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的规章制度范例6篇

校园的规章制度

校园的规章制度范文1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指由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培育形成的共同遵守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及行为规范。它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环境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主要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包括校风、学风、教风、作风等;行为文化具体体现在师生员工的言行举止中,主要包括各类人际关系、道德行为规范等;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正常运转的保障,具体包括各类规章制度,如校规、班规、宿舍管理规定、社团规章制度等。此外,校园文化具有五个方面功能,包括导向功能、教育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陶冶功能。此五项功能作用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正确地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二)学生管理的内涵

学生管理是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通过各种手段,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和行为进行管理和规范,旨在维护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学生的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根据2005年9月1日起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校学生管理包括学籍管理、校园秩序、课外活动、奖励、处分。其中,学籍管理包括入学与注册、考核与成绩记载、转专业与转学、休学与复学、退学与毕业、结业和肄业;校园秩序包括学生行为规范、寝室管理、环境卫生维护及其他规章制度;课外活动包括各类社团活动、勤工助学及社会实践等;奖励主要指对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科技创造、体育文娱及社会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或表彰;处分是针对违反学习和生活纪律的学生实施的惩罚,包括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此外,随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高等院校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服务,绿色通道、就业服务、心理辅导等工作也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校园文化对学生管理的重要意义

校园文化与学生管理具有密切的关联性。第一,二者目标一致。校园文化与学生管理都以育人为目的,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为目标。第二,二者主体一致。校园文化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与受益者。学生管理同样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心。鉴于校园文化与学生管理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上的一致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定可以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和创新。学生思想和行为内容不断延展,新时期的学生管理离不开“学生本位”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学校和学生的发展以及校园文化的建设大有裨益。因此,“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尊重人格,保护天性”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必须被广大学生管理工作者所接受和运用。“以人为本”的育人环境和氛围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性文化,通过长期的沉淀与升华,形成了人们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和崇高追求。而校园文化所具备的导向、陶冶等功能,潜移暗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学生在特定的人文环境的熏陶下成长,形成健康的人生信念和价值追求。

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途径

(一)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提升服务学生能力

校园环境文化可称为校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对。它是校园文化中的基础系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是精神文化的有效载体和实现途径,也是校园文化的直观体现

1.重视校园“硬环境”的建设。

所谓“硬环境”又称物质环境,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校园景观、教学设施、体育文娱设施及周边环境等,这些能看得到、摸得着的实体无不反映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精神风貌,物质环境是开展育人活动不可或缺的基础和物质保障。因此,这就要求学校加大对“硬环境”的投入力度,尽可能地完善校园基础设施,为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文娱活动提供重要的载体,使师生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打造校园“硬环境”的过程中,各类建筑和设施应达到美感教育的标准和功能丰富化的要求。如校园建筑,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体育馆等,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应具备实用与艺术的双重功能,愉悦学生的身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和启迪。同样,校园景观建设也应达到使用与观赏功能的统一。校园的园、林、水、路、石等人文景观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激发学生进取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成长,有助于激发其爱校热情,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

2.重视校园“软环境”建设。

“软环境”是相对“硬环境”的一个概念,也是一种精神环境,主要包括校园内的人际氛围、舆论氛围等。人际氛围主要指校园内的各类人际关系,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领导与教师之间多层次的人际关系。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高校学生所有的学习和娱乐活动都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大学是个小社会,社会交往是大学生社会化的根本途径。学生通过社交建立起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网对学生的一言一行和身心发展影响重大。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维护校园秩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因此,教师在学生人际关系形成的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避免学生发生孤僻、嫉妒、自卑等社会交往问题,正确引导学生坚持平等、相容、理解、信用等交往原则,远离习惯不良、思想扭曲的人,选择道德高尚、心地善良、积极进取的人交往。此外,教师作为学生间的裁判员,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化解学生间的矛盾,解除学生间的误会,做到不偏私、不歧视、不主观。

(二)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1.重视传统教育。

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可见,传统文化对于公民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理想信念尤为重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决议中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血脉,也是大学生身心成长的指路明灯。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等原则,通过各类教学和文化活动,如实践教学、演讲比赛、征文大赛、文艺汇演等活动形式,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包括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同时,深刻挖掘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统,讲清楚学校的历史和文化,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的魅力所在,从而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爱国、爱校情怀。学生管理工作者只有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融入先进的教育理念,方能不断深化校园精神文化。在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成长下的学生,更易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高尚的品格,这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相一致。

