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范例6篇

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范文1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24号)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切实防范、有效应对重特大事故,控制和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损失,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进一步好转,现就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事故灾难是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方面,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呈现了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态势,但是事故伤亡总量大、重特大事故频发、职业危害严重,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社会生产活动和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矛盾突出,处于安全生产事故的"易发期",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我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体制、机制、法制和应急救援队伍及应急能力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其他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及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力度,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抓紧、抓细、抓实、抓好。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安全生产"*"规划》和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有关应急预案,推动"一案三制"(预案、体制、机制和法制)及应急管理体系、队伍、装备建设,切实提高预防和处置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工作目标:在"*"期间,落实和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到20*年底形成覆盖各地区、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建立健全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和国家、省(区、市)、市(地)三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区域、骨干、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建设安全生产应急信息系统和应急救援支撑保障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制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企业自主到位,社会共同参与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三、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及其他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国家安全生产事故有关应急预案,分门别类制修订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和领域的各类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制订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包括集团公司(总公司)、子公司或分公司、基层单位以及关键工作岗位在内的应急预案体系,并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要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备案。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要报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并告知相关单位。中央管理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应按属地管理的原则,报所在地的省(区、市)和市(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中央管理企业总部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把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备案、审查、演练等作为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应急预案的备案、审查和演练,提高应急预案的质量,做到相关预案相互衔接,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修改变动情况,以及生产经营单位生产条件的变化情况、预案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预案演练的总结等,及时对应急预案予以修订。

生产经营单位要积极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高危企业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应急预案的演练。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每年组织一次高危企业、部门、地方的联合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预案、锻炼队伍、教育公众、提高能力,促进企业应急预案与政府、部门应急预案的衔接和对应急预案的不断完善。

四、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

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关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重点工程。各级安全监管部门都要明确应急管理机构,落实应急管理职责。到20*年,完成省、市两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建设;应急救援任务重、重大危险源较多的县也要根据需要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做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指挥工作机构、职责、编制、人员、经费五落实。

理顺各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与各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工作关系。对于隶属于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矿山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要与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共同协商,完善体制、建立机制、理顺关系,做好工作。

加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间的协调联动,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形成统一指挥、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协同应对事故灾难的合力。要发挥各级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方面的协调作用,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协调机制。

五、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队伍和能力建设

依据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总体规划,依托大中型企业和社会救援力量,优化、整合各类应急救援资源,建设国家、区域、骨干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加强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能力建设。尽快形成以企业应急救援力量为基础,以部级区域专业应急救援基地和地方骨干专业队伍为中坚力量,以应急救援志愿者等社会救援力量为补充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各地区、各部门要编制本地区、本行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规划,并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确保顺利实施。

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组织。大中型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具有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专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其他小型高危险生产经营单位没有建立专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的,要指定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并与专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预案实施的需要,建立必要的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专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

统筹规划,建设具备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数据查询、辅助决策、应急指挥和总结评估等功能的国家、省(区、市)、市(地)安全生产应急信息系统,实现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机构与相关专业应急指挥机构、部级区域应急救援(医疗救护)基地以及骨干应急救援(医疗救护)机构间的信息共享。应急信息系统建设要结合实际,依托和利用安全生产通信信息系统和有关办公信息系统资源,规范技术标准,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队伍的自身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装备精良、纪律严明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队伍。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强化忧患意识、执行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养成勤勉敬业、雷厉风行、尊重科学、敢打硬仗的作风。加强业务建设,强化教育、培训与训练,提高管理水平和实战能力。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

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逐步形成规范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和即将出台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抓紧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条例》的立法准备工作和公布后的具体实施工作。要抓紧研究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救援资源管理、信息管理、队伍建设、培训教育等配套规章规程和标准,尽快形成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法规标准体系。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实际制定并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地方和部门法规规章及标准。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和完善内部应急管理的规章制度。

七、坚持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做好事故防范工作

切实加强风险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与监控,做好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工作。建立预警制度,加强事故灾难预测预警工作,要定期对重大危险源和重点部位进行分析和评估,对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信息要及时进行预警。

充分发挥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的作用,坚持"险时搞救援,平时搞防范"的原则,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参与事故预防和隐患排查整改的工作机制。组织矿山、危险化学品及其他相关救援队伍参与企业的安全检查、隐患排查、事故调查、危险源监控以及应急知识培训等工作。部级区域救援基地和骨干救援队伍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广泛开展技术业务咨询和服务,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做好相关工作。

