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细节易错点范例6篇

高中化学实验细节易错点

高中化学实验细节易错点范文1

一、概念中的细节

初中化学中的概念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根据化学现象或规律而拟定的,所以每个化学概念都有一定的组成因素、条件、关键字词和所指对象,而这些便是概念中的细节所在,应予以关注、理解和领悟,以防出错。

例1.正确理解化学概念,对学习化学知识非常重要。下列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氧化物就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

B.质量守恒定律就是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和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相等

C.中和反应就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析:A项,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只有同时满足“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和“化合物”的才是氧化物,含氧的化合物不一定就是氧化物,如H2SO4,错误;B项,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之和相等,“参加反应”是此概念的关键条件,错误;C项,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都是此概念的关键条件,缺一不可,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就是酸和碱的作用,如CuO+H2SO4=CuSO4+H2O,错误;D项,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正确。

答案:D

五、化学实验中的细节

规范的基本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更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是化学实验的细节所在。学生要注意观察实验中的每一步操作,关注操作中的细节。掌握实验基本操作中的细节时,要注意:第一,理解操作的原理,如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是利用物理学中的热胀冷缩;第二,掌握正确的操作顺序,这关系着实验的安全和结果的正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总结归纳,明确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先后顺序,如在加热试管内某物质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应先验纯后点燃,净化某种气体时应先洗气(除杂)后干燥(除水),做物质鉴别时应先取样后添加试剂等。

例5.某同学在实验室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于pH试纸上进行测定。这样测得的结果与溶液的pH实际值比较,结果()

A.偏低B.偏高

C.不变D.无法判断

解析: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去测未知溶液的pH,这个操作细节是错误的。待测溶液的pH是未知的,当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后再去测定,相当于稀释了待测溶液,若待测溶液是酸性溶液,则酸性减弱,所测的pH值会偏大;若待测溶液是碱性溶液,则碱性会减弱,所测的pH值会偏小;若待测溶液是中性溶液,所测得的pH值无变化。因此,如上测得的结果与待测溶液pH实际值相比较,在不知道其待测溶液的酸碱性时是无法判断的。

答案:D

六、题设条件中的细节

题设条件是多种多样、有明有暗的,其中暗含的条件往往起决定性作用,看似简单,实则具有隐含性、陷阱性,这样的细节常常不能被注意或理解。所以,审析题目时不能“就字读字”,要“读字领意”,反复推敲、领悟内涵,防止错误的发生。

例6.某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使该物质燃烧后的产物依次通过澄清的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则该物质的组成为。

解析:不少同学见题后稍微一分析就会回答“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对吗?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证明有H2O生成,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分析。认真再看一遍题设,燃烧产物是先通过澄清石灰水的,那么,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色之水是物质的燃烧产物,还是来自石灰水就很难说清了。因此,该物质的组成是一定含有C元素,可能含有H、O两种元素。

答案: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七、设问中的细节

答非所问是屡见不鲜的错误之一,究其原因,往往是对设问没有看清、看准,单凭主观意识去回答,特别是条件性的设问,其回答有特定的内涵,所以审题时不可粗心大意、草率了事,要字斟句酌。

例7.量取7.5 mL某溶液,请你从学过的仪器中选择一种合适的玻璃仪器:。

解析:本题中的设问是“合适的玻璃仪器”,细节就在于“合适”二字,在回答时不仅要答出选择的玻璃仪器,还要“合适”。因此,本题准确的答案是“10 mL的量筒”。

答案:10 mL的量筒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三个认识:

(1)细节有何特点?首先,细微不易被察觉,易被忽视;其次,它隐藏问题的真相和要害,对理解题意和求解有关键作用;最后,细节决定思路的走向和求解的成败。

(2)细节在哪儿?就在眼前,可以说题题有细节,但其表现形式是不固定的。这就告诉我们:注意吧,细节时刻在向你招手提示!

