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护理常识范例6篇

老年人护理常识

老年人护理常识范文1

【关键词】 老年病人 口服用药 常见问题 护理 探讨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所占人口比例越来越高,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绝不仅仅是老年人自己的问题,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衍生出一系列医疗保障、生活料理、疾病护理等问题。人老病多、用药亦多,这给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个器官都发生一系列的功能变化,各个脏器均出现退行性变化,住院老年病人用药是临床护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本文对我科100名住院老年病人进行调查,旨在了解住院老年病人在口服用药中常见的问题及护理对策,以便更好的发挥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使药疗监护得到有效保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4月—2008年11月期间,随机抽取我科68岁—89岁,平均(78.0±4.3岁),住院老年病人100名(意识清楚、能独立回答问话),其中男性48例,女性52例;小学以下文化程度54例,中学28例,大专以上18例;伴发1种疾病者45例(占45%),伴发2种疾病者19例(占19%);伴发3种疾病者16例(占16%);长期同时服4种药物者12例(占12%),5种以上药物者59例(占59%)。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用百分率进行统计分析。

1.2 调查内容

问卷的内容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临床常发生老年病人口服用药常见问题自行设计,共6项。经我院五位护理专家审核修改,认为效度可靠,重测信度为0.80。重点内容包括住院老年病人口服用药常见存在的问题和护士对病人中存在问题的认识两方面。

1.3 分析资料的方法

对回收到有效问卷结果用百分率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住院老年病人口服用药中的常见问题

2.2 护士对病人中存在问题的认识

住院老年病人口服用药过程中存在护理工作不到位现象,如护士发放口服药时不能做到服药到口,发药后又不能及时督促患者服药,因此,有41.0%的患者因记忆力减退和认知分辨率差,曾发生过漏服服药;有40.0%的患者由于不懂得药理知识,擅自服用院外带入的药物;有30.0%的患者不按指导服药;有25.0%的患者不能按时服药;有23.0%的患者有不能自行拆除药物包装;又如有的老人行动不便,护士发药时不备水或水凉后未及时为患者补充热水,从而使患者不能及时服药,造成患者漏服药或意外事件的发生。

3 讨论

3.1 老年病人自身因素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调查中发现,有47.0%的老年病人在服药过程中发生过呛咳。临床上常有多种疾病因素可导致老年病人吞咽功能障碍。有28.0%的住院老年病人希望自己独立服药;调查中有64.0%老年病人住院期间自行用药,不同程度影响到住院期间正常药物服用。由于服药种类太多、次数频繁也会造成病人忘记服药、不能按时服药等安全隐患。

3.2 护士工作落实不到位影响老年病人服药

对老年病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能力评估不全面。老年病人记忆力减退,且所服药物种类繁多,有些药物需分别服用,因此,容易发生漏服或忘服药物。反应出临床护士对老年病人服药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评估不足,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及时了解老人的困难。护士对老年人实施人文关怀认识不够,护理工作中存在服务不到位现象,护士在发药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服药到口原则,未能及时督促,致使病人漏服药物,影响治疗。本调查中有23.0%的老年病人不能自行拆除药物包装,护士在发药前有时未能及时打开包装,导致老年病人不能及时用药。另外,13.0%老年病人不能自己准备服药用水,护士履行职责发药时备服药用水,可避免老年人因备水困难发生烫伤等意外。

3.3 增强护士服药安全意识,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是住院老年病人服药安全的保障[4]。

护士从负责备药、发药到协助老年病人服药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服药安全,护士长应加强护士对服药安全意识的教育,加强对服药过程中的监督力度,使护士做到主动对老年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并针对老年病人的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对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病人也要给予协助与督促、指导。提高预见性护理能力[5],坚持执行服药到口原则,服务到位是有效预防老年病人服药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保障。

