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范例6篇

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范文1

一、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1.设置有效的研究性学习情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设置有效的研究性学习的情境.所谓的研究性学习情境主要就是指学生需要在一个具有浓厚的研究性的环境中进行学习,需要具有研究性学习的氛围.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学生设置一个有效的研究性学习的情境,进而能够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效率的提高.首先,教师应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处于一种轻松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并且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展研究性学习.其次,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疑问式的教学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全等三角形判定的过程中,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明不小心把家里的三角形窗户玻璃打碎成几块,问小明要去玻璃店配置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需要带哪块碎玻璃去呢?通过这种贴近实际生活的情境设置,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2.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

学习方法很重要,如果学生不懂得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那么学生会在学习中遇到很多的困难,也无法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教师针对学生不会学习的问题,教师应该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能够逐渐地掌握研究性学习的规律,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例如,一些学生不善于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喜欢自己研究问题,教师可以支持这种做法,主要是由于如果学生与其他学生一起进行研究性学习,将影响到自身的研究性学习的效果,那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进行独立性的研究.而针对于一些比较活跃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与其他学生一起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水平.

3.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当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研究性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应该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相关的策略,教师尽量避免一些负面性的评价,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的研究性学习的情况,给予适当的鼓励性评价,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在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着的问题,教师应采取一对一评价的方式,这样能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确保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范文2

关键词: 历史教学 研究性学习 实施策略

高中历史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研究性学习的条件,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内容的研究性学习中去,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问题,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和意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看清历史事件、认识历史本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了鸦片战争后,就要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明白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要分析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并总结出鸦片战争发生的必然性。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1.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自发研究和学习的学习活动。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不健康的学习。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爱好、主动、参与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是一种有利于学生综合发展的学习方式。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对学习的方向和进度作一个宏观的指导和规范,不参与学习的具体过程中。

2?郾研究性学习是对知识的研究和学习的活动。

研究性学习最基本的学习活动是研究和探索,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对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锻炼与培养。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有:通过学习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确定研究课题、针对课题收集相关资料(调查、走访、实验、查资料等)、对课题进行研究和讨论、总结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形成研究报告。在研究性学习的这一系列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感受到研究的乐趣,而且能学会做事的方法,收获宝贵的学习经验。

3.研究性学习是强调学生以研究为手段以学习为目的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中的研究与科学家进行的研究有很大的区别,前者的目的是通过研究来学习相关内容,后者强调通过研究来发现和发明未知的事物。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参与,通过参与到研究的过程中来获得相关知识、丰富的经验和情感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最终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我在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经常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讨论历史中许多颇具争议的历史事件,运用角色扮演让学生以一个历史人物的形式思考如果你是他在当时会怎么做,形成历史兴趣研究小组编写中国历史十大悬疑,等等,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感受到历史学习的趣味,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培养学生研究的能力和意识。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能够获得对科学研究的初步认识,增强对历史与社会、历史与自我的思考和感悟,逐步养成研究的习惯,形成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从近几年的物价变化情况了解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与我国社会稳定有什么关系,在历史上还有哪些朝代有过经济的巨大发展,等等,这些都需要对生活环境进行大量的调查与分析。

2.培养学生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学生在对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必须收集大量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得出研究结论,形成研究报告。历史资料分类繁多、内容交错复杂,这个过程可以使学生熟悉历史知识,提高对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课题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团队合作来进行,特别是对每一分钟都很宝贵的中学生来说,更需要通过团队合作来减少研究时间,尽快得出结果。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相互分配任务、交流进度、分享成果,在合作中加深同学之间相互的了解,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锻炼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是社会、个人的一面镜子,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学习,学生可以正确认识到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与作用,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对比我国古今国力的差距,以及近现代所遭受的委屈与耻辱,更能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使学生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

三、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发现问题、形成课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果、得出报告。下面我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从发现问题、形成课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果、得出报告几个方面阐述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策略。

1.问题的提出。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了解到中国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导致八国联军侵华,这时候,我们就能发现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中国强大起来,不受到外国人的欺负呢?这样提出问题,就为课题的成立奠定了先决条件。

