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技术培训范例6篇

智能化技术培训

智能化技术培训范文1

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现状及培训需求

人员现状

经对现场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进行了解后得知:多数人对于智能变电站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如:会使用变电站的程序化操作,却不知程序化操作是如何实现的;知道跳闸采用网络跳闸的方式,却不懂跳闸的回路连线如何走等等。对于智能变电站的全站网络构架、GOOSE和MMS网络构架、对时方式、GOOSE的跳闸方式、以及一些如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等的工作原理就更加模糊不清。

培训需求

智能变电站采用的是以光纤通信网络为基础的数字通信方式,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在站内无处不在,如GOOSE跳闸网络、采样网络等等。智能变电站的二次设备之间的关系是靠通信接口的配置来定义的,通过网络参数的改变即可以实现多种多样的配置方式,系统灵活多变。因此,智能变电站的运维人员急需补充网络知识和通信技术。

另外,智能变电站在一、二次设备上的巨大变化也引入了许多新的运行维护技术,要求运维人员具有新的运维技能。十二五期间,国网公司将建设6100座智能变电站,福建省将建设170座智能变电站,但相关的运行维护人员的培训却相对滞后,目前省内还未对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开展系统性的培训,已投运的几座智能变电站基本上靠人员自学和设备厂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多数运维人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非常零散且不完整,这将给智能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埋下隐患。由于智能变电站并非传统变电站的简单升级,而是颠覆性的变化,如果不进行系统性的全面培训,难以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因此,极需对变电站运维人员进行针对、有效的岗位培训,以尽快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的岗位培训方案

培训目标

智能变电站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它是新生事物,存在的时间较短,新上岗的员工多且年青人居多,面临一线员工技能水平不高、工作经验不足与安全稳定运行之间的巨大矛盾。因此,需设计一个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案,全面提高一线员工知识技能水平,使智能变电站的新运维人员能尽快适应新的岗位要求。培训的主要目标就是使运维人员了解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的区别;掌握智能变电站特有的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原理;掌握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技能。

培训内容和时间

职业培训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能力训练,知识、理论是能力训练的基础和补充。因此培训内容必须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确保各项能力目标有相应的课程或课程模块,强化操作,淡化概念和推理。因此,围绕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确定培训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岗位所需培训要点

类别 培训内容要点

应知 IEC61850规约解读

智能变电站通信基础知识介绍

智能变电站网络架构,三层网络分布

非常规互感器的原理(包括合并单元)及运行注意事项

智能操作箱的原理,以及与常规操作箱的区别

应会 过程层设备的维护管理

间隔层设备的维护管理

站控层设备的维护管理

智能变电站设备的缺陷管理

程序化操作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交直流、逆变、通讯电源系统的使用

一体化五防的使用和管理

数字化保护与常规保护的区别,运行操作的注意事项

智能变电站设备的巡视要点及新巡检技术的介绍

智能变电站设备的异常及事故处理,重点是各类通信中断异常的分析及处理

至于培训时间,一般上述的每项培训内容安排1天左右的时间,共计15天。

培训方法

对于智能变电站这种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系统而言,一个错误可能会导致无法挽回的连锁反应,因而,对其巡检、操作进行交互式的培训非常必要。早期的培训方法大多是在实际系统中进行的,但由于电力系统是一个二十四小时连续实时运行的系统,随着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系统的规模日益庞大、复杂,系统的造价日益昂贵,训练时因操作不当引起的破坏和危险性也大大增加了。因此,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事关重大,实际系统已不适合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随着计算设备和计算方法的发展,仿真技术除了应用于系统分析、研究与设计之外,也广泛应用于培训与教育中。所谓仿真培训是指模仿真实的工作条件建设专门的培训试验室或仿真培训系统,使用与工作场地相同的设备与技术,严格按照真实的情境来学习和训练如何处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运用仿真系统进行培训,具有很多优势,主要体现在:

