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文化发展范例6篇

城市的文化发展

城市的文化发展范文1

【关键词】城市文化;旅游模式;发展策略

城市文化旅游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城市文化的建设,城市文化是城市文化旅游的不竭动力,在促进了城市旅游事业的发展的同时也坚固城市自身的文化建设。通过根据城市文化的基本特点,达到培养出良好的城市文化精神,塑造出良好的城市文化旅游形象,促进城市文化旅游事业快速稳定的发展,提升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的目的。根据城市自身文化类型,文化旅游可分为:文化主题公园旅游、饮食文化旅游、节庆旅游、建筑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遗迹遗址旅游等。此外,城市文化旅游者在参观遗产地、画展、观赏艺术表演、博物馆等传统文化内容的同时,也可以关注和参访某区域人群生活方式、习俗、服饰、烹饪、语言、信仰以及由此产生的物质产品。

一、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化旅游

(一)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指的是城市居民在一定区域内,通过社会生活实践所创造出来的精神及物质财富的总和。广义的城市文化包括了整个城市区域中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大至居民素质、政府综合形象、企业管理模式等隐性条件,小至城市环境卫生、公共设施、雕塑装饰、街景美化、建筑的艺术风格以及公共广场的设计与规划等物质实体。它综合了一个城市在各方面因素相互作品和影响。狭义的城市文化则是单纯的指城市区域内人们在生产生活方面的精神意识形态,主要侧重于艺术、科技、语言、文学、教育等精神理念方面的构建。

(二)城市文化旅游。城市文化旅游是在城市旅游的基础上,依据城市自身的文化底蕴、历史发展、风俗习惯、科学水平等方面所开展的文化性旅游活动。作为城市旅游的分支,城市文化旅游是与城市会展旅游、购物旅游、商务旅游相并列的一项旅游模式,其旅游活动的主要是展开于城市区域之内,作为立足于城市文化的旅游中心的,城市文化旅游与乡村文化旅游存在相对立的关系。

二、城市文化旅游的发展策略

(一)依据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城市文化是随着人类文化发展所衍生出的结果,是一种特殊的人类文化形态,它具有形式多样的不同层面,例如旅游文化、商业文化、闲暇文化、社区文化、市民文化等,每个层面都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而不同城市也有不同层面的发展趋向。城市形象指的是一座城市在自然环境、精神理念、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从不同认知形态和传播方式上让人们形成的感观认知和综合印象。一座城市的形象能够集中展现出这座城市的文化特色,是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一些城市已经在长时间的发展中塑造起游客耳熟能详的城市形象,例如音乐之都维也纳、时尚之都巴黎、人间天堂杭州等。这些城市形象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吸引着游客的参观到访,深入人心的城市形象带动着城市文化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根据资源类型进行统筹规划。作为人类文明的集中发展区域,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因此,在发展城市文化旅游的之前,必须要合理的挖掘和整理这些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资源,并在资源开发后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根据自身的城市文化资源类型和特点进行合理适量的开发,在保护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最大化的实现城市的文化与经济效益。根据的文化资源类型可以将开发模式分为直接利用型、主题附会型、原地浓缩型、复原历史型以及整合提升型,有关部门应该根据文化资源类型以及游客需求进行不同模式的开发与发展。

(三)根据游客需求优化旅游结构。为了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旅游消费需求,城市文化旅游日渐从以往的标准化过渡个性化、多元化和专业化发展。城市文化旅游若要在日渐细化的旅游环境中长久发展,就必须根据文化旅游者的消费偏好、职业性质、收入水平、教育背景等因素对游结构进行优化,针对性的推出旅游产品以便提高游客兴趣,例如针对中老年人所进行的养生旅游、针对年轻人所进行的冒险旅游以及针对学生所进行的科普旅游。通过优化旅游结构的方式,能够针对性的开展旅游活动,达到提高文化旅游者兴趣的目的。此外,还可以在发展城市内民俗文化和历史古迹的同时,加大对宗教文化旅游、饮食文化旅游和节庆文化旅游的开发力度,丰富文化旅游产业结构,确保城市文化旅游事业快速稳定的发展。