2.课题的形成。

要想让中国强大起来,就必须寻找到富国强兵的道路。孙中山是怎样寻找让中国强大的道路的,过程是怎样的,结果怎样?这就是我为学生准备的课题,让学生自己研究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的动机、经过和结果,从而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习到辛亥革命的知识,感受到那一代人为民族奋斗的伟大精神。

3.资料的准备。

这个阶段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通过预习课本、查阅图书馆的资料、上历史网站或论坛等来收集相关的资料。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正确收集资料,或者给出一些相关的网站,让学生有的放矢。

4.资料的分析。

资料的分析需要建立在学生熟悉课题的基础上,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同时参考不同时代的相似历史事件的分析方法,根据手中的资料对课题进行分析。例如维新变法为什么失败了,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动有什么区别,等等。

5.得出研究结果,形成研究报告。

在“正确分析孙中山是怎样寻找让中国强大的道路的,过程是怎样的,结果怎样?”这一课题后,学生明白了其中的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了解了孙中山在探寻一条民主富强道路上的艰辛,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还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研究报告,并将报告在课上宣读,相互交流研究成果和研究心得。

在课题研究结束后,教师要对每个小组的研究作出正确的评价,并且要肯定学生的研究成果,鼓励学生在研究中创新,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相互配合,小组独立完成的学习活动,是提高学生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对于培养研究型和创新型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师要善于结合历史教材的特点,正确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参考文献:

[1]郑青青.高中历史教学中材料题解题能力培养初探[J].教育科研,2010.21.

[2]褚芸芸.教师应如何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8.

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范文3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使信息来源更加丰富,信息容量更大,内容更充实,同时能保留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过程,在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和处理方面的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有效手段。

一、提供海量的信息资源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伴随着问题的产生与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需要了解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不可能预先准备,甚至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知识,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解决问题相关的信息。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媒体上有着海量的信息可以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丰富的信息来源。

我在讲授人教版新教材选修1模块《生物技术实践》专题四《酶的研究与应用》时,考虑到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酶已走出实验室,走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所以我将学生带到网络教室中利用网络进行本节课的学习。我将课题改为研究性学习“通过网络调查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布置学生分组通过网络收集相关酶和酶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资料。由学生合作小组按兴趣和意愿确定调查的子课题。学生合作小组根据选定的子课题,确定调查方案、计划、步骤,并实施。各组将在互联网上收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设计成幻灯片、小课件及其他展示形式,在课堂交流,相互提问和答辩。同时我引导学生交流分享网络调查过程中收集资料的经验。比如,通过哪些网站可以搜集到所需要的资料?通过哪些方法可以快速收集所需的资料?为什么要对资料进行分类等等。这样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目的去发现、收集、整理必要的信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输入信息的能力,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研究性学习中的优势。

二、提供平等有效的互动交流平台

研究性学习可以是个人的单独研究,也可以是多人的合作。但因为每个学生的知识面相对狭窄,学习时间有限,研究手段也比较单一,能够收集到的资料有限,因此,研究性学习往往难以单独完成,通常需要与他人合作学习完成。

现代教育技术能为学生的研讨和交流提供许多有效便捷的互动交流方式。其中网络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如同步交流的IP电话、视频会议和聊天室;异步交流的E-mail、BBS、邮件列表等。我们的学生曾经在进行《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性学习时利用网络在聊天室贴一张帖子寻找合作伙伴,找到合作伙伴后用电子邮件进行快捷的远程交流,互相交换收集到的资料、交流研究心得、共同探讨研究方案等。

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自由选择合适的教师申请他成为研究性学习的辅导老师。因为网上有很多人力资源,许多教师、特定领域的顶尖级专家或学者都会在网络平台注册成为导师或建立博客,标明自己的研究领域,他们可以接受或选择学生的辅导请求。这样学生可以平等地与教师、专家或学者进行讨论、交流,向他们请教相关的知识。我的学生经常在多媒体教室开放时间到网上与名家、专家进行远程交流,虚心向他们学习,有的学习合作小组甚至聘请他们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组员。这样既可以达成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也可以培养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提供良好的学习过程记录方式