2.加强校风建设。

校风即学校的风气,是一所学校鲜明的个性特征,它体现在全体师生的精神风貌上。校风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的动态系统结构,涵盖教风、学风、作风、班风、舍风等各类校园风气。良好的校风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的形成。因此,校风建设是育人的关键环节。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风。良好的教风对学生汲取知识、培养能力意义重大。班级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提高素养的主要场所。和谐、向上的班集体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良好学风的形成有着促进作用。为加强班风建设,首先要对班级日常管理进行严格要求,用制度来约束学生言行;再者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互帮互助、嘉奖优秀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群体的典范。此外,宿舍是学生生活起居的唯一场所。良好的舍风有利于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如早起早睡、勤奋上进、锻炼身体、读书看报等。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学生进入社会、成家立业有着长远、深刻的影响。为加强舍风建设,需要严格宿舍制度,对于不遵守宿舍制度的学生加以管教和约束。还要发挥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榜样作用,带动普通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完善规章体系

1.完善规章制度体系。

校园规章制度是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对于学生来说,规章制度犹如一面镜子,时刻提醒学生正其观、端其行,避免违反纪律、误入歧途;对于学校来说,规章制度是学校文明的标志,学校力求在育人实践中加强“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努力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严格的规章制度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是学生长才的重要保证。因此,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规章制度体系尤为重要。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的制度建设也应朝人性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倾听学生的诉求,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学生管理工作更容易开展。同时,规章制度的制定应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等特点。缺陷重重的规章制度不能起到约束、教育的作用,会影响校园文化的整体建设。规章制度自身的完善是规章进入执行程序的前提,是学生管理工作顺利推进的保障。

2.提高规章制度执行力。

校园的规章制度范文2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指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高职院校的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由高职院校校园中的所有成员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形成的学校精神、规章制度和校园环境的总和,建设高职校园文化应校园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切入,使学校形态、文化神态、师生心态内外和谐,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大学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由大学校园中的所有成员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形成的学校精神、规章制度和校园环境的总和。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的内涵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是一致的,即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指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高职院校的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由高职院校校园中的所有成员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形成的学校精神、规章制度和校园环境的总和。

高职院校大多是由原来的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来。校园规模普遍较小,发展空间欠缺。高职学生的文化等素质较之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起点相对较低。因此,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重职业性和应用性两个方面的特点,寻求一条适合自身发展办学方向和办学宗旨的教育理念,做出切实可行的定位,制定与高职院校发展相适应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针。对校园文化建设提出可行性的措施和方法。

一、建设高职校园文化应遵循的定位

高职院校有两个主要特性,一是姓“高”——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体现高等教育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共性;二是姓“职”——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高职院校的定位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其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彰显自身的鲜明特色。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立足高职教育特点和规律,遵循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理想追求,尽可能突出“职”的特点,融进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据此,我们认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定位是: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三个方面着手,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趣、浓厚的学术氛围、科学的人文精神,凝聚催人奋进的学校精神、科学民主的价值理念、形成导向正确的舆论环境,使学校形态、文化神态、师生心态内外和谐,办学实力、学校活力、文明魅力刚柔相济,促进学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高职校园文化应遵循的理念

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必须适应主导文化与新时代的发展,并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相一致。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构建“以社会理性文化为主导,以实践理性文化为核心,以实用感性文化为补充”的文化理念。

社会理性文化是一种社会参与意识和人生反思意识,是社会政治文化和人生哲学文化的结合,是一种向善的文化,它关乎着整个社会群魂的建设。这种文化实质上是一种培养的目标(即教育目标),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其指导思想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我们必须要以社会理性文化为主导,确立“以德治校”的思想。作为高职院校,我们培养的人才是直接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基层的,学生的社会理性文化的受教育程度如何,直接在他们的工作岗位中体现出来,关系到单位的团队精神和整体效益,它影响并制约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实践理性文化是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一种求真的文化,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的整个结构中具有核心地位。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定位在于培养具有现代社会政治、文化素养、以就业为导向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即动手能力较强的劳动者和建设者。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用富有创新精神的校园文化去培养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双证型”人才,这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区别于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

