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1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加强对策;分析

前言

近些年来,农村的改革事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的经济发展对于农村劳动力的应用以及农村劳动力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虽然农村的经济已经实现了长足性进步,但仍然没能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强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水平相匹配,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实践。面对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强解决对策的分析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指导人士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笔者选择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意义的。

1 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农村的经济发展对于农村与城市来讲,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农村经济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面,我们就来对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

1.1 农民的经济收入不高

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其生产与经营的农产品,虽然我国的农产品总量在不断增加,但其增长的趋势并没有达到农民所理想的状态。更有一些农产品的产量具有波动性,时而高时面低,这就使得农民的经济收入得不到保证。加之自然环境变化对于农业的影响,农产品的产量经常出现变化,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经济收入。加之近几年来,一些地区受到天灾的影响,农田大面积受到洪涝灾害与干旱的影响,使得农产品的产量达不到标准产量,使农民的从事农业的经济效益低下。而在农产品产量增多之时,以会出现价格较低的问题,使得增产年份不增收。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之下,农产品没有最低的收购价格保护,更使得农产品价格走低。这样的现状表明我国的农产品整体发展情况已经不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对其的要求,深入分析,这主要受到农业生产技术的影响。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的落后使得农产品的质量不足且产量不尽稳定。农产品在进行市场之后,为了各自的销量而进行恶意竞争,使农产品经营陷入至一个怪圈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农产品相关的生产资料价格并没有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居高不下,使得农民的经济收益低下。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

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较多,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的国土面积较为丰富,但受到人口的影响,特别是在农村,经常存在人多地少的现象。农村人口与土地资源数量之间的矛盾极为深远。加之从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要求与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来讲,通到农业劳动力水平的人较少,使得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农村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这样的发展趋势会使得农业资源问题大幅度下降,农业发展对于劳动力的需求程度降低,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会不断增多。这样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会降低农业生产的效率与经营规模,对于农民收入的提高不利,影响农村经济发展。

1.3 农民的贫富差距较大

农村致富的口号已经提出很多年,也确实有一部分农民从农业发展与农村经济当中获利,成为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农民间贫富差距的增大成为了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农村贫富差距的存在,使得农村的发展不平衡,极不利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同一个农村地区来讲,也会有明显的贫富差距,并且贫富差距还在不断加剧。农村贫富差距的极端化就是农村的经济成果在向一小部分人集聚。而大部分人却在为了温饱问题而为难,甚至难以维持生计。农村中的贫富差距直接导致社会主义社会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2 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面对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要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加强社会大众的向心力,就要将农村经济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事件开展。下面,我们就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进行阐述:

2.1 重视农村经济发展三要素的作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三要素的支持。所谓的农村发展三要素,就是指资金、技术与信息。只有这三个要素得到有效的结合与利用,农村的经济才能实现飞跃性发展。

首先,从资金说起。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就需要资金的投入。缺少充分的资金,农村就不能进行高效的运转。足够的资金是支持农村经济活动正常与高效运行的必要基础。其次,技术的使用,对于农村的物质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增加,要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就要利用可靠的技术进行农产品的增收,利用因地制宜的农作物,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要在丰富农产品种类的基础上实现高产优产,就要加强技术投入。人才,作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自然需要被积极地引进。人才是技术的掌握者与使用者,对于技术积极作用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最后,关于信息,是联系农村经济发展与市场经济的重要纽带,只有市场信息得到有效的捕捉,才以使三个要素进行有效的结合,共同作用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2.2 加强农村的城市化力度

在农村进行城市化度的加强,主要就是为了从更为深入的层次上解决其经济发展问题,从而使新农村得到有效的建设。加强农村的城镇化,可以使生态难民得到转移。在统一的规划与合理布置之下,形成一个以城镇为主体,以农村(小城镇)为辐射区的新农村形式。首先,要将农村的城镇化列于到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当中,从农村发展的实际现状出发,抓住自身的优势。其次,要建立一个正确的农村城市化观念,规划一个农村城市化的方向与特色,吸引更多的农民走出农村,面对更为广阔的天地。另外,要准确抓住发展的重点。将合理规划的城镇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以其经济发展来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促进二者的互利共赢是。