(四)根据旅游模式完善旅游线路。根据城市文化旅游形式的多样性特点,应该充分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和完善旅游线路,合理规划文化旅游事业。一般来说,旅游线路可以根据不同的旅游模式发展不同线路。一种是对相关主题和类型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和完善,并联合面向旅游市场。这种旅游线路大多以城市旅游资源为主体,能够突出文化旅游的重点,但在线路安排上具有局限性的特点。另一种是以文化旅游者活动为基础的旅游线路模式,它是随着背包游和自驾游等旅游模式的发展而进行的旅游线路设计,具有灵活性的特点,但线路形式较为松散,缺乏统一标准。

三、结语

城市文化是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根基,而城市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城市文化的进步,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同时也相互促进。因此,在发展城市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应该基于城市文化底蕴,挖掘城市文化内涵,突出城市在地域、民俗、宗教等方面的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地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进行开发和保护,努力构建起具有城市文化特色的优秀旅游城市。

参考文献

城市的文化发展范文2

【关键词】城市文化;城市经济;协同效应;曲江模式

西安市将西安定位为历史文化名城,近十年来,在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的打造上也大用心思,先后打造了大雁塔广场、西大街仿古一条街、曲江池遗址公园、雁塔文化一条街、唐城墙遗址公园、大明宫遗址公园等城市文化符号。

1. 西安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城市是特定文化形态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每一座城市的兴起与延续都依赖于文化的凝聚力和推动力,城市的差异性也必然通过城市文化的差异性体现出来。关于城市文化的定义各有不同,总体上说城市文化,是指以城市地域为依托,渊源于历史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对关系而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总称【1】。西安城市文化可追溯到周文王迁都于丰,周武王建都于镐。之后成为周秦汉唐等王朝的京畿之地,在中国的文明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2】。当代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建立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的目标”(西安市第十次党代会)也对西安市城市文化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影响着该城市的形象定位,而城市的形象,关系到日趋激烈的城市竞争。城市形象的合理定位是城市个性化建设、确定城市发展基调的关键所在。城市文化是一种可用资源,具有自身的价值,应该被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将城市文化包装、经营、宣传、推广,从而推向市场,吸引更多的外部资源【3】。通过对文化的提升,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将城市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形成以文化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产业链条,提升城市文化的软实力。围绕西安古代盛世文化、传统民俗文化、现代科教文化、本土文学艺术等四大文化主题,发挥品牌优势,进行系列化的挖掘拓展和再创造。进一步巩固城市文化产业链,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彰显“世界千年古都,华夏精神故乡”的城市形象【4】。

2. 城市文化提升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城市文化对于城市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它也在被更多的城市人所认同与关注,将城市文化提升到城市建设焦点的地位。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共同作用于城市发展,产生协同效应。近十年来,西安市政府大力弘扬城市文化,积极投身于建设文化古都的行动中。西安的城市文化,绵延千年,深深地根植于西安市民的价值观念,决定着市民的价值取向,它也成为了西安的城市名片,不断促进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城市经济的发展也更好的为弘扬城市文化搭建了更广阔的社会平台。其相互作用产生的协同效应共同支持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2.1 城市文化的提升有利于城市的形象定位

一个城市的形象定位,必须建立在历史底蕴、人文资源特征的坚实基础上,建立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基础上。肖云儒说:“自豪于西安是中国历史的一张名片,也希望它能成为中国现代和未来的一张名片。”一个城市要发展,应该有一个合理和明确的城市形象定位,现在看来,西安最本质的性质是“历史文化名城”,也可称作“千年古都”【5】。西安的世界性声誉也在于它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样的形象定位就取决于西安城自身的城市文化。

2.2 城市文化的提升有利于城市的对外宣传

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城市竞争的关键因素。城市文化的提升能更好的利用有力的文化资源,提升城市的软实力。西安特殊的历史背景使这座城市具有独特而厚重的文化资源,这为其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了天然的优势。它的价值就在于为西安打造一张国际化、世界化的金质名片,有利于城市的对外宣传。

2.3 城市文化的提升有利于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品牌就是财富,应充分发挥西安地区的文化优势,加强其城市文化建设,不仅能提高西安的城市软实力,为西安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且能够提高西安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通过品牌的打造和推广,来提高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实施品牌提升战略,一定要集中优势资源,加大培育知名品牌的力度,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3. 简析“曲江模式”

