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开拓海外市场范例6篇

企业如何开拓海外市场

企业如何开拓海外市场范文1

关键词:陶瓷产业;绿色壁垒;国际竞争;市场拓展;优化结构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A-0047-01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世贸组织成员国中实施的“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截止2010年,我国的出口陶瓷数量虽然继续增加,但价格有所下降,反倾销风险越来越大,面对国内市场的日益饱和以及国外市场的反倾销战略,如何趋利避害,值得我们深思。本课题组通过访谈调查法、全方位评价法对唐山陶瓷产业进行调研,通过收集、分析和整合材料后,提出一些拓宽海内外市场的建议与对策,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1唐山陶瓷产业的现状和问题

唐山陶瓷生产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曾经与广东的佛山、山东的博山一起并称为我国主要陶瓷产地的“三山”。目前,唐山市共有陶瓷工业企业220多家,资产规模达到60多亿元,从业人员近10万人。然而,随着近年来陶瓷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唐山陶瓷在品种、结构、效益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减弱。2008年全市陶瓷产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同比分别下降9.40%、4.93%和70.54%;2009年上半年总产值、销售收入同比分别下降7.5%、7.08%。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面临着国际竞争及“绿色壁垒”的威胁,随着环境问题与国际贸易摩擦的日益突出,已形成的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严重阻碍我国陶瓷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瓶颈。而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拓展方式的简单化严重阻碍了陶瓷海内外市场拓展的步伐,笔者认为,首先,政府要给予积极的政策扶持,构建预警机制;同时我市陶瓷行业协会要协助陶瓷企业进行绿色贸易壁垒的组织工作;加强环境友好型研发,优化出口结构;树立企业的环保意识,加强相关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环保标志认证工作;在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内外市场。

2陶瓷产业海内外市场拓展的方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拓宽市场,科技先行。首先我们应建议企业积极调整生产工艺及技术,避免对原材料的不合理利用以及环境污染,高效、综合地开发陶瓷资源,拓宽相关产业链,充分发挥陶瓷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资源优势,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使陶瓷产业在劳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在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内外市场。

2.1 科技先行,确保发展同步

众所周知,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原料储备量与陶瓷产业发展的同步发展,这就要求政府积极扶持陶瓷产业的发展,应积极向上争取培植陶瓷产业建设专项资金、陶瓷技术改革启动资金和陶瓷工艺科技创新资金,组织相关专家学者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建立陶瓷行业调研中心,总结经验,博采众长,推广典型,将科研技术与最新科研理论相结合,研制开发体现国际一流水平的最新产品,为陶瓷企业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服务。同时政府应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投入相关人力、物力、财力协助陶瓷原料资源的储量的探明,同时坚持“开源节流、统筹帷幄、综合利用、绿色环保”的原则,将陶瓷工业的发展同城市中煤炭、钢铁、电力、化工等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综合起来考虑,同时以利于相关企业规划好长远的发展。

2.2 强化品牌意识,提高市场竞争力

只有品牌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与放心认购,只有品牌的力量才有助于陶瓷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只有品牌的力量才能使陶瓷企业增加市场竞争力,从而扩大市场份额,拓宽海内外市场。笔者认为,政府以及陶瓷行业发展协会应积极进行招商引资,积极宣传本地的政策、资源优势,吸引资金投资办厂积极发展陶瓷产业的规划建设;同时避免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定期派遣专家、学者指导生产发展,积极吸取他人经验,注重质量、严守标准、科技先行,积极打造品牌效应,以此拓宽本地市场份额。同时努力拓展陶瓷奢侈品市场,促进唐山经济增长,各个陶瓷企业之间应注重形成“优势互补、趋利避害、取长补短、互惠互利、风险同担、利益共享、合作发展、互利双赢”的关系以高瞻远瞩胜出,以品牌效力打造唐山陶瓷特色现代产业,提高陶瓷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2.3 技术创新,视质量为生命

我国的陶瓷产业在日益壮大,但与此同时国际竞争日益加剧,我们也不得不面临着“绿色壁垒”的威胁,如何迎接挑战,积极优化陶瓷产业的出口结构,拓宽海内外市场,真正促进国粹文化的发展值得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与思考。笔者通过实地调研认为,应该积极地迎接来自国际国内市场的挑战,化风险与威胁为企业进步、技术创新的契机。首先,企业生产组织者应与国际接轨,避免信息的滞后,以国际化的战略眼光打造陶瓷出口制胜的策略,顺应市场经济开放经营的步伐,以崭新的姿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优化出口结构,注重“绿色”陶瓷产品的研发。其次,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产品的质量决定着企业的生命力,而技术创新正是产品质量优劣的灵魂所在。企业应注重产学研一体的科研开发,同时陶瓷行业协会应积极提供给陶瓷企业以新的技术指导息,协助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建立健全陶瓷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国际国内市场的售后服务措施,夯实质量基础,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以质量取胜,冲破绿色壁垒的束缚,利用品牌效力积极拓展海内外市场。

