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议范例6篇

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议

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建议;工作机制;企业发展;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13012902

当今社会,企业很多问题发生在一线和现场,问题通常能够解决,但没有人愿意主动解决。由于缺少相应的沟通、反馈、激励机制,基层员工往往对不属于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的问题视而不见、避而不谈;而负责顶层设计的管理者有时虽然显现出解决问题的责任感和热情,但需要通过深入调研等方式才能了解到问题的来龙去脉,且其提出的解决方案还不一定符合实际。基层员工与管理者间缺少有效沟通的桥梁和相互牵绊、团结一致的共同点,员工漠不关心的态度和管理中不够高效直接的效率影响了企业凝聚力的效果,制约着企业的深远发展。尤其在当前市场竞争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为企业提出有益的建议,并通过形成建议工作机制逐步构建起企业内部常态化的持续改进完善管理体系,让管理者与员工共同致力于发现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合力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凝聚力,对谋求发展的企业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1 建议与建议工作机制的界定

(1)建议的定义。建议是指企业员工在符合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要求的前提下,为企业提出的、有利于企业改进问题的意见。

(2)建议的范围。它可以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但如果从能有效推动企业发展和更符合管理者关注的角度考虑,建议内容应该更着眼于经营管理的重点领域,如在企业的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员工对改进流程、方式方法提出的措施和意见。

(3)建议的特点。建议的目的除了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因此应具有先进性、可行性、效益性的特点。

(4)建议的工作机制。围绕员工建议,建立相应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规则,使建议从提出到采纳落实的各个环节有机联系和有效运转,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 形成建议工作机制的必要性

(1)员工建议是企业实现优化调整的一种方式。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所做出的战略决策调整,更多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调整,既没有充分发挥出员工主人翁的积极性和作用,也没有发挥出员工贴近一线和问题本质的优势。同时员工也有帮助企业改善的愿望。经常能看到一些员工借助于企业内部刊物,以读者来信等形式向管理者反映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的建议,这说明很多企业的员工关心着企业的发展,愿意为企业经营管理出谋划策,奉献智慧。而且通过员工建议帮助管理者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可有效促进企业实现“自下而上”优化调整。因此,这种现状为企业形成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提供了孕育的温床。

(2)员工建议对解决企业问题具有更直接的改善效果。正如前面所提,企业很多问题发生在一线和现场,有些甚至就是员工身边的事、手边活,因此很多基层员工就是遇到问题的当事人或看到问题的见证者,他们比上级管理者更清楚的来龙去脉,也更熟悉问题的发生的缘由,应该说对如何解决问题更有发言权。而管理者缺少贴近一线的优势,只能通过调研、检查等方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方案,一来增加了管理成本,二来所提意见未必能切中问题要害。因此,倡导员工积极立足岗位和现场发现问题,并以建议的方式结合问题核心提出解决措施,再由管理者实施员工建议推动问题解决,可使问题解决起来更直接、更有效。

(3)建议工作机制有助于推动企业的不断改进与发展。很多企业为了改进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也曾开展过一些“金点子”、“我为企业发展献一策”、“合理化建议”等建议征集活动,这些活动虽然也益处多多,但活动往往属于临时性或短期工作安排,受活动时间限制,改进效果属于一种短期行为,难以长久。且活动更关注建议内容和反映的问题,对建议实施重视不够,缺少对问题解决的有效引导和措施推动。而建立建议工作机制的目的在于,将建议工作融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使其成为常态化管理的一部分,通过这种持续的推动力,促进建议工作在企业持续、深入开展,同时通过将提建议与实施建议同等重视起来,有效推动企业各类问题的解决,从而进一步帮助企业完善、巩固和提升各方面的运行管理机制。

(4)建议工作机制有利于员工价值与企业价值的统一,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员工积极性为企业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实际上是员工作为企业一员的主人翁意识的最好体现。且员工将建议提出的过程,也是向企业管理者展现个人聪明才智和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而管理者通过采纳员工建议,及时实施建议并对员工进行奖励,则直接搭建了上级管理者与基层员工有效沟通的平台,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员工意见的尊重和重视,能够不断激励员工焕发出关心企业发展、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 形成建议工作机制的措施与方法