3.4 对患者家属、陪护人员进行安全服药宣教和管理,提高患者服药安全性。

有些老年病人在住院前就长期服药,已形成自己的服药规律,对病房护士实施的服药到口顺从性差[6]。因此,护士长、护士应加强对病人家属、陪护人员的管理,主动向他们宣传安全服药知识,并及时与其沟通,在交流中了解和分析患者服药过程中易发生的安全隐患,告诉他们预防措施,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以提高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的服药安全性。

4 口服用药常见问题的管理措施

4.1 加强对护士的服药安全教育

4.2 做好老年病人的健康教育

4.3 加强家属或陪护人员管理

4.4 加强老年病房管理力度

老年人护理常识范文2

【关键词】急诊科;老年;昏迷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246-02

伴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社会各方面对老年人的关注力度越来越高,医疗护理方面也不例外。在急诊医学中,老年昏迷患者由于受年龄、身体机能下降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通常有着发病急、病情严重以及病死率较高的特点[1]。因而,有必要对急诊科老年昏迷患者的护理对策进行探讨。

一、资料

本文在研究中选取我院急诊科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所收治的老年昏迷患者9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其中男性老年患者51例,女性老年患者45例,年龄为60岁至81岁,这些老年昏迷患者平均年龄为73.8岁。在研究中将这些患者通过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

二、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老年昏迷患者在护理中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而对于观察组的老年昏迷患者则应用个性化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因为昏迷的老年患者的吞咽与咳嗽等容易出现障碍,这就增加了呕吐物与呼吸道的分泌物堵塞呼吸道的可能性,因而护理人员应及时快速的清除呼吸道,确保老年患者的气道通畅[2]。浅昏迷的老年患者可通过鼻导管进行给氧治疗,深度昏迷的老年患者则应适时采用的面罩给氧治疗方式,若在处理过程中存在给氧效果不佳的情况,可通过气管插管呼吸机的方式来对老年昏迷患者进行给氧操作。在对老年昏迷患者的给氧中,护理人员应实时监测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与血氧饱和度,进而避免低氧血症的出现。除此以外,还应针对老年患者以往病史等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个性化的护理方式。通过个性化护理方式的应用,减轻老年昏迷患者的心理压力,在维持患者心理平衡的基础上协助患者战胜疾病。

在疗效评价标准上,本研究以《急症诊疗规范》为依据,采用的是计分法,以老年患者的语言、意识以及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等作为基础来进行评分,起点的最高分不超过18分,满分则为28分。恶化指的是老年昏迷患者的病情愈加加重,积分减少或已经发生死亡的老年昏迷患者;无效指的是积分增加超过 4 分以上的老年昏迷患者;显效则指的是积分增加大于 10 分的老年昏迷患者。

四、讨论

因为老年患者的脑功能受到抑制而导致患者意识丧失与随意运动消失,使得老年患者出现昏迷,昏迷属于对刺激没有反映或者出现异常反射活动的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老年昏迷患者的意识水平严重下降,呈睡眠样状态[3]。老年昏迷患者是急诊科常见的患者,有着死亡率高的特点。老年昏迷患者的急诊科护理涉及到的专业知识与护理经验范围较广。伴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护理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急诊科老年昏迷患者的护理呈个性化护理发展的趋势。对于老年昏迷患者来说,通常病情变化具有随机性的特点,因而计划性诊断、治疗措施以及护理对策相对来说较少。这就决定了护理人员在急诊科老年昏迷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多观察并勤巡视[4]。做到老年患者病情的变化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而做出相应的判断,采用相应的个性化的护理方式。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仅要有较好的护理专业知识与护理经验,同时要要求护理人员具有医学、心理学以及营养学等方面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进而为急诊科的老年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急救以及护理,进而从根本上提高老年昏迷患者的急救效果。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急诊科对老年昏迷患者护理效果的高低对老年昏迷患者的急救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对照组比观察组的老年昏迷患者在急诊抢救成功率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简而言之,结合老年昏迷患者的实际情况,个性化的护理方式的应用能够极大的提高急诊科老年昏迷患者的护理效果,因而有必要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珊珊,马桂琴.急诊老年昏迷患者 265 例病因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 2012(6);558-559.