研究性学习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重要性等同起来,不仅强调学习结果也注重学习过程。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学生可以自主地将学习活动的相关信息完好地记录下来。例如E-portfolio(电子学档)技术,强调在多媒体和网络学习环境下,保存和记录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活动情况,完成对学习的自我评估、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过程,而且这种对学习过程的记录便于学生后来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完善和修正,也便于过程性学习评价与管理,更便于关注研究性学习内容,和研究性学习过程。

例如我们学生在进行《合理营养与健康》研究性学习时,要分组调查本校高中生一周的食谱,我们就请信息技术老师先教学生学习E-portfolio(电子学档)技术,然后用于研究性学习,学生不仅记录了一周的食谱,还利用学到的营养学知识帮助一部分学生修订食谱,使他们的食谱更加科学合理,在这过程中充分展示了E-portfolio(电子学档)技术的优势,使研究性学习如虎添翼。

四、提供多种成果展示的平台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最后形成成果并展示。在成果展示中既是对学生学习行为与成果的积极肯定,也是学生展示自我,与人分享研究成果,实现自我价值的表现,更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的研究性学习,学生成果往往是研究报告、论文、实物模型和戏剧表演等形式。而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学生的成果则可以更加丰富多彩,如录像片段、录音片段、系列图片、网页、电子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电子简报等等。有时学生还将自己的作品通过网页作为媒介上传到互联网上,使得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够分享他们的作品,满足心理成功需求。

比如我们布置学生进行《校园内的植物资源再认》研究性学习,学生分组合作进行研究,由于植物分类知识知之甚少,同学们在网上咨询知名植物学家相关的问题,最后将研究成果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标本,并采集实物和撰写论文。同学们利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等现代教育技术展示成果,有的小组将制作的电子简报到学校的网站上,有的小组将多媒体课件到我市的生物专业网站上,有的小组将研究成果特别是自己做的标本、采集的实物拍成照片传给专家,受到专家们一致的好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在中学生物研究性学习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能充分获取、组合、分析、处理和利用各种信息和学习资源,在充满趣味性、生活性的情景里运用各种资源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拓展研究性学习空间,并形成创造性的研究结果,从而充分展示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调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愿意、乐意进行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为将来成为研究型人才奠定基础。

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范文4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实行建构的,而不是灌输的。它特别注意学生的研究,并在研究的具体环境中将知识经验逐步转化成自己的内部表述。这样就需要我们给学生创设适宜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环境:整合教材等多种学习材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向学生提供要学习的领域知识的教学材料通常只有课本,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方式的活动受到了局限。为了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在创设研究性学习环境时,从多角度、多渠道来整合学习材料,该材料包括教材、实验、增设实验、有关问题的背景知识和模拟微观世界的动画等。因此研究本课题,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必要性、可行性。

教育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教育的和谐发展包括许多方面,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和谐统一有属于其中的一部分。教师教和学生学如何有机的统一起来呢?为学生创设尽可能真实的问题环境:学是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知识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才有意义,只有让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环境中,甚至尽可能在实际任务中获取经验和构建知识,才能使学习者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因此,教师设置的问题情景应尽可能与知识应用的实际情景接近。我们的做法是:教师尽可能在课堂上展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究过程,提供问题的原形,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例,在学生学习“铝及其化合物”时,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去年春节期间,某学生发现氢气球非常畅销。今年春节将至,他想通过卖氢气球赚钱,然后将赚的钱寄往“希望工程“--资助贫困学生上学。他没有很多的钱买氢气钢瓶,经过校方允许,他利用学校的化学实验室设备制取氢气。实验室只有相同质量的铁、镁、铝以及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请你们帮他设计较合理的途径制取氢气,以及制氢气球时,在实验设计中必须注意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是模拟现实生活,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生懂得铁、镁、铝、水、盐酸、氢氧化钠等物质,哪些反应能放出氢气,并能够计算出相同质量下那种金属反应放出氢气最多,还要根据成本核算出哪种方案最经济,最终做出决策。方案确定后,学生还要考虑如何制氢气球。这个问题的特点是开放的,没有唯一的、标准的答案,而且还渗透了德育教育--因为赚钱是为了资助贫困学生上学。这样,在一定的环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到了和谐统一,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具体落实,因而确立此课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我现在从事高二化学教学,分别教实验班、生物班、普通班。高二化学学习已经完成了高一阶段的初高中衔接任务。距离高考还有两年时间,在这个年级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可操作性,使该课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以便于今后的推广和利用。

