得赞美的。在对待赞美的方式上,中国人是以否认的方式来谢绝,西方人则是表达自己的谢意。如果我们对于这些差异不够重视,就会在交际过程中引导误解,从而导致交际的失败。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

在交际过程中除语言之外的因素我们统称为非语言因素,这些因素既可以是人为生成的,也可以是由环境造成的。一般来说,非言语交际因素是对某些内容的强调和补充。如,一边说“我不去”一边用力地摇头或摆手就是在强调不去的决心;而在接电话时点头示意进来的客人则是对言语交际行为的补充。人们的非语言义务教育多是由特定的文化环境决定的。人们往往对自己文化的非语言行为司空见惯,而对其它文化的非语言行为极度敏感。在进行跨文化商务交际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对身势语、体触与身体距离、手势语加以重视,否则就会产生误解。限于篇幅,在本文中笔者就不再加以赘述。

参考文献:

国际商务的含义范文6

关键词: 商务英语 特征 翻译技巧

商务活动涉及对外贸易、对外交往、技术引进、对外劳务承包、商务谈判、经贸合同、银行托收、国际支付与结算、涉外保险、国际旅游、海外投资、国际运输等范围。在这些涉外商务领域中所使用的英语统称为商务英语。如果译者对商务英语的特征缺乏了解,不了解委托人的意图,翻译效果就会影响到商务活动,一旦翻译失败或延误了时机,将造成很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高效实用的商务英语翻译起着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

一、商务英语的特征

1.专业术语的丰富性

商务范围很广,涉及国际贸易、经济、金融、营销、保险和法律等多个领域,而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专业术语,如国际贸易方面的Free on Board(离岸价),standby credit(备用信用证),Letter of Guarantee(银行保函);经济方面的demand curve(需求曲线),corporate charter(公司章程),economic lot size(经济批量);金融方面的blank document(空白背书),foreign exchange market(外汇市场),financial and operating ratios(财务与经营比);保险方面的force majored(不可抗力),All Risks(一切险),Risk of Breakage(破碎险)等。要真正读懂商务英语文章,译者必须懂得商务英语所涉及学科领域的相关知识,避免专业术语词汇普通化,否则轻则闹翻译笑话,重则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商务文体的多样性

商务文体涉及的领域颇广如商务信函(Business Correspondence)、会议纪要(Synopsis of Minutes)、法律文书(Legal Documents)、备忘录(Memorandum)、说明书(Specification)、商业广告(Commercials)、通知(Notice)、报告(Report)、演讲(Speech)、协议或合同(Agreement or Contract),以及各种相关单据与表格(Bills and Forms)等,具有实用性、多样性和行业性的特点。不同的文体所用语言不同于一般的英语或文学语言,它们都有其本身特殊的语言规律。

3.缩略词的常用性

商务英语,具有了简约性的特色,突出的具体表现就是大量使用缩略词。缩略词的特点是语言简练、使用方便、信息量大。缩略词不仅使用频率高,而且有扩大化的趋势,不仅专业人士用,就连不懂英语的中国人也用,如在商务谈判中就经常听到厂长、经理说:关于付款条件,我们希望用LPC而不希望DPA。这里的LPC指的就是Letter of Credit(信用证),而DPA则是指Document against Acceptance(承兑交单)。由于商务英语的缩略词都经过了各国商人的长期使用,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其意义也十分明确,因此翻译时无需解释。但是要准确地翻译缩略词,则一定要知道缩略词的全称,并且要理解其意义。

