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范文1

 

随县人文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态势较好。但是随县乡村旅游起步相对较晚,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交通相对不便。虽然村村通公路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基本的交通状况,但某些景区旅游路线道路太窄,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比如唐镇华宝山村,道路太窄、错车困难。二是接待能力有限。游客的吃住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尚市镇群金村“桃花文化节”吸引了周边游客前来体验,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总体接待能力,成为了制约发展的瓶颈。

2.市场发育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资源开发不够。虽然乡村自然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但名城风貌、自然生态资源特色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尚未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品。二是“六要素”挖掘不够。“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产业的六要素。只有充分挖掘此六要素,才能形成完善和成熟的旅游市场,最终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更是如此。从目前随县已经形成一定影响力的乡村旅游产品来看,仍然存在旅游六要素挖掘不够、乡村旅游产业链条过短的问题。例如尚市桃花节主要靠卖油桃增加农民收入,桃花节作为乡村旅游的产业带动效果并不明显。此外,神农牡丹谷、草店芍药园等景点的季节性过强,无法形成持久动力。也就是说,目前随县乡村旅游精品多以半日游为主,留不住人,经济带动效果不显著。

3.瓶颈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金瓶颈。乡村旅游的特点之一是初期投入大,见效相对较慢。有些投资人在早期难以准确预判投资金额,结果容易导致资金周转困难。二是技术瓶颈。不少乡村旅游以经济作物为基础,这些经济作物的种植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需要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做支撑,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信息瓶颈。不少旅游企业在发展初期缺少国内市场、市内市场调查,造成信息不对称。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乡村旅游地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交通、食宿等问题。与交通部门合作,开辟旅游专线,为游客出游提供方便。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PPP模式,鼓励私营企业、民间资本与政府合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2.创新乡村旅游投融资体制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融资支持,解决乡村旅游资金投入问题。

3.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发挥随县人文底蕴深厚的优势,把各种乡村民间娱乐艺术如舞狮、高桥、吹打乐、花鼓、民歌对唱及各种民俗表演纳入乡村旅游产品中,形成系列和规模,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4.与高校合作寻求技术支持。合理配置和共享双方资源,使双方的优势得到最佳互补。引进高校人才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和管理。邀请农业专家为村民提供经济作物种植技能培训。

5.合理规划,形成随县旅游品牌效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旅游地的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及客源市场等进行认真和详实的调查与评价,打造出具有随县特色、与乡村环境相协调、具有品牌效应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6.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积极引导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特色农业、林业等资源开发旅游项目,让农民参与旅游产业,实现就业创业和脱贫致富。吸纳村民参与景区建设,改善旅游基础设施。

 

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范文2

一、新疆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新疆乡村旅游与国内相比发展相对滞后,自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由于大部分景区尚未规划开发,交通不便、食宿条件等限制因素成为旅游发展的瓶颈,景点还呈现原始状态,游客较少,处于缓慢发展阶段。

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国内旅游形势欣欣向荣,尤其是两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背景下,新疆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各种福利保障制度日趋完善,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较快,物质生活得以较大改善,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以及景点统一规划开发,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建设,食宿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居民的出行愿望被极大地调动起来,通过旅游等方式来提高精神需求的愿望日益增加,以乡村旅游为主题的旅游市场呈现活跃态势。

新疆乡村旅游主要以借助自然风光、传统民族建筑、节庆民俗等为主要内容的观光旅游,以自身投入感受的体验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生态餐饮旅游四种类型为主。

但从总体来看,新疆乡村旅游仍然处于发展的“幼儿期”,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与旅游实践错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为了更好地促进新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当前乡村旅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全面分析,以寻求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二、新疆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乡村旅游的逐步发展,其不仅在中国旅游业的组成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新疆也成为热门。随着乡村旅游深入发展,未能统一规划、盲目开发、规模差异旅游产品单一、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日益凸显,归纳总结起来,新疆旅游乡村旅游主要面临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

(一)经营理念低俗化

作为旅游经营者,其提供的旅游产品、服务与游客心理预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注重眼前利益,经营理念低俗化现象严重,未能凸显乡村旅游的乡村性和区域性特征,未能对新疆的民族文化进行深入挖掘与剖析以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精神需求。

