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武术教学范例6篇

小学体育武术教学

小学体育武术教学范文1

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中学生中考、高中生高考都是人生中的一次巨大考验,而武术作为一门非必修的科目,并没有要求学生必须要学习,所以在很多人看来,武术不但不会在竞争激烈的高中考中加分,而且学习武术只能是将大量的宝贵时间给浪费了,与其如此还不如多花时间在文化课上。再加上很多学校在体育教育方面的武术师资力量并不充足,很多教师并不是专业的武术教师,大都是半路出家的或者是以前有学过一点,这使得很多教师在理论和技术上很难达到教学要求,将武术技术的内容及内涵很好的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对学习武术的兴趣自然也会感到无趣,而不是像电视上演的那么好,对武术失去了兴趣。在很多学校武术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学校领导自然也就不会太注重,从而也会觉得在体育其它项目中武术的安全性也不够高,会引起学校打架斗殴的事件,所以有意识地认为没有必要学习武术。

2、普及武术运动在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策略

2.1、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现今,人们受新观念和新思前的影响,传统的体育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考验,体育教学者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另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各方面也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以改革和创新教育的思想为主体,不断地提高体育教学者的教学能力,并且不断加强体育教育者的再教育和培训工作,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保证中小学生得到全面地发展。

2.2、建立相应的考试考核制度

尽管现今中小学教育不断向素质教育发展,可是考试考核制度仍然是检测教学成果的一种必要手段。因此,无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教育者都应该将武术教学放到一个较高的位置,不断地将武术教学在中小学教育中谈及开来,甚至可以将武术教学也归到考试考核当中去,并且将考核结果也列入到总成绩。可以说,是将传统的只考文化课而不考体育课的教学方式加以改变,不断提高武术教学的重视度。另外,还应该将武术也视为是体育达标项中的一项。

2.3、加大宣传力度,扭转大众对武术错误肤浅的认识

武术不仅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一种民族文化。武术最早的表现形式之一便是“民间杂耍”,而博杀则是我国古代中“用武止武”的一种有效手段。武术因与其所结合载体的不同,所呈现出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而人们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则是“民间杂耍”、“军事战争”等,对于武术的文化性的认识却很少。为了改变人们以往的认识,将武术的文化价值和功能发扬和传播出去,就应该不断地借助媒体和其它有效的手段进行宣传。

2.4、完善教学设备

现今,在甘肃省的各中小学当中,武术教学所需要的各类设备极为匾乏是影响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政府部门应该适当的加大对学校武术设备的投入,协助各中小学的训练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换和购买,保证学生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应适当的扩建武术教学场地,以确保学生能够进行正常的训练及比赛。武术作为我国的一种民族文化,应该不断地发扬光大,绝对不能将其视为是一种普通的体育项目,而是要将武术内在的价值及内涵挖掘出来,将武术教育的真正功能发挥出来,为培养优秀而全面的中小学生发挥积极的作用。

3、结语

小学体育武术教学范文2

摘 要 在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之下,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需要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进行转变,我们倡导快乐体育。小学体育教育需要从内容、形式和方法开始着手进行改进,辅以科学的教学环境,采用合理的考察体系,让体育教育变得快乐起来,玩中学,学中玩,这样,小小年纪的学生们才能更喜欢体育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才能达到目的,学生们才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能让人受益终生。本文以以鳌头镇水西小学为例来分析快乐体育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的运用,旨在推广快乐体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快乐体育 小学 武术教学

“快乐体育”的概念最初来自日本,毛振明先生第一个在国内提出了这个观念,它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让体育课堂充满生机和乐趣,用快乐的气氛来引导孩子们进行体育锻炼。在快乐体育的课堂上,小学生们能够放得开,积极地参与老师组织的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整个教学活动以兴趣和乐趣为引导,带领孩子们学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养成体育精神,从此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身心同时进步,这样,才能够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快乐体育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的运用