西安曲江新区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发展新区,是中国文化部首批授牌的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区。近几年来,曲江新区依托西安十三朝古都的历史文化优势,具备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区内有4个部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国家 4A 级景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得天独厚【6】。先后建成了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馆、曲江国际会展中心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组建了曲江影视集团、曲江会展集团、曲江演艺集团、曲江文化旅游集团、大唐不夜城公司等一批成长性好的文化企业,并在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承担了唐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法门寺佛文化旅游区、楼观台道文化旅游区的策划规划和开发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会展创意、影视演艺、出版传媒等产业门类为主的文化产业体系,迅速跃升为中国西部最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标志性区域之一。

曲江新区坚持市场导向,提倡合作共赢,尊重创作个性;尊重文化产品市场规律,尊重文化消费理性与非理性共存;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允许知识产权资本化;鼓励本土品牌,鼓励原创,鼓励差异化服务。走出一条“以城市资源为依托、以文化项目为带动、以文化产业为支撑、以品牌扩张为模式”的文化动力产业的创新之路。

3.1 曲江文化产业

依靠文化产业发展城市经济,是当下“软实力”竞争中的重点。曲江把城市文化与经济很好的挂钩,以产业的发展模式,组建文化品牌,包装宣传,使文化最大限度的产生经济效应。

这几年,曲江不断从历史和城市的角度研究挖掘城市文化资源,使众多历史文化遗产从隐性资源成为“显性”景观,使文物转化为文化,使遗址转化为“胜迹”,打造了一大批文化工程,也使区域的整体价值快速提升。对处于成长期的曲江来讲,能够将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市场化运作,已经为众多寻求发展之路的资源优势地提供了一个成功范本,“曲江模式”的磅礴气度也为中国城市化进程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3.2 曲江旅游开发

2010年5月1日,曲江寒窑遗址公园盛情开园,三天小长假接待游客1.5万人次。城墙景区接待2.52万人次,同比增长13.89%;大唐芙蓉园接待7.5万人次,同比增长16%;西安海洋馆接待4.25万人次,同比增长26%;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接待人数35万人,同比增长118%。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共接待20余万人次。“五一”长假期间,仅曲江文化景区、城墙景区和法门寺文化景区三大旅游板块共接待市民游客约72.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5143.6万元。曲江旅游板块的形成,正逐渐成为西安旅游新的增长点。曲江旅游带动整个区域乃至整个城市的经济增长已明显可见。

3.3 曲江地产产业

曲江房地产价格随着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两个景区的建设,土地价格产生了较大增幅,从2002 年每亩30 多万元跃升到2005 年的150 多万元【7】。通过对曲江新区建成和正在建设50个项目(截至2007年12月)的数据分析,城市大型主题景区对居住性的房地产项目的吸引力较强,住宅类房地产仍为曲江新区房地产开发的主要类型,并且有26个住宅类房地产项目是在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开放后陆续开盘。在旅游房地产的四大类中【8】:旅游景点房地产项目9个,占所调查项目的18 %;旅游商务房地产项目4个,占8 %;旅游度假地产项目(酒店) 6个,占12 %;旅游住宅地产项目31个,占62 %。调查中的31个住宅房地产项目均为2003 年—2007年间开盘。

西安曲江新区以城市资源为依托,在发展中充分发挥政府公共资源配置和城市规划管理职能,运用城市经营手段,超前规划并率先构建体系完备、功能完善、具有国际水准的城市基础设施框架,促进城市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的价值提升。同时,依托区域优越的资源禀赋、独特的人文传统和良好的区位条件,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了一批内涵丰富、影响大、示范性强、市场前景广阔的文化旅游项目,促进城市资源价值的再次提升,使其作为城市发展的增长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动力。

4. 总结

曲江目前已经形成的这种“旅游+地产”的模式取得了前期成果,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成为“旅游+文化+商业+地产”的具有一体化继承与整体包装复制能力的完整链条,在旅游、影视、会展、出版传媒、景点经营、文化展示等领域扶持一些在该领域具有号召力和市场占有率的明星企业,起到带动作用,为“曲江模式”建立有竞争力的业务赢利模式,同时进入高增长的新兴文化领域,进入资本市场,通过兼并、整合、重组等手段扩大整体规模实力。

“曲江模式”很好的把城市文化应用于城市经济发展之中,以文化带动经济,合理的开发利用,给城市的经济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很好的带动了整个城市的发展。这也就像人们展示了城市文化在整个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丁力.试论西安城市文化特色及其建设[J].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8月第17卷第3期.

[2]王文启主编.西安地域文化与城市精神[M].陕西旅游出版社.

[3]朱海霞1,权东计2.论城市经营与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塑造——兼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第37卷第2期.