高中化学实验细节易错点范文2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中考 实验操作考试 化学实验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a)-0198-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各种教材中,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实验、家庭实验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贴近生活。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在中考中增加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进一步提高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加大了学校、老师、学生及家长对实验操作的重视程度。

中招实验操作考试是考核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必要手段,是义务教育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促进理科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安阳市从2007年开始实验操作考试,笔者就我校在实验训练中的做法和体会谈谈个人的看法。

1 重视日常教学中实验的教学

实验考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教师不能只是为了应对考试,在考试时临时抱佛脚,应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利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家庭实验等多种途径对学生加以熏陶和训练。教师娴熟、规范的演示也能打动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适当的将一些操作简单的演示实验安排学生上讲台操作。但多数学生平时还是不够重视,训练的机会也远远不够。

2 化学实验训练的特殊性

化学实验操作琐碎、细节要点多,与日常生活习惯差异大,且学生在生活中还没有操作化学实验的经验。对理论知识非常熟练的学生,动手操作时也会出现较多错误且很不规范。学生在平时学习时对于实验理论练习较多,比较熟悉,对实验考试前的实验操作则不够重视,大多数学生的化学实验训练都应该从零开始。

按照教材安排内容,第二学期开学后化学仍然讲授新课,且所讲内容为初中化学的重点—— 酸碱盐。新课内容重要,知识点多,实验多。教学工作量远大于其他章节,加上实验考试训练,每年的这一段时期都成为化学组最忙的一阵。

3 实验训练安排及计划

3.1 教师示范实验录像

我校一般从开学后的第二周开始集中培训学生动手操作,我们赶在第一周录制教师示范实验录像。化学实验专业性强,为便于突出操作重点,化学老师在学会录像设备的使用后,自己演示、讲解、录制,并剪辑。虽然此时具体的实验考试内容还没有确定,我们根据以往的考试内容,先安排一批重要的、基础的、理论知识已经学过的实验让学生观摩,如检查装置气密性、探究酒精灯火焰哪部分温度最高、配制溶液、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等。几年下来,我们储备了一大批实验视频素材,几乎涵盖了所有操作考试试题,实验考试试题确定后只需补充个别新增实验即可。

由于实验内容较多,我们与实验员老师积极沟通,根据教学进度、仪器药品分批安排分组。我们再根据实验室的安排,将录像进行选择,安排学生先观看将要练习的实验录像,熟悉步骤和操作要点后再到实验室练习操作,做到有的放矢。

3.2 开放实验室,学生动手操作

为防止考试中的细节被扣分,我们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让学生力争用规范的操作取得监考的好感,从而少扣分、多得分。实验前要求学生通过背实验细则、反复观看录像,熟练实验步骤,如:同一个实验里面有加粉末的、有加液体的,加液体时有用试剂瓶倒的、有用滴管滴加的,学生要做到心中有数;分组时以规范实验操作为主,对不容易熟练的基本操作反复训练。如:专项训练向小试管里倒水、滴水,且做到每次到液体基本做到1~2毫升;往小量筒中滴液体时,除了滴管悬空,学生还得蹲下,视线看刻度而不看滴管;还有用镊子夹不规则的石灰石放到小试管里,石灰石不能脱落。这些实验看似简单,做到熟练就不容易了。学生们经过30多分钟的专项训练,大多数都能过关。在有关酸碱盐的实验试题中,大多数都是通过以上操作进行。

3.3 常用仪器进班训练

对于一些学生不易熟练的操作,如向试管和量筒中倒水、滴水、放石灰石等,我们把所需要的仪器放到各班教室,供学生利用课间自己练习。分组实验时教师指导强化训练后,平时经常练习,学生在这些操作方面就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3.4 讲授新课时演示实验与实验考试相结合