3结束语

总之,激烈的市场竞争既是威胁又是挑战,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积极应对。高瞻远瞩,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积极实现技术合作、资产重组、品牌带动、质量提升等,进一步拓展陶瓷产业的海内外市场,不断增强我市陶瓷工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参考资料:

[1]纪泽民,吴晓山.唐山陶瓷产业振兴:现状、路径与政策选择[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9年第七卷第四期

[2]廖斌.建筑卫生陶瓷工业2003年经济运行分析及2004年展望.中国建材.2004年第1期

企业如何开拓海外市场范文2

一直以来,纺织服装业在威海市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一席之地,2011年,威海市有1131家企业有纺织服装出口实绩,产品销往世界116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19.2亿美元,占山东省纺织服装出口的9.7%,占全市出口的17.9%。但作为威海市域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纺织服装业出口同样遭遇下滑情势。

受需求大幅减弱、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结构调整压力加大的制约,今年威海市1~2月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全面减速。其中,出口增速大幅下降。 1~2月全市出口总额15.68亿美元,增长3.7%,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3.7个百分点。2012年1—2月份,威海市纺织服装出口2.3亿美元,同比下降0.3%,占全市出口的14.5%。总体而言,前两个月全市纺织服装出口下滑,重点企业出口下降。

纺织服装出口面临一系列问题

出口额呈现下降趋势,与此同时,纺织服装企业在未来交易预期上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压力。今年3月1日—5日在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了第22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作为由商务部支持,上海市、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南京市、宁波市等9省市联合主办,国内规模最大、客商最多、辐射面最广、成交额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经贸展会,华交会素有我国外贸“风向标”之称。本次展会中,共有参展企业3300余家,展位5880个,出口总成交额31.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10.0%,其中纺织服装成交15.6亿美元,增长3.8%。仅威海市就有18家企业参展,展位20个,其中纺织服装展位10个,意向订单1476万美元,增长3.1%。虽然交易额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从签订意向订单的情况来看,纺织服装企业面临较多压力。而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无外乎如下几个方面:

(一)自主品牌缺乏,创新能力不强。目前,全威海市有20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加工业户1万多户,有艺达集团、万得集团、银丰家纺、云龙绣品等一批龙头企业。建有省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具备产品设计、面料及辅料供应、加工制作、国内外贸易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了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文登市床上用品和环翠区服装基地评为第一批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目前,威海市纺织服装企业每年可生产各类服装3亿多件、纺织品2亿多件,主要产品有:休闲服装、时装、衬衣、童装和羽绒服、台布、窗帘和床上用品等。

然而,虽然威海市有如此多的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但绝大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注册商标,大部分企业仍以贴牌加工、来样加工为主。企业的品牌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附加值、品牌竞争力不足,自主品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较低。

(二)劳动力成本上升,价格竞争优势减弱。纺织服装行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成本占其生产成本的一半左右。近年来,国家连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威海市最低工资标准由2006年的530元提高到了1240元,年均增长12.9%。国家刚出台的《促进就业规划》,规定“十二五”时期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13%以上。此外,随着劳动力供求格局的变化,许多企业为缓解招工难问题,在最低工资标准提高的基础上主动提高工人工资、不断改善福利。以上政策和措施导致纺织服装企业劳动力成本增加20%以上,加重了企业生产负担。欧盟的客商反映,现在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上涨,企业员工的平均工资约为188~300欧元,是世界纺织业工资最低的国家孟加拉(约80欧元)的2~3倍。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家依靠更为低廉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使我国服装企业的出口订单不断流失。

(三)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企业利润和成交。近年来,棉花、化纤等纺织原料价格波动加剧,导致纺织服装成本也出现大幅波动。如:2011年国内棉花、涤纶短纤、粘胶短纤、纯棉纱、人棉纱和纯棉布价格下降在30%以上,导致涤棉纱、涤棉布和人棉布价格分别下降了29.9%、21.3%和22.4%。当纺织品原材料价格上涨时,国外采购商下单速度加快,要求交货时间短;而在价格下降时期国外采购商下单十分谨慎,不少采购商与厂家接触后,更多的是采取观望态度,即使有意向,也不急着下单。

(四)人民币升值,挤压企业利润。纺织服装行业作为对外依存度较高的行业,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比较敏感,人民币每升值1%,净利润率将会下降1%。威海市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中大部分是中小企业,由于议价能力差,提价幅度跟不上人民币升值幅度。因此,人民币升值势必压缩企业利润空间,特别是中小微企业。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5.1%、对欧元升值8.2%,欧美是我市纺织服装两大出口市场,意味着大部分企业出口欧美利润下滑5%以上。