以生产经营单位、社区和乡镇为重点加强基层和现场的应急管理工作。从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建立救援队伍、加大应急投入、完善救援保障、普及应急知识等方面入手,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各环节、各岗位,全面加强基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高第一时间的应急处置水平和能力。

八、做好安全生产事故救援工作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加强和改进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要求,做好信息报告等工作。对重特大事故灾难信息、可能导致重特大事故的险情,或者其他灾害和灾难可能导致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重要信息,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和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及时上报并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做好应急准备和处置工作。

发生事故的单位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现场抢救,控制险情,减少损失。要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科技手段,加强事故发展趋势预测工作,发挥专家的作用,科学制定事故现场救援方案。同时,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的现场组织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有效组织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和救援力量,调集救援物资与装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及其应急指挥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事故现场救援的具体组织、指导、协调工作。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信息、舆论引导工作,为处置事故灾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坚持正面宣传,及时、准确信息,正确引导舆论。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主流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安全监管系统及各行业内各类媒体要积极发挥作用。

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要分析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对所辖区域内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处置、相关防范工作和应急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及时改进工作,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九、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

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培训纳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在有关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等安全生产类资格培训,以及特种作业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培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和市、县长等培训中增加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内容。分类组织开发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培训适用教材,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生产经营单位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应急管理知识和应急救援内容的培训,特别是要加强重点岗位人员的应急知识培训,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充分发挥出版、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文化宣传力量的作用,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要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救援知识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普及安全生产事故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知识,提高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救援技能,增强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

十、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水平。成立国家、专业、地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专家组,对应急管理、事故救援提供技术支持;依托大型企业、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研究和工程中心,开展突发性事故灾难预防、处置的研究攻关;鼓励、支持救援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救援技术和装备,提高应急救援装备的科技含量。

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范文2

1.加强预案体系建设。修订完善安全生产专项预案及部门预案,进一步明确应急响应职责、程序等内容,完善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健全各级预案的联动机制,实现各级预案间的有机衔接,不断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认真贯彻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应急预案审查和报备工作,将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纳入备案内容,督促、指导企业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按照三年一修订的原则,全区各相关单位要依据国务院《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的规定和要求,制定或修改完善本部门、本单位、本行业领域的各类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中,涉及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生产单位的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经营单位的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按照“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备案。中型规模以上未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由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3.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周”活动。积极推动应急演练制度化和常态化管理,形成应急演练长效机制。每年6月(安全生产月)的第三周是应急演练周,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要求,各相关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性应急演练。

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重点部门和单位要检查、督促、指导所监管行业和区域内企事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生产经营单位根据本单位事故预防重点,至少每年进行一次专项应急预案实战演练,班组、车间一线岗位要经常组织开展现场处置方案实战演练,规范演练程序,提高演练质量。

4.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工作情况报送制度》,及时收集和掌握辖区所属企业应急演练工作情况,按时保质报送相关信息,确保应急演练工作落到实处。

5.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管理情况的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各成员单位和企业应急预案报备、应急演练、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物资台账等情况。加强应急管理执法检查,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应急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培训和演练,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救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装备和设施。

6.继续补充完善应急救援指挥平台的信息填报,进一步摸清行业内应急资源、应急设备装备等基本情况,不断更新和完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数据库信息。

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范文3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的应急预案,系指安全生产事故预案。应急预案管理应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监督、指导应急预案的制定、培训、演练和宣传教育等工作,协调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对应急预案所涉及的资源和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条 应急预案必须经制定单位组织论证和审查,并经实施应急预案有关单位认可,由制定单位,印送与应急预案实施有关的单位。

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2)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3)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其组成单位、组成人员、职责分工;()事故报告的程序、方式和内容;(5)发现事故征兆或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行动和措施;(6)事故应急救援(包括事故伤员救治)资源信息,包括队伍、装备、物资、专家等有关信息的情况;(7)事故报告及应急救援有关的具体通信联系方式;(8)相关的保障措施;(9)与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10)应急预案管理的措施和要求。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送上一级政府及其安监部门备案;政府各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送同级人民政府及其安监部门备案。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所属各级单位都应当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制定应急预案和有关作业岗位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所属单位和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经上一级管理单位审查。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经营、储运单位的应急预案,以及生产经营单位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应急预案,应当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报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生产经营单位涉及辐射、城市公用事业、道路交通、火灾、铁路、民航、水上交通、渔业船舶水上安全以及特种设备、电网安全等事故的应急预案,依据有关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抄报安全监管部门。