[4]黄书民,李刚.西安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探析[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9月第19卷第3期.

[5]王晓锋.西安的城市定位及旅游业发展探微[J].唐都学刊.2006年7月第22卷第4期.

[6]吴德群.文化曲江精彩亮相文化盛会[N] .深圳特区报.2008年5月(13).

城市的文化发展范文3

【关键词】城市规划 文化发展 文化策略

文化是一个覆盖面很广的定义,是国家的、民族的文化,涵盖宗教、社会等方面。2011年在中央会议上,文化发展战略被提出,在随后的几年里,全国上下致力于贯彻落实文化发展战略工作,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城市文化的发展无非就是历史留下的文化遗产、城市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产业这些内容。推进文化的全面发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文化发展各方面不能各自发展,内部存在着联系,城市文化的发展要全面的发展。

1文化发展对于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

(1)经济发展的要求。文化发展与城市的发展相互依存,缺了哪一个发展都不可能取得好的成果。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不断上升,因此对城市文化的发展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政府面对如此的发展情况,不能只是注重城市的经济增长,要满足百姓对于文化的需求,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图书馆,影院、文艺活动的开展等;把文化的发展与城市规划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城市发展的同时,文化事业也不能松懈。城市发展带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又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2)国家文化体系建设的本质.城市规划中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提升文化服务水平。建设国家文化发展示范区,带动全国的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公平发展,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同样的文化服务,无形中也促进了社会公平。

2城市规划中文化发展的问题

(1)缺少与时俱进的文化发展观念.国家发展要软硬兼施,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文化建设。然而城市发展过程中没有意识到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只是单纯的追求经济的发展,文化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已经见不到踪迹了,城市特色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高楼林立的新都市,每个城市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当前文化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停滞期,低端文化层出不穷,占据了社会文化的主流。通常这样的文化也没什么内涵可言,好的文化再难寻其踪迹。许多文化工作者为了追求利益,亵渎了文化的纯洁性,大众就随波逐流,沉浸在低俗文化中不可自拔。归根结底,缺少的是与时俱进的文化发展理念。(2)失去了民族特色。城市发展进步的过程中,科技不断升级,城市的发展越来越注重的是商业性、娱乐性。城市的建设主流是经济发展,完全忽略了要保留地域文化的特色,许多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每座建筑看上去都一样,不重视城市发展特色,大肆的破坏文化设施,在发展的过程中属于民族的独有文化特色正在消失。(3)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许多城市的文化遗迹已濒临被拆除的境地。经常会在新闻上看到某个城市纠结于是否拆除古建筑来进行现代化城市建设。对此的看法两极分化,有的人支持拆除文化遗迹,进行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有的人却不同意,认为城市发展的同时还需要保持特色,文化遗产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城市要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我们要尽力的保护文化遗迹,避免城市格局过于单一化。

3文化发展在城市规划中发挥作用的策略

(1)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城市设计更是城市规划的重中之重。在设计的时候,要着重的反应民族特色,城市特色。文化的发展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增添城市文化魅力,给城市的生活增添一些文化气息。在设计大厦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融入一些民族或者城市发展历史中一些有独特民族特色的元素,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城市的发展要根据城市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准确的定位,制定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的发展计划,以此来保证城市可以在取得发展的同时保持自己独有的特色,提升城市的欣赏力,在发展中更具有城市竞争力。

(2)改变观念。文化发展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是无可比拟的。城市建设中,我们要充分的认识到文化策略的重要性。有的人认为经济的发展才是首要的,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对于一个城市来说,经济是支撑一个城市的发展的根本保证,但是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有了灵魂城市才能焕发出应有的生机和发展的活力。文化要发展,离不开我们每一个群众,在公共文化资源建设时,要注意文化的交流,和文化资源的共享。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的参与到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中来。还可以发展旅游业,把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分享给其他地方的人,加强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促进文化发展的大繁荣。

(3)文化发展融入基层。文化的发展需要基层人民群众的参与,社区活动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方式。在一些社区中会有许多的文化交流活动,如诗歌朗诵、歌唱比赛、文艺晚会等活动。群众积极的参与文化活动,不仅可以让生活更加的多姿多彩,而且也可以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推动文化建设。文化要从基层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去,是城市规划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在文化发展的同时,我们要清楚的了解群众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有目的的推动文化的发展。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开展的文化活动要积极向上,不能有负面情绪的影响,打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社区文化。