(1)增强培训针对性。培训师可以根据每个学员不同的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培训内容,提高了培训的有效性。

(2)较强的灵活性。学员可以自行选择学习和练习时间,互不影响。

(3)较高的逼真性。将学员放入模拟的环境中,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了培训效果。

(4)较强的适用性。运用仿真模拟系统,可以集教学、训练、考核三大模块于一体,使学员循序渐进,迅速掌握多项专业技能。

(5)较好的生动性。学员在模拟的环境中,可以全方位的运用自身感观进行学习,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米奇·霍利德总结的“10-60-90”原则告诉我们:当你告诉受训者做的方法时,他只能记住其中的10%;当你给他做示范时,他能记住其中的60%;而当你与他一起做时,他会记住其中的90%或是更多的内容。因此,如果仅采用课堂讲授,缺少感性认识,缺乏互动性,学员参与度不高,培训效果将十分有限。

综上所述,对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的培训可借助仿真培训系统,并采用讲授法和模拟训练法、事例研究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可采用课堂讲授法,对于动手操作的技能项目、与实际联系较紧密的内容可采用模拟训练法和事例研究法。

对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培训的建议

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

为提高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现场安全操作水平,可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培训。既要抓好在培训中心或实训基地的集中脱产培训,也要抓好工区班组的工作现场培训,只有充分调动各方培训的积极性,将培训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培训的效果才能最大限度体现在工作上。

除开展常规的岗位技能培训外,还可充分利用新站投运前的“空闲”,制定详细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组织基层变电运维人员开展设备运行维护、巡视注意事项、隐患排查、安全操作等现场培训。使技能培训从传统的课堂学习、考试过渡到:课堂学习、课堂考试、课外学习、课外考试。在课堂学习中,引入现代培训理论和方法,针对成人学习的特点,注重员工的自学能力、主动参与、相互交流、经验共享,采取多种培训形式,改变过去“满堂灌”、封闭式、“坐而论道”的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培训对象和不同培训内容精心设计和选择诸如技术讲座、技术问答、考问讲解、技术比武、技术示范、反事故演习、事故预想、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选用综合素质较高的培训师资

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素质水平和综合能力,教师除了懂专业知识外,还需通晓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并能综合运用,除了理论知识的掌握外,还需较强的实践能力,指导员工进行实际操作。培训中,除了培训中心的专职培训师外,还可从生产一线聘请具有较高技能水平和丰富实战经验的兼职培训师,保证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也可从高校、科研机构选聘一批专业能力强、水平高的人才作为培训中心的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以引进智力,合理调整师资结构,达到专兼结合、优势互补,提高培训质量。

激发员工的学习积极性

智能化技术培训范文2

一、智慧农民工程

智慧农民工程是为加强农民文化服务,培养新型农业人才,提升农民文化素质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

智慧农民工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讯技术等手段为依托,把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快捷高效地送到广大农村,可以多快好省解决农民培训问题,特别是新一代移动通讯网络和信息智能终端可以有效地把基层农业从业人员、专家与管理人员连接在一起,形成移动互联、智能互动的基层农业技术培训网络。从而实现基层农技培训与服务手段的创新。

二、打造智慧农民工程的基础与条件

1. 农广校丰富的媒体资源和先进的技术传播手段

广播资源不断扩展。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拥有“致富早班车”固定播出时段,每年播出广播节目152小时,在“中国乡村之声”和“乡村大讲堂”每年播出节目365小时,在此基础上,又承办了“中国乡村之声”频率“三农早报”、“科技直通车”和“乡村大课堂”三档栏目,年录制广播节目943集,时长330小时。农村“大喇叭”广播站数量达到12000个。

电视资源稳步增长。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拥有“农广天地”固定栏目,每年播出电视节目550小时;开办全国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专用频道“农业生产经营”栏目,年报送节目907期, 时长365小时。