新课酸碱盐中实验较多,且多数与实验考试中的操作类似,课堂演示时每次都强调操作要点,如倒液体时试管略微倾斜、倒完液体后刮瓶口等,有些实验让学生上讲台操作。

部分课本演示实验与实验考试不一致时,以实验考试的步骤要求为准进行讲解,强调易错点,提醒学生注意。

3.5 积极与市装备中心联系

化学实验中细节较多,训练时我们尽量严格要求学生,有些操作学生很难掌握且使用不多、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训练;有些操作顺序颠倒后更方便、效果更好;甚至还有个别《实验细则》上的操作要求就是错误的。我们积极与市装备中心化学负责人及往年的实验监考培训老师联系、沟通,以及时了解信息。

3.6 课堂演示、讲解

学生熟悉实验步骤、操作要点后,考前最后一周,我们停课专项讲解、演示实验。重点强调操作时的细节、操作先后顺序、最新信息等,并介绍一些出错后的补救措施,出现错误是很难避免的,平时训练时要求学生做到百分之百,但还是应该知道常见错误的弥补方法,这只能在最后告诉学生,不能在训练时就让学生有侥幸心理。

4 考后及时总结

考试结束后,我们要求每一个学生写出自己在实验训练及考试时的经验、教训,对老师在实验操作方面训练及讲解做出评价,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考试后的总结对这一届学生虽然没有多大作用了,但可以帮助老师们反思自己的工作,对训练的安排作出调整,对于老师以后辅导学生实验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我校在实验考试中的做法也有许多不成熟、不完善之处,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的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实验细节易错点范文3

【关键词】复习教学;科学探究;夯实基础;初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5-0057-03

【作者简介】丁玉祥,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210002)副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中考复习备考关系到初中升学考试成绩的高低,因而,物理教师在中考复习教学中会面临很多问题和困惑,比如:如何科学制订复习教学计划,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复习、抓住重点;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规范性,如何引导学生避免重复性犯错,等等。从提高教学实效的角度而言,中考物理复习教学应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牢记易错点、明辨易混点、把握得分点,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复习实效,减轻师生复习负担,从而轻松应对中考物理复习备考。

一、突出重点:复习备考的关键点

中考物理到底考哪些内容?把握复习重点,尤为重要。这里的“重点”包括两个方面:考纲中的重点知识条目和科学探究(考纲涉及的关键能力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思考。

1.重点内容如何把握?

物理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重视通过浏览条目,引导学生多问自己几个“如何”?比如:物理考纲条目内容自己掌握得如何?考纲条目涉及内容如何记忆牢固?考纲条目内容会以何种方式被考查?考纲条目的内容如何解答才不会丢分?

例如:中考物理考纲中有“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这一条目,作为物理教师,在复习中,需要指导学生做如下思考:①我知道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特征吗?②我知道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探究的实验过程与操作步骤吗?③实验探究中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④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与电流方向有关吗?⑤这个考点会以什么方式考查我呢?

在此基础上,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与条形磁体方向类似,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相当于一个条形磁体,磁感线方向是从N到S极。

针对该考纲条目,在实验探究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如下分步联想:条形磁体的磁场是如何探究的?通电导体的磁场是如何探究的?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如何进行探究?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模拟探究,使其意识到:对磁体磁场探究需要选择小磁针(或铁屑),通过磁针在磁场中受力后N极静止时的方向间接判断磁体的磁场方向;通电的导体是有磁场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可以用小磁针来探究通电导体的磁场,此外还要注意通电导线与磁针的摆放位置关系之类的实验细节。

2.核心知识有哪些?

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物理课标”)与中考物理考纲的内容条目看,有69个知识与技能考查目标,其中,教师在中考复习中不可忽视6个“理解”层次的内容条目,即密度、惯性、压强、功率、欧姆定律、电功率。教师要熟悉这6个“理解”层次的知识目标的具体要求。例如“密度”条目的具体要求为: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密度概念有关的物理现象。(密度公式ρ=m/v)

3.科学探究的重点在哪里?