2.3 加强农业科技发展

农村要加强对于农业科技技术的重视。首先,要加强农业科技技术的投入,加强财政支出支于农业技术研究的支持,吸引有效的社会资本服务于农业科研机构的建立。农业企业也可以利用投入的增加来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其次,要进行农业科技体制的改革,使农业科技体制的存在形式与发展符合农村发展的需求与市场经济规律的需求。除此之外,更要加强农业科技的服务体系建立。使更多的设备与技术被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对农民进行实践引导,提高农业生产质量。

3 小结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和谐社会的打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社会的贫富差距才能得以大幅度减小,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笔者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入手进行分析,希望以此来引起社会对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恒,冯克伟,蒋秀芳,张胜利. 西吉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03)

[2] 熊尚鹏. 关于农业信息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 农业经济. 2008(10)

[3] 伊宗春. 湟源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20)

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2

【关键词】农村 非正规金融 问题 对策

一、非正规金融概述

(一)含义

非正规金融是相对于正规金融而言的。在我国,非正规金融常常被称为“民间金融”、“民间借贷”或“体制外金融”。学者胡金焱对非正规金融的定义是:非正规金融是在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即“体制内金融”或“正规金融”以为的,有组织或无组织、隐蔽或半隐蔽地存在于广大农村市场地区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筹融资活动;其筹融资活动既包括个人间、个人对企业、企业间借贷等民间借贷形式,也包括各种集资活动以及基金会、标会、抬会乃至地下钱庄等地下或半地下的金融活动等,是一种缺乏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的“边缘化”金融活动。

(二)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1.增加了农村资金的供给,降低融资的难度。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户通过正规金融部门进行融资的比例很小。尽管政府推行小额贷款、财政补贴政策以及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放优惠贷款等一系列举措以增加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信贷可获得性,但由于农户缺乏一般意义上的抵押品,没有可供金融机构参考的良好的信贷记录,增加了资金获得的难度,因此,一些农户则选择更为简单的非正规金融渠道以获得所需要的资金。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利率明显高于同期银行利率,使得资金的供给者愿意将其富余的资金投放到农村金融市场中以获得较高收益,集中了大量民间资本,进而增加了整体农村资金的供给。此外,非正规金融具有期限灵活,手续简单,融资方便的特点,不需要提供抵押物,打破了正规金融的融资束缚,增加了农户和中小企业融资的可能性,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其对获得资金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2.有利于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由于非正规金融具有地缘、亲缘和血缘的优势,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收集借款人信息的成本,一定程度上降低资金融通的成本,相比于正规金融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借款人的偿债能力,从而减少了信贷风险,资金的利用率得到提高。此外,非正规金融机构实现了分散的资本集中化,在其吸收了农村富余的资金后,可以贷给有融资需要的农村中小企业,从而实现资金的快速合理配置,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良性竞争,提高业务服务效率。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国民收入也随之增加,导致社会中的剩余资金相应增加,在现有的经济形势下,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向非正规金融,这使得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规模得到扩大。这一结果不仅加大了原有正规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而且也促进了现有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及制度改革,促进了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拓展了其业务范围,提高了其服务效率与水平,有利于推动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更好地为农村中小企业及农户服务。

二、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现状

资金供需矛盾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为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与空间。据统计,2009年末,我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399685亿元,其中,乡镇企业贷款余额为9020亿元,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2.26%;个体私营企业贷款余额为7117亿元,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1.78%。我国中小企业通过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的难度增加,远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要求。因此,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缓解资金短缺、进行资金融资过程中具有极大的优势,得到了迅速发展。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在广大农村地区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对2000~2009年间农户各年内累计借入款金额、银行贷款金额、私人借款金额、私人借款中无息借款金额进行统计,进而汇总得出农户年内累计借入款中银行存款、私人借款所占比重以及私人借款中无息借款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非正规金融借款比重(2000~2009)

数据来源:《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汇编(2000-2009)》

图中的变化表明,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户可用资金中来源于银行贷款的比重日益下降,相对应的来源于私人借款的比重较高且相对稳定,且私人借款中无息借款所占比重普遍增加。非正规金融的借贷规模不断扩大。