(五)贸易摩擦增多,企业出口难度加大。我国出口纺织服装占国际市场贸易量的1/3左右,纺织服装也是我国第二大贸易摩擦商品。而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和俄罗斯更是威海市纺织服装的主要出口市场。2011年出口额分别为5.4亿美元、4.5亿美元、3.8亿美元、2.4亿美元和1.1亿美元,合计占全市纺织服装出口的89.2%。其中,对日本和俄罗斯市场出口增长较快,分别增长了42.7%和842.5%。

在出口数据增长的同时,贸易摩擦也在慢慢增多。从2008年到2011年上半年,全球对我国发起的313件贸易救济调查案件中,涉及纺织服装的有35件,占17%。2011年,土耳其对进口梭织面料及服装分别进行保障措施立案调查,对涉案产品开征21%~40%的临时保障措施关税,威海市涉案企业达8家。其中,仅威海星歌服饰有限公司涉案金额就有178万美元,占该公司出口的25.6%。美国刚通过的H.R.4105法案,授权美政府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该法案的生效时间追溯到2006年11月20日,从而使美商务部已针对中国产品作出的24个反补贴裁决合法化。今后,纺织服装被美国进行反补贴调查的可能性增加。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出口难度的加大。

现实情况下促进出口主要措施

在自身面临诸多问题,以及贸易摩擦增多等因素对纺织服装业出口形成阻力的情况下,纺织服装业如何壮大自身增强国际竞争力,如何规避风险扩大出口,成为企业与相关部门着重考虑的问题。而要做到这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相关部门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内资企业是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力量。2011年,内资企业出口纺织服装14.3亿美元,占纺织服装出口的74.3%,其中私营企业出口纺织服装8.9亿美元,增长49.8%,占纺织服装出口的46.4%;内资企业中出口额小于1000万美元的企业有737家,出口额6.5亿美元,占内资企业纺织服装出口的45%,占纺织服装出口的34%。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纺织服装4.9亿美元,占纺织服装出口的25.7%。

要扩大纺织服装出口,就必然要依靠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力量:内资企业。因此相关部门应做好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支持与服务工作,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国内外国际市场开拓活动,指导企业在深度拓展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和周边市场的同时开拓新兴市场,加大对东南亚、南亚、中亚、非洲、南美和东欧市场的开拓力度,深度挖掘新兴市场外贸潜力,引导企业根据自身产品的需要,寻求贸易伙伴,探索合作途径。

引导企业用好电子商务平台“在线”开拓国际市场。以内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为依托,同时利用自身组织山东出口商品展(日本)、日本纺织成衣展、俄罗斯轻纺展等国内外国际知名展会的优势,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搭建平台。对于在纺织服装业占有一席之地的小微企业而言,开拓国际市场是当前WTO规则所允许的贸易促进政策,不会引起反补贴调查。威海市以前实施的国际市场开拓政策,提高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积极性,使企业对国际市场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有效帮助企业开拓了国际市场,对于以后的小微企业市场开拓方面,应尽快制定鼓励中小微企业国际市场开拓政策。

(二)加强贸易方式多元化,加快外贸转型基地建设。一般贸易是威海市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2011年,威海市一般贸易出口纺织服装16.1亿美元,增长35.0%,占纺织服装出口的83.9%;加工贸易出口纺织服装3.1亿美元,占纺织服装出口的16.0%。针对纺织服装业发展,坚持出口贸易方式继续转型的同时,在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边境小额贸易等贸易方式合理化搭配的探索,对纺织服装业出口有所裨益。

与此同时,应抓好威海文登市床上用品和环翠区服装省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基地内云龙绣品、云祥绣品、艺达集团、迪尚集团等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产业企业组成战略联盟,培植大企业集团,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用好国家外贸公共服务平台扶持政策,支持基地内企业建立健全公共技术研发、设计、检测、展示、物流等外贸公共服务平台。

(三)提升出口商品品牌与质量。服装、床上用品、地毯及纺织材料的其他铺地制品是威海市纺织服装的主要出口商品。2011年,全市出口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1.6亿件(套)/千克,出口额7.7亿美元;出口非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8808万件(套、条)/千克,出口额6.4亿美元;出口床上用品等其他纺织制成品8830万件(条)/千克,出口额2.2亿美元;出口地毯及纺织材料的其他铺地制品2263万平方米,出口额8784万美元。一方面出口产品数量大,另一方面生产品种多样化,这个对纺织服装出口而言是一大补充。但要促进出口贸易的继续壮大发展,还应在产品质量方面有所提高。纺织服装企业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生产工艺,促进商品质量提升。

注重产品质量为产品出口奠定基础,品牌建设则为产品出口勾画前景。目前,威海市纺织服装行业拥有国家驰名商标3个,省著名商标8个;国家名牌产品7个、山东省名牌产品17个、山东省国际知名品牌10个。在出口方面,本地品牌的经济效应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纺织服装的品牌效应还未完全展现。为此,出口企业需加快品牌建设,积极进行国外商标注册。利用国内外相关展会平台,做好国际知名品牌宣传推介,提高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增强品牌影响力,扩大品牌商品出口。

