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创新教育范例6篇

中小学创新教育

中小学创新教育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31-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对教育来说,培养创新能力应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基本指向。在创新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确立这样的观念:用创造来教会创造,用创造力来激发创造力。用发展变化来使学生适应并实现发展变化。用人类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来使学生懂得人类已有的一切都只是短暂的、相对的、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的东西,懂得创新和超越已有的东西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要的,只有用这样的观念来设计整个小学教育,才能达到创新教育的预期目的。

一、课前备课要创新

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建立真正的创新教育的理念,打破传统的备课方式,不要完全按教案的设计思路和步骤进行备课。所备的课要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生的学习实际相适应,要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着想。备课时一般做到:

1、教学目的要创新。要根据教材内容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的目的和要求。

2、教学过程要创新。设计时可不循旧规,对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讲授新课、主要环节如何处理进行创新设计。

3、教学方法要创新。可以采用提问法、发现法、联想法、操作法等方法,方法不固定单一,思维不封闭僵死。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方法都可以采用。

4、教学程序要突出创新,打破以往先干什么接着再干什么的陈套旧习。

5、师生合作要体现创新性。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着,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教师要对课堂秩序的合理管理,避免课堂出现混乱现象因而影响教学效果。因为农村孩子平时这方面的训练比较少,缺乏自我约束力,所以教师不要急于求成,慢慢耐心引导。

二、课堂教学模式要创新

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是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学生的学习过程越开放,思维就越活跃,思维发展也就越充分、越灵活。

1、预设创新情境。让学生感受在创新教育情景中学习的优越性。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人的动机欲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诱发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创新动机,激发、强化学生的创新行为。同时,要积极构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创新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创新、乐于创新。创设教学情境有多种做法,如动手操作、制造悬念、实物观察、新旧知识间矛盾冲突的方法。引导自主学习,激励学生探索创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不要认为潜在创新力城里的孩子具有,教师要尽量给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笔尝试、动口表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规律,变学习过程为探索创新的过程。

2、运用问题解决,启迪学生开拓创新。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已具有目的性、科学性,扶持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各种各样标新立异的问题,使学生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从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迪,从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现在的课堂上学生与教师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教师不但不责备学生反而会鼓励学生:“就应该这样,有多种看法,才会有相互启发。”种种不同的看法,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了学生的主题意识,而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就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

3、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创新。合作学习是发挥学生集体智慧、让学生参与、交流信息、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主动求知、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一个人要有所创造,除了个人努力钻研和具有开拓精神外,还要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精神,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小组群体的活动功能,给学生较多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善于合作,集智取长,协作创新、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作业设计层次要创新 作业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为此,练习设计首先要注意层次性,主要有三个层次: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发展练习。三个层次的练习目的各有侧重:

基本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综合练习的目的是深入理解知识,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发展练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小学创新教育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73-01

1.正确认识小学实施的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再从未来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展的必然。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需要不断的改革,我们提倡的创新教育,不但在教育的设备、手段、工具要更新,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

近几年来,人们对于中小学创新教育的认识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对创新教育有不同的阐释,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应该说这一认识揭示了创新教育的本质。大家都认为中小学生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等的创新。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是一种特殊的创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目的是通过这类创新性活动让其从创新的教育走向创新的人生。尤其是小学生的创新大都表现为综合的创新素质,其主要包括创新知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2.优化创新心理,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过程并非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此外,个性在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成就的不同,而创新个性的发挥既有主观因素,又与内在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主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沟通,营造和谐、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优化他们的创新心理。

创新意识是人在周围事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要参与其中的强烈情绪冲动。这种情绪的冲动程度贯穿在每一个行为表现的过程之中,冲动的积累和连续性决定着创新行为的质量和成果。这里,意识是行为的指南,能力是行为的保证。人的创新意识从孩童时代开始发展到做大事、创大业的创新人才,是极为漫长和艰难的。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的发展过程,主动参与便是学生创造性成长的开始。主动参与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认知、情感与行为各方面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部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发现,当一个学生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自觉地去主动参与,并不觉得所从事的活动是一种负担,甚至会为攻克某一难关而废寝忘食。可见,兴趣是一个人主动参与某种活动的动力。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求的欲望,从而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3.2 诱发学生的灵感。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是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

中小学创新教育范文3

玉溪第四小学地处玉溪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建于1996年,占地25亩。现有34个教学班,有1755名在校学生,98名教职工。建校15年,玉溪第四小学已跻身云南省名牌学校的行列。学校被评为云南省一级示范小学,省优质甲等学校,省级文明学校,省德育先进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后备人才培训学校,宋庆龄发明基金会示范学校,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示范点、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省对口支援先进学校,省级、市级绿色学校,全国读队报、用队报金奖学校,全国劳技教育先进学校,尝试教学理论、目标教学理论研究全国先进学校,第七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创造发明示范基地,全国100所部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玉溪第四小学秉承“真心育真人”的办学理念, 发扬“负重创业、团结拼搏、知难而进、务实创新”的学校精神,以创一流学校为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结合实际提出了“打造智慧名师,创建和谐名校”的发展思路。学校现已在师训教研、科技创新、体育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形成几大特色:

1.师训教研学校以组织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开展课题研究、课堂练武、校园教学能手赛、教师综合技能考核等活动为主线,建立健全科研制度,规范了教师的科研行为。教师整体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涌现出部级骨干教师1人,全国目标教学“十佳校长”1人,省特级教师1人,省十佳班主任1人,省十佳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市、区级骨干教师7人,区优秀教师5人,区级教学能手1人,区教科所兼职教研员4人,区学科带头人3人,校级骨干教师18人,校级教学能手43人。注重课题研究,其中《小学名师培养实验研究》课题被评为全国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2.劳技创新劳技创新教育活动成绩突出,科技教育活动远近闻名。学生小制作、小发明、科幻作文、科幻绘画等作品屡屡获大奖,已有233人次获国际、全国、省、市、区表彰奖励,其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负责人楚锐亲临我校为获第十届韩国锦山“笑脸”少儿绘画银奖的杨影淇、曹伊敏等同学颁奖;2010年7月被命名为宋庆龄发明基金会示范学校。

3.体育活动发挥田径训练网点的作用,使体育工作成为学校的又一亮点。在连续八次参加区田径运动会中,有七次团体总分第一名,荣获冠军 。已累计向上级体委、体校输送了60多名优秀运动员,一次次出色完成了比赛及输送的双重任务。

4.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优化美好育人环境,营造校园和谐氛围。自2007年4月成功承办了以加强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学生养成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红塔区德育工作现场会以来,先后接待红河州、景洪市、通海县、新平县、华宁县等外地州市及区内中小学60多次近2000人。学校的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已远近闻名,其辐射、示范作用已覆盖全市中小学。2008年在区“校园文化建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2010年1月21日成功迎接全国少工委五届六次全会领导参观指导少先队工作,受到各级领导高度赞扬。

二、劳动与技术教育工作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因此,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我校一直以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

1.认真落实课程标准,上好每一堂劳动课。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3―6年级每周一节劳动课。教师们都明确: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如:《学拌凉米线》、《快乐拨浪鼓》、《制作小风筝》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关键在于课堂,也离不开课外的有益补充。我校在上好每一堂劳动课的同时,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将二者有机结合,使其相得益彰。

2.构建劳技创新教育网络,创新教育凸显特色。

(1)建阵地,为劳技创新活动创造条件。

为确保学校劳技创新教育的正常发展, 充分利用学校走廊、闲置教室和空地,先后建成了科教基地“四室一苑一长廊” 内容涵盖了工业、农业、气象、教育教学、生态环境等劳技知识,为学校开展日常劳技创新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础,也为培养学生走近科学、热爱科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室

小发明活动室 小发明活动室面积66平方米,里面存放师生小发明科技作品,展示劳技成果及荣誉,营造科技氛围,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劳技活动。

科幻绘画室科幻绘画室,面积66平方米,供学生社团活动时科幻绘画爱好者使用,以此培养学生科幻绘画兴趣。同时,也展示科幻绘画大赛中获奖的优秀作品。

四驱车活动室面积80平方米,设有跑道赛场,供学生社团活动及比赛时使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机器人活动室面积66平方米。机器人设备:乐高核心套装3套,比赛套装一套;NST四小轮进攻机器人套装1套;NST子环轮防守机器人套装1套;NST接力机器人套装1套。每周的社团活动同学们都在这里活动。

一苑 校园劳技教育“科技苑”,占地100平方米。科技苑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气象科技设施,主要是用于学生学习观测统计气象数据,让学生走近气象科学,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2005年3月成为玉溪中心城区气象观测点,为红塔区气象局监测中心城区气象提供数据参考。几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另一部分属农业科技,种有鲜花、南抗葡萄、福星果、李子、桑树、雪莲果等试验品种,还种植过草乌、白芨、重楼等中药材,以及部分常见蔬菜。学生在科技苑里与农业科技有了亲密接触,同时,还亲历了劳动快乐的真实体验,改变了城市学生分不清韭菜麦子的状况。

一长廊

即建立科技长廊。玉溪四小在90米长的教学楼长廊墙壁上设立劳技科普知识宣传,渲染科技氛围,学生耳濡目染科技内容,启迪他们科幻意识。

(2)创新劳技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中小学创新教育范文4

一、教师自身的创新

1.教学目的要创新,教学不仅是要教会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个道理应该贯穿到整个教育界中,每一个教学学科中,做到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怎么学习,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2.教学过程要创新,也可以说是教学手段和模式要创新。不能再使用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课堂中纯靠教师对知识的讲解来教学,要做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会运用知识,从练习中掌握知识。

