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教学反思范例6篇

计算机专业教学反思

计算机专业教学反思范文1

关键词:技工院校 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 多元化

近年来,一些技工院校为满足企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教学中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大胆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校企双方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达成双赢。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也加快了学校的发展。

一、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专业化势在必行

1.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是校企双方的共同要求

生产者劳动结构和智力结构的变化导致劳动手段的变化,生产工具和技术装备的不断更新使劳动对象的范围扩大,通过接受一定职业能力训练的技能型劳动者使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在此前提下,要求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要与企业生产或服务项目保持一致,坚持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实用、够用、能用。多种原因导致目前一些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形式单一,课程设置及教学设计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学生的职业发展,不能满足企业产品调整后的用人需求,较多顶点实习生在相当的时间内不能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需要企业“二次培训”。技工院校要适应市场的变化,必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探索工学结合、产教结合的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与企业建立紧密型、渗透型的合作关系。

2.专业教学模式多样化成为校企合作的动力

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技工教育的实践性特征,这既符合企业需求,也是技校计算机专业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为此,一是实行“订单式”培养;二是企业和学校资源双向流动,双方的设备和场地实现共享;三是实现一校一企、一校多企等合作教学模式,高度重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尽可能地创造生产实践环境,将实习、实训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项目结合起来,根据课程特点,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项目教学、模拟实训等多元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谋求双赢是校企合作持续发展的平台

校企是战略伙伴关系,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之一是提高员工的技能,从而有效地解决生产或服务中的实际问题。注重人力资源开发,追求利润最大化已成为企业的发展目标,需要通过校企合作来解决人才需求。技工院校为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必须抓好专业建设与过程管理,以行业岗位规范为依据,用现代教育观念改造传统教学内容,更好地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满足企业的特殊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计算机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的“零距离”对接。

二、校企合作专业教学模式带来的创新与突破

1.促进了专业教学与职业能力训练的有机融合

推行校企合作专业教学模式,能够根据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加强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竞争能力。如,学校先后与来索网络公司、陶金科技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提升素质为主线,坚持教学模式创新,注重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技术开发与推广紧密结合,注重课内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校企双方根据课程要求,对教学过程和合作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纠正措施,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保证了课程质量,使技能人才较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2.促进了专业课程开发与企业主流技术的同步发展

企业直接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课程开设、教学内容及培养目标完全按企业的要求设置。这种为企业“量身定做”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校跟踪企业主流技术的发展;更有利于构建与实施“理论为基础、技能为核心、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分段培养、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边学边练、学中做、做中学来达到专业技能提升;更有利于学校为企业培养最合适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如,学校计算机专业近年来坚持专业教学与企业服务特性紧密结合,先后与陶金科技公司等企业联合开发了一批校本教材,双方制订了实施性教学计划,明确了专业教学的重点。同时,还根据企业产品或服务结构进行调整,帮助学生创新思维,增加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继续学习和持续发展的需要

3.促进了校企双方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实现了校企双赢,成为沟通企业与学校达成教育共识的新形式。合作双方关系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我们通过联办冠名班、互建基地、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安排学校教师下企业实践、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及参与企业技术攻关等多层面的深度合作,坚持人才培养与企业产品开发相结合,产品项目与学校实训课题相结合,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企业通过人力资本投入,优化了服务结构及配置,改善了人力资本与物化资本的结构,产生了经济增长的内驱力,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学校则有效地利用了企业的技术、资源和市场优势,创新了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推进了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反思校企合作中教学存在的主要矛盾或制约因素

1.缺乏合理的专业建设需求分析和整体规划

目前,多数技工院校与涉及的行业之间尚未建立行业指导机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与合作的学校、企业几乎包办了合作的全过程,包括确定培养目标、制订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学与质量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专业建设缺乏更加合理的需求分析和整体规划,存在低水平重复现象。校企合作的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不够;合作目标达成和过程控制的结合不够紧密;校企双方的责、权、利还不够明晰等,均需在今后的合作过程中加以完善。