网络资源全面发展。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了面向全国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卫星通信专用网络,拥有600多个卫星远端站和4个省级直播分中心,可开展远程培训和举办视频会议,每天分4个频道各播出6小时的农业技术推广节目。利用卫星网每月开展2~3期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远程培训,年培训农业系统干部、基层农技人员近60万人次;与《荷斯坦》杂志社合作开办“荷斯坦奶牛卫星大讲堂”,每月举办2~3期直播培训,聘请国内外高水平专家授课,利用目前流行的微信、3G视频回传等功能与奶牛场管理人员、奶业工人开展交流互动,培训形式新颖,培训效果明显。

2. 农广校完备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除具有较为完备的信息技术与多种媒体传播手段,海量的数字化农业知识技能节目资源外,还拥有遍及全国省、市、县四级建制农广校和乡村教学点五级办学体系以及6.5万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未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内容优势、媒体优势和体系优势合理整合,更好服务于农民教育培训,服务于农家书屋,必将大大促进农家书屋的转型升级,实现文化服务功能拓展,延伸农民教育培训覆盖面,有效满足现代农民的多样化教育培训需求。

三、智慧农民工程实施内容

1. 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化基础设施是开展智慧农民数字工程服务的条件和基础。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实用技术、社会文化生活音视频资源点播,实现远程培训课堂进村,实现资源的数字化传输和移动式传播,将搭建高效、便捷、即时互动的数字化文化服务平台,配备互联网电视、卫星远端接收站和移动终端系统对全国农家书屋进行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依托云服务平台的移动终端系统包括农民教育培训移动多媒体资源库、农用智能手机、立式触摸屏和平板电脑等多种互联互通移动终端产品。

2. 智农惠农数字化资源建设

智农惠农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持续稳步推进智慧农民数字工程的重要内容支撑。为实现进一步拓宽知识传播渠道,实现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即时互动的服务形式,实现使农家书屋成为农村社会文化资源存储传播的主阵地,将着力开展农家书屋传统媒体资源数字化、中央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资源进书屋、文化生活、基础教育等多种类资源进书屋等工作,将教育培训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实现数字化资源建设。 其中,中央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资源进书屋是指将中央农广校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多媒体数字资源通过数字基础设施进入农家书屋,进行传播共享,丰富农家书屋资源内容建设。

3. 文化服务功能建设

在做好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智农惠农资源建设的基础上,为实现文化服务功能的延伸与拓展,为农村的文化生活、农民教育提供学习的多种形式,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提供文化功能服务。工程以农家书屋为平台,开展文化服务站点、远程培训课堂、基层教学站点和自助学习平台建设。

4. CCTV—7《农广天地》走进农家书屋

策划制作农业特色节目,丰富资源内容,通过CCTV—7《农广天地》电视栏目走进农家书屋学习场所、走进基层农民培训课堂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农家书屋社会影响力,促进农家书屋有效使用。

5. 职业农民手机报创办

智能化技术培训范文3

关键词:智能实训,广告专业,教学,能力

 

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在广告人才的培养上即包括了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也包括了智能型人才的培养。作为高职教育的先导实训教学要兼顾技术与智能型两方面人才的培养,相对于技术型实训,辽宁广告职业学院提出了智能实训教学模式,对于非技术型的广告人才培养上,培养受过系统培养的智能型毕业生,使其具有较强适应性、再塑性,能在更高层次上为社会服务,从而更被社会所乐于接受的应用人才。智能实训有其区别于技术型实训的特点,在广告专业教学中它即自成一体的同时也在技术实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智能实训与广告教学

智能实训是辽宁广告职业学院高凯征教授所提出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实训方式,包括基础智能实训与专业智能实训两大部分。

基础智能实训是从每名学生最基本的能力着手进行人才培养,包含说、写、策、作、行五大基础能力,为学生从高中应试教学到高职专业教学搭建起一个过渡的桥梁。从敢说到会说、从会写到会表达、从思维无方向感到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从基本的行为准则到基本礼仪的掌握,都为高职教育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专业智能实训则更多的体现的智能实训的针对性,是专业知识系统与智能实训系统的综合,在广告专业教学中,专业智能实训将知识系统单元化,形成实训课题,对学生进行有侧重点的能力培养,使知识能力化,真正达到智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即广告教学不仅仅是认知型的教育,而是认知到实践过程的教育。