(1)建立清晰的工作流程。要让员工的建议变成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并最终落到实处,应该为建议设计从提出到采纳的清晰工作流程,重点应该包括六个关键环节:一是建议提交。员工可以以个人名义或联名的方式,按照企业规定格式向归口管理部门提交书面建议。二是建议受理。归口管理部门收到建议后对建议进行登记编号,并对建议内容是否符合建议要求进行审核,对拟采纳建议纳入评审范围,对不属于建议范围或不能采纳建议予以退回。三是建议评审。归口管理部门组织由企业专业部门人员或相关部门人员构成的评审小组,对受理的建议依据应用范围、完整程度、创新性等要素进行评分,确定对建议内容的奖励等级,给予建议人奖励。四是建议实施。归口管理部门对受理建议,尤其是拟奖励建议,进行实施立项,转交相关责任部门予以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对实施进度进行跟踪催办。五是建议实施后效益认定。指归口管理部门组织评审小组和财务部门对建议实施后在一定时期范围内产生的效果,依据作用范围、作用时效、改善程度等要素进行评估,确定对建议实施效果的奖励等级,给予建议人和建议实施人员奖励。六是建议奖励。指企业依据对建议内容的奖励等级和对建议实施效果的奖励等级的认定,由相关部门将奖金兑现给建议人和建议实施人员。

(2)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员工提出的建议交给谁、谁先看、谁来评价、谁来奖励,关系到流程的顺畅流转,应在企业内部明确相应管理机构与职能职责,为建议工作机制的形成提供组织保障。一是明确归口管理部门职能职责。具体负责制定建议工作机制相关规则、受理员工建议、组织建议评审和建议实施效益认定、协调推动建议实施等日常管理工作。二是明确相关部门职能职责。如财务部门具体负责对建议实施的效益认定,相关部门负责建议奖金的拨付兑现。三是组建评审小组,明确评审小组的职能职责。成立由相关专业人员或相关部门业务人员组成的评审小组,负责对受理建议的评审和建议实施的效益认定。

(3)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如何评价建议内容的优劣?如何认定建议实施所产生效益和效果的大小?对建议人和建议实施者而言,评价的过程与结果直接关乎员工继续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需要建立统一的、清晰的、公开透明的建议评审标准和建议实施效益认定的评估标准,保证建议的价值和建议实施的效益认定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体现,避免评价建议质量优劣、评估建议项目效益大小靠“拍脑袋”,导致有价值的建议被埋没,挫伤员工的积极性。重点来讲,对建议内容本身的评审主要可从适用范围、完整程度、创新意识、可行性等方面设置相关指标,配以相应分值进行评价。对建议实施所产生效益的认定,则主要可从作用范围、作用实效、改善程度等方面设置相关指标,配以相应分值进行评估。

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议范文2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全省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与跨地区经营的建筑施工企业之间信息通报和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本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 广东省跨地区经营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联络员(以下简称联络员)由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承接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跨地区经营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专业分包企业和劳务分包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负责同志担任。

第三条  跨地区经营建筑施工企业如实填报《广东省跨地区经营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联络员基本信息登记表》(见附件,以下简称《信息登记表》)后,上报工程所在地的地级以上市(含佛山市顺德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各地级以上市(含佛山市顺德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将《信息登记表》录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设信息网(网址:gdcic.net)的工程安全生产动态管理系统中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联络员管理子系统。联络员如有变化,该企业应重新填写《信息登记表》,并在发生变化后15个工作日内以传真方式报工程所在地的地级以上市(含佛山市顺德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予以变更。

第四条  联络员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

(一)收集、整理、传递本省相关地区住房城乡(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本企业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重要信息;

(二)分析本企业在广东省行政区域内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

(三)督促本企业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快报、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发生与施工安全相关突发事件等情况上报工作。对本企业承办事项进行督促和协调,以保证承办事项按照要求时限反馈,如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反馈的,要及时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沟通并说明情况;

(四)提出改进本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意见、建议;

(五)按时参加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持召开的部分联络员工作会议,并向会议通报本企业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六)向本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以及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汇报联络员会议精神,提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建议、措施。

第五条 部分联络员会议制度: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处负责组织部分联络员会议。部分联络员会议分为年度会议、临时会议。年度会议每年召开一次。

年度会议的内容为:分析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总结年度工作,提出工作思路、意见和建议,研究加强与改进联络员工作的重大事项。年度会议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邀请部分企业的联络员参加。