2.缺乏促进企业主动参与专业教学的有效手段

经济社会的发展决定了技工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然而,国家尚未建立有效的机制,也缺少相应的政策保障和制度支持,一些企业不愿参与技校的教学活动,不愿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和实训设备。为此,政府要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协调学校和企业利益,监督合作落实,评价合作成效,在政策上对企业适当倾斜。如,适当减免合作企业的税、费,对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等,提高合作的成功率。

3.缺乏校企合作教学的长效机制

由于政策缺失与认识肤浅等原因导致计算机专业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单一,大多还建立在浅层次、低水平的合作阶段。企业合作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在拓展合作教学的层次和规模方面,距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技能人才需求尚有较大差距。为此,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如,需求合拍驱动机制、互利互惠利益机制、优势互补平衡机制、动态调整更新机制等,从而实现校企资源优化组合,并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计算机专业教学反思范文2

【关键词】高职高专 教学改革 教学效果

高职教育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它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明确了这个目标,才不至于丧失自己的办学特色,迷失自己的办学方向。本文针对高职高专的计算机教学工作,从如何确定培养目标、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规范考核方法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改革方向

(一)加强课程开发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计算机教学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特点。计算机教学要求课程的开设和教材的选择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内容应该反映计算机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教材的选用应以学用结合为着眼点,授课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教材。另外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他们的教材更新速度比较快,一般计算机教材每年都会更新版本,编写教材的人员会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加入其中。

(二)改进教学方法

任课教师必须花费较大的精力,设计并编制实用的、有创意的、适合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教案,如果只是照书讲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能实现有效教学的。不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在教学中不是面面俱到,而是主要讲清课程的要点和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多的具体内容让学生自学。教师在讲课当中也要经常注意学生的反应,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随时调整授课行为。这样一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三)突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职高专的办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为目标。计算机课程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教学无论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一)构建符合高职高专发展特色的课程体系

从专业的实际应用要求和社会的需求出发,去构建符合应用需要的课程体系,推进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整合,并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必修课应该按专业来分,教材的内容要紧扣专业应用的需求,要改变“旧、多、深”的状况,贯穿“新、精、少”的原则,做到“因专业施教”。总之,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面向实际、突出实践环节,要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开设相应课程,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体现差异性,令计算机课程教学更有现实意义。

(二)加强高职高专计算机的教学考核

高职高专的计算机教学考核是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和监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和保证。考核一方面能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所采取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进行引导。书本的知识只是考试的一部分,为了鼓励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上机实验课也要作为考试的重要内容,应该认识到,一个好的考核方法对于学习一门课程是至关重要的。

(三)高职高专教师应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对于教师自身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可以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锻炼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二是可以促使教师自觉学习,有利于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三是可以促进教师间的教学交流,达到互相提高效果;四是可以提高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从而实现有效教学。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所以,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水平、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三、小结

计算机教学有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要改善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大力改善教学方法,自觉地进行教学反思,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地掌握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以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谭浩强.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J].计算机教育,2003(12).

[2]胡一宁. 培养反思型教师是教师教育的重要任务[J].课程,教材,教法,2006,(6):67-70.

[3]孙琪.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形式的分析[J].福建电脑,2010(4):190.

计算机专业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 基础教学 反思 总结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而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毫无疑问,当前的课程改革进入了反思阶段。要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做好教学反思。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我觉得计算机基础教学要面向应用、注意实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不能照搬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要简化理论,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专业学习和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在三个不同阶段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总结反思,使我在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一、教学前的反思准备

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它主要强调学生实际上机的操作能力,但学生当中实际水平又有差异。有的学生有电脑,某些知识早已掌握,而有的学生却对电脑了解甚少。这不像其他的公共课程,大家基本都处于同一水平,所以要求我们计算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合理设计教学任务,能涉及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上课前,要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有的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教学中的反思策略