武术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运动方式,讲究的是内外双修,它可以让人们以一定的套路、搏击等方式进行技击动作。武术这项运动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上至八十高寿老人,下至三龄稚童,都学找到感兴趣的武术内容,不管春夏秋冬,不论是在哪里,都能看到人们武术锻炼的身影。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就规定了把武术列入小学中高年级的体育教学内容,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武术教学模式。本文通过选取鳌头镇水西小学小学部进行快乐体育教学的运用,主要是在丰富教学内容、新颖教学模式以及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善,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实施于我们学校小学部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六个年级,其中一年级有三个班人数分别为:31、31、31人一共93人,二年级有三个班人数分别为:32、32、32总共人数有96人,三年级有两个班级,人数分别为:29、30总共人数为59人,四年级有两个班级人数分别为:43和43总共人数为86人,五年级有两个班人数分别为:35和36人总共人数为71人,六年级有两个班人数分别为:40和40总共人数为八十人,通过对第一学期小学部的全校共计485人进行快乐体育教学,实施效果非常好,并取得显著效果。此次还采取了打分的形式进行综合分析,以下在鳌头镇水西小学实施的快乐体育教学对孩子们进行调查,同时针对丰富教学内容、新颖教学模式和多样教学方法的具体打分情况,对比分析快乐体育教学深受孩子喜爱。

表1 快乐体育教学在鳌头镇水西小学小学部实施效果评分情况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丰富教学内容 97 93 99 95 93 91 100

新颖教学模式 99 98 97 99 100 100 100

多样教学方法 96 96 97 99 100 99 98

(一)丰富的教学内容是实施快乐体育的基础

小学生们都容易被新鲜的内容所吸引,都会对刺激的游戏和竞赛感兴趣,用新鲜和过瘾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这样他们就很容易快乐地进入教学活动中来。按照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生的武术教学一般是一些最基础的训练,如武术操、青年拳等。鳌头镇水西小学小学部六个年级通过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孩子体育学习意愿更加强烈,而且孩子学习热情和积极主动性也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综合身体素质得到提升。

(二)新颖的教学形式是实施快乐体育的关键

新鲜的教学内容和新颖的教学方式都能够让孩子们产生兴趣,愿意参与教学活动。具体到武术教育,按过去的教学形式,就是在教室内讲理论知识,操场上讲实际操作,现在,还能够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以辅助,如借助播放设备进行形象的教学,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直观形象的影视播放,一方面,孩子们直观的看到了武术教学的内容,另一方面,兴趣度会直线上升,有了兴趣,还怕不好好学吗?鳌头镇水西小学小学部六个年级通过新颖教学模式,孩子懂得了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学习效果更佳,注意力也通过新颖教学模式得到提升。

(三)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实施快乐体育的核心

任何一顶教学活动都必须注重选用合适的方法,体育教育也是如此。本文所讲的体育教育的对象是小学生们,他们大多在13岁以下,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注意力难以长时间聚集在某件事上,针对他们,可以用游戏或竞赛的方式吸引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孩子们愿意参与了,学习都会收到更好的成效。鳌头镇水西小学小学部六个年级通过多样教学方法,孩子更愿意参与体育锻炼中,综合学习成效也更高。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 武术教学运用快乐体育思想是由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尝试, 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教学需求入手, 通过教学设计来逐步培养学生自发自主的体育锻炼思维, 使学生认识体育锻炼的必要性, 逐步养成科学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 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胡波.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浅探[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04).