三、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规范的金融监管,影响金融安全

由于非正规金融在金融监管上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加之其所持有的大量资金处于银行体系之外,极容易发生金融风险,产生高利贷、金融诈骗等严重影响金融安全与社会和谐的非法金融活动,扰乱了我国农村的金融秩序,导致农村非正规金融活动的混乱,极大的损害了广大农户的利益,对我国的金融安全具有消极影响。同时,非正规金融机构为躲避这种监管而日趋隐蔽化,加大了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的难度。此外,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对农村非正规借贷利息所得是否予以征税做出详实确切的规定,这使得我国民间借贷利息所得税大量流失,久而久之,会影响国家税收的稳定发展。

(二)引发债权债务纠纷,不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

农村非正规金融主要通过口头约定或简单履约订立交易,依靠熟人机制以及相互之间建立起来的信用作为保障,一般只有一张简单的借条而没有范式的借贷契约,并没有对资金借贷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给予明确的规定,因而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参与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面临着很高的信用风险。如果债权人不能到期收回本金及利息,债务人不能及时偿还借款或者无能力予以偿还,就会引发债权债务纠纷。在借款不能偿还的情况下,基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滋生了一些要债公司等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机构,有的甚至通过暴力等手段要求债务人归还借款,极大程度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削弱了国家金融调控的政策效果

由于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率一般高于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率,企业和个人为获得较高收益,更愿意将富余的资金存入非正规金融机构,而不是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因而非正规融机构存有大量的资金,这极大程度地分散了正规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来源,削弱了其信贷能力。而且,在我国非正规金融不受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的控制,其运行机制也不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由于非正规金融具有“逐利性”,很可能会出现非正规金融机构所持有的金融资本与国家政策目标不相适应的局面,从而加大了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削弱了国家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四、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监管力度

完善我国的监管体系,加强中国人民银行对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与制度结构,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上存在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融资活动进行明确的监督和管理,对可能出现的高利贷、金融诈骗等扰乱金融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非法金融活动给予严厉打击,完善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以及不规范,有效引导和规范非正规金融以及非正规金融机构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建立信息披露制度,降低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信用风险

建立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地对其财务指标、借贷资金流向、使用情况以及风险管理状况进行全面系统地披露,使得其经营情况透明化,从而贷款人或贷款机构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相关信息,能够保证资金提供方经营活动的安全性,有效减少由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信用风险,同时也能够降低金融监管当局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监管难度与成本,促进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也应该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借贷过程与形式,使得资金借贷双方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以及逆向选择,有利于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规范运行,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

(三)加强农村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的合作

鼓励农村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形成“互补”关系。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享受政府补贴和财政支持,相对于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而言,其组织结构与经营制度相对成熟和完善,从业人员素质较高,监管机制与宏观调控更有保障。而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的经营方式比较灵活,手续比较简单,能够降低融资难度。因此,应该根据农村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各自运行环境的不同相应地规定不同的要求,以便于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与服务,以实现双方优势互补,扩大业务范围,有效的防范非正规金融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

五、结论

非正规金融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占有较大比重,对我国农村金融的运行及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它解决了正规金融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降低了中小企业和农户资金融通的难度,有利于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但是,如果出现监管不规范的现象,加之其自身的“隐蔽性”,会导致广大农户的利益受到损害,不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对我国金融安全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规范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发挥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金焱.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金融的边缘化与制度创新[D].复旦大学,2004.

[2]刘炯.非正规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2(12).

[3]李玉梅.关于非正规金融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2(05).

[4]刘宇浩.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缺陷及规范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2(05).

[5]李薇.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04).