二、本课题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年《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12期中,每期都有一块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如“化学教育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对研究性学习进入高中课堂的认识与实践”、“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化学课堂中开展探究学习的案例分析”、等。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在2*年已有好多课题,探讨得非常清晰,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化学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关键在于教师要创造适宜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环境。因此确立本课题,对研究性学习的补充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当今时代,全球化已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布莱恩.霍尔姆斯是英国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他认为比较教育的任务就是探讨解决教育问题的各种方法,即问题解决法。他在综合了杜威的反思性思维理论和波尔普的假设演义法与问题解决发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法,实质上是一种演绎法,主张研究应当从问题入手。我对此理论应用到化学教学中的理解为,研究性学习的探究。对于创设研究性学习的环境,国外已有较为成功的经验,如:放手让学生自主创新教师不教师不开设学生的自由,再比如激发学生的个性兴趣不要求统一的课程标准等,但是在国内目前的教育制度和历史背景下,我们不能照般国外的一些东西,必须要研究适合与目前国情下的教育,而国内在此块的研究还是有所欠缺。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研究性学习的进步,探索适宜学生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环境,起到了与国际接轨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方法

根据实施方案确定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研究法、理论研究法、教学实践研究法、过程研究法、社会实践研究法究和经验总结法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理论研究。探讨“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研究性学习”方式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探讨研究性学习的发展过程,研究性学习提出的历史背景,法国、美国、香港、台湾地区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和日本的综合学习课程。探讨研究性学习的类型,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发现学习和学会学习等的区别与联系。探讨研究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外活动、校本课程、学科课程的关系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探讨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内容和开设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化学学科开设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2、研究性学习教学程序研究。本课题从实践上研究了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组织形式、一般程序、实施步骤、实施阶段、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指导、对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化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和化学学科研究性学习成果形式等。

3、调查研究。就《探索适宜学生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环境》于20*年10月对张家口四中的高一2班和4班进行了整体抽样调查,20*年12月就《探索适宜学生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环境》对张家口四中的高三年级的生物1班和生物3班再次进行了整体抽样调查。根据化学学科的学科特点,本课题探讨了化学学科研究性学习的资源要求和化学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探索适宜学生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环境》可行性课题。

4、高考中研究性学习试题研究。对*年至20*年高考试题中的研究性学习试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5、研究性学习教学原则、模式和方法研究。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研究,研究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研究性学习选题应遵循的原则、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原则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6、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研究。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开展并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张家口市创新大奖赛,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创新习作。

四、课题研究的几个阶段

(一)课题准备和前期研究阶段:(20*年9月——20*年12月)

1、查阅资料,自主确定选择课题,设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指导理论。

2、填写《张家口市市教育科学一般研究项目申请书》,课题申报、课题审批。

3、进行研究性学习文献检索,筛选其中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借鉴他人的宝贵的经验,进行文献研究。

4、进行理论学习、理论研讨,进行理论研究。

5、撰写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组织开题工作。

(二)课题核心研究阶段(20*年9月——20*年5月)

1、编制《探索适宜学生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环境》调查问卷,对高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整理并分析问卷,进行问卷研究。

2、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探究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组织形式、一般程序、实施步骤、实施阶段、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指导、对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化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和化学学科研究性学习成果形式等,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程序研究。

3、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实践,指导学生填写研究性学习《选题意向表》、《课题申请表》、《课题研讨表》、《课题文献检索表》、《课题实验活动记录表》、《课题实践活动记载表》、《课题自我评价表》、《课题结题登记表》,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成果撰写和汇报演讲,进行研究性学习成果评价,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研究。

4、利用原编制《探索适宜学生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环境》调查问卷,对高三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整理并分析问卷,再次进行问卷研究。

