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治教育课程范例6篇

青少年法治教育课程

青少年法治教育课程范文1

1.1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的法制教育隶属于德育,中小学法制教育课程自然也缺乏独立性,也是德育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中小学校的教学大纲虽然已将法制教育课程纳入其中,确保了该课程的授课时间,但是并未对法制教育的教材做出明确规定。现在我国的小学生德育课程是依据《公民》一书,主要普及一些道德常识,教育小学生们要恪守校纪校规,要遵守交通规则等等。“思想品德”一课则是初中生德育的主要课程。到了高中阶段,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等课程组成了德育的课程。在这些教材中,均没有涉及到有关法律方面知识的教学。进入大学之后,除了法律专业的学生专业学习法律知识之外,其余专业的学生都局限于公共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学习法律知识。从课程设置来看,法制教育课程设置缺乏其应有的独立性和重视度,只是单一的从属于公共政治理论课程。在2006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课程方案落实之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课合二为一设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的课时较原先有所减少,法律基础部分的内容也仅仅占到新编教材的三分之一。

1.2青少年法制教育考评体系落后

学校片面追求智育,只重分数看轻德育,教师大多认为学生只要成绩好即可“一俊遮百丑”,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法制教育便成了单纯的知识了解课,基本上处于应付状态。只要学生明白是什么即完成任务,却不管学生是否这样做,直接导致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法律意识淡薄。如今日益增长的青少年犯罪率足以证明现行法制教育的疏漏。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无论什么学科,一贯以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由于现行中小学的教学大纲根本没有直接将法律知识纳入到中考和高考的考试范围,所以法律知识不像其他的学科那样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因此,为了检验中小学法制教育效果,也为了凸显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将法律知识也作为考察要点列入中考和高考的范围中去。

1.3家长教育观念的问题

我国的家长历来只重结果不问过程,过度追求孩子成绩,重智轻法,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德行发展。他们往往紧盯排名,却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视而不见,直至孩子走上犯罪歧途才追悔莫及。在法治社会中,光有好成绩没有好的德行和正确的法制观念是无法立足的。

2针对以上青少年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我将根据当前青少年违法

犯罪的现状特点及成因,提出自己对于如何加强青少年法制观建设的一些看法和措施。

2.1学校应开设法律课程

要让青少年,知法、懂法从而遵守法律规定。以实际案例为载体,用事实说话,教育学生遵纪守法,组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主题座谈会、法律宣传咨询、征文演讲等系列活动。增强青少年依法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全社会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的意识,不断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队伍建设和基地建设。

2.2从青少年的犯罪案例分析

大多数犯罪的发生都起因于一些生活中的小摩擦,因此,加强青少年处理生活小摩擦就变得至关重要了,对于帮助青少年增强解决生活矛盾,学校无疑是最重要的阵地,学校应定期以专题教育讲座的形式开展教育,并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发放宣传手册的方式巩固教育的成果。

2.3对于有条件的地区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监狱的方式,由学生自己去体会,并可邀请监狱的执法人员对学生就各种典型案例进行教育,使学生从中真正理解犯罪的社会危害。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继续推动制定完善涉及青少年利益的法律法规、推进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落实。有针对性的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加强青少年权益保护、预防和减少青年违法犯罪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2.4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长教育能力

转变家长传统理念,提高家庭法制教育能力。没有人是生而优秀的家庭教育者,所以家长一定要转变重分数轻德育的传统观念,本着对孩子、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摆正德育、智育还有法制教育的关系,把家庭教育的重点放在孩子德行的培养上。通过积极地家庭法制教育,把子女培养成为知法、懂法、护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2.5加强社会治理力度,优化学校周边社会环境

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是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不只是学校和家长要付出努力,社会也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因为社会环境的好坏是除了学校和家庭之外,也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它切实影响到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开展、落实的情况。首先要在学校内按区设立治安岗亭,安排保全人员24小时轮守,做到时时有人来强化治安管理。其次,当地的政府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取缔学校四周不符合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的餐饮店,关闭不按照法律规定经营的娱乐场所和提供未成年人上网的网吧。