科学探究是中考物理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科学探究通常渗透于物理实验与综合活动之中。物理课标的“附录”中明确规定了20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条目。作为物理教师而言,需要准确把握科学探究的考查要求。科学探究的考点,一般包括:科学探究基本能力,对科学探究方法与意义的理解。具体涉及八个方面――

(1)发现问题,准确科学地表述这些问题。

(2)根据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成因提出假设,对科学探究的方向和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3)明确探究的目的和已知条件,经历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尝试选择探究方法及器材,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4)能收集数据和资料,尝试评估信息的科学性,会阅读说明书,能按照书面说明操作,会使用简单实验仪器,能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5)能描述实验数据,能对信息进行比较,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6)有评估意识,能注意假设和结果间的差异,注意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问题,改进探究方案,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的意识。

因此,中考物理科学探究内容的复习,需要教师重点加强以下环节的训练。比如:重视小实验、小制作中蕴含的物理原理,强化实验方案的基本设计,注意实验操作的基本细节,留意实验现象的细节特征,提高实验探究与结论推理能力,注意实验图像数据分析与处理,强化实验故障的分析与排除,重视基本仪器的使用与操作。

例如:在探究电流和电阻关系时,当改变定值电阻阻值后,能否立即记下电流表的示数?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明晰实验关键步骤,清楚实验步骤的细节,不能大而化之,导致判断失误或失分。学生要明确: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实验条件的控制是关键;在实验中,需要先后三次始终控制待测导体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即要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待测导体两端电压始终保持不变,然后再记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

二、提高效:复习备考的核心点

实效性,是中考物理复习备考的基本准则。中考复习计划的制订、复习教学的展开、课后分层辅导以及考前综合训练的安排,都要以实效性为前提,以针对性为依据,努力追求轻负担、高质量。那么,如何进一步提高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备考教学的实效性呢?

1.夯实基础,抓好薄弱点。

中考物理复习,应始终坚持立足教材,回归教材,夯实基础。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通常,学生在物理基础知识方面,容易存在以下常见问题。

一是读题审题不细。比如,忽视一些隐含条件: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表面光滑,小灯泡正常发光,不计摩擦力。计算压强时,将受力面积理解错误;对于一些计算类填空题,答题时忘记单位书写;还有的审题过快,答题想的是对的,写下的结果是错的。再比如,写错别字,将声音产生原因“振动”写成“震动”,将“匀速直线”写成“均速直线”等。

二是答题缺乏规范。作图题中不注意虚实线的使用,D表读数时不注意量程,简答题或说理题写错别字,物理实验结论语言描述不准确,把“绝缘体”写成“不导体”“绝源体”“非导体”等。计算题公式写错与数据代入错误;不根据计算要求保留计算精确度,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或丢分,等等。这些需要引以为戒。

三是概念规律混淆。对于物理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混淆不清,造成理解错误,比如不清楚影子与倒影、实像与虚像、反射与折射、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超声波与次声波、漂浮与悬浮、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磁场对磁体的作用与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等概念的区别。为此,对于一些基本规律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问几个“如何”。比如:该规律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如何确定该规律成立的条件或适用范围?如何表示规律的公式表达式及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与单位?如何应用该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是计算能力薄弱。从对学生中考失分的分类统计看,因计算能力不过关导致失分的情况占总数的50%左右。不少考生对相关题型知道解题思路,会正确列式书写,但是公式和物理量的符号书写不规范,导致带入数据和结果计算常出现问题。有的将计算公式写错,还有的将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出错,造成计算结果出错。

因此,要重视薄弱项目的限时训练,立足基础题与中档题,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最大限度地做到“该得的分一分不能少,能得的分一分不能丢”。教师可以选择中考一模、二模中的重复性错题进行针对性的变式训练。

2.立足探究,加大实验复习。

探究实验与技能的考查历来是中考物理的重点,实验题是拉分点,也是增分点。中考对物理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越来越高,实验探究题数量及分值比例已占全卷的35%~45%左右。因此,在中考物理复习阶段,要紧紧围绕科学探究要素的考查要求,具体做到“两个重视”。