1、科学指导学生调整心态。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讲明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先根据实际给自己定好位,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再调整好心态,朝着目标去学习。例如:对信心不足的同学讲:既然其他同学能学好它,那就说明我们这个水平是能学好的。对比较自信的同学也则是要多敲警钟,告诫计算机知识内容丰富,就是能把word里包含所有的工具学会,也需要多下功夫。

2、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主体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材、教师为中心,把完整的教材体系,分割出条条框框抽出一个个知识点,不顾学生的实际,硬塞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教学内容不是学生想要的,所以,课堂上出现了"教师上自己的课,学生睡自己的觉"这一尴尬现象。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应只是单纯设计自己的教案,而是既设计自己的"教",又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学"。而且"教"与"学"的根本目的不再是单纯灌输知识而应该能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边教学边总结,边总结边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必须使其具有强烈的兴趣;要引发他们的强烈兴趣,懂得激发其积极思考和发掘其不可忽略的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学生,若对于学习的目的性以及实用性并不太清楚,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明确目标,培养创新能力。在学习中,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潜能,能够大胆求真和创新。

三、教学后的总结反思

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1、总结教学中的精彩场面。课堂教学凝聚着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进入"角色",往往"灵感"顿生,创造出成功的教例。因而教师在课后教学情感还没有从头脑中消退之时,应立即进行反思,思考精彩场面的主观原因,以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再创精彩场面等。

2、反思教学中的失误之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何况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因而教师的教学难免会出现疏漏与失误。出现失误后教师如果不进行反思,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而且贻误了不少学生,给学生以思想上、思维上的误导。因而教师在课后一定要思考自己的失误所在,以及产生失误的原因,思考对失误的补救措施。

计算机专业教学反思范文4

如何深化计算机教学改革

1教学模式的改革

计算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老师讲授许多计算机理论知识,利用很多时间,但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在上机时,仍然无法将知识实际运用,很多学校都是理论课与实验课分开,于是,教师讲完理论课后过段时间再上实验课时,同学将先前所讲知识遗忘,如果机房课程管理不严格,很多同学就会上网、游戏等,不将所学知识好好巩固,到头来还是不能有所收获。这种教学模式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的脱轨,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因此,有必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工具来帮助教学,比如计算机、网络、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融入教学中会有更好的授课效果。

老师可利用计算机对课程的实际操作进行演示,演示过程中加以讲解,教授学生操作的具体步骤,其后,可让同学亲自实验,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如果出现问题,则加强对此处知识的讲解,并进行总结,最后,可以布置相关计算机实践作业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改变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加强课堂计算机的实践操作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真正的主人,并达到学以致用。

2课程结构的调整

中职教育目标是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可根据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调整计算机类课程的结构等,比如学生对于数据结构或者编程类的知识较难接受,因此可以适当压缩此类课程的讲解,不做深入研究。而开设一些容易掌握并且实践性强的课程如网页制作、3DMAX等,这些课程应用性强,就业较容易,因此可要求学生对这些课程重点掌握,并且达到熟练精通的程度。授课时,要突出重点,日常工作中常用到的知识技能要细致讲解,保证学生完全掌握,同时,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提高运用能力。

将一体教学和上机练习相结合,在练习作业中突出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练习的内容不应局限于单一的某一课程,而要综合各类课程,让学生思考实践,反复练习,最终能够将计算机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3教学计划的改革

计算机知识更新迅速,发展较快,因此,教师在教学时的计划也应根据其变化做适当的改革,不然则会出现所学不能所用的现象,这无疑不造成了人力、资源上的浪费,也不能培养出当今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更加违背了中专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所以,教师对教学计划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根据现行社会计算机就业的方向,将就业形势较好的方向纳入到计算机教学计划中,或者完善授课形式,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对于新出现的但实用性较强的软件或者程序等,可在教学计划中加以安排,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加其对计算机知识的新鲜感和兴趣,做到与时俱进。已经毕业的学生,也可根据需要再回学校对新知识进行短期学习,保证对专业知识的及时更新。