第六条 应急预案制定单位应当对与实施应急预案有关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使其熟悉相关的职责、程序,对本单位其他人员和相关群众进行培训和宣传教育,使其掌握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自救和救援行动;生产经营单位还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应急措施的培训;应急预案所涉及的有关单位对应急预案中明确的与其相关的职责应当组织落实。

第七条 应急预案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适用范围、条件,有关应急资源情况,以及与相关预案的衔接关系等发生变化时,或发现存在问题时,应当及时修订。

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范文4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听涛轩人”为你整理了这篇生态环境分局2020年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总结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市生态环境局:

根据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2020年全省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按照工作部署,克服人手少、设备不足、工作任务重等困难,认真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将2020年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1、应急管理机构建设情况。目前,我局尚未成立相应的环境应急管理机构,我县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主要依托我局综合股、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队开展相应的业务工作。由于人员少,部分人员大都身兼数职,因此工作任务较重。近几年,我局先后派8名监察人员参加了由省环保厅组织的环境应急管理培训班,取得了省级培训证书,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2、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为全面提高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事件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局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共编制专项应急预案7个。2012年提请县政府印发了《民乐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完成修订,应急管理综合能力显著提高。2013年以来印发了《民乐县突发性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民乐县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民乐县土壤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民乐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民乐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并于2020年10月修订后印发实施,2018年编制并印发实施了《民乐县城区供水总寨地下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在认真完成县级突发环境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任务的同时,我局积极推进县内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工作。2020年度,共督促9家各类企事业单位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的修订和编制备案工作。

3、公共安全社会网络体系建设情况。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方面,我局将环境安全检查及环境风险隐患排查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对辖区企事业单位开展日常检查、排查工作,不断加强对企业自查工作的督促力度,在检查中发现的环境隐患问题责令企业落实整改,切实做到排查全覆盖、隐患零容忍。并结合中央及省级环保督察、安全生产百日攻坚、汛期环境安全保障工作等专项行动开展环境安全检查及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对发现的环境安全隐患问题,责令企业制定隐患治理方案,明确整改时限,落实整改措施;对涉及其他有关部门职责范围的重大隐患或违法行为案件,及时以书面形式移送安监等相关部门处理,至目前我县没有发生过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确保了全县环境安全。2020年度,我局出动环境监察执法人员80余人次,对7家重点企业开展隐患排查48次。其中存在环境风险隐患企业3家,排查出问题6个,排查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整改率为100%。我县辖区内无涉尾矿库企业。

(二)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情况

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工作中,将各项环境监测数据作为预警信息的依据,我局负责应急工作的相关人员与市、县环境监测站正在逐步完善监测数据信息互通工作机制,不断深化之间的联动、会商机制。为有效收集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及时、全面掌握事件动态,及早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我局通过24小时应急值制度、“12369”环保热线、微信举报平台、网络信息收集等方式不断拓宽环境事件信息的收集渠道,并与公安、气象、消防等部门签订联动机制协议,进一步增强了环境事件信息的收集能力,为第一时间开展监测预警提供了保障。同时,组织甘肃锦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了有毒有害气体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工作,为进一步提高企业预防突发环境事件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应急响应与指挥平台体系建设

1、专业应急信息与指挥系统情况。按照《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县级建设标准,需配套固定指挥平台及移动指挥通信系统二级建设标准,但由于我县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起步晚,资金投入少,截至目前,尚未建立应急指挥平台和移动指挥通讯系统。虽然目前硬件设施建设工作存在困难,但我局紧紧围绕各部门专项应急预案成立的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或应急指挥部的建设,明确职责,积极加强与各部门的对接,持续推进指挥系统软件建设。辖区内各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也与企业内部其他应急预案相融合,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流程、联系方式作为重要的章节做以描述,明确了各应急预案之间关系,加强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机制。“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局将不断完善各类设备的配置,加大应急指挥平台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强化环境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工作。