广告教学离不开智能实训教学,广告制作类专业多属于技术型人才,通过智能实训所培养出的这类人才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化的存在,还具有更多的创造与创新意识,而广告策划、经营类专业的智能型人才通过智能实训,使知识能力化,增加了市场竞争力。

2.智能实训的教学特色

智能实训所特有的主训、自训、助训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及演示、讨论、点评、反馈多元合一的智能实训方法,为广告教学的各项实训课题的展开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解决在不同知识系统在转化为能力过程中的所遇到的问题。

2.1主训、自训、助训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主、自、助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是智能实训的基本教学模式,主训、自训、助训根据不同的实训课题进行课时安排形成一个完成的教学环节,即一个实训课题,而多个实训课题在相应的知识系统的统筹下成为能力形成的完整体系。主训是能力知识要点的讲授与能力的示范性演示的过程,助训是让学生在助训教师的指导下实践相应知识能力点的过程,自训则是学生按照所学到的能力要点自觉训练的过程,体现了能力的形成从认知到实践的过程。在广告教学中,如广告文案教学,从主训教学中的知识系统流程化,到助训自训学生的创作实践,都有相对应的有针对性的教师点评,使学生能够在每一个主、助、自的教学循环中获得能力,并不断积累,最终形成完整的专业能力。。

2.2演示、讨论、点评、反馈多元合一的智能实训方法

智能实训的特点决定着智能实训教学的完成需要更多的教学手段的参与,演示、讨论、点评、反馈多元合一的智能实训方法为更好的实现智能实训效果提供了条件。在教学实践中这些教学方法的采用,是根据不同的实训课题及能力特点的要求来选择的。演示是智能实训的重要教学手段,把知识要点融入到演示中,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能力的效果进行直观的展示,再加入教师的讲解,使得学生对知识能力的理解速度大幅度的提高,也为自训、助训的展开打好的基础。讨论的应用则是在讨论中发现问题提高能力,讨论即可是学生间的讨论,也可以是教师与学生间的讨论,讨论要有相应的课题,有能力形成的针对性,教师在讨论的过程要注意引导,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点评、反馈则是能力形成的效果反馈,点评要从知识能力要点出发,反馈则是实训效果的检验,同时也点评要点确定的依据。。通过多种实训方法的运用,使智能实训的课堂丰富多彩,形成了良好的教学节奏。

2.3情境式教学方式与案例教学的深入

智能实训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离不开情境式教学,情境式教学的情境可以是完全虚拟化的也可以是实境化的,在教学实践中实境化教学的达到是十分困难的,而完全的虚拟化也不利于智能实训的开展与学生能力的形成,因此将虚拟化与实境化结合的情境教学成为智能实训的重要教学方式。广告学院建立了广告策划实训室、基础实训室等情境化实训教学场所,并根据不同的实训课题的设立不同的情境设置要求展开实训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案例教学的深入则是情境式教学的拓展,在智能实训中知识的传授不仅是抽象化的概念,也是经验的吸取,其实现的过程就是案例教学,从知识点的小案例,到贯穿整个知识体系的大案例,都要与知识能力的形成相结合,优秀的案例更可具有演示性或参与性,把学生带入案例情境中展开教学,也可通过讨论的方式在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的理解知识与能力要点,案例教学的深入拓宽了案例使用的价值,让案例不仅是一种铺陈和展示,更是一种实训能力的完成过程的展示,如广告策划教学中将策划案与策划案的实施过程结合,不再使其孤立的使用等,这些都使智能实训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智能实训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手段有一部分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以赛代训的竞赛式的教学模式,它对智能实训的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智能实训主、自、助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和多元合一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更进一步的教学方式的开展还需要更多的教学经验的积累与探索。