一是重视每一个课本实验。让学生弄懂实验目的、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和结论,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非预期现象,同时熟悉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是重视一些典型实验的关键解题步骤。要加强重点实验的实际操作过程与细节复习。具体要做到:使学生明晰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设计实验方案;会观察和解释实验现象;会分析、推断实验结果、能得出相应的结论。比如:要重视一些物理实验探究中的操作细节,电动机安装的换向器的功能,测机械效率时如何读取匀速拉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奥斯特实验中小磁针与导线的位置关系,等等。

3.讲求实效,加强应考技术管理。

中考物理复习强调实效,实效性最终需要通过学生考试的结果来体现,教师不可能替代学生。因此,要重视应考技术的指导与管理。具体要求如下。

(1)关注解题的规范性训练。中考复习备考的中后期,中等和中等偏下水平的学生要克服“眼高手低”的状况,避免无谓丢分。学生有时比较浮躁,复习中怕麻烦,轻视解题过程中的必要用语,导致解题过程过于简单化,因此要注意学生答题规范性的训练,做到基础题每分必争。

(2)开展解题专项训练。中考物理备考的中后期,要恰当处理好“会做”与“得分”的关系,适当地安排一些专项的解题训练,切实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和正确率。重点解决学生“会而不得分”的问题,保证拿到应拿的分数。

(3)避免解题中的“五种错误”。对于计算题,总体要求是:思路清晰,公式正确,解题分步,答题规范,方法简单,结果准确。复习备考中,要指导学生避免“看错、想错、算错、写错、抄错”的发生。比如,建议学生审题要慢,做题要快,计算要准。读题不能匆匆而过,应该字字落实,注意不能多字、漏字。

(4)缜密思维,要恰当处理好四个关系。中考复习中,教师要始终引导学生科学备考,减少不必要的复习负担。具体处理好如下四个关系:一是审题和解题的关系,避免忽略公式、规律(原理)的适用范围,忽视隐含条件(如光滑、轻质等);二是会做与得分的关系,避免概念不清,答案不符合实际情况;三是求快与求准的关系,避免粗心大意,思维定式(熟题影响);四是难题与易题的关系,避免学生在难题上钻“牛角尖”,忽视基础题的得分。

高中化学实验细节易错点范文4

1.创设找错改错情境,引导学生规范解答

通过呈现试卷中学生的实际答案来创设复习情境,引导学生找出其中不合理的答案,分析出错的原因,并加以改正。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演练中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锻炼解题答题的技巧,而且能让他们对易错点形成深刻印象。比如:在复习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检测内容时,笔者呈现了如下试题及学生的解答:

某同学有喝牛奶的习惯,在学习了细胞的化合物知识后,他想知道牛奶中有无蛋白质和还原糖。表1其未完成的实验,请帮助他完成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探究某品牌牛奶中有无蛋白质和还原糖。

实验原理:利用颜色反应检测牛奶中有无蛋白质和还原糖。

(1)a.__;b.__;c.__;d.__。

(2)请预测A、D两个试管的现象及结论:

A.__

B.__

(3)分析该实验设计:试管A和试管__构成对照实验,对照组为试管__,目的是__。

上述试题中有机融合了实验设计过程中对照原则、等量原则以及验证性实验和探究式性实验在设计和阐述上的区别。笔者将学生的答题情况扫描下来,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借助于这种案例式分析,先独立思考,然后进行互动交流,通过找错改错使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原因(表2),自觉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2.创设真实自然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真实自然情境通常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理解掌握,还可以让学生感觉学有所用,体会自己学习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生物的热情,最终提高学习效率。笔者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在学校附近有一个生态农业园区,学生在周末放假时常喜欢到里面去走走。该农业园区利用鸭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子不间断的活动产生浑水效果,刺激水稻的生长,用作物养猪、养鸭,用稻杆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生产出无公害的大米与蛋肉类,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有几次,笔者在课间时还听到学生在谈论这里生产的有机稻米。因此在复习选修三的生态工程时,笔者利用生态农业园进行了如下设计:首先让学生绘制出该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图,然后理清各结构成分之间的物质关系和能量关系,并阐述它和本地区传统的农业相比较有哪些优越性,阐述这些优越性是哪种生态学原理的体现,最后请学生以农场主的身份反思需要改进和继续发扬光大的地方。

