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工程监理细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饮水工程监理细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饮水工程监理细则

农村饮水工程监理细则范文1

关键词:昌吉市;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

为了贯彻落实卫生部、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的通知》(卫疾控发[2008]3号)和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项目技术方案》要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工作方案》给昌吉市的监测任务是:完成13个点共26份水样的抽样监测,为此制订了〈昌吉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工作方案〉,并于2013年5月~8月约10d的时间对全市9个乡镇的13个村的农村饮用水进行了抽样监测,监测范围及监测指标与2012年有所变化 ,现将卫生监测情况总结如下。

1研究对象

经调查,农村居民目前已全部改为饮用深井水,均采用集中式供水形式; 根据上级监测点的设置原则,按照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源类型、水处理工艺、供水规模,结合供水人口等进行分层,按分层随机原则确定。根据我市实际情况,昌吉市曾有4个村为氟中毒轻病区,即:六工镇沙梁子村、佃坝乡二畦村、大西区镇大西渠村、滨湖乡友丰村;除此之外另增加9个监测点。共计13个监测点。具体选点如下:六工镇:沙梁子村二组;.滨湖镇:滨湖友丰村一区;佃坝乡:二畦村四组;榆树沟镇:勇进村三组、四畦村四组;二六工镇:下六工村、十二份村;大西渠镇:大西渠村一片区、思源村二片区;三工镇:长丰村一组、常胜村八队;.阿什里乡:努尔加村;硫磺沟镇:硫磺沟镇煤炭交易市场。

2监测内容

2.1工程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我市共有131个防病改水集中式供水点,水源均为深井水,供水方式均为集中式供水,均未进行处理、消毒等。

2.2饮用水水质监测情况

2.2.1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每个监测点一年分枯水期和丰水期各监测1次,每个集中式供水点采集出厂水、末梢水水样各1份;水样采集、保存、运输、检测分析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

2.2.2水样评价标准 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49-2006)及有关规定[1]进行评价。

2.3监测指标 ①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8项):色度(度)、浑浊度(NTU)、臭和味(描述)、肉眼可见物、pH、铝(mg/L)、铁(mg/L)、锰(mg/L)、铜(mg/L)、锌(mg/L)、氯化物(mg/L)、硫酸盐(mg/L)、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mg/L以CaCO3计)、耗氧量(mg/L)、氨氮(mg/L)、挥发酚类(mg/L)、阴离子合成洗涤剂(mg/L)。②毒理学指标(9项):砷(mg/L)、镉(mg/L)、铬(mg/L)、铅(mg/L)、汞(mg/L)、硒(mg/L)、氰化物(mg/L)、氟化物(mg/L)、硝酸盐(以N计,mg/L)。③细菌学指标(4项):菌落总数(CFU/mL)、总大肠菌群(MPN/100mL)、耐热大肠菌群(MPN/100mL)、大肠埃希氏菌(MPN/100mL)。④与消毒有关的指标 :应根据水消毒所用消毒剂的种类选择监测指标,如游离余氯(mg/L))、臭氧(mg/L)、二氧化氯(mg/L)一氯胺(mg/L)等。

3监测结果

根据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所采集的52份水样进行判定,判定结果如下;①出厂水26份,菌落总数超标1份,大肠菌群超标2份,耐热大肠菌群超标2份。②末梢水26份,菌落总数超标1份,大肠菌群超标3份,耐热大肠菌群超标3份。③色度(度)、浑浊度(NTU)、臭和味(描述)、肉眼可见物、pH、铝(mg/L)、铁(mg/L)、锰(mg/L)、铜(mg/L)、锌(mg/L)、氯化物(mg/L)、硫酸盐(mg/L)、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mg/L以CaCO3计)、耗氧量(mg/L)、氨氮(mg/L)、挥发酚类(mg/L)、阴离子合成洗涤剂(mg/L)等均检测正常。

