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的主要方法范例6篇

体育锻炼的主要方法

体育锻炼的主要方法范文1

摘 要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关键词 体育 习惯 养成

一、提高认识――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把握形成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两个因素。

(一)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青少年学生模仿性强,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认真贯彻课堂常规,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的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并且加强练习方法方面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经受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并且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通过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加强学生自律性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设法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由被动锻炼转化为主动锻炼,需要很强的锻炼自觉性和自觉能力。因此,体育教师不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而且要帮助学生制订有个性特点、具体切实的个人锻炼计划。严格规定锻炼内容、方法、过程、运动量和时间等。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有计划地实施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比如,锻炼前应做哪些准备活动,体育运动后应做哪些整理活动,又比如跑步的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弯道跑、终点冲刺等;打篮球的传接球、带球突破、投篮、防守等。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二)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体育锻炼的主要方法范文2

关键词: 体育锻炼 锻炼习惯 培养方法

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把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明确提出。因此教会学生体育锻炼方法、养成锻炼习惯至关重要。

一、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就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提高学生对自主锻炼重要意义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和兴趣,正确引导学生用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加体育锻炼。只有激发学习动机,学生才能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体育锻炼。同时,促进学生将运动兴趣和爱好相结合,只有有了积极的兴趣,学生才能对某项活动产生兴趣,进而成为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应贯穿于整个体育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教会学生科学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教会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进行长期科学有效的身体锻炼,才能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教师只重视知识传授,不重视能力习惯的培养,致使学生对体育课不重视。大部分学生只喜欢在体育课上放松,不喜欢体育锻炼,更别说自主锻炼。学生不重视、家长不支持,这样久而久之,势必造成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下降。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2.在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因此,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就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订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3.培养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与培养动机、提高注意力、激发兴趣相结合。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同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三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锻炼态度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浓,注意力集中,必然催化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而有了良好锻炼习惯的学生,锻炼态度自然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自然浓厚。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直接兴趣,启发学生积极练习一些他们认为枯燥无味的教材。例如: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对篮球比赛的兴趣,先让他们进行篮球比赛,从中抓住他们由于不能很好地控制球而失掉很多进攻和防守的机会感到苦恼时,再讲明学习基本技术的必要性,进行基本技术动作的学习与训练,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最终都要化为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表现与应用,出于本能,受益终生。

三、把握形成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两个因素

体育锻炼的主要方法范文3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调查鞍山市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分析影响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为更好的开展鞍山市中学生体育锻炼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鞍山市 中学生 体育锻炼 现状 影响因素

党和国家对高度重视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来保证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本文通过调查鞍山市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情况,分析影响开展的因素,为更好的开展城区中学生体育锻炼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鞍山市城区及海台岫14所初中和11所高中。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

二、结果与分析

(一)鞍山市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

1.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

(1)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喜爱程度。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男生还是女生,他们主观意识上喜欢体育锻炼;高中生喜欢比例略高于初中生,但男生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女生,这与男女生生理、心理差异有一定的关系

(2)中学生对体育锻炼必要性的认知。中学生们还是认可体育锻炼在他们生活中的地位,主观上认为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可以放松身心,并且是与同学交往的一个好方式。调查统计显示,高中生更重视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分析原因,与他们的思想、辨别事物的能力日趋成熟,对体育锻炼有更高的认识有关。大部分的中学生主观上还是想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知识和运动技能,喜欢、也愿意参加体育锻炼。

2.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动机

大部分中学生选择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增强体质、兴趣爱好、丰富生活,这样的动机有利于他们坚持体育锻炼。但应付考试这一选项,女学生特别是初中女生,这样的动机会把体育锻炼误认为是一种任务、一种负担,不利于他们“终生体育”的形成。

3.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时间

大部分学生每周能参与次数3次以上且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上。通过进一步调查,主要是学校的体育课和大课间的有效实施起到很大作用,但除了学校体育锻炼的途径外,课余时间学生很少参加体育锻炼。

(二)鞍山市中学开展体育活动的情况

1.学校开展体育锻炼情况

(1)体育课开展情况。调查了解:现阶段中学体育课每周安排2学时,开课16周,共计32学时。理论课4学时,实践课28学时。在体育课教学上,个别高中有体育场馆,采用俱乐部学生选课的形式教学,但大部分学校仍保留传统教学模式。

(2)课余体育开展情况。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次“大课间”活动,每次活动时间30分钟,基本由学生自由活动15分钟和广播体操15分钟组成。