加强交流

网络化教学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为学生有效学习提供了条件,教师也可利用网络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得到有效的反馈信息,在出现问题的地方可与其沟通,了解其具体的掌握程度,尤其对于学生普遍反应的知识点,教师应对其归纳总结,并进行细致讲解,使学生都能对其完全掌握,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不仅能使教师对计算机知识的教学方案等进行改进完善,还能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许多问题可与同学、老师共同探讨,相互交流,这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这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能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在教学中给予重视。

1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摘要:计算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标准也越来越高,当前,我国的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有必要深化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提高实际运用能力来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针对中职计算机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方法建议。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改革;运用能力深化计算机教学的改革,要着重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自学能力。由于计算机知识在不停的发展更新,当前讲授的计算机知识可能不久就被淘汰,学生必须不断地学习,积累新的计算知识才能适应其发展速度,跟上时代的步伐。

因此,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设置一些教学环节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这些环节的设置是有前提的,要在学生知识接受能力范围内进行自学培养,盲目加入高难度的内容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反而会导致学生产生厌恶情绪,反感学习。

在初始阶段,可加入一些难度较小,并且内容相对简单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学习,发现问题,进行讨论,当学生对自学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并得到了好的自学效果时,再加入难度稍大的内容,对于学生不懂的知识,教师可做引导式讲解,培养其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也形成了自学的习惯,有了主动的探索精神,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注重思维模式的培养

计算机教学中,往往忽视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只进行一味的讲解,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一点,也要进行改革。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比如在操作方法上,看是否有更便捷的路径,这就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找出更多的方法和途径,这种教学,要对学生进行渐进式的引导,主要在于发散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这类教学的内容,没有固定的标准方法,因此,学生可开动脑筋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案,而对于编程类的内容,计算机语言一般较为单一,并且逻辑性强,要思考周密和严谨,这类课程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聚合式思维的能力,即把相关知识整合,注重严密性,保证计算机语言的准确无误,进而得出编程结果。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可以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将计算机这门学科的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

计算机专业教学反思范文5

一、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 教学手段单一,内容针对性和层次性不强。上海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为了学生就业和升学的需要,普遍的高职院校要求学习该课程后,学生能通过上海市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因此,教学的内容要能涵盖上海市高校计算机一级考试的所有内容。目前各大高校上课的主要形式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题目,这是一种应试教学方式,而等级考试中的题目虽然能够覆盖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但是案例的选取往往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的行业背景差异,使学生在实际岗位中并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不知道为什么而学,考试后全忘记,这种现象在高职教学中非常普遍,同时也是计算机基础课让学生感到乏味的原因之一。

2. 学生计算机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由于地区差异、不同中小学实施情况不一致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或计算机水平近乎为零,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还未完全达到非零起点,目前的状况是零起点和非零起点混杂,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考虑到零起点和非零起点学生不同的特点,否则容易造成学过的学生认为是浪费时间,没有学过的学生上机学时明显不够。

3. 大量的教学任务和非常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由于计算机基础课学时很少,授课内容只能不断压缩,教师上课经常是勉强把最基本的知识点讲一遍,根本容不得学生在课堂上有思考和消化的时间,造成了一些同学学完后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改革探索和措施

1、基于专业及计算机基础的分层次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应该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加以区别,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在教学难度和进度安排上进行分层次教学。因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本专业的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研究乃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需要对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进行区别教学,比如财会专业对Excel的操作要求比较高,土木工程专业对建筑制图要求较高,而环艺专业对网页制作的要求比较高。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时,学校会根据专业划分班级,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学校对各个专业的新生进行一次上机测试和问卷调查,根据这两份反馈结果,结合各个专业的情况进行分班,这样分层次分专业教学能够比较在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进行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同时在设置教学内容上也可以有的放矢。