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3

全球经济时代的到来,带动了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在线市场交易已成为市场交易的新型方式,P2P网络借贷平台这种新型的金融服务也逐渐发展起来。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9月国内已经发展了3448家P2P网络借贷平台,产生交易额高达6274亿元,而且这一数据还在持续不断的增长。由于市场份额有限,进入P2P行业较早的网络借贷平台已占据行业的主导地位,后进入的P2P平台面临巨大的竞争力。面对如此巨大的竞争压力,迫使P2P借贷平台对市场进行细分,如借款人资产类别、借款人需求、借款人身份等方面。农民借贷市场属于对借款人的身份实现细分,有利于P2P借贷平台进入农村经济市场,也引导资金流向“三农”领域。

二、涉农P2P网贷平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农民征信数据缺失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人们普遍缺乏契约精神。当前城市居民正在开始建立征信数据网络,而农村地区经济不够发达,商业交易行为较少,大部分农村还没有建立征信数据网络。农村居民的消费对象主要为农业生产成本、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消费,交易额度偏低,主要以线下交易方式为主,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交、消费数据。由于消费对象不同,农民的消费行为受到自然气候和市场经济等多种因素制约,增加了风险度,提高了信用评估的难度。所以征信数据的不完善成为了制约P2P借贷平台在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增强了P2P平台的风险管理难度。

2.信息收集成本较高

相比城市而言,农村的信息采集成本更高。首先,农民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相互影响,生产生活信息无法分离,收入、消费、资产、债务等信息不够全面。部分P2P借贷平台依靠当地的加盟商采集农民的信誉、习惯、人际关系等方面。但这些信息属于“软信息”,无法进行量化,采集方式复杂,导致信息获取难度较大。其次,农民居住地区相对分散,信息采集技术相对落后,大多信息采集需要手工统计和入户采集,增加了信息采集成本。

3.抵押担保方式单一

农民家庭经济条件较落后,一般难以提供价值相等的抵押物品,所以P2P平台大多为农民提供信用贷款。目前提供信用贷款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借款人需有一人及一人以上的亲友为担保人,且必须承担借款人违约后产生的连带责任;第二,P2P借贷平台通过分析借款人的“软信息”评估风险度;第三,加盟商为借款人提供保证担保。大多数P2P平台都选用第三种方式。加盟商作为担保人,一旦借款人出现违约责任,由加盟商负责催款并承担连带责任,有利于P2P平台的风险管理。

4.加盟商质量参差不齐

P2P借贷平台的加盟商主要有三类:担保公司、小贷公司和民间投资公司。加盟商的经济实力、风险管理水平、企业素养都能影响P2P借贷平台的发展。但大多数加盟商的经济实力较弱,风险意识薄弱,企业人员素质较低,一旦加盟商出现造假、风险管理不善等问题,将使P2P借贷平台遭受严重损失。所以,加盟商和借贷平台之间要合理分配利益,加强对加盟商的管理和激励,才能降低借贷平台的经营风险。此外,P2P借贷平台不断发展壮大,加盟商也不断增加,将更多的增加平台的经营风险和管理难度。

5.声誉风险隐患较多

P2P借贷平台在农村地区的发展还不够成熟,风险管理、借贷信誉等问题有待解决。平台主要依靠加盟商在农村地区进行信息收集和推广宣传。但农村地区信息采集成本较高,采集方式复杂困难,加盟商信息采集不够全面,无法真正了解农民的贷款需求和个人信用等。而且加盟商采用的宣传方式以“扫街”、张贴广告等为主,宣传效果不明显。加盟商在农村地区的贷款工作人员多以兼职人员为主,风险意识薄弱,业务水平较低,催款方式粗暴,容易引发纠纷。近些年国家加大了法律的宣传力度,增强了农民的法律意识,一旦加盟商与借款人之间发生纠纷,直接影响借贷平台的声誉,造成经济损失。

6.监管政策风险较大

农村P2P借贷平台不断发展,经营规模也在逐渐壮大,但部分平台内部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监管机制,投资人难以清楚贷款投向和贷款质量。所以一些信息透明度不高的P2P借贷平台将会逐渐被市场淘汰。作为中间环节,加盟商具备两种职能:一是担保职能,二是监管职能。加盟商不仅要承担起借款人的担保责任,也要对借款人进行风险监管和贷后催款。所以加盟商和P2P平台相互合作、相互获利,这种双重关系增加了P2P平台对加盟商的监管风险。同时,部分P2P借贷平台内部也存在违规行为,如自建资金、金额错配、期限错配等,造成信息不透明,增加了相关机构对平台的监管难度。