[2] 卢金凌.急诊昏迷患者的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29);214-215.

[3] 王晓荔.急诊昏迷病人的临床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 2012(01):43-44.

[4] 郝晓娟,李红,许婷,潘娟.急诊科昏迷患者212例急救护理路径的探讨[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2(02):178-179.

作者简介:

老年人护理常识范文3

【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141-01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口腔卫生宣教工作的开展,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也有很大的提高,其中提高老龄患者(特别是佩带活动修复体的老年人人群)自我口腔护理质量日益被重视。可摘局部义齿是常见修复法之一,临床上广泛用于牙列缺损的修复。如果使用中维护不当,容易引起义齿基牙或邻牙继发龋牙龈牙周病变等并发症。目前关于义齿使用和日常护理方面的详细报道较少,为此,口腔医院借2008年底大规模免费体检之机的进行了相关调查分析,现将分析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对象:体检过程中采集自2003年10月~2008年1月,口内安装可摘局部义齿1年以上者594例为对象,男349例女245例,年龄50~81岁,平均67岁。安装简单义齿(单纯肯氏2类和3类缺失,不含亚类者)179例,复杂义齿者415例。义齿使用不满2年组193例,2年以上组401例。

1.2方法:于口腔体检中行口内检查,采用自选设计的义齿使用和口腔护理情况调查表,口腔专业医师收集资料。调查内容包括:常规个人信息(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职业等),是否为初次佩带,是否了解正确的口腔维护知识,初次使用义齿舒适程度,口腔卫生状况(采用牙结石指数,牙龈出血指数评价),日常义齿口腔护理习惯和方法,相关生活习惯(吸烟和饮茶等),义齿使用后并发症(继发龋、牙龈炎)。调查结果行相关对比分析。

2结果:

2. 1义齿使用卫生状况:义齿表面不洁(食物残屑、茶褐色、烟垢、结石、) 426例( 71.7 %)。有吸烟、饮茶习惯者义齿不洁占71.3%,无吸烟、饮茶习惯者仅占16.7%,二者间差异非常显著 (P

2.2日常义齿护理状况:平时注意进食后取下义齿冲洗、漱口,刷牙时有清洗义齿习惯者441例 (74.2%);无此习惯者153例(25.8%)。戴入义齿后从未取下者9例,均见于经济状况较差或者自理能力差的病患。

2.3使用义齿并发症:全组使用义齿所致基牙继发龋和牙龈炎分别占7.1%(42例)和28.6%(170例),其中有护理习惯者分别占6.7%(3例)和12.3%(21例),无护理习惯者分别占93.3%(39例)和87.7%(149例),二者问均差异性非常显著(P均

3讨论

初戴义齿时,可能会出现异物感、发音不清、恶心、口水多、疼痛等现象,这些症状都是成为患者能否尽快适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使用适应性与个人体质的敏感差异,心理因数,以及缺牙部位和数目、义齿基托面积大小等因素有密切关系⑴。判定其适应性主要依据患者主观感觉作为标准,表现为简单义齿易适应,非初戴者易适应,了解口腔修复义齿佩带维护常识的易适应⑵。因此,试带时护士仔细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顾虑,指导患者耐心使用就显得尤其重要突出。另外戴入义齿后,指导其加强日常口腔护理,保持义齿清洁卫生,预防牙齿、牙周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调查结果表明,随着义齿使用年限的增长,义齿继发龋和牙龈炎也增加;更有少数患者缺乏日常口腔护理意识,使用义齿时不注意清洁卫生;极个别患者使用义齿多年从未取下,致使义齿不易取出伴发严重继发龋和牙龈炎。老年患者是个特殊群体,独特性表现为: 一.心理因素:心理恐惧、固执心理是老年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常有的心理反应,有些老年患者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对医疗环境不熟悉,害怕疼痛;有些老年人有因年龄增长,性格改变形成固执的心理。 二.口腔状况特殊:由于缺乏及时发现治疗,老年患者口腔常存在牙列缺损,且以牙松动和残根、残冠居多,咬合关系及颌位关系紊乱,牙周情况差,口腔卫生差等现象⑶。针对上述状况,口腔门诊护士在门诊上常需要扮演着健康教育者的角色。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所患疾病,进行分析和解释,用自己的语言、表情、姿态、态度去影响和改变患者感受,从而消除削弱各种不利于治疗因素的影响。尊重老年患者,耐心听取老年患者的意见,使其充满信心和安全感,从而消除焦虑或恐惧,接纳和信任护理工作,愉快的接受治疗。还有一些老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亲属陪护,所以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和沟通也成为护理和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⑷。我们进行健康教育的形式也应是多样化的,除了传统的口头宣教外,还应在分诊过程中提供各种健康教育处方、小手册,供患者拿取和阅读,利用空闲时常运用模型展示的各种修复体,让患者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修复体类型和口腔护理义齿护理,增强患者口腔保健意识。这种口腔护士护理新职能的培养和建立在提高老龄患者(特别是佩带活动修复体的老年人人群)自我口腔护理质量中的作用突出,其正被更多同仁所认识和加强,也有待我们共同探讨和深化!