小学体育武术教学范文3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1-000-02

摘 要 本文对鞍山市中小学武术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在应试教育的局限下武术教育教学受到了影响,武术教育制度不完善;武术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武术师资匮乏,武术教师业务水平不高,直接影响学校武术教学的开展。调查分析旨在提出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设想,为促进鞍山市中小学武术教育蓬勃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 中小学 武术教育 教学现状 对策

一、前言

学校是最重要、最广泛的武术传承阵地,将武术置于学校能更好的履行武术弘扬民族精神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学习武术能使身心修养得到调节,可促进青少年德、智、体和谐发展;而且能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育崇礼尚德、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推动“阳光体育”、《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本文旨在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通过对鞍山市中小学武术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设想,为促进鞍山市中小学武术教育蓬勃发展提供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鞍山市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千山区(每区抽取初中、小学各一)8所中小学学生和体育教师。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据研究需要,查阅国内外体育期刊、著作、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思路。

2.问卷调查法

对抽取的鞍山市8所中小学的师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的抽样方法为每所学校抽取20名学生和3名负责体育工作的教师,共184份问卷,其中学生问卷160份,发放160份,回收160份,有效问卷160份。教师问卷24份,发放24份,回收24份,有效问卷24份。问卷有效率均为100%。

3.访谈法

走访多位体育专家及教育、体育管理部门官员、校长和学生家长,了解他们对武术教学的意见和希望。

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11.0统计软件,处理调查资料和数据,分析反映的现象及问题,为研究提供实证。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中小学开设武术课的情况

1.中小学是否开设武术课

鞍山市中小学开设武术课的较少,如下表所示。

据表1知,鞍山市中小学按照《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武术课的学校占0%,偶尔上武术课但不系统的学校占12.5%,从未上武术课的学校占87.5%。开课情况初中略好于小学,主要原因是初中师资力量和场馆器械优于小学,开课情况相对较好的学校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铁东区学校。调查表明,鞍山市中小学武术教育整体形式不容乐观,武术被设为中小学体育课的必修内容,但鞍山市中小学武术的总开课率却只有12.5%,制约了武术的普及与发展。

2.中小学武术课授课形式

通过调查,鞍山市初中的武术课教学以复合型授课(一节课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学内容)为主。由图 1 知,开课学校中,采用复合型授课的占 96%,采用单一型授课(一节课只上一个教学内容)的占4%。通过走访又了解到,复合型授课中武术内容也因种种原因得不到保证,武术课在中小学的授课时数太少,学生对武术课教学内容不能熟练掌握,必然会影响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

(二)中小学武术器材场馆情况

对鞍山市中小学武术器材供应和场馆的建设的调查中,得到了以下结果。

武术器械和训练场所是实施教学大纲和完成武术教学内容的重要保证。表2 显示,没有一所学校有完整的武术器械和训练场馆。无训练场馆但有部分武术器材的学校占12.5%,但这些武术器械几乎没有在体育课中出现过,极少数学校只是在体育课中偶尔教授一些武术基本功、少年拳等。87.5%的学校没有任何武术器械,更不用说武术训练场馆。

(三)中小学武术师资情况

体育教师的素质也影响武术教学,让非专业教师承担武术教学任务,可知对武术教学的忽视。

由表3知,抽样调查的24名中小学体育教师中, 专业武术教师很少, 只占 4.2%,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专业武术教师。这给鞍山市中小学的武术教学增加了难度。教师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何在 45 分钟的课堂上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上好课, 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鞍山市中小学, 武术师资的不足和水平不高影响着武术教学, 影响着新课程改革下体育教学效果。

(四)中小学生对武术的认识调查

1.中小学生了解武术的途径

由图 2知:中小学生了解武术的途径主要是影视网络(58%)和武侠小说(30%),而通过学校体育教师认识武术的只占6%。可知学生了解武术的主要途径是影视传媒、武侠小说而非学校体育,侧面反映了中小学武术教育的不足。受影视作品中武打特技的影响,学生对武术产生错误认识,过于幻想化,一旦发现现实情况,易导致情绪低落、厌学,直至逃避、放弃学习的情况出现。因此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当前影视作品对中小学生的错误诱导,将武术作为一种文化资源、教育资源来认识和研究,并利用现代手段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武术。