感性文化是一种娱乐文化和大众文化,是一种求美的文化。它在缓解心理紧张,消除身心疲劳,密切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过分感性化的校园文化也会消磨大学生的意志,消解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念,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校园感性文化的审美指导,使校园感性文化以美的色彩,美的旋律,美的精神,将校园文化建设充实地丰富多彩。

社会理性文化、实践理性文化和实用感性文化三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是互相渗透、相互制约的,它们的作用和地位各有所异。社会理性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它决定着实践理性文化和实用感性文化的方向。实践理性文化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则具有核心地位,这是由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展现校园文化亮丽色彩的特色所在。实用感性文化是一种娱乐的和大众的文化,它将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在社会理性文化的正确引导下一种有益的补充,舒缓心绪,通过实用感性文化的陶冶,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三、建设高职院校园文化的应有的思路

校园文化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园风气及传统。不论百年老校,还是只有几年历史的新校都有其校园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使清华百年不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在北大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格调高雅,蓬勃向上,具有浓郁时代色彩的校园文化,充满着青春活力,有利于学生积极人格品德的塑造而作为刚升格的职院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历史短暂,文化底蕴薄弱,生源与其他高校比较,文化基础较为欠缺。这使得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显得更加迫切。忽视或淡漠校园文化建设对高职人才的培养势必将大打折扣。在一些高职学校有学生或沉醉于烟酒或迷恋于谈情说爱获嗜好于网吧游戏。这表明了一些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实在令人担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已迫在眉睫。

1.把建设高职校园文化纳入学院的发展规划并予以重点建设

高职院校办学时间较短,校园文化建设不尽完善,建设校园文化的偏差主要表现为:把建设校园文化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层次上,把校园文化附属于学生管理部门,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生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即把建设校园文化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等割裂开来,削弱了校园文化在学校完成其培养目标过程中的作用。

其实,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其效果则是深刻的,富有顽强的生命力和远久性,对学生的成长、成材影响巨大。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以某种特有的潜在作用,影响、制约着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和道德水平,改造他们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规范,进而塑造学生奋发向上的积极人格品德,而且是学校稳定发展,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必要条件,是实现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学院领导一定要加强对校园文化的重视程度,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制定校园文化建设总体发展规划,并列入学院发展规划之中,加大人、财、物的投入,把建设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建设内容。并要求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管理中,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从整体上、全局上造就全员共建校园特色文化的氛围。

2.加大投入,精心规划,创建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以物质文明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以校园基本设施、图书资料为主,包括校容、校貌、校园的整体布局的绿化、美化、净化等。物质文化是实现精神文化的途径和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是最能给人直观感受的部分。笔者认为,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学校应逐步加大资金的投入,按照“长远规划,统一部署,分阶段实施”的原则来进行实施,在全面设施和布局中要考虑到整体化、生活化、人性化、多样化、现代化和职业化。

校园文化建设在实行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还要特别注意在作品的构思、人文特点,力争达到物质效果和精神效果的统一。我们认为,校园的环境设计要设计从细微的设计中入手,做到“无一物不景,无一景无用”, 别具一格,独显风韵,使之更能打动人和感染人,体现校园文化的特点和魅力,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体现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浓厚气息,寓情于景,寓教育于景物之中。即使校方的一个广告或通知、喜报也应起到达境悦目的作用,给学生以形式美、言语美的示范,为广大师生创造优雅、文明、进步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3.立足高职实际,建设“以生为本”的校园文化制度

校园文化制度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它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以青年学生为主要对象的高职院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从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需要和社会要求出发,做到情、理、法的有机统一,形成一个良好的制度体系,让学生心悦诚服地去执行,去遵守。