参考文献

[1] 赵铱民 陈吉华口腔修复学―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 刘洪臣,储冰蜂,王燕一.老年口腔修复的特点[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4,2(2):104―107

老年人护理常识范文4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82例老年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护理干预主要通过饮食指导、心理干预、运动指导、用药指导等进行。出院后一个月进行随访,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血压正常值知晓率、规律服药率和血压值。结果:通过我们的护理干预,可以看出血压正常值知晓率、服药规律、血压控制水平都较护理干预前有了显著性提高。结论:通过我们的护理干预行为,可以让患者对老年性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同时认识到服药规律和血压控制的重要性,从而最终达到稳定血压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老年性原发性高血压;护理干预;效果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常见疾病,其会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是诱发多种心脑疾病基本的危险因素和重要因素[1]。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的加大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已经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者约有50%[2]。而老年患者又有主观或者客观的依从性差的特点。所以做好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的护理干预,提高他们的依从性,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是我们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之一。我科对老年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82例老年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2001年WHO标准[3]。病例入选标准①年龄>65岁[4];②血压水平2级以上,合并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③排除高血压急症,继发性高血压,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男性53例,女性29例,年龄65-89岁,平均76.4岁;合并冠心病58例,糖尿病46例;2级高血压64例,3级高血压18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1例,高中及中专16例,大专及大学以上15例。排除老年痴呆、严重听觉障碍、语言交流障碍、神经与精神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情志清楚,能自行回答相关问题。

2.护理干预方法及内容

2.1 护理干预方法:①将高血压相关知识编印成小册子,住院病人人手一份进行阅读;②每周进行高血压知识讲座,对住院病人及病人家属进行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指导;③利用在护理病人时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

2.2 护理干预内容

2.2.1 饮食指导:给患者讲述不良的饮食习惯带来的危害,让患者的食盐量控制在5g/日以内,并嘱戒烟、限酒、避免喝浓茶。

2.2.2 心理干预:热情诚恳接待病人,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殊心理,给予个体化的心理支持,使其树立信心,缓解心理压力,从而提高顺从性,以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5]。

2.2. 3 运动指导:制定适合老年患者进行的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家庭打扫卫生等。让患者在适度的运动中达到全身放松的效果。

2.2.4 用药指导:按照药物的起效时间与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正确指导患者用药,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药物的名称、剂量、用药时间、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观察及简要的紧急处理方法等。

2.3 评价方法:通过对入院时询问血压正常值知晓、服药情况及血压情况,与出院后一个月的随访对比,评价患者的血压正常值知晓率、服药规律、高血压控制情况。

2.3.1 血压正常值知晓率:通过对患者本人的具体询问确定其对血压正常值的知晓情况。评价标准:能准确回答出正常上限范围和正常下限范围,即为完全掌握;只能回答正常上限范围或正常下限范围,或者只能回答具体正常数值,不能回答出范围的为了解;完全不了解正常血压范围的为不知道。