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时,或有重大工作需要部署时,可召开临时会议。临时会议的议题为:通报较大及以上事故情况,研究控制事故的对策、措施,部署和安排重大工作。临时会议由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地的地级以上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同志、以及事故企业联络员参加,必要时,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可邀请部分企业联络员参加。

(二)每次会议的具体时间、地点和其他有关事项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通知。

(三)联络员会议纪要应抄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同志,并以电子邮件形式发给各联络员。

(四)联络员因故不能参加联络员会议,应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请假,并委派相关人员参加。

第六条 联络员信息传递制度

(一)联络员每年半年应以电子邮件方式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报送本企业近半年在粤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的分析报告,报告内容一般应包括本企业近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主要工作情况、在粤承建工程的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情况、企业新制订的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工作措施、企业面临的安全管理主要问题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等。报告要简明扼要,内容翔实,层次清楚,文字简练。

(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通过文件、简报、电子邮件等方式向联络员传递有关信息,保持日常联系。

(三)联络员所在企业应为联络员的工作创造条件。

第七条 本工作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议范文3

施工企业在内控体系建设中,需要对企业管理制度进行梳理,编写流程图,涉及到内部审计的流程有,年度审计计划的制订、审计项目方案的制定、审计项目实施、审计报告编制、后续审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长期的审计工作中具备了丰富的审计经验,他们对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比较熟悉,对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且内部审计机构有权利就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整理汇总、分析缺陷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整改建议,采取适当的形式和程序及时向管理层报告,提议管理层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另一方面,施工企业内控体系有自己的特色,它需要内部审计人员提出在制度梳理、编写流程图、风险识别和评估等方面提出中肯的意见,以便使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一开始就能步入正轨,最大限度发挥其有效性。内控体系建设通过内部审计人员事前提供咨询,事中实施监控,事后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等方式,帮助施工企业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内控体系。内部审计能对内控体系进行有效风险识别和评估。风险识别和评估是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施工企业风险通常分为战略风险、经营风险、报告风险、合规性风险及资产安全风险,一般常见的运营风险有:施工安全与质量风险、工程项目管理风险、人才储备风险、企业声誉风险、应收账款风险、外部劳务使用风险、市场供求风险和物资采购及管理风险等。由于施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不参与企业的经济活动,通常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很容易和内控负责人员联合起来对企业风险进行识别、筛选和评估调查,共同建立起企业层面重大风险库。内部审计部门可以从整体上分析企业的重要经营风险和重大经营事项,分析其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影响,对企业存在的监督不力,授权不明确,利益分配不均等情况进行专业判断,找准关键风险控制点,并对风险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确认有无舞弊行为发生,为施工企业实现全面风险管理、建立相互制约的内控体系发挥作用。另外,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以内控体系建设工作为契机,突出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内控体系对内部审计的促进作用,从根本上增强全员风险意识和企业抗风险能力,实现企业可持续稳定的发展。

内部审计能通过内控评价工作提升内控体系建设成效。施工企业目前出现的各种风险都是因为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督而造成的,而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企业内控体系框架———内部监督的职能部门,这就迫切需要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开展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定期监督、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于大型施工企业来说,内审人员首要关注的就是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只有先从制度上规范一切经营活动,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实现企业各项既定目标。由于内控制度是内控体系的重要基石,因此对内控制度进行评价和评估就成为内部审计最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情况的了解,分析所了解的信息,以确定内控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归纳所发现的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内部审计人员及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促使企业以合理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达到改善企业内部经营状况的目的。在确定内控体系健全性方面,内部审计人员主要是通过访问相关管理人员或者查阅企业内部有关的制度规定及其他资料,判断内部控制制度的外在环境是否理想,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是否健全。在确定内控体系有效性方面,内部审计人员要进行有效性测试,这主要是为了了解内部控制系统功能如何,是否发挥作用,效果如何等问题。有效性的测试评价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能顺利达到预期目标。要正确评价内控体系的有效性,内部审计人员除了在财务领域对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予以查证监督外,还要更多关注企业的管理和经营领域。通过内审部门对内部控制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内部监督,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为企业进一步提升企业基础管理、加强内控体系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内部审计能督促内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施工企业由于在建项目比较分散、管理跨度大等原因,基础管理水平一直比较薄弱。内部审计人员在对基层项目部进行审计时,通过查阅会计资料、检查内业资料,一般都会发现一些管理漏洞。审计工作结束后,审计人员通常会下发审计建议,督促项目部尽快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基础管理。比如,企业财务制度要求项目部财务人员要对财务专用章与法人印鉴章分开管理。但部分项目部为图省事,基本由出纳一人管理。审计人员发现后,下发审计建议,要求其严格执行企业财务制度,分开管理预留印鉴。这样,就通过内部审计工作督促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在对审计建议落实情况进行跟踪中,内审部门一方面应要求被审计项目部将落实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进行反馈,另一方面也应深入基层进行了解核实,对整改不到位的问题进一步进行督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工作逐步深入、不断完善。内部审计人员在配合外部内控审计方面优势明显。为适应这种新形势的要求,施工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通过各类专业期刊了解内部审计工作动态,鼓励他们考取诸如注册会计师等含金量较高的执业证书,以考试促进学习,提高审计、内控理论水平。同时,企业还应补充内部审计人员,吸收高素质人才,特别是精审计、懂内控的复合型人才,以改善人才专业结构,在协助外部内控审计方面发挥作用。一旦内部审计人员熟悉并掌握内控审计流程,就可以在平时对企业内控体系进行预审,对会计师事务所提出的建议进行落实和整改,并提出完善内控体系的具体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内控审计风险。