2、动手、动脑、动动口教学模式

笔者在近几年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如何在及其有限的课时内做到重应用、保考证?现代教育观念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而对于刚刚升入大学的新生,其思维方式往往还没有脱离高中应试教育的烙印,所以将计算机基础以一个个综合性、设计性、趣味性的实验引入的方式应该是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在教学方式上,从原来的讲授、灌输的方式转变为组织、引导。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起支架,特别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能极大地促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形成动手、动脑、动动口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一定要加大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同时在有限的课时内就要求教师必须要精讲,坚决舍弃那些现在用不到将来也用不到的内容,突出技术应用性,不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首先将知识点少而精地讲授清楚,然后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动手练习,将这些知识点以一种相对简单的方式反复练习,加深印象。

引入案例任务教学法的同时,将设计理念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勤于动脑,具备变化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具备变化的能力非常关键。题目案例永远也讲不完,但是让学生通晓变化的原理,可以根据原理进行变化,从容面对各种各样的案例,这才是案例教学的目的所在,以最快的时间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并能够跳出限定的框架,用综合案例引导教学,从案例的选择到作业的内容都要和专业紧密结合。

动动口是我们在传统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最容易忽视和放弃的一块。笔者认为教师的基本功之所以比学生深厚也必得益于能够在课堂上反复动口的训练。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案例后请学生对着全班其他同学简单讲解思路,教师加以补充点评。笔者深信只有讲得出,做得来的同学才谈得上是真正掌握知识的学生。笔者在08级景观班flash模块教学时曾布置一部主题反映校园生活的flash作品,分小组完成,班级穆同学的《那一季阳光灿烂》无论从立意到取材到制作都具有一定的水准,该同学在课堂上生动条理地讲述了自己所在团队的整个构思和创作过程。该作品在当年的校园文化节动画作品竞赛中一举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计算机专业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专业思想 调研 思考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b)-0232-02

1 办学回顾与专业思想

中医药大学开办计算机专业,旨在以中医药学科为基础和背景,充分挖掘学校计算机中心、信息网络中心的师资资源和设备条件,突出计算机与中医药、生物医学以及现代医院管理学科交叉融合、应用与实践的办学特色,培养既了解医药基本知识,又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富有团队和行业道德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国内各高等中医院校逐渐建设成为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综合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纷纷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信息工程等专业,或在中医学专业下设计算机方向。

广州中医药大学于1997年开始招收医学计算机应用3年制大专生,至2001年连续招生5年,培养毕业生193名,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医院、医药企业以及计算机软件开发等行业。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首批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4年制本科生44名,此后,招生人数逐年增加,至2011年,已发展为三个专业方向(计算机应用方向、医学信息方向、医学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招生人数200人。

专业思想是学生对所学专业和学科的理性认识和态度,是一种从信念情感到行为的稳定的综合心理品质,包括学生对所学专业及今后所从事的专业相关的职业所持的观点和态度。正确的专业思想能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是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1]。

笔者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学院工作,2008年开始专职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接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近年来数次参加全国中医院校学生工作年会,参与大会交流和讨论,经过了解和调研,全国中医院校开办计算机专业等相关交叉性学科,存在以下共性:一是招生难,第一志愿录取率较低,普遍靠降分、调剂才能完成招生计划;二是学生专业思想不牢固,新生自信心普遍不足,入学后部分学生转学院、转专业的愿望强烈;三是办学时间较短,在教学、科研、师资、设备、社会资源等方面明显不足;四是毕业生就业面较为宽泛,就业率明显高于医药类专业。因此,专业思想的教育和引导,自信心的培养和树立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

为进一步认识和客观分析高等中医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笔者组织对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学院2008级、2009级、2010级、2011级四个年级的近600名在校生进行专业思想教研。