2.中小学生学习武术的动机

不同阶段的学生学习武术的动机有所区别。小学生学习武术的目的最多的是娱乐玩耍,其次是防身自卫、强身健体,选择了解传统文化较少,这与小学生年龄层次、文化背景相符。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化层次的提高,心理日趋成熟,中学生学习武术以娱乐为目的的虽较小学生有所下降但依然是主要目的,选择强身健体的逐渐增多,选择防身自卫的有所下降,选择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为目的的逐步增多。这说明学生学习武术的目的还是正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选择以“了解传统文化”为目的的学生人数相对较低,说明将学习武术看作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认识仍然不足。

3.中小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30%的小学生和28%初中生分别选择武术为最喜爱的运动,这符合中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中小学生耳濡目染也会对武术有所偏爱。另外,社会上各种武侠影视、书籍等的影响,使学生的好奇心增强。所以学生对武术多抱有向往的心理,这种心理又移植到武术课上。因此总体来看学生对武术的喜爱程度还较高。

4.中小学生喜爱的武术内容

通过对16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图 5),小学生最喜爱的武术项目是散打,其次是段位制套路和搏击操;初中生最喜爱的武术项目是搏击操,其次是散打和段位制套路。两者有明显差异,这说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于同一教材的喜爱程度有所区别,在编排和选用教材时须考虑学生的年龄因素;由于搏击操攻防特点鲜明,配合动感现代的音乐,符合中小学生喜爱娱乐、追求时尚的特性。相比之下学生对武术操和武术器械则没有多大兴趣,原因可能是武术操过于体操化,动作枯燥,缺乏韵味。

5.中小学武术教学方法的调查与分析

由图 6 知,学生对武术课教学方法表示满意的占 29%,基本满意的占 42%,不满意的占 29%,调查结果并不乐观。调查发现,武术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方法陈旧单一问题,不少教师停留在“讲解示范、练习、纠正错误、再练习”的传统教学方法上。教师过分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过分要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统一目标、统一要求、统一行动。而武术的攻防本质往往被忽略,教师未讲清动作内涵及运用,学生也没有领会动作的精妙。教学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喜欢武术却不喜欢上武术课的尴尬局面。

四、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1.鞍山市没有一所学校具有完整的武术器械和训练场馆。无训练场馆但是有部分武术器材的学校占12.5%,87.5%的学校没有任何武术器械。

2.鞍山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中武术专项毕业的体育教师很少, 只占 4.2%。95.8%的武术课由一般体育教师担任,武术师资不足、武术教学水平不高。

3.鞍山市中小学生对武术的喜爱程度较田径高,但不如趣味性、对抗性强的球类项目。我市小学生与初中学生对武术项目的喜爱有明显差异,小学生最喜爱的武术项目是散打,其次是段位制套路和搏击操;初中生最喜爱的武术项目是搏击操,其次是散打和段位制套路。

4.中小学生了解武术的主要途径是影视传媒和武侠小说而并非学校体育;小学生学习武术的目的主要是娱乐玩耍,其次是防身自卫,选择了解传统文化较少;中学生学习武术以娱乐为目的的虽然比小学生有所下降但依然是主要目的,选择强身健体的逐渐增多,选择防身自卫的有下降的趋势,选择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为目的的逐步增多。

(二)建议

1.建立和完善鞍山市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努力将武术中最容易普及和评分的一个项目列入我市升学体育考试内容,这对鞍山市武术运动的发展将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2.教学方法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终身体育观出发,把现代教育技术引进中小学武术课堂,让游戏贯穿中小学武术课堂。

3.加强中小学武术师资建设,通过各类体育学院和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大量符合中小学武术教育需要的武术教师。

4.教师进修学校应注重对体育教师武术技能和知识的培训,使教师能掌握武术的教学技巧和要点,从而真正的完成教学大纲内容。

参考文献:

[1]王慧丽.高校学生的健康教育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体育学刊.2OO3(1):95~97.