校园文化制度主要有工作和学习制度、责任制度、特殊制度三个方面,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部分。这里主要论及的是校园学生规章制度文化。笔者认为,要建立良好的文化制度,必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以生为本”,创立有效的制度体系。首先要求规章制度具有科学性。即管理规章制度的期望目标必须积极健康,内容明确清晰,操作施行简洁方便等。“以生为本”的校园文化制度,就是把文化融入到管理之中,去激励、凝聚和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校园文化人格化,形成学校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行为。其次,执行规章制度要保持其严肃性。一旦形成以后,就要按章办事,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制度贵在严,严格才有效,否则就会形同虚设。我们必须从严治校,从严治教,按照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切实纠正有章不循、执法不严的迁就、姑息态度。再次,规章制度应具时效性和针对性。对涉及各类规章的相关事件的处理一定要掌握适当的时机,强化其激励和约束作用。总之,学校制度通过引导人、服务人、发展人,培养积极向上的群体价值观。

二是规范管理,建立教育引导激励机制。学校在制定和推行各种管理制度时,应充分发挥其导向功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基础上,恰当运用激励机制,定期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如对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务,为学校争得荣誉的学生给表彰和奖励,并与评选奖学金、毕业就业推荐等挂钩。对文明班级、优秀团支部、文明校园标兵、文明教室标兵、文明大学生标兵等进行奖励,着重在校园内推广表彰先进事迹,激发学生在学业上的进取精神和事业上的不懈追求,促进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

4.突出重点,注重内涵,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工程,包括校风、学风、师生的精神面貌及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等,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方向和实质,是高校师生的理想、信念、情操、行为、价值和道德观念水平高低的标志。我们认为,高职院校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一是创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校风,突显校园文化的“职业”特色。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未来所从事的岗位大多是各行各业的一线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具体工作,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通过开拓“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路子,在广大师生员工中形成一种校园理念,注重实践,学以致用,打造“职业”特色,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形成一股以实践理性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新风尚。

二是抓住契机,优化资源配置,打造校园文化精神品牌。抓住契机就是坚持实践以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热情疏导,密切注视校园文化的思想动态,瞄准社会热点,及时抓住各种萌发的热情,并适时地应用形象化辅助手段,将这种热情引导到一个美好的、崇高的境界。例如,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视频的方式了解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热点大家谈”活动,使学生在学习参与过程中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以新生入学作为一种契机适时对新生进行校风、学风的教育,使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彰显校魂。借创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东风,广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使良好校风更加浓郁。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还应充分挖掘、优化各种合理资源。首先,要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作用,创社团活动特色。学生社团的活动是课外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突出其明显的职业特点,在行业特色上下功夫,重点打造行业品牌。其次加强管理、指导和配合,促进学生社团协会的健康发展。采取“校与系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活动方式,加强学院与系的配合,把有影响的活动推向全校,从而打造独具特色的“精品项目”。

三是创新文化活动方式,提升文化品味。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是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只有在发展中求新意、求精品;突破传统,积极开展更多的反映时代气息、丰富多彩的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完美整合;因此,校园文化要以第二课活动作为创新文化活动的平台,以“系基层点活动”为基点,“校高层中活动”为重点,分层次开展各类活动。以灵活新颖的形式、丰富创新的内涵,使校园文化走进大学生的心间,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参与,事事关心”的氛围。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系列化、大众化、规模化和精品化的独特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多与企业、社会结合,力争把校园文化活动的触角延伸到校外,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与企业、社区、媒体联姻,形成校园、社会互动网络。借助社会力量,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提升学校的品味。

总之,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求有良好的硬件建设作支撑,而且要求有一套合理的软件建设相配套。从校园环境建设、文化制度、文化精神等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真正把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构筑成一个繁荣兴旺、蓬勃向上的精神田园。

参考文献

[1].葛全国,石中英:《论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功能》,《高等教育研究》,1990年第3期。

校园的规章制度范文3

我们主要抓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思想认识到位 责任落实到人

我们根据学校的特点,认真研究和部署安全工作,与各班级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落实了责任制,建立了家庭与学校之间,学校与部门之间层层安全责任网和具体的责任范围。在常规管理工作过程中,学校经常研究分析校园安全动态,及时部署学校安全工作,及时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做到 “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完善了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和相关制度,落实了层层责任制,有效地保障了师生的人身安全。

二、注重宣传教育 注重培训队伍

抓学校安全工作,突出的特点是要注重宣传教育工作,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救护技能的同时,树立安全意识,受益终身。因此,我们在日常安全工作中,突出地体现学校教育功能的作用,首先利用6月8日六一班的国旗下讲话进行“安全生产月” 动员活动,在校园内建立了“校园安全宣传专栏”,各班开展了以“交通、游泳、防火、防雷电”等为内容的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各班出了一期以防震抗灾为主题的黑板报。结合安全月教育专题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了疏散演习,及时通报学校安全工作的动态,推广安全管理的好做法。