4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明确的认识到文化在城市规划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忽略了文化发展。从全球的局面来看,文化发展策略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我国对于文化发展策略是非常重视的,把文化的发展上升到文化发展战略地位的高度,文化策略对于我国城市发展进步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在城市规划中文化策略的实施,虽然有其他国家的案例可以得到一些经验,例如许多西方国家很早就探索文化建设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借鉴别人经验的同时,最重要的还是根据自身的特色,保持谨慎客观的态度,分析当前国情和城市发展现状来制定合理的计划,逐步的推进城市规划中的文化策略,政府充分发挥调控力,防止文化策略自由发挥,而偏离城市规划中的要求。作为领导阶层要转变城市规划的旧有理念,从基层入手,主抓文化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路线,经济、文化两手抓,不断提高我国城市文化建设水准。

参考文献:

[1]夏鼎然.探索文化发展策略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3).

城市的文化发展范文4

论文摘要:城市是不断发展的.在城市的历之主化保护中应谊正确认识保护与发展的辨证关系.积极平衡二者之间的矛盾,并在城市历吏文化保护规划中引入发展的观点。使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迭到和谐统一。

1前育

一个城市自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而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是力求在发展中对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等进行修复和控制,因此在城市的演变过程中。保护和发展成了一对不可避免的矛盾体。如何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已经成了现今城市保护与更新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在处理二者关系的时候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矛盾并非简单的对立和冲突.而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辨证矛盾关系。通过采取积极的手段和科学合理的方式使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达到和谐统一的动态平衡。

2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源于城市发展

城市的发展从城市起源的时候就一直未曾停息过.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同样。一个人也不可能两次走进同一个城市。正是因为城市是这样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才使得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成为可能和必要.城市的历史文化环境就产生于城市过去发展的痕迹之中。试想一个永远静止的、没有时间空间变化的城市(虽然这样的城市不可能存在)。既没有历史可言,也就更不存在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了城市的产生和演变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城市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着无数的沧桑变幻。而每~个变化都显示着城市的发展是具有延续性的。历史保护就是这种延续性的主观表现。也就是通过人为的手段来保证城市发展中文化及精神的延续。因而从这个角度出发。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源于城市发展的延续性

3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是城市发展的需要

城市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它本身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文化现象。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环境,保存街巷空间的记忆。保持城市景观的时间和空间的延续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连续世世代代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的精神纽带.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的社会结构、价值观念不可能产生像技术发展那样快的改变。城市的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需要~定程度的延续性。城市的历史保护“不只是为了过去而过去。而是为了现在而尊重过去”。一个长久保持的记忆将超出记忆的领域而形成地方精神的统一和延续,促进城市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的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可替代的社会、文化和经济资源。资源分为“可再生“与“不可再生“两类,而再生的意义包括“繁殖“与”再循环”。再循环使用旧建筑,有利于减少资源使用量和残余物排放。改善城市环境,保护生物圈。正因为如此。历史建筑、历史环境也成为可以再开发、再利用的潜在资源。

另外,旧建筑和环境中储存着能量。新建建筑将使这些材料和资源被耗散,带来材料上的浪费。而且旧区在开发中被夷为平地。旧的居民一般处于贫困的边缘,不得不被安置到遥远的城市的边缘区,增加了城市基础建设的成本。同时,在原地新建的摩天大楼能耗基本上是传统建筑能耗的4倍。因此保护历史文化环境从宏观上来说为城市节约了能源和资源。历史文化环境在旅游观光活动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样不可忽视。适当的旅游开发。良好的城市定位和宣传可以为城市带来新的活力

开发历史环境的旅游资源一般有两种:一是举办活动.即按照古老传统,每年在一定时候举办民风民俗活动。以此吸引游客。还有一种是以历史文化环境吸引游客参观文物古迹、古建。观赏地域风光,了解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并以此来带动旅游业

前者如老北京庙会。潍坊风筝节等。以重庆磁器口街区为例,重庆磁器口老街利用街区的历史条件,连续举办庙会活动。在春节期间成为重庆游客们旅游的好去处,为城市人们的节El增添了新的旅游项目。除此之外,磁器口举办的民族乐曲表演活动也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特别受到外地游客的欢迎。