[2]曾世华.论武术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贯彻途径[J].湖北体育科技.2003 .6(第 22 卷 2 期).

[3]龚良新,易子斌.学校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设想[J].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3).

小学体育武术教学范文4

【关键词】武术教育;现代化;理念;体系;建构

提到武术,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一门艺术。但是回望武术发展的历史,可知,我国的武术教育方式已经从师承教育转变为了学校教育。现如今,人们总是把武术和体育混为一谈,认为武术是一种体育项目,其实不然。接下来,笔者就分析武术教育中需要进行充分运用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武术教育体系的建构。

1 从师徒传承到学校教育的转型

武术不仅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而且是一项能够强身健体的活动。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武术就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创新。在我国近代,习武是为了对付强大的敌人,保护自己的国家和个人的安全。为了将武术得到更好地传承,武术大师们都进行收纳门徒,教授其武术的精髓和技巧,使得武术得以有效地传承。渐渐地,随着人们对无数的逐渐重视,在学校教育中渗透了武术的教育。比如一些武术学校的开放等。在此过程中,武术教育朝着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进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

2 以往武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受到体育的严重冲击

随着奥林匹克运动会精神对东方的渗透,人们的体育意识在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体育活动的开展。这就对传统的武术产生一定的冲击作用。同时,传统的武术文化无力和西方的体育文化相抗衡,处于消亡的状态。对此,相关的研究人员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在接收西方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对本土的武术文化进行有力的保护和传承。其实,二者有着相同的目的和作用,人们要做的就是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

2.2 武术教育的弱化

由于武术教育中包含着浓厚的传统文化的因素在其中,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都对武术产生的兴趣。随我我国武术竞技模式的发展,更多的人学习武术就是为了获得一技之长,享受在武术竞技中的乐趣。渐渐地,他们对武术课程失去了兴趣,这就严重的影响了武术教育在课堂上的开展。

2.3 中小学武术教育与民办武术教育发展错位

众所周知,在现如今的中小学中,很少有武术教育这一科目。事实上,学校对学生进行武术教育是有其必要性的。因为在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武术教育不仅使得接收范围广,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好地传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但是,学校教育对武术极其不重视,导致大量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民办的武术学校。民办的武术学校是以教授学生武术知识为主,辅助文化课的教育。这样就使得中小学武术教育和民办武术教育的发展发生了严重的错位。

3 武术教育新理念

3.1 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武术教育中,要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武术教育中也同样做到因材施教。使得学生们能够在武术教学中找到乐趣,进而提高学习武术的意识。但是在此过程中也要严格遵守武术本身的规则,将学生们的需要与武术的特点相结合,这样才能是学校的武术教育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3.2 实现古为今用的目标

武术教育回归传统的核心是指武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应建立在传统武术文化的基础之上,把现今各种有利于武术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体系纳入到武术教育的发展中来,真正实现“古为今用”的目标,从而推动学校武术教育的全面开展。

3.3 打造武术教育多元化

学校武术教育体系是一个庞杂的系统,由许多要素构建而成。所以,我们要使各种有利于武术发展的因素都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它们共同发挥作用,共同完成学校体育教育在培养大中小学生中的使命,这就需要影响学校武术发展的各个因素实现多元和谐。

4 建构武术教育新体系

4.1 武术教学评价变革

在学校的武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们的武术动作的标准程度要求非常严格。当然这也是教学评价指标中的重要一项。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很少对学生们的武德有一定的要求。从古至今,武术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提高学生的自卫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但是,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使得武术教学的最基本内容被广大教师和学生们忽视。

首先是评价理念的变革。在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要将重心转向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因为学生是教学的中心,也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和落脚点。

其次是改终结评价为过程评价。这是针对武术教育中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这一教育功能而提出的。

再者是改“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单一评价”模式则无法胜任,武术段位制“练打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无疑为此提供了范式。