三、推动涉农P2P平台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关建议

1.适时引入战略投资者

战略投资者一般指拥有雄厚资金、核心技术、先进管理、牢固的实业基础和较强投融资能力的个人或组织。P2P借贷平台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壮大,需要战略投资者提供资金、技术管理、市场、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一旦平台引入战略投资者,不仅可以增强平台的资金量,也可以完善平台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风险意识度,大大增强了平台的实力和信誉度。例如翼龙贷成功引入了战略投资者联想控股,迅速提升了翼龙贷的知名度。目前,大多数借贷平台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正在积极的引入战略投资者,期待平台能取得在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此外,银行也可以设立子公司或者基金组织参股或控股涉农P2P平台,为“三农”领域引入更多的资金。

2.加强与商业银行战略合作

当前,一些大型的涉农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发展较早,拥有自己的渠道和网点,且自身的资金雄厚。所以大型涉农金融机构与涉农P2P平台合作并不能达到双赢的效果。近年来,商业银行越来越关注农村市场的发展且自身在农村地区设立网点较少,所以二者相互合作能够实现双赢的效果。一方面,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设立网点成本过高,覆盖面不广,与P2P借贷平台合作可以增加贷款渠道,在客户营销、银行卡支付结算、贷款催收等方面实现突破。另一方面,P2P借贷平台与商业银行合作可以获取雄厚的资金支持,提高自身的信誉度和知名度,提高业务拓展能力。

3.完善加盟商体系建设

加盟商与涉农P2P借贷平台相互影响,所以要加强对加盟商体系的建设。(1)加强对加盟商的管理与培训。目前加盟商主要以小贷公司、民间投资公司和担保机构组成。这些机构的资金问题、内部管理、企业素质、风险意识都存在许多问题。所以涉农P2P平台应加强对小贷公司、民间投资公司和担保机构的培训和管理,例如提供必要的技能、资金、风控培训和系统支持,传递平台的经营理念,使平台和机构实现共同发展壮大。(2)完善对加盟商的激励约束机制。涉农P2P平台与加盟商之间存在利益分配关系,加盟商的信誉度、资质越高,利益分配比例越高。所以涉农P2P平台应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对加盟商实行激励和约束的双重管理。(3)依托加盟商做好品牌宣传与推广。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金融意识薄弱,对P2P网络借贷了解不够。加盟商了解当地农民生产生活习惯,可以有针对性的在农村地区进行宣传推广。(4)是鼓励加盟商探索创新抵质押担保方式。支持加盟商因地制宜,挖掘盘活农民的资产,在试点地区尝试开展两权抵押,确保平台经营风险可控。

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4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很久以来,农村金融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金融体系,在发展中处于落后地位。虽然社会各界给予了很多关注,但它依然是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的难点和困扰所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实际,经过了细致的分析与思考,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农村金融出现的问题

1.农村金融缺乏有效的供给

近几年,农村金融方面出现了供给不足的情况,这些不足,主要是融资、避险、理财方面的功能不够不完善。同时,在金融资产的供给量上和有效需求上面,同城市金融市场还有较大的差距,其中尤以出现的资金供给不足问题倍受关注。出现这样的问题与正规金融渠道有效供给不足有关,也和农村金融市场的法律地位不够明确有关,因法律地位不明确,相应对存在较大的政策风险。所以,在农村金融市场中,非正规民间资金受压制,并且政府的职能得不到较好地发挥情况下,还有些财政资金不到位等许多方面的原因,这些,都造成农村金融缺乏有交供给。另外,金融供给角度分析,农村资金在金融机构出现了外流问题也比较突出。

2.不具备完备的农村金融体系功能,缺乏清晰的层次

其一是农村金融体系功能还不完善。农村地区的资金、基金、保险及期货等市场还没有发展起来,在价格发现、资源的配置、风险的对冲几个方面还不完善。正规的金融、非正规的金融机构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二是农村金融产品及工具存在欠缺。农村的金融市场出现了产品缺乏创新动力问题,产品和工具种类太少、涉及的面较窄、服务范围小的情况较严重。其三是农村金融市场的机制不够完善。在市场准入、交易、信息公开、信用评级诸多方面的制度建设需要加大力度,竞争机制不够充分,在风险的监测及预警方面表现的较脆弱,不具备风险控制能力。其四是政府对农村金融的发展还要发挥重要作用,各项制度要有所倾斜,要尽力营造较好的农村金融发展环境,尤其是对市场基础设施及信用环境加以改善,对行政环境、政策性风险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强。