企业如何开拓海外市场范文3

本文通过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企国际市场开拓问题,分析了一带一路为国企提供的新的机遇,并结合一带一路分析了影响海外布点的关键要素,最终探讨了国企开拓国际市场的模式。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企海外布点;国际市场;模式研究

2013年,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尼等国时提出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此后,“一带一路”作为首个平台,成为了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合作的新路径,为国内众多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发展的新机遇。

“一带一路”的提出是对未来中国发展方向的畅想和总体规划。“一带”是指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基础上建立经济带,“一路”是指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上重建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将重新搭建发展平台,在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发展多边机制,形成共同的发展体。对于国企而言,“一带一路”的提出是突破传统增长点和寻求新发展机会的良好契机,也是拓展国际市场、综合考察海外布点的新途径。本文通过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企国际市场开拓问题,分析了一带一路为国企提供的新的机遇,并结合一带一路分析了影响海外布点的关键要素,最终探讨了国企开拓国际市场的模式。

一、“一带一路”的提出背景及其意义

(一)“一带一路”的提出背景

在2013年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尼等国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是指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基础上建立经济带,“一路”是指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上重建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横贯欧亚大陆,与亚洲地区、欧洲地区的发达地区相连,将利益相关的国家串联起来,传承和发展古丝绸之路的繁荣。

2013年起,提出“一带一路”构想,随后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家开展访问时也提到“一带一路”。在此基础上,该构想逐步落实,直至2015年国家部委提出相关文件,鼓励各类企业参与建设“一带一路”。

(二)“一带一路”对国企发展的意义

“一带一路”的提出将对商贸、投资、能源、文化、科技、交通、通信、旅游等方方面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一带一路”能够实现互利共赢,也能够推进古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发展经济,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新的就业增长点。对国有企业而言,“一带一路”为国内众多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发展的新机遇。

1.“一带一路”刺激沿线各国资源流动。通过强化各国间的联系,沿线国家选择在“一带一路”平台上形成新的资源流动渠道和网络,不同的国家能够重新互通有无,有利于国企与外国企业建立联系。

2.“一带一路”重新进行了顶层设计。改革开放以来,各项改革措施有序实施,但是如今国企改革进入了瓶颈期,并且缺乏顶层设计。通过“一带一路”的构建,国企改革重新拥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

3.“一带一路”促进供给侧改革。通过改革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我国的国企改革实现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为了进一步实施供给侧改革,提升国企发展水平,能够将“一带一路”的优势与国企供给侧改革紧密衔接。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国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是各国经济、政治交相逐利的地方。国企在这风险与利益并存的区域内,不仅面临一系列的机遇,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与机遇相比,国企在海外布点和国际市场的开发上面临的挑战更多。

在企业的发展影响因素中,政治因素是较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政治局势不稳定、政治环境不友好、政治风险高的地区,企业的发展将受到一系列的限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一部分国家的政治因素不稳定,导致企业在相关地区开展经营活动时面临风险。例如,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历来民族众多、存在相当多的历史问题。同时,个别地区战乱频繁,动荡不稳。若要在相关国家开展经营活动,将会承担经营中断、项目无法完成等风险。

同样,国企还面临着经营上的风险。由于“一带一路”政策和改革方向对国企而言是全新的战略选择,因此企业既有可能畏缩不前,也有可能积极冒进。因此,如何在前进和观望中寻找平衡,就成为了国企的战略问题。

三、影响国企海外布点的关键要素

(一)经营信息收集与因素

在海外布点的环节中,如何提前收集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信息成为了较为关键的部分。若无法提前充分了解国际市场的市鲂枨蟆⑹谐∪萘俊⒐司管理,则很难正确做出决策。

目前,国企在海外布点时往往选择在目标国家设立子公司或代表处,但是一旦出现信息沟通失灵的问题,就会导致总公司对分支机构失去直接的管理能力。本文认为,国企若要在海外布点,一定要提前掌握当地的市场信息,确保布点的成功。

(二)法律、财务环境的相似性

国企在海外布点时,若目标国家与本国的法律环境、财务制度相差甚远,则需要更加重视前期工作。具体而言,若某国的法律体系为伊斯兰法系,那么其在法律规定、法律判决上将于我国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在该国布点,需要全面了解该国法律体系的内容和禁忌。同样,若一国的财务管理环境与我国差异较大,则需要对布点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做重点分析。

(三)海外投资、运营风险

一般而言,“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海外市场开拓将是长期性的、规模庞大的投资、经营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控制投资风险、运营风险就成为了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海外布点时要考虑投资回报的时效性,因此国企需要避免周期过长、潜在风险多的项目。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国企开拓海外市场的模式