3.1按检测合格项目计算 52份水样菌落总数超标2份,合格率为96.15%。52份水样总大肠菌群超标5份,合格率为90.38%。52份水样耐热大肠菌群超标5份,合格率为90.38%。

3.2按检测合格项目计算 检测总份数为52份,总不合格份数9份,总合格率为82.69%。

4讨论

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等细菌指标指标超标有出厂水,也有末梢水。说明农村生活饮用水部分水源和管网供水都受到了污染。

5建议

5.1建立长效的农村饮水水质监测工作机制,保障我市农村饮水卫生监测工作的连续性[1]。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大监督执法力度,要求农村集中式供水点管理部门或责任人对水源水进行有效消毒后再输送到居民家中

5.2建议乡镇和村级政府加强对农村集中式供水点的监管,要求其管理部门或责任人对集中式供水点周围30m范围内堆放的生活垃圾和粪便以及畜禽养殖厂进行清理,并对水源地进行有效保护[2]。

参考文献:

农村饮水工程监理细则范文2

关键词:水质环境监测;微生物;质控方法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1、材料与方法

1.1内容 调查2010年山东省农村饮水工程水质微生物指标中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的污染状况。

1.2水样来源、试剂与仪器 在山东省范围内,对已进行供水的饮水工程进行采样,2009年至2010年共采水样259个。营养琼脂、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伊红美蓝培养基、EC培养基、革兰氏染色液由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LRH-250生化培养箱、GHP―9050隔水式恒温培养箱、HH・B11(420)电热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等,在检定周期内使用。

1.3检验方法

1.3.1菌落总数:按GB/T5750.12-2006中1.1.5.1条,以无菌操作方法用灭菌吸管吸取1ml充分混匀的水样注灭菌平皿中,做一平行接种,同时另用一个平皿作为空白对照,分别倾注15ml已融化并冷却到45℃左右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于36 ℃±1 ℃培养48h,进行菌落计数,按GB/T5750.12-2006表1规定的限值,超出标准为阳性结果。

1.3.2总大肠菌群:按GB/T5750.12-2006中2.1.5条,取10 mL水样5份分别接种到5份10 mL双料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中,将接种管置于36 ℃±1 ℃培养24h±2h观察结果,如所有乳糖蛋白胨培养管都不产气产酸则可报告为总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酸产气者,则继续往下鉴定。

1.3.3耐热大肠菌群:按GB/T5750.12-2006中3.1.5条,自总大肠菌群乳糖发酵试验中的阳性管中取1滴转种于EC培养基中, 置44.5 ℃隔水式恒温培养箱内(水浴箱的水面应高于试管中培养基液面),陪养24 h±2h,如所有管均不产气则报告耐热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气者,划线接种伊红美兰平板,于44.5 ℃培养18h~24 h,查看菌落特征,有典型菌落者,即耐热大肠菌群阳性,根据阳性管数查表2(MPN检索表),报告每100 mL水样中耐热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值。

2、结果

本次调查是对已进行供水的饮水工程进行采样检测,共259份水样。

3、讨论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我省农村饮水工程水质微生物污染状况比较严重,259份水样的检测中,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单项合格率分别为89.2%、50.2%和56.8%。

菌落总数是指在被检样品的单位质量(g)、容积(ml)或表面积(cm2)内,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生成的好氧细菌菌落的总数。而饮用水中菌落总数的测定和计算是指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1ml水样经36 ℃±1 ℃培养48h后所生出来的总菌数(包括腐生和致病细菌),可反映出饮用水被微生物污染的情况。菌落总数越多,说明饮用水被微生物污染的程度越严重,卫生状况差,检出病原菌的几率大,因而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就大,因此菌数的高低是评定饮用水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好氧及兼性厌氧,在36 ℃±1 ℃经24h±2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牙孢的小杆菌。它的检出标志着饮用水受粪便的近期和远期污染,是卫生质量评价的指标菌;耐热大肠菌群指的是具有某一些特性的一群细菌,与总大肠菌群相比,在人和动物粪便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而且由于在自然界容易死亡等原因,耐热大肠菌群的存在可认为饮用水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了比较近期的粪便污染。因而耐热大肠菌群的检出,与大肠菌群相比,说明饮用水更为不清洁,肠道致病菌和中毒菌的可能性更大。故其更能贴切地反映饮用水受人和动物粪便污染的程度。