(二)旅游产品形式单一

新疆乡村旅游系列产品基本上大同小异,种类少、无特色,品位低。通过对新疆乡村旅游产品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乡村旅游产品仍然以观自然风光、感受农家乐趣为主,以打牌、吃农家饭等活动为主,游客在整个乡村旅游活动中的参与性不强[1]。

(三)缺乏整体规划

近年来,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于新疆城乡二元结构的改变产生了较大影响,各地政府从中尝到甜头,争先恐后发展起乡村旅游,导致新疆乡村生态旅游缺乏整体规划,出现遍地开花、良莠不齐等现状。由于资金缺乏,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论证、细致规划就进入开发实施阶段,量大质低,许多地区乡村旅游开发存在无序性。此外,由于乡村旅游的概念模糊,只看到眼前利益,忽视长久利益,在开发过程中过度加入人工因素,导致农村城镇化显著,使农村的自然风光等旅游资源遭到破坏,极大地影响到了乡村旅游资源本色。

(四)旅游人才短缺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偏远地区,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与国内其他地方相比滞后性较明显,当地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以当地农民为主,文化水平、学历层次较低,旅游相关的管理人员严重不足,没有形成旅游人才培养梯队;同时,已从事乡村旅游的人员并未进行系统和全面培训。人才不足及较低的素质与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业不相匹配,业已成为其发展的瓶颈[2]。

三、新疆乡村旅游开发对策

(一)提高经营理念,挖掘文化本性

作为乡村旅游经营者,应以传统特色文化为依托,摒弃低俗经营理念,将目光放长远,摒弃将眼前利益扩大化倾向,坚持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是一种文化含量大的旅游资源,新疆的乡村除了充满诱惑的自然旅游资源外,更多的和最能吸引旅游者的则是淳朴的、神秘的人文旅游资源,如民俗文化、文化遗迹等。乡村旅游是保护原始生态和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正是由于人们意识到环境恶化将使人类失去栖息地,文化一体化才成为城里人青睐、追求的新方向。新疆的乡村旅游不能只停留在现在的表象繁荣上,必须走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道路,挖掘拓展新疆民族文化中丰富的内涵,乡村旅游才能持久而兴旺地发展下去。

(二)充分利用资源,实现旅游产品的多样化

国内各地都在发展各种形式的旅游业,竞争非常激烈,新疆乡村旅游必须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旅游产品的设计,按照一定的规则,配置旅游资源,把旅游服务加入其中,并以一定的主题、内容、形式和价格表示出来,才能真正吸引游客的眼球。另外,创新是发展旅游产品的必由之路,其目的是引领新的旅游消费需求。新疆的乡村旅游发展了这么多年,能让人提起来的旅游产品还只是以吃农家菜、住农家炕、观田园风光等“杜氏度假村”,已经无法适应多变的旅游需求,必须寻找能代表新疆乡村旅游的新亮点。这就需要我们在旅游主题、旅游内容、旅游形式上进行充分设计,多创新。

新疆有大量的原始自然风景区,作为乡村旅游产品的设计者,要把握新疆居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户外旅游探险需求不断扩大的机遇,将乡村旅游与探险旅游相结合,将其打造成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探险旅游景区;设置可以带动户外用品销售及餐饮等新兴项目,提升景区的软硬件设施,为集体游客和“驴友”提供优秀的旅游服务。

(三)促进乡村旅游产品多元化

新疆乡村游将重点发展特色农业生态、乡村生态、山区生态、林业生态、湖区生态产品。同时,挖掘各地州地方特色的戏剧、绘画、民间歌舞、杂技、曲艺等少数民族地区民间艺术,通过提升开发出乡村游的文化精品。

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乡村旅游;望城区;存在问题;对策

前言

近年来,望城区在国家、省、市农业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把农业现代化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依托紧邻省城的区位优势、农业大区的资源优势、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打造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

一、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其特有的人居环境、民俗文化、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

二、望城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特点

1.以闲为乐。望城区着力推出农业生产休闲、农家生活休闲和农耕文化休闲,为都市人提供了周末、假日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让游客感受农家生活、体验农业生产、畅享农村气息,以农为乐,在“愉乐中生产,生产中愉乐”。感受自然,融于自然。2.以真为美。望城区始终坚持把保护原生态和挖掘乡村文化作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重中之重,以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乡村文化吸引游客。在自然保护方面,坚持保护第一原则,杜绝人为破坏,明确相关人文建设“不破坏山体、水体”,在当地居民中宣传旅游资源与人类的关系,让当地居民认识到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每个人的经济利益都有密切的关系。