2 学生专业思想的良好状况

2.1 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度逐年上升

图1显示学院各年级中,高考填报计算机专业作为第一专业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情况。由图1可知,2008级为20.73%,2009级为27.27%,2010级为47.89%,2011级为50%,比例逐年上升。由此表明,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度有上升的趋势。

2.2 注重提升高层次的专业技能

同学们的兴趣大多集中于编程、数据库和网络管理方面。对编程感兴趣的同学中,分布在2011级和2010级的比例较多,而对数据库或网络管理感兴趣的同学则大多分布在2008级和2009级。可见,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同学们的兴趣便不会局限在编程方面,而是偏向于一些技术与管理能力结合的科目。这说明,学院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正确的理解计算机能力的内容,能够积极地提升自己的高层次的计算机能力,而不局限于编程能力的培养。这种专业思想是值得肯定的,是学生专业思想不断牢固的表现。

2.3 重视团队合作、沟通能力以及英语能力的培养

学生认为在应聘中需要具备的能力的反映情况,学生们都认为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英语水平、灵活的思维和自学能力是自己作为应聘者必须掌握的技能,其中各年级对“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英语水平”两方面的重视是尤为集中的。

计算机行业工作离不开团队合作,因此,学会团队合作的技能,提高沟通的能力,才有可能更好地表现自我,更好地与人合作。而且计算机的先进技术大部分在国外,英语水平的提高才可能更好地学习与掌握先进的计算机知识。

学生注重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英语水平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同学们具有较好的专业思想,对专业的理解逐步深入。

3 学生专业思想存在的问题

3.1 计算机专业思想牢固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专业思想教育内容繁多,包括专业介绍,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发展趋势,专业市场需求等,目前学院没有系统的专业思想素质教育,教育连贯性等提升,因而专业思想教育的效果仍不明显,学生专业思想普遍存在不牢固。

表1反映了各个年级的学生对自身专业思想的牢固程度。从表1可以看出,有48.0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思想不牢固或是根本不清楚自己是否具有专业思想。这说明,专业思想的培养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3.2 学生自我评价过低,对自身专业能力缺乏信心

高等中医院校是以中医药为主体的院校,计算机专业开设普遍较晚,学院规模较小,条件较薄弱,学生中存在学习难度大,兴趣不合等原因,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对前途有些渺茫和担忧。

表2显示,当我们假设与综合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竞争时,40.58%的同学觉得自己基本没有优势,而把医学信息或医用计算机作为优势的同学也就只有19.17%,专业能力自信心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和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同学们对就业形势的态度情况,51%的同学觉得本专业的就业形势较严峻,只有12%的同学认为就业状况还是乐观的。出现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自身专业能力缺乏信心,同时,也反映了学生自我评价过低与存在自卑心理的状况。

3.3 对社会的关注度不高,对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缺乏了解

当问到“您认为将来社会(近四、五年间)需要哪种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时候,选择不知道的同学占22.52%;当问到“当今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形势如何”时,选择不清楚的同学占11%,选择形势乐观的同学占12.40%。同时,部分学生眼界有一定程度的狭窄,目光短浅,未能看到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潜力。

这说明,同学们对社会的关注度不高,对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缺乏概念。

3.4 专业学习热情不高,专业技能实践少,实践能力不足

网络上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到国内外的计算机相关技术网站去浏览和学习,对于扩充课外知识,及时了解最新动态是非常必要的。技术网站是同学们的第二课堂,可成为无声的“老师”。据分析,经常到专业技术网站浏览学习的学生占5.3%,其比例相当少。而且学生实践情况普遍较少,经常独立编写代码的学生,人数仅有38人,占比不到10%,大部分学生是为了作业而编程;同时,编写代码的学生,其行数在100以下的占54%,500行以上的学生只占10%左右。