3.智能实训与校外实训的结合

校外实训教学是以短期实践教学为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与社会实践的接触了解社会,运用在校内所学到的知识与能力来检验其水平与社会人才需求间的差距。

学生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校外实训是智能实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能力、掌握能力、验证能力的重要过程。在校外实训教学中真正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境化的教学空间,而不同的校外实训课题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选择的机会。校外实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实训教师与学生走出校园,让社会专业人士走近学生,从而拓展了教学空间。在广告专业教学中校外实训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校外实训教学的学生,能于能力的掌握更加的牢固与深入,也使得学生们在毕业前有了更明确的学习目标。也就是说智能实训与校外实训的结合,使学生的智能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被多方面的训练与开发,而校内智能实训也在此过程中不断的深入与完善,对实训课题进行了更有市场针对性的调整,使智能实训所培养出的人才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智能实训的教学开展每一步都与能力的形成是分不开的,因此,智能实训教学对于广告专业教学来说是新颖而卓有成效的,为广告智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良好的教学途径。目前,智能实训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而通过几年教学实践其对人才培养的促进是有目共睹的,坚持和发扬智能实训优势是今后作为广告专业相关教师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高凯征.摸索智能实训的高职育人之路.

智能化技术培训范文4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features and makes a few ideas on the management of the building intelligence’s training base. We must enhance the cooperation of business and school, abide by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market-oriented operation" and establish the running mode of trinity for increasing the utilization of training base and guaranteeing the effect of training.

关键词: 高职;实训基地;管理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training base;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268-02

0引言

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决定着能否培养出合格的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本校楼宇智能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建设基本完成之后如何有效的管理好该实训基地的运行显得尤为重要。

1楼宇智能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

教学实训功能:楼宇智能校内实训基地首先必须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本校的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采用中德合作的工学结合方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校内的楼宇智能实训基地为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专业要求的实训条件,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锻炼和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

培训功能:楼宇智能实训基地具有相对完善的实训环境以及技术人员,方便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为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就业提供条件。同时,基地承担着用工企业的岗前培训职能,校内实训基地通过其理论、技能和职业道德等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模块化培训课程,可为其培训技术工人,使企业降低用工成本。另外,实训基地还可为专业教师提供技能性培训,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优化“双师”结构。

职业资格鉴定功能:楼宇智能实训基地利用先进的设备和培训模块,通过与行业、部门进行合作,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点),可以实现社会人员和学生的技能鉴定。对于社会来说,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职业资鉴定功能可以承担社会人员的资格鉴定,对于提高社会人员的就业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学校为学生提供职业资格鉴定,使学生获得多种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功能:楼宇智能实训基地利用其技术力量、先进设备等科研优势,可为专业教师及科研人员提供硬件条件,并可通过与行业、部门、企业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

2楼宇智能校内实训基地运行管理的几点感想

2.1 加强校企合作,打造一流校内实习基地品牌面对社会的竞争,学校要树立市场意识,明确自身能为企业带去什么,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主动走向企业,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多种途径、方式寻求合作者,帮助提升合作企业形象,调动其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并依托校企合作的模式打造并形成自己的基地品牌。实训基地除了完成学校的校内实训课程的教学外,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设备、良好的场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等资源优势,拓展基地内涵,扩大培训项目,面向社会开放,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另外,与政府、部门、行业合作,成为楼宇智能职业技能鉴定基地,按照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及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职业技能鉴定的具体要求,向校内、外承接职业技能鉴定的任务。

2.2 建立良好的实训基地运行模式实训基地的管理要服从实训教学的最终目的,符合实训教学的基本特征,遵循实训教学的基本原则。要强化实训基地的管理,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对实训基地管理树立“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思想,对内实行企业化管理,对外实行市场化运作,并形成以基地为中心,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一、实训与培训、育人与创收共赢“三位一体”的基地运行模式。“三位一体”是指在实训基地作为一个整体中,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一、实训与培训同步、育人与创收同赢的“三位一体”基地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