2.6加强社区法制教育建设

第一,加强社区的法制文化建设如开办法制教育活动,设立社区图书馆收录法制教育的书籍报刊和杂志,提供学习的场所等等。第二,组织青少年学生和家长一起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法律实践活动,让他们对法律的感情得到升华。第三,社区在制定规章制度、设立工作机构时把维护青少年的法制教育考虑进去,充分整合社区法制教育资源,整治社区环境,清除不良社会现象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3、结语

青少年法治教育课程范文2

学校是普法教育的主阵地,青少年是法制教育的重要对象。多年来,我校按照上级普法规划的要求,把普法教育纳入工作计划,摆上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持不懈地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子,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我校今年以来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抓好在校学生法制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学法、知法、守法和用法,树立起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意识,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教育强县的顺利实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后继的重大问题,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接班人的重大问题。

因此,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紧迫的、长期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求各校要站在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教育强县的宏伟目标,从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出发,在总结以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法制教育工作纳入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做好总体规划和分年度计划,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做到法制教育始终不断线,抓紧抓好,精心组织实施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定期研究、检查,针对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

二、突出重点,普遍开展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我校紧密结合全县“四五”普法近期目标,把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摆上重要位置,突出“三个”重点,提出“六项要求”,全方位展开工作。

“三个重点”。一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有关加强法制建设的指示精神、“四五”普法规划要求,以开展法制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制意识为重点,积极主动的密切配合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公检法司等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和作用,按照《若干意见》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二是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使学生在校期间懂得并掌握公民应知必会的基本法律常识。 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关法律基本知识为基础,充分利用“四五”普法专用的《中学生法制教育读本》等普法教材,重点普及《宪法》、《国旗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刑法》,侧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交通法规、治安条例、禁毒(烟)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法规等与青少年学生生活、成长密切相的关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同时,经常开展《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礼仪常规》的行为教育。三是系统内行政干部、教师,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学法,不断增强法制观念,着力实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治校方式和治教方式的转变,深入学习、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做到灵活自如的学法、用法、教法,自觉维护法制的统一与权威。

“六项要求”。一是各校必须将法制教育课程纳入德育教学和必修课计划,每周必须安排一课时法律专门课,挑选具备较高法律意识和自律品质、有较扎实和较全面的法律知识的教师任课,为确保教材的严肃性、准确性、针对性,还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征订由教育部负责组织编写的普法专用教材《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中学生法制教育读本》,真正做到教学有计划、学习有教材、课时有保证、任课有教师。二是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准以思想品德课、政治课取代法律专门课,在相关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知识水平、认知能力、避免成人化和公式化。三是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依托课外活动基地开展法制教育,利用少年法庭、法律援助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加强指导与交流。四是在抓好法制教育的基础上认真制定并实施年度依法治理工作计划,落实依法治校、依法治教。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实行工作责任制目标管理,围绕普法、教法、执法、用法、法律监督、法律服务等环节逐步实现;依法治教,保证学校有一个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切实把学校工作纳入法治管理轨道;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各项措施,主动协调有关部门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深入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切实保证师生有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五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法制课教师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授课水平。“四五”普法期间我们力争将所有法制课, 思想品德课老师轮训一遍。同时,高度重视整个教师队伍的普法教育,要求广大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宪法、基本法律知识及教育专业法,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成为学生的榜样,除学校日常法制教育外,各科教师还应结合教学进行相关的辅助教育。并把法制教育作为广大教师培训、进修或继续教育的必修课和考核的主要内容,要使全体教师在学法、守法、用法、教法等各方面都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六是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实施了“一校一个法律明白人计划”。各校从实际需求出发,从政法机关聘请政治觉悟高、有责任感、业务精、宣讲能力强的政法干部到校兼任法制副校长和“法律明白人”,协助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和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共3页,当前第1页1

三、注重方法,讲求实效

学校肩负深入开展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任,开展工作牵涉面广,难度大。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注重方法,务实求效。一是在思想上实现了三个转变:转变重智轻德的错误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转变法制教育是软任务,可轻可重的观念,树立培养“四有”新人的新观念;转变只重视学校教育,忽略家庭、社会教育的观念,树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观念。二是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身心特点进行施教。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进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以及安全自护教育,逐步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我防范意识,以及分辨是