众所周知,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饮用水水质的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饮用水不应含有病原菌,污染病原菌的水除可引起中毒外,还引起传染病的发生。有报道称[1]2003年山南地区扎囊县吉如乡小学饮用水受到微生物污染造成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2]1990 ~ 1994 年江苏省有75%伤寒暴发由水污染引起。钟学峰[3] 报道的伤寒水型暴发流行, 以及良[4] 报道的水型腹泻暴发流行就是因为饮用水水源分别受伤寒病人粪便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污染所致。以上可知,饮用水受微生物污染后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相关管理部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次调查还发现,259份水样的检测中,余氯合格水样74份,合格率28.6%。通过询问和了解知道,多数饮水工程未进行有效消毒及净化处理措施。其原因主要有三种:第一、缺乏必要的卫生防护;第二、工程本身没有设计消毒设施;第三、工程设计了消毒设施,但没有进行安装;第四、工程设计并安装了消毒设施或消毒要求,但没有按要求使用;第五、农村的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使水体容易遭受人和动物粪便的污染,也同时给饮用水的消毒处理增加难度。再有供水工程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管理人员、消毒物品难购买和工程建好后,未能及时进行相应的维护和管理也是造成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低的重要原因。为确保本省农村饮水工程水质安全各级管理部门应严格对水源水的选址和管理,建立消毒物品购买的有效渠道。加强监督监测,做好水质监测和供水的卫生安全,加强水源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检查、日常维护和清洗消毒工作,确保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保障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高娟,李贵宝,华珞.地表水环境监测进展与问题探讨[J]. 水资源保护. 2006(01)

[2] 肖永兴.环境标准在监测中的应用探讨[J]. 科技资讯. 2006(01)

[3] 邹浩.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实例分析[J]. 科技资讯. 2007(34)

[4] 陈会阁,李俊峰.环境监测实验室日常监测中的质量控制探讨[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

[5] 刘莉.环境监测水质分析中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计算的研究[J].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05(02)

[6] 白红玉.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J]. 内蒙古环境保护. 2005(02)

农村饮水工程监理细则范文3

关键词:饮水工程;安全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可持续评估

1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1.1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我区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从日常工作开展的情况来看,依然存在许多影响工程管理质量的问题。不论是工程项目法人管理、乡镇水利站管理或者是农户自行管理,都存在欠缺。

1.2提升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管理质量的方式

必须要先认识到饮水安全管理工程的基本性质,因为饮水质量直接影响当地人们日常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所以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工程,属于准公益性质的工程,具有显著的公共性特征,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政府必须要从财政等方面加以扶持。从政府的角度,为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必要条件。因为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工程属于准公共性产品,具有行业垄断性质,所以政府必须加以监管。政府的监管目标较多,其中最关键的是要保证供水工程日后运营的正常进行,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性。还要从多个角度出发来提升工作效率,利用相同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目前常见的政府监督管理工作内容集中在市场准入、项目建设价格监督、水质监管等方面。农村地区供水市场化模式建设的选择,离不开不同地区的政治背景、文化背景以及资源背景等。所以各地区的政府可以通过私营机构运营的方式来减少失业部门的工作压力,提升事业部门日常生产效率。作为发展中国家,因为经济发展速度不如发达国家,所以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竞争的方式来优化供水系统经营权,这也是目前国家改革的重心之一。工程项目产权,是目前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要点之一,以为与改革相关的法律条款正在不断的完善当中,各种政策以及配套政策也更适合农村地区,所以更要看紧产权,放开经营权。