5、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先后两次开展“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演讲会和“高中化学兴趣实验探索”实验表演,进行社会实践研究。

6、组织学生提交研究性学习小论文和社会实践活动摄影图片,参加张家口四中开展的“创新大奖赛”和兴趣实验小组。

7、搜集*年以来的全国高考化学试题,筛选并分析整理其中的“研究性学习”试题,进行高考中“研究性学习”试题研究。

8、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总结探索经验,形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撰写研究成果论文,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研究。

9、归类、梳理、撰写中期研究成果,撰写相关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

(三)阶段性成果汇报阶段(20*年10月——20*年12月)

1、积极组织论文投稿,交流推广研究成果。

2、总结研究成果,编辑《探索适宜学生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环境》阶段性成果汇报和《探索适宜学生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环境》阶段性成果研究,撰写结题报告。

3、请张家口市市教科所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并获二等奖。

五、研究性学习创新性研究成果

(一)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1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宜学生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环境

在具体操作过程程序上,我们首先要对《课标》中的“内容标准”进行解读和体会。再根据张市四中的学生实际情况,做出选题的指导意见。例如在“原电池原理及运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的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过程,是先学习体会《课标》,《课标》中课程化学(2)主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内容标准中“活动与探究建议”有:①查阅资料:化学能转变成热能、电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②实验:用生活中材料制作简易的电池,③市场调查:不同种类电池的特点、性能与用途。在《课标》选修课程模块(4)化学反应原理,主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内容标准中“活动与探究建议”有①实验探究: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变。②调查市场上常见的化学电池的种类,讨论它们的工作原理,生产工艺和回收价值。在此基础上,我们在《课标》的理念下,结合学生及教学的实际,在原电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增加设计了,①不同金属材料构成原电池的对比研究,②干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③实验室模拟氢氧燃料电池的实验探讨,④铅蓄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⑤可充电镉、镍电池的结构及原理的研究等课题。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选择。通过课题的开发进行化学研究性学习。全班所有的同学都积极参与到几个课题组。分工协作进行开题论证,设计方案,查阅资料、整理资料、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到最后完成课题的结题。

2充分突出化学实验的优势,有效地创造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环境

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开展,要体现以实验为特征的化学学科特点,化学实验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都有重要的意义。《课标》的基本理念中强调了以实验探究为手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虽然,《课标》没有单独对化学实验提出内容标准,但整个“内容标准”中却始终建议用实验探究来完成内容的学习,也就是说实验探究是学习过程和方式的主线。因此,在化学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充分突出化学实验的优势,能有效地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现行教材中实验分为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但学生亲自动手参与的实验比例还是太少,为了多让学生动手参与探究,突出化学实验的优势,我们通过以下三条途径来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

〈1〉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问题讨论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演示实验一般是“验证性”,改实验的“验证性”为“探究性”一般程序是:实验观察提出。例如,在“原电池原理”教学中,我推荐了一个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同的材料构成原电池的对比研究”,课题要求:了解原电池原理及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内外电路的电子流动方向。对比不同材料构成的电池的性能差异。学会书写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学生尝试用铁、铜、锌、铝、镁、石墨等电极材料在硫酸、盐酸、硝酸、醋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氯化钠等不同的溶液中进行实验,对比它们的电流强度和电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原电池的概念,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其中在镁和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和铝和铜与浓硝酸构成的两种原电池中,电池的电流方向与其它的原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不活泼金属作正极的电流方向相反,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在问题得到解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理解了负极和正极形成的本质原因及确定方法。

〈2〉扩充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是教材内容安排的基础性学生实验,它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规范地进行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强化所学到的知识。”这类实验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应用性为主,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履行预习-实验(操作)-总结(实验报告)的全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我们在分组实验的基础上对它的实验内容进行扩充,让学生设计实验-搜集资料-动手实验-找出实验结果,来完成分组实验。例如在高二“氨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方法制取氨气最好”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让学生去做,首先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设计所有的制取氨气的方法,如用氯化铵、硫酸铵、碳酸铵、碳酸氢铵等不同的铵盐和碱石灰、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生石灰等进行实验,或用浓氨水和不同的碱进行实验来制氨气。通过产生氨气的速度和体积等全面进行对比得出自己的结论。用什么方法测量氨气的体积是对学生所学到的化学知识是一个考验。经过研究,学生较好地设计出用量气装置装四氯化碳或苯来测定氨气的体积的方法。