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初中重在培养和帮助学生树立自觉遵守纪律、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的行为习惯和意识,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以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教育,注意禁烟和拒毒工作的落实;三是在巩固课堂教学主渠道、提高法制课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开辟多样化的第二课堂,增强学习教育效果。以互动教育为形式,组织青少年开展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互动式法律学习活动。通过讲法律故事,举办法律讨论会、安全分析会、法律知识竞赛等主题活动,调动青少年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帮助青少年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掌握基本法律常识;结合团队工作开展青少年文明创建活动、“青少年远离毒品”活动;建立健全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基地,定期开展法律咨询,为青少年解答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在开展课堂法制课教学的同时,观看法制电影、举办专题法制讲座(报告)、法律知识竞赛、法制征文、演讲比赛、法制宣传板报、法制图片展览、密切配合新闻媒体的法制专栏、专题、讲座等节目及法制宣传日、宣传周等多种载体营造浓厚的法制宣传氛围,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感受形象生动、潜移默化的法制教育;坚持学法用法的一致性,以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县进程,避免学法不用法、宣传教育与实践脱节的倾向,将法制宣传教育融入轻松、愉快的课外活动中,寓教于乐,既巩固了课堂教学成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学法积极性。以体验教育为形式,开展多种类型的法律实践活动。抓好在校青少年以课堂教育为主的法制教育的同时,组织青少年积极参与法律实践,通过到少年法庭、律师事务所、看守所、劳教所等单位观摩体验,听犯罪、犯错青少年现身说法,组织青少年开展模拟法庭、情景训练等活动,让学生扮演有关角色,从中学习掌握有关法律知识,帮助青少年深刻理解法律,促使法制观念入心入脑。以亲子双向教育为形式,开展潜移默化的家庭法律教育活动。密切家校联系,注意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衔接,三方面相互补充,使青少年从多个方面接受法制观念,全面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广大教师尊重学生家长,主动与家长联系,动员家长参与到法律学习教育中来,深入社会,积极向家长宣传教育法规和科学的教育思想及方法,通过以家庭为单位,围绕法律与文化、法律与道德、法律与社会,举办重大法律知识讲座、组织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法律教育活动,使父母与子女共同建立法律信念,从内心的深层次自觉接受法律,树立法律信仰,促进整个家庭法律素质的提高。四是注意处理好四方面的关系。①处理好法律条文知识性学习与学生法制观念培养的关系。通过“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知识的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一个合格公民,决不是仅仅守法就满足了,还要不断进行道德修养的培养和提高,进行科学人生观的培养,促使遵纪守法、不断增强法律意识逐渐成为各中小学生的自觉行为。②处理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每学期利用年段召开家长会,交流家庭教育经验,汇报学校工作,向家长发放诸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讲话》、《不要沉湎于网吧》、《成功家教启示录》、《失败家庭警示录》等宣传材料,具体指导家长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和法制教育,创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③处理好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在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不断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净化,创建良好的校园周边教育环境,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校外环境;聘请辅导员,联系关工委,请他们经常关心学生的校外表现,开展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工作,加大对电子游戏场所和不法网吧的整治力度,为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④处理好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各校针对问题学生特别是生活在特殊家庭中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帮助教育工作,使他们能够得到学校、班集体和师生的关怀,引导他们及时纠正缺点和改正不良的行为倾向;加强学校德育、法制工作的难点在于转化差生,因此,我们把防差转差工作纳入学校的重点工作,发动全体教师配合家庭参与,动员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普法教育与防差转差相结合,有效防止学生违法犯罪的发生。五是开展经常性的法律咨询。各校邀请政法系统的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和其他专业人员,定期到学校开展法律咨询活动,为青少年解答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建立固定的专家咨询队伍,对青少年经常面临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咨询过程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总结。通过法律工作者应用法律武器,为权益受到侵害的青少年及时提供法律帮助和法律援助,严厉打击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学校在常规教育的同时,进行法制教育模式的研究,努力拓宽学生法制教育的途径,探索新路子,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共3页,当前第2页2