(一)调整营销方案,制定适合的市场开发战略

针对缤纷复杂的国际市场,国企需要结合目标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制定一系列新的开发战略。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对目标市场进行定位,将其按风险划定等级,对风险级别较低的市场可以制定较为宽松的战略,对于较高的风险等级国家需要适当观察,制定较为保守的开发战略。另一方面,要对不同国家地区进行分类,对于人文环境良好、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应当积极争取市场份额,而对于较为落后的地区可以推出适合当地的产品。

具体而言,目前已有六十多个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这些国家遍布东亚、东盟、西亚、南亚等国。针对不同的国家,可以制定不同的营销方案,例如,阿联酋是天然气、石油储量较大的国家,但是其土地贫瘠、工业规模较小,因此需要进口大量粮食和日用品。国企在阿联酋布点时,可以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制定的销售种类需要面向于阿联酋地区所缺乏的农作物等,以扩展广大的阿联酋市场。

(二)逐步扩大国际化市场份额

对于多数国企而言,海外市场的开发是近年来才提上议事日程的。由于进入国际竞争环境的时间不久,国企在海外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较弱,份额较小。在这一阶段,可以选择与目标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由此为突破口,逐步适应当地的市场环境。

随着国企在目标地区具备了一定的竞争能力,则可以强化与本地企业的联系,更多地解除当地市场,将合作开展到更为广阔的地区。例如,东盟有约十个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这些国家都是我国国有企业潜在的客户,尤其是新加坡、印尼等国。对于依赖外贸的新加坡,可以增加对电子数码产品、服务业等的输出,而对于依赖机械零件、集成电路板等进口产品的泰国而言,可以考虑为其提品零配件、电子元器件等。

通过与东盟、西亚、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国企能够逐步进入当地市场,进而逐步扩大国际化市场的份额。

(三)开启投保模式,转嫁多重风险

在开拓海外市场时,只有保险公司能够在国企遭遇问题时提供最后的服务。因此,国企可以预先投保各类保险,转移潜在的风险。在面对战争、灾害等重大风险时,还可以选择再保险业务,将风险二次转嫁。到2015年末,我国的大型保U公司已经承保了八百多万亿美元保险金额的信用保险,占到了保险公司业务总量的30%。因此,通过投保的方式,国企能够将风险转嫁,避免一系列问题。

例如,斯里兰卡是典型的农业国家,其主要出口作物是红茶和宝石。在斯里兰卡经济发展早期,较大的宝石厂商往往投大额保险,确保矿石业在遭遇经济危机时保持稳定。2016年,某国企收购斯里兰卡一宝石加工厂,收购初期同样购买了大额保险,并在国际保险市场中进行了再保险。通过投保的方式能够有效分散风险,因此有效保证了国企海外投资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厦.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保险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管理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2)

企业如何开拓海外市场范文4

今年上半年,在欧美经济复苏的刺激下,中企赴海外上市热情高涨。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99家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合计融资175.71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1.77亿美元。其中有47家中企赴海外上市,合计融资100.77亿美元。中企海外上市活跃度与融资规模相较于前几年,表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

海外上市的47家中国企业分布于香港主板、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和香港创业板所5个海外市场。香港主板作为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主力市场的地位依旧不变,共有35家企业上市。同期,6家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其中京东商城融资17.8亿美元,打破中企海外上市纪录。6月份,智联招聘和迅雷先后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两家企业融资额均低于1亿美元。总计8家互联网企业上半年在海外上市,融资高达28.62亿美元。

是什么原因导致上半年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较密集?“最近国内互联网企业到了窗口期,这些企业憋了两年,一直迟迟没有上市。”易观商业解决方案副总裁田峥表示,“整体而言,目前国内互联网企业本质上大都处在训练用户习惯的阶段。因为要获得用户首先要训练用户使用习惯,比如嘀嘀打车等。但训练用户习惯的投入产出周期比较长,所以这些企业必须要融资。但这些投资人也要变现,如何变现?答案就是上市。”

互联网企业为什么选择海外上市?田峥分析认为:“因为国内不允许,国内规定上市企业必须要能实现3000万利润,但这很明显不符合互联网公司的实际情况。相比之下,美国的投融资环境则较为宽松,比较适合互联网企业上市融资。因此,国内互联网企业会纷纷赴美上市。”

百度最近宣布推出葡萄牙语搜索,正式进军巴西等海外市场。除了百度,BAT其他两家巨头的海外拓展业务却不是很好,百度则是成功的典范。腾讯在海外也有1亿用户,主要是海外华人。百度海外市场的成功拓展,对BAT其他两家巨头也许会产生一定的带动作用。

对于百度去巴西进军葡萄牙语搜索,田峥分析认为:“首先,应该承认,今天泛英语国家的市场已经被美国的互联网公司所占领,百度选择进军葡萄牙语极为精准。其次,语言代表着文化。国内互联网巨头布局海外市场的挑战主要是要符合本地文化,底层文化一定要接地气。百度主要做信息搜索,更容易进军海外市场,海外做商业和社交更难一些,腾讯、阿里海外拓展面临的挑战会更大。”

作为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阿里的挑战还远不止这些,比如淘宝假货问题就备受美国资本市场的关注,被曝光过的何止聚美优品、京东商城和1号店等。

企业如何开拓海外市场范文5

旅伴:面对燃油价格飞涨、海外市场需求放慢、全球产能过剩等问题,请问香港贸发局如何帮助港商面对挑战?