3.无完备的配套政策制度,缺乏足够的农村金融支撑

第一,在财政和税收政策平共处的情况下,政府虽然在农村金融服务方面有了一些利民政策,但对财政贴息问题、呆坏账核销问题、低成本资金来源问题、专业担保的创设问题等许多方面的政策还不够明确,缺乏完善的制度及措施,缺乏足够的力度。第二,在货币政策方面,大部分农村金融机构还需要在存款准备金率、信贷规模、流动性比率以及存款利率等许多方面进行特殊的安排。第三,监管的政策问题,对农村的金融机构准入、资本充足管理、金融产品创新以及尽职免责等方面还缺乏一定的监管力度,并且出现了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对于推进各体系建设,对农村信用环境的改善、对金融市场的规范性建设和各人方面要进行积极的引导与监管。第四,和农村金融有很大关系的还包括有关农村发展的政策,比如产业与行业、财政收、价格对比、货币转账、税收政策、贸易往来等经济政策,另外,包括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各种政策,以上这些对农村金融市场各类主体的市场行为和经济利益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这些还直接关系到农村金融的发展。

二、解决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的对策

1.逐步建立农地金融制度

为了解决资金供需这一大难题,不但要对农村金融机构进行改革,还要为农民寻找一个比较合理的抵押品。农地金融主要是对土地进行抵押的,可以给农业提供长期贷款的资金融通形式。在建立了农地金融制度以后,可以通过土地的使用权进行抵押,用它来发行土地的债券,这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社会资金,以低利率的形式贷给农民,让农民得到较低成本的中长期贷款。农地金融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对困扰农业发展的中长期资金投人不足问题进行缓解,可以在另一方面对农民从金融机构的融资能力加以提高。这可以对落后的农业生产条件加以改善,使农业发展的后劲得到增加,使农业发展的步伐得到加速,这对农村金融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监管的力度

对农村金融要加强监管的力度,使我国农村金融监管能够立足于农村金融实际,使监管由合规性监管转为合规性及风险控制同在的监管转变,实现封闭控制型向开放透明型的转变。不断使农村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得以健全及完善,通过建立证券、银行、保险三大监管机构的协调机制,对农村金融监管的效率加以提高,让行业实现自我管束,发展这一行业和内控制度的建设,将市场竞争的压力积极地转化为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动力。并且,农村金融还要对信息披露进行强化,对社会监督加大力度。

3.积极引导并发展民间金融

使民间金融得以发挥也就是利用非正规金融作为农村正规金融的补充与填补。我国农村商品经济比较落后,不能将社会关系看作经济交换的障碍,它对经济交换有推动作用。这种参社会关系为基础建立的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是比较有效的制度,在生存方面非常合理。还要不断加以引导与监管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用来弥补农村正规金融安排中出现的不足。当前,在地下金融业的执法力度得以整顿且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主要是要对已经形成的各种地下金融组织加以规范及改造,使其朝着合作金融方向不断发展。

总之,农村金融问题倍受各方关注,主要是它在我国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尤其在新农村建设发展中,直接关系到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的繁荣与稳定,关系到农村建设成果的不断巩固。因此,我们必须要在研究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改进,从而进一步找到发展农村金融的科学策略。

参考文献:

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5

关键词:农村连锁超市;配送中心;购买习惯

中图分类号:F713.32 文献标识码: A

一、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脱离农民的实际需求及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建立农村连锁超市是为了方便农民的日常消费,但是我们看到,很多连锁超市没有考虑到农民的实际需要及其消费能力。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超市里所售商品与以前的农村零售店并无差别,只是商品的摆放变为开放式,购物环境有所改善而已,并没有体现出其服务于农民的独具特色的一面;另一方面,很多超市在选择所售商品时,忽视了农民的消费能力,片面追求高价商品,导致超市在农民心目中成为了高级消费场所,从而不愿意到连锁超市购物。