2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可持续评估

2.1构建可持续性评估体系指标

以当前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可持续性评估指标发展情况为基础,针对工程项目存在的基本意义(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分别提出不同的构建目标以及构建环节;首先要先选定目标层的代表项目可持续性,分别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大方面提出可持续性评估模式,并构建专业化的评估体系准则层。其次要选择一些经济性比较强、社会性、环境性良好的细性指标,利用这些细性指标来构建专业化的评估体系指标层,并且还要从项目的综合评估等角度出发,提升持续性效益收入。所以从整体上来看,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长效建设持续性评估指标体系细节较多,且所有的环节都集中在环境、社会以及经济这3个方面[1]。

2.2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可持续性评估模型构件方式

以PPP模式为基础,融入环境因素、经济因素以及社会因素3种必要因素,提出如何构件可持续效益模型。工程可持续性效益影响要素较多,投资回收期、投资就业系数、项目环境影响、工程建设资金保障率、脱贫人口变化、污染物排放量、供水增长率、科教文卫效益、对周边生态影响、经济内部收益率、收入分配效益、可持续发展效益、经济净现值、群众满意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化建设都是常见的要素。因为PPP模式当中,所有的项目投资主体的日常投资期望是不同的,所以工作人员可以自行对私人投资方在工程项目总投资中占到的份额进行设定。假定公共政府部门在项目投资中所占的比例,结合私人投资期望经济以及社会、环境效益所占权重,明确公共政府期望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效益值权重,从根本上反映出不同工程项目建设,不同角度的期望值。以上文提出的可持续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以及可持续性评估指标体系为研究基础,通过层次分析的方式,将其分成目标层、标准层、指标层等。首先要将可持续性评估模型的总目标分解成不同的目标层、准则层以及项目指标层。之后使用标度法计算模式,对不同层之间的因子指标进行评价,计算出相应的判断矩阵。对矩阵特征以及矩阵的向量特征等进行计算,得出对应的本层指标针,并计算相应元素权重。除此之外,还要计算矩阵一致性标准模式,对矩阵的可靠性以及矩阵一致性等进行验证,一致性检验指标数值越低,代表结果越理想。针对目前农村地域饮水安全工程指标评估发展的情况,通过专家打分法等模式,对指标进行分级处理。还可以将专家赋分和不同项目日常建设细分指标的权重融合,求二者的乘积。汇总不同隶属曾指标,将不同隶属曾指标的分数进行求和处理,并汇总,得出最终的经济效益值、社会效益值以及环境效益值[2]。

3实例分析

该工程贵州省某市,辖区内有经济开发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工程项目建设总经费投资6000余万元,财政补贴超过总投资数量的66%,其余项目建设资金由私人出资。该项目采用PPP模式筹集到的私人资金约为2000万元,占到项目总工程款的33%。对工程项目各方面的参与方进行调查发现,私人投资方和公共政府部门的投资,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按照上文所提出的计算方式以及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的方法以及专家打分法等,明确不同指标权重,对最大特征向量一致性进行检验,保证归一化处理效果。通过对各种项目建设数据以及参数进行计算,并分析计算结果发现,该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工程经济效益评估值、环境效益评估值以及社会效益评估值分别为77.121、78.321、71.08,整体综合评价为75.507.按照近年来沿用的划分等级标准,对比项目效益发现,项目不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环境效益,都已经达到了2级水准。从整体上来看,该地区开展PPP模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对农村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起到了正面的影响,项目建设可持续性比较理想。不同分数代表等级如表1所示。

4结语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不仅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社会发展。上文以贵州省某地区的项目建设实际情况为基础,分别阐述了应如何对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管理,并提出可持续性评估方法,希望可以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提升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田佳.基于熵组合赋权和灰色聚类模型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绩效考核评价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6(10):132-136,27.