2、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情况。近年来,我局全面贯十八大、及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部署,进一步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工作。在2014年分别与民乐县气象局和民乐县公安局签订了联动协议,建立了联动机制合作关系,2016年与民乐县交通运输局签订了联动协议,旨在加强部门间信息互通及应急处置协作能力。2020年10月,我局联合各联席会议单位,召开应急联席会议,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沟通,确保形成联防联控工作格局。今后,我局将不断深化与其他部门的联动机制建设工作,尽快与安监、消防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完善已建立合作关系部门的联动机制,持续推进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工作。

(四)救援力量体系建设情况

在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方面,目前,我局未成立环境应急管理机构,主要由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队人员承接环境应急工作。环境监测、环境监察机动队伍分别由环境监测站、综合执法队工作人员担任,各股室均能随时调动进行应急处置、救援工作,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过程中,可调动我局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应急处置工作。为全面提升环境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完善救援力量体系建设工作,我局于2020年10月,我局依托甘肃锦世化工有责任限公司以企业现有应急处置队伍建立专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抢险救援队伍,有效增强我县环境应急救援队伍力量。

(五)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按照《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县级建设标准,应完成应急交通工具、应急防护装备及应急调查取证设备二级建设标准,我局依托甘肃锦世化工有责任限公司建设省级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一座,配备应急物资48类、共计4358件,彻底解决我县突发环境物资不足的问题。

(六)应急演练开展情况

2020年12月10日14:30-18:00,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民乐工业园区管委会、甘肃锦世化工有限公司、市生态环境局民乐分局共同开展“硫酸罐车发生事故,造成浓硫酸泄露”为情景的模拟应急演练,通过开展应急演练,确保了在突发环境事故时,能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响应和处置,杜绝突发环境事件引发的环境污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企业环境事故应急预案体系,检验了企业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应急快速性、救援有效性,也使职工环保意识和抢险能力得到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得到提高,达到了预期目的。

(七)汛期环境安全保障工作开展情况

为进一步增强汛期环境安全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我局高度重视,按照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做好汛期环境安全保障工作的要求,把汛期水环境安全防控工作作为当前突发环境事件的首要任务来抓,一是结合我县实际情况,迅速安排部署,认真开展排查隐患;二是抓源头、查隐患、促整改,与县水利、气象、交通、消防等部门加强协作,密切配合,提前安排部署,采取有效措实做好汛期环境安全防控工作,积极防范和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

(八)应急值守工作情况

我局严格按照应急值守工作要求,在重要节假日、重要时期,实行应急值守制度,确保“12369”环保热线、应急值班电话“0936-4425000”保持畅通,专门安排值班人员和带班领导开展值守工作,明确应急值守工作职责,实行突发环境事件的零报告制度,做好当日应急值班记录和次日交接手续,定时向上级业务部门汇报应急值班情况,本年度较好地完成了值守应急和各项信息报送工作。

(九)宣传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情况

我局每年结合“6.5环境日”、“地球日”等活动,组织各种宣传教育活动6-7次,累计发放应急宣教材料0.3余万册,普及环境应急知识0.54余万人次。我局在县政府官网“民乐环保”专栏建立了应急管理板块对应急相关知识及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及时向公众公开。2020年12月上旬,举办年度环境应急专题培训班,培训局内职工及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局内职工和企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环境应急管理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因我局尚未成立相应的环境应急管理机构,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主要依托我局综合股、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队开展相应的业务工作。目前,环境应急工作因为人员、资金的限制,尚未配备环境应急物资、交通工具等设施设备,严重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今后,我局将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一)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

1、按照时限要求,就是修订完善县域内部分专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同时,积极积极推进民乐行政区域环境风险评估。

2、加强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15〕4号)的规定,完成辖区相关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修编和备案工作。企业在《办法》实施前已完成预案备案的,在预案签署后三年内,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工作,预案修订工作按照《办法》相关规定执行。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的预案,参照《办法》第二章的规定制定和备案,全面深入推动我县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常态化和制度化。

(二)加大企业风险隐患排查检查力度

2021年,环境应急工作将加大对企业风险隐患排查检查的宽度和广度,完成重点监控企业环境风险防控情况检查,对存在问题责令限期整改,促进企业完善环境应急管理的硬件和软件措施,并对企业风险防控情况登记造册,以便随时备查。