钟永喜:全球一体化带来的,是全球性的产能过剩,价格竞争白热化。全球市场已经成为买家主导的市场,令到代工生产变得无利可图。我举一个例子,美国的DVD机,去年年底90美元已算非常平。但是在短短的一年内,现时DVD机的零售价,已跌至40美元以下。香港厂家已经无法单靠控制成本来维持竞争力,我们必须要从两方面建立新的竞争优势:

一是向价值链的上下游拓展(Verticalintegration along value chain)。

上游,即是产品研发、技术及设计环节。我们必须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设计元素,以便和其它低价地区的产品有所区分。下游,是发展品牌。形象、营销等业务。根据贸发局最近的调查,香港公司从事代工生产(OEM)的仍然占最多数。不过,近年情况开始有所改善,从事设计生产(ODM)及品牌生产(OBM)业务的厂家有明显的增加。

二是在同一行业之内,要走专精、多元路线(HorizoNtal diversification andspecilisation)。

以电子业为例,近年由于竞争激烈,业界开始开发医疗及保健电子产品市场;玩具方面,业界为了竞争,都在开发电子玩具,这都是好例子。

旅伴:据内地有关机构估计,内地2004年家庭财产达15-30万的中产消费者占了总人口19%,即2.5亿人。并且这批人正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请问贵局计划如何协助港商开拓内地内销市场?

钟永喜:要开拓内地为我们的内销市场,除了要提升产业的竞争力之外,还要建立内销市场的意识。虽然Cepa已经为香港拓展内地作为内销市场开了绿灯,但要把内地发展为香港的内销市场,仍然有一大段路要走。

一是硬件及政策配套不足:虽然有了Cepa Ⅰ、Ⅱ,泛珠三角实施,但内销法例仍然繁复,两地在交通、通关等系统配套方面,仍然要继续拆墙松绑,修桥铺路。在具体策略方面,我们未必能够立即放眼全国,但由我们的近邻大珠三角造起,已经是一个不错的起步点。

二是心态问题:以往港货出口欧、美,只是非常简单的一买一卖,港商把货卖给当地进口商,有关海外的消费心态,社会潮流,是当地入口商的事,港商并不需要太关心。但发展内销市场是另一回事。如果我们希望发展内地市场,就必须对内地的社会、经济、文化、消费心理,有比较深入的掌握。

要拆这堵心态上的墙,香港人,特别是年青一代,要主动北上、了解国情、讲好普通话。香港要有勇气在保持香港制度特点、城市的国际视野、文化品味的前提下,主动加快两地各方面的沟通与合作,这样,我们才能掌握内地的社会文化特点,逐步把内地转变为香港的内销市场。

旅伴:贸发局自2004年倡议“民企自由行”,呼吁两地政府拆墙松绑,吸引内地企业来港设点,为两地企业合作创造新的机遇。有关建议得到积极的回应、2004年9月,商务部公布《内地企业赴港澳投资营商的规定》,为内地企业来港设点打开方便之门。目前内地企业来港投资情况如何?

钟永喜:2005年首七个月,在香港设点的超过一百家民营企业中,来自珠三角的占了40个百分点(40%)。

旅伴:内地企业在拓展业务方面,普遍面对三大问题,即资金、市场网路、及管理能力。贵局如何能帮助大陆企业利用香港的商贸服务以及商贸平台,提升竞争能力,拓展业务,走向国际市场?

钟永喜:根据贸发局的调查,内地企业要扩充业务,提升管理,开拓市场,现时存在三不足第一,是融资渠道不足第二,是企业管理支持服务不足;第三,是客户基础狭窄,海外市场网络不足。

要补充这三方面的不足,香港可以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因为香港可以在这三方面满足到内地企业的需求。这三方面,就是用英文讲的三个M:Money资金、Man-agement管理和Market市场。内地企业要开拓世界,提升管理,首先应该选择香港;而对希望利用香港商贸平台的企业,贸发局愿意成为他们的伙伴。

旅伴:目前,Cepa和泛珠三角的效用正在浮现,但是您谈到内销法例仍然繁复;两地在交通、通关配套方面,仍然要继续拆墙松绑。请问在具体策略方面,香港与大陆特别是泛珠三角应该如何更好地合作?