2.社会为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组织的活动和提供场所情况

(1)组织中学生体育锻炼活动。除了学校自身组织的一些体育活动,如体育节、田径运动会、球类比赛外,鞍山市教育局和体育局每年还会组织一些鞍山市中学生体育赛事。

(2)提供中学生体育锻炼活动的场所。①免费场馆:学校操场、公园、社区;②收费场馆:健身俱乐部、游泳馆、球类馆等。

(三)影响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因素

1.影响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内因。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之间意识不足;电子娱乐产品等因素的干扰。

2.阻碍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外因。学业负担太重,体育锻炼被大量占用;体育锻炼场馆设施有限;缺乏相关的专业指导。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大部分中学生主观上喜爱体育锻炼,渴望参与体育锻炼。男生的喜欢程度略高于女生。2.基本达到“体育人口锻炼标准”,主要通过学校体育课和大课间完成体育锻炼,自身主动锻炼不多。3.社会各界开展一些中学生体育锻炼活动,但实践开展有一定局限性。4.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之间意识不足;电子娱乐产品等因素的干扰是阻碍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主要内因。5.学业负担太重,体育锻炼被大量占用;体育锻炼场馆设施有限;缺乏相关的专业指导是阻碍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主要外因。6.各学校都能开展体育课和大课间活动,但体育课和大课间的开展效果和内容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建议

1.通过学校体育课,体育场馆资源,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2.社会体育活动场所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在特定时间、区域为他们提供体育锻炼场所。3.面向广大中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增强活动的全民性,淡化活动的竞技性,让每个中学生都投入进来,体会到体育锻炼带给他们的快乐。

参考文献:

体育锻炼的主要方法范文4

摘 要 通过问卷调查、量表评定法等方法,对厦门市主城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主要是为了增强体质、结交朋友、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体育锻炼活动场所主要集中在广场、社区公共体育场所和公园、空地等非营利性场所;以小锻炼量和中锻炼量人群居多;体育消费方面投入较低,在体育消费的投入中以实物型消费居首,观赏型和参与型消费较少。

关键词 厦门市主城区 老年人 体育锻炼 现状

一、前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全民健身运动的普遍开展,人们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加强老年人体育锻炼,增强老年人体质,全面提高老年人身体健康,是老年人自身迫切需要。本文调查厦门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现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意在为从总体上提高厦门市主城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厦门市市主城区(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和翔安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途径查阅有关的文献、期刊、专注等资料。

2.问卷调查法。编制一份《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问卷》对厦门市主城区1020名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选取公园、社区、广场、老年大学、老年体育协会等地随机向老年人发放相关问卷,共发放1020份,回收934份,有效回收率为91.57%。

3.量表评定法。利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对老年人体育锻炼量进行评定。

4.数理统计法。对收回的问卷进行整理,剔除其中的无效问卷。运用Excel对有效问卷进行分析,输出图表,说明问题。

三、结果与分析

(一)厦门市主城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据调查显示厦门主城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选择增强体质的人有522人,占27.12%,所占比例最大,结交朋友306人,所占比例15.9%,防病治病,占11.95%,延年益寿,占10.97%,这四项共占65.94%,这充分说明厦门市主城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二)厦门市主城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

厦门市主城区老年人体育活动大多集中在广场、社区公共体育场所和公园,比例分别为31.48%、19.98%和18.99%,家里和空地各占9.02%和8.98%,有4.53%的老年人选择在收费的体育场馆活动。

(三)厦门市主城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容及形式

厦门市主城区老年人在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上呈现多元化趋势,散步和健身舞蹈是老年人参与最多的健身项目,比例分别占有20.56%和15.62%。其他选择较多的是太极拳、游泳、跑步、类气功分别占了14.33%、9.81%、7.98%、7.88%、5.69%。

(四)厦门市主城区老年人体育消费特征

由图一可知,厦门市主城区老年人对于体育消费额集中在301-500,501-700之间,所占比例为21.52%、22.81%,而年体育消费消费额在100元以下的占8.35%,这说明现阶段老年人对体育的消费较低,消费意识有待提高。

图一 厦门市老年人年体育消费数额统计

在厦门市主城区老年人体育消费中,有53.9%的首选实物型体育消费,有21.95%的选择观赏型体育消费(观赏篮球、排球、门球等比赛),有20.3%的选择“信息接受型体育消费”(接受健身指导、参加健身团队的入会费、健康知识与信息咨询、付费体育频道等信息)。