(三)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

为加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推动工业园区重点风险源企业防控环境风险,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准备,计划与重点监控企业联合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

(四)强化环境应急值守工作

按照应急值守工作要求,在重要节假日、重要时期,实行应急值守制度,实行突发环境事件的零报告制度。较好地完成值守应急和各项信息报送工作。

(五)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培训

继续将环境应急管理知识培训纳入重点工作,加大培训频次,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专门从事应急管理的人员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类提升环境应急管理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培训。拓宽应急管理知识的普及面,邀请知名环境应急管理专家作辅导报告和现场模拟演练、召开座谈会等形式,逐步提高全县环境保护人员及企业应急工作负责人的环境应急管理知识,增强处置环境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范文5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应急管理;应急体系建设

1引言

公司党委的第十六次党代会报告对公司未来五年工作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面对未来向好的发展环境,公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和提高,不确定的因素也会相应增加,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更好为企业稳步发展保驾护航,其中应急管理更是重要的一环,随着施工过程中各项安全风险的增加,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对提高企业隐性效益意义重大。作为一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要时刻不忘培育做好本职工作的思想动能,从细小处着手,做好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建筑施工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公司应急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本文旨在通过对以下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探索解决方法,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2机制建立不完善,思想认识不到位

要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这不只是安全部门能够单独完成的,需要集中企业全体人员的智慧和力量,由企业负责人牵头,各部门根据岗位职责进行分工,厘清层级,共同编制应急管理制度、确定应急职责、完善应急奖惩、配备应急物资,从而形成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虽然《安全生产法》中明确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有组织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但是,仍然存在企业负责人对此不够重视,或者存在错误的观念,认为应急管理工作只是安全部门的事情,导致企业安全管理机构由《安全生产法》中规定的“组织或者参与”者变成了“唯一”者。但是安全管理人员往往会受到本职工作的知识限制及调动资源的职权有限的影响,导致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水平低下,问题考虑不充分,体系建立不完善,职责分工不明确或职责分工不合理,并且应急预案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只是安全管理人员知道的现象,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会形成混乱的场面,在应急救援行动中人员和物资调动不协调,导致救援行动不及时,不能高效完成应急救援行动的目的。对策措施: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细化各级人员应急职责,制定相关考核标准。加强对全员尤其是企业负责人的应急培训,将各层级人员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提升到政治高度。成立以企业负责人为领导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统筹领导,从全局角度出发,协调各方资源,形成“各级参与,领导负责”的机制,建立完善高标准、高水平的应急管理体系。

3应急预案体系层级不清,内容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明确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在这里可以简称为“三级预案”,并对“三级预案”的作用和主要内容给出了指导性意见:总体预案是本单位应急救援工作的基本原则、应急救援体系、预警机制等;专项预案是针对某一类事故的救援方案,必须遵守总体预案的基本框架;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施工现场事故类别编制的具体措施办法。很多企业并没有分清“三级预案”之间的层级关系,导致综合应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不衔接;或编制的应急预案未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更新;尤其是建筑施工单位岗位人员发生了调动,现场处置方案未结合现场人员调动情况进行及时修订,或者现场处置方案的编制过程中无现场一线作业及管理人员的参与,导致一线人员对自身应急职责不明确,发生事故后难以按照预案进行操作,导致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缺陷。对策措施:进一步规范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严格按照《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的要求成立编制工作组,根据本单位风险评估和应急能力评估结果,明确本单位应急管理层次、指挥体系、响应级别等,由企业负责人统筹组织,指定专业人员负责,从救援体系、预警、响应、应急救援技术、应急保障等方面提高应急预案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考虑与上级单位和当地政府应急预案的紧密衔接。现场处置方案是“三级预案”的“第一道防线”,建筑施工现场要严格执行区域管理制度,明确各区域应急责任人员,减少区域责任人员的流动,组织区域责任人及有应急救援职责的人员共同参与编制现场处置方案,确保所有参与应急救援的人员都能明晰本岗应急救援职责,筑牢应急预案的“第一道防线”。将应急预案职责落实到人而不只是停留在“纸”上。