施工企业内控体系建设涉及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是对现有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升华,为搭建更高层次的经营管理平台做准备。内部审计在促进施工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使其制度化、规范化,并逐步向管理审计延伸,才能使内控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更为有效,进而实现施工企业的各项控制目标,真正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作者:蔡荣花 单位: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议范文4

物业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也是一项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需要政府各部门切实履职,积极参与,为物业管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有力保障,促使物业市场迈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1、建议政府参照郑州市物业管理模式,切实建立物业管理联运机制,成立市物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形势,解决重大问题;强化基层职能,实现重心下移,构建属地综合管理体系。

2、建议城市管理实行“条块结合,辖区统筹,责任划分”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并将物业管理纳入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市、街办(乡镇)、社区“三级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明确职责,严格考核,奖优罚劣,将物业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目前小区存在的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小区内开设五金、车行、餐饮、酒店、娱乐、电玩,业主违章装修拆改等等的问题,导致油烟、噪音污染,邻里矛盾纠纷频发,加上无迅速有效的部门执法处置,致使小区管理、秩序及环境卫生成恶性循环的发展态势,此举需各执法部门严格审批程序,并征求小区物业企业、业委会意见,禁止擅自违规审批;对有物业企业管理的小区内发生影响物业管理的行为,相关执法部门在接到物业企业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严格执法,尽快恢复物业原貌;街办(乡镇)社区应加强辖区内未进驻物业企业的小区的巡查,及时发现影响物业管理的行为,并尽快向相关执法部门报告,将违法违规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

3、建议市政府出台相关文件,鼓励领导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小区业委会工作,公务人员带头支持配合本小区物业管理,举全市之力,营造全民参与物业管理的良好氛围;

二、建议政府出台解决物业服务费收费难的文件

物业费是物业企业生存之根本。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所有小区物业费收缴率平均不足60%,相当部分小区甚至不足30%,很多相对较老的小区物业企业面临无法维持的境地,纷纷要求退出小区管理,究其原因,有物业企业服务还不够到位,质量还不高的原因,但业主无理拒交物业服务费现象在我市相当普遍,在拒不交物业费的业主中,相当部分是国家公务人员、老师、干部,有些甚至是部门领导。

建议政府借鉴玉山县物业费收缴管理模式,由市政府制定严格的催缴措施,对不按时缴纳物业费或卫生费的公务人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在一定范围内给予公示,并通报其所在单位,由单位负责督促催缴。对故意拖欠、拒不缴纳物业费或卫生费的公务人员,由房管局审核后报市纪委、组织部。市纪委、组织部将按有关规定对其进行约谈,对在规定期限内仍拒不缴费的人员将给予通报批评。同时,对经商的业主,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协助催缴物业费或卫生费。

三、建议财政加大投入,对老旧小区进行整治改造

我市老旧小区物业基础设施老化且损坏严重,严重影响业主正常生产生活,由此引发的矛盾纠纷、安全隐患、信访投诉频发,急需财政投入资金,切实全面整治改造,恢复小区物业基本功能,并纳入社区有序管理,为和谐小区创建提供有力保障。