4.2 武术教学内容改革

武术教学内容是武术教育得以具体实施的根本。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织全国一百多位民间武术传人和武术专家学者创编了以青少年为主要使用对象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教程》包括培养武术兴趣的《趣味武术》,还有学习技术和文化的技术教程和理论教程。《趣味武术》分为段前一至三级,其主要内容是武术基本动作和武术游戏,分别适合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学习。

4.3 武术教学方法探索

寻求新的武术教学方法,是建构武术新体系的重要途径。要充分考虑到体育项目的一般方法,结合学生的不同需要,使用具有特色的武术教学方法。但是这一作法并不是对已有教学方法的否定,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创新。要将对传统文化融入到新的教学方法中,使得学生们在学习武术的同时不失武德。

4.4 武术师资培养模式创新

武术教师是武术教育内容得以传播的主导者,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武术教学质量。因此,构建新的武术教育体系必须重视武术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成为武术教育活动的核心力量。加强武术师资队伍建设,要重视在岗体育教师的武术培训,更重要的是要创新武术师资培养模式,从根源上解决武术师资质量和数量的问题。

5 结语

综上所述,武术教育要想实现现代化进程,必须形成武术教育的新理念,从而进行教育体系的重构。文中对武术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教育的新理念以及如何建构武术教育新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武术教育的重视,从而打造武术教育的良好环境,增强学生们的武术意识,使得我国的武术得以传承。

【参考文献】

[1]李甫涛.重新构建中学武术教育理念的理论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3).

小学体育武术教学范文5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要得以继承发展,在中小学校中开展武术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2004年4月,、教育部联合出台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其中在如何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途径中提到:“体育课要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中小学各学科教育要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内容。”[1]这对中小学武术教育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同时也为学校武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契机。本文旨在通过对鞍山市中小学武术教育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指出学校武术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进而为促进中小学武术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对鞍山市部分中小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其中教师问卷60份,回收60份,有效59份,有效率为98.3%;学生问卷600份,回收600份,有效498份,有效率为83%。

3.结果与分析

3.1中小学武术教学计划完成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鞍山市中小学按照《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并完成武术教学计划的学校占18.6%,部分完成计划的学校占37.3%,从未上过武术课的学校占44.1%。小学开设武术课略好于初中,初中略好于高中。调查表明,鞍山市中小学武术教育整体形式不容乐观。根据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规定,武术被设为中小学体育课的必修内容,可是鞍山市中小学武术的总开课率较低,大部分学校武术教学内容被舍去,武术在不少学校名存实亡,从而制约了武术在学校的普及与发展。所以中小学学校体育武术课这一领域还需要有关部门加以重视,为更好地开展武术课,弘扬民族精神做一些必要的工作。

3.2中小学武术师资情况

武术教学对武术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因为武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技术动作规范,而且要熟知武术各流派的风格特点及其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将文化教学与技术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展示出武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武术这一传统文化真正被发扬光大。然而,经调查发现:中小学体育教师中,专业武术教师很少,只占体育教师总数的3.7%,这些教师经过大学武术专项课的系统学习,具备足够的能力进行武术理论与技术教学任务;有96.3%的教师为非武术专项,武术师资的不足和水平不高影响着学校武术教学,影响着新课程改革下体育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武术师资缺乏,以及教学水平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了武术教学在中小学的发展。

3.3中小学生对武术的认知及兴趣动机调查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2]。经调查,学生学习及参与武术运动的动机主要是:防身抗暴、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品质、休闲娱乐、个性发展和了解传统文化等,可见学生对学习武术的动机繁多,内容丰富,呈明显的多样化趋势,其中防身抗暴和强身健体是学生学习武术的主要动机。在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就学生参加武术运动这一问题,选择防身抗暴的学生数占首位,占被调查总人数的75.6%,其次是强身健体(51.7%)和锻炼意志品质(43.2%)等因素。而选择“了解我国传统文化”(4.8%)动机的明显偏低,这与“把传授武术上升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高度来认识”的理念相去甚远。