三、依法建章立制 依章规范管理

只有依据国家的安全法规建立学校安全工作管理规章制度,只有依据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学校安全工作,才能使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有循,才能使我们的安全常规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我们制订出台了《芳华路小学安全工作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并制定了《芳华路小学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从依法行政的角度,在实践工作过程中,探索建立了学校组织师生外出活动的申办程序和校园安全隐患告知制度,实践工作的经验告诉我们,学校安全管理必须以安全法规为管理准绳,必须心系广大师生的安全,公正、廉明地照章办事,来不得半点马虎的工作作风。

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校园安全、部门工作安全、教育教学活动中各环节的安全责任,落实责任制,从源头上有效遏止学校安全隐患,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安全管理法规,切实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严格执行教育部门制定的安全管理规章。切实抓好学校安全的常规工作,做到“五有”,即“有计划、有布置、有专题、有落实、有效果”。在日常视导和督查工作中,做到“五结合”即“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与安全工作相结合;定时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日常安全教育与专题安全教育相结合;校园与社会、家庭的安全教育紧密结合;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四、活动的开展、实施

1、以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名义进行 “安全校园,和谐家园”学校安全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的宣传,在学校内外营造“安全、和谐”的大环境;

2、在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 6月8日到来之际,每个班级出一期以“安全教育、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红领巾黑板报,使学生了解学校及社会安全细则;

3、各班举行了一次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以班为单位,围绕平安、和谐、文明校园,进行安全知识讲座;

4、针对学校的校园环境和存在的安全隐患,责任到人,鼓励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学校没有能力整改的,在危险处设置警示标志,并统计上报社会事业局,请求尽快采取措施排除隐患。

5、在学校显着、醒目位置,悬挂安全教育标语;在楼梯出入口,张贴“靠右慢行”等警示标志。

6、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班级中队会,每天上下学等时机,集体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每天在学校门口安排值班老师接送学生,引导保护学生出行安全。

7、针对地震、火灾等重大人力所不能及的灾害情况,开展了相关的安全知识讲座,并于6月23日开展了“安全撤离演练”。

8、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的是“小手拉大手,安全进万家”活动。从6月23开始,学校大队部号召全校师生,做“安全生产月”义务宣传员,走进社区、家庭,利用走亲访友之际,向社会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和措施:同学们的热情和努力,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校园的规章制度范文4

1.1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会促进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应用

作为学生培养主渠道的课堂教学,通过学科、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向学生传授完备的知识体系,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及时进行知识更新、实现终身教育创造条件;同时,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拓展了学生素质、发展了学生潜能,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供了直接的、基础的条件。校园文化是高校实现素质教育的活头源水。

1.2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优秀的校园文化会使大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校园文化通过其环境、氛围、设施、活动等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学生从理智上受到启发,从情感上引起共鸣,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和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树立科学世界观,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另一方面,校园文化以其跨学科的综合性、全校范围内的联合性,以立体、开放、多方位、多渠道的特点,成为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天地,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新力,在筛选各种信息和进行相应选择中,使各自的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及各种情感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得以发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掘个体的创新潜能。

2、高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2.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观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重点强调了坚持“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指出了高教工作的努力方向。高校工作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把握时代规律,转换思维方式,悟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既是时展、社会进步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以人为本”决定着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处处体现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宗旨,而不是仅以行政命令和强制干预的方式去要求学生服从管理。要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健康向上的校风、学风,从而形成一种无形的、深刻的力量,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情操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2.2优化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深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物质基础的完善是保障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物质设施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最常见的内容载体,如果缺少了这些基础部件,那么校园文化建设则无法开展。”因此,高校必须要在物质文化基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要集思广益开拓资金来源“,对于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要谨慎、合理地配置,这同时也是进行当前文化大发展的一项必要的基础工作内容。”