钟永喜:为协助港商充分利用CEPA(《内地与香港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优势拓展广州市场,贸发局探讨与内地省市成立由两地政府部门及商会组成的落实CEPA市场准入协调小组,穗港的小组刚再11月成立,以个案转介、定期会议及双方指派专责协调员的形式.协助港商解决在办理企业审批及个体户申请时遇到的困难。

企业如何开拓海外市场范文6

“我们是石油上的蚂蚁。我们将像蚂蚁一样,谦虚、一点一滴地去努力、团队协作、诚信、进取。”对于安东石油而言。蚂蚁不仅是他们精神,更是其产业定位的清晰写照。

中国石油的行业主要由三大国有企业支撑,但在三大巨型企业的身影下,还有着成千上万的像蚂蚁一样的民营企业。安东油田服务集团(下称安东石油,03337 HK)便是这样一只与大象们其舞的蚂蚁。

1999年,安东石油创建于北京。起初,经费拮据得连正常运转都困难。后来,公司获得了一条信息:中石油在新疆的钻井工作量很大,钻杆和钻具无法获得及时补充。

安东石油迅速在新疆建立了出租各种钻杆、钻具的租用站,为公司赚取了第一桶金。

随后,马健和同事们叉在新疆创建了一家生产钢管的工厂,直接利用当地市场的空白,做起了制造和销售,也使得公司的规模迅速扩大。2007年12月,安东石油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募集资金8.42亿元。

11年时间。安东石油从一个小租用站开始,逐渐拓展到其他油田服务领域,成为每年盈利近亿元的企业,成为我国民营油服企业的领军者。

在我国的国家能源战略框架中,石油服务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属于竞争性行业,全面向民营资本和外资开放。今年国际石油的价格居高不下,专门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专业服务的产业――石油服务产业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本刊记者专访了安东石油的执行董事马健,他将解读蚂蚁如何与大象共舞。中国民营油服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哪些。民营油服企业应该怎样把握发展机会。

夹缝中生存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在石油这个高度垄断的产业里,油服企业充当什么样的角色?中国民营油服企业的发展现状如何?

马健:从全球角度来看,石油服务产业主要由油田服务企业与设备提供商构成。油服顾名思义就是为油田提供服务,包括为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服务,以及提供物探、钻井、测井、测试、完井、管道维护、地面工程建设等服务石油工程技术服务。

中国民营油服企业普遍成立的时间较短,绝大多数油服企业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成立的。油服企业发展迅速,但目前发展良莠不齐。

据安东油服的不完全统计,大约有50余家民营油田服务企业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产值超过10亿元的只有3家企业。这50多家民营油田服务企业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由自然人成立的民营油田服务公司、经过一定发展慢慢走向资本市场并上市的公众油田服务公司和由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进行改制后的独立的油田服务公司。

中国民营油服企业发展得非常快。部分企业脱颖而出。20多年来,部分民营油服企业发展迅猛,其中上市公司安东石油、巨涛石油、上海神开2004~2007年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85%、36%、74%,即使在2008和2009年的经济危机中也是保持了正向的增长。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中国民营油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马健:首先,民营油服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业务比较单一。根据2007年安东石油委托北京大学的调查表明,中国当时有1200多家非国有油田服务提供商,约占中国油田服务市场的1096。从企业资产规模来看,中国前四家最大的民营油服企业的平均资产为4.81亿美元,中国国有油服企业为33亿美元,而国际油服企业为162亿美元,规模差距非常大。资产规模较大的民营油服业务也只是从事油田服务的几个环节,绝大多数企业业务非常单一。而全球的前四大油田服务企业业务范围几乎涵盖了油田服务的绝大多数项目,并且早已将一体化和总包服务作为其发展的方向。

其次,中国民营油服企业严重依赖于中资石油企业。至今为止,统计的50多家上规模的中国民营油服企业中仍有近60%的企业未走出国内市场,而走向国际市场的企业大部分也以开拓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投资的市场为主。安东石油走入国际市场已经有三年时间,以其2009年收入为例,约85%的产值来源于中国境内,只有15%的产值来自国际市场。

再次,中国民营油服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需要在夹缝中求生存。中国85%的市场由国有油服企业占据。国际油田服务企业如斯伦贝谢、哈里伯顿等这样大的油田企业在中国占有596的市场,国内众多的民营油服企业仅占10%的市场份额。民营油服企业一方面要面临国际油田服务企业的竞争,一方面要面临国内强大的国有油田服务企业的竞争,在夹缝中生存。国内市场空间非常有限。

国际化趋势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中国民营油服企业为什么要跳出国内市场进入国际市场?