3.教学方法要创新,这个主要是针对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点讲解,可以将“讲”变为“问”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一个知识点讲完后,要对学生进行提问等,让其思想活跃起来,让学生的注意力一直围着着教学的知识点转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教学程序要创新,这就是指整个课堂的结构,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几乎都是直接说翻到书xx页,今天我们讲xxx内容,然后就开始板书、讲解、练习题等。这种教学程序在现阶段的改革要求下,也需要创新。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采用更有趣的方式进行引入,比如“老师家里有一只兔子,雪白雪白的可乖了,今天早上老师去喂它的时候,突然从门外又跑来了三只兔子,一只灰色的、一只黑色的还有一只居然是粉色的,他们一下就跑了进来,哎呀,老师现在都不知道我一共有几只兔子了,小朋友们能不能帮老师一起数数啊”然后再进行加法运算的教学。

二、学生学习的创新

刚才在教师的创新方面曾说道,教师的最终目的不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将学习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所以,一个好的学生他一定会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一个合适的好的学习方式,需要开发学生的自身的创造力和锻炼他们的创造精神。因此,在小学数学的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从而促使他们能够创造一个更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对学习的知识点产生更大的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是死记硬背、做题就套公式等,几乎没有自己的思维融合在里面,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点掌握的时间非常短,过一段时间不用或者学习到新的知识后,就会遗忘掉以前学习的知识。这种情况等于教师教了也当做没教,因为学生根本就没有掌握。所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也需要创新,但是这个学习方式如何创新呢?这需要教师针对吗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再对其进行引导,让学生发现和创造一个结合自身特点的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的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中也能轻松自如的应对。所以,无论是教师的教学创新,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创新,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的更多,学的更好,学的更轻松。

除此之外,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也需要创新,整个评价体制也需要创新。传统的评价方式基本上是看学生周考、月考、半期考和期末考的成绩来定的,但是这种评价的方式在某些时候某些学生的身上,并不能够体现其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时候不一定会全面的掌握,有可能某一个知识点学生掌握的最好,比如两个学生,一个学生在三角函数的运用掌握上非常的好,但是几何运算相对弱一些,另一个反之,当考试中三角函数的内容比几何运算的内容多的时候,自然第一个学生的成绩就会高于第二个学生,这也自然不能够代表第二个学生对整个数学的学习能力都弱,只能够表示他在三角函数的掌握上相对较差而已。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不能够因为成绩不好就认为学生整个学习都不好,要对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找对学生的薄弱点再进行评价,让学生清楚的明白自己哪个地方弱,该弥补哪里。

中小学创新教育范文5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新教育;探讨

创新教育是为学生创造出理想化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个性化发展。创新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让学生能积极的接受教育。小学是教育开展的初级阶段、重要阶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可以促进小学生的进步成长。本文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进行探讨分析。

1开展创新教育的手段

1.1以学生为主: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为主体,整个课堂教育主要依据大纲,以至于课堂教学乏味无趣,小学生被动的接受音乐知识,没有主动学习的兴趣,师生缺乏互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要以学生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进行思想交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给学生讲授知识,建立师生关系的和谐相处,让学生有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并融会贯通,使学习更有成效,提升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的填鸭式灌输知识的方式限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一些学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只把课本上的知识的教给学生,用考试去检验,成绩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忽略了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挖掘。

1.2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传统的音乐教学忽视学生的特点,对所有学生都采用同一个方法进行教育,效果不好。因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基础、水平、理解能力不同,应该有针对性的去教育。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有个性化,特别是小学生,有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年龄小等特点,所以的音乐教育就要求小学音乐老师利用这些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小学生的思考、能力甚至促进其他课程的学习。开展创新教学的音乐课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为人们获取知识、技能提供了方便。改变呆板的教学方式,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文字、音频、视频融为一体,使抽象的艺术表达更具体,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演唱技巧有很大的好处。学生通过操作音乐器材,也可以提高音乐素养。

1.3课堂氛围良好:

上课过程小学生很难维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所以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传统课堂中,氛围死板严肃,学生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开展创新教学的课堂中,形成的课题氛围是良好和谐的,教的知识能够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方式灵活,要有创新,不能一成不变。学生感受到了乐趣进而教学效果有了提高。小学音乐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解放学生的天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也鼓励支持学生的尝试创新,鼓励他们去发现问题,交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1.4提高教师素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开展创新教育要提高教师素质,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不断完善与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并在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改正问题,真正提高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趣味性音乐课程,引导学生思考,不但让学生获得音乐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音乐是富有情感的,不同的风土人情造就了不同的创作风格,欣赏音乐的同时能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之前就要充分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课堂上讲给学生听,体会歌曲原有的味道,挖掘音乐的内涵,情感融入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