2.3建立和实施人性化的规章管理制度

首先,高校校园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要做到科学性。所谓规章制度的科学性是“规章制度期望的目标积极健康,内容明确清晰,要求具体而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操作简洁方便等。”因此,高校务必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具体特点,进一步体现出校园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与人性化,高校必须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要能够站在广大师生员工的角度去制定和实行人性化的规章制度;其次,在制定校园制度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和突出在管理中文化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要巧妙地把文化融入到高校的管理制度当中;最后,高校对于自身制定的规章制度必须要严格执行,要按照规章办事,将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只有如此才能让制度发挥出作用,才不至于有名无实。

2.4要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的规章制度范文5

【关键词】中职学校;校园文化;语文素养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各项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的引导、激励、约束学生,对学生心智、性情、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推动学校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过程即语文知识教与学的过程、文化精神挖掘与沉淀的过程。

一、中职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导向,是一种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校园文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

物质文化包括校园内各种客观实体的存在的总和。班级小环境的布置到校园大环境的规划,从校园花草树木的剪接到教学楼建筑风格的设计,从校徽、校标到校牌、班标,都包含在物质文化之内;制度文化则主要指师生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缔结的社会关系,以及用于调控这些关系的规范体系。简单来说,就是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行为规定、道德规范等等;精神文化主要指的是被师生共同认同和遵守的,由学校多年积累沉淀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具有学校特色的价值观念、理想道德追求、办学理念、历史传统等等,大部分学校都有校训,这些校训就是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比如清华大学的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告诫学生,君子要懂得顺应天道,懂得承载包容;行为文化则是学校师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品位、精神状态,是学校的价值取向、办学理念、学校精神的动态反映。

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以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凸显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教学宗旨,在一般的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必须表现出职业性、融合企业性,利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使学生在积极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成长为一个有文化、有素养的积极向上的综合型人才。

二、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语文素养之间的关系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语文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在课堂学习中,还渗透在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尤其可见,外界环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中职学生主要的生活环境就是学校,良好的校园文化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

语文教学对于校园文化具有主导作用,是校园文化的基础,渗透在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学校的校训、办学理念、各种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标语的制定等都离不开语文知识。可以说,语文知识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又反过来熏陶着师生的语文素养。

三、挖掘校园文化提升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因此挖掘校园文化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挖掘物质文化

校园的物质文化主要指校园中的建筑物、景色等等各种客观实体。近年来,各学校对于校园中建筑物的改建、校园环境的绿化等工作越来越重视,学校的景点越来越多,文化气息更胜以往。学校在对这些“景点”进行布局、命名的时候,应该更注重学校校园文化的表达,使学生欣赏校园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校园建设的意义,比如,许多学校会在校园草地中置放山石,山石上常常镌刻着一些名言警句或校训等,用以提醒学生。学校也可以发动学生为校园中的景点命名,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另外,学校还可以在餐厅、宿舍楼、图书馆、教学楼走廊上张贴一些名人语录、轶事趣事等,学生在这种氛围的长期熏陶下,后语文素养自然会有所提升。

(二)挖掘制度文化

学生在提起学校的规章制度往往是有抵触心理的,主要是因为这些制度大多是由学校制定,且用来约束学生,尤其是在中职院校,学生大多是未成年的孩子,正处于容易冲动的年级,规章制度过于严苛反而不利于管理。因此,中职学校在制定校园的规章制度时应多考虑学生的想法,对现行的一些不够合理的制度进行修改,修改时可发动学生,让学生以学校的名义、结合校园情况重新拟定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热情,锻炼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语文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将这些行为规范改编成为朗朗上口的“打油诗”或歌词,加深了学生对校纪校规的记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挖掘精神文化

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主要体现在校园的精神文化中。因此,挖掘精神文化十分重要。校训、校风、学风、教风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对于学校师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对于“一训三风”的制定一定要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出学校的办学宗旨、校园特色。

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和校报,经常播放刊登一些有感情、有内涵的经典文章,陶冶学生的情操,学校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在广播站、校报投稿,挑选文采出众、寓意深刻的文章进行播出,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

学校的图书馆内拥有大量的藏书,但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经常去图书馆借阅图书的学生占据少数,因此,学校可以不定期开展征文比赛、读书心得展评等语文教学活动,演讲征文活动应结合中职院校的校园特色,主体鲜明,充分发挥校园图书馆的作用,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结语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学校应善于挖掘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从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传承优良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杨斌君.挖掘中职校园文化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J].中等职业教育,2011(05)