(五)厦门市主城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锻炼程度的分析

本研究以体育锻炼量来判定体育锻炼程度的大小。根据体育锻炼等级的区分方法,将934名被试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分为小、中、大三种运动量等级。据调查显示,934名被调查老年人中有430名老年人属于小锻炼量,占被调查总数的46.04%,所占比例最大。69名老年人属于中等运动量,占被调查总数的39.51%,135名老年人属于大运动量,占被调查总数的14.45%。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性较强,主要是为了增强体质、结交朋友、防病治病、延年益寿;2.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场所主要集中在广场、社区公共体育场所和公园、空地等非营利性场所。以小锻炼量和中锻炼量人群居多;3.老年人对于体育消费方面投入较低,在体育消费的投入中以实物型消费居首,观赏型和参与型消费较少。

(二)建议

1.倡导终身锻炼、科学锻炼的体育思想,通过这种方式积极开展老年人体育锻炼宣传工作,大力普及体育锻炼相关知识,培养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让老年人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带来的好处,并能够积极的参与进去;2.加强厦门市主城区老年人体育场地的管理和设施建设;3.加强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组织和领导。重视和关注老年社会福利,建立和完善老年人体育的消费和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辛利,周毅.中国城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体育科技.2011.3(27):20-21.

[2] 梁德清等.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ARS--3.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锻炼的主要方法范文5

[关键词]:体育教学 身体健康 影响 策略

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体育教学肩负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学的一种载体和手段,体育教学能够加强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而在教学中,我们所说的身心健康,往往是通过体育的身体活动性体现出来的,但是这种身体活动也并非为活动而活动,是与学生的健康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那么加强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一、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方向策略

学生身体健康工作通过体育教学来加强,主要体现在保健养护与身体锻炼两个方面。而体育教学如何促进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体育服务于健康,服务的形式为身体锻炼与保健养护,所谓身体锻炼是通过体育锻炼对学生的身体机能和结构进行改善,在体育课中,表现为身体活动和技能学习来实现;保健养护指的是通过保健方法来实现对学生身体 养护,主要通过体育课的保健能力与意识的培养来实现。而这两方面的工作和体育教学有着直接的联系。例如: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肌体中骨骼、肌肉、韧带、关节、柔韧、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在运动中的作用;懂得营养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掌握体育锻炼中的保健与卫生常识,了解青春期身体发展的特点以及在体育锻炼中应该注意的保健养护知识。

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寻找对学生有益的保健方法和知识,包含锻炼原理及锻炼养护、安全及损伤方面的常识。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主要包含肌肉力量训练、运动减肥原理、负荷及方法原理、柔韧性练习及原理、心血管系统锻炼原理。这些知识不仅仅强调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去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懂得其中的原因,学生才能主动的去锻炼,解决了实际锻炼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价值观。在体育锻炼中,还存在一些误区,例如营养、晨练、扭伤常用器械练习与保护的方法,这些内容主要用于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方面,让学生提升保健意识,防止在锻炼中出现错误的锻炼方法与保健方法,提高保健与锻炼的科学性。因此,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将体育保健融入体育教学中,让体育教学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二、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方法策略

体育与健康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依存、浑然一体的。在体育教学中,要将服务学生身体健康的意识融入其中,让体育教学从单一的技术传授转变为为学生身心健康服务的课程。例如,在体操学习中,如果只是为了简单的教给学生一些体操动作,那么教学就只是学动作。而如果将学习的目标定位为为了健康而学习体操,那么教学就会转变为既学动作又学锻炼的方法,在教学中还要想着锻炼,这也就会促使教学的方法及内容都发生转变,作为教师而言,必须要告诉学生哪一个动作影响哪些肌肉,可以对这些肌肉进行锻炼,那么素质锻炼应该应用何种运动负荷,如何在锻炼中进行调整及营养补充等,这些都是要教授的内容。例如,在球类运动教学中,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打球,而健康的球类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球类项目的乐趣,并且要让学生对这些球类项目产生兴趣,理性的对待和看待这些项目,才能产生兴趣,也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将这些运动作为健康锻炼的一部分。