〈3〉拓展课外实验

课外实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用一些简单易得的器材和试剂完成的实验,或称为“家庭小实验”。这类实验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手段。但教材中这类实验还是太少。我们在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开展过程中,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拓展,一是开展课外兴趣小组,二是开放实验室,三是开展校外(家庭)实验。一般经过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个体探究-小

组讨论-完成实验-作出评价的过程。例如,学生针对近年在市面上出现了特殊颜色的玫瑰花-蓝色妖姬的事例,在“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家庭小实验“改变花的颜色”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鲜花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颜色”的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喜爱种花的同学们在家中用不同种类的鲜花作实验,然后进一步把鲜花、叶片、果皮研碎,用市售白酒提取液制取指示剂。

3通过研究性学习环境开展过程,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对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研究性学习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在课题的开展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的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老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学会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的问题。例如:通过“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除了硅,我们还有什么?”“生命与DNA”等课题的研究,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了解关于纳米材料、计算机技术、生物化学等最新的科技成果。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知道了化学对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拓宽了知识视野。

4关注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感受对学生进行多样化、过程性的评价

在《课标》的理念下,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既要促进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在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开展过程中,要注意评价目标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同时要注意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展的过程评价,还要注意学生的自我评价。例如,在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管理中,我们设计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表,用于学生自己、学生之间、课题组及指导老师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这种评价重在参与、重在合作,是一种过程性的评价。再如“蓄电池的原理及运用的研究”课题小组,在没有完成预期的研究成果的情况下,指导老师对他们的课题小组,依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他们虽然没有得出预期的结论,但他们认真地完成了整个研究过程,分析了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

6探索适宜学生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环境过程管理

在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编制了研究性过程管理系列表,,其中包括: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外出活动记载表;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表;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研讨、实验活动登记表;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调查登记表;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学生自我评价表。在学生进行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管理。在化学研究性学习选题阶段,我们指导学生侧重于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及将要学习到的化学学科知识点出发选择课题,通过选题意向表的填写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调整。然后开始选题。并填写课题申报表。其次,对学生的研讨活动、实验活动、外出调查活动进行统计、审查和指导管理。并填写相应的表格。第三,在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后期,对学生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评价,最后,在学习过程和学生的评价方面,我们设计了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学生自我评价表,对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范文5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全国各中小学都大力推广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简称小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研究性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那么究竟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展开?下面,笔者根据多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经验,就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于1970 年兴起于美国,1980 年起在世界范围取得实质性进展,1990 年起在我国部分地区和学校进行了实验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以他们在小组的表现为依据获得奖励和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对“作为课堂教学技术”的小组合作的突破和拓展。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让学生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在研究性学习中,合作学习小组基本由兴趣相同的学生自愿组成,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案的制订、研究途径与手段的选择、实践研究并取得研究结果,也都由小组学生按自己意愿去完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降低到最低限度,仅仅在必要时给予学生以研究方法和学习条件方面的支持而已。

三、如何组织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的组成

课题开题之前,在大量呈现选题的相关材料之后,组织学生进行选题意向的统计;根据学生的选题意向和研究兴趣,在限制小组人数规模的基础上(为防止出现推诿扯皮,无所事事的倾向,小组人数一般不超过6 人),按照性别比例搭配,组织学生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并推选出小组活动负责人。根据研究课题需要,可以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时间安排上也有一定的灵括性。

小组合作学习贵在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

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2.小组活动的开展

根据课题研究的进度,依次组织学生进行开题报告、中期评价、结题展示、终期评价。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做的工作是从总体上规划课题研究的时间,把握学小组合作学习进度;给课题小组的研究活动以方法上的指导和研究条件上的帮助,避免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偏离正确的方向;监督课题小组讨论,纠正可能出现的小组成员的不良行为,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类型的展示活动,特别是要给与课题小组以适当的评价和注意展示过程中秩序的维持。