2.3 建立科学的各项管理制度为加强楼宇智能实训基地管理,为实训营造优良的实训基地环境,必须建立以教学为中心,科学、有效、严格的设备管理和人员管理制度。管理制度要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为保证实训工作质量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指导教师要有合理的学历、技术职务和技能结构,并有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有师资培养计划和实施措施等。建立完善的设备设施及物资管理制度,实现现代化管理,不断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建立教学质量检查、监督、保障、调控体系,规范教学过程运行管理。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实训质量随着实训基地功能的扩大和设备档次的提高,拥有一批高技能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又富有教学及管理经验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是确保实训基地发展的关键。除了从学校专业教师队伍中聘用一批骨干外,还需要从行业、企业中引进一批管理、技术水平高的一线操作人员。对于具备教育意识,具有独特教育理念的行业企业人员,学校可通过高薪聘请留住人才,经过专业理论培训和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必要的教育专业训练,为实训指导教师输入新鲜血液,实现“教师、师傅合一”。其次,也可以聘请兼职教师来指导学生实训,传授实践知识与宝贵经验。另外,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通过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深入学习及定期进行高级职业技能培训,走专兼结合的道路,培养一批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学队伍。这样,既可优化师资,又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使教师的整体水平能紧跟行业发展水平。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及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使专业教师得到锻炼和培养,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加强教师与企事业单位的密切联系。

3结束语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校内实训基地在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如果缺乏好的运行管理机制和相关制度保障,校内实训基地极易成为摆设,不能成为有效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场所,使得“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流于形式。因此,对楼宇智能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进行创新实践,提高基地的利用效率,确保专业学生的实训效果将是今后需要继续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陆勤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机制的探索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7):61-62.

[2]陈辉,王俊.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等有关问题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9,(12):64-65.

智能化技术培训范文5

[关键词]实验;实训;创新;楼宇智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4-0019-02

[作者简介]杨震(1982―),男,内蒙古赤峰人,硕士,赤峰学院建筑与机械工程学院实验师。

一、实验实训室建设的背景及要求

在智能建筑发展的今天,对楼宇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智能建筑人才需求也迅速扩大。建筑专业是比较大的专业,涉及的学科多,而且是操作、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那么对于楼宇智能建筑在实训中如何发展、建设,我们应该有比较强的针对性。从技术角度来看,智能建筑要求技术前沿,即以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造绿色、环保、节能的智能建筑,所以如何提升现代楼宇实训室教学中的建设是我们所需要研究的。

2012年教育部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主要的目标是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种工程技术人才,这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众创”一词反映出现行社会的状态,大众创新、开放创新趋势。如何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利用校内资源加强学生这方面的培养?显然,加强基于模拟实地教学场景的实验实训的建设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

实验室所涉及的教学任务知识是离散的,实验实训教学的内容和操作过程与现场实地也是有很大出入的,甚至会产生误导,要想让学生成为一个熟练的操作人员,双师型教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专业教师首先就要熟悉操作技能,创新思维。

二、楼宇智能化实验实训室

1.实验实训室管理

由于缺少实验设备,设备更新跟不上进度,缺少专职实验教师,实验实训室总体上来说由教师兼任,实验时间协调不畅、实验设备不能按期维护,而且实验实训任务应该由任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完成,往往这些都达不到合理的安排。培养专业教师,教师自身首先要达到或超过上岗能力,但是就目前来看,培训环节跟不上,教师只能根据实验实训手册自行制订实训计划,根本达不到实践、创新的能力要求。名师出高徒,只有好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符合培养目标的学生。技能的培养必须贯穿教师成长的全过程,它是发展与提高不断熟练的一个过程,教师技能的复杂性、创造性,决定了教师技能终身化,贯穿职业生涯全过程。