后者比较突出的例子有云南丽江古城。丽江古城在1996年以前一直陷入保护不利的困境。民居建筑破败不堪。大型古建沦为机关大院,古城的发展陷入死角。1996年。丽江大地震之后。政府和民间投资捐助4亿多资金进行古城修复。不仅修复了重要的古建。而且还对古城的历史环境、古街区进行了整治。自此。丽江成为了全国古镇游的热点,也是云南省旅游线路的中心.旅游经济成为当地主要的经济来源

由此可见,历史文化的保护可以带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为地方带来经济收益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成为国家或地区发展必须要考虑的背景,它给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交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但是同时也带来挑战。

从文化方面看。文化的发展有“趋同”之势,但是这种趋同并非对每种文化都是平等的,往往表现为弱势文化受到强势文化的激烈冲击。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加强地方文化特色,增加城市文化活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没有明确的保护历史文化的意识,没有发展方向。就会显得被动,丧失竞争力。

4正确平衡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

城市中保护、更新和再开发三部分是不断变化、交替进行的。也是城市基本而持续的生长活动。好的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取得同一时代多样性和同一性的均衡,使城市能够协调共生。有机成长。片面鼓励新形式的开发而牺牲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或者过分强调保护旧建筑而牺牲城市的舒适性和创新性都是不应该的。

近二十年以来。我国的城市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腾飞的中国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城市记忆的保留.许多地方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更新中把原先的历史建筑和街区完全推倒重建.造成原来具有悠久历史并非常富有特色的城市逐渐失去了记忆。城市差异越来越少,面貌却越来越趋一致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需求从物质的层面向更高的精神层面提升。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中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城市精神和传统文化延续的物质基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但是在高速发展的城市中.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必然面临很多的困境。从过去的经验和国外成功的例子我们发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搞好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必须要政府、专家和公众的共同参与。政府通过立法、执法和行政的手段规范城市发展和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同时通过行政手段,以异地补偿等方式.使地方历史文化保护与更新项目达成经济上的良性运作。而专业人士应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使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得到技术上的支撑。并保证保护工作严谨、细致地完成。同时。作为城市居住的主体。公众有权参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并且通过有效的组织手段监督政府和专家的作为,提供广泛意见。从当今的发展情况看,我们同样还{_}要广大房地产企业的责任感。也就是说,企业应把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把延续历史文脉、彰显城市个性保持城市肌理作为判断一个项目是番成功的重要标准。只有当我们同时具备了政府的规范、专家的技术、公众的参与、开发商的责任,才能保证不因为发展中的失误而导致历史文化的缺失,在发展中做好历史文化保护的工作。

一个历史阶段城市风貌特征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科学技术水平密切相关。一些城市或地区虽然不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其产生和发展具有时代特色和风貌,从发展的观点看,这样的城市也具有历史文化保护的意义。历史文化保护也应该具有发展观,体现出不同时代的特征。比如在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诞生的深圳,虽然历史很短,但其规划理念、城市功能、空间形象和发展速度等,都体现出我国改革开放形势下新兴城市的时代特征。这样的城市在百年之后,有可能会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史上重要的代表。成为具有研究价值的历史名城。

还有一些城市或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保留着各异的城市记忆,在历史文化保护中也应该以发展的观点。体现出多元化的时代特征。比如哈尔滨的花园街,虽然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建设的俄罗斯农庄式街区.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一个多世纪的变迁中。原来的街区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殖民地时期建筑.还有解放前后修建供红军办公用的房屋.甚至一些解放后修建的具有苏联时期建筑风格的红砖房。这些建筑保留了各个发展时期历史的痕迹。再现了不同阶段的历史信息。在做规划的时候除了保留俄罗斯农庄式建筑。还应对其他时期的建筑都进行整治、保护,使各个阶段的风格都得以体现.保证地方记忆的完整延续和文化的多元性。

历史文化保护“主要是指对现有的美好的城市环境予以保护,但在保持其原有特点和规模的条件下,可以对它作些修改、重建或使其现代化。”由此可见,真正的保护本身就需要与发展相协调.它的目的并不是要重现已逝去的旧时风貌。而是要保留现存的美好环境。避免具有吸引力的生活场所遭受不适当的改变和破坏,防止社会生活频繁、过度变迁,实现社会稳定和持续的发展。’所以说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应该以动态、全面的方式进行。做到以下几点。立足于为了今天和明天的发展而尊重过去。