三、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品形式单一,服务层次水平较低。

众所周知,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是开展旅游的前提基础。在开发过程中,望城区对乡村旅游发展配套的农业旅游的开发不够重视。所以就出现了产品形式单一,市场雷同的情况。同时,相关的乡村旅游产品缺乏特点、文化,没有文化底蕴,活动形式也比较单一,缺乏创新,导致客源市场很难出现回头客。

(二)可进入性不够,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还需要继续完善

第一,望城乡村的住宿基本上以家庭旅馆为主,于是就出现了相关卫生标准达不到要求的情况。尤其是厕所,卫生条件与城市生活的一般标准相差甚远,苍蝇很多,味道很重,照明也不充分,所以出现了有的游客宁愿憋着也不愿意在家庭旅馆上厕所的情况。同时,农村的网络运用情况也不能跟上用户的需求,不利于对自身的宣传。其二,虽然旅游者到农村旅游时会对相关生活条件的降低有一定思想准备,但是如果达不到一般的行业标准,甚至超出了人们的基本承受能力,那么它不具备发展旅游的条件了。如果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感觉到是在花钱买罪受,那么这种旅游的发展几乎没有潜力可言。在城市和乡村之间一定有个过度标准来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能与时俱进,思想跟不上时代的变化。面对这么大这么好这么低成本的一个旅游市场,一些乡村旅游的经营者们更多注意到摆在面前的短期利益,来一个是一个,能“宰”就“宰”的观念比较普遍,不能以长远的目光来看待乡村旅游的发展。第二,就算有经营者有较完善的考量,却缺乏资金。没有投入,就没有发展,更不要谈可持续了。

(三)各自为政

在望城区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乡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的现象。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开发以及对乡村旅游文化狭义和片面的理解,忽视了对农村其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四)缺乏专业管理人才

望城区乡村旅游大多采取个体开发经营的单一模式,用人基本以家族式管理居多。而相关的管理人员多由村干部兼任,这些人多未受过相关培训,旅游产品的整体性不强,产品单一,缺乏设计,相关人员服务意识较差,连基本的微笑服务都没有,就更不要说更高的要求了。服务质量较低,他们往往凭经验做事,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另外,一些乡村旅游经营者对“返璞归真”的认知误区也导致了望城区旅游接待水平不高。笔者专门对望城区的相关乡村旅游如花木兰农场、光明村、靖港等进行了实证调研,发现在相关景点,游客玩得倒是开心,农民朋友们也能够做到热情服务,但是住宿和饮食方面达不到基本标准,苍蝇满天飞,盘子没洗干净等都是游客投诉比较多的问题。所以有些乡村旅游经营者认为“农村旅游和土是完全统一的,保持原貌就是返璞归真!”那这就是错误的观点。现举几例投诉的问题:.例一,累了一天,想倒在床上好好休息一下,结果被子脏兮兮,各种油渍。农民朋友们也不是故意的,他们平时就是这么睡的,可是游客们就不习惯了。好不容易忍下来,想说睡一觉就过去了,可是半夜老鼠悉悉索索,游客就只能崩溃了.例二,吃饭多以土家菜为主,吃来吃去都是这几样。如果去了三次,三次都是一样的菜肴,游客们容易产生厌倦感。餐饮产品缺乏创新。除此之外,餐饮卫生条件也不能达到标准条件,吃饭吃到一半,吃出一只苍蝇,你找农户理论,农户说: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我们农村就这样。一句话就把你大发了,好像在农村吃饭如果没有吃到苍蝇才奇怪。今天的乡村旅游肯定也不是什么“贵族”到乡村度假,而是普普通通的旅游者到乡下旅游,但是也应该具备基本的卫生标准。出现上诉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思想意识落后,陋习难改,认为旅游者太挑了,并且错误的将“原生态”的环境,农村“土”与“返璞归真”等同起来。这些都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影响到农民自身的经济利益。