2.实验实训室基础设备

楼宇实训室建设的原则是首先要保证系统的先进性、可靠性和可拓展性。由于设备更新程度快,耗材量大,仪器磨损程度严重,学生无法很好地学习综合布线、监控、故障连线排除等技术,教师无法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常用楼宇智能化和连线使用及故障排除技能测试。由于设备使用年限过高,操作频繁,技术更新快,高职院校楼宇实验实训以开展引导的方式进行,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学生操作和工程实践能力。实训的重点主要放在建设基本概念、了解基本功能上,但是由于设备跟不上,难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其自主、创新能力难以得到发挥。

智能楼宇实训是个实践性很强的项目,实训室环境小、模块设备套数少,势必会影响实训的质量,造成实验重复,安排利用不高,而且耗费大量的师资,实训教学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因此,选择实训设备的同时要选择综合性能强的实训设备,合理利用展示、模拟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和场地,创造可自己开发利用的实训设备,保证操作技能实训课程的有效开展。

3.实验实训教师培养要求

对于专业技能教师而言,技能的培养最为重要和困难,缺乏环境场地是高校面临的最大问题。另外,师资短缺,很多教师都是刚毕业就转变为教师,没有机会参与企业生产实践,长期下去,教师的专业技能得不到提升。所以,首先我们要和企业联合,让企业帮助我们建立自己的实训基地,达到生产和实训同步的目的,使学生熟悉现行状态下的企业的发展模式。积极摆脱以理论为主的实训模式,实训室建设尽可能结合工程实际,打造“校企共育”的培养模式。

三、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针对上述问题,通过调研,笔者认为实习实训课程存在改革的必要。重点定在四个方面:

1.根据各类院校培养目标、学生定位的不同,我们针对建筑类学生的岗位能力、市场上所需建筑类环境的要求进行市场环境调研和分析,争取在目前市场的结论基础上,结合实际开发新型实训项目,拓展实用性实训基地,建立合理的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资源库,改进落后的教学方法,构建一个体现实训教育特色,满足现代化技术,符合实际的楼宇智能发展需求,能真正提高学生从施工、布线到安装、调试,到验收、使用的实验实训课程体系。

2.就目前的课程体系而言,现有的实训教学组织模式必须加以改进,我们必须对如何开发、创造具有技术含量的配套楼宇实训模块,在实训室扩建的情况下要考虑新技术、新产品的更新,如何利用、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建立什么样的实训教学体系和管理模式等实训室建设问题进行探索和实践,如此才能有利于楼宇实训室的可扩展性,为以后的升级预留充分的空间。

3.以某高校为基础,就实训室建设的原则、思路、管理等问题进行探讨,总结出我们应坚持总学时量不变、加强训练力度、增大技术含量的原则,自由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实训结合教学内容上一个新台阶,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实训效率。

4.实训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能力范围,改革自编实训教材能使学生的目的性更强,适应现有的实训设备进行改造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教师应不定期地对市场上现有的各类实训设备进行分析,现有的实训设备技术含量低、适应面窄、真实性差,不能很好地反映出现代楼宇智能的发展趋势,无法满足楼宇智能的训练要求,必须和企业合作进行开发研制。

四、建立完善的实训教学反馈与成果研究

实训课程的总结,为了保证实训教学的质量,我们应建立较为完善的实验实训教学反馈机制。我们将实训教学是否合理同企业联合,教学研讨和校企活动结合起来,多渠道地听取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双证上岗的双师型实训教学机制,定期培养的实训模式,校企互相交流、轮岗的教学模式。

在实训基地的探索建设中,实训室应遵循自行或合作开发,实训教学由教师保障教学体系,制订针对性强的实训文件、实训计划。编写实训手册,开发技术含量高、完善的实训建设基地,锻炼一支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最终打造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楼宇智能安装、调试、服务实训保障体系。与此同时,进一步投资建设楼宇实训室,完善实训建设,在做好实践教学环节的前提下,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充分发挥团队优势,更好地推动技术方面的研究、创新研究。

五、结束语

高职院校楼宇实训改革与实训室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智能建筑实训系统是集教学实训、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为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实习、实训教学模式,符合技术发展方向,满足校企需求的楼宇智能实训系统课程体系的要求,建设一个较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实训教学保障体系,提高楼宇智能实训室的技术内涵和教学成果,还需要在实训场地的建设方面和理论时间方面不断开拓创新。相信不断创新的建设发展一定会为实训室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李林.智能化系统工程顾问指南[M].第一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6).