四、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一是成立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组织、办事机构,并把这项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议程,要求各部门“年度有计划、季度有小结、每半年有动态分析、年终有总结”。二是层层签订落实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责任书,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具体措施,明确职责,完善各项制度,实行目标管理,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体制。三是学校有计划地对各班级的法制教育、普法责任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开拓思路、创新思维,随时发现差距找出薄弱环节,对责任制推行不力,没有完成责任制目标的,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将考核评议结果与目标管理、评优、年度考核奖惩挂上钩,加强对学校行政干部、教职工学法用法情况的考核,把干部群众的学法用法情况与任用、奖惩挂钩;从责任目标完成得好、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中发掘典型,予以表彰奖励,总结推广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四是把督学、督政和督法结合起来,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监督检查。设立民主评议行风投诉信箱及投诉电话,直接受理社会各界对学校法制教育效能问题的投诉,并认真处理来电、来信和来访。

几年来,在在上级行政的正确领导,在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校法制教育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一是广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过去,部分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有较大的局限性,认为法离他们很远,法律主要是管那些犯罪分子

的,与中小学生无多大关系。通过《读本》、特别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学习,他们认识到,法律就在自己身边,与每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密切相关。随着学生法制观念的增强,我校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开展得更加生动活泼,学生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健康心理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培养更有成效。目前在我校中小学校,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风气日渐浓厚,校园内纠纷少了,互帮互学的多了,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率显著下降,没有一个在校学生涉毒,广大学生遵纪守法,逐步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少人还学会了运用法律武器和智慧,机智、勇敢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二是推动了依法治教工作。开展法制教育的过程,也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学习法律、不断增强法制意识,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的过程。随着法制教育的深入开展,各学校逐步走上依法治校的轨道,依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依靠法律手段解决学校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依法保护师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严格办事制度和办事程序,依法行政,也取得了较大成效。

青少年法治教育课程范文3

学校是普法教育的主阵地,青少年是法制教育的重要对象。多年来,我校按照上级普法规划的要求,把普法教育纳入工作计划,摆上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持不懈地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子,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我校今年以来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抓好在校学生法制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学法、知法、守法和用法,树立起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意识,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教育强县的顺利实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后继的重大问题,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接班人的重大问题。

因此,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紧迫的、长期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求各校要站在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教育强县的宏伟目标,从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出发,在总结以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法制教育工作纳入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做好总体规划和分年度计划,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做到法制教育始终不断线,抓紧抓好,精心组织实施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定期研究、检查,针对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

二、突出重点,普遍开展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我校紧密结合全县“四五”普法近期目标,把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摆上重要位置,突出“三个”重点,提出“六项要求”,全方位展开工作。

“三个重点”。一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有关加强法制建设的指示精神、“四五”普法规划要求,以开展法制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制意识为重点,积极主动的密切配合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公检法司等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和作用,按照《若干意见》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二是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使学生在校期间懂得并掌握公民应知必会的基本法律常识。 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关法律基本知识为基础,充分利用“四五”普法专用的《中学生法制教育读本》等普法教材,重点普及《宪法》、《国旗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刑法》,侧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交通法规、治安条例、禁毒(烟)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法规等与青少年学生生活、成长密切相的关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同时,经常开展《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礼仪常规》的行为教育。三是系统内行政干部、教师,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学法,不断增强法制观念,着力实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治校方式和治教方式的转变,深入学习、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做到灵活自如的学法、用法、教法,自觉维护法制的统一与权威。