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议范文5

首先,会议多是企业内部沟通机制不健全的体现。我们在企业中经常听到一句形象的比喻“开会不一定解决问题、但是不开会肯定解决不了问题”,在国有企业中开会占据了中层管理人员相当大的一部分工作时间,但是开会的结果也没有解决多少问题。由此可见,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决策机制,只能以开会方式进行协调决策,造成企业内部协调成本高、协调效率低,这已经使得企业步入一个会议协调的盲区和怪圈,好像不开会工作就无法进行。

其次,会议多是管理模式设置不合理的体现。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追求矩阵式扁平化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管理层次减少,相应管理人员减少,有利于管理费用的降低,同时要求决策权下放,实行了集权与授权较优的结合和部门资源高度共享;在这种模式下对于团队的自我管理和信息共享要求极高,而作为国有企业,由于其自身特点的影响,该模式下造成纵向,横向联合的双重领导,处理不当,会由于意见分歧而在工作中造成冲突和相互推诿、国有企业内部存在的本位主义较为严重,在授权上处理不充分,表面上看机构精简和流程优化,实质上存在多头管理,使员工无所适从。在上述情况,各职能部门在日常工作处理时,只能通过会议的形式进行集体决策。

最后,会议多是企业内部责权利不匹配的体现。管理学上要求,责权利应对等,国有企业的特点是明确、细化了各单位的业务职责,但对各单位或人员的权限和享受利益,未进行明确或未全部进行明确,造成单位或人员不清楚自己所拥有的权限,应一般员工决策的事项、却层层上报,当到一定层级后仍无法决策时,就以会议的形式进行集体决策,让会议全体人员承担本该一人承担的管理责任,如出现问题,最终将以“法不责众”追究不到具体责任人,而取得的成绩则大部分归职责归属部门所有。这造成大部分参会人员或单位的不满,开会效果不佳,效率低下。

鉴于上述对会议多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对标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做法,针对会议多的隐含的管理问题提出如下整改建议:

一是要完善企业业务和管理流程,确保流程顺畅、接口清醒。全面梳理企业内部业务和管理流程,重点关注每条业务连上各环节的工作内容以及环节与环节之间的接口关系,以及各业务连之间的接口关系。通过业务流程图、表格等方式将各业务连中各环节的工作内容进行固化明确、对业务连之间的接口关系进行界定,确保工作内容不会重复、交叉。

二是实施分层分级授权。通过业务连各业务环节的细化,与之相对应,将每个业务环节上各岗位员工的工作内容进行明确,重点明确各岗位的权力范围。同时在企业内建立岗位授权管理办法,明确某一业务环节上某一岗位上权力的唯一性,在其工作范围内,任何其他岗位不得干扰其行使其权力,建立权力、责任和利益相匹配的工作机制与薪酬激励机制。

三是拓展信息沟通渠道,为各业务环节的决策提供支持。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社会,如何获取有效的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是工作能否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因此,在充分授权的模式下,各岗位要充分了解与本岗位决策有关的各方面信息,通过多种渠道的信息来源,验证所需决策信息的真伪。同时企业也应建立信息收集、的渠道与机制,为各岗位提供定向的信息参考。

四是加强岗位培训,提高岗位决策效率和效果。在对岗位进行充分授权的模式下,需要各岗位具有较强的专业业务能力和信息判断力。基于各单位对上述能力的需求,企业应建立定期对岗位能力进行培训和通用能力的培训的机制,使各岗位能够对本业务环节工作准确进行判断,适时做出合理的决策。

五是规范常规会议内容,提高会议的效率。除了企业采取优化业务流程、明确各岗位工作内容和授权,减少会议召开数量外,其他需以会议决策的事项,企业应建立会议管理制度,限定会议的范围,将超范围的会议,列为不合法会议,同时要求,会议组织单位提前对会议内容进行策划并预先与参会单位进行交流,确保会议的效果,尽量避免无关单位参会、无关事项上会、无关内容讨论,提高会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大程度地利用公司会议资源。

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企业 内部审计 改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与深化,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在日益提高,所以只有加强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才能使我国的企业立于长久不败之地,而我国企业内部的审计问题因起步较晚,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涵义