[2]刘晓胜.智能小区与通信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5).

智能化技术培训范文6

一、采用多种授课方法达到教与学统一

在钳工培训授课中,不能采用“教师按书教,学员按图干”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工件的加工和计算公式一律按教课书的标准执行,导致加工方法单一,计算依靠背诵公式。有时由于工、量具、测量形式、计算条件的改变,无法套用书中的公式,学员便感到无从下手。这种教学内容和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培训的要求。要根据实际出发结合培训课题特点,采取不同的授课方法。在讲授法、示范指导法的基础上,应尝试探究型授课法、项目、任务驱动法、网上学习外出参观讨论法、多媒体授课法等授课方法,以达到培训效果。科学的授课能把培训指导者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学员所有。如果将教学视为一种信息传递过程的话,那么,指导者就是信息的传递者、输出者,学员则是信息的接收者。学员接受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指导者采用有效的控制手段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培训指导授课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学员学得主动,情趣横生。调控失当,教和学就失去平衡,学员迷惑不解,满腹牢骚,培训指导者弄得口干舌燥。因此,应采用多种授课方法,以学员为中心,按照学员的学习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想方设法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教与学的双方统一。

二、强调培训指导要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知识来源于客观实际,正确的理论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正确的理论对人们的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钳工培训授课应是在专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操作训练,专业技术理论与实习操作密切结合的过程。例如,学员在学绕弹簧课题时,首先在钳工工艺书、机械制图书中学会弹簧画法,找出经验计算公式,并制作绕弹簧的心轴,才能在实习课上加工出正确的弹簧。总之钳工培训授课要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以保证培训工作的质量。指导操作的内容要与企业、相关技术岗位的实际相结合,应尽量采用企业较典型的生产实例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以便学员学习和掌握后能立即在生产当中进行利用。

三、培养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相结合

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决于人的素质、智慧和创新能力。必须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智能型工人队伍,培养智能型、应用型技术工人的关键在于,培养技术工人的操作技能和发展心智技能。操作技能一般由外部动作构成,如钳工培训授课当中的锉削、錾削、锯削、攻套螺纹、钻孔、刮削、研磨、测量等基本操作技能,是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形成的一种合乎法则的方式。心智技能是人的大脑对事物映像进行改造加工的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是人在认识特定问题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合理的、完善的方式进行的方法。在培训授课当中,学员掌握技能技巧,无论是操作技能,还是心智技能都是带有复杂性、综合性的高技能技巧。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传授在授课当中相辅相成,在结合过程当中,把学员的聪明才智开发出来,激发学员的智力、发展力,以及学员从事现代化生产所需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员成为能革新技术和会发明创造的智能型工人。

四、示范操作演示多样化

在钳工培训授课中,示范操作的演示是一种直观性的指导培训形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使学员具体形象地学习观察,便于学员与培训指导者直接交流,有利于学员理解和掌握技能技巧。可通过培训指导者亲身操作演示,也可用教具和实物来演示,现在多用多媒体演示。多媒体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把教学内容演变为文字、图形、动画、影像和声音等多种信息进行授课的新技术。与传统的授课模式相比,多媒体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极大的资源共享性和丰富的表现力等优势,促进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乃至于教育思想的重大变革。钳工培训授课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推行多媒体授课。在钳工培训授课中,PPT课件、视频、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把每个技能细节动作展现在学员面前,也可以把企业生产实况搬进课堂。多媒体辅助的钳工培训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模式,使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员进行钳工实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