“六项要求”。一是各校必须将法制教育课程纳入德育教学和必修课计划,每周必须安排一课时法律专门课,挑选具备较高法律意识和自律品质、有较扎实和较全面的法律知识的教师任课,为确保教材的严肃性、准确性、针对性,还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征订由教育部负责组织编写的普法专用教材《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中学生法制教育读本》,真正做到教学有计划、学习有教材、课时有保证、任课有教师。二是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准以思想品德课、政治课取代法律专门课,在相关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知识水平、认知能力、避免成人化和公式化。三是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依托课外活动基地开展法制教育,利用少年法庭、法律援助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加强指导与交流。四是在抓好法制教育的基础上认真制定并实施年度依法治理工作计划,落实依法治校、依法治教。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实行工作责任制目标管理,围绕普法、教法、执法、用法、法律监督、法律服务等环节逐步实现;依法治教,保证学校有一个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切实把学校工作纳入法治管理轨道;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各项措施,主动协调有关部门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深入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切实保证师生有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五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法制课教师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授课水平。“四五”普法期间我们力争将所有法制课, 思想品德课老师轮训一遍。同时,高度重视整个教师队伍的普法教育,要求广大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宪法、基本法律知识及教育专业法,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成为学生的榜样,除学校日常法制教育外,各科教师还应结合教学进行相关的辅助教育。并把法制教育作为广大教师培训、进修或继续教育的必修课和考核的主要内容,要使全体教师在学法、守法、用法、教法等各方面都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六是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实施了“一校一个法律明白人计划”。各校从实际需求出发,从政法机关聘请政治觉悟高、有责任感、业务精、宣讲能力强的政法干部到校兼任法制副校长和“法律明白人”,协助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和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青少年法治教育课程范文4

经过四个五年的普法教育,我国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有了明显增强。但是,未成年犯罪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究其原因,除深受外部复杂的社会因素影响外,青少年法制教育体制方面的缺陷可能是主要问题。

一、青少年法制教育体制方面的缺陷

1.重视不够,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

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但学校法制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升学率、家长、社会以至学校自身对教育成果的评判标准,虽然学校领导也认为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也感到无奈,因为法制教育没有硬指标,在重视程度上还远远不够。

2.形式简单,教育方法缺乏多样化。

大多数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法制教育、增设了法制课程,但大多局限于课堂教学,且教学方法简单,经常采取单一灌输的教学方法,缺乏直观、生动的教育。

3.标准不一,教学内容缺乏规范化。

具体表现在时间上没有确定统一的法制课时,有的安排自习课、有的挤占政治课、有的甚至没有固定课时。教材上,缺乏成套、统一的教材,教育内容不规范。

4.质量不高,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

法制课教师由政治课教师、班主任或德育主任兼任的情况依然比较普遍。他们一方面缺少必要的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又缺乏实践经验,教学质量无法保证。有的学校虽然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兼职法律教师,但受课程安排和兼职教师时间、精力的制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5.职责不清,教育管理缺乏整体化。

学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没有硬任务、硬指标,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责职和目标,存在做与不做、做好做环一个样的状况。许多家长往往把希望寄托于学校,很少对自己子女进行有效教育。特别是对已离开学校而未工作的青少年,学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只有通过社会环境来约束,法制教育脱节、死角现象突出。

二、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对策

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就如何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体制建设,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种对策:

1.部门要重视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办法或制度,把法制教育列入法制化管理轨道,要设立法制教育专门机构,做到有人管、有人具体抓、有考核评价。

2.内容要丰富

学校要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如播放法制教育专题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有奖征文、组织模拟法庭、参观监狱、旁听审判活动、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普法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法的观念。

3.教学要规范

要全面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课程规范建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学内容,规定具体的课时安排和要求。司法、教育等部门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编写出通俗易懂的法制课教材。

4.质量要提高

应组织力量对任课教师、班主任、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并逐步配备专职法制教育教师,逐步提高法制教育质量。

5.职责要明确

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参与,学校要明确职责,给教师确定硬任务、硬指标,要将法制教育的效果与教学实绩挂起钩来,与年终考核、晋级、晋职挂起钩来。

6.教育网络要整体化

青少年法治教育课程范文5

一、主要情况做法和经验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建立健全各类相关组织、制度,对工作全面布置、动员,各学校校长主抓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并将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机结合,法制教育与预防未成年犯罪相结合。

(二)有计划、教材,有课时等保障。各学校制定计划,安排课时(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按照材《中小学法制教育读本》进行法律知识讲授教育。

(三)形式多样,初见成效。继续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利用第三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如举办法制讲座,开展法制知识竞赛、法制知识手抄报展评、学生心得交流,利用墙报、宣传栏,参观、观看法制录像电视,警示教育,观看法制教育图片展览(禁毒)模拟法庭,主题班会,以案说法,印发普法传单,如印发《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三字经》等宣传资料,给学生,开展法律咨询,旁听法庭谈心活动,生动形象,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避免了抽象的条文的灌输,增强了同学们学法、守法的自觉性。