农村饮水工程监理细则范文4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问题;解决措施

近年来,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我县即时抢抓国家实施“渴望工程”和“解困工程”的历史性机遇,坚“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的方针”,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加大对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力度,以思想发动、政策激励、工作引导、资金扶持,加快了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步伐。部分群众用上了自来水,基本上扭转了农村过去“吃水贵如油”的局面。

1农村供水水源与水质现状

地面水多采用河水、箐沟水、塘坝水及集雨水。河水流速及流量受季节和降水量影响较大,其浑浊度和细菌含量较高,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时泥沙含量剧增,细菌含量亦急骤增高。山区箐沟水,流速较快,流量一般不大,水质较好。山区集雨水水质较好,但集水量受气候影响较大,供水总量和范围受到很大限制。而塘坝蓄水量受气候条件及农业用水影响较大,一年之中水位变幅大,水质一般较好,浑浊度较低。这是目前全县农村饮水多采用的方式之一。地下水水源与水位及地形、地质条件有关。地下水分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泉水。浅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近,短时间内大量取水时,水位急骤下降,限制供水量。水质易受地面污染物污染,与周围环境有密切关系。浑浊度较低,一般无色,硬度偏高,部分地区铁、锰含量超标。深层地下水补给水源较远,水量充沛且较稳定,水质大多无色透明,细菌含量通常符合卫生标准。但往往硬度较高,铁、锰、氟化合物含量超标。泉水水量因地形、地质情况差异很大,水质较好,常含与地层有关的某些化学元素。雨水集蓄的水量因不同地区降水量各异,水质好坏与当地大气污染程度及收集方法有关,为缺水山区的唯一水源。很多地方基本上就是雨季采用水池、水窖等蓄集降水,以供饮水之用。

2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问题

群众生活用水量不足,一些地区至今仍延用传统的井水进行取水,由于水井没有调节水量作用,加上遇上干旱时节,水源经常枯竭,致使水量不足。部分村寨虽安装了简易的自来水或集中供水点,但由于当时限于资金的不足,没有按照供水工程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工程设施简陋,工程供水能力差,加之管理不善,蓄水池渗漏严重,用水量严重不足。

2.1农村饮水安全的现状

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性地方病和水性传染病威胁,加上农村供水工程标准低,缺乏水处理设施,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由于受资金的制约,饮水标准得不到改善。近几年来,虽然农村经济得到发展,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居住、电力、交通等条件已逐步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农村饮水设施建设基本停留在较低水平,明显滞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饮水工程缺乏水处理设施,水质达不到规定的标准。所以,农村饮水安全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2对农村饮水的水质要求

为使农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农村供水的水质必须按要求基本符合国家5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6的规定。水质标准包括感官性状和化学性状、毒理学、细菌学及放射性四大类指标。水的感官性状包括色、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等各项指标。

要求水质从感观性状上对人体无不良影响。水的化学性状包括PH值、总硬度、铝、铁、锰、铜、锌、挥发酚、阴离子合成剂、硫酸盐、氯化物、耗氧量等各项指标。超过一定限量时,将会使水发红发黑,产生异味、异臭,水烧开时产生沉淀,为生活用水所不宜。在农村最常遇到的是地下水含铁、含锰和硬度过高,这时需采取除铁、除锰措施。而降低水的硬度则比较困难,在农村中无法实现,遇到此情况只有另择水源。水的毒理学指标包括氟化物、氰化物、铝、砷、铅、汞、铬(六价)、硝酸盐、硒、四氯化碳等有害物质,超过卫生标准时将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含氟量过高的水,不宜作生活饮用水。水的细菌指标包括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游离氯,通过消毒措施,使水质达到流行病学上安全,为群众供应卫生的水,是建设农村饮水工程的另一主要目标。放射性指标包括总A放射性、总B放射性。现行生活饮用水标准规定不中所含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3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几点措施

为使农村供水的水质符合国家5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6,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势在必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总体思路是:为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实现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为重点。现就思路提出以下措施:

(1)保证水源的可持续性。水源布局一定要合理,把当前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充分满足农村饮水的水量和水质的要求。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建成一批高标准的水源工程,保证群众在特大干旱年份有水吃。珍惜深层地下水资源,做到深层地下水采补平衡,以科学的发展观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保证工程的可持续性。根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和农民的承受能力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和标准,建设资金要充足,工程要配套,质量要达标。在选择工程方案时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以民主化的抉择方式优化工程建设方案和施工方法。

(3)严抓建后安全管理,保正工程良性运行。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工程能否持久发挥效益关键在于管理。由于我县农村饮水工程项目多、规模小、分布面广,群众管理观念淡薄,建后管理难度也大。为确保工程长期运行,就必须根据工程类型和规模,按照有利于群众使用,有利于工程发挥效益和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明确工程产权和管理方式,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建立用水户参与的自主管理体制。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建立适应榕江经济发展要求、符合农村饮水工程特点、产权归属明确、管理主体到位、责权利相统一、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村饮水工程监理细则范文5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解决方法

安全可靠的饮用水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据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卫生部今年组织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结果,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有3.2亿人,占农村人口的34%,饮用水不安全,给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带来许多困难。

一、我国农村饮用水存在的问题

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事关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建设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目前,全世界都在关心饮水的安全问题。跟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人类的疾病80%是引用不安全的水和周围恶劣的卫生环境造成。维护生命健康,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能够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环境。

我国全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调查的结果表明,农村饮水中不安全人口约为3.2亿人,占我国农村人口的34%。而其中,饮水水质不达标的人口为2.26亿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70%;水量低、保证率低以及取水不便的人口为9558万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30%。本次调查的范围包括2674个县,3.8万个乡镇,65万个行政村。调查人员总数20多万人,调查完成了《县级农村饮水现状调查报告》和31个省(区、市)的《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农村饮水工程的设施现状为:全国农村人口中的分散式供水人口为58106万人,是农村人口的62%;集中式供水人口36243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8%。农村的分散式供水多为户建户用,其中浅井供水占67%,直接取用河水、坑堵水占21%,引泉占9%,集雨工程占3%。农村的集中式供水多数为单村集中式供水,占总工程数的91%,这类供水工程只有水源和管网,没有水处理过程和水质检测设施;配备有水处理设施的联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仅占8%左右。

二、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原因(1)水源污染情况严重,饮用水被污染的人口约为84万人。

《环境公报》表明,我国年废水的排放量为670多亿,在七大水系的407个监测断面中,只有38.1%的水源满足饮用水的要求。而28个重点湖库,只有7个符合饮水要求,比例为25%。跟据对我国44个城市的地下水调查表明,其中42个被污染,并检查出数百种有毒的有机物。以往水质超标大多表现为物理和细菌指标方面,而现在是化学和毒理学指标不合格。我国农业生产的化肥用量超过3,600万吨,而农药的用量超过100万吨,畜禽养殖业的粪便及废水的排放显著增多,对湖泊、河道和地下水造成氨氮污染和磷污染。

(2)部分地区的农民饮用水水质高氟、高砷、苦咸。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可以导致骨骼变形甚至瘫痪,还可导致皮肤病、癌症、智力低下等地方性水质疾病问题。调查表明,饮用高氟水的人口为5,085万,饮用高砷水的人口为289万,饮用苦咸水的人口为3,855万。而主要分布区域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黄淮海地区。

(3)饮用水中的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超标的问题,如曾经的血吸虫病区。

(4)饮用水中铁锰等其他元素超标的为4,410万人,在东北地区、湖南省、湖北省等地由于水文地质的原因,地下水的水质物理性状较差(发红或黄色)。

(5)我国局部地区还存在季节性的缺水和水源保证率低等各种问题为9558万人。

三、农村供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饮水工程的建设和供水量的标准较低,目前的工程建设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新农村的发展要求,而水质不达标准的恶劣情况却十分普遍。1991年我国制定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饮用水指标从35项减少为20项,而指标值却放宽为三级。其中,一级饮用水指标值与国际标准一致,而二、三级指标值中除毒理学指标,其他各项指标都存在放宽现象。