再如:电视、报纸、网络上关于禽流感病毒的报道不断更新,其高死亡率让人们感到恐慌。病毒与人类健康的知识也是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是高考的重要考试内容之一,而以其为背景的知识点考查却涉及到人教版三本必修教材中的内容。在二轮复习时笔者设计了如下情境进行分析与综合:如图1是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其中①②表示相关过程,a、b表示相关结构。神经氨酸酶(NA)是流感病毒被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子代病毒以出芽形式突出细胞表面,经NA的水解脱离宿主细胞。请回答:

(1)甲型流感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和宿主细胞释放甲型流感病毒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性。

(2)①过程为__,参与②过程的物质有___(至少3个)。

(3)与DNA病毒相比,甲型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的原因是__。

(4)结构a的作用是__。

(5)甲型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经过__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其特有的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分泌__。

(6)达菲是目前治疗甲型流感的常用药物,其活性代谢产物能竞争性地与NA的作用位点结合,阻止__

分析:本情境与社会热点和人类健康紧密联系,借助于禽流感病毒的侵染过程图复习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器的结构功能、遗传物质的复制、翻译、变异、免疫等考点,还培养了学生从题干获取信息并解决全新问题的能力(达菲药理作用,要从题目中获取)。

答案:(1)流动(2)RNA复制mRNA、tRNA、酶、氨基酸等(3)RNA为单链,结构不稳定(4)对蛋白质进行合成和加工(5)吞噬

淋巴因子(6)甲型流感病毒从宿主细胞中释放(或甲型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

3.创设易混辨析情境,引导学生明辨是非

生物学中有许多易混易错的知识。很多易混的知识并不分布在教材的同一章节,在新课学习的时候,由于时间有限,这些问题难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如原生质层(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原生质体(选修三专题2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在进行复习时,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创设易错易混的辨析情境来培养学生识别能力以明辨是非。例如:在复习基因工程时,对于DNA连接酶的作用位点的复习,笔者作了如下设计:

(1)设置表格情境(表3),让学生进行分析。

(2)设置图解情境,进行应用检测。

如图2所示为部分双链DN段,下列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切断a处的酶为限制核酸性内切酶

B.连接a处的酶为DNA连接酶

C.切断b处的酶为DNA解旋酶

D.连接b处的为RNA聚合酶

在复习过程中,需要创设易错易混的知识情境还有很多,比如:细胞质与细胞质基质,生长素和生长激素,果实发育和果实成熟,赤道板和细胞板,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自交和自由,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三体和三倍体,冲卵和排卵,无子西瓜和无子番茄,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4.创设发散思维情境,引导学生建立网络

历年的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高考命题常在主干知识网络的交结点上进行试题设计,强调核心知识之间的综合。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采用给出核心概念,让学生联系出若干相关的下位概念,建构概念图方法,常能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这类情境充分利用了发散性思维具有的灵活性、独特性,利用灵活性突破思维定势,使学生产生新思想新方法,利用独特性能使学生的思维产生独特见解。例如:在复习遗传和变异内容时,先给出基因这个概念,然后让学生一起回忆与基因有关的概念,诸如DNA、核苷酸、碱基、脱氧核糖、磷酸、染色体、染色质、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有丝分裂、解旋、转录、翻译、逆转录、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分离定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DNA连接酶、限制性内切酶、质粒、重组质粒、运载体、目的基因、基因工程、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然后再将学生分成4-6人一个学习小组讨论这些概念分类并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构画出各小组独特的图式。