(1)积极动态的保护。历史保护规划应该作为总体规划的一个有机部分。与城市的整体发展相协调,在总体规划、城市设计中充分注意保护历史文化传统.维护并发扬城市的格局特色,而不该以消极、静态的方式把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仅仅看作是以保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其环境为主的专项规划。

(2)全面复合性的保护。应该认识到历史文化保护不仅是城市中的一个文物古建的保护,还包括对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结构中各种积极因素的保护与利用。全面地分析城市的结构,找到值得保护的对象,使其得到有效的保护,才能使潜在的经济效益得到发挥,从而有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

(3)避免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一是指理论没有超前性,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城市发展:二是指理论对规划、建设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未能深入研究:三是规划与建设备行其是。一旦基础理论不能指导实践,必然导致保护规划与实际发展建设脱节。

城市的文化发展范文5

关键词:城市;群众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224-01

一、实现城市群众文化发展的基础

(一)完善文化机制,建立公共文化体系

新时代经济社会要求以经济带动文化发展,这不仅要加强意识形态的宏观管理,还要制定有力的文化经济政策,完善群众文化机制,全面落实文化保障制度,确保文化经费的有效支撑,从而调节群众文化的发展,满足日益强化的文化需求。

(二)整合文化资源,促进城市文化发展

在城市文化设施和资源的整合过程中,需要结合城市的实际发展状况,引导人民群众提高对精神食粮的需求,通过各种政治文化宣传活动强化人民群众的自身素质和欣赏能力。

(三)打造公益性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在城市的文化发展中,要坚持将文化建设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起来,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务方式,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现和保障市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上,以促进城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的协调发展,实现特色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共同繁荣与规范化管理。

二、促进城市群众文化发展的方法

(一)重视青少年的艺术启蒙

要全面发展城市群众的文化素质首要任务就是在日常教育中推行艺术教育启蒙方案,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为将来城市广大市民参与的文化活动水平奠定基础。

(二)推动文化进基层

城市里有着无数的街道和社区,要加强城市的文化建设,就必须积极推行文化建设,定期安排民间文艺团体和大型艺术节等活动进入社区演出,同时开展各式各样的小型艺术表演和装置性艺术活动,充分体现另类、非主流、平民化的文化艺术。

(三)提供免费演出

在城市里,为吸引市民主动参与文化活动,强化城市的艺术氛围,政府可以增加大量的不同类型的免费艺术活动演出和免费商业演出,给市民提供更多的观赏机会,特别是在广场上安排的公演活动形式更能改变曲高和寡的文化现状,提高市民的欣赏水平。

(四)广泛宣传演出信息

城市里每月都会有很多的文化活动,但不是每一场活动市民都能清楚地了解,因此在城市通过传单、报刊、网络、电视等渠道加强对文化活动信息的宣传尤为重要,只有全面推广重大的文化活动宣传才能让公众了解到文化活动安排,促进人们对文化的吸收。

(五)开放公共活动平台

在城市,地铁、公园、广场、公共建筑等空闲地段往往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聚集地,在这些建筑、长廊、广场上时常会有合唱、舞蹈、健身等活动,也有群众艺术作品比赛活动和艺术界新秀开展的油画、素描、书画、文章等作品的展示,不拘一格的文化活动形式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生活。

(六)营造城市的文化气息

要发展城市群众的文化,就要先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打造城市的人文环境。在这过程中要推动公共设施免费向大众文化开放,在城市建筑环境上构建出一片艺术化风格,积极推动街头艺人的管理和服务,提升商业区的人文艺术气息。

(七)扶助文艺团体

文艺团体作为发展城市文化活动的重要元素和创新动力,只有保持活跃的文艺团体才能快速营造积极向上的城市文化氛围,带动群众文化的发展。在扶助文艺团体的过程中要提供大量的资金扶助和低价的办公、排练场地。

(八)培养文化经营人才

要引领整个城市群众文化的发展,必须先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经营人才队伍,加强文化经营人才培养。这个过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制定专门培训计划,针对性地培养所需人才,并为之提供演艺团体管理岗位的实习机会,利用大型的、重要的演艺活动重塑学员的综合能力。

三、结束语

城市群众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理念,在工作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的探索发展方法,从城市群众的特点和需求出发,通过健全的制度、全面的社会政策和文化经费的保障、建立与现代经济相适应的公共文化体系,从而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确保群众文化落到实处,并与城市发展建设同步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打造和谐的城市文化建设进程。