马健:一方面是上面提到的国内竞争和有限市场规模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广阔的国际市场也是企业发展到一个阶段的内在需求。

近段时间,国际油价一直保持在每桶80美元左右,油价高位运行,石油行业利润丰厚,石油企业的投资愿望自然非常强烈,导致以前不愿意动用的储量动用了,以前不能开采的油田开始投入开发了,以前没有效益的油田现在也有效益了。

同时,全世界待开发的油气资源目前主要集中在中东、非洲、南美洲、中亚等国家,这些国家由于自身的技术能力不强,往往依赖外来的油服企业帮忙开采油气。随着一个个油田的投产,油田服务的蛋糕越来越大。

同时,由于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投入也非常活跃,新兴市场的开辟,导致国际上油田服务工作量澈增。

民营油服企业不断壮大的内在冲动和国际市场不断召唤的吸引力,让这些企业自然地顺应发展的趋势奔向国际市场。

中国民营油服企业中已经有21家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但进入的时间都比较晚。例如,华油油气2005年开始进入海外市场,百勤石油与安东石油2007年开始开拓海外市场,中曼石油2008年开始在海外市场设立驻外机构。从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走向国际市场是大势所趋。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随着中国石油三大巨头在海外市场上的频繁投资,中国油服企业也慢慢涉足国际市场,民营油服企业国际化将会面临哪些挑战?

马健:民营油服要想完全打入国际市场面临很多挑战,且每一项挑战都是不可小觑的。

首先,据资料显示,在2007―2009年的三年时间内,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22个国家中有15个国家存在政局动荡、军事冲突、恐怖主义威胁、市场准^难等风险问题。中国民营油服企业刚刚走入国际市场就要面临这么恶劣的投资环境,风险非常大,并且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种投资环境暂时没有改善的趋势。

其次,企业急需提高国际经营管理

的能力。中国民营油服企业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以及进入海外市场拓展的时间较短,往往在财务管理、法务管理、HSE管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物流管理、跨文化管理等方面都面临非常大的挑战。比如说,有些企业由于语言问题,没能按照规定及时取得相关的市场准入;还有些企业不清楚不了解当地的税务制度、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或者与当地政府沟通存在问题,甚至受到高额罚款,导致企业经营没办法开展。

再次,目前大多数中国民营油服企业技术实力相对薄弱,技术创新还处于初级阶段,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与技术相对较少,很少参与合作研发或实行企业并购,无法实现快速的跨越式发展。通过我们的调查分析,在统计的这50家民营油服企业中真正能在市场上有技术影响力的企业非常少。

最后,我们的国际品牌影响力较弱。据统计,50家中国民营油服企业普遍缺乏品牌意识,也很少参与国际石油展、SPE会议(美国石油工程师协会举办的专业会议或年会,是石油天然气研究、开发领域最重要的学术会议之一)、国际油气论坛及期刊杂志交流等行业活动,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非常有限。

竞争优势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中国民营油服企业面对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具有哪些优势?

马健:首先,从人才的角度来说,我们非常具有优势。一是中国有近10个石油院校每年为石油行业输送超过1.5万名的石油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主要为石油工程、油气储运、资源勘查工程、机械制造及油田化学等专业,这在世界其他国家是不可想象的。二是中国民营油服企业也非常注重自身人才的培养,致力打造出了一批事业心和能力都很强的油服技术人员与管理者。三是随着中国民营油服企业的不断壮大,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具有国际油服企业从业经验人才的加入。

其次,中国民营油服企业产权非常清晰,体制相对灵活,更拥有高效的运营决策体系、迅速的市场反应能力和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中国民营油服企业都是在国内这个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它们对市场的反应非常敏感,开拓市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大。由于发展速度非常快,对人才的需求很大,所以对于需要的人才愿意给予更多的激励,比如破格的提拔、给予期权和股份等。这些都是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有力保证。

在成本上我们也具有优势。由于原材料和设备都来自于中国,成本相对较低。此外,民营油服企业的人员较少,生产管理相对简单、高效,因此生产经营成本比较低,某些民营油服企业的成本可能只是某些国际油服企业的30%~60%。

在服务能力方面,中国的设备配套加工能力也在日益增强。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工厂,不仅在机械和制造业方面产能有很大增长,油田服务设备的专业提升也非常明显,例如钻井、井下作业设备及完井工具等备方面的机械配套能力都有非常大的提升,这为中国民营油服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在硬件上作了很好的补充。在研发上,中国民营油服企业越来越重视在技术方面的创新,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与技术逐步转化为生产力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大的推动力。另外中国民营油服企业经过在国内、国际上的不断奋斗,技术服务的工艺、管理的水平都在不断的提高,它的技术服务能力也越来越适应国际市场的开拓。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中国的石油巨头对民营油服企业向国际市场的进军有哪些影响?

马健:主要是投资方面的拉动作用。在中国的石油企业中,主要是三大石油企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它们近几年在国际上的投资活动非常频繁,另外还有三小石油企业――振华、中信和中化石油,近几年也在海外积极拓展,发展得非常迅速。据统计,六大中国石油企业仅在2007~2009年间,海外投资累计就超过了450亿美元。投资油气田资源项目共计34个,投资区域非常广阔,包括中东、非洲、北美、南美、澳洲、东南亚、中亚,遍布全球2。多个国家。这为中国的油服企业走向海外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而且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积极性更高,扩展的速度更快,带动了更多中国民营油服企业走向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