农村饮水的处理设施大多比较简陋。农村水源中的深井水和泉水通常都很少经过处理,几乎都是直接供水到户。地表水源有些会在水源点投放药物消毒等,做简易处理。我国农村饮水工程具有工程规模较小、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导致维护、管理和经营的难度较大。

四、我国农村饮用水问题的解决办法1.加强领导和责任分工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控制,首先将这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将任务层层分解,完善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好各项任务。监督有关部门职能管理,在密切配合的同时,加大力度,共同努力做好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协调各级发改部门和工商部门,落实规划的编写、报批、项目审核、计划执行以及建设和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水利、工商、卫生多部门负责编写工程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初步设计计划,组织并指导项目的具体实施及实际管理。卫生部门应负责急需解决的地区氟病、砷病、血吸虫病的病区范围和饮用水项目建成后的水质监检工作。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环境监督。

2.组织好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具体实施方案的编写工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要把工作抓好、做实的难度很大,在中央宏观规划的指导原则下,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能动性,由地方各级政府在确定的任务目标、建设的规模与标准等规范下,编写细化辖区内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提出分步的实施计划,制定出管理办法,培训技术管理人才,组织好设计力量,培养典型和示范,用点带面,逐步推广,加强监检力度,严格把好质量关。

实施方案要尽量选择水质良好、净化难度较低、方便卫生防护的水源,采用适当的处理措施。在工程的选型上,要根据水源地、需求、地形地貌、居民分布等条件,通过技术和经济比较,因地制宜地合理确定方案;建设集中式的供水工程,建好管网延伸和水厂等;当条件不具备,可使用分散式供水。如制水成本过高,可采取分质供水,首先保证饮水和做饭的生活需要。

3.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机遇期,虽在大力倡导水污染的防治,但实际的污染负荷要降低很难。我国农村3亿多的饮水不安全人口中,饮用水源地被严重污染的人口约为1亿,因此要搞好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工程建设,要高度重视饮用水污染防治问题,贯彻在工程实施过程的规划、选址和建设,涵盖运行管理的全部过程,务必保证饮用水的水质安全,保证工程能够发挥长远效益。

应依法严格实施农村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制度,合理地确定保护区,并严格禁止涵养林和保护设施的破坏行为,因地制宜地开展水源的安全防护、生态保养和水源地涵养等重要工程建设。应加大治理污染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严厉打击非法排污,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加速清洁生产。定期检查集中供水的水源保护区,要对查出的问题大力整治并挂牌督办。对于项目的违法、违规建设,应责令其停建并限期治理、整顿或拆除;对于排污超标的单位,应责令其限期做到达标排放或搬迁。应积极开展农业水源的污染防治工作,指导农户合理的施用化肥和农药,严禁施用高毒或高残留农药,同时推广水产的生态养殖,并推进畜禽类粪便和秸秆的资源化有效利用。

4.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力度采用集中、分质、分散的供水方式以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措施,要重点解决较严重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强化农村饮用水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在切实做好前期准备的同时,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和建设的程序实施工程。应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5.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估制度

应建立针对项目建设期的监督制度和运行期的评估制度。建设期中,有关部门要对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巡回

监督,并重点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工程是否达到要求、工程的质量和资金的使用情况。运行期中,主要评估工程的管理情况和实际用户的满意程度。农村饮水安全的项目必须实行中期的管估和后期的评估制度。

6.应加强饮用水的安全监督管理应加强对饮用水的水源、水厂以及用水点的监测工作,对取、制、供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及时掌控饮用水的水源环境、供水水质等状况,做好定期检查。供水单位则应建立起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好取样、检测以及化验制度。水厂应采取必须的消毒和净化,以保证水质达标。