企业的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人员,对其内部进行有效地控制,真实并完整的反应其财务信息,以及能够收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企业经营活动等展开的一种对于企业的评价活动,这是一种极其客观的评价活动。

二、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的反思

我国企业对于内部的审计问题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一些企业本身已设置内部的审计机构,但基本上也是在走过场。其实企业内部的审计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但能够检查并评价企业内部的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是否完好,还能够检查和评价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所从事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和效率。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弱

就我国现有的企业内部审计的机构来讲,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组织形式有三部分:一是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是隶属于单位的财会部,主要由本单位的主管会计领导;二是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主要由单位的负责人或主要监督人领导,其职位超越单位其他的部门,如董事会、监理会、总经理负责直接领导;三是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和单位的其他部门平行,主要是部门的总经济师或总会计师直接领导。以上的这三种形式,其中以第二种形式的直接领导的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比较强。如果一个企业的独立性很弱,就没有所谓的公正、公平和客观,因为企业的内部审计是其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可是当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的内部的审计机构的设立都是按各个职能部门平行分布,这样它的权力就变得有限,就会使其独立性变得很弱,最终影响其企业内部的审计的效果。

(二)企业内部审计管理者对其重视度低

我国的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视度低,只有一些国有的大型企业设立了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许多私营企业还没有设立内部的审计机构。而设立了内部的审计机构的国有企业也因为管理者的不重视,从而导致低工作率,并没有真实的揭露企业内部的弊端,没有为管理层提供良好的建议。还有些企业管理层对于企业内部的审计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一味的限制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职权。

(三)企业内部审计范畴狭窄

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的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财务的审计;二是管理的审计。财务的审计主要是财务报表和财务账本等,主要是关于财务核算方面的,旨在发现一些大的纰漏或错误。管理的审计主要是企业的管理经营的活动,如投资所获得的效益的审计、风险管理的审计、企业内部的控制的自我估算、人力资源的管理的审计等。

(四)企业内部审计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

企业内部审计员工综合素质的高低,反应了审计的水平的好坏。企业内部审计员工要具备知识和行为两种技能。其中知识技能包含技术和设计分析的能力及识别的能力。行为技能包含个人和人际交往的技能及组织管理的技能。当前,企业内部的审计员工要求所学为会计专业,所以不擅长企业内部的管理,但是在企业对内部审计员工的面试时,大都注重是否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及学历问题,几乎没有注重员工的心里特征。

三、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的建议

(一)对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强化

先建立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并使其在企业中相对独立。建立的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应以董事会、监理会、总经理负责直接领导这种形式为主。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当中所处的地位越高,就意味着它建立的层次越广,就越具有独立性。

(二)对企业内部管理者的观念进行转变,加大其对审计工作的重视

许多企业内部的管理者都对审计工作有着一定的抵触心理,他们认为审计工作是一种监督的行为,而其实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不只是为了发现问题,还是为了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更是为企业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如此就会使企业内部的管理者不再认为审计工作只是一种监督行为。各个企业都要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壮大企业,同时还要加强管理者对于审计工作的重视。

(三)扩大企业内部审计的范畴

应对当前企业内部的审计在财务的信息上的纠错的现象,我们要把企业内部的审计的目的逐渐移到企业管理的审计上。现代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科技信息时代,财务核算和管理经营都展开了科技化,所以应当加强科技信息方面的审计工作。至于投资所获得的效益的审计,应该拓宽企业投资所获得效益的审计内容,还要对投资的对象展开细致的分析,评估其投资的合理性。对于风险管理的审计,应及时对企业随时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评估,这样才可以使企业对所面临的风险做好防范。

(四)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员工的综合素质

应对企业内部的审计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使其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多种技能。企业内部的审计员工要了解企业的经济战略部署,熟悉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管理者在对内部审计员工的招聘中要更多地注重员工的心理特征,以及员工的综合素质。

四、总结

综上所述,只有对企业内部的审计问题进行反思,才能更好地提出相应的建议并对其进行完善。我们要扬长避短,避免企业内部的审计被弱化的独立性;避免企业内部审计管理者对其的低重视度;避免企业内部的审计狭窄的范畴;以及要避免企业内部审计员工过低的综合素质。充分利用能够解决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的有效建议。

参考文献

[1]张建梅.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设置[J].四川会计,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