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课程教学设计及人才培养

国际商务课程教学设计及人才培养

摘要:

随着我国自贸区的确立,越来越多的大型跨国公司将亚太总部迁至我国,对具备国际商务知识的高端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顺应我国自贸区发展战略及经济的顺利转型,研究结合国际市场经营特点,深入剖析自贸区管理人才的培养及与此相对应的高校国际商务课程实践教学设计问题,为我国国际商务管理人才教育战略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对策。

一、我国自贸区发展战略对国际商务人才提出新需求

当前,在我国拥有投资项目的跨国公司都意识到,拥有符合中国市场特点、适应市场迅速变化的本土领导力量非常重要。在自贸区成立之后,我国政府众多有利政策的吸引下,投资于我国的跨国公司将面临着新的巨大发展机遇,投资战略进行相应调整,越来越多跨国公司的亚太总部将迁至我国,跨国公司对本地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尤其是对具有跨文化管理和掌握国际商务能力的人才,能顺利对接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有效协助跨国公司在自贸区开展业务的高层管理人员。知名跨国企业亚太区总裁皮埃尔•柯华德曾在接受《华尔街日报》访问时表示,在中国的第一大挑战“绝对是人才的争夺”。美国商会每年都会对在华的美国企业进行调查,并经常提到管理层的人力资源短缺是企业面临的首要挑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学者王宪举也认为,当前为了更好的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工作,需要做好海外投资和融资、跨境并购、跨文化管理等工作。因此,更需要大量具有国际视野、先进管理理念和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有深刻了解的企业管理人才。国际商务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因此自贸区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培养,对于我国吸引外资和自贸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国际商务课程教学设计及人才培养的对策

跨国公司既是大型企业集团,又是开展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与国际技术转让等跨国经营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承担者。目前适合在华外资企业的管理人才在中国处于短缺状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企业本身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方面,在选拔、任用以及激励人才方面仍然存在制度上的不足,阻碍了一部分人才的涌现。除此之外,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刘昕教授认为,更大原因在于人才资源的自然供给不足。各大学和高等院校是不是有能力为企业输送相应的国际商务人才?高等院校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很多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进入企业后不能及时产生工作效率。自贸区高级综合型人才不仅要熟悉跨国公司管理制度,了解国际贸易业务,并且对相关的国际法律、国际规则和制度有一定的研究,能够参与到跨国公司制度的设计以及规则的解释。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及其经营管理模式最主要的就是跨境交易和跨国管理,因此全球通用规则和通用管理是这些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因此,本研究认为在高校提供相关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加强离岸金融、人民币国际化、汇率管控等方面的相关课程,在自贸区内建立实习基地,创立一个适合学生工作实践的平台。高校可以与走在市场前端的跨国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制定相关领域的培养方案,同时需要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供其实践,双管齐下共同解决其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其次高校可增加关于企业跨文化管理方面的相关课程学习。跨国公司在加速全球化业务发展过程中,面对日趋竞争与复杂的国际经营管理环境,跨国公司的财富来源基于高层人员是否具备了促进公司不断发展的经营管理能力,由于不同国际市场存在不同的政治体制、法律规范和风俗习惯的差异,跨国公司高层人员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只有具备组织战略目标与岗位要求相匹配的胜任力,才能发挥出高效的经营管理才干,实现长远目标。如组织环境、文化氛围、管理体制和领导风格等等都是跨国公司跨文化条件下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面对国籍、文化背景和语言不同的高层人员如何协调完成同一项工作,以及在管理制度与工作价值观截然相反时组织的沟通等问题。企业需要进行相关培训,例如,“跨文化管理”、“全球管理经理的研讨会”和“国际化经理培训”等作为培训地区总部经理的重点项目。跨国企业在进行人事安排时要以母国为中心政策,结合当地化政策、全球中心政策为基准权衡利弊,针对实际情况作出判断。条件具备的跨国公司要尽量提升内部员工作为高层人员,将其作为增强公司企业文化特征的一条途径。同时加强工会的监督管理作用,参与到经理人员的业绩审核中,在根本上杜绝因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同国籍管理人员之间的磨擦,呈现出良好的劳资关系。因此建议在国际商务课程中开展实践教学环节,有机会让学生接触并了解跨国公司的人员选派与人员的素质要求,经理人员的基本素质是跨国公司选拔海外管理人员时的重要依据。在课程体验中增加跨国环境模拟,通过各种手段模拟不同文化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可能出现的冲突情况,让参与的学生尝试学会处理这些跨文化冲突的问题,并增加跨文化融合思考与行动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融合与跨文化经营管理的适应能力。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在华跨国公司、外资或合资企业的实践培训,通过分析东道国文化、母国文化及第三国文化的差异及其对管理人员的思维模式、管理风格、决策方式的影响,使学生在面对跨文化差异与跨国经营管理中遇到问题时,拥有解决困难的能力。此外,建议高校在国际商务课程的设计中,结合当前我国自贸区发展背景下跨国公司运作的新特点、新趋势和其发挥的作用,以及新趋势下跨国公司的法律与组织形式,制定教育方向。重点介绍服务行业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与特点,自贸区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特点、在华融资与现金管理的策略、在华跨国公司自贸区经营的外汇风险管理以及在华跨国公司自贸区经营的税收策略等情况。使高校学生对跨国公司有一个全面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在国际商务的课程改革和设计中,对国际商务的研究要具体化,不仅要探讨分析跨国公司的发展历史和相关理念与政策,更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新背景下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战略、生产营销理念、研发管理方式、财务税收及人事管理情况等方面的特点。例如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应该侧重于母国和我国自贸区会计准则的差异、财务报表分析和外汇风险分析等方面。在教学设计中,对国际商务的研究要紧密联系目前自贸区的新政策,以及联系国内外实际情况,分析跨国公司在华自贸区的投资情况和成长情况,及其所设立的企业类型、投资战略以及自贸区利用跨国公司投资的发展目的。借鉴国外跨国公司发展模式、以及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贸区的新政策,扩展跨国经营管理的内容和知识层面,高校教学针对新形势下我国本土管理人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实践平台,以启发和提高高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猛,沈四宝.中国自贸区管理制度创新现状与发展[J].现代管理科学.2017(04)

[2]由贸易试验区的竞争策略探索——基于上海、广东自贸区的比较分析[J].教学与研究.2017(02)

[3]刘良群,苏兰花,刘思弘.借鉴国际经验,加快上海自贸区人才资源开发[J].浦东开发.2014(01):33-35

[4]王琳.全球自贸区发展新态势下中国自贸区的推进战略[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5(01)

[5]上海自贸区:人才汇聚“自由港”[J]国际人才交流.2014(01)

作者:叶笛 单位: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