三、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工作策略

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中,体育教学必须要渗透“现在”与“将来”的时间概念。所谓现在,就是要抓住一切机会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通过当前体育锻炼及保健养护方法对当前学生的身体健康进行促进;所谓将来,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通过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主要是通过对培养锻炼及保健的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为身体健康奠定基础,通过这种策略的应用,使学生的身体健康得到全面的促进。在体育教学中,这一点非常重要,不能忽视,体育锻炼知识也只有在学校教育中能够最完整的、最系统的传授给学生,在体育运动文化传授期间,对于学生而言,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如何把握学习的机会,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以及以后人生中的体育锻炼都起着非常中要的作用。身体锻炼的目的就是为了身体健康,但是锻炼的知识及方法非常重要,由于知识与方法的缺乏,很大程度上身体锻炼对身体健康不但没有促进作用,反而是对身体的损害。基于此,体育教学应该具有普及科学锻炼方法和知识的作用。

体育教学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和体育学习中,因此教学所采用的方法也非常重要,一定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体育水平和爱好。如果在这一点中出现问题,那么体育课堂就会陷入尴尬的局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下降,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当然,学生天生也不是和哪一项运动就是匹配的,还是需要教师通过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设计来实现的。所以,学生参与运动的形式绝不是遵循和服从教师的指令,而是学生自己能够主动的参与其中,从中主动的获取发展和提高。例如,在中长跑教学中,学生通常比较反感,甚至会害怕,主要原因是中长跑会让学生产生痛苦感,学生一听到中长跑,心理就会产生恐惧,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努力让学生自主的参与教学。

结语

通过体育教学,学生对身体健康的认识得到提升,并且了解和掌握了科学的身体锻炼方法,加强了自我保健的意识,通过科学、持续的锻炼,使自身的体能得到加强,促进了身体健康。此外,学生也养成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用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促进自身的身体健康,与自己的兴趣与爱好相结合,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挖掘自身潜能,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生活方法,提高体育对替身健康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史卫东,宋广侠.由学生体质持续下降思考体育课程与教学[J].价值工程,2010(34).

体育锻炼的主要方法范文6

自主锻炼是指“以我为主”的自学、自练、自评、自控的体育锻炼,自主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在无教师的情况下完成练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对学生锻炼的自觉性、锻炼的目标程度、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独立处理锻炼中出现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衡量,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体现。自我体育意识是从自身的需要出发,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觉的从事体育锻炼。从自主锻炼-自我体育意识-终身体育这三个层面来看,自主锻炼是自我体育意识的主要途径,自我体育意识是形成终身体育的前提。培养自主锻炼能力,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纵观整个学校体育,传统的体育教学,虽然有体育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但忽略了如何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特别是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高位阶段,是小学体育和中学体育的延续,是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体育学习的最后一站,也是学生体育的最高层次,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最好时机。

二、培养高校学生自主锻炼意识和能力的途径和措施。

1.培养高校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理念。重视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既学到全面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又能有一两项突出的、可以坚持终身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喜爱体育的态度和能力、正确的体育观点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锻炼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自我设计体育锻炼计划和自我组织与管理的能力、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的能力,在自我参与中,获得自我发展。

2.培养体育意识和兴趣,养成锻炼习惯。运动兴趣的培养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往往是许多人坚持终身体育的第一动因。高校体育教师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地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乐趣,无论是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都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运动才能,感受到参加运动对自己体质增强的实效,从而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喜爱。体育锻炼贵在持之以恒,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明确锻炼目的,提高锻炼自觉性,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3.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高校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4.言传身教,密切师生感情,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学生模仿性强,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认真贯彻课堂常规,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的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并且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密切师生感情,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5.重视目标管理,激发学生继续锻炼的热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重视目标管理,充分发挥目标管理的激励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把教学目标交给学生,不同类型的学生有不同的目标,做到确切、明确、具体、量化。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对学生的锻炼态度、锻炼成绩作出正确的评价。引导学生加强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坚持目标的欲望和继续锻炼的热情。

6.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着缺乏自主学练的时空,没有思考、探索问题的余地,学习气氛沉闷,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等缺点。因此,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自主学练的过程,为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创造必要的时空。把学生自我学练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学内容的制定、组合应符合一般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程序、方法应多从学生出发。教学中要有严密而紧凑的组织措施,使整个课堂教学自始至终充满着活力和明快的节奏。

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兴趣出发。无论备什么课,须先吃透教材,那怕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也应“温故而知新”。把书本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知识,然后分析归纳、提炼升华,找准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制定出“系列练习”程序,编写出系统科学的教案,为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奠定思想与物质基础。

三、结论

高校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和能力,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养成锻炼习惯,学会科学锻炼方法的目的。养成终身体育思想,使其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王建军:《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练的能力》,《中国学校体育》,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