校园的规章制度范文6

 

关键词: 校园网络 网络管理 网络维护 

校园网是一种教育科研网络,它构建在多媒体技术与现代网络技术之上,为校园内的各种教学活动服务,是一种与互联网连接的局域网络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只有合理、有效的网络管理才能使网络技术更好的为高校教育服务。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总结了几点高校校园网络管理与维护的经验,现汇报如下。 

1 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校园网络规章制度 

高校教育现代化的实现依托于校园网络的建立,因此,必须制定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保证校园网络的正常管理与维护,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可循,才能使校园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做到有条不紊,才能保证整个校园网络的一体性和连续性。有效的规章制度是校园网络管理与维护的重要措施,因此规章制度的建立一定要具体、全面并且切合实际,制定出了制度就要要求校园内的师生严格执行,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2 维护好硬件设备是校园网络正常运转的基础 

高校校园网络中,服务器是正个网络的命脉,如果出现硬件方面的故障,就会导致整个校园网络无法运转,陷入瘫痪;而某一台计算机的硬件有问题,则会到这这台计算机无法使用,影响到学生上机实训。所以,校园网络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做好校园网硬件的日常保养及维护、维修工作。 

2.1硬件设备的日常保养 

校园网络硬件的日常保养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计算机不能随意开关机,尤其是在微机运行过程中更不能随意冷启动机器。在机器运行过程中,网络管理人员要随时注意观察,如有问题发生,则要第一时间处理,以免影响正常使用。同时还要注意机房内的温度和湿度,卫生环境保持整洁、干净。 

2.2硬件设备的维护与维修 

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如:元件老化导致机器无法正常运转;环境因素及机器内部灰尘过多引起接触不良等等情况。这就要求校园网络管理人员必须熟知计算机工作原理,对硬件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同时还应设立各种零配件储备仓库,便于在机器硬件出现故障时及时更换使用。 

3 维护好软件设备是校园网络正常运转的保证 

软件设备的维护在校园网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维护工作更为复杂、频繁。网络在日常运转中看似正常,如果不进行维护,出现故障之后不能及时修复,就会影响到整个校园网络的使用。因此,网络管理人员在平时工作中就要不断学习网络新知识,紧跟技术发展潮流,才能做好软件设备维护工作。 

3.1定期做好数据备份及系统保护工作 

校园内计算机数量较多,因此要做好数据备份及系统保护工作。网络管理人员应将服务器上的一些重要文件定期进行备份存档,以免因数据丢失或损坏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对于计算机系统,可采用软件还原或是硬件还原来保护,这样就可以在系统遭到破坏时快速还原,节约系统重装的时间。

3.2定期做好杀毒工作 

网络病毒是无处不在的,一旦被病毒入侵校园网的服务器,就会导致系统瘫痪,使各种程序及数据遭到破坏。因此,网络管理人员必须对服务器设置全面的保护措施,并在服务器和邮件系统上安装网络杀毒软件,这样就可以在校园网络正常运转中自行进行病毒扫描任务,同时这些杀毒软件都支持定时升级、全网杀毒的功能,可以大大减少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4校园网络安全管理 

网络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要防范没有授权的用户擅自使用校园网络资源、破坏网络系统资源,就要随时做好安全管理。首先,要有专门的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来对系统进行维护,并指导其他用户一些计算机基本设置和网络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其次要建立完整的账户管理和身份认证制度,这是入网的关键性问题,同时也是保证网络畅通、免遭恶意用户攻击的前提。 

5 积极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高校应用校园网络就是要使它能够最大限度的为教学教研所服务,校园网络管理人员在做好网络管理的同时还要充分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目前,我国校园网络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教育信息资源,因此,在校园网络教学资源库等软件逐渐配备,网络环境已经搭建好的情况,校园网络管理人员应有效的

[1] [2] 

利用这些硬软件资源,积极出开发有利于教学教研的网络信息资源。 

高校校园网络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络管理工作是校园网络正常运转的有效保障。校园网络管理与维护任重而道远,要让日常网络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高效又有条理,使校园网络更好的为教学教研所服务,是每一位校园网络管理人员的不懈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