2.3.2 服药规律:通过每月一次的门诊或电话随访了解服药规律情况。评价标准:根据患者本人的回答判断其服药规律情况。完全遵医嘱服药的为良好服药规律;2次及以内不能遵医嘱服药的为合格服药规律;2次以上不能遵医嘱服药的为不合格服药规律。

2.3.3 高血压控制率:由我科专业护理人员使用统一的水银柱血压测量仪,在病人同侧上臂测量。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

3. 结果

3.1护理干预前后血压正常值知晓率比较 护理干预前82例中,完全掌握9例,了解33例,不知道40例,知晓率51.2%;护理干预后82例中,完全掌握27例,了解46例,不知道9例,知晓率89.0%。两组知晓率差异有显著性(P

4. 讨论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人口老龄化,体力锻炼的减少,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6]。而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高血压的治疗是长期性的,所以需要患者有正确的态度和较高的服药依从性。老年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其特殊性:1、对疾病相关知识认识不足,对血压不稳定或者持续维持在高水平的危害没有足够的重视;2、有焦躁、抑郁、易激动等心理特点,对待疾病,常有极端的心理包袱,认为“都活了这么大年纪了,大不了一死,就不用这样整天吃药了”等悲观思想[7]。3、自身体质问题。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长期服药,或者常有其他基础性疾病,所以药物的不良反应常会对患者的规律服药造成影响。而通过我们的护理干预行为,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指导合作参与型的护患关系,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交流和指导,使患者对老年性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同时认识到服药规律和血压控制的重要性,从而最终达到稳定血压的目的。通过我们的护理干预,可以看出血压正常值知晓率、服药规律、血压控制水平都较护理干预前有了显著性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力生,王文,姚崇华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J].中华高压杂志,2010,18(1):11-30.

[2]黄晓波,胡蓉.高血压病流行状况及预防策略[J].重庆医学,2006,11(2):172-174.

[3]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51.

[4]张廷杰.老年人高血压的几个问题[J].高血压杂志,2006,14(3):162-164.

[5]陈雪芹,刘茜,杨君.老年高血压病人心理干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04,18(5):877.

老年人护理常识范文5

【关键词】老年人;病态心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366-01

随着人类社会的前进,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的寿命正在逐步延长,老年人在人群中的比例也相应地增长,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已摆为人类自身生存的十分严峻课题。因此,掌握老年人常见的病态心理特征与对策,不但有助于保障老年人的生命生存质量,减小病残,延长生命,而且对社会稳定、家庭和睦具有十分现实意义。

1 常见病态心理特征

1.1 孤独心理:老年人因丧失配偶、朋辈或与子女分居,常有孤独感、寂寞感,久之烦躁不安,易怒善疑,总认为自已年龄大了、不中用了,而自暴自弃,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常因一些小事而大发脾气,不能自制。如不注意调适,常发展为老年性痴呆或老年性精神病,从而给家庭、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1.2 疑老心理:这类老人普遍存在,一是人老,身体器官总体下降,不可抗拒的各种慢性疾病接踵而来,临床症状为慢性身心折磨,于是常纠缠领导、护理人员送他去综合医院进行全身检查,担心病入膏盲,不治而矣;二是子女或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孤独的心理状态造就变态心理,终日无病,诉说自已年事已高,时日无儿,要求儿女隔日陪伴身边,以防不测。如,我院有一位慢性胃痛史老人,医务人员虽然给予对症处理,但仍觉得这还不舒服,那也还不行,老人听力又差,护理人员稍微大声向他解释,便说护理人员关心、体贴、呵护不周,嫌他老,疑老心重。

1.3 返童心理:有些老年人童心复前,如爱吃、贪玩,表现天真,尤其以文化素质较低的老人为多见。我院一位老人,胃肠不好,却酷爱零食,经常不择时机,倚着拐杖,出去买面包、蛋糕之类,而且一次吃了很多个,而致多次闹肚子病,拉得满身都是腐臭味,而对护理人员给自已的全身卫生清洗和耐心劝解,总是虚心接受、坚持不改,自我意识无异于小孩。