此外,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学生对武术的认识不够全面,对武术的了解途径较单一,中小学生通过电影、电视了解武术的占65.6%,通过武侠小说了解武术的占45.5%,通过学校体育教师了解武术的占24.4%,可以看出通过影视和武侠小说了解武术的占到了大多数,这就给武术运动发展和武术在学校中的传播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加强武术教学的同时要加大武术的正面宣传力度,增强学生的武术意识,不仅要宣传武术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宣传武术的文化内涵,要让学生对武术运动产生兴趣,使学生真正了解中国武术,逐步做到由知到练,由练到爱。

3.4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调查与分析

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的变化主要是武术套路。如何“以培养目标为主线,以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中心”进行武术教学,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3]。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武术被纳入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教材以来,逐渐形成了以基本功、长拳套路、对练套路为主要内容的教材体系,这种教材体系较好地体现了现代武术运动自身的规律及其特点,在推广武术、传播武术文化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4]。仅以套路运动为学校武术内容的全部,既没有反映武术整体的技术体系,又没有突出武术的本质特征,而且没有反映出学生对武术教学内容的兴趣,加上武术套路动作难学易忘、形式单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感到枯燥、乏味,很容易出现学生喜欢武术,却不喜欢上武术课的情况,没有体现“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5]的理念。因此,武术教材应该以人为本,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学体育教育。通过对498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小学生最喜爱的武术项目是散打,其次是段位制套路和搏击操;初中生最喜爱的武术项目是搏击操,其次是散打和段位制套路;高中生最喜爱的武术项目也是搏击操,其次是散打和武术器械,这说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于同一类教材的喜爱程度有所区别,学校体育课在编排和选用武术教材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因素。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鞍山市中小学按照《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武术课的学校占18.6%,偶尔上过武术课但不系统的学校占37.3%,从未上过武术课的学校占44.1%,武术在大部分中小学校名存实亡,从而制约了武术的普及与发展。

4.1.2鞍山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中武术专项毕业的体育教师很少,只占3.7%,很多学校都没有专业的武术教师,大部分学校武术课则由一般体育教师担任,武术师资不足和武术教学水平不高影响着新课程改革下武术课教学效果。

4.1.3中小学生了解武术的主要途径是影视传媒和武侠小说,导致学生对武术产生超现实的虚幻认识。总体来看,选择“了解传统文化”为目的的学生人数较低,说明中小学生对学习武术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的不足。

4.1.4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竞技性强,教育性、趣味性差,忽视礼仪文化与民族精神教育,既没有反映武术整体的技术体系,又没有突出武术的本质特征。

4.2建议

4.2.1相关部门应为武术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和学术交流机会,以提高教师的武术理论和技术水平,尤其要注重现有非专业教师的培养,使之尽快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便更好地胜任武术教学工作。

4.2.2在武术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按不同学段编写不同难度的教材,并且建立相应的武术运动考核或达标办法,从而加快推动武术在中小学校园的开展。

4.2.3中小学武术发展应与武术段位制相结合,组织一些内容丰富的武术竞赛活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为实现“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运动目标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省略/qtfz/qsn/zxxtyk.htm.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版,1997:120.

[3]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11,64-69,126-133.