3.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评价

学生的小组合作成果的评价在整个小组合作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这一环节出现问题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也将增加以后开展类似活动的难度,所以应该慎重对待这个问题。

从评价的主体来说,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首先,小组成员的自评。在每次小组活动展示之前,小组内部成员都要对小组的活动成果进行自我评价,找出潜在的问题,进行自我完善。

其次,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讨论评价的维度和标准,制定评审表,选出评审组织和成员。接受评价的小组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评价的小组和人员要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范文6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地理教学现状与对策

研究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学习是为了接受知识,而知识创新离不开研究。研究性学习可以将二者有机整合[1]。但目前学校教育中将学习与研究分离,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创新。这样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兴趣自然衰减。如果能在地理学习中加入研究性学习,则将极大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有助于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全面提升,也有助于课程情感培养。

一、问题

目前研究学习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存在很多问题。调查研究并归纳梳理,发现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

1.课程未开设或开设不足

根据笔者对本区几所学校的调查发现,目前地理教学实施中主要存在研究性学习课程未开设,已开设的存在开设课时不足,或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开设,或每周仅安排一两节课时等情况,未能针对单一学科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更不用说地理学科。

2.研究性学习指导不到位

由于大部分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胜过能力培养,因此缺乏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指导。课堂由教师掌控,学生是受动者[2]。学生确定研究课题的方式不科学,且大部分课题由教材、学校或教师直接给出,尽管学生会从中挑选,却少了自主探索、选择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仅限于完成作业,忽视研究过程。

3.研究性学习评价方式不完善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或多或少地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研究结果评价未给予足够重视。学校忽视对教师指导工作的评价,这样学生对开展工作的程度与效果缺乏清醒认识,影响研究效果。

4.学习时间安排与会考时间安排存在矛盾

由于会考与地理研究性学习时间上的冲突,师生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应付考试,同时时下盛行的主副科观念使地理学科不受重视,更不会重视研究性学习在地理中的应用。5.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资料、设备资源由于我区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比较落后,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家庭对教育的投入也比较欠缺,导致学生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必要资料与设备缺乏,影响研究进度与效果。

二、对策

1.开齐开足地理研究性学习课程

由于升学压力,学校对研究性学习课程未开设或者安排课时不足,加上初中阶段地理成绩不纳入录取总分评价,使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困难重重。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教育观念,认真督促检查学校研究性学习开展情况,将任务落实到学校和教师个人。

2.科学指导、规范选题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是学生从教师统一制定的课题中选择,学生不能体验“发现问题”的过程。违背研究性学习强调的立足学生学习、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注重学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体验的宗旨。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思考想象,通过自身专业素养捕捉研究过程中的兴趣点,指导学生化整为零地开展研究,尽可能确保全员参与、科学论证,提出中肯建议。

3.完善评价过程与方式

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完成情况如果未加以监督评价,则将对学生后续研究产生阻碍,严重影响学生研究主动性。学校不应一味强调应试教育,而应重视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不仅将其当做任务。确保评价至少具备过程与结果评价两部分,根据学生研究成果与既定目标进行对比评价,并可采取个人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

4.合理安排课时,优化教学流程

调查发现,有的学校为完成教学进度、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挤占研究性学习课程课时安排。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当前存在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学校和教师都有责任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抽出相应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符合新课标理念,还贴合现代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3]。

5.培训师资、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与保障力度

访谈发现,大部分教师没有受过研究性学习培训,也没有指导过研究性学习。很多师生认为开展研究学习所需的资料、设备及经费缺乏。由于电脑房开放时间有严格规定,限制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因此,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研究学习师资培训,购买开展活动必需的书籍、器材,定时开放电脑房。同时,学校应大力与周边社区、单位对接,为学生开展研究学习提供资源。目前,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开展还面临很多问题。但是,教师只要有梦想、有担当、勇于挑战,就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将有助于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地理新课程研究性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6.

[2]林培英,陈澄.初中地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