四、望城区乡村旅游发展对策探讨

(一)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政府部门应在统一指导下加大山区道路,通讯,水电、热、气等基础设施改建的力度,强调这些设施的改进不光有利于吸引游客,也能够充分改善农民的人居条件,调动农民的参与性,重点进行某些乡村家庭旅馆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客房、厨房、厕所的改造,一方面保持原有的农村特色,用沼气发电,另一方面,使得相关条件达到一定卫生标准。使更多的旅游者到乡下体验乡村旅游的同时,体验乡村旅游的建设和发展。但在努力创造优美舒适的条件的同时成该注意:既不能忽视了舒适,也不能不符合卫生的要求,更不能低质量,低品位,否则它就失去了乡村旅游的味道。

(二).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望城区乡村旅游要尽量做到三个层次:符合游客需要,考虑到资源的限制,兼顾几代人使用的公平性。坚决避免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端正旅游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实现乡村旅游的“生态发展”,提倡来乡村旅游的游客朋友们文明旅游,不要乱折花乱踩草地。

提高望城乡村旅游经营者的整体水平在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提高望城区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搞好软环境,使旅游者能在干净、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中尽享其乐。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工作压力大,城市拥挤,空气污染问题严重,于是空前的渴求返璞归真、亲近泥土。这是现代人追求的生活质量,更是一种生活时尚。

要想使望城乡村旅游更上一个台阶,首先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另外,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乡村居民在长期的农村生产生活中形成了散漫、自由、不受约束的习惯,与旅游接待服务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反差,因此,必须进行定期的素质培训。并且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监督。因此,增强旅游业务知识的培训,也有利于旅游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和趋势从而谋求望城乡村旅游新突破,使望城的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乡村旅游;节事活动;存在的问题;对策

一、乡村旅游节事活动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

节事是“节日和特殊事件”的简称,英文标记为FSE①。国外最早研究者之一Watt认为,广义的节事包括传统的节日、法定节日、历史事件纪念日及人为策划举办的各种事件。本文中的节事是狭义的节事,指各城市和地区依据各自的资源和实际情况,人为策划举办的带有浓郁地方民族文化氛围的活动。具体到乡村旅游节事活动,是指以乡村某一特定的自有的自然或者人文资源为载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时展的背景,以鲜明特色的主题,通过一系列庆祝或展示活动的策划和实施,达到吸引游客参与,打造地方名片,树立地方形象的目的。

国外关于旅游节事活动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成果显著,有专业性的节事组织和学术刊物,研究领域广泛,研究内容繁杂。我国旅游节事活动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2年河南洛阳的牡丹花会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旅游节事活动,随后创办了潍坊国际风筝节和哈尔滨冰灯节。近些年节事旅游逐步受到各级政府以及旅游部门的重视,各地节事活动缤纷登场。据统计,目前我国节事活动的数量达到5600多个,已成为世界节事活动的大国。

2.分类

根据目前我国各乡村举办的节事活动,大致可以把乡村旅游节事活动分为以下几类②:

农村风光型。这是最基本的乡村旅游形式,即“到美丽的乡村去放松自己”,感受自然的魅力。这种旅游多以各地的美丽风光和特色景观为切入点,吸引游客进行观光游览。如云南罗平油菜花节、成都新津梨花节、中国西岭雪山南国冰雪节、齐齐哈尔观鹤节、伊春森林旅游节等;

农业产品型。这种旅游把旅游和举办地的农业产品结合起来,使游客体验到与城市生活生产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和节奏,达到逃逸日常生活的心理需求。这类节事活动以体验农业的生产过程为主,辅以体验各种农村生活方式,如北京辛庄村的樱桃采摘节、通州西集镇的绿色果树采摘节、哈尔滨松北的葡萄采摘节、鄞江澄浪潭休闲钓鱼节等等。

民俗文化型。中国拥有众多少数民族和各种传统节日,在这些民俗文化资源所表现出的独特的民族文化、生活习俗都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如同江赫哲族旅游节、连州保安重阳大神盛会、宁波市首届乡村美食节、天台山高山茶文化节等等。

历史典故型。通过历史上比较有影响力的事件、遗址、,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的乡村旅游节事,如都江堰名人李冰文化节,长清区孝里镇孝文化旅游节、曲阜孔子修学旅游节等等。