5.创设问题解决情境,引导学生建立网络

高中化学实验细节易错点范文5

关键词: 新课标 高考生物 复习策略

2011年是河南省实行新课程标准以来首次高考,生物试题从结构、分值、形式等几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生物卷面分值由72分增加至90分,可以说对高中生物教学有极大地促进作用。然而,生物学由于自身的特点:一是知识点多而且分散,给人感觉“散而乱”,被广大师生称“理科中的文科”,北师大附中林祖荣教授称之为“比文科还文,生物的一半是语文”;二是在高考中生物试卷题量很大,每题的分值都很小,有的甚至只有一分,对答题的要求极高;三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学校和同学们对生物学科重视程度与数理化相差甚远。可以说生物学教学面临“三重压迫”。如何在2012年高考生物中实现“绝处逢生”,获得最佳的效果、科学有效复习策略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结合多年的高三教学实践,谈谈高考生物的复习策略,希望给广大师生一些帮助。

一、教师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胜任高三教学的教师。

高三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加以提高。

1.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实行新课程标准以后,新教材的内容、结构、知识体系、指导思想、对学生能力培养要求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无论是带过多届高三的老教师,还是刚刚委以重任的新教师,都有必要对新教材进行重新组织,更新、重建和深化知识体系,调整教法,转变教学观念,使自己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技能,以适应高三教学的需要。

2.掌握新课标理念,这是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必备条件之一。

与过去相比,生物新课程在理念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课程的新体现在四个方面:理念新、教材新、教学模式新、教学评价新。新课程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及时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认真学习领悟《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这是高三复习的总指挥棒。

河南省2011新考试大纲同以前相比有较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分值,从72分增加到90分,分数加大;题量加大,增加了选考题,多了一道选择,多了两道简答题;考查的知识点明显增多,更加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实验设计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能力和知识创新运用能力等,而对纯知识的考查减少。这些变化都要求我们认真领悟,找出其中的一些规律性,为今后的复习作指导。

4.有建立起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能力,这是搞好高考复习的催化剂。

高三毕业生压力很大,情绪波动很频繁,学习能力也有差异。有时候各科之间协调欠佳,作业负担过重,师生间不可避免会有一些小别扭,这就要求老师具备消除负面因素的能力,营造师生相互促进、互相鼓励、和谐合作的氛围。

二、采取科学有效的复习策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1.一份详细周密的复习备考计划,运筹帷幄。

总体来说,三轮复习法是常见的做法。第一轮,紧贴教材,精雕细刻,严要求,低起点,中标高,高规范,全面扎实基础。时间为当年9月至次年3月初。第二轮,抓主干知识,专题复习,综合训练。注重对知识的前后串联、提炼、概括、总结,同时精选试题,讲练结合,兼顾解题方法技巧点拨,能力拔高。时间为次年3月初至5月初。余下时间为第三轮,回归教材,查缺补漏。此时要求学生做适当的习题保持知识的巩固外,更重要的是翻阅做过的练习,特别是错题本收集典型错题,更能有效堵住知识漏洞,增强自信心。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严格按照自己的计划实施,不要受到阶段性考试的干扰,按部就班,稳扎稳打,坚持一定会取得最满意的结果。

2.一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复习原则,贯彻落实。

课堂是复习的主阵地,在此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和探究、获取信息等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总结归纳:对教材和资料中主体知识的文字、插图、小资料、实验、联系生活实际等部分要仔细阅读,细致地进行知识梳理,构建起知识网络,着重理解重点、难点,知识解析吸收,认真做好易错易混点的辨析和收集,留意例题巧解,提升能力。为此,教师要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除了必要的重点提醒和总结外,不要多讲多说,使学生们有时间和精力对教材知识进行再创造,将书本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3.一本精心挑选的现成或者备课组重组的复习资料,用好钻透。

现在教辅资料很多,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比较挑选,但是绝对不能多,一本足矣。实际上,在资料中,有许多题是相近的,没必要再重复。况且学生各科都得花时间和精力,各科之间要协调发展。这就要求选好的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充分学习利用,做到知识精看、习题精练、技巧精总结,提高资料的利用效率,力争中档题拿高分,低档题得满分,高档题多得分。