(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如成立“家庭学校”,请家长到校讲课或向家长讲述法律知识,加强沟通联系,聘请法制副校长利用正反面典型现身说法,组织学生到劳教场所参观,正反经验告诉我们,家长要做守法楷模,要循循善诱,切不可歧视、打骂、侮辱。否则将适得其反,家庭是预防犯罪的第一道防线,未成年人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所受的教育影响主要来自学校。因此,学校的法制教育必不可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未成年前进的“航标”。因此,教师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健康等多方教育,引导他们走正道,另外社会环境,也是很重要的,如一些暴力、色情、、迷信、恐怖活动等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总之,只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就会抓出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重视不够。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法制课被其他课挤占现象,教学课程得不到保证,认识上也有模糊,往往忽略,轻视法制教育,安排时间不够。

(二)缺乏高质量、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教材。目前的教材针对性不够强,不够通俗。与中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联系不紧,实用性不强。

(三)法制教员(副校长、教师)教课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大多数法制课教师都是政治课教师兼任,缺乏必要的法学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有的解答不了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学质量不高。

(四)网吧、电子游戏厅等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场所急需整顿、治理。目前网络上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很多,另游戏节目使一些学生“上瘾”,无心学习,一些学生无钱玩游戏,就产生非法图财的想法和做法。学生中午时间去网吧、游戏厅不阻止,危害较大。

三、若干设想、建议、措施

(1)纳入教学大纲对课时要确保,考试中要体现内容,学校设立法制教育专门机构,有专人抓。

(2)编写一些较高质量的教材或读本,加强阵地建设,教材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要针对青少年心理特点、实际。

(3)法制教员要进行培训。可利用寒暑假等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时间对法制课老师进行培训,着重培训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运用法律能力。

(4)切实强化对网吧、游戏厅等场所的治理。文化等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控制中小学生进入网吧、游戏厅等场所,按上级规定办事,对违规的严肃处理,实行主管责任过错追究制。

(5)形成学校、家庭、社会联系和综合管理机制,形成合力,加大工作力度。宣传、公安、文化、工、青、妇等各方组织起来,青少年教育要全方位,多方面紧密配合,才能避免教育出现死角,要常研究,常部署,常检查,常关心,责任到人,制定领导常抓的管理制度,家长、老师做守法的楷模。

(6)建立预防未成年犯罪和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机构网络和联系制度,实行教育预防保护三结合,以检察院、教委、司法局、关心下一代协会为主导,建立上述机构,突出抓重点对象的教育,帮助管理,建立档案,各方协调,及时解决一些青少年的涉法问题,有关参与单位提供法制宣传教育资料书籍或图片,对影响学校教育环境等特别问题进行综合治理,采取措施,及时矫治不良行为,公安机关要加大对教唆青少年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青少年易涉足活动场所的治安管理,建立青少年法律援助工作站,增强青少年知法、守法意识,拒绝引诱,摆脱危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能力。在教育中,把“后进生”失足少年作为法制教育重点,采取结对帮教办班的形式,耐心细致做好思想转化工作,建立帮教队伍,坚持帮教制度和活动,争取转化,有所成效。版权所有

各学校每学期要至少用三至五天时间集中开展法制教育。

青少年法治教育课程范文6

关键词: 初中教学 政治教学 德育渗透

当今青少年生活在网络繁荣、信息爆炸的和平年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他们还不具备完善的甄别是非、良劣的能力。青少年因为不懂法,道德观念不完善而犯下终身后悔的错误事件屡见报端。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道德规范。社会、学校、家庭是对青少年思想观念影响巨大的三个方面。其中,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地点。因此,在政治课堂上加强渗透德育是可行的且必要的。

一、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加强德育的必要性

1.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期。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青少年时期正是人一生中蓬勃发展的春天,是将要迎来阳光的黎明。青少年时期正是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期,十岁到十二岁的少年的思想还处于模仿阶段。他们模仿家长或者老师为人处世的方法,还没有开始思考。而青少年时期,思想或者说自己思考的意识才开始萌芽,这个时候,社会、学校和家庭三者的环境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很容易产生极大影响。这时的青少年如同一张白纸,对其进行正确恰当的指引是重要且必要的。倘若在这个时期,青少年经历了一些比较沉重的事情,诸如:虐待、父母离婚等,这些不好的经历会影响青少年以后的选择或者性格。如有的孩子少年失怙,长大后自卑阴骘。因此在初中阶段,社会、学校、家庭应尽量避免对青少年造成坏的影响。