1.4 自尊心理:老年人特别喜欢周围人尊敬他、恭敬他、服从他,尤其要求晚辈对自已百依百顺,看待年轻人,即认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革命的接班人,但又不服气,总认为自已知识多,经验丰富,不承认自已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等下降,不如晚辈,性情固执,怪癖任性。如我院有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参政意识仍特别浓厚,院内大小事务他都喜欢干预,稍有半点不随意,便不高兴,而大发脾气。这类老人常见于从领导岗位退居下来的知识群体。

1.5 怀旧心理:老年人很喜欢追忆往事,喜欢留恋旧日的同志和朋友,对有的人和事向人反复叙述,尤其是年轻时值得骄傲自豪之事,常在他人面前炫耀不已。如,我院有十几位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革命功臣老人,他们多数逢人便会滔滔不绝地叙述那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虽然我院也曾多次护送他们到附近院校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演讲,但他们一上讲台,往往就忘记了时间的推移,忘记了同学们还有其他功课需要温习。

1.6 嗜药心理:农村多数老人因文化程度低,卫生知识贫乏,自我社会价值淡漠,不关注健康之道。患病后却过分依赖药物,以吃种类繁多的药品(包括补药)来自我心理安慰,嗜药心理浓厚,不听医生忠告,如我院一位烈士遗孀得了感冒,却终日躺在床上,闹着要加服ATP,并且要每天静注50%葡萄糖50CC,领导来看望她或护理人员端水送饭上来,劝她起床多走动,她却越劝越反感,固执己见,重药轻医,重治轻防。

2 对策

2.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必须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对待老年人态度要和蔼、亲切、关心、体贴、言语温和,尊重他们,不要勉强老年人改变他们长期形成的习惯和嗜好,经常向他们介绍当地有关长寿老人的生活经验和防衰老的措施,使他们既认识到衰老是人生中生理发展的必然规律,又懂得延长寿命的科学方法,从而保障了老人的生命生活质量。

2.2 临床护理:

2.2.1 生活环境: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应安排一个相应的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防止各种噪音,夜间睡眠时,室内最好保持弱光,防起床发生意外,床铺被褥要轻松、暖和,衣着鞋袜要适宜。

2.2.2 个人卫生:老年人皮下脂肪减少,肝腺萎缩,分泌减少,以致于皮肤干燥、脆薄、有皮屑、起皱纹、易破损、干裂而引起感染,应给中性肥皂洗澡,必要时给予按摩,以增进血液循环。多数老年人,生活懒散,护理人员应协助和督促他们更换衣服、洗脚、修剪指(趾)甲,注意个人卫生。

2.2.3 营养与饮食:老年人常有牙齿脱落或有齿,咀嚼不便,应给软食或流质,老年人基础代谢降低,消化能力低于年轻人,应给氨基酸组成的高生物价蛋白质,以增加营养,如豆、肉、鱼、蛋、牛奶等,少食用动物性脂肪,食用植物油,糖类供应宜用淀粉为主,多食含维生素、钾、钙的水果、蔬菜,钠盐食入量每天不宜超过10g。为增强肠腔运动机能,应适当增加富有纤维的食物,少食用胀气食物,进食时慢吞咽,每餐不宜过饱(即少量多餐),吸烟和过量饮酒对老年人不利,应耐心劝诫。

2.2.4 适当活动:老年人因机体功能衰退,往往好静,护理人员应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和性格爱好,有针对性地组织老年人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体育健身器材功能锻炼,活动肌体以保持血液循环通畅,以利老年人健康长寿。