4预警、响应机制不明确,缺乏系统的策划

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根据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同一事故类型就编制了多个单独的应急预案,使应急预案中程序内容多次重复,未系统化建立预警、响应机制,参与应急救援的人员在响应过程中无法准确执行应急预案确定的应急职责,在救援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操作步骤或者应急程序,完全忘记了应急预案的本岗应急职责,对应急预案的执行发生较大的偏差,发生事故后造成应急响应级别不对应,尤其是应急响应级别不够,营救救援行动不及时,反而给应急处置带来负面的效果。对策措施: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生产特点和难点,排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类型,由企业负责人组织人员进行系统策划,制定协调统一的各项应急预案。虽然施工现场潜在的事故类型多种多样,但一个单位的应急资源却是固定的,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充分利用本单位现有资源,针对本单位潜在事故类型、应急资源、应急救援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站在整体角度系统策划各个预案之间的关联,保证预案之间的协调性。同时各层级人员要做到自身职责认识到位、明确应急管理工作程序,保证应急管理体系的正常开展;严格按照本单位应急救援能力科学建立响应分级机制,同时明确响应升级条件,各级响应接口要严密。同时在应急资源保障方面,除了需要了解自身软硬件条件外,还应该将上级及周边社会环境的各项资源统筹考虑,以自身资源为保障,社会资源为补充,更进一步的与上级及当地社会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进一步确保应急响应机制的完善、有效。

5应急预案教育培训不够

目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缺少对内部人员的应急救援培训,缺乏专业的培训教材,多数情况下应急预案培训只是照本宣科,内容单调乏味;未针对不同层级和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应急培训;专业救援人员未接受过专门的应急处置技能培训,造成了专业应急救援人员的“不专业”;企业领导未参加过事故应急指挥能力的相关培训;种种情况最终造成应急救援队伍不具备响应的应急救援能力,导致事故发生后无法高效、迅速地开展救援工作。对策措施:要积极开展应急教育培训工作。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科学制订培训大纲和计划,组织专业人员根据不同岗位编写各岗位的培训教材,制定应急培训计划,分批次对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开展应急培训,确保教育培训不漏一人。明确各层级应急响应程序和岗位职责分工,提高全员应急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技术水平。结合“安全生产月”、“应急演练周”、“全国防灾减灾日”等专题活动,采用互动、体验、模拟等方式开展贴近实际的应急宣教活动,有效增强培训效果。

6演练形式化,缺乏有效实施

应急演练前期准备工作较多,需要成立应急演练小组,明确演练科目并制定应急演练方案,进行职责分工和演练前的教育培训等,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实施。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开展的应急演练活动过于形式化,通常编制的应急演练方案只是一个剧本,并未按照应急预案中的职责分工明确演练程序,太过于注重可观摩性,只是“演”而不是“练”,忽略了应急演练的根本目的,无法起到提升应急能力的实际作用,更无法使应急演练成为完善应急预案的有效手段。对策措施:应急演练前需要了解企业存在的事故类型,根据目前阶段的需要确定演练科目。前期要成立应急演练领导小组,由组长统筹组织做好应急演练的策划工作,根据应急预案职责分工做好参练人员的前期交底,确保参练人员熟知演练中的应急响应、物资调动和救援流程,把每一次应急演练都当成事故救援来进行,不允许在任何一个环节存在马虎,通过演练真正达到提高应急响应速度、提升应急救援水平的效果。演练结束后要根据演练情况,切实做好总结,针对问题和不足修订应急预案,真正达到完善应急体系的目的。

7结束语

应急管理工作是否到位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与否的重要体现,完善的应急体系,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危害。任何企业都要坚定“生产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为基本的准则,而应急救援作为挽救人员生命的最直接手段,需要企业负责人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各项应急工作,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应急救援队伍。

参考文献:

[1]何斌.加快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立改废”[J].中国应急管理,2021(2):38~41.

[2]季洪来.健全完善应急体系推进应急管理能力建设[N].黑龙江日报,2021-02-02(003).

[3]GB/T29639-2020.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S].