1.5学校要积极配合:

学校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可以展现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地方,每位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校应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音乐竞赛活动,形式丰富,扩大学生参与度,吸引学生参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音乐的魅力,在舞台上学生将充分体会到创新能力对于人生发展的重大意义,了解创新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处科技知识的年代,每个行业需要的都是全方位的人才,不但要掌握专业素养还要有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开始开展。创新教育是一个热点话题,创新教育就是对人的创新实力进行提升、培养创新精神。现在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也要注重开展创新教育而,使小学生掌握良好的创新能力,也有较高的创新素养,得到个性而全面的发展。从根本上来看,创新教育是对素质教育改革的追求,实施素质教育的全面改革时,创新教育被发展起来。素质教育给创新教育奠定了基础,两者相互协作,在发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开展创新教育,创新教育融合到小学音乐教学中,使得小学生有良好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更有特点,给教学效果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结语:小学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阶段,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在音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变的非常重要,被教师、家长、社会所重视。创新教育是一种将学生放在主置的教育形式,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此作为最根本的目标。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创新教育应运而生,这种教育模式可以更好的适应满足社会需求,是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深化改革的结果。小学音乐教师应该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将情感融入教学过程,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与教学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新精神。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且对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手段及意义进行了探讨分析,以期能够给在岗教师及教育研究者帮助。

参考文献

[1]罗丽霞.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讨[J].都市家教,2014,2:248-250.

[2]张璐璐.创新教育下的新型中小学音乐教育[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5:63-64.

[3]李雪莲.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科技咨询,2015,17:170.

[4]林元生.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研究[J].北方音乐,2014,8:161.

中小学创新教育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创造思维

【中图分类号】G348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1-0037-01

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从小抓起,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根本,对数学课堂教学作积极的探索,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形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则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果一个教师不明确创新是什么,要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然是一番空话。许多人都以为,只有科学家、发明家等特殊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伟大创造性,才算得上创新,而忽略了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也是一种创新。就小学而言,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所得到的,都可以理解为知识的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是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进行创新教育,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大脑思维,激发主观能动性

教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要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刚入学的儿童具有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特点,他们的求知欲强,愿意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喜欢研究新问题发现新规律。我在“口算、笔算相结合”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一入学就把学具引入课堂,使学生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我首先教会他们如何操作。对于他们来说,小棒、图形不仅是一种学具和算具,还是一种“玩具”。当他们得知这些学具可以帮助学好数学,深深地为它们所吸引。课堂上的自由摆、集体摆、小组比赛摆,既具有游戏的色彩,又富有比赛的气氛,学生摆小棒、摆图形,行动迅速,兴趣很高。时而看数摆小棒,时而听数摆图形,时而动口陈述操作过程,眼、耳、手、口、脑多种器官协调活动,符合儿童单项注意力不易持久的心理特点,从而形成了广泛的信息通道,使其思维处于异常兴奋的状态。同时,三种计算方式的结合,相互交替的学习、练习和运用,使儿童的脑神经的兴奋与抑制相互调节,学习情绪高涨,气氛活跃,寓学于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儿童的心理要求,从而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起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我采用线段、图像、实物(自制教具)等直观形象教学。如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在教学“34+28”时,我按以下步骤:(1)动手操作小棒练习,学生摆小棒。(2)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28根小棒,并注意整捆和整捆对齐,单根和单根对齐。(3)启发学生,先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有12根小棒,把10根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这时还剩2根小棒。教学中由教师讲,再由学生跟着摆,小棒算式对照,使学生理解笔算竖式和计算法则,最后通过计算强化练习,形成计算技能。在这一过程中,由实物操作——揭示算理——巩固练习,促进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使学生容易接受。

二、强调动手能力,启迪创造思维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就必须将基础知识学深、学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扩大思维的覆盖面,产生丰富的联想,使思维深刻,认识升华,进而达到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对分数应用题中乘除法意义的理解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基础知识。对于这样的基础知识,教学上教师就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深入理解。如:“弟弟比哥哥矮1/6,弟弟是哥哥身高的()/()?”我首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即条件、问题),用线段图或实物表现出来,然后根据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得出结果。在学生深入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对于中等以上的学生我还让他们进一步分析、推理,进行如下联想:弟弟比哥哥矮1/6,哥哥比弟弟高1/5,弟弟是哥哥身高的5/6,哥哥是弟弟的6/5倍,弟弟是兄弟俩身高之和的5/11,哥哥是兄弟俩身高之和的6/11。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分数意义、整数“1”的概念和分数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为灵活解题打下了基础。

三、形象表达,发挥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