综合型。综合性的乡村旅游节事活动主题综合多样,不拘泥于某种具体的活动内容或者某种体验形式,去开发深层次的旅游体验产品。如郫县休闲乡村旅游文化节、成都天台山养生节、大连万家岭老帽山映山红旅游文化节等。

二、我国乡村旅游节事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节事活动同质化,竞争力低。当前的乡村旅游节事活动,大多是“赏花尝果+娱乐歌舞表演+商品展销会”的套路,这类节事大多只是利用农业产品的季节性分布,吸引城市居民到附近乡村体验农业收获的快乐,观赏乡村景观。然而,正是由于同种农产品的花期果期往往集中在较短的时间段内,商品展销规模受时间、资金和信息等方面的限制,周边乡村举办的同主题的节事活动也都发生在相同时间,主题雷同,内容差别甚微,彼此之间没有形成独特的竞争力,是低水平的竞争。

2.知名度不高,品牌化层次低。我国目前举办的各类乡村旅游节事活动,虽然数量众多,但与国外比较成功的案例相比,品牌意识较低,持续举办并发展成为国际性节事活动的不多。据统计,节事届期在1-4年(届)的占60%以上,其中仅办1届的占15.88%,届期超过10年的节事活动仅占样本总数的18%左右③。除举办时间短以外,多数节事活动的知名度不高。以河北为例,河北省每年举办的各类旅游节事活动有几十种,但除了吴桥国际杂技节知名度较高之外,其它的如涿州元宵灯会、赵县梨花节等都是仅限于举办地的活动,知名度不高,不能形成品牌。

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范文5

摘要:在中国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时期,本文以贵州省遵义市为例,通过介绍其乡村旅游发展的概况,分析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住宿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住宿:遵义市

一、概述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

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因此,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二)遵义市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依托区位和气候优势,结合黔北文化,遵义市不同区县参照自身特点,找准目标市场发展乡村旅游。例如遵义市桐梓县以重庆市场为重点,大力发展外向型乡村避暑度假旅游。依托中心城市,汇川区、红花岗区、遵义县、绥阳县等以中心城区市场发展城郊型乡村旅游。目前,全市乡村旅游经营户达1000余户,从业人员近7000人,年接待乡村旅游游客近300万人次,从事乡村旅游的农户人均年纯收入已超过7000元。

遵义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局主要有两种:一是田园生态模式,即以农村田园生态环境和各种农事活动为吸引物,“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屋”,将农村生态和农事风情、旅游与休闲相结合,以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如董公寺和新蒲的各种农家乐,这是遵义乡村旅游目前发展的主要模式。另外一种是温泉模式,如绥阳的温泉风情小镇。所以遵义乡村旅游的住宿也主要是以“住农家屋”这一形式为主。

二、遵义市乡村旅游住宿中存在的问题

为旅游者提供住宿服务,既是旅游服务中最基本、最重要服务项目,更是能否接待旅游者和接待多少旅游者的最基本的条件保证。住宿所获得的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但是在遵义市乡村旅游的住宿方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丞待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服务质量不高。

住宿设施服务质量不高,导致在农家过夜的旅游者极少,更谈不上逗留几日了。例如有的农家乐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设计修建的住宿设施,房间隔音效果、私密性较差、缺乏娱乐设备、没有24小时供应热水等等使得部分游客不能适应等等,使得客人不愿意留下来。还有许多乡村旅游的服务接待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缺乏基本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意识,使得客人的感到种种不便和不满,导致客人不愿住下来。

(二)卫生条件较差。

在该市乡村旅游中有一些住宿点的卫生状况堪忧。比较典型的问题表现在:厕所设施简陋、乱倒乱扔生活垃圾、随意排放生活污水等。有的厕所甚至是污水横流、蚊蝇肆虐。部分接待点所用的布草也因为缺乏专业的洗涤和保养,导致旅游者无法安心使用,更别谈放心“住在农家”。另外乡村旅游中的相关从业人员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证,整体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三)缺乏基本的安全保障。

该市大部分旅游点的住宿设施都是以民居为主,这种自建房一般都是按照当地居民自己的意愿修建,在建筑安全方面未必能全部符合要求。例如许多接待房间比较简陋,房间只有简易的门闩,也没有贵重物品的寄存点,特别一些位置相对较为偏僻的农家旅馆,对如何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也缺乏必要的措施。另外在抵御自然灾害、用电、卫生方面也很难达到应有的安全标准。