2.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话说,成才先成人,《论语》中也有“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爱人,学有余力,则以从文”的记载。可见,古往今来的教育家们都很认同道德教育的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位教育家们纷纷提出过各种德育主张。如我们最熟悉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八荣八耻”、“四有公民”等。教育是关系整个国家前途的大事,培养有素养、道德水平高的青少年更是重中之重。只有道德水平高的、有才华的青少年才是国家的希望。相反,那些思想水平低本身却极具才华的人极有可能给社会带来危害。如有些黑客在维护互联网世界的安宁,但有些黑客靠着高超的计算机技术做着传播电脑、手机病毒这样危害安全的事情。因此,德育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公民的道德水准提高了,才能避免许多悲剧的发生。

3.政治教育课堂是德育的主要载体。

清楚我国学制的人都明白,初中阶段学生要面对中考压力。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有较大的孩子气,玩心较重。在对这个阶段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初中课程中开设的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关键渠道、主要载体。政治课主要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使其了解我国政治体制、历史渊源,从中可以对初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在政治课堂上,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从而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水平。

二、加强政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1.营造良好教育氛围,加强情感熏陶。

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础。若学生对课堂心生抵触,或者对课程不以为然,则都不能实现原本教学目标。现在中国课堂的普遍现象是“老师在上边讲,学生在下边记”,互不沟通,泾渭分明。试问,这样的课堂怎么能够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老师的“一言堂”只会扼杀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接受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因此,若想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育成功的前提。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呢?需要教师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真正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情感上打动学生,达到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同时,避免“一言堂”现象,尽可能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机会,这样,在思想交流与碰撞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对学生进行德育。

2.引入真实的社会案例,创造多样的课堂情景。

课本上的知识毫无疑问是理论化而枯燥的。社会发展进步日新月异,许多新事件、大事件不断发生。教科书修订速度远远不及事件发生速度。当这种差距被呈现在学生眼中时,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困扰。教师应当及时将社会大事件引入课堂中,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事件中的角色,重现当时场景,或者让学生组成律师团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另外,为了丰富课堂内容,教师应该创造不同的课堂情景。上文中提到的角色扮演是其中一种。教师还可以采用观看影片、小组讨论、辩论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加强网络德育工作,引导学生绿色上网。

21世纪是信息革命的世纪。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的青少年有丰富的信息来源。因特网、电视、广播都是信息的载体。青少年接收到的信息多而杂,优劣并存。而正处于思想意识形成关键期的青少年,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分辨良莠。因此,对出生、处于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加强教育是必要的。网上有很多不良视频容易导致青少年模仿,诸如虐待猫狗等。国家的净网计划是十分必要的,然而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更重要的是疏导。网络时代,教师更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避免不可挽回的悲剧发生。

4.教师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素养。

所谓“言传不如身教”,学校占据了学生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而教师则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当教师言行不一时,学生很容易产生失望情绪,并质疑否定教师的教导。使学生的思想发生动荡,教育教学将很难进行。因此,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完好的道德形象,并且知错就改。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表率下自动自发地做出符合道德规范的事,并提高道德水平。

5.丰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要想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爱国、敬业等道德情感。比如,可以让学生帮助环卫工人清理街道,当他们在大街上舞动扫把,把整个大街清理得干干净净时,相信他们的成就感会涌现,体会到环卫工人的不易,同时,更明白敬业的意义。再如可以让学生拜访老一辈的革命家,听他们讲战火纷飞、保家卫国的故事。相信会让学生明白国家的意义,体会明白爱国的情感,这比每天听国旗下讲话更有教育意义。总之,只有让学生真正进行社会实践,才能使他们明白教科书上那些简单的字眼里丰富的内涵。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事关民族复兴。而在政治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十分关键。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教师素养等方面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但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社会和家庭都应该各尽其责。同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青少年的教育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给民族复兴带来希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