城市的文化发展范文6

【关键词】城市文化;欧洲;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文艺复兴;思想启蒙

欧洲现代城市文化是古老辉煌的欧洲文明向丰富多元的现代文明赓续传承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资本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形象生动的体现。因此,要更为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欧洲现代城市文化,就必须把它放置到欧洲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大背景中,去寻找其中的渊源关系。工业革命与科技革命直接带来了城市物质文化的繁荣和城市精神文化的发展。我们研究城市文化发展的历史,也经常将欧洲工业革命作为古代欧洲城市文化与现代欧洲城市文化的分野。尽管欧洲现代城市文化在曲折中前行,走过了一条并不平坦的发展道路,但是,欧洲城市文化凭借其雄厚的基础,紧紧抓住各种机遇,从而获得了迅猛发展。

1 工业革命与科技革命奠定了欧洲现代城市物质文化的基础

欧洲现代城市文化迅猛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得以解放,生产力的解放和生产关系的变化使城市的物质财富大幅度增长,为城市化的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城市的繁荣和城市文化的发展,从根本上说离不开城市的物质基础;而城市物质文化的发展又是人类对于自然的认知能力和改造能力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欧洲在经历了哥白尼的天文学革命、伽利略在数学和力学等领域的发明创造以及牛顿经典力学的提出以后,产生了以科学发明与技术改造为核心内容的现代工业革命。

以英国为核心的欧洲地区,一直是工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的发源地和中心区域,因此,在18世纪中叶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的工业革命,实际上是整个欧洲的工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代替了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解放。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形成和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队伍。生产力超乎人们意料地获得了大发展,工厂制取代手工工场的巨变,展现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新面貌,带动着整个社会快速地演变。仅仅几十年时间,就使得以农业与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变成了以工业与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大规模地改变着城市人群的生活和国家的经济地理状况。新的城市不断兴起,旧的城市得以扩张和改观,工业产值远远超过农业产值,国家向着城市化社会迈进。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替代了封建生产方式,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转变。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形成了现代欧洲城市文化的雏形。

开始于19世纪后期的第二次欧洲工业革命,是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深化。欧洲大陆仍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欧洲现代城市基本上告别了封建性生产生活方式,奠定了欧洲现代城市文化的物质基础,那么,第二次欧洲工业革命则从根本上推动了欧洲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且第二次欧洲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当时各个资本主义国家,规模更大,发展也更为迅速。第二次欧洲工业革命对于欧洲现代城市物质文化的深刻影响在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垄断经济与垄断组织形成,使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同时,它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并且进而改变了现代欧洲城市文化的构成内容和表现形态。因此,第二次欧洲工业革命既是现代工业和科技领域的革命,也是一场社会领域的深刻革命,从根本上影响着现代欧洲城市文化发展的方向。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机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这一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欧洲乃至世界各国城市文化向着更高的境界发展。其特点在于: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实验手段不断进步,科研领域也不断开阔,科学与技术相互渗透。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人类以前主要是依靠提高劳动强度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新科技革命使人类开始尝试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的素质与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达到同样的甚至更佳的效果。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生产方式的革命,同时,它对于现代城市文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再只是以欧洲作为发祥地和中心,而是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深刻革命。但是,这并不是说欧洲地区的作用减弱,相反,因为欧洲大陆在历史上所形成的坚实基础和重要影响,在这场以信息革命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中,欧洲仍然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18世纪至今先后三次工业和科技革命,彻底改变了欧洲封建性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为现代欧洲城市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成为欧洲现代城市精神文化发展的源头

大约从14世纪到18世纪,欧洲社会先后发生了影响欧洲思想文化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开启人类理性时代的启蒙运动。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不仅对欧洲的思想文化,而且对欧洲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形成和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作用,尤其对欧洲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性格特征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现代欧洲城市精神文化的思想基础。

15世纪前后,现代资本主义的胚芽开始在欧洲社会的母体里孕育生长。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反抗封建统治和教会思想的束缚,弘扬本阶级的价值观和思想文化,于是,他们以研究古代文化为名,把人文主义思想观念作为反抗封建教会和传播资产阶级新文化的武器。因此,文艺复兴运动的本质在于反对封建教会思想,倡导资产阶级新文化;而启蒙运动则是欧洲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17至18世纪的欧洲,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而传统的封建专制制度仍然是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在这种背景下所产生的思想启蒙运动,以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为口号,从工业最为发达的英国发端并且波及整个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