(四)经营意识不强。

由于自然和历史等原因,贵州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一直比较落后和闭塞,农村地区又有很大一部分人没有很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导致这部分经营者目光短浅,缺乏全局和长远观念。例如部分经营者宁愿在去追求经营的数量,却不关心服务质量、经营特色方面,更别说品牌意识;部分经营者宁愿在主体建筑上花钱,而不愿在治理、美化环境方面下功夫;大部分经营者缺乏管理意识、创新精神和学习意识等等。

(五)管理方面存在漏洞。

这体现在两个方面,在经营户方面,许多乡村旅游的经营户缺乏基本的管理知识和手段。例如:如何对住宿所用布草进行洗涤和保存;卫生质量如何保障和控制;对服务人员缺乏必要培训,导致服务质量不高等等这些因素都使得住宿率上不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遵义市乡村旅游住宿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无疑成为大力发展该市乡村旅游的进程中,制约发展、影响收入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三、发展乡村旅游住宿的对策

(一)特色性、民俗性、环保性相结合。

接待设施的主建筑要保尽可能地保持和展现当地传统民居特色。例如,采用当地可利用的天然建筑材料和技术,追求一种自然和谐的乡土气息,让建筑外观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也可以吸取地方乡土艺术的文化特点。在门、窗、屋顶和房屋的按照典型的黔北民居的形式修建。另外应尽量鼓励旅游接待户恢复传统的饮食、穿着和一些健康的风俗习惯,一些传统设施和民族文化活动也要-恢复,这样才能营造真实的乡村人文氛围。除此之外,尽量使用当地纯天然材料,这样既可以保证绿色环保又可以保证较低的成本。

(二)创造舒适的居住条件。

乡村旅游的住宿接待设施既可以是农家小舍也可以是乡村宾馆。两者规模和档次都不同,但是同样要追求价廉物美,这也是乡村旅游的一大特点。特别是乡村宾馆要努力按照星级饭店评定标准,至少达到一星和二星标准,住宿设施舒适化是所有旅游者希望达到的最基本的要求。而普通的农家院的住宿设施应尽量达到舒适、卫生的标准。例如房间隔音效果、床的铺设、防蚊防潮措施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

(三)提高服务质量。

要提高住宿接待的服务质量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

1 硬件方面

提高硬件的质量和完善硬件设施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客房内适当增加电视、网络等娱乐设备。还要定期对客房的相关设施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和保养,以保证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当设施设备到一定的年限要适当进行翻新,以保证服务质量。

2 软件方面

一般情况下乡村旅游由于游客数不多,农户和游客之间尽量采取采取一对一的服务模式,这样更容易营造出家庭式的温馨氛围,“个性化服务”更易实现。虽然乡村旅游的接待人员不一定需要统一着装,但是良好的仪容仪表,自然得体的语言和手势,热情友好的态度,熟练快速的服务技能和效率等等都是旅游接待服务的基本要求。

(四)加强乡村生态旅游接待户的管理和扶持。

为了更好的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当地经济和提高居民的收入,当地政府应该加强对乡村旅游接待户的管理和扶持。具体需要落实的包括:

1 建设住宿相关的配套设施。

希望客人能在乡村接待点住得下、住得久、住的舒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房间内布草的卫生和舒适程度。一般在星级酒店有专门的洗衣房和仓库对布草,进行专业高标准的清洁保养,而乡村住宿设施一般都是单家独户自己清洁,一方面无法保证清洁和整齐程度,另外一方面布草的折旧、报废率也比较高,这样成本较高也无法让游客满意。所以当地政府可以考虑出资或者与商户共同出资,在一定范围内修建专门的、有一定规模的洗衣房,对周边住宿接待点的布草进行集中统一清洗,以提高其接待质量。

2 安全管理。

俗话说安全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松懈。这包括用电和卫生方面的安全问题管理。例如接待农户必须配备灭火器、消防水管等消防设施;客房的装修材料、家具用品应有防火阻燃性;储备相关应急药品、制定相关应急预案等等。