2.配送中心建设滞后,制约连锁超市的发展

农村人口的分散性及农村本身在配送技术方面的劣势为农村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的建设提出了难题。统一配送率不高、配送规模小、配送技术落后、配送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连锁超市在农村的发展。

3.缺乏优秀的农村连锁超市管理人才

大多数农村连锁超市采用的是加盟连锁的方式,超市的经营者还是原来乡村杂货店、小卖部的所有者,而这些经营者中绝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习与培训,对于超市这种零售业态缺乏深入了解,对管理也知之甚少,因此只能做到形似,并没有掌握关于超市经营的实质性的内容。

4.农村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一时很难改变

对于农民而言,去超市购物只是偶尔为之的行为,他们还是习惯于去杂货店、小卖部购买日常用品,这一点在中老年人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中老年人会认为逛超市是年轻人的爱好,而且没有去杂货店购买方便,但我们知道,家庭生活的大多数用品都是由中老年人去购买的,因此,如何吸引这些中老年人到超市购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发展我国农村连锁超市的对策建议

1.立足于农村实际需要,销售质优价廉商品

(1)相对于城市消费者来说,农村消费者的需求有其特殊性,这就要求农村连锁超市提供能够满足农民需求的特色商品,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日常用品、食品等。农村连锁超市可根据农村实际,销售化肥、农药、农用工具等,并可以购买一些农业技术书籍供农民免费阅读,让农民感觉到农村连锁超市是切实为农民服务的。另外,现在的农民越来越重视对下一代的培养,超市可针对这一情况来购进更多种类的儿童书籍、益智玩具及营养食品等,在满足农民需要的同时增加自己的收益。

(2)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民对于价格仍然是十分敏感的,价格的高低是影响其选择的主要因素。超市在购进商品过程中,在保证商品质量的基础上,一定还要实现价格的低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超市可加快自有品牌的建立,推出更多的自有品牌商品,这样既可以提供给农民优质低价的商品,又可以扩大自由品牌的影响力,从而实现共赢。

2.加快配送中心建设,促进农村连锁超市的发展

(1)对于村落分布非常分散的地区,连锁超市的门店可以一次性购进大量的可长时间储存的日常用品,以减少物流运输成本。

(2)在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上,应选择在各个连锁超市相距的中心点设立仓库,已实现最低的运输成本。另外,应该引进先进的物流配送与运输系统,逐步实现配送管理的计算机网络化操作,既提高了配送效率,又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本。

3 对现有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积极吸收优秀的管理人才

现有管理人员虽然掌握的管理知识有限,但他们长期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及农民的需求有着很深的了解和认识,这一点对于超市的发展十分有利。因而,可以通过组织培训来提高他们的知识及管理水平。另外,现在农村也有很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如优厚的待遇、广阔的发展空间等,来吸引他们的加入。除此之外,总部还可以聘用一些专业人士作为各个连锁超市的管理顾问,以便及时发现超市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

4.采取各种方式,吸引农村消费者到超市购物

(1)对于农村年轻一代的消费者而言,逛超市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因此超市要做的就是如何能够使这种行为持续下去。这就要求超市能够提供符合年轻人口味的商品,如一些二、三线品牌的日常用品、价格不高的饰品、优美的购物环境等,使他们对于逛超市始终抱有一种热情。

(2)对于中老年人而言,超市应该通过宣传是他们明白里面销售的商品品种齐全,价格低廉,而且品质有保证,打消他们心里的顾虑。另外,针对大宗的物件还可以实行送货上门,使其深刻体会到超市的便利性。

(3)超市门店可以为农民提供一些娱乐活动,如提供音响设备以供农民在闲暇时唱歌、跳舞、扭秧歌等,吸引农民在娱乐之余来超市购物,既赢得了口碑,又增加了销售。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忠群.如何发展乡村超市[J].农业,农村,农民(A版),2006,3:17.

[2]李碧珍.农村连锁经营:可行性、现状、对策[J].商业经济文荟,2006,4:56-58.