4.一个使学生知识体系更加完备的改错本,查缺补漏。

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我要求他们对错误进行归类:哪些是看错题、写错位或者其他粗心大意导致的低级错误;哪些是基础知识不扎实,自己多努力就可以改正的错误;哪些是不能将章节知识有效联系,需要花大力气才能不犯的错误;哪些是自己根本就不会,随意乱写的错误。每种情况都要收集一些典型的例子,尤其是前三种错题,整理在专门的本子上,注明错误原因。坚持收集,经常查看,能避免再犯。事实证明,此方法查补知识漏洞非常有效,学生成绩提高很快。

5.一个生物教学的薄弱环节――实验与探究,突破拔高。

生物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探究能力是其核心目标之一。然而,从一方面来看,中学的实验教学由于种种原因,多数学校不能全部完成到位,是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从另外一方面来看,也是高考试题中最能考查学生能力的部分,学生取得理想的成绩必须有所突破,才能高人一筹。为此,我们不仅要对《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所列的全部实验的目的、原理、材料用具、试剂、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了然于胸,而且要注重对其灵活运用,进行实验设计、实验评价。

6.一个生物教学的最终落脚点――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高中化学实验细节易错点范文6

关键词:高效课堂;探究学习;教学方法;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0-0079-02

高效课堂是指课堂效益达到了最大化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课堂。课堂教学由诸多的环节组成,只有各个环节优化了,各个细节的效率提高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才会提高。如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减轻学习负担,又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悟,谈谈对高效物理课堂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实现课堂高效,就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备课不能只停留在对教学参考、现成教案的照抄照搬上,而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对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既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要仔细琢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各种教学活动。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需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要仔细考虑课堂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二、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手段,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能够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能把他们分散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到学习上,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激起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有提高的,并且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尽量清晰、明确,将抽象问题具体化,避免出现含糊不清的问题,要问知识的易错点和易混点、学生的疑惑与思维阻滞点、教材与生活的联结点,而且在问题提出后还要善于倾听,引导学生去讨论、思考、探究,给予他们充足的讨论、思考、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三、控制教师的“讲”,让学生充分地“议”

教师一讲到底,不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不通过练习,找出学生的思维缺陷,总认为讲了就能解决学生思维上的问题,而忽视了学生思考、说和写的过程,不关心学生的感受、体验和需求。学生在这种没有感知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师讲的内容理解不透,囫囵吞枣,导致教师所讲知识的巩固率很低,不得不依靠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进行强化训练和重复演练来加以巩固,使学生长期处于疲惫状态,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一节课要做到高效,教师就要做到语言精练准确,量计讲解时间不超过15分钟,并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质疑、交流和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使其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去体味学习带来的乐趣,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注重探究教学的实效性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要通过能动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要对一些物理问题创设探究情境,给学生获得体验的时间、空间和权利,并给予合理的指导,通过能动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观察和体验后可以有所发现、有所思考,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物理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可以经历与科学工作者相似的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不能使探究流于形式,对任何问题都进行探究,而不考虑问题是否值得探究,使教学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违背了课改的理念,这样的探究就没有实际效果。

五、设计有效的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练习,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发现自己在讲课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措施。一节课教师讲得再好,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充分的有效练习,那也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1.练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针对性主要是指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提前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设计针对性的练习,设计练习要围绕教学目标,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做到有的放矢,力求用较少的时间,练习在易混易错处,获得最佳的效果。

2.教师要注重练习的讲评效率。教师讲评练习时不必面面俱到、逐题逐题讲解,而应有重点、有详有略。一般情况下,模仿性练习可以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让他们说说思路,计算性练习则应让学生自己纠正,有错的,找到错误原因,那些有一定难度、牵涉的新知识点的,且容易混淆的则可以讲详细些。

总之,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应把“课堂”还给学生,变成“学堂”,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学生的认知规律等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选择恰当的教法,引导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45分钟的课堂时间内,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心力,学到最多的知识。打造高效课堂是一线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充分利用新课程理念在物理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效教学出发,积极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做到“心中有数、精心策划、发挥自主、落到实处、主动创新”,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朱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