3 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要提高经营质量、走上良性发展道路,政府可以考虑组织相关的培训。一方面对经营管理者进行管理方面的培训。例如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学等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管理水平;也可以牵头到不同地区进行交流学习,开拓他们的眼界。另外一方面也要经常性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例如客房服务节能、服务礼仪、普通话等等,以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结语

容量小、分布密度低、散布各处的中小型乡村旅游接待设施在乡村旅游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开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接待设施在建设与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若不加以注意,将会影响其良性发展。从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断定,乡村旅游接待设施也将成为乡村生态旅游的一种辅助景观,对旅游者来说颇具吸引力。只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加以正确的引导以及有力的扶持,乡村旅游的接待设施必将对当地乡村旅游的建设发展乃至当地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5)

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范文6

一、研究背景

“全域旅游”就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陈竹等,2009)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能够正确地指导旅游规划的战略方向。

全域旅游从实践的角度上来说,以城市(镇)为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尺度最为适宜(厉新建等,2013)。但有着丰富民俗文化资源以及生态资源的乡村旅游发展迅猛,结合民宿、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全域旅游也会对乡村旅游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对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和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

二、机遇与问题:全域乡村旅游

有学者提出了“全域乡村旅游”的概念(朱世蓉,2015)。所谓“全域乡村旅游”理念,是指把一定区域的各个旅游景点、各种旅游资源当做一个整体来加以统筹的理念,也是以乡村环境为依托,使得各行业、各部门、各居民等共同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建设中来,以此来推动乡村旅游的顺畅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有效整合。

“全域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理念,其所倡导的全新的资源观、时空观、产业观,不仅可以促进乡村旅游的顺畅发展,也可以使得乡村的产业结构得到全面调整,是乡村的幻境得到改善,还能够全方位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以“全域乡村旅游”理念整合农村产业结构,是一种非常可行的方式。(朱世蓉,2015)

全域旅游的理念合理地解决了乡村旅游产业结构落后的问题,但除此之外,乡村旅游还存在着许多其他方面的“顽疾”。 卢小丽等人指出,在乡村旅游的国内外研究中,1994年专注的问题直到2011年还依然存在。

(一)Leeuwis的研究结果却显示了政府参与乡村旅游并不能带动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政府和政府控股的旅游企业是破坏乡村旅游资源的主体。

(二)乡村旅游的发展是一个涉及到众多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相关利益的分配还未有切实可行的方案。吴冠岑等研究指出当前较为严重的问题是收益分配和利用结构失衡,这两个风险均须尽快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三)乡村现代化和保留乡村“原真性”之间的矛盾则一直存在。黄震方等人则通过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审视和反思,认为乡村旅游既面临环境质量下降、乡村文化受损、旅游同质竞争、整体品质不高、产业培育不足、资金人才短缺、运营模式落后、土地利用错位等现实困境,又面临着新形势下需深入研究的诸多复杂性理论问题。

总的来说,乡村旅游仍处于低端旅游业态的状态,已遇到了其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因此,全域旅游以及全域乡村旅游等理念的提出,是对乡村旅游发展理论上的一种提升,而在实践中,并无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三、对策研究

国内学者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诸多的探讨。对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的研究中, 学者们特别强调在发展的同时, 也强调保护乡村旅游的自然和文化传统,即乡村的“乡村性”特征。

(一)让乡村旅游社区居民充分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来。调动社区发展乡村旅游的主动性,加强社区居民和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能力和收入,以缓解相关利益者之间的矛盾。

(二)大力发展民宿旅游。民宿旅游是乡村旅游的高级发展模式(瞿伟等,2011),本身也是一种旅游吸引力。民宿是可以同时容纳民俗文化“原真性”和旅游创新性载体,相对国内的“农家乐”来说,民宿的形式发展更加成熟,产业状态更加稳定。

(三)在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和乡村智慧旅游建设的过程中,可采用后现代主义旅游建筑的理念(杨振之),在尽量不改变乡村原有建筑内外部风格的前提下,适当接入现代化生活设备。两权相较取其轻,留不住原居民,从何谈起“原乡性”。

(四)将文化创意应用到乡村旅游发展当中。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对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强国家软实力的作用日益增强,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成为旅游业的一种创新发展形式,为旅游业注入了活力和生机。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