[3]杨兰波.浅谈农村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J].消费导刊,2007,2:56-58.

[4]金日兰.浅谈农村超市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07,7:29-31.

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6

虽然现在农村的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没能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强农村的经济发展,使农村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水平相匹配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实践。

二、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总体来说,农村经济在稳步发展,农民收入在继续增加。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和粮食补贴的发放到位进一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也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农业的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一是农业适用技术应用面扩大,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精播面积不断扩大;二是优质农产品的比重上升,种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发展优质的专用粮食基地,对农业产品的销售实施订单化管理,蔬菜、瓜类、油料等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普通粮食作物继续萎缩;三是优质畜产品明显增加;四是林果业发展迅速,经济林、用材林、生态林的面积大幅度增加。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在农村加快了其沼气养猪,乡村的道路,人畜饮水问题,节水灌溉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其结构趋于多元化。对外推介力度不断加强、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优惠政策不断落实。劳务输出不断扩大,劳务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外出务工就业信息、培训农民工的技能和中介服务,引导农民工有序流转,提高农民的择业能力或水平。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拓展了农民外部的增收空间,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较大。农民的负担明显减轻。土地延包政策得到了落实,农村税费改革也进行得十分顺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不断加大对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对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事业加大了经费投入,这逐步缩小了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之间的差距。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改善了农村的医疗条件。开展的“文明村镇”“文明户”“科技下乡”等活动在农村形成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移风易俗、蔚然成风。

三、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村和农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表现在:思想不解放、保守,当某些项目需要资金时希望政府给予扶助,“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二是农产品种植结构单一,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林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不高,农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没有发挥主导产业的优势,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收入增幅较慢。第二,基层债务负担重。财政收入减少造成对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支出减少。各村失去了原来的村提留收入,又没有创收渠道导致对发展经济投入资金减少,农村经济负重前行,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农资涨价过快。由于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让中央的涉农优惠政策打了折扣。第四,输出的劳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一些地方的青壮年外出打工,收效较大,但普遍存在文化差异大、技术水平不高的现象。他们主要在建筑工地打工或从事于餐饮行业等,从整体队伍来看素质不高,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五,农村公共事业投入不足。对农村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不够,农民缺乏科技知识和精神文化生活。

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对策

(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村。作为农业乡,“民不富则乡不兴”。因此必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立足本地区实际,发挥区域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要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压低品质差、市场滞销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促进农产品种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二是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加快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发展规模经营,优化区域布局,搞好农产品深加工,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畜牧养殖业,增强企业辐射和带动能力。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工业化进程

工业化是振兴区域经济的必经之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跳板和撑杆,“工业兴则乡兴,工业强则乡强”,这已被许多地方的实践证明,而招商引资进行资源共享则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坚持放心和放手的原则,鼓励和支持个体、民营等经济形式在数量、规模、效益上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另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立足做大项目,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改善投资条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服务和舆论环境。发展农村经济要加大自我推介力度,立足优势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支持企业,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要以发展壮大优势产业为核心,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其档次水平,尽快打造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使其形成优势企业,提高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强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其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解决“三农”的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的数量,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城镇化有利于工业产业的聚集,也有利于服务行业的成长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城镇化为工业化提供载体,为农业产业化创造条件,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将乡镇企业和城镇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集体作用和辐射作用,综合利用资源,提高其经济效益。

(四)做好对外劳务输出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牢固树立抓劳务输出就是抓经济水平,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农村人员的增收,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就业,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开放的观念。加强市场建设,为居民提供信息服务;加强培训务工人员的技术,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劳务技能,提高其就业增收能力;加强教育引导,保证他们有序流动;避免盲目外出、无功而返,变无序输出为有序流动;对外出人员回乡创业进行引导,就近消化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五)落实中央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一是加强农村各项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二是通过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等方式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广开创收渠道,化解基层债务,增加其财政收入。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调动干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农资流通渠道,降低农资价格,切实给农民减负。相关部门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涉农优惠政策,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以保障社会大局的稳定。

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统筹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和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途径,促进农村经济快速而健康的发展,为提前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