虽然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办法增加了一些实践环节,通过上机实验、课程设计等措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这种方法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实践教学大都是以课程为单位开展的,学生缺乏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课程设计与实际应用有一定差距。虽然老师在进行设计课程设计作业的时候已经尽量考虑联系实际,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课程设计和实际应用仍然有一定差距。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仍有等提高;三是缺乏对实际工作流程的理解和体验。课程设计往往是在班级内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并不能够很好的模拟实际软件开发的过程。

由上可知,我们同学们对专业学习热情偏低,专业技能实践机会较少,实践能力不足的状况客观存在。

4 加强和改善学生专业思想状况的思考和探讨

4.1 重视专业观,开展全程专业素质教育

应该首先加强新生入学教育的力度,让学生尽快了解本专业的基本情况,包括专业设置、专业所属的学科门类、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相关主干学科以及学科发展方向等内容,使他们在未接触专业前就对本专业有系统的认识,并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性质和该专业培养怎样的人才,为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

其次,在学生学习中,应该继续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专业思想教育,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应该进一步让其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加强低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针对大学中年级的学生,可开设系统的专业指导课,使其对涉及的专业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并用专业发展前景鼓励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好理论基础知识,打好专业基础[3]。

通过全程的专业素质教育,学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动态有一定的了解,对如何加强自身能力以及加强哪些方面的能力有一定的概念,为自身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2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为工科专业,实践是掌握知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不仅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而且在提高专业学习热情,增加专业自信心方面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强调“在创新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和校外企业合作,建立教学实习实训基地。二是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增加见习实习次数和机会。三是开展技能操作比赛等专业竞赛活动。四是让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开发项目。

参与教师的课题开发,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实践机会,而且由于老师的课题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反映出本学科的发展状况,所以对开阔自己的视野,了解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帮助。

4.3 切实加强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4]。加强学风建设,有利于学生形成勤奋上进、刻苦认真的性格,有利于学生树立远大的抱负,积极进取,注重全面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做好学生学风建设也会对学生专业思想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为加强高等中医院校计算机专业学风建设,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开展各类团体学术活动,如知识竞赛、科技创作比赛等。让学生处于学术气氛中。

二是开展就业形势探讨等方面的讲座,组织开展一些电脑软件使用比赛,电子竞技赛,程序设计大赛,多媒体制作,网站制作等活动来吸引学生的目光。委派有专业水准的老师进行技能指导,激发其学习热情。

三是建立公平公正的奖惩制度和预警机制,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鼓励,同时也对成绩相对落后,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起到一定的刺激向上作用。

四是适当的开展一些心理类的教程和活动,让迷失方向的学生能寻回自信,为其解答困惑,并给予鼓励。

4.4 推进医学与计算机结合,突出专业特色与优势

为进一步推进医学与计算机结合,首先学院应该适当加强与有关医院的沟通,建立稳定的关系,让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与医学相关的领域。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更多的感性认识。

计算机与医学结合是高等中医院校开办计算机专业的一大特色,但是由于师资、生源、条件等各方面的制约因素,本专业的特色没有很好地得到体现,加强计算机与医学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学生的竞争力与自信心,增加对本专业的兴趣。

4.5 成立专门的专业思想建设研讨小组

专业思想建设除了理论教育以外,更重要的是实行有效的宣传和落实工作。学校或者学院开展专门的专业思想建设座谈会,讲座。班集体也可以成立不同形式的讨论小组,由于学生生活在同一个圈子里面,人和,地利方面有优势,实施起来比较方便。在具体操作方面,班集体分小组进行专业思想建设讨论,定期进行专业思想建设演讲比赛,进行专业思想总结报告评比等等,还可以进行院级的专业思想建设演讲比赛。通过具体的行动去提高学生的专业思想意识。

专业思想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生、学校、学院、老师、社会等多方面的配合,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加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参考文献

[1] 骆巧凤,戚锦阳,邓建平.市场经济对大学生专业思想的影响及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2001(1).

[2] 贺莉萍,黄晓,周勇,等.入学教育对大学新生专业思想的影响[J].湘南学院学报,2008,8,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