2.2.5 做好预防保健及护理咨询:老年人由于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老性改变,容易患病,病后痊愈也缓慢。我院特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以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生存质量,保证老年人常见病得以及时防治。另外还对老人进行健康指导,使他们了解引起疾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认识到有规律的生活起居,适当的运动,合理的饮食和禁戒烟酒等,对增进机体功能,防止动脉硬化的重要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剖析老年人病态心理特征与对策,对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常规护理,而且要有心理学、语言学基础,视老人如亲人,真正使护理工作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使老人心情舒畅,对生活充满希望,为社会、为家庭奋发生命余辉。

老年人护理常识范文6

江苏省昆山市老年医院老年科 江苏省昆山市 215324

【摘 要】目的:通过对老年病患者护理风险中各类因素的分析,探讨对其的预防途径;方法:选取我院2014-2015年期间进行治疗的老年病患者248 例,平均分为干预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分别进行日常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风险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通过进行干预性护理,老年患者的服务满意度高达95.97%,其护理风险的发生率远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病患者的干预性护理,制定完善相应的规范流程,可以有效的避免老年病患者的护理风险。

关键词 老年病;护理;风险;措施

随着我国逐步步入人口老龄化的阶段,老年病患者逐年增加[1]。老年病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老化,身体功能衰退,感觉、行动、思维以及饮食能力普遍下降,宜诱发各类功能性疾病。为了提高老年病患者的康复几率,加强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 年2 月-2015 年2 月期间进行治疗的248 例老年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86 例,女性患者62 例,年龄为59-87 岁之间,平均年龄71.4 岁。随即分为干预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干预护理组124 例患者,平均年龄71.6 岁,男性患者93 例,女性患者31 例;常规护理组共计124 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93 例,女性患者31 例,平均年龄71.2 岁。两组患者中能自理者占总数的19%,部分自理者占总数的22%,完全不能自理者占总数的59%,所有患者病情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常见慢性病为主。所有患者基本情况相似(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临床资料回顾性调查和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分析。问卷调查方法通过对老年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问卷式调查,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经过本人及家属同意。

1.3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进行老年病的日常护理工作,干预护理组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干预护理措施。

1.3.1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对潜在的或者是客观存在的护理风险,运用系统的理论知识,进行科学识别与评估[2]。评估范围应围绕风险发生概率及风险损失度进行评估,根据损失的发生频率、严重程度、侦测程度来确定风险发生指数( 发生频率* 严重程度*侦测度),然后根据分数值进行风险评定。

1.3.2 安全管理措施

在安全管理方面,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相关评估制度,制定风险或相关因素评估量表。利用相关管理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降低风险的发生几率。同时完善医护人员的相关工作流程和标准以及各类风险应急预案[3],建立安全护理考核标准,建立安全管理检测标准和监管制度。在完善各项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对监管力度,真正将所有标准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

在人员管理方面,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以及职业技能的培训[4],建立培训和考核机制,制定培训和考核的相关标准,确保医护人员能够将工作标准落实的实际工作当中。

对于特殊环境以及重点设备物品的管理,应当对其作出明确的警示标示,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明确告知,以防止意外的发生。在位患者提供使用物品时,需保证使用物品的安全、合格,尤其是一次性、无菌类使用物品。同时针对各类仪器制定相关操作流程和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其安全使用。

针对老年人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干预,通过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即使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尤其是针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要及时的与其进行交流,满足其正常的心理需要,避免意外的发生。同时定期对老年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和安全教育,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有效的增进了医患间的良好关系。

1.4 统计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通过spss17.0 进行统计分析,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通过实行风险管理,干预护理组的风险事件发生比例远低于常规护理组(见表1)。

2.2 患者满意度对比

通过干预护理,患者对日常护理操作、服务态度等方面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见表2)。

3 讨论

通过研究表明,针对老年病患者开展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舒适度和患者满意度,同时可以有效的降低各类风险的发生几率。

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能有效的减少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康复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孙燕玲, 郭莉兰, 吴华颖, 田家香. 老年患者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05):94-95.

[2] 徐爱霞, 齐风玲. 老年病患者护理风险因素探讨及管理策略[J]. 中国实用医药,2011,06(01):26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