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范文6

关键词:档案;应急预案;管理

现阶段,档案种类与数量与日俱增,赋予了档案管理工作者巨大的压力,压力主要来源于档案分类保存于消防安全保障工作。就目前状况而言,国内部分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未能充分做好档案应急预案制定工作,从而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可能引发机密信息泄露与档案受损事故。

一、应急预案制定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预防灾情原则

制定合理的档案管理应急预案的目的之一在于降低不良因素对档案安全的威胁,最大程度地确保档案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为此,工作人员在制定应急预案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确保应急预案各类体条款具有前瞻性、应急性,能够有效地降低事故发生几率。

(二)档案优先原则

档案优先指的是在档案室发生诸如火灾等灾害时,优先转移各类档案,将档案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在过去,国内发生了多起档案室失火事件,由于工作人员未充分遵循档案优先原则,首先转移档案室其它物质资产,从而导致大量档案受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所以,档案管理人员要吸取教训,时时刻刻以档案为重,在档案室发生消防事故时第一时间转移档案[1]。

(三)应急联动原则

档案管理工作强度较高、工作难度较大,档案应急工作需要多部门合作、共同维护档案安全。应急联动原则是工作人员在档案应急预案制订工作中必须要严格遵循的一类原则,应急联动的意义在于充分调动各部门的力量,以制度的形式来落实档案管理中的多部门协作。事实表明,在应用具有应急联动内容的档案应预案后,档案的安全性获得了显著的提升,同时也深化了其他部门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了解,为档案管理工作的进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档案管理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

(一)做好应急人员配备工作

消防、公安人员是保障档案安全的专业力量,在档案室发生安全事故后,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报警,在后续工作中充分配合公安、消防人员的各项工作。火灾是对档案安全危害最大的一类灾害,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提高自身的防火意识,从而降低档案室失火的几率。

无论是何种工作,在其中发挥最关键作用的因素是“人才”,档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通过调查走访,发现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预防风险的意识与能力较差,难以有效地制定与执行档案应急管理预案。鉴于以上情况,认为档案管理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以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定期举办行业专家讲座以及组织专业技能培训活动等形式来扩充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储备、提升其专业能力,使其更加适应新时期档案日常管理与应急处置工作的要求[2]。

(二)做好物资储备工作

档案管理人员要时刻绷紧神经,注意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火灾的危害性,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准备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灭火器,工作人员要明晰灭火器的操作流程,以求在最短时间内控制火情。档案室中要配设火警装置,档案管理部门要定期组织专业人员检测报警装置与消防设施是否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中。

档案室应设有直通安全地带的安全通道,应急预案中应强调安全通道的重要性,严禁在安全通道上堆放杂物、充分确保安全通道的畅通。安全通道上要配有质量合格的消防指示灯并在墙上张贴安全标志。得益于科技的高速发展,现阶段人们已经可以借助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来开展档案日常管理与安全保障工作。预案中应当指出,档案室要建立电子数据备份系统,将重要数据备份至硬盘之中,采用实时数据备份的工作方式以保障重要数据的安全。

(三)做好资金准备工作

毋庸置疑的是,档案日常管理与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就需要档案管理部门做好资金预算工作,确保用于购进消防设施、计算机设备等物资的资金充足。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近年来档案管理资金贪腐现象较为猖獗,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做好资金流向监督管理工作,制定一系列制度来约束资金经手人员的行为,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落到实处。

(四)明确档案应急预案启动条件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在合理的时机启动档案应急预案,如此方能最大程度地削弱灾害对档案安全的威胁性、保障应急预案的应用效果。通常情况下,在档案室发生险情后,档案管理部门首先要组织人员进行自救,随后应在最短时间内分析灾情等级、预估灾情可能造成的危害。在判断出灾情严重程度后迅速制定相关的灾情报告,详尽地描述灾情出现的时间与预测灾情的影响并在2小时内将报告递交给上级领导部门。

在确定灾情极有可能影响人员与档案安全、容易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后,要迅速启动档案管理应急预案,各有关人员要迅速回归岗位、分析现场灾情进展状况并严格依照应急预案相关规定开展救灾工作[3]。

(五)应急预案中的奖罚内容

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遏止档案应急管理工作中不良现象的发生,档案应急预案中应当含有合理严谨的奖罚制度。奖罚制度能够实现及时表彰在档案应急管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处分瞒报档案险情、在档案应急处理工作中态度散漫的人员的目的。严厉处罚阻碍档案应急管理工作开展的人员,应当将犯事情节特别严重的人员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三、结语

新的发展形势下开展档案应急预案制订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档案管理部门要多制定约束性与激励性制度并予以落实,档案管理人员应积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培养随机应变能力,从而促进我国档案管理事业的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兵.“兰台防线・2011”――浙江省档案与电子文件突发事故与灾害应急演练成功举行[J].浙江档案.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