以较大规模的供水站为基础,在各区域设立好监测点,为小型供水站提供全面的水质检测服务。强化水质检验和监测工作,并完善农村饮水的安全监督体系以及卫生宣传教育。

7.做好典型示范建设

结合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各级政府要建设二到五个类型不同的农村饮水安全典型示范地区,加强示范地区的指导。

示范地区应将农村饮水的安全建设与新农村的建设有机结合,在饮用水安全的发展方法、技术线路、管理和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创造有效经验,树立标杆和样板,以辐射的方式带动类似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的工程建设和管理。

五、结语

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事关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目前,全世界都在关心饮水安全问题。

研究表明:人体的59%~66%是由水组成的,维持人的生存基本需求,每天必须得到最低数量安全饮用水为3~5 l。洗菜、做饭、刷牙、洗脸、洗手等需要20 l每天,加上卫生和洗浴等生活基本需求用水,大约每人每天需50 l。据联合国卫生组织调查,人类80%的疾病由不安全的水和恶劣的卫生条件造成。维护人的生命健康,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条件。

参考文献

[1]丁倩.农村饮水卫生[m].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

[2]曹升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3]吴晓萍.农村饮水安全分析[j].内蒙古水利,2007,(3).

农村饮水工程监理细则范文6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 规划; 指导思想;原则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he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project in Laiyang City,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principle of planning.

Keywords: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planning; principle guiding ideology;

中图分类号: TU99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莱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指导思想

莱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规划指导思想是根据莱阳市实际情况,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深化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水源保护、水质监测和社会化服务,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使农村居民获得安全饮用水,维护生命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莱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原则

莱阳市以工程为单元,充分吸收全省“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经验,结合农村自来水改造和新建工程,重点搞好水源建设,扩大供水规模,创新建管机制,提高标准质量,规划遵循以下原则:

2.1坚持安全饮水第一

水源是农村供水工程的核心设施之一,水量的大小、水质的好坏是关系到工程能否长期运行,项目区广大农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工程规划中必须坚持水源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同时要保证水源的可持续利用、工程的可持续利用。对每处工程的水源进行科学论证,水量、水质、水源保护经认真研究后确定,合理设计,确保供水安全。

2.2坚持规模化供水

根据莱阳市实际情况,规划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推行规模化供水,坚持推行:“一县一网”、“多镇一网”或“一镇一网”,山丘区不少于1万人供水规模的原则。

2.3坚持工程新建与改制并举的原则

在工程建设的同时,充分考虑了工程长效运行问题,坚持实体经营、自主经营、自我约束、以水养水、良性运行的改制方向,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在机制创新方面,突出了两个重点,一是在供水经营管理体制上,要坚持采用企业化经营模式,坚决摈弃“政府建、政府管”、“集体建、集体管”旧模式,充分吸纳了社会资本进入农村供水行业,充分引入竞争机制,建设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充满活力的农村供水新机制;二是在建设的同时将(如计量到户设施、防滴漏水表、水表设在户外和设立分支水表)管理设施考虑周全,为将来的管理打好基础,为“以水养水、良性运行”创造条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2.4坚持技术创新和高标准建设的原则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和水利厅制定的技术要点规范操作,在水源水质、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建设用材、设备选型等方面坚持高标准规划。不仅保证工程的内在质量,也充分完善工程的外形形象,努力建设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富有智慧,创新和谐,用心建设的精品工程。同时,要积极探索新理论、新方法,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大力推广水质处理、现代化信息管理、自动化控制等先进技术,提升农村自来水工程的建设水平、管理水平,增加工程科科含量。

2.5坚持市场化运作

通过市场化运作解决供水工程产权不明晰、经营权不活的问题,运用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政府采购制、建设监理制、项目合同制、竣工验收制等进行工程建设和管理,改变过去那种政府成立指挥部包建包管式的政府模式,为工程长效运行奠定好的体制、机制基础。同时积极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农村供水市场,通过市场化融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