小学体育武术教学范文6

1 从师徒传承到学校教育的转型

武术不仅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而且是一项能够强身健体的活动。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武术就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创新。在我国近代,习武是为了对付强大的敌人,保护自己的国家和个人的安全。为了将武术得到更好地传承,武术大师们都进行收纳门徒,教授其武术的精髓和技巧,使得武术得以有效地传承。渐渐地,随着人们对无数的逐渐重视,在学校教育中渗透了武术的教育。比如一些武术学校的开放等。在此过程中,武术教育朝着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进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

2 以往武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受到体育的严重冲击

随着奥林匹克运动会精神对东方的渗透,人们的体育意识在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体育活动的开展。这就对传统的武术产生一定的冲击作用。同时,传统的武术文化无力和西方的体育文化相抗衡,处于消亡的状态。对此,相关的研究人员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在接收西方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对本土的武术文化进行有力的保护和传承。其实,二者有着相同的目的和作用,人们要做的就是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

2.2 武术教育的弱化

由于武术教育中包含着浓厚的传统文化的因素在其中,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都对武术产生的兴趣。随我我国武术竞技模式的发展,更多的人学习武术就是为了获得一技之长,享受在武术竞技中的乐趣。渐渐地,他们对武术课程失去了兴趣,这就严重的影响了武术教育在课堂上的开展。

2.3 中小学武术教育与民办武术教育发展错位

众所周知,在现如今的中小学中,很少有武术教育这一科目。事实上,学校对学生进行武术教育是有其必要性的。因为在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武术教育不仅使得接收范围广,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好地传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但是,学校教育对武术极其不重视,导致大量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民办的武术学校。民办的武术学校是以教授学生武术知识为主,辅助文化课的教育。这样就使得中小学武术教育和民办武术教育的发展发生了严重的错位。

3 武术教育新理念

3.1 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武术教育中,要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武术教育中也同样做到因材施教。使得学生们能够在武术教学中找到乐趣,进而提高学习武术的意识。但是在此过程中也要严格遵守武术本身的规则,将学生们的需要与武术的特点相结合,这样才能是学校的武术教育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3.2 实现古为今用的目标

武术教育回归传统的核心是指武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应建立在传统武术文化的基础之上,把现今各种有利于武术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体系纳入到武术教育的发展中来,真正实现“古为今用”的目标,从而推动学校武术教育的全面开展。

3.3 打造武术教育多元化

学校武术教育体系是一个庞杂的系统,由许多要素构建而成。所以,我们要使各种有利于武术发展的因素都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它们共同发挥作用,共同完成学校体育教育在培养大中小学生中的使命,这就需要影响学校武术发展的各个因素实现多元和谐。

4 建构武术教育新体系

4.1 武术教学评价变革

在学校的武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们的武术动作的标准程度要求非常严格。当然这也是教学评价指标中的重要一项。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很少对学生们的武德有一定的要求。从古至今,武术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提高学生的自卫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但是,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使得武术教学的最基本内容被广大教师和学生们忽视。

首先是评价理念的变革。在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要将重心转向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因为学生是教学的中心,也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和落脚点。

其次是改终结评价为过程评价。这是针对武术教育中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这一教育功能而提出的。

再者是改“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单一评价”模式则无法胜任,武术段位制“练打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无疑为此提供了范式。

4.2 武术教学内容改革

武术教学内容是武术教育得以具体实施的根本。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织全国一百多位民间武术传人和武术专家学者创编了以青少年为主要使用对象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教程》包括培养武术兴趣的《趣味武术》,还有学习技术和文化的技术教程和理论教程。《趣味武术》分为段前一至三级,其主要内容是武术基本动作和武术游戏,分别适合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学习。

4.3 武术教学方法探索

寻求新的武术教学方法,是建构武术新体系的重要途径。要充分考虑到体育项目的一般方法,结合学生的不同需要,使用具有特色的武术教学方法。但是这一作法并不是对已有教学方法的否定,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创新。要将对传统文化融入到新的教学方法中,使得学生们在学习武术的同时不失武德。

4.4 武术师资培养模式创新

武术教师是武术教育内容得以传播的主导者,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武术教学质量。因此,构建新的武术教育体系必须重视武术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成为武术教育活动的核心力量。加强武术师资队伍建设,要重视在岗体育教师的武术培训,更重要的是要创新武术师资培养模式,从根源上解决武术师资质量和数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