二、商务英语翻译技巧

1.一词多义

商务英语术语往往是用来表达一定科学概念的,多义和歧义都是要避免的,但是某些词汇在不同领域中的具有不同指称意义的现象确实存在,译者需分析把握源语中的多义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具体含义,准确无误地使之在目的语中再现。对于这一点来说,掌握一词多义这一技巧,首先,商务英语翻译者就必须遵循商务英语翻译原则中的专业及准确原则,这样才能够做到译文和原文保持一致。例如:A time draft is in essence an extension of credit to the buyer.There is no guarantee that the draft will be honored upon maturity.“honored”原来具有“承兑”和“付款”两个意义,只译出其中之一意思不完整,译者必须根据语境判断,在句中主语“a time draft”指的是远期汇票,因此其到期时不应该仅仅被承兑(accepted),还应该被承兑和付款”。由此可见,在商务英语翻译中遇到一词多义的词汇时,千万不能想当然,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其含义。专业词典和书籍等参考书籍是译者必备的,只有弄懂词汇的确切意义和可能具有的特定意义,才能使传达的内容符合原文。

2.词类转译

根据商务英语的特征得知这一实用英语的词汇运用非常的灵活,所以词类转译是国际商务翻译中非常常见的译词技巧。常见的有名词与动词、介词与动词的互相转译。

(1)名词与动词的互相转译。如:Before the payment of these tariffs,the imported goods will be in the custody of the customs.交关税前,进口货物由海关保管。(由于语法限制,只有用名词形式,但译成汉语时,“payment”译作“交”。)

(2)介词与动词的互相转译。在许多场合下,介词转译成动词时,需要依据上下文进行引申,具体地进行翻译。如:We should advise you to get in touch with them for your requirements.建议你方与他们取得联系,洽购所需商品。

3.词义引申

在商务英语翻译中,有时会遇到某些词在词典上难以找到贴切具体上下文词义,如生搬硬套,译文往往语意不清,甚至导致误解。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根据上下文和逻辑关系,从该词固有基本含义出发,进一步加以引申。例如:The arrivals do not conform to the sample.如果将arrival这个词的词义直接放入译文,显然不能正确表达原文的意义,所以需要进一步地引申。

4.词量增减

在商务英语翻译实践中,词量增减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翻译技巧。翻译过程中要根据原文上下文意思、逻辑关系,以及译文语言句法特点和表达习惯,在翻译时有时增加原文字面没有出现但实际内容已包含词,或者减去原文虽有但译文语言表达用不着词。

(1)增词。英汉两种语言各自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修辞手段,因而翻译时必然会有一些文字上的损失和增加。在译文中增加一些语意信息补充原文隐含的语意或删去一些词语搭建某种语法形式做弥补。如:All cash bonus shall be subject to income tax.所有现金红利,均须缴纳所得税。(根据汉语行文习惯,增加动词。)

(2)减词。翻译是一种再创造活动,是作者与译者跨时空的交流与沟通。是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在语法结构上殊途同归的表述。经贸英语主要是生意洽谈,关键词无非是价格、质量、保险、索赔之类。汉译时须根据“简约”、“明了”的原则作必要的省译处理才能符合经贸专业的特点。在经贸英语中常有一些较固定的言语模式,即套语。如:We are pleased to...;We have pleasure in...;We acknowledge with thanks...等;这些套语有时可译成相应的汉语,有的要作一些相应的变通,有的不全部译出,有的甚至可全部省译。

总之,商务英语翻译不能拘泥于形式,在保证原文的信息量最大限度地传递到译文中的前提下,翻译者可以灵活运用译入语,已达到语义信息、风格信息和文体信息的最大程度的对等,同时商务英语翻译要遵循商务专业用语。所以要求商务英语翻译工作者要掌握大量的专业词汇及翻译技巧。除此之外,作为一名商务英语翻译者来说,掌握和记忆一定量的专业术语、缩略语及专业新词尤为重要。对于这些词汇,专业译者应当不断地去归纳总结,遇到不确定的词汇时应查阅相关资料在进行翻译,望文生义轻则闹翻译笑话,重则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葛平.外贸英语函电[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余富林等.商务英语翻译[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3.

[3]李平.国际经贸英语教程[M].中国广播出版社,1999.

[4]陈,陈建平.商务英语翻译[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潘红.商务英语英汉翻译教程[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